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溪岚拾叶集(穴太)。

  真言血脉相承见闻.
  问。山门相承之血脉塔内塔外以何为本乎。示云。山门相承之意据两部共塔内云事。以一时化现铁塔为本故。浅略之义也。两部共塔内大日如来云者。越三种不思议之日无边无中法界宫出世也。依付化现他受用门塔必可得相承乎。故两部共塔外也习也。是深秘之义也。次金刚界塔内。胎界塔外云事海云阿阇梨相承义也。是浅略深秘相兼。次胎界显色法周遍意。故于塔外传之。金界心法智体故于塔内相承之也。此即色法外显内心内居云意也。可秘可秘。
  问。塔内塔外相承付几义有之乎。示云。付之有三种习。一两部共塔内。浅略也。第二胎藏塔外。金刚塔内。深秘之义。第三重两部共塔外。山门深义。两流之己证。秘秘中也寻云。何故两部共以塔外为深秘乎。示云。凡南天铁塔者。为真言教缘起一时化现塔婆也。故天台相承意南天铁塔习尽在世宝塔显。在世宝塔习尽显多宝三密。多宝三密习尽释迦三密显。释迦三密习尽显己心宝塔。譬如天台宗观心时。己心宝塔显芝居多宝佛等云。口传(云云)。寻云。何故胎藏界不列。又金刚界列妙吉祥乎。示云。真言相承异常途也。觉大师御相承中两部共龙猛相承有之。教时诤论被载之。海云相承付出一义计也。加之妙吉祥付金刚界事相大事有之故也。
  难云。何必用海云相承乎。列龙猛本可用乎。示云。是有深深子细。其故金刚界相承且不空义决等任也。以化现为本也。台界法界宫相承相多龙智直受金萨无失。是殊显其义。若如金界龙猛龙智列者。龙智直受深义。不可显也。乃至我等迄皆有此义故也。依之山家御相承。直大日授无畏(云云)。是又显此义也。塔外相承意据尤显。サテ此时龙猛只金刚萨埵大日也。殊胜(云云)。难云。若尔者。何以金界不显此义乎示云。二故有之。一不空义决意也。二山门相承意台界本有曼荼罗习故。殊付台界显此义也。金界修生曼荼罗且化现为本也。不知此义致难破。不便不便。相构秘藏スヘキ也。随分一大事也。
  问。台藏界有龙猛证据。如何。示云。法曼流相承义云。胎藏界龙猛有之。所谓达磨掬多云者。是云法护。凡悉地宫人通号也。若尔者。不限一人有诸师欤。故五大院释云。掬多者龙智(云云)。又悉地宫通号故龙猛可云也。依之掬多即龙猛。胎藏界有龙智习也(云云)。问。于山门相承两部共八祖相承有之乎。示云。凡八祖相传东寺流有习。然而山门有之。所谓山家等将来血脉八祖相传次第也。其以一纸血脉两部共相承也。一义云。东寺流又两部各别印信有之。智证相承造玄血脉后入唐僧正宗睿传之。是东寺流相承内内秘藏也(云云)。寻云。东寺流同叶不同叶血脉云事。其相如何。一义云。同叶者。两部共塔中相承也。不同叶者。两部各别血脉也。所以根本弘法大师御血脉如天台两部各别也ケリ。然小野仁海僧正自天野御经藏两部一致血脉取出令流布。今金界为本是也(云云)。寻云。何故同叶云乎。示云。同叶者。中台八叶相承云义也。意天台戒宗相承时。人人悉位同大觉位云。皆塔中相承如谈。口传(云云)。问。梵本多离作业印信云事。其相如何。示云。梵本印信者。塔图印信云是也。东寺流以此印信两部相承印信习也。此印信相见。山门相承三部塔图印信中金刚印信许也。故东寺流不传苏悉地云事。以是为证据也。其故此塔图下有三玄明。印无之。故苏悉地委不相承。山门流三部相承委细也习也。东寺流以一个塔图为两部印信。不委细难也。寻云。东寺流梵本印信云事。其相如何。示云。梵本印信者。八祖相传塔图印信是也。是八祖相传弘法大师相承给。三宝院相承外未散在他家印信也。离相业塔图之印信。云物是也。当世诸流相承印信大门徒印信非梵本印信。其为体天台流三部塔图印信中金界塔图相似。依之山门难云。东寺流只传金界不传胎界云是等义势也。当流独在之。此塔图者。大日如来手自所图给印信也。其不当传来处也。随分大事秘藏事也。不传受者。不知之。不可口外。穴贤穴贤。寻云。三宝院张替印信云事。如何。示云。相应灌顶第三度。大门徒印信嫡流梵本印信两种有之。所以相应灌顶有三种重云者。第一一心灌顶。第二至极灌顶。第三无相灌顶也。此时嫡流相承授梵本印信。大门徒授别塔图印信。故张替印信名也(云云)。问。今铁塔性得修得中何乎示云。于今铁塔种种习在之。一铁塔自劫初有之。是约本有。故起灭边际无之。表法身常住故约性得也。二为真言教缘起一时化现塔婆也。是约修生门故修得塔婆也。是显报身内证。三金栗王起立塔婆。约应化身也。已上三种塔婆三种悉地表示三部大日所证显也。寻云。北天竺勃噜罗国石藏相承事。上三种塔婆同异如何。三井相承。示云。时石藏相传事(义释)。大日经序虽破之。付之深秘习在之。所以三井相承习之。诸佛境界经佛话经同本异译也。金刚萨埵所译南天铁塔纳之。是名诸佛境界经。文殊室利所译今北山石藏纳之。是则猕猴相传是也。唯佛与佛境界故。名诸佛境界经。佛与佛谈话故。名佛话经。名字且虽各别其意一致也。南天北天不同其理是一也。铁塔相承。是释迦即表大日事。北天猕猴相传。是表即大日释迦事。南天灌顶智方故。大日自证习。北天是羯磨事业方故。显释迦自证也。同叶印信事。可深思合之也(云云)。凡猕猴相传天台宗观心相传之时。神僧授与四教云事有之。显密一致习于是有深甚口传。更问(云云)。问。不空三藏还西天事有何故乎。示云。付之有二义。一不空还西天奉值祖师龙智。重受前所受法给也。弘法大师此相传法传来前受广泽流授。重受法小野流相承习也。一善无畏金刚智互成师资。金刚智云。胎藏界不闻其名。无畏云。金刚界不闻其名。依互成师资传受给也。不空还西天重受故。小野理性院流印信云。胎藏第一度(无前受故)。金界第二度(有前受故)。可见彼印信也(云云)。又一义云。胎藏界第二度(受无畏又重受故)。金界第二度(前受故)。第一度(前受故无量受)故无是等义势。可寻之也(云云)。已上东寺流义势(云云)。
  一。不空三藏依学宗事。示云。不空元习学三论宗。三论宗又以毕竟空智门为本。故金界智门为本有便。仍多释义等依金界作给。弘法大师又三论宗依学祖师也。故不空释义为本。以金界为依凭也。
  一。善无畏三藏依学宗事。示云。无畏三藏元天台宗学者也。故多以法花文义释等引用给。大日经与法花经其意一致故欤。渡日本给(云云)。或云。还天竺给(云云)。或云。弘唐土入灭给(云云)。圣者相机见不同(云云)。久米寺塔心柱大日经七卷被纳。弘法大师感得之(云云)。
  一。善无畏三藏于何处入灭乎。相传云。付之有三义。一还于西天。二于唐土入灭。三于本朝入灭(云云)。故上总国佐野云处御坟墓有之。又云。法曼院息心钞(百卷抄也)中善无畏三藏我朝来至有无问答有之。可见彼(云云)。寻云。何故有三说不同乎。示云。得法性身圣者。起灭边际自在也。自在所欲生故。遍应法界益同时俱时示现给也。譬达摩大师三国入灭相示云ヘトモ。真实不入灭。还西天。觉大师亦复如是(云云)。寻云。达磨掬多者。法护三藏事欤。如何示云。各别人也。掬多于三人不同有之。一掬多三藏。是止观所列第五祖师是也。二达摩掬多。是法护三藏事也。法花译者是也。三达摩掬多。真言祖师是也。上如沙汰悉地宫人通号。故亘诸师也。五大院掬多者龙智也释给云ヘトモ。上通下通也。所以于南天铁塔下法界曼荼罗如感见。可指龙猛。于北天竺金栗王塔印如感见可指善无畏。依之以大日三种灵宝东寺山门三井传之。所谓东寺北天竺乾陀罗国大日袈裟传来。三井大日宝冠传来。常义大日金刚萨埵授灌顶给时三种灵宝八祖相传我朝传来习也。然而真实善无畏三藏御道具等也。既北天竺乾陀罗国大日云可知善无畏灵宝也云事。准之可知。掬多者。即亘善无畏等也(云云)。问。大日授金刚萨埵给灌顶相如何。示云。金刚萨埵者。大日补处也。金刚萨埵即普贤菩萨也。普贤犹是因分菩萨故。于法界神变所变不同有之。凡大日者。法界异名故此果上大日觉位为全居。金刚授灌顶给也。其相貌云金刚当体。即法界全体也。开示。玉フ也。是非能变所变。故释谓觉自心从已来不生即是成佛而实无觉不成也释此意也。此自性法身当体灌顶曾非作法受得也(云云)。寻云。凡真言教以授职事业为本。如上义ナラハ只理观法门也。如何。示云。理观法门似云非意地观法许。法然自觉事业灌顶有故。作法授得习也。秘密证者。灌顶授职。真实灌顶事业也。口传(云云)。寻云。法然自觉灌顶作法如何。示云。佛佛相承灌顶职有之。瑜伽相应事业。可思之(云云)。私云。天台流相承义云。唯密不授。唯显不授(云云)证者见前可谈之(云云)。断无明证中道人所修故也(云云)。
  问。真言血脉相承次第几有之乎。示云。一东寺天台两流不同也(云云)。传教慈觉血脉不同在之。又付慈觉大师相承不同有之(云云)。寻云。先传教大师相承付血脉相貌如何。示云。内证血脉谱云。
  一。胎藏。大日如来·善无畏·一行·义林。
  二金界。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顺晓·最澄。
  三。杂曼陀罗。大牟尼尊·天竺菩提流支·阿地瞿多·大唐明州江秘·开元寺灵光·国清寺惟象·日本最澄。已上。
  问。觉大师印信血脉相承次第如何。示云。胎藏界相承依善无畏三藏说。
  大日·如来·金刚手·掬多·善无畏·玄超·惠果(义操)·义真·慈觉。
  金刚界血脉相承依龙智说。
  大日如来·金刚萨埵·妙吉祥·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惠则·元征·慈觉。
  苏悉地血脉相承曰。
  一。教时诤论云。五大院释云。一胎藏界。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树·龙智·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一行·惠朗·惠则·义操·义真·法全·圆仁。
  二。金刚界。大日如来·萨埵·龙树·龙智·金刚智·不空·善无畏·一行·惠朗·惠果·惠则·义操·义真·全雅·圆仁。
  三。苏悉地相承。海会别记云。
  一。胎界。大日如来·妙吉祥·龙猛·掬多·无畏。
  一。金界。大日如来·萨埵·文殊·龙猛·龙智·金刚智。已上。
  菩提心义海云阿阇梨金刚界相承。
  大日如来付金刚手。金刚手付妙吉祥。妙吉祥付龙猛龙猛付龙智。龙智付金刚智。金刚智付不空智。不空智付善无畏(取意)。
  已上天台流真言不同此意也。智证流真言天台同之。但惠果相承次第少有不同欤(云云)。
  次东寺真言附法相承次第事。
  
  以上东寺流相承如此。
  问。天台东寺两流相承次第以何可为本乎。示云。东寺弘法大师将来印信次第以为正相传。天台相承次第误云也。天台以慈觉大师相承次第为正。东寺相承次第误云也。依之智证大师东寺血脉吴殷误也破给。仍以天台印信次第可为正也(云云)。
  寻云。以何得心。必以天台血脉正。东寺血脉以误属云事。天台此事始非不审。上古诤论也。弘法大师孙弟安祥寺僧都真绍口(云云)。私云。此下五六丁计密血脉帖全同也。仍今略之。可见彼帖下也。亦未再治本故繁重书之给欤(云云)。以后日校合有。前后七八丁一向同事也。可彼见(云云)。
  问。何故以猕山王使者乎。示云。总一切诸神以山王为本也。所以魂志魄意神五加次肝肺肾髀心五藏相配时神心藏也。今神者。以山王可为本也。五藏中心藏王也。是诸神王五藏王相对。以猕为使者事表智门。故神字申作スル也。篇福字シタルハ圆义也。神者福智二门也。猕(申)智福福也。又山王义也。示者定故山也。申智故王也。山王二字真贵事也又云。无动寺阿阇梨云人有之。引五一行大仪序作山王秘决。
  彼序云(菅原。在茂检之)。神者申也。清虚之气也。无所拥滞故曰神(云云)。猴畜兽兼人体。人体畜生也。地居翘虚空。天地定惠二福智二门也。山王定惠德显为以猕为使者也。
  一。显密教主习事。显教教主释尊密教教主。以神明为本也。凡显宗意断迷开悟始觉修显以为本。故以始觉正觉释迦为本教主。秘密自性本有觉体以为本。故一切众生精量以神明教主スル也。示云。神明中以皇太神宫大日遍照尊习也。五大院释云。于天照社者。为大日应现神明。于日吉社者。为释迦应现明神。显密且虽异一致遥具神明也。故以日吉大宫伊势太神宫垂迹习也。
  问。以日吉天照太神云证据如何。太神宫缘起云。志贺郡一柱。贺茂河原一柱云意天照太神皇子遣两处垂迹坐事云也。故知。日吉贺茂一体也。
  一。神明开会之事。知信山王决云。开三种诸神。会一实山王(云云)。意我朝应化诸神者。皆尔前和光权神也。故各各守权宗神道也。山王一乘守护神明也。以山王诸神开会习也。凡一代化仪集十方分身诸佛释迦分身也。四味三教诸经法花一乘方便也。一乘拥护神明日吉山王是也。诸神本地释迦大宫权现本地也。云神明云教主法。以我山习本也。垂迹猕猴又灵山金毗罗神也。勃噜罗国石藏猕以显密一致义。可思之。
  溪岚拾叶集。天台沙门光宗记。

溪岚拾叶集。

  真言血脉。延庆二年十月晦日已时始之。兴圆问。真言血脉相承次第如何。答。有多种不同(云云)。一东寺天台流不同(云云)。一传教慈觉两大师血脉印信。不同在之。一于觉大师相传又有不同(云云)。先传教大师相承次第者。内证血脉谱(云云)。一胎藏大日如来·善无畏·一行·义林。二金界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树·龙智·金刚智·不空·顺晓·最澄。三杂曼陀罗大牟尼尊·天竺菩提流志·阿地瞿多·大唐明州江秘开元寺灵光·国清寺惟象·日本最澄。已上。
  次觉大师印信血脉相承次第。胎藏界相承(依善无畏三藏记)。大日如来金刚手·掬多·善无畏·玄超·惠果·义操·义真·慈觉。金刚界血脉相承次第(依龙智说)大日如来·金刚萨埵·妙吉祥·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惠则·元政·慈觉。
  苏悉地血脉相承次第。又教时义诤论云。五大院释。慈觉大师印信(三通)。
  一。胎藏界。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树·龙智·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一行·惠果·惠足·义操·义真·法全·圆仁。
  二。金刚界。大日如来·萨埵·龙树·龙智·金刚智·不空·无畏·一行·惠朗·惠果·惠足·义操·义真·全雅·圆仁。
  苏悉地相承。口。海云别记六。胎藏。大日如来·妙吉祥龙猛·掬多·无畏。金界。大日如来·萨埵·文殊·龙猛·龙智·金刚智。菩提心义云。海云阿阇梨金刚界相承。大日如来付金刚手。金刚手付妙吉祥。妙吉祥付龙猛龙猛付龙智。龙智付金智。金智付不空。不空付善无畏(云云)。取意(已上天台流真言不同此等也云云智证流真言天台同シ。但惠果相承嫡流次第有少少不同云云)。
  次东寺真言付法相承次第。
  
