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定慧明光佛顶国师语录卷第五
文光重编
诗偈(七言绝)
山居上
太上皇帝十首(并引)
  臣僧文守有闻。昔在。宋田夫负暄为乐。自谓。可以献于时君。虽以至愚之甚。而亦尽己之诚。不敢少容其伪矣。文守近者得养痾之暇。漫缀狂斐者十篇。或写山中野态。或述方寸愚诚。歌之唱之。以乐其志。将谓天壤之间无代之之乐。因欲献吾太上皇。於戏。得不与宋夫至愚等匹乎哉。况其者般寂寞枯槁之言。假饶可宜于山林。而不可献于朝廷之上。虽然文守辱荷圣眷之日淹矣。故不惧干冒天威。钦写蛮楮。奉献丹专墀之傍。仰冀肆宥僭越少赐乙夜之览。不止一衲荣幸。抑亦使海内之士益识圣心无弃物者欤。
  忆昔诛茅空翠间。随缘几度入人寰。而今悔识圣天子。减却生前一味间。
  迟日融融透短棂。落梅埋尽读残经。春来殊觉憨眠快。万岳松风唤不醒。
  偏爱清间养病身。檐山偃蹇四无邻。有时偶傍水头立。瘦影惊看似别人。
  扶宗微志化为灰。杲日西倾麾不回。自恨卜居山甚浅。未流菜叶惹人来。
  茶炉薪尽拾松叶。药圃地空栽菜根。曾被世人夺幽兴。会听剥啄不开门。
  瘦骨崚嶒似鹤形。聊餐薄糁任颓龄。钁头不用重添铁。荒草绕门春转青。
  春浅岩房寒未轻。蒲团禅板适幽情。定中犹厌生柴火。仿佛秋虫霜后声。
  人间得丧久忘机。古木阴中昼掩扉。定有诸方阐玄化。不妨寒涕湿麻衣。
  白云分与安禅榻。青草宜为坐客毡。收得百年闲影迹。对人懒更竖空拳。
  透得闲名破利关。更无一物犯心颜。客来若问解何道。笑拂岩花见远山。

奉谢太上皇帝赐石砚
  一枚宝砚带恩光。两朝亲磨御案傍。只愿睿龄同此寿。灵山叮嘱莫相忘。
读四十二章经
  佛乘东播辨来端。四十二章玉一贯。却恨当时烧不炉。大千经卷无人看。
春日作
  石房禅起步迟迟。吹落晴空燕外丝。闲淡不随花柳去。飞云注眼立多时。
喜晤普淳律师
  律师拘律执偏堕。禅者误禅逞贡高。谁识转身禅律外。相逢一笑结眉毛。
偶成示二三子三首
  九路于余有宿缘。主张庵子已经年。粗禅不入时人意。闲袖。拳头打大眠。
  切须守志莫迟疑建化窃将十岁期。遥计龙门腾跃日。年年尽意养鱼儿。碣斗禅和不立功。一毛头上绍玄风。地符关契休相觅。净得乾坤入掌中。
述怀二首
  儒宗博饭讲论语。长老求钱鬻话头。赢得懵憧三百担。云山深处伴猕猴。
  浮学教师嫌顿悟。泛参禅者忌真修。未闻曾有自然佛。休说骑牛莫觅牛。
拾枯
  星后岩峦拱木下。尽情收拾夕阳倾。我亦解言枯者是。归程便觉担头轻。
松下纳凉
  松阴密处更相宜。三伏炎蒸总不知。悔我从来用心拙。几回为月斫繁枝。
端午
  山村翁媪志尤真。角黍馈来济我贫。天下禅林泥醉日。任教猜忘独醒人。
病中谨谢太上皇帝赐菊花
  秋香本莫似黄花。况制颓龄奇事多。仰谢佛心圣天子。数枝分赐病头陀。
赠圆照寺大通大师
  富贵丛中女丈夫。远离尘累出迷途。十年若守初头志。敢保亲逢碧眼胡。
听雨窃拟宜行可
  雨打虚窗晚未休。人人闻处阐玄猷。心头因错添公案。一滴声中万斛愁。
中秋二首
  今宵谁不倚南端。三五秋客玉一团。夜半同游唯影子。殷勤随我立栏干。
  雨洗旻天月满空。三秋清赏一宵中。如何自现圆明体。都藉从前玉斧功。
送寺田无禅东行
  千里莺啼花片飞。遥随台旆出皇畿。只须处处能为主。浩浩尘中皆道机。
送会禅人归受业
  钵囊三岁挂岩丛。可耐偏将清苦攻。异日归乡亲就父。叮咛不与旧时同。
火炉头示诸子
  旧业难消道易乖。恐他无日得平怀。莫将喋喋世间话。灰却山中一寸柴。
谢友人见访
  来敲蓬户古岩边。不意一逢忘十年。倾尽心肠无个事。中宵月白屋头天。
次韵祖干上座新筑作
  自从脚力转那边。丧尽生涯息万缘。隐处暮嫌门巷陋。壶中别是有青天。
题某山亭
  众岫饱看苍玉色。鸣滩近闻带环声。傍人莫怪频□此。窗槛才临吟骨清。
画梅
  不待天公巧剪裁。一株春色四时开。这中无地求□柢怪见从空放下来。
画芙蓉
  纵不画香香亦深。一茎捧出碧波心。人间无物堪此况疑是姐娥坠玉簪。
画海棠
  满院春风属海棠。何人把烛照红妆。此花图得天然好。梨李杏桃难画香。
某人隐居
  青山绕屋路参差。庭际剩栽隐逸花。闻道主人曾解印。是应此意慕陶家。
寄玉林院主
  且喜相逢同此心。流言何敢挂胸襟。不须交态分遐迩。情义如道义深。
赠玟首座
  一片荒田绝界分。昔年几错费耕耘。溌家自有安闲法。痛恨无由持赠君。
结夏三首
  朝游西域暮东胜。将谓甘为禁足僧。不用等闲要卖弄。棺材一味得人憎。
  筋力都来难自胜。担枷带锁刻期僧。马腮驴颔生涯别。一任闲神穷鬼憎。
  法门重任最难胜。去作荒村落魄僧。余得骂人一脔舌。木床老汉定应憎。
题阎魔堂壁二首(并引)
  千本引接寺额乃行季之真迹也。余持钵之次。经由觌焉。实近代善书者不可窥其仿佛也。堂壁画地狱众苦之相。丹青巧妙使人毛寒骨酸。方今士大夫族多被诸方邪禅教坏。不通真理。却谓释迦赚人。殊不知。人人方寸有个一幅画本。何其惑哉。昔象骨老人有偈云。奉报满朝朱紫贵。阎王不怕带金鱼。此是古德的语也。信口宣偈云。
  火血刀涂画得寄。魂惊胆丧暗生悲。万般苦相非虚诞。不信唯看业系时。
  狱卒执矛报罪责。阎王横笔检升沉。满朝朱紫甚强项。不管雪峰曾吐心。
诫吟咏
  大事因缘重似山。为僧不了又何颜。可悲近世聪明种。老却推敲两字间。
偶成二首
  莲华峰顶旧因缘。概标验人二十年。冷地[覤-儿+目]来甚多了。分明输我曲肱眠。
  掩室杜词离万绿。病身颇似老衰年。补衣自作骆驼坐。饱饭徒噇蚌蛤眠。
冬至
  葭管灰飞见一阳。因缘时节没商量。红轮从是经檐缓。试看读书添几行。
冬夜谢茶筵
  阖国随邪挽不回。钵囊高挂碧崔嵬。樵家一曲调虽野。拘引同人唱拍来。
  端呆上座告云。夜来梦依例参问。时庵主举教中八字。觉惟记是名解碍四字。余乃加四字曰。了知梦想是名解碍。只要教寤寐一如耳。玄学之士夜梦昼思。岂非诚至之所致也乎。善吉之说六度。隆庆之语先言。今可并按焉。山僧乃因上来八字。赋偈以舒所怀云。
  了知梦想救迷情。才立了知解碍成。寤寐两边俱剔脱。阐枪疋马入重城。
送僧之武州
  繁华道地百皆非。只恐红尘染衲衣。要作祖宗真的骨。为予拔却士峰归。
送梵昌禅人
  远道依依出荜门。想应难奈客中魂。旧房一片安禅石。必数归期扫藓痕。
送绍隆禅人省受业于丰州
  临岐伟饯为提携。春雨初收水涨溪。只恐依然成浪子。故乡犹在海门西。
因贫士设供示众
  信心膏血若为消。殃祸无门只自招。痛恨渠侬无实践。错教鼻孔到云霄。
灵源庵竖柱
  两叶早知乔木连。团圞铁柱始巍然。明神若记灵山嘱。助发宗门五种缘。
冬夜即事四首
  后夜仰看半轮月。中岩近听数声猿。一炉芋火引茶兴。抱瓮区区独出门。
  不管中庭雪月鲜。掩窗清坐对炉边。灰中黄独浑焦烂。痛骂阿童阁箸眠。
  桃尽青灯冷焰微。病身深夜怖寒威。忽惊紫栗灰中爆。柴火星星飞入衣。
