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行林第七十。

  诃哩底母法(冰迦罗天法附)。
  一支度。
  注进。
  诃哩底母供七个日支度。
  坛一面(方三尺)。灯台二本。半叠一枚。酥。蜜。名香。坛供米(如常)。御明油(如常)。坛敷布一端。阏伽桶一口(加杓)。折敷三枚。净衣。
  阿阇梨。承仕一人。驱使一人(已上净衣。日供如常)。
  右注进如件。
  年 月 日。
  名香。
  经云。烧沉水香熏陆以用供养(云云)。
  大药叉女法云。常烧沉水香。
  净衣色(黄白随一)。
  一起首时分。
  经云。取用生五日起首(云云)。又云。每日三时(云云)。法云。白月一日及六日八日起首(云云)。
  又云。或四时三时乃至一时(云云)。
  一向方。
  经云。像面·向西持诵者面东(云云。法同之)。
  一行法。
  诃梨帝母经一卷(内云。诃利帝母真言法不空)。
  此经中说根本真言。并画形像法。别成就等。爱子心真言。并印。不明母印契。无人修仪。
  大药叉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一卷(亦名诃利帝母法。不空)。此法略明本缘。发心。说自心陀罗尼(无经)。心真言(经根本咒也)。画像法。别别成就。请召。发遣印等。并爱子毕哩(二合)孕迦印明。形像。不委行仪。
  (里)
  西域第二云。健驮逻国(北印度)至布色羯逻代底城○有率堵波○是释迦如来于此化鬼子母令不害人故。此国俗祭以求嗣。
  诃利帝母因缘经一卷(贞元云。是说一切有部律中缘起。义净钞出故不入藏)。此中广说往昔本缘。尤委悉也。
  冰揭罗天童子经(不空)。
  此经中说爱子毕哩孕迦印明。并形像别别成就法等。冰迦罗与毕哩孕迦梵语异欤。
  抑秘录以此经入三兄弟。曰姊妹天法。其意可寻之。三兄弟等见理趣经矣。
  (里)
  苏磨呼经云。又诃利帝儿名曰爱子。般指迦将所说真言。彼作障难(云云)。
  今依丹州池上私记注其次第。
  先加持香水(用辨事)。次洒净供物等。次加持供物等(用辨事)。次加持饮食等三种印明。新图天时爰先开眼。次开白神分祈愿等。次三部次被甲。次劝请(印明。口传云云)。
  (里)
  所传诸天劝请印明(云云)。
  私勘大药叉法云。结请召印。以右手指于左手背叉。入把叉左手掌。左手向身三招。其印相即成(私云。真言可用心咒。娑缚贺上可加曳醯?欤)。
  又勘经云。次爱子心真言。唵知(上)尾知(上)?娑婆(二合)诃。
  印合掌屈大拇指。入掌中。诵心真言。供养讫。于顶上放二大拇指。即散去。请召发遣皆仿此印(云云)。
  右印经并法。同为爱子印。大原甚密抄。结爱子印。诵诃利心真言。为根本印明。若依文意者。以法请召印为母印。以爱子印可为子印欤。但请召印立印难成。可问之。
  (里)
  集经第七金刚藏法之中。中云。召请随心印。第五十五。以右手掌押左手背。向下相叉。左手五指来去。
  私云。大药叉法召请印。此印同欤。
  次阏伽。次花座(如十八道)。次五供养。次普供。次赞(诸天)。次祈愿。次根本印明(先母印明。次爱子印明)。
  私云。结先请召印。可诵二种明。
  法云。时欢喜母即于佛前说陀罗尼曰。
