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溪岚拾叶集(深秘)。

  一。行法事。示云。先两部肝心。有苏悉地。苏悉地细行十八道穷。十八契印中始护身法始。其中肝心净三业。所谓被甲化他也。三部自证也。此自证化他法大日如来说教起。此大日教法未起以前。自性本有妙法此谓清净三业印明是也。又名本三昧耶印。此一印三部五部诸尊自证化他法门缘起也。故行法最初净三业印明结诵。次三部被甲印明用也。口传别。更可问(已上天台意。云云)。
  一。门前洒水事。示云。是佛家生存种子位也。所谓军荼利印明南方不二平等灌顶心也。●●二字两部理智心也。是以前佛智名洒后佛顶。前佛位后佛智契当意也。
  一。次引入印事。示云。胎藏界入佛三昧耶印用。金刚界以萨埵三昧耶印用。苏悉地合掌印用也。是则以三部三昧耶。佛家生在法门表示也。
  一。次道场观事。示云。凡道场庄严所居佛土建立也。心佛土安立故。心月轮中本尊种子等观也。是行者未来可出世化道所居佛智也。故先德口决道场观时。不可妄念杂乱。若生忘妄者所居土不清净。故秽土化道唱也。若此意殷勤可修道场观也。所诠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仪式也。道场观并灌顶仪式法花未来成道记莂习合也。深可思之。
  一。本尊事。示云。先安置本尊事表法身○本有妙境故。先自本坛上安置奉也。次召请本尊报身如来也。行者依劝请本国土来临影向给。智去来故以召请本尊修得报身如来习也。
  一。次入三摩地观事。行者心月轮中本尊种子子变成三昧耶形。三昧耶变成本尊等云。所诠种子者法身理也。三摩耶者报身修得智慧也。尊形者不二应体也。行者一心此三种具足。故三身即一觉满显传也(云云)。
  一。香炉事。示云。劝请诸佛云时。必用香炉也。其故在世比丘。所持水瓶生执着。龙畜依身得。此业障忏悔为令行者故。舟诸佛行来处。此龙神香炉戴来临。以此因缘。诸佛劝请时必香炉用之(云云)。
  又云。香炉相貌事。示云。元香炉相貌此龙神执心依尾水瓶缠持。顶戴火舍熏法会也。是法门合。凡龙神水精神也。火舍火大也。是则两部理智法门也(云云)。
  次洒水[箸/灬]事。示云。此中香水和合事。水金刚界智也。●字也。香火大也。●字也。胎藏理也。又是两部理智表示也(云云)。香炉以香火为本。故以●字为体。洒水水大故以●字为体。一坛上此香炉洒水置事。此两部理智本源。不二觉体出世事表示也。口传(云云)。
  一。铃杵事。示云。先金刚盘者。如来成道金刚座表也。又不动尊所座。盘石是也。所谓如来成等正觉时。最后品无明断。为金刚喻定入给。此三摩地猛利隆盛观念故。常地座事不能也。故名金刚座。为表之金刚盘用也。此金刚盘相貌三角火形也。是有事理所表显字意准。诸法空以为座。表之三角宝石生。三角则火形也。火则万法烧尽法。是则诸法空为座意也。次密意南方火天方。故以三角宝石为座又火大五行中形心法故用三角。是则以一心法界为座心也(云云)。
  一。三杵事。示云。先独古者。表独一法界也。又一心三昧耶也。三古三智三观三部表示也。五古五大法性五智五部表示也所诠此三杵一心三观开。三观现前五智具足也。是我等自他修行法门横平等意显故。此三杵横置也(已上显意)。次以秘密坛意云。两部不二中台法界体性智。东方萨菩萨位出为独古位。次南方修行位至为三古位。次至喜菩萨为五古位。此四点具足方便为究竟位至为铃位也。此铃正觉圆满位到。为人天说法利生事表也。正觉必竖成道故铃竖立也。此事秘密坛五位成就心也。故秘记云●普贤三昧耶。●掘针力如钩。●檀●惠禅智合。是名彼大印。次诵一字明结大羯磨印时也。不间断二十七圆满。此文秘密坛最极大事。自然觉了佛体也。所诠我等胎内五位成就之间。五相成身圆满貌也。凡铃杵者。一切众生本有三摩耶。诸佛自证法门也。故时时不间断等说也。口传有别。更可问也。
  一。振铃事。示云。凡振铃者。惊觉心也。即是说法义也。所谓诸佛定中御座。为奉召请惊觉也(云云)。先浅譬意云也。诸佛本国土于定中坐。为惊觉振铃云。次深喻意。一切众生本有自性觉体。皆性法理内是名在缠真如。诸佛说教法音闻。始觉修显智慧发起。是名惊觉诸佛也。此故众生心中微尘数诸佛御座等说也。凡真言教意。常应化诸法非。五大响当体是真言也。故铃自五古缚曰罗形有之。是五智五佛说教相表也。故五大院御释云。五大响当体是真言也。故真言人仁直闻风声水音。即知是法身之声。亦能悟入阿字本不生理。若其不知此义。即非顿悟之机。虽闻佛音声于彼无益(文)。又次此释云。五大皆有响。十界具言语。六言悉文字。法身是实相(文)。义云。如此等文理者。诸法当体即是大日如来说教相也。自然觉了佛事。可思之。智证大师御释云。一凝然一切凝然。故三身皆是凝然。俱随缘俱不变。寂照同时(云云)。觉大师御释云。寂照俱时寂故。法界俱寂照故。法界同散。散不妨寂。寂不妨散。此等御释又于诸法当体有寂照二义。即是两部理智法门也。故觉大师御释云。寂者阿字胎藏理也。照者●字金刚智也。寂照俱时者。●字苏悉地理智不二(ト云ヘリ取意)。又五大院御释。万法是真如。阿字不变理真如。是万法随缘阿字相也。示云。此文又以寂照二义诸法穷尽也。又上示云。铃杵五古ハサラ即诸法所具金刚(云云)。有臂喻金刚。有当体金刚。解如法花当体。譬喻莲花。譬喻金刚如常。次当体金刚者。金刚者智惠也。是则佛知见二字。是又寂照二义也。此五古ハサラ即大日所具一智具德故。理也。寂也。五古宛然智也。又于我等色体习之者。五蕴和合一身总体成寂也。理也。五蕴宛然照也。智也(已上约正法读之)。次约依法谓之。草木国土悉此二义具也。一切诸法无不遍。故大日讲无所不至遍照尊号也。故今振铃声大日如来自受法乐说教也。又诸法当体铃相貌也深可思之。
  一。六种供具事。示云。此六种供具者。六波罗蜜所表也。此行法次第。从因至果从果向因仪作所表故。必六种供具入用也。其故因位万行万善广促有六波罗蜜。此六度万行一座行法中圆满具足也。所谓阏伽檀度。涂香戒。花鬘忍辱。饭食禅定。烧香精进。灯明智惠也。此六种供具当体是六相貌也。以六大无碍名即身成佛也。何我等六大和合秘密坛供养法也。以之长时行法名。或昼夜不退行法名也。十二时不退行法云也。寻云。于一座行法。从因至果从果向因习事如何。答。前供养行也。奉供本尊。是从因至果心也。后供养本尊行者供给。是则从果向因心也。密怙决云。一座行法从因至果毕三世大劫行。又灌顶时大日供从因至果表。正觉坛新佛供养从果向因表也。故于一座行法。本因本果行相悉圆满具足也。寻云。以六度宛六种供具证如何答。以六种供具宛六波罗蜜事。善无畏三藏所谓十度异名云抄有之。彼可见也(云云)。又惠果和尚五供养伽陀云。
  如彼三世中 诸佛菩萨等。
  修行五供养 我今亦如是(浅略)。
  净心为涂香 功德为烧香。
  万行为妙花 果德为饭食。
  智惠为烧明 供养为身中。
  心王大日尊 心数诸曼荼罗。
  三界唯一心 心外无别法。
  以心供养心 色心不二故(深秘)。
  五供养色尘 六大所和合。
  大曼荼罗身 显形等诸色。
  手印檀乐等 三摩耶法身。
  真言色声中 文字句义等。
  法曼荼罗身 供养自身中。
  四处威仪等 羯磨之法身。
  我今四法身 诸佛同一体。
  (秘中深秘译)
  我今奉献诸供具 一一诸尘皆实相。
  实相周遍法界海 法界即是诸妙具。
  供养自他四法身 三世常恒普供养。
  不受而受哀纳受 自他安住秘密藏。
  (秘秘中深秘已上)
  示云。凡于密教。一切法门浅略等四重释用事。以此五供养伽陀为诚证也。此偈意如过去诸佛菩萨修行觉道。修有相三密行心也。为浅略。次深秘意。以自性清净菩提心涂香。以因位万行万善为花曼。花必果实结功能有之故也。六波罗蜜中无精进波罗蜜别体。余五波罗蜜无懈怠心名精进。以精进六通释。故以烧香六种供具中央置也。次以饭食为禅定事。诸佛法喜禅悦以食给。如之如来法身寿命常住。故说云。如来妙圆觉心从禅定生。一切有生皆依食持寿命。此皆依禅定生智惠心也。故禅波罗蜜次置智惠也。又以智惠解灯明事。灯明破闇功能故解智惠断惑也。次以阏伽解檀度事。檀者布施也。四摄中始故用之。故止观云。布施者。转怨为亲(文)。凡四摄行者。布施爱语解行同事也。今阏伽供时。证诚我承事。是解行同事心也。故供阏伽时。捧顶上所念事奉祈念也。其故此阏伽足奉洗心也。佛奉给仕时。正佛奉愿。故所念事佛奉启白也(云云)。又云。十指即十波罗蜜也。此十波罗蜜促即有六度。促此六度穷定惠二法。此智惠我等色心二法也。所诠六大和合以。六波罗蜜满足名。境智冥合习也。此六大无碍六种供具名也。是则长时不断秘密坛行法也。故秘密灌顶时无道场庄严。无本尊道具也。其故我等六大色心当体。自受用法乐尊容道具等也(云云)。
  寻云。促十波罗蜜为六度事如何。答。十波罗蜜只六度也。其故开第六智波罗蜜。终四波罗蜜出也。所诠是开合异也。又示云。今深秘心五供养色尘。悉内心所具法故。我等六大和合全体是法界体也。故以心供养心。色心不二故释。将又内外八供等香菩萨花菩萨等名事。此意也。故以草木果实奉供诸佛事。世间花果即大日具德过恒沙功德随一也。其故草木供佛果时。草木成佛义宛然也。仍一切供具供佛者。法界全体合念心也。促法界不过五尘。此五尘即佛果具德示名供养法也。深可思之。次秘中深秘供养法者。以四种曼荼罗习也。所诠大曼荼罗者。名六大和合也。以之为体。又名法身。亦名性德。次三摩耶曼荼罗者。智惠义也。即报身义也。亦名相。次法曼荼罗者。密宗中文字句义真言等是也。此法曼荼罗以为用。次羯磨曼荼罗者。上三曼荼罗上作业也。故羯磨无别体也。仍羯磨通三种释。所谓大曼荼罗法身理体也。色身也。三摩耶曼荼罗报身智体心法也。次法曼荼罗应身口业不二也。次羯磨曼荼罗者三身如来四威仪动作事业也。故四所威仪等释。一切众生色心具足。是必四种曼荼罗具足也。故名自然觉部佛也。仍一切众生色心实相。常是ヒルサナ平等智身等释也。或六大无碍常ユカ。四种曼陀各不离等释此心也。深可思之。次秘秘中深秘供养法云者。以一花一香供本尊。一一诸尘皆实相。此实相即法界全体也。法界体无间断。故常住不退行法也。三世常恒普供养等释。以法界对法界。故无能施无所施。自他共安住秘密藏中。凡以一花一香供具供本尊事。本尊法界体也。今所献供具是法界体也开显名供佛也。是准显宗意者。常境无相。常智无解。以无解智缘无相境等释。此意也。或又境发智为报智。冥境为受等释意者。所诠我等六尘境受用处。自自受法乐心王大日所显曼荼罗尘数诸尊奉供养也。故心王无相处住时名大日如来。心数念相现起处名曼荼罗也。故历缘对境。所起念悉是菩提心发起习也。皆是自性本有菩提心故也。拂念云者。非秘密机。凡起念虑云者。皆是诸佛出世给也习。故弘法大师御释云。断妄念者杀害曼荼罗圣众。岂非五逆随一耶。深可思之。
  一二六朝暮行法事。口决云。坛者自身也。要目已下结跏趺坐貌也。此坛上我等六根置即供养具也。息出入即念诵也。是尊形也。总体色阴三摩耶形也。此尊形三摩形法尔自然满见色知青黄等。闻声显解。总历六尘境即念诵有。故十二时行住坐卧振舞。皆三密行。十方诸佛供养有也。参佛神御前。只默然居即供养佛神行法也。此外更不用念诵读经也(云云)。是深深至极灌顶秘密口决也。可秘可秘。又云。早早念诵云事。有四重口决。最极秘事也。更可寻之(云云)。
  寻云。上所出五供养伽陀。惠果和尚送船中。授弘法大师给。天台流无相承云。如何。答。示云。东寺流名弘法大师相承偈云。天台流法全和尚授觉大师习传。寻云。觉大师御相承证据如何。答。弘法大师自惠果相承。觉大师自法全相承给。其证据云。觉大师御在唐诸余决中有(云云)。一。对受法(谓对面传受)。二。遣使法(谓遣使传受)。三。怀纸秘法(谓师怀中来授之)。四。饯别秘法(谓归朝时诸加持法授)。五。泊头秘法(谓泊头师来授之)。六。赠船秘文(谓差专使赠五供养伽陀于舟中已上)。师云。今赠船秘文者。上所言五供养伽陀。差专使令送船中。故秘文。东寺流名乘船偈也。若依东寺相承。山门无之云者。无其处。可笑可笑。不便不便。一义云。弘法大师御在唐首尾三年。惠果铭文等弘法致。何故弘法归朝之时。船中此偈送云耶。此相如何。东寺流者如何可答耳(云云。已上)。
  (御本云)
  元享二季后五月二王城东山于元应寺。为初心者读之毕。不可及外见者也。后日可令添削者欤。
  住持沙门天台菩萨比丘光宗记之。
  建武五年二月四日。于阿弥陀寺南谷□报。
  金刚佛子定势。
  应仁三年(己丑)二月二十七日。于阿弥陀寺北谷定光拜书写之。
  天台金刚玄祐。
  元禄十四年(癸巳)十一月十四日。于山门净教房。以日光山所藏御本校对。
  天台沙门实观。
  御本无之也。
  大小摄事。五大院抄云。大摄名禅定波罗蜜菩萨。小摄名智惠波罗蜜菩萨。即以三昧耶形汲有情轮回业。引处之处也。或云。大摄名实智。小摄名权智。又云。大摄名定。小摄名惠。即如来权实二智定惠(云云)。所谓炉口者。大马口海也炉火者法身智火也。我今以权实二智之手。汲无明生死之油。入不动明王大马口海。以智火舌皆悉烧尽我等施主及恶灵邪气十二因缘之故业。无明转明更显真如法性之理体(云云)。山家云者。三世一切诸佛所修行业。总为妙法莲花经。是故受持此经。人位同佛位。更非凡夫。辨才仪轨云。宝珠何在惛海之底。惠日高照。心处之悦也。善无畏云。●字遍成八叶。八叶遍成弥陀。大日经云。大日者●●●三字。●者色法。●者心法。●者色心不二体也。弘法云。●者过去千佛。弥者现世千佛陀者未来千佛也。南无阿弥陀佛一度唱。三世诸佛如来御名号奉唱也。
  一。三会晓者。●字观义者是目也。晓明星出时也。三是不二旨可明。唯独自明了节也。孔雀经云。一切日皆善。一切宿皆现。诸佛皆威德。罗供皆引满。以此诚实言。我愿成吉祥。
  一。灶涂法幅三尺四尺。长五尺作灶。口东向贫。西向大吉。南向大阴。北向大凶。灶井向必口舌也。灶涂吉日(正二三卯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戊サルカ丁卯己丁午丁未イヌカ)。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心经口决。
  摩诃(大日)般若波(大通智胜)罗(宝生)蜜多(威音王)心经(大般若波罗密菩萨名也)观自在(宝明)行深(释迦)般若波罗蜜多(十二神)时照见五蕴(成佛)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金刚不良佛)色不异空(梵天主)空不异色(帝释)色即是空(龙尊王佛)空即是色(精进军佛)受想行识(宝月佛)亦复如是(宝力佛)舍利子是(迦叶佛)诸佛空相(宝光佛)不生不灭(炎魔王)不垢不净(无现佛)不增不减(难垢佛)是故空中(清净佛)无色无受想行识(清净施佛)无眼耳鼻舌身意(四大天王)无色声香(旃檀香佛)味触法(多宝佛)无眼界(念德佛)乃至无意识界(旃檀德佛)无无明(无量光佛)亦无无明(无量寿佛)尽乃至无老死(莲花佛)亦无老死(莲花光佛)尽无苦(大光佛)集灭道(辱明佛)无智亦无得(花严佛)以无所得故(寂静佛)菩提萨埵(不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寂光静佛)无挂碍无挂碍(妙见庄严佛)故无有恐怖远离(显惛佛)一切颠倒(自在通王佛)梦想究竟(定光佛)涅槃三世诸佛(过现未三千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八千亿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三万灯明佛)知般若波罗蜜(召明种佛)是大神咒(宝箧印陀罗尼)是大明咒(尊胜陀罗尼)是无上咒(千手陀罗尼)是无等等咒(随求陀罗尼)能除一切(大圆镜智观自在)真实不虚故(牛头天王)说般若波罗蜜多咒佛神三宝印即说咒曰(三世诸佛)揭谛揭谛(药师真言)波罗揭谛(宝性真言)波罗僧揭谛(阿弥陀咒)菩提婆诃(释迦咒)。
  般若心经口决。
  一。舍利孔大虚灯心寺不空三藏释也。故灯心寺孔又云也。
  元禄十四年(辛巳)冬十二月十七日
  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五大愿事。众生无边誓愿度(文)。第八识大圆镜智。即元品无明。金刚萨埵是也。难云。第八识者无明也。何所发境云乎。仰云。无明。众生也。众生誓境。第八识菩提心发也。即苦劫也。东方发心出立是显欤。
  福智无边誓愿度(文)。第七识平等性智宝生尊也。恒沙也。二严也。真言教意所断烦恼无之。然者烦恼当体即恒沙功德。福智二严成也。仍四弘烦恼无边者。五大时福智无边改也。可收之。宝生尊三摩地是也。如意法心法意三惑当体三智显姿也。三辨宝珠可思之。法门无边誓愿智。第六识妙观察智菩萨界见思惑显也。仰云。妙观察智释。弘法释云。五眼高悬邪正无误(文)。假谛恒沙法门。森罗万像历然也。佛眼种智真空冥寂。四眼二智万像森然(文)。又云。四眼皆入佛眼。皆名佛眼(文)。
  寻云。妙观察智说法断疑样如何。仰云。说法断疑智者。妙观察智也。即佛眼种智。真空冥寂方。第一义不思议本分不动也。四眼二智。万像森罗方。说法断疑也。凡断疑生信妙观察智德也。
  寻云。二智云何耶。仰云。三智时一切智(空二乘)道种智(假菩萨)一切(中佛)也。一切种智方真空冥寂サテ有也。余二智四眼说法断疑也。
  寻云。此妙观察智唯说空假二边欤仰云。不然。三劫是即法门也。五眼三智不可相离故也。
  一。以五眼对三智事。仰云。一切智(惠眼缘空)道种智(法眼缘假)一切种智(佛眼缘中)此上天眼肉眼者。所破无明也。所诠五乘也。但□种三昧道时。是ハタラカサテ三却即是照也。仍万像森然云。邪正不误云也。
  一。妙观察智定印事。寻云。此智门也。今尊结定印耶。仰云。凡妙观察智时也。说法时此印引合立向下持也。仍妙观察智说法印云是也。
  寻云。来迎印一手上一手下云意如何。仰云。上求下化也(云云)。又寻云。能化下化所化上求ヘシ。ミダ自证极佛也。何上求义有之乎。仰云。众生引摄令上求菩提一义也。寻云。此定印三辨宝珠印也。南方宝部尊可结此印。如何。仰云。东方金刚部。西方莲花部。中央佛部。此三部不二南方宝生尊宝生平等性智云也。仍不二□结显也。所诠阿弥陀三身印者此印也。此印义三部共虽有之。今说法断疑智示尊故。三身圆满愿显也。即三密一致印也。追可寻之。
  一。妙观察智尊乘孔雀意如何。仰云。此鸟一切善恶物不撰令食也。间所撰十恶五逆罪人妙观察智三摩地入意也。邪正不误释此意也。众生无边誓愿度愿相叶。可思之。四明释云。一切众生有各自。谓实念铁床非苦。变易非移。此心至等觉终心(云云)。仰云。此释以度生愿满可得心也。如我昔所愿。深可思合之。如来无边誓愿事(文)。前五识成所作智尘沙惑。仰云。是北方羯磨事业也。以前大圆境智三来依正云。东西中如次。此各事业显也。仍成所作智云也。各诸佛内证显间。依正不二无非诸佛三摩耶。如来无边誓愿事云。可思合之。
  寻云。此三摩地释迦云意如何。仰云。释尊自证圆满正觉成证尊也。即羯磨事业成也。西方犹自证法门极。正羯磨事业之义无之仍此三摩地毗首羯磨三摩地云义有之。可思合之。又四智三密习也。所谓此三摩地身密。两方口密。余意密也。身密云间羯磨事业义云名也。
  寻云。释尊以●字观成道给。然者●字当此羯磨义可云乎。仰云。释尊以三义三密成道给。所谓●字义意密。教主实相口密。即身成佛义意密。第三者今三摩地当。无上菩提誓愿证。第九识法界体性智。佛界无明断。
  寻云。佛者羯磨事业极者也。此上今法界体性释物何耶。仰云。所诠上四智取合总体也。予大日如来也。
  寻云。此大日如来者两部中何耶。仰云。夫胎体也。以上义者皆约菩提心沙汰来也。是胎藏意。以金界意云者。即五相成身体也。以次五相五智也。此时羯磨业云。即我等当体五眼等出生以可得心也。众生无边誓愿事云トテ。如来仕ナントハ不可得心。此时者誓愿事有其便。可思合之。
  寻云。何故于誓愿四弘五大不同有之欤。仰云。凡显宗意四大明故。法门四□明。发誓四弘明也。是圆实妙理约。开示悟入四弘智见。发心修行菩提涅槃四点也。次密教意五大五智明故。发誓五大佛果五智立。胎五轮成身。金五相成身也。是即一四心五蕴和合以佛果五相习也。故本朝先德御释云。五大即五分戒身。五分戒身即五智也(文)。深可思之。
  寻云。四弘五大同异如何。仰云。显密所谈且虽各别也。所诠是一也。发四弘至佛果位。是发心修行菩萨依因位修行。万德圆满佛果至。显宗从因至果时者。明因分功德也。次密教意从果向因谈。先果德内证住四智用□。本来五智圆满谈教故。自始发五大愿也。往显密一点义成也。
  寻云。显宗意四弘外立佛果位也。仰云。文不见。四弘即佛果上具德习上。总体佛果自然故。一义释中开示悟入四种智见以修行向地四位配当。法花经游于四方直至引道场。文。当因位四智。中央成觉不立。因当体即极果觉位。故直至道场释也。是并密教发心等四种修行外。别阿字五点无也。中央法界体性智云。因位四智总合数点具足阿字习也。游于四方直至道场云全是数点具足阿字也。深可思之也。
  寻云。以二乘智断密教五智具足习样如何。仰云。山王院御释云。ヲク四果表五智。缘觉一果表法界性智。谓意自调自度用显四智证。缘觉体住一果证也。深可思之。
  寻云。布字行法事如何。仰云。四处轮布字声闻四果表。十二生句布字缘觉十二因缘表。百先王布字菩萨百法门表。三十二严身布字佛果三十二相表也(云云)。
  寻云。此布字行法等表何事耶。仰云。凡真言教意。法界十界缩。此十界以佛果庄严也。故理趣释云。上下十峰表十真如(文)。此意。凡六道因果六大无碍表也。菩萨空智表。菩萨者善妙有功德表。佛果不二万德中道理显。故十界一念缩。法界五智坛婆显。故二乘自调自度内证本。自性法身果德内证。证也。菩萨智愿利生利他万行表。佛果严身修性功德妙理显也。是则十界圆备万德具足法门。行者色心上圆备事显也。故布字行法以最极大事习此事也。口传在别。更可问之。已上。
  四弘事。其菩萨界者。常修常证(云云)。在自证化他习也。度生以下三愿化他也。无上菩提自证也。又四弘愿利生一愿习也。释云。度生一愿发余三誓愿(文)。又四弘愿中。无上菩提一念彼国义有之如何。仰云。是无作四弘意也。一切众生本有无作文体。自证圆备如来也。此上何菩提可证。以除之(云云)。
  难云。然者此义所度众生可同。何度生等愿可发乎。仰云。尔也。但此谓未知。众生以我已证示也。又四弘愿三聚净戒也。所谓度生饶益有情戒。菩萨已下二愿摄善。无上菩提者摄律仪戒也。仰云。度生誓□境。烦恼无边。所谓烦恼。法门无尽能治智慧也。无上菩提自证圆满也(云云)。止云。四劫为境。四弘为智。六即为断(文)。疏起云。境妙究竟显名毗卢遮那。智妙究竟显名毗卢遮那。行妙究竟显释迦牟尼(文)。仰云。天台大师观行五品居。即释迦习证据也。随分己证可秘之(云云)。
  永享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于江州姨绮屋山阿弥陀寺西谷中学院。为弘通结缘书写了。
  中觉(三十三)。
  长享二年七月八日。为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供养父母奉仕师长书写毕。天台末叶澄运(三十八)。
  长享三年(己酉)三月二十一日。为当寺兴隆佛法之。以彼御本令书写毕。●●庆义(五十三岁)。
  元禄八年岁次乙亥夏月。于横川兜率谷鸡头城院之南轩书之讫。
  法印大僧都严觉。

