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卍新续藏第 08 册 No. 0240 华严纲要(第1卷-第44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四十三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四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碍轮三昧。

  第十无碍轮三昧。初总标。亦初徴。次释。后结。

  佛子。菩萨摩诃萨入此三昧时住无碍身业。无碍语业。无碍意业。住无碍佛国土。得无碍成就众生智。获无碍调伏众生智。放无碍光明。现无碍光明网。示无碍广大变化。转无碍清净法轮。得菩萨无碍自在。

  二释中三。初明入时方便。二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已下明入己智用。三佛子菩萨摩诃萨入普贤所住下定满成益。今初有二十二句。兼显定名。初十一句因用无碍。是无碍义。后普入下有十一句。住果圆满即是轮义。今此段中即此无碍无所不摧亦即轮义。初三句三业无碍。次句器世间无碍。次二句众生世间无碍。余句智正觉无碍。

  普入诸佛力。普住诸佛智。作佛所作。净佛所净。现佛神通。令佛欢喜。行如来行。住如来道。常得亲近无量诸佛。作诸佛事。绍诸佛种。

  后住果中。二智通权实故云普住。三作利乐事。四净二障种。七智契佛境。余七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已。观一切智。总观一切智。别观一切智。随顺一切智。显示一切智。攀缘一切智。见一切智。总见一切智。别见一切智。

  第二入己智用中四。一摄佛功德。二证入诸法。三普德无尽。四结示劝修。初中即摄如来二十一种殊胜功德。以此位等佛故。其间或全同佛相。或有约因似而次第无差。于中三。初总明妙悟皆满。次别显二十一德。后显德胜能。今初十句。初句标满时。余九显满相。然一切智若对种智即是根本。若直语佛智则通权实。今此显通。于中初三句始观。言观一切智者标也。云何观。观有二种。一总观。谓权实齐观故。二别观。此是实。此是权。权中有多差别。皆审照了故。次三句中顺。亦初句标。次云何随顺。由前总观故顿能显示。由前别观故各各攀缘。后三句终契。释同前观。但前观察。今证见分明耳。

  于普贤菩萨广大愿。广大心。广大行。广大所趣。广大所入。广大光明。广大出现。广大护念。广大变化。广大道。

  二别明二十一种功德。分二十段。后二合故。今初第一明二行永绝。即于所知一向无障转功德。然有二义。一谓非如二乘有无智故。二不同凡大现行生死起诸杂染。不同二乘现行涅槃弃利乐事。世尊无彼。今菩萨亦无。文中广显利乐。即不同二乘。皆与智俱。即不同凡夫。就文分二。先总明大用常恒。二佛子此菩萨有一莲华下别显一用。前中二。先法说。后喻明。今初法说中二。先正明。后徴释。今初。先明行体。

  不断不退。无休无替。无倦无舍。无散无乱。常增进恒相续。

  次辨常恒。

  何以故。此菩萨摩诃萨于诸法中成就大愿。发行大乘。入于佛法大方便海。以胜愿力。于诸菩萨所行之行。智慧明照皆得善巧。具足菩萨神通变化。善能护念一切众生。如去来今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于诸众生恒起大悲。成就如来不变异法。

  二徴释中徴意云何以得此智满行常。释意云愿行善成智慧善巧故。

  佛子。譬如有人以摩尼宝置色衣中。其摩尼宝虽同衣色不舍自性。

  第二喻显中四。初喻。二合。三徴。四释。今初。摩尼宝置色衣中。即总喻菩萨心智置佛智中。虽同衣色。喻前智满十句。故合云观一切智等。不舍自性。喻前行常二十句。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成就智慧以为心宝。观一切智普皆明现。然不舍于菩萨诸行。

  二合如喻辨。

  何以故。

  三徴意云何得已能满智而不断行耶。

  菩萨摩诃萨发大誓愿利益一切众生。度脱一切众生。承事一切诸佛。严净一切世界。安慰众生深入法海。为净众生界现大自在给施众生。普照世间入于无边幻化法门。不退不转无疲无厌。

  四释意云菩萨无障碍愿法应尔故穷尽生界。益无疲厌。文中二。先法说。

  佛子。譬如虚空持众世界。若成若住。无厌无倦。无羸无朽。无散无坏。无变无异。无有差别。不舍自性。何以故。虚空自性法应尔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立无量大愿。度一切众生。心无厌倦。

  后转以喻况。于中三喻。皆喻利生无厌。各有法合。一虚空持刹喻。喻大愿法尔故无厌。

  佛子。譬如涅槃。去来现在无量众生于中灭度。终无厌倦。何以故。一切诸法本性清净是谓涅槃云何于中而有疲厌。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为欲度脱一切众生皆令出离而现于世。云何而起疲厌之心。

  二涅槃普灭喻。喻为净众生故无厌。上二喻悲。

  佛子。如萨婆若能令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菩萨。于诸佛家已现当生乃至令成无上菩提。终不疲厌。何以故。一切智与法界无二故。于一切法无所著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其心平等住一切智。云何而有疲厌之心。

  三佛智普成喻。喻能所不二故无厌。此一喻智。既非爱见之悲。何有厌乎。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有一莲华。其华广大尽十方际。以不可说叶不可说宝不可说香而为庄严。其不可说宝。复各示现种种众宝。清净妙好极善安住。其华常放众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无所障碍。真金为网弥覆其上。宝铎徐摇出微妙音。其音演畅一切智法。