  曩谟(引)罗怛曩(二合)怛罗(二合)夜(引)耶(一)娜莫贺(引)哩底曳(二引二合)摩贺药乞叉(二合)抳(尼移反三)阿谟伽(去引)曳(四)萨底曳(二合)嚩(引)你(泥以反)?(五)没驮钵哩(二合)野(引)曳(六)惹多贺(引)哩抳曳(二合七)半左补怛罗(二合八)舍多钵哩(二合)嚩罗(引)曳(十)毕哩迦罗(引)曳么呬多(引)萨嚩萨怛嚩(二合引十一)曩么塞讫哩(二合)跢(引)曳(十二)婆(去)誐鑁贺(引)哩底曳(二合十三)纥哩(二合)乃野底么(引)袜跢以洒(引)铭(十四)没驮帝惹(自攞反)婆(去引)尔底(丁以反十五)萨么罗多(引)曳(十六)婆(去)誐鑁补罗〃(引)乞洒(二合)枲(十七)婆誐鑁母(引)紫(精以反)多(引)枲(十八)跛罗补怛罗(二合。十八)尾觐曩(二合)尾曩(引)野迦(二十)没哩(二合)跛三(去)么你(引)多怛罗(二合)拏(鼻引)罗(二十一)满怛罗(二合)跛娜补娜(引)攞(二十二)贺(引)哩洒(引)曳(二十三)怛你野(二合)他(去引二十四)枲缚?(二十五)跋哩缚?(二十六)宁(引)怛罗(二合)曷底(二十七)萨缚羯么迦罗拏(鼻引)曳娑缚(二合引)贺(引二十八)。
  心真言。
  唵拏弩么(鼻引)里迦(引)呬谛娑缚(二合引)贺。
  次爱子印明(如上出之)。
  (里)
  法中有降伏印掷恶人印(共无印)。可见之。
  次正念诵(大日。释迦。普贤。文殊。诃利底。冰揭罗。佛慈护。法云。不得诵金刚部真言。及诸杂念诵咒难成就。云云)。次置珠本所。次根本印明。次五供养。次普供养。次赞(如前)。次祈愿。次谛缘度。次心经(私云。三归五戒三昧耶戒等。可存念之)。次启谢。次阏伽。次发遣(如施饿鬼)。次三部。次被甲。次礼拜。次起去(无回向)。
  右依池上记次第抄之。大原甚密抄。有观曼荼罗。然者修道场观等。亦无妨欤。若欲别请供冰揭罗天者。一一行仪唯前知之。别别成就法等多多可见本法。
  先建立坛场安置尊像。
  法云。于一密室。清净扫洒。作四肘方坛。又以白坛香泥于方坛上。作一圆坛。安像于中。上施天盖。悬诸彩幡。以种种时花。散于坛上(云云)。下文云。若修行者。此欢喜母法欲令速验者。当别置净室。极须慎蜜。不得于佛。当精舍中作法。恐难成就。又不须使人见此像及知作法。必失效验。
  或记云。先造方坛。坛上储一同座。其前布烈供也(云云)。
  次辨备供物。
  法云。又以乳糜酪饭甘脆饮食。及诸果子阏伽香水烧沉香。而为供养(云云)。
  又云。于念诵处及所居处。必须清净。不用灯明(云云)。
  下文云。毕哩孕迦法中云。及欢喜团等(云云)。
  或记云。供物洗米二杯。乳粥·柘榴·饼·烧香·阏伽·涂花。但不用烧明(云云)。
  次于室内洗手?口。次于坛前礼拜。次着座。次涂香涂手(乃至)光泽(此次加持饮食等三种印明用之)。次启白神分。次供养文唱礼(用不随时)。
  三身。佛眼。南无十方一切常住佛。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等一切菩萨〃〃〃。
  南无诃里底母泥毗〃〃〃〃。
  南无毕哩孕迦等诸子眷属。
  南无大少自在〃〃〃〃。
  南无三部〃〃〃〃。
  次惊觉。次五悔。次五大愿。次三部被甲。次道场观(定印)。
  观想。室内有楼阁。楼阁中有宣台座。座上有●噜字(若●诃字)字变成吉祥果。果变成天女形像。金色(经白红色)。身着天衣。头冠璎珞。坐宣台上。垂下右足。以左怀中把一垓子。于右手中持吉祥果。诸子眷属。周匝围绕。
  次三力偈。次普通供养。次宝车辂。次请车辂(迦罗着耶之句下。加迦利帝母南曳醯?之句)。次请召印明(如上所出)。次阏伽。次花座。次善来偈。次五供养。次普供养。次赞。次根本印明。次加持珠。次正念诵。次还珠。次根本印明。次五供。次普供。次赞。次祈愿。次法施。次启谢。次阏伽。次发遣。次三部被甲。次五悔。次回向。次下座礼佛。次出堂作善。
  右为自行聊记之。人不可用之。
  诃里帝曼荼罗。

