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目 录

《大正藏》第71卷No.2309
No. 2309
大乘法相研神章序

  元兴寺沙门护命撰
  夫以三界九地有识之宅。五趣四生无明之报。是故六贼恒随而难避。三毒常起以易侵。所以智人厌之期于出离之辰。贤者患之稀于游入之事。既是所悲之境。谁不思量。亦则所度之生。何不寻览。故能印度大士各着高论。振旦名僧共制章疏。是皆转凡作圣之胜躅。退恶进善之梯橙。遂使日本天下笃信三宝修学大小。自徒白马西来玄言东被以降。住持佛法。绍隆诸宗。无偏无党。护国守人。今我圣朝。普敕诸寺令上宗要。护命幸遇昌运。久经道家。年齿八十。形神衰耄。虽尔亲承敕旨。悦怃虚怀。谨上显世界问答五卷。名曰大乘法相研神章。唯冀九重主上朝延贤臣虽不足览。以为口实然则资人弘法之誉代无断绝。由法降人之美永有相续。仰愿回此智分。施彼法界。自他真俗共见龙华于时天长七年。岁次庚戌。建巳之月也。
大乘法相研神章卷第一
  元兴沙门命述
  总显三界差别门   总显五趣差别门
  总显四生差别门   总显善恶因果门
  略显三千大千门   略显唯识总摄门
  略显佛教利益门   略显佛教时会门
  略显诸宗各异门   略显因明正理门
  略显种姓差别门   略显最初发心门
  略显修行位次门   略显因圆果满门
  三界九地者是有识之宅。五趣四生者是无明之报。从本有苦之廛来今无安之质。六贼恒随而求便也。三毒常起而至迷也。智人知而欲希出离。贤者明而乐不入也。既是所悲之境。谁不思量。亦则所度之生。何不寻览。聊示小端。望让广识。
  总显三界差别门。
  一列名。二释义。三辨相。列名者。一欲界。二色界。三无色界。释义者。欲所依界欲所属界名为欲界也。色所依界色所属界名为色界。无色所依无色所属名无色界。
  问。欲者何欲耶。答。此欲有二。一段食之欲。二淫欲之欲也。今者此界二欲所触二欲所恼。故名欲界。
  问。色界之中何故名色。答。段·淫二欲已离亦伏。唯有色欲。故名色界。
  问。无色界中何名无色。答。色欲已离故名无色。
  问。言无色者。若无业果色以为无色。若无定果色亦以为无色耶。答。有定果色无业果色。故名无色界。
  问。若尔定果色彼亦有。故可言色界。答。既无业色故名无色。
  问。既有定色可名色界。答。三界依业而分为三。故依业果得界名也。若辨体者。三界皆以阿赖耶识而为自体。四种出体如常可知。
  辨相者。先辨欲界相。次辨色界相。后辨无色相。辨欲界相者。欲界总有三十六处。谓天上有六处。地上有十二处。地下有十八处。合有三十六处。天上六处者。一四大王众天。二三十三天。三夜摩天。四睹史多天。五乐变化天。六他化自在天也。地上十二处者。谓四大洲及八中洲也。四大洲者。一东毗提诃洲。二南赡部洲。三西瞿耶尼洲。四北?卢洲也。八中洲者。东毗提诃有二中洲。南赡部洲有二中洲。西瞿尼洲有二中洲。北?卢洲有二中洲。合有八中洲也。中洲名如下。此四大洲皆有人畜。故为别处。从此别有五百小洲。而或小有人。或都无人。或唯有鬼神。或唯有畜生。故不别处也。言地下有十八处者。从此地下有八热地狱。又有八寒地狱。又有鬼趣住处。又有阿修罗住处。合有十八处。如是三十六处。总名为欲界。
  问。其四大洲。何为安布耶。答。有苏迷卢山。古人云须弥山。此山纵广正等十六万八千由旬那。八万四千由旬地下入海也。八万四千由旬。地上出海。高秀峙也。此山围绕有七金山。第一金山名持双山。第二金山名障碍山。第三金山名马耳山。第四金山名善见山。第五金山名檐木山。第六金山名持轴山。第七金山名尼达罗山。第一金山高须弥山之半量也。余六金山次第半半而减小之也。须弥山边七金山外有四大洲及八中洲(名如先列)东毗提洲形如半月也。南赡部洲形如车箱也。西瞿耶尼彼形圆满如满月也。北?卢洲彼形四方也。其四大洲及八中洲人面之形如其洲形。
  问。其四大洲其量几何耶。答。东西二洲量同七千五百由旬。南洲之量六千五百由旬。北洲之量八千由旬。
  问。何故四洲其量不等耶。答。南多作恶故彼地狭。东西少恶故其地量等。北最无恶故地量广。
  问。其八中洲各随四洲其名何等耶。答。东二中洲名为提柯及毗提柯。此云胜及胜身也。南二中洲名为遮末罗及筏罗遮末罗。此云猫牛及胜猫牛也。西二中洲名为舍根。此云谄也。亦名唱怛罗漫里拏。此云上议也。北二中洲名为矩拉婆及憍拉婆。此云胜边及有胜边。其名所由皆有别由。如瑜伽钞。
  问。如是四洲及八中洲五百小洲之中。今我住处何洲何处耶。答。南洲之中有二中洲。二中洲中遮末罗洲者。当于日本之国也。
  问。何定为尔耶。答。既不大州也。
