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卍新续藏第 18 册 No. 0338 维摩经文疏

维摩罗诘经文疏卷第二十六

  入不二法门品

  一释品来意二正释品三入文第一品来意者一成前观众生品入中道也二成前问疾品圆教有疾菩萨慰喻也三成问疾品有疾菩萨中道观而自调伏也四成室外菩萨品用圆中道弹诸菩萨是则成前四义同令入今不二法门也第二释品者然门有多义入亦不同今略明十种四句简其同异然后释品也第一四句者一偏门入偏理三藏三乘是也二圆门入偏理三乘闻圆而入偏者是也三偏门入圆理二乘根败高原不论入义三藏菩萨不妨论入也四圆门入圆理即入佛慧菩萨是也后二句是今入不二法门也第二四句者一次第门入次第理别教菩萨入初地者二次第门入圆理别菩萨入初住者是也三圆门入次第理圆菩萨入初地者是也四圆门入圆理圆菩萨入初住者是也虽复四句交互由根性有念不定而同入中道故皆同入今不二法门也第三四句者一教为理门闻教悟故二理为教门由理识教故三教为教门若人闻一句通达无量义故四理为理门从理进入故从初住乃至妙觉华严云所有慧身不由他悟岂由昔教耶前三句多是三十一菩萨入不二法门后一句多是文殊净名入不二法门也虽同应迹化功归已进入何妨也第四四句者一教门非理门教是能通理是所通能所异故二理门非教门吾闻解脱之中无有言说故三教门即理门文字即解脱故四理门即教门解脱即文字故前二句三藏之理教非今入门后二句是今入不二法门也第五四句者一默门不入即身子默然者是也二默门入即净名杜口者是三默说门皆不入即三藏理教者是也人则二乘者是四教理皆入圆家之教理者是也人则三十二菩萨者是也第六四句者一教门入闻今说入是也二行门入久积净业称无量者是也通论者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者是也三教行共为门入如闻而行入者是也四非教非行入人即文殊净名也非今闻教行而入久成佛道故也第七四句者得教不得门文字之法师是二得门不得教观慧禅师是三得门复得教闻慧禅师是四门教俱不得假名阿练若是前后两句非门亦复不入中之二句真悟者是门亦是入也未悟入者观行之中论门论人非真入不二法门也第八四句者一出门论入法华云以佛教门出三界苦乘是宝乘直至道场者是即三乘历五味教入也二出门不得入法华云背父而去五十余年即凡夫五道者是也三亦出亦入得入涅槃云舍无常色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者是也即别教菩萨入也四不出不入而入经云生死即涅槃何所论出入即如上文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真入不二法门即圆教菩萨入也第九四句者一入而不入虽入化城未入宝所故也二入而论入璎珞云因是二空得入中道是也三出而论入从中道双照二谛者是也四不入不出而入寂照俱泯也第十四句者一三门不入即藏通二教义推三观门是三门不入也二三门入即圆教菩萨一心三观门入也三三门亦入亦不入即别教菩萨别入非圆入也四三门非入非不入修三观门不定圆教人者是也是则三十二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此约情悟以释品也净名杜口是真入不二法门者此就理释品也若如向解二不二约迷悟释也若就照中名为不二者即是照而双寂也亦名为入也双照二谛名之为二者即是寂而双照也亦名为出也是则二不二入之与出皆就悟论也法者所照二不二之法也门者还是照二不二法通达无滞名为门也是则还是一法约用处名异故名入不二法门也又二者俗谛真谛生死涅槃为二若偏存俗谛是生死流动若计有涅槃是无为灰寂若依此真俗是则为二止住门外宿彼草庵不能得入不二之门见于中道今明不二门者不依生死非依涅槃之二亦不离生死涅槃之不二双舍二边及不二边通至中道称为不二法门也此中道之理名之为门故经云唯有一门而复狭小此是智慧之门故法华云其智慧门难解难入非但三藏通教菩萨所不能引入别教三十心亦所不入唯除诸菩萨信力坚固者圆观十信但能信解亦未能入十住初心乃能入耳问十信何不似解似入答通意可尔别义不然如人知彼家有物未必入其门内今明入者即是证初住已显法身得名为入如开示悟入即住中论此品来意者远从前来所弹菩萨住通教及别教地前来得入此别门无生忍位今欲显成圆别之教于二门中无所拘滞通而不壅不开通中住也复次进论上入室慰喻调伏之中云今