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大正藏》第84卷No.2680

  融通圆门章

  摄州平野融通妙宗大源山主
  大通撰述

  一真法界冲深广博。包含众德。遍应万有。天鼓海潮无思通故。求真去妄。犹如弃影而劳形矣。祇不濯垢心。无登正觉。须打计执方入圆明。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成道莫片尘而不寂光也。失此知见。瞥尔妄起。东攀西缘。竛竮之子。门外之客。奔逝南北。轮环无辍。无始至今。曾不省觉。故我慈尊魏魏现粟散。嘱嘱仛开祖。指陈一行一切速捷取辨秘诀。抖捒密意。令乘一乘。顾复之极。不请而来。无问而吐。真友悲母切而复急。恩而更殊也而巳。面授金句。明训玉章。与感得变像。俱藏于梵库。余慨阙流行。先载乎缘起卷首。然新意者。未索得佛祖旨。动成纰僻。呜呼时远教弛。希有晓了。宁弗凄楚乎。今为提撕纲紧。述撰披释。为此作也。染指义味。则综攻群典。敷扬圆理则直据杂法。稍莫自言成于己见。
  南无忍士教主释尊。西方能化阿弥陀佛。十大萨埵。所有圣众。惟愿摄取。我是凡下。言义离过。不乖慈教。远近流通。助他信心。临终正念。同生极乐。
  将着此编。总有十条。一教兴本缘。二多闻劝喻。三略释宗名。四法门分齐。五所被通局。六通修要方。七内众规则。八辨国土。九明佛身。十解文义。
  一教兴本缘者。开祖良忍上人。尾州智多郡富田人也。稚游睿峰。师于良贺。究止观之奥义。遭于永意。闻密乘之幽旨。来住绝伦。显密硕德。二十三而辞交众。潜迹别处。二十余年常坐不眠。而勤行孜孜焉。永久第五。寿四十六。五月十五。日轮当午。无量寿佛面现身相曰。汝行不可思议而难得顺次往生。教速疾往生之胜因。授与融通念佛。是乃宗兴之基堵也。
  二多闻劝喻者。鞍马多闻天王。现威容曰。师往蒙佛直授。流化劝进。盍救济苦海之群有耶。上人为证明末世之信向问曰。何谓乎。报曰。回我所唱透通众人。众人所唱融摄于我。是融通念佛也。其功逾独称焉。自是志操勇猛。天治元年六月九日。持于管簿。游履京师。始鸟羽先帝日课百遍。及以三公九卿等交缔矣。向五百十三人时。着青衣壮年之僧。来上人前请于扶接。手书佛法护者鞍马寺毗沙门天王毕而去焉。知幽赞深。奇敬感极。翌年首夏。诣鞍马寺。通夜念佛。暨于三更。天王忽现。谓上人曰。融通念佛功德弥广。故我代师俾三界诸天六道冥官。榑桑国内八百万神。各受日课百遍。为尽未来际不退勤精之誓诺。录各己名。附与乎仁矣。披阅冥众如星列名。多闻功勋。相似普贤劝进善财海众。从尔奋激。经纬国家。劝进人文。
  三略释宗名者。总通之道。脱离之门。要而又胜。高而又深。顿超之法。速升之行。举一全收。连贯互彻。一多无碍。重重无尽。名为融通。大者当体得名。包含为义。一真法界。具满所有响应过恒。局限之法。彼此融故。要住自一。方能遍应。遍应多界。常是住一。一有力多无力多入一中。多有力一无力入多中。一多相入。日日成亿百万遍之谓也。穷性尽理。因果该彻。一相通融。无能所念。言议绝离。思想寂灭。全性成修。本具诸佛古古利泽。圆成众生新新念称。故言念佛也宗者。梵语悉檀。从上五字义渊。秽而常净。不移而换为不二圆门之崇尚也。