  问。何故不大小洲耶。答。少洲者。或无人也。或有非人也。或唯空也。谨案西域记云。或有唯学小乘。如佉沙国等。或有唯学大乘。如瞿萨具那国等。或有大小兼学。如奔那伐弹那国等。或有崇事天神不信佛法。故自佛兴以迄于今尚未建立伽蓝。如迦摩缕波国等。又并有外道诽佛谤法害生祠天。以此因缘多堕地狱者。又大唐等国多有道士。欲兴自法亦谤佛法。信不具足。然我日本圣朝都无此类。倾舍国封建立诸寺。多度僧尼。兼复大小经论及章疏等多分皆来。所以三学之辈年年不少。四部之徒岁岁良多。权现圣人和光垂迹。感应士人同尘利生也。凡所住之地不可不知。犹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问。四大洲人身量寿量其限如何耶。答。东毗提诃人身量者自三肘半也。准赡部人肘而量八肘也。南赡部洲身量不定。或量高大。或量卑小。自随己肘而三肘半也。西瞿耶尼其人身量自三肘半也。准赡部肘量十六肘也。北?留洲其人身量自三肘半也。准赡部肘三十二肘。八中洲人准此可知。其四洲寿东量决定二百五十岁。南量不定。或无量岁。或极十岁。西定五百岁。北定千岁。其八中洲准此可知。
  问。如是四洲人寿量者有中夭不耶。答。三洲之中有中夭义。北无中夭也。中洲准知。
  问。四大洲及八中洲所有有情受用事何耶。答。有三受用。一苦乐受用。二饮食受用。三淫欲受用。
  问。苦乐受用者何耶。答。北洲受用种种喜乐等也。有如意树。从彼而受用种种喜乐。自余三洲多分受用遗乏追求种种之苦。小分受用六识相应喜乐等也。
  问。饮食受用其相云何耶答。北洲自在常从宝树而受用之也。三洲之人者追求而食。多分成劫衣食自在。住劫艰难。坏劫难得。此约段食。自余三食随处而有也。
  问。淫欲受用其事何等耶。答。三洲之人蓄妻子。两两和合行事如常。北洲者不尔也。何者其也男女共往在大树下。其树下枝而覆阴时。两两交会。其事毕已。各各分散。无摄养事。树不下枝覆阴之时。自知无缘不行其事。各分往走。
  问。大洲中洲诸事略已。上六天事云何应知。答。须弥山王从海而出秀时。其量八万四千由旬也。有层级。从此地上一万余由旬上有一层级。广一万六千由旬。彼层有神。名坚手神。从此层级上一万余由旬有一层级。广前之半。彼有神住。名血手神。复过一万余由旬有一层级。广前之半。彼有神住。名常醉神。复过一万余山旬而有层级。广前之。彼有神住。名持鬘神。七金山中第一金山。与第四层等无差别。其金山顶于四方面有四王都。四王在彼。东名持国。南名增长。西名丑目。北毗沙门也。此处名为四天王天也。四王所住正在须弥第四层级。其金山顶即是部落也。日月星辰金山顶而回。从四王天更上四万二千由旬须弥山顶。有五堆岑。四方岑上有八天子随方而住。即是四八三十二天。于中央岑有帝释宫。天帝住彼。合有三十三天住。故名三十三天也。然四王天在须弥半。三十三天在须弥顶。故此二天在地而居也。
  问。于如是三界有二十八天。谓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合有二十八天。如是诸天各相去何耶。答。从此地平四万二千由旬那上有四王天也。从此地平八万四千由旬那上有忉利天(从四王而四万二千由旬也)从此地平一亿六万八千由旬有夜摩天。从此地平三亿三万六千由旬有睹史天。从此地平六亿七万二千由旬有乐化天。从此地平千三亿四万四千由旬那有他化天。从此地平二十六亿八万八千由旬那而有大梵。即初禅地也。
  问。从此人间至大梵天而知彼量也。从初梵世至色究竟。其量几何耶。答。其量甚远。繁故止之也。
  问。若尔除彼而从此地至色究竟。其几何去耶。答。以方四十里石而从色究竟天直尔放下无碍下也。至此人地合一万八千三百八十三年。而到人间大地上也。此方算法以量不及。故量难知也。
  问。色究竟天并大化自在天及余天处。同处异处何等应知耶。答。他化自在与魔王宫者同一处也。梵众·梵辅·大梵三天同一处也。其无想天与广果天同一处也。色究竟天与大自在同一处也。
  问。二禅三天。三禅三天若为同处若在上下耶。答。若准初禅。彼亦同处。
  问。若在同处。何以为三耶。答。所得定别。神通亦别。功德亦别。身量寿量各别。居在以地平同名为同处。譬如此方王臣。同处而威势别。非高下故名为同处。
  问。第四禅中无云·福生若为同处耶。答。不然也。无云在下。福生在上。唯无想天与广果同。余高下别。
  问。六天寿量身量受用事等何耶。答。四王身量一?卢舍四分之一也。凡五百弓一?卢舍也。四分之一者百二十五步也。六尺为弓。即五百弓一?卢舍也。六尺为步。准国法知。忉利天身于四王身而增一足也。增一足者。增三十步以为增一步也。约此天身。帝释一人其身即是半?卢舍。其余天身百五十六步生也。然则同虽一天。而帝释身二百五十步。余天身量百五十六步也。六尺为一步。以此量知也。王臣别故身量不同。准知之也。夜摩天身同帝释身二百五十步。睹史天身量二百八十步也。乐化天身量三百十二步也。他化天身量三百四十三步。彼六天中四天王寿。人间五十岁为彼一日夜。以此日夜而三十日以为一月。以十二月而为一年。彼年为量。寿五百岁。三十三天寿。此人间百岁彼天一日夜。以此日夜而三十日以为一月以十二月为一岁也。彼寿千岁。夜摩天寿。人间二百岁为彼一日夜也。以此日夜而三十日以为一月也。以十二月而为一岁。彼寿二十岁。睹史天寿量者。人间四百岁为彼一日夜。以此日夜而三十日以为一月也。以十二月而为一岁。彼寿四千岁。乐化天寿。人间八百岁为彼一日夜。以此日夜而三十日以为一月也。以十二月而为一岁。彼八千岁。他化自在天寿量者。此人间一万六千岁以为彼一日夜。以此日夜而三十日以为一月也。十二月为一岁。彼寿一万六千岁也。
