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目 录


大正藏第 03 册 No. 0160 菩萨本生鬘论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二

  圣勇菩萨等造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最胜神化缘起第四

  尔时世尊游化居止摩竭陀国王舍城中,将诸弟子大阿罗汉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时彼国王名洴沙王,禀性仁贤久植德本,已证初果得不坏信,奉佛之心倍加隆厚,常以上妙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供养如来及比丘众。是时国中先有外道六师之徒富阑那等,久在王境宣布邪教,诳惑民庶信服者众,王有一弟崇尚其宗,四事钦承谓其有道。佛日初出法宝肇兴,王意殷勤俾令归向,固执邪说不从劝谕,乃白王言:“我自有师,不复致敬彼瞿昙也。”王复谓曰:“福田难遇,可营珍馔供养如来。”“然王所教理不敢违,当设大斋不限来者,若其自至我当延之。”备设饮食敷置床座,乃令从者密召六师,应命而来处尊而坐,佛及众僧不自来赴。王谓弟曰:“汝虽不能躬诣请佛,特遣一人白言时至。”

  佛受请已,将诸大众威仪详肃来赴会所,见诸外道先踞高位,乃以神足移彼六师及徒众等皆置下行;彼咸相顾名起移坐,坐定复见已在其下,如此至三,俯仰而坐。次行净水,佛语施主:“先与汝师澡瓶口塞。”从佛为首水乃注下。次当施食,佛语施主:“当请汝师以施其食。”六师口噤不能出言,但指于佛,佛咒愿梵音清彻听者乐闻。次当行食,佛语施主:“先奉汝师。”食乃住空,持至佛所,食即还下。佛与众僧饭食已讫,盥漱齿木敷座而坐,次当说法。佛语施主:“令汝师说。”如前口噤,但指佛说。是时如来以梵音声,广为众会演微妙法,大众闻已咸悉了达。洴沙王弟心净信解,归依三宝得证初果。自余众会有得二果,乃至漏尽无生果者。

  时外道辈所向失利,甚怀恚恼,心无暂安,各于静处求学奇术。天魔波旬虑其怯弱,不能保护昔所授法,乃下化作六师相状,于一人前现五人术,飞行空中身出水火,分形散体种种变现。由是邪徒更相恃赖,念前被辱众心离散,今察己能定可胜彼,即诣王前自夸神异,请对试之见其优劣。时洴沙王乃哂之曰:“观汝邪徒愚迷特甚,佛德广大言莫能宣,欲以萤火与日争明,蹄岑之水比于巨海,蚁垤之阜等于须弥,野干卑躯方于师子,小大相形昭然自显。”六师白言:“大王!未测我之殊变,何因偏心见薄如此。期后七日请置试场。”

  王诣佛所具陈上事:“唯愿世尊暂屈威神,伏除邪党悉归正道。”佛言:“大王!我自知时。”王闻是语,谓佛许可,即敕臣吏择宽广处,修治平正使令清净,建立幢幡施设床座。

  当其会日人民企望。于是如来将诸大众,自王舍城往毗耶离国。时彼大王名曰㗚磋,将诸臣庶奉迎于佛。六师邪徒咸唱是言:“久知瞿昙智术微浅,将迫较胜畏而避去。”时洴沙王闻佛前进,办诸供具满五百车,王及臣民可十万数,备其所须悉随佛往。外道即白㗚磋王言:“请与沙门捔其神化。”王乃谓曰:“咄哉痴人!自云有道,但虑汝辈自贻毁辱。”王白佛言:“六师纷纭欲比奇术,唯愿如来制其邪恶。”佛言:“大王!我自知时。”闻说是已谓佛许可,严治备办如洴沙王,民庶伫观期在明日。

  是时如来自毗耶离,统领大众诣拘睒弥国,时彼大王名曰优填,集诸臣民悉来奉迎,毗耶人民明晨问佛:“云何已往拘睒弥国,六师由是高心愈增,语其徒曰:‘见必穷逼。’”时㗚磋王闻佛前进,亦备供具满五百车以俟供养。王及臣民充七万数,备其所须悉随佛后,自拘睒弥国往越祇国,自越祇国往特叉尸罗国,以至波罗奈国、迦毗罗卫国、舍卫国等。于时世尊所历之境,王及臣民千万亿众,悉来奉迎供养恭敬。每至一国,彼六师辈常逐于后,求佛捔试,广炫己能,皆如前说。

