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目 录


卍新续藏第 24 册 No. 0461 金刚经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卷中

  ○庄严净土分第十

  清净心生是净土庄严诸相即非庄严故受之以庄严净土分。

  新注五断释迦然灯取说疑 此疑亦从第三疑不可取不可说而来。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恐须菩提有得法之心为遣此疑故问之须菩提知法无所得而白佛言不也然灯佛是释迦佛授记之师故问须菩提我于师处有法可得不须菩提即谓法因师开示而实无所得但悟自性本来清净本无尘劳寂然常照即自成佛当知世尊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如来法者譬如日光明照无有边际而不可取。

  佛告(至)所得 川老曰古之今之 颂曰。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南北东西秋毫不睹
  生来心胆大如天  无限群魔倒赤幡

  新注 此段断释迦然灯授记之疑善现述己所证离着固已得矣而如来又恐善现疑佛昔受然灯之记于法实有所得故兴此问善现答以实无所得是无疑矣然灯者大论云然灯生时身光如灯以至成佛亦名然灯。

  新注六断严土违于不取疑 此疑亦从第三疑中不可取而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清净佛土无相无形何物而能庄严耶唯以定慧之宝假名庄严事理庄严有三第一庄严世间佛土造寺写经布施供养是也第二庄严见佛土见一切人普行恭敬是也第三庄严心佛土心净即佛土净念念常行佛心是也。

  须菩(至)庄严 娘生裤子青州布衫 颂曰。

  抖擞浑身白胜霜  芦花雪月转争光
  幸有九皋翘足势  更添朱顶又何妨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是故(至)生心 虽然凭么争奈目前何 颂曰。

  见色非干色  闻声不是声
  色声不碍处  亲到法王城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此修行人不应谈佗是非自言我能我解心轻未学此非清净心也自性常生智慧行平等慈下心恭敬一切众生是修行人清净心也若不自净其心爱着清净处心有所住即是着法相见色着色住色生心即是迷人也见色离色不住色生心即是悟人住色生心如云蔽天不住色生心如空无云日月长照住色生心即是妄念不住色生心即是真智妄念生则暗真智照则明明即烦恼不生暗则六尘竞起。

  应无(至)其心 退后退后看看顽石动 颂曰。

  山堂静夜坐无言  寂寂寥寥本自然
  何事西风动林野  一声寒雁唳长天

  新注 问意以菩萨修六度梵行庄严净土现身说法是有所取云何不取答意以菩萨虽修梵行庄严是无作行称性庄严故曰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既而如来又嘱善现云为菩萨者应如是生清净心乃非取而取如维摩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斯之谓也若于六尘生着不名清净故又告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新注七断受得报身是取疑 此疑亦从第三疑中不可取而来。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色身虽大内心量小不名大身内心量大等虚空界方名大身色身纵如须弥终不为大也。

  须菩(至)大身 设有向甚么处看 颂曰。

  拟把须弥作幻躯  饶君胆大更心鹿
  目前指出千般有  我道其中一也无
  便从这里入

  新注 须弥山者梵语须弥卢华言妙高此山四宝所成高出众山之上故称山王佛之报身远离诸漏名之为非尊重奇特名之为大佛之问意以圣人之法既无为无取所得报身岂非有取恐有此疑故设喻为问而善现即知须弥自无分别我是山王故得为大报身离着亦复如是故曰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有为之福限量有穷无为之福殊胜无比故受之以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至)其沙 前三三后三三 颂曰。

  一二三四数恒沙  沙等恒河数更多
  算尽目前无一法  方能静处萨婆诃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佗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布施七宝得三界中富贵报讲说大乘经典令诸闻者生大智慧成无上道当知受持福德胜前七宝福德。

  须菩提(至)福德 真鍮不换金 颂曰。

  入海算沙从费力  区区未免走尘埃
  争如运出家珍宝  枯木生花别是春

  新注 恒河天竺之河周四十里佛多近是说法故取为喻前说一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以喻持说福胜今以无量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持说此经四句其福转胜于彼此则前少后多盖渐化众生令起信心故也。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是经所在天龙敬事故受之以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所在之处如有人即说是经若念念常行无念心无所得心不作能所心说若能远离诸心常依无所得心即此身中有如来全身舍利故言如佛塔庙以无所得心说此经者感得天龙八部悉来听受心若不清净但为名声利益而说是经者死堕三涂有何利益心若清净为说是经令诸听者除迷妄心悟得本来佛性常行真宝感得天人阿修罗等皆来供养持经人也。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自心诵得此经自心解得经义自心体得无著无相之理所在之处常修佛行念念心无有间歇即自心是佛故言所在之处则为有佛。