  四法门分齐者。诸宗法匠。皆有判教。今宗所立。当以五罊。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渐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人者。多思量故。苏迷四边有此大洲南瞻。东毗。西瞿。北俱也。修持五戒中品十善。感斯道身。天者。有光明故。欲界六天。男女参居。多诸欲染。色界十八。并无女形。亦无欲染。有色化生。无色四天。但有四心。无有形质。上品十善。并勤未至。兼修静虑厌色修定。如次上天。小乘者。有谛缘度。闻佛声教。修习四谛十六行相。伏断八十八。九十一正使。不由他悟。内因寂静。外缘足少。更侵习气。发四弘愿。修六度行。留惑润生。利物为心。如次配三。唯说人空。不说法空。以于六识。建立染净。渐教者。理事各别。性相不同。五性差异。无性有情不许成佛。以于八识建立诸法。少说法性。多说法相。又理事不二。性相互容。定性二乘醉昏醒觉。无性阐提发心作佛。式如来藏随缘成立。少说法相。多说法性。顿教者。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一切绝离。不立法相。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圆教者。统该前四。圆满具足。相即无碍。主伴无尽。一法一切法。一断一切断。一行一切行。一成一切成。互具交融。超过思议之境也。如今宗者。口称事相。彼此交络。周遍尘界。具有众德。莫有遗余。即于烦恼。证于菩提。不出荆林。游于玉沼。炽然求生。不乖无生。终日生而未尝生。乃知。深济普周教海也。
  五所被通局者。无愿无行总非器也。反是皆堪。凡教卑则少慧轻陵。根不对则功行难成。圆融口称。上智享禀。下机领荷。不离一法。巧与诸根。霄坏覆载。大造化育。普门广大。无择无遗。圆宗之谈。臻穷证者。累德长尊杜听。常随高足闭口。洽信解者。不肖之徒如龙得水。似虎靠山。闻圆妙理不可思议。起圆信解。信一心具法界。解一尘有经卷。欲开此心而修圆行。妙悟自具。顿同诸圣。福慧事理。皆称法界。力用未充。无生而生。亲近弥陀。直尔契当本来平等。此但举信顺者。猜嫌毁訾。亦所滋润。闻而嫌。知而訾。闻知之种。已蕴识田。不远得益耳。
  六修行要方者。不简僧俗。受课之外。每日清晨盥漱已后。向西合掌。举扬弥陀所传融通念佛亿百万遍决定往生。以心缘历。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字字分明称念果号。十声为度。尽此一生。暂莫放过。早旦称佛表贵敬也。比臣之朝。类子之省。又旦即是夜气清明。未驰世路。取自心净。又朝露忽消。电光便过。幸乎得一日光景。称一日佛名。验得往生。憍盈者谓。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我于生前。且做世业。直待临终。而后念佛。当谛而聆。临终侥幸。千万人中无一两口。怀感师云。世间有十种人。临终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必相遇。无劝念之理。二者业苦缠身。不遑念佛。三者或偏风失语。不能称佛。四者狂乱失心。注想难成。五者或遭水火。不暇至诚。六者遭遇豺狼。无复善友。七者临终恶友。坏彼信心。八者饱食过度。昏迷致死。九者军陈斗战。奄忽而亡。十者颠坠高岩。伤性命也。若斯十种之事。皆是寻常目击耳闻。宿业所招。现殃所感。不容回避。孰乎知之。临终有业无业。好死恶死。十种恶缘。卒尔遭着一事。便空往焉。直饶无此恶缘。平病而死。世缘未了。妄情未休。贪生怖死。刀风解体。四大分离。扰乱胸怀。苦痛逼迫。求医问药。家计未明。后事未辨。百种恼从。万品忧来。当于此时。闲静安和。得策勤乎。少壮无事。得时便勉矣。倘不者也。后悔难追。反之者也。幡华缤纷。天乐嘹亮。简易勤堕。烋咎悬隔。故吾恒珍重清晨之方而已。