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之病亦非真非有上但明其意而文略今欲广说中道双用是法有此两品来复次观众生品乃当三谛同观无中无假而不空正为入空即是实智佛道一品乃当三谛俱照无空无中而不假正为出假即是权智犹未融通使权实不二类如天地阴阳不合万物不生若权融通别实慧不生今欲会此权实显于中道是则辨不二法门品来也复次门名能通非但通入亦复通出若是二而不二名为通入不二而二名为通出若是通教菩萨从思议有作二谛入不见中道计有生死涅槃为得故将别教接通之时明见中道名之为入此则是二而不二名入中道若从别教照于分段思议之俗森罗万像即是不二而二名之为出义又复非但不二名入二亦名入法门无量种种不同如法华所明长者造立舍宅五欲自娱金银仓库无种不有此即是照不思议之俗不二而二名之为出自于中道证其出入不同门外思议之俗辨其出入又如舍利弗善吉被加说般若领知家业之时此亦是从二而入不二但知是被命而已非真悟入也若领知众物出入罗列领知不思议之俗还出草庵二乘之真者是时名为从不思议之二而出思议之不二今言入不二门者即是不思议不二门也。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就此品为三第一净名问第二诸菩萨各各说第三闻品得益。

  舍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就第二各说中凡有三十二菩萨若此文所明五千皆说但三十三者必有所表今作三义往释第一明三十三者表三十三天有不死之药菩萨即是三十三天共说不二之门即是不死之甘露也即用三十三对四十二地用三十对三十心用三对十地等觉妙觉此则合地开三十心若如仁王明十四度合三十心为三开十地为十妙觉为一亦对大品四十二字门初阿后荼初阿名诸法初不生此中最初法自在菩萨说不生不灭入不二法门即是阿字义亦如中论明八不初辨不生不灭若闻阿字门即解一切义初阿字具四十二字功德后荼亦具四十二字功德中四十皆具四十二功德诸地亦如是初地即具四十二地功德也若是无分别中而论分别不二而二说有四十二地若是分别中无分别二而不二者一地之中皆具诸地一字之中皆具诸字过荼无字可说者如维摩是最后荼字妙觉之地是故默然无言当知三十三菩萨即表此之三义第二自行为语类如五百比丘各说身因如来印定一一比丘无非正说但为其约一法得入见真断结今还说所观之门故别不同名为各说身因见理无异故言无非正说此三十三菩萨亦复如是无生之理不殊而入门不同观法各异故有三十三种如云泥洹真法宝众生以种种门入也第三就化他为语即是随四悉檀机悟不同约物有异致有差别实行之者未入无生乐闻无生无灭即是随世界或复执生灭即用无生无灭斥其生灭即是随对治或有人闻余法不生善心若闻无生无灭双亡二边善心即进即是为人随得悟处如五千之观悟无生忍者即是第一义也据一门之中皆具此四意我无我常无常垢净苦乐等亦如是第四约别圆往判若是三十一菩萨皆以有言言于无言是名别教文殊以无言言于无言净名以无言无言是名圆教圆教二种一圣说法二默然一圣说者圣者名正正即中道乃不当言与无言亦得论言无言是故文殊显不思议圣说法故无言言于无言维摩显圣默然故无言无言此之圣说即是默然默然即是圣说故大经云若知如来常不说法是名多闻问若言即是无言者前三十一菩萨有言于无言皆是圆教耶答若作一一门判得入无言者是别教意若作不生不灭一门能摄四十二地者即是圆教意也此中虽有三十三人说收束为语不出四门如释论明第一义悉檀虽云一切实非实等皆是明第一义悉檀今此四门亦尔虽四门不得皆是明不二门之中道法自在者明此菩萨于三谛之法而得自在如上云体无疾故则手足自在则身自在今亦尔于中道理不生爱见则权实二用自在故慧亦无缚故体用自在仍此为名生灭为二者生死涅槃相对为二也若知一切众生即涅槃相不可复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岂得有生既其无生何处论灭无生无灭两边俱泯无复有二因此得悟中道见理之时称之为门若不悟者皆是随情之说非是门也问若言不生不灭是入不二门者如富兰那亦说不生不灭六十二见亦计有不生不灭不可说藏亦应是门若其非者有何等异答六十二见邪心虚画皆是情中说不生不灭非是随智悟道之门尚不得小乘之理何况得与不思议不生不灭门同也问若尔者三藏中有为生灭有无为不生不灭门与此不生灭若为异答三藏所说非生非灭门此乃悟有作四谛偏真之理计有涅槃染著于法非是悟中道佛性双亡有无不生