●●拾叶集

  密秘决事。
  一。三昧十八道事。示云。三昧阿阇梨十八道加治路印。治路云三部诸尊来起道。魔网ヲハリテ。佛不通治路者通程ハラフ印有也。而十八道三部驾御アリテ。佛部不动。莲花部马头。金刚部军荼利车ヤリテ御。治路ナケレトモ。驾御力势魔网不惮。若治路印用驾御功能无スル欤。大法无驾御故コソ治路用。
  问。上至世界无能遮抑。佛可来修因行。佛来魔网何妨耶。示云。其意外魔コソ有スレ。是若一法一尘不通所アラハ。其不通之心魔有也。サテコソ瑜祇经等觉护摩薪シタレ。止观烈大网可是也(云云)。
  一。三昧十八道事。示云。许可灌顶密印可加行法物有。コハコハ加云心○如此シルシヲシタル也(云云)。又云。慈觉大师于唐法全被寻之时。十八道阿阇梨自行行法也。两部大法传法时行法也宣(取意)。故一切所行十八道殊胜也。仍谷药智曼荼罗供行法被行。十八道可行之由宣ケリ。故灵山阿阇梨政眷灌顶被授时。行法十八道有ケリ。如此得意秘事有也(云云)。严云。师云。曼荼罗供行法事。重重习事有之。如此法会仪式。以现行为本故。行法赞为本行也。仍心闲行法スル也(云云。是一)。次十八道行之也(是二)。次三部合行等秘印明行之(是三)。皆是深行阿阇梨所作也。非初心者所用也。
  一。四摄名供养事(摄真实经行法等)。示云。四摄无供养之义。是守门人也。而名供养事供养了。次列坛尔云欤。打任不可云事欤。总法尊供养云事别时事也。大原师说云。金界是忉利天所说也。故彼曼荼罗以天女等为供养耳。
  一。时事。示云。胎藏三时常事也。金界四时。此界一切物数四取故也。四时常三时加半夜(文)。
  一。坛场置经卷事。示云。经法各可安置本经。两部行法法花经可置也。双严房智泉房等昔人被置之。
  寻云。何故置经耶。示云。多义有之。置般若经事智慧义佛母义尤据アリ。又瑜伽道场诸经轨等诸佛成道转法轮所。舍利塔边此等为胜处(见)。天神冥众加护给故也(云云)。严云。经卷者法身舍利也(云云)。
  一。两部五佛形像事。示云。胎四佛螺发。金四佛宝冠可有欤。其故金界色界顶授识灌顶形也。仍可为宝冠也。胎五佛出家形螺发可有也。各各净土形也。宝冠有二样。一俗形宝冠也。一螺发上宝冠也。示云。东大寺大佛毗卢遮那华严教主也。应身形也。又云。山家形人同事也。又云。三十二相人中转轮圣王三十二相应。而殊胜之由示也。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六具人天敬崇形也。凡诸佛出世相好如此心也等(云云)。或真言(教禅)。寻云。口决胎金互无事有东准用云。胎藏曼荼罗尤四摄可有也。然者何处可安置乎。答云。是不知不受之。但口决者何互用云事何不觉(云云)。
  一。重结大界功能事。金轮佛顶经云○金轮佛顶行人所有五百由旬内。余法有修行人全以不成就○金轮佛顶威神被隐蔽大故(文)。苏轨下云。重结大界处云也。此作已假令测近。轮王佛顶及余相违所真言者。不能为怀亦不损减。本尊威力诸有破明真言。继缚及却着法皆不得便(文)。军荼利轨云。由此印密言加持故。如金轮王等。佛顶经说。若有人诵持顶轮王等佛顶。五百由旬之内修余部密言者。诸本所尊念诵。圣者不降之。亦不与悉地也。一字顶轮王威德摄故。重结大界。设邻近持诵顶轮王法。不能碍。不夺行人功能。余部密言皆速得成就(文)。
  一。饮食三时供事。中道房勘文曰。
  苏悉偈云。晨朝时。日中时。及日没时(文)。
  不动使者轨云。旦时。午时。黄昏时(文)。
  已上则是三时饮食证文也(云云)。
  一。手印供养悉地成就事。同勘文曰。苏轨偈五供养处云。真言并手印运心供养者。若当不辨涂香乃至灯明供养。徂诵如上。奉涂香等真言。及作手印。亦成圆满供养(文)。
  一。佛母真言功能事。苏轨明部母功能处云。功能有六。一能卫本尊。二能蠲众罪。三除诸灾障。四悉地相应。五母通成事。六诸天增卫也。
  一。三部定印事。示云。法界定印(佛部)妙观察智印(莲花部)缚定印(金刚部)。又云。钵定印(金刚部)。
  一。十二布字事。十二真言王仪轨云。左耳暗字。大勤勇大日如来(二)右手欠字。佛眼部母(一)暗字。顶上释迦如来(三)恶字。额上遍智印(四)右肩上糁字。莲花部圣众(五)左肩上索字。金刚部圣众(六)唅字。胸上胎中台九尊位(九)咽上郝字。般若菩萨。脐上滥字。胜三世菩萨(九)腰上落字。无动忿怒等(十)鑁字右足上。千手千眼观自在(十一)缚字左朕上。金刚藏菩萨(十二)。
  私云。左耳晴字。大道勇大日如来。是中台主。何复于置此乎。又大日置耳。于义不便。恐可云大勤勇大菩萨众欤。中置遍知印。右置佛眼。左置诸菩萨。是大经说故云尔也(云云)。
  一。加持珠明事。帖决二云。唵缚曰罗(金刚也)。狱呬也(密)。左波(娑婆此亦者语也)。已上金刚密语。三摩耶曳吽(此明语菩萨真言也)。旋缚真言一反念珠一旋转。唵缚曰罗狱呬也左波(至于五十四)。三摩曳吽(终珠第百珠)。如此还立三反也。又狱呬也真言名旋转明。谓引缚珠也。尾噜左那明名千转。谓以此明一反加持珠。其所可念诵。本尊真言千反转当。故名千转(云云)。又名加持念珠明。虚空藏轨是也。又狱呬也真言无量寿轨名千转也(师云。借音也。当千反欤。军荼利轨分明也)。尾噜左那摩罗(鬘也)者。大日鬘也。谓数珠鬘也(文)。
  一。念珠名法门事。帖决云。又云。母珠弥陀也。世云达磨。是法门主故也。法部主故也(云云)。师云。念珠二露珠者。福智二严(云云)。意者十珠者十度也。付十度分别福智。檀戒忍进禅之五智也。惠方显力智五智也。加二珠名表福智也(云云)。
  一。不越母珠事。帖决云。旋转念珠。东寺一说从五十四反转之。彼大师御念珠五十四有母珠故也(云云)。
  私云。母珠者。两部大日如来也。故至五十四又转也。若越母珠者。得越三昧耶罪也。
  师物语云。不空三藏阿弥陀法修给时。阿弥陀如来不来迎给也。其时三藏本尊奉问。本尊答云。汝念诵之时越母珠。故我迟来ツル也(云云)。是则越三昧耶故欤(云云)。
  问。加持数珠法云何。答。异说甚多。今检诸轨。且有五种真言。一旋转珠(狱呬也是也。诸轨多用之。但或但云加持。不云旋转。或云千转)。二净珠(此亦有二。尾嚧左曩诸轨多用之。但或但云加持。无净珠名。二苏悉地三部净珠真言)。三持珠(出苏悉地。但经名持珠。轨名成就珠)。四菩提心。五刚语心(此二)。出一字顶轮王法(文)。
  一。四种念诵事。问云。四种念诵云何。答。略出经云。作四种者。所谓音声念诵。二者金刚念诵。合动舌默诵是也。三三摩地念诵。心念是也。四真实念诵。如字义修行是也。义释云。调和气息。唇齿相着。而心诵之。舌不至腭。但于口中微动。而不出声。故瑜伽宗名为离声金刚语也。
  问。何故离声云金刚耶。答。是秘密言也。缚字是言语断义也。即金刚之种子也。故离名念诵。名金刚念诵欤。如义释云。缘觉真言云。缚是语言道断义。文字性离。即解脱相故。此缚字门即是诸佛金刚语。能以无言声普遍世界(已上略抄)。以之可知。念诵后佛眼印明(文)。
  一。片铃证据事。师云。大原僧都者。铃子付一方被振之。静闻吉(云云)。
  一。四处献阏伽事。师云。准提轨可见之(云云)。又云。以慈救并●字明加持之了。以刀印指入阏伽器。右方五供等洒之。后供养之时左方又如此也。第二度阏伽献之者。第三度必可献之。观四度也。初度沐浴。第二第三洒净。第四嗽口也。第二度右方也。第三度左方。洒之(云云)。
  一。初心时不用振铃事。师云。睿山东塔持明房延殷门徒不用振铃。其故件延殷戌克许。我持佛堂缘行道。尊胜多罗尼诵往反处。如影人出来云可申事由(云云)。延殷何物。问。答云。我是自此北方坛那院边住非人也。自来之间赐御施食续命。而此程中绝间无术候也。爰延殷召行事僧寻候(云云)。延殷云。道理有ナレ。若人食ツヘキ物ヤ有问。僧行事申云。此程御时断绝候也。但三阶ヲリウツミヌアヲノリ体物候也。四五合计取来。椽ハシニ指置。非人云。加咒印可令与给(云云)。仍延殷加咒印施毕。其时皆引ヨセく食毕。申云。御行法时振铃声留ラレ候ハヤト申ス。延殷云。何事如此申哉。非人云。振铃声タニスレハ。自此北方候非人乞者。皆头モチアケテ耳。惊候(云云)。延殷云。汝不知事也。早可罢归(云云)。虽然延殷存生之间。不惮振铃。最后遗言。我无畏门叶等定振铃用。非人乞者集来返成障碍欤。然者我门叶不可用高声振铃(云云)仍持明房流铃物。サシテ振也。延殷无已事人ヲワスル上老僧也云。后归皇庆为弟子也。其故延殷中道为人。各皇庆住房后通房后山必振动。其后延殷アヤシムテ闻。皇庆行法发发地神真言表时地振也。其仍皇庆弟子成给也其由皇庆传书。可见之。仍谷流印信皇庆次延殷载タリ(云云)。
  一。振铃断声事。仪轨文。己心轨。御庙常住金刚记。都率三密抄等。断声在之。当流振铃相叶本文欤。
  私云。皇庆振铃记。重二度振之。重字其证也。サレハ诸经长行说事。重偈颂结时。欲重宣此义。说此证据也。深可思之(云云)。
  一。拍掌可有声事。小川僧正有感梦。法全和尚梦中示云。拍掌者声有吉也(云云)。仍小川令有声也(云云)。
  一。行法时克长短事。师物语云。梅尾明惠上人行法给。一座百乃至七日。一座一月一座终给也。昼夜不断道场。念诵观法给ケル其间。若急事起座法修。出道场给ケル也。其外余事休息给。凡念诵三密平等得为期。入三摩地字道观成就为期。无左右行法不终给ケリ。故一日三日七日乃至一月一年ナト行法给ケル也(云云)。又或明达一期行法一座不修。后铃于净土可振入灭给ケル也。甚深甚深。一义云。或轨云。每日三时二时一时等云。若然者依每日三时二时等可行法。火长时积功事者。不可依行法长短欤。行法一座之间。前后供养有之。是六度万行行法一座修尽也。前供养从因至果义表自行也。后供养从果向因表化他也。自行化他不可有阙减也。凡行法物忌早速不可然事也。相构相构殷勤可如法欤。
  一。不可超香像事。师云。先达说入堂之时。必超之。不可然事也。如来在世香象诸佛所自身出香供养佛熏会也。全非可超之物欤。本文置香炉(文)。先达意业香象置之也(云云)。
  一。供养净多罗尼事。师云。多分普通供养真言诵之。或普供养真言有ナン(云云)。一义云。供养净陀罗尼经云经有之。更可问之(云云)。
  一。已供养花不可置恶处事。口云。已供养花者。既成花菩萨毕。仍不可置恶所也。凡显宗意者。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谈。尘尘法法皆是遮那妙境妙智显也。密意者香花灯涂等八供。毗卢法体庄严也。法界总体大日名之。诸法各体诸尊别体习也。已供养花大日所具曼荼罗故。不可置恶处也。草木成佛时。香花灯涂等草木发心修行习也。此意欤。
  一。竹叶抄事。示云。山王学生常口游云。密竹叶抄显红叶抄云。随分手番秘曲等也。竹叶抄者。穴太流大事也(云云)。红叶抄者。惠光房流大事。不及左右秘曲也。口(云云)。
  一。大海抄事。师云。大海者。三昧流抄也。西山观性法桥所记抄也。当时穴太流所用如厚双纸也。只诸尊法作法等记集物也(云云)。三昧流随分秘书也(云云)。
  溪岚拾叶集。
  应永十年二月二十四日。于元应寺赐御本书写之。沙门●●惠严之。
  宽正第三(壬午)卯月十六日。为佛法兴隆。于比睿无动寺庄严房书写之乞。
  ●●重海。
  宽正第三历(壬午)六月八日。于北岭南岫草屋之内。为佛道修行。令书写之毕。
  金刚弟子永贤。
  文正元年(丙戌)十月二十六日。于鞍马寺。为佛法再隆。之令书写毕。●●庆义。
  元禄八年岁次乙亥春月。于天台兜率峰下鸡头精舍南轩书之。
  金刚乘沙门严觉书。