  已上东寺流此定也。
  问。天台东寺血脉相承次第以何为正可云耶。天台东寺以弘法将来印信次第正相传。天台相传次第误云也天台以觉大师相传次第为正。东寺相传次第误云也。依之智证大师东寺血脉吴殷误也破给。以天台印信次第可为正也可云也问以何得知。以天台血脉为正。以东寺血脉为误云事。如何答。此事始今非不审上古诤论也。弘法大师孙弟安祥寺僧都真绍弟子宗睿云人御坐。此本智证大师御弟子也。然而山王梦告云。在此山不可遂先途可移他处。仍移诸寺毕。此人源仁师匠。益信圣宝祖师也。后号入唐僧正是也。此僧正东寺天台两流相承重重差异不同多间。为散不审。智证御入唐时重重不审举奉誂智证大师被决。唐土其不审中随一血脉不同被决法全刻圆仁为正。空海为邪(云云)。依之智证大师东寺血脉吴殷误也破给也天台血脉依义决与海云血脉。东寺血脉依吴殷秘密曼荼罗付法传说。故殷误破给也。故宗殷僧正腹立此智证我情入决给コソ如此有トテ思立入唐决此事。只智证决给定间。无面目闭口玉へリ(云云)。问。有何失东寺血脉相承误云耶。金刚智金刚顶经持来。善无畏持来大日经。依台金两部两人各别传之。来震旦以后受之。后始不空三藏胎藏界值金刚智传受给。善无畏不相传受台藏事。全无之。何台金俱金刚智不空相承传耶。故误云。虽依吴殷秘密曼荼罗付法传。殷俗人也。违义决等背海云义。复无据无道理故误可云也。海云虽末师相顺龙智善无畏义。以为正云也。所诠殷台金共塔同相承云故误云也。台藏于塔内传之无所据故(云云)。问。不空三藏依金刚智最后教往天竺值龙智。若尔者。值龙智直受给胎藏有何非善无畏无胎藏相传云乎答。若如所难者。胎金相承各别并胎藏相传时列龙智不空。金刚界相传金刚智不空可列也。而二界俱金刚智不空相承来故。东寺相承金刚界相承许。胎藏血脉绝闻。如何。就中弘法大师大日经渡唐以前我朝第七卷虽感得。将来目录中大日经不见。但入藏目录中有之。虽然胎藏界摄大仪轨三卷不传。慈觉大师将来。弘法大师入寂后。真雅此由奉誂相承良助。方便彼仪轨御借用作见御座申间。良助此仪轨觉大师奉借时。大师为依人有惮。秘印秘明。切取奉借毕。以此奉见真雅。时真雅云。此书尚有子细疑。其后宗睿渡唐时渡此仪轨。故彼三卷仪轨有多不同也。觉大师御本与落脱本后宗睿将来异说有之(云云)。以此等意案之。本金刚界相承胎藏界粗相被传闻。仍血脉相承本金刚界见。问。东寺血脉除文殊萨埵龙猛相承来。天台此不同。如何。天台以义决为据。后依海云也。其所以如何。龙树菩萨感见南天铁塔。欲入此塔中塔户坚闭不开入。我争可开塔耶思向虚空祈之。其时虚空大日一身多身现。金字念诵法要感见(当时台藏现图曼荼罗)。其时感见也。龙树问云。此处现谁人耶。空中有声。所现我也。问云。我者谁耶。答云。我者文殊也(云云)。文殊吾我不得其字。所现菩萨故我答。龙树大德持诵成就以大日五字真言。加持白芥子七粒。打开塔户。时其户开也。其后欲入塔内。善神等集汝不尽惑障争可入耶即追出之。七ケ日惑障忏悔可入也(云云)。其后龙猛七日忏悔之后开塔户令入毕。其内广大无边摄领三千大千界。香花微妙供具在之。床高百丈千丈。共内金刚手现身坐列之。受金刚界灌顶讫。七日之间金界十万偈案诵出塔毕。十万偈书针陀罗叶世间弘之也。爰以山门流胎藏塔外相传。于虚空受文殊也。金刚界塔内受萨埵云也。东寺流两部俱塔内相承。台藏十万梵字。金界十万梵字。二十万梵字于塔内受之。于塔外弘之(云云)。八祖相传如此。大日·萨埵·龙猛·龙智·金智不空·惠果·空海。天台难云。金刚顶义决慥塔内金界许也。令授台界云事。不见处也。东寺相承误破文起此。虽依殷。付法传殷又依何耶。全无据故。智证吴殷。误破给也。示云。于山门相承有三不同。一胎藏塔外相承。金界塔内相承如上注。二台金共塔外相承。别有口决随分天台真言己证也。三两部共塔内相承如东寺。此只サルコ有许非天台流所用也(云云)。示云。塔内塔外相承事。能能可闻。口决事也。或疏云。台藏自性海会中理为门故理界也。理遍诸法。虚空体即法身理体。于此虚空令相传也。大日经云。心虚空界菩萨三种无二(云云)。金界智界故。塔婆自受用智形故。于塔内受之。可秘之(云云)。弘云。于塔外值文殊受胎界智即冥境义也。文殊智也。胎界理故也。理虚空事表无相法身无量理故。天台宗智冥境为受义也。于塔内受金界于金刚萨埵境即发智义也。萨埵者。普贤也。普贤者。一切众生身。体遍故主理。金界智也。此境发智为故义也。总合得意者值智身受理界值理身受智界也。塔婆虚空理智二法也。此境智互冥合互具义也。付之有秘印秘明等。可秘之也问(私云)。义决台文殊·龙树·金萨埵·龙树。海云台萨埵·龙树。金文殊·龙树。教时诤论台金共萨埵·龙树。又海云别记台妙吉祥·龙树。金萨埵·文殊。此等不同如何。答。虽多不同两单俱非四句不同也。其故义决台文殊·龙树金萨埵·龙树。海云台萨埵·龙树·金文殊·龙树。此两单二句也。海云别记胎金俱入文殊者。俱句也。教时诤论俱除文殊者。非句也。两单二不同影略互显意也。实二界俱龙树受萨埵台金俱受文殊意可有也。故文殊台金俱入。台金俱除不同在之也。此为俱非两句也。实大圣相承不可思议随机不一。准不可和会。不及论义事也。
  问(私云)。以何义除文殊乎。台理。金智。萨埵理。文殊智也。故义决台文殊龙树相承。台理文殊智身相承。此境发智龙树相承台理文殊智身相承。此境发智为报故也。金萨埵龙树相承。智界从理身受之。智冥境为受故也。是胎金理智萨埵文殊理智相对意也。又授龙树时智身授理界。智冥境为受意也。理身授智界授发智为报义也。约能授所授理智两重互具可云也。又海云台萨埵·龙树金文珠龙树者理界受理身智界受智身也。教时诤论台金俱受萨埵。台金俱即理故也。别记台金俱受文殊台金俱即智故也。此四句不同各有秘印秘印秘明。可开口决。可秘之秘之。如此口决。相承不同令无凝滞者也。努也努也。天台宗血脉有不同。入传大士。有血脉。又除传大士惠文为元祖样有之。又除惠文南岳为元祖流有之。又除南岳以天台为元祖血脉又在之。总习血脉有五ケ不同。此付宣一心三观己证有血脉不同。又戒家有正依傍依两流血脉不同。又付正依法花血脉有三重不同(云云)。此随法门相承不同随又血不同也。真言血脉准之可得意。可秘义。可秘义问。若此得意者东寺两界俱一血脉。除文珠不可子细。何殷误破耶答。猛树受文殊否事大圣相传随法门品顺机イカカ有。不可及论事也。二界塔内塔外相承任义决山门一流全无异义。东寺一偏台金俱境内相承云义不便。付中善无畏不相承台藏金刚智不空相承误觉也。但法皇流印信相承次第。未见之不审也。可寻东寺人也。
  又一说云。崔牧。大日经序牧崔传云物有之。彼云。中天竺境吕八国云国有之。此国有山。山腹有岩窟。人不通此。而七月七日中天竺内猿悉群集入窟中。自其内多经箱取出为虫拂(云云)。俄大风吹之。其箱吹入谷底。而折节樵夫求之奉国王。国王被见龙树。龙树弘通之其箱中大毗卢遮那经十万偈有之(云云)。此传代代明匠疑之不用(云云)。私云。此传事实殊胜事也。
  但代代明匠不用之事。违诸家印信故。且不用之许也。为内证真实不可为聊尔事也。猿者天台宗山王习也。于猿有三名。一猿名山神。二名山母。三名山王(云云)。山王者。不纵不横三德秘藏妙体大恩教主释迦如来也。释迦者。大日如来也。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ト云此意也。智证大师释中。山王出世本怀在真言灌顶アリト(云云)。真实贵事也。聊付天台宗有习子细。天台大师御相承云。神僧传四教云说。妙乐大师破此给。但此且为立师师相承也。真实传神僧云事最极秘事也。付神僧有二仪。一直释迦习也。二猿习也。此猿云付大师御释中二秘文有之。有起请文故今不载之。爰以天竺震旦我朝三国相承圆宗以山王为镇守相承来故。显密一同真言经山王守给条勿论也。可深意(云云)。
  金御私。
  一。胎藏界龙猛有无事。一义云。菩提院二品亲王觉云仰云。当流聊相承事在之。所谓达摩掬多此法护。凡悉地宫人通号也(云云)。若然者。不限一人名字亘诸欤。故五大院释掬多龙智云。又龙猛可云也。证据。可寻也。掬多即龙猛故。台界龙树有习也。口传云。
  一。不空三藏还西天事。同亲王义云。问。不空三藏还西天有何故耶。示云。付之有二义。一不空还西天奉值祖师龙智。先所受法重受给也。先受广泽流授。重受法小野流授来也(云云)。一善无畏不空互成师资。不空云。胎藏其名不闻无畏云。金界其名不闻(云云)。仍互传受代也。不空还西天重受。故小野理性院流印信云。胎藏第一度(无先受故)。金界第二度(有先受故)。可见彼印信也(云云)。又一义云。胎藏第二度(无畏受又重受故)。金界第一度(先受故无重受)。彼大义势能能可寻也(云云)。
  一。八祖相传山门流有无事。一义云。凡八祖传东寺流三有习。然而山门有之。所谓山家将来血脉八祖相传次第也。其一纸血脉以两部共相承也(云云)。一义云。东寺流又两部各别印信等有之。智证相传造玄血脉后入唐僧正宗睿传之。是东寺流相承内内秘藏也(云云)。
  一。不空三藏震旦再来事。师云。不空所译经轨大旨渡天再来后翻经也(云云)。
  一。不空依学宗事。师云。不空本三论宗依学。三论又毕竟空智门以为本。故金界智门以为本。多释义等储给。弘法大师又三论宗依学人也。故不空释义为本。以金界为依凭给。
  一。善无畏依学宗事。师云。无畏三藏者。本天台宗学者也。故多以法花文大疏等引用给。大日经与法花其意一致故欤。
  一。善无畏三藏入灭事。物语云。上总国佐乡乡所御墓在之(云云)。
  应永二十一年卯月五日书之。
  江州于灵山寺写之毕。
  元禄十五年盂夏二十五日法印实观阅。

●●拾叶抄(鬘多罗事秘〃极〃)。

  一。大悲鬘陀罗事。
  一。莲花鬘多罗事。
  一。成就鬘荼罗事。
  一。秘密坛鬘多罗事。
  一。嘉会坛鬘荼罗事。
  一。都外坛鬘多罗事。
  一。都坛鬘荼罗事。
  一。都外别鬘多罗事。
  一。因鬘荼罗事。
  一。坛场法界事。
  一。铁塔事。
  一。十三重会异事。
  一。金刚界鬘荼罗事。
  一。成身会事。
  一。一印会事。
  一。三摩耶会事。
  一。四印会事。
  一。大供养会事。
  一。理趣会事。
  一。降三世会事。
  一。降三世三摩耶会事。
  一。鬘荼罗人图事。
  一。金界九会摄己身事。
  已上二十三个条。

溪岚拾叶集。

  曼荼罗口决事。私苗。
  一。曼荼罗者。天竺语。此云发生。生十界位正故。亦云无比法。虽多诸法无过曼荼罗遍相诸法。亦云轮圆具足。轮者摧破义。圆者诸法圆满义。灭罪生善二德也(云云)。
  一。曼荼罗异名事。示云。一名大悲曼荼罗。二名莲花曼荼罗。三名成就坛曼荼罗。四名秘密坛曼荼罗。五名嘉会坛曼荼罗。六名都外曼荼罗。七名都坛曼荼罗。八名都外别曼荼罗。九名因曼荼罗。十名坛场法界。十一名铁塔。已上。
  第一大悲坛者。义云。三世诸佛说法出方大悲皆名观音。故云大日如来十界依正为愍出说法方名观音。仍名大悲坛也。觉大师记云。昔在灵山名法花。今在西方名弥陀。五浊恶世名观音三世利益同一体。杂问答云。大日说真言。释迦说真言。观音说真言(文)知。大日名观音事依此义。如意轮名胎藏大日。慈氏仪轨云。慈氏名毗卢遮那。毗卢遮那名慈氏(文)。又分别圣位经云。弥勒七名与如意轮八名同一也(文)。但七名云时如意轮八名中除因菩萨。三世明王经云。欲往生都率天光可满如意轮明一百八反(文)。三川入道寂照云。都率天仪轨云。先欲生都率天可礼如意轮。
  第二莲华曼荼罗事。示云。莲华曼荼罗者。观音三摩耶形也。此莲花付有二义。所说法花莲花同虽观音三摩耶形白莲花也。未开敷。今此宗莲花五色莲花也。如次表五佛色。总云莲花。名言真言即事而真智。法花理智不二智也。故慈悲一德名观音品。现三十三身圣容。为众生说法。是色法方也。寿量品一切众生本有常住内心不生不灭体名寿量品。是智也。此理智不二人名释迦。释迦三身通号。大日异名也。故名莲花曼荼罗也。
  第三成就坛曼荼罗事。示云。灌顶时曼荼罗也。成就者。灌顶南方宝部入三摩地。三世诸佛当来导师芽茎生。故成就坛云也(云云)。
  第四秘密坛曼荼罗事。示云。是行者向诸尊过去现在所望祈时。应祈请佛菩萨三摩耶形。釼莲花等形。或觉或梦想感得。是写取为本尊。致祈请秘密坛云。秘密真言中以三摩耶形为本法故。云秘密也。天竺秘密夜叉云意名用其体隐故。真言即时而真眼为愚者譬不隐见(云云)。私云。秘密坛者。我等五阴五大等。即诸佛五智五秘密三昧耶也。故行者以己身秘密坛为曼荼罗也。
  第五嘉会坛曼荼罗事。示云。灌顶时依诸佛加持誓愿当来导师始生故。佛菩萨影向拥护方嘉会云。嘉者欢喜义也。会者来集义也。诸佛来临影向行者正觉欢喜给义嘉会坛云也(云云)。
  第六都外曼荼罗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罗中大日为本尊余诸尊皆成伴义也(云云)。
  第七都坛曼荼罗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罗主伴义无之各各本。大日住。上佛不念下六道不怖。自受法乐方都云也。私云。平等无有高下义也(云云)。
  第八都外别曼荼罗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罗中取随乐本尊安置坛上。以此佛眷属五佛四波罗蜜等为心数诸尊建立曼荼罗都外云也。都者总指曼荼罗。外者取引部尊分处指也。
  第九因曼荼罗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罗名因事者。西方金刚界果曼荼罗对也。总诸法习东为因。西为果也。亦表德曼荼罗云也。十界依正体相共四曼三密法体故也。果遮情曼荼罗云也。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谈故。法界众生住理名台藏因曼荼罗至果位。金刚名果曼荼罗。因果二德也。迷悟二法也(云云)。
  第十坛场法界事。示云。是诸佛集会给故云坛场。天竺土以筑上其上牛粪涂其上五色涂其上佛菩萨画之也(云云)。私云。大国坛曼荼罗画。别本尊不安置也。又云。大国庭上沙ヒロケテ其上曼荼罗ヲ画。其上灌顶授之也。别坛场不建立也(云云)。
  第十一铁塔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罗法界宫曼荼罗云也。法界曼荼罗者。私云。瑜祇第三重灌顶也。第三重时铁塔异名也。机见不同依或云法界。或见铁塔。或见岩窟。故玄奘三藏此塔为拜见天竺十六年间游行。其时终不见。故释云。此塔者。隐现自在塔婆而机见不同也(文)。于此塔有口传。上桧皮色内白色也。十六丈塔也(云云)又一义云。十三重塔也。五重塔。七重塔。八重塔。九重塔。三十七重塔等云。已上机见不同也。
  又云。七重塔者。众生命根表七星。有有时现七星成众生本命。在智慧时现七佛药师喻众生烦恼业苦病。在草木中时成七草为众生良药。故知。七重塔真言行者见七星法界得度时义也(云云)。又云。八重塔者。法界只八叶见入法界时义也(云云)。九重塔者。八叶九尊见法界入时义也。故大师今平安城九重分给。九条末塔婆。建立给。此所表也(云云)。十三重者。十三大会曼荼罗见法界入时义也。三十七重者。三十七尊所表也(云云)。十七重者。理趣经十七段曼荼罗见法界入表示也(云云)。已上曼荼罗异名也(云云)。
  又云。表桧皮色者。铁サヒ色也。意众生迷情譬也。铁四轮王中南州王重宝故。南州依铁相应名铁塔。里白色者。众生本性清净莲花三昧智指之。众生迷云。本性不迷。故内白譬也。
  一。十三重会异事。示云。此曼荼罗十三重曼荼罗大日经虽说。曼荼罗见。十一重有之。经曼荼罗四方四重曼荼罗十三重也。其名明之。大日上遍知院。次上释迦院。次上文殊院。但有乱脱。故实遍知院。次上文殊院置。文殊座席释迦院可置也。自大日前五大院。次下虚空藏院。次下苏悉地院。大日。左方萨埵院。次外除盖障院。大日。右方观音院。次外地藏院也。故加中台已上十一重曼荼罗也(云云)。又或义云。除中台加外院十一重云。是今善无畏所现现图曼荼罗义也。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十三重。大日经疏第十六卷说之。其名字前十一重不动大日左右二尊有之。所谓在一百八譬说金刚藏王院。右方说千手院。故四方四重曼荼罗也(云云)。
  次是会大日经四方四重云。随喜曼荼罗十一重云全相传时同也。其故印虽无之。院主见金刚藏千手二菩萨虚空藏院右左有之。故知十三重曼荼罗义也。分成就(云云)。
  问。何故此二菩萨本院不居而居虚空藏院耶。答。有二义。一余院皆多佛多尊院家庄。今此院一院一尊居见苦间。虚空藏左右书云。此义一分也。浅略意也。实深意有之。其故大日本有曼荼罗建立时。台藏大日定惠虚空藏福智也。金刚界定惠普贤文殊也。故八叶尊出此人说法出时虚空藏智成。故智名金刚藏菩萨。智惠乐人少故。一百八譬现利众生。福乐者多故千手现众生利。此故虚空藏同体同位无差别。故左右有之。以之曼荼罗相传深义スル也。私示。亦云现图曼荼罗。
  问。随宜曼荼罗者。悉智金色曼荼罗也。阿阇梨所传曼荼罗者。五色曼荼罗也。此不同如何。又今现图曼荼罗地盘随宜也。佛菩萨五色阿阇梨所传曼荼罗也。如何可得意合耶答。以此会异东寺一流相传为大事。寻此立处秘藏记也。此记弘法大师奉遇惠果。密教深意有传。欲归朝之时惠果云。汝凡体也。所传秘事大事可废忘。是可记录也(云云)。时大师一代真言不审大事等九十篇立。条条书给。其中第一今此两部曼荼罗传给。绘图有之。其相传云。阿阇梨所传与随喜佛捡合主不缺伴皆缺。此时阿阇梨所传中佛所持物色等皆注。是如注随喜曼荼罗引合其名其色彩色口决。如此习时此曼荼罗阿阇梨所传曼荼罗直云无失。五色令杂故。非阿阇梨所传云无失。地盘经曼荼罗非故也。
  寻云。今随喜曼荼罗善无畏所感见曼荼罗也。若尔者。善无畏已前诸师现图曼荼罗不见欤。如何。答。全不见也。其故唐开元八年金刚智三藏自光明国唐土来。善无畏从摩渴提国震旦来。善无畏台藏授金刚智。金刚智金刚界授。善无畏。互师资成毕。其以来两界流布。只经义分明观见法界曼荼罗开给也。现图曼荼罗事相开事无之也。
  寻云。若尔者。善无畏以前灌顶仪式两界有无如何。答。全无之也。玄奘三藏附法传云。行法未明(文)知。只义理全传今日如读式悬曼荼罗事无之欤。
  寻云。此阿阇梨所传曼荼罗佛菩萨天竺广本何许多少耶。答。善无畏唐土来一行于旧房今现图曼荼罗谈时。观音院中多闻菩萨云名字有之。此菩萨善无畏云。广本一百体。诸尊亦复如是多少有之(云云)。时一行云。此经我等终不可拜见止ナムヤ云时。三藏云。我五十藏觉。欲知可书也(云云)。于时一行执笔三藏梵本诵书二十卷作。时一行入灭。同听弟子智严温古二人有之。智严再治之为十四卷。今山门义释云是也。温古又再治十卷作。宗人云。是疏云非一行作。翻译三藏语本经同。是为凡夫再治事大误也诫也。此时梵本佛菩萨大日经六卷具出。今现图校合名字异佛多之。又今现图可合经大日经第七卷供养法卷是也。此卷。台藏次第出。是善无畏北天竺金栗王塔下空中现金色给图铭故。今现图附合。此经异译要略念诵名之。故知。地体大日经六卷也。此卷加七卷云也。大日经天竺十万颂三百卷也。金刚顶经三百卷也。苏悉地经序流通除二段正宗分许也。故说处何处不知也。乞有相传可寻之。已上胎藏界大概如斯。
  一。金刚界曼荼罗事。示云。九会曼荼罗也。中台成身。会上一印。会下三摩耶会。
  右中大供养会。上四玄会。下羯磨会。左中降三世会。上理趣会。下降三世三摩耶会。
  已上九会。
  一。于曼荼罗中从上古于今不知佛有之。所以降三世会四角似毗沙门佛有之。先德云。此佛浆束似毗沙门持箜篌。二十八部众中持箜篌有之。其像见浆束又别也。故不分明。今学者上代不知习以知人云也(云云)。
  一。今九会三卷经中只说五会。今四会无之。仍何图寻。东寺意本自自天竺广本图金刚智唐土来无畏相传上无不审。今三卷经金刚智三藏天竺三百卷类集持来之。时汉土不相应故。大风吹来海上。海上漂流时。船头诸财沈波底。时二百七十七卷海中入了。今三卷最要本故。三藏持经持给故。不虑之外传来经故。序正流通无之。又一部始终不备。故九会无之也。
  又山门四十帖云。此九会自本一会开而为九会。故慈觉大师御入唐时。只成身会一会传今开九会也(云云)。知。本经不会事不可不审也(云云)。
  问。今金刚界次第九会中理趣会。降三世会二会无之。其故如何答。是可有义分也。极喜三摩耶明中降三世摄。大乐不空明中摄理趣会。故九会具次第有之也(云云)。
  一。成身会法门事。示云。成身者。身俱舍云。聚集义。意色心二法集为人体故知。今成身会者。法界依正二法无过集为大日本有成身云。强佛菩萨相貌身集计不可言也。诸法实相名也(云云)。
  一。一印会者。一者非一以多数为数。印者决择分明义。亦不改义。又体现义也。此印诸法同一性结得意时。于一性云下横竖平等意可有之也。又横竖无碍平等有之。横平等云者。佛众生平等也。竖平等者。佛与佛平等。众生众生平等也。以此平等为真言本法。故此教谈即事而真云。烦恼即菩提菩提即涅槃谈此意也。是六大无碍义也。谓意高物百千高置低物百千重低。己成能见智平等名之。所见法名不平等。故以升物ハカリテ上。カキタルカ如平等不可得意也。横竖无碍平等者。一法体于或时见事。或时见理。如此所见不同横竖无碍云也。
  一。三摩耶会者。是诸佛意虽万差也出色法时。长短方圆青黄赤白不出。方云时五方。佛云时五佛也。故法界天然法尔所生草木等形人修罗所作非。又非佛菩萨所作。天然法尔体现。长物敬爱ナノリ。圆物息灾ナノリ。三角物降伏ナノリ。方形物增益能生名乘。故知。三摩耶曼荼罗者。法界色形体也。赤色敬爱ナノリ。西方秋色故。秋诸色皆赤成。一切众生熟实子爱义也。黑色降伏色黑染云时。一分恶方故降伏世间降伏门例时恶义也。黄色增益色。诸法生长始必メクム事色黄也。白色息灾色。一切诸法满时法界无阙减故。圆形也。此德成就时不苦不乐也。故住理性。理性白色也。清净色故也。青色黑色同。法相大乘意也。真言降立之四种法相对时青色アマルヲ摄黑色也(云云)。私云。法相宗黄赤白黑色立也。青黑色ウスキ也。仍属黑色也(云云)。
  一。四印曼陀罗事。示云。四种曼荼罗也。四种者。一三摩耶曼荼罗。如前释。二羯磨曼荼罗此云自业威仪。亦云辨事。三大曼荼罗六大所成诸法总体也。只木木见。竹竹见未见其能艺。粗见也。四法曼荼罗者。诸法所具真如妙理。佛菩萨悲智二心。真言陀罗尼中字义句义等诸法也。此三曼荼罗中显教强例时大法羯三义分有之欤。三摩耶曼荼罗全无之处也(云云)。
  问。何故此会中五佛有之。何云四印会耶。答。虽有五佛中台同●字一印会大日与同一性故。二佛并出为妨四印云也(云云)。
  一。大供养会事。示云。大者。周遍法界义。供养者。能生义也。譬如世俗意。供养者。佛菩萨备香花许供养得意故。少供养无大义。今此大供养者。真言行者以大日智法界四曼别相住说法三密说知。时时不间断。三十七圆满见时。所见诸法此观被长养。本有大日成方养云。能见智供云也。如此观诸法遍无量无边也。故云大也(云云)。私云。我今奉献诸供具○法界即是诸妙供○自他安住秘密藏(文)。可思之。
  一。理趣会事。示云。是十七尊曼荼罗也。此十七字爱染王种子也。故理趣经十七段欲·触·爱·慢说。说四德。每段此ノミ举。是印合时四摄印是也。弱时拳初当欲金刚。欲不舍义故。拳体即欲相也。吽时相背合。触义也。鑁时二地与二风相锁。是爱义也。慢时此二手举振也。人物慢时头振手举意也。真言四摄印被云。显教发心修行菩提涅槃四点也。亘诸法云时生住异灭四相也。诸法虽多心内心外二行此四摄不离。理趣经十七段序品举九品。此九尊四佛四菩萨具故四四十六也。是加中尊十七尊云也。次下十七清净句说。此菩萨也。次下此十七尊一一段段说。故十七段也。但一向全体上十七尊说无义分大方皆上十七句说似。段段皆四四举法门。何变相乱说理趣释谈日欲触爱慢四菩萨相传也。奥往四菩萨加中央自证萨埵五秘密说也。理趣瑜祇二经爱染三摩地心内心外二法以。五秘密曼荼罗习为最极。已上。
  一。降三世会事。示云。三世者。贪瞋痴三毒也。理趣经杀害三界一尊有情(文)。是贪瞋痴三毒。害ツレハ不堕地狱云意也。其故贪开佛部。佛摄取不舍愿众生大贪一体故也。痴开莲花部。莲花部慈悲故。慈悲起愚痴还。智惠发又愚痴归。故般若经云。般若无智自证钝故云。法性至极本住愚痴也。如此知降伏三界故。云降三世也(云云)。又云。调伏调者。迷情调味法性大日心成故云调。如此知时。当体不动而虽有引众生。不堕地狱故云伏。故五大尊中以五大尊为四摩降伏尊。足蹈摩醯首罗。一切众生业体也。真言意初地即极习故。东方发心于初位降伏第六天魔王形也(云云)。
  一。降三世三摩耶形事。示云。先降三世降伏摩醯首罗之时。所持物器杖等也。众生对治怨敌时不持兵具不向。如此为降三毒恶心表示持器杖等。明三摩耶形会故。降三世三摩耶会云也。故此会内诸尊皆以器杖为三摩耶形也(云云)。已上九会大概如此也(云云)。示云。此九会会会每难释异义。只行者一心法色心通诸法通达解了差别也。留意可思之(云云)。
  一。曼荼罗人图事(胎藏界)。示云。大日胸。左右四院两手。前五大院腹。表五藏置五尊也。藏必发嗔恚故也。虚空藏院腰。苏悉地院足。遍知院心。上释迦院口。文殊院顶上也。是五轮也。此缩五轮时色心二法●●两字也。又五大五轮云时。性者坚湿燸动性也。云体之时长短圆方宝形之五也。是二轮摄样。水轮两部别时风轮生 地轮。角チカヘニ切时成火轮火轮智故当四智。此约方时东北胎藏一会。去年果成今年种义也。南西金刚一会修行菩提一位故。譬如稻者草时实时少分相似。故又当因果二不义。故五轮摄二轮。四方二方摄两部万德摄义也。空轮心法。故亘二轮不二心也。显教意心虽不念不想。真言心生诸心事。宝珠雨万法似。故宝形也。但御作五轮水轮同形也。皆圆形也。是心表万德圆满义。能摄义也。如意宝珠所生义也(云云)。师云。理趣释意也。可寻彼也(云云)。又云。生身大日拜见事。瑜祇灌顶时一向生身眼也。甚深甚深。
  寻云。两界者。因果曼荼罗也。因果相顺法门也。何故五百诸尊七百余尊不同有之(云云)。答。此问端者。曼荼罗不习传者所疑也。凡胎藏界五百余尊修显得体至果时。金界成身会一会显也。余八会亦复如是。仍因果不齐。难破不可致之也(云云)。寻云。己身曼荼罗时。以胎十三院摄五轮方。如何。答云。地轮者。八叶也。水轮者月轮(中台)。火轮者。三角遍知院也。风轮者。半月释迦院也。空轮者。圆形文殊院也(已上五轮)。左手者。金刚手院(腕也)。同手者。除盖障院也。右手者。观音院(腕也)。同手者。地藏院也。胎内五藏者。五大院也。左右膝者。虚空藏院也。左右足者。苏悉地院(已上)。一身总体毛发毛孔等者。外院三十天等也(云云)。已上一师口传也。不可口外者欤。
  寻云。以金界九会摄己身曼荼罗方。如何。答。凡金刚界者。九体佛智显事形故。纵虽一会九会义分必可具足也(云云)。又云。于一身总体九图形有之。所谓龙猛菩萨竿术九图番形。
  
