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论第一卷本文抄一目次

  辨教时段
  宗家意立几时教耶
  证果回心
  互执有空
  如来为除
  爰引六经
  深蜜三时
  深蜜经说唯识文何
  华严唯识文何
  般若唯识
  一经亘三时欤
  唯顿唯渐
  花严顿渐
  华严法花舍利弗同欤
  三兽渡水
  初对外道
  瑜伽释论三时
  雪山部五事
  龙猛皆空
  法轮自性体
  轮非轮事
  了不了
  别起断道
  普为乘教
  约理说一
  提谓经可有二乘圣果之者耶
  一音教
  要集半满教
  此则唯法
  又复设尔
  为定性人
  顿渐半满二教谁人所立耶

  论第一卷本文抄一

  辨教时段
  问。宗家意立几时教耶。
  疏云。如来说教随机所宜。机有三品不同。教遂三时亦异。诸异生类无明所盲。起造惑业。迷执有我。于生死海沦没无依。故大悲尊初成佛已。仙人鹿苑转四谛轮。说阿笈摩除我有执。令小根等渐登圣位。彼闻四谛。虽断我愚。而于诸法迷执实有。世尊为除彼法有执。次于鹫岭说诸法空。所谓摩诃般若经等。令中根品舍少趣大。彼闻世尊密义意趣说无破有。便拨二谛性相皆空为无上理。由斯二圣互执有空。迷谬竞兴未契中道。如来为除此空有执。于第三时演了义教。解深蜜等会说一切法唯有识等。心外法无。破初有。非无内识。遣执皆空。离有无边正处中道。于真谛理悟证有方。于俗谛中妙能留舍(云云)。
  问。般若经时。可有圣果二乘回心向大之义耶。
  疏云(如上)。
  义演云。即以中根对小名大(云云)。
  总聊简章周记云。章须菩提等回心趣大者○。今言回心。因闻般若。悔修于小。为趣大因。名回趣也。非趣大已名回趣也(云云)。
  枢要下文云。虽未已入正性离生。而于三乘性不定者。闻此法已。皆发无上正等觉心(云云引大般若五百九十三也)。
  摄释一云。此人虽曾行二乘行。未得少果。闻大乘经。即发菩提(云云)。
  大般若七十七云。若入声闻独觉圣性离生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彼于生死流已作限隔故。是中设有能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心趣者。我亦随喜(云云)。
  五百九十七云。唯有见谛趣大菩提。诸声闻等及已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云云)。

  法花经一云(方便品)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云云)。
  无量义经云。四十余年未显真实(云云)。
  问。初二时所被机根。互执有空耶。
  疏云(如上)。
  秘云。疏由斯二圣互执有空者。问唯望不定立有三时。何有二圣互执空有。答岂言不定。唯祇一人。人既有多。悟亦前后。前后各以所证为是。互执何失。又纵一人。执前后别。对执不同。亦得称互(云云)。
  总聊简章云○诸偏见者。初闻说有。便即快心于空起谤。后闻说空。亦后协空。便谤于有(云云)。
  瑜伽释论云。
  问。为除何执。说第三时教耶。
  疏云(如上)。
  总聊简章云。彼闻法空隐密意教。便拨诸法性相都无○佛为除此。后说唯识三性等教(云云)。
  问。今论引几经。说唯识义耶。
  疏云。又今此论爰引六经。所谓花严·深密·如来出现功德庄严·阿毗达磨·楞伽·厚严。十一部论。
  瑜伽·显扬·庄严·集量·摄论·十地·分别瑜伽·观所缘·二十唯识·辨中边·集论等为证。理明唯识·三性·十地·因·果·行·位。了相大乘。故知第三时中道之教也(云云)。
  论七云。由何教理唯识义成○如契经说。三界唯心。又说。所缘唯识所现。又说诸法皆不离心。又说。有情随心垢净。又说。成就四智菩萨。能随悟入唯识无境○又伽陀说。心意识所缘等(云云)。
  疏云。今无垢称经。旧维摩经(云云)。
  无垢称经疏一云。若依初大乘清辨等义。此经明二谛之义。依胜义谛。以空为宗。后大乘护法等义。虽说二谛。世俗谛有四。通空及有。胜义谛中有四。唯有非空○四世俗中。初一体空。后三有○而经一部多说初世俗谛(云云)
  总聊简章。又古来大德○维摩·思益·大品空教(云云)。
  维摩经上云。维摩诘云。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云云)。
