目 录


卍新续藏第 71 册 No. 1414 了庵清欲禅师语录

了庵和尚语录卷第九

  题䟦

  师侄比丘 海寿 祖灊 等编

  罗汉图

  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少欲厌生死。亦自净佛土。住世应真五百一十六开士。莫不皆然。若夫深山大泽。实圣贤所都。决非凡夫肉眼能见。独天台方广。灵异显著。?者得以图之。然又乌得其仿佛哉。以要言之。聚沙为塔。爪画为佛。不失为入道之渐。况精妙若此者乎。一衲宝之宜矣。苟能返观自心之体。广大悉备。四圣六凡。由之建立。三昧六通。由之发现。乾坤日月。江海山川。由之出生。便可掩卷一笑。余尚何言。

  佛果禅师书

  佛祖传持大事。所谓三要正印也。自非根性猛利。智愿宏远。曷致机感相应。而能荷负哉。历观先世。的的相承。耀古腾今。辉天鉴地。岂苟然耶。法运垂季。人根益劣。假名窃位。以芘无似之身者。比比有之。未免互相欺诳。所学既已无本。安知有建法立宗。刹生接物。始终一节之要哉。拜读佛果老祖所答诏公嗣书。不胜感慨。竺芳首座。授受有自。惟励精力行之。则古道或尚可见也。

  大慧和尚墨迹(三)

  才高谤起。法盛魔强。此草堂以为妙喜南迁之兆也。因思五祖谓能大师曰。夫传法者。命若悬丝。今妙喜帖中后语勿使天魔知之。又设巧便矣。可不慎哉。

  参学兄弟。未有正见。而务外学。故先德有杂毒入心之诫。老妙喜榜之于门。罚及邻案。在洋屿一夏打发一十三人。夫岂偶然。雪峰龙岩翁得此榜。时以示人。不为无补。

  妙喜亲书别帖。是亦残编断简。却有别峰无准两代古佛批判。二百年后得之。夜光明月不换於乎道德之能。取重于人如此。而人自不能力致之者。又将奚算。

  五尊宿真迹

  天上无双日。人间只一僧。此慈云哭四明之语也。吾于慈云。无间然矣。妙喜隰州。同唱斯道于玉几太白千载一时。不可复见玉山虽后于两翁。而道德文采。曾不少让。石溪能传聩祖不传之衣。亦一代宗工也。此五真迹。生气凛然。在在当有神物护持耳。

  妙喜禅师圣徒首座二帖

  少时阅大慧禅师广录。知参禅之难。观圣徒颜公释难文。知为僧之不易。自是两翁风度。常在心目间。明公从妙喜于衡阳所得亦不少已。尝以大禅称之。逮授衣之际。叮咛戒饬。乃曰。如将梵位直授凡庸。你也须生惭患始得。又知付授之难如此。近世庸妄。视同儿戏。大法之微。有所自也。于此未尝不泪下。圣徒道德才思一狐之腋。所遗敬如庵小帖词语温雅。笔意精熟。无在而不妙也。德侍者其宝之。

  宋孝庙赐佛照禅师御札

  自昔帝王。存诚佛道者。盖常有之矣。然而日应万机。兢兢业业。而不敢少忽。至于涵养圆熟。染净不二。迥离四病者。其惟孝庙欤。伏读所赐佛照御札。叙所得若此。后世臣子。不学无知。妄肆毁斥者。可悯也夫。

  佛照禅师墨迹

  柏岩为洞山下得一转语好。遂开粥相延。则檀林无杂树也。育王以之故。能慎择以警游惰。又谓看经不必多。但研穷法理。以悟为则。至于收拾精神。理会腊月三十日生死公案。直欲攻其兄出淤泥而登彼岸尔。老佛照此书。百世师法也。

  别峰涂毒二禅师手泽

  别峰涂毒其道德位望。并驱争先。是皆人龙僧凤也。此偈此简。皆肆口而说。肆笔而书曾不经意。深足以发明言外之旨。彼胶于情识者。方以雕虫篆刻为事。睹之未始不茫然自失也。悲夫。