  七内规则者。领受圆顿无价之惠。安养化往。已抚慰矣。僧仪准绳。更可分别。寻常以为。圆人修毗尼者。既入一乘家。游三车门。焉谓不可。既入一乘家。一乘者佛慧也。其家者法界也。以佛慧观法界。独一法界而无对待。出亦家也。入亦家也。三学之中。戒其为地。一切善法。莫不因此而成立。依一乘法。又攻此学。如栽而培。故智者大师。佛乘发挥之栋宇。而善毗尼。贤首法师。杂华绍隆之柱石。而志律学。既开祖透达四教圆融。精练三观即是。而护持菩萨大戒。我曹非其来孙耶。设不广被七众。不未使吾辈由之也。如诸沙门。容仪异世。德行奚同。淳源久谢。浇风不追。觉路弥遐。拥膝长思。诚乎。依理起行。不碍事相宛然。依行观理。不滞空寂。行法之始应信。己身有如来藏。修行可得成佛。三宝功德。最胜难量。离此更无合归依处。因果决定。业报必然。是故舍恶修善。不离自心。然后受三聚净戒。护持十重四十八轻。遮性分全。一一惜囊如微尘许。勿令有犯。善用无边。恶用亦尔。自损秽他。可怖之甚也。随行不亏。一乘助缘。净业正因。道器全者也。
  八辨国土者。古明佛土。区区多端。大略有四。一曰。凡圣同居。二曰。方便有余。三曰。实报无障碍。四曰。常寂光也。一凡圣同居者。自分二类。同居秽土。同居净土。初者四恶二善之凡夫。三权六实之圣者。共住杂居。故云秽土。次者果报殊胜。非余可比。虽有人天。无四恶趣。故名为净。二方便有余土者。二乘三种断通惑尽。别惑未除。舍分段身而生界外。证方便道者之所居。三实报无障碍者。无有二乘。纯诸法身菩萨所居。无明未尽。润无漏业。受法性身。色心无碍。故以彰名四常寂光者。如如之理。名是为土。如如之智。名是为身。离身无土。离土无身。非身非土而说身土。一法二义也。依乎众生行业增减。定水升沉清浊差别。印成国土亦复差别。身境受用。递递不同。极乐净土标指方域。为成机信。教境真实。一佛土一切佛土。一切佛土一佛土。圆融不可说也。无一土不从法界流现。无一佛不由自心出震。但此一心包三世间。四土融通。重重无碍。生佛交参。净秽互现。十方萦收。在于刹那。一念罗列。遍乎法界。一念既尔。一尘亦尔。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尘中一切刹。一一心尘亦复互周。重重无尽。清净平等。无量智慧众生充满。经云我此土安稳也。如此解了。迁神于亿刹。遂生自己心中。仛质于宝莲。岂逾刹那际哉。娑婆遍在一切处。清泰遍在一切处。举一全收而不黄混。天帝网珠。虽互相遍。此珠不为彼。彼珠不为此。参而不杂。离而不分。极乐净土千珠之一。堪忍秽国千珠之一。十万亿刹各千珠一。三乘人天及与畏涂无极。一一无非千珠之一。微尘刹海。十世古今。一海印中。顿现圆满。良以。净秽不二。自他融通之所立夫。
  九明佛身者。佛本无身无寿。随顺世间。安立相貌。经论说畅。比比有之。知此不详。造修失路。以自所怙。应当辨拆。此亦有四。一者应化身。二他受用身。三自受用身。四自性身也。应化身者。随类化应。居净秽土。业缘起灭。体是无常。称诸机宜。现通说法。令各获得利乐之事。他受用者。妙功德身。居纯净土。赴机隐显。相不常住。为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已上二身。依乎事识但空见。故唯属无常。若依业识不空见者。即此无常全体是常。则常无常二用相即。二鸟双游。犹如七百僧祇常在灵山不清净严如释迦国是也。自受用身者。一切如来。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除此而外垂三土身。或名为应身。实因所感。或名为报。自性身者。谓诸如来真净法界。自他受用。应化所依。离相寂漠。绝离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师轨法性。还以法性为身。非色亦非心智。非蕴处界之所摄持。强指法性。为法身耳。大抵应化身者。凡夫小乘地前菩萨所觐之相。三尺黑象及树神身。王宫所生丈六小身。是即当人天小乘教。受用法性地上菩萨所见证境。八相难思。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万四千境智冥合。