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目 录


大正藏第 03 册 No. 0190 佛本行集经

佛本行集经卷第二十七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向菩提树品下

  “尔时,魔王即告赤眼夜叉之使,作如是言:‘谓汝赤眼,汝今见此军众以不?有谁辄欲侵我境界。’是时赤眼夜叉之使,即白其王魔波旬言:‘大王!当知此是释种净饭王子,名悉达多,从彼善生村主女前,犹如牛王,作大音声,向于吉利刈草人边,乞得一把。有一树名羖羊多罗尼拘陀树,渐渐而来,复有五百青雀围绕,以初春月所出可爱一切树木,悉着花果,枝柯自垂,无识诸树,犹尚倾头,低而供养,震动大地,欲向于彼菩提树下。’

  “尔时,波旬既见菩萨欲向于彼菩提树下,作是思惟:‘愿此释种,向余树下,铺草而坐,莫向于此菩提树坐。’其心如是思惟念已,告彼一切夜叉众言:‘汝等一切诸夜叉辈,宜减少许夜叉之众,速往诣彼菩提树下伏藏而住,慎莫使此释种之子趣向于彼菩提树间。’其夜叉等白魔王言:‘谨依大王严命所敕。’是时夜叉即便抽减少许人众,去彼菩提树下不远,伏藏而住。其彼魔家诸夜叉众,遥见菩萨欲来向于菩提树时,身体赫奕,犹如金山照耀放光,不可譬喻。其夜叉众,既睹见已,即说偈言:

“‘此必千光新日出,  威德照耀如金山,
  怜愍一切诸天人,  渐到树王如师子。’

  “时彼树林所守护神,即以偈颂报答于彼诸夜叉言:

“‘世尊千劫功德圆,  备满六度施戒忍,
  精进禅定及智慧,  具足一切诸庄严。
  今渐来至向树王,  欲证无上菩提道,
  诸天及人八部众,  思惟如是悉随行。’

  “尔时,彼诸魔家眷属夜叉众等,闻此偈已,皆悉离彼菩提树侧,星散而走。是时菩萨渐渐来到十六种相功德具满地分之处。何等名为十六种相?所谓彼地劫烧之时,最后燃尽,劫初立时,最在先成。

  “又复,彼地所出诸草,最胜最妙。所谓优波罗、波头摩、拘勿头、分陀利,充足不少。

  “又复,彼地于阎浮提,最在于中。

  “又复,彼地不居顽钝愚痴众生,唯住圣种大福德人之所行坐。

  “又复,彼地无诸坑坎,四面空宽,平整之处。

  “又复,彼地不下不高,清净洪满,犹如手掌。

  “又复,彼地多有诸花,优波罗、波头摩、拘勿头、分陀利,自然生长。

  “又复,彼地悉为一切圣人通知。

  “又复,彼地自然显现。

  “又复,彼地于一切时,恒居圣人,不曾空阙。

  “又复,彼地终无有人能得降伏。

  “又复,彼地名称远闻,所谓师子最高之座。

  “又复,彼地其有心觅,过不能得,所谓若魔魔家眷属。

  “又复,彼地于一切地,最在中齐。

  “又复,彼地金刚所成。

  “又复,彼地所生诸草,正高四指,柔软青绿,如孔雀项。触时犹如迦尸迦衣,颜色微妙,可喜端正,香气芬芳,头悉右旋。往昔有诸转轮圣王,悉皆知闻此可爱乐希有之事,是故恒来往彼观看此之地处。

  “尔时,菩萨临欲至彼菩提树侧,是时其地,自然扫除,清净严丽,香汁涂洒,可喜端正,令心乐观,又无一切砂砾瓦石、蒺䔧棘刺、诸恶草等。是时菩萨,初执草行用于左手,后至树下,即以右手柔软五指,罗网庄严,赤色犹如燕脂所涂,从左手取彼一把草,安稳欲置菩提树下。东面持草,掷于地上,根即向树。菩萨心发如是之愿:‘我今于此处所坐已,越烦恼海,度至彼岸。’时菩萨掷彼一把草至地,犹如瓶中置华,或如河漩,或如万字。

