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卍新续藏第 28 册 No. 0588 法华经玄签备捡

玄签备捡卷第二

  丹丘沙门 有严 注

  释签卷第四(六纸玄三十九)

  亦须遍集

  集应作习。

  具如止观记料简同异

  记引大论云下地诸惑因地未断至树下时以九无碍九解脱合为十八八忍八智合为十六为三十四心是俱舍顿断之意也婆沙云下八地惑初修禅时已断唯非想地九品全在(云云)俱舍龙树俱不应误俱舍取修禅时已断惑竟不复更断智论依余部虽有漏断未名为断至树下时俱断非想八地俱得名为无漏也。

  如止观第五记

  只是化他境中四悉檀各破四性之文耳如世界中破性者彼云或说心具一切法如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或说缘生一切法如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或说因缘共生一切法如云水银和真金能涂诸色像或言离生一切法者如云十二因缘非佛所作等其性自尔余三悉檀各破亦尔。

  但缘六道中可爱十如等

  六道中且如三涂以表苦为相恶报为性摧折色心为体登刀入镬为力此皆苦耳又可名爱耶今言可爱者只是贪爱五尘能招三途之果果中说因故云可爱也言可憎者嫌恶五尘起嗔恚心亦招恶果此亦果中语因耳。

  故斥通无

  偏教无谛是权故无。

  超越三昧

  能超诸地自在入出一超入三昧离诸欲恶入初禅从初禅超入非非想从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从灭受想起还入初禅入二三四禅亦如是二超出三昧次第亦尔。

  初二文者

  多二字。

  若不转粗成妙

  多不字。

  化他之权意亦如是

  虽云我亦如然化他之权终非自行之权。

  震地逸敷

  雷声震地而不闻锦绣逸敷而不见。

  【玄】通经之论岂得为妙

  下文指中论兼别含通故为粗。

  权实俱立

  既云施权故立则 化他之权及化他之实二俱立也俱破者化他权实并为所废故。

  若开若会

  约理则权实俱开约行则权实俱会。

  烦恼障及智障具如止观第六

  彼云空假二观当彼破惑名之为智今望中道智还成惑此惑是中智家障故名智障又中智不废故名智障耳。

  六界十如结摄一切异名

  如是相摄十二因缘中行有如是性摄无明爱取如是体摄名色乃至老死如是力摄无明爱取能生业力如是作行有能为苦作业乃至如是报摄行有招名色报摄四谛者相性摄集体摄苦作力因缘又摄果报及苦摄二谛者六道十如摄四教之俗等具如下文诸境开合。

  【玄】圆权则通

  照不思议十二因缘生是俗照不思议十二因缘灭是真真俗不二生灭同时耳。

  于一一大开为四句

  若谓地是有有即实实是坚义若谓地是无是亦有亦无是非有非无皆是坚义今明毕竟不可得亡是坚性也水性不住谓水为有有即是住乃至谓水是非有非无亦即是住今不住有四句亦不住无四句风性无碍谓有四句是碍火大不实火不从自生乃至不无因生本无自性赖缘而有故言不实观色既尔受想行识一一入于如实之际。

  遇善知识受如法教

  二句下各有一难字。

  无尽转解脱火

  转字误应作轮彼经云婆罗门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无尽轮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大功德?能烧一切众生见惑令无有余必不退转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又云修学书算即事法即得悟入一切功巧神通智法门(云云)印等法下经中无门字。

  一百落叉

  十千为万十万为一落叉。

  内外颗粒

  经作其内颗粒。

  知众生数至如来名数

  经云能知众生数能知诸法品类数能知诸法差别数能知一切三世数能知一切众生名数能知诸法名数能知一切诸如来名数等经之法名数下多一法字。

  黡

  于琰反面上黑子也。

  为取十乘观法

  增数至十与十乘数齐未必从增三已去全同发心破遍等也意谓修二法又入增修三法修三不入增修四法等自少至多故云始终无谓十数与止观十乘名别义同臆说令齐况复四至八只是道品耳。

  余行是当门得益而为始终

  如三法中闻思修有三谓三慧体三慧行三慧果三慧用等余行例说可知。

  初一行中若始终论亦须具十

  始不思议境终离法爱。

  释系缘义

  文云系缘是止一念是观。

  初四念处

  初字误应云因四念处。

  结成双非

  净名疏云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者三藏明粗细生灭无常是无常非无常义若了诸法非生非灭横计生灭故以四句捡生叵得即无有灭是则不生不灭即无常义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者三藏明粗细五阴此是苦非苦义衍门体达本无粗细之苦妄见故有体有即空不见苦相名无所起即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者三藏所明生法二空此只是空非空义行中体此诸法即真如实相真空本来无有我与无我妄计有故说于无我若不得我亦无无我我与无我本来无二无二者即无性无性之性即真无我义也法本不生今则无灭是寂灭者三藏所明以有还无名寂灭涅槃此只是寂灭非寂灭义衍门明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即大涅槃不可复灭即真灭义也乃至云通途释衍中五义亦得即是圆五义。