  涂毒禅师墨迹

  湛堂昔因决渠水溅衣。豁然大悟以白真净。净诟曰。此中乃可容藞苴耶。今观䇿禅师与勤道者小简。才有肯重。便成渗漏之语。自得之妙暗合孙吴然元酒大羹固非常流所能知味。大圆智公。不可谓不知人也。

  佛灯珣和尚墨迹

  昔妙喜谓。佛灯为临济顶中髓。杨歧眼里睛。棒头明杀活。喝下辩疏亲。以此而骂佛骂祖。卒灭吾宗。于骂天乎何有。赠规之偈。䑛犊之情。于此见佛灯。何异水中捞月。识者辩之。

  长灵卓和尚手帖

  灵源出晦堂之门。其粹密岩正。真万世师范长灵克家子也。是以荷负正宗之心。咄咄不辍口。犹自谓筋疲力苶。止可暖热些些门庭而已。若觅委托大缘。诚未易得也。读至此俯仰今古。为之慨然。至于应涉事事与世相反。警救不逮。惟恐混而为流俗之旨。真药石之言也。

  慈受深禅师偈

  老慈受散慧林之席。为台山之游。灵岩专使。于天封寺访寻得之圆照故隐。遂为中吴禅学都会。居三年。而有蒋山之命不赴。四明太守以阿育王山招之。亦不赴。未几。蒋山专使再至。不得已从其请。复还三佛旧观。吁。何其盛哉。及谢事归洞庭包山。若将终焉。犹于灵岩。似未能忘情。因其僧堂之落成。故有我亦老来思旧隐异时去借板头眠之句。余晚生无状。备员洒扫者三年。睹境怀人。实深仰止之叹。觉维那出视手泽。谨拜手以识。

  应庵和尚送中峰偈

  堆云钵袋子。已是当面拈出。因甚却道未曾分付。所谓。吾有末后着。待归要汝遵。元来老子。得与么絮。拜观此卷。不觉凛然。

  张魏公所书心经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梵语也。此翻大智慧到彼岸。所谓。达佛心宗之径也。观自在即能行之之人也。照见五蕴皆空。即此智慧之力也。度一切苦厄。即到彼岸之时也。至于空色互明。理事俱遣。即佛与众生同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受用自在三昧也。紫岩公印心于佛果。扩充于妙喜。以之致君唐虞。中兴王业。观其腕头。盛有回天之力者。其观自在之流亚与。故其笔是经。以寿后世。即自觉觉他之道。无有穷也。然未易与儒墨自卦者议。

  陆放翁所制无用禅师语录序

  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兼而有者。是为德山临济。观其棒喝交驰。主宾互换。莫非揭示此个宗旨。岂下劣种草。所得而与哉。老妙喜于圆悟室中。得此机用。应庵谓其黑漆竹篦。掀翻海岳。从头打过。虽是死马医。就中要妙。固是抓着渠痒处。劄着渠痛处捡点将来。大似普州人送贼。天童全禅师。出妙喜之后。启迪学者。用而无用。语录行世。未始有言也。今览陆务观所作序文。提水放火。大段可畏。至于识破韩潮州。正是说得宜其与无用同参者矣。雪间宝此遗墨。慕贤尊祖之意。历历可佳。夫岂徒为耳目之玩哉。

  密庵和尚墨迹

  密庵老祖。任少室正宗之寄。鼓一破沙盆。震惊天地。若涂毒鼓然。宜其燕坐高堂。四事供养。以应来学。而犹不免于持钵奔走。艰难万状。吾不知造物之待人。固如何哉。岂必欲其显发吾先佛轨仪。以为后世窃服踞位。妄自尊大者之戒乎。灯侍者当视其迹明其心。则破沙盆遗音可继也。