  第二别显一用中二。初明依果殊胜。后菩萨摩诃萨于此华下正报自在。前中二。先明相严。过前十地。故穷十方际。

  此大莲华具足如来清净庄严。一切善根之所生起。吉祥为表神力所现。有十千阿僧祇清净功德。菩萨妙道之所成就。一切智心之所流出。十方佛影于中显现。世间瞻仰犹如佛塔。众生见者无不礼敬。从能了幻正法所生。一切世间不可为喻。

  后辨德严。自内而观。量周法界。自外而观。许众生见。乃即小之大也。

  菩萨摩诃萨于此华上结加趺坐。其身大小与华相称。

  二正报中二。明身大小。

  一切诸佛神力所加。令菩萨身一一毛孔各出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光明。一一光明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摩尼宝。其宝皆名普光明藏。种种色相以为庄严。无量功德之所成就众宝及华以为罗网弥覆其上。散百千亿那由他殊胜妙香无量色相种种庄严。复现不思议宝庄严盖以覆其上。一一摩尼宝悉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楼阁。一一楼阁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莲华藏师子之座。一一师子座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光明。一一光明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色相。一一色相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光明轮。一一光明轮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毗卢遮那摩尼宝华。一一华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台。一一台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一一佛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神变。一一神变净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众生众。一一众生众中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佛自在。一一自在雨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法。一一佛法有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修多罗。一一修多罗说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法门。一一法门有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金刚智所入法轮。差别言辞各别演说。一一法轮。成熟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众生界。一一众生界。有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众生于佛法中而得调伏。

  后明佛加放光。有二十重。后后重中皆倍前前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倍。则数难量矣。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示现如是神通境界无量变化。悉知如幻而不染着。

  第二明达无相法。即同诸如来于最清净真如能入功德。初结前生后。达无相故不染。

  安住无边不可说法自性清净法界实相如来种性无碍际中。无去无来非先非后。甚深无底。现量所得。以智自入不由他悟。心不迷乱亦无分别。

  后正显安住。即是入义。谓此真如非有非无。故云无边。定有定无即是边故。不可说法即离言真如。其法界实相及无碍际。皆真如异名。而云如来种性。诸佛以无性真如而为性故。出现品云皆同一性所谓无性。法华云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无去来等重显真如即是中道。故深无底。现量已下别明能入之义。

  为去来今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从诸佛力之所流出。入于一切诸佛境界体性如实。净眼现证。慧眼普见。成就佛眼为世明灯。行于智眼所知境界。广能开示微妙法门。

  第三明住于佛住德。谓佛无功用常住圣天梵住故。文中先三世佛赞。文通前后二段。从诸佛力下正显其义。谓入一切佛境即圣天等所住境也。净眼现证下明能住相。十眼圆明而安住故。

  成菩提心。趣胜丈夫。于诸境界无有障碍。入智种性出生诸智。离世生法而现受生。神通变化方便调伏。如是一切无非善巧。

  第四明得佛平等德。谓佛佛相望有平等故。文即为三。初明所依平等。谓诸佛皆依清净故。文中始发菩提心。终成种智。出生智用。皆所依也。次离世生法下明意乐平等。同以调生为意乐故。后神通变化下作平等业。同作受用变化业故。

  功德解欲悉皆清净。最极微妙具足圆满。智慧广大犹如虚空。善能观察众圣境界。信行愿力坚固不动。功德无尽世所称叹。于一切佛所观之藏大菩提处一切智海。集众妙宝为大智者。犹如莲华自性清净。众生见者皆生欢喜咸得利益。智光普照见无量佛净一切法。

  第五明到无障处德。以修一切障对治故。福智皆净。离于二障。文中初二句功德。次二句智慧。各上句障净。下句德满。次二句重显功德。余四句重显智慧。

  所行寂静。于诸佛法究竟无碍。恒以方便住佛菩提功德行中而得出生。具菩萨智。为菩萨首。一切诸佛共所护念。得佛威神成佛法身。念力难思。于境一缘而无所缘。其行广大无相无碍。等于法界无量无边。所证菩提犹如虚空。无有边际无所缚着。

  第六明不可转法。谓教证二法他不能转。文中初二句略标教证。谓寂静证也。诸佛法教也。恒以下别显教。念力下重显证。既如空无著等。他安能转耶。

  于诸世间普作饶益。一切智海善根所流。悉能通达无量境界。已善成就清净施法。住菩萨心。净菩萨种。能随顺生诸佛菩提。于诸佛法皆得善巧。具微妙行成坚固力。

  第七明所行无碍德。谓虽于世间作利乐事。世间八法不能碍也。文中住菩萨心。成坚固力即不碍之因也。

  一切诸佛自在威神。众生难闻菩萨悉知。入不二门住无相法。虽复永舍一切诸相而能广说种种诸法。随诸众生心乐欲解悉使调伏咸令欢喜。

  第八明立不思议德。谓安立正法。凡愚不能思也。文中初总显。一切教法皆是如来威力之所建立。菩萨能知。返显凡夫不思。入不二下别显安立难思之相。谓依无相而广说故。随欲解之多端。故并难思也。

