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卍新续藏第 36 册 No. 0659 涅槃经会疏

南本大般涅槃经会疏卷第二十

  大般涅槃经高贵德王菩萨品之二(卷第二十)

  北凉 天竺三藏 昙无谶 译

  晋 沙门 慧严 慧观 谢灵运 重治

  德王品之二

  起卷德王问若犯重下第二明违因于中为三谓问答领解冶城为六问开善为五问只是三意初两问四罪次两问一阐提三一问不定初问四罪者。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世尊若犯重禁谤方等经作五逆罪一阐提等有佛性者是等云何复堕地狱世尊若使是等有佛性者云何复言无常乐我净。

  若有佛性不应堕地狱如其退落佛性不持第二问若有佛性云何复言无常乐我净若无四德岂有佛性。

  世尊若断善根名一阐提者断善根时所有佛性云何不断佛性若断云何复言常乐我净如其不断何故名为一阐提耶。

  第三问阐提断善应断佛性第四问不断佛性何名阐提。

  世尊犯四重禁名为不定谤方等经作五逆罪及一阐提悉名不定如是等辈若决定者云何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须陀洹乃至辟支佛亦名不定若须陀洹至辟支佛是决定者亦不应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若犯四重不决定者须陀洹乃至辟支佛亦不决定如是不定诸佛如来亦复不定若佛不定涅槃体性亦复不定至一切法亦复不定云何不定若一阐提除一阐提则成佛道诸佛如来亦应如是入涅槃已亦应还出不入涅槃若如是者涅槃之性则为不定不决定故当知无有常乐我净云何说言一阐提等当得涅槃。

  第五问四罪与阐提等不定还生菩提涅槃不定还成凡夫难文小广入涅槃已若还出者圣还成凡若尔佛无四德若不尔者阐提亦无成佛之义前难令涅槃无常佛答非无常此中作不定难一切不定则一切无常则涅槃亦是一切之限亦应无常此难难一切人悉令皆转(云云)。

  佛答为两先叹问次答问初叹问为四一叹现德。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令得安乐怜悯慈念诸世间故为欲增长发菩提心诸菩萨故作如是问。

  二叹往因。

  善男子汝已亲近过去无量诸佛世尊于诸佛所种诸善根久已成就菩提功德降伏众魔令其退散已教无量无边众生悉令得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久已通达诸佛如来所有甚深秘密之藏已问过去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如是甚深微密之义。

  三叹所问超逾人天。

  我都不见一切世间若人若天沙门婆罗门若魔若梵有能咨问如来是义。

  四诫听许说如文。

  今当诚心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演说。

  善男子一阐提下正答为三一答第五不定问第二答第三断善问即兼答第一第二罪人问第三重答第五不定问兼答第四问初答第五中三先标。

  善男子一阐提者亦不决定。

  次答。

  若决定者是一阐提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结。

  以不决定是故能得。

  从如汝所言下第二正答第三有三番一约内外二约漏无漏三约常无常。

  如汝所言佛性不断云何一阐提断善根者善男子善根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佛性非内非外以是义故佛性不断。

  复有二种一者有漏二者无漏佛性非有漏非无漏是故不断。

  复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

  佛性中道非此二边故不可断人天是善三途是恶凡法为外圣法为内世间是漏出世无漏有为无常无为是常佛性悉非此之两边故不可断。

  若是断者下兼答第一第二罪人问。

  若是断者则应还得若不还得则名不断若断已得名一阐提。

  彼虽作罪终不断性明罪不定以不定故得三菩提本取断已名一阐提性非已得云何可断既非定有岂能遮堕答第一问若非定有遣第二问又断已得方名阐提今性非已得亦遣第四问。

  犯四重下第三重答第五问为三初泛明不定二广明不定三结不定初文又四一明恶人不定二明诸法不定三明善人不定四明如来不定此即恶人不定也。

  犯四重者亦是不定若决定者犯四重禁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谤方等经亦复不定若决定者谤正法人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五逆罪亦复不定若决定者五逆之人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色与色相下第二明诸法不定有法譬初法如文。

  色与色相二俱不定香味触相生相至无明相阴入界相二十五有相四生乃至一切诸法皆亦不定。

  次譬中凡三譬三合如文。

  善男子譬如幻师在大众中化作四兵车步象马作诸璎珞严身之具城邑聚落山林树木泉池河井于彼众中有诸小儿无有智慧睹见之时悉以为实其中智人知其虚诳以幻力故惑人眼目。

  善男子一切凡夫乃至声闻辟支佛等于一切法见有定相亦复如是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见定相。