  复次(至)弟子 合如是 颂曰。

  似海之深如山之固  左旋右转不去不住
  出窟金毛狮子儿  全威哮吼众狐疑
  深思不动干戈处  直摄天魔外道归

  新注 藏佛舍利之处谓之塔奉佛形像之处谓之庙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者成无上佛果菩提也随说此经四句偈处天人当敬之如佛塔庙况能具足持诵者耶经典所在之处固当敬了如佛现在若尊重弟子者若犹及也言说经弟子亦当重之盖能续佛慧命故也。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至道无名假之方便以是名字行者受持故受之以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尔时(至)奉持 今日小出大遇 颂曰。

  火不能烧水不能溺  风不能飘刀不能劈
  软似兜罗硬如铁璧  天上人间古今不识
  咦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

  佛说般若波罗蜜令诸学人用智慧除却愚心生灭生灭除尽即到彼岸若心有所得不到彼岸心无一法可得即是彼岸口说心行乃是到彼岸。

  所以(至)罗蜜 犹较些子 颂曰。

  一手抬一手搦  左边吹右边拍
  无弦弹出无生乐
  不嘱宫商格调新  知音知后徒名邈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佛问须菩提如来说法心有所得不须菩提知如来说法心无所得故言无所说也如来意者欲令世人离有所得之心故说般若波罗蜜法令一切人闻之皆发菩提心悟无生理成无上道。

  须菩(至)所说 低声低声 颂曰。

  入草求人不奈何  利刀斫了手摩挲
  虽然出入无踪迹  纹彩全彰见也么

  新注 善现既闻是希有之法则生忻乐故问经名及受持之法佛答此经名金刚般若者为能断一切疑执故当如是奉持能断疑执虽用般若智然法性本空不可取着故云即非般若波罗蜜也如来又虑善现未达般若性空谓有言说故又诘云如来有所说不而善现了知说即无说乃答云如来无所说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如来说众生性中妄念如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微尘一切众生被妄念微尘起灭不停遮蔽佛性不得解脱若能念念真正修般若波罗蜜无著无相之行了妄念尘劳即清净法性妄念既无即非微尘是名微尘了真即妄了妄即真真妄俱泯无别有法故云是名微尘性中无尘劳即是佛世界心中有尘劳即是众生世界了诸妄念空寂故云非世界证得如来法身普见尘刹应用无方是名世界。

  须菩(至)世界 南瞻部州北?单越 颂曰。

  头指天脚踏地  饥则餐困则眠
  此土西天  西天此土
  到处元正便是年  南北东西祗者是

  新注 此节文意由前施宝得福而来盖以无量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得福虽多然是贪等烦恼染因流转生死遂以世界微尘为喻尘乃无情之物不生贪等烦恼染因是则有为福报不及微尘之无情况持说此经是远离烦恼之因能取菩提而不胜耶非微尘非世界者非烦恼染因微尘世界也乃是无记微尘世界无记犹无情谓不起善恶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者是三十二清净行三十二清净行者于五根中修六波罗蜜于意根中修无相无为是名三十二清净行常修此三十二清净行即得成佛若不修三十二相清净行终不成佛但爱着如来三十二相自不修三十二相行终不得见如来。

  须菩(至)二相 借婆衫子拜婆年 颂曰。

  你有我亦有  君无我亦无
  有无俱不立  相对觜卢都

  新注 三十二相者应身相也非相者非法身相也是名三十二相者有感即应不妨说三十二相也施宝之福纵能成佛身相但是应身不及持说功德能成法身之体也。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世间重者莫过于身命菩萨为法于无量劫中舍施身命与一切众生其福虽多亦不如受持此经四句之福多劫舍身不了空义妄心不除元是众生一念持经我人顿尽妄想既除言下成佛故知多劫舍身不如持经四句之福。

