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目 录


大正藏第 36 册 No. 1739 新华严经论

新华严经论卷第二十一

  长者李通玄撰

  第三等一切诸佛回向者。以忍波罗蜜为体。余九为伴。表法中以善财童子所见可乐城东大庄严幢无忧林中无上胜长者是也。为城名可乐依主所行之行立其名故。为明得法成忍人见可乐住。城东者。为明忍为觉行之首。为表东方角亢氐房之位。主众善之首。房为青龙。主吉庆位故。以东方为阳。为生万物之首。明忍为万行之首。生众福故。故名城东也大庄严幢者。忍随违境不动也。是幢义。无忧林者。明忍成行满如林广荫也。号无上胜者。众行之中不胜忍也。众行之中无忍不成行故。余广如经说。二义如前。

  第一长科当段经意者。从此一段经中。约科为十段。

  一佛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等一切诸佛回向已下。至诸根清凉。有五行半经。明学佛回向心得自在清凉分。

  二佛子已下。至不变异乐。有七行半经。是菩萨回向佛乐分。

  三佛子已下。证萨婆若。此云一切智。有七行经。明回向菩萨行愿分。

  四佛子已下。证一切智。有十行经。明回向一切众生。令得离苦分。

  五佛子已下。至具足充满。有两行经。明菩萨行由愿广大充满分。

  六佛子已下。至回向诸佛无上菩提。有十八行半经明菩萨以本大悲处俗无染着分。

  七佛子已下。至如来究竟之地。有二十五行经。明与畜生食愿永离众苦得乐分。

  八佛子已下。至第三等一切诸佛回向。有十四行经。明菩萨等一切诸佛回向分。

  九菩萨摩诃萨已下。至心无所著。有六行经。明菩萨入佛功德深入法界善知菩萨修行次第分。

  十尔时已下。一行经。明金刚幢菩萨观众说颂分。

  第二随文释义者。何故名为等一切诸佛回向。为此第三回向成其忍门。无贪嗔痴三业如佛。佛所行愿皆悉愿为故。名等一切诸佛回向。令愿行一如佛故。又前云不坏回向。以次等一切诸佛回向。明次第合然已下。有四十八行颂。两行一颂。所颂前法如文具明。不烦更解。

  第四至一切处回向者。以精进波罗蜜为体。余九为伴。以善财见比丘尼。名师子频申住输那国。此曰勇猛城。名迦陵迦林。此云斗诤时也。明此比丘尼能和断斗诤。此表第四回向行精进业利物之相。表比丘者。明离染清洁。尼者慈音。明此精进行门离染慈悲以为行体。号师子频申者。明已得四无碍智已得四种无畏故。师子者。明智无畏也。频申者。卷舒自在也。明以清净大智勇猛。自在卷舒说法利生善和断斗诤皆悉从伏无量诸众。见闻不同广如经说意表此第四回向中行精进之行。智悲相故。无染慈悲说法自在。表悲常随苦流智常无所染是尼义故。四无碍智者。一义无碍智。二法无碍智。三辞无碍智。四乐说无碍智。四无畏者一一切。智无畏。二漏尽无畏。三说障道无畏。四说尽苦道无畏。二义如前。第一长科此段经意。义分为八段。

  一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至一切处回向已下。至无边世界。有十二行经。明菩萨所修善根如实际遍三世供养分。

  二佛子已下。至广大威德种性中。有十二行经。明诸佛兴世如法身遍往无差别广大利益分。

  三佛子已下。至护持一切诸佛教故。有六十四行经。明菩萨以众多无尽如法性供养云供养如法性无边众多如来普摄诸善根分。

  四佛子已下。至以善方便修回向道。有十六行半经。明菩萨修回向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一切善根分。