  霜风一夜骨将摧。起拨炉火已几回。寒月侵窗梅影瘦。自怜我更瘦于梅。
寒夜用圆应禅师韵二首
  寒灯耿耿眼增明。刚课残经三四更。坐识当轩岩溜冻。静中欹耳听无声。
  满窗霜月自虚明。梦觉不知第几更。堪愧晏然身上暖。前村一夜捣衣声。
赠医士策庵
  寒温炮炙有谁知。满地栽成铁蒺黎。不读我家禅本草。法身两病若为医。
大应寺落成
  佛事门头线路通。鼎新梵宇近终功。更将二十重华藏。揭示方方一丈中。
清泉寺落成
  斩新样范极延袤。怪看夜摩下此中。料识清泉遍流注。无人不道远趋风。
雪夜有感
  挑尽寒灯短焰青。疏疏声里掩禅局。生涯有恨普通远。一树古松空立庭。
雪下三等僧三首
  危坐萝龛百不思。虚凝一片眼如眉。分明蹈着普贤榻。这里风流说向谁。
  写出萧然尘表心。雪诗只要到重吟。由来祖佛无施设。怜杀神光立少林。
  懵钝顽痴坐块然。炉边谈食不谈禅。有时偶握雪团打。唤取群儿喜欲颠。
示新到僧
  远蹈寒云访我居。恳将己事问何如。自今须立丈夫志。千里行程一步初。
示武田氏
  门外溪声广长舌。惟人错作耳中埃。可怜背却真知识。钟里狼忙上问来。
除夜
  住庵不负此心初。屈指明朝三十余。闲对寒灯通忏悔。多生业累未全除。
元旦八首
  物之磨物一何频。年去年来任病身。定有诸方忧我道。饱齁齁地又逢春。
  略彴桥边长翠苔。年年不许渡驴来。请看一夜梅门户。未下轮枪八字开。生涯丧尽自安宁。饭在斋孟水在瓶。百草头边不藏覆。一回春到一回青。
  飏在锄云钝铁锥饥餐渴饮自过时。东君赏赉避无地。花发幽崖雪里枝。
  猊悴骨臞衣亦穿。朝来忽记迎新年。斋盂烂菜随家俭。不比诸方五味禅。
  寒拥岩扉雪未消。新年旧岁共寥寥。山间自有壶中地。教我何人近市朝。
  满窗日影带春熙。小草写成岁且诗。倒指者希已过半。初心未歇拟何为。
  江国春风入管城。羡他康健逞吟情。崚嶒病骨无遗恨。准拟梅花太瘦生。
  物换唯知老死催。肯将闲事污灵台。人间何故自忙了。岁不送迎须去来。
龙峰牛耕有春首偈分作四偈赠之
  不窥桃李旧方园。拘个臭皮悦绝言。一切现成使谁会。可怜瞪眼弄精魂。
  荒草堆头掩荜门会么祖佛是生冤。目前有个些子事。拈得分明始称尊。
  我背花耶花背我。钻龟敲瓦自【树心旁*么】【树心旁*(目/难)】。即心是佛须承当。使人的实赤裸裸。
  春风影里拂松根。无位真人浑不痕。削除解碍与知见一句临机莫垛跟。
次韵某人
  靠倒寒岩任老身。安知岁月去来频。闭门不整闲戈甲。即是太平无事春。
次韵答藤君资庆兼谢赠衣五首(原韵和歌)
  几时宿雪锁幽崖。便觉严凝频入怀。猿叫一声人不见。四檐只有冻云埋。
  近代谁成翰墨功。人才凋丧少年丛。喜君渐以歌鸣世。盛业传来有祖风。
  坐倚松根曝爱日。起收枯叶助寒炉。晓风揽辔朝天客。知有山中此乐无。
  仕宦纵成盖代功。不如学道破迷蒙。百年身世一炊黎。何用觉来方悟空。
  岩穴头陀识者稀。荷君书信到幽扉。应怜拥叶过寒晓。故遣专人远赐衣。
示京兆尹板仓防州太守
  远牵旧业现浮世盖代功名梦里荣。何似切寻先佛意。茫茫前路决疑情。
示众六首
  此宗非佛又非心。赤胳?时绝古今。独瞎摩醯三只眼。拈来瓦砾是黄金。
  闲却金毛狮子皮。当阳哮吼待何时。少林一笛元无孔。付与泥人信口吹。
  拟用工夫入此宗早知滞壳更迷封。当机觌面无回互。瞥脱一槌斋后钟。
  一句当天绝巧拙。是谁口里不含血。因思长髭见石头。解道红炉一点雪。
  眉似眼时自难救。眼似眉时较些子。木人倒骑泥牛行。剔起眉毛十万里。
  无生国里多家贼。不识何方贬向他。若向这中绝消息。无涓滴处起洪波。
立春
  莫待遒人舞铎来。东君生意遍坤维。问花何事有迟速。未必春风择木吹。
立春示徒
  未信从来错用功。渠侬习静古岩丛。是谁倒打东君令。败蘖枯椿暖气通。
画竹三首
  压倒儋翁真不如。挟风叶叶影扶疏。一茎曲折君休厌。未负中心些子虚。
  风叶婆娑秋露干。为谁昔日报平安。七贤六逸今何在。钓子剪残一两竿。
  修竹亭亭足自持。秋来粉落已多时。清风匝地绝萧洒。不识开轩当者谁。
蒲萄
  新蔓斜悬色未干。无人收得上金盘。明珠烂灿缁云里。捋下龙须君自看。
花椒
  时至树头翻却身。天然辛辣绝比伦。大家若得辅宗鼎。惊杀甘言甜口人。

  尤怜守口委山隈。乌律眼睛犹未开。滞壳迷封亦何久。那时灰里爆跳来。
先考洞云院清叔宗高居士七周忌
  夜雨七年梦见之。弃恩愧未入无为。即今刹说众生说。折骨还他待几时。
挽究竟庵田叟长闲禅老二首
  毗芦海内没踪由。昨夜蹈翻无底舟。究竟庵前山突兀。多年怪得袖拳头。
  了却生平一味闲。老禅高躅更谁攀。庵前剩有亲栽菊。留得芳声满此间。
都下居士某家有达磨大师古像。舍至桐江庵。因说偈志喜。
  累代无人续断弦。少林曲调落谁边。如今怪得门风别。除却葛藤难直钱。
雨中三首
  冥蒙春雨滴虚窗。莫谓声尘到四聪。性懆衲僧只相听。不忧无路入圆通。
  滴滴分明听始奇。衲僧别自有风规。古今一样担声里。打破乾坤复是谁。
  听得最奇唯雨耳。俗流只道是愁媒。相逢欲语十年事。心等同人终不来。
  新刻释迦文佛像中。收妙经一部舍利一颗。更系一偈(安之大梅)
  莲开龈咬老瞿昙。玉唾飞香说指南。直到于今光烂灿。[覤-儿+目]来无二亦无三。
赠普淳律师(并引)
  普淳英衲深彻祖道渊源。洞明诸圣大机。若开大口恣横行。必知今时周金刚也。今作投机偈乃依其韵证之云。
  渊源彻了百无求。千圣罗笼何转头。今复魔宫重把手从兹狭路不缔仇。
雪中示徒四首
  白雪堆中有悟端。俊流未必上蒲团。人人坐断普贤榻。不待和泥急自看。
  不容说食聚炉头。奋志切须效上流。若识雪腰寒彻骨。无柴无炭亦何忧。
  寒花按舞下长空。众色幽沈一色中。己眼若遭明白碍。鳌峰客路恐难通。
  八面玲珑白一堆。错比混沌未分开是谁扑碎连城璧。端的从空放下来。
偶成二首
  情亡见谢伎方穷。自笑从前枉用功。困卧饥餐无少剩。瑞岩漫唤主人公。
  百年身世漫悠悠。不管催人日月流。及尽功勋识惭愧。荻花枫叶旧时秋。
谢人馈药
  不是参甘与茯苓。别将真药越仙龄。少林一服安心散。只许神光尝得灵。
示道伴信士
  问佛如何只汝是。晨餐瞋宿恁么看。未忘标月指头子。管取襟中疑一团。
拟十可行(并序)
  龙门佛眼禅师。曾作十可行颂。以示学者。且自叙曰。庶资助道。譬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又如染香之人亦有香气若实如此则岂谓无补于后学哉。后来幻住老人有拟之作。而今庵中兄弟于是略无缺少。持以示之。且忘效颦之非。欲与幻住老人并驾。只其助道之微志取之一耳。
宴坐
  祛昏敌散靠蒲团。寂止璇玑急自看。莫是澄潭浸杀人。毒龙卧处起狂澜。
入室
  刺客冤家狭路逢。杀人见血在从容。当阳着只死中眼。莫效韩【犬旁*卢】认快【足*从】。
普请
  拽石般泥君莫辞。丛林古格有些儿。怜他错向途中辨。重上蒲团讨便宜。