  时诸国王所将臣民,无量百千万亿之众,充塞川野集舍卫国。时彼大王名曰胜军,有大名称威德特尊。时六师辈前白王言:“请与沙门较其优劣,潜奔诸国意欲求避,我与徒属今逐至此。”时胜军王谓外道曰:“如来圣德难可思议,汝辈凡愚辄论胜负。”王诣佛所具陈上事:“唯愿世尊略施神化,普令诸国一切群迷睹佛神通辨其邪正。”佛言:“大王!此非小缘,今正是时,如其所请。”王敕臣吏严治会所,广积香华敷设床座,诸来大众皆悉云集。

  当月一日于晨朝时,佛与大众初至论场。胜军大王是日设食,净心亲手以奉杨枝。佛受嚼已掷残置地,忽然之间发生根茎以至青翠,渐次高大三百由旬,其条傍布二百由旬,枝叶华果七宝所成,有多种色随色发光,食其果者味如甘露。一切人民睹是神变咸生信重,赞言希有。佛随机宜为说妙法,闻法解悟得不退转。

  次第二日,拘睒弥国优填大王请佛供养,佛于两边化二大山,高广严好七宝合成众色晃曜,一山之上出粳稻饭,香滑甘美如苏陀味,诸国土中无量有情,共来食之皆得丰足。一山上出细嫩香草,食无苦涩而能充足,象、马、牛、羊诸傍生类皆得饱满。诸国人民睹是神变咸生信重,赞言希有。佛为说法,皆悉悟解得须陀洹果。

  次第三日,大越支国纯真陀王,请佛供养奉佛净水,盥漱弃地成七宝池,一一方面每二百里,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四色莲华清香远布。时诸众会睹是神变咸生信重,佛为说法心开意解远尘离垢皆得初果。

  次第四日,特叉尸罗国陀婆弥王请佛供养。是时如来于池四面化八渠流,激扬清波相连灌注,水声流演八解脱法、诸波罗蜜,闻者皆发大菩提心。

  次第五日,波罗奈国梵摩达王请佛供养。如来口中放金色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蒙光照者身心泰然,犹如获得第三禅乐,佛为说法得法眼净。

  次第六日,毗耶离国㗚磋大王请佛供养。如来慈力平等加持,普令众会一切众生,各互了知心行差别、心所动作善恶业报,咸生惊喜叹佛功德,佛为说法各得了解,发清净心住无生忍。

  次第七日,迦毗罗卫国诸释种族请佛供养。佛以神力令在会者,各见自身为转轮王,七宝具足、千子围绕,小王臣民恭肃承事,各各忻庆赞佛功德,佛为说法皆悉乐求无上佛道。

  次第八日,帝释天主知佛世尊摄化邪党,下降人间请佛供养,为佛造作七宝严饰师子之座。佛坐其上光明焕赫,释梵诸天侍立左右,一切众会寂然安坐。是时如来舒金色臂以手按座,欻然有声如象王吼。应时即有五大药叉,摧坏挽拽六师之座,密迹金刚杵头出火,举拟六师惊怖奔走,惭此重辱溺水而死,六师徒属九万人众,皆归依佛愿为弟子。佛言:“善来!”须发自落成沙门相,证罗汉果。

  尔时洴沙大王复白佛言:“世尊!今者六师生虽遇佛不蒙济度,愿闻往因。”

  佛言:“大王!善思谛听!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此阎浮提有一国王,名赊拘利,久居宝位未有圣嗣,念是事已心没忧海,广兴福业祈满此愿。时天帝释化一医师,来诣王前问其忧意。王以上事乃具答之。医曰:‘为王入雪山中采取灵药,与后妃服后当有子。’王曰:‘甚善。’于后医师采药还宫,用乳煎药进上使服。王后见已避臭不服,兼亦不信,化医遂去。余诸宫嫔竞分药饮,服之未久咸觉有娠。是时王后悔恼愁叹,遍求前药唯得少滓,以乳煎服后亦有子。余诸夫人月满生子,各各端严,王大欢悦;最后王后乃生一子,面貌极丑形如株杌,王与其后见之不喜,因是立名株杌太子。年渐长大武勇冠世。

  “时彼邻国群?犯境,乃遣太子击之退散。王加爱念,访其良匹。远国有王名黎瑟跋蹉,王有一女容止端正,遣使求亲乃蒙相许。六国闻之各怀慕乐,竞来求聘举兵相攻。其王乃曰:‘若许其一余则生恨,能却他兵当与女适。’是时株杌闻是说已,审为实尔,乃利其器,方在壮年战而得胜,乃取六首献跋蹉王,生大欢喜纳以为婿,夺诸士卒与妻还国。妇睹丑状常有怖色;王子愧耻心不自宁,便至林中乃欲自尽。帝释遥知下至其所,善言慰喻赐一宝珠,密令置此于汝顶上,可得容仪如我无异。跪而受已喜而还家,妇见不识乃语之曰:‘卿是何人?’夫即具说得珠之由,株杌之名自兹而息。乃更其号须陀罗舍。”