  经云。种种饮食○以用供养一切如来文殊师利普贤等一切菩萨。然后供养我诃利帝母。何以故。我本药叉女。如来授与我三归五戒菩提心律仪戒。对诸十地菩萨故。以是先供养诸佛菩萨(云云)。
  一每时念诵遍数。
  法云。每时诵一百八遍为常。正念诵时不应杂共人语令真言间断。不成遍数。虚费功力(云云)。
  一先承事遍数。
  法云。诵满一万遍。即成先行。必须慎密。勿使人知。勿对人前诵此真言(云云)。
  又云。清净诵真言。满三十万遍(略抄。毕哩孕迦真言也)。
  一供自所食一分。
  法云。持诵者每于自所食物。先减一分净食。以真言加持七遍。了持净处写之。常得拥护。不离左右(云云)。
  一作成就法。
  经云。又法。女人欲得男女者。月经后澡浴。取黄牛乳母子同色者。摄乳一升。置银器中。以右手无名指揽乳。诵真言。加持一千八十遍。然后取服。至七日内则有胎(云云)。
  又法。欲令他人欢喜敬爱者。或饮食果子。或花或香。加持一百八遍。于真言句中加彼人名。将与彼人则得欢喜敬爱(云云)。
  又法。若有人作留难口舌者。画彼人形。右脚踏之。诵真言。一千八十遍。则得无难(云云)。
  私云。此法有师传等。如不动法中记。
  又法。欲得寿命长远者。取骨屡草懒苗。揾苏密酥。护摩七夜夜别。诵真言一千八十遍。一掷火中。则得长寿(云云)。
  私云。懒苗者。本朝野相公诗云。紫尘懒蕨(云云)。
  又法。若欲治病去时。先然灯一盏。安于灶下。以真言加持二十一遍。即盖灶门。明日平旦检看。若油尽即去。不尽即不须与治。必难得着。此法甚验(云云)。
  冰揭罗天经云。取赤色花。每花一诵一掷童子身上。满十万遍。其童子必来现身。即得满一切愿。日施千人上妙衣食。无所阙(私云。童子毕哩孕迦像也)。
  诃哩帝母经云。又法。百草花一加持散身上。得千人衣食(云云)。
  已上二法是毕哩孕迦之法也。
  勘妙膊经云。诃利帝儿名曰爱子。般指迦将所说真言。有持诵者。彼作障难(云云)。
  一形像。
  法云。若欲成就此陀罗尼法者。先于白氎上。或绢素上。随其大小。画我欢喜母。作天女形。极令姝丽身。白红色。天绘宝衣头冠耳珰。白螺为钏。种种璎珞庄严其身。坐宣台。垂下右足。于宣台两边傍膝。各各画二孙子。其母于怀中把一孩子。名毕哩(二合)孕迦。极令端正。右手近乳掌吉祥果。于其左右并画侍如眷属。或执白拂。或庄严具(云云。经云。金色)。
  又云。我今复说毕哩(二合)孕迦刻像法。取好白栴檀香木无瑕隙者。长六指。或一欐手。令巧匠雕作童子形。顶上有五朱荼髻子。相好圆满。以种种璎珞庄严其身。于荷叶上交脚而坐。右手掌吉祥果。作与人势。左手揭掌向外。垂展五指。此名满愿手(云云。经云。头上作三髻用子。云云)。
  冰揭罗天经云。造像法。其像用白檀香木。长六指。作童子形状。左手把果。右手垂作满愿掌向外(云云)。
  私云。此经所说印明并形像。同于诃哩帝法。仍毕哩(二合)孕迦与冰揭罗是一天也。
  一功能并往昔本缘。
  经云。尔时诃利帝母药叉母在佛众会。从座而起。五体投地。礼佛双足。而白佛言。我有心真言。由如真多摩尼宝。能满一切意愿。为利益安乐阎浮提诸男子及女人故。唯愿世尊。哀愍听许(云云)。
  法云。时欢喜母既受三归并五学处。欢喜踊跃。绕佛三匝。白佛言。世尊。我今已蒙如来加护。我有自心陀罗尼。能除一切灾难恐怖。若有受持此章句者。我诸眷属常为守护。令获安乐。唯愿如来听我宣说。佛言。恣汝意说。时欢喜母即于佛前说陀罗尼(云云。私云。大咒是也)。
  又云。世尊。我此陀罗尼有大威力。犹如真多摩尼宝。能满一切有情意愿。唯有如来及诸菩萨。当证知我。佛言欢喜母。汝能饶益有情护持我法。说此陀罗尼。未来世中我诸弟子付汝守护。悉令安乐。时欢喜母白佛言。如佛圣旨。我当奉行(云云)。