始本不一。遍常法界。同于虚空。是则配乎渐顿两教。四种所说。优佭天殊。今家教相。唯在圆教。别无明父母。登究竟山顶。成清净法身。居常寂光土。四身具足。无有缺减。三佛相即。无有一异。丈六小身。三十二相。八万藏尘。全知法界。四品身相。皆可称海。妙色妙身。皆无分限。一一相好。与虚空等。悉圆满海。一摄一切。随一佛身。常具四身。无边应用。不离毫厘。但现丈六。顿备藏尘。八万藏尘。不出弊衣。四身摄容颇论果上。剥尽而说。金刚后身。解脱道时。佛果现前。十身圆满。已后无方大用。既得诸法等量之身。故以诸法为自证果。即以诸法为化他身。真身寥廓。与法界合其体。包罗无外。与万化齐其用。所谓十身总有二种。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是如来身上十身也。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国土虚空即器世间。如来智法即智正觉。余五并即众生世间。是融三世间十身也。如来身上。说其十德。亦名行境。行感境故。具斯十义而为一佛。又融三世间而为一佛。亦名解境。觉智照解。皆佛身故。行解境别。复唯一佛。是故一佛周遍法界。故经云。尔时。世尊处于此座。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尽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然此十身真应二身。十佛境智冥合名真。十佛对机说法名应。对机之中。对地上菩萨名真身。对地前菩萨及以凡夫。名为应身。十佛自境名果分不可说。机所领悟名因分可说。因果不二。无有别体。十佛之外。无别三四。三四身者。十佛用也。故经云。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尔。自在功德无所不知。故为佛。此十佛即诸法尽穷之原。十即表无尽。此十一中十。十中一。一即十。十即一。亦相即相入无碍自在重重无尽义也。永久年中感得变像。一佛中立十圣围绕。十界一念总相别相。十身具足一大法身之所表也。宗祖正依华严法华。非无良由。又像性遍空。三身宛然。靡可犹豫也而已。
  十解文义者。预分科二。初佛说。后祖释。初中亦二。初长行。次偈颂。初中又有三。一人。二行。三结名。次偈中亦二。一所修法。二所得益。释中亦二。初约释。后劝诫。初中三。一愿。二行。三结名。
  ○初长行三△一人
  一人一切人。一切人一人。
  十方诸佛出现于世。以一佛乘利乐众生。禀承机器。无二无三。一乘阐扬。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妙心体具。随缘流变。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蕴。一切世间无法不造。法法尘尘不出灵府。以心言一切法而无非心。以色语一切法而无非色。一蕴一切蕴。一切蕴一蕴。一处一切处。一切处一处。一界一切界。一切界一界。众生国土悉皆尔矣。经云。一切众生身入一众生身。一众生身入一切众生身。又云。一切诸世界令入一尘中。世界不积聚。亦复不杂乱。一香法界。一色法界。刹那心念亦尔。所以者何。缘起陀罗尼无障碍法。随举一法。尽摄一切。遍历诸法不可思议也。欲见万法。须入一法。得入一法。见法无遗。故随举一。摄一切人。亦一切人入一人也。
  △二行
  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