不灭之门也复次通教四门者体色如幻如化如镜像四句求不可得而说为生犹如幻化假说为生如镜中像灭假说为灭不同外像计性生灭但假说生灭耳是名通教中有门空门者即幻色是空不待幻灭为空亦有亦无门者幻色不可见而见见而不可见即是亦有亦无门非生非灭门者幻生尚不可得何况有幻灭生灭不可得故言非生灭门此复何异答若通教未悟之者作此计者乃是随情若悟真者乃是悟思议不生不灭偏真之门也非是不二中道门也今此中明不生不灭不得上所说束以凡夫为生故大集云出法摄心凡夫依有漏禅还受生死二乘及通教所证涅槃同皆是灭如下灭法摄心今明不生非凡夫不灭非二乘涅槃之灭正破二乘所证涅槃灭于化城不同通教不破圣人所得凡夫受分段生二乘受变易报今入不二门则离此二边中道为门自龙树偈云虽未脱死地则为已得脱若约通教释菩萨已断正使余有受生是慈悲为物非巳实报故云已得脱若约不共教意已断分段侵除无明分分中已脱未脱者未免余生故。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守者三德之法守持无失实相之理爱护坚严从此为名我我所为二既无我则不得所如此一往望此语似如空门何得是不二门但别教之中具有四门或随性欲入道不同或为赴机化物有实应须四门引接不但一非有非无之门此虽似空门终是不二即中之空若如二乘人断我见谛得道入涅槃此但空其我不空我所得涅槃故言我生已尽所作已办当知未空于所也今言空者如上文云我及涅槃是二皆空我空故即是空生死涅槃空故即是空所故言是二皆空空病亦空二边双遣则入不二门。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不眴者事释眴者人目但上眴天目上下眴如顶生上忉利二王共坐不可别知唯视眴有异耳若上眴云以智就境若上下俱眴云智境扶合菩萨不尔不动不眴或可从此得名理中为释人天动眴者是二相见但见生死涅槃也菩萨不眴是不二相见见中道理也从此得名受不受为二者不受有五种如大品不受三昧广大之用不见受不受之二边俱皆不着是故受不受双舍若舍于受取无受则有去取有取则作无受之业行于无受之行今既两亡亦无取亦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门受即凡夫受二十五有报不受即二乘得罗汉时不受诸法漏尽意解今入不二不同凡夫受故无取不同二乘不受故无舍无取无舍是为入不二门。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顶者声闻法中为顶禅于禅中最上今明此菩萨若无中道之德则有顶堕有中道故则无顶堕无顺道之爱故称德顶垢净为二者若欲界苦集为垢非想定离下地为净如三界见思为垢二乘断三界之垢为净净不可为垢垢不可为净是故为二今观此垢实性犹若虚空虚空之相无垢无净一切法皆如相寂灭者即顺寂灭也若既垢净为二不顺寂灭今不见垢净双亡前两边得入中道。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宿者是星宿名二十八宿皆属五星五星具所配乃至五阴若就理为语即得日星宿三昧以此为名是动是念者境界生灭名动心来观名念是为二边二边故有分别今达心性无念既不得念心亦不得动境是为入不二。

  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眼者善是顺理之名以慧眼故见少佛性名之为善眼二乘虽有慧眼不顺中道不见佛性名为不善此菩萨从见善理得名也一相无相者佗解有三或言一相胜无相何故尔生死是有相涅槃是无相对有相说无相犹成有相中道不对有相故名一相或言无相胜一相生死法生灭为二相涅槃无生灭为一相此一相亦是对二得名犹名二相中道无二相亦无一相或言是齐何故尔真谛中自有一相无相中道中自有一相无相故言是齐又毗昙云一法二相一法者随约一法或是心法或非心法但将心约此一法即有生灭二相或住或异或大或小等或约四法即有八相八相皆约一法而起故名一法以约法故则有二法乃至八法故名二相若不得此一法亦不得八法八法既无即是无相虽有此解今皆不用今取释论中破一时中云别相与法一亦不可相与法异亦不可非一非异中而论一异亦如一切数中但有一更无有二如心是一法来约瓶故言一瓶更足一名二三一名三四一名四如是百千无量不出于一故云一相无相为二若不得一相亦不得无相一相无相皆无故名入不二门又阿含增一明义云诸比丘唯有一法所谓心更有二法即开心为色更有三法即开心为四乃至无量皆约一心中生若不得心之一相亦不得一切从心所生之相达此二边知心相非一相从心生非多相而能为一相为多相此之一多无一无多毕竟清净俱泯一二故名为平等平等故是入不二门又约三脱门以十八空破一切法犹有空在故云一相次破空空病亦空是名无相不得空相亦无无相故云一相无相不可得名入不二门。