  论三云。如契经说。如来无垢识是净。无漏界。解脱一切障。圆镜智相应(云云)。
  疏云。证无垢识圆镜智(云云)。
  问。深密经所说三时教者。义类年月中何耶。
  解深密经第二(无自性品)云。胜义生当知。我依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所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明三无性)复次胜义生○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于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假名安立以为色蕴○是名遍计所执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相无自性性。若即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是名依他起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生无自性性。及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即于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计所执相不成实故。即此自性无自性性。法无我真如清净所缘。是名圆成实相。世尊。依此施设一分胜义无自性性○世尊。譬如毗湿缚药。一切散药仙药方中。皆应安处。如是世尊。依此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了义言教。遍于一切不了义经。皆应安处(采画地熟苏虚空三喻亦同此义)尔时世尊叹胜义生菩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善解如来所说甚深密意言义。复于此义。善作譬喻○如是如是。汝应受持。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初于一时。在波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唯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在昔第二时中。唯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如来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所说甚深了义言教。闻已信解。书写护持。供养流布。受诵温习。如理思惟。以其修相。发起加行。生几所福。说是语已。尔时世尊告胜义生菩萨曰。胜义生。是善男子或善女人。其所生福无量无数○佛告胜义生菩萨曰。善男子。此名胜义了义之教(云云)。
  深密解脱经第二云。世尊。如来初成应正等觉。于波罗奈仙人集处诸禽兽游处。为诸修行声闻行人。 一转四谛有法轮○世尊此第二转法轮○为住大乘众生○世尊此是第三转法轮。为住一切大乘众生(云云)。(可是下文)
  总聊简章云。述今文者。如解深密经第二卷。瑜伽决择第七十六云。世尊广为胜义生菩萨。依遍计所执体相无故。说相无自性性。依依他起上无遍计所执自然生故。说生无自性性。及即依此说无遍计所执一分胜义无自性性。依圆成实上无遍计所执故。又说一分胜义无自性性。说三种无性皆依遍计所执性已。胜义生菩萨深生领解。广说世间毗湿缚药·杂彩画地·熟苏·虚空诸譬喻已。世尊赞叹善解所说。胜义生复白佛言。世尊初于一时○略示教者。四阿笈摩等。是初时教。诸说空经。是第二时教。以隐密言。总说诸法无自性故。花严深密唯识教等。第三时也。以显了言。说三无性非空非有中道教故(云云)。
  玄赞一云。解深密经中。佛为胜义生菩萨。依于三性。说三无性皆是遍计所执性已。胜义生菩萨深生领解○依此经文。阿含经等为第一时。总密说有。不明有者有其何性。大般若等为第二时。总密说空。不明空者亦空何性。花严经等为第三时。显了说。有有依他圆成亦显了说。空空所执性故等(云云)全文大旨同章。
  无垢称疏一大旨同之。
