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卍新续藏第 86 册 No. 1600 宗统编年

宗统编年卷之十五

  懿宗(名漼在位十四年)。

  懿宗庚辰咸通元年。

  祖应默太尉请。

  祖因丁兵革。欲离河北。太尉默君和于城中舍宅为寺。亦以临济为额延祖。祖受其请居之。

  从谂禅师住赵州观音院。

  谂行脚时参祖。方将洗脚。祖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谂曰。恰值老僧洗脚。祖近前作听势。谂曰。会即便会。㗖啄作么。祖便归方丈。住观音院。示众云。老僧行脚时。除二时斋粥是杂用心。余外更无别用心处。又曰。老僧此间即以本分事接人。若随伊根机接。自有三乘十二分教。若是不会。谁之过欤。又曰。老僧将一茎草作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用。僧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谂曰。汝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谂曰。庭前柏树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谂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谂曰。庭前柏树子。问新到。曾到此间么。僧曰。曾到。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谂曰。吃茶去。院主问曰。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吹茶去。谂召院主。主应诺。谂曰。吃茶去。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谂曰无。曰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甚却无。谂曰。为伊有业识在。又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验曰有。曰既有为甚入这皮袋里。谂曰。知而故犯。有官人问和尚还入地狱否。谂曰。老僧末上入。曰大善知识为甚么入地狱。谂曰。我若不入。阿谁教化汝。马大夫问和尚还修行也无。谂曰。老僧若修行即祸事。曰和尚若不修行。教甚么人修行。谂曰。大夫是修行底人。曰某甲何名修行。谂曰。若不修行。争得扑在人王位中。喂得来赤冻红地。无有解出期。大夫乃下泪拜谢。

  洞山祖建立五位君臣等宗旨嗣法曹山唱明之。

  祖初住新丰。次盛化于洞山。示五位君臣颂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

  上堂。向时作么生。奉时作么生。功时作么生。共功时作么生。功功时作么生。僧问。如何是向。祖曰。吃饭时作么生。曰如何是奉。祖曰。背时作么生。曰如何是功。祖曰。放下钁头时作么生。曰如何是共功。祖曰。不得色。曰如何是功功。祖曰。不共。乃示颂曰。(向)圣主由来法帝尧。御人以礼曲龙腰。有时闹市头边过。到处文明贺圣朝。(奉)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功)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趁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共功)众生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万别千差明底事。鹧鸪啼处百花新。(功功)头角才生已不堪。拟心求佛好羞惭。迢迢空劫无人识。肯向南询五十三。

  僧问曹山祖五位君臣旨诀。祖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当详审辨明。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僧问。如何是君。曹山祖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曰如何是臣。祖曰。灵机宏圣道。真智利群生。曰如何是臣向君。祖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曰如何是君视臣。祖曰。妙容虽不动。光烛本无偏。曰如何是君臣道合。祖曰。浑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祖又曰。似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法宗要。乃示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性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值教烧不着。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岐路。无事无身落始终。复作五相[○@(?/─)]偈曰。白衣虽拜相。此事不为奇。积代簪缨者。休言落魄时。(正中偏向)[○@(─/?)]偈曰。子时当正位。明正在君臣。未离兜率界。乌鸡雪上行。(偏中正奉)⊙偈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月。木马逐风嘶。(正中来功)○偈曰。王宫初降日。玉兔岂能离。未得无功旨。人天何太迟。(兼中至共功)●偈曰。浑然藏理事。朕兆卒难明。威音王未晓。弥勒岂惺惺(兼中到功功)。

  祥符荫曰。洞山宗旨。得曹山而显。所以称曹洞宗。近或依圆鉴图今详审参同契旨改正。明暗正偏。了然指掌。新丰父子。敲唱分明矣。

  祖示五位王子。

  一曰朝生。一曰末生。一曰诞生。一曰化生。一曰内生。

  僧问石霜诸。如何是朝生王子。霜曰。白衣为上辅。直指禁庭中。如何是末生王子。霜曰。循途方觉贵。渐进不知尊。如何是诞生王子。霜曰。贵裔非常种。天然位至尊。如何是化生王子。霜曰。政威无比况。神用莫能俦。如何是内生王子。霜曰。重帏休胜负。金殿卧清风。