溪岚拾叶集。

  护摩法。私苗。
  一。七日作坛事。建立轨云。初日以如来性加持。自身供养惊地神。择地中诸恶物筑令坚实(文)。第二日于坛内堀一肘。不动明加持。五宝等定圣尊等位五佛四菩萨白坛点位。第三日置瓶。不动明加持一百八反。第四日暮次香水真言一百八反。然后洒净。第五日护身供养。以不动或降三世一百八反。以持地明〃〃〃。第六日夜师弟子沐浴净衣。诣坛如法供养。与印相应手接中台。持明一遍一按。乃至七反。诸尊位亦准。第七日次教弟子三归忏悔。发菩提心(文)。文云。
  为求无上道 欲于此地中。
  建立曼荼罗 精修于念诵。
  愿尊忆本誓 许我此建立。
  护助我勿令 天魔恶鬼神。
  恼乱作障难 释迦坐道树。
  降伏众魔怨 我今亦复然(文)。
  又云。
  护摩略二种 谓即内及外。
  言内护摩者 以彼诸众生。
  皆从业所生 净除于业者。
  即是得解脱 能烧于故业。
  所谓菩提心 名曰内护摩。
  如彼世间火 烧物成灰烬。
  今此则不然 为己猛利智。
  烧一切烦恼 如劫烧之火。
  无有于遗烬 三处同一体。
  大坛即护摩 护摩即己身。
  己身即火天 火天即大日。
  身口意和合 三平等无异。
  具足于三身 量周遍法界。
  不生亦不灭 离言离言相。
  生与于无生 无非大日尊。
  观于阿字门(文)。
  又云。
  惑障所覆蔽 入于猛利智。
  周匝成光焰 如劫火炽盛。
  持刀及罥索 焚烧业烦恼。
  无明株杌等 不复有遗余。
  次观菩提心 沐以大悲水。
  当想遍身中 流注白甘露。
  洒于十方刹 热恼诸众生。
  滋长菩提牙 次第生诸字。
  即是五轮字。成佛身。
  一。护摩相传偈事。文云。本尊大圣者(拳总)以火为火天(火天)。曜宿以为身(曜宿坛)。无染净为心。无著别为力。利生界为用(已上本尊坛)。诸尊为毛孔(诸尊坛)。天地为脚足(世天坛)。三世象本尊一大火象中(后火天坛)。假伪我之所。实得五菩萨(文)。已上。
  一。心品事。瞿醯经云。以寂静心作息灾事。以欢喜心作增益事。以忿怒心作降伏事(文)。建轨息灾文曰。当须寂静意。增益文云。欢悦心相应。敬爱文云。喜怒心相应。降伏文云。内起慈悲。外示大忿怒。
  一。向方事。瑜伽轨云。面北作息灾增益。东方应面南。而亿以作降事。仰观遍诸方。是为钩召仪。若敬爱相应。应住面向西(文)。
  一。炉事。建轨云。作火坛者。圆穿。其炉形(或方)量一肘。深半。炉底泥作轮。其轮具八辐。一搩是其量(高一咫)。四节为周界。涂坛纯白色(余普准)。阶上详弟草随日。右旋布。以本覆其苗。以上息灾。余法更检。
  一。乳木事。建轨云。息灾文云。甘草李子木蔷薇乳树等。沉檀柏枫构。量长一磔半。瑜伽轨云。息灾烧甘木。增益用草木若木。降伏莱判木为钩召花木说敬爱(文)。瞿醯经云。若作息灾事者。用树最上枝。而作护摩。若作降伏事者。应用树根。而作护摩(文)。
  一。名香事。建轨息灾文云。丁香白檀沈薰陆龙脑香豆蒄白芥子。及以苏合。香半末。半为丸以苏蜜和。增长文云。涂坛用郁金。白檀为烧香。敬爱文云。烧丁香苏合。降伏文云。烧香安悉。瑜伽轨云。置通香白檀郁金龙脑等(私云。二香水器可入之香欤云云)。
  一。后火天坛事。师云。护摩行法终支物等散。拂集以火天明加持之。炉中可入之也。然后以火天明念诵也。习气尽义也。三昧流随分秘事(云云)。
  一。六坛护摩事。师云。当时现行护摩是也。大坛供本尊等。别护摩坛召请。故云离护摩也。故大坛护摩。护摩即己身等观也。亦护摩供许时名即坛护摩也(云云)。文云。火天曜宿本尊修升。从因至果义也。本尊诸尊世天。自中台出外部者。从果向因意也。凡护摩者大法仪式也。四重圆坛诸尊同时供仪式也。甚深甚深。
  一。五坛护摩事。师云。假令佛眼金轮护摩时。曜宿二坛各部至本尊坛合。故云五坛护摩也(云云)。
  一。四坛护摩事。师云。中阴护摩时略曜宿二坛也。故云四坛也。凡曜宿两坛为息灾修之。为亡者无其诠欤(云云)。
  一。三坛护摩事。师云。灌顶时护摩三坛欤。火天本尊世天三坛也。诸尊坛合本尊段。曜宿两坛合世天。有表示。最秘最秘。
  一。二坛护摩事。师云。火天坛本尊坛许也。火天者本有智火也。本尊修得智火也。甚深甚深。
  一。一坛护摩事。师云。一坛护摩者。本尊段许也。但终三部请加之(云云)。又云。一坛护摩者。觉大师御相承最极秘事也。今世人总以不知事也(云云)。仰云。瑜祇内作业者。一坛护摩仪式也。甚深(云云)。
  一。八千枚为限事。常云。有人疑云。八千枚数尤不重也。何处以八千为数满乎。加之今轨作成就说大旨同。底里三昧耶轨者。而彼轨文。今行满处护摩一千八枚(文)。恐今八千难用欤。又如此事必可有所表耶。示云。此疑颇无谓事也。圣教所说随时无定。何必可无八千义乎。难知。此轨意存八千枚法可成就之期欤。底里三昧耶轨等可用云事。彼此各别。各各轨不同事其例非一也。仰云。阿噜力经陀罗尼集经等。八千枚说多。仍不定难事欤。文所表事。以护摩支分或解烦恼等。或法门供养(见)建立瑜伽两轨如此。故今八千若寄烦恼八。八万四千尘劳门土也。若解此门。八自在我八正法八千法蕴八万四千陀罗尼门等也。凡有记之上。此门对当自在也。如法花中。三十子云三乘。五百人解五道。又以五百由旬解五住等说。甚多(云云)。
  一。八千枚所表事。师云。凡护摩者断惑分也。显云降魔。密云护摩也。其故显成道必依降魔功也。密灌顶必依护摩功也。仍成道护摩者其意一致也。故成道前必降魔相灌顶前必护摩烧也。其意可知也(云云)。今八千枚护摩者。梵网经意释迦如来娑婆示现。八千反成道给。若然者八千枚降魔。故八千枚护摩云也。又东寺第八识于千理显。故云八千枚也(云云)。委秘决别有之。
  问。八千何所表乎。答。一千八十烦恼相配。八识中随一一识。皆可起一千八十义故。都合之成八千六百四十名。依是意言者。举三千万数说相。配彼等惑事欤。先师说如此。后师者三时意也(云云)。一千八十者。是一百八烦恼本惑十也。贪嗔痴慢疑五见也。依一一惑力可限余一百七烦恼今都合成一千八十欤(云云)。
  一。八千数秘决事。觉●述不动尊法烧八千枚者。今案之可有总别二意。且出总义者。表八识惑障证于诸佛理智欤。意云。众生妄心其数无量也。接广得略不过八识。八识各千珠惑品。故成八千。千者举满数表无数密诸教经。经说故略。且如下谓千佛千理千品千依等。是则无量无数胜数等义(文)。
  问。往来娑婆八千反者。若依深秘释之。同今八千数义乎。答。マタ直付梵网经(出金刚顶经中)。古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云云)。又作深秘释者。起从一如五智之佛地来云。众生八识之故投散药。于文珠治心病。于郡品普出三有之客舍。共归一心义之本宫(云云。已上)又一义云。八千枚表示事。八十八支。烦恼。一烦恼有一百八烦恼。都合八千八百也(云云)。
  问。必可烧八千乎。答。师云。经轨不同也。阿ロリ迦经タラニ集今轨等八千枚。底里三昧并使者法等说千八枚也(云云)。底里三摩耶。若修行菜食。长□。或草子等诵满一万遍。取苦练木○一咒一烧万一千八反(文)。又云。能利益成就一切事业。行者欲修行诸法者。先诵十万遍也。于月八日。或十五日。一日一夜大作供养。于像前苦练木和苏烧。一诵一烧。满一千八反○须练[木*電]荣枯崩摧任意(云云)。使者法云。专诵根本タラニ。满一洛叉。乃至三洛叉已。即一日一夜水亦不食。广大供养庄严道场。于画像前烧苦练木。加大梅。指长十二指两头折。苏密多诵。咒一遍烧一枚木。满一千八反。烧了即心(文)。已上千八枚证也(云云)。
  一。支木所表事。师云。檀木粗惑也。乳木细惑表也。七木七杞者。身口七支表。三十六木三杞者。百八烦恼表也。三杞者。三惑表也(云云)。
  一。五谷所表事。师云。五谷等烧供名也。是色法五大也。生五谷者子缚也。未熟业熟五谷者果缚也。已熟业表也。盐者诸助道法也(云云)。
  一。芥胡米所表事。师云。芥胡米三种投物者。心法所具三毒也。此三种各各投之者。住前次第断意也。至尊段三种合投之者。住上同时断意也。
  一。香所表事。师云。香者香薰习意也。丸香者三德和合义也。甚深甚深。
  一。五大相生护摩事。
  一。以护摩习一念三千观事。师云。凡护摩者。秘密宗心。以字烧字行法也。天台一念三千观者。依正色心不二相即不思议妙观也。今护摩者。复如是世间花草等。即我等心内所具相也。故以外色支物等。烧尽心法具足烦恼断除也。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以心供养心。色心不二故。此意也。权教权宗意。内宫外宫不同有之。实教实谈意。色心不二依正一如也。故三密抄云。世间火大者。大日如来心数也(云云)。
  一。护摩翻名事。修行法云。●●本体只倭云烧。是●●支那那灶加三昧点故云●●。梵云君荼。此云烧也。梵云□贺。此云烧也。用此二事名。为●●。大日经云。降三世种子。●是净除相。今随字门为净。深义此有二种。一内。二外。或直用物。能得成就。若直用外不得成就。故作外法。必用内法(文)。又云。三身处月内。而作观念。以三妄执百六十心为因。五障为业。以此五因果为此木。三十七智为火。菩提心月轮圆明为焰。□炉坛炉法界为量。以真言声为炉。以印□故。而为焰形。遍虚空界。以等觉等。掷口炉中。作诸成就。若加外法。常唯诸部所相魔物作炉烧之。略如下金刚手口作业灌顶。●●悉地品(文)。
  一。最后品断事。师云。普通护摩三惑断尽表示也。八千枚最后品第八识断烧义也。真言行者。必可烧八千枚者也(云云)。一义云。八千枚一度不修者。不可致他人祈祷(云云)。乃宰圆僧都云。我八千枚不行故。三种悉地切深真言百万反诵也(云云)。谓意云。三种悉地真言破地。
  一。法花明三密事。觉大师御传大圣大智身灌顶秘法有之。是付序品习事也。清凉山文殊传也(云云)。又云。戒家相承付法花首题习事也。是则山家大师口传也。甚深甚深。今两个大事世人不知之。又金光院义云。我相承最极秘事有之。以一品一文为三密事有之。是无左右秘事。此外深义始妙法终去。皆悉法花实相说文也。皆是意密也。皆悉口意也。是三昧流大事也(云云)。私云。此等皆是相承大事。无左右不可令散在之。
  于时元弘元年十一月一日。于比睿山东塔东谷神藏寺写之。

溪岚拾叶集。

  法花明护摩法事。龟山法皇于禅林寺御所。为蒙古征伐祈祷有之。醍醐道宝僧正静明法印被召。道宝孔雀经转读。静明法花读诵。敕定云。睡眠之时者可有法谈也(云云)。仍种种法门被申。僧正法花明三密乎。法印法花明三密也(云云)。僧正难云。度令也。所不闻也。法花明三密云事。法印云。真实有之(云云)。又僧正法花明护摩乎。法印有之。僧正难云。护摩者密教不共秘法也。争显经明之乎。三密犹不可明。何说于护摩乎。其诚证可被出也。若不证据者。其法花经可最取也。法印云。御经取我经不可被取也(云云)。其时敕定云。法花三密护摩依文可出申也(云云)。法印云。相传秘曲也。广坐有惮(云云)。御帘近参申云。法花三密者。为说实相印合掌以敬心(身密)。护持神咒(口密)。意安乐行(意密)。以上三密也。汝舍利弗我此法印(身密)。为欲利益(意密)。世间故说(口密)。
  问。僧正云。法花护摩法证如何。法印云。密教护摩者伊]氵*宅]梵士行也。药王烧身烧臂者。真实护摩也(云云)。法皇有睿感。满坐赞叹无极。甚深甚深。不可口外。僧正云。义云凡护摩者梵语也。此烧尽。断惑义也。其事相超降外道。火天仕作法也。此上法界三密观念住。光菩萨三摩地入色心故业烧尽心也。名事相计不住观念者。全分仕火婆ラ门行。全非密行也(云云)。爰法花药王菩萨烧身烧臂行者。最上乘大行真法供养密行也。所谓烧两臂者。空二偏归中道意也。烧身者。烧别教假中。显圆虚三谛也。迹门心以不反反理观为本。故烧身烧臂云门。本门者随缘真如为本。故云还复如故也。解如拔?三谛立还成三谛也(云云)。又云。粥五谷者已熟业也。生五谷者未熟业也。コレ色法五大烧尽义也。是则烧身烧臂义也(云云)。烧涉业成法性五大是。是还复如故义也(云云)次芥胡米三种。心法不具三毒烦恼。烧尽意也。显三观意地三惑断除义也。显密且虽异。大道一致者哉。应知可秘(云云)。师云。护摩者一心三观。与一念三千事相习也。烧世间花草。表内心断惑事者。依正一致色心不二故也。一念三千亦复如是。
  问。八千何所表乎。答。一千八十烦恼ツヽ。示云。八十八支烦恼。一烦恼有百八烦恼。都合八千八而已。文云。混万法。于一如理者。烧身烧臂意也。苏生三千并成。俱体俱用显还复如故义也。甚深甚深。