  法界为身无有分别。智慧境界不可穷尽。志常勇猛心恒平等。见一切佛功德边际。了一切劫差别次第。

  第九明普见三世。以身心等于法界。故于三世记别无差。

  开示一切法。安住一切刹。严净一切诸佛国土。显现一切正法光明。演去来今一切佛法。示诸菩萨所住之处。为世明灯生诸善根。永离世间常生佛所。

  第十明身恒充满一切国土。谓为开法故示现受用变化之身。遍诸世界而为利乐。

  得佛智慧明了第一。一切诸佛皆共摄受。已入未来诸佛之数。从诸善友而得出生。所有志求皆无不果。

  第十一明智恒明达一切诸法。谓于境善决能断他疑故。

  具大威德住增上意。随所听闻咸能善说。

  第十二明了一切行。谓具增上意乐。能了有情意乐性行。如其所应而为现身。即有威德。

  亦为开示闻法善根住实际轮。于一切法心无障碍。不舍诸行。离诸分别。

  第十三明除一切疑。谓声闻人。言其全无少分善根。今能开示。令知当生如来妙智。故心无障碍。

  于一切法心无动念。得智慧明灭诸痴闇。悉能明照一切佛法。不坏诸有而生其中。了知一切诸有境界。从本已来无有动作。身语意业皆悉无边。

  第十四明无能测身。然有二义。一谓其身非虚妄分别所起。无烦恼业生。离染故不可测。初一行经显之。二其身虽无分别如摩尼珠。然由佛增上及众生胜解力。见金色等。而佛无有分别。即不坏诸有。下经文显之。

  虽随世俗演说种种无量文字。而恒不坏离文字法。深入佛海。知一切法但有假名。于诸境界无系无著。

  第十五明一切菩萨等所求智。谓菩萨以无量文字调伏有情。要依佛所闻法为先。获得妙智。故诸菩萨等皆求也。

  了一切法空无所有。所修诸行从法界生。

  第十六明到佛无二究竟彼岸。谓了一切法空法界等。即佛无二法身。依此法身。修波罗蜜多等行。而得圆满。为从法界生。

  犹如虚空无相无形。深入法界随顺演说。于一境门生一切智。

  第十七明具足如来平等解脱。谓一一如来所现身土。皆遍法界。犹如虚空。无相无形。不相障碍。而不相杂。随其化缘现各别故。故文云随顺演说。于一境门生一切智慧。各顺一一境故。

  观十力地以智修学。智为桥梁至萨婆若。以智慧眼见法无碍。善入诸地。

  第十八即证无中边佛平等地。谓三种佛身平等遍满。无有中边之异故。至萨婆若即自受用。智为桥梁即通变化。见法无碍即是法身。善入诸地即佛十地也。

  知种种义。一一法门悉得明了。

  第十九明尽于法界。谓此法界最清净故。能起等流契经等法。极此法界。于当来世作诸有情随应利乐。

  所有大愿靡不成就。

  第二十即等虚空界。穷未来际无有尽故。方云成就。

  前第二入己智用中一摄佛功德竟。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此开示一切如来无差别性。此是无碍方便之门。此能出生菩萨众会。此法唯是三昧境界。此能勇进入萨婆若。此能开显诸三昧门。此能无碍普入诸刹。此能调伏一切众生。此能住于无众生际。此能开示一切佛法。于此境界皆无所得。

  第三显德胜能。中二。初总明。后虽一切下别显。今初先标。谓用此会事之德。开示佛平等性者同有二十一种功德故。此是下总叹前德。

  虽一切时演说开示。而恒远离妄想分别。虽知诸法皆无所作。而能示。现一切作业。虽知诸佛无有二相而能显示一切诸佛。虽知无色而演说诸色。虽知无受而演说诸受。虽知无想而演说诸想。虽知无行而演说诸行。虽知无识而演说诸识。恒以法轮开示一切。虽知法无生而常转法轮。虽知法无差别而说诸差别门。虽知诸法无有生灭而说一切生灭之相。虽知诸法无粗无细而说诸法粗细之相。虽知诸法无上中下而能宣说最上之法。虽知诸法不可言说而能演说清净言辞。虽知诸法无内无外而说一切内外诸法。虽知诸法不可了知而说种种智慧观察。虽知诸法无有真实而说出离真实之道。虽知诸法毕竟无尽而能演说尽诸有漏。虽知诸法无违无诤然亦不无自他差别。虽知诸法毕竟无师而常尊敬一切师长。虽知诸法不由他悟而常尊敬诸善知识。虽知法无转而转法轮。虽知法无起而示诸因缘。虽知诸法无有前际而广说过去。虽知诸法无有后际而广说未来。虽知诸法无有中际而广说现在。虽知诸法无有作者而说诸作业。虽知诸法无有因缘而说诸集因。虽知诸法无有等比而说平等不平等道。虽知诸法无有言说而决定说三世之法。虽知诸法无有所依而说依善法而得出离。虽知法无身而广说法身。虽知三世诸佛无边而能演说唯有一佛。虽知法无色而现种种色。虽知法无见而广说诸见。虽知法无相而说种种相。虽知诸法无有境界而广宣说智慧境界。虽知诸法无有差别而说行果种种差别。虽知诸法无有出离而说清净诸出离行。虽知诸法本来常住而说一切诸流转法。虽知诸法无有照明而恒广说照明之法。

  二别显中且广初无碍之义。自有四十一句。初句有不碍无。以有是无之有故。后四十句明无不碍有。以无是有之无故。又前是二而不二。后是不二而二。及寂用相即等。

  佛子。菩萨摩诃萨入如是大威德三昧智轮。则能证得一切佛法。则能趣入一切佛法。则能成就。则能圆满。则能积集。则能清净。则能安住。则能了达。与一切法自性相应。

  大文第二证入诸法用中四。初明证入。二离证相。三徴。四释。今初十句。初句明能证之定。三昧智轮。应云智轮三昧。因定最胜名大威德。则能下显所证法。谓证佛果法。初句总。无为果曰证。有为果曰得。余句别。趣入释证。成就释得。圆满通二。积集约因圆。清净谓障尽。定能安住。慧能了达。定慧两亡则自性相应。为证入也。