  曰。已上此九图番形横合·竖·角合皆悉成十五也。以之瑜祇十五布字辨才天十五童子曼荼罗习合也。是则三种悉地真言十五字习合也。悉地者。妙成就也。今金界果德圆满义。深可思合之也(云云)。私云。天台宗意横竖五轮俱是成四教三观也。譬如九图番形横合竖合悉是十五成也。仍四明和尚指要抄序云。错倧允括云。横竖教相皆三观三千成事释也。深可思合之(云云)。
  溪岚拾叶集。
  御本云。
  于时元应元年九月十八日于比睿山黑谷慈眼房。对受口笔了。东寺一流未及笔墨秘曲也。薄伽梵之制戒也。不可外见而已。此中少少山门义势载之。此外又兜率东曼荼罗记抄别有之(云云)。应永十年闰十月十九日书写之讫。●●惠严之(云云)。

溪岚拾叶集。

  东曼荼罗类集钞(私)。依都率御记云。
  第五明曼荼罗名体。此为二。一明名。二明体。就名为二。一别名。谓莲花胎藏也。二总体。谓曼荼罗也。初明莲花台藏名有二。一譬喻释。二当体释也。譬喻者。如前所引义释第三也。当体者有二。一事体。二理体。事且有二。一者如先譬喻所显法门。即其当体立莲花名。二者心是也。心亦为二。一虑知心。如住心品等明。又如花严经云。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如来。即此心名莲花二处中心。如具缘品疏云。内心白莲花者。此是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花(云云如曼荼罗抄)。又如上所引白檀曼荼罗文之末。又成就悉地本云。摩诃萨意处说名曼荼罗。诸真言心意了。如得成果诸有所分别悉皆从意生。分辨白黄赤。是等从心地决定心欢喜。说名内心处。真言住斯位能授广大果○(文)。义云。心处大众生曼荼罗皆作是说者。心处亦疏名为心位。即指此众生自心之处。即一切佛大悲胎藏曼荼罗也。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即是花台之藏。然以四种常俱生故。为彼覆蔽。故不能明了。而自觉知心处者。即知此心自性常净。如是净无垢处。即是诸佛大圆实相之地也(乃至)。三世菩萨皆如是说。一道无异(云云)。
  第二理体者。一实理也。具天台释法花体。已上释名体多依此经疏意。兼天台法花玄意。所以然者。今案此经疏意。法花经与大日经只眼目之异名也。天台与此教宗亦复如是。更检(文)。又经云。无量门进趣(文)。义释四云。无量门进趣者。即是兼释曼荼罗名义。夫曼荼罗者。名为聚集。今以如来真实功德集在一处。乃至十方世界微尘数差别智印轮圆轮凑翼补大日心王。便一切众生普门进趣是。故说为曼荼罗也。又十一云。曼荼罗是具种种德义。即是如来秘密之德。如莲花开敷而自庄严。陀罗尼集经云。曼荼罗云檀(云云)。有处云。檀者怛也。怛然而平也(云云)。
  第二明曼陀罗体者。即前当体释名所目之法是也。
  第三述愚意者(只为染自心不可反外见。闭目之后烧捻而已)。
  今此曼荼罗有二种。
  (一者。人曼荼罗)
  (二者。法曼荼罗)
  人曼荼罗有二。
  (一。本尊曼荼罗)
  (二。行者曼荼罗)
  本尊曼荼罗亦二。
  (一。一尊都会)
  (二。行者假立)
  本尊实得亦二。
  (一。三部都会曼荼罗)
  (二。三部随一诸尊随一诸尊随一曼荼罗)
  三部都会亦二。
  (一。尊都会)
  (二。诸尊都会)
  一。尊都会亦二。
  (一。大日一尊谓一界四重诸尊皆是大日一尊种种身也)
  (二。诸尊随一谓一界四重皆是诸尊随一种种身也)
  大日一尊都会有三。
  一法身理具。谓法身理性宛然具足三部四重。本来常住不增不减。
  二报身实种。谓报身智体如彼理性真实修。谓诸尊功德。
  三应身化现。谓应身智用如彼理性随缘化现诸尊功德。此是三身各具三部四重曼荼罗之义也。或可言本尊法身遍知文殊等报身·释迦等应身亦可言佛部法身·莲花部报身·金刚部应身(已上初三身)。又云。中台九尊为真身三重诸尊。为应身(初二身)。又云。三部四重皆大日体用也(初一身)。然就三身各具义此大曼荼罗。一往论之是化身化现而表三身万德故。
  今且初此示一两义门。
  此有二次第。
  (一从因感果次第以为四重)
  (二从本垂迹次第亦四重)
  从因感果有六位。
  一理即。
  二名字即。
  三观行即。
  四相似即。
  五分真即。
  六究竟即。
  又可开为十界云如次下。
  从本垂迹开为十界。
  一地狱。
  二饿鬼。
  三畜生。
  四修罗。
  五人。
  六天。
  七声闻。
  八缘觉。
  九菩萨。
  十佛。
  或可迹示为六即位也。如次上。
  此十界各二。
  一依报。
  二正报。
  此为三种世间。
  一五阴世间。
  二众生世间。
  三器世间。
  即有百界千如三千世间乃至无边法门究竟而论如是圆融无宫法门。但有凡下一念心中。
  问。今见曼荼罗天地狱界。答。具缘品疏阿阇梨所传图中有寒冷地狱热恼地狱(云云)。
  诸尊随一都会有三类。
  一内证八叶。
  二二重佛菩萨。
  一二乘诸天。
  内证八叶随一各有。
  三身亦有二次第。
  一从因感果。
  二从本垂迹。
  具如上大日。准知。问二重佛菩萨并二乘诸天为中台时。四重次第不中因果本迹二义。是何次第。答。此秘密檀秘密中之秘密也。才示大途心寒毛竖。况及决择甚可怖畏更问。
  诸尊都会此亦二。
  一。诸佛共。谓大日宝幢等名别体。总一尊各表诸佛一德。诸佛万德共集成大曼荼罗也。言诸佛者三世诸佛。
  二。诸佛不共。谓大日宝幢等为名定体。一尊各表一佛万德。诸佛菩萨共集成一大曼荼罗也。
  问。若诸尊体各别。何同坐八叶。答。不异。异而不异。然为助一心观示一八叶心也。
  问。此都坛相何处化现乎。答。具缘品入秘密曼荼罗位品(云云)。
  三部随一诸随一曼荼罗有多类。
  一大日。
  二佛部。
  三莲花部。
  四金刚部。
  五二明王。
  六佛眼。
  七诸菩萨(不能细示更检)。
  八释迦。
  九四菩萨。
  十二乘诸天。
  行者假立亦二。
  一内观假立谓道观等亦如秘密品等说。
  二外作假立即建立内心所观也。
  内观亦二。
  一都坛观如前可知。
  二别坛观如前可知。
  外作亦二。
  一都坛如前。
  二出别坛亦如前。
  此二各四。
  一大曼荼罗。
  二三摩耶曼荼罗。
  三法曼荼罗。
  四羯磨曼荼罗。
  又云。此四亦通内观。谓初心不能观佛身故。具观之为真观缘。
  行者曼荼罗亦有都会随一因果本迹等义。准前可知。然为助初心观。且就从因感果略示一两义。
  此有二种。
  一。因。
  二。果。
  因亦有二。
  一。性得。
  二。修得。
  性德有二。
  一。理性。谓一实相也。此亦有三。一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三缘因佛性。乃至十种三法(云云)。
  二。事相。谓有情心也。此亦有二。一行栗驮心之名监虑知。今是处中心也。处中亦监草木心。今取有情八叶心也。二质多心。是虑知心。如言三界一心(云云)。然则判修性位诸文不同。今且以理即位为性德也(云云)。
  修得有二。
  一。师资相承。谓师以已成佛曼荼罗加持授。与弟子弟子欢喜顶戴信乐领受。以为已有具如传法灌顶作法。
  二。发心修行。谓信师传受亦信也。理性发大誓愿修学秘密教。乃至登地住位也。且以发心已上为修得也。
  果亦有二。
  一。因中胜解作意希求观念之境界。谓于未成佛身作已成佛想也。是行者恒时之用心也。此犹属因如前。
  二。果上万行圆满真实感得之果报。
  真实佛果亦二。
  一。自身因圆果满三身四德。
  二。自身亦具诸功德。谓十方三世诸佛万德异而不异。备在我心也(云云)。已上。
  法曼荼罗者。即人曼荼罗中诸尊所表诸法门也。若初会数一往明之。一约一法。谓一实相也。或质多心也。或八叶心也。二约二法。自行化他是也。中台自行三重化他。或事理为二。大日理也。诸尊事。或心心所为二。中台九尊九识也。三重诸尊诸心所也。三约三法。佛部·法身莲花部·解脱金刚部。般若或诸法中也。二乘空也。诸菩萨诸天假也。或定惠式道识等十种三法(云云)。或有身语意曼荼罗(云云)。四约四法。发心·修行·菩提涅槃也。此四轮即法花开示悟入也。五约五法。前四轮上加方便也。如是乃至百千万亿恒沙尘数。总别自他横竖自在随智力所。及宜作无量观。又诸布字是法曼荼罗也。所谓四轮布字。百光王布字。布字品布字。三部阿阇梨布字。轮布字。十二真言王布字也。又诸尊种子为法曼荼罗。此等皆甚深秘密法门也。问。已前所明人法无量曼荼罗具足皆应在此一曼荼罗中耶答然也。
  问。以何为证。答纵无证据不可疑也。显密观行用心如此。况又大日经疏始终所明自有其意。不能繁引。凡普门尘数法门具在此曼荼罗。即此曼荼罗。唯在一念心。请诸行者善得意(矣)。
  问。学此数者多谓此曼荼罗是教主毗卢遮那所现。即佛果真实相云。何前言他受用报身·应身化身化现。答。法身自受用身非说法利生身。明知。真言教主非彼身也。若准今经疏是他受用身。名毗卢遮那者。如前(云云)。但抄记意希许法身现通说法故。彼文云。常途说法。或云。法身净寂如虚空无所动作都不说具足。如是力用以为凡起神变。皆是有为之心三昧之力。而不言法体。如是此其未了也(文)。可决。
  问。大三法羯四种曼荼罗如何。答。理趣释云。若画一一菩萨本形即成大曼荼罗。若画本圣者。所执持标炽印三昧耶曼荼罗如前种子字各画本位。即名法曼荼罗各铸本形安于本位即成羯磨曼荼罗。安公云。六大和合出生诸尊身。若五色所画像(一)诸尊所持三昧耶。若真若画(二)诸尊种子真言若说若画(三)诸尊三密动作若真若雕(四)如次是三羯四种曼荼罗也。又云。初大者。以五大色成如来妙色身。故云大也。第二三者。佛常安住平等三昧定而怛然不变。犹如金刚。是故示以金刚杵影也。第三法者。轨则决定之义也。如来所出言语音声无非实相。若人囚之决定成佛。故言法(成法之法)第四羯磨者。羯磨事业威仪之义也。诸佛如去如来之威仪也。如幻三昧隐现自在。随类示现。大悲小怒之形。皆无非法性境界羯磨之事业。如是四种之义其旨深广(云云)。已上。
  义释第四云。从大日如来齐以下光明是此第三重位。自齐以上至咽所出光明为第二重位。自咽以上乃至顶相之光明为第一重位。其中台藏即是毗卢遮那自心八叶花也(云云)。十一云。从佛自身一一毛孔出种种身云。随其上中下分。谓头为内台。心已上为第一院。齐以上为第二院。齐以下为第三院。抄记云。尔时行者观心叶作中台观。其身即是曼荼罗。从心已上为第一院从心以下至齐为第二院。从齐以下为第三世间天院。
  入秘密曼荼罗位方。义释云。大略心为八叶之位。从齐至心为金刚台。齐为大海。从齐以下是地居诸尊位也。此者何义。谓从诸佛大悲海而生金刚智出生一切佛会也(云云)。又以四种阿字为四重。如四处轮中明(文)。已上东曼荼罗义(云云)。
  溪岚拾叶集。
  (御本云)。
  元应元年六月一日于黑谷青龙寺书写了。
  笼山菩萨比丘天台光宗记之。
  一。曼荼罗事东曼荼罗。上卷(本末)。中卷(本末)。下卷(本末)。曼荼罗料简钞。上下。已上东曼荼罗钞八卷。
  西曼荼罗钞一卷。已上都率僧都觉超御作也(云云)
  应永十年润十月二十三日于元应寺书写之讫。
  ●●惠严之。
  东曼荼罗别卷。一帖。觉超僧都作。
  台三密抄五帖。金三密抄五帖。觉超僧都作。

