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卍新续藏第 86 册 No. 1600 宗统编年

宗统编年卷之十八

  壬午(梁龙德二)年。

  禅师延沼至南院。

  沼魁礨有英气。于书无所不观。然无经世意。父兄强之仕。一应举至京师。即东归从开元寺智恭律师剃染。受具游讲肆。玩法华玄义。修止观定慧。宿师争下之。弃去游名山。依雪峰五年。见瑞岩。无留意。到越州谒镜清。清叹其俊迈。到华严为维那。属守廓侍者从南院来。沼心奇之。因结为友。遂默悟三玄旨要。叹曰。临济用处如是耶。因参祖。入门不礼拜。祖曰。入门须辨主。沼曰。端的请师分。祖于左膝拍一拍。沼便喝。祖于右膝拍一拍。沼又喝。祖曰。左边一拍且置。右边一拍作么生。沼曰瞎。祖便拈棒。沼曰。莫盲枷瞎棒。夺打和尚。莫言不道。祖掷下棒曰。今日却被黄面浙子钝置一场。沼曰。和尚大似持钵不得。诈道不饥。祖曰。阇黎曾到此间么。沼曰。是何言欤。祖曰。老僧好好相借问。沼曰。也不得放过。便下参堂了。却上堂头礼忏。祖曰。阇黎曾见甚么人来。沼曰。在襄州华严。与廓侍者同夏。祖曰。亲见作家来。又曰。他向你道甚么。沼曰。始终只教某甲一向作主。祖便打。推出方丈曰。这般纳败缺底汉。有甚用处。沼于是服膺。为园头。祖一日到园问曰。南方一棒。作么生商量。沼曰。作奇特商量。良久沼却问。和尚此间作么生商量。祖拈棒曰。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见师。沼于言下大彻玄旨。乃依止六年。

  安隐忍曰。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见师。即玄要的旨。风穴于廓侍者处虽悟三玄。而未至于要。安得不有再悟耶。汾阳因僧问如何是学人得力处。答曰。嘉州打大象。如何是学人转身处。答曰。陕府灌铁牛。如何是学人亲切处。答曰。西河弄师子。乃曰。若人会此三句。已辨三玄。更有三要语在。切须荐取。此无渐次中真渐次。无得失中真得失也。洞宗亦曰。士庶公侯一道看。贵贱尊卑明位次。知此者。可与言宗旨矣。

  祥符荫曰。汾阳他日又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合而观之。可与言一句矣。沼英凛之气。蚤盖诸方。皆无留意。一言服膺于祖。便作园头。今之到处受人名位笼罩。安排向明窗净几间者。所图亦竟何事也哉。观沼宜知愧矣。

  禅师文益造地藏阻雪悟道。

  益余杭鲁氏子。生而秀发。七岁剃染。弱龄禀具。究毗尼。探儒典。振锡南游。抵福州参长庆。不大发明。后同绍修法进三人。自漳州抵湖外。值天雨雪。溪流瀑涨。遂解包。休于域隅古寺。入堂有老僧拥炉。三人附火次。老僧问益曰。此行何之。益曰。行脚去。曰如何是行脚事。益曰。不知。曰不知最亲切。又同三人举肇论。至天地与我同根处。老僧曰。山河大地。与诸上座。是同是别。益曰别。老僧竖两指。益曰。同。老僧又竖两指。便起去。益大惊。及周行廊庑。读寺额曰。石山地藏。乃知桂琛禅师也。雪霁辞去。琛门送之。问曰。上座寻常说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乃指庭下片石曰。且道此石在心内。在心外。益曰。在心内。琛笑曰。行脚人着甚来由。安片石在心头。益窘无以对。遂辞修进二人。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余。日呈见解。说道理。琛语之曰。佛法不恁么。益曰。某甲辞穷理绝也。琛曰。若论佛法。一切见成。益于言下大悟。