  善男子譬如小儿于盛夏月见热时焰谓之为水有智之人于此热?终不生于实水之想但是虚焰诳人眼目非实是水。

  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见一切法亦复如是悉谓是实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见定相。

  善男子譬如山涧因声有响小儿闻之谓是实声有智之人解无定实但有声相诳于耳识。

  善男子一切凡夫声闻缘觉于一切法亦复如是见有定相诸菩萨等解了诸法悉无定相是无常相空寂等相无生灭相以是义故菩萨见一切法是无常相善男子亦有定相云何为定常乐我净在何处耶所谓涅槃。

  而言亦有定相谓常乐我净者为其前难不定云如来入已亦应出圣成凡即无常乐今答不尔无定之中亦有定相谓如来常乐我净故言亦有定相。

  须陀洹下第三明善人不定。

  善男子须陀洹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八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斯陀含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六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那含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四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罗汉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二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辟支佛道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十千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如来今于下第四明如来不定。

  善男子如来今于拘尸城娑罗双树间示现倚卧师子之床欲入涅槃令诸未得阿罗汉果众弟子等及诸力士生大忧苦亦令天人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大设供养欲使诸人以千端氎缠裹其身七宝为棺盛满香油积诸香木以火焚之唯除二端不可得烧一者衬身二最在外为诸众生分散舍利以为八分一切所有声闻弟子咸言如来入于涅槃当知如来亦不必定入于涅槃何以故如来常住不变易故以是义故如来涅槃亦复不定。

  方便道中如来不定法身本地定不为凡是名为定二端不可得烧者两解一云衬身譬本地在外譬迹应此二不灭二云衬身譬佛智观机在外譬神通应物物机无穷故神通不尽是故不烧衬衣者非应言亲衣此衣在里名为亲衣善男子当知如来下第二广明不定旧解诸句作一存一亡非鬼至亡法身非非鬼至存应身今谓法应两分还是定义岂是不定兴皇云非鬼法身不定法身则亡非亡非非鬼是应身不定应身则存非存存非存能鬼能非鬼亡非亡能非鬼能鬼今谓皆未免定何者鬼定能非鬼非鬼定能鬼虽言不定亦名为定今明鬼即非鬼亦即非鬼非非鬼非鬼即鬼亦即非鬼非非鬼非鬼非非鬼亦即鬼非鬼是一即三是三即一无一无三一三不定斯则真不定义余句例然今先唱章门。

  善男子当知如来亦复不定如来非天何以故有四种天一者世间天二者生天三者净天四者义天世间天者如诸国王生天者从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净天者从须陀洹至辟支佛义天者十住菩萨摩诃萨等以何义故十住菩萨名为义天以能善解诸法义故云何为义见一切法是空义故善男子如来非王亦非四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从须陀洹至辟支佛十住菩萨以是义故如来非天然诸众生亦复称佛为天中天是故如来非天非非天非人非非人非鬼非非鬼非地狱畜生饿鬼非非地狱畜生饿鬼非众生非非众生非法非非法非色非非色非长非非长非短非非短非相非非相非心非非心非有漏非无漏非有为非无为非常非无常非幻非非幻非名非非名非定非非定非有非无非说非非说非如来非不如来以是义故如来不定。

  次解释凡二十章门但解十六不释四门。

  善男子何故如来不名世天世天即是诸王如来久于无量劫中已舍王位是故非王非非王者如来生于迦毗罗城净饭王家是故非非王非生天者如来久已离诸有故是故非生天非非生天何以故升兜率天下阎浮提故是故如来非非生天亦非净天何以故如来非是须陀洹乃至非辟支佛是故如来非是净天非非净天何以故世间八法所不能染犹如莲华不受尘水是故如来非非净天亦非义天何以故如来非是十住菩萨故是故如来非是义天非非义天何以故如来常修十八空义故是故如来非非义天。

  如来非人何以故如来久于无量劫中离人有故是故非人亦非非人何以故生于迦毗罗城故是故非非人。

  如来非鬼何以故不害一切众生故是故非鬼亦非非鬼何以故亦以鬼像化众生故是故非非鬼。

  如来亦非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如来久离诸恶业故是故非地狱畜生饿鬼亦非非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如来亦复现受三恶诸趣之身化众生故是故非非地狱畜生饿鬼。