  而此菩萨摩诃萨不作是念。有若干诸菩萨。若干菩萨法。若干菩萨究竟。若干幻究竟。若干化究竟。若干神通成就。若干智成就。若干思惟。若干证入。若干趣向。若干境界。

  二明离证相。以无念方证故。尚不得念无碍慧境。况所证法有若干耶。

  何以故。

  三徴意有三。一何以证而无念耶。二何以一定多果耶。三何以因定得果法耶。

  菩萨三昧。如是体性。如是无边。如是殊胜故。

  四释中二。初略别释。后此三昧下广以通释。今初。别释三徴。一体性离念故。二定体虽一用无边故。三以殊胜故因得果法。

  此三昧种种境界。种种威力。种种深入。

  后广通释者谓文广义通。通明上三句。于中二。先总标。境是定之所缘。深入是定证契。威力是定之用。三皆定体。皆言种种。故上云无边。具三又多。故云殊胜。

  所谓入不可说智门。入离分别诸庄严。入无边殊胜波罗蜜。入无数禅定。入百千亿那由他不可说广大智。入见无边佛胜妙藏。入于境界不休息。入清净信解助道法。入诸根猛利大神通。入于境界心无碍。入见一切佛平等眼。入积集普贤胜智行。入住那罗延妙智身。入说如来智慧海。入起无量种自在神变。入生一切佛无尽智门。入住一切佛现前境界。入净普贤菩萨自在智。入开示无比普门智。入普知法界一切微细境界。入普现法界一切微细境界。入一切殊胜智光明。入一切自在边际。入一切辩才法门际。入遍法界智慧身。入成就一切处遍行道。入善住一切差别三昧。入知一切诸佛心。

  后别显。有二十八句。句皆有上三义。如初句。入即深入义。不可说即无边义。智门即境界义。知智在说。说为智门。二入功德智慧不二之庄严。六入不空如来藏。七悲智之境。观度无休。余可知。

  上证入诸法竟。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住普贤行。念念入百亿不可说三昧。然不见普贤菩萨三昧及佛境界庄严前际。

  第三普德无尽。于中四。一正显无尽。谓非唯上列诸用。又能念念入多三昧。亦不能尽。

  何以故。

  二徴意云既能念念入多何以不尽。

  知一切法究竟无尽故。知一切佛刹无边故。知一切众生界不思议故。知前际无始故。知未来无穷故。知现在尽虚空遍法界无边故。知一切诸佛境界不可思议故。知一切菩萨行无数故。知一切诸佛辩才所说境界不可说无边故。知一切幻心所缘法无量故。

  三释意云此三昧缘境究竟无尽故。文有十句。初总。余别。

  佛子。如如意珠随有所求一切皆得。求者无尽意皆满足。而珠势力终不匮止。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入此三昧知心如幻。出生一切诸法境界。周遍无尽不匮不息。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成就普贤无碍行智。观察无量广大幻境犹如影像无增减故。

  四喻况。于中有三喻。喻前无尽。各有喻合。前二合中复加徴释。一如意随求喻。喻定心随应出法无尽。徴意云何以出法无尽不匮息耶。释意云了多幻境皆同影像。缘至则生何有尽耶。体无增减何有匮息耶。

  佛子。譬如凡夫各别生心。已生现生及以当生。无有边际无断无尽。其心流转相续不绝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入此普幻门三昧。无有边际不可测量。何以故。了达普贤菩萨普幻无量法故。

  二生心各别喻。喻缘境无尽。

  佛子。譬如难陀䟦难陀摩那斯龙王。及余大龙降雨之时。滴如车轴无有边际。虽如是雨云终不尽。此是诸龙无作境界。

  三龙王降雨喻。喻入法无尽。于中初喻。后合。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此三昧。入普贤菩萨诸三昧门智门法门见诸佛门往诸方门心自在门加持门神变门神通门幻化门诸法如幻门不可说不可说诸菩萨充满门。亲近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如来正觉门。入不可说不可说广大幻网门。知不可说不可说差别广大佛刹门。知不可说不可说有体性无体性世界门。知不可说不可说众生想门。知不可说不可说时差别门。知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成坏门。知不可说不可说覆住仰住诸佛刹门。

  合中分三。初正明入法。合滴如车轴。谓入广大法故。初句总。智门下别。皆云门者自他游入故。幻网者一切皆幻互为缘起相交映故。世界性空故无体。随缘染净故有体。又法性土故有体。事土从缘故无体。又净刹顺理故有体。染刹妄成故无体。

  于一念中。皆如实知。

  二入法时分。合前降雨之时。

  如是入时无有边际。无有穷尽。不疲不厌。不断不息。无退无失。于诸法中不住非处。恒正思惟不沉不举。

  三明入时相用。合前无边无尽无作境界。于中三。初十句明其相状。次求一切智下明其业用。三徴释所由。今初。初二句合云无边雨无尽。不疲下合无作境。无作即无功用。故身不疲。心不厌。不永断。不暂息。未入常入故不退。已入永常故不失。无法非所入门故不住非处。无心不契故恒正思惟。不沉不举。正是入相。