  须菩(至)甚多 两彩一赛 颂曰。

  伏手滑槌不换剑  善使之人皆总便
  不用安排本现成  个中须是英灵汉
  啰啰哩哩啰啰  山花笑野鸟歌
  此时如得意  随处萨婆诃

  新注 七宝布施外财也身命布施内财也身施者如尸毗王代鸽是也命施者如萨埵饲虎是也以轻重较之则外财轻而易内财重而难然此二施皆有为有漏因果总不如持说四句能取菩提之妙果也。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闻经解义独悟实相故受之以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尔时(至)之经 好笑当面讳了 颂曰。

  自小来来惯远方  几回衡岳渡潇湘
  一朝蹈着家乡路  始觉途中日月长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自性不痴名慧眼闻法自悟名法眼须菩提是阿罗汉于五百弟子中解空第一已曾勤奉多佛岂得不闻如是深法岂于释迦牟尼佛所始言闻之然或是须菩提于往昔所得乃声闻慧眼至今方悟佛意故始得闻如是深经悲昔未悟故涕泪悲泣闻经谛念谓之清净从清净体中流出般若波罗蜜多深法当知决定成就诸佛功德也。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虽行清净行若见垢净二相当情并是垢也即非清净心也但心有所得即非实相也。

  世尊(至)实相 山河大地甚处得来 颂曰。

  远观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华犹在  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  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  祗为太分明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世尊(至)为难 若不得后语前语也难圆 颂曰。

  难难难  如平地上青天
  易易易  似和衣一觉睡
  行船尽在把梢人  谁道波涛从地起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

  若当(至)希有 行住坐卧着衣吃饭更有甚么事 颂曰。

  冰不热火不寒  土不湿水不干
  金刚脚蹈地  幡竿头指天
  若人信得及  北斗向南看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须菩提深悟佛意盖自见业尽垢除慧眼明彻信解受持即无难也世尊在世诸法之时亦有无量众生不能信解受持何必独言后五百岁盖佛在之日虽有中下根不信及怀疑者即往问佛佛即随宜为说无不契悟佛灭后后五百岁渐至末法去圣遥远但存言教人若有疑无处咨决愚迷抱执不悟无生著相驰求轮回诸有于此时中得闻深经清心敬信悟无生理者甚为希有故言第一希有于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复有人能于般若波罗蜜甚深经典信解受持者即知此人无我人众生寿者之相无此四相是名实相即是佛心故曰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何以(至)诸佛 心不负人无面惭色 颂曰。

  旧竹生新笋  新华长旧枝
  雨催行客路  风送片帆皈
  竹密不妨流水过  山高岂碍白云飞

  新注 善现知舍身命之重所感之福不如持说之胜得闻此法感佛恩深遂悲泣流涕赞言希有自谓从昔以来未曾闻是经典盖由信经清净能生乎实相又谓我今值佛获闻是经不以为难而未来众生得闻是经法始为希有所以希有者以依此经修行不起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我空也言非相者即法空也离此诸相即成正觉故曰即名诸佛也。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佛印可须菩提所解善契我心故重言如是也。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声闻久著法相执有为解不了诸法本空一切文字皆是假立忽闻深经诸相不生言下即佛所以惊怖唯是上根菩萨得闻此理欢喜受持心无畏怖退转如此之流甚为希有。

  佛告(至)希有 祗是自家底 颂曰。

  毛吞巨海水  芥子纳须弥
  碧汉一轮满  清光六合辉
  蹈得故关田地稳  更无南北与东西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口说心不行即非口说心行即是心有能所即非心无能所即是也。

  何以(至)罗蜜 八字打开两手分付 颂曰。

  是名第一波罗蜜  万别千差从此出
  鬼面神头对面来  此时莫道不相识

  新注 如是如是者然之辞也大乘之法本是难信难解然非大乘根器卒闻是法未免惊愕疑怖畏惧能闻是法而不惊畏者实为希有此希有法无与等者故名第一然犹虑其于法取着其法本离言说故云非第一波罗蜜有因缘故亦可得说故名第一波罗蜜。

  新注八断持说未脱苦果疑 此疑从第七疑中舍身布施而来。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

  见有辱境当情即非不见辱境当情即是见有身相当彼所害即非不见有身相当彼所害即是。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须菩(至)者相 智不责愚 颂曰。