  佛言:“大王!当尔之时赊拘利王者,今净饭父王是;王夫人者,今摩耶是;丑王子者,今我身是;昔美妇者,今耶输夫人是;昔六王者,今富阑那等六师是。”

  如来不为毒所害缘起第五

  尔时世尊游化依止王舍城中,时彼国主阿阇世王,创发净信归依于佛,四事供养曾无所乏,大臣人民四部之众,咸于如来亲近恭敬,以梵音声说微妙法,教诸弟子断十恶业,勿杀生命、窃盗他财、作非梵行、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瞋、邪见。是诸众生蒙佛教诲修行十善,于佛法中清净而住。

  时有长者名曰申日,财富无量有大威势,从昔已来承事外道,深着邪见婆罗门法。时外道辈见阿阇世王大臣人民于如来所归奉者众,而我徒属不沾惠施,心怀憎嫉欲作损害。诣长者所共相议曰:“沙门常说了三世事,预知他人心之所念,今可验彼为实尔不?”长者曰:“然。以何试之?”外道告言:“当须长者诈作归依,请佛就舍略陈微供,彼若遥知应不见许,若受请者必遭所困。”乃令长者先于门内凿大深坑多积炽火,危布铁椽薄土覆上,伺其沙门领徒至此,曲躬傍引揖之上行,若其安然无所损者,可命沙门次当就食,即以毒药和饭授之。申日云:“善。”一如所教,便令掘地速办斯事。即诣请佛具伸虔意;知其根熟默然许之。时诸外道皆大欢喜。

  长者有子其名月光,年十六岁具相聪利,久植善本得宿命智,乃白父言:“如来神鉴举念即知,外道愚人慎不可信。”时彼申日不从子言,穿坑置火以毒和饭,迟明遣使请佛临访。如来知已敕诸比丘:“执持应器从吾之后。”四大天王释梵王等天龙鬼神,皆悉随侍。是时如来现诸神变,放金色光照申日舍,与诸大众安详而来,身相巍巍如星中月。将至其门地六震动,病苦有情皆得痊愈,盲者得视,聋者能听,毒者得消,狂者得正,一切音乐自然发响,珍禽瑞兽率舞和鸣。所覆火坑,佛神力故化成清净广大池沼,于中复现千叶莲华;如来徐步履上前入,诸大弟子各各皆蹈百叶莲华行列而进。

  于是申日睹佛神变,省己无知生大忧怖,头面着地悔过自责。食时将至,匆遽欲炊上妙香饭以奉如来,佛即止之:“但持毒药所和饭来,不须复造。”佛语大众:“受是饭已且置钵中,未可食也。世间凡夫有其三毒:一者贪欲,二者瞋恚,三者愚痴。我今已于旷大劫来,灭烦恼火,心得清凉,于此三毒永尽无余,假使毒药大如须弥,所穿火坑广于大海,则于吾身不能为害;以佛、法、僧实行力故,一切恶毒自然消散。”作是说已令餐钵饭,佛及大众一无所损,彼外道辈潜窜泯迹。

  申日长跪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我大愚痴,信彼邪师造此恶行,唯愿大慈哀愍摄受,授我忏悔令离忧怖。”如来为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法。长者闻已,心净信解得证初果,作礼而退。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缘起第六

  菩萨往昔曾作兔王,以其宿世余业因缘,虽受斯报而能人语,纯诚质直未尝虚谬,积集智慧熏修慈悲,不生一念杀害之心。于彼无量百千兔中,禀性调柔居其上首,为彼徒属讲宣经法,劝令谛听善思念之:“我及汝等无始劫来,不修正行随恶流转,由四种因堕三恶道。所谓四者:贪、瞋、痴、慢。或由悭贪造十恶业,以是因缘堕饿鬼中,悭增上故其咽如针,长劫不闻浆水之名,设得少食变成火聚,皮骨连立受饥渴苦。或由瞋恚造十恶业,以是因缘堕傍生中,或为鸷兽、虎兕、毒蛇、无足、多足更相食啖,受驼牛报负重致远,项颔穿破偿住宿债。或由愚痴造十恶业,以是因缘堕于地狱,无净慧故拨无因果,毁佛、法、僧断学般若,入于苦处,八寒、八热、刀山、剑林种种治罚。或由我慢造十恶业,以是因缘堕修罗中,心常谄曲贡高自大,离善知识不信三宝,虽受福报如彼天中,常苦斗战残害支节。我今略陈如是诸趣所受众苦,若具说者穷劫不尽。又我与汝盲无慧眼,痴增上故受彼兔身,常受饥渴乏于水草,处于林野周慞惊怖,或为罝网机陷所困,为彼猎者之所伤害,现受此苦深可厌患,汝等各各发勤勇心,修十善行趣出离道,求生胜处。”