  松源老祖家书

  澄照天宁。迫而后进。缘法不顺。飘然去之。方事归宁。遽闻师讣。哀慕追修。克尽孝道。观此几着。则其平生事事可法也。宜其位冠诸方。德尊百代中峰临行。嘱以编集语录。付以法衣一顶。此衣昔杨岐以付白云。三传而至妙喜。喜不付诸子。而付其侄应庵。应庵再传而及师。所云此个担子。实难承当。而明告其亲者。亦欲其知责任不轻也。所谓。在家出家。各有所务。不能两全者。乃谦之至耳。岂有承父之命。出家弘法。光明盛大若是。而于其亲。犹有遗恨哉。特不能区区尽欢于菽水之奉。然而立身扬名。以显父母。虽曾闵之孝。无以易也。乌在而不全乎。若夫用黑豆法换尽天下衲僧眼睛。使东山正宗。与天地相终始。固非不肖孙所得言其仿佛矣。此书流落丛林。百有余载。卒为永嘉昱首座宝而有之。遂为传家之倦。虽万金不售也。以法义出以相视。顿首九拜。谨志乎下方云。

  中峰老祖广录

  五年前温之能仁昱首座。携所蓄鹫峰聩祖所寄父亲之书。来灵岩求䟦。其中正言密庵和尚书至。俾其编次语录。又付以杨歧之衣。遂有此个檐子。实难檐荷之说。今此录。乃是未经删定者。较之刊本。十无二三焉。枯禅以付寂窗。窗付梅屋屋。授之道场晋翁。翁死不得其传。保宁祺藏主。偶于南屏亡僧故纸堆中获之。珍秘有年。兹以相示。且命志之。因谓之曰。尔为直下子孙。盖物有所属耳。岂偶然哉。然鸩毛落水鱼鳖俱死。于此换却髑髅。不消一滴。尚其勉旃。

  无准和尚笔迹

  五祖下出三佛。佛眼最为谨密。日用唯恐有失。故切切自省如此。老无准书之。岂无意乎。不幸脱去前二段。环溪能补之。知父莫若子。在首座宝其迹而究其心。则不虚矣。苟徒尚其迹而遗其心亦何益于事哉。余因是迹观是心。而作是说者。且以自儆而复儆在也。

  正续老师居五峰。法席之盛不下妙喜时也。众多粮少。而重罹回禄。故奔走四方。不能自已。伏读此帖。可以想见其曲折。苟非以荷负正宗为心。则安能籧篨若此耶。近世羡痴福。踞大方坐围千众。口无所说。心无所思。傲然自足。以谓师道之尊。莫过受用随意而已。安知有荷负正宗之说哉。吁。

  西丘和尚朴翁禅师吟藁

  佛照禅师居鄮峰时。道福相胜。学者景从。天目老祖。上方朴翁。尤崭崭出头角者。老祖因僧自荐福来。闻松源举风幡话。豁然有省。径有鄱阳之行。朴翁晚年亦为葛天氏之民。今观两翁中见鄮峰途中唱和之什。因记得黄龙出泐潭遇慈明时事。惜无怀翁不得而与焉。纷纷末流。尚以诗之江拙。而议其迹之不齐。是何足以语至道哉。

  此庵师祖手帖

  育王师祖。老腕有回天之力。一洗浇漓。顿还淳古。所与妙胜长老小帖。虽寻常数语。无一点俗气。而况笔意精妙不可及。启侍者既入保福一庵之室。宝之宜矣。

  山寮杂言

  岳林栯堂禅师曰。灵源大士居昭默。横川老师居山寮。高风相去三百载。人世南朝自北朝。乌乎堂翁已为古人。此偈殆将无闻。敬书于固侍者所藏山寮杂言之后。使观者知先哲所存也。

  温日观手书大慧禅师过移忠小词

  妙喜过东坡影堂。作偈云。力将正说排邪说。梦到黄州与惠州竹屋数椽容老貌。大江千古只东流。今观过秦桧之墓则云。路傍一对新华表。见说昔年官不小。争知道冷烟寒雨埋荒草。其发忠正诛奸邪。乃天性之常。或谓。妙喜游乎方之外。而未能绝世俗之好恶。是岂知师哉。日观书之。以传于世。其知师者乎。