  二十唯识疏上云。如来说教总有三时。初于鹿园。说阿笈摩。有四谛教。破我有执。次于鹫岭。说大般若。空二取教。破法有执。虽空有教能离断常。然未尽理会于中道。后于七处八会。方说三界唯心。双离有空。契中道教。即是花严深密等。空心外二取。破初有执。有内识一心。破后空见(云云)。
  灯一云。问。何故如来初说有教。中谈空教。后演不空不有教耶。答。据不定性。未发趣时。且令渐悟所执我无。唯有蕴处界等诸法。名为有教。为已发趣得小果者。令趣于大次悟法空。观彼所执界处等无。名为空教。后为发趣一切乘者。显所执无。非执是有。非一向空。亦非皆有。为不空不有教。为对渐悟说教三时。若对顿悟。无三时别。又所说教非定如是。前后次第判为三时。并约所说义类相从。望不定性。当第三时。不尔。花严第二七日世尊即说。可对渐悟在般若等后。方始演说判属第三。此有二义。一约前后。二约义类。前约前后亦有二义。初说生空。次说法空。二者初说生空密诠法有。次说法空密诠法无。后方显明。生法二执所取不有。若离二执。真俗不无。故经说云。有为无为名为有。我及所说为空(云云)。
  增明记一云。问。今云前后者。为义前后。为时前后。答。此义前后。非是年月(云云)。
  疏云。此约机理。渐教法门以辨三时。若大由小起。即有三时年月前后。解深密经说唯识是也。若顿教门。大不由小起。即无三时前次第。即华严中说唯心是。初成道竟。最第一说。此约多分。今论所明二种皆是。若对不定性。大由小起。即第三时教。若唯彼菩萨。大不由小起。即顿教也。此显顿渐无别定教。入法界品。五百声闻亦在座故(云云)。
  灯七云。论即依此前所说三性等者。解此前后。略为三释。一云。无性先陈。三性后说○一云。前后经说三性。故今论云即依此前。此前兼二。依此论前。及依经前说三自性。观生意乐。密意趣故。后立无性○问。若尔。何故说三性教为第三时。应第二时。在空前故。又准深密。同坐一经非前故。答。经辨三时。非约前后。但以类相从。有为第一。空为第二。俱为第三。以三自性。遍计是空。余二是有。故当第三。又据渐悟一类菩萨。说此三时。非望顿悟。若尔。何故先说了义。后陈不了。答。花严等云。譬如日出先耀高山。于大乘教顿悟先熟。故先三性。渐悟后成。后说无性。若尔。复违法花等教。以为渐悟第二说空。第空有。如何得言为渐悟故后时说空。答。约顿渐二性。无性在后。偏据渐悟。初中后殊。空为第二。今此论中。通对顿渐。两教前后。故云即依此前顿悟菩萨所闻三性。后时为彼渐悟菩萨密立无性。故不相违。本疏所明意含二解。此顺经文有前空后(云云)。
  惠日论一云。若以涅槃有深密后。不得预判为第三时者。如何自引云。或有前经密说后义。如智论说。又花严乃在说四谛前。云何无量义经判为第三时说。若云据义类说。不据前后。深密亦尔。何独不信。故约前后判为五时。但婴儿慧。知者弗许。
  阿弥陀经通赞疏上云。第二应理圆实宗。判教者即那烂陀寺有论师。名戒贤。依弥勒菩萨为宗主。判教为三时。一有教。一代教说有处是。二空教。但说空处是。三非空非有教。但说非空非有处是。依圆是有。遍计等无。真谛但以教就时。此非也。戒贤论师将时就教为正。难真谛云。佛成道后第二七日说花严经。是第一时教。戒贤将时就教。判为正(云云)。
  上文云。三梁朝真谛三藏。判如来一代时教为三时。一有教。二空教。五年度五俱轮。第六年舍利弗。第七年度三迦叶。总名有教。二空教。从第八年至三十八年已来。已来总说八部般若等是。三非空非有教。从三十九年至临涅槃时。说非空非有教。法花楞伽思益等是(云云)。
  补已饰宗一本云。问。此立三时。与前真谛所立何异。答。真谛所立定约年月。故为不可。今所立者但可以义相从不得前后。若谈有义。初时教收。若谈空义。第二时摄。双彰空有即第三时。故与前立其相悬别。问。今定教宗。何故乃约三时之说。答。即以三时所说。以为三宗。所言时者。非年月时。合道理故。名之为时。但诸教中。与有义合。初时教收。与空义合第二时摄。若中道。即第三时。由此不约年月为明。故与真谛所立有异。然解深密言初时等者。此约教有浅深。以立三时之异。有教理浅故名初时。余二渐深说为中后。此即同金光明经转照持三种法轮也(云云)。
  问。深密经说唯识之文何耶。
  秘云。疏解深蜜经说唯识是者。按彼经第一云。广惠当知。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或在四生。身分生起。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就。广慧。此识名阿陀那。亦名阿赖耶。亦名为心。为依止故。六识身转。如依暴水。而有浪生。依净明镜有影像起(云云)。