  禅师慧清住芭蕉山。

  清得法于石亭涌。住芭蕉山。拈拄杖示众曰。你有拄杖子。我与你拄杖子。你无拄杖子。我夺却你拄杖子。靠拄杖子下座。

  癸未(梁龙德三年四月以后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元)年。

  禅师洞山支下龙牙居遁寂。

  甲申(后唐同光二)年。

  祖付延沼正法印。

  祖一日问沼。汝道四种料简语。料简何法。对曰。凡语不滞凡情。即堕圣解。学者大病。先圣忧之。为施方便。如楔出楔。祖因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对曰。新出红炉金弹子。簉破阇黎铁面皮。又问。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对曰。刍草乍分头脑裂。乱云初绽影犹存。又问如何是人境俱夺。对曰。蹑足进前须急急。捉鞭当鞅莫迟迟。又问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对曰。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又问。临济有三句。当日有问如何是第一句。济曰。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沼随声便喝。又问如何是第二句。济曰。妙解岂容无著问。沤和争负截流机。沼曰。未问以前错。又问。如何是第三句。济曰。但看棚头弄傀儡。抽头全藉里头人。沼曰。明破即不堪。于是祖以为可支临济宗。付以法印。

  禅师诲机住黄龙。

  机嗣玄泉彦。住黄龙。一日真人吕岩。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击鼓升堂。机见。意必吕公。欲诱而进。厉声曰。座旁有窃法者。岩毅然出曰。云水道人。曰。忽遇云尽水干时。如何。岩无对。求代语。岩如前问。机曰。黄龙出见。岩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机指曰。这守尸鬼。曰争奈囊中有长生不死药。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岩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机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岩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机嘱加护。岩字洞宾。京川人。

  乙酉(同光三)年。

  丙戌(同光四年四月以后明宗天成元年越实正元)年。

  丁亥(后唐天成二吴乾贞元)年。

  戊子(天成三汉大有元)年。

  禅师玄沙下漳州罗汉院真应桂琛寂。

  琛后迁罗汉。平居颓坐匡床。见僧来。即举拂子曰。会么。对曰。谢和尚指示。琛曰。见我竖拂子便谢指示。汝每日见山见水。可不指示汝耶。又见僧来。举拂子。其僧礼赞。琛曰。见我竖拂子便礼拜赞叹。那里扫地竖起苕帚。为甚不赞叹。阅世六十有二。坐四十二夏。沐浴坐化。阇维收舍利建塔。谥真应。

  禅师行崇住谷山。

  崇嗣法保福展。住谷山报恩。谓门弟子曰。吾虽不在。未尝不为诸兄弟。若委悉报恩常为人处。许汝出意想知解。五阴身田。若委不得。保汝未出得意想知解。所以古人唤作鬼家活计。虾蟆衣下客。欲得速疾相应。即如今立地便证。验取识取。有什么罪过。不然根思迟回。且以日及夜。寻究将去。忽一日觑见。更莫以少为足。更能研穷究竟。乃至淫坊酒肆。若触若净。若好若恶。以汝所见事。觑教尽是此境界。入如入律。若见一法如毫发许不见此个事。我说为无明翳障。直须不见有法是别底法。方得圆备。到这里更能翻掷自由。开合不成痕缝。如水入水。如火入火。如风入风。如空入空。若能如是。直下提一口剑。刺断天下人疑网。一如不作相似。所以古人道。繁兴大用。举必全真。若有个汉到与么境界。谁敢向前说是说非。何以故。此人是个汉。超诸限量。透出因果。一切处管束此人不得。若能如是即可。若未得如此。直须好看。莫取次发言吐气。沉坠却。汝无量劫。莫到与么时。便道报恩不道。