  幻住禅师赠高丽沈王十偈

  懒残方出芋魁。无暇为天使收涕。赵州危坐一室。莫知二王在前。千载之下。稗沙门失其所守。汲汲于公卿长者之门。乌知两翁不动声色。卒能致宗门于九鼎之重哉。今观幻住之于沈王。庶无愧古人耳。十偈之作。各有深旨。语溪寿上人。求余着语。时当初夏。槐阴昼清。一展玩间。不觉师子岩壁立万仞。矍然起立。卷而还之。

  古林和尚小参

  休居老人。平生说法如云如雨。而实无元字脚可得。泽维那。何从得此纸。踊跃珍秘。不翅夜光明月之珠。持以示余。所谓向上更有事在。露出师子爪牙。其间别有商量。未免当门按剑。於乎只者灵锋。阿谁敢拟。后三十年。当有于此丧尽伎俩者。庶几可以同唱下水船曲子也。

  江山万里图

  未达境唯心。毛端万里。达境唯心已。万里毛端。作是尽者。政如世人追忆梦事。于诸梦境。作真实想。以梦意识运梦笔。写梦所见。高为山岳。深为江河。险为剑阁连云。恶为瞿塘滟滪。城邑聚落。舟车往来。烟云蔽亏。千态万状。能作所作。均一梦中。复有梦人。睹相生爱。而珍玩之。噫。三界扰扰。孰非梦耶。本净明妙。谁为觉者。我作是说。当有拊卷而作者矣。

  孤云翁书云峰禅师小参

  昔黄太史谓。云峰悦禅师之语。青山白云开遮自在。碧潭明月。捞漉方知。今观孤云所书小参。不啻青天怒雷。霜弓劈箭。读未终卷。几何不胆飞心碎也。倘或皮下无血。眼里无筋。究竟总成虚设耳。何山寿藏主得之。出以相示。政须猛省力行。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劄断此老舌头。则不妨与天下衲僧。出一口气矣。

  佛果老祖示冲老法语

  佛果老祖。圆悟如来无上知见。如丽天杲日。故其所说。了无疑滞。使夫闻者见者。身意及心。皆同灰烬。然而咳唾掉臂。尽是祖师西来意。岂虚语哉。观此七段法语。何止特为嵩少冲公发耶。政如闹市里飏碌砖。著者当自知耳。

  题䟦(终)。

  痴绝和尚书应庵师祖法语

  此吾应庵老祖。示作禅者之语也。痴翁因伟上人之请而书之。伟亦佳衲子与。流落丛林。仅二百年。虽纸墨微蠹。精彩犹新。四明临藏主能宝之。而求余题。二宗师三学者。出处有后先。而所存一也。以古视今益重余之感慨。

  灵源痴绝二禅师二帖

  黄龙昭默禅师。德尊一代。虽士大夫登其门者。未尝假以辞色。观此慰帖。谓既了大事。必闲居味道内遣。则亦入室之人也。若夫。言简而意足。善于文字者皆能之。必欲见此老人。当在此帖之外着眼可也。痴翁所示道书记法语。病多谙药性。经验始传方。习藏主其深味之。

  陆放翁小简

  放翁先生。南渡师儒也。雅从育王佛照。径山别峰涂毒。灵隐松源老祖游。其深得吾宗之蕴。故发而为翰墨。犹虎而角者也。此帖特其土苴绪余。而览者方且赞咏之不暇。苟知其大全之体。岂又当如何哉。

  陆放翁所作海净大师塔铭

  东坡先生。平时不肯与人作塔铭。其与俗儒之索米。作佳传者。盖有间矣。若使如放翁为此海净大师之文。略无愧词。虽作何伤大体耶。

  了庵和尚语录卷第九(终)