  问。花严说唯识文何耶。
  秘云。按彼经第十九颂云。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若人欲多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起(云云)。
  问。般若经可说唯识耶。
  秘云。又大般若四百六十七云。谓诸诸萨作是思惟。诸行如幻。唯是虚妄分别所起。一切皆是自心所变。准此般若。第二时中亦说唯识。疏依多分言第二时(云云)。
  疏云。次于鹫岭说诸法空。所谓摩诃般若经等(云云)。
  章云。诸说空经。是第二时教(云云)。
  灯云。般若经中。虽有三乘各各得益。未分明说法非空有。故属第二(云云)。
  中边论一云。如是理趣妙契中道。亦善符顺般若等经说一切法非空非有。中道教(云云)。
  (摄论第一第四引大般若明三性可见之)。
  般若经二百九十六云。我等今者于赡部州。见佛第二转(妙法轮云云)。
  广百论云。又此空言是遮非表。非唯空有。亦复空空。遍遣执心。令契诸法非有非空究竟真理(云云)。
  问。一经亘三时欤。
  总聊简章云。或有诸经。全分多分大小教异(云云)。
  问。宗家意可有唯顿唯渐教耶。
  疏云(如上)。
  总聊简章云。若唯被大。如胜鬘经。或但被小。如遗教经(云云)。
  问。华严经通渐教云事。以何证之耶。
  疏云。今论所明二种皆是○此显顿渐无别定教。入法界品。五百声闻亦在座故(云云)。
  总聊简章云。只如花严经中入法界品。五百声闻在于会座列。名叹德。又舍利弗将六千弟子。从自房出。文殊师利为说十法。即发无上正等觉心(云云)。
  华严经第四十四(入法界品第二十四觉贤译)云。尔时佛在王舍城祇树给孤独苑大庄严重阁讲堂。与五百菩萨摩诃萨俱○复与五百大声闻俱。悉觉真谛。证如实际。深入法性。离生死海。安住如来虚空境界。离结使缚。不着一切。游行虚空。于诸佛所疑惑悉灭。深入信向诸佛大海○尔时诸大声闻。舍利弗○如是等诸大声闻。在祇洹林。而悉不见○清净佛刹○何以故。修习别异善根行故。本不修习能见如来自在善根。亦不修习净佛土行○以是因缘。诸大弟子不见不闻○何以故。此是菩萨智慧境界。非诸声闻智惠境界。是故诸大弟子在祇洹林。不见如来自在神力○何以故。以声闻乘出三界故。又以满足声闻之道。住声闻果。不能具足无所有智。住真实谛○自调伏舍离众生。是故虽与如来对面而座。不能觉知神变自在。譬如盲人(云云)。
  八十本云。永断疑惑(云云)。
  八十本云。诸大弟子依声闻乘而出离故。成就声闻道。满足声闻行。安住声闻果。于无有谛。得决定智(云云)。
  第四十六云。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从善安住楼阁出。与一切同行诸菩萨俱○俱诣佛所。头面礼足。设供养已。辞游南方。尔时尊者舍利弗承佛神力。见文殊师利童子。以菩萨庄严而自庄严。出祇洹林。游行南方。住如是念。我今当与文殊师利菩萨修行。尔时尊者舍利弗与六千比丘。是舍利弗共行弟子。皆斯出家。其名海智比丘○如是等六千比丘。已曾供养过去诸佛。于诸佛所种诸善根○观佛境界。了法实相。饶益众生。常乐专求诸佛功德。此等比丘皆是文殊师利之所化度○时诸比丘头面礼足。却住一面。合掌而立。住如是念。我等以此礼拜功德。知法实相。如和上舍利弗。释迦牟尼尊。得清净身相好音声神力自在。如文殊师利。尔时文殊师利告诸比丘。汝等当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十种大心。则得佛地。况菩萨地。何等为十。所谓发广大心(云云)(八十花严第六十并六十一大旨同之)
  开发上云。有云。花严所说声闻。但应化非实二乘。所以知者。成道七日。即说花严。三七日后。声闻方便度。故应化非真实。今不然。彼经八会非是首末相续说故。初之七会成道即说。故在初七未有声闻。入法界品后时别说。故第八会亦有声闻。方有如大般若一部非十六分相续说故(云云)。
  上生经疏上云。只如妙吉祥所见。乃是他受用身。舍利弗所见。即为化身故。花严会舍利弗。如聋如盲。不闻不见。文殊师利引出会已。方始知见(云云)。
  智论百云。又如佛说不可思议解脱经时五百阿罗汉。虽在佛边而不闻。或时得闻而不能闻。是故属累诸菩萨(云云)。