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臂者或用事中妙故得名或权实两智为二智此智巧妙从此得名菩萨心声闻心为二声闻怖畏生死自取解脱菩萨不畏度人处在生死二乘心不可为菩萨心菩萨心不可为二乘心二乘住调伏心菩萨不住调伏心是故为二若能观此心性如虚空空中不见有心何况见有自善为佗二种之别耶心性空故不着二边是入不二法门。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者星名云二十八宿中鬼星菩萨生时与此相应善不善者取十善十恶为二泯此善恶除分段业只成通教不二门今取三界之心为不善乖理故取二乘出生死入真谛为善以此为二达善不善际即是实际实际即空空中尚不见起善何况起不善其性寂灭善不善双亡是为入不二。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者名无畏兽也如涅槃师子吼释决定说三谛之理无所畏忌从此得名罪福为二前善恶从因为目论不二今明罪福从果为名罪果摧碎行者身心福名福报若取世间罪福此只成通教不二门今取三界是富乐之果受身皆名为罪二乘名无罪能出三界子缚已断故大品云摩诃那伽名为无罪即是福有罪即是生死无罪即涅槃解脱以此为二今达此罪福之性无缚无脱五逆之相即是菩提无缚无脱岂更离此罪缚别求福解既不得罪亦不得福决了此相即是入不二门。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意者如师子不畏一切得首楞严健相故有漏无漏为二漏言漏落起罪堕落三途又漏名漏失退失出世善法此二义亦应是同只由退失出世之法故落三途只落三途良由退失出世法无漏者不失出世永出三界入涅槃名无漏此亦异故为二观此漏无漏性即是一性等无差别非生死漏非涅槃无漏无漏即是无相漏即是有相达此性时不着二边之相即入中道不二。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净解者有为未必是有漏如得无漏亦是有为有为三相所及无为是三无为虚空无为数缘灭无为非数缘灭无为无为有为数非数是法故名为异但三无为一是涅槃二非涅槃数缘不得是虚空虚空不得是非数三虽各异此还是数法今将离一切数对彼数为二达此二如虚空不见数非数无复二边无挂无碍即入不二。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那罗延者大力健相三昧故从此得名凡夫名世间二乘名出世间故云是乘从三界出到萨婆若出与不出为二今观此世间出世亦不出不到大品言是乘无动不到不出其性空故不得出不出名为入不二门。

  善惠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燃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意者生死是缚是然涅槃是解是灭为二边今观生死性本来常寂本自不缚何所论脱又亦不然岂应有灭既无然灭不复有二是为门。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者尽是二乘见思尽不尽是凡夫生死无际今观尽不尽即是空空不可尽不可不尽故言痴如虚空不可尽老死如空不可尽非尽非不尽中作尽说名毕竟空作不尽说妙色湛然恒安住不为生死之所迁既非尽不尽则无二边得入不二门。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者即是善持实相守护菩提一不失漏从此得名我无我为二我即凡夫所执无我即二乘空境今达此二边即无二相故于我无我而不二名为实性实性之性即是佛性八自在我又于我无我而不二名真无我如大品所说既其不二即入中道。