  亦非众生何以故久已舍离众生性故是故如来非众生亦非非众生何以故或时演说众生相故是故如来非非众生。

  如来非法何以故诸法各各有别异相如来不尔唯有一相是故非法亦非非法何以故如来法界故是故非非法。

  如来非色何以故十色入所不摄故是故非色亦非非色何以故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是故非非色。

  如来非长何以故断诸色故是故非长亦非非长何以故一切世间无有能见顶髻相故是故非非长。

  如来非短何以故久已远离憍慢结故是故非短亦非非短何以故为瞿师长者示三尺身故是故非非短。

  于第九短非短门中云现三尺身者河西云其家无儿产一子长三尺而死父母悲苦失性佛现儿像父母见子还得本心谓儿言我言汝死汝何处来答言从死处来因缘暂会身属众缘四大假合遍观众缘何者是身种种说法惑心即断便现三尺佛身光明色相长者得阿那含。

  如来非相何以故久已远离诸相相故是故非相亦非非相何以故善知诸相故是故非非相。

  如来非心何以故虚空相故是故非心亦非非心何以故有十力心法故亦能知他众生心故是故非非心。

  如来非有为何以故常乐我净故是故非有为亦非无为何以故有来去坐卧示现涅槃故是故非无为。

  如来非常何以故身有分故是故非常云何非常以有知故常法无知犹如虚空如来有知是故非常云何非常有言说故常法无言亦如虚空如来有言是故无常有姓氏故名曰无常无姓之法乃名为常虚空常故无有姓氏如来有姓姓瞿昙氏是故无常有父母故名曰无常无父母者乃名曰常虚空常故无有父母佛有父母是故无常有四威仪名曰无常无四威仪乃名曰常虚空常故无四威仪佛有四仪是故无常常住之法无有方所虚空常故无有方所如来出在东天竺地住舍婆提或王舍城是故无常以是义故如来非常亦非非常何以故生永断故有生之法名曰无常无生之法乃名为常如来无生是故为常常法无姓有姓之法名曰无常如来无生无姓无生无姓故常有常之法遍一切处犹如虚空无处不有如来亦尔遍一切处是故为常无常之法或言此有或言彼无如来不尔不可说言是处有彼处无是故为常无常之法有时是有有时是无如来不尔有时是有有时是无是故为常常住之法无名无色虚空常故无名无色如来亦尔无名无色是故为常常住之法无因无果虚空常故无因无果如来亦尔无因无果是故为常常住之法三世不摄如来亦尔三世不摄是故为常。

  如来非幻何以故永断一切虚诳心故是故非幻亦非非幻何以故如来或时分此一身为无量身无量之身复为一身山壁直过无有障阂履水如地入地如水行空如地身出烟?如大火聚云雷震动其声可畏或为城邑聚落舍宅山川树木或作大身或作小身男身女身童男女身是故如来亦非非幻。

  如来非定何以故如来于此拘尸城娑罗双树间示现入于般涅槃故是故非定亦非非定何以故常乐我净故是故如来亦非非定。

  非漏非无漏是第十二章而最在后释何故尔佛欲广释此章故留在后又私谓诸门之中若漏无漏凡夫闻之多易解故又二初明非有漏其文极广后明非无漏其文甚少广略相望亦应可见初非有漏文为二先明三漏后明七漏。

  如来非有漏何以故断三漏故故非有漏三漏者欲界一切烦恼除无明是名欲漏色无色界一切烦恼除无明是名有漏三界无明名无明漏如来永断是故非漏。

  问何不取三界烦恼为三漏而取色无色为有漏通取无明为无明漏答佛说无定或转三漏以为四流然作三漏者欲重故独为一色无色小轻故合为一无明是根本通共为一但数家称为漏落生死论家称为漏失道理今经意者只是烦恼则名为漏。

  复次一切凡夫下第二明七漏一见二思惟三根四恶五亲近六受七念前两是漏体后五是漏缘见是利使思是钝使根是内五根恶是外恶法近是恶人受是受取色欲等法念是昼夜念念不断今文无思漏又恶漏作离漏名能离是道所离是恶初解见漏中应具十使但举疑见者欲明贪瞋痴慢四使通于见思五见及疑但在见谛思惟门中则为慢摄文又二先广明疑心后别明见使。

