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宝册钞第五

  般若理趣经事(说会。会处。翻译。相承。科段)
  当经与实相经理趣分为同本异译欤事。
  宋朝新翻经事。
  理趣会经轨本朝请来事。
  付。
  理趣释经事(翻译造者)。
  同释称经事。
  同释本朝请来事。

宝册钞第五。

  般若理趣经事。
  说会。
  理趣经开题云。此经者金刚顶瑜伽经第六会。金刚顶经有十万颂十八会。并龙猛菩萨南天铁塔中所诵出如来秘密藏之根本。不同应化所说(文)。
  十八会指归(不空译)云。第六会名大安乐不空三昧耶真实瑜伽。于他化自在天宫说。此经中说普贤菩萨曼荼罗。次说毗卢遮那曼荼罗。次复说金刚藏至金刚拳及外金刚部。说般若理趣。一一尊具说四种曼荼罗各各说引入弟子仪。授理趣般若波罗蜜多法。及受四种印法。品品中各说求世间出世间悉地法(文)。
  私云。不空三藏再天之时金刚顶十八会瑜伽具以禀承。归唐之后多令译出大本肝要。其中当经略出第六会宗要(理趣会普贤修行仪轨同出当会)。此经有十七段。于初段亦有二个曼荼罗总成十八段(宗睿请来理趣经曼荼罗一卷具出十八段图样)。且依指归文。当会诸段各说四种曼荼罗示引入弟子轨则。然三藏翻经之时秘略而不译之。只略出般若理趣受持读诵功能等也。大宋朝法贤三藏新翻理趣经七卷相当第六会广本。其说相符会指归文。学者可悉之。
  会处。
  经云。在于欲界他化自在天王宫中(文)。
  十七尊义述(不空译)云。
  昔毗卢遮那如来于他化自在天王宫为诸大菩萨等说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理趣十七清净句门。盖是十七菩萨三摩地之句义也(文)。
  释经(不空译)云。他化自在天王宫者名为欲界顶他化自在天王宫殿。菩萨证得第六地位。现前地菩萨住般若波罗蜜观。多作此天众王为天人说般若波罗蜜。其天界五欲殊胜超越诸天。是故毗卢遮那佛为金刚萨埵说大乐大贪染加持现证瑜伽理趣速疾。由是得闻不染世间杂染诸烦恼超越魔罗之境(文)。
  私云。此释意于他化自在天说此经出浅略深秘二由。初菩萨证得等者浅略释也。次其天界等者深秘释也。浅略释意十地菩萨为出假利生现十天王之时。第六他化自在天当第六现前地。又十地配十波罗蜜之时第六地当般若波罗蜜也。今经以般若为宗。故如来在此天说此经也。深秘释意者。第六天五欲胜妙境也。为说金刚萨埵大欲大贪染三摩地法门特以此天为其表示也。俱舍颂第十一云。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云云)。六者六欲天也。交者四王忉利二天二根交会。抱者夜摩天互相抱成淫。执手者都率天执手成淫。笑者乐变化天相笑成淫。视者他化自在天向视成淫。如次从粗强至细妙。故以第六天为五欲殊胜处也。
  翻译。
  贞元录第二十七云。金刚顶瑜伽般若理趣经一卷(大唐代宗朝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云云)。
  同录第一云。肃宗代宗朝三藏大广智不空译金刚顶大教王等经一百四十一卷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三卷金刚顶瑜伽般若理趣经一卷○(已上)。
  贞元录第十五(不空段)云。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所译经○金刚顶瑜伽般若理趣经一卷(经内题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地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品文)。
  表制集第三云。三朝所翻经请入目录流行表一首。三朝所翻经总七十七部凡一百一卷并都目一卷○金刚顶瑜伽般若理趣经一卷○沙门不空言。不空爰自幼年承事先师大弘教三藏和尚二十有四载。禀受瑜伽法门。后游五天寻求所未受者并诸经论更重学习。凡得梵本瑜伽真言经论五百余部。奉为国家详译圣言广崇福祐○大历六年十月十二日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文)。