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者观第一义天发电天三昧见理为名明无明为二无明即是明故言十二因缘名为佛性佛性即明故言众生佛性明如日烦恼覆故闇如漆涅槃云明与无明其性不二不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即是佛性明有三种菩萨明即般若佛明即佛眼无明明即毕竟空空故岂有明与无明为异不异故空空故即入不二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者一切众生之所喜见从此为名色色空为二此是灭色为空也今即色是空不待灭色是空故言不二门也乃至五阴皆尔若直尔论只是通教今论法性色等不异法性法性即是色乃名入不二门。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明相者四种者四大种与空种为二四种围虚空而住内外皆空皆空即无四种与空种异无异故泯于空有之种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眼色为二若知一切法趣眼是趣不过若了眼根虽见十法界色而不坏眼根是为不二余如须菩提章。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无尽意者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者若取此二法为二便成通教意未显不二之门今取六度教菩萨布施而不回向求常住佛通教则能施回向一切智为二今明布施性即回向性无六度通教之别是为入不二门又施等是因一切种智是果是为二又自己行六度为善则小回向果而行六度其福则多多少为二观此二性无异名为不二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深慧者空无相等为二通教三空缘真谛别教三空缘实相具出释论无相缘灭下四行即无为法空无作缘苦集道下十二行是有为故三谛入有为相有为相即是世间有为法无相缘灭谛无为法故以此为二今明不见空性异于无相不见无相异于无作即是实相实相中尚不见一云何有二二既俱泯即得入不二门。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寂根者此无漏根从寂灭实相生亦是观六根得清净即是寂灭根用此为名佛法众是三宝何得为二既言三宝三宝是别异故不名如非如故为异为二又解云佛与众俱是人故言众生无上者佛是法无上者涅槃是涅槃是所行之法故法与人为二此是小乘中所明别体三宝阶差不同名之为异异故为二今观三宝是一体入一实相空中不见有三阶差异佛即法僧法即佛僧僧即佛法何故尔佛有三种法身报身应身此三佛是一体论三非是三身别异而言三佛三佛既其不异法即报应更无差别今就三身明三宝者法身即是诸法实相不来不去法性之性即是法宝报身是智照圆契于法性发生明觉显出法身名为佛宝应身随缘化物与物和同又此应顺于法身和同实相以此二义俱是僧宝此三未曾差别故知是不二也复次就法佛明三宝者法身是法性法性即实相常恒无变是法佛之师可轨之法名为法宝法性之性亦名常寂光寂而常照上文云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即是智性称之为觉即是佛宝此之明觉与法性和同境智相称名为僧宝即就法身之上辨其三宝复次智照圆明是觉义名佛宝圆照之法是可轨义即法宝此报佛智与理相应顺于如即是僧宝报佛论三义也就应身明三宝者应身照机不失其宜亦是自觉觉他名佛报应身为物之所轨是法宝和光度物与物和同是僧义虽复实相上分为三身三身配为三宝一一之中俱有三宝凡十二宝未曾有异以不异故无人法之别入一实相不二之门三宝义既尔诸法亦复如是故上文云一切众生如弥勒如无二无别也。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者观三谛通达无有挂碍身身灭为二者若检析此身不见身者即身因灭因灭则果灭果灭即涅槃不灭即生死以是为二今观身实相即是涅槃故言即色是空说涅槃即是色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实相中尚不见身何处论灭即身是灭即生死是涅槃即涅槃是生死何故尔性不异故不得因果之殊不见身之与灭故名入不二门。