  复次一切凡夫不见有漏云何凡夫不见有漏一切凡夫于未来世悉有疑心未来世中当得身耶不得身耶过去世中身本有耶为本无耶现在世中是身有耶是身无耶若有我者是色耶非色耶色非色耶非色非非色耶想耶非想耶想非想耶非想非非想耶是身属他耶不属他耶属不属耶非属非不属耶有命无身耶有身无命耶有身有命耶无身无命耶身之与命有常耶无常耶常无常耶非常非无常耶身之与命自在作耶时节作耶无因作耶世性作耶微尘作耶法非法作耶士夫作耶烦恼作耶父母作耶我住心耶住眼中耶遍满身中耶从何来耶去何至耶谁生耶谁死耶我于过去是婆罗门姓耶是刹利姓耶是毗舍姓耶是首陀姓耶当于未来得何姓耶我此身者过去之时是男身耶是女身耶畜生身耶若我杀生当有罪耶当无罪耶乃至饮酒当有罪耶当无罪耶我自作耶为他作耶我受报耶身受报耶如是疑见无量烦恼覆众生心。

  疑乃非见但疑见相关故言疑见。

  生六种心者具列诸见。

  因是疑见生六种心决定有我决定无我我见我我见无我无我见我我作我受我知是名邪见如来永拔如是无量见漏根本是故非漏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大涅槃修圣行者亦得永断如是诸漏诸佛如来常修圣行是故无漏。

  庄严云只是五见开边为断常故言六开善云决定有我决定无我未是六数但总唱决定从我见我下即是六数一我见我二我见无我三无我见我四我作五我受六我知所言六者一于假我计有真我故言我见我二于假我上计无此我故言我见无我三于阴身上计有真我故言无我见我我作下三种即十六知见中三河西以决定有无为二我见我者本计有我入定之时见妙光明犹如日月即以所见证定有我故言我见我我见无我者计现有我过未无我即断见外道无我见我谓诸有情悉无有我离五阴外别见有我如麻麦等我作我受者谓始终常有即是常见谓我能作因我能受果及以能知。

  从凡夫不能善摄下三释根漏又三一明凡夫因根起漏二明菩萨不尔三结如来无漏。

  善男子凡夫不能善摄五根则有三漏为恶所牵至不善处善男子譬如恶马其性狠戾能今乘者至险恶处不能善摄此五根者亦复如是令人远离涅槃善道至诸恶处譬如恶象心未调顺有人乘之不随意去远离城邑至空旷处不能善摄此五根者亦复如是将人远离涅槃城邑至于生死旷野之处善男子譬如佞臣教王作恶五根佞臣亦复如是常教众生造无量恶善男子譬如恶子不受师长父母教敕则无恶不造不调五根亦复如是不受师长善言教敕无恶不造善男子凡夫之人不摄五根常为地狱畜生饿鬼之所贼害亦如怨盗害及善人善男子凡夫之人不摄五根驰骋五尘譬如牧牛不善守护犯人苗稼凡夫之人不摄五根常在诸有多受苦恼。