  五佛子已下。至具足一切功德。有六行经。总结已上供养功德分。

  六佛子已下。至第四至一切处回向。有六行经。明都结已上遍一切处回向所作令佛种不断广严净佛刹分。

  七菩萨摩诃萨已下。至能以善根如是回向。有十二行经。明住此回向时得身语意业遍十方一切处分。

  八尔时已下。有一行经。明金刚幢菩萨观众说颂分。

  第二随文解义者。云何至一切处回向。约位有十一。一法身至一切处。二智身至一切处。三大愿至一切处。四供养诸佛至一切处。五见闻听受诸法至一切处。六遍现色身至一切处。七开悟众生至一切处。八不出毛孔至一切处。九遍满十方等于法界而无去来至一切处。十入一众生身心等一切众生身心至一切处。十一入一佛身毛孔等一切佛身毛孔至一切处回向。又回向者。有十法。一以无作法回向有作法。二以有作法回向无作法。三以一法回向多法。四以多法回向一法。五于诸有法回向无法。六于无法回向有法。七以世间法回向出世间法。八以出世间法回向世间法。九以一切自性无回向以为方便回向法。十以一切有回向法。以为自性无回向法。为令滞有无者得自在故。生死涅槃无障碍。得大神通无物拘留故。供养诸佛教化众生。一多同别皆得自在故。以诚实心起大愿云。周覆法界虚空界。兴种种供具供养三世一切诸佛。皆愿自他福德圆满故。是故名为至一切处回向如世界种。即如华藏世界种是也。约先德云。数三千大千世界至一恒河沙数。为一世界海。又数海世界数至一恒河沙。为世界性。又数世界性至一恒河沙。为一世界种。如种种世界云众杂多也。如转世界者。或圆形转。或流转如江河。是日月亦是皆无住心名转侧世界。如四天王天。在须弥山侧住仰世界。可知覆世界如蜂窠等。是亦如世界成就品说。已下如经自具。大意以修得十住十行之中法身理智。即依此法起大愿大悲。依无作理智起神通行。使不滞染净。不为染净二法所拘留。神通诸法性自离故。已下有二十二行颂。两行一颂。如文自具。

  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者。以禅波罗蜜为体。以善财童子所见婆须蜜女。以为所行之人。所住国土。名为险难。城名宝庄严。以叹德中心无分别。普知诸法。一身端坐充满法界。于自身现一切刹。所明禅体遍周自在。为明禅与智悲会融无二体用自在故。以国名险难者。以真智会俗。城名宝庄严者。会俗体自真。明定乱两融智悲不碍随尘不染故。号名宝庄严。婆须蜜女者。此云世友。能与世人为师友故。亦曰天友。能与诸天作师友。或曰易宝。以此女善巧方便易取众生一切智宝。此女身金色目发绀青。若闻说法。若暂见。若执手。若坐座。总得三昧。为明禅体遍周与智会故。道合见者。总皆是禅体智慈相会之流。若也别见之流。常对面不睹其容也。但为定与智会。智与悲冥。随根接俗。号之为女。非即但为女也。十住中第五主禅门即俗士长者。号为解脱。明俗体本真众生身本来佛国故。长者身含佛国。明众生身亦然。但禅观相应即见。十行中即以宝髻长者。明禅门。以本自居宅十层之阁。宅有八门。市上接俗引来宅内。即以所行俗事。用彰智随悲行处世染而不污。若也未悟俗尘为业所留。要须戒定慧求出世之智。若也达智业亡。要须处缠不污方便利生皆令解脱。一须知根接引不得惑乱众生。要须依根受药。二义如前。

  一长科当经意者。于此段长科为十三段。

  一佛子已下。至悉皆具足。有六十一行经。明菩萨凡所随喜回向悉皆具足圆满分。

  二佛子已下。至一切佛刹悉亦如是。有三十行经。明菩萨以大愿愿菩萨众海圆满十方庄严国刹分。

  三佛子已下。至转无障碍不退法轮。有七行经。明方便回向分。

  四佛子已下。至超然出现。有五行经。明愿清净佛刹至一切众生界佛常超然出现分。

  五佛子已下。至入一切法界。有三行半经。明菩萨达一切智知业果寂灭分。

  六佛子已下。至无有少法与法同止。有六行经。明不分别不着取分。

  七佛子已下。得无尽善根。有十行经。是菩萨得无尽善根分。

  八佛子已下。至一切境界悉无所有。有六行经。明菩萨了众生界无众生于法无得证分。

  九佛子已下。至令诸善根悉充足故。有五行经。是菩萨无智入法无法入智分。

  十佛子已下。至修治诸行。有六行半经。是菩萨成就功德藏堪为众生福田分。

  十一佛子已下。至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有七行经。是菩萨福相处世无伦分。

  十二从菩萨摩诃萨已下。至十种无尽藏。有十五行经。是菩萨得十无尽藏分。

  十二尔时已下。有一行经明金刚幢菩萨说颂分。

  第二随文释义者。云何名无尽功德藏回向。此位明禅与智冥。智与悲会。以无尽虚空为一道场。以无尽众生无明行相。而为佛事。身恒承事无尽诸佛。而遍周法界化无尽众生。总成佛身表里相亡始终情尽。遍知诸法不坏无心。名无尽功德藏经云。于一毛孔见阿僧祇诸佛出兴于世得入法无尽藏者。明心性本无大小系尽。身为智影。国土亦然。智净影明大小相入。如因陀罗网境界喻是也。