  祥符荫曰。洞山功建立功勋王子。盖禀岩臣奉子顺之旨。功勋明奉君。王子表顺父也。有内绍外绍之分。金提半提之别。与五位功勋互相表里。人根利钝。法有顿渐。当时石霜。可谓埙篪叶奏。有谓其建自石霜者。讹也。有以朝生配正中偏。末生配偏中正。诞生配正中来。化生配兼中至。内生配兼中到者。有以诞生列第一位。朝生列第二位。末生列第三位。内生列第四位。化生列第五位者。有以内生为第一位。当正中来。化生为第二位。当正中偏。末生为第三位。当兼中至。朝生为第四位。当偏中正。诞生为第五位。当兼中到者。有以诞生统摄四位。谓诞。大也。生也。朝生。诞于朝而生。末生。诞于末而生。化生。诞于化而生。内生。诞于内而生。亦犹正中来之正偏兼带。始终圆贯。而谓诞生犹有待者。即待朝末等而生。而诞之所以为诞。实不生。故曰。欲识诞生王子父。鹤冲霄汉脱银笼者。顺逆纵横。一一合妙。如安公破句读楞严。不妨见道。神而明之。方契立法之旨。若执一定。以方破圆。则是痴人说梦矣。宝镜三昧。重离六爻。叠三变五之言。纷纷不一。可类推也。

  祖示三种渗漏。

  祖因曹山辞。付以宝镜三昧已。复曰。末法时代。人多干慧。若要辨验真伪。有三种渗漏。一曰。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曰。情渗漏滞在向背。见处偏枯。三曰。语渗漏。究妙失宗。机昧终始。浊智流转。于此三种。子宜知之。

  寂音洪曰。大般若经曰。应观欲界色界无色界空。善见。是菩萨作此观时。不令心乱。若心不乱。则不见法。若不见法。则不作证。又曰。若金翅鸟。飞腾虚空。自在翱翔。久不堕落。虽依于空戏。而不据空。亦不为空之所拘碍。昔洞山大师立五位偏正。以标准大法。约三种渗漏。以辨衲子。非意断苟为。皆本佛之遗意。今丛林闻渗漏之语。往往鼻笑。虽洞山复出。安能为哉。

  祖示纲要。

  一敲唱俱行。偈曰。金针双锁备。叶路隐全该。宝印当风妙。重重锦缝开。二金锁玄路。偈曰。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力穷忘进退。金锁网鞔鞔。三不堕凡圣。(亦名理事不涉)偈曰。事理俱不涉。回照绝幽微。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

  曹山祖示三堕。

  示众曰。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时有稠布衲问。披毛戴角是甚么堕。祖曰。是类堕。曰不断声色是什么堕。祖曰。是随堕。曰不受食是甚么堕。祖曰。是尊贵堕。乃曰。食者即是本分事。知有不取。故曰尊贵堕。若执初心。知有自己。及圣位。故曰类堕。若初心知有己事。回光之时。摈却色声香味触法得宁谧。即成功勋。后却不执六尘等事。随分而昧。任之则碍。所以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食者。即是正命食也。亦是就六根门头。见闻觉知。祇是不被他染污。将为堕。且不是同。向前均他。本分事尚不取。岂况其余事耶。

  祖示四禁。

  示偈曰。莫行心处路。不挂本来衣。何须正恁么。切忌未生时。

  安隐忍曰。洞上宗道合君臣。位分贵贱。由正偏而及兼。带自奉向以至功功。如指与拳。举一该五。混则知处。类之弗齐。妙无以加矣。但辞多典雅。理亦舂融。若镜之照花。虽情理俱绝。而娟娟可爱。是故蓄情之士。对之情生。抱理之夫。观之理着。此情渗漏之所以设也。夫情之所结。因见不忘。情见相私。语成窠臼。片瑕千累。众病一源。故曹山立三堕以明尊贵。设四禁以辟邪途。捐不赏之功。绝未然之祸。渠无国土。何处逢渠。我本无疮。勿伤之也。后世不曰洞曹。而曰曹洞。其在此乎。