  如刀断水似火吹光  明来暗去那事无妨
  歌利王歌利王
  谁知远烟浪  别有好思量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如来因中在初地时为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无一念痛恼之心若有痛恼之心即生嗔恨歌利王是梵语此云无道极恶君也一说如来因中曾为国王常行十善利益苍生国人歌赞此王故云歌利王求无上菩提修忍辱行尔时天帝释化作旃陀罗乞王身肉即割施殊无嗔恼今存二说于理俱通。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如来因中于五百世修行忍辱波罗蜜以得四相不生如来自述性因者欲令一切修行人成就忍辱波罗蜜行忍辱波罗蜜行人既行忍辱行者不见一切人过恶冤亲平等无是无非被他打骂残害欢喜受之倍加恭敬行如是行者即能成就忍辱波罗蜜也。

  何以(至)者相 目前无法从教柳绿华红耳畔无闻一任莺吟燕语 颂曰。

  四大元无我  五蕴归皆空
  廓落虚无理  乾坤万古同
  妙峰巍巍常如故  谁管颠号括地风

  新注 忍辱者六度之一也安受曰忍也毁害曰辱前云舍身命之福报是生死苦因不及持说福此之行忍辱亦舍身命不成苦因者何耶盖能达法无我到于彼岸说非忍辱波罗蜜者即遣着也如是忍行佛昔行故引歌利王之事以证之梵语歌利王华言极恶佛于宿世曾作仙人山中修道王因田猎见而不喜遂割其耳鼻截其手足时仙人略无嗔恨以慈忍力身复如故盖能了达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皆空非惟无苦亦乃有乐也又引过去五百世中作忍辱仙以证之者明行忍行非止一世也。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至)提心 是即此用离此用 颂曰。

  得之在心应之于手  雪月风华天长地久
  朝朝鸡向五更啼  春来处处山华秀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不应住色生心者是都标也声香等别列其名也于此六尘起憎爱心由此安心积集无量业结覆盖佛性虽种种勤苦修行不除心垢无解脱之理推其根本都由色上住心如能念念常行般若波罗蜜推诸法空不生计着念念常自精进一心守护无令放逸净名经云上求一切智无非时求大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昼夜精勤常住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无时暂舍。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若心住涅槃非是菩萨住处不住涅槃不住诸法一切处不住方是菩萨住处上文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也。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菩萨不为求望自身快乐而行布施但为内破悭心外利益一切众生而行布施也。

  不应(至)布施 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十年后莫言不道 颂曰。

  朝游南岳暮住天台  追而不及忽然自来
  独行独坐无拘系  得宽怀处且宽怀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如者不生来者不灭不生者我人不生不灭者觉照不灭下文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来说我人等相毕竟可破坏非真实体也一切众生尽是假名若离妄心即无众生可得故言即非众生。

  如来(至)众生 别有长处不妨拈出 颂曰。

  不是众生不是相  春暖黄莺啼柳上
  说尽山云海月情  依前不会空惆怅
  休惆怅  万里无云天一样

  新注 佛累世行忍以无我故得成菩提故发菩提之心应须离一切相离相即不住色等六尘当生无所住心即菩提因若心有住不名菩萨故曰非住菩萨所行六度皆应离相色为六尘之首施为六度之初故云不应住色布施如是行施为利群生若存施受之心又非妙行故曰非众生也。

  新注九断能证无体非因疑 此疑从第八疑中利生行施而来。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真语者说一切有情无情皆有佛性实语者说众生造恶业定受苦报如语者说众生修善法定有乐报不诳语者说般若波罗蜜法出生三世佛决定不虚不异语者如来所说初善中善后善旨意微妙一切天魔外道无有能超胜及破坏佛语者也。

  须菩(至)语者 知恩者少负恩者多 颂曰。

  两个五百是一贯  阿爷元是丈夫汉
  分明对面报渠言  争奈好心无好报
  真语者实语者  阿呵呵喏喏喏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无实者以法体空寂无相可得然中有恒沙性德用之不匮故言无虚欲言其实无相可得欲言其虚用而无间是故不得言无不得言有无而不无言譬不及者其惟真智乎若不离相修行无由臻此。