  凡夫如文。

  菩萨下二明虽复因根不起诸漏。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圣行时常能善调守摄五根怖畏贪欲瞋恚愚痴憍慢嫉妒为得一切诸善法故善男子若能善守此五根者则能摄心若能摄心则摄五根譬如有人拥护于王则护国土护国土者则护于王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得闻是大涅槃经则得智慧得智慧故则得专念五根若散念则能止何以故是念慧故善男子如善牧者设牛东西啖他苗稼则便遮止不令犯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念慧因缘故守摄五根不令驰散菩萨摩诃萨有念慧者不见我相不见我所相不见众生及所受用见一切法同法性相生于土石瓦砾之相譬如屋舍从众缘生无有定性见诸众生四大五阴之所成立推无定性无定性故菩萨于中不生贪着一切凡夫见有众生故起烦恼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有念慧故于诸众生不生贪着复次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经者不着众生相作种种法相善男子譬如画师以众杂彩画作众像若男若女若牛若马凡夫无知见之则生男女等相画师了知无有男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法异相观于一相终不生于众生之相何以故有念慧故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或时睹见端正女人终不生于贪着之心何以故善观相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五欲法无有欢乐不得暂停如犬啮枯骨如人持火逆风而行如炭毒蛇梦中所得路边果树多人所掷亦如段肉众鸟竞逐如水上泡画水之迹如织经尽如囚趣市犹如假借势不得久观欲如是多诸过恶复次菩萨观诸众生为色香味触因缘故从昔无数无量劫来常受苦恼一一众生一劫之中所积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罗山所饮乳汁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复多于是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命终哭泣所出目泪多四大海尽地草木斩为寸筹以数父母亦不能尽无量劫来或在地狱畜生饿鬼所受行苦不可称计丸此大地犹如枣等易可穷极生死无量不可得尽菩萨摩诃萨如是深观一切众生欲因缘故受苦无量菩萨以是生死行苦故不失念慧善男子譬如世间有诸大众满二十五里王敕一臣持一油钵经由中过莫令倾覆若弃一渧当断汝命复遣一人拔刀在后随而怖之臣受王教尽心坚持经历尔所大众之中虽见可意五邪欲等心常念言我若放逸着彼邪欲当弃所持命不全济是人以是怖因缘故乃至不弃一渧之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生死中不失念慧以不矢故虽见五欲心不贪着若见净色不生色相唯观苦相乃至识相亦复如是不作生相不作灭相不作因相观和合相菩萨尔时五根清净故护根戒具一切凡。

  夫五根不净不能善持名曰根漏菩萨永断是故无漏。

  行苦者二解一云即三苦中之行苦此苦最通二云行是无常苦但是报不得为一言二十五里者譬二十五有钵譬色心油譬于戒不弃一渧譬不犯一戒王譬佛臣譬行人拔刀在后譬于无常。

  如来拔出下第三结如来无漏也。

  如来拔出永断根本是故非漏。

  复有离漏下第四释恶漏当体名恶从治道名离又二先明能离之道后明所离之恶初又二先明菩萨修行后引昔证今。

  复次善男子复有离漏菩萨欲为无上甘露佛界故离于恶漏云何为离若能修行大涅槃经书写受持读诵解说思惟其义是名为离何以故善男子我都不见十二部经能离恶漏如此方等大涅槃经善男子譬如明师教诸弟子诸弟子中有受教者心不造恶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心不造恶善男子譬如世间有善咒术若有一闻后二十年不为一切毒药所中蛇不能螫若有诵者乃至命尽无有众恶善男子是大涅槃亦复如是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后七劫不堕恶道若有书写读诵解说思惟其义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净见佛性如彼圣王得甘露味善男子是大涅槃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善男子若有人能书写是经读诵解说为他敷演思惟其义当知是人真我弟子善受我教是我所见我之所念是人谛知我不涅槃随如是人所住之处若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房舍田宅楼阁殿堂我亦在中常住不移我于是人常作受施或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婆罗门梵志贫穷乞人云何当令是人得知如来受其所施善男子是人或于夜卧梦中梦见佛像或见诸天沙门之像国主圣王师子王像莲华形像优昙华像或见大山或大海水或见日月或见白象及白马像或见父母得华得果金银琉璃颇梨等宝五种牛味尔时当知即是如来受其所施寤已喜乐寻得种种所须之物心不念恶乐修善法善男子是大涅槃悉能成就如是无量阿僧祇等不可思议无边功德善男子汝今应当信受我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见我者欲恭敬我欲同法性而见于我欲得空定欲见实相欲得修习首棱严定师子王定欲破八魔八魔者所谓四魔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欲得人中天上乐者见有受持大涅槃经书写读诵为他解说思惟义者当往亲近依附咨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洗手足布置床席四事供给令无所乏若从远来应十由旬路次奉迎为是经故所重之物应以奉献若其无者应自卖身何以故是经难遇过优昙华。

  初文有五种法师而言一经于耳七劫不堕者前名字功德品云若闻常住二字生生不堕者闻有多种若深能思惟如说行者即生生不堕若不能深思惟行者止得少益八魔者旧云无常等四各有其因是为八魔又一解烦恼等四及无常等四为八。