粥饭
  饱贪闲饭杜禅和。岂识从头进毒多。只仰龙天须自愧。信心膏血竟如何。
扫地
  龙宫海藏撒尘沙。扫尽方知略露些。【区*寸】耐寻常苕【草头/巾】柄拈来还似赤斑蛇。
洗衣
  向来贴肉似知非。洗浣将来曝夕晖。露裸裸兮人不顾。相逢尽道我无衣。
经行
  临水啸歌逢树休。是渠是我没踪由。因思步步呆驴脚。勘破黄龙南匾头。
讽经
  山中淡院自沉沉。诸法空时入路深。好在讽声清雅里。又添流水念观音。
礼拜
  瞻礼毫光应有余。远承遗荫作玄徒。几人俯仰布单上。膝下黄金会也无。
道话
  细大法门要度量。珠因九曲蚁丝长。等他两口全无舌。擘齿务牙都不妨。
呈泽庵和尚对御讲原人论
  论至原人万古传。辩澜澜激起哀龙前。一挥案上无奇特。却使满朝徒惘然。
秦翁
  五岳中间第一峰。挟之超海在从容。而今垂老乏筋力。靠倒台头独看松。
大素
  万像不生唯一空。形如鸡卵气鸿蒙。这中直欲得消息试看少林深雪中。
栎材
  数围蔽芾满岩峦。岁久古根络石蟠。赢得人间称散木。斧斤余厄不相干。
无关
  击碎重重金锁了。韶阳一字绝离微。脚头廓尔乡山路。自是时人不肯归。
无禅
  德山棒折普夫廓。临济喝消大地宽。荡尽从前闲活许。任教渴饮与饥餐。
次韵祖干上座
  窗对飞泉门对山。浑无眼界属凡间。名蓝纵董半千众。不换庵居一日闲。
圆静禅人荐母请偈
  躬厕僧伦几许般。报恩容易弃恩难。枯髅那畔通消息。旷劫爱河方始干。
悼泰翁居士(并序)
  亚相法云院泰翁山公大居士。以宽永十五年岁次戊寅七月十三日。饿原两楹之梦。其临未操觚拂纸自书一偈曰。涅槃生死。昨梦惊回。快活快活。走却香台。蜕然而化。少焉复苏。乃告左右曰。我未辞当官及贺茂传奏。速使人奏之。及乎残夜。若睡永逝矣。是非其平昔见道超越履践纯粹之所致耶。时人叹其克终焉。余也与公讲法喜之交者十余年矣。噫今则亡。黯恋谁诉。因偈以荐灵几云。   与君说梦十余年。冷地思量似有禅。只靠这些尊贵堕。归程风转脚头边。
中秋对月怀泰翁居士
  独倚危栏三四更。情多却恨月无情。而今寂寞和歌浦。闲杀中秋一夜明。
送义俊禅人
  此去乌藤须事持。衲僧何怖脚头危。不论有佛与无佛。迢递途中只善为。
送祖干上座
  浮云流水是生涯。歇泊随缘挂锡枝。衲子由来无定迹。从教去住负心期。
灵源入庵(并序)
  宽永戊寅之秋。相攸于洛北胜地。草创一宇禅庵。扁曰灵源。盖因叨膺太上皇帝檀施也。贫道顾虑必非道业使然想是夙世痴福之所致乎。且惭且悚。于是。仲冬五日始移瓶锡。丹山诸同志特来伸庆贺。其道义可喜焉。乃裁拙偈二篇。以伸意。
  顽然笑我未知非。创个禅庵住翠微。不是圣君扶外卫。争教礼乐在缁衣。
  万钧祖担阁岩根。道薄无由启化门。四海九河皆帝力。不妨特地浚灵源。
复用前韵答近卫左大将藤尚嗣公见和
  纲纪彤庭百不非。只缘才业竭精微。愿分武纬与文经为我裁成古佛衣。
听雪用古韵二首
  初疑细细是何声。仿佛飞虫来打棂。欲会返闻那一义。无端掷置手中经。
  不是风声与雨声。定知雪片洒松棂。从他油尽残灯死。试借寒光欲课经。
雪中客至二首
  远客那心今日来。缤霏风雪渐成堆。寒温才了先相问。何处村园看早梅。
  多谢远人凌雪来。满炉添炭献茶杯。话长共觉饥肠响。寻得庵前黄独回。
示宗欣维那
  日执金锤事悦众。要看法令稍森严。不因爆桶声中会。应亦终身恨翠岩。
谢信士宗淤助饭头
  木杓笊篱常自随。勤劳胜我出家儿。虽然阙踢净微刀。在俗无尘只是伊。
武田氏助饭头
  淘米去沙多苦辛。暂离家舍厕僧伦。行行莫恋饭箩里。谈食不曾为饱人。
  龙宝牛耕座元入室。予乃问曰。妙触宣明成佛子住汝还会得么。答曰。更无小疑。曰为我分明说看。答曰。天地与我同根声未绝。予呵呵大笑拂衣起去。又一日问曰。当妙触宣明时主人公在什么处。答曰。好个时节。曰认个昭昭灵灵落在驴前马后。答曰。洗钵盂了也。予谓杀人不在下刀之多也。下山之日示二偈。
  妙触宣明是眼药。深嗟执药眼增翳。欲知从上宗乘事。红日初升山郭西。
  雨洗千山翠作堆。三玄关键为君开。几年献璧还遭刖。痛望者回空手回。
送云龙和尚住东海
  缁林逐日变枯荄。不识谁施膏泽来。何许云龙藏爪距。飞腾东海鼓风雷。
九月十三夜赏月
  万籁声沉落木秋。共怜朗月照闲幽。眼头纵得纤霾尽。玩影弄光早晚休。
京楼见月
  占断孤峰影单。几年吟月倚荒寒。今宵怪得诗难做。不惯笙歌楼上看。
白头鸟
  人生易老只因愁。野鸟何为自白头。一树梅花衰落日。不胜玉笛起高楼。
孤雁三首
  孤影何为宿水隈。离乡定逐数行来。暮寒不入沙头梦。衣是黄庐席是苔。
  芦叶秋寒奈梦何。江天月落暗烟波。若知万里离群意。独宿鸳鸯恨不多。
  月黑江天万里流。俜并吊影倚沙头。后群今夜宿何处。风搅孤眠芦叶秋。

  百亿毛头凛若秋。更无羽族免金眸。人间脚下皆丝线。错道君孤不自由。
无绊禅人血书佛母咒报母次韵随喜
  一炷清香三奠茗。不妨报答旧恩深。还将衲子溅天血。染出十方佛母心。
次韵了谊侍者哭父
  脑门光彩耀乾坤。须向此中报四恩。话尽轮回多劫事。林间时复叫孤猿。
洛北灵源将归丹之旧院。因留二偈
  灵源日日只顽然。故是近来袖却拳。若向九峰重对面。不辞谈笑动云烟。
  人卖妖花我卖松。今时偏爱粉红浓。早知到处交关少。归去来兮九路峰。
示众用或庵禅师韵二首
  为问参玄瞎屡生。上头鸟道作么行。可怜多少贪程客。撞步无非黑暗坑。
  旋机电卷太迟生。关外是谁掉臂行。列祖家风虽各异门门同设陷人坑。
示病僧
  参到玄玄尤可呵。当头辜负好山河。通身是病通身药。拈却两头看奈何。
月下捣衣。
  村落夜深犹未眠。寒砧应是小婵娟。遥怜停手频挥泪。捣月声声断复连。
重阳二首
  民间传送菊花糕。一盏萸茶息五劳。若也妙峰孤顶坐。今朝何必更登高。
  一洗床头折脚铛萸茶聊为答重阳。含空台畔冥蒙雨。篱落无人趁晚香。
题某山房
  俯见山光接水光。淡中好景满微茫。重来心约孤云影。为我他时分半床。
暮秋日游慧日山有感二首
  法鼓声干佛殿空。山负时复扫霜红。东蓝西刹众多少。老却朝吟暮咏中。
  忍见前朝古道场。僧堂犹有坐禅床。通天桥上殊多感。不为红枫立夕阳。
山居十首(并引)
  甲申初冬。偶读化度淳藏主山居偈。闲雅萧洒可以想见其风辨矣。因作为十篇窃拟之。
  朝朝霜萧黄花悴。夜夜风刚红叶稀。欲唤铛儿破孤寂。山童尚未拾枯归。
  水落溪声听渐远。窗虚岚气冷相侵。坐睡醒来犹隐几。间看寒照下遥岑。
  壶中日月茅三尺。舀内山川水半升。个里晏然若知是。应无世上不输僧。
  绕溪片月随芒履。舀水残星落瓦瓶。盥嗽归来天未曙。一灯寒影静看经。
  纸窗破处风先识。竹笕静时冰始生。今夜骤寒耿无寝。又听屋后雪猿声。
  三千刹界念头现。八万尘劳静处亡。怜见冻绳犹护命。才投窗纸恃朝阳。
  冷泉莹彻洗盂涧。枯叶烧残煨芋炉。过了午斋寂无事。一双寒雀下霜芜。
  禅板蒲团亲用得藤条拂子又爰为。自收红叶助柴火。正是诸方醉赏时。