  辛巳二年。

  壬午三年。

  定上座参祖。

  定参。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祖下禅床擒住。定拟议。祖与一掌。定伫思。旁僧曰。定上座何不礼拜。定方作礼。忽大悟。后南游。路逢岩头雪峰钦山。举祖赤肉团上无位真人面门出入话。岩头不觉吐舌。雪峰曰。临济大似白拈贼。钦山曰。何不道赤肉团上非无位真人。定擒住曰。无位真人。与非无位真人。相去多少。速道速道。钦山被擒罔措。岩头雪峰曰。这新戒不识好恶。触忤上座。且望慈悲。定曰。若不是这两个老汉。?杀这尿床鬼子。

  存奖禅师住大名府兴化。

  禅师百丈支下杭州大慈寰中寂。

  中蒲坂卢氏子。顶骨圆耸。其声如钟。出家于并州童子寺。受心印于百丈。结茅于南岳。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中曰。苍天苍天。泉曰。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中曰。会即便会。莫忉忉。泉拂袖而出。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中曰。般若以何为体。赵州大笑而出。中明日见赵州扫地。问般若以何为体。赵州置帚拊掌大笑。中便归方丈。住大慈示众曰。山僧不解答话。只能识病。又曰。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问道者众。山素缺水。中拟飞锡。夜梦神人告之曰。勿它之。诘朝见二虎以爪跑地。泉自涌出。味甘如饴。有僧自岳至。乃曰。童子泉涸矣。移来在此。

  祖至河府王常侍迎以师礼。

  祖拂衣南迈至河府。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祖升座。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你措足处。山僧此日以常侍坚请。那隐纲宗。还有作家战将。直下展阵开旗么。对众证据看。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祖便喝。僧礼拜。祖曰。这个师僧却堪持论。

  癸未四年。

  诏法师知玄为悟达国师总教门事。

  甲申五年。

  全奯禅师住鄂州岩头。

  奯住岩头示众。但明取纲宗。本无实法。不见道无实无虚。若向事上觑即疾。若向意根下寻。卒摸索不着。又曰。此是向上人活计。只露目前些子。如同电拂。如击石火。截断两头。灵然自在。若道向上有法有事。真碗鸣声。涂糊汝。系罩汝。古人唤作系驴橛。若将实法与人。土亦消不得。又曰。欲得易会。但知于声色前。不被万境惑乱。自然露裸裸地。自然无事。送向声色前荡荡地。恰似一团火?相似。触着便烧。更有甚么事。不见道非是尘不侵。自是我无心。又曰。若是有筋骨底。不用多诸处行脚。也须带眼始得。莫被人谩。不见道依法生解。犹落魔界。夫唱教。须一一从自己胸襟中吐得出来。与人为榜样。又曰。是句亦刬。非句亦刬。自然转辘辘地。露裸裸地。饱?齁地。不解却。不解咬。不见道却物为上。逐物为下。又曰。才有所重。便成窠臼。古人唤作贴体衣。病最难治。又曰。无依无欲。便是能仁。古人道置毒药安乳中。乃至醍醐亦能杀人。这个不是汝习学得底。莫错认门头户口。赚汝腊月三十日。赤哄哄地无益。

  禅师曹洞支下第四世泉州龟洋慧忠寂。

  忠住龟洋。遁世不出山。一日谓众曰。众生不能解脱者。情累尔。悟道易。明道难。问如何得明道去。忠曰。但脱情见。其道自明矣。夫明之为言信也。如禁蛇人信其咒力药力。以蛇绾弄。揣怀袖中无难。未知咒药等力者。怖骇弃去。但谛见自心。情见便破。今千疑万虑。不得用者。是未见自心者也。忽索香焚罢。安坐而化。

  乙酉六年。

  大鉴下第五世鼎州德山见性大师宣鉴寂。

  鉴居德山。门庭高峻。十二月二日告众曰。扪空追响。劳汝心神。梦觉觉非。竟有何事。言讫安坐而化。

  祥符荫曰。德山出雪峰存。存出云门偃。为云门宗。又存出玄沙备。备出罗汉琛。琛出清凉益。为法眼宗。是为二宗之祖。同时与临济并称。以棒唱提挈大纲。诃佛骂祖。真不忝大雄后劲云。