  善男子我念过去下第二引昔证今。

  善男子我念过去无量无边那由他劫尔时世界名曰娑婆有佛世尊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诸大众宣说如是大涅槃经我于尔时从善友所转闻彼佛当为大众说大涅槃我闻是已心中欢喜欲设供养居贫无物周行卖身薄福不售即欲还家路见一人而复语言吾欲卖身君能买不其人答言我家作业人无堪者汝设能为我当买汝我即问言有何作业人无堪者其人答言吾有恶病良医处药应当日服人肉三两卿若能以身肉三两日日见给便当与汝金钱五枚我时闻已心大欢喜即复语言汝与我钱慧我七日须我事讫便还相就其人答言七日不可审能尔者听汝一日善男子我于尔时即取其钱还至佛所头面礼足尽其所有而以奉献然后诚心听受是经我时闇钝虽得闻经唯能受持一偈文句。

  如来证涅槃  永断于生死  若有至心听
  常得无量乐

  受是偈已即便还至彼病人家善男子我时虽复日日与三两肉以念偈因缘故不以为痛日日不废足满一月善男子以是因缘其病得差我身平复亦无疮痍我时见身具足完具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偈之力尚能如是何况具足受持读诵我见此经有如是利复倍发心愿于未来成得佛道字释迦牟尼善男子以是一偈因缘力故令我今日于大众中为诸天人具足宣说善男子以是因缘是大涅槃不可思议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乃是诸佛如来甚深秘密之藏以是义故能受持者断离恶漏。

  于中有偈旧解上半明果下半辨因证涅槃是果至心听是因果中有得离二事证涅槃是得永断是离因亦有二至心是修行无量乐是得果言得乐果者非常乐果乃是行因得因中之乐果有人评之此太近局全无所以若止有此事何能卖身复云何闻此而得成佛观师云偈意无量不可得尽所该甚广义味无竭且出十义一三宝二四谛三三德四四德五生不生等四句六本有今无偈七雪山偈八四悉檀意九中论偈十四种佛性所言偈含三宝者只如来证涅槃此一句即是佛法二宝能证之人是如来即是佛宝所证之法是涅槃即名法宝永断一句只是助语若能至心即是僧宝能至心听即是秉行之众岂非僧宝但此一句又得两望至心亦得是法宝至期何处即是听法今且属僧得无量乐亦是助句明三宝者只是两句且置两句言四谛者不取谛义但取行证证此法者佛证涅槃即是证灭何故知尔涅槃翻灭岂非灭谛永断于生死即是除集集是烦恼及以结业今生死亦是烦恼及以结业若能至心听即是道谛由至心听故即证道常得无量乐即是苦谛何以故苦果既遣便获乐报三三德者即是摩醯首罗三目亦是伊字三点如来证涅槃法身德永断于生死即解脱德至心听即般若德更须一一释之四依品中明三德者一法身二解脱三般若四相品中不尔一者涅槃二者解脱三者般若即取涅槃代法身今此中既云涅槃者岂非法身永断生死是解脱者有生死即有累不脱今既断除即是无累宁非解脱至心听即是般若者由听法故能生智慧智慧既生宁非般若不至心者容可不生今既至心听即能生智复得法乐自娱非复世间之乐言四德者即常乐我净如来证涅槃即常德问为将如来为常涅槃为常今明人法皆常故前文云以法常故人亦是常永断即净德生死是可恶不净充盈既除不净便得清净岂非净德至心听即我德由我能听无我谁听常得无量乐自是乐德亦云复是重明常德生不生等四句者前已委悉解竟今不复释(云云)应本有今无偈者如来证涅槃即本无今有未证涅槃即是本无今既证竟即是今有永断生死即是本有今无如来未断生死之时由有烦恼即本有义既证法身无复烦恼岂非今无下之两句不可分张只此三世是无有是处故直合是三世有法无有是处何者是三世法耶只证此法涅槃常果即是三世无有是处雪山偈者文小交加须善分别上半不应此中文义但取下半而复不全应今四句但应今两句生灭灭已即是永断于生死寂灭为乐即是常得无量乐此两偈相望互有所无此偈望彼即无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彼偈望此即无如来证涅槃若能至心听亦应四悉如来证涅槃即第一义有时说涅槃为第一义永断于生死即对治论中云以三观治三漏今正断生死岂非对治若能至心听即是世界世界之中或言有我或言无我皆当至心领受此我无我常得无量乐即各各为人论中云一法分为两种说之为计我者即说无我计无我者即说有我着苦说乐执乐说苦今此为除计无常苦者故明常乐等法中论偈者因缘所生法即如来证涅槃涅槃只是因缘之法若非因缘即成性义我说即是空是永断生死既断生死故得是空亦名为假名者即是至心听若有假我方能听受亦是中道义即是常得无量乐中道即是非有非无亦是非常非无常结之为常无苦无乐结为大乐今此常乐即是中道之常乐也四种佛性者除正因性但取果果因因四缘佛性如来证涅槃即是果果性故下文云果果者谓大涅槃生死即因因性下文云因因者十二因缘所生之法亦断十二因缘烦恼尽者生观智解岂非因因至心听者即了因性三十七品六度四等并是了因常得无量乐是菩提果以常乐故岂非果性观师云聊尔思惟即便得此十科大义是故当知其理无量非可述尽前梵行中言痛此中云不痛旧解云只是浅深(云云)。