  课经便觉困思加。起出柴扃日已斜。落木萧疏村舍外。杖黎支我数楼鸦。
  藉烟道者度冬日。拥叶国师奈夜风。羞见近来规范别。浅斟低唱画屏中。
古寺
  东廊西堵久低摧。草莽没腰微径开。欲问前朝僧不见。临崖细剥断碑苔。
辨丈上座荐先父设斋作此示之
  燕子将雏莺哺儿。故应且念昔年慈。不须胡乱说冥赞。五逆闻雷孝满时。
借石屋禅师山居韵二首
  俗客夺间佳客少。松门虽设不曾开。多情只有梅梢月。夜夜窗前送影来。
  何为寒梦易惊回。乌轧风扇闭又开。忽觉早梅侵夜发。枕边时送暗香来。
究竟庵主一回忌
  曾名究竟一庵居。庵破人亡名亦虚。欲识当年究竟处。半溪山影状难如。
寄示灵源诸子三首(并序)
  去秋于九路后山。结半间茅茨。以为养痾之所。时辱蒙诏下克辞免。乃拉诸同志。迁居洛北灵深庵。已而迫岁晚。忽有羁鸟恋故林之情飘然回锡旧山自扫新居。安顿钵囊。杳绝往来。浩浩养恬而已。春初有怀灵源诸子。仍宣三偈寄之。
  杜绝百千三昧门。一条铁锡阁岩根。报言今岁亲相见。那个师僧不负恩。
  千峰影里坐云霞。将谓今春暂破家。摩竭哑羊非守口。毗耶病虎懒开牙。
  年年岁岁口忉忉。兼恐一生徒自劳。蹈断灵源水穷处。是谁特地起波涛。
寄西园寺实晴公三首
  哲人事业只绥猷。不取纷华上眼头。悟入无声无臭处。莺花世界任优游。
  俗儒记诵竞纷嚣。古纸堆中徒自劳。心眼若无拔山力。争知惟德輶如毛。
  雨化仁陶传子孙。不妨奕世沐皇恩。年来渐熟盐梅手。剩入少林甘露门。
送传禅人
  料识非今慕古贤。暂攻清苦宿岩烟。报言宗社无宗匠。休为参方费饭钱。
送隆禅客武州之行
  频年四泊又东游。试看途中得力不。此去只将生死字。平生贴在鼻尖头。
病床听雨
  病床枕倦梦难成。檐外又添雨滴声。二十余年闲事绪。夜来不免寄中情。
扫叶
  木末夕阳风叶飘。扫来扫去暂逍遥。骤寒占得明朝雪。又拗松枝代王苕。
舌疮
  寻巢紫燕入柴门。破晓黄鹂啼杏园。莫是妄谈般若罪。口头糜烂不能言。
吊猫儿
  宗门牙爪自然备。侍我恰如大小空。蓦地脱离皮袋子。不生天上必人中。
灯棚
  千点灯棚交影时。人人面孔放灵辉。欲参明暗双双旨。那似当阳吹灭归。
夜雨有感(并引)
  秋雨浙浙。夜窗寥寥。从容炷香。默坐于孤灯明灭之前。昏除兮睡消骨醒兮。神清狂夫从来不知揆己。触事所感。但此道下衰而已矣。乃缀缉小偈聊寓其意云。
  虚窗独坐雨䬒䬒。闲看炉熏吐复收。四海禅流同一耳。谁教公案上眉头。
新居
  诛茅伐木久经营。且喜吾庐新落成。四壁未干窗未纸。茶烟相对送寒更。
山路骑牛
  到处枫林挟路头。寻诗最苦夕阳收。山翁不会吟中意。牛背头陀有底忧。
示慧询新戒(号南岭住永源)
  弃恩夙欲出迷途。聪敏与他少小殊。自此孜孜须激励。南能本是鬻薪夫。
仲坚新戒
  人世纷纷陷炭途。深嗟奋志作玄徒。普通年事汝知否。为法忘身是丈夫。
光頔侍者设茶
  殷勤辨供慰孤寒。剩助清谈柿栗盘。便觉坐来吟兴壮。洗空雪片卷帘看。
谢惠大慧禅师武库
  宗到奚翁唱愈高。直教祖佛卓寒毛言前勘破他家事。武库初无如此刀。
寄义华禅人(并序)
  义华禅人。顷以樵者烧炭之灶。蒸身欲治头风之疾。盖取法于八濑也。因观他有病者。不早谋救济。一旦气息奄奄则啮脐自恨。如禅人者可谓。长于养生也。虽然若不治心病。徒瘥幻病假使神气色力度越真仙。亦何益。心病若痊。则自朝至暮不离床蓐。亦道友能信。道俗能慕。不知陋拙之所议论以为如何。
  薪灶蒸身送日居。幻躯苦恼定应治。若忧心病如斯切。成佛君须立地期。
示自芸禅人
  径截工夫付猛烈。透关一路不须多。提撕谂老旧公案。浮世是非莫管他。
普淳律师改衣名丈顽字石鼎作此赠之
  改衣不是事雄豪。道义孝行趣共高。当日已传迷子诀。何妨时至露金毛。
春雨
  细雨如丝不厌看。缓笼双袖立檐间。闲花收影高低树。软翠流光远近山。
凉雨
  一阵轻飙度翠微。森森银竹势如飞。几人只爱盥炎热。不觉和身湿却衣。
宿松林寺值雪
  一夜雪堆知几重。松林寺外不看松。归程问宿投何处。只道峨嵋第一峰。
灵云寺落应
  满径蓬蒿新斫开。入门四境绝嚣埃。灵泉汹涌灵云里。来者应须一掬回。
惟岳禅人新居
  尖头屋子架幽崖。上有霜松百尺枝。只愿与渠同志节。岁寒辛苦不曾知。
次韵喜圆照寺大通大师至山
  枯木岩前一老身。从来无德孰为邻。定中惊看香轮到。急唤黄童扫却尘。
云居禅师过访二首
  久闻道誉动缁林。岂料两回辱远临。话尽宗猷衰替事。残灯影里共伤心。
  狼忙倒屣出前林。昨夜山神告俨临。抹月抹风何敢愧。待宾只合在诚心。
浮云轩赠某公子
  富贵从来轻似云。义兼不义岂重论。何如紧紧究心去。速入无为实相门。
寄玉林修补院宇
  屏除渗漏却平安。何必区区转磉盘。移换从前是非柱。也知修造有来端。
挽腐竹禅人(好作箍篱)
  独容庞老且堪俦。体道还他朴实头。掷下箍篱何处去。旧房风竹冷飕飕。

  方识禽中文武全。载冠容猊自昂然。南堂袖里曾三拍。直至于今动大千。

  野性强刚都断除。谁家栏内得平居惯知近不犯苗稼。离却鞭绳一任渠。

  蹲坐扶疏老树枝。同群何处寄幽思。山云掩月水头闇。长臂幸然无事时。

  鱍鱍洋洋芦水涯。沉鳞不许钓渔知。禹门激起桃花雨。应有拏云攫雾时。

  分甘露宿出尘嚣。枯木众禅属尔曹。脱下从前皮壳漏。薰风句里调弥高。
蛙三首
  喎喎恰似逞威雄。犹着浑身坎井中。一自?跳呑却月。不妨眼大睨西东。
  虚堂雨绝四邻闲。两部喎喎彻夜阑。堪笑堪悲张学士。青天月下被渠瞒。
  日夜喎喎倚藓痕。雨余转觉闹喧喧。邻翁忽向青蛇祝。为我驱驰一口吞。
谢任斋处士见访二首
  乍住永源居未安。诛茅编竹忍初寒。偶因客打东西话。烧尽樵青到夜阑。
  寒云堆里路崔嵬。多谢故人拔葛来。明日告归下山去。柴门重又为谁开。
示正显新戒
  形是圆颅衣是麻。人间一出谢纷华。自今须觅真精进。莫为饥寒思故家。
予尝访如雪上座庵居。以偈见谢。次韵答之三首
  僧使来投陈谢偈。开缄珠玉照荆扉。再三舒卷沉痾快。和到数篇独自怡。
  拟问荒寒心有期。忽逢暖日款岩扉。熏炉茗碗清谈里。陇上看云共自怡。
  不图来此卜幽隐。急挽藤萝补旧扉。同社自今知几岁。可中兄弟总怡怡。
梵达禅者哭父依韵示之
  义重恩深父子情。不困冥赞恨何平。定知前路分明去。此老居常百念轻。
示德庵信士丧妻
  迅速无常不少留。可堪死别结新愁。若惩冤苦能如许。休更纷纷恋爱流。
荐昆岫须铁信女
  莹然片玉离昆岫。五渴尘中不可收。试就光明台上[覤-儿+目]。一番灿破死生流。
送欣禅人
  要知济北小厮儿。劈面两拳君莫疑。相送出门有流水。今朝重为说家私。
雪中即事
  溢目瑶花积作堆。晴光万里冻云开。一丛瘦竹看将折。多谢狂风扶起来。
坐雪
  趺坐椿椿百念灰。不知积雪拥岩台。一声裂竹琐窗外。容易教吾定眼开。
次韵任斋处士四首
  我甘阔泊懒谈禅。君惭嚣浮养浩然。缘底诗筒来往少。一般趣味卜林泉。