溪岚拾叶集。

  佛菩萨供养事。私苗。
  问。三智五眼配立如何。示云。三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五眼者。肉眼天眼惠眼法眼佛眼也(云云)。寻云。所云三智五眼相貌如何。示云。佛眼种智真空冥寂。四眼二智方像森然。付此文四种了简在之。所谓迹门两重。本门两重也。迹门意者。开九界迷法。令归佛果一理。故云佛眼种智真空寂也。四眼二智者。照九界。空假二通也。佛眼种智者。照佛界即佛智中道也(云云)。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意也。次本门意者。真空冥寂者。不变真如理也。此上苏生而随缘真如名体缘起谈。而森罗三千诸法宛然不失。故云四眼二智万像森罗然也。本迹各有两重。仍云四重了简也(云云)。寻云。佛菩萨开眼时。用佛眼印明方如何。示云。青莲慈悲御眼开者。凡佛者必五眼具足在。其中佛眼者。中道理知见御眼也。是无缘慈悲也。惠眼者。空寂缘御眼也。是法缘慈悲也。法眼者。缘假谛御眼。是众生缘慈悲也。天眼者。无边法界障外境界缘御眼也。肉眼者法界兼色缘御眼也(已上。五眼)。寻云。肉眼天眼者。人天眼也。佛果上何具之乎。示云。释云。佛眼种智真空冥寂等云。凡佛果者开九界迷法。皆令混佛果一理。然而具四眼二智。故立还森罗三千诸法宛然也。照令九界众生拔苦与乐给也。而佛眼种智知见前真空冥寂时。能度所度无之。依何欤。拔苦义在之乎。故四眼二智功能归胜习也。故觉大师释云。无作三身住寂光土。三眼三智知见。九界垂迹施权后说妙境。令昔恩者皆成佛道(文)。加之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云时。四眼二智当体押佛眼习也。凡佛果者大慈悲习也。故开青莲慈悲御眼。为奉各五眼具足等启白也。所谓五眼功德者。三谛三观全体也。故肉眼天眼者。所缘妙境也。三智三眼者。能缘三观也。境智相照自受法乐。五眼具足习也。凡天台宗成佛者。自受用身智慧显以为其体。故惠心流成佛得道。报身如来习此事也。所谓境智冥合。自受法乐无间断功德以五眼具足习也。次大日真言用事。示云。为奉令具足因果恒沙功德。大日真言等事。大日真言者。梵云●●●●●。此地水火风空(文)。是约法门谈时。大日经云。诸法本不生(●字)。自性离言说(●)。诸过得解脱(●)。远离于因缘(●字)。智空等虚空(●字。文)。义云。诸本不生阿字德。故属台藏。即是因曼荼罗功德也。次自性离言说者。●字德也。故属金界。即是果曼荼罗功德也(已上本有因果)。次诸过得解脱者。修性显德义也。故属果。远离于因缘者。万行诸乘因德也。此因果互具●字无碍自社德得也。故因果恒沙功德具足启白也。凡真言教意大日五字明以万行诸乘极尽也。付此五字依报五大有之。是台藏意也。约色法故也。是约正报者。五智如来也。是则两部理智境智冥合因果具足妙体也。所诠アヒラムケン五字。坚湿暖动无碍等五字也。故法性理体坚固以为阿字德。大悲智水法界湿润以●字德。此理智法门觉悟时。烦恼尘垢不离云事无也。以之为●字德。次此法性法尔自然本来觉体故。一切众生因位当体不动。佛果菩提谈也。因缘果满●字德也。次上诸字功德一念具足。无碍自在也觉知以为●字德也。真言行者知见。法界大地见阿字本不生理觉。次法界水大见●字言不可得觉知。次火大见时。本来烦恼尘垢离可觉知。次法界风大闻。因果互具法门觉悟。次法界空见。万法互具圆融可觉悟也。次以之遍一切处自身成佛习也。寻云。今所造立佛五智具足相如何。仰云。凡佛者五智具足以为其体。五智者即我等。五蕴五大也。付之和合五轮有之。五所五轮。一体五轮。多体五轮。所以今造立佛地水火风空五处。是名五处五轮。此五轮各各五大具。以之为和合五轮。次法界只一五大轮也。以之名一体五轮。是总体自受用云如也。次法法尘尘各各五轮具。以之名多体五轮。如此谈时。何物五大五智不具足。何物非遍照尊。仍大日五字诵因果互具功德奉具足也。次大日印事。仰云。大日总印者。习无量也云。以无所不至印为最上秘事。其故两手合掌。理智冥合十界皆成表也。二风二空相捻。境智冥合表示也。凡付此印。六大四曼三密习在之。所以中指已下三指合。六大无碍表示也。二风二空四指合。四曼别相表也。付此印三辨宝珠在之。是三密当体也。凡六大者。依正万法反。四曼是又依正反。三密正报所具三点也。故以此印万行诸乘极尽也。故因果恒沙功德具足习也。又付无所不至。重重沙汰在之。追可沙汰也(云云)。寻云。五眼功德大日五字功德同异如何仰云。五眼云三观三智境智也。今五字明云者。三智五眼功德也。往一体法门也。所谓阿字者。空假中三谛也。是本有三智也。次●字者。果上三观也。此●●二字境智三体三观。上五眼所照三体三观一体也。凡真言教意。一切众生当体经依正万法。三智五眼功德不具足无云事也。此知见前情非情差别无之。故大日经义释云。本尊所持刀釼是有情也释。皆是智慧所表故也。寻云。付无所不至印。种种习在之。其相如何。仰云。付无所不至。重重习在之。所谓横无所不至。竖无所不至等也。故秘决云。束十界为五差。一恶。二善。三二乘。四菩萨。五佛界也。一恶者小指。二善者水指。三二乘者火指。四菩萨者风指。五佛界者空指也。口云。付此无所不至有种种习。一无所不至。所谓归菩萨界佛界意也。二有所不至。二乘界归佛界意也。三徒所不至。三善道归佛界意也。四无量不至。三恶道归佛界心也。已上竖无所不至四重习也。以九界皆令归佛界意也。
  次横无所不至其义如何。口云。此横竖无所不至。秘决秘密深义也。云。以天台释为本说也。所谓释云。束十界为五差。一恶。二善。三二乘。四菩萨。五佛界。前四是权法。后一是实法。且依两义细论。各具权实。论云。因缘所生法(一恶二善)。六道因果善恶二法也。我说即是空(二乘法界)。亦名为假名(菩萨法界)。亦是中道义(佛法界)。已上束十界为五差意也。有漏善恶六道因果是所缘境也。以四重界三体三观妙理也。以之为能观智也。此则境智相照法门也。此法门真言事相无所不至印以诸显也(云云)。寻云。横竖无所不至方如何。仰云。竖无所不至者。两手合掌立腕结之也。故名竖无所不至也。次横无所不至者。例如妙观察智定印。横指合两手结也。其印相如上竖次第云。无所不至乃至无量不至等也。口传如前。横印四重。以上八重无所不至也(云云)。寻云。大日根本印几数有之乎。仰云。重重习在之云。先不出三种。所谓一五古印。二无所不至。三智拳印等也。此外九会十三院大日印等在之也。更可问之寻云。已前三印相如何。仰云。付三身习。是云者。一五古印。五字明アムハムラムカムケム。是念五大本法。是法身如来功德也。二无所不至。五字明アヒラムケム。是念报身智体也。三智拳印。是羯磨会大日印也。明バサラタトバム。是事业成就故。应身如来功能念也(云云)。寻云。以五古印为法身印意如何仰云。五古者。五智所表五大相成显也。故秘经云。●字心。普贤三摩耶。屈进力如钩。檀惠禅智合。是名秘大印。时时不简断三十七圆满(文)。口决云。此文五印说文也。●一字心者。外缚也。普贤三摩耶者。二中指立合。东方サタ三摩耶印也。屈进力钩者二风屈如钩。南方宝性尊三摩耶也。檀惠合北方羯磨事业印也。故此五古印台五位成就五智圆满相形也。故大日印以因果恒沙功德极尽也(云云)。凡五大即是色心也。今印以法身如来功德事。色法法身义。深可思之。又付五古印。十地满足五智圆满习在之。所谓秘密教十地佛果位以习极故也(云云)。寻云。以无所不至印为报身印相如何。仰云。凡无所不至印者。遍照法界义。以如如妙智照如如妙境。是名自受法乐。境既法界遍。智又冥境。故境智既无量无边。智亦如是释。深可思之。无所不至印说文如已前沙汰也。又云。无所不至境智冥合事。摄大仪轨云止观莲未敷アヒラ峰合等文以为本说也。深可思之寻云。智拳印相如何。仰云。凡付智拳印。又有重重习。所以有理拳印。有智拳印。所谓智拳印者。以右手拳。左拳风指立结之付云。又有重重。举两拳唱云。若人求佛惠(欲心)。次通达菩提心(触心)。以左风右拳下触。次父母所生身唱。以左风致右拳掌中(爱心)。次速证大觉位诵。以左风指致右拳风空间(慢心)。
  已上。然后(智)●●(金刚)●●(法界)●(不二大日)。如此可诵也。已上四重也。次里拳次第准上可知之。寻云。付智拳印有重重习。其相如何。仰云。已前如云十界为五差。各四重印成。故智拳印二十重。理拳印二十重。合四重习在之。已上口传在别。更可问之。问。佛眼印相如何。仰云。佛眼印者。印相如常。大途如佛顶印。二火中间佛眼也。右风火间惠眼也。左风火间法眼也。右风空间天眼也。左风空间肉眼也。已上此五眼印。佛眼中道缘。惠眼空缘。法眼假缘。已上四重界。天眼十界障外境缘。肉眼十界粗色缘。故五眼十法界境智极尽故也。四眼二智万像森然。佛眼种智真空冥寂(文)。寻云。三智五眼一体方如何。仰云。已前云如。五眼者三智三观十界照相也。三观云十界三体不思义妙法观见也。故三观成就必三智成。三智圆满必五智具足如来成也。五智具足必五眼圆满。觉位居也。故以大日佛眼印明。奉开眼供养也。是真言心。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等云。六大四曼法界不遍云事无也。此时生身佛也。画像佛功德习等无差别。故今佛眼大日以印明加持时。生身如来功能具足效验施给也(云云)。寻云。五眼三智不同如何。仰云。五眼者如前。三智者一一切智(缘空)。二道种智(缘假)。三一切种智(缘中已上)。口云。五眼者佛果功能名也。三智者名内证智德。往其体一物也。寻云。开眼时大小咒中用何咒乎。仰云。可用大咒也。寻云。用佛眼大咒方如何。仰云。其佛眼金轮一对习事也。金轮诸佛如来皆开会令归一体也。故以金轮密一乘习也。仍一字咒以为秘事也。是即不变真如德也(云云)。次佛眼者。万法能生根本随缘真如体也。一一毛孔五亿俱胝诸佛出生。故以佛眼摄受习也。万法开出尊故。以大咒秘事习也(云云)。寻云。显密所谈五眼有不同乎。仰云。凡显教意。理秘密故。五眼功能约法门谈之。秘密教意。事理俱密教故。内证法门事相显明之也。仍佛眼尊五眼色相显形也。所以肉眼所具佛眼者色法也。佛眼所具肉眼中道理也。余三眼亦复如是。故五眼互具故二十五眼成也(云云)。寻云。凡秘密教意。五眼功能色法显谈之。其证据在之乎。仰云。有之。所以大日经十九种金刚中。无垢眼执金刚在之。是佛眼事相尊体显形也。凡无垢眼者。尘苦悉断毕。佛眼朗开。法界周遍妙理开显给形也(云云)。问。御衣木加持其相如何。仰云。凡御衣木加持之时。先以木本末不差。本下末上。大小如心。如此治定安佛前。阿阇梨以●字观。此灵木观察令去垢。然后洒水。以散杖五处五轮种子书也。又胸间卍字书也。又本尊种子书也。然后启白神分祈愿加持护念等如常。寻云。观法相貌如何。仰云。对此御衣木。或大日弥陀药师等。何尊任檀那意乐。其尊五眼体相貌历历可奉观也寻云。佛菩萨开眼时。因果功德不同在之(矣)。仰云。一师口传云。当世人。佛菩萨开眼时。极果如来与因位菩萨无其差别。一概开眼供养事无相传至也。能能可分别也(云云)谓意极果如来三身总别功德如常。若因分菩萨圣众开眼供养时。未开显故以性德三身可开眼供养也(云云)。若委欲奉称扬赞叹者。先理性三因佛性以供养毕。然后圆融圆满宗旨之意。因果互具故。理性如来果恒沙功德圆备满足给由启白终。其后果上功德以赞叹不苦也(云云)。此趣不辨。直于因分菩萨。果上德以赞叹。无才觉至也(云云)。能能可分别也(云云)。寻云。显密佛开眼供养。其不同如何。仰云。显宗佛开眼供养次第。已前如云无子细也。次密教佛开眼供养时者。是又自性受用等四种法身相貌分别。加言有用意可开眼也。其次第如前云。凡大日如来奉供养时。自性受用等文诵。显显宗三身功能一体样可赞叹也。所谓四身三身开合异也ナムト加言。委可赞叹也。又如前云。自性法身与变化等流虽有不同。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等释故。四身互四身具。三身常一身趣委细可奉赞叹也。此等趣不知。一概供养僻案至也。能能可有用意也。问。堂供养者。唯堂舍许供养欤。将又本尊奉供养也如何。仰云。凡堂供养者。能居佛奉供养时。所住堂舍即佛果庄严方供养也。凡心佛国供养故。此佛依正悉佛果功德显。金刚不坏妙体成也。谓意凡所依土皆准正法故。堂舍变佛果庄严成也。凡密教意。须弥大海宝楼阁者。皆法界塔婆体显也。故堂舍等虽破坏タリト。是不成人物。又是薪等不用也云此意也。寻云。堂舍塔庙不同如何。仰云。凡塔庙者。法门表示佛果相貌也。堂舍者。其形人屋相似故。一往是不同虽有之。再往者佛果依正显故。全是一物也。不可差异也。寻云。堂舍与塔庙真实无不同也如何。仰云。此事秘经终极大事。如来内证事相故。无左右不可口外。然而为备废忘。入门许先记之。所以梵本タラ叶印信。台藏塔婆者。常堂舍形也。次金刚界塔婆者。今宝塔等貌也。不可口外也。口传(云云)。寻云。以堂舍与塔庙配两部方如何。仰云。凡台藏界意者。因曼荼罗故。以人屋为所住。金界意者。果曼荼罗故。以修得庄严塔婆为所住也。口传(云云)。寻云。生身大日拜见方如何。示云。山王院大师御传中。生身大日拜见秘法在之。因大日相貌在之。堂舍塔庙意在之。深可思之。口传(云云)。又云。太神宫瑞篱有此表相。所以皇太神宫造。法界地理以为地盘。地轮上檐下水轮也。屋上火轮也。知木风轮也。鲣木空轮也(云云)。已上五轮表相也。又鲣木出或九表九重塔也。或七表七重塔也。或五表五重塔也。或三表三重塔也(云云)。此等义思之。堂舍塔庙悉是佛界微妙庄严也。不可处聊尔者也。甚深甚深。又云。太神宫神宝五大轮表相在之。所以山形(地轮)大海形(水轮)三角(火轮)半月(风轮)婆罗提木叉(椿木)空轮也(云云)。又云。天神七代者。月轮也。地神五代者。方形中有八叶莲花(云云)。是则两部大日三摩耶形也(云云)。我国五畿七道。两界曼荼罗相貌也。堂舍塔庙又是因果不二塔婆也云事。
  一。堂供养时地镇方如何。示云。付镇法重重习事在之。一安镇法。大法仪式(如常)。二镇宅法(不动法以镇之如常)。三秘镇法。付三种悉地法镇之。梵网经意者。花台花叶仪式。三种相开成道表示也。次法花意者。三变土转仪。三重无明一时俱尽意也。破三惑成三身表示也(云云)。寻云。镇宅次第如何示云。三种镇法随意作之。其作法者如常也。口传(云云)。又云。三种悉地镇法事者。成佛得道表相也。又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义也。所以上密悉地法身(花藏世界)。中密悉地报身也(实报土)。下品悉地应身也(修罗宫等)。依正也。色心互具互融。又云。安镇结界作法者。净刹结界仪式也。故贤圣传云。净刹界处者。三灾坏劫时无坏所。其残如柱。五大院云。结界地毛孔计无破(矣)。加之今堂舍塔庙建立地者。昔释尊之放光所照东方万八千世界云时。其光明所相残。皆堂舍塔庙建立也。释尊夫先达照地给也。应知不动不退之伽蓝也云事。又云。大光明所留者。成大伽蓝。小光明所留者。成小伽蓝也。是一往说也。可信可仰者也。甚深甚深。问。佛供养时三身方如何。示云。凡付三身重重习在之。始觉三身。或本觉三身。或从因至果三身。或从果向因等三身也(云云)。寻云。其不同如何。示云。从因至果三身者。教相所谈尔前三身也。所以先三藏教者。今日天尊于树下成道。三十二相佛果得也。此则劣应等流身也。是丈六应现色体也。次通教意。带比丘像现尊特身等云。三藏教劣应比丘像上现尊特身。故丈六尊特合身佛等云也。此故通教佛胜应身名。仍通教教主。汝一里十里百亿里等身量见也。或寿量云一切减一切云也。此机前示现也。故通教八相齐流八相云也。此意也。又于丈六佛者。梵天不见其顶。目连不穷其音声等云。丈六尊特合身佛色相显也。次别教意。教主云他受用报身以为能化。其相云色相色边音声无等云。周圆无际宝庄严报身报土妆乐也。次圆教意。以法身如来为教主。虚空同体理身法界周遍体以为教主也。已前别教意。周圆无际众宝庄严等云。尚是能遍所遍在之。次圆教意。万法当体即是法身如来全体也。能遍所遍不同无之。依报云即是正报也。云即是依报也。依正一如因果不二也。以之为法身如来色体。次三藏如来而为境。本于色像上四见不同等云。已前如云。三藏老比丘于形体上。后三教所谈形感见也。此劣应。法身如来次第升进。三身如来相貌分别也。已上尔前四教所谈三身也(云云)。问。迹门所明三身相如何。示云。前所谈三身劣至胜三身相貌分别。皆是隔历三身也。法花迹门所明三身。尔前隔历三身融相即三身明也。故应身处余三身具也。法身处余三身具。即是互具互融三身也(云云)。寻云。本门三身方如何。示云。凡本门意明无作本有三身也。故本朝大师释云。本地三身者。法中论三(矣)。此于法身本有妙理。无始无终无近无远三身本来具足事释也。法花云。如来秘密神通之力(文)。释云。一心即三身名为秘。三身即一身名为密(文)。或又云。昔所不说名为秘。唯佛自知名为密(矣)。或佛于三世等有三身。于诸教中秘此不传(文)。此等文理意于尔前三身相即不明。至法花三身明互俱互用也。凡迹门意。尔前三身隔历浅至深。三身隔历开会。三身相即旨明迹门大纲也。是皆始觉修显妙理约明之也。次本门意。本地三身从本垂迹。尔前四味三教所明应迹云三身垂下。即是尔前今经三身。本迹大纲也。深可思之。寻云。本地三身相貌如何。示云。付之流流相承在之。一传云。理智慈悲(云云)。一传云。色心业(云云)。一传云。体相用(云云)。寻云。以理智慈悲。无作三身习方如何。示云。凡本地三身法中论三等云故。本有无作三身功德也。故依正万法经三身功能备也(云云)。寻云。其相如何。示云。先约正法是云者。理者法身也。智者报身也。慈悲者应身也。次约依报是云者。假令所座叠等。总体法身理也。此上或赤缘高丽等叠不同有报身智也。次人敷说成。人所用成。利益施方应身慈悲也。深可思之。此等以义势经万法。三身相貌可觉了也(云云)。寻云。色心业以配三身方如何。示云。色心业三身配事。处处释义大纲也。故色法法身。心法报身。业即解脱释。三身体相事分明欤。故一往说云。一切有情色法身。一切有情心报身。法报化用应身。三身有相各别心(文)。深可思之。寻云。以体相用一身习方如何示云。当流相承以体相用本习也。色心业三以三身习事无止大事。彼限正报不亘依法意有之。体相用云依正万法经。本有无作三身。本来具足形历然。其证据今经十如是中。初三如是以三谛三观配当释给事此意也。深可思之问。付三身门。应身开真身合。真身开应身合云。其不同如何。示云。尔前应身开真身合也。所以三身隔历。从因至果时前如云。于应身劣应胜应开。是为藏通二教教主。次以他受用报身为别教教主。一以法身为圆教教主。是应身开真身合意也。次真身开应身合者。法花意法中论三云。以性德三身本有无作三身习也。是真身开意也。尔前所以谈应身等合。今本有三身中应身摄也。故应身合名也。是三身习事大纲也。深可思之问。于三身。或修性各三。修二性一等不同。其相如何。示云。先修性各三者。性德三因佛性。修显得体修得三身成。是性德有三佛性。修德有三身。是名修性各三也。次修二性一者。性因佛性本有不改法故。性德法身也。缘了二因修得约也。其故弹指散花是缘因。随闻一句是了因(矣)。此知识经卷教依。事了缘等功德成故约修得。是修二性一意也。上所云修性各三云。往一义也。所以文云。性因佛性通亘本当。缘了佛性种子本有(文)。此又修性各三意也。此等解以修二性一修性各三义。能能可分别者也。寻云。于三身因果不同在之。其相如何。示云。凡法身者。如如妙境。报身者。如如妙智。应身者。解脱现身调伏众生体也。如此三身相貌云者。皆是修得显了果上如来付谈之也。次因果未证于菩萨圣众者。未至极果。故此菩萨圣众供养时。性德三身约可奉赞叹也。如此分别不知。果上佛对因分功德赞。因分菩萨圣众对果上三身满德功德赞事。无才觉至也。故唐土人师云。因果不辨佛功德赞叹。州额如悬打乎。深可思之。又一义云。圆教意。因果互具修性不二也。此时因分菩萨圣众于。果上德无阙减。于果上佛因位功德具足。此时广因果恒沙功德圆备满足由。委细可奉赞叹也。然而先果上佛修得圆满功能赞。然后因分功德可赞叹也。次因分菩萨圣众。先性德三身样释终。次果上德可奉赞叹也。如此分别不知。因果分别ナキハアヤマチノ至也。能能可令存知者也。已上三身者。诸佛菩萨总功德也(云云)。寻云。别功德者。其相如何。示云。于诸佛菩萨必各别发愿。各修净土功能在之。所以药师众病悉除愿在。良与法药别愿在之。故药师名号付之。琉璃药师者(应身)琉璃者(法身)光者(报身)。其名号三身功德在。故本朝先德御释云。一心三惑所治妄病。一心三观能治妙药。分别病药。能治众病。称号药师琉璃光佛(文)。此又别愿名号付。而三身具足事云也。可思之。次阿弥陀如来等。又别愿西方净土庄严四十八誓愿在。一切众生往生引接以为此佛本愿。其名号云。又三身功能在。所谓阿者报身(空义)弥者应身(假义)陀者法身(中义)此等又三身满德功能也。以之余尊余佛功能可准知。次因位菩萨圣众。又各各别愿在。如文殊师利者。以智慧法门本誓观音如者。慈悲誓愿以本誓。以此等才觉。余菩萨圣众功能可赞叹也(云云)。问。真言佛供养方如何。示云。当世密供养作法。明匠达被修见其词云。青莲慈悲御眼。开五眼功能为奉令具足。佛眼印明(云云)次四智三身因果恒沙功能。为奉令圆备满足。大日真言(云云)。次神分。表白等(云云)。寻云。于真言佛总别功德无之欤。如何。示云。凡真言供养时。如显宗赞叹。委不说法。表白中其佛菩萨总功德(三身)别功德其佛菩萨各各本誓也。如此等法门表白次启白也。又一义云。真言供养时说法人有之。如此启白毕。真言供养时只如例行法修也。仍其佛种子三摩耶尊形等。委细观诵修七分行法也。此七分行法者。应身八相作佛义也。显宗委细称扬赞叹。八相中转法轮一分也。真言密供养。初上天终八涅槃。八相作佛功能圆备满足也。故显宗赞叹供养。密供养功德最尊最上也。深可思之问。真言供养显宗所谈如。佛菩萨因果不同无之欤。如何。示云。凡真言教四种法身沙汰时。因果不同无乎。所以心王大日。心数曼荼罗等(文)。或又自性及受用变化菩萨等流等(文)。此等主伴义分明者欤。此时大日自性身赞叹时。本地三身约是可称扬。次心数曼荼罗功能沙汰时。各本誓悲愿可奉称扬也。已前如云。因果互具故。因分菩萨果上如来。总别功德互可奉赞叹。故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文)。此等释义如。因果互具相貌也。四身三身互具互融。开合异故。显宗如赞叹奉称扬不苦也。能能可思之。
  寻云。四种法身者。其相如何。示云。大日自性身。四佛受用身。释迦变化身。外金刚部等流身(文)。
  寻云。权实等流相如何。示云。大日差别身方权者等流身也。次实业六道凡夫实者等流也。教相一往权实分别。往大日差别身也。次之四重圆坛十界曼荼罗圣众。习也(云云)。
  寻云。于曼荼罗因果不同在之乎。示云。山王院御释云。胎藏曼荼罗于众生心所开发。金刚界曼荼罗于诸佛果中示现(云云)。因果不同分明者欤。
  寻云。胎藏界曼荼罗以四重圆坛十界皆成习方如何。示云。胎藏界曼荼罗法花经十界开会法门事习相也。所以内院四重四圣界也。外院六凡界也。此则十界曼荼罗也。付之明三身者。六凡界等流身也。四圣界四种法身也。付之又二业界报身也。菩萨界应身也。佛界法身也。四身三身开合异也。
  寻云。付三身门六身九身貌如何。示云。先六身者。一应身(劣应胜应)。二报身(他受用自受用)。三法身(理法身智法身)。已上。次九身者。俱体俱用三身也。所以应身处余二身相即。报身处余二处相即。法身处余二身相即。互具互用三身也。次之名俱体俱用三身解。如圆融三体互具相即。深可思之。
  寻云。付宝塔品三身九身习方如何。示云。一法身三身。宝塔(法身)多宝(报身)释迦(报身)分身(应身)二报身三身。多宝(法身)释迦(报身)分身(应身)三应身三身。释迦(法身)分身(报身)一切众生(应身)。
  寻云。法花会座仪式以三身九身配立。我等何得分有乎。示云。尔前诸经意于佛果分身散影。三身圆满相明。是佛果功德。一切众生为其分无之也。今法花意不尔。十界三千众生悉是释迦分身一身也。此则十界皆成无始无终本佛方说显给其表示。今树下分身以为具证据也。故他经所说分身一佛界功德也。今经所说分身十界皆成妙理也。故他经分身分身名也。今经分身分身名也。深可思之。
  寻云。三身与三宝同异如何。示云。三宝者佛法僧三也。三身者三宝中付佛宝谈之。一往分别也。真实三宝三身物也。佛宝者法身也。法宝者报身也。僧宝者应身也。所以三种三宝中。一体三宝者。我等色心业三也。全是三观三密三身也。深可思之。
  寻云。三身如来说法相如何。示云。妙乐释云。法定不说。报通二义。应化定说(文)。此释意法身妙理名。故能说所听无之。故法定不说释也。次报通二义者。报身上叶如理方不说云也。下应万机方说法也。故报通二义释也。次应化定说者。凡应身随类化现故。终日对机说也。故应化定说释也(云云)。次若俱相即。俱说俱不说等(文)。此释意应身如来法报二身。相即方说法云也。应化身又法身相即时。法身不说不别。不说法故但不说云也。已上显宗意也(云云)。
  寻云。真言四身说法相如何。示云。真言自性身说不说事。古来异义一偏难定。然而东寺义者。四身说法。山门义。自性身不说。受用身说法云也。或变化身说云也。谓意自性身变化身加说法也(云云)。以释迦为教流布身此意也。但自受法乐为互为主伴。三密教说。东寺山门共许此义也。如显宗对迷机说法事。自性是不可有也。是教相大纲也。次已前如云。四身三身互具互用三密教说事。山门东寺共许之也。深可思之。
  寻云。法身如来说法相如何。示云。高野大师释云。五大皆有响。十界具言语。六尘悉文字。是法身。是实相(文)。此释意。尘尘法法皆阿字不生妙理说。五智种子示也(云云)。次五大院御释云。五大当体是真言。故真言行人直闻水声风音。悟入阿字不生理。若不如是非是顿悟之机。纵虽遇生身佛。于彼无益(文)。此释又六尘当体五智种子唱。法身如如妙理显也。此等皆法身说法相也(云云)。
  问。真言教言四身中何乎。示云。凡真言教主。总云者自性身可云也。若别是云者。经经所说旨任。其教主相可分别也。所以瑜祇经自性身三十七尊说也。故自性身说也。金刚顶经受用身三十七尊明也。故受用身说云也。大日经变化身所说法门明也。故山门变化身说云也。此一往分别也。四身俱法身名上。何法身说云无相违也。凡天台流意。四身共名法身上。变化身说云故。经经说相不违欤。东寺流义一偏自性身说定边局义也。法身说云自性身说不可定。此等分别能能可存知者也。
  寻云。法身如来说不说事。经论说不同也。如何是可心得欤。示云。妙乐释云。近代翻译法报不分二。三莫辨(文)。此释意翻译三藏三身说相不辨。只大样付翻一偏法身说定也。故法报不等释给也。凡四身说法其相不同也。自性受用内证境智故。总不对迷机。故外用利他说法不可有也。自受法乐为互为主伴。三密教说也。是非如变化身说法故不说云也。今大日经等一分迷机下相有故。变化身说云也。此等相貌能能可分别者也。
  寻云。天台流意。大日经变化说云其相如何。示云。凡自性身者。不对迷机。故说法相无之。今大日经一分对迷机故。变化身说名也。解如被妙觉加说法云。谓意自性身变化身加说法给也。故今大日经加持身说名也。经题初神变加持经等说。故加持身说云义尤被得。或一义云。山门加持身说法事。神明巫女诧如诧宣给。故山门御子义东寺边申合。此义心自证诸佛内证。总以迷机不见也。故以变化身下教流布给也。深可思之。次戒家相承意云。真言秘教意有。天台显宗意有。戒法タニモ说。皆法身谈法习也。纵小乘权教说有。又天魔波旬说也云。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戒法タニモ说。法身说法习也。戒即法身义。深可思之。此等义势不知。他门异宗学者。法身说法义迷。此一流大事也。不可口外(云云)。已上大概注之。此则当流相承秘传也。不可处聊尔者也。随亿持出次第注记之。后见学者可令添削者也。润色文理通可令加者(云云)。已上毕。
  一。天台三身真言四身事(慈镇和尚)。今奉赞叹大师释尊。总别功德。愿念之旨趣存略。抽诠。聊以述之。先佛有三身功德。法报应是也。真言教立四身。通称法身。方今法身者。不变真如之妙理。十界互具之佛性也。八叶肉团之莲。未开五百尘点之劫。五相成身之月。深证无始本有之空。报身者彼理界之莲花开八叶。预匈于十三大会之圣众。其智界之月轮缩一肘。敷影于九会诸尊之舒敛。自他受用之说法境智冥合之内证。显教本门迹门外用之。应身者他物随缘之月。出从寂光之理峰。变化等流身借出实报之智水。今所奉归向之大师释尊。已胜劣应化之本也。涉分身究竟之说(矣)。八相作佛之化义。五时八教之说法。法花开会是菩萨道。领受四种法身。是总之功德也。别功德者。三身之中应化真佛。五智之内成所作智。五佛不空成就。大通第十六之王子也。此是一切佛中一切。三身即一。十方佛土中本佛。四土归寂。药师弥陀弥勒地藏。悉同体应化也。故化缘诚近。尔前诸教法花真言。亦是一佛之所说也。故修学结缘(云云)。
  溪岚拾叶集。毕。
  元禄十五年岁次壬午春正月十日。
  法印大僧都实观阅。

●●拾叶集(怖魔事)。

  一。魔界回向事。
  一。二种降魔事。
  一。一切魔罗事。
  一。魔界证据事。
  一。天狗证据事。
  一。魔业因事。
  一。遣除从魔事。
  一。惊发地神事。
  一。境智各别事。
  一。佛眼三摩地事。
  一。除障○事。
  一。四种军荼利事。
  一。四种降魔事。
  一。断恒证据事。
  一。怖魔秘术事。
  一。天狗怖事。
  一。常行堂怖魔事。
  一。明惠上人授戒事。
  一。孤迷咒文事。
  一。香鸣咒文事。
  一。罗细事(已上二十一ケ条)。