  理趣经开题云。此经大唐玄宗皇帝代阿目伽三藏所译也(文)。
  私云。依贞元录理趣经代宗朝翻译欤。开题释与录文相违。可决之。
  相承。
  问。此经不空自金刚智相承之欤。将如何。答。此经大本十万颂第六会经也。而金刚智来唐时大本金刚顶经没海中。唯四千颂略本持来唐朝。测知不空再天之时遇龙智相传之。是故法三宫(真寂亲王)御记中出相承次第龙智不空(云云)。可思之。
  科段。
  理趣经开题云。初从如是我闻下至于恭敬围绕是序说分也。次从而为说法至于执金刚位是正说分也。次从尔时一切如来至于信受奉行是流通分也(文)。
  真实经文句云。就此经中开为三段。谓初之七事为缘起分。次十七章为正说分。后之一颂为流通分。就初序中然今此经唯有通序而无别序。其通序中则有七事。第一如是者总举所闻法体。第二我闻者别明闻持之人。第三一时者明闻持和合而非异时。第四从薄伽梵以下明闻持之所从。第五从在于欲界以下明闻持之处。第六从与八十俱胝以下明闻持之伴。第七从初中后善以下叹所说教胜德○从说一切法以下大段第二明正说分○从一切以下第三明奉行流通分(文)。
  理趣经注释(西寺沙门集)云。此经一轴总有三分。如是我闻乃至纯一圆满清净洁白第一序初集会分。说一切法清净句门乃至得于如来执金刚位吽名第二正说诸会分。尔时一切如来及持金刚菩萨等乃至皆大欢喜信受行名第三嘱累流通分。初中有二。如是我闻以下明通序分。常恒三世一切时下明别序分(文)。
  私云。三段分科三说不同。但互以有同异注释意依准慈恩理趣分疏科判欤。如别考矣。
  当经同本异译事。
  问。当经与实相经理趣分为同本异译将如何。答。理趣经注释云。此大乘经如来成道第三十年说也。后后三藏略有三翻。一南天竺国三藏沙门菩提留志奉制翻名实相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大慈恩寺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名大般若波罗蜜经理趣分。三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名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品。虽有三翻文约义备。书写盈于寰区。当根赴缘诵持周于道俗惟不空译(文)。
  私云。此注释以三经为同本异译。今考其润饰云。真实经文句云。从薄伽梵以下第二说真言。实相经咭利(短声)。真实经讫唎(二合)(文)。此文实相经真实经两文相对校合同异是为同本异译故也。依之八家总录云。实相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贞元私云。是理趣经别译文)。此文理趣经者指金刚顶理趣经欤又贞元录第十四(菩提流志段)云。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一卷(见大周录。第二出与大般若第十会理趣分同本。广略少异。长寿二年于东都大周东寺译文同录第二十同之)第二十六(支派别行录第三)云。理趣般若经一卷(是大般若第十会)新编上(文)同第二十七(删略繁重录第四)云。理趣般若经一卷。右一经即大般若第十会般若理趣分(文)。依此等文实相经理趣分理趣经三经同本异译也。又八家总录云。金刚顶瑜伽般若理趣经一卷○(澄云。理趣品别译云云)。澄云者指传教大师请来录也。理趣品者指大般若理趣分也。是又以理趣经为理趣分异译也。又摩诃瑜伽自四十手深要决义(定深记)云。经云。若为多闻广学者当于宝经手。近代愚人皆谓宝经者是千手陀罗尼经。书写此经令其手持也。此事甚贱○是故就大乘典寻其宝经即当般若经○若尔释尊一代般若中与何时般若合。谓十六会中第十般若理趣品而合之也。以何为证。谓金刚顶千手仪轨等诸经法中观自在三摩地唯有理趣品中性净如来般若也。性净如来者无量寿佛异名也。释云。于妙国土名无量寿。于杂染界号观自在(云云)。是故观自在手中宝经岂非般若哉(文)。此记以理趣释为理趣品释。是以理趣分理趣经谓同本故也。一义云。理趣经与理趣分非同本异译。是同听异闻经也。