  “尔时菩萨见自所执草漫掷地自然不乱,有如是等吉祥之相,口作是言:‘如我今日所掷之草,应乱不乱,此吉祥相,表我在于乱世间中,必定当证不乱之法。’菩萨如是掷草铺已,是时彼地六种震动。

  “时,欲界主魔王波旬至菩萨所,而作是言:‘谓刹利子!汝今不合在此树下铺草而坐。何以故?其此树下,于夜半中,多有无量毗舍遮鬼及富多那夜叉罗刹,数数恒来啖食人肉。今此树北,别有一林,是大仙人所居停处,彼之处所,名曰优娄频螺聚落,可喜端正,人所乐观,汝释子宜至于彼地随意而坐。’

  “尔时菩萨报彼魔王作如是言:‘汝魔波旬!可不知耶?我在于山阿兰若处空闲泽中,或在树下,或在冢间,或居林内,夜半安然,心无所畏。又复我今亦非无智,亦复非是无方便力,非如凡人至于此地。但我久知,往昔诸佛,在此树下无畏之处,得成圣道。以如是义,我故来此。’

  “尔时,别更有一夜叉,在于魔王波旬右立,时彼夜叉语菩萨言:‘汝释种子!今何苦用此树下坐?自外四边,大有余树,汝可速疾移他处去。’时菩萨报彼夜叉言:‘我有心愿,于余树下,不能得成;所愿唯在于此树下,决定当成,余处不得。’

  “时,彼夜叉白其魔王作如是言:‘大王!今闻彼言以不?更作何事能得彼去?’魔波旬报彼夜叉言:‘我今唯应种种方便,作勤劬心断彼,不听于此处坐。’

  “尔时,菩萨见魔波旬作如是言,铺草而坐,内心思惟,发如是愿:‘我今坐彼往昔过去诸佛所坐金刚之处,坐已当伏魔王波旬。我今此处坐已,断灭欲瞋恚痴诸烦恼等。我今此处坐已,当证微妙甘露清凉之法。’

  “尔时,菩萨所铺之草,其根向内、头皆向外,铺已右绕彼菩提树三匝讫竟,加趺而坐,身心端直,如蛇缠身,卓然不动。口三唱言:‘我证甘露!我证甘露!我今定当证得甘露。’而菩萨心,发于如是弘誓之愿:‘我坐此处,一切诸漏若不除尽,若一切心不得解脱,我终不从此坐而起。’有偈说言:

“‘菩萨树下加趺坐,  如以大蛇自缠身,
  发于如是弘誓心,  事若不成不起坐。’

  “尔时,魔王波旬,从彼地所隐身不现,经少时间,即化其身,头发解乱,尘土满身。着粗褐衣,口唇干燥,状若饥渴,手中执持一大束书,速疾而来,向菩萨所,立菩萨前,将所持书,掷与菩萨,口如是言:‘此一封书是汝释种摩那摩许,遣我送来;此一封是尼娄驮许,此一封是难提迦许,此一封是拔提伽许,此一封书是难陀许,此一封是阿难陀许;自外诸书各各是彼诸释种子,寄与汝来。’时,一书上伪抄不实虚妄言辞,作如是语:‘提婆达多!今在于此迦毗罗城,以受王位,入汝宫内,尽皆纳受汝之妃后,取于汝父净饭大王,系牢狱中,自余叔父白饭、斛饭并甘露饭,一切宿老诸释种王,尽皆驱逐,遣出城外。汝见此书,速疾须来,汝用住彼阿兰若为?’