  须菩(至)无虚 水中咸味色里胶青 颂曰。

  硬似铁软如酥  看时有觅还无
  虽然步步常相守  要且无人识得渠
  咦

  新注 如来所得妙果如理而证离于言说何故累称持说功德胜余布施等福耶然佛无所证而证无所说而说所证所说无不当理恐善现未达此意故又告云是真实等语真语者说佛菩提也实语者说小乘法也不异语者说授记事也不诳语者不诳众生也古译无此一句无实无虚者如来所证之法本离言说故曰无实对机有说故曰无虚也。

  新注十断如遍有得无得疑 此疑远从第三疑中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得名而来。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无所见。

  于一切法心有住着则不了三轮体空如盲者处暗无所晓了华严经云声闻在如来会中闻法如盲如聋为住诸法相故也。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若菩萨常行般若波罗蜜多无著无相行如人有目处于皎日之中何所不见也。

  新注 圣人以无为真如得名然真如之体遍一切时遍一切处何故众生有得者有不得者盖心有住法不住法之异耳住者住着也如行布施不达三轮体空名为住法心既住法不成檀波罗蜜如入暗中则无所见若达三轮体空则心无所住即成檀波罗蜜如人有目在日光中见诸色相也。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当来之世者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浊恶之世邪法竞起正法难行于此时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遇此经从师禀受读诵在心精进不妄依义修行悟入佛之知见则能成就阿耨菩提以是三世诸佛无不知之。

  须菩(至)功德 因地而倒因地而起地向你道甚么 颂曰。

  世间万事不如常  又不惊人又久长
  如常恰似秋风至  无意凉人人自凉

  新注 言未来世中若有受持读诵者佛眼佛智悉能知见既行胜因必成妙果故曰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也。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受持读诵自利利佗功德无边不可称量故受之以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佛说末法之时得闻此经信心不逆四相不生即是佛之知见此人功德胜前多劫舍身功德百千万亿不可譬喻一念闻经其福尚多何况更能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当知此人决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种种方便为说如是甚深经典俾离诸相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得福德无有边际盖缘多劫舍身不了诸法本空心有能所未离众生之见如能闻经悟道我人顿尽言下即佛将舍身有漏之福比持经无漏之慧实不可及故虽十方聚宝三世舍身不如持经四句偈注云心有能所四字一本云有能舍所舍心有元来未离众生之见此解意又分明故两存之。

  须菩(至)解说 人天福报即不无佛法未梦见在 颂曰。

  初中后日发施心  功德无边算莫穷
  争似信心心不立  一拳打透太虚空

  新注 初日分者寅卯辰时也中日分者巳午未时也后日分者申酉戌时也如是一日三时舍无量身历无量劫而行布施世间固无此事然佛设此喻者以况闻经生信福德之胜何况书写受持诵说者耶信力曰受念力曰持对文曰读背文曰诵所谓书写受持读诵者自行也为人解说者化佗也。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持经之人心无我所无我所故是佛心佛心功德无有边际故言不可称量。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须菩(至)者何 如斩一握丝一斩一切断 颂曰。

  一拳打倒化城关  一脚踢翻玄妙塞
  南北东西信步行
  休觅大悲观自在  大乘说最上乘说
  一棒一条痕  一掌一握血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乘者智慧广大善能建立一切法最上乘者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亦名一切智亦名无生忍亦名大般若若有人发心求佛无上道闻此无相无为甚深之法即当信解受持为人解说令其深悟不生毁谤得大忍力大智慧力大方便力方能流通此经也上根之人闻此经典得深悟佛意持自心经见性究竟复起利佗之行能为人解说令诸学者自悟无相理得见本性如来成无上道当知说法之人所得功德无有边际不可称量闻经解义如教修行复能广为人说令诸众生得悟修行无相无著之行以能行此行有大智慧光明出离尘劳虽离尘劳不作离尘劳之念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荷担如来当知持经之人自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

  若复(至)菩提 擘开大华手须是巨灵神 颂曰。

  堆山积岳来  一一尽尘埃
  眼里瞳人碧  胸中气若雷
  出边沙塞静  入国贯英才
  一片寸心如大海  波涛几见去还来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何名乐小法者为二乘声闻人乐小果不发大心故即于如来深法不能受持读诵菩人解说。