  次明所离之恶。

  所谓恶者恶象恶马恶牛恶狗毒蛇住处恶刺土地悬崖险岸暴水洄澓恶人恶国恶城恶舍恶知识等如是等辈若作漏因菩萨即离若不能作则不远离若增有漏则便离之若不增者则不远离若作恶法则便离之若能作善则不远离云何为离不持刀仗常以正慧方便而远离之是故名为正慧远离为生善法则离恶法菩萨摩诃萨自观其身如病如疮如痈如怨如箭入体是大苦聚悉是一切善恶根本是身虽复不净如是菩萨犹故瞻视将养何以故非为贪身为善法故为于涅槃不为生死为常乐我净不为无常无我乐净为菩提道不为有道为于一乘不为三乘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微妙之身不为乃至非有想非无想身为法轮王不为转轮王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常当护身何以故若不护身命则不全命若不全则不能得书写是经受持读诵为他广说思惟其义是故菩萨应善护身以是义故菩萨得离一切恶漏善男子如欲度水善护船筏临路之人善护良马田夫种植善护粪秽如为虿毒善护毒蛇如人为财护旃陀罗为坏贼故养护健将亦如寒人爱护于火如癞病者求于毒药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见是身无量不净具足充满为欲受持大涅槃经故犹好将护不令乏少菩萨摩诃萨观于恶象及恶知识等无有二何以故俱坏身故菩萨于恶象等心无恐怖于恶知识生畏惧心何以故是恶象等唯能坏身不能坏心恶知识者二俱坏故是恶象等唯坏一身恶知识者坏无量善身无量善心是恶象等唯能破坏不净臭身恶知识者能坏净身及以净心是恶象等能坏肉身恶知识者坏于法身为恶象杀不至三趣为恶友杀必至三趣是恶象等但为身怨恶知识者为善法怨是故菩萨常当远离诸恶知识如是等漏凡夫不离是故生漏菩萨离之则不生漏菩萨如是尚无有漏况于如来是故非漏。

  谓恶象恶马诸恶兽等能害人者能生恶念动身口恶恶城恶舍无情之物何能为恶如在边城持弓执箭警拆遏道岂不生人杀害心耶恶舍亦尔此是恶缘恶知识者甘谈诈媚巧言令色牵人作恶是故须离。

  次释第五亲近漏如文。

  云何亲近漏一切凡夫受取衣食卧具医药为身心乐求如是物造种种恶不知过患轮回三趣是故名漏菩萨见如是过则便远离若须衣时即便受取不为身故但为于法不长憍慢心常卑下不为严饰但为羞耻障诸寒暑恶风恶雨恶虫蚊虻绳?蝮螫虽受饮食心无贪着不为身故常为正法不为肤体但为众生不为憍慢为身力故不为怨害为治饥疮虽得上味心无贪着受取房舍亦复如是贪慢之结不令居心为菩提舍遮止结贼障恶风雨故受屋舍求医药者心无贪慢但为正法不为寿命为常命故善男子如人病疮为酥麨涂以衣裹之为出脓血酥麨涂传为愈疮故以药坌之为恶风故在深屋中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观身是疮故以衣覆为九孔漏求索饮食为恶风雨受取房舍为四毒发求觅医药菩萨摩诃萨受四种供养为菩提道非为寿命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若不受是四供养身则磨灭不得坚牢若不坚牢则不忍苦若不忍苦则不能得修习善法若能忍苦则得修习无量善法我若不能堪忍众苦则于苦受生瞋恚心于乐受中生贪着心若求乐不得则生无明是故凡夫于四供养生于有漏菩萨摩诃萨能深观察不生于漏是故菩萨名为无漏云何如来当名有漏是故如来不名有漏。