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上善者观三谛顺理此善最上从此为名三业是三何得为二亦同前解以其身非口口非身意非口别异故论其二又身口是色法意是心法色心为二以其二故能动外相若入一实理中尚无三业差别何得三业作相作相性与三业性无二无别名不二门上来善眼明一相无相入平等相此从无相门入四种空种如虚空相此从空三昧入此中明三业无作即一切无作从无作入三门乃殊同缘中道入实相中不二门无异也。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福田者相如上须菩提中说福行者十善福也罪行者十恶业也无动具取四禅支林功德为福也又云三禅中皆非无动初禅觉动二禅喜动三禅乐动四禅四空方为无动不见此二相则不见动与不动深达动性即不动性尚不起不动行何况罪福动行耶是入不二门。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华严菩萨又云举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达二十五有中我性我性即佛性不动名无动行我无我而不二。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藏者三谛之藏含藏万行用此为名有所得只是一法那得为二今言有所得即对无所得若生死为有得即对涅槃为无得若待有为无者还即为二种虽云涅槃无得于涅槃生染于法是名有法如呵身子云有造之求有作之求并非求法故知所得虽不得生死便得涅槃今不见生死之有得不见涅槃之无得无生死则无所舍若无涅槃亦无所取无取无舍即入不二之门。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月上者如一月团圆于天上分形散影下水此菩萨上照三谛之理圆下应十界之心水故名月上明闇为二者前言明无明为二者是论理以显事今言明闇借事以显理互举事理赴机不同入不二门其如一也若言于明之时无闇无明为异今达明性与闇性复何差别譬如虚空之中非明非闇明闇自约虚空若无虚空之中非明非闇明闇无所显晦显晦虽约虚空虚空实非显晦显晦不得离虚空虚空亦不异于显晦若达如虚空性则不见明与闇异故即入门也。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宝印手者实相之宝印印权实二智名为印手乐涅槃厌世间此复与前生死涅槃何异故生死涅槃约事而明今辨乐厌就心而说涅槃可乐即无为心生死可厌即有为心世间即寂灭如菩提相何可论厌既言生死即菩提何可厌菩提更乐何物菩提若本有世间可厌可有涅槃可乐既无世间谁论其厌亦无涅槃乐何所乐二种既空入如实相乐厌自息缚解如文。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珠顶者正道邪道为二者如舍八邪入八正是则断诸见修三十七品若以邪相入正相即是不舍八邪而入八正于诸见不动而修三十七品五逆相即解脱时不复分别是邪是正无复二边是为入门。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乐实者是慕中道实相为名实不实为二不实是俗实是真以此为二者此则为别今实相之中不得凡夫之不实名无俗不得二乘之实故无真即是入不二门也非肉眼见慧眼所见故涅槃云二乘之人虽有慧眼名为肉眼学大乘者虽有肉眼名为佛眼二乘虽有慧眼止断三界见思不见佛性以不见故虽有慧眼名为肉眼若圆教中六根清净位虽是父母所生肉眼尔时已能断分段见思是故二乘之人虽以慧眼断惑正齐圆教六根故言二乘之人名为肉眼此六根净在方便位已观中道虽是肉眼名为佛眼但大乘见佛性不同若约别教为语正观中道未见佛性为慧眼照二谛为法眼三谛同观为佛眼就圆教为语铜轮之中即得佛眼三谛同观是故涅槃云学大乘者虽有肉眼名为佛眼此语以指六根清净之肉眼名为佛眼何况初住耶得此佛眼之观岂复分别是实不实名为入不二门是中明诸菩萨各各说备有五千何但三十二译经家不具载存略耳问若用三十二对四十二地者五千并说复对何等答一地之中无量法门何况五千多说何妨。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第二文殊说不二中为二一诸菩萨问。