  丙戌七年。

  禅师义存开法雪峰。

  存阻雪鳌山。于岩头奯言下大彻。嗣德山。咸通中登闽之象骨山雪峰。创立禅院。学徒奔萃。法席之盛。卓冠天下。四十余年。众恒一千五百。

  禅师马祖支下第三世径山无上鉴宗寂。

  宗嗣盐官安。住径山为第二世。法席之盛。冠于江浙。三月五日。集众说法。端坐而化。法嗣洪諲继其席。

  祖北至大名府嗣法小师存奖趋侍迎居兴化东堂。

  先是祖因兵革。拂衣南迈。王常侍延以师礼。时蒲相蒋公礼请。祖将应之。奖闻趋省。至中条。太尉中令何公专使迎祖。奖翼行旋至府下。止观音寺。江西禅院。问道者。簪裾继踵。道俗连肩。未期年。奖迎居东堂。

  丁亥八年。

  首建临济宗第一世慧照祖示寂。

  祖无疾。四月十日示众偈曰。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复谓众曰。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三圣然出曰。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祖曰。已后有人问你。向他道甚么。然便喝。祖曰。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言讫端坐而逝。塔全身于府西北隅。曰澄灵。

  住镇州保寿。嗣法小师延沼。临济祖塔记曰。师讳义玄。曹州南华人也。俗姓邢氏。幼而颖异。长以孝闻。及落发受具。居于讲肆。精究毗尼。博颐经论。俄而叹曰。此济世之医方也。非教外别传之旨。即更衣游方。首参黄檗。次谒大愚。其机缘语句。载于行录。既受黄檗印可。寻抵河北镇州城东南隅。滹沱河侧小院住持。其临济。因地得名。时普化先在彼徉狂混众。圣凡莫测。师至即佐之。师正旺化。普化全身脱去。乃符仰山小释迦之悬记也。适丁兵革。师弃去。太尉默君和于城中舍宅为寺。亦以临济为额。迎师居焉。后拂衣南迈至河府。府主王常侍延以师礼。住未几。即来大名府兴化寺。居于东堂。师无疾。忽一日摄衣据座。与三圣问答毕。寂然而逝。时咸通八年丁亥孟陬月十日也。门人以师全身建塔于大名府西北隅。敕谥慧照禅师。塔号澄灵。合掌稽首。记师大略。

  灵岩储临济祖塔重建碑曰。少林氏之言曰。行解相应。超然名之曰祖。六传至卢氏子。提挈一相一行三昧大其门。应西天般若多罗之记。生南岳让。让生泐潭一。南岳以一物不中之解。证有修无染之行。泐潭氏超然于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浑焉周匝。廓尔悬殊。创大机大用。接百丈海。西来法式。至海广大悉备。以己所得。得见过于师之黄檗运。东土宗旨。大段三变。临济氏挺出。集十代之大成。出古今之独断。博也。厚也。高也。明也。以言乎道。发灵山以来未发之妙。以言乎行。开东西历世未开之门。广大精微。详嗣法保寿延沼记中。余小子弘储。何能增益。澄灵宝塔。建自唐咸通丁亥。历四百余年。洪流冲裂。又三百年。三十三世孙超觉。念我祖道满天下。而无以副脚下子孙执帚瞻依之笃切。走告江南北诸孙。共襄塔事。塔成铭属弘储。铭曰。更七百年还旧观。斯文不泯终古传。河流岳立同永绵。