  求一切智常无退舍。为一切佛刹照世明灯。转不可说不可说法轮。以妙辩才咨问如来无穷尽时。示成佛道无有边际。调伏众生恒无废舍。常勤修习普贤行愿。未曾休息。示现无量不可说不可说色相身。无有断绝。

  二业用者随入一一门皆有斯业。门门即不可尽。

  何以故。

  三徴释中徴意有二。一云菩萨岂无行满成佛。何以业用无际限耶。二云说横显无尽可尔。何以一一门中用即无尽。后释意亦二。一云菩萨本为众生。生无尽故用亦无尽。二释后意云生及世界既如虚空。故随一门即用无尽。如芥子中空。由此不但一门成多。一念亦能成多事矣。

  譬如然火随所有缘。于尔所时火起不息。

  释文中三。初喻明。火随薪缘。薪多火在。喻菩萨生界缘广用无有涯。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观察众生界法界世界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乃至能于一念之顷往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所。一一佛所入不可说不可说一切智种种差别法。令不可说不可说众生界出家为道勤修善根究竟清净。令不可说不可说菩萨于普贤行愿未决定者而得决定。安住普贤智慧之门。以无量方便。入不可说不可说三世成住坏广大差别劫。于不可说不可说成住坏世间差别境界。起于尔所大悲大愿调伏无量一切众生。悉使无余。

  次合可知。

  何以故。此菩萨摩诃萨为欲度脱一切众生修普贤行生普贤智。满足普贤所有行愿。

  后转徴释。徴意云菩萨何以起多业用。释意云为普度生满普愿故。

  上普德无尽竟。

  是故诸菩萨应于如是种类。如是境界如是威德如是广大如是无量如是不思议如是普照明如是一切诸佛现前住如是一切如来所护念如是成就往昔善根如是其心无碍不动三昧之中。

  大文第四结示劝修中二。初结劝勤修。二佛子至如是修行下总结显示。今初。谓菩萨心穷生界。定用无涯。故应修习。文中二。初举所修之法后勤加下示勤修相。今初。是故诸菩萨五字该下二段。其所修法有十一句。末后一句举定名体。前之十句别明无碍轮之业用。于中例牒前来诸文。初种类者业用非一故。如合龙喻中入法众多是种类义。二境界者即定所缘。如前妄念缘境喻。三威德者即通显定用。如前珠能出生喻。四此上三种皆悉广大。一一无涯。如前不见三昧前际故。五数不可极。如前入不可说智门等即无边故。六并绝心言。如前不作是念有若干菩萨等故。七皆与智俱。如前虽知诸法无作而能示现一切作业。是权实明照故。八体用齐于佛境。则诸佛现前。如前观十力地至萨婆若故。九如来护念。如前诸佛摄受已入未来诸佛数故。十非但现用自在。亦成昔善。如前功德解欲悉清净故。

  勤加修习离诸热恼无有疲厌心不退转。立深志乐勇猛无怯。顺三昧境界。入难思智地。不依文字。不着世间。不取诸法。不起分别。不染着世事。不分别境界。

  二示修相中二。初略示离过进德。不依文字下别示离过进德。于中先离过。

  于诸法智但应安住。不应称量。所谓亲近一切智。悟解佛菩提。成就法光明。施与一切众生善根。于魔界中拔出众生。令其得入佛法境界。令不舍大愿勤观出道。增广净境成就诸度。于一切佛深生信解。常应观察一切法性无时暂舍。应知自身与诸法性普皆平等。应当明解世间所作。示其如法智慧方便。应常精进无有休息。应观自身善根鲜少。应勤增长他诸善根。应自修行一切智道。应勤增长菩萨境界。应乐亲近诸善知识。应与同行而共止住。应不分别佛。应不舍离念。应常安住平等法界。应知一切心识如幻。应知世间诸行如梦。应知诸佛愿力出现犹如影像。应知一切诸广大业犹如变化。应知言语悉皆如响。应观诸法一切如幻。应知一切生灭之法皆如音声。应知所往一切佛刹皆无体性。应为请问如来佛法不生疲厌。应为开悟一切世间勤加教诲而不舍离。应为调伏一切众生知时说法而不休息。

  后进德。文并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普贤之行。如是圆满菩萨境界。如是通达出离之道。如是受持三世佛法。如是观察一切智门。如是思惟不变异法。如是明洁增上志乐。如是信解一切如来。如是了知佛广大力。如是决定无所碍心。如是摄受一切众生。

  二总结显示者。远亦通结前来诸段。近则逆结上来进德之文。

  上大文第二明入己智用竟。

  下三定满成益。

  佛子。菩萨摩诃萨入普贤菩萨所住如是大智慧三昧时。

  大文第三定满成益。文属此定。意兼前九。于中四。一外感佛加益。二内德圆满益。三上摄佛果益。四正同佛果益。初中五。一辨所加依。谓在定时故。

  十方各有不可说不可说国土。一一国土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如来名号。一一名号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佛而现其前。

  二显能加者。

  与如来念力。令不忘失如来境界。与一切法究竟慧。令入一切智。与知一切法种种义决定慧。令受持一切佛法趣入无碍。与无上佛菩提。令入一切智开悟法界。与菩萨究竟慧。令得一切法光明无诸黑闇。与菩萨不退智。令知时非时善巧方便调伏众生。与无障碍菩萨辩才。令悟解无边法演说无尽。与神通变化力。令现不可说不可说差别身无边色相种种不同开悟众生。与圆满言音。令现不可说不可说差别音声种种言辞开悟众生。与不唐捐力。令一切众生若得见形若得闻法皆悉成就无空过者。