  首建法眼宗第一世祖

  讳文益。地藏嗣。余杭鲁氏子。七龄秀发。依新建全伟律师落发。诣赵州开元。希觉律师受具足戒。初谒长庆。无所契悟。后叩地藏琛嗣法。初住崇寿。后住金陵清凉。

  大鉴下第九世法眼宗第一世祖首建法眼宗(书法同云门)。

  安隐忍曰。如金铸器。钟盂鼎鼐皆金。而鼎不是钟。盂不是鼐。所用异也。干将莫邪。用在斩割。临济云门近之。秦宫宝镜。用在兼摄。曹洞沩仰似之。而法眼。则鼎也。易曰。鼎折足。覆公餗。盖鼎三足而立。废一则倾。岩头谓?伊字三点。略似宗门。法眼以华严六相立为宗旨。虑后世学者偏局于一。其意深矣。六相者。总别同异成坏是也。而总不是别。异不是同。互为子母。以尽法界广大之性。开合之变。如织锦回文诗。一字百咏。祖师之全体大用。至五宗各立。发挥尽矣。玄沙宗旨有用处不换机。与六相义相为隐显。琛公善之至法眼。专以此机接人。故玄沙之道至法眼始大。但学者未能细心研究。不数传而宗镜出焉。义解沙门。倚以为说。可叹也。

  禅师雪峰支下天台灵曜慈济澡先寂。

  先新丰翁氏子。母梦梵僧。风神炯然。荷锡求宿。孕时香雾满室。初事讲说。后弃谒雪峰。峰记之曰。子异日为王者师。神人献地。开瑞岩法席。二虎侍侧。夏则衣楮。冬则扣冰而浴。人呼扣冰古佛。后住灵曜。上堂曰。四众云臻教老僧说个甚么。便下座。是年冬。闽王延入内堂问法。茶次。先提起橐子曰。大王会么。曰不会。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以疾辞。至十二月二日。沐浴升堂。告众而逝。茶毗。祥曜满山。获五色舍利。谥慈济。

  己丑(唐天成四吴太和元)年。

  庚寅(唐长兴元)年。

  临济第三世汝州南院(一名宝应)祖示寂(纲目作壬子年误)。

  祖上堂曰。诸方只具啐啄同时眼。不具啐啄同时用。僧便问。如何是啐啄同时用。祖曰。作家不啐啄。啐啄同时失。曰此犹未是某甲问处。祖曰。汝问处作么生。僧曰失。祖便打。其僧不肯。后于云门会下闻二僧举此话。一僧曰。当时南院棒折那。其僧忽契悟。遂奔回省觐。祖已圆寂。乃谒风穴。穴一见便问。上座莫是当时问先师啐啄同时话底么。僧曰是。穴曰。汝当时作么生会。曰某甲当时如在灯影里行相似。穴曰。汝会也。

  祥符荫曰。唐季五代之际。巾子山下菩萨王于江南。浙闽之间。佛法大振。跛脚阿师方崛起于岭南。而法眼亦发轫于江右。禅苑宗风。于斯为盛。而祖壁立千仞。凝然不动声色。坐震雍容。洞上同安。当新丰唱拍广播之后。亦复风云体道。花槛璇玑。是知传持正脉。不在门庭施设。而真风绵亘。无可得而名也。

  益祖住崇寿。

  祖住抚州崇寿院。上堂曰。尽十方世界。皎皎地无一丝头。若有一丝头。即是一丝头。

  临济第四世祖

  讳延沼。余杭刘氏子。亲炙南院六年。而南院寂。住汝州风穴。

  辛卯二年。

  临济第四世汝州风穴祖嗣宗统(四十三年)。

  祖居风穴。

  祖行化至汝水。见草屋数椽依山。如逃亡人家。问田父此何所。田父云。古风穴寺。世以律居。僧物故。又岁饥。众弃之而去。余佛像鼓钟耳。祖曰。我居之可乎。田父云可。祖乃留止。昼乞村落。夜然松脂。单丁者七年。