  问。彼六天生相何耶。答。欲界六天中无处母胎。藏然四天王天于父母肩上或于坏中如五岁小儿忽然化生也。三十三天如六岁小儿也。夜摩天如七岁小儿也。睹史天如八岁人也。乐化天如九岁也。他化天如十岁童子。
  彼六天中受用事者。有三受用。一苦乐受用。二饮食受用。三淫欲受用。苦乐受用者。天趣多分受用衰恼坠没之苦。有诸天子将欲没时。五相先现。一衣无垢染而有垢染。二鬘旧不萎今乃萎悴。三两腋汗流。四身便臭秽。五天及天子不乐本坐。时彼天子偃卧林间。所有彩女与余天子共为游戏。彼既见已。由此因缘生大忧烦。又福德天彼来生时生大怖畏。又与非天战诤之时彼所破坏。天趣有情多分受因广大富乐形色殊妙。多诸适悦。于自宫中而得久住。其身内外皆悉清洁。无有臭秽。又彼诸天有四种宫。所谓金银颇昵琉璃。种种严具无量无边。饮食受用者。彼有食树。从其树里出四食味。名曰苏陀。所谓青黄赤白。复有饮树。从此流出甘味之水。复有乘树。复有衣树。复有庄严具树。彼食树出皆是段食。复有三食。谓触·思·识彼诸天众多受众妙欲乐等也。常无疾病亦无衰老。无饮食等遗乏所作俱生之苦。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节寻即消化。无有便秽(且举少分。不具记。)淫欲受用者。欲界诸天虽行淫欲而无不净。然于根门有风气出。烦恼便息。地居二天谓四天王及忉利天。两两交会。热恼方息。彼夜摩天唯互相抱热恼便息。彼睹史天唯相执手。热恼便息。彼乐化天相顾而笑。热恼便息。他化自在天眼相顾亲。热恼便息。
  问。欲界六天得名未祥。更释其名。愿传后学。答。实可尔也。今略示之。四天大王绕须弥山七金山中初金山顶当四方面而住在也。领四大洲名四天王也。徒众甚多。总名四大王众天也。于须弥顶四方面有三十二天子。即帝释天之徒众也。其中央有帝释天王。故彼天名为三十三天(梵言忉利)受用天乐日夜无休。故言时分天(梵言夜摩)受彼欲乐。多起厌离而生知足。名知足天(梵言睹史)自化乐具即自受用。故言乐化天他。所化作即自受用。故言他化自在(略释如是。繁故止之)。
  上来既明人天二趣。余三恶趣及八难处其相未辨。今方辨之。先明地狱趣。谓此赡部洲下有八热大地狱。一等活地狱。二黑绳地狱。三众合地狱。四号叫地狱。五大号叫地狱。六烧燃地狱。七极烧燃地狱。八无间地狱。
  问。其八地狱云何安布耶。答。从此人间地下过三万二千由旬。而有等活地狱。从此等活下过四千由旬而有黑绳。从此而下二千由旬而有众合也。从此已下有五地狱。各相去下二千由旬也。此八地狱皆广十千由旬。其无间狱去此地平一十二万八千由旬须弥山王入水八万四千由旬。此乃过彼四万二千由旬也。等活地狱与无间狱相去。合四万八千由旬(略故止之)此外亦有八寒地狱。一疱出地狱。二疱烈地狱。三歇折诂。四郝郝凡。五虎虎凡。六青莲花。七红莲华。八大红莲华。从此地平下三万二千由旬而有疱出地狱。从此下隔二千由旬而有余七狱。此寒地狱亦广各十千由旬。如是地狱皆此人间作恶业故坠没受苦。彼因果感及其名别。并受苦相。具见瑜伽及诸经等。既明地狱趣所住处已。
  次明饿鬼趣所住处。谓此南洲南边直下。深过五百由旬。有琰魔王都也。纵广亦五百由旬。此都为本有饿鬼住处。展转散在亦在余方。
  问。是琰魔王亦是鬼趣耶。答。鬼趣所摄也。
  问。若尔何名法王耶。答。能为饶益诸众生故。名为法王。
  问。云何饶益耶。答。若诸众生执到王所令忆念故。遂为现彼相似之身告言。汝等自作业当受其果。由是因缘。彼诸众生各自了知自所作业。还自受果。
  问。有焰魔王之使者。此何等人耶。答。众生业力增上所生。犹如变化非是众生。
  问。生地狱人若忆念宿命若不忆念耶。答。或有忆念或不不忆念也。若有众生不忆念宿命。焰魔法王即便教诲。令能忆念。
  问。云何众生在地狱中忆念宿命。云何众生不得忆念耶。答。有三种人不能忆念。一极愚痴人。谓生边地。二极放逸人。谓受欲者。三极邪见人。谓谤因果。如是人等。王令忆念生惭愧心免地狱苦。既略示鬼趣别住处已。