●●拾叶集(三部经大意)。

  胎藏界曼荼罗。池上作。
  夫大悲胎藏曼荼罗者。三世佛陀。十方如来之根源。发心菩萨地。住萨埵之所出一者。一切有情身中常住不灭实相平等极理。是名胎藏界。凡夫因时如未敷莲花为诸惑所缠缚轮回生死不知身中有佛性理。是以大日如来经无量劫。为顿悟机。说此秘密法。若有真言行人。如法观行。即身成佛。佛果成时。自身八分肉团变为八叶大莲花。心王大日显花台上。四佛四菩萨坐八叶上。心敷诸尊诸会具足。相备十界广大无边。皆从观心显成佛理。若有众生一见曼荼罗。俱胝劫重罪一时摧灭。必定得菩提记。名大悲胎藏者。妙法莲花法门。毗卢遮那本地常心。即是花藏具体四佛四菩萨。醍醐果德。如众实。俱成十世界尘数金刚密惠众。犹如鬓蕊十世界尘数大悲万行诸大菩萨犹如花叶。三界六道无量应身犹如根茎条叶。然如来加持故。从佛菩提自证德现八叶中胎藏身从金刚密印智现第一重金刚平等诸内眷属。从大悲万行现第二重诸大萨埵。从普门方便智现第三重随类之身。此总大悲胎藏界云。此曼荼罗可多意。所谓行者曼荼罗。诸佛果德曼荼罗。付行者曼荼罗有二。或性德曼荼罗。成修德曼荼罗也。一切有情心中本备诸佛万德。普门尘数诸三昧。远离因果法。然具云此。即是性德理也。修德曼荼罗者。授法灌顶法师传教信己心理具发心行修证入地住位。四重曼荼罗总而言之。无非大日功德。别而言之有二意。谓中台八叶并遍知印等第一重。是大日功德也。第二重文殊等四菩萨外金刚部。是释迦所摄也。东方初门中台释迦牟尼。为令大日教流布。住彼转法轮自心功德。而入众生心。其释迦功德者。文殊等四菩萨功德也。大日功德不过四种。东方宝幢佛。是发菩提心义。南方花开敷佛。大悲万行义。西方无量寿佛。诸菩萨义也。北方天鼓雷音。是入涅槃义也。释迦佛名有四种。文殊等四菩萨也。文殊是三世诸佛智母。诸佛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也。始觉法性。始开佛智。是名诸佛发菩提心。之后能修诸行。一一行中除菩提障。是除盖菩提功德也。盖障若除心地自开法财显现。是地藏菩萨功德证菩提义。三德秘藏是名大涅槃。无边功德备在此中。是则虚空藏菩萨功德也。释迦如来一切功德皆大日如来功德也。故知。四菩萨功德即四佛功德也。法身寞寂心言路绝故。令释迦流布八万十二教。一一功德皆还入我等之心。既受佛胤岂非佛子哉。代大日转此法轮。故大日法身是法水源。三世常住冥熏不断。于六趣四生。任运随逐生死海中渐生佛种。唯是法身遍依正故。虽蒙恩德不知其恩。虽不知之利益无穷。语绝心不及。称叹何为哉。胎藏界曼荼罗亦如来理常住不灭大寂定故。大日住法界定印。此金刚界大曼陀宣自性清净普贤大菩提心。故舍那住大智拳印。一切有情身中本备普贤大智性。为烦恼恶业被缠缚。镇受生死轮转苦。是故舍那教主愍斯倒惑鉴无上乘机说此大教王。行人受此密旨。于心中观一轮净月。顿证舍那万德三十七尊尘数圣众显现于菩提心月轮中。密严国土无尽庄严依观心之功自然见之。若有众生造四重五逆罪。一念发悔心须臾消灭。获得一切如来真实智惠(云云)。
  金刚界九会其旨难明。且案一师说。一印会配法界体性智。虽有诸尊皆归大日所证法性一理意也。根本会是大圆镜智。无量劫中修真言行。转赖耶识得此智也。三昧耶会是平等性智。住平等大誓能利众生。转第七识得此智也。微细会即妙观察智。为众生说法断疑。是转第六识得此智力也。供养会是成所作智。无量劫中供养三宝事业故。转前五识得此智(云云)。
  胎藏界大日如来发生四重曼荼罗身。内证眷属共说内证自行化他因果法。即以此法普示法界有情。金刚界大日如来流出五部海会。共说内证因果法以此法普示法界。大日如来大悲胎藏中养育法界有情。法界有情心胎中开发四重曼荼罗。大日如来五智金刚中加持法界有情。法界有情心月中发生大日如来三十七尊无色曼荼罗。名为聚集。今以如来真实功德。集在一处。乃至十佛刹尘数圣众集会翼补大日如来。一切众生普门进趣。是故说为曼荼罗(云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今将释此经。略有三门大意等也。义释云。如文殊师利见白毫所照万八千土。诸菩萨种种因缘。皆是行菩萨道。即知。诸将开权显实法花经。当知。金刚手等亦复如是。普见加持世界唯说平等法。即知。如来将演遍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是经大旨也。次释题目者。大是唐翻。梵言摩诃。则一大法界之总体。三部最深之秘处。且含三义。谓大·多·胜也。正当三部。阿字一□反为深大。理婆字离染为广多智。缚字离坏殊胜用。皆在一心。非多非一。阿字故之体大也。娑字之故其相大也。缚字之故其用大也。一物异名。性相常住。总水流波称之大海也。苞体宗用名摩诃期。乃三点之秘府。五智之幽。开冥始自发心终于证果自行化他。皆摄其中。毗卢遮那是阿字理点。一切诸法本不生故。成佛是娑字智点。一切诸法无染着故。神变加持是缚字用点。一切诸法离言说故。不生而生故现法宫。无染而染故具五大也。离言而言故说三三昧耶所谓不生即是寂灭义。离染则莲花义。离言则金刚义。体不生故妙理无极。宗离染故真智无穷。用离言故化导无尽。是以摩诃之体无处不遍。摩诃之宗无法不圆。摩诃之用无行不满。居性寂之极地包法界之体用。即云。即身无异无相故显呼。
  大毗卢遮那佛神变也(云云)。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者。入文三段者。凡此经总可有三本。法尔常恒本。诸法曼陀罗是也。二分流广本。金刚手所读传十万颂经是也。三略本者。有三千余颂。七轴之经是也。此三千余偈以略摄广。以少持多。一字中含无边之义。一点内呑尘数之理。广略虽殊理教是一。诸家释经皆三分判经。今真言宗且约三部而释。初如是序分也。当于身密即为佛部。示身无尽藏以。尔时世尊至嘱累终。是当语密。即为莲花部。现语无尽藏故。信受等文是当意密。即为金刚部。表意无尽藏故。序正似异。秘妙三密各殊。一如理平等。然则讲演所生(云云)。
  金刚顶大教王经。
  稽首金刚宝楼阁。法界众德大月尊。理事俱密金刚乘。菩提心殿一切众。金讲此秘密典。大法主〃〃。
  将释此经可用三门。大纲释名·入文·三段业也。大纲者。今此金刚真宗人则真如法界以为其体。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法是一切阴入界等无非其教。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云云)四种曼荼罗谈法界无外。五佛智慧遍三世尽底。学之人如莹摩尼殊。修之者疾得显极阶。然则法界体性智。毗卢舍那居极理以示顿。四智心品四佛显内证。那住四方十六大菩萨内外八供养等宣是异矣。三世佛陀十方郡生咸同源乎。缩之在一尘。舒之遍法界。一诵真言尘界悉感。一捐才动诸佛亦来思字义。观月轮除苦与乐者也。故此经云。由此真言。设作无间罪。谤一切如来乃至获得如来最胜悉地(云云)。三密结要诸经所无。五智奥源唯在此教。此经大经盖如是矣。
  释题目者。此经有二题目初云。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第一者。总名也。次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轨品之一者。是别号也。金刚顶者。十八会都名也。一切如来大教王者。是十八会初会也。金刚者。世间金刚有三种义。一不可坏。二宝中之宝。三战中胜也。不可坏者。实相中道过一切语言心行。离诸过患。不可变易故也。宝中之宝者。显实相中道具恒沙万德也。战具中胜者。表第一义空。一切烦恼无敌对者。此三是●字三义。此等三法非佛人天所作。是法然道理。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故云金刚也。如金刚不可坏。此经亦尔。不为外道邪魔等之所颂坏也。如金刚宝中宝。此经亦尔。诸经中最为第一。如金刚战具中胜。此经于诸教中为胜。若学此教不历劫数破贼。早成佛故也。所谓顶者。是最胜尊上义。此金刚教诸大乘法中最胜无过上故。以顶名之。又不是偷名。一切众生心法界中从本具足金刚坚固胜义。则于理体诸法兴起。故法花云。是法住法位。今正显说此秘教故。云金刚顶也。一切如来者。毗卢遮那如来三十七尊及八十一尊三世十方尽空法界微尘刹海一切如来身以为其体。故能出生。甚深秘密。百千万亿修多罗。皆是毗卢舍那如来性海功德。亦能出生花藏庄严世界。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皆是毗卢舍那如来体性周遍一身充满一切刹故。名一切如来。又一切如来者。谓五如来。大日·阿阇·宝性·弥陀·不空成就之五。摄一切佛故。又三世十方一切诸佛。是为一切如来。以一切言遍摄故也。真实者。一切如来内证真实法也。摄大乘现证者。收摄为摄真实义故。名大乘顿证。故为现证也。真实者。七大有。一行阇梨云。一以法大故。谓诸佛广大甚深秘密之义。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大人所乘。二发心大故。一向志求平等大惠。起无尽悲愿誓当普授法界众生三信解大故。初见心明时。具足无量功德。能遍至恒沙佛刹。以大事因缘成众生。四以性大自性清净心金刚宝藏无有缺减。一切众生等共有之。五依正故。如是妙乘即法界众生大依止处。犹如百川趣海草木依地而生。以时大故。寿量长远出过三时。秘密神通之用未曾休息。六以智大故。诸法无边故等虚空。心自然妙惠。亦复无边穷实相底以如是。七因缘故。诸大乘门最胜第一。故云。最胜大乘诸最上乘顿证之旨。无不摄属此经。故云。摄大乘现证也。大教王者。诸大乘经虽说成佛义。经历劫数。或得或不得。或大乘经虽明现证但理无事。或虽但明印明支分不具。未尽佛意。今此经具说五部三密五智成佛等事理具足尽佛本意。故云大教王也。经者梵云素怛览。或以翻经。即常义法义。常则道轨百王。法乃德横叶。故曰经也。第一者。以数也。此经一部三轴此卷居初故。云第一也。以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轨品之一别称(云云)。十八会中初会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谓金刚降三世遍调伏一切义成就也。表四智品也。今此经四大品中初大品故。云金刚界。云金刚者。坚固利用二义。如前释之。所言界者性也。一切如来金刚性。遍一切有情身中。本来具足圆满。普贤毗卢舍那大用。自性身海性功德故也。又性是实性性。即理性极实无边。即佛性意名。即毗卢舍那法身如来之性具。此理故一切有情当显得秘密三身理必有觉。犹如金刚宝必有光明又性名不改。是如来性随逐烦恼经历生死。其性不改引发众生的到佛果如金刚宝必至轮际得停住。依此等义云界也。大曼荼罗初六有。六曼陀罗中举初兼后。故云大曼陀罗也。是诸如来内证秘法故云大也。一切如来秘密顿证之仪式普度郡生。轨范云。仪轨品者类也。品类区别。于此仪轨品总有三。此品居初故云一也。第三略分别。经三段者。从初如是乃至诸胜宫自在名第一序说分。示现智用惊发会众。次从婆伽梵大菩提心乃至经末。是为第二正说分。正宣秘旨开悟物机。于第三分于修行者。非是要故。传法圣者。且阙不载。
  苏悉地羯罗经。
  将释此经分为二门。初明经意次释题目。后判经文初经意者。所言苏悉地羯罗经者。是三部经王。诸尊肝心。诸总真言之秘旨。咏贯大教妙。是以精进忿怒击众机发数十疑问。持明大仙悲未来开真言法则致羯罗五庄严遍涉真明为经卫悉地九成就亘通诸而成阶位。修行之辈如树木三世之利。信修之类寔获世出世验。诸部大教非此术。陵大虚云。灵翘开地狱之神术。唯此妙典也。次释题目言苏悉地羯罗者。作业义。今此经成就世出世诸作业也。六趣四生诸有情所乐之世间业。及二乘菩萨等诸圣者所乐出世之业也。总持明大仙安住大智大悲开敷真明。身中有成佛之理。是故大日如来经无量劫为顿悟机说此胎藏秘密教法。若有行人如法观行即身成佛果时八叶开敷。心王大目题莲花台上。四佛四尊生八叶上。心数诸尊诸会具足。备十界广大无边。皆从观心显成佛之理。是则胎藏界理性曼荼罗大意也。若有众生一见此曼荼罗者。无始以来恶业重障摧灭无余。必定得菩萨之记(云云)。三密修行之功。香供佛之善。其德难思。结于一印契惊尘数佛。诵一真言利六趣之生。暂运想念者。本有之功德自然开显。才致信力者。恒沙之罪障须臾消灭矣。香火是三密加持之香花。于一花一香之色具万行成就之无量香花。佛身亦三身相即佛故。于一佛一尊之像。备万德圆融之无数果德。能供是法界一色一香是中道。所供亦法界佛像即此法身也。佛弟子宿因多幸适值遇究竟大乘。是时不修学者。岂入宝山异空手。而归闻法悟道究竟方轨又遇此教哉。仰愿大日如来释迦弥陀胎藏界会五百余尊证知弟子诚。净土之行愿必成满足给(云云)。
  金刚界。
  敬白秘密教主摩诃毗卢遮那四智四佛四波罗密微细支分。无苦不救无乐不与。随诸有情愿能妙成辨其意愿。全安住毗卢真位故。云妙成就等也。经者梵云素怛览。圣教都名亘三际不可改易故云经。即常恒不及义也。军荼利金刚发数问请决于金刚手故云。请问此经有三十四品。居首故云第一也。第三判经者。此经一部三卷。善无畏三藏译。有三十四品。此无通别二序及嘱累。是传持人得传真阙二序流通也。若明处云。须弥山顶。金刚手所住普宫殿也。分为三。初半品经。初军荼利请问也。次尔时吉祥庄严等也。下至经文总是第二明大执金刚答也。具如经并疏(云云)。
  胎藏界。
  敬白真言教主大日如来秘密内证四证四佛四尊大圣不动明王四大八大忿怒十三大院五百余尊两部曼荼罗圣众外金刚部护法天等言。佛子小善相催志求佛道。是则依生生世世宿缘也。真言教行顿证方轨也。须传受胎藏。大法修行三密胜行也。夫大悲胎藏界曼荼罗者。是三世十方一切诸佛之根源。四十二地一切菩萨之所出矣。何物名胎藏界凡夫因时如未敷莲花。为诸惑之所缠绕。轮回生死不知。四摄八供诸大萨埵外金刚部护法天等总三十七尊五部界会五十世界尘数圣众乃至三世十方一切三宝言弟子蒙善友故训云。秘密尊教是诸教肝也。胎藏金刚大法者。是即发心成佛之直道也。夫金刚界者。是毗卢舍那内证之法。金刚萨埵超升之路。十方诸佛者。金刚界五佛是也。何物名金刚界。自性清净之大菩提心名金刚界。又一切有情身中本来有普贤大菩提心。为贪嗔痴惑之所缠缚。经历六趣四生不观自心成佛之理。是故大日如来经。无数劫为上根之人说金刚界大法。于内心中今观日月轮䔽妄雾。于惠风见大日光。澄迷浊于定泉显得本觉。若有行人如法修行。观法成就。即身成佛。自心大日尊三十七尊围绕。密严国土。无尽庄严。内证眷属现在。皆是观心成佛。是则金刚界无上乘教大意也。何况经云。若有众生已造四重五无间极重罪业。若发忏悔心。能入此金刚界大曼荼罗。及有见者。一切罪障皆得消灭。获得一切如来真实智慧(云云)。故今为结缘于胜教故。以不堪之器恭敬受习金刚界念诵仪轨。于懈怠身[邪/心]欲练行供养修行之勤。仰愿大日如来诸尊圣众。殊垂证明常被加护。速离魔缘身心精进善根相应成佛大事。必令成就给。愿往生弥陀净刹。听闻此秘教。开悟自心妙惠。以自心悟智慧。普示法界三宝境界。证知弟子意趣(矣)。
  已上池上御作。以穴太御本书写了。
  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溪岚拾叶集。