  玄赞五云。应化声闻者。有言舍利弗。今解不尔。花严经初说有舍利弗。是应化。后入法界品。舍利弗将六千弟子。从自房出。文殊师利为说十法。乃发菩提心。即此中授记者。故非应化也(云云)。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复有无量千亿菩萨。现声闻形。亦来会座。其名曰舍利弗·大目犍连○阿难○跋难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千比丘尼。诃波阇波提而为上首(云云)。
  十二游经云。六年须达与太子祇共。为佛造精舍(云云)。
  佛地论二云。何故此中先说声闻。后说菩萨。又诸声闻常随佛故。形同佛故。内眷属故(云云尺十八圆满眷属圆满文也)。
  同论一云。如实义者。释迦牟尼说此经时。地前大众见变化身居此秽土为其说法。地上大众见受用身居此净土为其说法。所闻虽同。所见各别。虽俱欢喜信受奉行。解有浅深。所行各异。而传法者为令众生起胜希愿。故熟胜者所见结集(云云)。
  同七云。诸声闻等。或现化住。或是真实。受用变化二土同处(云云)。
  入大乘论下云。如法花中舍利弗等五百弟子。悉是菩萨○如不退转法轮中广说。以是故当知。菩萨皆现为声闻(云云)。
  最胜疏一云。准入大乘○据摄大乘论。舍利弗等有其三类○三者变化等(云云)。
  问。华严法花舍利弗同欤。
  玄赞云(如上)。
  摄释三云。问。彼已发心云何此会复言回趣。答。彼发信有菩提之心。非发求趣菩提心也○或花严经非一座说。舍利弗发心末心即是法花会前。义曰。前释理通。后解不可。虽非一座。无文有说在法花后。纵言有会在法花后。此已发心。彼何更发今助。一释。花严会所。文殊加之令发信心。而盖傍被为后法花趣求。渐今正为说。而重令彼生决趣心。授佛位等。亦如善现于般若会而言发心。皆今渐也。
  总聊简章周记云。章舍利弗正等觉心者。问。此花严会其舍利弗已发大心。何故乃至法花会中方发大。答。有三解。舍利弗之中。有是声闻。有是菩萨。花严会者乃是菩萨舍利。非声闻也。一云。花严会中。化舍利弗。非实声也。一云。在花严会舍利弗。即是法花会者。在花严会。但发信向无上道心。至法华会方趣向。故无违也。今依后解为正。若依第一解。既是菩萨。花严即是顿。如何破化(云云)。
  三兽渡水事
  灯云。如来说教体一真如。平等利生实无差异。然随根性悟解不同。渐顿有殊。说教为异。故法华云。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生长各异。宝性论中。犹如一河三兽渡水。得浅深异。摄大乘论。如一宝珠随求雨异。无量义经。常说一相。悟解不同。得诸果异。故如来教随机说别(云云)。
  玄赞四云。宝性云。如兔马象三兽度河。河性无差别。得浅深异(云云)。
  无垢称经疏一云。宝性论云。河性无兔马象三渡之有别。此乃理同而证有异。成三乘义(云云)(同疏第二亦引宝性论也)。
  玄赞一云。优婆塞戒经言。三兽渡河得浅深别(云云)。
  总聊简章云。优婆塞经言。三兽渡河浅深成别(云云)。
  开发上云。涅槃经说。三兽渡河浅深有异(云云)。
  最胜疏第二云。故涅槃经及宝性论。皆以河水喻于真如(云云)
  初对外道事
  灯云。初对外道等。说我为无。谈法为有。次对小乘。破执法有。说法亦无。后令趣实。方为显说非空非有(云云)。
  瑜伽释论三时事
  瑜伽释论云。诸有情类。无始时来。于一切法。处中实相无知疑惑。如来出世。随其所宜。方便为说种种妙法。处中实相。令诸有情知一切法如是如是空故非有。如是如是有故非空。了达诸法非空非有。远离疑惑颠倒僻执○永灭诸障。得三菩提。证寂灭乐(云云)。
  疏云。心外法无。破诸有执。非无内识。遣执皆空(云云)。
  章云。瑜伽释中。此三时小异义意无别(云云)。
  雪山部五事
  灯云。十五日夜。次大天说戒经。说戒经毕。遂说五事颂云。余所诱·无知。犹预·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耆年圣者咸不许之。即翻彼说第四句云。汝言非佛教
  宗轮论云。其雪山部本宗同义。有阿罗汉。为余所诱。犹有无知。亦有犹预。他令悟入。道因声起(云云)。
  同流云○有阿罗汉为余所诱等者。五事。本上座部。为此五事与大众诤。所以分出。今复许立。何乖本旨。初与大众乖诤之时。尚未立此。至三百年满。与说一切有诤。说一切有得本宗故无五事。旧上座弟子失本所宗。乃立五事。故知年奄日久。圣隐凡生。新与旧殊。复何怪也(云云)。