  三正显加相。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满足普贤行故。得如来力。净出离道。满一切智。以无碍辩才神通变化。究竟调伏一切众生。具佛威德。净普贤行。住普贤道。尽未来际为欲调伏一切众生。转一切佛微妙法轮。

  四加以成用。

  何以故。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殊胜大愿诸菩萨行。则为一切世间法师。则为一切世间法日。则为一切世间智月。则为一切世间须弥山王。嶷然高出坚固不动。则为一切世间无涯智海。则为一切世间正法明灯。普照无边相续不断。为一切众生开示无边清净功德。皆令安住功德善根。顺一切智大愿平等。修习普贤广大之行。常能劝发无量众生。住不可说不可说广大行三昧现大自在。

  五徴释所由。徴意云普行既满何须尽未来际行调生行耶。释意云无障碍愿法应尔故。已成大愿真能调故。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获如是智。证如是法。于如是法审住明见。得如是神力。住如是境界。现如是神变。起如是神通。常安住大悲。常利益众生。开示众生安隐正道。建立福智大光明幢。证不思议解脱。住一切智解脱。到诸佛解脱彼岸。学不思议解脱方便门。已得成就入法界差别门无有错乱。于普贤不可说不可说三昧。游戏自在。住师子奋迅智。心意无碍。

  第二内德圆满益。中四。初牒前住定之因圆。通牒上文。

  其心恒住十大法藏。何者为十。所谓住忆念一切诸佛。住忆念一切佛法。住调伏一切众生大悲。住示现不思议清净国土智。住深入诸佛境界决定解。住去来现在一切佛平等相菩提。住无碍无著际。住一切法无相性。住去来现在一切佛平等善根。住去来现在一切如来法界无差别身语意业先导智。住观察三世一切诸佛受生出家诣道场成正觉转法轮般涅槃。悉入刹那际。佛子。此十大法藏广大无量。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说。无穷尽难忍受。一切世智无能称述。

  二别示所满。十表无尽。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已到普贤诸行彼岸。证清净法志力广大。开示众生无量善根。增长菩萨一切势力。于念念顷满足菩萨一切功德。成就菩萨一切诸行。得一切佛陀罗尼法。受持一切诸佛所说。虽常安住真如实际而随一切世俗言说。示现调伏一切众生。

  三总结究竟。

  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法如是故。

  四徴释所由。徴意云菩萨何以能满尔所德耶。释意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此三昧。得一切佛广大智。得巧说一切广大法自在辩才。得一切世中最为殊胜清净无畏法。得入一切三昧智。得一切菩萨善巧方便。得一切法光明门。到安慰一切世间法彼岸。知一切众生时非时照十方世界一切处。令一切众生得胜智。作一切世间无上师。安住一切诸功德。开示一切众生清净三昧。令入最上智。

  第三上摄佛果益中三。初正明。

  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则利益众生。则增长大悲。则亲近善知识。则见一切佛。则了一切法。则诣一切刹。则入一切方。则入一切世。则悟一切法平等性。则知一切佛平等性。则住一切智平等性。

  次徴。徴意云。上是佛德何能摄耶。后菩萨摩诃萨下释意云。住此三昧能所作无余。同如来故。于中三。初正显无余之业。故皆云一切。

  于此法中作如是业。不作余业。住未足心。住不散乱心。住专一心。住勤修心。住决定心。住不变异心。如是思惟。如是作业。如是究竟。

  二明作业行相。初句总显依前而作。更不作余不足之业。住未足等显其作义。如是已下总结前作。

  佛子。菩萨摩诃萨无异语异作。有如语如作。

  三逐难重释。谓广前作如是业。不作余业。文中三。初略标举。其中如作通身及意。

  何以故。譬如金刚以不可坏而得其名。终无有时离于不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诸行法而得其名。终无有时离诸行法。

  次徴。徴意云何以不作余耶。后广释。释意云若作异前非菩萨故。文有十喻。即为十段。各自有合。一金刚不坏喻。喻行体坚牢。

  譬如真金以有妙色而得其名。终无有时离于妙色。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诸善业而得其名。终无有时离诸善业。

  二真金妙色喻。喻善业外饰。

  譬如日天子以光明轮而得其名。终无有时离光明轮。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智慧光而得其名。终无有时离智慧光。

  三日轮光明喻。喻智慧圆明。

  譬如须弥山王以四宝峰处于大海。迥然高出而得其名。终无有时舍离四峰。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诸善根处在于世。迥然高出而得其名。终无有时舍离善根。

  四须弥四峰喻。喻善根超出。

  譬如大地以持一切而得其名。终无有时舍离能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度一切而得其名。终无有时舍离大悲。

  五大地能持喻。喻大悲荷负。

  譬如大海以含众水而得其名。终无有时舍离于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诸大愿而得其名。终不暂舍度众生愿。

  六大海含水喻。喻大愿普育。

  譬如军将以能惯习战斗之法而得其名。终无有时舍离此能。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能惯习如是三昧而得其名。乃至成就一切智智。终无有时舍离此行。

  七军将明战喻。喻习定防冤。

  如转轮王驭四天下常勤守护一切众生。令无横死恒受快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入如是等诸大三昧。常勤化度一切众生。乃至令其究竟清净。