  阴等十境唯在三教

  人见斯文便谓圆教不立阴境意云理净无染有何阴乎遂为之臆说多矣今详斯文是开权之义耳指前三教不即之阴是圆性阴同在一念念体即是而为圆人初心观境今试引文述义而质之云且如璎珞经中所谈自有佛土纯说圆教无三教名若纯说圆圆初心人既无阴境如何发轸而观心耶又涅槃经中说法性五阴云色是佛性者三十二相如来常身常不改故是故说色名为佛性受是佛性者如来真实之乐谓毕竟受第一义受是如来常受想是佛性者如来真实之想名无想想无想想者非众生男女想是如来常想行是佛性者行名寿命行因缘故获得如来常住寿命识为佛性者乃是如来平等之心又云因灭是色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五阴常住诸大乘经无不备载又今玄文示三谛境中初俗谛引大品云众生色受想行识又云无等等色受想行识记主云五阴即是俗谛阴既至佛当知俗谛亦通至佛若曰无阴圆但真中欠俗谛也又云前之三教初心灭阴圆教初心一阴一切阴谓百界五阴咸空假中之谓也又文句记亦云二教初心皆灭阴入别教初心亦且破阴唯圆即观一念三千三谛具足是则一心一切心一身一切身一土一切土既云身心何尝无阴又既云三千三谛具足若不立阴只合谈二千耳仁王经云法性色受想行识此实智真身亦有五阴应化因缘亦有五阴众生性德之理亦有五阴又智论云菩萨不应作是念我以真智慧令色等诸法清净而住其中何以故法无住处如地住水水住于风风住空空无所住本无住等前际是生死后际是涅槃俱不可得是无阴也俗谛是事若大品云一切法趣色是趣不过色是法界大都者则有阴三谛本一有无体同名为性阴不可思议以由众生迷此性阴而起事阴故止观中令观事阴显乎性阴破秽污阴已住实相阴中故曰如来妙色身等予不肖敢当反说何者藏通真理如云外月是不说有阴也别教谈中理不具阴而理在阴外待破九界阴已方得显中若尔是前三教不立阴圆教立阴明矣今寄语晚秀孰为思之无谓圆教无阴而为教旨。

  前四中圆

  约四教判浅深中文。

  故重别辨

  应云辨别。

  根本先坏

  标四夷也。

  大妄居首

  释根本妄也谓我得上人法我已入圣智圣法等四分十诵从不净观已上至四果来若云我得皆犯重又自说有信戒施闻智辨无漏信生法二空智天龙鬼神来供我四禅四空定等皆犯今之世无教眼瞑昧之徒皆称悟者诚大妄也。

  三宝交互

  盗戒也盗钱满五犯重盗境甚多且语三宝言交互者有二种一三宝互二当分互交者谓知事取僧粮食器具及以牛马为佛像并得正重将佛法物僧用亦尔若佛塔有物乃至一钱以施主重心故舍诸天及人于此物中应生佛想塔想乃至风吹雨烂不得[卯/贝]宝供养以如来塔物无人作价故又律云佛殿塔上翎毛落地亦不得用以诸天皆作佛想故当体互者谓本造释迦改作弥陀本作大品改作涅槃本作僧房改充车乘皆望前境理义可通但违施主心得互用罪今之主教者多有强索常住饮食米面有取殿堂香油钱烛辄自私用虽资身于一朝当陷苦于千劫使有识者见之得不为寒心哉。

  未善媒

  媒人戒也持男意语女持女意语男成妇私通皆残罪律文要三时具者方结残一谓受语二往陈说三还报知若具二结兰具一者结吉僧祇劝归妇早还者犯兰又云为他求好马种和合故亦犯兰。

  房

  房戒有二一者无主僧不处分过量房戒二者有主僧不处分房戒无主房戒者具有五一须人经营妨修道业二多论云长己贪结坏少欲知足故三处处乞觅恼乱人非人 趣不生信敬坏灭正法令不久住故四专任自由不乞处分容障僧事多恼乱故五戒自损行违其慈道坏梵行故六缘成犯一无主二为己三自乞求四过量不处分五过量不处分想六房成结犯残罪言重者四分云长佛十二搩手广七搩手准五分佛搩手长二尺若尔是广二丈四尺长一丈四尺难处者中有虎狼蚁子处也又四衢道中多人聚戏淫女市肆放牧恶兽等皆难处也妨处者律云乃至不容草车回转又是人田园并官地居士外道比丘尼地并是妨处也有主房戒者律云此房属己身若死远去不还随意分处若与三宝亲友白衣自卖取钱随心自在唯不得卖地记云来善今注者欲人善之。

  安疑衣

  三衣一钵入道之标帜也衣须应量染作青黑木兰色量是色是然后加法护明相等不然一生无衣若受人信施则为施所堕。

  钵

  须铁瓦作之应量熏已加法受持等五分云畜木钵者犯偷兰僧祇云畜木钵者是外道标故义须毁之南山云学大乘语者媒房非法尚自不知又岂知衣钵。

  受食

  资身之物受须有益不思方法食则得罪律制多法一制受意为断窃盗二能受人为具戒比丘清净持戒无毁故三所对境比丘不得自取食若无净人处自烧器安水净人下米自煮若熟从他受乃至受食法有六僧祇中只加三受举要言之凡食麨饼羹果一切可食物并须从净人边受纵雪雹无净人处听自取食有者应受不尔者犯盗世多禅徒益食谓之营福而不知自犯恶触又使受食者死堕饿鬼中及诸恶报盖不曾听学迷教故也。

  受药

  药有四种一者时药谓麨饭干饭华果细末磨食藕萝卜米汁乳酪等从旦至中圣教听服二者非时药谓酥油蜜石蜜生果汁要以水净听饮三者七日药谓糖浆生酥熟酥五种脂受者听以水净得饮四者尽形药谓胡椒毕?诃梨勒此药不任为食名尽形药体听久服方能除患形有三种一尽药形二尽病形三尽报形已上等药并须从净人边受已对首加法方可服用唯除时药不须加法受法如律中。

  屏坐

  屏处与女人坐戒谓可作淫处也多论闭户无人犯堕户外有人吉若与姊妹若净人睡眠痴狂婴儿虽有是人亦则名犯。

  露坐

  与女人露坐戒十诵与女人露地坐随起随坐随尔数堕若坐时相去一寻堕一寻半吉二寻无犯。

  说法岂求男子

  与女说法过限戒也律云若不请者听齐五六语若请说者若问义随多少五分律由五六语便得解便制戒四分云五语者色受想行识无我也六语者眼耳鼻舌身意无常也为女说法须男子者有智男子解人情语可作证明乃俗男子也不求别女人证明者女人情欲同。