  “尔时菩萨闻是语已,心发如是三种思惟:‘因婇女故发于欲心,而我妃后,提婆达多实能纳也。因提婆达起斗诤心,彼实能夺我之国土父王位乎?因释种故生杀害心,彼等何故各自惜身,不护我父?’菩萨复更如是思惟:‘世间境界,悉皆无常,秽污不净,念念生灭,无暂住时。思惟一切,皆悉是于破坏之法,生已即灭。’如是思惟,便断欲心,发出家心,息诤斗心,起慈愍心,断杀害心,生悲哀心。‘如是等事,我久弃吐。’思惟是已,即发舍心。

  佛本行集经魔怖菩萨品第三十一上

  “尔时,菩萨在于菩提树下坐已。时菩提树所守护神,生大欢喜,心意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即解其身所有璎珞,并散头髻,速疾而向于菩萨所,以最胜妙吉祥之事,赞美菩萨。内心殷重,发大希奇,悉命诸亲及其眷属,守护菩萨,恭敬俨然。

  “尔时,彼处四面林木,无问大小所有树神,各从其树出身,来到护菩提树神边问言:‘大善树神!今在于汝树下坐者,此是何人?我等由来,未曾闻见,最妙最胜,身为一切诸相庄严,如天中天。’作是语已,其护菩提树神,告彼诸树神言:‘汝诸神辈当知!此是净饭王子,甘蔗种姓,往昔劫初,大众推举,所置立王,世世相承,至今已来,此是其胤。’时诸树神,复语菩提守护神言:‘菩提树神!汝今真得最大利益大善福业,令汝居处,得有如是胜上众生三界之尊胜妙众生,此之众生,如优昙花难现于世。’

  “尔时,彼等一切树神,各将沉水牛头栴檀诸末香等,又复种种妙好香花,散菩萨上,散已复散,欢喜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举手低头,合十指掌,向菩萨礼,口中各复如是唱言:‘众生最首,唯愿仁者早成此誓速证菩提。’次复,四天所居诸天,及四天王,次有无量三十三天、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等,无量无边一切诸天,及诸梵天,各将种种天上妙花、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天拘勿头,及波头摩、分陀利等,复持种种末香涂香,如雨而散菩提树上。其菩提树,犹如车轮,周匝遍满一由旬内,种种香花,积至于膝。

  “尔时,菩萨坐彼菩提树下之时,无一蚍蜉蚁子作声,况复大兽?一切诸鸟,亦不作声,假使有风,一切诸树,亦不倾动。当于菩萨坐彼菩提树下之时,净居诸天,心喜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顶礼菩萨,心内各作如是愿言:‘众生最首,愿仁此心,早得圆满,速成菩提。’

  “尔时,菩萨坐彼菩提树下之时,发是要誓:‘我不成道,不起此座。’是时魔王波旬,内心生大恐怖,即作是言:‘应此刹利释种之子,欲得除灭我之境界,欲得令我出此境界。若彼胜我在于我前,必教诸人令得涅槃,为诸人说涅槃方便,使我境界当成虚空。而彼即今未得净眼,在我境界,我今须作勤劬方便,令其所行退失起走。’而说偈言:

“‘彼今若得成菩提,  便广为他说正法,
  即当损耗我境界;  众人既得正路开,
  自然使我境界空,  境空我则成寡妇。
  其今未得清净眼,  乃复住我境界中,
  我应速疾往彼边,  先作障碍破其事,
  犹如河水来未至,  逆须预造作桥梁。’

  “尔时,魔王波旬具足满一千子,于其中间,助菩萨者有五百子,商主为首,在魔波旬右边而坐。其中助魔波旬之者亦有五百,第一头首名为恶口,在魔波旬左边而坐。时,魔波旬告其诸子作如是言:‘汝等诸子!我今共汝,进退筹量,欲取汝等子别意智,共作何计,若为力能降伏菩萨?’尔时,右边长子商主,说偈白父魔波旬言:

“‘若人敢触大睡蛇,  复能盘回狂醉象,
  曾共严炽兽王斗,  是乃能伏彼沙门。’

  “尔时,魔王波旬左边次子恶口,复为其父而说偈言:

“‘若人见我心破伤,  诸树拔根即倒地,
  况彼沙门若睹我,  而不一气远走藏?’