  八轮王护世喻。喻定清物感。

  譬如种子植之于地。乃至能令茎叶增长。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修普贤行乃至能令一切众生善法增长。

  九植种增长喻。喻行增物善。

  譬如大云于夏暑月降霔大雨。乃至增长一切种子。

  十时雨生种喻。喻法雨普成。先喻后合。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入如是等诸大三昧。修菩萨行雨大法雨。乃至能令一切众生究竟清净。究竟涅槃。究竟安隐。究竟彼岸。究竟欢喜。究竟断疑。为诸众生究竟福田。令其施业皆得清净。令其皆住不退转道。令其同得一切智智。令其皆得出离三界。令其皆得究竟之智。令其皆得诸佛如来究竟之法。置诸众生一切智处。

  合中二。先正合。后徴释。前中云乃至者越初生种。直合终成。故由应时而降故获斯十四种益。一得智果。净二障故。二得断果。达无相法故。三得恩果。住大悲故。四得所依清净究竟彼岸果。上四自利。余皆利他。五了有情行。令他欢喜。自离十怖。则自欢喜。六得断疑。七成应供。次下诸句。皆由此而成。

  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成就此法。智慧明了入法界门。能净菩萨不可思议无量诸行。

  后徴释中。徴意云菩萨依何行力。说法成斯大益。释意云由成大智证法界故。尚能净无量行岂止成众生耶。文中二。初标。后所谓下释。

  所谓能净诸智求一切智故。能净众生使调伏故。能净刹土常回向故。能净诸法普了知故。能净无畏无怯弱故。能净无碍辩巧演说故。能净陀罗尼。于一切法得自在故。能净亲近行常见一切佛与世故。

  二释中三。初列所净功德。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得如是等百千亿那由他不可说不可说清净功德。

  三结其广多。以别说难尽故。

  于如是等三昧境界得自在故。一切诸佛所加被故。自善根力之所流故。入智慧地大威力故。诸善知识引导力故。摧伏一切诸魔力故。同分善根淳净力故。广大誓愿欲乐力故。所种善根成就力故。超诸世间无尽之福无对力故。

  三显能净因。同分善根者一一善根回向法界。成主伴故。超诸世间等者。法性相应。所修之福故超于世。法性不并真。故无有对。定满成益科中三。

  上摄佛果益竟。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得十种法。同去来今一切诸佛。何者为十。所谓得诸相好种种庄严同于诸佛。能放清净大光明网同于诸佛。神通变化调伏众生同于诸佛。无边色身清净圆音同于诸佛。随众生业现净佛国同于诸佛。一切众生所有语言皆能摄持不忘不失同于诸佛。无尽辩才随众生心而转法轮。令生智慧同于诸佛。大师子吼无所怯畏以无量法开悟群生同于诸佛。于一念顷以大神通普入三世同于诸佛。普能显示一切众生诸佛庄严诸佛威力。诸佛境界同于诸佛。

  大文第四正同佛果益。于中二。初正显同佛。有标徴。及列等觉之名。由此而立。

  尔时普眼菩萨白普贤菩萨言。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得如是法同诸如来。

  二问答料拣。于中先问后答。问中先牒前同佛。

  何故不名佛。何故不名十力。何故不名一切智。何故不名一切法中得菩提者。何故不得名为普眼。何故不名一切境中无碍见者。何故不名觉一切法。何故不名与三世佛无二住者。何故不名住实际者。何故修行普贤行愿犹未休息。何故不能究竟法界舍菩萨道。

  后陈己所疑。初疑不名为果。后问不舍于因。

  尔时普贤菩萨。告普眼菩萨言。善哉佛子。如汝所言。若此菩萨摩诃萨同一切佛。以何义故不名为佛乃至不能舍菩萨道。

  后答中二。初赞问牒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习去来今世一切菩萨种种行愿。入智境界则名为佛。于如来所修菩萨行无有休息说名菩萨。如来诸力皆悉已入则名十力。虽成十力行普贤行而无休息说名菩萨。知一切法而能演说名一切智。虽能演说一切诸法于一一法善巧思惟未尝止息说名菩萨。知一切法无有二相。是则说名悟一切法。于二不二一切诸法差别之道。善巧观察展转增胜无有休息。说名菩萨。已能明见普眼境界说名普眼。虽能证得普眼境界。念念增长未曾休息说名菩萨。于一切法悉能朗照离诸闇障名无碍见。常勤忆念无碍见者说名菩萨。已得诸佛智慧之眼。是则说名觉一切法。观诸如来正觉智眼而不放逸。说名菩萨。住佛所住与佛无二说名与佛无二住者。为佛摄受修诸智慧。说名菩萨。常观一切世间实际。是则说名住实际者。虽常观察诸法实际。而不证入亦不舍离。说名菩萨。不来不去无同无异此等分别悉皆永息。是则说名休息愿者。广大修习圆满不退。则名未息普贤愿者。了知法界无有边际。一切诸法一相无相。是则说名究竟法界舍菩萨道。虽知法界无有边际而知一切种种异相。起大悲心度诸众生。尽未来际无有疲厌。是则说名普贤菩萨。

  后正答所问。于中三。一法说。二喻况。三法合。今初十一段。次第答前十一问。在文易了。意犹难见。谓何得已入十力。而普行无息耶。今总以喻显。如人习诵。虽已得通而数温习。不如久精。下香象喻显。虽相似而体不同。故璎珞云等觉照寂。妙觉寂照。亦似功用满位。此无功用也。亦显得果不舍因。尽未来际。皆位后普贤故。