  次明修罗所住之处。此有五类。一极弱者。今在人间山地中住。西方此土大山之中有大深窟。多是阿修罗之住处也。二须弥山北大海之下。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宫。罗睺阿修罗在彼而住。次下二万一千由旬亦有修罗宫。勇健修罗在彼而住。次下二万一千由旬亦有修罗宫。华鬘阿修罗在彼而住。次二万一千由旬有修罗宫。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在彼而往。准此已下八万四千由旬深于须弥山矣。起世经文与此注释有违返者。后学勘之。欲界三十六处略明已毕。
  问。畜生趣者住何处耶。答。有三住处。谓地水空也。交人天趣无别处之。
  次辨色界相者。色欲所依故名色界。义如前。色界有四禅十八天处也。初禅有三天。谓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也。大梵所有所化所领故名梵众也。于大梵前行列待卫。故名梵辅也。广善所生故名梵天。此梵则大故名大梵也。由彼获得中间静虑故。最初生复最后没。有胜威德故名大梵也。光洁自在总名天也。禅谓禅那。此云静虑。第二禅有三天。谓小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也。于自地内光明最少故名小光。明转胜量难侧故名无量光。净光遍照自地处故名极光净。第三禅有三天。谓小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于自地中此净最小故名小净。此净转增量难测故名无量净。此净周普故名遍净。第四禅有九天。谓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初离云居故名无云。福转有胜故名福生。异生之中其福最胜故名广果也。此之三天凡圣杂住也。厌患想故得生彼天。故名无想也。此一天唯凡夫住处也。从此已上有五天处名净居也。此唯圣人所住之处。离欲圣人以道水灌烦恼垢。故名之为净身。净身所居故名净居。此诸天处纯圣所止也。烦谓繁杂。或谓繁广。无繁杂中此最初故名为无烦。今生下地烦恼名热。此初远离故名无热。彼天形色端正好妙过下诸天故名善现。形色转胜众所乐观故名善见。彼天形色最为胜妙余不及故名色究竟。或此已到众苦所依身最后边。名色究竟。
  问。彼地器量身量寿量何可知之耶。答。先辨器量。谓初禅器量等小千界。二禅器量等中千界。三禅器量等大千界。四禅器量无量无边不可称量(且约一说言。有二说可知)次辨身量。谓初禅之中梵众天身量半由旬也。梵辅天身一由旬也。大梵天身一由旬半也。第二禅中小光天身二由旬也。无量光天身四由旬也。极光净天身八由旬也。第三禅中小净天身十六由旬也。无量净天身三十二由旬也。遍净天身六十四由旬也。第四禅中无云天身百二十五由旬(减三由旬也。理百二十八由旬)福生天身二百五十由旬也。广果天身五百由旬也。无烦天身一千由旬也。无热天身二千由旬也。善现天四千由旬也。善见天身八千由旬也。色究竟天身万六千由旬也。
  后辨寿量。谓初禅之中梵众天寿二十中劫之一劫也。梵辅天寿四十中劫之一劫也。大梵天寿六十中劫之一劫也。第二禅中少光天寿八十中劫之一劫也。无量光天寿八十中劫之四劫也。极光净天寿八十中劫之八劫也。第三禅中少净天寿八十中劫之十六劫也。无量净天寿八十中劫之三十二劫也。遍净天寿八十中劫之六十四劫也。第四禅中无云天寿八十中劫之百二十五劫也(以减三故不足于百二十八劫中有灭所以)福生天寿八十中劫之二百五十六劫也。广果天寿八十中劫之五百十二劫也。无烦天寿八十中劫之一千二十四劫也。无热天寿八十中劫之二千四十八劫也。善现天寿八十中劫之四千九十六劫也。善现天寿八十中劫之八千一百九十二劫也。色究竟天寿八十中劫之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劫彼地诸天寿八十中劫之一万三百八十四。
  问。彼地诸天其受用者何等耶。答。有三受用谓饮食受用·苦乐受用·淫欲受用。今此界中无饮食·淫欲二受用也。苦乐受用之中。初二禅中喜受相应。第三禅中乐受相应。第四禅上唯有舍受尔。乃初二禅唯喜受用。第三禅唯乐受用第四禅以上唯舍受用。无余受用也。忧离欲舍。苦二禅舍。故唯受用喜乐舍也。
  后明无色界者。于中有三。一释名。二寿量三辨相。言释名者。初总名。后别名。言总名者。下二界中。欲界有欲。色界有色。今此界中全无此二。故名无色。无业色故。唯有定色。界义如别。言别名者。先别后释。言列名者。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言释名者。修彼定时。必先厌色思无边空。如是即作空无边解。名空无边处。次厌外空思无边识。如是即作识无边解。名识无边处。次厌内识思无所有。如是即作无所有解。名无所有处。次非下七定粗想名为非想。不同无心名非非想。故名非想非非想处。处者。是有情生长处。故名处也。