溪岚拾叶集。

  怖魔。私苗。
  一。魔界回向事。解脱房作。
  以所作善回向魔界。离苦得脱事。心地观经云。或有菩萨。以诸天魔而为恐怖。天魔眷属充满欲界。障修道人退菩提故(云云)。末代僧缘凉可恐者此事也。若上人宿业障熟。行愿清净之人。魔王魔众不能扰恼。如佛子等者[(牙*攵)/心]欣出离虽受佛法。戒定惠中都无一分之功。身口意间未离众多之失。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练若。内外不相应。名利多有污。人之所推者其过犹似轻。当身愿之者谁有如我人。日夜所作恐皆魔业。颠倒堕堕难期解脱。或引疏云。引花严经云。忘失菩提心。而修法善根。魔所摄持。过患众多。中间忘失犹被摄持。况都未发心。诸行岂离彼业(乎)。彼都未发心者(云云)。诚我等之类也。就中命终之时。苦重心迷。魔界得力。行业德至。运心年久人犹多不遁其难。况于我等乎。但初心行者福惠虽少。若全一行随分用心。诸佛哀愍。天神加护。临终大事成就不难。虽一善。虽一念。只依诚。只依清。我闻。设魔王虽化形。悟则为真佛。设真佛虽来迎。迷还成魔界。行者用心本其如此。最后一念推量升沉。抑我朝中古以来。显密修学之人。有德有功之辈。粗堕魔界妨此恼人。呜呼投如意之珠。徒为名利之直。尝露药。剩增烦恼病。昔以行德伏魔军。今何为其伴党。昔以智力守法城。今何为其怨雔。哀哉。凡夫之心虽变反掌。何日何生。方住不退。大象之尾拘窗。师子虫食身。盖此谓欤。
  当时之辈者。仅为其末生。或彼门叶也。德不及彼。不可阶天。云显云密佛法传世何事离。先贤得听惠多门犹以可尔。况于我等懈怠迟钝之辈者。若不守古说一文义争得见闻。是以且思彼昔德。且愿我后报。悲之尤深何事如之。今以诚心耎词。告彼诸灵云。三宝境界功德广大。长夜之中常施巨益。汝等故生之时深归之。修之。生生其缘不空。今失出离道。沉恶趣苦。是诚汝等心过也。罪岂在三宝哉。此法若绝世。谁救汝等。自今以后努力努力勿成障碍。今以一期所修一切善根及今秘密念诵功德。悉皆回向汝等。汝等心底具无上之佛种。身中畜福惠资粮。各须静心悟念昔事。一念改悔出妄归真。受长寿乐。见佛闻法速成佛道。我词虽拙汝悟可开。依地仆者依地还起。为法受苦者依法离苦。哀愍我等。必识长护各得佛道。并施引摄。凡日本国中开辟以来贵贱灵等大有。其恩同皆回向(矣)。
  远离魔界有二方便。一慈悲。二者空观。今聊所思是慈悲之方便也。于空观者。且先读诵大乘经典秘密神咒等。皆是第一义谛甚深空法。若唱文言。能显空理(云云)。
  一。二种降魔事。大日经义释云。不动金刚者。降伏惑障令动之。降三世令发菩提心。自色界头一一天处次第降伏下(云云。取意)。
  又入大乘论云。魔醯首罗有二种。一毗卢遮那魔醯首罗者。第四禅主也。二伊舍那魔醯首罗者。第六天主也。降三世降第六天众。故理趣释云。金刚部中金刚降三世调伏他化自在天魔王。宝部中宝金刚忿怒降伏魔醯首罗。莲花部马头忿怒观自在降伏梵天。羯磨部羯磨金刚调伏那ヤ延。慈氏难降伏诸天引入佛道给。
  一。三界其中所有一切魔罗之事。立印。
  示云。魔罗者天竺词也。此云杀害也。委魔经略魔也。其魔者二种。一第四禅顺色界顶魔王也。是大自在天云也。又魔醯首罗云。是第八识所变也。此经心背生死入人ナル大自在天云也。二第六天魔王欲界顶。此六识所变也。一念隔历差别心法性心背者也。一切毗曩也迦圣天。罗刹婆等当时鬼云也。此前五识所变也。此等外大火焚烧蒙也。不动火生三昧烧尽或障义也(云云)。
  一。魔界经论证据事。大日经云。魔界为佛界。皆入阿字门(云云)。理趣经云。一切诸魔不能坏(云云)。秘密行者为诸魔不被侵故也(云云)。却蕴神咒经七鬼神(见)。又五鬼神(云云)。阴阳道牛头天王云内法八智如来也(云云)。明眼论云(圣德太子)。烧香一切鬼神等闻香烟。如趣死门思也。是香德也(云云。取意)。
  一。天狗证据事。觉大师御释云。即证(菩提集)天魔(波旬)天狗等(云云)。诳止一云。降魔相处云(魔王魔女魔民。魔诳等之)。私云。魔诳者天狗欤(云云)。
  延命地藏经云。天狗土公大恐神等(云云)。
  一。戊魔业因事。首楞严经云。虽有多闻及禅定。不断淫欲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女。下品魔民(云云)。
  一。遣除从魔事。师云。魔有二说。本尊共来魔。又在此。本尊来奉防魔也(云云)。
  一。惊发地神为降魔相事。三密。问。就惊发偈意。释尊降魔地神为证。是初成佛时之事也。今是凡夫初修道也。何彼为例惊地神耶答。义释云。世尊昔在菩提曼荼罗。降魔军时。汝作证明。我今亦欲随佛法行。绍如来事故画此曼荼罗也。我虽未得一切同于如来。然以毗卢遮那三密所加持。故亦能现作佛身。香集一切曼荼罗大会。是故汝亦当现作证明。使诸魔军不能烦怀也(云云。取意)。
  一。境智各别修行被侵魔事。山王院释云。亿外故知者。境智间断故被得魔使。圆顿行者境外无智故不被侵魔也(云云)。私云。不思识境智即阴是观文。可思之。又云。唯圆教意。逆即是顺。自余三教逆顺定故(云云)。又云。唯除实相。余皆名魔事(云云)。法花云。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云云)。
  一。佛眼三摩地事。怖魔事。付法传云。不空林行天竺至师子国。国王迎宿中七日供养。令住佛牙寺。即奉遇龙智阿阇梨时。行胨步问律。即奉大唐国位金贝等物。龙智曰。吾所宝者心也。非此宝也。寻即授以十八会金刚顶瑜伽十万颂经并大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十万颂经五部灌顶真言秘曲经论梵筴五百余部。他日王作调偈戏以试和上。和上结佛眼印。住慈心之定。诵真言。以劫之。其象颠倒不能前过。王甚敬异。与夫梢降醉象。有何殊哉(略抄。付法传)。
  涅槃云。昔释迦如来经行时。达多放醉象欲害佛。佛入佛眼三摩地。举右手同象。从五指端出师子。师子同声迅孔。其时醉象须臾死(取意)。此即表如来息灾也。十七尊皆着师子冠。可思之。
  私云。以五眼配三智之时。佛眼有缘中道。中道者无明即明观惠也。即是三摩地也。无明愚痴同也。师子愚痴果也。即法性观惠故。佛眼八师子座坐给也。师子禽兽王也。言怖畏体故。怖畏体功能在之(云云)。
  一。除障在秘教事。可显密兼学事。问。有人难云。汝本久学显教。今何受答。苏悉地疏云。譬如有人手执刀杖。不着甲胄。入群贼中。傥胜一人。或为贼所害。显教转报亦复如是。未被如来三密甲胄。或为报业烦恼所害。秘教不尔。三密甲胄着法上体。定惠手执阿字利釼。如来要誓事理兼备。无交不际。无宗不与。譬如勇士密着甲胄。执持利釼入群贼中。自他俱安(已上)。故兼学真言也。问。若秘密教胜于显教。汝何不永舍天台三观偏就真言三密耶。答。谁言真言胜于圆观。大日经疏始终一同。以法花文义释成此经理。三观妙理全同天台。问。若尔云何秘教除障。显教不尔。天台诸□□□□真言师。以法花等诸大乘经为真言教□□□□□三密修行仪轨故。又应言圆顿妙现不如□□等经。除障方便不如三密加持。如天台法花□□□□尼品疏云。恶世于经甚多恼难。以凡护之。□□□□□道流通(已上)。正宗妙理虽胜。而受用咒。除□□□□□□□知三密教门是除障胜术也。此教门多□□□利恶世学大乘者欤。我山兼学真言。我山兼学真言。□□□□□□□□□□□□□□□□□□□□□□□□□□有以也。就中佛子年少之比。慈惠□□和尚。时时软语曰。凡我山僧初虽显□□□必学秘教。汝莫軴真言教徒。今□□□□□习(云云)。仍为奉报大师之恩。慭研顽噜之心(矣)。
  一。四智军荼利事。示云。四方军荼利者。息灾军荼利。增益军荼利。敬爱军荼利。降伏军荼利(已上)。于建立轨。此四种军荼利。三形成四方金刚结成也(云云)。又云。四种军荼利。降伏四种毗那耶迦也(云云)。
  一。四种降魔事。示云。降三世降天子魔。军荼利降烦恼魔。大威德降人魔。金刚夜叉降鬼神魔也(云云)。
  一。断盐证据事。降三世仪轨云(不空)。若行者修此法时。七七日间□□断五谷。□□□□□□□□□□□□□□□□末盐一心无余境。满真言十万返。尔时必本尊现。形作大恶怖魔体。试谦行者。以是时慎勿生散乱。则法成就(云云)。
  一。怖魔秘术事。师云。行者若于时所生怖畏念者。唾慈打令生声。仍无想怖念也。然则蚖蛇等作障碍者。令退散也(云云)。先师和上云。鸱ナト飞来。不可怖不可随。彼鸱者一念妄心异趣堕。其自性□□□佛性。直大日如来也观。●●●●●明可诵也。此明三身报身也。四魔降伏真言也。可思之。如此是天狗タフラカサレサルナリ(云云)。
  又云。灌顶印明三摩耶戒可授也(云云)。受法熏曾以不可作障碍也。又同体慈悲心发ヘキナリ(云云)。
  一。常行堂天狗怖トシ事。示云。山门常行堂众。夏末于常行堂。大念佛申事。佛前如法引声。后门子トリ。无前无后经读也。是山门古老传天狗怖申也。又住侣等如此戏论事识。天狗怖申习。又物语云。熊野山那智泷众引声念佛时。正面如法引声也。后门阿弥陀经读时。忏法读忏法之时。阿弥陀经读加。无前无后读也。如前ハ子トリケニヤサハナムヲウタフ也。是彼山故实天狗怖申习タリ。
  私云。此事案。如法如说修行。必天魔障碍。内观首楞严三昧住。外相假顺魔。戏论事振舞也。是还天狗怖义欤(云云)。古人云。乘贼马追贼。笑中拔釼。□□手段也。如此机契能打敌也。不动座者。成魔王形降魔体。能能可得心合也(云云)。
  一。常行堂怖魔事。示云。堂僧等年始上文殊楼。扇五间开自楼二阶投下也。记录相传云。是则五眼印也(云云)。
  私云。五眼佛眼根本印也。此印即是怖魔秘印也。常行堂天狗怖云事。可思合之。魔多罗神除障最极秘印也。甚深〃〃〃〃。可寻之也(云云)。
  一。明惠上人授戒于天狗事。师物语云。梅尾明惠上人许。山卧一人来现云。受戒之悉有之(云云)。仍上人授戒毕。彼山卧申。我受戒当绝三种事可奉授也。所谓我是山边有者。作为佛法三种怖畏有之。一明障子内不可灯火也。二圣教等并一切物直可置之。三诸危所不得居。又不可置物也。又云。示云。アヤウキ岩石ヤケナムト者不可居也。诸天魔波旬等如此难所居住。又一切圣教等直置事。天魔等陷曲不取直。以为体物直不置。人天狗根性物也。何为魔被障碍也(云云)。又阿阇梨障子内火事者。远见闇似。仍天狗等为肉食集来。真实非间。故起嗔恚成障碍也(云云)。
  一。狐被迷时颂文事。口传云。狐被迷时。可结诵。所谓师子印结。追打鬼婆罗罗鬼法性房烧妻户可诵也(云云)。如此迷惑之时者。安座心经读也。
  一。香鸣时颂文事。颂曰。追打鬼婆罗罗鬼法性房门叶可诵也(云云)。又云。八大龙王名字唱之也。或传云。金刚翅鸟王真言诵也(云云)。
  一。罗网除魔障事。示云。那智花山花山法皇御庵有之。那智泷行之等居止。今拟如法经道场。或行者如法。众中百鬼夜行。引率无数眷属。道场内乱入时。四面悬罗网渐渐广成。杉敷落下。彼异形冥鬼防毕。此事那智山卧大夫房长辨申仁亲见之。□□□□侍ケリ(云云)。
  私云。案此事甚深法门。界依而二见堕异趣。罗网法界表相也。サレハ帝释因陀罗网者。彼云三千并遍尔尔意也。点鬼执见岂过法界乎。故待障乱来也。甚深甚深。不可治(云云)。
  溪岚拾叶集。
  (御本云)。
  文保三年正月十一日。于天台黑谷慈眼房记之毕。天台笼山沙门光宗记之。
  应永二十一年卯月二十九日。于江州最山寺书之。
  求法小比丘。

溪岚拾叶集。

  除障事。私苗。
  悉地疏云。问。此说只无道理。何者众生昔业决得今报。更不可说。此理叕然。何故今说转报障乎。天台一依法然道理故。二依经威力故说转报也。诸法自本无定相。故一艺即是法界耶。故云有转义。是为法然道理也。若听其经如说修行。无愿不遂。故有转义。是为经力也。问。若如所说二教俱有转报义者。显密二门有何别乎。天台于显教而有两经。若浅经说不可转。若深经说说报有转义。虽说转报为有迟速。譬如有人手执刀杖。不着甲胄入群贼中。傥胜一人。或为贼所害。显教转报亦后如是。未被如来三密甲胄。虽有少解行。而无速转义。或为报障之所逼害。岂只报障。于烦恼亦准知也。若秘密不尔。三密甲胄着法界体。定惠之手执持阿字利釼。如要誓事理兼备无灾不除无乐不与。譬如勇士密着甲胄。执持利釼。入群贼中。自他俱安(云云)。
  问。大乘圆密意转实业耶。答。可转也。即显密终极所谈者。三道即三德体达上者。业报转义勿论也。故止观云。法身究竟余亦究竟。般若清净余亦清净。解脱自在余亦自在也(云云)。结业当体即是自在神力之作用。故业报转无疑者欤。故经曰。自在之业是一念三千依文也。结业多之云ヘ。不可出十界三千三千果成咸称常乐三身。并成俱体俱用也。岂非自在之业乎。此法门证得故。释云。法名达磨驮都。人名观自在王(云云)。乃观音称名功力。怨念咒咀还著于本人也。深可思之(云云)。
  一。解脱怨念事。示云。三昧习破怨念咒咀事者。不如六字法。付之三种习在之。一可观一心不生本源。一切众生怨念者。依一念妄执也。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此意也。众生际观达时。自他之业待解脱也。□□□□□□□□□□□□□□以四摄行修也。慈悲是摄业根本故也。次降伏护摩法修也。怜三类形。业缚种子尽也(云云)。
  一。于邪气有不同事。师物语云。古口传云。于怨灵有权实不同也。所谓佛菩萨御崇。于头有痛。同辈之怨灵肩下腰痛。下辈怨灵腰下痛。大概以之邪气有极可知也(云云)。佛菩萨灵以忏悔为本。同辈以教说为本。下辈以降伏为本也。是大旨也。能能可有用意事也(云云)。
  一。神供教识事。口云。于净所劝请诸神可启白。今所劝请诸神等。若为权者神者。于如来在世。亲承如来教敕。为护法善神。守护我法。苦为实者神者。今受法时成护法神。可守护我法也。诸冥道诸神者。皆依先世戒施之福力为其所领主。其寻根元者。三宝之恩力也。若遣如来教敕成障者。可便汝摧破也。如来次有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之誓愿。或又若不顺我儿恼乱说法者。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说。岂违佛敕乎。又云。如来在阿尾舍法。所谓三界所有天王天众大威势冥众等。迷令执缚。如汝冥类少神等。岂不顺尾舍乎。速成护法神。可守护我法。犹成灵威者。遣八万四千密迹金刚神。可使汝摧破也。头破作七分教敕。岂不恐乎。能能可令教诫也(云云)。
  一。真陀摩尼事。师云。●●●者。亦名真陀摩尼王。凡欲界众生者。贪欲强盛也。故现如意珠王。令成众生万愿也。如意珠者。南方宝部三摩耶形也。仍眷属有七种野干。表七觉圣财也。天照大神闭笼天岩户之时者。现野干身给。最极最极。
  一。七野干事。马鸣菩萨七野干法云。王舍城北尸陀林中有野干。夫名曰有德。妻名曰满德。有五子。一名福德。二名威德。三名智慧。四名势德。五名寿德。此七野干能五天竺王。摄领鬼类。变化自在。游行五天竺。能成福祸(云云)。私云。此七种野干者。七宝庄严义表也(云云)。
  一。稻荷大明神事。稻荷大明神社坛其形如开模也。仍万人参诣崇敬也。又云。地主权现后圆山者。文殊净土也。灶殿先祖号官大夫也。彼官大夫观妇引导依。后冢入识见文殊净土(云云)。今官大夫者。命妇南胁北向社是也(云云)。
  一。狐病治事。示云。付吒天法。百八咒术有之。其中天狐吒吒病云事。所谓此天八大童子中。夺魂神云神。此神令夺精气。此天行者。此神祭令付国中人民。可然智者高贵不得付也。愚痴下劣者令付也。
  病相事。凡此病相者。最初者无病人风气如也。有持病人者如本病ナマナマト劳也。不被显程者如常病者。若显露如物狂成也。或咒验者。或有威势者。或大弓势岳武者カマシキ者厌也。如此人来临。貌不见小袖仅头也。ハヤ返シ〃〃〃追出也。如此时狐病知毕。汝执マサヌレト申。イヤアラヌモナト云。小儿ナクヤウナヰテワヒカナシムナリ(云云)。未克以前急急可治也。若克毕身消衰。虽治不叶也。必死决定痛也(云云)。
  一。付狐神法事。示云。此狐病边土多。或狐头入本尊。或木造狐为本尊也。每日五谷粥或以齐饭供也。又出现物上分不忌供也。欲病仁名字书。彼狐口中可令安者也。即时着病也(云云)。
  一。狐病治劳事。示云。凡此病者。国内效验立者所作也。若其仁所行知毕。其名字呼。其法师其巫女等所仕狐神也。教化云。佛菩萨者慈悲心利生为本怀。如汝小夜叉神令人病恼。诸佛令违。诸天利生背。护持天众定使汝治罚给者欤。教诫时本人名字显。可四能还由口ハシル也。无程加持落。此时早早可被回祈疗方便耳。
  一。天狐吒咤病对治事。秘缚云。以不动慈救咒结刀印令加持也。又以同印明痛所令指者。即时令平喻者也。甚深甚深。最极最极。又云。传云。以摩诃迦罗天印明令加持也。能延六月秘法自是起(云云)。
  一。天狐●●病本尊事。或师语云。百里国以辰狐头为本尊也。不足百里国或白犬头或狸头也。仍四国者不足百里。故犬头或狸头为本尊也(云云)。后传云。生身辰狐头祭为本尊也(是一)。次以金银等造辰狐形为本尊也(是二)。或以木像为本尊也(是三)。或又以于头为辰狐形为本尊也(是四)。此等皆御子阴明师等所行。如此加精物。世间来现如家内病者不可断绝也。能能可有用意者也(云云)。
  一。狐病治方事。示云。彼巫女等所持本尊取出。アハタカシヌレハ失效验。ヤヤマセサルナリ。第一秘术也(云云)。
  一。山家鸣怪异方事。传闻。相州大业乡地。以宿所家柱常鸣。其时彼家主内房。大山寺不动堂参诣祈请。彼不动示现云。每家狂九一云字可出也(云云)。仍如示现书付。其后狂鸣止。或时阴阳师寻鬼神名也(云云)。此十字即是神符也。
  一。依称念观音除障事。师范示云。为除中夏每夜睡卧时。观音名号百反可唱之。若然者一生之中不相中夏也(云云)。是一师所传也。有证据也(云云)。仍我十岁许之时。承教化以来。每夜无懈怠修之。长大之后密大事秘法传受上。余法虽修之。此名号无懈怠称之。仍今怖畏之事一念无之(云云)。一义云。观音者。自本解脱现身调伏众生之应用也。仍三毒七难拂给也。仍经云。刀寻段段坏等说。深可思之也(云云)。
  一。依念观音除难事。或仁物语。近比京都或仁内房间夫艳书得。实夫アヤシキコト见。伺见处。此艳书见出。夫是欲被见处。其女房恐怖事无极。心中观音祈念。一心不乱观音名号称。其时夫此文被见处。一一行皆南无大悲观世音出(见)。其时夫观音名号出文也打舍。仍此女房观音称念之志弥增长。不思识也(云云)。
  一。对治蛇毒事。师物语云。或仁内方阴中蛇入。何加医疗虽致祈祷不叶间。嘱众僧大般若奉转读。其时此女房睡梦中。见极端严童子。白杖持彼阴中蛇向云。急可出也(云云)。蛇云。能居所卧之间。努〃〃不可出(云)。其时童子云。猪逆貌毛细切。吉酒和合令服时如何。其时此蛇忧恼气色见觉。其时如梦事调令服。即时此蛇下毕。此猪毛每蛇鳞立死タリ(云云)。因物语云。猪以蛇为食物。故亥岁人毒蛇不食也。此事以可思之也(云云)。
  一。真言师业报转事。师物语云。五无间业造女地狱可堕在者。真言入坛灌顶遂。转重轻受。今生山病所劳受也(云云)。サレハ习种子基好者。山病身受遁世。伯耆大山隐居给。然间硕真言师。其山病事可在之。见之不可谤法也(云云)。
  一。癞病秘术事。粉川观音示现秘方云。●(一字)三千三百三十三字出。此符一三十三度礼拜。令服者速疾平喻也。最极秘方也(云云)。
  粉川观音。但彼圣(律僧)。戒莲房(律僧)。咸升。光宗。运海。
  元德三年(辛未)正月十六日记之。