  祥符荫曰。高风泠然。可想见也。传持祖道。岂在闹热门庭哉。

  壬辰三年。

  栴檀佛像。复至江南。

  禅师雪峰支下长庆慧棱寂。

  棱两处开法。众恒一千五百。化行闽越二十七载。五月日寂。

  禅师道匡补住招庆。

  癸巳(唐长兴四闽龙启元)年。

  禅师玄沙支下大章山庵主契如寂。

  如参玄沙悟旨。隐小界山。刳大朽杉。仅能容身。居之。禅者清豁冲煦同访之。颇味高论。不觉及夜。睹豺虎奔至庵前。自然驯绕。豁有诗曰。行不等闲行。谁知去住情。一餐犹未饱。万户勿聊生。非道难应伏。空拳莫与争。龙吟云起处。闲啸两三声。二人寻于大章创庵。请如居之。两处孤坐。垂五十二载而终。

  祥符荫曰。古人住山林。蛇虎皆驯伏。今人居城市。同类相仇仇。道心何处见。请试着眼看。物我既一体。宁复有两般。心外境无余。斯可与言道。

  曹洞宗第三世同安丕祖宗统止于是年(示寂年月灯录不载。故书法如此)。

  曹洞第四世祖

  讳□志。生里未详。嗣先同安。

  曹洞宗第四世凤栖祖嗣宗统(三十年)○(称凤栖。别于前同安也)。

  先同安祖将示寂。上堂曰。多子塔前宗子秀。五老峰前事若何。如是三举。莫有对者。凤栖祖出曰。夜明帘外安班立。万里歌谣道太平。祖曰。须这驴汉始得。

  甲午(四月以前唐闵帝从厚应顺元年以后废帝从珂清泰元年蜀主孟知祥明德元)年。

  唐立试僧科(试僧始此)。

  功德司奏。应立禅定科。讲经科。文章议论科。持念科。以试僧。帝从奏。

  禅师师静隐居天台。

  静初参玄沙。值示众曰。汝诸人但能一生如丧考妣。吾保汝究得彻去。静蹑前语问曰。祇如教中道不得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知见。又作么生。沙曰。汝道究得彻底。所知心。还测度得及否。静从此信入。后居天台。三十余载不下山。博综三学。操行孤立。禅寂之余。常阅龙藏。遐迩钦重。时谓大静上座。尝有人问。弟子每当夜坐。心念纷飞。未明摄伏之方。愿垂示诲。静曰。如或夜间安坐。心念纷飞。却将纷飞之心。以究纷飞之处。究之无处。则纷飞之念何存。反究究心。则能究之心安在。又能照之智本空。所缘之境亦寂。寂而非寂者。盖无能寂之人也。照而非照者。盖无所照之境也。境智俱寂。心虑安然。外不寻枝。内不住定。二涂俱泯。一性怡然。此乃还源之要道也。同时有小静上座。时号二静上座。并终于天台。

  乙未(清泰二吴天祚元)年。

  丙申(清泰三年十一月以后晋高祖石敬塘天福元闽主昶通文元)年(晋以前称长兴七年)。

  丁酉(晋天福二南唐烈祖徐诰升元元)年。

  风穴道场成汝州牧请祖开堂。

  州牧尽礼请开法。上元日示众曰。先师曰。欲得亲切。莫将问来问。会么。问在答处。答在问处。虽然如是。有时问不在答处。答不在问处。汝若拟议。老僧在汝脚跟底。大凡参学眼目。直须临机大用见前。勿自拘于小节。设使言前荐得。犹为滞壳迷封。句下精通。未免触途狂见。应是向来依他作解。明昧两岐。与汝一切扫却。直教个个如师子儿吒呀地。对众证据。哮吼一声。壁立千仞。谁敢正眼觑着。觑着即瞎却渠眼。