  “尔时,右边有一魔子,名为妙鸣,即复以偈白其父言:

“‘若人浮渡于大海,  还欲饮海悉令干,
  父王此事不足惊,  若见菩萨面可怪。’

  “尔时,左边复一魔子,名为百斗,即更以偈白其父言:

“‘我身髆上百臂生,  一臂能射三百箭,
  父王但去莫愁恼,  我独能破彼沙门。’

  “尔时,右边有一魔子,名为善觉,即复以偈白其父言:

“‘若其有力如象马,  或复毗纽及金刚,
  人藏宿业忍辱威,  彼等诸力不能及。’

  “尔时,左边复一魔子,名曰严威,即更以偈白其父言:

“‘我于虚空雨水火,  至彼能破比丘身,
  令彼身如一聚灰,  若猛火焰烧干草。’

  “尔时,右边有一魔子,名为善目,即复以偈白其父言:

“‘若使最胜须弥崩,  一切天宫殿尽坏,
  大海诸水皆枯涸,  日月从空悉坠来,
  能使日光冷如冰,  天宫堕落到于地,
  菩萨树下一坐已,  未成正觉终不移。’

  “尔时,左边复一魔子,名曰报怨,即更以偈白其父言:

“‘我指能执持日月,  虚空星宿及诸辰,
  捉搦彼等一切天,  四海水入手掌内,
  况此沙门一释子,  即今捻掷海外边,
  但速遣此诸军兵,  疾向于彼沙门所。’

  “尔时,右边复一魔子,名为德信,即复以偈白其父言:

“‘日月运移不求朋,  轮王应化无等侣,
  诸圣菩萨不假众,  独自能破大魔军。’

  “尔时,左边复一魔子,名求过失,即更以偈白其父言:

“‘战斗器仗不过刀,  身着铠甲心无怯,
  如是兵马必能杀,  父王莫畏彼沙门。’

  “尔时,右边复一魔子,名为福德璎珞庄严,即复以偈,白其父言:

“‘彼身䩕如那罗延,  难可破坏四谛体,
  忍辱铠甲三脱刀,  执智慧箭降我等。’

  “尔时,左边复一魔子,名曰不回,即更以偈白其父言:

“‘如好干草火立燃,  善解神射箭克中,
  霹雳拟山便突过,  释子见我手必降。’

  “尔时,右边有一魔子,名曰法身,即复以偈白其父言:

“‘有人以彩空中画,  作诸众生同一心,
  月天风神罗网缠,  菩萨道场不能动。’

  “尔时,左边复一魔子,名恒作罪,即更以偈白其父言:

“‘我饮毒消如人食,  指触器仗悉成灰,
  若不碎彼身如尘,  终不畜于此二手。’

  “尔时,右边有一魔子,名为成利,即复以偈白其父言:

“‘三千世界毒满中,  世尊观之无怖畏,
  三毒可畏彼灭尽,  我等还宫用斗为?’

  “尔时,左边复一魔子,名曰贪戏,即更以偈白其父言:

“‘我将音声过万亿,  严饰玉女数百千,
  于彼幻惑乱其心,  令失寂禅受诸欲。’

  “尔时,右边有一魔子,名为法戏,即复以偈白其父言:

“‘彼以禅定法为戏,  常入解脱甘露游,
  用诸摄乐拔众殃,  不持五欲以为适。’

  “尔时,左边复一魔子,名曰捷疾,即更以偈白其父言:

“‘我力捷疾搦日月,  亦能截断劲火风,
  撮取沙门置父前,  如碎麦芒被吹散。’

  “尔时,右边有一魔子,名师子吼,即复以偈白其父言:

“‘旷泽无量野干鸣,  乃未闻大师子吼,
  诸兽若闻师子吼,  四散奔驰走百方。
  如是我等一切魔,  未闻法王大声唱,
  各说其意不肯止,  至于彼边当自休。’

  “尔时,左边有一魔子,名曰恶思,即更以偈白其父言:

“‘我今恶思愿得彼,  其可不见此魔军,
  彼心真痴无意怀,  云何不走起疾避?’