教时义第一云。佛在他化天说般若理趣分时。显机闻为般若十六分中第十理趣分也。密机闻为金刚顶十八会中第六理趣会也。结集菩萨随机结集。文殊等结为显教金刚手等结为密教(文)。又云。如金刚顶十八会中大乐金刚理趣会说十七句义及五秘密成就句义即是普贤大乐十七菩萨及五秘密五方五寸三密法门。而大般若十六会中理趣分说四十余门菩萨句义。即是诸分所列法门。同听异闻显密殊译(文)。重誉教相抄第十同成此义。披而可见之。依此义者。结集梵经理趣经理趣分其本各别。玄奘不空两三藏各得一本译之也。一义云。非同本异译又非同听异闻。彼理趣分释迦说。此理趣经大日说。二经遥异也。何云同本又云同听耶。上来两义显密二教俱为释迦所说。共以不契自宗正意。恐缠显网致料简欤。听海抄第四(道范)云。问。理趣般若与理趣分同异如何。答。遥异也。问。言既多同而翻译不同(见)如何。答。言相似不难。违言可为难。其所以者。释迦者法界宫法身如来之影像身也。影像似本质。始非可惊。释迦一代化仪无不一法界宫之仪则。然彼法身说随机显故。如一代时皆无非传其本质(文)。理趣经者大日法身所说。以印真言为体。理趣分者释迦生身所说。以遮情空理为宗。仍长行文言聊虽相似。理趣分不说印真言理趣经说之。又理趣经初段约十七菩萨内证说十七清净句。义述云。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理趣十七清净句门盖是十七菩萨三摩地之句义也(文)。如理趣分者说四十余句。是忘内证秘密之表示围随缘逗机之门故也。又七母三兄弟等外部说段理趣分阙之(实相经亦然也)。何况理趣经是金刚顶十万颂少分十八会中第六会别出也。理趣分是大般若二十万颂少分十六会中第十会别出也。金刚顶大般若二部大本印度别行。何至理趣经理趣分可谓同本乎。只拘文言相似混两经部帙。理岂可然乎。凡彼十六会般若者三乘共闻说会也。大日经疏以之属第二劫分齐。彼释云。前二劫中虽云度二乘地。虽须菩提等犹能承佛威神衍说人法俱空。而于此秘密一乘心生惊疑不知所趣。乃名直过声闻辟支佛地也(文)。同第三云。二劫智慧尚与二乘共闻。亦非甚深般若。第三劫等虚空心无边智慧一切二乘不能思议。乃名甚深般若(文)。于一代显教中大花严不思议解脱经非三乘同会说故名不共般若称甚深般若。况此秘密一乘甚深般若法体者自性法身内证金刚萨埵肝脑也。唯佛与佛谈话非十地等觉境界。争可混同彼三乘共闻般若乎。上所引注释文判成道以后第三十年说。是则以醍醐滥生苏之族也。不足为论矣。但至真实经文句者。会之有两义。一义云。实相经理趣分是同本异译也。共以大般若第十会别出也。以贞元录为其证。于理趣经者非彼异译。然真应二身所说文言相同犹如质影相似。仍文句释比校周唐两译示其同异也。虽然非为同本也。但八家总录注实相经理趣经别译者。是指大般若理趣分云理趣经。准贞元录文可知之。然学者误解录文谓金刚顶理趣经。颇以无谓也(已上自性上人料简)。一义云。理趣经实相经是同本也。两经同段段说种子真言。说相大同也。理趣分非两经异译。但至贞元录者不可用之(云云已上先师赖宝法印说)。私案前义叶文欤。贞元录是不空门人圆照撰集高祖大师请来也。辄不可弃破之。彼录意枝流别行录中举实相经为般若第十会别出。未出金刚顶理趣经。何况理趣经者五部具会段不说种子真言。七卷理趣经亦以然也。不说种子之所由见理趣释文。然实相经于当段出真言。是则应身说教随转一门故似忘秘密意趣。如此异端不遑具举矣。又传教大师录文理趣品别译经者指实相经欤。理趣品者般若理趣分也。是依准贞元录指实相经称理趣品别译欤。然八家总录以澄录相配金刚顶理趣经。恐是混滥也。又定深深要决末师注解不足支证。但彼释只为证无量寿观自在一体之义引释经文也。必以释经非谓理趣分末释也。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右一经西天三藏施护大宋朝大平兴国年中奉诏译。今披经文说相大同实相般若波罗蜜经。此经说十七清净句。段段说种子真言。但列同闻众六十八俱胝菩萨摩诃萨(云云)。又经终说二十五种般若波罗蜜门真言与理趣经大异也。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