  问。彼前三处从想得名。此后一处何由得名耶。答。彼前三处从加行故即得其名。此后一处自体非前亦非无心。当体得名。
  总显五趣差别门。
  有情随业而所往趣故名为趣。所趣有五故名为五。四六中间立以五名。是故总名号为五趣。或云。五道所趣之首条不杂故。
  问。五趣者何耶。答。一天。二人。三畜生。四饿鬼。五地狱。或为六趣加阿修罗。所趣道异。名为六道。
  问。何名天趣耶。答。有光洁义。亦自在义。故名为天。欲色诸天虽无日月而身光晃不假余光。欲界诸天于五妙欲有自在故。色界诸天离欲界染于静卢乐得自在故。无色诸天远离业色。于彼寂静得自在故。
  问。何故名人耶。答。谓思量义。是则人也。人中多分思量增故。又人谓仁也。在人无仁名非人故。
  问。何名畜生耶。答。畜谓资畜。互资身故。生谓生养更互食而养生故。
  问。何名饿鬼耶。答。饿谓饥饿。多分饥渴所逼迫故。鬼谓神鬼。有少奇故。
  问。地狱其相如何等耶。答。地谓土地。狱谓禁。狱地内禁狱故名地狱。天由光洁自在得名。人由思量亦仁得名。畜生由能养所养故得名。饿鬼从浊得名。地狱从居处及以障藏得名。
  问。如是五趣六道有情以何为体耶。答。若总报体。第八阿赖耶识心及所以为体性。若别报体。六识之中异熟生心及以心所并五根五尘以为体性。别报之体随所生处而有别体寻准而知。
  问。如是五趣其为实耶。若为假耶。答。正报体者第八心王并五心所。合六法上立一趣名。以为假有。亦何妨耶。有六法。而各别体五趣生名。以此道理言实有者。其有何妨。若界若趣若生。体性皆可如是。若别报者。随处处别谓。欲界者福业所减。六识异熟心及心所五根五境以为体性。
  色界天中初禅三天即异熟生四识五根三尘以为体性。彼无香味无鼻舌故。上三静卢别报体者。第六异热生五根三尘以为体性。无色诸天别报体者。异熟生第六意识以为体性。若总报体如前唯一。第八为体。
  问。业有三种。一福业。二非福业。三不动业。如是五趣。何业之所感果耶。答。欲界人天共福业感。三恶共是非福业感。上二界中共不动业之所感果。
  问。欲界六欲天中。初天何故名为四大王众天耶。答。彼天之中有四天王及以徒众故云四大王众也。
  问。第二天者何故名为三十三天。答。昔有三十三人等而修十善。后生之中共生彼。故云三十三天。具如三界差别章也。
  问。夜摩天者何等其耶。答。言夜摩者此云时分。谓彼受乐而无间分。故云时分。
  问。上三天得名何等耶。答。受乐之中有知足心。不求胜乐。故云睹史多天。此云知足。
  问。何故慈氏必生知足耶。答。上二天中天多放逸故。下三天中多有五欲沈娱乐故。一切诸佛将成道时。必生知足不生余天。
  问。无色界中是极寂静。何故菩萨不生彼处耶。答。无色四处无色利故菩萨不生。如是无想无六识故无利益故菩萨不生。
  乐及化天唯用自变之欲尘故不用他变故。云乐变化。他化自在自亦虽变而用他变。是为奇特。故他化自在。
  问。六大安布相何等耶。答。如三界章。围绕也。第一金山须弥山半也。余六金山渐次半半减小在也。彼须弥山有四层级。相去一万余由旬那也。彼层级广量一万六千由旬。四大天王住。第四层级第七金山顶也。从须弥山第四层级上四万二千由旬也。须弥最上有帝释宫。以上二天地居天也。
  问。从此地平几何登上有天住处耶。答。从此地平四万二千由旬而至四大王众天。从此地平八万四千由旬而至忉利天。从此地平十六万八千由旬而至摩夜天。从此地平三亿三万六千由旬而至睹史天。从此地平六亿七万二千由旬而至乐化天。从此地平十三亿四万四千由旬而至他化天。从此地平二十六亿八万八千由旬而至初禅大梵天。
  问。从此地平至二禅以上量准了知。凡从人间几何登上而至色究竟处耶。答。从下量准其数甚多。犹实难知。命从上量。
  从净居顶须弥大石山无碍直下一万八千三百八十三年而方下来至此人间。如智度论第九广说。(彼论卷数不宣)。
  问。人中四洲安布何等耶。答。东在毗提诃洲。纵广七千五百由旬。南有赡部洲。纵广六千五百由旬。西在瞿耶尼洲。纵广七千五百由旬。北在?卢洲。纵广八千由旬。
  问。其四洲状如何而在耶。答。东洲之形如半月。南洲之形如车箱状。西洲之状如满月状。北洲之状即是四方。其诸洲洲所在人等面状如处。东半月面。南车箱面。西满月面。北四方面也。
  问。四大天王各领四洲。其面等状随何方耶。答。分明之文未为览见。画师所造四王面像准色为别耳。寿量身量等如三界差别门。
  问。如是四洲有几国邑耶。答。赡部洲中八万四千城邑聚落。八万四千诸人王等。出最胜王经第六卷。余洲之事未分明耳。暂准南洲耳。
  问。其无色界言遍二界。未知何遍耶。答。虽遍二界。遍一切处而住不定。或反定色而住彼处。或反色身而似下身。或下泪如雨。悲鹙子灭。
  问。列五趣名。若有次第耶。答。处别列。然列不定。十善业道有下中上。随此而列人天修罗如次有也。十恶业道有下中上。随此而列畜生·饿鬼·地狱。尔乃六趣如是次第。