  灵岩储临济祖塔源流序曰。源流之见。始于昭觉。昭觉临济十一世孙。手书临济正宗记。付佛日宗杲着见载藉。议者谓昭觉特出手定。抑上有因承。西天诸祖。说偈相传。从一祖至二祖。至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告香至王子菩提多罗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嘱汝。听吾偈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花开世界起。此西天源流之可据者也。达摩念东震旦国。佛记后五百岁。般若智灯。运光于彼。遂嘱弟子不若密多罗。住天竺传法。而躬至震旦。从震旦初祖。至黄梅五祖。告卢能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摩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卢跪受讫。问法则既受。衣付何人。祖曰。昔达摩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于汝身。不复传也。此震旦源流之可据者也。临济承曹溪以来四世。传至禹门为临济二十九世。唐宋佛法盛时。家喻户晓。源流不待问。迨其衰也。至有明嘉隆。山水微茫。仅存一线。禹门禀圆通法付四人。一曰天童圆悟。一曰报恩圆修。一曰云门圆信。一曰净明圆莲。天童于天启甲子付净慈法藏。丁卯付大沩如学。次第付梁山海明。径山通容。金粟通乘。宝华通忍。龙池通微。天童道忞。雪窦通云。鹤林通门。善权通贤。天童通奇。报恩付竹林本豫。报恩通琇。南涧通问。石霜通际。云门付海岸居士黄端伯。弘储为净慈藏和尚子。兹因善权法孙断指超觉。将兴复临济祖塔。特上灵岩请文记临济源流。弘储不文。祇据本支宗派。依次序述付石。河出昆仑。导积石。不溯其源。而循其流者。无以尽经天带地之势也。后世永鉴哉。

  三峰僧鉴青。临济祖师塔颂曰。灵山正法眼。付嘱大龟氏。庆喜及商那。次第传真诀。如是密相承。二十余八叶。香至最小男。弃荣犹敝屣。亲禀般若多。记名为达摩。应谶泛重溟。远届支那国。游历梁魏间。面壁栖嵩少。号曰婆罗门。访求大乘器。直指佛即心。讲徒且惊扰。置毒不能伤。慈心三昧力。可师鸾凤姿。根胜无伦匹。五岳峭头颅。千顷涵胸臆。妙辨类悬河。异花随尘落。每一谈论时。宿师尽辟易。终疑缺齿胡。别有安心要。变服毁形躯。立雪弥勤恳。一言了此心。三拜得其髓。启迪甘露门。分灯照无尽。从兹五六传。衣法双流衍。信心久成熟。衣止遂不传。大法遍尘沙。得道如林薮。二桂久传阴。一粒重衔粟。金鸡声转高。马驹足何阔。踏杀天下人。莫能行筹数。一子坐大雄。迎喝聋双耳。苟非粗行僧。大机谁辨的。吾祖法中王。应用同垂迹。氏族及乡闾。具如传所述。三学备研几。三业还纯粹。三年不飞鸣。三度遭鞭䇿。大法若云披。大用如雷迅。大宗续大雄。大志恢大业。大树荫人天。大龙霈云雨。热恼顿清凉。枯槁咸沾溉。三句非纵横。三真非并别。三要绝雕镌。三玄善辟阖。三世同一仪。三乘同一航。法说种种殊。皆为从上式。字字解脱幢。句句光明藏。如世大慈航。能渡诸漂溺。如世大宝聚。能济诸贫穷。如世大楼橹。能却诸冤敌。如世大城堑能拒诸魔军。是故七百年。灯?弥增炽。令行吴越区。一人大威力。谁云塔有坏。坏者非其真。离相与离名。全密还全主。然于不坏相。而复示摧颓。蔓草与寒烟。遍覆黄金国。如师所建立。纵夺各随时。勿以人境乖。而昧全体用。譬如镜中像。妍丑各不同。随遇辄了然。初非镜分别。譬如摩尼光。青黄随色转。色相本非珠。珠亦不外是。譬如春与花。不可岐为二。花落知春归。春实无来往。譬如石中火。击之乃成?。破石觅踪由。毕竟无形段。譬如清净月。散影诸江湖。水月不相知。印见宛然在。譬如水结冰。日照还成水。融结状虽差。湿性终无改。断公知此义。坚固最初心。裒金等聚沙。复睹巍巍相。千秋表真仗。万世成具瞻。却烧无能侵。岚风莫能撼。是知取相者。终不达无生。弃相亦复然。五十笑百步。欲超权学见。成毁二俱空。空见并销亡。宝幢赫然涌。无杂无动摇。非常非断灭。斯为无缝样。五眼莫能窥。星月挂阑干。烟霞生户牖。一切诸天人。敬心常守护。我今说是颂。处处见祖师。惟有逸格人。乃能深谛信。或于笔尖上。散作翰墨香。或于纸素中。透出文字障。或于清净境。解脱无纤尘。或于差别缘。显见无穷义。或于热喝内。威猛如象王。或于痛棒头。翻掷同师子。或主宾言论。或照用施呈。或全或抑扬。或偏或喜怒。何处非全身。何物非生面。苟能如是见。今古常见前。变化绝端倪。眉目日相拄。不离跬步间。展礼真仪讫。

