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卍新续藏第 28 册 No. 0591 法华经释签缘起序指明

  No. 591

  释签缘起序指明

  天台 灵耀 全彰氏 述

  释签缘起序。线贯珠联。文旨明显。无庸点沈。比见刊行注解。或前后射覆。主客傍正之意既紊。或平头数章。母子祖孙之科稍乖。日月丽天。微云偶翳。欲净纤埃。昭明文旨。是又签序指明之缘起也。○科二一题目(二)一序题(释)二序主(君)二序文(二)一序言(二)一详释签缘起(二)一出所释人法为缘(二)一传道人绝缘(四)二法深尚壅缘(二)一玄深需释(惟)二机壅需释(后)二起能传能释人法(二)一能传道统人(不)二能释签访法(二)一正明释签缘起(二)一详释签缘(二)一具才为能释缘(公)二世乱为签访缘(间)二起释签法(且)二结集释签缘起(二)一出望涯需结缘(登)二起结集传后益(三)一结集法(先)二结集名(不)三结集益(信)二结序文缘起(普)二记事(天王)

  △一题目二。一序题。

  释签缘起序

  荆溪已有释签本序。如下云昔于台岭随诸问者签下所录一章是也。今门师之序。非但序释签。乃委序释签缘起也。凡诸文辞。各有所重。如此序题。端重缘起二字。缘起。如止观云。能生为缘。所生为起。前章为缘。后章为起。缘者。即是因缘。起者。乃所生法。尽世出世间染净依正诸法。未有不从因缘生者。然因缘虽为能起能生。却是客是傍。而所生法虽出于后。却是主是正。如入定放光为缘。生起开三显一之法。阇王弑逆为缘。生起十六妙观之法。桀纣残暴之缘。生起汤武吊伐之法。大寒冻裂之缘。生起层冰坚执之法。今以玄记博深为缘。生起解释签访之法。智者安祖方绝为缘。生起能承道统荆溪之法。不宁若是。以湛公具才无适不可为缘。生起能释之法。以世乱难于弘敷为缘。生起签访之法。又以望涯者不能观签即悟为缘。生起结集成书十卷之法。奚翅正叙首尾皆详缘起二字。即结明作序。亦缘起二字也。何者。以后时从道之缘。生起击发释签之能。以早岁在尘之缘。生起徒欲愧心之谦。即记事中。以天王越在不能聚众弘经之缘。生起次年释签得成之法。而其间傍正主客之分。了正不紊。盖题目特立缘起二字。是所归重。所谓文心也。故别文三百余字首尾只发明缘起。更无他云。如此指明。作者之意方显也。

  △二序主。

  君山除馑男普门子属辞

  门师岳阳何玠子。玠任仪兴尉遂流寓焉。君山。仪兴乡名。比丘因中乞食全身。果上应供人天。可除饥馑之患。普门子。有以普为名。据今序只出一普字。有以门为名。据统纪只称门师。然二字皆名也。文苑英华第七百二十六卷梁肃送沙门鉴虚归越序云。东南高僧有普门元浩者。予甚深友也。相见时幸道鄙夫扰扰俗状。且当澡盥心垢。相期于无何之乡是也。属辞。本于夫子作春秋。属辞比事。属。缀缉也。有以师命之作名曰属辞。非也。