溪岚拾叶集。

  大日经事(净土寺秀暹口决义也)。
  善无畏所译。龙猛所书十万偈内。肝要三千五百偈大日经六卷セラレタリ。善无畏如此说给。大日经常七卷知。サハ无之。第七卷前六卷修行相明故。非前六卷外事。不思议云人第七卷作疏。此当第七卷记。第七卷云有三义。一毗卢遮那佛所说金刚顶经义决心云。龙猛菩萨。虚空中毗卢遮那佛真身现。多身现感见虚空。种种字现。书写之给要略念诵法云是也。今第七卷同本异说云也。二文殊所说。又示云。零妙寺不思议疏也。疏云。善无畏为求成就。依请圣加谏。北天竺金粟王塔前。于虚空现移之给。复问云。谁所现乎。虚空答云。我也。又问云。我谁。答云。文殊也。口决云何文殊我答云。文殊种子吾我不可得云义也。以其种子义我答●(满字文殊种子)。吾我不可得义。三达摩掬多所说(云云)。又示云。五大院持诵不同。并菩提心义心云。达摩掬多阿阇梨作(云云)。
  寻云。第七卷供养法本经何处出乎。答。世间成就品出。其故世间成就品义释有五品。一真言行学处品。二增益守护清净行品。三供养仪式品。四持诵法则品。五口(云云)。是第七卷成就坛行法也。大日经大悲坛成就坛秘密坛三坛说也。世间成就品等。成就坛也。大悲成就二坛秘密坛入也。以秘密坛为己证也。我即毗卢遮那。我即普门身等云秘密坛也。东寺大悲坛入真言师也。天台成就坛入真言师也。寻云。何叶经乎。答。山门义叶经也。第七卷前六卷修行作法云隐释不思议疏委注。苏婆呼经·苏悉地经等。皆成就坛作。毗卢遮那别行经。成就坛沙法。山门苏悉地经殊胜事有也。余经行法时不成就者。兼持此经根本真言云。诵此经根本真言成就说也。慈觉传之给故。东寺对给时每度胜也。カカルクセ事有故。瑜祇尚苏悉地秘也(云云)。纪僧正惠亮对论时。惠亮胜给。纪僧正灵相应降伏给。其后纪僧正。归天台佛法再诞。サレハ同披座主。纪僧正再诞也。是延吕僧正弟子也。又云。此不思议疏云。尚大样也。仍善无畏三藏作仪轨流布也。善无畏仪轨广大仪轨摄大仪轨作也。
  一。仪轨事。善无畏大仪轨(三卷)。上卷(成就坛第七卷同。云云)。中卷说诸尊位同大悲坛。大悲坛行法也。下卷秘密坛行法也。持诵不同。六卷引合可见也。具支灌顶第七卷。秘密坛行法显书故。智证奉见之处被抛火中毕。仍不流布。其事持诵不同第六卷见也。付此仪轨有四本不同。所谓一觉大师本。二同大师略本。三智证大师本。四宗睿僧正本。又云。广大仪轨有三卷。是三坛合行也。法全仪轨五本不同。一言法两卷轨(各传授轨)。二言法三卷轨(已上觉大师御将来)。三乱脱仪轨(惟正法全授也)。四青龙仪轨(智证本)。五同仪轨(宗睿本别仪轨立是也)。
  一。胎藏私记事。虚心记慈觉大师御在唐记也。御自作也。胎藏最初有虚心合常印。仍如此被名欤。最初箱被收也(云云)。又传法记(露地说青冷房记之。或露地记云也)。付传法记。池上记在之。池上记付大原私记有之。诸流通同大原记也。慈觉金界记名净地。记净地印。金界始在之。次如此名给妙心太云文。是觉大师御作也。苏悉地并护摩事书给。此两少最初箱被纳乎寻云。广大仪轨合行说三坛。摄大仪轨三坛各别说之。今私记依何私记乎答。今大原私记三坛合行也。依广大仪轨欤。
  一。可见合文事。胎对受记七卷(五大院)。三密抄(五卷)。都率同断简(三卷)。同东曼荼罗抄(四卷)。同生起(一卷)。同理界记(五卷)。明达律师作法性别记(三卷尊意御作)。
  一。本仪轨大意事。示云。付行法具缘品明大上坛。摄大仪轨中卷其行法也。世间成就品。悉地现前品。成就悉地品。世出世持受品。已上四品明成就坛。其行法大日经第七卷。菩萨要略念诵法是也。摄大仪轨上卷明之。
  秘密曼荼罗品。入秘密法品。入秘密位品。布字品。百字五品。大阿阇梨真实智品。已上六品明秘密坛行法。摄大仪轨下卷。明此行法也。今法全仪轨三坛合行也。是三身即一身始本不二行法也。寻云。此轨初坛合行有何文证乎。答。入秘密曼荼罗品义释云。此经前后相成。共坛事縡互其文行者。甚深相照览乃可行也(文)。
  具支灌顶云。无畏法全两木仪轨会四坛意。彼此相成。三少用初一。但相照者。未辨差耳。
  一。莲花事显密一致事。问。法花首题莲花。与今曼荼罗莲花义同异如何。答。义释云。此经本地之身。即是妙法莲花最深秘处(文)。又云。今此中妙法莲花曼荼罗义。毗卢遮那本地常心即是花藏具本(文)。山王院释云。正指妙法最上密(文)。
  一。归命事。示云。归命者。不思议疏云。众生所重名为最深。用此宝藏奉献三宝也(云云。)因论云。南无阿弥陀佛。又云。归命者舍命云心也。大日经第七卷心取也。
  一。出罪方便二师事(父母二师云定也)。问。二师者如何。答。都率云。世间出世间师也。世间师者。未见谤阿阇梨。出世者。见谤阿阇梨也。但世间师可互见谤未见谤师也。
  一。九方便事。问。九方便员数所表如何。答。八叶九尊表也(云云)。寻云。必限九欤如何答。实法三卷九十三方便(文。云云)。又对受记云。惊觉已下十四方便也。
  一。无所不至与遍一切处差别如何。示云。无所不至者。遍物义也。遍一切处者。不及遍当体。即遍义也(云云)。私云。摩诃毗卢遮那者。遍一切处义也。无所不至者。又大日根本印也。若然者一体欤。
  一。五轮观事。问。外五轮时逆用其心如何。答。有情身无下地。乃至顶空也。器世间空有下。乃至地有上也故也。问。其故如何。答。唯识论云。器世间第八识影也。サカサマニウツル也(云云)。花严经与大日经。梵网经与金刚顶经同事。示云。教时义云。菩提大藏经。是花严广本。显机闻为花严经。密机闻为胎藏教(文)。又金刚顶义决云。此地梵网经两卷。金刚顶经浅略行相也(文)。
  一。左转右转事。付之有平转。今实义无也。又有回转。メクラス义也。左转者。右メクラス。右转左メクラス。回转时者有二义。置加持时如上。左右可作也。サテ捧物加持时左メクラス左转也。五供养时左转ハカリニテスル也。
  一。三力偈事。寻云。及以法界力者何等乎。答。他凡圣法界功德成我力故。三处同一体也(云云)。
  一。普通供养与普供养不同事。示云。四面供物供名普通供养也。仍四反诵也。サテ普供养自他共周遍法界供也。依广略不同欤。
  一。拍掌有二事。僻除拍掌前方便。左掌右指スヘテ打去摩义也。欢喜拍掌义也。合掌打也。然法曼流前方便拍掌欢喜样スル也。三昧难之答。对受记僻除合掌拍掌用。仍今用之也(云云)。
  一。念诵数返事。大日(百反)。金轮(百反)。佛眼(百反)。本尊(千反)。三部(百反)。诸天(百反)。又佛眼(百反)。已上。法曼流如此也。佛眼两度秘事也。真言深义在之。佛眼两重スル事。常佛母一切功德奉叹义也。深秘瑜祇经中说此功德有轮圆具足德故。诵此咒者。具足其功德(云云)。大日经文字落章句违。三摩耶不成就说。然诵此明者。如此功能一不阙云也。仍为轮圆具足。重诵之。三昧流前根本印明次佛眼印明ソヘ。又后根本印明次又用也。仍两重用印明也。念诵别两重セサル也。凡山门秘法中佛眼最极故。如此有之(云云)。
  一。玉女方事。师云。玉女方顺九逆五数事如常。辨才天法行必向玉女方可念诵也。于世出世事。一大事始行。必向玉女方可作也(云云)。サレハ畜类共狮子必向玉女方卧也(云云)。一切障碍除所愿成就也。因物语云。或山僧元三孔子取。每度一孔子取。何秘术有人寻问。或真言师相一个秘事相传。所谓其直同玉女方向祈念。向玉女方孔子取。每度一孔子取(云云)。此玉女神者。一切众生吉祥事。授给爱敬大神。如此致祈念者大利益得事也。
  一。五大愿事。寻云。显四弘密五大。其意如何。又断烦恼。云福智意如何。答。法相宗明八识四智故。约四智发四弘也。密教明五智故。发五大愿也。唯识论云。四智心品所依常故。无断尽故。遍说为常(文)。此宗理智不二故。所依常真如立智名为法界体性智故。有五大愿也。天台宗虽明理智不二。密教不及故四弘明也。示云。五大愿事。尊胜仪轨说。次烦恼即菩提。烦恼无可厌。故密教呼烦恼于福智也。天台断而不断云。正不呼福智也。示云。真言烦恼菩提见直义非。烦恼当体ヲクル。但大字置大我大爱等云也。我所爱境爱小欲也。无边众生爱大日所爱也。此义福智无边誓愿集云其义。
  一。散杖事。金刚童子持念仪轨扬杖云。传法记束?草ヨト云ヘリ。
  一。诸目录事。觉大师御目录。求请录(诸师求请给录也)。长安录(长安注给录也)。五台录(五大注给目录也)。叶子录(前唐院箱目录也)。已上御所御本中出书之。
  瑜祇经求请叶子目录被载之。了秘盖目录(慈觉)。别行经在之。已上。
  一。诸赞出所事。四智赞。汉语略出经说也。梵语(时处轨说之)。供养文。观佛三昧经记之。唱礼。大日经云。先当为一切如来作礼(文)。唱礼。依礼忏也。彼文云。大赞。梵语义轨说也。汉语略出经说也。佛赞等。五种汉语苏悉地经出。佛赞等梵别相传也。普贤赞别传也。百字赞义轨出。诸天赞。请雨经出也。云何呗。涅槃经文也。散花归命毗卢遮那文。三摩地轨说也。吉庆赞梵语义释云ハサラ。阿毗更经。此云金刚起出之。但义释等赞。梵汉共有之。其中第一今所诵吉庆梵语。初段也。第二第三义释无之。今所用梵语三段。汉语五段。别大师相传给。嘉会坛次第见。
  一。普贤三摩耶事。问。文殊五字轨文殊三摩耶用依此尊可替用乎。答。此有二意。依文殊轨者可改之。但以普贤三摩耶通用意可在之。其故普贤者三十七尊总名也。是以普贤以通诸尊其意尤可也(云云)。
  一。莲花三摩耶事。问。莲花三摩耶通五部意有之乎。答。在之。金刚界意以莲花部为本故。如轨莲花部心念诵义轨(云云)。依此意以莲花三摩耶通五部此总法也。又随部改之义意也(云云)。
  一。金刚事。问。金刚界金刚。与金刚部金刚有何异乎。答。是秘藏记问答也。金刚界金刚五智成就义。金刚部金刚五智成就义。故同也。俱情童异有。金刚界金刚广。金刚部其内五部其一也。故可有广狭也。然□□□界与一尘同之故。同云义可有也。
  止观十三种外道事。
  佛法外三人外道事(此三人外道元祖外道也。胜论外道)。止云。一迦毗罗外道。此翻黄头。计因中有果。二䧢楼僧?。此翻体[目*庚]。计因中无果。三勒娑婆。此翻苦行。计因中亦有果亦无果。
  付佛法外道(犊子方广)。学佛法外道四教四门执成人也。已上三种外道也。
  六师外道事。止云。所谓富兰那迦叶。迦叶姓也。计不生不灭。半伽梨拘赊梨子。计众生苦乐无有因缘自然尔。删阇夜毗罗胝子。计众生时熟得道八万劫到缕丸数极。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廉衣。计罗报之苦以投岩拔发代之。迦罗鸠驮迦栴延。计亦有亦无。尼揵陀若提子。计业所作定不可改。此出罗什疏(文)义云。韦纽天摩罗天事。纽天脐中生云也。此计事也。韦纽天毗纽天同事也。外道上力不过八万者。界内寿二□□为本意也。先德释云。一期之寿练持云命(文)。弘决云。投严外道。是外道名也。缕丸者。糸マルメテ引延有程ノヒテ无成也。
  决云。五势炙身事。示云。四方火天日五也。四方火。タキテ天日热アツル善修行思也。是外计也。附佛法外道方广附小乘我起。犊子大乘附我起也。学佛法外道者。佛法修行人学佛法意得可心地修行也。
  止云。报风依风事。义云。报风云生所得果报风云也。依风云母胎内托生时。出入息随托也。依息续故子息云此意欤。是依风云也。命烛识此三事殊胜事也。转迷开悟时法身般若解脱。又三身云也。人人具足以同云缘生。禅门等沙汰。狼一切众生此三事不具者无也。本来三德妙理具有也。二十五方便中调五事时。三事合调云身息心三定同合合调眠食二法定外各调云身息心云是也。付止观即身成佛谈时何所云。一流秘藏□□合调出也。三事具足セサム众生无之□□□无类者也。サレハ既云生死长夜。何无觉悟晓势殊胜事也。檀那先德付圆顿者四个处即身成佛出给。
  八不中道事。不生不灭不遣不来不一不定不断不常也。
  管[笔-毛+健]譬事。观心论疏在之。意琴上手引佛果上十界互具平等妙理意譬也。琴ヘタ引恶声出来。是众生见约。三灵四趣生佛差别十界各各片落譬也。
  能破所破三藏事。佛口三藏者。佛说三藏也。是则四阿含经中其证据在之。大论是佛口所说非罗汉此说等云是也。是小乘中于佛说三藏迦旃延子三藏相对。佛说三藏能破云也(是一义也)。一义云。能破者。大论意后三教本故。大小相对大乘为能破。小乘为所破也。故此时佛口三藏云为所破也。故能破三藏佛口三藏异也。三藏菩提因时未断者。佛口三藏意也。俱舍如如性相因时断惑云也。迦旃延子モ因时断惑也。一家意因时未断释事。大论能破三藏意依也。但因时未断之义。依余部云事。余部数人中余。
  八念事。佛法僧戒舍天息死。
  因须弥山事。涅槃疏六云。从月而一出白银面。至十五日银面现琉璃面全隐。从十六日出琉璃面。至三十日琉璃全现。白银全隐因须弥山者。为五风所吹。自然回转。一持风。二住风。三动风。四转风。五行风(文)。
  上观纪云。大经云。因须弥山故有增减者。因须弥山行月琉璃面渐转白出琉璃色芙月黑面现其碧色故。便月面碧色也(文)。
  元禄十五年壬午正月十四日实现阅。

溪岚拾叶集。

  三部经说处事。私苗。
  一。大日经事。示云。大日经者。阿伽尼吒天宫说也。实此经色心二法法性大日说故。色界顶云也。アナカチ上界非。众生色心不二智处指色界云也。顶者诸法实相悟智慧虽多。真言最顶无之故云顶也。但真言意三界贪嗔痴三毒也。色心不二得意时。上界行者心离说得意无失。心自本周遍法界体故。上界云无失。上言无上智得意。俱舍等云上界不可得意也。此时教主理智事三点大日也。理者实相妙理。智者色法所具智。事者当体诸法。此三事无始无终人指教主云也。道范等此义盛谈也(云云)。
  一。金刚顶经事。示云。此经须弥顶说也。此经强九山等须弥不可得意。众生本不生坚固心指云须弥。此经者众生心不动显故。以心喻金刚也。心不坏义有。若以自心九山八海造。九山者九识也。所证理八海也。八叶开时八佛云。八大地狱开。真言最极。故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地狱界有之。今随宜曼荼罗地狱界云者。婆苏山以地狱习是也。地狱即千手慈悲一德开事表观音胁士立给。深秘意观音师匠也。其故三世诸佛慈悲发给事众生苦依发故。狱率以为师意也。又阎魔宫地狱一分也。曼荼罗只十界当体大日表故。地狱现也。此如知智金刚智名。又须弥智名。烦恼不动故也(云云)。其故此经金刚手对问也。金刚手者。俱舍云。四角有四峰金刚手所住云。真言意即事而真眼开人金刚手云。金刚手秘密主一人也。经云。二人说义分有(云云)。
  一。苏悉地经事。示云。此经序流通二段略正宗许说故。说所正不见。虽然正宗中金刚手对问助伴军荼利为说见。故金刚手所住须弥不离故。诸师此经皆须弥顶说了简也。法花经大日经浅分。大日经瑜祇浅分。花严经金刚顶浅分。金刚顶经瑜祇经浅分。苏悉地经十八道浅分。十八道降三世浅分也。
  已上金刚顶经开题意也。弘法大师说也。
  次真言妙成就法者。蕴悉地经也。此云妙成就经。其故真言一百余部内皆速疾成就虽说之未说至极。今此经来一家行法具支支分行者信不信日长短等皆收。洛叉云意。苏悉地经依百万反也。是三度以决定成就。若依大日经者。洛叉云者一见翻是非数满。只行时余行不见释云梵语也。如俱舍者。一亿云翻名也。知苏悉地以百万反。为定。余仪轨本经シツラヒ。且称一义可得意也。此经断食为宗。百万反以为满也。但十八道苏悉地法习。其时道场观●字以此十八道无量寿仪轨依作。无本仪轨。此十八道中殊净三业印以为最极。此真言梵字スル时十七字。理趣经十七段曼荼罗也。理趣经三毒清净说故。三毒在贪瞋痴三毒也。亦莲花印云亦籾印云。头指少开事。籾花カカリタル时。夜口开众星精气欲。日闭生养成谷成。是生身佛舍利习也。亦如意宝珠云。一切众生福智精也。故此印如意宝珠以三毒三辨宝珠观时。众生本心清净也。
  次龙树事。示云。龙树者八宗长者。其中殊真言教主大日此云。金刚萨埵是云。或口决云。大日者自缘大日云。化他舍利萨埵云也(云云)。
  次即身成佛事。示云。即身成佛者。三种有之。一理具。一切禽兽畜类等成之。二加持。今行者所备行法威力也。三显得者。加持力增成身内思议如意宝珠显得也。此三种外真言即身成佛アリ。净三业意以可知也(云云)。
  次六大无碍事。寻云。是水与火碍全成障碍。何云无碍乎答。得意其故此文外题即身成佛义云。知于外色非可论无碍。于一身可得意也。假令火与水无碍样。血水烟火也。此义詑胎内以来。全暂时无隔不失。此不思议。无碍云也。知火境水境无别。而万德身养育也。是云无碍余大可知也。
  师云。一切众生即身成佛谈宗。大师御时加持成佛也给如。我等加持成佛可有之耶。口云。今加持成佛行德也。强非即身成佛所诠。即身成佛诠句只六大无碍本习也。我等行业纯熟加持成佛アルヘキ也(云云)。
  一。大日后夜成道释迦中夜成道云事。示云。后夜云者寅时。中夜者子时也。善无畏三藏十二时佛配给时。大日寅时当。普贤名。释迦子时当给。是流转还灭十二因缘也。释迦流转众生为五时八教说众生度给故。中夜成道名。大日还灭义。众生为三部五部法述众生化度故。后夜成道云。丑一时流转还灭不二智也。亦迷悟不二智也。众生得脱指成道云。实二佛共非成道也(云云)。
  一。鼻端●字观事。示云。鼻端者。谓意眼前境界当体即佛法也云事欤。然者目近色法于开悟成道云。他土行思可止云意也。字者三毒名也。在佛之时三部也。在显时三身也。假令他佛不求净三业观法セヨ教。若目近云者。マユ云ヘキ鼻端云意。六根佛当时。鼻无量寿当ツ意。妙观察智以三毒法性释云意也。又鼻息出。脐轮入云口传有。脐阿字本不生。鼻风轮也(云云)。
  私云。鼻端●字观事。天台流数息观云。数息观者三身具足观法也。所以●字者。●●●三字合成字也。是则无作三身种子也。●字又三身不二妙体也。可思之。
  又云。天台宗意。●字观者中道观义也。所以止观意者。行者若心散时意怛殿置。若心昏时意顶上置云。鼻端定散无妨中道观也(云云)。所诠瑜祇本有命息时时不间断数息观也(云云)。
  问。大日者真实有之欤。将以法门假立欤如何。答。ユ(云云)。
  问。释尊外有大日耶。答。ユ。
  问。大日外有释尊耶。答。ユ。
  问。大日如来说教时者。与释尊同时欤。将如何。答。ユ。
  问。南天铁塔以前有大日说教耶。答。ユ。
  师云。东寺义大日与释迦实各别也(云云)。四重法界皆大日如来化作云时。大日如来一佛分身条勿论也(云云)。
  一义云。山门义大日如来者即是释迦也。显机显应一筋以释迦为面。若约本地身时者。为自性所成眷属。本有内证曼荼罗开显方大日如来。释迦外无大日也。サレハ楞伽经云。我乘内证智等○文以铁塔习事スル也。既释尊在世记别不违。龙树菩萨出世铁塔开密教弘通。知释迦外无大日如来云事。故大日如来有之问无可答也。释迦外无大日故也。亦有可答也。释迦即大日故也。非有非无亦有亦无。自在可答也○(云云)。
  一义云。最极○云。真实相传义龙树菩萨以大日习也。楞伽经文。○(云云)。其证也。
  又云。最秘口传大日五佛宝冠着佛ナカリシナリ。一切众生有有形相以大日如来习也。秘密深义○可思之。师云。此事不可口外也。东寺第三重灌顶之时习之也。天台流第五三摩耶时授之。可秘可秘。穴贤穴贤○(云云)。已上师口笔也(云云)。
  溪岚拾叶集。
  元应元年九月十九日于青龙寺慈眼房传记之毕。
  天台沙门黑谷光宗记之。
  文明十九年七月十八日为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供养父母奉仕师长此一札留讫。
  天台末叶澄运(生三十)。
  元禄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法印实现阅。