  尧封潜临济慧照祖塔重建碑后记曰。往读桐江钓叟姚桐寿乐郊私语。载与括苍刘氏遇于海盐之横山。刘氏谓南龙一支。从峨嵋并江而东。竟不知其结局。顷从通州泛海至此。乃知海盐诸山。是南龙尽处。天目虽为浙右镇山。然势犹未止。蜿蜒而来。右束黟浙。左带苕霅。直至长墙秦驻之间而止。于是以平松诸山为龙。左抱以长江淮泗之水。以庆绍诸山为虎。右绕以浙江曹峨之水。诸水率皆朝拱于此。而后乘潮东出。前复以朝鲜日本为案。此南龙一最大地也。非周孔其人。不足以当之。然而无有乎尔。吾恐山川亦不忍自为寂寂若此也。按乐郊私语序时。则至正癸卯。又历三百年。辛丑老师补住金粟。南潜随侍。览山川形势之大致。徴桐江钓叟之旧闻。我天童老和尚㧞九地之雷于此。我三峰老和尚发天衢之轫于此。所谓非周孔其人。不足当之者。隔三百年。验如玉符。而临济之道。至是炳然。若赫日之中天矣。古记称震旦国三大干龙。皆始于昆仑。北条出河海以入于海。为冀燕之分。中条出河南。自秦陇三辅入丰沛汾晋派伊洛。东而淮泗。以入于海。为雍豫青徐之分。南条出江南。自陕右分出西鄙。回巴蜀。逾荆衡。入黔中。东而匡阜。南极岭海。东北渡闽粤。跨三吴。自浙右以入于海。为梁荆扬之分。夫冀州。天地之一枢要也。儒者亦言冀州好风水。古帝王之所都。滹沱河在真定府城南。自雁门来经灵寿等县。至直沽入于海。我临济祖之所纵辔而驰也。而大名为禹贡冀兖二州之域。魏州兴化则澄灵之塔在焉。故读保寿沼所作临济慧照禅师塔记。及英华所载公乘亿魏州奖公塔碑。而益叹山川形势。源流顺逆之故。往往与道法相关摄。盖山水之大机在逆。犹古兵法以正合。以奇胜。其用以逆。而千古禅宗纲领。亦未有不以顺为体。以逆为用者也。故从曹溪发源。天南北而为南岳。一逆也。又北而为临济。一逆也。临济已上。自顺而逆。夫三吴又天地之一枢要也。临济南而为扬岐云盖。有会祖塔焉。又南而为虎邱。虎邱有隆祖塔焉。临济以下。自逆而顺。而及天童三峰。至于老师。临济之道。大行吴越。使小释迦没而不食其言。顺而逆。逆而复顺。冀州为北枢。吴越为南枢。而山川大势。与道法相终始者。亦可以考而见矣。

  庵主道膺为洞山室中领袖。

  膺先游方至翠微问道。会有僧自豫章来。盛称洞山法席。遂造洞山。祖问汝名甚么。曰道膺。祖曰。向上更道。曰向上即不名道膺。后结庵三峰。天人送供。祖问子近日何不赴斋。曰每日自有天神送食。祖曰。我将谓汝是个人。犹作这个见解在。汝晚间来。膺晚至。祖召膺庵主。膺应诺。祖曰。不思善。不思恶。是甚么。膺回庵寂然宴坐。天神寻觅不见。三日乃绝。祖一日问。作甚么。曰合酱。祖曰。用多少盐。曰旋入。祖曰。作何滋味。曰得。祖大问。大阐提人。作五逆罪。孝养何在。曰始成孝养。自尔祖许为室中领袖。

  寂祖开法曹山。

  寂辞洞山。遂造曹溪礼塔。还止临川。有佳山水。因定居焉。以志慕六祖。乃名山为曹。

  宗统编年卷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