  经云。以佛智力观一切法悉入一法者。明万境虽多皆一心而起。心亡境灭万境皆虚。如净水中众影也。水亡影灭。此约破有成无说。又以境约智生。智虚境幻。多幻相入不离一虚。幻不异虚处不异幻。幻虚无二。一异总虚。此约以智幻处自在无碍门说。此皆借法。况说如实所知唯亡。思者智会。其智会者。方可用而真不惑心境。以大愿力随智幻生等。众生数身如应摄化故。名无尽功德藏。自余如文自具。不烦更解。已下有五十行颂。如文自具。但如说修行。

  第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者。此明般若波罗蜜为体。以善财知识名鞞瑟胝罗住善度城。常供养旃檀座佛塔。以为表法。名鞞瑟胝罗。此云包摄。以身含佛刹为名尔。住善度国者。约化行为名故。以此住智慧善度众生故。供养旃檀座佛塔者。明戒定慧解脱法身为座体。得佛不涅槃际者。明戒定慧体无灭没也。广如经说。其座不安形像者。明无相理会是佛义故。见座入法故。城名善度。身与空合。名为佛国。亦名包摄也。以明无相智慧是佛不灭度法门。以智无生灭故。

  第一长科经意者。于此一段长科约作六十四段如下。此段回向长行中。有六十一段经。总明行施。于段段中。皆有三义。一明行施心成就。二明施已回向菩提。三明各发十种愿皆愿自他成佛。已下三段是总结所施之功。及金刚幢观众说颂。一舍身肉手足国城妻子悉舍行。二施食。三施饮。四施味。五施车乘。六施衣。七施华。八施鬘。九施涂香。十施床座。十一施房舍。十二施灯明。十三施汤药。十四施器。十五施种种宝严饰车。十六施象宝。十七施师子座。十八施宝等。十九施宝盖。二十施宝幡。二十一施宝幢。二十二施宝藏。二十三施种种妙庄严具。二十四施冠及髻中珠。二十五施财宝妻子救众生牢狱。二十六舍身代命。二十七施莲肤顶髻。二十八施眼。二十九施鼻。三十施耳。三十一施牙齿。三十二施舌。三十三施头。三十四施手足。三十五施血。三十六施髓肉。三十七施心。三十八施肝肺。三十九施身。四十施支节骨。四十一施皮。四十二施手足指。四十三施连肉爪甲。四十四为求法故投身火坑。四十五为求法。乃至一字一句。舍其王位国城妻子一切所有。四十六菩萨为自舍屠杀业。四十七见残忍损诸人畜。慈心救之。所谓去男形也。四十八菩萨见佛出兴普告众生。舍我慢戏论。四十九舍大地。五十舍僮仆。五十一舍身施与一切众生谦下离慢。五十二施身给侍诸佛。五十三施土地一切诸物及舍世事。五十四舍都城关防输税。五十五舍妓女。五十六施所爱妻子。五十七施舍宅。五十八施园林台榭。五十九施广大施会。六十施一切资生物。六十一随诸众生所须一切阿僧祇物施。已上此一段回向中。总有六十一种施。一一施中十种大愿。六十一愿中有。十种回向。以表舍一切所著成一切无所著。诸性无作供养诸佛。教化众生。行无尽行故。从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已下。至于诸法中而得自在。有六行经。都结已下回向之功。自尔时金刚幢菩萨已下有六行经。明金刚幢菩萨观众说颂叹法分。今上下长行及八十二行颂。于中文义自具不烦更释。且略释回向名目。云何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经云。佛子如是回向时。即为随顺佛住。随顺法住。随顺智住。随顺菩提住。总明行檀波罗蜜遍周刹海不坏法身智身成就通化长大慈悲等佛所行。故为名也。又释以理顺行。以行顺理。以智顺悲。以悲顺智。以方便愿力引生智海。成就悲门均调自在。名为随顺坚固善根回向。论主颂曰。