  嘉兴路万寿山南堂四禅庵师侄比丘祖灊。募缘入梓。日东比丘海寿书。天台周东山刊。时至正己亥春起手。明年庚子春毕工。

  应安戊申重刊京临川禅寺。

No. 1414-B 慈云普济禅师了庵欲公行道记

  翰林学士亚中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金华宋濂撰

  至正癸卯秋八月二十五日辛酉。了庵禅师示寂于嘉禾千佛慈云塔院。九月朔日丁卯。阇维菩提园中。当火之方炽。有红白二圆光。盘旋龛顶。浮空而灭。及火余顶骨舌根齿牙俱不坏。设利满地。不可以数计。七日癸酉。其从子比丘祖灊。遂奉函椟。启塔而藏焉。生平行业。既见国史危公所撰铭文。其得法大弟子文康。复谓师之道德。正而明。慈而能威。坦坦乎八达之通衢也。皦皦乎行天之素月也。鞫鞫乎启蛰之震霆也。初何厌乎言之详。千里致书。徴濂为行道记。会濂总修元史。久未暇为。文康将住福之开元。必欲得濂文以行。乃申前请为尤力。濂不敢辞。禅师讳清欲字了庵。族朱氏。台之临海人。世居大雄山下。大父元善父松孙。皆为善士。其母黄氏。梦沙门飞锡而至。既寤生师。九岁而孤。随仲父茂上人。入双径山为童子。年十六。依虎岩伏公。试经得度。希白明藏主。自育王来。一见以法器期之。提诱辩诘。无所不至。且谓之曰。子气锐甚。非佛性茂公。不足为子师。今在苏之开元。曷往见之。师即谒佛性。佛性问云。近离何处。师云。径山。佛性云。船来陆来。师云。二俱不涉。佛性云。汝安得到此。师便喝。佛性云。虽是后生。却堪雕琢。他日佛性又问。汝岂不是径山来。师云。是。佛性云。山上有鲤鱼。井底有蓬尘。作如何会。师云。和尚何处得此消息。佛性云。钦师因何犹被马师所惑。师云。不可少和尚一分。佛性云。参禅须是此子方可。师乃掩耳而出。师自是前后际断。疑情尽释。动静之间。无非妙用。继往从东屿海公于枫桥。东州永公于虎丘。二公皆一时宿德。名重东南。与师相扣击。见师吐言。如青天白日。气象鲜朗。了无染着。或谓担荷正法。将于师是赖。师之闻誉。翕然闻于诸方矣。皇庆初。佛性被上旨。复居开元。四众推师。为入院侍者。继司藏钥。居亡何。还栖径山。虚谷陵公。从大仰来主其席。选师为后堂首座。江南行御史台。具书币延佛性。住建业之保宁。师与佛性。分座说法。台之大臣。闻师提引。顶礼赞叹。谓得未曾有。天历己巳。出世溧水之开福。元统癸酉。迁嘉兴之本觉。一坐十春秋。帝师大宝法王。尤企师之道。赐以金襕法衣。及慈云普济禅师之号。湖之巨刹。有讼于行宣政院者。鉴察御史檄师谳之。师曰。吾林下人耳。岂能效法家之深刻哉。即日升堂檛鼓。退居寺之南堂。御史大夫高公特枉驾过师。谓之曰荣名。人之所尚。师何弃之如土芥耶。嘉叹久之而去。至正乙酉。起应吴中灵岩之请。阅三年复归隐南堂。未几寺毁于兵。南堂亦不存。师处之怡然。祖灊念师无所栖止。谋于槜李亭之北三里。筑室以居师。师不得已从之。即所谓慈云塔院是已。师凡三坐道场。缁素瞻依。如逢古佛出世。香华供养。所至云拥。师日以最上一乘。相与激扬。霆驰飙行。绝无留碍。其高者则缠缚顿解。一超直入。其下者则有所持循。而不涉末伽外道之见。利益所及。可谓鸿且博矣。然于世相事为之际。亦未尝不经意。所莅之处。栋宇压者新之。器物阙者补之。侵疆之久者归之。早夜孜孜。唯恐有不及。辛丑之夏。江浙行省左丞相康里公。遣使者起师。将使领大伽蓝。师坚卧不动。作三偈酬之。有轩盖林中不得来之句。丞相知其道高。不敢强。师日坐松云间。如出水莲华倚风独笑。而不知老之将至。其参学祖杲请续雪窦拈古之作。师初峻拒。已而曰。道本无言。然非言不足以显道。为着一百则授之。一旦感微疾。默而不言。方索笔书偈云。七十六年。无后无先。圣凡情尽。明月中天。适通守陈公时来候疾。谓师曰。和尚东南大法幢也。时既至矣。能无一言启迪我辈乎。师瞪目大笑。声振百步外。遂泊然而逝。阇维之夕。送者几万余人。无不摧慕。呜呼。若师者可谓一代之伟人者矣。师慈和粹冲。不立城府。接人浑在春风中。遇事有不可为。辄万夫不能夺。然惓惓于大法。唯恐其失坠。方佛性续修宗门统要之书。师力劝同袍良猷相成之。至今盛行于世。师世寿七十有六。僧腊六十。度弟子若干人。其参学门人。分灯海内者若干人。夫自教外有别传之旨。竺干圣人心法。授之东土诸师。历年既多。不能无弊。至于宋季。纤巧卑陋。厌厌如欲绝之人。生气殆尽。横川珙公特起于衰微之际。如大狮王哮吼一声。百兽为之震掉。君子谓之佛道中兴。横川示寂。佛性以伟特之量。绍而承之。佛性入灭。而师以慧辩之学。演而昌之。三世之间。重徽叠照。揭日月于中天。作舟航于东海。猗欤休哉。向使横川无贤子孙若师者。出一再传间。或失其真。未必光明俊伟若斯之盛也。濂虽不敏。窃获师三会语观之。益知丛林所评。辩才无碍类妙喜。机锋峻拔类德山云门者。当可信不诬也。于是备书师之群行。勒诸坚珉。而复述伽陀一章以赞之。其辞曰。