  曼荼罗类集钞。帖决私。
  决云。胎三坛。大悲。秘密。成就。
  师曰。大悲坛者。即嘉会坛也。亦曰都会坛也。如常灌顶坛等也(云云)。秘密坛者。即前说大悲坛。其后彼大悲坛所有诸尊各别坛也。方圆三角等各别别尊坛也。亦各有其部围绕之。谓此诸尊别坛建立时用之。或于诸尊说秘密坛也。成就坛为成就物也(云云)。又大悲坛者。灌顶行法等引入弟子。以悲为首故也。即诸尊图位如常。此坛亦名都会坛。亦名嘉会坛也。而嘉会坛者。观移大日。安宝幢之位。第一重乃至炎魔等以之安中台之时。诸尊皆同嘉悦集会给故。名嘉会坛也。或于都会坛中一一诸尊。皆一一具足彼一一秘密坛。此名为秘密都会坛(云云)。又大悲坛之意五色界道之内有四门。门内有八叶莲花莲花上有九尊也。而轨意加秘密坛之文。谓中羯磨金刚者。即是也。又其上大莲花。又秘密坛文也。谓。今意羯磨金刚之上准安八叶妙白莲也。其莲即九位也。而秘密坛具文羯磨上画。仰半敷莲莲上有茎擎八叶妙白莲即九尊座也今轨意不说半敷花并其上茎。谓大悲坛者。以慈悲为本。最初引入弟子坛也。故简略具不说之。后后坛坛委渐说显之也(云云)。
  又秘密坛诸尊之曼荼罗。唯是观作曼荼罗也非可图画(云云)。
  又秘密坛成就坛外院重重随尊不同也。多云三重(云云)。
  又成就坛或唯安内院。不安外院故。四大护有内门。是别时意也。
  又秘密成就坛不云外院界道。若以大悲坛可准之欤。
  又五色界道者。唯是通道地色也(云云)。
  又大悲坛大莲花藏上中心八叶妙白莲安。即为中台九尊位秘密坛花王上有十字羯磨。羯磨上有半敷莲。半敷莲上有莲台。莲台上八叶妙白莲也。而大悲坛是最初悲生故。不委说之。存略也。而传法轨引秘密坛文加中羯磨金刚文。唯略半敷莲耳(文)。
  又秘密坛半敷莲上有妙色金刚茎擎八叶莲。谓因果具足之义也。
  又秘密坛者。大悲坛中诸尊各各坛也。故于彼大悲坛中可住各各其坛欤。
  成就坛者。世间成就品有四种念诵。一意支念诵。谓先观本尊相好了了分明也。而于尊心月先观种子字。种子分明即真言之字一一加之。乃至一真言字皆分明也。故台界之意诸真言中先种子字。次诸字也。是观次第也。如不动门种子在终。虽然先必观种子(云云)。而一一字了了分明。即观一一字义更分明也。而即诸字有声。一一字旋转流洒一一有声。谓如●字唱阿声。乃至真言诸尊皆有声。唱字名也。此念诵纯熟之后。次作先持念诵。谓其本尊真言依教。若一洛叉等之数反满之持之也。而后三具支念诵也。谓辨香花等诸事供供养本尊等也。
  次四作成就法。谓前之三念诵已成就了。更作成就法也。谓祈境界。谓若我以何物可为成就物乎。可祈之也。若夫梦可成就。杵釼若莲若种种异物。随其境界作储其物。然后即以其物修成就法。即依其物发神通手持其物往反十方佛刹。为持明仙乃至登觉耳。即今此三摩地所成就物。谓之三昧耶形也。即本初入门之中三摩地所成之标帜也(云云)。
  已上此作成就之作法。谓之成就坛也。若无意支作先持。乃至无前三。作成就还妨秘法。何有其验耶。即诸别轨等多是第四作成就法也。而无前三直作第四云无验。痛哉痛哉。但依胎藏金刚智三藏一卷轨意者。不作前三直作成就(云云)。聊有法验。依此意尤可贵可贵。
  师曰。其尊手所持之物。是为三昧耶形也。凡三昧耶形者。其尊三摩地所成物形也。由此三摩地成就。其物即发神通。故云三昧耶形。自成就物发神通。依三摩地故。持明仙等手持三昧耶所成之物。往反十方(云云)。乃至诸佛菩萨金刚天等之手所持之物亦是昔日我三摩地所成之三摩耶形也。即彼三摩地标炽(如金刚三昧以金刚杵为表)。即是印也。
  此印是定也。真言即惠也(云云)。凡印有二。相印手印也。相印者。三股五股等诸三摩耶也。即手所执物也。手印者。手所结三摩耶形。标炽印契也。
  师曰。大日经世间成就品相似成就说之也(云云)。又曰曼荼罗者。是数义(云云)。台金二曼荼罗俱图随宜(云云)(对记。金界。天竺。随宜云云。又现图云云。显图故)
  菩提心义云。金现图(云云)。
  师曰。世流布胎藏曼荼罗谓之现图曼荼罗。昔无畏三藏之经中大曼荼罗佛所密也。显露图之恐违佛旨。若任意图亦非也。仍祈请给即佛空中现此曼荼罗。故云现图。又佛随宜现之故。云随宜曼荼罗(云云)。
  今此曼荼罗观世音金刚手等院诸尊二三重安之。所狭故也。如除盖地藏院一重安之。皆可向大日也(云云)。
  又曰。现图曼荼罗是现空中也。然师资传来有此说。未见矣。
  胎曼现空中事。是唯师口传也(云云)。先师说。台现图曼荼罗尊位等。只是随宜隐秘之图也。强不可寻之(云云)。
  义释中。以胎曼荼罗为塔(云云)。亦三十七尊可为塔。可思之知之(云云)。从本垂迹者。疏二云。从本垂迹则从中台一一门各流出第一重种种门。从第一重一一门各流出第二重种种门。从第二重一一门各流出第三重种种门(云云)。青龙轨意是也。谓先八印。次佛印。乃至外金刚也(云云)。从因向果者。疏云。从因至果。则第三重之所引摄成就能通第二重。能通第二重所引摄成就能通第一重。能通第一重所引摄成就能见中台藏(云云)。谓先外金刚部。次文殊等。次观音等。次中台也(如前受次第是又对受记有之)。但传法轨云。诸会云次第。是非从本垂迹。非从因向果(云云)。
  师曰。胎藏曼荼罗以观不思议境之意可知之也。今此曼荼罗凡圣杂居。善恶并趣。寻本大日三摩地也。且置本不论之且点一念心。即如来藏理也。百界千如三千世间法门宛然具足。故一念之中地狱。乃至佛界杂居凡圣不异处善恶无隔趣。是曼荼罗即此意图显也。但义释中大曼荼罗其事弥分明也。释迦如来及诸世尊同在善恶杂类之中故也(云云)。
  胎曼荼罗是十界互具之中佛界之上十界显现也。故其曼荼罗中六道四生宛然具之。即是天台所说观不思议境之意也。佛界乃至地狱界宛然一曼荼罗所说也。其地狱义释曼荼罗具有之。但现图曼荼罗无之。师说地狱摄炎王也(云云)。
  又义释曼荼罗天部之中诸佛杂居。佛界上理具地狱鬼畜也云事。弥显然也(云云)。
  胎曼荼罗是示现理具法门故。说理教故。从佛界至地狱示现。金界曼荼罗是果位成道相故。说果上教故。从佛至天等示现之。果上地狱鬼畜等其相隐故(云云)。又胎曼荼罗具观佛界之上九界形状故。地狱乃至佛界宛然具足之。但现图曼陀罗随宜以地狱摄炎王。不图之耳(云云)。
  师曰。胎藏诸尊若付三摩地门云之者。皆大日如来一一三摩地也。若付一一果德云之者。各各因圆果满佛也。具缘品初释文可见之。谓大日如来欲说曼荼罗时。十方诸如来皆悉来集坐于八方。各我为初入发心门。成佛三摩地门乃至次第入大日三昧地。谓以荼吉尼三摩地门为初入门佛自荼吉尼门乃至大日也。以不动三摩地为初入门成佛自不动门乃至大日也。而后俱入大日。身出已各住曼荼罗本位。皆入其三摩地各各而住故。不可相滥(云云)。
  胎界现曼荼罗时十方诸佛来集智处城住本初入门。所谓昔依荼吉尼得成就佛先入荼吉尼三摩地。即展转入二地三地乃至十地。乃至即入大日身乃至昔依死王得成就佛先入死王三摩地。乃至展转入大日如来身。如之十方诸佛各入本初门乃至转入大日身。而即十方诸佛各出大日身如先各住本初入门。即坐八方。现法界曼荼罗。此界意智处城所现。曼荼罗是为摄法界所现也。而后即如先入大日之身耳。
  金界自阿迦尼吒天下至须弥顶充满空中。诸佛皆是互相摄入之诸佛也。谓一佛身中更互摄入十方诸佛之身。故金界意一佛即一切佛也。故指一佛亦可云一切佛。而则下须弥顶大日四佛互现诸尊。现法界曼荼罗也。胎界非互相摄入佛也(云云)。理趣释等可见之。释意指五佛之一切佛也。
  胎界大日成道智处城十方诸佛来入大日之身。即出本初门。乃至示荼吉尼之身。各各初入门也。金刚大日于须弥顶为一切义成就菩提将成道时。自须弥顶至尼吒诸佛满空互相摄入。谓一一佛互摄入一一身一佛各各具摄入诸佛也。而俱时入一切义成就身即成大日尊(云云)。胎金等曼陀罗中诸天曜宿等皆是大日等流身也。即是显教中实业生此界诸天曜宿等是也。更无异也。寻本皆是大日如来本初入门形互也。故一卷一字经智处城此等曜天等皆列。此事犹以郁〃可思之。
  又云。犹此世界诸天星曜等皆是权者。其各各眷属或是实者也(云云)。曼荼罗中日月五星等即是世界所有日月五星也。谓彼召入曼荼罗中住其位故也。三界诸天神等皆尔也。或亦彼大日所现诸天神等随类各显。世界天神等各为其部类。
  胎曼荼罗经三重各有主。遍知印(初)文殊(二)释迦(三)若并中胎总有四主也。遍知印者。即大日也。文殊者亦是佛也。故轨注梵号云。曼祖室哩没驮曩(云云)。即有佛之句也。故四主皆佛也。
  义释十六云。文殊会中西方部主(虚空藏也)。乃至一菩萨为主(云云)。
  又胎曼荼罗中胎三重即四种佛土也。中胎寂光初重。实报二重。方便土三重。同居土。以文殊为方便土化主者。即是应身如来故也。如次文殊真言为应身真言也。付应身可分二。胜应即是方便土主也。劣应即同居土生也。是第三重释迦凡圣同居也。
  胎界四重诸尊皆是花台上实报土所居众也(云云)。
  问。台曼荼罗分生法二身眷属如何答。释迦诸眷属并外金刚部是生身眷属也。四大菩萨三点眷属等。是法身眷属也(云云)。
  不空成就天鼓雷音即释迦也。而五智次第等前后次第等尔故在北方。但北方佛只随应身义边名释迦也。谓阿弥陀受用智慧身。宝生福德庄严聚身(云云)。乃至宝幢自性身(云云)。不空成就作变化身(云云)。
  问。大日即释迦也。何有北方耶答。师曰。北方佛释迦事身也。西佛释迦教惠身也。南佛释迦福德身也。东佛释迦发心也。故大日如来即释迦尊也。此释迦尊即具此四身也。北方佛即名不空成就。亦为释迦即供养诸佛。修行圆满三祇百劫事业成就。悉达太子出家成道名为释迦。为显此义故在事业方。胎名天鼓雷音者。此事业尊随诸界诸趣机缘随乐欲遍说法犹如天鼓随人乐有雷音。弥陀说法断疑尊犹堂堂为十地菩萨说法欤。天鼓音遍应同法说救度。故名天鼓雷音(云云)。金曼荼罗唯现他受用现身说法相故。不专理趣耳。彼曼荼罗唯是忉利天上说。自佛界乃至天众现之。自人至地狱即阙也(云云)。金刚记云。佛皆住金刚定。为表之皆住金刚杵(东南会齐说)。又云。九会天竺随宜绘像不可以为此界定量(云云)。九会天竺晨旦难一定。但犹是人师为一机所图欤(云云)。金界曼荼罗不云现图。如说图也。九会不空所为欤。慈觉大师说。鑁部轮独一尊即是成身会也。更无余义也。一印云者误也。次下大曼荼罗会也。依成身为他现大曼荼罗也。二十天位在四独?阙位也。阙位者。尊位无所空故书也。非尊位也。五月轮各通宝珠亦尔也(云云)。
  慈觉大师传意和上记。九会之名号中心名大陀罗。次上名成身会(云云)。世云成身绘图不可也。但古说皆如之。如大师说(云云)。
  金界中台月轮四角宝形是阙位。自然画也。
  师云。出生义中塔者。是五轮法界塔也。上方五顶等图。是如来顶相功德也。下方十六执金刚者。十六大菩萨也(云云)。出生义云。塔者是五轮塔也(云云)。法身缘起塔摄收三十七尊。地(外供四摄)水(十六尊四摄又可摄水也。内四供塔四门可有也)火(九佛顶等云云)风轮上四隅有宝形(枨锁断也)。此四宝珠即四佛也。四佛四波罗蜜也。中心宝珠即大日也。即虚空轮也(此塔事可见出生义等分别圣位等也。又义释中有胎曼荼罗。为塔之意。可见之)。
  金界曼荼罗即是五轮具足之即是五轮塔形也。谓于大金刚轮四隅四大有之。大金刚轮即大空形也。故圆也。四大抱大空依之。即五轮具足意显也。胎曼又可观塔也。谓四智即四佛也。四波即四行也等(云云)。可思之。
  金界四大地水火风。但合空者五大也。今谓。大金刚轮即圆满也。是则空轮欤。四大即怀空轮也。又空轮依余四轮生立欤。
  问。金界曼荼罗是何重曼荼罗耶答。或云。三重也。加内院金刚轮云也。而是非也。何重曼荼罗者。只云外院也。故此界是二重曼荼罗也。如云台藏三重曼荼罗也。
  一印曼荼罗事。一印曼荼罗者。意乐尊种子中台安。四摄八供安之也。或本有曼荼罗。或本法无曼荼罗。随意图之。但天等为本尊之时不必尔。四摄等胜天劣故也(云云)。
  一印等图样。最初图十七尊加四佛。一说可尔欤。四波罗是常也。而十七尊只大日普贤也。或私谓。四佛犹可有十七尊曼荼罗欤(各四亲近加之也云云)。第二图爱前事。五种秘密曼荼罗心也(云云)。七十尊曼荼罗大日安中台。四方安四波罗蜜。又如常安四摄八供。谓十七也。又说。以金刚萨埵安中台。余同(云云)。
  师曰。胎藏曼荼罗千手金刚藏本云一。曼荼罗大日三摩地也。但千手是观音大悲三昧所现也。金刚藏是金刚萨埵大智三昧所现也。而大悲门福德门也。求愿福众生多故现千臂。利益之大智门入之者少。求之者少。故现一百八臂。利益之福教二身手多少。以之可得意欤。又此二尊各可在其观自在金刚手院内也。而左右相分十波罗蜜菩萨为此二院摄也。即坛等五观自在院福德庄严也。惠等五金刚手院教惠庄严也。若依此义者。虚空藏一独无眷属。而然和尚说云。下大曼荼罗等菩萨是其眷属也(云云)。可寻。
  问。若然者。十波罗蜜菩萨各于彼二院可图之。何于虚空藏院图之耶答。师云。虚空藏是福智兼备菩萨也。为显此义故。于虚空藏左右。书之。今此虚空藏持剑宝。即表福智也。故一说十波罗蜜菩萨虚空藏眷属也(云云)。
  胎曼荼罗千手金刚藏上所书飞天是首陀会天也。是阙位之处书之也。首陀会者。净居是也(云云)。
  问。千手金刚藏何故在虚空藏院耶答。非在虚空藏院之中。千手是观自在院一具也。金刚藏是金刚手院之一具也。但是随宜绘界道等之形也。不可为定量耳(云云)。
  问。胎藏金刚手院是佛左也。尔者可云定。如何答。离教定易劣也。今教上建立定也(云云)。
  观自在院亦是出□利生教也。即义释云。三点眷属(云云)。是金刚手空也。观自在假也。上佛部中也(云云)。已上帖决(云云)。
  溪岚拾叶集。
  (本云)。
  应永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于元应寺书写之讫。
  沙门惠严也。

溪岚拾叶集。

  五大院入唐事。私苗。
  胎藏大法对受记第一云。安然记。
  安然以贞观十八年二月有入唐事。又云。闰八月十七日。大和上为令安然读胎藏界真言。授大枝君。且以释迦传法印密授安然。音人子也。江家也。政枝作枝作江也。
  透暹云。被下唐符也。彼官符有之。同时四人也。元昭济暹安然等也。仍如此令申给欤(云云)。
  问。此事实否如何样可云事哉。或人云。梦入唐欤(云云)。私云。只有入唐志故如此书给欤(云云)。
  一。圣一和尚弟子岩松禅师云。五大院者。入唐于大唐大悟发明有。号阿觉上人人是也。归朝之后者。山门西坂本松崎住给(云云)。私云。此事依何说耶不审不审。五大院前代也。觉阿上人近代也。此相违如何。
  一。日本禅法得悟人事。妙法院赖勇法印梦想云。日本国禅法开悟人山家大师觉阿上人许也(云云)。此赖勇觉阿上人事不知人也。诚感梦样不思议也(云云)。
  或物语云。觉阿上人禅法开悟人朝帝闻ケル间。参内タリケルニ。敕问云。何是禅法觉阿即ウソヲ吹即退出(云云)。或人物语云。觉阿参内时。敕问云。何是禅法。觉阿云。上田タカエル下田タカエルト申ケリ(云云)。
  五大院入定所事。或日记云。五大院者。于西塔大日院御入定(云云)。私云。大日院者。道海和尚御房也(云云)。
  一。五大院御释名誉事。后嵯峨法皇御代密教肝心要文可撰进由。山门东寺被仰下之时。东寺法师一向五大院御释注进(云云)。
  又云。或东寺真言师云。内内觉大师与五大院御释怀中教相沙汰候也。此等御释无东寺教相可难明事也(云云)。
  又云。五大院御释见哀我东寺门流先德御释ナラマシカハト何ウレシカラマシト申合(云云)。
  寻云。五大院御作教时义菩提心义等始东寺有之。山门无之。山门经奏闻申给以后山门弘通。是则东寺门侧入灭故欤。申合。其义如何。答云。此事证据何事。大方不审也(云云)。何时代申给ケルソヤヲロ似事アル也。道光或三宝院硕真言师对面事侍。其时物语云。五大院御作莲花观フノリ抄云两种秘书有之。五大院山阶草堂寺シテ此等秘书造フノリノ中裹牛负坂本被越ケル时。逢坂口付童アヒルノ物食ケル时。件牛离行ケルヲ东寺法师见之取之。今此等秘书东寺门流现在(云云)。已上物语也(云云)。
  私此事思。此等事申欤觉。此莲花观フノリ抄申事东寺第一秘曲也。未及散在抄也(云云)。
  或僧物语云。此秘书摄津国三宝寺云所在之(云云)。大日房建立寺也。道光行可书写约束毕。
  寻云。世间口游云。五大院贫道无极先德也(云云)。此事实否。如何。答。此事不可然事也。凡然和尚者。觉大师之教德御弟子也。金轮院和尚定德之御弟子也。故安惠和尚福德主给。彼对五大院教德主故云贫欤。贫道不可云也。其上五大院所领丹州有之。三百余町所领也。何五大院贫道也云耶。将又三井寺南院五大院御建立也。寺领漠大シテ寺门第一福所也。贫道先德御建立岂如此耶。可知。贫道和尚不可云也(云云)。何况丹州五大右卫门尉ナソト申セルハ五大院所领相承故也。随分大名也(云云)。
  又先师上人义云。五大院先德乱僧云事。大方不可然事也。所以密宗深解都法大阿阇梨戒法坚持禁戒大和尚也。御庙大和尚御赞叹词密如金刚萨埵云。凡山门故实。密宗书籍。戒家秘书等皆以五大院为指南。总以不可云破戒僧也(云云)。
  又云。然和尚贫道也云事法器饥故贫道云欤。サレハ上宫太子御咏云。シナテルヤカタ冈山ニイヰニウヘテフセル旅人アハレオヤナシ诺。アソハサレタルヲハ达磨和尚佛法机饥事读给タリト申侍リ。仍然和尚贫穷也不可云事也(云云)。
  一。草堂寺钟铭事。笔主者。北野天神也。愿主五大院和尚也。此钟以数千贯也。贫道身ナラハ岂如此大功成乎其钟者。今花洛东山净圣院云寺在之。禅林寺殿之御代度度有敕被召ケリト(云云)。
  一。五大院虚名事。东塔西谷住侣千本诣说法听闻。其时长老如禅坊词云。五大院先德贫道无极先德也。其上西京饭殿加村雨饭柜流给间。被追出东寺门シテ饿死给也(云云)。其时彼西谷法师听众中侍云ヤウハ。御房不知案内事申物哉云ケルハ。凡五大院者。显密硕德坚持禁戒和上师也。犯戒先德不可云事也。贫道和上云事。又不可然。五大院领今丹州在之。岂云贫道。何事云耶(云云)。
  又云。日本第一不觉二存之。一山僧不觉。二奈良法师不觉也。其山僧不觉者。五大院贫道与犯戒僧知不觉也。此事弘法大师安然和尚难破给。东寺法师腹立虚诞构出。五大院弘法大师难破罪障酬成贫穷。终焉时东寺门侧土堀食。饿死给(云云)。此虚言闻山僧等皆以如此申合。是山门第一不觉也(云云)次奈良法师不觉光明皇后御发七难开毛申合。是又第一不觉也(云云)。
  此等子细不知。我山明匠先德贫道破戒僧。申コソ不思议ナレト被难申ケレハ。如禅长老闭口说法未终高座コホレ落。ハウハウ逃去ケリ。比兴之事也。
  寻云。五大院所造给真言事相抄何等(文)。示云。付事相教相数本在之。所谓具支灌顶记。持诵不同。悉昙八卷藏。莲花观。不苔抄。手草。教时义。菩提心义。教时诤论。草木成佛普通广释等也。委不遑注。仍略之(云云)。
  一。五大院入定所事。德圆和尚传可见之也(云云)。相州星野シテ御入定也(云云)。此星野者。御出生处故。于此所有御入灭欤。三月十三日御缘日故修御影供也(云云)。此御影供日中现明星给也。五大院者。明星天子无迹故也。
  溪岚拾叶集。此内五帖在之
  (本云)
  宽正五年(甲申)卯月一日笔功讫。于南山无动寺上胜房学窗为佛法兴隆书写了。
  缚日罗重海。
  (本云)
  同五年九月二十七日遂笔功毕于南岫南乐房为来际绍隆令书写之者哉。
  缚日罗永贤。
  延宝八(庚申)岁秋八月十五日以城北鞍马寺月性院本为秘教流通书写之。
  艮岳苏悉地峰都率谷。
  (后改严觉)。
  鸡头院主金刚佛子圆朗。
  (法﨟十一夏往年二十二岁)。
  天明五(乙巳)六月二十三日东塔南溪修学侣令笔工写更令(予)校阅。
  遍照金刚。大僧都。实灵。
  五大院先德御入定所。