  △二序文二。一序言。二记事。初二。一详释签缘起又二。一出所释人法为缘又二。一传道人绝缘。

  四教成列。开合之旨蕴乎其中。十子既往。幽赞之功在人方绝。

  欲序释签。先提签文所释根本。乃法华玄义也。玄义中凡列一法。必先用化法四教释。然后用化仪五时明判明开。举一四教。自摄化仪五时开判大旨。故云四教成列开合之旨蕴乎其中。开。即施权。所谓从一清净道。施出二三四。所化之机既熟。皆以一大乘而度脱之。总开会废前四味粗。咸归一乘妙。正二法三道四果在昔不合。而今皆合也。盖言智者玄义成。而如来一期施开会合大旨罗列其中也。出易经系辞云。乾坤成列。易缊乎其中矣。此指智祖开辟玄义也。幽赞之功在人方绝者。大师玄义。皆当座敷扬。赖章安以一遍记才。结集成书。赞。即夫子作春秋游夏不能赞辞之赞。章安结集或参私释。或引经文。不惟徒能结集。而实为幽深微妙大助师门之记主也。安祖名灌顶。乃十住王子。故门师书十子。与上四教为对耦。下文云玄记博而深。玄。即大师。记。即章安。一部玄文。师资合成。为释签所释之本。在人方绝。言章安既逝。便引起下不远而复能传道统之荆溪也。此为能传道统之人方绝为缘也。正释竟。复净纤埃。只缘门师书安祖为十子。于文稍晦。故致山家宗匠。射覆不一。今逐指而辨明之。昔吴下师标十子为菩萨子。据法华若十二十。十为菩萨。二十指二乘。塘栖师指十子为智者。据妙玄初智者乃具十德之子。戒坛师指为十大弟子。无作介彬寒月三兄承说。怡庵元公破其违文失旨。亵称先圣。数狭理亏三失。但怡庵明于责人。暗于自立。乃执关中十哲为十子。独扬己见为千古不磨之定案。今谓大师说玄义。章安幽赞结集。此二祖既绝。生起下能传道统之湛公。玄记既深。生起释签能解玄记之法。联贯如骊珠不失。倘十子推出章安。幽赞却扯关中。则灭祖乱绪。文理舛错。岂有序一家玄签承绍源流。反扯他人足数。而灭却安祖大功。又注在人方绝云。十子将绝。反显智者承接其后。夫玄义中大师破南朝诸师皆通义一途云。今古诸释。皆以光宅为长。观南方释大乘。多承肇什。肇什多附通意。光宅释妙。宁得远乎。今先难光宅。余者望风。荆溪云。关中四子。即生肇融睿。后人承用四子之义。若以今义望之。多附于通。据此。则关中诸子大师已曾难破。今反令大师接其后尘。岂非抑祖。且前四时经。若经法华开显。宜以法华意释。不闻开显圆经。反用通义幽赞也。此释之过有五。一抑始祖反承已破关中失。二灭章安幽赞之功失。三扯关中滥居功地失。四乱一家传持源流失。五显门师文理不通失。须知销释经论。全重以义定名。使本文文理贯通。岂可扯入填数。委乱纲绪。

  △二法深尚壅缘二。一法深需释缘。

  惟三转遂周。一乘载导。经文显而约。玄记博而深。

  推源玄记所释。乃是法华。三转。即鹿苑示劝证三转。是施权所化小机。言遂周者。若今遂字与下载字。作虚字看。更觉浑融。今作实字解释。亦须㳷合经旨。三转法轮。五比丘千二百等皆于言下证入。是遂如来施权之意。故言遂。又不独鹿苑三乘为权。即前四时所施莫不是权。盖方等秪弹斥此小乘。般若秪陶汰此小乘。小乘机熟。则如来施权摄化昔缘之意已足。故曰周。此正法华会上。腾昔施权。不指所开。何由显实也。然后即以一大乘而度脱之。名一乘载导初从一乘开出诸乘。今合诸乘还归一乘。正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即上开合二字也。载导者。令诸子等各乘大车以入秘藏为载。复令游于四方增道损生为导。怡庵分三转句为迹门。一乘句为本门。扭捏无稽。须知一乘之旨。通于本迹。三转之人。实为所开。何扯小权为迹门。一乘归本门乎。遂因经文而结出需签释之缘云。法华。经文显了而意旨隐约。玄记。文言浩博而义理幽深。非荆溪释签。何能解明耶。

  △二机壅需释缘。

  后学难窥。蒙求尚壅。

  以玄记博深故蒙求尚壅。必须签释方得开通。蒙卦六二。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已上皆所传人法。人绝须荆溪出。玄深须签文释。为起释签之缘由。皆是客是傍。非此序之正主也。