  禅师省念至风穴。

  念莱州狄氏子。为人简重。有精识。专修头陀行。才具戒。遍游丛席。常密诵法华经。众因目为念法华。至风穴为知客。随众作止。无所参扣。然终疑教外有别传之旨。

  禅师雪峰支下龙册道怤寂。

  怤自镜清徙天龙。吴越王一见曰。真道人也又创龙册请居之。学侣云臻。八月日寂。

  禅师德韶至崇寿领悟寻往天台。

  韶龙泉陈氏子。母梦白光触体。觉而娠。年十五。有梵僧拊其背曰。汝当出家。尘中无置汝所也。遂剃染受具。遍参知识五十四人。所至少留。后至临川谒崇寿祖。祖一见深器之。韶以遍涉丛林。但随众而已。无所咨参。一日有问者曰。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祖曰。是曹源一滴水。韶于座侧。豁然大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感涕沾衣。祖曰。汝向后当为国王师。致祖道大光。行矣无滞。于是韶乃辞去游天台。观智者遗踪。如故居。眷然有终焉之心。

  沙门衡岳齐己寂。

  己益阳胡氐子。出家大沩。持律耽吟咏。谒德门发悟。药峤石霜。皆参请遍及。后游荆渚。为节度高季兴留居龙兴寺。非其志也。己颈有瘤赘。时号诗囊。爱山水。懒干谒。有未曾将一字。容易谒诸侯之句。与华山隐士郑谷相酬唱。其后居西山金鼓寂。有白莲集行世。自号衡岳沙门(明季海虞隐湖毛晋。刻己及清昼。贯依杼山禅月白莲集。题曰唐三高僧诗集。行世)。

  戊戌(天福三蜀广政元)年。

  己亥(天福四闽永隆元)年。

  庚子(天福五)年。

  辛丑(天福六)年。

  壬寅(天福七汉主玢光天元)年。

  癸卯(晋天福八南唐元宗璟保太元殷主王延政天福元南汉主成乾和元)年。

  益祖自报恩迁清凉。

  金陵国主自崇寿迎祖居报恩。未几迁清凉。示众。赵州曰。莫费力。也大好言语。何不仍旧去。世间法尚有门。佛法岂无门。自是不仍旧。故诸佛诸祖。祇于仍旧中得。如初夜钟。不见有丝毫异。得与么恰好。闻时无一声子闹。何以故。为及时节。无心曰死。且不是死。止于一切。祇为不仍旧。忽然非次闻时。诸人尽惊愕道。钟子怪呜也。且如今日道孟夏渐热。即不可。方隔一日。能较多少。向五月一日道便成赚。须知较丝发不得。于方便中向上座道不是时。盖为赚。所以不仍旧。宝公曰。暂时自肯不追寻。历劫何曾异今日。还会么。今日只是尘劫。但着衣吃饭。行住坐卧。晨参暮请。一切仍旧。便为无事人也。三界惟心颂曰。三界惟心。万法惟识。惟识惟心。眼声耳色。色不到耳。声何触眼。眼色耳声。万法成办。万法匪缘。岂观如幻。大地山河。谁坚谁变。华严六相义颂曰。华严六相义。同中还有异。异若异于同。全非诸佛意。诸佛意总别。何曾有同异。男子身中入定时。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绝名字。万象明明无理事。