  上总国长柄郡大ケ场村道胁寺(今ハ住僧日莲宗)ノ北方有之。其边之村民等每月二十八日献供(云云)。

  右彼国之僧演话。宝珠院可透书记被送来
  享保二年七月。严觉记。

溪岚拾叶集。

  两界要事集。
  世间口传云。天照大神者大日尊示现。仍内宫者金刚界。外宫者胎藏界会也(云云)。或一书云。天照大神日轮也。丰受大神月轮也(云云)。口传云。本日本国者。心言大日本国也(云云)。同书记说云。真实御体者。内宫者胎藏界七百余尊。外宫者金刚界五百余尊也(云云)。或私记云。我国海底有大日如来之印(旧记)。可思合之。私云。所上云书记者。颇于事存秘藏旨间。交杂而虽集之。依之文章都见者也。能能可致了简也。口传说云。书记说颇相违。尤可和会也。又真实义可寻习之也。若出真言止观者为自证。深可思推之欤。又两所三座者粗示现法华曼荼罗相也。但此二ケ条愚意之所存也。颇僻见欤。能能可思案之欤。
  佛赞。摩诃(引)迦噜抳(引)建曩(上)贪舍娑跢(二合)蓝萨缚吠(荍圆反)你(夏以反)南奔(蒲闭反)女(自界音女)那地(白二)蝇窭拏(引)驮(引)蓝钵罗(二合)拏(上)摩(引)弭怛他(引)誐耽。
  两界教义事。药师弥陀二佛事。可思之。二界教示相当。尤胜最甚深矣。寻云。二界教主何耶。师未奉问之。然而私存之者。胎藏理法身大日也。金刚智法身大日也。付之以外深事共有之。可寻习事也。尤可存知之矣。胎界明理故为理法身。金界明智故为智法身也。此旨大纲也。相交非也。无理智二义也。莲观月观两部随一谈印云。是实如近二界也。大日赞(普印)。私云。胎藏供养会作法也。师匠私被注之。仍又写之。
  萨缚尾也(二合)比婆缚讫(引)罗(二合)讫哩野(二合)素檗多地钵帝示(而以反)曩怛赖(二合)驮都迦摩诃啰佐吠噜左曩曩谟娑都(二合)谛(四)。私云。圆师赞金界今用也(云云)复圆师云。此次佛赞并四智赞可用。诸会时四智赞。次一切佛心印真言可移也(云云)。サテ自普世明妃加持珠。次次次第同供养会(云云)。私云。佛赞者大日云欤。师云。别有之。但佛赞下移也。次入本尊观(内定印随尊各别也)。但今以大日为本尊也。私云。后日可寻知之。
  私云。□□□月轮之中心观想阿字。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亦空亦有。谓不空之空。同不有之同不生故。言三义不可得而已。不可得者。谓指但空而名不可得而已。而天台三谛义同(文)。私云。三谛义与天台同之者。指迹门三谛欤。指本门三谛欤。次根本印(随尊各别。但今可用大日印。即五古也。善师说·筑师说。无所不至印也同)。真言(云云)。寻云。无所不至印若其相别差之。将又二种不同有之欤。筑师云。深行义念诵以前入三摩地略也(云云是仙真僧正ヒサ门堂也)。善师说同之。是寻有律师也。今僧都也。善此池上。次加持珠(如常)。次正念诵。师云。念诵以前入三摩地根本印言可略之。其故内外五轮观大日如来之功德皆令成就故也。但是深行之时(云云)。诸会之时同之。サテ念诵以后之入三摩地根本印真言必可用也。金界同之。此本尊大日之时(云云)。别尊之时入三摩地根本印真言可用也。私云。此略事初心之时非云也。金界可然也。只是因果二同修行也。而依因修行三摩地略之者。依果修行必可略之欤觉也。サレハ略共略。不略者共不可然事欤。此参差处尤不得心。必可决明匠也。大日真言アヒラム欠。慈救咒曩莫三〃〃。次根本真言曩莫三曼多没驮南阿。次佛眼真言。普驮噜左你ソハカ曩谟婆伽缚怩乌瑟你沙耶噜噜萨普(二合)噜入缚(二合)攞底瑟姹(二合)悉驮噜左你萨嚩啰他(二合)娑他你曳ソハカ。筑师云。故近江法印御房。念诵先本尊。次次余咒可用(云云)。都余咒多用无诠。只本尊咒多可用欤(云云)。故御庵御房。先大日可然本尊一意(云云)。又示云。加持珠入三摩地以前。此都率记也。其故。
  次一字金轮。勃噜唵。次三部总咒。唵アサハソハカ。次还珠法(如常)。次。入三摩地(随尊各别。东寺流受ル仁真言师ハ只常恒处是身大日ノ思住道云云但今可用大日)。次根本印真言。字义云。阿字门本不生不可得也(云云)。私云。释义云。我即毗卢遮那佛不说真实也。□此文可思之。甚深金界其同是。圆示云。事理不二佛也。已身可思之(云云)。次部母印(随尊各别)为佛部。虚空眼印真言。善师云。印相如常表五眼。是但小指相合不开小曲(云云)。口传(云云)。付三部各别之说アレトモ。只亘诸尊用此印真言(云云)。曩莫三满多没驮南噞誐誐曩嚩罗落讫叉(二合)奶誐誐曩三迷曳(三)萨嚩睹嗢蘖多(引四)避娑罗三婆吠(平五)入嚩攞那目伽难(去六)ソハカ。次成身菩提身如前例第七□是加之诸说殊多不用之。
  筑师云。成事业身以用否异义也。我不用之(云云)。阏伽可用三度圆云。阏伽四度用事アリ。慈云。四度必可用之。次阏伽(口传。私云。圆师云。先理供养。后事供养也。十八道不然。其以事供养为前也。又事理供养相交ル样アリ)。次涂香。次华鬘。次烧香。次饭食。次灯明。次普供养。次赞。次阏伽(柱器先别愿。次诵真言献云云)。次振铃。次可用回向方便。次随方回向(如常)。次发愿(用普印)。次加持句。次解界(以无堪忍印左转三匝。真言如前。但难堪忍云云善师说)。次示三昧耶。次礼佛偈。次奉送偈。次诵真言。同台入佛三昧耶印也。用普贤三昧耶印事台不说故。供用金界也时事也。此常说也。师说入佛三昧耶也。证据尊胜仪轨□□即莲华部。奉送印阿弥陀根本印也。金界仪轨分明也。三部各别如何(云云)。慈云。如私记弥陀印用也。华后供养取也(云云)。师同前欤。善师云。曼荼罗时(ナムトハ)。自礼盘下(云云)。华右手取可掷之。总自礼盘下事可依便宜。说曰。云花掷事。瓶师说违也。如金记。次入佛三昧耶。次法界生。次转法轮。次被甲。次下座礼佛。次出堂(师合点也)。一。行愿分(义五大愿)。二。三昧耶分(自入佛三昧耶。至持地印)。三。成身分(自内五轮至慈氏印)。四。曼荼罗分(自一切三世无量力至三昧耶)。五。供养分。六。作业分(自入本尊观至救世加持)。七。三摩波多分(自解界至回向)。私云。一切行法分为七段也。尤可存知之而已。圆师云。此宝满院之一流外分别始(云云)。仍异流不存此旨也。又云。金界私记三部送车辂不云事如何。寻云。如十八道。本尊观请之时召请句加之。□召欤。圆师云。必不然。大日之时(云云)。寻云。此事难思。纵大日之时也云。何劝请之时不然之。最明师可寻之。思不重重。サレハ随台界说记尤此事可习先也。或古记用之如何。寻云。示如云时。如天台迹本二门两界因果四土可有欤。私云。可然欤。两部二门故耶。○曩南归命仪。唵三身仪。
  实报寂光二土事。私寻申云。台界道场观之时居实报土思。金界道场观之时居寂光土思事欤。师来云。仁示云。胎界实报土见。金界不分明(云云)。或依仁示云。金界寂光土ヘキ欤。安然御释。须弥顶智所城。显教云定非(云云)。可思之。天台宗释实报土(云云)。台云。胎界之时居实报土云事。大原口决见。不可疑之。金界之时居寂光土云事。未见出之致。未广引见故也。广寻有モヤスラン。但彼决中。金界道场观之时。大日空中观(云云)。是则寂光土仪式欤。亦如不已然而是案寂光土欤。其故。天台宗释。空中云ヘルヲハ。寂光土释シタリ。准彼思之ヘシ。不然□御释密严经所说密严土实报寂光二土也说给。颇两界可思合之欤。次金刚持大印(私云。金刚成身会作法也。私云。圆师云。心上事。然而只ヘソノ边ニサクヘシ)。筑师云。法印如定印下ヘシ。サテ以前悬事不可有。只转也。转样两手スクニ合也。ヒソムル事不可有(云云)。善师云。此印时膝通云。仍此二义。尤可存知事也。永豪阇梨云。此流不(云云)。惊发地神再奉送时膝不通。当时仰正口房殊此义被仰(云云)。
  私云。圆师云。不通义宜之仪。后日筑师云。共膝可返之(云云)。次用舒?二莲华印。真言舒真言。筑师云。此印有二样也。一奉舒印真言。次下奉说金刚身真言。次印下?真言。如三反奉舒真言。次说金刚真言。次印下。如此三反奉真言。此度下时早。举时シツカ也。此三反早彼?真言三反。此度举时ハヤク。下时シツカ也。以上六反(云云)。左右磨事右印核シテ磨也。次大日系鬘(先说大日加持印)。筑师云。作举额转即脑后悬也。举スクニ合也。ヒラムル事不可有。以下同前私云。スクニトミト者。举身向也。ヒソムト者。举下向也。次如来甲冒(诸被甲印诵同真言)。圆示云。具如此题欤。台藏不习也。但印义不同也。筑师云。背印别不可深。只心深左右引背ヤルト可思也。腰顶脑后同之。正强アマリ久也。サテ引者。小指引许也。左右膝印殊サケテ即膝上(云云)。故庵室背等右寄结给。次振铃印。师云。诸会之时。此印移手是也。即大日之皆拳印真言初有之。次第如成身会私记。不实也。次涂香菩提。示云。涂香次饮食供养可有。印真言下所有。サテ三昧耶真言用也。口传(云云)。但爰不可有饮食也。下之五供养之时可用之也。私云。八供养下萨埵印明加事。理供养别不云时事欤。可存知之矣。次事供养(口传云台藏事理供养スル事。前一义金界供八仪例不分。准之故备用台藏次第也。云云。然而非常途义欤)。善师云。事供养以之。次用五供养。印真言即八供养中香华灯涂外加萨埵三昧耶印真言也。高师云。必理供养前(云云)。仍后说如理供养前ナルヘシ。私云。事理供养次第宜觉(文)。依善师义势修之毕。可思之。次赞(大日阿〃〃四智)。私云。四智赞百字次ナルヘシ。次不散前印诵金刚萨埵真言师云。随本尊结根本印。诵百字明。金刚萨埵印同之。真言随三部异也。又终一字随五部异。其如常佛アハソトハ或没驮。莲华部如今私记。金部缚曰罗。百字明同之。私云。金界心依莲华见事如何。师云。此界专弥陀行法依也。私云。大原说云。金界弥陀别行法(云云)。寻云。何专弥陀行法。私云。三井大阿阇梨云。西方界者金界字也(云云)。此言尤可思合之欤。付此等之流。净琉璃世界台藏界。安养世界金刚界也(云云)。义云。简出毕。尤甚深(云云)。药师理法身大日。弥陀智法身大日也欤上之也。仍如此会欤。东方界者胎界也。云事。真言抄物中其心见事有之。尤可思之。私云。金界念诵咒如何。私云。胎如加慈救咒云金。又可加之欤。可奉寻之。可加之。如此事人意乐也。师云。大日降三世根本佛眼一字金轮五部总咒。大日者如胎藏。佛眼一字同前。根本者羯磨会大日咒也。五部如入三摩地道场观中见也。次入三摩地次根本印次部母印真言(口传。云云)。次振铃(师云。振铃次五悔中发愿一用ヘシ。次随方回向。サテ终ニ五悔略也)。筑师云。大原私记入三摩地根本印略也。但根本印明百字可赞。即随本尊印明不同云者。其意也大日大剑印ナルへシ。即根本印也。此印也。此外别用根本印明事一切不同(云云)。サレハ百字赞赞众不诵事在之也。即中山殿御流说不诵之(云云)。后日云。百字明成身意也。サレハ略记入三摩地略百字明用。其心也。サテ正根本印真言云ヌルハ。金刚萨埵印明也。サレハ念诵金刚萨埵真言也。又云。佛部定常大纫印缚曰罗タト鑁咒也。慈云。入三摩地等只可用之。五相成身观惠事足トテ不用样有之。可思之。寻云。只入三摩地是可用欤。师云。金界略云习ハセリ。寻申云。胎界三摩地略事深行时也(云云)是又可然也。师示云。サレトモ大原私记略之タル也。サレハ可然事欤。私云。此事凡不得心事也。明匠可决也。次奉送印(萨埵三昧耶欤弥陀印)。筑师云。余物五色糸下ナルヘシ。但奉送华随便宜上ナケンモ。何苦カラン。华ハサミナカラ上投(云云)。私云。圆师云。只华ナケスシテ。ソト右手取。右方华机可置如何。投花余物打チラシヌヘサキ样恶故也(云云)。后日云。右手取投事アリ。行者左方取也。寻云。十八道时花投事有之。サル人少少有欤云事有如何。圆师示云。サル事申私记有之欤(云云)。示云。一会时诸会时。事供养时。重香花灯涂印真言用事。一向不可然。次前八供养印真言用コソ。即理供养ニテハアレ。又用理供养二度道理不可然也。台藏何然欤。サテ成身会八供养云者。诸会中三摩会印真言引用也。饮食印用萨埵印コト二样アレ。一八供养时用之。次事供养时饮食次用也(云云)。戒光房第二说定(云云)。但此理供养一向前云故相违欤。仍八供养可时(云云)。私云。诸会后如成身一会时。事供养以前可有八供养。サテ诸会时五供养计欤。此义有其谓欤。所以诸会时八供养二重有之。而善师说成身会时五供养定注。仍二义重可同之。后日又示云。事供养时理供养必可有之(云云)。以前印明行法首尾也。又事供养一反理供养尤可有也。夫取八供养用。只香花等五供养用二段也(云云)。私云。依善师义者。后供养时同前欤。サコソハ有ランスラメ。前后供养不可替欤。存如何。私云。度度如此被示意。师说决定欤。サテ以前五供养定后不违欤。后日示云。诸会后如筑师说欤。仍一向彼定ナルヘシ。示云。成身会时事供养以前先八供养。次事供养。其后香花灯涂萨埵印(云云)。此事供养一具五供养印真言スル欤(云云)。诸会时此八供养略只五供养之真言斗(云云)。私云。如高师说者。金刚界理供养前见タリ。其故私记后供养之次第八供养次第供养(云云)。慈云。十八道初心始行行法ナレハ。事理次第供之。二界后心深行行法ナレハ。理事次第供之。サレハ理供养斗事供养略事有之。私云。事理供事宜觉也。理事供事逆恶也。只可如十八道也。若然者两部共同善师义。可思之矣。
  一。行愿分(自前方便至胜悉地印)。二。三昧耶分(自摩地印至成菩提印)。三。成身会(自土持印至陈三摩那印)。四。曼荼罗分(自本母印至轮且印)。五。供养分(自智清印至普供养)。六。作业分(自百字明至后根本印)。七。三摩波多(自供养印至回向)。已下皆私义也。则此义毕。付一说此旨定有相违事。私云。或宝满院一流仁也。金界到门前加持香水印明。如台藏可用军陀利印明也。是口传云(此分可思之)サテ降三世印明。可略也(云云)。圆师不被示此旨也。サレハ一流中有异说欤。又云。台藏可四度阏伽也(云云)。圆师可用三度阏伽也(云云)。サレハ。又有此异说欤。但以外秘事也(云云)。仍被秘欤。又或云。加持供物台不动印明也。金降三世印明ナルヘシ。不动用台。三世用金明王故也(云云)。圆师云。台藏阏伽涂香次第供之。金刚阏伽灯香次第供之。但与台藏同人有也。然而两部行法不同示义。今样宜觉也。寻云。何金界阏伽度数沙法セサルソヤ(云云)。胎藏○诸会此同可行诸会黑谷说。
  次入本尊观(定印。)心月轮上有□字〃反成五轮率都婆〃〃〃渐舒大扁法界等(云云)。此率都婆渐收?等己身等(云云)。此率都婆反成大日如来(云云)。次。根本印明(五古印五字咒云云)。次入三摩地定印。心月轮上有●字。诸法本不生义也。本尊同本不生故。本尊行者一体无二(云云)。次根本印明(五古印)。次九方便(用回向方便普印)。一师修一切(云云)。归命顶礼(云云)。唵(云云)。次随方回向金刚诸会此同也。次八供养。次入三摩地定印。次根本印明(剑印)。次入三摩地(定印)。(离言说不可得也)根本印明(剑印)。次八供养○。次五悔。发愿忏悔随喜劝请福(乃至)。愿赞回向如是归命顶礼(云云)。