  不入诸方稗贩禅。贫虽彻骨尚安然。竹炉七八片枯叶。茶铫二三升野泉。
  千株松下独安禅。心似死灰不复然。怪得吐珠明茧纸。日将齿颊漱清泉。
  不用赚人谩说禅。庵居风致甚萧然。敢将饥渴趋尘世。一树松花一掬泉。
送禅者
  相遇蓦胸挥一拳。恨君犹不笑欣然。却将仁义道中事。拾得闲家溌具还。
悼徒子慧参
  可怜一去隔人寰。随我巾瓶数岁间。清亮好音如在耳。屡将悦众立东斑。
示廉叟信士失子
  烟绝北邙灰未寒。料知到此泪阑干。只因学佛多年力。一寸心头刚自宽。
令深禅人为母设斋时余在病偈以荐之
  余得蒲鞋多少钱故登瑞阜设斋筵。勿言老汉欠香炷。风送萧萧寒玉烟。
病中口占四首(乙酉秋作)
  痼疾萦缠宿世因。情知与鬼近为邻。今年消尽多年志。好卧白云终幻身。
  明灭残灯若有情。山村一夜不闻更。几回欹枕难成睡。听尽西风吹叶声。
  从容隐几觉轻快。雨过旻天气象高。寄语毗耶金粟佛。悲生懊恼亦徒劳。
  都卢大地即灵方。医得膏育喜不常。湛寂是身泉是命。呻吟苦楚总无妨。
谢琢首座见访
  故人破雪访岩房。袖秘隋珠五贯光。今日殊知衰恙苦。无由握手倒枯肠。
题红叶四首
  高枫映彻夕阳天。染得松杉风外烟。可惜无人挑法战。红旗闪烁寺门前。
  闲凭横槛畏风吹,俯视高枫映半池。此日清流如学字。必言红叶写诗时。
  溪边引睇日西斜。枫至霜余红益加。菊后梅前吟料乏。不如指作小春花。
  满林枫叶映斜晖。可惜阴山游观稀。一阵风前何所似。漫漫红雨点人衣。
红叶翻鸦
  似爱红枫已变丹。群鸦终日敛风翰。遥看闪闪投林处锦字新书墨未干。
瓶菊二首
  轻黄淡白乱参差。最爱过秋冷蕊加。蜂蝶偷香霜妒色。何如瓶里养斯花。
  稍中霜风弱干斜。犹怜吐蕊晚香加。行人折去山篱下。故插瓦瓶爱此花。
崖菊
  丛丛秋老已荒寒。金菊犹存崖石间。欲得清香盈一掬。直须撒手试跻攀。
次韵梅溪某咏菊
  满把秋香带露加。却疑造物爱君家。若知大隐在朝市。何必柴桑恋此花。
三教图
  竺支遗教竞虚名。觌面相逢忘谓情。二处西湖景虽异。波心一月有谁争。
瑞石山重造河桥
  两崖叠石架舆梁。八福田中功可量。一脉永源慈水远。渡驴渡马亦何妨。
法常寺铸大钟
  毒燎烹成得策勋。瓶镮钗钏混难分。规模才脱大张口。吼破蕴山万叠云。
宗休信士小轩
  为厌闲名破利门。萧然一字架松根。灵源若有龙渊水。准拟济川不动轩。
游曹源寺
  前朝有寺号曹源。基址只看春草蕃。满目青山古今外。无端留我倚松根。
访愚堂和尚于浓州大仙寺
  溪山裹寺昼沉沉。凄冷门庭深更深。堪笑滩声太饶舌。等闲漏泄大仙心。
题江州石塔
  育王镌就石浮图。八万四千不换模。谁料扶桑那畔地。天留一个镇迷衢。
秋晚书怀
  知见消时一切休。心头自此事悠悠。寻常爱看前山色。况是白云红树秋。
开炉三首
  金刚炉底一星火。燎却面门还见么。不似归来坐炭里。寒时寒杀病头陀。
  晷运推移冬又来。呼童始拨地炉灰。山中岂翅避寒计。多被夜窗风栗催。
  修整砖炉功未终。排檐拱木啸山风。灰寒二百有余岁。争奈今朝吹不红。
游退藏寺次韵谢主人如雪
  堕樵烧尽石炉中。贤主温存足御冬。须识此盟无变易。交情还淡道情浓。
次韵琢首座四首
  岂但裁成格律新。养高不厌守孤贫。眼头烟景须同赏。咫尺邻峰一样春。
  多君世外趣清新。形影虽孤道不贫。蹈破诸方荒草去。长年占断一窝春。
  诗与梅花暗斗新。才华渐富不知贫。微君谁又起予懒心约相携日赏春。
  我远市朝嫌浊富。君逃林岳力清贫。相逢意乐颇相似。来往自今知几春。
有客呈偈次韵二首
  山形拄杖挂疏棂。活计随身钵与瓶。幽谷相逢论效恶。瞎驴种草眼先青。
  圣胎深养一虚棂。谁为肉山拈净瓶。道伴交肩无化迹。岂知色里有胶青。
春日用圆应禅师韵
  多病何凭鬓未丝。千林春色只心知。朝来偶绕门庭见。一树樱花雪满枝。
重用前韵惜花三首
  意似晴空百尺丝。世间春事不曾知。睡醒忽觉午风恶。为问庭花辞几枝。
  惜花心事乱如丝。不是诗人争得知。恰似浮世时命薄。未关风雨亦空枝。
  拟系青春乏寸丝。人间此恨古今知。可怜昨夜狂风后。细拣繁花无一枝。
上已四首
  云正暖时风正轻。花边吟罢柳边行。衲僧好个无忧履。不为蹈青新织成。
  芒鞋蹈破几山青。春到重三放快晴。一片禅心无可拔。却临涧水斗余清。
  九旬胜事三三日。四野清芳万万花。蹈遍乱青不知远。回头归路已烟霞。
  惯看儿子接胜游。步入青青兴更幽。莫道僧家无禊事。缓舒清啸俯清流。
结夏三首
  青草池塘雨始干。大梅佳实熟何难。渴思禅客来同夏。欲识寒酸嚼碎看。
  古来疮纸叠如山。送向诸方铺席间。二百余年陈滞货。不知谁与打交关。
  我无道业警方来。兼恐后生学懦颓。一夏中间殊【叵*寸】耐。百冤门口挂棺材。
禅者过谒次韵
  不假琢磨争得全。几人抱璞送流年。为僧须立扶宗志。休就长连床上眠。
次韵了谊侍者
  不见纤毫眼界平。莫存顺境与违情。可怜碌碌侍巾裓。只欠南阳三唤声。
解夏六首
  过夏徒空秋又新。袈裟形相锁闲尘。却嫌沩仰递狼藉。吐舌自伤愁杀人。
  唠唠庵僧不惜眉。几人脑后欠针锥。看他自结自还解。铁网何曾着寸丝。
  一夏喃喃苦诱携。脊梁自觉烂如泥。近来打杀许闲鬼。不道虚挥溌竹篦。
  九夏漫开杂货铺。时时交易入尘衢。真金鼠粪与人辨。撒手归家一物无。
  漫天铁网始收时。一任左之与右之。乱走禅和看脚下。出门万古草离离。
  解结中间一睡乡。忽惊梧叶动秋凉。随缘若赴别山去。徒有闲云护旧房。
初雪二首
  清兴催人飞雪初。风流韵士思何疏。望中消尽柴门外。不待山童扫得除。
  撩乱随风初雪朝。怕寒不敢效诗人。骤晴自起开窗见。但有峰头遗玉尘。
示僧参赵州无
  苦咬无字下工夫。那个丈夫绝后苏。拨转赵州关捩子。倒骑佛殿入红炉。
次韵示禅人三首
  古岩丛里两经春。打硬工夫逐日新。不会桐江败阙处。后来必道赚吾人。
  参禅我未见遮般。七尺单前疑已团。打失从来布袋子。君看何处不平安。
  称子诚精众口哗。定知晚岁振声华。本分草料亲分付。绿入柳条红入花。
次韵示武田氏
  此生何识世间春。现业清时道业新。赢得贫居真活计。闲名破利不关身。
看樱花
  身随狂蝶暂竛竮。缀雪山樱春满庭。看破未开前面目。禅心不用怨飘零。
次韵祖于上座二首
  韶风轻动四山隈。从此群红知几堆。心友难逢时易去。莫辞携手屡欢咍。
  休居自养碧云隈。几砚凝尘动作堆。若使君挥腕头力。闲神野鬼恐嘲咍。

  八门一字几成灾。驾与九牛挽不回。为报赵州墙外底。年年因雨长苍苔。
  缁素之俦各使工雕刻观音大士像。且请山僧佛事。厥志勤矣。因谓若欲点佛眼。不如。先点自己之眼。乃宣伽陀。示以入理捷径。十首。
  看看大悲千手眼。云在岭头水在涧。举心才拟入圆通。早知将铁铸门限。
  随缘赴感任机权。头上宝冠脚下莲。遍界浑无生可度。纵开慈眼亦徒然。
  佛病已瘥初绝功。一闻千悟不如聋。自今常念观音力。又见华林大小空。
  念彼观音道自成。无明枝上觉华馨。世间莫恨没俦侣。五百年前有仲灵。