  宿

  与女人同室宿戒也比丘与女同宿或女后至或比丘后至二人俱至若亚卧随胁转侧一一犯提与大母畜生若人黄门二根人宿若比丘日昼卧女人立者亦犯。

  载

  与比丘尼同船戒也俗女共船亦犯律中除直度并船师失济上下水者不犯。

  【玄】偷兰遮

  此翻大障谓犯之者能障善道此乃犯戒之方便也明了论云是重罪方便律中或次僧残后者由是戒分所收罪名重也如初二篇远近方便及独头正罪破僧盗四钱之类或提舍尼下者则威仪所收名轻律中多义兰名不一谓因果轻重独头等其相如何如欲趣淫境初起心时结吉罗若身心进趣时则结轻兰至彼摩触则结重兰余三夷前方便皆尔成事则结夷罪也后起庆快心亦结吉下篇唯二方便谓轻吉重吉果兰亦名独头谓用人皮石钵灌下部若因兰者谓淫前方便若轻兰者谓瞋心裂破三衣若重兰者谓破僧等今云前眷属者语内兰耳果兰更分三品上品者如破转法轮僧盗四钱盗僧食其谓十方常住物及十方现前亡五众物但无满五之义并淫非道及盗非人等并上品摄也中品者如破羯磨僧盗三钱作僧残境僧残境者为他出不净并触二形人及黄门人发爪相触等并中品摄也下品者恶心骂僧盗一钱用人发食生肉剃三处毛三处者谓腋下及大小便道也又以酥蜜灌下分向谓下部也。

  又畜石钵及裸形露身行着外道衣鸟毛衣皮衣餐风服气并外道法如此者并下品摄也据目连问罪报经一犯兰罪堕泥犁中经人问岁数五十亿六十年。

  舍堕已下及诸经所制皆名为余

  梵语尼萨耆波逸提此云舍堕玄从十三僧残已下名后眷属非律出者名余签从舍堕已下并诸经所出者名余玄签二说进否不同玄从僧残已下名后眷属签从舍堕已下名后眷属一不同也又玄以二十四戒名余签以舍堕已下名余者或恐记主谓舍堕是根本僧残之余或文误学者详之。

  【玄】方等二十四戒

  经中云若有菩萨见饥饿众生来求饮食不与者犯第一戒淫欲无度不择禽兽者犯第二戒见比丘畜妻子说其过者犯第三戒见人忧愁不乐更增他嗔者犯第四戒于旷路值财辄取者犯第五戒余戒(云云)。

  从受得边

  得正法戒本是发得今云受者恐因受而发或恐误。

  非诸恶觉

  涅槃疏云离八恶觉一欲二恚三恼四亲里五国土六不死七轻慢八族姓。

  利衰等八

  得利便悦衰恼便忧毁辱即嗔称誉即喜称赞情悦讥刺便恨逢苦怀感遇乐生逸。

  屠儿伽吒缘

  阿阇世王害父命已而登王位屠儿伽吒来谓王言善恶诸业悉无果报何以知之我忆七世生人天上恶若招报何以生人天耶因疑此事乃往问佛佛言汝因过去施辟支佛食发于邪愿我常杀牛羊为业故七生人中七生天上。

  

  【玄】不动不退等

  经云不为色声所动不堕三恶不退为二乘不为异见邪风所动。

  【玄】是名善解

  净名经云一切法不生不住乃至一念不住如梦如?其知此者是名奉律是名善解。

  【玄】应别有菩萨众

  若开权已同圆梵网无别藏通佛及三乘之人四分别脱戒也。

  小吉与僧残共篇

  小吉者在五篇之末故名也梵语突吉罗此云恶作律分为二在身名恶作在口名恶说吉相如何乃诸篇之方便也仍有故误且如淫戒发心欲起而未动方便若发不善心欲动身口并入故作摄也若心不正念戏笑妄语乃至衣钵饮食服药大小便利坐卧语默常尔一心若违者误作也若忏悔者罪有轻重重则对首轻则责心言僧残者即十三僧伽婆尸沙犯此戒者毗尼母云如人为他所斫残有咽喉在故名也若忏悔者有四种法一治覆藏情过二治覆藏罪三治残情过即六夜摩那埵也四治残罪即二十僧出罪此并律中残吉忏法名别之相也今言一概对首何以知然四分往来媒嫁即梵网交会淫色也又四分假根谤即梵网无事谤他良善人也又四分受坏僧法即梵网破羯磨转法轮僧也经云若犯四十八轻者对首忏悔罪便得灭当知僧残在大乘中并轻垢摄。

  六夷

  沽酒说人过自赞毁他悭谤三宝。

  式叉

  此云学法女居大尼之下在沙弥尼之上受六法练心已方受尼戒六法者谓染心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四分云十八童女应二岁学戒又云小年曾嫁年十岁者与六法十诵云二年者练身六法者练心。

  【玄】地地生爱味

  大论云初得禅定一心爱着是名为味问曰一切烦恼皆能深着何以但名爱为味答爱与禅相似何以故禅先摄心坚住爱亦专著难舍耳。

  次文言禅

  次应作初。

  具在修证中

  禅波罗蜜有十大章第七修证章中具辨根本至无漏各有修证相。

  【玄】粗细住

  若身端心摄气息调和觉此心路泯然澄静怗怗安稳蹑蹑而入其心在缘而不驰散者此名粗住从此心后怗怗胜前名为细住。

  【玄】持身法起

  粗细住时自然身体正直不疲不痛如似有物扶持身力。

  【玄】欲界定

  粗细住后或一两日或一两月稍觉深细豁尔心地作一分开明身如云如影定法持心而不动乱虽复空净而犹见有身心之相未有支林功德此名欲界定。

  【玄】八触

  谓动痒轻重冷暖涩滑八触是四大动轻是风痒暖是火冷滑是水重涩是地。

  【玄】六行观

  因果合论共十二行初欲界果明苦粗障者行人厌欲界底下色心饥渴寒热刀杖所逼名苦此身三十六物屎尿臭秽名粗此身质碍为山川石壁所隔名障次色界果者攀上净妙出色界乐上故名胜身如镜像故名妙获五神通山壁无碍名出名为六果更有六因具如禅门中。