  大哉诸佛涅盘心  遍覆三千大千界
  迦叶拈华微笑间  三际洞然一时了
  菩提达磨流真丹  扫空义学一不立
  此如长空孤月朗  万水千山皆见月
  此如空谷传音声  欲觅其踪无处所
  此如春行大地中  物物生成匪雕刻
  是为如来光明藏  诸相无不具足故
  更无一相之可见  大法久传弊则有
  厖杂丛濊可怖骇  流入末伽外道类
  横川起执摩尼珠  放五色光照群有
  销彼黑暗如红日  佛性继之得真印
  九逵虽异车辙同  伊谁振锡乘愿轮
  托胎直至大雄山  中吴一见即相契
  水陆二涂俱不涉  及至机锋相触时
  如逢金刚王宝剑  掩耳急走无留行
  自兹出语绝功用  无边功用总现前
  初无一事可指名  三坐道场振法音
  海潮东来极澎湃  无敢举目睨视者
  时来欲入般涅槃  示以一默显法相
  默中有声如怒霆  大笑直振于林木
  有因音声而入者  亦可直到解脱门
  矧于声声未尝声  方信无闻无不闻
  圆光浮空共盘旋  设利累累向空聚
  窣堵波中藏灵异  天龙八部共护持
  达磨之道大以彰  岂非法力所摄故
  大风则止有县谶  灯灯续?愿无穷
  我今顶礼述赞词  一切众生起诚信