  法身理智无体性  平等清净无造作
  方便以愿力庄严  神通变化行充满
  法无自性从缘生  缘生不失无作性
  设兴回向大愿云  周遍无边一切行
  不离缘体性无生  智如影响充法界
  智体如愿如普贤  回向大愿皆无实
  虽复无实不废缘  虽复从缘性无作
  菩萨所兴诸行云  智无来去如影现
  假使教化诸群生  犹如化人度幻众

  大约如世造立宫室要以功成。论其现自施功。功体各无自性。及至成功事毕。还以无功而益人。设宫室有覆养之功。亦复不云养育。此回向大愿亦复如是。为理智虽有净烦恼之功。不兴回向大愿。无覆育饶益大慈悲之功。此之回向从初发心住具足有之。但约升进胜劣言之。亦约说文广狭言尔。亦以时不迁论也。总五位一时说也。古今无前后义也。

  第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者。以方便波罗蜜为体主大悲门。前六波罗蜜是修出生死心。此第七已后四波罗蜜是方便。智入生死中教化众生。是故表法中善财知识观世音菩萨。以为此第七随顺一切众生大悲回向中行故。此新经翻为观自在菩萨。不可依也。旧经名观世音菩萨者。是为十方世界共为一佛国。无别西方别有阿弥陀。是如来权设引有为小蒙方便。随心专念摄余恶心。随心念处得见化佛。称自心量。诸德谬解。谓此娑婆世界无观世音。此改旧经本作观自在。云观自在者。但约名彰行中。但彰观照世间出世间无相理智自在非明慈悲之行也。观世音菩萨文殊普贤。此三法是古今三世一切佛之共行。十方共同。文殊主法身妙慧之理。普贤明智身知根成万行之门。观世音明大慈悲处生死。三人之法成一人之德。号毗卢遮那。一切众生总依此三法。号之为佛。少一不成。今此一位依旧不依新翻。又依梵云光世音菩萨。明以教光行光大慈悲之光等众生而利物。即一切处文殊。一切处普贤。亦得名一切处光世音。今言观世音者。取正念心成依心应现而立名也。不可以为观自在所表法也。观自在者。约名表法义中。是表第六般若波罗蜜位也。非是方便波罗蜜入生死同众生行。以四摄四无量不断烦恼之名。此由翻译者误也。观世音住居补怛洛迦。此云小白华树山。观世音菩萨居之。为诸菩萨说慈悲经。此山多有小白华树。其华甚香。经云。住山西阿者。西为金。为白虎。主杀位。明于杀位以主慈悲门正趣。菩萨东来以明智位。至文方释。经云。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已下至说颂。长科为二十段。