  【玄】八圣种

  疾病等四及无常四前四对治方法是事观后四缘是缘谛观行修行此观法有总有别总者谓以八观观彼四阴和合不实别者前之四除治四阴事受如病想如廱行如疮识如刺以无常等治于四阴无常观识苦观于受空观于想无我观行以有此八易生厌离修习无漏今玄文中以不列名故出之。

  即以四句捡之名为析破

  第三既云观析应云心动乱者四句捡之为因二法故动为不因二法故动为共为无因等如止观中于世禅中一一四句推捡谓内淫法尘与意根合自他共等若不推捡随禅受生修有漏禅者禅门中问云菩萨道应说诸法实相甚深空定何故说于凡夫四禅世间有漏生死虚诳之法答不然菩萨知五欲五盖从因缘生无有自性空无所有舍之甚易众生颠倒着此欲事贪少弊乐而离禅中深妙定乐菩萨为度是众生故起慈悲心修行禅定离五欲五盖入初禅次第入二三四禅故以禅法教化众生不令损失法身慧命。

  【玄】舍念及方便

  禅门第五云观修六行者于初禅第六默然心中厌离觉观初禅为下若知二法动乱逼恼定心故为苦从觉观生喜乐定为粗此觉观法障二禅内净名障攀上胜者二禅内净安稳名胜喜因内净而发名妙若得二禅即心得出离今欲远离二禅依三种方便一不受不着故得离二诃责故得离三观㭊故得离广如禅门。

  【玄】分别邪正

  止观第九云若心缘众生决定得乐想心甚分明而所缘处不见众生得乐是内不隐没而外隐没或有内心明净外见众生得乐是内外俱不隐没隐没者邪不隐没者正又四无量禅依根本发是有漏依不净等发是无漏有漏者邪无漏者正。

  【玄】诃下攀上皆有方便

  今立引禅门第六空处一方便为例诃下者行人欲修空处定深思色法过罪所谓若有色身则内有饥渴疾病大小便利等苦外受寒热刀杖刑罚等苦又一切色法系缚于心不得自在即心之牢狱令人受恼此略说色过之相攀上者赞叹虚空无色则无此过此处寂静无众恼患所以明诃责者即是习六行观之相耳。

  【玄】若作对治则复别途

  六妙特胜通明慧性多少等禅门云此是随机之说若随对治则与此相违具如前五门中意五门意者禅定对治四分烦恼出生八万四千尘劳又复五门次第浅深不同初息门即是世间凡夫禅次不净门即是出世间禅诸声闻人所行也次慈心门即是凡圣二人为大福德修慈入四无量心次因缘门即是辟支佛人所行次念佛门即是大菩萨之所行也。

  大小偏圆皆习此定

  且如六妙门大小等者禅门云菩萨从假入空观名为观从空入假观名为还空假一心观名为净若能如是修者当知六妙门即是摩诃衍三世诸佛入道之初门小则是藏通入道方便耳通明特胜准知。

  但方便各别期心不同

  六妙门特胜通明皆先修二十五方便此三种禅通世出世期心不同者若求生天得有漏报若求涅槃证解脱果。

  次第亦别

  禅门第七云十六特胜有定有观能发无漏不随二边故名特胜问若尔应在观禅后说净禅行法既胜亦应在后答今明禅定力用浅深之相非是对缘利物之时所以者何背舍胜处悉是得解之观力用既大断结义强今此特胜唯是实观能见身内三十六物其用劣弱不能断结故前说。

  【玄】佛言游止三四出生十二

  游止二句出瑞应经今销游止者以心诣息止于散乱故也言三四者六妙门云因数息故出生四禅四无量四无色定十二者有二不同一者修四禅等因随禅受生十二处为果二者今文云修证合论乃修六证六也修数者调和气息从一至十摄心在数证数者觉心任运从一至十不加功力修随者舍前数法一心依随知息出入无分故意证随者心既微细安静不乱觉息长短遍身出入修止者息诸缘虑不念数随疑寂其心证止者身心泯然入定不见内外相貌修观者于定心中以慧分别出入息相如空中风身受心法皆无自性证观心眼开明彻见三十六物及诸尸虫破四颠倒修还者反观观心从何而生为从观心生为非观心生证还者心眼开发反本还源修净者知五阴净无妄分别证净者三昧正受心无依倚已上并禅门文。

  婆沙中至六事不同

  论云此持息念由六因故应知其相一数二随三止乃至六净。

  数有五

  捡论校之而见同异。

  一满数从一至十

  与论全同。

  二减数从三至一

  与论半异论云于二等为一等今云三非也。

  三增数从一至三

  亦半异论云于一等为二等今云为三非。

  四聚数出入各六

  此全异也论云乱数谓数过十有余师说于入谓出于出谓入名为乱数复有说者数无次第(已上正文)。

  释签文云聚各六未知记主据何处文亦未可以为全非。

  五净数出入各五

  论云于五入息数为五入于五出息数为五出。

  先数入息

  南山云老人气虚宜先数出息后数入息此亦随便宜。

  心皆随至

  论作随逐至逐义同。

  亦观四大差别之相

  论云观息风已复作是念此风聚中有四大种此四大种生诸造色此所造色是心心所依止处故也。

  都观五阴五相

  下一五字恐是之字耳论云行者观息为先展转遍能观五取蕴。

  起念处观乃至世第一

  论云转此入出息观起身念住乃至法念住。

  净者苦法忍去

  论云净者从暖乃至无学有说四种顺决择分亦是转摄净者谓从苦法智忍乃至无学有说从四念住乃至金刚喻定皆是转摄有烦恼故未名为净尽智起后方名为净也。

  属慧性

  论问云此持息念自性是何答慧为自性然此聚中念力增故说名为念如四念住本性生念慧为自性。

  依欲界身通三禅

  论云有出入息有入出息地入出息地者谓欲界及下三静虑无出入息地者谓第四静虑(云云)论文甚广举要言之行者观欲界身入出息初禅入出息乃至第三禅入出息皆苦空无常无我如病如痈如箭等。