  △二起能传能释人法二。一能传道统人。

  不远而复。存乎其时。吾哲匠湛然公当之矣。

  大师章安玄记之人既逝。不远而复间生荆溪。能传接二祖道统之人。故曰当之矣。易群阴剥尽一阳来复。存乎其时者。即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二祖已去。荆溪恰好间生其中也。湛然。乃荆溪之名。系临文不讳之例。

  △二能释签访法分二。一正明释签缘起。二结集释签缘起。如荆溪本序。亦作两段。昔于台岭随诸问者签下所录。不暇寻究文势。为正序释签。晚还毗坛辙添肤饰等。是结集成书。今门师序中。亦作两章。初二。一详释签缘又二。一具才为能释缘。

  公。孩提秀发。志学名成。渊解得于自心。博赡振于先达。无适不可。以虚受人。洎毗坛以至于国清。其从如云矣。

  自孩抱至可提携时。即英秀焕发。方在志学。遂成艺苑佳名。天机生知。为渊解得于自心。学力充?。为博赡振于先达。君子不器左右具宜。为无适不可。虚中受益镜鉴无遗。为以虚受人。良由博赡多能。俊彦希光而景慕。生知朗彻。英豪翘首以来归。故洎毗坛至国清。其从如云也。国风云。齐子于归其从如云。毗坛。即仪兴。国清。在天台。以具天机博学。故为能释签问之缘。

  △二世乱为签访缘。

  间者岛夷作难。海山不宁。徇法之多。仄身岩宇。或谓身危法丧。莫如奉法全身。僶俯遂行。暴露原野。是乐法者。请益悦随。

  代宗广德年间土蕃作乱。学道英贤。隐居山穴。或谓荆溪大师曰。与其身危法丧。两者皆失。何如奉法全身。二者兼得。故即勉居山野。而四方慕学。亦皆请益悦随。以世乱不能弘敷。故悦随者乃有竹签之咨。此即签访之缘也。

  △二起释签法。

  且。法实无边。身则有待。弘敷未暇。签访有凭。因签以释。思逸功倍。美哉洋洋乎。

  荆溪天资博学。所蕴佛法。虽是无边。其如五阴色身。待缘方能弘演。世乱人离。既无弘敷之缘。而乐法悦随之人。率皆书签麇至。谓书玄义隐深疑义于竹签以咨问。而荆溪因弟子签上所问之义。为解释之。既不罗列文势先后。故思逸。所答之义。专精而详确。故功倍。如荆溪自序云。随诸问者。签下所录。不暇寻究文势生起。亦未委细分节句逗是也。此正序签成于乱世。即继之以叹曰。美哉洋洋乎。此释签者。可谓尽善尽美。而集大成者矣。有指为正叹玄文者。非也。以其主客前后。舛混故也。

  △二结集释签缘起。即本序中晚还毗坛。辄添肤饰。裨以管见。然所记者莫非述闻。兼寻经论。但识用暗短。而繁略颇驯。呈露后贤。敢悕添削之文是也。为二一出望涯需结缘。

  登门者肯綮未尝。望涯者耻躬不逮。乘是以训。文其可废耶。

  签访之机。有因释了悟者。未尝有肯綮之难。则此释签似乎可废。而不必结集矣。但一闻便了之机绝少。故尚多望涯不逮之悲。则宜留此释签。结集成书。使之再三紬绎。方可悟入。故曰乘是以训。文不可废而宜结集也。乘是以训。即乘某人在。做某事。乘汤热。好解渴。乘饭在。好救饥之乘字。是字。指释签也。言乘竹签解释之文在。可留之以训喻不了之人。而不可废也。有作因字训。非也。肯綮未尝。引养生言。明悟入者游刃有余。未尝艰难也。望涯者。引秋水神见东海若汪洋浩瀚渺无端倪。以喻不逮。不必繁引长篇。因观签望涯之人为缘。以生起下结集之事。故即示结集之法云。