  一从初佛子已下至一切世间善根有十四行经。明菩萨自集已上三十二种无边善根分。

  二佛子已下至修习一切善根有十四行经。明菩萨如上所修三十二种无限福田善根回向为一切众生功德之藏分。

  三佛子已下至永不退转有六行经。明菩萨念如上善根不离无作无依菩提心所积集怜愍一切众生分。

  四佛子已下至亦复如是有十一行半经。明菩萨发愿愿如上所修无限善根所有果报。尽未来劫所修。如上善根。悉以回向一切众生。令十方世界众宝充满。惠施无限众生分。

  五佛子已下至常行惠施住一切智智心有五行经。明菩萨无五种心常行惠施成五种心分。如经自具无虚伪心为首。已上五段结前三十二种善根竟。

  六佛子已下至皆如是施有十八行半经。明菩萨以如是等何僧祇象马王妓女及自身等十种不可数物尽不可数劫而常施分。

  七佛子已下至无有一弹指顷生疲倦心有六行经。明菩萨以如上十种施。满足无限众生。尽无限劫无一念疲劳分。

  八佛子已下至入一切智智心有六行经。明菩萨以如上布施以十种无著解脱心为施者分。

  九佛子已下至得一切智有八行半经。明菩萨以如上十种无限施。起十种无限愿。愿一切众生得一切智分。

  十佛子已下至于诸有中最尊胜故有一百一十六行半经。明菩萨以如上两段无限布施业。普为一切无限种种众生起一百一十种。广大无限所为众生等所缘事业而行如上等施愿回向故。

  此已下总结已前三十二种无限善根。以次象马等十种施等及大愿回向。及为众生等境界竟。

  十一佛子已下至具足十力调伏众生有二十四行经。明菩萨为慈愍众生入苦同行以大愿接生分。

  十二佛子已下至不着无一切法有三行经。明菩萨虽以施愿回向入苦利益众生其心有十种不着分。

  十三佛子已下至增长成就三世佛种有三行经。明菩萨以如上一切善根愿一切众生得智种分。

  云何得入佛智种有四法。一得清净心。二智慧明了。三内心寂静。四外缘不动。如是修治。能增长三世诸佛智种故。

  十四佛子已下至与诸菩萨等同一见有十七行半经。明菩萨修行如上回向之时。神通智力陀罗尼门出过世所称叹分。

  十五佛子已下至神通境界平等清净有八行经。明菩萨如是修行菩萨行时。功德出过思量。何况得成无上菩提。此段明功德作法报生犹尚无限出过思量。何况无作自在菩提之理智。岂可不能成也。言功过也。

  十六佛子已下至不违菩萨行有十五行经。明菩萨见法三世体相平等分。

  十七佛子已下至第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有十行经。明菩萨如是回向时。得法业刹三世平等。已得承事一切诸佛。入一切清净众会道场分。

  十八菩萨摩诃萨已下至等随愿一切众生如是回向有九行经。明总叹如上回向施愿所得之德业用成就分。

  十九尔时已下一行经。明金刚幢菩萨观众说颂分。

  二十其颂总有四十二行。文义自具。不烦更释。

  第二随文释义者。何故名为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为明第七方便波罗蜜主大悲门。以波罗蜜中所修智慧之力。入于生死海随一切众生根品。同行利生故。故名等随顺。如十住中第七住大悲位休舍优婆夷云我有同行眷属八万四千那由他常居此园者是。大意云。同一切众生八万四千及不可说烦恼悉同行故。是此义也。亦是此位第七回向与善财所见观音。是此位也。可知。如此一段回向总有二十段经文。余十九段。文义自具显现。不烦更释。如第十六段。得知法业平等三世互不相违。约作略释。经云。一切佛刹平等清净。一切众生平等清净。此约理智说。一切善根平等清净。乃至四行经总明。约理智说。如第十七段中。众生不违一切刹者。明依报相似。刹从心业起故。众生心差别。如世界成就品具明。思不违心者。以思从心生。即思是心。余心仿此知。业不违报者。报从业生报是业果。余仿此知。如业不违业道者。明来生受生与现世作业相似。余仿此。法性不违相。为无性为相。无相为相。无性中实相即如来身色及妙境。是众生不了无性妄计之相。即天人龙鬼畜等。是各随心。自心所生业相称余仿此。生不违性。明以生是无生无生为生故。刹平等不违众生平等。此约理无净秽。已下例然。一切众生安住平等。不违离欲际平等者。明众生报居之境与解脱涅槃际无二理性同时。无二性故。过去不违未来。总明三世性故。三世无体。可相违故。余例知。佛平等不违菩萨平等者。明以佛理智及菩萨体用不离无性。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得业平等。得报平等。如是十平等法。明以回向发愿力庄严自报得此十平等果故。表法中如善财知识十住第七。以优婆夷休舍表慈悲位。十行第七位。表慈悲以满足。王自化其身作诸罪逆。自化其身捉来杀罚。以息众生恶逆。此十回向第七。即以观世音表慈悲位也。夫大教玄悠芳文义广。法门名句明白宛然。十十之数相从。万万千千次第。不可以将小池而添巨海。未足以致其深。炷微灯而益日光。焉能资其远照。此经义弘言修理具词丰。且略释其大意。密智幽潜。聊申少趣。不可加余经之法相滞此妙章。若得意修行者。理由定发。智以理明。悲藉愿兴。行成愿发。理弘智博。愿广悲宽。佛种因此而生。法界以斯缘济。都结如此余义后文。