  问。阿修罗者。何趣所摄。答。或天趣摄。或畜生摄。或鬼趣。或别趣摄也。言六趣故。
  问。何故处处所摄别耶。答。毗摩质多罗阿修王是天女之子也。故天趣摄。罗睺阿修罗王。是师子之子也。故摄。然阿修罗实天趣也。受乐同天。但无天行多谄诳。故名为非天。如人无仁名为非人。彼修罗身不得圣果。故彼住下于人趣也。
  总显四生差别门。
  三界五趣之中。四生可得。故次述也。一卵生。二胎生。三湿生。四化生。是名四生。
  问。何名卵生耶。答。卵谓卵声。彼离产门而破卵出。故名卵生。
  问。何为胎生耶。答。胎谓胎藏。胎衣所缠裂胎而出。故名胎生。
  问。何为湿生耶。答。湿谓润湿。承润而生。故名湿生。
  问。何为化生。答。化谓化现。无而忽有。故名化生也。初三生是依主释名也。后一生是持业释名也。意显者。依卵而生。依胎而生。依湿而生。故依主释。后一生者化即生也。故持业释。
  问。世间所有一切众生。何等卵生耶。答。如鹅雁孔雀舍利等鸟是等卵生之类也。
  问。何等是胎生死。答。象马牛驴飞等类也。
  问。湿生其何耶。答。如虫蝎蛾飞等是湿生之类也等胎生之类也。
  问。河为化生死答。如诸天等地狱鬼等是化生之类也。
  问。五趣之中何等众生通四生三生二生欤。答。人通四生天唯化生。畜生通三生。鬼通二生。地狱唯化生。
  问。云何其人通四生。答。昔有二人。一名世罗。二名邬波世罗。今此二人是则卵生。昔王舍城南有小山边有小池。二鹤住彼。有人以弓杀鹤。唯有崔鹤。人往彼而犯彼女鹤也。女鹤即妊。时至即产。而生二卵。彼卵时破。卵有二男子。初破名世罗。此云山也。后破名邬波世罗。此名少山也。有大力势。出家修道得阿罗汉。是人卵生。今世诸人皆是胎生。即显可知。
  问。湿生人何耶。答。顶生王是也。成劫之末有王。名为善住王也。顶上生疮。彼疮渐熟。遂破脓。脓中急有端正童子。善住王悦即取养育。果报端正。聪明智慧。父王极爱。父死之后继大王位。即登高楼烧无价香。捧宝香炉向东(扌*衮)云我有轮王。愿轮宝来应。尔时从东大卢空中金轮来应。左手受取。右手拭靡。从是已后七宝具应。成金轮王。领四大洲。为天帝释发恶逆心。遂即灭没。是人湿生也。劫初之人皆唯化。故人通四生。
  问。何畜生通三生耶。答。鸟是卵。马等胎生。虫等湿生也。故通三生。此约多分也。
  问。鬼神何通二生耶。答。鬼子母等是生多生。则胎生也。或多唯化生。
  问。化生何故无而忽有耶。答。业速疾故。
  问。如是五趣及以四生皆有中有耶。答。或有或无。不必皆有恶业。极疾生身入狱。是无中有。或从欲色生无色界。无中有也。从无色界生欲色界。必有中有。
  问。何故中有寿唯七日耶。答。中有者是生之方便。无别引业。甲乙生中有。即变辛死。若庚辛生丙丁死也。故但七日非六八日。
  问。何故尔耶。答。甲乙者木也。庚辛者金也。金者是则木之官鬼。故甲乙生生其庚辛死。两丁者是庚辛之鬼。故庚辛生者正丙丁死也。余皆准之。即甲乙与庚辛相克。丙丁与壬癸相克。戊己与甲乙相克。庚辛与丙丁相克。壬癸戊己相克。由如是事。中有寿命唯在七日。
  问。生有及本有则不如是。何故中有必要如是耶。答。无自业故。是生有之方便故。
  略显善恶因果门。
  善者十善。恶者十恶。各有因果别不因。佛未出世无三归依。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无能分别说者。过去佛说流转至今。智者受行无有漏失。亲近昔佛行此十善。不尔不能是。故如来初成道已。即说此法。
  问。何为十善耶。答。
  永离杀生·偷盗·邪行(此身三善也)永离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此语四善)永离悭贪·瞋恚·邪见(此意三善)是为十善。
  问。何故离十以之为善耶。答。寿者是身之本杀寿身灭命者。是形之根断。命形尽。含生所珍。有灵所贵。于己身命贪惜无极。于他寿形陵蔑何甚。故今始制。转轮王出世顾四大州。诸小王而令行十善。诸少王等伏膺其化能行十善。言十善者。一离杀生。二离偷盗。三离欲邪行。以为身三也。四离忘语。五离粗恶语。六离离间语。七离无利语。以为语四也。八离悕悭。九离瞋恨。十离邪见。以为意三也。言虽似重。而不丁宁末俗难进。故言二返也。
  问。由离杀生恶生。何等善耶。答。即得成就十离恼法。