  三未至

  禅门云初禅前有未到今二禅何故复说未到地答舍利弗毗昙说有四未到四中间禅今由此义故更说有未到及中间也二禅中间者行者既能深心诃责初禅觉观觉观既灭五枝及默然悉谢已离初禅二禅未至于其中间亦有定法亦得名禅但不牢固无支林等扶助之法其心篾篾屑屑此是二禅未到之相余三四禅未至之相准说可见。

  随止可见

  旧人云文误应云随净今谓非误也以数随止三乃是止法余三属观玄文但释数不释随止故曰可见转净属观故云略无。

  【玄】知息长短对欲界定

  息观调心心既静细则能照了粗住细住及欲界定。

  【玄】知息遍身对未到定

  从欲界定入未到地定知觉定身及定法悉皆虚假息之出入遍身微微如有如无照了分明染着心薄。

  【玄】除诸身行对初禅

  从未到地定入初禅时身心明朗修禅之身后当坏灭故名除诸身。

  【玄】对四念处

  止观云见息出入已次见身中三十六物若对道品是身念处心受喜受乐受诸心行是受念处心作喜心作解脱是心念处从观无常至弃舍是法念处。

  声非报法

  俱舍云声非报疏释声云何不从果报生随欲生故若尔于假名论中云何说由永离恶口修不恶口戒故得大人梵音相生余师说声从第三传从业生声霜佉四大从霜佉四大生声余师说第五转从业生声果报四大生声增长四大从长四大生声等流四大从等流四大生声。

  【玄】两胜处位在初禅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二内有色相外观色多初禅尚浅故有色。

  【玄】三四胜处位在二禅

  三内无色相外观色少四内无色相外观色多二禅渐深故说无色。

  【玄】后四胜处位在四禅

  大论以青黄赤白为四胜处。

  【玄】十一切处以八色两心更相淡入

  淡去声呼如?师淡色也八色者青黄赤白地水火风也两心者空识也淡色者取少青色使一切处皆青等淡心者一心缘无边虚空而入此定依阴界入苦空无常心生厌离又一心缘识处准说。

  【玄】间穬

  间去声呼穬古猛切稻芒也恐非此义应作矿矿金璞也不淳一之义谓间且杂耳。

  胜处但在第三背舍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二内有色相外观色多三内无色相外观色少四内无色相外观色多并青黄赤白并在第三净背中练八色光明受三禅遍身之乐也。

  一切处但在第三四五背舍

  以未能灭受想故摄属第三四五也所以者何三净背舍中练八色故四虚空背舍中灭根本四禅及灭三背舍并四胜处八一切处中色故五识处背舍舍虚空缘识故故知一切处无出此三四五也。

  唯背舍禅过非想处至灭受想

  第八名受想背舍以修此禅者能灭受想诸心数法故所以者何以佛弟子厌患散乱之心欲入定休息而以涅槃法安着身中故云身证而受想灭。

  灭受想

  止观云灭非想非非想三种受想而身证灭受之法以成解脱记释云灭非想三种受想者若法行比丘作是思惟若有识想触想及虚空想若修无想永灭此想想虽有三并是所灭又灭大地通心所中受想心所是故通名灭受想也婆沙云是定亦灭余心所法何故但云灭受想耶答有云唯灭此二有云此二胜故有云亦灭余心所且从胜说(云云)又问此定为是有心为是无心答尊者陀提婆说云有心若无心者云何说从彼定起名死耶如有比丘于日初分欲乞食去时天大雨恐损衣色立誓入灭定乃雨止雨经两月乃止比丘定起即死色界不须段食入则经久问灭定何别答灭是一刹那定是久相续问心不动名定此定无心云何不动答虽无心不动有四大相续耳。

  【玄】色是无教法

  成论云教无教新名表无表即无表色也。

  【玄】大经云无色界色非诸声闻所知

  声闻得天眼何以不知无色界色有人云是如来藏色故不知今难如来藏色岂局无色耶须知声闻随所修禅报得天眼有下不知上之义也涅槃云二乘所得清净天眼若依欲界四大眼根不见初禅若依初禅不见上地等今为引经以明例义迦叶品问云涅槃之义为色非色如来例云如非非想天亦色非色若非色者云何得住去来进止如是之义诸佛境界非二乘所知今释其义经中如来既以无色天色例于涅槃以答迦叶当知二乘涅槃解脱者真空无相也是故非色如来涅槃解脱者显法性阴也是故亦色非非想天亦色非色如涅槃亦色非色非声闻所知者语势指佛境界对。

  【玄】位为言念处无后品

  对位道品四念处在外凡若有修念处得入位者是无正勤等后诸品也。

  彼文六度一一皆九名字并同如云自性施

  论云自性施者谓菩萨思愿与无贪俱不于身起身口业于法财施正律仪处二一切施者谓舍身名内施舍乐具名外施凡一切物未有不舍者三难施者谓菩萨有少财物自忍贫苦施与他人四一切门施者谓自物若劝他得物若自集布施若父母妻子若善友大臣亲属悉皆施与五善人施者谓信心布施恭敬布施自手施时不侵他施六一功行施者谓无依施广施欢喜常施器施无非施七除恼施者谓须贪乘施乘乃至所须皆悉施与八此世他世施者谓施财施法无畏令诸众生今世后世安乐九清净施者谓不留难不异见乃至不背而不求恩不求报论文甚广。