  又云。此等本宗同义末宗异义者。如大众·一说·说出世·鸡胤四部。根本初诤立义之时。所同之义名本宗同义。别部已后。于自宗中。后别立义。乖初所立。别名末宗异义。又如多闻部。从大众部出。初分出之其本旨。名未宗异。下一一部准此应知(云云)。
  龙猛皆空事
  佛地论云。而菩萨藏千岁已前。清净一味无有乖诤。千岁已后。乃兴空有二执异论(云云)。
  灯云。二百年外。有南天竺龙猛菩萨提婆。并俱出于世○为破小乘及外道执我执法。说之为空。时多着(云云)。
  增明记云
  法轮自性体事
  灯云。问。以教对机。教有三时之别。未审轮为体为别为同。答。根性既差。轮体有别。约初有教说体。如常。空教之中。体少有别。以八空圣道为体。证空理智为体。以说空教为因。以证空加行智为因。所缘空为境。尔觉支等空为助伴。以道定戒空为眷属。以菩提涅槃空为果。若第三时法轮体者。双合前二亦得。非正正者如瑜伽论及法疏第四卷明(云云)。
  玄赞第四云。今者大乘总贯诸文。法轮有五。一轮自性。谓择法觉·正见·正智等。瑜伽九十五云。正见等法所成性故。说名法轮。自他三转。通见及修无学道故。诸圣惠眼能摧烦恼。说名轮。故俱舍。当言一切圣道名法轮故。或体唯取八圣道支具毂辋轮圆满义故。正见正思惟说名为毂。是根本故。正语业命说名为轮。因毂有故。正念勤定说名为辋。摄录余。故不同小乘。此八圣道别修行相。虽在修道。体实通余见无学道。世尊应无八圣道故(云云)。
  总聊简章云。明大乘者○然正法轮唯八圣道。余虽非正。是助法轮○以要言之。法轮有五。一法轮体。谓八圣道。二法轮境。谓四谛理等。三法轮眷属。谓余五蕴功德等。四法轮因。谓教及三惠等。五法轮果。谓菩提涅槃。如法轮章。自当广说(云云)。
  轮非轮事
  灯云。问。义益之中有了不了。轮中亦轮非轮不。答。大小相形隐显相对。二并得有。又解。不例诠理。有显密义中了不了。对机皆灭障。皆轮无不轮。又问(云云)(又问二字依常记属上依增记属下文)
  最胜疏第一云。又有三缘。一令生欲乐。二令修行。三令断障○人天之乘虽不断种。亦能制伏三恶道障。得生人天。故名有三(云云)。
  清水云。圣教所诠之义能契正理之边。为义益。圣教所诠之义能断惑障之边。为轮益言也。
  了不了事
  总聊简章四重了不了者。一法印非印门(法印有三一诸行无常二涅槃寂静三诸法无我)二诠常非常门。三显了隐密门。四言略语广门。三种理印等名为了义。违三法印等非了义经。
  灯云。了不了义。法苑分四。今要集云。更加一门。执著名字名为不了。不著名了故。自在王菩萨经上云。了义经者。一切诸经皆是了义。以依义故。一切诸法不可说故。菩萨如是名为了义。若人于一切经。不能如是依义。是名不了义。何故名不了。是人不了义故。准此经文云。是人不了义故。名不了义。不判经为不了义。又经云。自在王菩萨。依如是义趣法者。一切诸经皆是了义。不如是依者。一切经皆是不了义。准此意。能不执着。一切经皆是所了义。若执着。一切经皆是所不了义。不得约人自不能了便判圣教亦为不了。要集解云。能令生过。或生功德。说了不了。此通一切大小乘经。此判不。若由不了即生过失。名为不了。亦应名不善。亦应名有漏。便非称宝有多过故。今者正解应云。依法分四。法苑明。又加依人。对解了不执。名为了义。对执著者。名不了义。如似二谛(云云)。
  别起断道事
  章云。或近或远。能生真智。摧伏怨敌所有二障。故佛所语皆名法轮(云云)。
  问。以第三时教名普为乘教者。教普为欤机普为欤(此题准古注之可思也)。
  灯云。问。若据渐入。此等诸教是第三时。第三时教普为发起一切乘者。今此一论正被何乘。若为三乘。如何破彼。若唯被大。非第三时。答。破我之文。通入三乘。破二乘处。令唯入大。又破彼执。不破彼乘。故通为三。若尔。法花既亦破乘。应第二时。答。对不定性。幼理说一。破执理别。令其趣大。若其定性。观行不同。说如药草。乘即有别。故得通被。然多为不定故说此经。唯说一乘。为诸声闻所作事故等。若尔。既第三时普为一切。何故解深密云。我于凡愚不开演。阿毗达磨云。胜者我开示。答。大分三时。云为一切。不言一一文各各为三乘。故今此论解深密等上下文中。可通被三。故不相违。问。既对渐悟说教三时。即第三时亦为渐悟趣大者说。只是为大。何得说言普为一切。答。为根熟惠悟既通故。为显说三乘所观空有诸法。云为一切。般若经中。虽有三乘各各得益。未分明说法非空有。故属第二。若约顿悟。可立一时(云云)。