  第八真如相回向者。以愿波罗蜜为体。明此位同第八地智增胜以愿引生智业成大悲故以愿防智为智体净故利化不弘。表法中如善财童子见东方正趣菩萨是其行也。从空中来至娑婆世界者。明法空智应现普周亦无来去。观世音指东方正趣。及至见时与观世音同会而见。表以愿会悲智令悲智圆满故。东方表智。西方表悲。日出照明春阳发生。青龙吉祥表智。日入昏迷秋霜凋零白虎杀害。明以智入悲处苦流济益众生故。第八愿波罗蜜。明防智体性净以愿会悲成普贤行升进。随其行位和会知之。二义如前。第一长科经意者。自初佛子已下至颂已来。长科为十段。

  一佛子已下至普能往诣一切佛土有三十五行经。明菩萨入此真如相回向位中以自所得善根。更加回向发愿所缘成位升进分。

  二佛子已下至显示安隐住处有十行经。明菩萨观众生恶道苦如身愿速出离分。

  三佛子已下至心不动摇无障碍故有十行经。明菩萨以如上回向有十为令众生得十种大利分。

  四佛子已下至普于世间现成正觉有四十六行半经。明菩萨见胜妙国土及一切妙境。以无量大愿愿一切众生皆尽普得生在其中并获众益分。

  五佛子已下至广大善根有五行经。明菩萨已上回向善根自增善根分。

  六佛子已下至圆满一切清净智慧有一百八十九行半经。明以如上回向。皆以无性无著真如为回向分。上一百八十九行半经。明约以真如为回向体。以真如遍世间一切法。回向还遍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何以然者。为以回向为方便兴起无作真如中大智大悲大陀罗尼门大神通道力令称真如无作大自在作用恒寂故。若不如是以大愿大悲大智慧无限回向。但依无作真如用净烦恼。即同二乘乐寂及三乘六通菩萨。但生一方净国。不入法界之真门。居门外之权乘。且止草庵之位。当知满十方之差别种智。皆由大愿力而发生圆法界之行门。藉回向而兴起。故立斯教网。用接有缘。明知轨度而践其踪。使学者省功而不错谬者也。

  七佛子已下至第八真如相回向有十二行半经。明以如上真如相回向自获义利分。

  八菩萨摩诃萨已下至善根随顺真如相回向有十三行半经。明如上回向已得同如来成道分。

  九尔时已下一行经。明金刚幢菩萨说颂叹法分。

  十已下有五十八行颂。明以颂重颂前法分。

  第二随文释义者。于自余文义经文自足。如此一段。经云。一身充遍一切世间。得佛无量音声。于一毛孔中普能容纳一切国土。得佛无量神通。置诸众生于一毛孔。此约十住初心见道之后入实知见。然为凡夫有信士。略释少分。以开心目。非入禅定观智会融方亲见尔。论主颂曰。

  了知毛孔大小性  十方国土无表里
  智境含容十方刹  刹土体相本皆幻
  智身体净相无碍  毛孔微尘亦复然
  国土因心虚妄生  无妄智境恒相纳
  众生心净无表里  乃了自身毛亦然
  心无分别自他情  一切尘毛含佛刹
  是故如来说回向  广兴愿行融自他
  愿他得乐与己同  心净佛国恒相入
  以广大愿兴大智  同体智悲充法界
  无功理智起身云  随类现形声亦尔
  能以自他同体智  众生身中现佛国
  以众生智转法轮  众生心迷不知觉
  以众生智是佛智  佛智本是众生智
  迷者佛智作众生  悟者众生是佛智
  如是了达体同别  堪与众生作依止

  约释第八真如相回向竟。

  第九无著无缚解脱回向者。以力波罗蜜为体。以善财所见天神为所表此位之行也。所居之城名堕罗钵底。神号大天。城名堕罗钵底者。此曰有门城。此是此界干神。以乾为天门。以后次第见地神。以此二位明和会此十回向位之智极悲终。天神表法空妙智之极。地神表大慈悲王极。厚载万物育含生故。像如父母位也。天神无量种众宝。积聚如山。地神放光地震严。地为净刹。众多宝藏自然踊现。明天地神随业养育济物之德广大。至文方明。略举会通表法之意。令后学者易见其意。不迷教行。不迂修行。表法中明智净称天之性。即法财充满功德宝出现如山。若纯净大悲育载万物。如地无劳故。地体本唯净土。此唯智悲之净极故。即佛国庄严净也。此明神智应真德会天地济育物也。亦是天地之神灵。是菩萨约位所堪治真俗之行。此位天神表之。明升进理智幽微像天灵。而不测神功。万有以不作而为之。二义如前。第一从佛子至说颂已来。长科为七段。