  释签卷第五(一纸玄四七)

  变为无缘一切法想

  前三教六度皆成无作前三慈悲皆无缘慈悲具道品诸波罗蜜离五怖畏具二十五三昧。

  【玄】三品十恶

  大经明杀有三若杀蚁子并畜生名下杀若杀凡夫至阿那含名中杀若杀父母阿罗汉者名上杀余恶可例之若准未曾有经以十善分三品谓下品十善是一念顷中品十善是一食顷上品十善是从旦至午反此者是三品十恶也据此亦可义分一日一月一年等三也大经约境未曾经是约时。

  【玄】行类相貌

  大论释云行是菩萨三乘异于他人以行表知也类者分别诸菩萨是退是不退相貌者以行类种种因缘得知不退菩萨相也。

  遮流约智用亡照约智体

  若顺玄文中道双遮双亡为体双流双照为用虽无心亡二照二亦任运寂知中道此与常途中道以双遮为体双照为用其义大同若据此义应亡遮亡约智体流照约智用也今记云以即等而流为用即亡而照为体见体用平遮或写误学者详之。

  【玄】遍舍十法界名檀

  皆如幻不可取。

  心无所下

  不自高而下于人。

  六及十八

  六谓动起涌震吼觉又一一各三谓动遍动等遍动直动为动四天下动为遍动大千动为等遍动余五亦尔为十八。

  觉力者善不善

  第二十六云成就四力离五怖畏五者谓不活恶名众中死恶趣是为五怖畏何等为觉力于善不善法如实知有罪无罪习近不习近卑法胜法黑法白法有分别法无分别法缘起法非缘起法如实知是名觉力何等为精进力谓四正勤何等为无罪谓无身口意之罪何等为摄力为四摄事惠施爱语利行同事不习近者谓不善法不应亲近胜法者四摄中惠施则法施最胜爱语中应时说法利行中令不信者生信同事中阿罗汉乃至须陀洹各以果授净戒者以戒授皆同事中最胜白法者十善法余诸经中不释今谓道品分别三无为无分别果向是缘起真谛非缘起余有罪黑法等反显可知也。

  宽狭巧拙长短曲直

  大至变易故宽小出分段故狭大化他故巧小自调故拙断无明故长断通惑故短析色故曲即中故直一一以小大释四双之相仍须分别两经四力有异。

  广发诸愿

  经云此欢喜地发大誓愿愿受一切佛法轮愿一切佛菩提愿护一切诸佛教愿持一切诸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又发愿云愿一切世界佛兴于世从兜率天没入胎等(云云)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又愿云愿一切菩萨理行愿广大无量又愿三界六趣一切生处我皆教化又愿一切世界如帝网差别种种不同知皆明了现前知见已上诸愿皆结句云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

  国土身

  经云国土身小相大相无量相垢相净相广相乱住相倒住相平正相方网差别相天亲十地论释云国土身者千等世界差别应知净不净世界差别广等世界差别皆善分别之。

  智身

  经云是菩萨善知智身善思量相善知实观相果行所摄相世间出世间差别相三乘差别共不共相乘不乘相学无学相论云闻思修差别果行智世间出世间差别皆如实知。

  法身

  经云是菩萨知法身平等相知不坏相知转时假名差别相众生非众生相法差别相知佛法僧法差别相论云知法身平等相者无量法门平等一法身故如闻取故随所化众生根性相应时说差别故有根无相差别相故知一相差别皆悉应知。

  虚空身

  经云知虚空身无量相周遍相无形相不异相无边相知显色身别异相论云知虚空相者知无尽相遍相不可见相无障碍相无为相能通受色相因色分别皆悉能知此四身者人或迷之往往臆说今节经论以示之其余六身稍似可识故置而不节。

  因缘三有

  摄大乘谈七种生死一分段谓三界果报二流来谓迷真之初三反出谓背妄之始四方便谓入灭二乘五因缘谓初地已上六后有谓第十地七无后谓金刚心耳。

  既三谛常破于三常

  识处定谓识相续不断为常此乃见思常尘沙常无明常三谛破者玄文云非三无为常化用常常乐常。

  即最后文是

  彼文五婴儿最后者是圆婴儿也。

  疏释意同

  疏云遍行婴儿文为五一大字婴儿二无智婴儿三不作婴儿四黄叶婴儿以此五婴儿对释今文藏通等五。

  又婴儿者厌生死苦等

  欣厌婴儿经中有广略二释初略释者知生死过是识苦集见涅槃乐是识道灭次广释者有断不断此约集谛正使有断习气不断习气有真不真此约苦谛生死中无涅槃则不真离生死有涅槃此则有真有修不修此约道谛四倒惑等是不修四念处等是修有得不得此约灭谛利使钝使名不得见道修道名写得已上断真修得并是经文章安节释耳。

  后文无譬

  玄中所引经文前文有譬后文无譬其文如何能说大字不见昼夜不造作大小事杨树黄叶此四是有譬也又云非道为道以能生道微因缘故即同二乘婴儿此是无譬又经中譬后复云若有众生厌生死时如来则为说于二乘此又是经中后文无譬也。

  【玄】非道为道

  经云若有众生于非道中作真道想如来亦说非道为道非道之中实无有道以能生道微因缘故说非道为道疏释金譬妄净木牛譬妄乐非道譬妄常木男女譬妄我。

  【玄】不能起住来去语言如经

  经云如来亦尔不能起者如来终不起诸法相不能住者如来不着一切诸法不能来者如来身行无有动摇不能去者如来已到大般涅槃不能语者如来虽为一切众生演说诸法实无所说疏释云不起譬常不起边中诸法之相不住譬净不着生死涅槃不来譬我不从浅至深动摇彼此不语譬乐寂灭涅槃不可言说。