  △二起结集传后益三。一结集法。

  先德既详。虽大科不举。诸生未达。在小疑必疏。凡十卷。

  不举必疏。正出结集释签之法。即本序虽繁略颇驯也。言安祖结集。或引经私释。在文详晰者。荆溪但遵承而已。为望涯者。更留签释之言。以疏通之。凡十卷。则结集释签已成之数。

  △二结集名。

  不忘于本。以天台命家。善继其宗。以释签顺学。

  本释天台大师玄记。故名天台。乃不忘本。欲继台宗。必须善识时宜。世乱不便敷弘。而思所以继宗之法。且顺学者之签问而解释之。此天台玄义释签之名所以立也。

  △三结集益。

  信所谓观象得意。俾昏作明。永代不朽者也。

  释签既结。则使望涯与末世之机。观释签之象以悟佛祖出世大意。破迷归悟。功实永代不朽也。此即本序呈露后贤之谓也。当知世乱不暇弘演。且为释签。是一时事也。后还毗坛始结成书。又一时事也。荆溪本序。两章条然。故门师叙述缘起。亦两章次序。后人何乃昧昧乱指哉。已上正叙释签缘起竟。

  △二结序文缘起。

  普。早岁在尘。后时从道。徒欲击其大节。独不愧于心乎。

  此是结辞。亦含能作序文之缘。以生起所作序文。只缘后时从道。知天台一家教观之深。故能作序。击发释签大节。又缘早岁在尘。佛法未深。生起徒欲击节。而实且有愧于心也。从道为缘。生起击节之序。在尘为缘。生起愧心之谦。数句中两重缘起。昭如日月。奈何人之盲注。而翳乎序旨也。序言竟。

  △二记事。

  天王越在陕郛之明年甲辰岁纪月贞于相。

  此起岁时之事。以取信于人。如经前五事。但前后置之不同。大论云。记时方人。令生信故是也。天王。周时列国。俱僭称王。故夫子作春秋。天子称天王。尊而别之也。如云天王狩于河阳。天王圣明。予为天王等是也。越在。凡天子无事。巡幸四方。所到之处。名行在。如某日某人诣行在是也。国家离乱。避乱而出。所到之处名越在。如左传越在草莽是也。唐代宗时。因土蕃之乱。仓卒避于陕城。故曰越在。明年甲辰岁者。癸卯出避于外。至次年甲辰作此序成故也。月贞于相者。贞。正也。易乾卦四德。元亨利贞。贞即正字。七月为相月。须知此虽记事。亦含缘起二端。以世乱君出。不能开讲之缘。致成释签。生起次年天王复辟。结集方完。而得序其成也。不然。奚不直书广德二年。而必书曰越在之明年耶。凡解佛祖经论。须具向上亚目。阐发言外意旨。岂秪读科读注猜是清非而得谓之讲经注经乎哉。盖序题既别重缘起二字。所以文中一篇。一节。一句。一事。莫非缘起二字。正序题是总序文是别。总者总于别。别者别于总。总别虽殊。缘起则一也。

  时今上在宥之二十二年岁次癸亥长烈既望

No. 591-A

  签序三百二十字。并无一个缘起字眼。而却句句胪列缘起事事。发挥缘起。总别一贯之妙门。师结构于千余年之前。全公指明于千余年之后。揭日月于中天。开将来之眼目。宁惟后人之幸。即普门亦幸得千载知心。点出序旨。而不受碌碌之蒙尘也。然法弟全彰虽称义虎。著名海内。吾未稔其具大识见道力也。政欲与之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耳。顷缘或人序注。溷我宗源。乃拉其戮力。袪氛澄源。尊祖辟妄二书。词严义正。通畅明白。及观签序指明。不觉爽然自失。深服其识见道力。远迈古人。予亦不得不逊揖下风也奈何。虽然予亦有幸焉。天溪法道。丕振有人。吾可以宴息匡庐。无所事事矣。

  同门病头陀灵乘谨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