  复次一切凡夫下第六释受漏。

  复次善男子一切凡夫虽善护身心犹故生于三种恶觉以是因缘虽断烦恼得生非想非非想处犹故还堕三恶道中善男子譬如有人度于大海垂至彼岸没水而死凡夫之人亦复如是垂尽三有还堕三涂何以故无善觉故何等善觉所谓六念处凡夫之人善心羸劣不善炽盛善心羸故慧心薄少慧心薄故增长诸漏菩萨摩诃萨眼根清净见三觉过知是三觉有种种患常与众生作三乘怨三觉因缘乃令无量凡夫众生不见佛性无量劫中生颠倒心谓佛世尊无常乐我唯有一净如来毕竟入于涅槃一切众生无常无乐无我无净颠倒心故言有常乐我净实无三乘颠倒心故言有三乘一实之道真实不虚颠倒心故言无一实是三恶觉常为诸佛及诸菩萨之所诃责是三恶觉常害于我或亦害他有是三觉一切诸恶常来随从是三觉者即为三缚连缀众生无边生死菩萨摩诃萨常作如是观察三觉菩萨或时有因缘故应生欲觉默然不受譬如端正净洁之人不受一切秽污不净如热铁丸人无受者如婆罗门性不受牛肉如饱满人不受恶食如转轮王不与一切旃陀罗等同坐一床菩萨摩诃萨恶贱三觉不受不味亦复如是何以故菩萨思惟众生知我是良福田我当云何受是恶法若受恶觉则不任为众生福田我自不言是良福田众生见相便言我是我今若起如是恶觉则为欺诳一切众生我于往昔以欺诳故无量劫中流转生死堕三恶道我若恶心受人信施一切天人及五通仙悉当证知而见诃责我若恶觉受人信施或令施主果报减少或空无报我若恶心受檀越施则与施主而为仇怨一切施主恒于我所起赤子想我当云何欺诳于彼而生怨想何以故或令施主不得果报或少果报我常自称为出家人夫出家者不应起恶若起恶者则非出家出家之人身口相应若不相应则非出家我弃父母兄弟妻子眷属知识出家修道正是修习诸善觉时非是修习不善觉时譬如有人入海求宝不取真珠而取水精亦如有人弃妙音乐游戏粪秽如舍宝女爱念婢使如弃金器而用瓦盂如弃甘露服食毒药如舍亲旧贤善良医反从怨憎求药自疗我亦如是舍离大师如来世尊甘露法味而服魔怨种种恶觉人身难得如优昙华我今已得如来难值过优昙华我今已值清净法宝难得见闻我今已闻犹如盲龟值浮木孔人命不停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云何纵心令住恶法壮色不停犹如奔马如何恃怙而生憍慢犹如恶鬼伺求人过四大恶鬼亦复如是常来伺求我之过失云何当令恶觉发起譬如朽宅垂崩之屋我命亦尔云何起恶我名沙门沙门之人名觉善觉我今乃起不善之觉云何当得名为沙门我名出家出家之人名修善道我今行恶云何当得名为出家我今名为真婆罗门婆罗门者名修净行我今乃行不净恶觉云何当得名婆罗门我今亦名刹利大姓刹利姓者能除怨敌我今不能除恶怨敌云何当得名刹利姓我名比丘比丘之人名破烦恼我今不破恶觉烦恼云何当得名为比丘世有六处难可值遇我今已得云何当令恶觉居心何等为六一佛世难值二正法难闻三怖心难起四中国难生五人身难得六诸根难具如是六事难得已得是故不应起于恶觉菩萨尔时修行如是大涅槃经常勤观察是诸恶心一切凡夫不见如是恶心过患故受三觉名为受漏菩萨见已不受不着放舍不护依八圣道推之令去斩之令断是故菩萨无有受漏云何当言如来有漏以是义故如来世尊非是有漏。

  文云觉觉即受也圣行品云受为觉相因三受后起三烦恼故名受漏其中复释沙门等名皆有多义不可定执此中六难与上纯陀有异上以檀为难哀叹品以罗汉果为难此中以怖心为难何故三处辨难而五同一异纯陀品对俗故云最后檀难衰叹对道故罗汉难此中通对著有凡夫故怖心难。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

  日东 天台沙门本纯 分会

  南本大般涅槃经会疏卷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