No. 1414-C

  苏州灵岩了庵清欲禅师。别号南堂遗老。台之临海大雄山朱氏。母黄。九岁而孤。仲父茂上人引登径山为童子。依虎岩试经得度。受具。希白明藏主亦师之。叔父自育王横川会中来。一见以法器期之。提诱辨诘。无所不至。谓曰子气锐甚。非佛性不足为师。今在苏之开原。往见不可后。师即谒佛性。性问曰。近离何处。师曰。径山。性云。船来陆来。师云。二俱不涉。性云。汝安得到此。师便喝。性云。虽是后生。却堪雕琢。他日性又问。汝岂不是径山来。师云。是。性云。山上有鲤鱼。井底有蓬尘。作么生。师云。和尚甚处得这消息来。性云。钦师因甚犹被马师惑。师云。也少和尚一分不得。性云。参禅须是些子始得。师乃掩耳而出。皇庆初。佛性被旨复住开原。师为入院侍者。继掌藏教。还径山虚谷陵选为后堂首座。佛性迁建业保宁。分第一座。说法。天历乙巳。出世漂水开福。元统癸酉迁嘉禾本觉。帝师大宝法王有旨赐金襕衣。并慈云普济禅师号。居十年退居南堂。至正乙酉应中吴灵岩请。衲子闻风而萃。室中垂语云。文殊普贤起佛见法见。贬向二铁围山。则固。是且道释迦老子还有过也无。良久云休。上堂。一大藏教束之高阁。长期短期。无绳自缚。莫更纷纷纭纭。直须洒洒落落。杨岐一头驴。只有三只脚。潘阆倒骑归。攧杀黄幡绰五味拈来饡秤锤别有香风满寥廓。喝一喝。上堂。前无释迦。后无弥勒。中无自己。钟楼上念赞。床脚下种菜。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阅五载复归南堂。时江浙行省丞相。遣使延请师。坚卧不起。作三偈答之。有绿萝窗下垂垂老。轩盖林中不得来之句。癸卯秋八月十三日。感微疾默而不言。至廿五日索笔书偈云。七十六年。无后无先。圣凡情尽。明月中天。适通守陈公元礼来候疾。谓师曰。和尚东南大法幢也。时既至矣。可无一言启迪我辈乎。师瞪目大笑。遂泊然而逝。阇维火未盛。有红白二圆光。盘旋龛顶。良久浮空而灭。顶骨舌齿俱不坏。舍利无算。侄僧祖灊等。收而藏之南堂即千佛塔院。

No. 1414-D

  敬观
了庵禅师禅录。如狮子王哮吼。狮子儿闻之。悉皆勇健。三世诸佛窥觑无门。六代祖师[谷*斤]额有分。掷大千于方外。纳须弥于芥中。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尽在是矣。

  至正丙戌莫春前育王老师弟 正印 拜题

No. 1414-E 南堂和尚语录续集序

  中至仁澹居藁

  古林禅师出东南。以无碍辩才。开大法施。使临济之道。震耀天下。若雷霆。若日月。真所谓命世宗师也。嗣兴者南堂禅师。尤能大其声。以鸣其道。三坐道场。学者云奔海驰。学士大夫。莫不闻风起敬。虽退。而闻处犹蚁慕而不释也。师咸酌其机器。饫以禅悦法喜。俾各怡然自得。释然心悟而去。故禅师  言满天下。尝有集而刊之者矣。今日本寿上人。又以其遗余。续锓诸梓而传之。乃徴予言。以弁其首。因得详而观焉。其辩悉类妙喜。其峻峭类德山云门。其雄伟如怒猊择石。金翅擘海。其神变超忽。如泰山之云。始于肤寸。不崇朝而雨天下。其浩博汪洋。如江如海。茫乎其莫涯涘也。呜呼盛哉。其源盖有自矣。宋季有大禅师。曰横川珙公。倡松源西丘之道于育王。当是时。天下之言禅者。惟浮靡纤巧是尚。其弊有不可胜言者。禅师奋起。一变时习。俾宗纲复正。卓然还禅道于高古。至今学者遵之。以为楷模也。一传而古林。再传而南堂。信乎世济其美者矣。呜呼盛哉。不有岷嶓于其前。孰能江汉于其后欤。兹因上人之请。特着其授受源委。以昭示末叶。使知有所宗仰焉。禅师天台人。名清欲。号了庵。脱筑南堂于醉李之本觉。以佚其老。学者不敢名。遂以南堂称之。寿其犹子也。愿而好道。乃吾友竺仙仙公弟子。仙嗣古林。道化盛行日本云。