溪岚拾叶集。

  结愿作法(最极略同前说)
  后。普供养印明之后。若有佛布施者。洒水以辨事印明加持顶载奉之。五悔之后。或但回向方便(打磬)读卷数。次启白补阙分之由取香吕(打)佛子日来之间谨依佛教虽勤修瑜伽行法。凡夫具缚身三业四仪误多。佛眼之照见可恐可耻。仍持诸尊真言。唱种种宝号。补其阙分。成如法清净。善根(打)灭罪印真言(打)。出罪方便印真言。金刚轮菩萨印明。右转顶上。佛眼印明(打)次宝号(取香吕)南无金刚轮菩萨(打)南无一字金轮(打)南无大圣文珠(打)次略神分(七百行法诸愿在此座等。云云)。
  胎藏界散华。归命毗卢遮那佛。身口意业遍虚空。演说如来三密门。金刚一字甚深教。金刚界散花。归命本觉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莲台。本来具足三身德。三十七尊住心城。毗卢遮那散花。常住不净由悲他。愿力成就住世间。能为利益无边际。大悲为体常遍。愿我速成胜地。毗卢舍那散华我今归依毗遮那。万德庄严法身体。示现度众生无边。世界遍示现□□□对扬。南无法界空中。真言教大日如来。经说知证成执金刚手胎记供养会始书之。一流之仁本也。忏悔偈(令合印)。师说我从过去世之净三业真言礼佛归命满分净法身毗卢遮那遍照智开敷。觉光明眼。广犹若青莲华。摄真实经。此秘密法。难得难遇。设使得遇信心难生。汝等大众。于无量劫积功累德。今得是法。若遇是法。不久当坐菩提树下金刚宝座。摧诸魔军破无明㲉。竭烦恼河永断生死。证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云)。欲结契者。敬白十方三世诸佛。我等下辈愚钝凡夫。虽掌持此印。犹如蚊蚁掌须弥山。恐无势力。唯愿诸加持于我等。诸持此印同佛势力。私寻云。有相成身内妙觉位也。后日尤可取欤可思之如何。即成义势云。古义不取之见。公然者不取之事如何。示云。先余分证成道故欤。若然者真言宗分证成佛云谈欤如何。示云。此即其心欤。凡真言法华共秘教。良观感大果者。初住乃至等觉论见。仍真言观身为本尊者。四十一位取见。如何サマニモ。两宗共教门心。先初住分证成佛论被得。能能可案之耳。彼云。安然付金界立佛因佛果之处。五法成身观内取妙觉欤见。令记成身会论事也。忏悔偈普印。诵偈已礼佛着座。我从无量劫。沦滞生死海。今以清净心。发露初悔过。如诸佛所忏。我今亦如是。愿我及众生。一切皆清净。礼佛。归命毗卢遮那佛身。口意业遍虚空。演说如来三密门。金刚一字甚深教。
  降三世小咒。唵?苏吽婆缚曰罗吽发吒。愿一切有情。如来称赞。世间出世间。速成胜悉地。澄宪示云。大悲胎藏中。以不动降三世为除障法。苏悉地中。以军陀利为结护法。金刚界中。以爱染王一字为除障法(云云)。
  又示云。胎藏降魔者。他受用自在宫成道降伏大自在心也。或遣无动使者。或遣降三世金刚界两说头不同。其不又一致也。又示云。金刚界降魔者。不坏金刚光明心故。自性眷属自受法乐之义也。故以可为自受用成道降魔也安然和尚口心也。苏悉地降魔者。军陀利也(云云)。此苏悉地者。非佛成道义欤可寻知法之人也。变化身释迦于阎浮提菩提树下所降魔军。真言教不明能治法欤。可寻之。私云。于两部大法者。大日说云。于悉地法者。金刚手说云。后日云。慈觉三部印信。悉地大日见。若金刚说云者。思之诚成佛道之义非事欤。私云。胎藏界迹四种佛土总名欤。金刚界四种佛土总名欤。凡佛真实体者。自受用身也。仍两界共可同佛二门。示可实报土。但可有浅深异也。传教大师御释。吾此法华宗久远实成道释迦牟尼佛实报土中说。超八大日事理俱密秘教释给。两宗者同可云密宗也。真实同二门教主共自受用身报土居给可得心也。或云。胎界理法身居寂光土。金界自受用身居实报土义有也(云云)。凡异也(云云)。后日见大原决。两宗共实报土居见。相当扁素主义自口之欤。尤殊胜殊胜。珍重珍重。幸甚幸甚。呗可寻之。云何呗布萨用也。云何于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力众生说。澄宪声明血脉案中云。如长□唱礼。云何呗者。密宗以之为规模。九条锡杖始段呗者。显宗以之为准。于云。
  慎敬白大悲虚空莲华胎藏庄严世界中台教主遍照如来四智四行醍醐果德三点眷属四大菩萨摩诃萨埵总法界圆坛四重曼荼罗诸贤圣众别十三大会同体别体五百余尊乃至外金刚部护法天等而言。今信心弟子。合一心清净十指掌。开五轮成身瑜伽坛场。修三密加持顿悟法文事。其趣云何者。大日觉王在法界加持世界偏为顿悟之机说。萨婆为等心地瑜伽之法门有。夫胎藏界大曼荼罗者。法界有情色心中开发土。同如来法界胎藏故。指法界有情五荫色心名如如理法身内证圆明莲华台胎藏。然则此本觉圆明三摩地体。是心量因缘生。即自性不动法身也。此理法身。若不生同体五智者。不可得大日如来称。又智法身佛不说空理性不可得法然常住名。凡此法身内证圆明事理俱密三平等义。佛显露不说也。故大圣文殊上传法圣者。秘藏不传。但经胜义菩提心事理不二旨。说众生三菩提即是三因佛性。明未说法身内证三平等体用法然常住自受法乐众会仪式也。故安然和尚云。圆教佛果非平等三摩地。真言教果以名平等三摩地也。然则法佛三密者。深微细故。十地等觉不能都见说。凡十界广大无边。皆从观心影现成佛之妙理。如是大悲万行具足净心影现者。即近佛惠初心故。大日经十地法生满足说。以是速疾顿成之瑜伽之大旨。似观生死无常为初门。然则厌离眼前。十界依正皆以空。观法心内万相有。如是发一切智心时。即般若波罗密智身。宿大悲虚空胎藏。内备大悲万行。外净心影现。思难无明暗障开真解脱门。菩提心月轮光十方施益用。具益一密□德绕机缘说法利生。大日遍照光普照十法界众生。凡三密修行功。香华供佛善。其德难思者。或一结契者。本有功德自然无不开界。暂至观念者。恒沙罪障须臾消灭说。香花是三密加持香花。虽一花一香。万行成就无量□具足。佛身又无所不至德故。一佛一尊之仪。悉备万德圆满无数果德。何说大日曼荼罗。或依三密种福加持故。忽以父母所生身阶一生大觉位。凡分段同居洛阳。即身成佛规模生死妄报忽舍。叶毗卢遮那智光圆满位说。密严世界无尽庄严大眷属悉围绕故。以八曼荼眷属自围绕明者。或仰愿中台教主遍照如来。伏乞三点眷属四大菩萨法母诚悉明哀愍纳受给。抑令法久住了。慎敬白金刚界会智处城中十八大会六曼荼罗中台教主遍照如来四方四佛十六开示内外八供四摄萨埵从本垂迹果地究竟随冥曼荼罗圣众乃至贤朝萨埵二十天众外金刚部护法天等申。今信心弟子。抽一心丹诚。专三业谒仰。开秘密道器。修顿说三身瑜伽行法事在。其旨趣云何者。遍照如来。以五智所成四种法身本有金刚界。自觉本不生际普贤满月不坏金刚光明心殿内。偏为顿悟之机说平等法界瑜伽教门。然其大意者。本初极理超非而常寂。遮那大智绝四句常住以明。而三乘贤圣者说未至具下辈。依之何得佛法渐流满珠悉备东法缘不通佛道者忧。爰以龙树菩萨。妙云如来化身。于道器得灭后给。及如来灭后七百岁。体大连加持给。幸开铁塔户化持汉家略本弘通人间给。以来致数百岁春秋。传付南天龙智大阿阇梨给。抑龙智位居圣地。神力自在。四悉坛利物偏增无过龙智。凡龙树龙智是同位等行深位大士。入重玄门萨埵。岂异三十七尊。爰慈觉大师圣灵承和初。奉纶旨。跋访大洋远入巨唐遍历诸方终。至入长安城住资圣寺。寻善财悉近诸师丈。以常啼诚搜不见秘教。宿缘所成。幸得遇玄法寺法全大和尚。然此和尚。心逾水忧行等十地。传此利生誓无过和尚。以三部大法传付慈觉大师给。大师沐耳吕毕五瓶智水。传睿岳给。一折印契无非大师念愿。抑大毗卢遮那说想大乘金刚界者。最上金刚秘密界。故别席本经文。以为无量种庄严供养。众香烟云遍满一切金刚界(文)。爰以一行和尚释此文作多释。最要言之者。如来依正皆是真如法性所摄成也。本际极理无有生灭。然则诸佛广大甚深秘密藏。即是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大人所乘。一向悉求平等大会起无尽悲愿。誓度法界众生。初见心明道具足无量功德。至恒沙佛刹。以大事因缘成就众生给。自性清净心金刚宝藏。无有阙减。如此妙菩提。即法界众生大依止处也。乐寿量长远出过三时。师子奋迅秘密神通用未曾休息。诸法无边故等虚空心。自然妙惠亦复如此。明悟五部秘密胎三宝加持胜妙法。显五智周遍法界体。说五相成身真言为金刚界宗用也。然即本觉圆明用轮。体用俱时故。凡夫心地入佛地三摩地悟十色心。是名一道清净。修正德三十七尊行。修德三十七尊如如智法身自受法乐曼荼罗现给也。凡金刚界大意取要足之。仰愿中台教主(云云)。金刚界初行表白。建久八年正月为惠静法师注之。慎敬白本有金刚界自在大三昧耶自觉本初大菩提心普贤满月不坏金刚光明心殿中理智不二清净法身五智所成摩诃毗卢遮那阿閦宝生无量寿不空成就等五智如来四摄天女十六大菩萨等自性眷属三十七尊贤劫眷属二十天等都九会曼荼罗诸尊圣众而言。南阎浮州大日本国比睿山延历寺东塔南谷沙门惠静。幸受人身。漻列释氏。年龄是少夏﨟尤浅。容身于四明洞企菩提于三密道。奉从前天台座主大和尚。传受胎部大法。胎藏大法传受初行。今所令传受。金刚界欲始行法。唯愿圣众哀愍听护。夫金刚界法者。秘中秘深中之深也。智所成毗卢遮那如来妙光明心殿中。与自性眷属共自受法乐。所说如来内护境界也。十六大菩萨四摄八供养。皆是毗卢互体微细法身也。十地等觉犹隔境界。凡夫二乘无伺其门户。依大日如来之加持力。酬金刚萨埵ノ慈悲心显现。此教法布阎浮提。龙猛龙智者。为西天之曩祖。无畏金刚者。为支那滥觞。传教弘法者。为扶桑元古。三国相传一流未竭。爰弟子惠静。性迷菽[莢/夕]智暗。添黑漻禀大法企修行央恐传法师资显惮诸德耶否。所疑者惠质之中盖净菩提二何习欤。所寻者迷心之底。若为残瑜祇诸缘欤。虽入十乘之窗悉深三密密依故也。愿身示皿量性。少冯整企深秘行法。只仰大尊加被。唯愿金刚天哀愍加护。初心愿行必成就圆满给。同胎藏初行表白。建久七年五月二十七日敬白。娑婆界南阎浮州大日本国比睿山延历寺沙门惠静。敬奉从当山座主法务权僧正传受胎藏界印真言行法。自今年五月二十三日无月始修行法。伏愿大日如来哀愍纳受。夫此曼荼罗者。是三世十方一切诸佛之根源。四十一地一切菩萨之所出。名胎藏界者。一切有情身中。有本来不生不灭之理界。如最下卑贱丑陋秽恶女人孕转轮圣王王子血。如莲华种子在污泥之中。众生轮回不知此理。是故大日如来遥出大悲门。对最上乘之机。说此胎藏秘密教法也。大日如来大悲心胎本自养育法界有情。法界有情本有之理开出。大悲胎藏悲生曼荼罗。当知遮那具足シタレハ。诸尊十界法界众生同具足之。生佛一如始末同体也。若有众生如修行遮那三密〃〃加持行〃〃理性忽开敷。解如莲华值同有拔出泥中八叶忽开敷。心王大日心数诸尊具足我心。伏愿依修行力渐渐得开敷。抑佛子是底下薄福凡身也。天性愚钝。受生于末法。令受法之修如猕猴学独觉之仪。婴儿胆赫日之光明异十三大会圣众五类一切诸天密供成仰影施胜利。凡此等真言秘密教。至深息深五天不流布。辰旦早不传之。及八代最寂当开觉。宝历无畏金刚始末至始传给。我大日本国钦明圣朝。释迦遗法虽传来。延历宝祚依传教弘法秘法始传两部德。故知弘夫回依行可久故。虽末代何偏卑下。愿依下遇都怀心感上圣加被。一心丹诚。诸圣知见给。
  此两界表白者。澄宪法印笔也。可用乎。
  (本云)文永五年冬比。于东塔西谷真乘□出写了。
  源惠之胎藏界启白(黑谷说)。慎敬白真言教主三世常住净妙法身摩诃毗卢遮那四智四行醍醐果德大悲胎藏四重法界圆妙坛中三部界会诸尊圣众总无中无边一切处广大金刚法界宫中自性受用变化等流四种法身大三法羯四种曼荼普门玄数诸尊海会而言。今南阎浮州大日本国比睿山延历寺信心弟子(某)抽一心之丹诚专三业之恳念。移花藏世界庄严。开瑜伽三密坛场。请月轮圣众结尊印契。凝大日法身亲行。念最上甚深密言。夫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藏。自觉圣众智修证之门也。一发言声。重罪悉灭。一指才动佛。又不违誓。思字义无灾不除。试观圆轮无乐不与。诚是即身成佛之径路。顿证菩提之直道也。依此薰修必悉地圆满大愿成就。乃至法界平等利益(云云注下也)。金刚界启白同前。恭敬白秘密教主三世常住净妙法身摩诃毗卢遮那阿閦宝生弥陀不空四智心品应正等觉三世诸佛能生之母四波罗蜜菩提自性所成内证眷属金刚平等十六大士内外八供四摄行金刚天女贤劫一千佛菩萨等五类诸天后妃眷属总金刚瑜伽十八会中六种曼荼罗海会尊而言。今南阎浮州大日本国比睿山延历寺信心佛子(某)凝一心清净之精诚。专三菩提相应之恳念。密严佛土之庄严。开瑜伽三密之坛场。请五部九会圣众。结三十七印契。凝大日法身观行。念最上甚深密言。是则为灭罪生善大愿圆满。然则大日如来五部诸尊。照我清净诚。现世当生悉地。必令成就圆满。抑为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云云)。次神分。三密瑜伽坛场悉地圆满砌。为法味餐受冥众来临影向。那罗延俱摩罗等二十天奉始。三界所有天王。奉令法乐庄严。殊两所三圣王子眷属。赤山大明神部类眷属。本命曜宿当年属星行役神等。总王城镇守十八明神奉始。普天率土案上案下天神地祇威光增广御为般若心经(丁)大般若经名(丁)祈愿大师等圣灵普贤行愿究竟圆满奉为南无摩诃毗卢〃〃(丁)金轮圣王玉体安稳宝祚延长御为南无摩诃毗卢〃〃(丁)关白殿下大臣诸侯文武百寮善愿圆满为南无〃〃(丁)佛子善愿圆满为南无〃〃(丁)山上山下安稳泰平为南无〃〃〃〃(丁)铁围沙界平等利益为南无〃〃(丁)决定法成就为南无佛眼部母(丁)南无一字金轮(丁)南无大圣文殊(丁)南无一切三宝。
  抑为令法久住利益人天护持佛子善愿圆满南无〃〃(丁)次神分。奉始梵王帝释四大天王。十二威德天后妃眷属。三界所有天王天众。日月五星。北辰北斗七曜九执二十八宿。琰魔法王七母死生冥官冥众。一乘守护两所三圣。赤山大明神。镇守王城诸大明神。日本国中三千余座大小权实天神地祇。乃至普天率土权实二类。为法乐庄严威光增广一切神分般若心经(丁)大师等圣灵普贤行愿究竟圆满奉为南无摩诃毗卢遮那〃〃(丁)金轮圣王玉体安稳宝祚延长御为南无摩诃毗卢遮那(丁)关白殿下大臣诸侯文武百寮善愿圆满为〃〃(丁)佛子善愿圆满为南无摩诃毗卢遮那(丁)山上山下安稳泰平为南无〃〃(丁)铁围沙界平等利益为南无〃〃(丁)决定法成愿为南无佛眼部母(丁)南无一切三宝(丁)。
  私云。先十八道护摩时者。当依式所被载之启白用。胎金当式不载之间。则上谷说用乎。于结愿作法者。自十八道护摩用两。
  元禄十四年辛巳十二月三日。
  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秘密传授次第。私苗。
  一。四种念诵事。师云。都率先德御时意支念诵成就者受法许给ケル(云云)。四种念诵者一意支念诵。所谓本尊种子观念会必一处不杂乱时。始先持念诵许也。二先持诵者。本尊根本真言观诵得灭罪验时。具支念诵许也。三具支念诵者。当时所现行十八道等七分行法也。四作成就念诵者。具支念诵成就上。任行者意乐。或宗福或示智慧。乃至求闻持行法是也(云云)。已上。问。第一意支念诵者意如何。答。不对本尊不念诵真言。只本尊种子一字。观于意地无相三摩地故云意支念诵也。又云。或月轮观水轮等。皆是其类也。故都率先德。于楞严院修月轮观时。御本房前椙木月轮现。故今月轮房号是也(云云)。又云。入三地时所修字道观等是也(云云)。问。第二先持念诵相貌如何。答。道场不庄严尊容道具不安置。先本尊真言许观诵得成就故。先持念诵云也。其证据龙猛菩萨铁塔未开前。大日五字明诵。如开铁塔其证也(云云)。又云。先持念诵成就相者。佛来摩顶香华满室等也。广如经说也(云云)。问。第三具支念诵相如何。答。庄严道场尊容道具具足。七分成就支分具足行法故。具支念诵号也。问。第四作成就念诵者其相如何。答。以前三种念诵具足上。为利益众生祈精所愿乃至为自证欣求净土愿都率等是也。又云。求闻持乳光明生也。不动法八千枚折树枝。逆流水落飞鸟等是也(云云)。此等皆成就相也(云云)。又一义云。意支念诵者。先修结缘灌顶宿生本尊感得。其佛菩萨种子陀罗尼念诵等是也(云云)。东寺流本尊种子念时。事相种子行者喉サハル时成就スル也(云云)。次先持念诵者。意地观法成就上真言诵也。字义为句义为令相应也(云云)。又一义云。山门十八道本尊不动为本故。字诵念(云云)。又一义云。东寺或不动或爱染。或如意轮或大日等以十八道本尊故。以前尊尊以本尊其根本真言令观(云云)。
  一。四度加行次第事。一十八道。二胎藏。三金刚。四护摩(已上四度)。次胎诸会次金诸会。已上加行毕。东寺流先金界次护摩次胎藏界。次第。今天台流两部后授护摩意如何。答。凡天台流两部后授护摩事深秘有之。所谓护摩者。此云焚烧。亦烧尽义也。且断惑义也。今诸会者。十方普世天等供养。护摩断惑ヨテ。十方普世天等。皆悉曼荼罗界会圣众显意也。亦有所表(更问)。又云。今护摩者。两部合行法也。故两部后护摩法修也(云云)。又云。东寺流两部中间护摩スル也。两部不二表意(云云)。
  一。传受用事(法曼院流)。先真言修行种种习在之。不知其大都者难明宗义。仍先大都而后可得其意者也。凡大都云者。大日经住心品。修行得果相明云。金刚手问云何菩提心。大日答言。谓如实智自心(文)。文云何心谓如实知自心(文)。付之云何可知自心乎云ヘハ。大日经义释云。一切众生色心实相。从本际已来。常是毗卢遮那平等智身。非是得菩提时□空诸法便成法界也。云ヘリ。文意真言教。一切众生自元毗卢正体也。初非成正觉。此义闻即开悟者顿机也。上根人也。依之显密两教有不同。显只明心法实相未云色法实相。サレハ文云。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文)。是诸法一心法明心融通虽明随缘不具二种真如寄事也。秘教色实相心实相明也。色体即实相也。心即五智也。色心共本有如来全无别体也。故胎十界图。饿鬼饥馑体。地狱猛火灯燃体。即大日如来也。别何寻始非求正觉。一切众生。于法界宫镇成佛也。故一切众生色心实相云ヘリ。显教立六即阶级。我身外目出事有云。我身理即众生名字观行相似分身究竟次第。大行アルヘキ样思思ヤル也。密教不及也。成佛云始九界舍佛界移义非。仍从本际已来。常是毗卢遮那等。本来成始非修得故。非是成正觉时等云。凡一切众生诸默作作即五轮三密体也(云云)。寻云。平等智身如何。示云。其一切色心。皆是毗卢遮那ノ全体知智惠也。故智身云ヘリ。是即自受身也。甚深义今更如此不可觉。自本全体佛。故智证释云。新成佛有云者。尼揵外道见也(云云)。爰渐机アリテ。一切色心毗卢全体ナリトテ。サテ有ヘキ欤。又动种种念起迷妄众生犹迷(云云)。师云。爰毗卢ヲハ内证土代置。此上五种三摩耶立此机教也。其五种三摩耶云。第一三昧耶者。示云。供养曼荼罗ノ总体见。大日如来法界全体也见。身见曼荼罗供养也。凡大日心中十界性纳也。故曼荼罗向本有佛性物见スル也。第二三昧耶者。示云。投华三摩耶结缘灌顶云是也。胎藏诸尊二百余尊也。其皆宿习也。生死离事宿世结缘依也。仍就开悟得脱有无始事习法也。假今文殊(智)普贤(理)观音(慈悲)不动(嗔恚)乌须沙摩(不净含)爱染王(男女爱)如此所缘入得脱也。全是本有自证本也。依之文云。如是入理门非一。如五百比丘各说真因(文)。此经俱果得事种种说也。假令手水悟得。又食事悟得等也。凡文云。各称本习而入圆乘。本习不同圆乘非一。先世宿习三摩地依。其三摩地佛知行为结缘灌顶云也。投花当佛先世宿习私スル也。假令嗔恚宿习者。忿怒尊打等也。自余准之。喻如身子弟子浣衣子金师子アリ。浣衣子数息观教。金师子不净观教也。此观凡不成就。仍身子案烦此事佛问奉。佛言。浣衣不净观授。金师数息观授(云云)。其故依先世宿习也。浣衣先世衣洗人子。不净观便。金师先世锻冶子。フキカウト云物ノフハフハト风スルニ习。息出入缘アル故已前也。此以前ノ曼荼罗ヲ拜メ。目ヲユヒ花ヲ投ヲ宿习佛知也。第三三摩耶者。示云。受明灌顶也。前别尊知。其尊明受也。此三种法。所谓一随行一尊(其中何佛ニテモ何菩萨ニテモ四种念诵アリ)。一尊功德习也。此中四种者。一意支念诵者。因居本尊种子行者心月轮上置念诵也。菩提心种子萠位念诵也。出入息字观。数息观当也。此法就之相四种益。所谓见(怖鬼神等法成就之时目见也)闻(地破山崩分リ法成就之时大音声ヲ闻也)触(イミシキ味身ニ触本ヨハキ身ニ强ク成也)知(日来不知之法门此时知之)上先持念诵者。如前念诵シテ罪轻重知也。赤色见嗔恚增上身知。如此先相知也。此时自盖障见也。盖障恶业也。三具支念诵者。七分行法仪轨本经习。十八道其外别尊等受也。一尊行法首尾学也。支具トテ行法首尾具也。又云。大日本源利益门根处别尊支分云也。三密支分具故也。支ヱタ也。四作成就念诵者。此护摩也。此时必定当成佛信取也。ヨリ天地心回。北流水南ナシ。死人生也。任意得成就也。已上随行一尊作法也。二三部各别。假令不动金刚部。观音莲花佛部等。此等依尊三部各キハト学也。一部学ハテテハ他移ウツリシテ皆学也。假令金刚部诸尊习ハテテ后。又莲花部移等也。次第习佛部ハテテ胎藏习。金刚界习ハテテ苏悉地习也(云云)。三三部都法。三部学极受也。胎受许胎阿阇梨。其后金习。又苏悉地受也。苏悉地法广行法アリ。今十八道苏悉地略也。第四三摩耶者。此上遍觉一切经トテ一切法习得。我身发得毕为众生许可也。是云传法灌顶也。我身学极化他为许也。此时申国王阿阇梨位赐也。瞿醯经说云。阿阇梨位国王申可被许(云云)。仍觉大师安惠惠亮举申。阿阇梨位赐也。サテ阿阇梨赐后。众生灌顶授也。是自行德极为化他德施也(云云)。第五三摩耶者。以前凡夫ナルヲ。此ヨリ直大日如来受真言。又大行也。当时受法ナマサカシク是学ツヽクル也。其故加行百日。意支先彼スル也。此时又五种三摩耶有也。百日ハテヽ十八道受具支念诵也。山门不动法学也。仍疑云。投花之时宿习学得。今又何以不动为尊耶。答。不动者中道体故也。文云。三谛无形。俱不可见。然即假法可寄事辨。即此假法即空即中。空中二谛二无二也。心性不动假立中名。亡泯三千假立空称。虽亡而存假立假号(云云)。觉大师金刚手光明灌顶经疏云。心性不动明王之体。亡泯三千举大智剑。虽亡而存报大悲索(文)。又四明释云。空中名称一相不应。假谛名称三千宛然(文)。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一成也。三观能观。三谛所观也(云云)。弘决云。一家圆义法界者。须云十界即空假中(文)。山家释云。一心三观传于一言。菩提圆戒授于至心(文)。又云。不动大菩提心体也。菩提心者智慧也。体也。智慧即佛也。而一念嗔恚自受用智也。不动迷体成智也。一切烦恼智慧以对治故。不动者烦恼对治降伏尊也。然则迷时恚烦恼。解脱□智慧体也。智慧者了别强盛心炽盛也。嗔恚者体烦恼也。得智慧光明对治之。文云。迷则三道流转。悟则果中胜用(文)。故不动火体。大菩提心体也。青黑色即智慧体也。又烦恼也。其故薪强盛元品微烟烧也。恶体智体也。嗔恚强盛时。大体现前也。不动嗔恚炽盛体也。智慧サカリニシテ烦恼断体也。大菩提心即不动习也。智证大师释云。坚固菩提心。寂静三昧地。金刚不坏身。名为不动尊(文)。了别强盛智火起烦恼薪烧时。智慧体成就也。
  一。许可语事。师耳语云。若无印佛造印。无真言佛可造真言(云云)。虽然何印何真言云事未授之。仍无印真言佛。胎藏遍知院一切佛印真言可用也。若无印真言菩提。同一切菩萨可用印真言也(云云)。求云。有何证如此可语耶师云。真言教师资相传为先。何可求证据耶。但义释中。此说文隐难得也(云云)。文云。师传云。若末世时。真言一句或途中见出。或鸟类一句真言含来落是求得。或树中或地中。秘印秘真言见。若不传受真言□云不诵断灭之失可有。若任雅意诵持。越三摩耶罪。如何仍此条可习事也。但总印信授后无妨欤。虽然尚一重口传可在可习也(云云)。又云。佛经供养时为开眼。佛眼印真言用之事非也。只佛眼云タレハ开眼云欤。不可依名言。可依义也。佛眼又佛母云也。仍佛眼真言法体成就断也。世间人依母成就五体也。诸佛皆依佛眼佛母法体成就依佛眼胎内善恶。佛菩萨有高下也。母胎生后。依父教训子有善恶也。仍佛眼母胎生后。大日父诸佛养育家业付也。入佛三昧耶。胎内法界出生。转法轮付家业也。东方药师。西方弥陀。依大日付家业为导师也。佛眼大日印真言外。别不可四种法身等□也。佛眼大日印真言诵时。四种法身乃至恒沙万德。并莫不具足。大日智佛眼理也。理智冥合意。赤白二滴和合可思合也。委如阴语集也。不可外闻。
  九月八日已时。于睿山东谷佛顶。尾西莲房住之。又云。金刚界贤劫千佛许也。胎藏遍知院三世诸佛皆并安也。仍一切佛菩萨印真言。诸佛菩萨印真言也(云云)。已上叶上流口决也。
  一。西山观性法桥物语事。师云。观性法桥之一期之间。常随给仕行者。号云随缘法师。死去之后。相当百个日之时被修佛事ケル。房中诸人命。唵随缘娑婆哥被唱。其外别无别事也。灌顶可语云。无佛世以此人为佛。无印明佛菩萨。恣作印明云ヘリ。诚哉此事。甚深深可思合之。最秘秘。
  一。新作真言事。总许可言云。无印明佛菩萨天等。恣作印明可授也(云云)。示云。孔雀经说云。作印明者。上唵字置。终句●●句置。中间物名名字等可置。一切皆成真言也(云云)。取意。サレハ池上大师供私记云。唵良源●●(云云)。可思之也毕。
  元禄十五年岁次壬午春正月十四日。
  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建武第五(乙亥)五月九日始之。
  一。行法事。
  一。门前洒水事。
  一。引入印事。
  一。香炉事。
  一。洒水器事。
  一。道场观事。
  一。入三摩地事。
  一。三杵事。
  一。振铃事。
  一。五部铃杵各具五个事。
  一。六种供养事。
  已上十一个条。