  一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著无缚解脱回向已下至随顺忍可有八行经。明因中种善根生十种尊重分。

  二佛子已下至生无所依智生一切佛法智已上可十五纸经。明修初十种善根。修十种尊重行无著无缚解脱回向得入普贤微细智境分。

  三佛子已下。至不分别。若法若智有七行经。明得无别分。

  四佛子已下。至第九无著无缚解脱回向。有十五行半经。明修此回向得三业无著无缚。同三世佛回向自在分。

  五菩萨摩诃萨已下。至成就菩萨自在神通。有九行经。明此修回向得善根不坏。所生值佛得自在神通分。

  六尔时金刚幢菩萨已下一行经。明金刚幢菩萨观众说颂分。

  七已下有一百二行颂。文义自具。两行一颂第二随文释义者。云何为无著无缚解脱回向为无性。理智无依。即一切无著一切无缚。是故经云。甚微细智。修菩萨行。住普贤道。若文若义皆如实智生。如影智生。如梦如幻如响如化如空。乃至无所依等智生也。经云。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举十种意。在无尽所谓者。欲论及所陈之法。谓于出生死心生尊重者。三乘中出分段生死。得变易生死。为有厌生死忻寂静故。得入变易生死。不同一乘以智生身遍周刹海任根应现非生死性。乃至同于世法非生死性。诸见道者应如是知。若论自报智合行同方能睹也。如是出生死性生尊重故。经云。于摄取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即摄善法戒。于希求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十信有漏所求。十住已去无漏希求。总须心生尊重。于悔诸过业心生尊重者。是悔往业也。已下随文义可知。如是令尊其因故。果便不退。如十层之阁下固而上存。已上一段以尊重因竟。自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彼善根皆生尊重随时忍可。至生无所依智生一切法智。有十五纸经。总明成就三世诸佛果德及普贤果行诸微细法。如是微细法门约立十种微细。略以示之。余皆仿此。

  一佛身微细。如佛报身中。于一佛身中及一众生身中。有不可说不可量佛身。一切佛身一切众生身。总尔。

  二佛智微细。于一智慧中遍虚空界众生随乐之法皆差别知。

  三佛受生微细。尽十方一切佛刹。皆末为尘。于一一尘中一时受胎。一时初生。一时趣道场。一时转法轮等。而亦不坏起随类身对现故。

  四摄世一切众生微细。于一切佛刹尘中具普贤行。一一众生前随类现形说法教化。各各差别重重无碍。

  五国土微细。于一一尘中皆有无量等虚空广大国土。一一国土互相参入。重重无碍如华藏海是。

  六菩萨众海微细。于如上佛刹尘中一一佛所。有如虚空量等广大道场。菩萨众海皆悉充满。如是一切刹尘之内。总皆如是。如是道场。如是众海。皆相参入。重重无碍。如光如影。

  七菩萨见佛微细。随其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见如来如对目前。说随自位法。见随自位身。

  八佛音声微细。如来音声。不从心出。不从身出。常有音声。恒遍十方。随闻之者皆使得闻。

  九时劫微细。以三世不可说劫一切诸佛不出。一念普在如今。如今现前诸佛还居未来过去。一时三世参入。劫劫重重无碍。

  十神通道力微细。以法性遍故智身亦尔。以无依住智对现色身。十方响应而无往来。亦无变化造作之心。以智随本愿法应如是。及一切尘中境界亦复如是。重重无尽。

  如是已上安立十种法门。释此位中回向之法。大况如是。明此无著无缚回向位中菩萨堪如是入故。余文可知。大意以无作法身无住智以十回向大愿。调和令得成就大慈悲利众生之行海。令使一切思分别便为智用。令使一切知见总为禅门本来不动。令使理性本寂定门起差别智身慧身变易。令使一毛孔中安立一切佛刹众生刹。悉皆无碍。令使有为无为为一法界自在故。如是回向。