  摄释第一云。疏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问。为要被三。为对一二。若要被三。此法花经应非第三。无缘觉故。若不要三。何名为普○答。具明有空被三根法。名之为普。非要一时有三所利方得普名。且三性教说所执无。余二性有。有无义是说有即当为趣二乘。说空即当为发大者。空有具明即当为彼久学菩萨。依斯说普理亦不爽(云云)。
  深密经云。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云云)。
  疏云。辨教所被机者○由此论旨。唯被大乘及不定性趣菩萨者。非被独觉声闻无性三种机也。故所被机必唯上品(云云)(廿唯识疏同之引今论成此义)
  枢要云。颂下两句造论意中○复有二缘。一为菩萨种姓。唯依大乘教。遍于诸乘文义行果○二为余乘种姓及无性者。亦依大教。各于自乘文义行果。生巧便智断伏障。修自善出离三界超恶趣故。此唯识教亦得说为趣一切乘破空有。故可配二句。
  摄释云。正唯破有傍益一切故正非傍。故是第二(云云)(释第二时教也)
  寻云。第三时教令被无性耶。
  增明记云。问。普为乘者。为约三乘。为通五乘。答。集述二释。一云。法花经。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涅槃又说。一切众生○皆成佛道。故一切众生皆入大乘教所被机。又深密言。普为发趣一切乘者。说彼第三了义大乘。所言一切即通五乘。三乘人天摄乘尽故○一云。法华涅槃。为欲引摄不定姓故。说为一乘○解深密云。一切乘者。唯约三乘名为一切。唯望圣果说为乘故。故彼第二云。三乘四性各依一道行。证得无上安隐涅槃。故知但被三乘四性名为一切。其无性者不证圣。故不名为乘。故非五乘名一切乘(云云)。
  最胜疏一云。为所利机略有二解。一云。唯备大乘根性。通定不定。有声闻故○一云。既第三时教通备五乘○二解后胜。许是第三时法轮所摄故(云云)。
  约理说一事
  灯云(如上)。
  玄赞第四云。经说佛智惠故至济度于众生。赞曰○今此多说佛果二法。菩提涅槃。智性智用。含名智惠。或唯真智。不取真如。或此一事多说智性。涅槃经中。师子孔说佛性即空。空即智惠。由此智性亦惠。今此多取初解为正等(云云)。
  法花方便品云。诸佛智惠甚深无量。其智惠门难解难入(云云)。
  又云。是法住法世间相住(云云)。
  又云。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云云)。
  诸乘章云。法花分明以智惠为一乘。隐说真如(云云)。
  玄赞云。第四彰差别。此说一乘与胜鬘涅槃经等说一乘差别之相。此通理智。彼唯佛性。此唯摄入。彼出生(云云)。
  问。提谓经大乘经欤。
  问。提谓经时可有二乘圣果之者耶。
  灯云。辨时之中。㔁虬立五时教。设云持渐悟。理亦不然。为提谓等说五戒本行经时。通得诸乘圣道。不得云初唯人天教。正价人。不得云兼。又设对渐。不得约定年月前后以立五时。又无教文。故为过也(云云)。
  总聊简章云。第五㔁虬立五时者。今者且依菩提留支法师序破。是义不然。提谓经说五百价人将受五戒。先忏悔彼五逆十恶谤法等罪。得四大本净·五阴本净·六尘本净·五我本净。 时提谓等得不起法忍○二百价人得须陀洹果○自余天等发无上道意○得不起法忍。即是初地或第八地。又普曜经。第二七日。提谓等五百价人弥佛麨蜜。佛与授记○名曰智成。云何但言第一时中世间教也。虬作此破义亦难知。既有价人得预流等。何不此曰名转法轮。至五比丘法轮方。答。由未分明说三乘者同所观谛故。未名法轮。次第二时○是亦不尔○又提谓普曜等经。皆明菩萨行。又与价人授记成佛。明初成道已说大乘(云云)。
  总聊简章云○此依证果。若谓人天。即有四时。其二乘者方便学法。是彼初学。故略不说(云云)。
  玄赞一云(同章)。
  摄释云。疏本言五而笔误也(云云)(章五字可准之)。
  摄释第一云。悟四大等。明法空理。五我本净。明悟生空○议曰○今以理准法轮有二。一者通行三乘。同观四谛理故。二者别行三乘。观境得果各别。三七日后悉名转法轮。据通行说。若凡施为普名法轮。依别行言。亦不相违(云云)。
  开发中云。提谓等经说。有价人闻法悟道。提谓长者得法忍等。皆是如来随宜密教。非诸天人皆悉闻知。不得名为转法轮也(云云)。