  甲辰(晋齐王重贵开运元年) 旧唐书成(司空刘煦撰。并载佛祖异迹)。

  乙巳(开运二)年。

  丙午(开运三)年。

  丁未(开运四年二月后汉高祖刘皓入汴仍称天福九年汉岭南刘晟乾和五)年。

  戊申(汉高祖刘皓乾祐元汉刘晟乾和六)年。

  祖付省念正法。

  祖每念大仰有谶。临济一宗。至风而止。惧当之。熟视座下堪任法道。无如念者。一日念侍立次。祖乃垂涕告曰。不幸临济之道。至吾将坠于地矣。念曰。观此一众。岂无人耶。祖曰。聪明者多。见性者少。念曰。如某者如何。祖曰。吾虽望子之久。犹恐耽着此经。不能放下。念曰。此亦可事。愿闻其要。祖遂上堂。举世尊以青莲目顾视大众。正当是时。且道说个甚么。若道不说而说。又是埋没先圣。语未卒。念便下去。祖归方丈。侍者曰。念法华因甚不祇对和尚。曰。渠会也。次日念与真园头同上问讯次。祖问真曰。如何是世尊不说说。真曰。鹁鸠树头鸣。祖曰。汝作许多痴福作么。何不体究言句。又问念曰。汝作么生。念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祖谓真曰。汝何不看念法华下语。又一日祖升座。顾视大众。念便下去。祖归方丈。念自后泯迹韬光。人莫知其所以。一日白兆楚至汝州宣化。祖今念往传语。才相见。提起坐具便问。展即是。不展即是。楚曰。自家看取。念便喝。楚曰。我曾亲近知识来。未尝辄敢恁么造次。念曰。草贼大败。楚曰。来日若见风穴和尚。待一一举似。念曰。一任一任。不得忘却。念乃先回举似祖。祖曰。今日又被你收下一员草贼。念曰。好手不张名。次日楚才到相见。便举前话。祖曰。非但昨日。今日和赃捉败。自是念名振诸方。祖乃付以正法(临济辞沩山时。仰山侍其旁。沩问仰曰。此人他日。法道如何。仰曰。此人他日法道。大行吴越。遇风即止沩又问。嗣之者何人。仰曰。有即有。只是年代深远。不欲举似和尚。沩固问之曰。吾亦欲知。仰曰。经不云乎。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是知省念。乃仰山后身也)。

  祥符荫曰。道虽不在践履。然非操履稳密者。不充荷持。世尊大法。必顾命之苦行尊者。祖熟视可起欲坠之绪者。无如精修杜多行之念法华。可见传道之力。在于修证也。譬如宝舟。得风则千里瞬息。然修证而不明道。则属染污。此南岳所以云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也。深心尘刹。矢愿再来。大仰可谓真报佛恩者矣。

  禅师守初住洞山。

  初参云门祖。祖问近离甚处。曰查渡。问夏在甚处。曰。湖南报慈。曰几时离彼。曰八月二十五。曰放汝三顿棒。初罔然。至明日却上问讯。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不知过在甚处。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初于言下大悟。遂曰。他后向无人烟处。不蓄一粒米。不种一茎菜。接待十方往来。尽与伊抽钉拔楔。拈却灸脂帽子。脱却鹘臭布衫。教伊洒洒地作个无事衲僧。岂不快哉。曰你身如椰子大。开得如许大口。初便礼拜。即日辞去。北抵襄汉住洞山。示众。言无展事。语不投机。乘言者丧。滞句者迷。

  祖自风穴避地往郢州。

  州守延祖于郡斋升座。曰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祇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还有人道得么。时有卢陂长老出问。学人有铁牛之机。请师不搭印。祖曰。惯钓鲸鲵澄巨浸。却怜蛙步?泥沙。陂注思。祖喝曰。长老何不进语。陂拟议。祖便打一拂子曰。还记得话头么。陂拟开口。祖又打一拂子。维时州守曰。信知佛法与王法一般。祖曰。见甚么道理。守曰。当断不断。反招其乱。祖便下座。

  己酉(后汉乾祐二南汉晟乾和元)年。

  首建云门宗第一世大慈云匡真弘明祖示寂。

  祖住云门。广主尽诚供养。四月十日垂遗诫已。端坐而寂。

  安隐忍曰。云门说法天纵。如新生骥驹。不受控勒。信乎开宗建始之大医王也。德山曰。有言时。踞虎头。收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无言时。觌露机锋。如同电拂。岩头雪峰。大阐明之。至云门。与玄沙罗山辈。益精深奥。当时有问五祖演曰。如何是云门下事。曰红旗闪烁。盖兼得夫睦州雪峰之髓欤。其于衲子。淘铸圣凡。情见尽净。不留丝忽。是故嗣其法者。七十余人。临生死。若门开相似。率多坐脱。德山密。洞山初。香林远。巴陵鉴。四老。其超类者也。初之示众曰。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云门家风。大都如此。