  举一为主。余即为伴。无碍镕融。无行不具。正助道品八万四千。恒沙尘数一切行门。莫不摄尽。一行既尔。余行亦尔。一中一切。一切中一。于一法中。具众多法。众多法中具有一法。倏尔念想。单持圣号。彼此相入同时发现。无前无后。千灯涉照。万镜传耀。主伴无尽。自在圆融。普周佥然。故以一行通诸含灵。一人得生则众人生。成于佛位。亦复同之。一乘之佛。自他同成。已成佛去。非唯住果地不修因行。或成佛与一切众生前前已成。后后亦成。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祇附根本。无攀枝叶。采取纯精。掷弃糠秕矣。
  △三结名
  是名他力往生。
  圆家枝党。体达相即。俯仰礼于四身。造次给于十身。具于四土。融三世间。奇禽庶鸟。琼院茅堂。时时谐音。处处同彩。果虽未辨。一切莫非遮那妙境。祇恨。人迷四忍。家缠五盖。心有高下。土感丘陵。荆棘为林。魔外同武。极乐净土。境殊缘胜。欲舍秽取净。须生乎彼。舍离诸相。起随念心。泯亡生解。致倾慕想。妙明真性。本自无生。随缘成立。乃有生相。以性现相。无生而生。以相由性。生即无生。如此了知。狻猊独步。万牛不挽。如那罗延力也。
  ○一所修法
  十界一念融通念佛。
  十者数也。界者别也。分段变易。依处齐限。果报各别。六凡四圣。法虽无量。数不出十。一一界中。虽复多派。不出十如。如地狱界。当分自具相性乃至本末。亦具畜生界相性本末。乃至具佛法界相性本末。无有缺减。余九法界亦如是矣。一念俄顷之妄心也。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具十法界。亦具三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世间。无心则已。介尔有心即具。不前不后。一念心起则有十玄。此心同时具于万法。诸法在心。心遍诸法。广狭自在。纯杂无碍。一多相容。诸法相即。万法隐显。重重转现。事法即真。十世隔成。主伴圆满。万法总成一念心法。开于一念。万法森罗。因果差别。依正扶疏而不迁移。所变万象。本由体具。体若不具。云何现生。水具波性。方能怒鼓。了水起波。泊涛全水。但由妄心不知一相。见诸隔别。翳蒙稍瘳。明瞳居然。适莫情亡。祇太丘子也。融通念佛诸教之中。融通有二。曰事理。曰事事也。初者事法分隔有齐限。理体荡镕无局限。全理成事。所成事法。与理混会。融通和液。如来藏性。举体随缘。成辨诸事。而其自性本不生灭。即是理事混融无碍。后者事相诸法。分分相待。互有障碍。然理性圆通。虚融无碍。依理之事。事无别事。事亦镕融。彼此相入。互不障碍。理既无有彼此之异。事亦泯绝一多之别。事事相入。力用交彻。一念即无量劫。以现即过未故。多劫即一念。以过未即现故。一入一切。尘遍十方故。一切入一。刹入一尘故。一即一切。即十方故。一切即一刹。即一尘故。一一法中。重重影现。一中有一切。彼一切各有一切。靡有穷尽。永亡际限。今所取者。事事融通也。人有信慧。交缔名簿。尘沙界众。唱号交络。经云。一切诸佛。能于一身。化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头。一一头化尔所舌。一一舌出尔所音声(乃至)文字句义。一一充满一切法界。无有穷尽。因果该彻。法尔如是(云云)可知。一念不起已。起顿具十重。一称一切称。一切称一称。同时具足。不可思议也。
  △二所得益
  亿百万遍功德圆满。