  彼文具释三障

  经云烦恼障者贪欲愚痴瞋恚等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报障者地狱畜生饿鬼诽谤正法及一阐提如是三障名为大病。

  已上是象

  从凡野二四牙已下是象若大小等乃牛耳经云如十小牛不如一大牛十大牛不如一青牛等。

  钵揵提

  此云坚固。

  那罗延

  此云金刚亦云钩锁力士。

  圣儿行同

  圣应作婴。

  【玄】寒风索衣

  尝一日洌寒爆竹如来索三衣覆体大论九恼。

  兴起行经七恼

  具如笺难中备引。

  戒圣行文末证初不动地

  十一云菩萨修治如是清净戒时即得住于初不动地云何名为不动是不动地中不为色声香味所动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不退声闻辟支佛地乃至云不为四魔所动。

  定圣行文末证堪忍地

  十一云菩萨观身有三十六物四大虚假作是观已得四念处得念处已则得住于堪忍地中菩萨住于地中则能堪忍贪欲恚痴寒热饥渴蚊䖟蚤虱乃至骂詈楚挞一切苦恼。

  慧圣行文末证无所畏地

  十三云菩萨得是行已则得住于无所畏地菩萨住是地则不复畏贪恚愚痴生老病死亦复不畏三恶道苦乃至亦复不畏受二十五有生菩萨住是地中不复畏堕如是恶中亦复不畏沙门婆罗门等。

  慈悲喜文末一子地

  经云菩萨修慈悲喜已得住极爱一子之地譬如父母见守安稳心大欢喜菩萨亦尔视诸众生同于一子见修善者生大欢喜又如父母见子遇患心生苦恼菩萨亦尔见众生为烦恼病之所缠切心生愁恼忧念如子身诸毛孔血皆流出。

  舍文末证空平等地

  经云菩萨修舍心时得住空平等地空平等者不见父母兄弟怨等云何名空所谓内空(真谛空)外空(俗谛空)内外空(二俱空)有为空(生死)无为空(涅槃)无始空(三谛相即不见无始)性空(三谛体性)第一义空(真中体即)空空(一切空)大空(三谛相即)菩萨得如是空门则得住于空平等地也。

  前三是事

  疏云今亦一往别圆两判别判者即理而事慈悲喜与爱相扶故制一果舍心扶空故独一果若圆判者上明一慈即悲喜舍慈即遍摄一切诸法无法不收果岂隔别特是文略亦是互现耳。

  未若初地与无畏同结

  即指玄文登地时不为二边所动乃至云俱得自在名无畏地之文也。

  狙公

  司马彪云典狙官。

  【玄】大品云从初发心行生修

  大论八十三卷中解释签引经云色是寂灭故色是虚诳故色不实故此乃是经中释行之一义也若生修者经云云何生般若波罗蜜如虚空故应生云何修般若波罗蜜诸法破坏故应修(已上并是经文)。

  论释云色是寂灭者佛答五众是一切世间心所行结缚处涅槃是寂灭相菩萨以般若利智慧力能破五众通达令空即是涅槃寂灭相出住六情中还念寂灭相知世间诸法皆是虚诳不实是名行般若无定相不可得说言语道断如虚空故言生又虚空中无有法生虚空亦不能有所生故名生菩萨得般若已入深禅定观诸禅定及禅定缘皆破坏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舍一切法不著相故是名修又云一弹顷六十念念念生灭云何一心常念萨婆若不令余念得入答心有二种一者念念生灭心二者相续次第生总名一心是时不令贪恚等心久住以能障般若故念少则不能为害此为初心菩萨故说大菩萨则行余善法皆与般若和合余心不可入等签引释云行在干慧地等是论中引古人释耳今具引论文使学者识行生修之相。

  说极恶

  涅槃病行中现极恶身如聋如哑说极恶法如狂如痴签又云婴儿行后无病行自古诸师指前第十现病品为病行品捡此品中不见极恶等言。

  【玄】木牛杨叶

  疏云杨树喻妄常黄叶喻妄净木牛木马喻妄乐木男木女喻妄我。

  应释出所以

  文句记云三番皆自行初以双非为入双照为出次番出入相对本相即故出入之名亦更互得此两番约三谛说次无量去约二谛说。

  【玄】慈七善

  只是十真之理善耳慈心能与修七真者之乐故也。

  三摩䟦提

  或云三摩提此翻正心行处。

  得法华意初后俱顿

  成圆五行也初以圆心修圣行等自行化他一切皆顿终不一向尚理尚事故云于涅槃不用此次第意耳。

  行宗智用

  若智前行后文义俱便前文云智是三德之解行是三德之观又云智是般若行是解脱又云智即名字行即观行相似等若据此文须云智宗行用若欲曲销亦有义也但不与常途三德及前文相符学者自详。

  以祭四海

  礼记十四祭法曰燔(音烦)柴于泰坛祭天也瘗(于滞反)埋于泰折(之设反)祭地也用骍(私官反)犊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如羊反)近(巨依反)于炊坛祭寒暑也又祭日月星等尚书云望于山川遍于群神注云九州大川五岳四渎之属一一望祭之群神谓丘陵坟衍古之圣贤皆祭也。

  神宝自应

  宝有七谓轮象马珠女并藏臣兵臣。

  【玄】发

  备音。

  爱见皆属于见

  八十八使中十使下五利五钝钝者属爱三界合论有五十二使属思此见惑上之思耳。

  【玄】定邪聚

  谓邪定聚。

  应不至堋

  音朋射埒也即垛。

  七戒

  身三口四。

  【玄】性念处

  毗昙中有人释云观无生浅名为相深观无生见细法皆生死苦谛名性念处有人专用慧数缘无生空理破邪因缘无因缘颠倒执性一切智外道也。

  共念处

  以禅定助道正助合修亦名事理共观经云亦当念空法修心观不净毗昙云观生空名为空法修心不净从不坏内外色以不净心观之名初背舍又以不净心观外色乃至超越三昧以禅定破身净受乐心常法我之颠倒以事助道名共念处。