  何以(至)解说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颂曰。

  不学英雄不读书  波波役役走长途
  娘生宝藏无心用  甘作无知饿死夫

  新注 此般若之体本绝言思其功德广大不可得而称量非乐小乘者所可得闻故曰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发大乘者元住大乘之人也发最上乘者初闻最妙大乘而能信解之人也如是之人修行此法则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故能荷担如来无上菩提彼小乘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为着此四见故也。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若人口诵般若心行般若在在处处常行无为无相之行此人所在之处如有佛塔感得一切天人各持供养作礼恭敬与佛无异能受持经者是人心中自有世尊故云如佛塔庙当知所得福德无量无边。

  须菩(至)其处 镇州萝卜云门胡饼 颂曰。

  与君同步又同行  起坐相将岁月长
  渴饮饥餐常对面  不须回首更思量

  新注 塔为藏舍利之处若天人阿修罗固当敬事此般若经卷所在之处是真法身舍利宝塔可不敬乎。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恒沙罪业一念消除果报不空岂经多劫故受之以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销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持经之人各得一切天人恭敬供养为前生有重业障故今生虽得受持诸佛如来甚深经典常被人轻贱不得人恭敬供养自以受持经典故不起人我等相不问冤亲常行恭敬心无恼恨荡然无所计校念念常行般若波罗蜜行曾无退转以能如是修行故得无量劫以至今生所有极恶罪障并能消灭又约理而言先世即是前念妄心今世即是后念觉心以后念觉心轻贱前念妄心妄不得住故云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妄念既灭罪业不成即得菩提也。

  复次(至)三菩提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颂曰。

  赞不及毁不及  若了一万事毕
  无欠无余若大虚  为君题作波罗蜜

  新注 持诵此经者人当恭敬而反被人轻贱者以宿罪业可招恶报由经力故转重为轻被轻贱故其罪消灭当得无上佛果持经功德可谓大矣。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佗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供养恒沙诸佛施宝满三千界舍身如微尘数种种福德不及持经一念悟无生理息希望心远离众生颠倒知见即到波罗蜜彼岸永出三涂证无余涅槃也。

  须菩(至)能及 功不浪施 颂曰。

  亿千供佛福无边  争似常将古教看
  白纸上边书黑字  请君开眼目前观
  风寂寂兮水连连  谢家人祗在鱼船

  新注 阿僧祗翻无数时那由佗者十亿为洛叉十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那由佗如来于过去然灯佛前供养无数诸佛其功德可谓深且大矣乃言不及末世持经功德者何然持经能生理解得证菩提供佛虽感福报但是事相较以持经功德百千万亿分中不及一分者以此又言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者盖事相之福是可思议之法而般若妙智忘能所绝待对不可得而思议者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佛言末法众生德薄垢重嫉妒弥深邪见炽盛于此时中如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圆成法相了无所得念念常行慈悲喜舍谦下柔和究竟成就无上菩提或有人不知如来正法常在不灭闻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人能成就无相心行无相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必心生惊怖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是经义者即无著无相行也云不可思议者赞叹无著无相行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须菩(至)思议 各各眉毛眼上横 颂曰。

  良药多苦忠言逆耳  冷暖自知如鱼饮水
  何须佗日待龙华  今朝先授菩提记

  新注 此经非大乘根器不能持诵而持诵所感功德岂常人可闻闻必狐疑不信故不具说盖此经之义趣与其果报不可思议故也。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本来无我安得有人为度彼人故权立我故受之以究竟无我分。

  新注十一断安住降伏存我疑 此疑从前诸文无我人等相而来也。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新注 善现初问此善至是复问者何耶问辞虽同其意则别盖所问不过住大乘降伏妄心而已初之问意但问能住能降之法此之问意若谓我能住我能降存此分别障于真证无住之道故又兴此问也。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须菩提问佛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依何法而住如何降伏其心佛言当发度脱一切众生心度脱一切众生尽得成佛已不得见有一众生是我灭度者何以故为除能所心除有众生心亦除我见心也。

  尔时(至)度者 有时因好月不觉过沧州 颂曰。

  若问云何住  非中及有无
  头无纤草盖  足不履阎浮
  细似邻虚㭊  轻如蝶舞初
  众生灭尽知无灭  此是随流大丈夫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菩萨若见有众生可度者即是我相有能度众生心即是人相谓涅槃可求即是众生相见有涅槃可证即是寿者相有此四相即非菩萨也。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有法者我人等四法是也不除四法终不得菩提若言我发菩提心者亦是人我等法人我等法是烦恼根本。