  西干说亿有其四种。十百千万。今以第四准计层叠。未尽理原。实顺便撮满。彰无央数。勾践少醪。众军皆醉。栾巴一噀。蜀川雨矣。果号素异方也。佛敕甚巧便也。己心融镕。播自在业。因陀罗珠。以宝洞彻。递相影现。涉交重重。于一珠中。同时顿现。随一即尔。一一亦尔。既一一珠。一时现一切珠。亦复然矣。如斯重重无有边际。有边无边珠影。悉皆在一珠中。炳焕高现。余皆不妨此。此亦无碍余。若于一珠中坐时。即坐着十方重重一切珠。何以故。一珠中有一切珠故。一切珠中有一珠时。亦即着一切珠。于一珠中入一切珠。而竟不出此一珠。于一切珠入一珠。而竟不起此一珠。一珠即十方珠。十方珠即一珠。无方无隅。主伴互融。声声无碍。亿百万遍。须臾圆旷劫之行。刹那升遍照之位。全性在修。彼称此声。射散捡束。互融鉴彻。投却筮蓍耳。功德圆满灭恶生善。终不遗止。大阿斩不平。檀药安举体。住已所唱。巨益验着。张善屠牛。化佛迎接。邵彪称念。官任安抚。况乎圆顿教法。理不孤起。必眷属。伴侣翼从。住已为主。遍应为伴。遍应为主。住已为伴主主伴伴。各不相现。主伴伴主。相入相即。彼此互融。功德周赡。仿佛三五而斩新焉。所有行业。灭诸尘劳。生无边福。旧囚倏赦。凡庸遽位。岂不堪凞怡哉。
  ○后祖释中二。初约释三△一愿。
  诸法实相。无能念无所念。如如融通。是名他力往生之愿。
  诸法实相果德之理本。发心之凭仗。迷悟之根源。凡圣之依止。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穷尽诸法实相。诸法十界三千。即实之权。实相本具理体。即权之实。同体权实。如金成器。互融至致。妙在此耳。无能念等者。法住实际。诸边不动。离去来生灭。无增减高下。毕竟平等。无修无证。心佛众生。夷齐不二。互现交参。诸佛心内众生。念众生心中佛。故所念外。别无能念。众生心内诸佛。度诸佛法中生。故能念外。更无所念。诸众生如。一切觉如。一一界中。皆互具余九界十如。该妄彻真。无不称性。心境不二。毗卢身土。竟日居下凡一念。阿鼻依正。终夜在极圣自心。菩提生死。由来己体。无明覆蔽。不显得衣里之宝珠。还愍求他。不了知室内秘藏。尚苦孤穷。久蹇伶仃。默想巾车。永居污秽。忽闻净妙。常专念毕竟往生。无有休息。如弱羽望枝。似赤子忆母。今此国中。鹫峰已隐。龙华未开。三界苦果。焚如无量。四恶业因。缭然莫尽。邪外暴风。是非鼓扇。媚色淫声相惑。刀蜜蛇触交侵。中下湍根。于缘缩退。佛引往生。净土缘强。唯进无退。白牛如意。任运辐凑。
  △二行
  生佛宛然。如如融通。是名他力往生之行。
  三千实而诸相依宛。实相在理双盲眇目。朦胧不晓。本具佛法未得了。故自沦永夕。三千垢尽。一实明朗。四谤不妨。八风不动。幻惑永尽像果圆也。理性本具。无明即明。世间诸相一一常住。俱体俱用。颇靡有低昂。常无间然矣。全性成法。其性起法。法尔焕然。全佛而不舍全众生。虽冥无二。而不相参。即异之一。本在己内。即一之异。不碍在外。知量揣根。仰于已成。激于未证。痛鞭勤精。从发于趾。登于玉阶。经云。常念彼佛。譬如梦见金宝亲属娱乐。即有而空。即空而有。生佛两忘。而不坏相。依托佛意。念念勿有中止。如钻火者未热而止。火势随灭。渴人求水穿凿原阜。施功不已。渐见湿土。委细营磨。日日不废。
  △三结名
  亿百万遍。非多非少。是名事理不二不可思议功德往生日课。
  日课百遍。互融亿百。指少为多。多非多。指多为少。少非少。少即多则不动少相。如此少相。非情谓少。虽多即少。不坏多相。如此多。非情谓多。若唯约事。互相障碍。若唯约理。唯是一味。理随事变。无差别处。差别森然。事得理融。差别时。了无纤异。普法事理。理即事。事即理。理中事。事中理。即中中恣。冥二际不多。统法界非少。有尽无尽。向上向下。柱舍相即。束箭各现。声声响于沙界。颗颗贯于十方。杳杳难窥。冥冥莫觎。一缕制象。不如假多。现至境于唇头。圆大事于顷刻。实乃罄诸佛之灵肝。穷玄根之幽致。超言诠之域。出测量之境。奇称之功。只想之德。海墨叵穷。山笔罔尽。迷其旨者。徒修因于旷劫。入其门者。等诸佛于一朝迷与不入。非不思择矣。
  ○后因劝诫。
  一念懈怠。宝池莲萎亿百万遍。功德损减。一念精进。宝池莲开。亿百万遍。功德成就。
  文相易解。

融通圆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