  右一经西天三藏法贤大宋朝新译也。此经有二十五分。前十四分(终于第三卷)与不空三藏所译一卷经大同也。以广略为异。七卷经梵本具翻译之。诸段说四种曼荼罗各说引入弟子仪轨亦说世间出世间悉地法。与指归文符合。理趣释如广瑜伽说(云云)。相当此经梵本。一卷经脱略此等文。又七卷经合说外金刚部三段(七母三兄弟四姊妹)。故有十四段。又善哉等偈颂五部具会段次后说之(一切如来已下四句无之。流通奉行分故也)。次说五秘密十七尊曼荼罗说引入弟子法等。已上三卷说相了后四卷说相不载于指归文。不详子细矣。
  理趣会经轨本朝请来事。
  问。理趣会经轨本朝请来如何。答。总录云。金刚顶瑜伽般若理趣经一卷(内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品。不空译。贞元新入目录海列外题仁·珍列内题也。澄云理趣品别译经)。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一卷(不空译。贞元新入目录。海·珍·仁)。
  又云。
  大曼荼罗十七尊释一卷(内云。般若波罗蜜多理趣大乐不空三昧耶真实金刚菩萨等一十七尊大曼荼罗义述。不空译。贞元新入目录。圆·觉·珍列外题云义述。海加释字。仁列内题云述义)。
  理趣释经事。
  翻译。
  表制集第三云。三朝所翻经请入目录流行表一首。三朝所翻经总七十七部凡一百一卷并都目一卷理趣般若释一卷。沙门不空言○凡得梵本瑜伽真言经论五百余部奉为国家详译圣言广崇福祐(文)。
  贞元录第二十九云。
  般若理趣经释一卷(经内题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三十纸文)。
  私云。依已上文。理趣释经者不空三藏奉诏译之。而真言疑目后人为高举书言奉诏译(云云)。此疑太以无谓。表制集第三所载表文不空自记之。又贞元录者诸宗共依用。何可云后人高举书之耶。
  造者。
  二教论下云。又以显句义勿伤秘意。若见萨埵释经此义可知。勿怪勿怪(文)(十住心论第十同之)。
  大日经开题云。●●●●者金刚萨埵释云。离传闻出工言。我金刚萨埵亲从大日尊闻也(文)。
  理趣秘传抄上(道范)云。问。今此理趣释经谁所说所译乎。答。大师二教论若见萨埵释经(等文)。又今文不空奉诏译(文)。仍金萨释不空译也(文)。
  私云。依已上文金刚萨埵造也。
  问。就此义疑贻非一。宗睿真言疑目云。理趣释者是可天竺释。即言三藏奉诏译故。今疑于天竺阿阇梨等中是为谁释。或云。是佛所说(云云)。斯事甚难信。道理都不闻。亦释末云。如一切教集瑜伽经所说荐福大和上金泥瑜伽曼荼罗是也(云云)。荐福寺者大唐伽蓝也。何昔天竺人指今唐为证返知大唐阿阇梨记也。即疑。后人为高举书言奉诏译兼亦入经录欤(文)。此中所引如一切教集等者释经第十六段文也。荐福寺大和上者金刚智事也。金刚萨埵所造中何载之乎。又第六段释得一切成就句云。此句梵本初功能。汉本在第四(文)。已比校梵汉两本。金刚萨埵岂作此释乎。尔者为金萨所造之义一往难思如何。答。凡自宗以人法不二为大宗之故。能释人所释法更不可有相违。所释理趣经金刚萨埵三摩地也。金刚萨埵自造此经释。诚有所以者欤。高祖大师亲受青龙口说释萨埵所造。不可不信。但至两段(第六段第十六段)释者。是译者加言也。依之或本注书之。例如瑜祇经八大菩萨如理趣经说并菩提心论准毗卢遮那经疏等矣(已上一义毕)。
  大毗卢遮那略解真言要义(仁睿请来无记者名)云。兴善三藏解有四种义。所谓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大般涅槃(云云)。
  此文兴善三藏解者指理趣释第二段释欤千手述秘下云。称念观音往生极乐者。此有二义。一观音是西方补处故。称名生彼国。二如不空三藏云。观自在西方称无量寿佛(云云)。观音弥陀一体二名故(文)。
  此文所引不空三藏释者是释经文也。文云。得自性清净法性如来者是观自在王如来异名。则此佛名无量寿。若于净妙佛国土现成佛身。住杂染五浊世界则为观自在菩萨(文)。取此文意引观自在西方称无量寿佛也。
  菩提场经略义释第三(智证)云。此秘教不用细科直随文释。例如兴唐大日义释及以兴善理趣释等。事如前述(文)。
  教时义第二(安然)云。问。不空三藏理趣释云。一时当说经之时(文)。