  问。何为离恼法耶。答。一于诸众生普与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悲心。三永离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与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若能回向无上菩提。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问。离偷盗恶。而得何善耶。答。即得十种可保信法。问。何为十可保信法耶。答。十可保信者。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他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坏施意。十命终生天。若能回向无上菩提。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问。由离欲邪淫行而生何善耶。答。即得四种智所赞法。问。何等为四种。答。一诸根调顺。二永离諠掉。三生所称叹。四妻莫能侵。若能回向无上菩提。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以上由离身三恶故得若干善。
  问。由离忘语而得何善种。答。即得八种天所赞法。问。何为八天所赞法种。答。一口当清净优钵花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若能回向无上菩提。后成佛时。获得如来真实语也。
  问。由离两舌而得何善种。答。即得五种不可坏法。问。何为五耶。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若能回向无上菩提。后成佛时。正疋眷属。诸魔外道不能颂坏。
  问。由离恶口而得何善。耶。答。即得成就八种净业。问。何为耶。答。一言不乖戾。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须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若能回向无上菩提。后求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问。由离绮语而得何善耶。答。即得成就三种决定。问。何等为三耶。答。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上。无有虚妄。若能回向无上菩提。后成佛时。获得如来诸爱所说皆不唐损。以上即明语四善已。
  问。由离贪欲而得何善耶。即得成就五种自在。问。何为五耶。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若能回向无上菩提。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问。由离瞋恚而得何善耶。答。即得八种喜悦心法。问。何为八耶。答。一无损恼心。二无瞋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若能回向无上菩提。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
  问。由离邪见而得何善耶。答。即得成就十功德法问。何为十耶。答。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招。二深信因果。宁损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转福慧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信无碍见。十不堕诸难。若能回向无上菩提。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一切有心之者应勤修学。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聚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
  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感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因论生论。问。十者数名。善者何义耶。答。此世他世顺益之义。是则善义也。
  问。何名此世。亦名他世耶。答。现在名此。当来名他。尔乃善者是顺益义。谓顺自益他。已以为顺益义。
  问。此世有益。他世有损。又此世有损。他世有益。此等名善耶。答。非是善也。
  问。若法如是。名为何性耶。答。不善及无记有如是事相。准知之耳。