  庚戌(乾祐三)年(是年汉亡)。

  辛亥(后周太祖郭威广顺元)年。

  佛灭后一千九百年。

  敕赐汝州新寺名广惠。

  祖先因避寇来郢州。寇平。汝州有宋太师者。施第为宝坊。号新寺。迎祖居焉。法席冠天下。学者自远而至。敕赐寺名广惠。

  壬子(广顺二)年。

  癸丑(广顺三)年。

  栴檀佛像至汴京。

  甲寅(周世宗柴荣显德元)年。

  乙卯(显德二)年。

  九月周诏废毁铜像以铸钱。

  是时天下乏钱用。谓侍臣曰。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耶。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乃诏悉毁天下铜像以铸钱。废天下寺院。三千三百三十六。

  祥符荫曰。周世宗之言。似是而非也。头目布施。在佛自行利济则可。而乃藉以毁像。则失之甚矣。夫佛尚不有。何有于像。像也者。在以摄化众生者也。众生因像而知有佛。因佛以知有自性之真佛。安在像之非佛耶。佛无量劫中。行难行之苦行。遍三千大千世界。无有如芥子许。不是曾舍身命处。为求大法以度众生。佛之恩德如此。今之得生人天中者。皆尽承佛之慈光照及。不然。方三途沉溺之不暇。而何由出离苦趣乎。幸得为一日之人王。于电光隙影中。不思酬恩报德。而乃谬加毁废。所得无几。堕陷无间。噫。如世宗者。亦可悯夫。

  丙辰(显德三)年。

  丁巳(显德四)年。

  戊午(周显德五南唐中与元)年。

  己未(显德六)年。

  法眼宗首建第一世清凉大法眼祖示寂。

  祖缘被金陵。三坐大道场。化行异域。随根悟入者。不可胜纪。七月十七日示疾。国王亲加礼问。闰月五日。剃发沐身。告众跏趺而逝。寿七十有四。腊五十四。缁素具威仪。公卿已下素服。奉全身塔于江宁县丹阳乡。谥大法眼。

  宋(姓赵氏。代周而有天下。以火德王。都汴京)。

  太祖(讳匡允。在位十七年)。

  太祖庚申建隆元年。

  禅师雪窦延寿迁灵隐。

  寿字冲玄。余杭王氏子。嗣通玄韶。出世雪窦。学者归之。是年吴越王见灵隐倾废。请寿中兴之。

  禅师九峰下吉州禾山无殷寂。

  殷九峰虔嗣。福州吴氏子。僧问。习学谓之闻。绝学谓之邻。过此二者谓之真过。如何是真过。殷答曰。禾山解打鼓。曰如何是真谛。答曰。禾山解打鼓。问即心即佛则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答曰。禾山解打鼓。曰如何是向上事。答曰。禾山解打鼓。临寂集众曰。后来学者未识禾山。即今识取。于是泊然而化。

  辛酉二年。

  诏诞圣节京师及天下命僧升座祝寿(升座祝圣始此)。

  禅师法眼下永明道潜寂。

  潜法眼嗣四众士女入院次。眼问曰。律中道隔壁闻钗钏声。即名破戒。见前金银合杂。朱紫骈阗。是破戒。不是破戒。潜曰。好个入路。眼曰。汝向后有五百毳徒。为王侯所重。潜后于衢州古寺。阅藏宴坐中。见文殊见形。诣阿育王礼塔。见舍利飞动。行三七日普贤忏。见普贤乘象在塔寺三门亭下。后住永明。九月十八日寂。入棺之际。白光昼发。火浴舍利不可胜纪。有屠者自惟恶业。展襟就火聚乞求。须臾获七颗。

  灵隐延寿补住永明。

  永明虚席。吴越王请寿住持。众至二千。时号慈氏下生。上堂。僧问如何是永明妙旨。曰更添香着。曰谢师指示。曰且喜没交涉。僧礼拜。寿曰。听取一偈。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