  何以(至)心者 少佗一分又争得 颂曰。

  独坐修然一室空  更无南北与西东
  虽然不借阳和力  争奈桃华一样红

  新注 此一节文意亦与前同但前是破情显智所破之情即我人等四相粗执所显之智即般若真智自此而下忘智显理破我人等四相细执由此贤位渐入圣阶矣。

  新注十二断佛因是有菩萨疑 此疑从第十一疑中实无有法发菩提心者而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新注 由前云实无有法发菩提心者意谓无发心者则无菩萨若无菩萨云何释迦于然灯佛所名曰善慧布发掩泥行菩萨道得发记耶佛恐善现潜有此疑故举以问。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新注 善现答意云善慧彼时都无所得离诸分别由悟无法故得授记。

  佛言如是如是。

  佛告须菩提我于师处不除四相得授记不须菩提深解无相之理故言不也善契佛意故佛言如是如是言是印可之辞也。

  须菩(至)如是 若不同床睡争知纸被穿 颂曰。

  打鼓弄琵琶  相逢两会家
  君行杨柳岸  我宿渡头沙
  江上晚来初雨过  数峰苍翠接天霞

  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须菩(至)牟尼 贫似范丹气如项羽 颂曰。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日来月往不知是谁
  噫

  新注 善现既会法无所得佛然其说乃言如是如是既而又反覆告者要令善现知法无所得深契至理故得授记盖如来所证妙果乃心地本具法门离诸名相无授受中而论授受者也。

  新注十三断无因则无佛疑 此疑从第十一二疑中而来。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佛言实无我人众生寿者始得受菩提记我若有发菩提心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以实无所得然灯佛始与我授记此一段文总成须菩提无我义佛言诸法如义者诸法即是色声香味触法于此六尘中善能分别而本体湛然不染不着曾无变异如空不动圆通莹彻历劫常存是名诸法如义菩萨璎珞经云毁誉不动是如来行入佛境界经云诸欲不染故敬礼无所观。

  何以(至)如义 住住动着则三十棒 颂曰。

  上是天兮下是地  男是男兮女是女
  牧童撞着放牛儿  大家齐唱啰啰哩
  是何曲调万年欢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新注 何以故者徴起之辞也由前云实无有法得菩提果故受然灯之记遂疑既无佛果岂有佛法耶释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者真如也不伪曰真不异曰如此真如体贯彻三世绵亘十方非空非有不变不迁名如来性若有所得即非佛菩提也。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佛言实无所得心而得菩提以所得心不生是故得菩提离此心外更无菩提可得故言无实也所得心寂灭一切智本有万行悉圆备恒沙德性用无乏少故言无虚也。

  若有(至)无虚 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 颂曰。

  生涯如梦若浮云  活计都无绝六亲
  留得一只青白眼  笑看无限往来人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是故(至)佛法 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 颂曰。

  会造逡巡酒  能开顷刻华
  琴弹碧玉调  炉炼白朱砂
  几般伎俩从何得  须信风流出当家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能于诸法心无取舍亦无能所炽然建立一切法而心常空寂故知一切法皆是佛法恐迷者贪着一切法为佛法为遣此病故言即非一切法心无能所寂而常照定慧齐行体用一致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至)一切法 上大人丘乙己 颂曰。

  是法非法不是法  死水藏龙活鱍鱍
  是心非心不是心  逼塞虚空古到今
  祗是绝追寻
  无限野云风卷尽  一轮孤月照天心

  新注 所得者忘情而证也无实者非有为相也无虚者是真如体也然此真如非别有法即一切色等诸法离性离相名真如体唯佛与佛乃能证此故一切法皆是佛法真如之体虽不离于诸法然亦不可取着故云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者以显一切众生法身不二无有限量是名大身法身本无处所故言则非大身文以色身虽大内无智慧即非大身色身虽小内有智慧得名大身虽有智慧不能依行即非大身依教修行悟入诸佛无上智见心无能所限量是名大身也。