  娑婆教主只由他。展拓普门看若何。话及温州辉绝照。阇梨净信不争多。
  大悲灵感大千界。如实现修贵肯人。借取冥熏加被力。何妨确定比丘身。
  家家春兴总相同。谈笑花围柳绕中。自是庸人构不得。浑无一个出圆通。
  清风衮衮绕松筠。谁信普门无隔尘。要见为群为队底。了无一刹不分身。
  何事纷纷现应身。娑婆界里叫当仁。欲知大士施无畏。撮得虚空分与人。
  照临率士度群生。小白华严水月清。大士愿分加被力。使他定慧顿圆明。

定慧明光佛顶国师语录卷第五
佛顶国师年谱
  后阳成皇帝庆长十三年戊申师讳文守。字一丝。世姓源。京兆人。大父久我亚相晴通。父工部尚书具尧。母藤氏。正议大夫基继之女。生四男一女。师乃其第三也。有身无恼。是岁二月二十七日卯时诞焉。
  十四年己酉。
  十五年庚戌师三岁。乳母私令相之。相者曰。此儿骨相奇秀。不是凡流也。他日必为王者师。克当保育。
  十六年辛亥。
  后水尾皇帝十七年壬子。
  十八年癸丑。
  十九年甲寅师七岁。容貌魁垒尤有英气。不事儿戏常爱读书。   元和元年乙卯师八岁。召侍皇太后中和门院。
  二年丙辰
  三年丁已
  四年戊午
  五年己未
  六年庚申
  七年辛酉师十四岁。辞皇太后寓于相国寺雪岭崟长老之院。而习学。敏悟超迈见书不再过。乃能谙诵。人咸惊异。
  八年壬戌
  九年癸亥
宝永元年甲子
  二年乙丑师十八岁。学业日进气出流辈。鉴裁精绝。高论古今。洞若然犀。尤以能诗名于京师。帝将召而官之。师乃固辞。盖无处俗之意也。
  三年丙寅。师十九岁。尝偶阅禅录。半信半疑。于是。谒一老宿入室咨询。时老宿举似一则因缘。师因呈所解。老宿即可之。随示一则。如是者数四。师自谓古人云一句透千句万句一时透。然则我今日参得底。明知不是实解。而闻人称泽庵彭禅师之道。春三月往泉州。见泽庵以乞指示。庵与没意智一着子。师无措。庵曰。汝曾参底为我道看。师以实对。庵大笑曰。我这里总无恁么葛藤带累学人。只将一丸药众病而已。师知其有长处。倾诚归向。庵屡与俱语乃喜有远大之量。期以法器。有顷师辞还京而禀父母。恳求出家。竟投槙尾山贤俊律师。祝发力习毗尼。
  四年丁卯师二十岁。在槙尾。一日自叹曰。拘拘羁于此不是发明之道。岁月蹉蛇将何以抵敌生死乎。即日谢去复谒泽庵。庵命侍左右。
  五年戊辰。师二十一岁。孜孜请益。昼夜不舍。亲近未几率尽要领。庵每对人称赏之六年己已。师二十二岁。秋七月。泽庵以事谪于羽州。九月师亦往依焉。一夕呈偈。庵和曰。寻思今古事悠悠。闲坐炉边语共收。佛法元来无一事。众生诸圣两浮休。
  明正皇帝七年庚午。师二十三岁。春辞羽州还京。缚庵西冈曰间梦。为养高之所。藤亚相光广初禅教硕师参见殆乎遍矣。自负伎俩常喜勘僧。时才见于师则向痛处下针锥。其虽谓聪敏至此大穷。自尔往来无间放下平日所见。尽心研究。遂及受其许可矣。藤丞相信寻公闻出在西冈。折简见招。师一日访之。道话终日公忘其倦。深以悦服。从兹特为公所重。
  八年辛未。师二十四岁。一日太上皇召问法要。奏对契旨。大加叹赏。以至公卿大夫钦风慕德者咸忘齿屈势。乃道价日高。
  九年壬申。师二十五岁。间梦庵距京不远。以故其居虽幽陋往来憧憧不惟雨笠烟包之辈。多是一时名公搢绅也。师颇厌烦阓而欲移居。有客曰。丹阳有九路峰。其下村曰千个田。居民夹水结茅者十户许。四山如屏林樾深邃行路险巇甚远人寰。道人之所宜居也。于是秋八月。师乃请客俱去告以栖止之意。居民各为持竹木。从衡丈许造尖头屋。师忻然居之。汲涧采山。饮食才接气。块坐长终日。人不得而亲疏焉。
  十年癸酉。师二十六岁。深以韬晦。然道香难掩。玄徒相寻鹿至。拒之不去。倚山隈水。插草以住者伙矣。一日藤光广泰翁居士亦过访。款谭数日留和歌而归.
  十一年甲戌。师二十七岁。春泰翁居士创桐江庵延师居之。师不得已稍开化仪。自称庵主。家风峭峻自非上根利器靡不望崖而退。故登其门者。皆丛林精练衲子也。太上皇诏欲置庄田。师力辞焉。盖到处丛林尽见丰富为害。所谓。多易必多难。所以欲矫华侈之蔽。特作持钵说。令众分卫。千个田初为势州守小出吉亲辨地。今兹大树家光公朝觐特诏之换其地。割其租。以充云厨。仍诏有司优礼外护。京兆尹板仓防州守。以为。师之居山深甚。恐非圣虑。遣使督问。师书以喻之。其略曰。自正宗衰替。异见竞起。外卫之士不问其人之贤愚与其法之邪正。辄授师位以尸法社。云云。方今国家慕先王之道。且不忘灵山付嘱。时时下令检责吾徒玷辱门风。料夫惧罪克己进道励行者稍稍有在。实是佛门幸甚矣。
  十二年乙亥。师二十八岁。太上皇赐华钟以警晨昏。更茅构数椽以拟僧堂。又造寮舍以便方来憩息焉。师常以大慧禅师为龟鉴。若有纤毫不尽处不肯自休。一日斋罢下堂于庵前柚树下有省。后因阅大慧普说。至白云端和尚二祖安心颂云。终始觅心不可得寥寥不见少林人。满庭旧雪重知冷。鼻孔依前搭上唇之处。豁然大悟。佛祖玄关一时打透。如龙得水。似虎靠山。自是接人之际纵横无碍。得大自在。方知始契得古人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焉。所谓既有悟明处而不疑言句。是为大病者诚不可诬也。
  十三年丙子。师二十九岁。摄州天王村重修神庙。有触为崇久之不止。阖乡大怖延巫觋若名僧。哀悔不可。乡人来请曰。愿藉慈力。师封一合子。使僧去藏之祠中。即神怒平复如本。乡人咸扣头而谢。
  十四丁丑。师三十岁。编缁门宝藏集。冬十一月亲塑土地神仪造祠安之。
  十五年戊寅。师三十一岁。京人田中景利舍赀改造僧堂。因有示众。且为之记。夏六月师染疾。太上皇遣医官治。不效乃召至京。良剂所加不久即愈。既而旋山构渊默堂。七月十三日亚相藤公泰翁居士逝矣。师闻哭之。有偈曰。与君说梦十余年。冷地思量似有禅。只靠这些尊贵堕。归程风转脚头边。居士尝自参师已来切究狗子话。往复诘问不知其几回。一日师访之。居士忻然而迎乃通所见。于是始能到离位离见处。师以本分接之。次日寄书谢师。其略曰。昨日大恩垂手粉骨碎身未足酬。自今以后释迦达磨临济德山出来亦无益于相见。又曰。拈花微笑已一条红线也。九拜又九拜。其投机偈曰。咬当无字齿还亡。端的啮时无尽藏。即佛即心阻万里。风吹马耳画梅香。师作偈遣之曰。黄面拈花迦叶笑。一条红线两人牵。且喜官人没意智。自开大口恣风颠。此盖非是一旦之事。而今忘时日。因此略附见居士参道之所由。居士亲书今犹在大梅。八月太上皇诏创灵源庵于洛北。十一月初五日师入庵。因作二偈。左仆射藤尚嗣公次韵有仰祝此山天下衣之句。师谢偈有曰。愿分武纬与文经为我裁成古佛衣。及岁暮归丹山。即掩关于渊默堂。以改岁。
  十六年乙卯。师三十二岁。普淳律师来参礼拜次。师问。有疑问将来。淳便出去。师唤曰。阇梨阇梨。淳不回首。时日将晏。投宿于山下。师奇之遣人呼来与语到天明。淳服膺驻锡。一日入室师蓦呼普淳。淳应诺。师曰。三世诸佛亦如是。历代祖师亦如是。天下老和尚亦如是。汝更求个什么。淳当下释然。掴师一掌。便出。亡何归庵。后师过播州黑田。访之。留偈而别。秋间淳再参师灵源。师拈棒问曰。汝见山僧后胸中洒洒落落么。淳曰。洒洒落落。师曰。洒洒落落处何不呈示山僧。淳掷下坐具。师曰汝具什么眼作恁么伎俩。淳以手劈开眼曰。只这是。师便休去。玄龙律师亦初见于师在是年。