  “尔时,右边有一魔子,名曰善思,即复以偈白其父言:

“‘彼亦非是痴无力,  汝等自短乏人情,
  今汝未知彼善权,  后当以智降伏汝。
  汝等魔子恒沙众,  如是才辩满三千,
  不能损彼一毛头,  况复杀害能令起?
  汝等净心向彼处,  口言赞叹身曲躬,
  莫作怨恶残自兵,  彼当必成三界主。’

  “如是乃至一千魔子,于其中间,或有助白,或有助黑,各自随心说其意见。

  “尔时,魔王波旬,有一最大兵臣,名曰贤将。时,魔波旬语彼兵臣大贤将言:‘汝贤将来!随我而行。今此有一释种之子,其欲成就无上菩提,我今共汝,至于彼处,断其道法,勿听得证无上菩提。’时贤兵将,即便以偈白其大王魔波旬曰:

“‘王所统领四天王,  阿修罗王紧陀罗,
  迦娄罗摩睺罗伽,  头戴十指归依彼。
  况复一切诸梵世,  光音广果及净居,
  地住欲界色界天,  悉皆向彼顶礼足。
  又王诸子智慧胜,  勇力世间无比伦,
  心内恒常礼彼尊。  王军八十由旬满,
  夜叉罗刹并诸鬼,  虽住地上在王前,
  心恒念彼无过人,  十指合掌头顶礼。
  魔军千万见彼圣,  私以香花遥散之,
  我见此类相分明,  菩萨必胜魔军众。
  魔家兵马所住处,  多有鸺鹠鸲鹆鸣,
  或复䲷鸮乌鹊声,  驴狐诸畜恶听响。
  我见彼菩提树下,  吉祥诸鸟种种音,
  凫雁鸳鸯俱翅罗,  鸜鹆鹦鹉孔雀鸟,
  围绕彼圣音微妙,  如是胜相彼必强。
  又魔军众所住营,  常雨砂石埃尘土,
  菩提树下圣坐处,  天降种种妙香花。
  魔众住处地不平,  高下坑坎多堆埠,
  礓石荆棘饶粪秽,  菩提树下地周围,
  金银七宝以庄严,  见有如是等类相,
  智慧人辈若有意,  见此相已应回还。
  如是庄严遍地间,  必当成就无上道,
  大王若不随臣谏,  如梦所见当不虚。
  如是仙人不可枨,  应回兵众向本处,
  往昔王触诸仙故,  咒焚国土悉成灰。
  过去有一梵德王,  违犯毗耶婆仙意,
  王有妙园杂花果,  咒咀出火悉烧燃,
  多年彼园草不生,  况复树木花果等。
  世间所有多苦行,  断诸恶修梵行时,
  诸王来悉顶礼足,  我等今可还归本。
  王昔应闻维陀论,  人有三十二相明,
  彼人求道故出家,  必断诸缠罗网结,
  得成无上正真道,  眉间即放白毫光,
  普照十方亿刹中;  况复此魔军众等,
  岂可不能降伏得?  王若欲斗不得胜。
  如彼头顶至极天,  诸天千万不能睹,
  应当成彼微妙果,  世间未闻今得闻。
  犹如须弥及铁围,  日月帝释梵天王,
  夜叉罗刹诸林木,  皆向菩提树屈身。
  无疑此大福德聚,  施戒忍进禅智力,
  历劫以来修此行,  今决退散我魔军。
  如象踏破诸瓦坏,  如诸兽王师子吼,
  如日翳覆诸萤火,  世尊破魔亦复然。
  师子独散诸兽虫,  毒蛇一螫杀多众,
  菩萨熏修善根力,  独自能破我诸魔。’