  问。十善之中有百行也。其事如何耶。答。于十不善。不分离杀生乃至少分离分离邪见。是名初十行。若多分离杀生乃至多分离邪见。是名第二十行。若全分离杀生乃至全分离邪见。是为第三十行。若小时离杀生乃至小时虽邪见。谓或一日一夜。或半月一月或至一年。是名第四十行。若多时离杀生乃至多时离邪见。谓过一年。不至命终。是名第五十行。若尽寿杀生乃至尽寿离邪见。是名第六十行。若自离杀生乃至自离邪见。是名第七十行。若于此事劝进他人。是名第八十行。若即于彼以无量门称扬赞述。是名第九十行。若见离杀生者乃至离邪见者深心庆悦生大劝喜。是名第十十行。如是十十行总说为百行。初之三位约事。次三之位约时。后四之位约人也。
  问。如全分离等。与小时等别。何而言有百耶。或至尽寿。十与自受教他何异耶。善。解意所缘趣求别故。
  问。如是善法何以为体耶。答。有十一种法。唯善心俱故名为善。一切善法此十一为体。
  问。何等名为十一善耶。唯识本颂曰。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于中十法通三界系。轻安欲无。如是十法善心起时。必并头起。略故止之。
  既略显善困果。次显恶因果者。问。十恶业何耶。答此翻十善而可知之。
  问。彼十恶业翻善可知。其所感果如何应知耶。答。此有二门。一与果门。二损益门也。
  问。其与果门损益门意何耶。答。与果门能与五果。一与异熟果。二与等流果。三与增上果。四与现法果。五与增上果。
  问。何为与异熟果耶。答。作十恶业先必没狱。谓八热八寒近遂独一等。是十恶业之所感得。异熟报略显苦相。是诸地狱无有日月而甚黑闇。铁汤涌沸。炉火爆声极天裂地。逾即忽尔皆作埃灰。入即烂腐皆悉成糜。铁丸铜汤津入口仍销五脏六时。热铜火柱恒为床褥。触身体时即皆燋燃。长时无间含毒。苦事万劫千舌说皆不尽。行者必观此罪果报。何得忌背。不悲伤哉。
  问。既知异熟果苦相已。其等流果何耶。答。饿鬼畜生人间苦报。是十恶业之所感得等流果也。略显恶报。才免地狱。次没饿鬼。其果报像极丑甚粗。颈周甚细。犹如针锥。腹头极粗悉越山岳。圆眼幽深类井中星。仅向食变成猛火。临江欲饮急成脓血。万春求水既难得见。千秋求食何辄易闻。百谋暂安而甚弥远。千欲取死此犹亦难。
  才免饿鬼。次没畜生。水陆山泽诸像生类果报极苦。略显其相。马牛背被案头荷。迟即被打。速即烂腹。穷力碎身。春耕秋收。而果实时皆悉施分。非所情望。枯草浊水常不充足。特哉罪业。难等诸鸟。鹿等群狩。遭杀缘时鸟失伴侣而惊飞乱。兽离比类而竞乱奔。各临绝润单独流泪。闻能杀声而共切腹。设腾虚空而放鹰趣。若入涧薮而走犬寻托树为庇发箭悉体。天地山林虽广大而无隐容处。四方望企都无相救。谁有佛性不伤悲之。或鳞或羽。如是杂类。其苦果相繁故且止。
  才免畜生。若生人中。一一皆得二种果依致生罪得二果者。一短命报。二多病报。依劫盗罪得二果者。一贫穷报。二共财而不得自在。邪淫二果者。一妇不贞良。二妻相净不随己心。妄语二果者。一多被诽谤。二恒为多人所恶。两舌二果者。一得破坏眷属。二得弊恶眷属。恶口二果者。一常闻声。二所有言说恒有诤讼。绮语二果者。一所说正语人不信覆。二所有言说不能辨了。贪欲二果者。一贪财无有厌足。二多求恒尔从意。瞋恚二果者。一常为他人求其长短。二常为他所恼害。邪见二果者。一常生邪见家。二心恒谄曲。如是十恶一一皆备五种果报。谓三恶道苦果。及人中二种习气报也。
  问。既知异熟等流二果。其增上果何应知耶。答。由习杀生等故所感外分光泽鲜少。果不充实。果多朽败。果多变改。果多零落。果不甘味。果不充足。果不便宜。空无果实。是名增上果。如是十恶因果理且广且深。恐厌繁文。略显少耳。
  问。云何为离如是十恶耶。答。先应发愿。发愿辞曰。

  我为法界诸众生 志求无上菩提处
  菩提无患无热恼 诸有智者之所乐
  自未得度先度他 故我永离十恶业
  问。离是十恶何修十善耶。答。发愿颂言
  愿从今身至佛身 尽未来际不杀生
  愿诸众生得长寿 无病安乐悉随心
  愿从今身至佛身 尽未来际不偷盗
  愿诸众生得富饶 众宝自在悉随心
  愿从今身至佛身 尽未来际不邪行
  愿诸众生得直心 真善等侣悉随心
  愿从今身至佛身 尽未来际不妄语
  愿诸众生得所赞 发言信伏悉随心
  愿从今身至佛身 尽未来际不两舌
  愿诸众生得坚身 不坏善友悉随心
  愿从今身至佛身 尽未来际不恶口
  愿诸众生得净业 美妙言调悉随心
  愿从今至身佛身 尽未来际离绮语
  令诸众生得三德 敬答威德悉随心
  愿从今身至佛身 尽未来际离贪欲
  愿诸众生得自在 珍奇妙物悉随心
  愿从今身至佛身 尽未来际离瞋恚
  愿诸众生得悦心 端严尊敬悉随心
  愿从今身至佛身 尽未来际离邪见
  愿诸众生得深信 福慧转增悉随心
  我今至诚离十恶 尽未来际无毁犯
  以此善摄施众生 愿诸众生成十善
  同共回向菩提处 速成无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