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二文殊说若有示有说即起心识波浪则动若不示说心识不起离于名字入无言说道寂然无声说为入不二门故云心起想即痴无想即泥洹也料简上别圆不二之门如前(云云)若作五门对机不同者菩萨明达罪福性无缚无脱此但明性义即是法性法性常住无有变易非佛作天人龙神修罗所作法然终无改变即是有门入不二法虽说此有门若但明性义即是有门若明性空即是空门随其语下所诠细寻取意若如妙臂所说声闻心菩萨心如空如幻化此是空门如电天说无明性即明明是色法岂非是亦有又云明亦不可取岂非亦无又如涅槃无明明者亦是色法即有义又言即毕竟空空即无义当知是亦空亦有门法自在菩萨说法本不生今则无灭是非空非有门如此双非门多三门少虽少凡有四门之意但寻其所诠而判门义也诸菩萨以四门随四悉檀逗机而说应得悟者皆入法忍其于四门未悟者文殊即以无言说藏第五不可说示门逗之故此中具足五门义也问若四门有说可谓是教不可说门那得是教答文殊说不可说岂得非教维摩不说不可说此乃无文字色声之教寻理即修亦是教义故知四门俱是教若约四悉檀者诸菩萨说三悉檀文殊说第一义悉檀也(云云)亦以无言之旨显成诸菩萨双亡不二之说也复次释论云一切法实不实亦实亦不实非实非不实诸佛于此广说第一义悉檀中论观法品亦用此偈故知诸佛说法无不约此四门而说若实者即是法性实理用有为门若非实即是约毕竟空为门若亦实亦不实即是上文无明即明明亦不可取无明明即毕竟空即是亦实亦不实为门若是非实非不实即空有双非之义如用中道非空非有门如是四门为向道之人闻说即悟如五千之流得无生忍即是见第一义若闻不悟执起诤竞即名般若波罗蜜譬如大火炎四边不可取邪见火烧故若因诸菩萨说得意即悟犹执语言未晓者是故文殊不用四门乃用第五不可说门为向道人闻说即悟也此无言说门亦是非印上不二之门亦是别拟圆教向若得圆意者上来别说非生非灭等门即具一切悉入其中即是圆教意若止一门悟入不二者即成别教不可说亦如是若知不可说门摄一切法即是圆门若但论不可说门入复是别门之意无言不可说自有六种一如外道长爪亦说一切法必可破一切执可转一切论可坏弹是中无所有不可说沙门以何法诱我姊子其虽有此不可说乃是妄情所计皆云诸法不受非真悟不可说也佛心无三毒良久为言即用苦集二谛破之汝之不受汝见是受不若见受何得言一切法不受若不见受何得见佗之受即欲破佗受既以受破佗受当知汝受于受既有受即是苦谛于此不受而起憍慢陵破于佗即是集谛流转生死具受诸受云何言一切法不受故知此之不受受无言无语是妄情中说是事实余妄语而为须陀洹初见谛所破故非真悟也第二犊子道人第五不可说虽在佛法学而在一我但不可说第三三藏中亦有无言无说之门如身子云吾闻解脱之中无有言说故不知所云亦是不可说第四通教亦有不可说大品云三乘之人同共无言说第一义道断烦恼入涅槃第五别圆两教之中居然有此说诸教同有此门何以得知其相当自寻经求之何故尔经中决不条然而说来必有前渐若前来所诠三藏意次有无言无说当知属三藏教若辨通教义相而得无言无说者即属通教若明历别明菩萨行位次明无言无说是属别教若是圆教明一法摄一切法一切行次为无言无说即是圆教无言无说也须先识论教中意可得判此今此三十一菩萨明入不二之门各据一行若当门下各说无言无说是则别教无言之门今历别说竟文殊总印当知但圆教无言之门以其总印上说成别教义取文中云一切法不可说言不可说示何但非生灭之法无言无说生灭之法亦无言无说如涅槃云生生不可说即是俗谛凡夫不可说生不生不可说即是世谛死时真谛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安住世谛初出胎时即是菩萨出假不可说不生不生不可说即是中道圆常不可说故知一切之语包含世间皆不可说法华云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止止不须说言辞相寂灭当知一切诸法皆不可说故知是圆教不可说门也简异圆别两种自明矣复次以文殊说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故深会圆理故。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第三维摩默然无言以此往论得知维摩是圆教之中无言无说即入不二语则动乱波浪则起默则心静如水澄清珠相即现。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第三大段五千闻不二门即得利益入无生位此之得悟为定在何菩萨所说(云云)。

  维摩罗诘经文疏卷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