  缘念处

  缘佛三藏十二部经文言及一切世间名字又大论释四境云一切色法名身十入及一入少分是色色属身六入为受六识为心想行名法通一切境界皆名缘念处有人言十二因缘境慈悲皆名缘念处等。

  皆属于见

  十使下五利见五钝爱虽八十八使中有五十思并属于见非九地障事思也。

  四观通观四境

  谓观身不净受心法皆不净皆苦皆无常皆无我等。

  境别观总境总观别

  若此圆照之境别观总应云一一观总观四境境总观别应云一一境四观观之更详。

  二三类知

  二者二二合观有十二谓身受合身心合身法合又受身合受心合受法合又法心合法受合法身合又心法合心受合心身合三者三三合观有八谓身受心合身受法合受身心合受身法合心身受合心受法合法身受合法受心合。

  【玄】三结

  谓身见戒取疑身见生六十二见戒取则生一切苦行疑则于过去一切处生犹预。

  掉慢无明色染无色染

  俱舍颂曰色无色二贪掉举慢无明释云一色贪二无色贪三上二界掉举四二界慢五二界无明由此五种能令有情不起上界名顺上结分以贪过重故两界别论掉举说高举也是贪家等流果。

  由二不超欲由三复三复还下

  疏释云由贪嗔二不超欲界设有能上至有顶由身见等三还生欲界故说贪嗔如守狱卒身见等三如防罗人故名顺下分有余师说下谓有情界生也及取下界谓欲界也问预流果云何说断三结答颂曰摄根门故三言摄门者谓身见即苦门戒禁取即苦道二门疑通四门谓四谛也摄根者边见依身见转取身依戒禁取转邪见依疑转。

  【玄】一种子

  断欲惑第七品至第八品名阿含向超断至第八品名一种子九品尽名果。

  四双八辈

  论谓四向四果。

  乏道

  十大经释云沙门名乏那名道如是道者断一切乏修一切道以是义故名八正道为沙门那从是道中获得果故名沙门果。

  利钝菩萨所见不同

  利根受接者见佛常住钝及二乘见佛灭度分舍利等。

  【玄】须陀洹若智若断皆是菩萨无生法忍

  止观第六问云三乘智断既齐何故二乘名智断菩萨名法忍答忍因智果故十五心名忍十六心名智又二乘取证宜智断为名菩萨一分思尽一分自在生故品品死品品生能忍生死劳苦不入涅槃名忍耳。

  当知如佛地

  智论云菩萨坐七宝菩提树下入第十地名为法云十方诸佛唱言某方某国某甲菩萨坐道场成佛是名十地当知如佛。

  此中问意与止观稍似有殊

  止观问云三乘共断其义已显用何为据更独开菩萨地答大论三处判焦炷三处菩萨断惑干慧是伏惑尚得为初焰今取八人真谛为初焰有何不可辅行六云大论七十五灯炷品云十地有二一菩萨初地为初焰二声闻见地为初?若独菩萨地即欢喜地为初焰论文既以菩萨初地而为初?故今取之以为况释于共伏道尚得以为菩萨初?今但退取共断位者为独菩萨初?有何不可故知此文别判通教菩萨位也。

  焦炷

  大品有灯炷品论释灯喻菩萨道炷喻无明等烦恼炎如初地相应智慧乃至云金刚三昧相应智慧焦无明等烦恼炷。

  【玄】五行十功德

  十功德文在高贵德王菩萨品中涉经文五卷解释甚广今录示十德之名云。

  ○一者有五一不闻者闻二闻已能为利益三能断疑惑心四慧心正直无曲五能知如来密藏。

  ○二者修大涅槃昔不得而今得昔不见而今见昔不闻而今闻昔不知而今知。

  ○三者舍慈得慈得无缘慈。

  ○四者根深难拔自身生决定想不观福田及非福田修净佛土灭除诸有断除业缘修清净身了知诸缘离诸怨敌断除二边是名十事第四者唯修九事不修净土。

  ○五者诸根完具不生边地诸天爱念常为天魔沙门刹利等守护得宿命智。

  ○六者得金刚三昧悉能破坏一切诸法。

  ○七者有四法为涅槃近因谓亲善友专心听法系念思惟如法修行。

  ○八者断除五事所谓五阴成就六事所谓六念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九者初发五事谓信及直心并戒亲近善友洎多闻。

  ○十者修习三十七道品入大涅槃常乐我净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大涅槃经显示佛性等辅行云五行文末虽再释初地功德之相以十功德对于十地文相宛然。

  六住

  地持云从初发心住至十地束为六住一性种住二解行住三净心住四行道迹住五决定住六究竟住解行住是初地方便净心住是入初地乃至究竟住是第十地止观释种性住云若人无有种性虽生善道数退数进不得在菩萨六人数中若种性处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得是一人也净心入初地者得出世间心离凡夫我障故行道迹住从二地至七地住修道也决定住者八地九地报行不退也究竟住十地者学行穷满。

  【玄】地持九种戒定慧

  只是六度皆九中义也九戒者谓一自性戒二一切戒三难戒四一切门戒五善人戒六一切行戒七除恼戒八此世他世戒九清净戒九定者一自性禅二一切禅三难禅四一切门禅五善人禅六一切行禅七除恼禅八此世他世禅九清净禅九慧者名亦同耳。

  与大论中因中总别果上总别

  论释四智云或言因中权实故言道慧道种慧入空为实慧入假为权慧或言果上权实故言一切智一切种智直缘中道名多一切智双照二谛名一切种智或言因中总别果上总别直言道慧一切智名总各加种者故名别也。

  玄签备捡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