  佛子。譬如伊罗钵那象王住金胁王七宝窟中。其窟周围悉以七宝而为栏楯。宝多罗树次第行列。真金罗网弥覆其上。象身洁白犹如珂雪。上立金幢。金为璎珞。宝网覆鼻。宝铃垂下。七支成就六牙具足。端正充满见者欣乐。调良善顺心无所逆。

  喻中三。一举象王依正胜严。伊罗钵那此云香叶。常居第一金山之胁。

  若天帝释将欲游行。尔时象王即知其意。便于宝窟而没其形。至忉利天释主之前。以神通力种种变现令其身有三十三头。于一一头。化作六牙。于一一牙化作七池。一一池中有七莲华。一一华中有七婇女。一时俱奏百千天乐。是时帝释乘兹宝象。从难胜殿往诣华园。芬陀利华遍满其中。是时帝释至华园已。从象而下入于一切宝庄严殿。无量婇女以为侍从。歌咏妓乐受诸快乐。尔时象王复以神通隐其象形现作天身。与三十三天及诸婇女。于芬陀利华园之内欢娱戏乐。所现身相光明衣服。往来进止。语笑观瞻。皆如彼天等无有异。无能分别此象此天。象之与天更互相似。

  二明象王神变自在。言七牙者。准贤首品但有六牙。或是译人类后三七便言七耳。无能分别此象此天者。正意取此以喻菩萨等佛之义。

  佛子。彼伊罗钵那象王。于金胁山七宝窟中无所变化。至于三十三天之上。为欲供养释提桓因化作种种诸可乐物。受天快乐与天无异。

  三明不坏本而能现。

  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修习普贤菩萨行愿及诸三昧。以为众宝庄严之具。七菩提分为菩萨身。所放光明以之为网。建大法幢。鸣大法钟。大悲为窟。坚固大愿以为其牙。智慧无畏犹如师子。法缯系顶开示秘密。到诸菩萨行愿彼岸。

  三法合中分四。一具众行严。合前依正。二为欲安处下明因果无得。合前神变自在。三佛子菩萨摩诃萨本身下结成不坏因而现果。合前不坏本而能现四。何以故下徴释重合。初中可知。

  为欲安处菩提之座。成一切智得最正觉。增长普贤广大行愿。不退不息不断不舍。大悲精进尽未来际。度脱一切苦恼众生。

  二中二。一明修无碍行所为。于中先为果。后增长下为因。

  不舍普贤道。现成最正觉。

  二正显无碍行相。于中先总明。以法界因果无障碍故。

  现不可说不可说成正觉门。现不可说不可说转法轮门。现不可说不可说住深心门。于不可说不可说广大国土现涅槃变化门。

  后别显。于中三。初显因门果行。文有四果。一智果。二说法果。三般若相应果。四断果。

  于不可说不可说差别世界。而现受生修普贤行。现不可说不可说如来。于不可说不可说广大国土菩提树下成最正觉。不可说不可说菩萨众亲近围绕。或于一念顷修普贤行而成正觉。或须臾顷。或于一时。或于一日。或于半月。或于一月。或于一年。或无数年。或于一劫。如是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劫。修普贤行而成正觉。

  次显果从因行及说得时不同。随物现故。

  复于一切诸佛刹中而为上首。亲近于佛顶礼供养。请问观察如幻境界。净修菩萨无量诸行无量诸智。种种神变。种种威德。种种智慧。种种境界。种种神通。种种自在。种种解脱。种种法明。种种教化调伏之法。

  后显果门因行。

  佛子。菩萨摩诃萨本身不灭以行愿力于一切处如是变现。

  三明不坏因而现果。中本身不灭即因不坏。合在窟无变。一切处变现。即能现果。合在天神变。

  何以故。欲以普贤自在神力。调伏一切诸众生故。令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得清净故。令其永断生死轮故。严净广大诸世界故。常见一切诸如来故。深入一切佛法流故。忆念三世诸佛种故。忆念十方一切佛法及法身故。普修一切菩萨诸行使圆满故。入普贤流自在能证一切智故。

  四徴释重合中。先徴意云因果相违。云何因门现果。果复为因。释意云调伏众生。应如是故。文中二。初释果作因意。

  佛子。汝应观此菩萨摩诃萨不舍普贤行。不断菩萨道。见一切佛。证一切智。自在受用一切智法。

  后释因现果意。于中四。一法说。谓不舍因而现果。

  如伊罗钵那象王不舍象身往三十三天为天所乘受天快乐。作天游戏承事天主。与天婇女而作欢娱。同于诸天无有差别。

  二举前喻显。

  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舍普贤大乘诸行。不退诸愿得佛自在。具一切智证佛解脱。无障无碍成就清净。于诸国土无所染着。于佛法中无所分别。虽知诸法普皆平等无有二相。而恒明见一切佛土。虽已等同三世诸佛而修菩萨行相续不断。

  三重以法合。于中初不舍因而现果。后虽知诸法普皆平等下不坏果而现因。

  佛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普贤行愿广大之法。当知是人心得清净。

  四欲胜上来释相竟。

  佛子。此是菩萨摩诃萨第十无碍轮大三昧殊胜心广大智。

  三结名可知。

  上来别释十定竟。

  佛子。此是菩萨摩诃萨所住普贤行十大三昧轮。

  后即大文第三总结十数。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