  壬戌三年。

  诏每年试童行通莲经七轴者给祠部牒披剃(试经给牒始此)。

  癸亥乾德元年。

  禅师大沩下大随开山神照法真寂。

  真嗣大沩安。住大随木禅庵。蜀王三诏不起。就锡紫衣寺额。坚却不受。僧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真曰坏。曰恁么则随他去也。真曰随他去。七月十五日。辞众端坐而化。

  甲子二年。

  禅师光祚住智门。

  祚浙江人。入蜀参香林远。受心印。回住随州智门。上堂。山僧记得在母胎中有一则语。今日举似大众。诸人不得作道理商量。还有人商量得么。若商量不得。三十年不得错举。

  法师羲寂重兴天台教于螺溪。

  寂永嘉胡氏子。母初怀妊。不喜荤血。出家受具。学止观于清竦。尝慨天台教文。屡经兵火。传者无凭。乃恳国师韶曰。智者之教。年祀寖远。率多散落。惟新罗国。其本甚备。非和尚慈力。孰能致之。韶闻于吴越王。王乃遣使。及赍韶书。往高丽国缮写备足而还。王为寂建寺螺溪。赐号净光。

  曹洞宗第四世凤栖志祖宗统止于是年。

  曹洞宗第五世祖

  讳缘观。住朗州梁山。

  乙丑三年。

  曹洞宗第五世朗州梁山祖嗣宗统(约三十年)。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祖曰。资杨水急鱼行涩。白鹿松高鸟泊难。

  禅师奉先下庐山莲花峰祥庵主寂。

  祥得旨于奉先深。为云门第三世。住庵莲花峰。每拈拄杖示众曰。古人到这里为甚么不肯住。前后二十年无有契其机者。示寂乃自代曰。为他途路不得力。复曰。毕竟如何。又以杖横肩自代曰。楖?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言毕而逝。

  丙寅四年。

  禅师惟善住福昌。

  善参双泉宽得悟。住荆南福昌寺。为人敬严。秘重法道。初住时屋庐十余间。残僧数辈。善晨香夕灯。升座说法如临千众。十余年而衲子方集。诸方畏服。

  丁卯五年(三月五星聚奎)。

  戊辰开宝元年。

  己巳二年。

  诏天下僧长春节上表入殿廷试赐紫衣号(廷试赐衣始此)。

  庚午三年。

  辛未四年。

  壬申五年。

  禅师庐山归宗道诠以偈止试经。

  诠延寿轮嗣。乾德初结茅庐山。是年洪帅林仁肇请住筠阳九峰。赐大沙门号。时僧徒例试经业。诠以禅众多习禅。乃述一偈。闻于州牧。偈曰。比拟忘言合太虚。免教和气有亲疏。谁知道德全无用。今日为僧贵识书。州牧阅之曰。栴檀林中必无杂树。特奏免试经。

  禅师法眼下天台德韶寂。

  韶住天台。吴越王申弟子礼。示众偈曰。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六月二十八日集众言别。跏趺而逝(时谓智者再[求])。

  癸酉六年。

  临济第四世风穴祖示寂。

  八月旦日。先升座示偈曰。道在乘时须济物。远方来慕自腾腾。他年有叟情相似。日日香烟夜夜灯。至望日跏趺而化。前一日手书别檀越。阅世七十有八。坐五十九夏。

  历年表曰。自临济首建宗旨于唐大中三年己巳。至宋开宝六年癸酉。中间五宗诸祖迭兴。互相阐化。一花五叶。夙识芳疏。震旦宗乘。浑成大备。譬之世治。文章礼乐。猗欤三代之隆。玉振金声。展也大成之雅。维时诸藩列镇。尽禀金汤。吴越闽广。均标旗鼓。醍醐甘露。洒群黎于热恼之中。心地性天。示斯民于分崩之际。垂慈至矣。利物弘焉。五宗盛化。凡一百二十四年。

  宗统编年卷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