  是时兔王常为同类,宣说如上相应法要。有一外道婆罗门姓,厌世出家修习仙道,远离爱欲不起瞋恚,饮水食果乐居闲寂,长护爪发为梵志相。忽于一时遥闻兔王为彼群兔宣说经法,而自咨嗟乃作是言:“我今虽得生于人中,愚痴无智,不及彼兔了达善法开悟于他。此必大权圣贤所化,或是梵王大自在等,我因得闻彼所说法,身心泰然离诸热恼。今此兔王自性仁贤,善能发明先圣之道,分别善恶报应之理,我从昔来栖止山谷,草衣木食求出离道,未逢师友如是教诲,今始遇之喜跃无量。”

  是时仙人即起合掌,诣兔王所安徐而言:“奇哉大士!现此权身,能为有情广宣法要。汝今真是持大法者,必当所蕴正法之藏,愿今为我开示演说最上究竟出离之道。我先修习婆罗门法,久受勤苦殊无所益,譬如有人信顺愚夫钻冰求火不可得也,愿投仁者作归依处。”

  时兔答言:“大婆罗门!我今所说解脱之法,能尽苦际,称汝机者,但当发问无所吝惜。我已久除悭贪之垢,为利有情乐住生死,化彼同类受是兔身。”

  是时仙人闻是说已,心大欢喜得未曾有:“我今幸得亲附慈化,愿垂教诲勿辞劳倦,凡历多年义深亲友,食草饮泉与兔无异。”

  时世人民枉行非法,惯习罪恶福力衰微,善神舍离灾难竞起,共业所招令天亢旱,经于数载不降甘雨,草木焦枯泉源干涸。时婆罗门即作是念:“我今年迈复阙所食,若唯止此转增饥羸。”乃白兔言:“今且暂离往至余处,幸勿见讶。”

  兔即告曰:“大仙!今者不乐其所,诚恐误犯冀乞容恕,久要之言俄成轻别。”

  婆罗门曰:“此处幽寂绝其过患,诸兔调顺各不侵挠,但我薄祐乏其所食,久依大士获闻法味,要当终身藏之心腑,愿广其传以济群有,绝浆亡食已经旬日,恐命不保虚捐前功。”

  兔闻是已悲哽而言:“今此睽违何时再遇?愿留一宿虔伸薄供。”是时兔王语群兔曰:“今此大仙道力坚固,是善知识,最上福田,汝等戮力多积干薪,共助晨餐供爨之用。”乃诣仙所复作是言:“唯愿明旦必受我请。”仙即许之。

  彼婆罗门伫思详审:“今此兔者为何所有?或得毙鹿,或遇残兽,心生欢悦勤请如是?”

  是时兔王谓群属曰:“今此大仙欲舍我去,无常别离世态若此,众生寿命犹如幻化,果报一来无能脱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求出离道得尽苦际。”尔时兔王终夜不寐,为彼同类说如是法。当其清旦诣积薪所,以火然之,其焰渐炽。白言:“大仙!我先所请欲陈微供,今已具办愿强食之。所以者何?智者集财积而能施,受者怜愍要必受用,我今贫乏施力为难,唯愿仁者决定纳受,我欲令他获安隐乐,自舍己身无所贪惜,共诸众生证无上觉。”说是语已投身火中。时彼仙人睹是事已,急于火聚匍匐救之,不坚之身倏焉而殒,抱之于膝悲不自胜:“苦哉大士!奄忽若此,为济他身而殒己命。我今敬礼为归依主,愿我来世常为弟子。”发此誓已置兔于地,头面作礼而复抱持,即与兔王俱投炽焰。

  是时帝释天眼遥观,即至其所兴大供养,以众宝建窣睹波。佛语诸比丘:“昔仙人者,弥勒是也;彼兔王者,即我身也。”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