  须菩(至)大身 唤作一物即不中 颂曰。

  天产英灵六尺躯  能文能武善经书
  一朝识破娘生面  方信闲名满五湖

  新注 上说如来所证真如之体遍一切处可谓长大矣又恐善现起长大之见故佛又说喻徴之曰譬如人身长大善现因喻有悟即曰非大身是名大身论云大身有二义一者遍一切处即法身二者功德大即报身此之二身皆离诸相故名为非相也。

  新注十四断无人度生严土疑 此疑同十二疑皆从十一疑中实无有法发心者而来。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菩萨若言由我说法除得彼人烦恼即是法我若言我度得众生即有我所虽度脱众生心有能所我人不除不得名为菩萨炽然说种种方便化度众生心无能所即是菩萨也。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至)寿者 唤牛即牛呼马即马 颂曰。

  借婆衫子拜婆门  礼数周旋已十分
  竹影扫阶尘不动  月穿潭底水无痕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菩萨若言我能建立世界者即非菩萨虽然建立世界心有能所即非菩萨炽然建立世界能所心不生是名菩萨最胜妙定经云假使有人造得白银精舍满三千大千世界不如一念禅定心心有能所即非禅定能所不生是名禅定禅定即是清净心也。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于诸法相无所滞碍是名通达不作解法心是名无我法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随分行特亦得名为菩萨然未为真菩萨解行圆满一切能所心尽方得名真是菩萨。

  须菩(至)菩萨 寒即普天寒热则普天热 颂曰。

  有我元无我  寒时烧软火
  无心似有心  半夜拾金针
  无心无我分明道  不知道者是何人
  呵呵

  新注 法界混然身土平等尚无佛道可成安有众生可度是则起度生之心修习梵行净佛国土即凡夫见不名菩萨毕竟起何等心名为菩萨能通达无我法者真菩萨也。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一眼摄五眼一沙摄恒河沙一世界摄多世界一心摄若干心故受之以一体同观分也。

  新注十五断诸佛不见诸法疑 此疑从第十四疑中而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一切人尽有五眼为迷所覆不能自见故佛教除却迷心即五眼开明念念修行般若波罗蜜法初除迷心名为第一肉眼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起怜愍心是名为第二天眼痴心不生名为第三慧眼着法心除名为第四法眼细惑永尽圆明遍照名为第五佛眼又云见色身中有法身名为天眼见一切众生各具般若性名为慧眼见性明彻能所永除一切佛法本来自备名为法眼见般若波罗蜜能生三世一切法名为佛眼。

  须菩(至)佛眼 尽在眉毛下 颂曰。

  如来有五眼  张三祗一双
  一般分皂白  的的别青黄
  其间些子誵讹处  六月炎天下雪霜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恒河者西国祗园精舍侧近河如来说法指此河为喻佛说此河中沙一沙况一佛世界以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举此众多国土者欲明其中所有众生一一众生皆有若许心数也。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佛告(至)悉知 曾为荡子偏怜客惯爱贪杯识醉人 颂曰。

  眼观东南意在西北  将谓猴白更有猴黑
  一切众生一切心  尽遂无穷声与色
  喝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一一众生皆有若干差别心数心数虽多总名妄心识得妄心非心是名为心此心即是真心常心佛心般若波罗蜜心清净菩提涅槃心。

  何以(至)为心 病多谙药性 颂曰。

  一波才动万波随  似蚁循环岂了期
  咄
  今日为君都割断  出身方号丈夫儿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心不可得者前念妄心瞥然已过追寻无有处所现在心不可得者真心无相凭何得见未来心不可得者本无可得习气已尽更不复生了此三心皆不可得是名为佛。

  所以(至)可得 低声低声真得鼻孔里出气 颂曰。

  三际求心心不见  两眼依前对两眼
  不须遗剑克舟寻  雪月风光常见面

  新注 前说不见彼是众生不见我为菩萨不见净佛国土如是则不见诸法名为诸佛如来然而如来具足五根岂都无所见耶五眼者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古德偈曰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唯观俗谛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此之五眼通该十界而优劣有殊如经所说五眼皆如来所具者无非佛眼也恒沙世界一切众生之心如来无不知见然众生之心种种颠倒言非心者妄识本空也是名为心者真如不灭也所以者何者徴起非心所以而释之三世心者虚妄生灭之心也求之皆不可得盖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不住此即如来所知之心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