溪岚拾叶集。

  一。行法事。示云。七分行法生起次第。十八道印义口决。别有之。不遑委载。今且约大纲法门。任一师口传记之耳。问。真言行法肝心如何。示云。先两部肝心在苏悉地。苏悉地细行十八道极。十八契印中初以护身法为最极。其中被甲化他也。三部自证也。此自证化他法自大日如来说教起。所谓净三业印明是也。又名本三昧耶印。自此一印三部诸尊自证化他法门教也。故行法最初净三业印明结诵也。次三部被甲印明用也。已上天台流口传在别更问。寻云。以净三业一印为两部肝心样如何示云。于今宗三个大事有之。所谓为上根。说五秘密经为中根。说理趣经十七段为下根。瑜祇经三十七尊明。此三种中以理趣经十七段为本习也。所以净三业明十七字有之。理趣十七尊是也。十七尊总印五古印是也。非常五古。以合掌横五古习也。此净三业印明者。秘密肝心两部根源也。凡秘密教初心即极谈故。最初结诵此印明(云云)。寻云。此三种中以理趣经为本样如何。示云。五秘密略。瑜祇经广也理趣我处中也凡中者上冥下契义有之。理趣者十七字虽有之。以●一字为本。五秘密●一字极。瑜祇经三十七尊以●一字为所诠。故今净三业一印●一字极。依为秘密最极。用此印明也(云云。已上东寺义)。又云。就净三业一印。十六重(表十六尊也)三十二重(表三十二相也)三十七重习事有之。口传有别。可更问。
  一。门前洒水之事。示云。此生在佛家种子位也。所谓军陀利印明南方不二平等灌顶意也。以●●二字加持事。两部理智意也。是以前佛智水洒后佛顶。所谓前佛后佛体皆同义也。是即最初下种位植解脱分功德意也(云云)。
  一。次引入印事。示云。胎藏界用入佛三昧耶印。金刚界用萨埵三摩耶印。苏悉地用合掌印也。此即以三部三摩耶。生在佛家表示也(云云)。
  一。香炉事。示云。劝请诸佛时必用香炉也。其故在世在比丘。所持水瓶执着生。龙畜依身得。故世尊此比丘教为业障忏悔。令行香故。诸佛应来处此龙神香炉载来临。依此因缘诸佛灌顶时必用香炉也。
  又云。香炉相貌事。示云。香炉相貌者。此龙神依执心。尾水瓶マトフ持。首火舍载法会薰也。是法门合。即龙神水精神也。火舍火大也。此即两部理智法门也(云云)。
  一。洒水器事。示云。此中香与水和合事。水金刚界智体也。●字也。香火大事●字也。胎藏界理体也。又是两部理智表示也(云云)。又云。此洒水香炉共谈理智法门也。香炉以香火为本故。以●字为体。洒水水体故。以●字为体。一坛上置此香炉洒水事。自此两部理智本源不二觉体出生事表示也。口传(云云)。又云。洒水功能事。东寺义云。洒水灌顶事。凡灌顶者灭罪生善义也。又灭罪也。以散杖三反タヽリ事。三妄执断除意也。初少タタリ粗惑断义也。后タヽリ无明难断故大タヽリ也。又云。三反タヽリ付。初一度二度ツヽケテタヽリ事。不二而二タヽリ意也。已上东寺义也。天台流而二不二タヽリ也。从因至果意也。又云。浅略义●字去垢义也。●字智水种子也。深秘义灭罪生善义也。此即降魔成道意也。示云。洒水秘决别有之。更可问。此事随分秘藏一流大事。其大纲云者。万法约不过依正二法。夫世界建立样风轮上有水轮。水轮凝成地界(云云)。次正法云。自上诸佛菩萨。下至蠢蠕动含灵。最初种子皆自水轮结生。又非情草木自水种出生也。万叶种子皆圆形。自圆轮●字生事表也。故尽●字法界种次。诸佛正觉成就事菩萨心出生。非●字功能。次秘密意灌顶时●字智水ソヽキ。正觉成就之后归●字一字。故一印会大日字。为种子。口传(云云)。弘云。此事叶上僧正一个秘抄中委细被定。可见之。后不可口外。因物语云惠心先德御代宽师供奉。谷皇庆事相真言师故。不可知法门。深秘。我行可教化。谷御房被参。法谈之次真言事被寻申。其时谷御房洒水功能被语申。宽师闻之。法门大纲灌顶大事不可过之トテ。信仰归伏给。仍其后参惠心御房。先德问云。谷御房何法文被申。宽师不归一年中谷御房私渡セラレケリ。显宗大事只真言ヨリ候ケン(云云)。□ノ真言事相结显宗大事不可知。日顷常ソシリ给谷御房被参。以后常真言方释给(云云)。已上物语也。
  一。道场观之事。示云。凡道场庄严所居佛土建立也。安立心佛国故。心日轮中本尊观种子等也。是行者未来可出世成道所居佛土也。故先德口决云。道场观时不可妄念杂乱。若生异念。所居土不清净。乱唱秽土成道也。若此意殷勤可修道场观也。所诠成佛国土成就众生仪式也。法花未来成道记别习合也。深可思之一。示云。先安置本尊事。表法身本有也。凡法身者本有妙境故。先自本坛上奉安置之。次召请本尊报身如来也。行者劝请依自本国土来临影响给。表去来故以召请本尊。名修德报身如来也。召请本尊坛上本尊不二。冥合境发智为报智。冥境为受。以之境智冥合给(云云)。
  一。次入三摩地事。示云。行者心月轮中有本尊种子。变成三昧耶形。三昧耶形变成本尊等。所诠种子者法身理也。三昧耶者报身修德智慧也。尊形者不二应体也。故行者一心三种具足。是即三身即一觉体习也。
  一。金刚盘事。示云。东寺天台共金刚盘无本说习也。然弘法大师御作有之。仍两流共用之也(云云)。又云。天台流四十帖决中金刚盘形见。以彼可为本欤。又师资相承口传之金刚盘者。如来成道表金刚座也。故五大院释。古佛成道所座故名金刚盘(云云)。又云。不动尊所座盘石是也。所谓如来成道正觉时。为断最后品无明。金刚喻定入给。此故安乐行品疏云。深入禅定见十万佛。即第十地中无始三昧入金刚定。诸佛皆观摩顶授职也(文)。妙乐大师云。若入金刚定。义当等觉。合在第十地中(文)。又又私云。诸佛真金色文属妙觉也。又云。此金刚喻三摩耶三摩地。猛利强盛观念故。常地界座事不能也。其故地六种震动。天魔波旬来山河大地动摇。故自金刚轮际出生金刚宝石坐给故也。故号金刚座。为表之用金刚盘也。凡金刚盘相貌三角火炎形也。付之有事理所表。准显宗意。诸法空为座所表也。故三角宝石坐。三角即火形也。火大必万法烧尽德。此故法花诸法空为座说也(云云)。次密宗意南方火天方故。以角宝石为座也。火大者五形中心法カタトル故三角用也。所诠以一心法界为座意也。又南方无垢成道。深可思合之也(云云)。
  一。三杵事。问云。三杵者何表示耶。示云。五古者金界五部也。三古者胎界三部也。独古者不二妙成就三摩耶也(云云)。次约依报时。日域独古形也。震旦三古形也。天竺五古形也。此三国法尔自然三杵也。曾非造作也。自性法身三摩耶形。深可思合之(云云)(已上弘法大师神明秘释意也。云云)。又云。独古者独一法界表示也。又一心三昧耶也。三古者三智三观三部表示也。五古五大法性五智五部表示也。所诠此三杵者。开一心显三观。三观现前必五智具足也。是我等因位修行。法门横平等义显。故此三杵横双也(已上浅略意)。次以秘密坛意者。两部不二中胎法界体性智。东方萨菩萨位出云独古。次南方修行位至三古德。次菩萨责至五古位。此四点具足至方便为究竟位。为铃位也。此铃者至正觉圆满位。为人天说法利生事表也。正觉必竖成道故铃竖立也。此事密秘坛五位成就意也。故秘经云。●普贤三摩耶。●屈进力如钩●檀●惠禅智●合。是名彼大印。次诵一字明结大羯磨印时。不间断三十七圆满。此文秘密坛最极大事。自然觉了佛体也。所诠我等胎五位成就间。五相生身圆满形也。凡铃杵者。一切众生本有三昧耶。诸佛自证法门也。故时时无间断等说也(云云)(口传也。更可问)。已上天台流习也。
  一。振铃事。问。于振铃有缘起耶。示云。西天法食时必振铃也。凡供养法者。食时作法也。仍用振铃也。是顺内法时法喜禅师轨则也。仍振铃者。即说法仪式故也(云云)。又示云。凡振铃者惊觉意也。则是说法义也。所谓诸佛在定中。为奉召请惊觉也。先格意云者。诸佛于本国土在定中。为惊觉振铃云(云云)。次深秘意云者。一切众生本有自性觉体。皆性德理内有。是名在缠真如。闻诸佛说教法音。始觉修显智慧发起。是诸佛惊觉名也。是故众生心中有藤尘数诸佛等说也。凡真言教意常应化说法非。五大响当体是真言也。故铃自五古ハサラ形。是五智五佛说教相表也。故五大院御释云。五大响当体是真言也。故真言人直闻风响水音。即知是法身之声。且能悟入阿字本不生理。若其不知此义。即非顿机。虽闻佛音声于彼无益(文)。又云。弘法大师御释云。五大皆有响。十界具言语。六言悉文字也。法身是实相也(文)。示云。如此等文理者。诸法当体即是大日如来说教相也。自然觉了佛事。可思之(云云)。智证大师御释云。一凝然一切凝然。故三身皆是凝然。俱执随缘俱不变易。照同时(文)。觉大师御释云。寂照俱时故。法界俱寂照故。法界同散不妨寂。寂不妨散(文)。此等释又于诸法当体有寂照二义。即是两部理智法门也。故觉大师御释云。寂者●字。智藏理也。照者●字。金刚故也。寂照俱时者●字。苏悉地理智不二(文)(已上取意合行口传)。又五大院御释云。万法是真如。阿字不变理真如。是万法随缘阿字相(文)。此文以寂照二义诸法极尽也。示云。上所云铃杵五古ハサラ。即诸佛所变金刚也。于此有譬喻金刚。有当体金刚。譬喻如法花当体譬喻莲花譬喻金刚如常。次当体金刚者智慧定是则佛智见之二字也。是亦寂照二义也。此五古ハサラ则大日所具一智具德故。理也。寂也。五古寂然智也。照也。又我等于色体云时。五蕴和合一身总体成寂也。理也。五蕴寂然照也。智也(已上约正法说之)。次约依法云之者。草木国土悉具此二义。无不谈也。遍一切诸法故。大日称号无所不至遍照尊也。故今振铃声大日如来自受法乐说教也。又报法当体铃相貌也。深可思之。
  一。五部铃杵各具五部事。示云。五部铃者佛部五部也。五部杵金刚部五部也。五色糸莲花部五部也。五瓶宝部五部也。轮羯磨羯磨部五部(已上师口传也云云)。示云。五部各具五部。故各具五智无际智成也。此事有本说。可检之也(云云)。
  一。六种供具事。示云。此六种供具者。六波罗蜜所表也。此行法次第。自因至果从果向因成佛所表故。必用供具。其故因位万行万善。虽广促在六波罗蜜。此六度一座行法中圆满具足也。所谓阏伽者檀度。涂香戒。花鬘忍辱。烧香精进。饮食禅定灯明智慧也。此六种供具当体。是六大相貌也。以六大无碍即身成佛名也。仍我等六大和合秘密坛供养法名也。以之长时法名。或昼夜不退名。或号十二时不退行法云也。如以前所谈也(云云)。
  寻云。于一座行法。从因至果从果向因习样如何。示云。前供养行者。奉供养本尊。故从因至果行也。后供养本尊供行者。故从果向因义也。仍决云。师口一座行法。从因至果三祇大劫行(文)。又云灌顶时大坛供表从因至果。正觉坛新佛供养表从因向因也。故于一座行法。本因本果行相悉因备满足也(云云)。
  寻云。以六度当六种供具证据如何。示云。以六种供具当六波罗蜜事善无畏三藏所译十度异名。云抄有之。是其证也(云云)。
  又惠果和尚五供养伽陀云。
  如彼三世中 诸佛菩萨等。
  修行五供养 我今亦如是(浅略)。
  净心为涂香 功德为烧香。
  万行为妙花 果德为饮食。
  智慧为灯明 供养自身中。
  心王大日尊 心数曼荼罗。
  三界唯一心 心外无别法。
  以心供养心 色心不二故(深秘)。
  五供养色言 六大所和合。
  大曼荼罗心 显形等诸色。
  手印标炽等 三摩耶法身。
  真言色声中 文字句义等。
  法曼荼罗身 此间失念之。
  供养自身中 四处威仪等。
  羯磨法之身 我今四法身。
  诸佛同一体(已上深秘)。
  我今奉献诸供具 一一诸尘皆实相。
  实相周遍法界海 法身即是诸妙供。
  供养自他四法身 三世常恒普供养。
  不受而受哀纳受 自他安住秘密藏(秘秘中深秘)。
  义释云。举浅秘两释。接众经微言(云云)。同寻云。此浅秘云言下摄四重释样有之乎示云。此浅秘言下两秘合释也。私云。于密教一切法门浅略等四重释用事。以此五供养伽陀为诚证也。夫浅略意云者。过去诸佛菩萨如修行正道给。修五相三密行。以之为浅略也。次深秘意。以自性清净菩提心为涂香。以因位万行为花鬘。花必结果实功能有之故也。次烧香遍至功能有之。仍喻精进也。六波罗蜜中精进波罗蜜无别体。余五波罗蜜无懈怠名精进。仍精进遍六释。又止观云。精进者不交名精。不忘为进。故以烧香六种供具中央置也。次以饮食为禅定事。诸佛以法喜禅悦为食。依如来法身寿量常住也。故圆觉经云。如来如圆觉心皆从禅定生。一切五情皆依食持寿命。是皆从禅定智慧生意也。故禅波罗蜜故智慧波罗蜜置也。次以灯明喻智慧事。灯明必有破暗之功能。故喻智慧断明也。以阏伽喻檀度事。檀度者布施也。四摄行初故用之。故止观云。布施者转怨作亲云。凡四摄行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也。今阏伽时以本清净水诺治无垢身。证诚我承仕。是利行同事意也。故阏伽时顶上サヽケテ。所念事奉祈念也。其故此阏伽者。佛御足奉洗意也。佛奉给仕时正奉亲近佛。仍所念事佛奉启白也(云云)。又云。十指即十波罗蜜也。此十波罗蜜促即在六度。此六度促在定惠□□。此定惠福二严也。又是我等色心二法也。所诠以六大和合六度满足名。境智冥合习也。所诠此六大无碍名六种供具也。此即长时不断秘密檀行法也。故秘密灌顶时道场庄严无。本尊道具无之。其故我等六大色心当体。自受法乐尊容道具故也(云云)。寻云。十波罗蜜促为六度样如何。示云。十波罗蜜只六度也。其故开第六智波罗蜜。出终四波罗蜜也所诠是开合异也。又云。今深密意五供养色。皆悉是内心所诠法故。我等六大和合全体是法界体也。仍以心供养色心不二释。将又内外八供香菩萨花菩萨名事此意也。故以草木果实奉诸佛供养事。世间花果即大日具德同恒例功能随一也。其故草花佛家供时。受木成佛义宛然也。仍一切供具佛供事。法界体合契意也。法界促不出五尘。即是即佛果功德示名供养法云也。深可思之。又云。秘中深秘供养法者。以四种曼荼习也。所诠大曼荼罗六大和合名也。又以之为体。又名法身。亦名性德。次三昧耶曼荼罗者。智慧义也。亦名报身。又名相。次法曼荼罗者。秘密宗中文字句义真言等也。是经依正万法有字。以之为法曼荼罗。此以为用也。次羯磨曼荼罗者。上三曼荼罗上作业也。故羯磨无别体。仍羯磨通三种释。所诠大曼荼罗法身理体色法也。三昧耶曼荼罗报身智体也。心法也。次法曼荼罗应身口业不二也。次羯磨曼荼罗者。三身如来四威仪动作事遍也。故四处威仪等释。仍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必四种曼荼罗具足也。仍自然觉了佛名也。仍义释一切众生色心实相。常是毗卢舍那平等智身等释。或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等释此意。深可思之。次秘秘中深秘供养法以。一花一香奉供本尊。一一诸证皆实相也。此实相法界全体也。法界体无间断。故常住不退行法也。故三世常恒普供养等释。以法界对法界。故无能施无所施自他共安住秘密藏中。即以一花一香供具供本尊事。本尊者法界体也。今奉献供具法界体也。开显名供佛也。此准显宗意。常境无相。常智无缘。以无缘智缘无相境等释此意也。或又境发智为报智。冥境为受释意。所诠我等。六尘境受用处。自受用法乐。心王大日心数曼荼罗尘数诸尊奉供养也。故住心王无分别处时。名大日如来。心数念想念现起处。曼荼罗名也。故历缘对境起处念相。悉是菩萨心。发起习也。皆是自性本有菩提心故也。此念拂云者。非秘密机。凡念虑起即诸佛出世给习。故本朝大师释云。断忘念者。杀害曼荼罗圣众。岂非五逆之随一乎(文)。又义释云。三界极重罪不过于厌离。汝于贪欲处勿生厌离心(文)。深可思之。
  私云。师云。此等法门秘密自证法门也。非凡大妄想见也。能能可思之。
  寻云。所上出五供养伽陀。惠果和尚送船中。弘法大师授给。故天台流无相承云。如何。示云。东寺流弘法大师相承偈云。天台流法全和尚慈觉大师授给习传。
  寻云。觉大师御相承证据如何。示云。弘法大师自惠果相承之。觉大师自法全相承之给。其证据云者。觉大师在唐诸宗口决中云。一对受法(谓对面传受)。二遣使法(谓遣使传之)。三怀纸秘法(谓师怀中来受之)。四饯别秘法(谓归朝时授诸加持法)。五伯头秘法(谓伯头师来授之)。六赠船秘法(谓差专使)。赠五供养伽陀于船中(已上)。师云。今赠船秘文者。上所云五供养伽陀。差专使令送船中。故名赠船秘文。东寺流乘船偈名也。若依东寺相承。山门无之云者。是处可笑可笑。又一义云。弘法大师御在唐首尾三个年也。其中年惠果有御入灭。仍惠果和尚碑文等弘法大师书给。何故弘法归朝时。船中送此偈云耶。若然者谁人送ケルソ乎。此相如何。东寺流人可答也(云云)。以上。
  本云。于山门横川灵山院正定房。书写之毕。
  元禄十五年正月十一日沙门实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