  “尔时,魔王波旬从大臣边闻此偈已,心生恐怖,热恼不安,身心忧愁,苦恼不乐,惭耻羞愧,不知所为。然其内心,犹怀我慢,不肯回还,亦不逃走。复更语余诸军众言:‘汝等齐意,莫惊莫怖!莫畏莫走!此乃是我试彼心看。我今美言,更慰喻彼,看其起离菩提树不?莫使如是众生之宝,忽值大殃。’

  “尔时,魔王长子商主白其父言:‘魔主大王!我意不愿父王共彼释迦种子作于怨仇。何以故?若有百千万亿魔众,手执刀剑,来此释边,欲作障碍,终不能作,况复父王,独自一身?父王!但观此释种子,在于此间菩提树下师子座坐,不惊不怖。父王!观此释迦种子,不摇不动。’

  “‘又复,虚空无量天众,十指合掌,顶礼于彼;如是诸天,顶礼供养赞叹之时,不曾欢悦。其见父王恶心恶意,欲来屠害,亦不瞋怒。父王!当知,假使有人,将诸妙色能画虚空;设使彼大须弥山王,有一人指能擎将行;此事亦可,或复有人,浮渡大海,得至彼岸;亦可有人最大风神四方吹时,忽然缚着;亦可取彼日月星宿,下置于地;亦可一切诸众生等,合作一心;亦可一切诸众生等,移置诸处;终不可得此释种子降伏于魔。’

  “时,魔波旬以偈告其长子商主,作如是言:

“‘汝真我怨非是子,  更莫将面向我看,
  汝心今既着沙门,  汝宜向彼释子所。’

  “尔时,魔王波旬不取长子商主咨谏,告其诸女,作如是言:‘汝等诸女!各各相共听用我言,汝宜至彼释种子边,试观其心,有欲情不?’其诸魔女,听父敕已,相与安庠向菩萨所。到彼处已,去离菩萨,不近不远,示现种种妇女媚惑谄曲之事。所谓覆头,或复露头,或复半面,或出全面,或作微笑示现白齿,数数顾盻观瞻菩萨。或复以头顶礼菩萨,或仰其头观菩萨面,或复低头覆面观地,或动双眉,或开闭眼,或解散髻,以手梳发。或抱两臂,或举两手,示现腋下,或复以手执弄乳房。或露胸背,现腹臆间。或复以手拍于脐上,或复数数解脱衣裳,或复数数还系衣服,或复数数褰拨内衣,露现尻䏶。或解璎珞,掷著于地,或解耳珰,或复还着,或弄婴儿,或弄诸鸟,或复行步,顾盻左右。或复颦呻长嘘叹息,或以脚指傍画于地,或歌或舞,或动腰身,或作意气,或复忆念旧时所行恩爱欲事喜笑眠卧恣态之时。或复现作童女之身,或时现作妇女之身,或复现作新嫁女身,或现中年妇女之身,作如是等示现妇人谄媚惑着种种之事。复将香花,散菩萨上,复以种种五欲之事,劝请菩萨,观看其面,观其心情,为有欲心姿态以不?彼今复以欲心,观察我等以不?或无欲心观我以不?彼等魔女,见于菩萨,深心寂定,本来清净,无浊无垢,面目清净,犹如满月从于罗睺阿修罗王手中所出,清净无垢;如日初升,光焰显赫;如融金铤,清净无染;犹如莲花从水中出而不染着;如火光焰;如须弥山,确然不动;如铁围山,崚嶒高峻。善摄诸根,调伏心意,彼等既见菩萨如是,皆生惭愧羞耻之心。

  佛本行集经卷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