  十七年庚辰。师三十三岁。太上皇召对间数问山居胜概因兹师作山偈十篇而进览。上皇大悦即有御和之歌。其序略曰。山阴道傍有僧。结白茅而住者十许年。扁其庵曰桐江。眺望不换三公之江山以为诗情之助云云。与师偈共洒奎翰赐之。三月募缘改铸洪钟。有偈长皇女尝窃闻师对御说话。深信佛乘。屡请为尼。其志不可夺也。于是诏许依师剃度。名以文智。号曰大通。和州普门山创圆照寺住焉。其道业世之所钦叹也。七月廷尉藤资庆入山请普说。荐大父泰翁居士。一日玄龙来参话及法身。师问。如何是法身说。龙曰。五大有响十界具语言。师曰。勿饶舌。龙拟答。师便以手掩龙口曰。道道。龙托开便出复回礼拜。师曰。汝已得省力。更须子细。
  十八年辛已。师三十四岁。春有旨创建大梅山法常寺。以师为开山祖。因铭之钟后御书二大额赐揭之。皇太后东福门院赐金丝帐。庄严全备。七月七日庆赞有普说。普淳律师住庵一日作投机偈来呈师。师乃依其韵印可曰。渊源彻了百无求。千圣罗笼何转头。今复魔宫重把手。从兹狭路不缔仇。普淳英衲深彻祖道渊源。洞明诸圣大机。若开大口恣横行。必知今时周金刚也。后名文顽。字石鼎。偈以遣之曰。改衣不是事雄豪。道义孝行趣共高。当日已传迷子诀。何妨时至露金毛。
  十九年壬午。师三十五岁。春正月。作大梅吟曰。大梅山里大梅树。梅子未敢定价声。欲验生熟无庞老。桃李盘中不可盛。心许已饱经烟雨。枝上累垂自圆成。晨昏保护不堕地。将谓有时充调羹。天下宗鼎飞沈久。岂图瓦釜作雷鸣。况是时俗爱甜处。才下口觜总相惊。纵和草莽图俱腐。一味寒酸不变更。摄州上杉村民戮力建寺。请师为开山。师应之。号龙泉山灵云寺。进山有普说。冬十月太上皇以和歌发挥三则公案。染宸翰。以赐。一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曰啐啄同时眼。三曰啐啄同时用。师依御韵而献三颂。
  二十年癸未。师三十六岁。春相见大圆宝鉴国师机语投合。国师谓人曰。是再来人也。老僧不如。江州永源空子久慕师道望。且嗟圆应禅师遗踪零碎不支日将寂寥。自退其席远来丹山。投诚恳请。师坚卧不起。空子留连数日请之益笃。师念其祖高风隐韵。殊异名势之招。由此幡然而应。秋八月进山则恍如曾游。因有溪山蕴藉如经眼。疑是前身隐此中之句。居之未几名衲高士云委川增。恐其后也时天下称法席之盛矣。
  后光明皇帝正保元年甲申。师三十七岁。太上皇赐释迦。文佛饮光庆喜三尊像。以安瑞石大殿。师有普说。云居膺禅师过访。时宝鉴国师先来在焉。品坐道话商确古今。师以偈谢云居。曰。久闻道誉动丛林。岂料两回辱远临话尽宗猷衰替事。残灯影里共伤心。云居和曰。为破无明烦恼林。天教慧日此时临。众生济度无疑着。师是观音传佛心国师亦曰。法友寻盟入远林。道人作偈谢来临。不参海月山云句。谁识两翁今夜心。夏四月皇太后延师于宫中。请世尊开光明佛事。师始道声借甚而未有出世之念。残山剩水将终身焉。禅林往往议之者多矣。去岁不得已应永源之请。于是通嗣法书于宝鉴国师。国师证明曰。祖师云不由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文守禅人者乃其人也。早明了自己不因人求。此故坐石上。处树下。间居过日者年久矣。老僧曾一见早知有过量见矣。他日狭路相逢直以向上钳锤验之。恰如金刚不破坏。又虽事事施陷虎机犹具师子返掷机。又以平常语话了细勘验之。与老僧见处不异。如两镜相照于中无影像。真吾家种草也。他日建法幢立宗旨。运济往来报佛祖恩不辜负老僧意。祝祝由此天下禅流破满肚之疑。八月太上皇有先帝御砚。宝玩之二十余年矣。因御制和歌二首并序备悉宸衷。特遣师家兄黄门具起。赐至于山。此实瑞石万世不磨重宝也。师以献寿。偈见录。九月初一日永源开山忌香语有言。若谙永源真水脉。何妨今复预支流。是月过石马。访云居禅师有诗。
  二年乙酉。师三十八岁。夏五月。画宝鉴国师顶相求赞。国师题曰。龟毛拂子佛眼难窥。一场打开竖之挂之。驴腮马颔无人爱。不合画成留与谁。永源守庵主绘予幻质。见求赞仍信笔云。圆照寺大通大师至山。法誓院日证大师园光院文英大师俱陪来。大通大师有诗曰。不意今朝寄此身。青山重叠四无邻。殷勤掬得永源水。洗尽多生临劫尘。师次韵而谢。文英大师请普说。六月之浓州大仙寺候宝鉴国师。有诗。归途冒暑因以感疾弥留至七月。闻太上皇圣虑知其乏医药。累诏赴京。命太医官以治。且中使问候晨昏必至。左丞相藤信寻公亦造访无虚日。自余公卿骈肩接踵。如此月余。乃起谢恩还山。九月赐官材一新永源方丈。皇太后舍内金助建。经始今兹孟冬讫功明年季夏。共宏壮雄丽映带山川。皇太后亲绣成马郎妇像。赐之。其工致奇密慈容出尘。殆不可言也。玄龙律师向问师疾。时师告曰。汝昨有言还记得么。龙曰。记得。于是更衣遂命改名文岩。字如雪。住退藏且示偈。有他日随缘阐玄化道行应不愧人天之语。除夜诗曰。明朝三十九。抱影卧迟迟。灯晕惊油尽。炉寒觉岁移。孤猿啼几度。饥鼠走无时。诗罢神思廓。个中只自知。嗟乎。师平生著作痛快鲜明各得其所而少有如此短气。今追思明年之事非先言者也耶。
  三年丙戌。师三十九岁。春正月。师病复发遂自觉不起。太上皇又命中使就医药于京。师谨谢而不肯赴。左右咸请应诏。师曰。汝等何愚迷之甚。我方知今番不可治也。因诏遣医投方。乃至取马山温泉赐浴。师在病淹矣。诲励学者不异平日。应接之礼略无所缺。述作尤多。三月十六日晡时谓左右曰。吾近日将行。汝等宜以祖道为念。莫负初志。是山僧所深望也。复何言乎。其谆谆教语。闻者不堪悲感。十七日师弄笔草书。净因问曰。师近手指不仁而今甚轻快。若其末后可书偈耶。师忽抛笔励声曰。何偈之有。十九日靠案而坐。一众毕礼。至午时右胁卧而瞑。净因方为诊脉。师忽开目叱之缩手少焉泊然示灭。留龛数日颜色不变黑白。靡不号泣而哀慕焉。诸子奉全身窆寺事。收遗发塔于大梅渊默焉。呜呼。师风神明彻而有异标。龙【思*页】虎视头脑耸直清修。甚臞。曲录床上竹篦之下鞭笞龙象。不假辞色。望之严于秋霜。承颜而依则温厚大度贵贱一视妙运真慈。相与说法随机诱掖其见者无不心悦而诚服。加又文词清藻有闻当时。发起情性澡雪胸襟。天赋淳朴深恶华饰。食常粗粝衣惟布素茅茨以居。无有畜积。蚤负英迈之资。而抱决烈之志。尝自从参见一二老宿。后晦迹岩谷。覃思此道。发知见于前因不必由于师训。昔有游明求法之志。国制不许。然后至定宗旨。可谓古称于法重者也。一旦道契圣主。深荷天恩。为法之檀度。时赐尤渥。创法常于丹阳。开灵源于洛北。家风古淡力行祖道。痛破诸方邪解。大振济北正宗。使夫豁达空见之辈知有正因者伙矣。及迁住永源规绳井井炉鞁增赤。江湖指以为道之所在。其嗣法者惟石鼎顽如雪岩。更有泰翁居士。