溪岚拾叶集。

  光明真言。私苗。
  毗卢遮那佛说金刚顶经光明真言仪轨云。此释迦如来常恒恭敬礼拜。昔修忍辱仙人行间。常诵此真言时。从顶出现百千光明。照耀三千大千世界。成正觉故名光明真言。五智如来现非我身。从顶各放出百千光耀。烧灭魔王郡类。并烧灭魔王宫时。魔王众引类皆摧灭。为如来成各诵持了时。即依此百千火耀光明。三千大千世界中恶道黑闇处地狱饿鬼一切恶趣苦处被照。此百千火耀光明皆现前明了。依光明力。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皆悉解脱恶趣速得成正觉故。名光明真言(文)。
  一。光明真言句义事。轨云。初阿谟迦者。此三身万德如来心中密言。次毗卢遮那者。其如来真言明句言。次摩诃穆陀罗者。此五智如来心中密言。次摩尼婆头摩者。四摄智菩萨等密言。次苏婆罗者。光明。次婆罗婆利陀耶者。是三四三劫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菩萨等心中密言。次吽发吒者。此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寿如来大神力威猛大势力密言。次苏婆诃者。此证得大菩提果句言(文)。
  一。诸佛如来以此咒为肝心事。轨云。此秘密真言咒。此万亿无数诸佛如来心中秘密咒也诵持此真言神咒。即万亿无数诸佛劝喜给。
  一。以大日与弥陀为本尊事。轨云。此毗卢舍那如来无量寿如来两躯如来心中心咒。诵一反为诵万亿无量大乘经百亿无量陀罗尼百亿无量法门了。最此大毗卢舍那如来肝心秘密咒。
  一。三世诸佛依此咒力成正觉事。轨云。三世三劫诸佛。由诵持此真言咒力。速得成正觉。此神咒是百亿无数诸佛如来母。百亿无数菩萨圣众母。此大神咒。此大明咒。此无上咒。此无等等咒。依此名光明真言(文)。
  一。不撰净不净可诵持事。轨云。诵持此真言者。常不可选净不净。不可障滞一切秽恶。常不可间断。诵持此真言者。一切天神地祇灵鬼等。悉所欢喜悦可故蒙大福德故。常可诵持(文)。
  一。种种得益事。轨云。若欲得智。向东方诵十万返。必得大智慧。若欲得大福德。向北方诵二十万返。必得大福德。若欲得辨才。向东方诵十万返。必得辨才。若欲得福人爱敬。向东方诵三十万返。若欲得一切上下诸人爱敬。向西方诵四十万返。若欲得长寿。向东方诵五十万返。乃至百万返必得长寿福德乐。
  一。往生净土益事。轨云。若为死者此真言诵一返者。必无量寿如来为死者授手引导极乐净土。彼咒七返若十返二十返诵。更不可量。若于墓所诵四十九返。必得无量寿如来荷负期灵决定令生极乐净土。若有孝子。一切人奉安置率都婆立父母墓处。经无量劫其灵不堕恶趣。化生莲花座上。不受胎生身。不堕边地下贱。所生之处身常生极乐净土佛前莲花(文)。
  一。不知不觉结缘拔苦事。轨云。若诵持此光明真言法师吹充其身风来触一切众生类之身皆悉解脱苦果入佛地界会。并禽兽异类脱畜生业皆悉证得人天果也。若有死者灵堕恶道助救道度之法。堕地狱道者。向未申方诵四十九返。免地狱苦生极乐。堕饿鬼道者。向丑寅方诵四十九返。免饿鬼苦生极乐。堕阿修罗道者。向辰巳方诵四十九返。免阿修罗苦生极乐。欲生人中乐处诵百八遍。生人中乐处。欲生天上仰天闭目诵千反。必生天道(文)。
  一。梵书功能事。轨云。以真言书制无量寿梵字安置父母墓处。必彼灵虽经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不堕恶道。必往生极乐净土莲花中宝坐上。成佛时从眉间放白毫光明故名光明真言(文)。
  一。断最后品事。轨云。若有一切众生耳闻一反真言。此人灭除无量亿劫微细生死重罪证得大三昧地。况亦常诵持人。无量寿如来荷负令生极乐净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速令成正觉(文)。
  一。变成男子事。轨云。若有女人欲得厌女身好男子。诵持此真言者。转女身得成男身。若常诵持女人得成大梵天王。若貌形丑陋女人。诵持此真言满一万返者。必得端正形貌为世间诸人被爱敬无疑(文)。
  一。灭妄语罪事。轨云。若有世间一切佛子。为免妄语罪必诵此真言。免妄语等罪得成如法清净耳。
  一。光明真言法成就相事。示云。行光明真言法时。灯明加持之秘事云事有之。其相云者。以大日五字明加持。此法成就时者。此灯明虽当风曾以不消也。以之为成就之相也。寻云。大日如来遍照法界义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其不同如何。示云。大日如来无所不至遍照法界之义。本有自性光明也。阿弥陀如来遍照智光摄取不舍光明也。是约修德也。往其体一物也。故光明真言中弥陀遍照智光德有之。深可思合也。寻云。土砂加持五相成身习方如何。示云。仪轨云。加持土砂置于坟墓。亡者离苦得乐。谓意者五轮即是法界表相也。亦是五相成身义也。诸显教谈依正一致义。不知依正一致事相也。今教事相显依正一致。今土砂义其意也。可思之。师云。佛法结缘有两种。一心法结缘。所谓显密教法心法发心学道是也。二色法结缘。今土砂加持义是也。又云。于心法有境智。一心无相寂然理。以之为境。遍照智用。以之为智又于色法有境智。今土砂加持法。以上砂触彼肉。以彼肉触骨随。以骨髓。触寂然无相心法。以寂然心理触照了觉体。凡身心共法界遍。五相三密理法界因遍事。今光明真言秘法有云事。故秘密灌顶最极大事。非光明真言法所不显也。小野流最极大事习传也。仍清泷权现。此法阿弥陀峰外不出誓给也。甚深(云云)。
  一。清泷权现秘光明真言事。物语云。小野流五ケ大事有之。其中光明真言法以为最极大事也。故清泷权现。仁海僧正弟子令传授时。其私记被取隐。甚深甚深。凡此法秘密源底。只此法显。依正不二色心一如义也。故先亡圣灵依土砂加持力得脱。非无深意哉。甚深甚深。凡清泷权现五ケ秘法阿弥陀峰西不越愿给也。甚深甚深问。何故用土砂加持事。示云。土砂者是地大也。是即显●字德也。●字者。本不生不可得理。万法总体也。今光明真言云。本不生理法界周遍以名大日遍照智光。土砂加持置坟墓云。以本不生●字法界不生加持显云也。寻云。土砂如加持。余四大加持有之耶。示云。五大加持可有之。所以经异说多之。譬如五大印佛。土砂上或纸上印地大印佛也。水上印水天印佛也。香烟印火大印佛也。风印风大印佛也。虚空印空大印佛也。是则五相成身义也。皆是周遍法界事相也(云云)。又云。尊胜陀罗尼宝炬陀罗尼等安。宝幢于高峰触其余风者。皆令离苦得乐也(云云)。又云。千手经云。若有行者。于江河中沐浴。润其余流者。转生十方净土。又云。复有行者。行道路。尔时大风时来吹其身。触其余风者。自莲花化生净土(云云)。此等皆五大法界事相法界三密妙理显也。深可思之。寻云。今法中有五大结缘事。答。今仪轨文分明也。有五大结缘云事。所谓大日五字明是也。万法不生者●字德也。地大也。陀罗尼句义言语者●字德也。水大也。灭罪者即是断德也。●字德也。火大也。迷位众生耳闻此咒得益即●字德也。风大也。法性色质无碍自在●字德也。空大。五分法身义深。可思之也。
  一。光明真言与阿弥陀名号同体也事。示云。阿弥陀光明遍照与光明真言功能胜劣事。一ケ沙汰也。净土宗以外大事沙汰也。小川僧正事闻云。以悉昙沙汰。阿弥陀名号光明真言同功能也。不知悉昙故诤同异欤。不便不便。问。五大周遍相如何。答。心地观经云。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或为父母为男女。生生世世互有恩(文)。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生生互从此受生(文)。又云。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文)。此等文理皆法界五大相说也。仍五大院先德。引此文法界五相三密相释成给。法花五云。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文)。同六云。每自作是念○速成就佛身(文)。觉大师云。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无作三身住寂光土。三眼三智以知见九界。垂迹施权后说妙经。令昔恩者成佛道(文)。生生世世互有恩者。法花每自作是念无作应体也。深可思之。此等皆释尊遍应法界成道相显也。若尔者。一切众生皆释迦一佛分身也。所以我等众生色心全体法界周遍相貌也。光明真言周遍法界法门。此等义势显也。大日如来除闇遍明德。名光明真言法也(云云)。
  一。光明真言本尊事。示云。一流最极秘传云。以日天子为本尊。日轮者。胎藏界大日示现除闇遍明自体也。深可思之。
  一。三形事。或日轮或宝珠或五轮塔婆或灯明等(云云)。示云。此等皆是周遍法界表相也。
  一。灌顶印明事。口云。菩提心论月轮灌顶印明是也。最极大事法也(云云)。 月轮灌顶印也。菩提心论净月轮。与大日遍照光明其义全体一致也。
  溪岚拾叶集。光明真言。
  元禄十五年壬午二月二日法印实现阅。

溪岚拾叶集。

  私苗。
  一。陀罗尼集经事。僧都御略颂曰。一二佛部。第三法部。四五六莲。七八九金。十十一天。十二灌顶。以上。师云。陀罗尼集经者。次第立印。可传受也。但第七卷都不结印七八有之。不及力事也。不结传习重承云也。
  一。师云。此五轮抄者。第一●帖三部大法。●帖者药师等诸尊。●帖者释迦等诸尊。●帖者弥陀观音等。●帖者一向护摩灌顶也。仍别尊法者。●●●三帖沙汰毕(云云)。
  私云。●帖(上下)二帖。●帖(上中下)三帖。●帖(上下)二帖。●帖一帖。●一帖。
  一。又法以牛黄等事。示云。此无别事如先用へキ欤。示云。诸尊修正时。牛王自此起(云云)。又云。满字エリツケタルハ诸佛戈シテ也。是遍知印也(文)。ケ牛王法者。以不动与毗沙门等尊为本尊也。其故。
  一。又法画释迦等事。示云。此传通成就尊像也。等然道成就云へリ。一切皆成菩提文ヨルカ。又示云。此画像法。释迦本不动迹。文殊普贤本二童子迹也。显本地垂迹也。或此金刚手光明灌顶经说时仪式欤。此说能(云云)。
  一。光明真言法事。大灌顶光明真言仪轨一云(不空译)。示云。谷私记无之。行法依胎可修之。
  本尊事。示云。胎藏大日可本尊故。奉悬胎藏曼荼罗可为本尊也。
  根本印。示云。可用金刚合掌也。其故者。奉行大日百光遍照生德故。以金刚合掌可为根本印也。金刚合掌。即百光遍照王户故也。但此法二印二明在也。其故者。付大日佛部大日莲花部大日以故。胎藏大日佛部也。不空罥索经大日莲花部也。可有二印二明故异说品品。其中胎藏佛部大日如佛说者。金刚合掌可用中悉地真言。莲花部大日者。无所不至印可用光明真言。其故者。光明真言者。不空罗索经所说大日真言故。即莲花部也。而无所不至印者。诸法印合故莲花部。又是妙观察智即说法智也。阿弥陀光明遍照义可思合欤。●(三身)。阿谟伽(无间永断)尾卢左曩(大日业)摩诃(大)母捺罗(印)摩抳(宝)钵纳磨(二合莲花)入缚攞(光明)钵攞袜嘌多(二合)野(转法轮也)吽。
  一。文殊灭淫欲法事。师云。此法七佛所说神咒经出。付彼经灭淫欲真言。并功能书之出文赐之。私记无之。若此法修思十八道。若大法可修也。文殊灭淫欲真言句利〃〃帝那忧牡〃〃帝那度呼〃〃帝那究吒〃〃帝那若密都若密睹帝那究吒〃〃帝那忧寺〃〃帝那密若那密若帝那度呼吒〃〃究吒多萨传诃。
  永享十二年正月十二日书写山宝生院令书写毕。
  元禄十五年壬午四月二十五日法印实现阅。

溪岚拾叶集。

  十住心论事。私苗。
  予正和五年(丙辰)四月二日。于睿山黑谷经藏求闻持法始行之处。或东寺真言师来谒。而真言教相令谈论。法谈有次十重心论之沙汰在之。物语记之间前后不齐也。可令添削者欤。
  其夜感梦云。彼僧与愚僧游历广田中。于秀稻中两部曼荼罗拜见之。其为体广纸一双〃〃数十枚折重。其纸面黄色之草木令图之。两面之文相似而无所异也。是则两部曼荼罗拜见而觉了(已上)。彼僧令相语之处。赞叹而云。草木之文即四种曼荼罗之随一也。甚深〃〃(云云)。
  一。本朝真言缘起事。善无畏三藏。唐玄宗皇帝御代。开元四年震旦来至。养老年中本朝来至。于和国未有密教机熟事悲叹。而于大和国久米寺东侧建立大塔。所将来大日经梵本七卷。与佛舍利七粒大塔之心柱中奉收毕。其缘起文曰。未来有大乘菩萨来开此经可弘传也(云云)。取意。
  善无畏入灭事。或记曰。上总佐野乡坟墓在之。或一说曰。还入唐也(云云)。
  一。大师行状事。凡此大师。自初托胎至于出胎。长生种〃寄特不可胜计。悉有本传双亲。此奇瑞贵欣入佛道。大师喃儒家人也。示云。纵入佛道先可达诗书云已。随喃学文书给。无程终得书之功。其后动发道心好闲丛。仍奉值南都岩渊勤操僧正。于和州牧尾寺出家得度。受沙弥十戒。并学七十二威仪。随勤操僧正极三论宗之奥义。又随元兴寺之护命僧正学法相宗之玄底给。爰大师思惟。我今所学教法者。未是至极深奥之法。此上尚如来内证之源极秘法可在之思。奉祈念诸佛云。仰愿诸佛菩萨。示不二真心给(云云)。仍梦中告云(依牧野尾观音利生感梦アリ)。汝所求法者。大和国武市郡久米寺大塔中在之(云云)。仍披览之给。梵本大日经七卷。佛舍利七粒。并善无畏三藏记文感得之给。解封见之。众情(モロモロコロロ)有滞访之日本无人(云云)。仍渡唐元意自之起。时奏桓武皇帝。以敕许与传教大师俱。延历二十三年入唐求法。奉遇大唐西明寺东塔院惠果和尚。〃〃相见云。汝来何迟。相待事是久。欲报命尽附法无人。可入灌顶坛也(云云)。仍六月上旬入胎藏坛已投花自然当中台毗卢遮那佛和尚叹德云。不可思议也(云云)。七月上旬登金界坛投花亦当中台佛和尚叹德如前(云云)。八月上旬受阿阇梨位灌顶等。爰和尚门人令障碍大师之御受法云。纵为法器异朝之人不可尽深法云。彼僧其夜感梦云。密迹金刚力士等来。持金刚杵被摧伏见毕。仍后朝以此事语大师罪障忏谢。人皆无不归伏大师也。爰大师以夜续日。两部仪轨本经梵赞诸部经轨诸尊瑜伽等皆以钻仰了。并召诸道经师佛师等图曼荼罗。造佛写经。八祖传来道具等。铁塔相承佛舍利如意宝珠等。悉以传受毕。和尚示云。梵汉无违事。犹如写瓶水。受法事终。汝急归本国弘此经。将利苍生可增国家之福。又示云。汝者于是入我室。我亦于彼入汝室(云云)。其后和尚至次年入室给毕。和尚之室弟虽无量。大师被撰书碑铭给。大师者和尚附法上足为弟子故欤。其碑铭曰○圣灵集在之可寻之。又大师行法之时。和尚亲现。于境界中种种法谈有之。
  一。大师被召内里给。王羲之所书残色纸形书续给。其障子片间五处(手足左右口ナリ)。取笔被游。仍云五笔和尚。片间只以墨障子被投悬。自然成树字。一人万乘无不叹美耳。仍皇帝以水精念珠朕片见可拟给大师被献之。今东寺重宝是也。又或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为试大师笔迹。化童子来云。和尚者是笔主也。流水之上文字可书否。大师答云可然。仍水流上龙字被游。水上文字不流。未打点给童子云可打点给。大师点打给之时。此龙字化生龙升天了。又大师于本朝所造。三宝指归随身白乐天令见给。乐天叹云。和尚统百部书云。加之大师于唐朝施威德给事。不可称计。委在本传可寻之。
  一。大师御在唐中一年也。首尾三个年也。御归朝之后。或说云。近江州石塔三个年间蛰居。其后闻朝庭给。参内以后住高雄寺给。桓武天皇大师御归朝之时。船中人皆御崩御知。不思义也。嵯峨淳和仁明三代国师也。此三代御门。皆受灌顶给也(云云)。爰七宗大德造书难破真言宗即身成佛义。法相宗护命僧正造研神章。三论宗造大义抄。依之弘仁皇帝。召诸宗学者令对论大师。法相宗学生源仁。三论宗学生道尚。花严宗学生道应。天台宗○(圆澄)此等诸宗人师难者。真言即身成佛义○大师立即身成佛义给。经文释义分明也。又诸宗人师重难云。若尔者。于即身可现佛身云。其时大师向南方结智拳印入五相三密瑜伽给。面门俄开忽然成金色毗卢遮那佛给。载五佛宝冠光照遍照。其时一人去席万乘成礼。七宗徒折慢幢皆归大师德行。悉成门弟了。又大师应敕请行请雨法时。道场忽现龙神速疾降雨。敕使亲。见之。信仰余。氏寺高雄寺大师奉献之。弘仁皇帝。自此时弥归伏大师德行给。既对七宗难论立真言宗即身成佛义给。仍敕命被召真言宗□疏故。制十住心论奉献皇帝。此论尚为广转故。再治宝钥三卷被制。凡十住心论尚深义在之。其故十住心论依大日经胎藏为本。宝钥依菩提心论被示金界义。所以十住心论于当位〃〃。立显略秘密二门。显略时。诸宗人师所立显宗法门被当。是竖浅深在之。秘密之时。即胎藏十界曼荼罗当。各〃四菩提种子等约。其事相事义释给。所以法相宗弥勒。三论宗文殊。天台宗观音。花严宗普贤也。仍普。文。观。弥。四菩萨。大日内证四亲近也。故异生等十心。四重法界曼荼罗圣众也。故深秘之时。十住心即四重圆坛圣众各〃自证三摩地法门是也。所谓胎藏以本有为六十意舍平等法门也。故文云。此是一句含无边义舍示尘数广多(文)。宝钥专依菩提心论以修成显得为义门。舍劣得胜为本。彼论三种菩提心中。依胜义菩提心即被立十住心次第。其胜义菩提心者。真言行者。以深般若智慧诸宗权实浅深观察。舍权取实。从浅入深次第也。仍以竖浅深名胜义菩提心也。故文云。竖显十重之浅深。是则示九种住心暗体。至秘密曼荼罗心殿。此专背暗向明之法门也。故宝钥云。九种心药拂外尘舍迷。金刚一宫开内库授财(文)。又云。譬药拂尘真言授财(文)。又云。九种住心无自性转深转妙。皆是因真言秘教法身说毗卢金刚最胜真(文)。
  十住心论次第者。
  第一。异生羝羊住心(文云。羝羊是畜生中性最下劣。但念水草及淫食余无所知。文)。谓三恶道凡夫。专三毒五欲感起十恶镇造三途流转心也。迷暗甚事如羝(メヒツシ)羊(ヲヒツシ)。
  第二。愚童持齐住心。是则人道因果摄。才持齐苞念离贪苦。此位始一分修德善萠。故释云。当知依众生自心实相熏习之因缘一分修起善心。持齐芎食一分信因果位也。
  第三。婴童无为住心。谓凡夫外道等。依厌下欣上事观。一分制伏下地粗惑发得上界定舍下界依身得上界果报。是婴童无为心也(云云)。已上三种住心。三界流转果报六道轮回凡夫也。未至出世无属之位也(云云)。
  第四。唯蕴无我住心。是则声闻乘心也(云云)。私云。ヒム等当欤(云云)。
  第五。拔业因种住心。是则缘觉乘法门也(云云)。私云。成实论当欤(云云)。已上二种住心者。小乘法门自利□调修行也。佛不堪大乘机根。为利小机说四□缘生法门。断见思烦恼。即令证无学果。仅离界内生死未得变易果报。终灰身灭智以归无余圆寂极果思。此二种住心。才虽出三界。未得界外果报。虽断见思惑。未断尘沙无明。才证小乘浅近果位。不得如来三身满德佛果。尚留三百由旬化城。未至五百由旬宝所故。此二种住心者。未得至极觉位也(云云)。
  第六他缘大乘住心(私云。法相宗明五重唯识所谓一)。
  法相宗明五位。
  一资粮位。二加行位。三通达位。
  四修习位。五究竟位。
  谓法相宗法门也。凡彼宗意大乘菩提心发。经菩萨五位〃修习六度万行。福智资粮具足。三祇四依之间凝唯识三性观门。断烦恼所知二障。离分段变易生死。三身四德佛果得。此住心于显教大乘最初发无缘菩提心。利益法界众生故。第四第五住心。小乘自度未修利他行愿。相替第六住心始发法界无缘慧悲。生济生利物愿乐。是大乘初门也。故于四个大乘中。居最初住心也(云云)。私云。口传云。今法相宗者。专菩提利物无缘慈悲法门习也。教主弥勒也。弥勒者慈悲增菩萨也。慈氏之号可思之。仍他缘大乘住心当欤。私云。依六经十一部论也(云云)。
  第七。觉心不生住心(私云。三论宗明三种方言四种释。又立二藏。一声闻藏二菩萨藏也。又立三转法轮。根本法轮枝末法轮摄末归本法轮也。私云。四种释者。依释二因缘释三显道释四无方释已上)。谓三论宗法门也。所以彼宗意。立四重二谛不生正观为本。立八不中道绝八迷戏论。专依般若等经建立无依无得宗义。示无相无念法门。故文云。才(ソツカス)起一念即堕断常(文)。故以不生观门遣阳一理。彼宗为大细也。故今住心不生名言被立。胜义皆空宗义正具也(云云)。
  私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已上三论)。
  第八。一道无为住心。谓天台宗也。凡彼宗意。非五时八教〃相显法花超八纯圆。开四味三教权门归唯一佛乘。其中迹门。开权显实明二乘成佛。本门明显寿长远。凡一家大意。以一心三论一念三千法门为宗义至极。其圆融无作三谛中于。专中道实相妙理为本。随缘不变真如建立。森罗万法一如理体归入彼宗大意被得。仍一道云者。一乘云事也。无为云者。本有无作义也。彼宗性德。十界无作。三身等云义势当欤。
  第九。极无自性住心(私云。花严宗立五教。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大乘顿教。五圆教。已上。清凉大师释云。大同天台但加顿教文)。谓花严宗也。凡此宗大意者。法界缘起法门建立。事〃圆融宗义专。十玄六双大义兆。帝网重〃法门示。凡一尘法界一多无碍三无差别。十身具足互融自在事〃相即。是则彼宗义也。故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云。故初心即顿亡位果德证。见闻解行等三生。十身舍那妙果成。是则不动一念尘数劫海经。无量劫数不动历〃只一念经之故。九世十世。只行者刹那一念摄之。此一念全体。即长持远劫也。如此念劫圆融法门云也(云云)。
  已上九种住心者。是他受用应化如来所说教法。显机修行法门也。此等法门虽甚深殊胜也。只或玩一心利刀未知三密金刚。或虽法身周遍法界常住不变云。未知六大常住义门。或虽云三身相即事理不二。未知四种法身各说三密自受法乐谈话。只诸法根元。万法能生不及一实真如法性也谈。言语道断。心行所灭。无相寂灭妙体也谈。未明此心性即体于。四重曼荼诸尊建立。三十七尊印契句义等也(云云)。
  第十。秘密庄严住心。即真言秘密教法。大日内证法门也(云云)。
  十住心论云。秘密庄严心者。如实证语。自身之数量究竟觉知。自心之源底所谓胎藏界会曼荼罗。金刚界会曼荼罗。及十八会曼荼罗是也(文)。同一云。如实知自心。此是一句含无边义。横示尘数广多。竖显十重之浅深(文)。又云。若能观察密号名字除开庄严秘密藏。即佛性阐提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空有偏圆二乘一乘。皆是自心佛之名字。焉舍焉取(文)。
  问云。今此十住心论者。源依何经论乎。答。义云。大日经菩提心论依被立此义也。所谓彼大日经住心品。金刚萨埵大日如来致九句问给。其问意云。如来无上应正等觉云何成问。即大日如来。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答给。夫付初菩提为因句。重云何菩提问。大日如来如实知自心答。即此如实知自心一句义。暗分城谓真言行者。从浅至深所经迷悟断证明暗分城有浅深故。实虽云行者心品无量也。且以十重位明暗迷悟位〃摄尽。故大师此住心品如实智自心一句以。开十住心法门建立给。专真实渐次行者所经位约。兼诸经论显宗祖师等所立宗义。悉此如实知自心一句中摄尽。故大师云。住心虽无量。且举十种摄之众毛(文)。
  问云。依菩提心论立十住心方如何。答。一义云。彼论有三种菩提心。其中行愿菩提心者。菩萨发大慈大悲誓愿怜愍众生。拔苦与乐。四摄四无量心住。专利益众生相貌也。第二胜义菩提心者。发除般若智慧。诸乘浅深拣择。迷悟断证观察。凡胜义者。诸法因缘无自性理觉知。不住一住从浅入深。从权归实。背暗向明。舍劣得胜义门。专智慧行相也。是举诸宗观门显真实〃义故。名胜义菩提心也(云云)。又云。今此十住心者。依第二胜义菩提心文立之。此一段文切当十住心。诸宗法门摄尽给。故以胜义菩提心为真言教相也(云云)。第三三摩地菩提心者。凡真言内证菩提心也。所谓自然觉了三摩智。曾不待观行修得也。故号自性法身说也。仍而实无觉言成也释。深可思之。
  问云。二教论其相如何。答。义云。是专大师辨显密二教差异。为显诸宗权实宗义此论造给。即他受用应化所说。九种住心法门。皆名显教。是随他意方便教门。未明大日如来自受法乐随自意说。仍言显露义门狭少也。故名显教也。密教者。所谓四种法身。各说三密自受法乐两部曼荼罗。秘密内证法门也。等觉十地不能见闻。九种心量九种住心非所伺。如义言说法身内证真言秘密声字实相秘奥实说故。名秘密教欤。故二教论云。夫佛有三身教则二种。应化开说名曰显教。定显略逗机法身谈话。谓之秘奥实记也(文)。
  问云。大师以释摩诃术论立真言宗教相方如何。答。二教论中引释摩诃术论。五重问答四个大乘并真言第五住心证给。故四重分尚无明分位非明分位。此四重法门分齐。法相等四个大乘法门相当。第五重有问无答。以真言法门也得给。即彼论三十三法门建立。其中三十二。修行修因海显宗因分法门也。是机根教说存故也。次性德圆满海不二摩诃术。法身内证境自受法乐法门也得给。而前四住问答。先初重问答云。如此经五位。修二三度万行伏断。二障转得四德超十地圆满三身。如是佛无明分欤明分欤。答。如是住心佛无明分域而非明分位。第二第三第四问答亦复如是。皆无明边域非明分位云。其故三十二彼因海法门故。未至性德圆满果海故。尚无明分位未明至极圆满故也。第五问云。不二摩诃术者明欤无明欤。答云。非明无明。不二摩诃术者。即不二摩诃术也(文)。
  已上五重问答。而大师引用之意。前四重因海显乘分齐。于当分者虽至极甚深佛也。望后教者尚因分无明位也。
  第五重不二摩诃术者。释论现文面。离机根离教说故云故。离机教证得之人无之。仍不二摩诃术相貌何物说事无之。夫大师判教意。彼论离机教者。望显机时。离机根故。离教说故云也。然而若约真言教秘密机者。可有机教也。所谓两部大经所说六大四万三密法门是也。
  一。显密不同可沙汰事。于显教法身如来色相庄严事。显教以真言为理。密六大为理事。显以一心为宗。密三密平等为宗事显□情法门。密表德实义也云事显始觉修故为本。密本有性德为宗云事。显真如即体不立形色。密六大法性法界形色有事。显三身相即法身色形说法明。密四身各别明色形事。显从因至果法门。真言从果向因密谈也。此外尚重〃差异有之。更可决择之。
  师物语云。中川实范上人。大经用义云七卷文造给。付十住心于一一门显密五重差异判。凡此师觉鑁上人同时人也。事相教相互为师资随分名匠也。显密兼学人也。后光明山住给也(云云)。