  私云。依已上文者。不空三藏所造也。
  问。此义又有难。智证些些疑问云。又理趣释何谁造之。三藏奉诏译。明知非造者(文)。此疑云何可决之乎。次二教论并大日经开题已为金刚萨埵所造。云何可会之耶。答。先会初疑者。听海抄第六云。问。理趣释经者何人所作乎。答。禅林寺律师(静遍)寻石山座主(僧都)座主云。不空释也。律师云。不空译(云云)。云何。僧都云。虽尔释定事不可浮虚(云云)。师云。此人人不言委细之旨暗心。谓不空天竺人也。故于天竺释之即自持来唐译之弘之也(云云)。故云不空译(文)。此料简尤有其谓欤。例如仁王般若陀罗尼释。贞元录第二十九云。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一卷(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文)。陀罗尼释不空作也。是于天竺造之来大唐译之欤。准可思之。次会后难者。二教论萨埵释经者说金刚萨埵法门之经故云尔。全非造者。例如云金刚萨埵五秘密仪轨。大日经开题文者于如是我闻句作三重释。于中有表释。初表●●●●者已下释也。是则次第释三重义之时初释为金刚萨埵我闻之义。●●●●者金刚萨埵。释云可训之。●●●●者金刚萨埵者。金刚萨埵我闻云意也。释云下引释经文释其义也。复次广眼尊下释为大日我闻之义也(已上一义毕)。
  问。已上两义中以何为正义乎。答。先师法印(赖|)传初义为正。慈尊院僧正(荣|)传后义宜也(云云)。尊运僧都料简和会两说谓。金刚萨埵所造不空三藏得之译出之时任意乐加言翻之故。或云萨埵释或云不空作共以妨欤。例如义诀内题云智藏撰大师付法传云金刚智三藏说。又大日经疏内题云沙门一行阿阇梨记。十住心论一云善无畏三藏说也(云云)。师师意乐各别取舍宜在学者意矣。
  以理趣释称经欤事。
  寻云。以理趣释可称经乎。答。尔也。
  贞元录第十五云。般若理趣释一卷(经内题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文)。同录第二十九经部列之。其文如上引。又三学录同列经部云。金刚顶大三昧耶理趣释经一卷(文)。声字义云。金刚顶理趣释经有十界文(文)。二教论下云。萨埵释经(文)。依此等文可称经也。
  寻云。以祖师释直云经其意如何。答。理趣秘传抄上(道范)云。问。今释题目或大师真言三学录入经部云金刚顶大三摩耶理趣释经御请来录般若理趣释一卷(文)。如是或云释或云经其义如何。答。今释经最初大日如来说。次金刚萨埵于塔中传龙猛萨埵。以师为经以资为释也。仍约最初佛说云经。次依金萨传云释也。二名无违。但常以今释云不空。本说之上不空少少加释词欤(文)。又义云。起信疏上(惠远)云。若通言之。一切皆论。谓五明论是也。一切皆经。谓五经是也。若别言之。佛所说者名之为经。若余人说佛所印可亦名为经。如维摩胜鬘等是也。若佛灭度后圣人自造解释佛经名之为论。凡夫所造名为义章(文)。依通义祖师释文云经欤。
  本朝请来事。
  问。理趣释经本朝请来如何。答。四家请来也。如左载。
  第一弘法大师录云。般若理趣释一卷。
  第二慈觉大师录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一卷(不空)。
  第三智证大师录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释一卷(不空)。
  第四惠运僧都录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一部二卷。
  总录云。般若理趣释一卷(内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释。不空译。贞元新入目录圆·觉列外题海·仁·珍列内题。运云。一部二卷)。
  贞和六年正月八日于东寺西院僧房书了。
  贤宝(二九)。
  此宝册翻阅讫。披见理趣释秘要抄者云雾勿晴后若可得意旧损悉缀了。
  延享四丁卯岁夷则二十二日。
  跋陀罗系怛嚩(世寿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