  第十等法界无量回向者。以智波罗蜜为体。表法以善财童子所见安住地神。是女神。如此坤神分位在西南方。又处中宫而治四季。明处智行悲圆满故。其地神住摩竭国者。是如来成道之国。明此位升进至中道同如来智悲圆满位故。摩竭国是此阎浮之中心。是中宫位。若随当方有帝王所居处。即是。若随位升进。修行中智悲圆满行是。若望回向。表位会融中。前天神表智。此地神表悲。二位会融。以成一位。养含生之道。成德化之门。如百万地神放大光明遍三千大千世界者。以智行悲。百万行门慈光照烛遍也。大地震吼者。悲心感应也。种种宝物处处庄严者。明大悲行满现业果报。举本位因果报得所严也。广释至位方明。又表智悲成满可以说教利生。须当其智如神其心如地载育万物不以为劳。如地能生能养能载终始不移焉。二义如前。第一长科当位者。从初佛子已下至三十三卷中说颂已来。长科为二十六段。

  一佛子已下至令其善根增长成就有十一行经。明此位菩萨智悲圆满堪为法师施法利生分。

  二佛子已下至无恚梵行有二十一行经。明菩萨以法利生自余修梵行分。

  三佛子已下至亦令众生安住正法有二十五行经。明菩萨自在梵行分。

  四佛子已下至悉得成就一切智故有二十二行经。明如上法施所生善根回向愿得为一切众生演说三世佛法入无碍辩及音声无碍分。

  五佛子已下至得如我无异有十一行经。明菩萨令诸清净以如上法施及回向发愿善根又回向愿见等法界如来出兴于世调伏等世界无尽众生分。

  六佛子已下至不失坏诸清净行有十五行经。明菩萨回向善根如法界无量分。

  七佛子已下至于一切法永不忘失有十六行经。明以法界等无量善根回向愿令一切众生得见佛心清净分。

  八佛子已下至无差别性回向有六行经。明如法界性无起无迁回向分。

  九佛子已下至成就菩萨说法愿力有二十七行经。明菩萨愿如上法施回向善根又愿一切众生得入佛法师位分。

  十佛子已下至不以取着利益众生故回向有六行经。明以无取着以为回向分。

  十一佛子已下至无碍光明恒不断故回向有二十二行经。明不为世法不为二乘法但令一切众生入佛智故回向分。

  十二佛子已下至入佛广大门故回向有三十行经。明一切善根但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成大菩提分。

  十三佛子已下至自在神通无有休息有二十三行经。明以如上等善根回向为一切众生住大悲大喜大舍及永离二种着成满佛智慧分。二著者。著有。着无。是非自他彼此内外能所都为二。

  十四佛子已下至应以修习善根回向有六行经。明菩萨如是回向时于三有五欲境界不应贪着以无贪瞋痴善根故修习善根分。

  十五佛子已下至设大施会有四行经。明菩萨舍恶成善离众魔业设法施会分。

  十六佛子已下至觉悟一切众生长夜睡眠音有二十五行经。明菩萨自得无碍音声普遍愿令一切众生音声圆满分。

  十七佛子已下至正念智慧辩才有十行半经。明愿一切众生得离过恶得清净分。

  十八佛子已下至一切智身有十四行半经。明菩萨以如上善根回向愿得浮智身分。

  十九佛子已下至安住修菩萨行有十四行经。明菩萨法施善根如是回向愿随住一切刹无有休息见者获益分。

  已上十九段明法施回向善根饶益自他行门分。

  已下三十三卷中。明庄严佛刹回向分。此等法界无量回向中。通有此三十二三十三两卷经。

  二十佛子已下至广大智宝究竟圆满有三纸半经。明以如上法施功德宝回向庄严无量佛刹皆令清净分。

  二十一佛子已下至如是广说有十一行经。明菩萨愿以菩萨身遍诸佛刹及宝庄严位过前百千倍分。

  二十二佛子已下至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普为一切众生如是回向有二十八行经。明菩萨总为众生如是回向分。

  二十三复以此善根已下至咸令欢喜故回向有十九行经。明菩萨以如上回向但欲令说法及行安乐一切众生令圆满如法界分。

  二十四佛子已下至如来众会道场平等回向有二十二行经。明菩萨以如上法施及大愿庄严广愿化众生总令住法界平等故回向分。

  二十五佛子已下至第十等法界无量回向有十一行半经。明以如上回向一切善根时得如是身口心业及十种安住法界清净分。

  二十六菩萨摩诃萨已下至到于彼岸有二十四行经。明菩萨以如上法施等善根回向皆愿一切众生得见佛入佛知见同佛所得分。

  新华严经论卷第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