  婆娑百八十二云。有说为正。摩诃僧祇耶说。法轮语为自性。若是佛语者。则应菩提树下边为商人说法者。名转法轮。 何故后至波罗胝斯国乃言转耶○是故法轮圣道为体(云云)。
  普曜经第一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万千二菩萨三万二千等(云云)。
  第七云(四天王钵品第二十二)尔时离谓波利之等与价人俱五百为侣○佛叹偈已。即以其钵受贾麨。咒愿价人言○闻咒愿已。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于是世尊○以是德本。于将来世诸贾客等当得作佛。名曰智成如来(云云)。
  妙经云。即趣波罗奈○为五比丘说。是名转法轮。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罗汉法僧差别名(云云)。
  一音教事
  总聊简章云。后魏有菩提流支法师。此名觉爱。唯立一时教。佛得自在。都不起心有说不说。但众生有感。于一切时谓说一切法。譬如天乐随众生念出种种声。亦如摩尼随意所求雨种种宝。花严经云。如来一语中演出无边契经海。维摩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或有恐怖。或欢喜。或生厌离。或疑。故无一教定顿定渐。又无量义经云。我得道来四十余年。常说诸法不生不灭。不去不来。无此无彼。无得无失。一相无相。但由众生悟解不同。得诸果异。法花言。一雨普润三草二木。生长不同。优婆塞经言。三兽渡河。浅深成别。故知诸教但总一时无二三等(云云)。
  周记云。如唯有声闻种性者。唯闻声之教。不闻缘觉菩萨之教。非佛于时不说菩萨教也。譬如天乐(云云)。
  灯云。古人立一时。约佛一时能顿说故。名为一时(云云)。
  章云。叙其非者。只如第一菩提流支法师唯立一时教者。若废事谈理。及在一会有大小机。可如所说。若唯被大。如胜鬘经。如遗教经。或有诸经。全分多分大小教异。言唯一时。深为猛狼。岂无一会顿发三乘之心。及无渐入大乘者也(云云)。
  灯云。要集云菩提流支立一音教。法苑广破。然恐不当。此亦不了。破意彼云。一音顿说名为顿教者。非一音中即顿说教尽。根性前后不一时故。何得一音顿说教尽。又复设尔。不应别判花严等为顿。又以一音名为一时。无教定判(云云)。
  上文云。据能虽尔。对机不然。以众生机熟有前后。宁得一时说法名为一时(云云)。
  章下文云。若依觉爱定唯一时无渐次者。即违深密说有三时(云云)。
  寻云。二时教菩提流支与一音教师同欤。
  周记云。章顿者如来能一明顿说一切法者。今时此师说顿者与自前说一时教同。如来于一时中说一切法。顿能得被三种根机。故言一时顿说一切法(云云)。
  义镜云。文又菩提流支至名之为顿者。玄恽律师目录云。菩提流支有后魏时。有后代时。今此流支即后代时也(云云)。
  要集半满教事
  灯云。又辨时意。以解深密说三时教。今此论等何时教收。然要集等云。约此等以辨教时。名为教依。今谓不尔。不约说于半满二教·有作无作·生法二空·人天言教·此等法时。以为所依。若依此等。各自是时。说唯识教说唯识时。何须更辨是何时教。若约半满·有作无作·生法空法门别辨。法门无量。何只尔许等(云云)。
  此则唯法事
  灯云。涅槃经二十四云。演说一法若界若入。一切众生各随本解而得闻之。是法词合说。一名句中观多名句。一音声中现多音声故。各随本解。摄假从声。以诸名句随生有别。然不离声故总名闻(云云)。
  又复设尔事
  灯云。又复设尔。不应别判花严等为顿(云云)。
  为定性人事
  灯云。要集云。菩提流支云○又云。半满而为二时。法苑所破亦恐不当。经云。为声闻说半字。不约逗机。故恐不尔。亦不解彼法苑说意不障逗机。而说名半满。但不许判为渐顿机说于半满名渐顿教。为定性人亦说半满故。
  渐顿并半满二教谁人所立耶
  总聊简章云。又菩提流支法师亦立二时教。楞伽经说顿者。莫问声闻菩萨。皆渐次修行从浅至深。名为渐也。顿者。如来能一时顿说一切法。名之为顿。又有二教。一者半教。二者满教。涅槃经言。云何解满字及与半字义。又云。为声闻乘而说半字。为菩萨乘而说满字(云云)。
  开发云。又昙无谶依涅槃经立半满二教○长耳三藏亦如是就彼说。始得道终至涅槃。随所化机。半满双运。亦不定判。二教不同故。此理通义无乖返(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