  无言住能仁江

  南堂疏

  皇天旷荡  丽日月以长明
  厚地浑沉  振江河而不泄

  故知大法所系  实有斯人存焉

  某 学冠九流。

  德尊一代。

  肆辩衮衮  若百川之赴沧溟
  有阵堂堂  如众峰之绕天柱

  回狂澜于既倒  栗棘蓬金刚圈
  洗佛日以重光  蓬蒿箭铁丝网

  从渠吞透  属我箕裘
  盍登故丘而谒旧庐  四海交明属望
  抑下乔木而入幽谷  一时公论攸归

  龙湫宴坐雁荡经行  飞天华之蔌蔌
  鸳渚凄凉鸥波浩荡  渺烟水之重重

  一宗主护国同门

  兹审 前席台之天封一宗和尚。高临西庵。下视尘世。本路诸山。虚护国名刹用选法共闻。

  院堂以起之。檄文既至。而公不少屈。如法道何。吾党敬用聪公排闼故事。缉词以激其勇。庶几幡然而作。幸莫大焉。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三峰岿然上云雨
  梧桐生矣凤凰鸣矣  百鸟不敢啼春风

  此庵联佛果之灯  握全机而正斯席
  堆云佩虎丘之印  分半座以固宗盟

  清振一时  曾谓境因人胜
  话行千古  抑知人以道尊

  某 众香薝卜之英。

  列宿景星之瑞。

  入甘露室  黑豆法早得其传
  树金刚幢  破沙盆重增高价

  有是父宜有是子  难其弟亦难其兄
  何期季世之间  膺公选踞雄刹
  见此一门之盛  着锦衣辉故乡

  所至蔚有成功  谁不争先快睹
  膏车秣马  喜动乎中
  同气连枝  言之罔既

  则方岩住圆觉三宗

  教有辨臻禅称琏嵩  东坡纪熙丰人物
  野入青徐云连海岱  大元混南北堤封

  空五天竺缺而取耆英  善弹冠相庆
  与无上法王而同教授  喜解弦更张

  某 真碧落碑。

  是古罍洗。

  十万胸中灯火读  陶冶一乘
  五千卷内名句身  筌蹄诸部

  优钵示明时之瑞  不离教乘而超越教乘
  白莲敷浩劫之春  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

  故复进出一头地  在我辈流
  宁较等差于名位  只堪捧腹

  四众观典刑出处  揽辔慨垂
  一身佩佛法安危  矢词罗扒

  石室住育王

  大觉一疏而来  高风未泯
  妙喜两居此地  芳躅愈光

  是为栴檀丛林  固合龙象围绕

  某 具透关眼。

  用劈箭机。

  驱万象于笔端  文章有印
  验来机于喝下  纵夺临时

  出海门国观浙江潮  阅卷狂澜之既倒
  踞飞雪岩指乌石岭  抹过叠障之崚嶒

  是五世三大老故家
  乃四明八吉祥胜地

  振颓纲争须敏手  物论攸归
  扬大教欲赴昌时  且评有在

  上延睿算  下副舆情

  南堂住灵岩嘉兴诸

  楚石疏

  车之用在轮  轮不滞则周行天下
  鉴之功照物  物无遗而炳现目前

  两忌取舍之心  天人列请
  一泯异同之论  泉石增光

  某 衣得其传。

  辩如所证。

  碌碌盆盎古罍洗  偈千言不少衰
  啾啾乌群孤凤皇  金百炼无重矿

  住山久矣  传舍视之
  灵岳降灵  宜踞灵岩之顶
  法身说法  普闻法界之中

  仰瞻南斗愈明  旁挹太湖非小
  青山步障  赠君二百里之白云
  紫玉茶锅  分我三万顷之明月

  开南堂和尚语录板

  天目再传而得休居翁  如师子踞地百兽震骇
  开福一出而迁灵岩主  若洞庭粘天万派混流

  故驾驭昂蘖之人必慕了庵  杀活擒纵
  凡钻仰坚高之士愿刊语录  代别拈提

  明明照古照今  此日不绣诸梓
  的的契佛契祖  他时虑失其真

  昔汾阳现入传灯  劝动西河道俗
  况海内移多君子  乐转南堂法轮

  会啮镞机
  展挥金手

  了庵和尚续集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