  一。五大院教时义引弘法大师十住心事。
  世间。
  (一向行恶不修最善凡夫也云云)。
  一异生羝羊心。
  大日经云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执著于我名我有分别○犹如羝羊文。
  菩提心论云谓凡夫执著名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姿行三毒五欲口云云。
  (是大乘持五戒者也)。
  二愚童持齐心。
  大日经云愚童凡夫或时有一法相生所谓持齐心○如文集说六种心也。
  菩提心论云诸外道等恋其身命口(云云)。
  (是大乘厌下欣上持出善者也)。
  三婴童无畏心。
  大日经云被灌戒生天善者也是第七受用种子复次以○心如文集是名愚童异生生死流转无畏作婴童心文。
  小乘。
  (声闻乘也)。
  四唯蕴无我心。
  大日经云谓如是义解唯蕴无我根境界淹留修行。
  (缘觉乘也)。
  五拔业因种心。
  大日经云缘觉拔业烦恼株杭无明种子○云云。菩提心论云又三乘之人缘觉执四谛法缘觉执十二因缘知四大五蕴毕竟磨灭○亦不可乐文。
  (法相菩提乘也)。
  六地缘大乘心。
  大日经云大乘行发无缘心法无我性○文。菩提心论云又有众生发大乘心行菩提行于诸法门无不遍修复经三阿僧祇劫修六度万行皆悉具足然后证佛果等文。
  七觉心不生心。
  大日经云彼如是舍无我心主自在觉自心本不生○越二劫瑜祇行文。
  菩提心论云当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不生心体自如○文。
  (天台佛乘也)。
  八如实一道心。
  大日经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云云。
  菩提心论云。
  又云。一道无为心云又名如实知自心又名空生无境心(文)。
  (花严佛乘也)。
  九极无自性心。
  大日经云离有为无为界离诸造作眼耳鼻舌身意极无自性心等文。
  守护国界经云。
  菩提心论云夫迷徒之法从妄想生○能转法轮自他具利文。
  金刚顶经云。云云。
  自受用身法身说究竟佛果也。
  (真言乘诸法身说也)。
  十秘密庄严心。
  大日经云真言门修行菩提行诸菩提行无量无数间○皆悉成就文菩提心论云三摩地者真言行人○。
  已上教时义引用意也了。
  右十重心论大概所注记如件。添削让后学了。
  (本云)。
  正和五年(丙辰)。四月十日记之毕。
  天台沙门光宗●●。
  贞和五年(已丑)。后六月二十九日书写了。
  荣年(二九)。
  应永二十一年(丙午)。二月十四日书写之。
  纳运。
  (里书云)。
  一可寻法门条〃颈指事。
  一诸宗缘起事。
  一诸宗人师名匠事。
  一诸宗名目事。
  一诸宗肝心要文事。
  一诸宗兴行时事。
  一偏计所执断不事。
  一曼荼罗圣众天部具实式事。
  一密教十界互具事。
  一真言行常心地事。
  一真言行者所事。
  一自性等流说法不同事。
  一花严遮那十身事。
  一法相菩提五位事。
  一两宗空有诤事。
  一大乘教纳龙宫事。
  一御作书抄事。
  一被投三杵事。
  一血脉相违事。
  一御遗告七个条事。
  一难破释论人感天果事。
  一龙树菩萨引海中人事。
  一校了。

溪岚拾叶集。

  灌顶部。私苗。
  一。三种灌顶事。
  一。手印灌顶。又云离作业灌顶。大日经(秘密曼荼罗品)云。灌顶有三种。佛子至心听。若秘印方便则离于作业。是名初胜法。如来所灌顶义释(十一)。云。然灌顶有三种。一者次印法作之。离诸作业。此密入秘密曼荼罗。谓有弟子诚心殷重。深示真言行悉求大乘。然资力乏少。若令一一具求众事。返当于道有碍。如是人师当除。起慈心观彼心行而摄引之。然但得为此一人而止之。不得多为人作。何以名恐彼资力能辨者。生怠慢心。而不尽心听众德本。名作时随力令辨少供。供养三宝。此第一最胜。谓本尊身口意合三为一。三俱净名以此印印之此最胜也。师秘受其真言手印之类也。初但以手印二具足是法事三在三昧灌顶也(文)。已上。
  私云。此第一离作业灌顶作法也。严范某记等此意也。又井房许可(名八色幡许可又号五瓶许可)。即此灌顶仪式也。本朝慈觉大师。贞观六年正月十三日(御入灭前日)。召常济只授印真言是也。
  问。此次第全分无事相仪式欤如何。相传云。无七日作坛并严重仪式等故号离作业。然而如形仪式可有之。所谓八色幡一流(东方白色也)。五瓶并佛前阏伽一。前少供袈裟二帖(湿衣等)。可在之欤。依之释云作时随力令辨少供供养三宝分明者欤。凡三种灌顶各可有三种习也。故印灌顶如形事业可有之。以心又勿论也。问。投花可有之欤如何。答(口受)。次秘密坛仪式可足欤。严范某记。观念投花可思之。
  问。尤不审也。彼仪式为深行也。今为初入行者也。何为同乎。相传云。一往可然。但阿阇梨以慈悲为初心授此式欤。依之彼秘密曼荼罗位品释云(十二)。然此秘密曼荼罗。若师观弟子深是法□诚心愿求。而力不能具众缘如上作者。师得为作此法度之。自余当须众缘不得同此也。此释正以秘密坛仪式与初心见。次下云。若弟子已得瑜伽师欲令入秘密佛会亦作此也。次上为初心闻。
  问。若尔者与以心灌顶事业不同如何。相传云。彼自元以心为本故。以事业不为要也。今事业与有要之上事业也。天地悬隔者欤。此等趣甚可秘之。但还又此重甚深子细可有之。真言初心即极此谓欤。离作业之印信血脉有习。灌顶只投花印信许。无别印信可开也(云云)。广摄不动下卷云。前三种灌顶。文中师及弟子。俱得瑜伽。然后作之。今是文中师得瑜伽弟子式得。或有不得。故知。弟子未得瑜伽为作此法者。是持明及受大法心灌顶也。若师弟子共得瑜伽为作此法者。是传教心灌顶也。当今四众若动修学常舍世业必资缘故。灌顶今时最要(文)。此释正师弟瑜伽时传教心灌顶也。秘密也。为未得瑜伽者。只是持明者传法分齐也见。而又为资力乏少者。此离作业大功(云云)。殊胜(云云)。问。他流人云。严范某记次第许可也。非灌顶如何。相传云。不知案内之至也。经文释义分明也。都率先德并帖决正灌顶见。不可有不审也。经释并先德御释等无相违可笑(云云)。井房只此次第传给欤(云云)。范缘左判印信云是也。右手所劳左判スル欤(云云)。又●字左书印手故云左●欤(云云)。上义吉。
  问。今义释注中。举手印等三种。是手印灌顶下也。何举三(云云)。相传云。是手印中三种如此释也。甚深(云云)。此不审大切也。能能回思案哉。问。此手印与下第三同欤。将同第四欤。相传云。下第三许可也。只是学法分齐也。今手印灌顶也。故同下第四传法可云也。
  二。事业灌顶。大日经云。所谓第二者。令起作众事。义释云。二者以作事业而灌顶者。即是师及弟子。皆先作事业也。先令弟子七日以来诚心礼悔之类。亦于七日以来。为其持诵必求感应及令辨诸供物香花之类。缘坛所须一一令作。然此之灌顶与前者不殊。但以有资力故。令尽其所有。于诸佛海会之中。而作无尽供养。由此因缘福绝之果不可穷尽故。须灌顶劝彼令具作也。私云。是当得传法灌顶事业相貌也。但与前手印于重位者无别。只手印与事业不同也。故释云。然此灌顶与前者不殊(云云)。此意也。
  问。当时世间事业灌顶无七日作坛等事相。颇与事业不同。只是尚可摄离作业上如何。依之五大院上云(广摄不动下卷)。手印灌顶亦有三种。于前三种但用手印。七日行法一时具作。其手印等具如大教。大唐日本古今传法。但有一日手印行法。未有七日事业坛法。至施供养过事业。今须观机。若施供当作七日事事坛。虽有诚心。若无资力当作一日手印。亦除绝供等此欤。正无七日作坛者。可摄手印灌顶见如何。相传云。七日作坛轨则。是地坛曼荼罗相貌也汉家本朝。但依大坛仪则故不作此七日作坛也。仍只三戒与授职之次第计也。然而此内可摄七日作坛欤。故而可谓事业灌顶也。决一非手印灌顶仪式可摄何乎。但至五大院御释者。且依无七日作坛之仪。此释许也。然而不可遮名事业灌顶者也。已上二种灌顶。下第四传法灌顶内。离作业与事业不同分二种也。尤可思之。难云。此五大院释犹难。纵一日中虽作七日义。其七日行法一时具作。皆手印中作业被释之。上者勿论也。所诠何处释。但成一日作坛名事业灌顶乎。甚不审也如何。义云。若如此者汉家本朝。皆但手印灌顶得意之条尤不审也。八家相承等。皆事业仪则コソ见。无念次第也。今释如前云。只是一往御释欤。色色不可治定者哉。
  三。以心灌顶。经云。第三以心授悉离于时方令尊欢喜故。如何现应作现前佛灌顶。是则最殊胜。释云。三者但以心而作灌顶。如是灌顶不择时方(不择イフハ谓向东设位。或向南等皆离也)。由此弟子已修真言之行。于秘密藏中有所堪任。令师心悦。此又最胜也。师弟俱得瑜伽。以心灌顶。犹如摩顶授记也。又能尽心承奉其师。于种种善事无有违越。以是因缘。令尊欢喜故。为作心想灌顶也。其灌顶法。瑜伽阿阇梨。先入净室而住三昧。如前所现以身四分。作四重曼荼罗位。亦如毗卢遮那所现之方位。一一无异。如是作已。以秘密加持故。令彼弟子先在门外。而待命者自然而得金刚手威神加持引之令入。亦自然而解作印等一一如法既入室已。以金刚手所加持故。现睹曼荼罗。诸尊位宛然现前。一一本尊形及印字等。亦悉明了。尔时行者。复以加持力故。手中自然。蒙授妙花。而以供养大众。随所堕本尊之处。其尊即起以妙音声而安慰之为作摄受。尔时本尊。即取一大会。诸尊处耳吕三昧之水。而为彼弟子现前灌顶。尔时阿阇梨。但座一处而入三昧。寂然不动。而能成就。如是胜事。令尊欢喜相应谓承事本尊。本尊欢喜行者现前而为灌顶。次遍数及行具作故也。承事念诵令尊欢喜。现前现法而作之也。准前持之。如弟子能事师令欢喜。师为灌顶教授也。私云。是第三以心灌顶作法也。以心作业义尤甚深也。是则依下入秘密曼荼罗品意如此释欤。投花已下并道场本尊等。皆以口传也。具为备后日废忘。引下文令知文更不可及他见。定有慢法罪者欤。可恐可恐。经云(入秘密曼荼罗供品)。真言者。诚谤图画曼荼罗。自身为大我。净诸垢安住瑜伽坐。寻念诸如来顶授诸弟子阿字大空点。智者传妙花令教在自身。为说内所见行人室奉处。此寂上坛故。应与三昧耶(文)。义释(十二)。云。今略现之。下文更有安布方便也。其花茎下观为大海水。为成三摩耶故。须辨花等。为欲与一切入坛故。心念花而令入也。海岸之外地居天众。各依方观布之意灯花已下偈也(意生谓之心生花等)。尽之殷勤。谓彼持诵者。布于身心尚如于画也。此心曼陀罗之上有佛在中故曰大我。大我者佛之利名也。自作谓自内观作之谛了分明也(六)。然此秘密曼多罗。悉师观弟子深是法器诚心以愿求。而力不能具众缘如上广作者。师得为作此法度之。自余当须众缘不得同法也(五)。然若弟子已得瑜伽。师欲令入秘密佛会亦作是也。●罗字净除者(先已作阿字了今如前法及罗字净除レル弟子也)。即是如前方便观于啰字之火。而烧除彼障法积业令悉净。已方便以甘露法水而灌洒之。得于死灰之中而生道芽。故以授彼●暗字也(三)。师当住瑜伽之坐观此●字加点。置弟子顶上十字缝中。当知此上有点。即是甘吕法水灌其顶也(九)。寻念如来者。谓师将度弟子入秘藏故。寻念三世佛所行方便。欲令同证同护持之也(四)。师既自住瑜伽座以其身心而作佛海之会。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也(十三)。次佛而观本缘。随彼本缘而观法或器。若本尊摄受花中。于彼师皆观之不谬(十五)。而弟子未度瑜伽者。但见在其身上可。其花投处大略。心为八叶之位。从斋至心为金刚台。斋为大海。从斋以下是地居诸尊位也。此表何义。谓从诸佛大悲海而生金刚智。从金刚智出生一切佛会色。于一切曼荼罗中。此最为上。无与比也(十一自见已向彼说之谓师心中故见堕所云云)。上文说持诵者。观其内身内心八分作八叶作开敷。及●罗字置字等。若行人不如是修行成就。而作此秘密度人无有得理也。要当先自成就堪住瑜伽师位。又为阿阇梨所许方能辨也。今此所作虽是度人方便。然行者于自持诵观照之时。忽当如法习之(十二)。用此灌顶之闻而灌洒。为除一切障速入佛惠故也。前品名秘密今复云入者。此入是证入入也。犹如人已入室。一一明了细分别之。出入自在家内所有悉皆知之。不同初入门入也(云云)。此经文释义尤显然。更分明也。但恐抄出之贻后见得口传可见之。推不可知之。甚深甚深。何事如之哉。同仪式如此授何印明耶。相传云(口受)。不可聊示之者也。已上三种灌顶毕。五大院具友灌顶广摄不动等可合之。问。此时可离时方(云云)。若尔者其相如何。相传云。可向何方无定方角故。离时方云也。可思之。
  五种三昧耶。
  初三昧耶(遥见曼荼罗也。无量罪业皆得灭除云云)。
  经云(秘密曼荼罗品)。正等觉略说五种三昧。初见曼荼罗具足三昧耶。未传真实语。不授彼密印(云云)。释云(十一)。次答。三昧耶有几种者。今世尊答略有五种也。三昧耶者。如有人于众多国王大臣所尊重集会之处。而自发言作大要担。我今如是之事永当不作。如是之事如是之事依行之以自对可信人而取诚言。若有所违即得重罪。是故三昧耶者。即是不可违越义也。略而言之。即是戒义也。此五种者。第一但得遥见曼荼罗。谓如造曼荼罗时。谓见其具足曼荼罗也。亦有诸人善心随喜。欲求礼拜供养。尔时阿阇梨听令引入于坛外。遥令礼拜以香花等遥散道场而作供养。以得见如是法会故。无量罪业皆得灭除。然未令授彼真言及印。是第一也(云云)。私云。是第一三昧耶也。虽未及入坛内授印真言。谨拜见曼荼罗成随喜心时。无量罪业得灭除(云云)。真言加持力尤甚深。诚凭敷哉。既无恶苦器之条勿论也(云云)。先踪在之(云云)。广摄不动三云。复有五种三昧耶。一者遥见坛外。但作供养不授灌顶。不授真言及印(云云)。
  第二三昧耶(投花三昧耶也。又结缘灌顶)。
  经云。第二三昧耶入睹圣天会。释云。第二见曼荼罗坐位。谓引彼入于坛中礼拜供养投花。于本位师告彼。汝花随其尊位上为说本尊名号。并得入坛门内悉见诸位也。此人说名为第二三昧耶也。若请真言及印。亦得随所应者授之(云云)。私云。是第二三昧耶也。当世结缘灌顶起自此第二三昧耶欤。只拜见曼陀罗。当得灭罪生善之功德。何况入坛内投花于曼荼罗得真言印契哉。神明纳受有其意也。众生结缘之基。诸善之中最何如之哉。殊胜(云云)。广摄不动三云。二引入坛中投花本尊始受灌顶。随诸真言及印(云云)。
  第三三昧耶(学法许可位也)。
  经云。第三具坛印随教修妙业(云云)。
  释云。第三见曼荼罗及印位并作诸事者。谓阿阇梨从首至末。为此人而作曼荼罗。乃至诸尊及印等。一一告示。又授真言手印。一一行法皆教授之。此是第三也(云云)。私云。是第三三昧耶者。当时许可分齐也。广摄不动三云。三者广作事业受灌顶遍受诸尊真言及印(云云)。问。此经文释义并先德御释。皆今弟子三事业灌顶仪式也见。依之以下第四三摩耶还无作法。只当时许可闻。经后以许教云ヘリ。释可有事业。不见先德释。为作传教许可释。故第四当世许可云也如何。相传云。第三四不同。所诠第三当弟子灌顶分齐也。故四种阿阇梨中。第二都法阿阇梨。第三一行阿阇梨。第四一尊阿阇梨分欤。第一传教阿阇梨。正是今第四三昧耶也。仍第三学法至极。尚是弟子位也。未叶师位。第四正传法阿阇梨位。是登师也。第三立太子灌顶。第四即位灌顶分可意得也。故事业有无不可辨两种不同者也。去延庆年中。谒星光院僧正(澄寻)被示云。唐朝古风第三三昧耶时结缘。事业颇如当朝传法灌顶仪式也。サテ第四三昧耶。唯是印明等许。授传法师位许也。而本朝不尔。第三三昧耶略仪式唯传印明等。第四三摩耶事业令修也。今传法灌顶仪式是也(云云)。
  第五三昧耶(秘云。秘密证者灌顶也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