如兜率得无尽。诸方之所不得而罗笼也。凡度僧尼若干人。王公士庶受归戒。请法讳指不遑屈焉。示众曰。结夏已一月余。蒲团上事。稍得承当也未。若未承当。山僧今日为众露出心肝五脏。伶利衲子便请着眼。不是禅不是道。不是佛。不是法。是什么。西国船泊明石。丹波席鬻洛阳咄。又曰。苦哉苦哉。汝等一队瞎屡生。被三世诸佛钝置。被历代祖师钝置。被心性玄妙钝置。被知见解会钝置。被恁么说话钝置。被知钝置底钝置还有不受钝置者么呵呵呵。扇子?跳上三十三天。筑着帝释鼻孔山河大地拍手笑。且道笑个什么。黑花猫儿面门斑。其要实践则以永明垂诫明教尊僧篇。令众诵之。日以一遍。为俗子必授十善行。有人求字多书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其如应机接物略此类也。近州深山口灵照寺僧某尝蓄师所书释迦文佛宝号。偶一夕失火。寺宇及器物无有遗余。次日得宝号于散灰之中。余纸尽毁字画咸全。见在其寺。凡师片言只字落纸则人得而宝之。此不但取信于人。抑亦神物之所护也哉。其著述有语录及缁门宝藏集永明垂诫注等若干卷。行干世。师迁化之后。三年左仆射应山公驾至永源。谒师塔。观览遗迹。感慨莫已。宽文乙已冬十月初六日。太上皇临幸灵源。寻有旨改庵为寺。以清凉名山。洒御翰赐额。延宝戊午三月十九日敕谥定慧明光佛顶国师。此则师之出处始末大较也。余尝编先国师行状。行之久矣。一日文光访余于南山。徐谓曰。我闻山国师行状也。可谓尽矣。然不肖窃念更系之年时则益足以征焉。他日师翁千百年后欲有闻而不可得。师翁若口授不肖操觚而为之。奈何非是行干大方。当自备考耳。余曰诺。遂以昔曾所记与其录中可考者笔削之。题曰。佛顶国师年谱。文光字晦之。余法孙而时住大梅者也。好古其志亦可爱。此余所以欲默而不能。因以应厥需焉。元禄十一年季秋日。净因书于琉璃山草衣岩下。

佛顶国师年谱(终)
  丹波州大梅山法常禅寺开山敕谥定慧明光佛顶国师一丝大和尚发塔铭并序帝者有师其来尚矣。菩提达磨始来东土。武帝问之以第一义。尔来唐有南阳。赵有真际。在于我朝亦然。文应帝之于大明。延庆帝之于圆成。元应帝之于大灯。一倾睿心屡扣禅要。粤。元和上皇召佛顶国师。咨询单传直指之旨。盖又其尤者也。国师讳文守。字一丝。世姓源氏。工部尚书具尧第三子也。母藤氏正议太夫基继女。暨孕而母胎无恼。庆长戊申二月二十七日卯时吉祥而诞。三岁有异人。相曰。此儿骨相奇秀殆非凡器。他日必为王者师。八岁召侍皇太后中和门院。十四岁辞皇太后。依雪岑崟老于相国。而习学文字。敏悟超迈过目成诵。寻谒一老宿。将究己事。宿为举一则因呈所解。宿许可之。又示一则。如是数四。师谓吾闻古人一句透千句万句一时透。恁么论量宁非寻行数墨乎。直往泉南叩彭泽庵。庵与没意智一着。师罔措。退而还京。即辞双亲就槙尾心王院贤俊律师。祝发。时十九岁。自谓。戒律如网。苟系着不回则觅绳自缚也。宁为瞥脱之法乎。遂弃到泉南再依泽庵。淬励三冬又辞。还京缚庵西冈。扁曰间梦。藤丞相信寻公目击归仰屡屈请询宗要藤亚相光广亦饱得钳锤。而卒臻玄奥。一日信寻公奏太上皇。云。臣多见僧侣未有如守英迈者。光广亦齐奏焉。于是召对宫掖。奏对契旨皇情大悦。从是搢绅之士。挟复之流。慕风参依。殆无虚日。师甚厌烦遂抵丹阳相幽邃地。缚茅于九路峰下。一日光广泰翁居士造访道话。见其居之无所容膝。别创一小庵。榜曰桐江。太上皇赐庄田。力辞不受。竹椅蒲团一味清虚不与世接。一日从斋常归于柚树下忽然省悟如桶底脱。自觉庆快。又因阅大慧普说中白云端二祖安心颂。大彻源底。尔来机辩如流一挨一拶弗留朕迹。手段辛辣。学者多望崖而退。常叹宗风衰弊。欲入明求师。有国制故不果。因见大圆宝鉴国师愚堂寔公。机语投合以定宗系。太上皇殊赐华钟。新架数椽。肃整丛规。师偶有疾。太上皇遣医诊视。乃召至京。不日离褥。太上皇以佛祖三语为题制和歌三首特染宸翰赐之。师恭献和诗。戊寅岁太上皇诏创灵源庵于洛北。屡召问山居胜概。作山偈一首。以进。太惬睿情。即有御和之歌。长公主素有超尘志。诏师落髻名以文智。号曰大通。辛已春特有旨鼎建大梅山法堂寺。御书二大额赐之。皇太后东福门院赐金丝织成帐。永源空子。久慕道望倾诚延请。峻拒不容。留连数日请之不辍。强以应之。及于进山。恍愡如曾游之处。有溪山蕴藉如经眼。疑是前身隐此中之句。居未几衲子翕然来归。甲申春太上皇赐释迦饮光庆喜三尊像以安于大殿。八月有先皇御砚之赐。太上皇宝玩之二十余年。遂附御制和歌二首赐之。乙酉秋有病。太上皇虑山中乏医药下中使召入京。乃命国翳。治之。慰问尤厚。不日而起。谢恩还山。皇太后听丈室褊窄。出内帑更造焉。次年春正月旧痾再发。太上皇复下诏赴京。自知化缘不淹辞而不至。左右咸请不可。因再诏赐医于山中又远汲马山温泉以浴。吁太上皇重道之厚。可谓至矣。师病中激励学者。未尝少倦。应接如常。三月十六日。晚间谓左右曰。我行在近。汝等努力莫违遣诫。十七日师书字次。净因曰。师近两手不仁方今操翰甚是轻快。请为后昆书末后句。师掷笔励声曰。说什么末后句。十九日晨粥不匙。右胁而卧。至午时。净因欲诊脉。师开目叱。缩手少焉蜕然而逝。阖境缁白悲恋涕泣如丧考妣。徒众窆于屋山。又收遗发于大梅。塔曰渊默。师寿三十有九。坐二十夏。宽文乙已十月初六。太上皇临幸灵源。洒宸笔赐清凉山灵源寺延宝戊午三月十九日敕谥定慧明光佛顶国师。又永赐椹服于灵源法常两刹。有语录若干卷暨缁门宝藏集永明垂诫注等。盛行干世。师为人识实无有外饰。痛厌华靡力避世荣。常披黑衣。不服茧绵。平昔垂示如良医应病与药。沾法味者不为不多。虽有尝其酥酪而得一知半解者。慎不轻许可。亲带印记者但石鼎顽如寻岩井泰翁居士而已。石鼎付知明因。因付法常禅岩心及灵源功隐拙。禅岩付晦之光。光持纪年行实等。来征铭其发塔。因略序颠末。又系以铭。铭曰。洛之灵源。丹之法常。开山两地。芟荆锄荒。特辱睿旨。鼎建禅房。寿君福国。地久天长。此师初习毗尼条章。厌喧求静固若昆钢。驰求顿歇打破面墙。己躬下事自肯承当。杀活自在说禅几霜。吹毛出匣截断脊梁。雷震电拂佛魔胆丧。寻公问法其道滋彰。奉诏入洞。奏对上皇。宸翰天降名闻云翔。文智公主相见宫坊。钳锤妙密渐登其堂。广卿入室子细商量。咬当无字。牙齿顿亡。宗分二派。泽满十方。末后一句。把定封疆。瞎驴灭却。续焰联芳。经年敕谥。定慧明光。佛顶徽号。万方称扬。元禄十五壬午末商砻眠。为碣。觅铭一行。谁是铭者。畿内南阳兴福教寺一乘道场。了字正觉真敬亲王。
跋于佛顶国师发塔铭
  佛顶国师眼空佛祖。道契帝臣。其玄孙晦之光请发塔铭于先师三菩提院正觉亲王。藁既成晦适顺世。先王深惜晦之有志不遂。无何王亦戢化。见住法常赐紫太翁长老乃功隐之的嗣也。今兹特来属余以写之。余恐有貂续之诮。以固辞焉。力请不已。于是恭闻太上皇。诏曰。先王皦挑唯识之灯。兼究直指之旨。故教国师金刚慧光以盛大。在斯遗文。岂可不书乎。因染翰以应其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