  南海传明僧食中云。复于行末安食一盘。以供呵利底母。其母先身因事发愿。食王舍城所有儿子。因其邪愿遂生药叉之内。生五百之儿。日日每餐王城男女。诸人白佛。佛遂藏。其稚子名曰爱儿。触处觅之。佛边方得。世尊告曰。汝怜爱儿子乎。汝生五百。一尚见怜。况复余人一二儿。已佛自他之令受五戒。为邬波斯迦。因请佛曰。我儿五百令何食焉。佛言。苾刍等住处寺孚。日日每设祭食。令汝等充餐。故西方诸寺每于门屋处。或在食厨边。素画母形。把一儿子。于其膝下。或五或三。以表其像每日于前咸陈供养。其母乃是四天王之众。大丰势力。其有疾病。无儿岳者。飨食荐之。咸皆遂愿。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那杂事第三十一云。佛在王舍城竹林园住。时此城内于一山边。有药叉神而为居止。名曰娑多。此常拥护影胜大王。中宫妃后王臣宰辅。及诸人众由彼力故。王及诸人悉皆安乐。时降甘雨苗稼善成。花泉池在处充满。常无饥?乞求易得。诸有沙门波罗门。贫穷孤独估之类。悉皆来萃摩揭陀国。时此药叉亦皆覆护。娑多遂于自类族中娶妻同住。是时北方揵陀罗国。复有药叉名半遮罗。恒住于彼亦常拥护。令彼国中安稳丰乐。与摩揭罗陀境事无差异。时彼乐叉亦于同类聚妻共居。复于异时诸方药叉共为聚会。此二药叉得申欢爱共为亲友。执别之后各还故居。娑多药叉。取摩揭陀上妙花果。送与半遮罗。彼以北方所出花果。送与娑多。如是多时共申情好。复因聚会重得交欢。是时娑多语半遮罗曰。作何方便。我等没后所有子孙。共为亲爱不相疏隔。半遮罗曰。善哉此语。我意同尔。娑多曰。今可共作指腹之亲。我等二门若有男女。共为婚媾彼言可尔。时娑多妻未经多时。遂有娠体。月满生女。容貌端严。见者爱乐。其女生时。诸药叉众咸皆欢庆。诸亲立字名曰欢喜。于时半遮罗闻彼生女。情甚欢悦便作是念。娑多药叉是我亲友。今既生女。我当生男。彼即是我所爱新妇。可作严身璎珞衣服。令使送去并持书曰。闻君生女。情甚欢悦。今送衣服。愿垂纳受。时娑多得书领信还以书答。然半遮罗意唯求男子。未久之顷妇有还娠。月满生儿。与其立名。既是半遮罗子。应号半支迦。时娑多药叉。闻半遮罗生一男子。便作是念。我友生男。岂得徒然。可寄衣璎用申欢庆。彼即是我女夫何疑。遂裁书曰。闻君诞子。庆喜交怀。聊寄衣璎用申欣贺。幸当为受冀表不空。彼质书已。报书答曰。许作交亲今皆遂愿。各侍成立共作婚姻。时娑多药叉妇还有娠。其时诸山出声如大象吼。月满生时其山皆吼。诸亲议曰。此之孩子。托胎之日及以生时山皆鸣吼。既是娑多之子。应名娑多山。既长大已父遂身亡。自为家主。是时欢喜年既长成。报其弟曰。我今欲得游王舍城。现有诸人所生男女悉皆皆取食。弟言大姊。曾闻我父于此城主及诸人众常皆拥护。令得安乐离诸忧恼。我今宜可更加守卫。此则是我所防境界。若有余人为损害者。我应遮护。尔今何得生恶心宜除此念。然药叉女由于前身发恶邪愿习气力故。复告其弟说如前事。弟知妇意事难回改。作如是念。我力不能遮其恶念。然父在日许嫁与他。我今宜可作婚姻事。即便裁书与半遮罗药叉曰。我姊欢喜年既长成。宜可为亲。当速来此。彼得书已便为感悦。至王舍城娶妻归故。既至本城经多时已。与其夫主情义相得。作如是语。仁者当知。我意欲得王舍城中现在人众所生男女皆取食之。答言贤首。彼皆汝家族住处。余来侵害。尚欲相遮。宁容汝今辄为酷虎。兴斯恶念。勿更再言。由彼前身所愿发邪愿薰习力故。作不忍声坏慎且默。后于异时便生一子。如是次第更生五百。其最小者名曰爱儿。时五百儿威势成立。母待豪强欲行非法。夫?劝诲意不受。其夫知彼心。默尔而住。是时欢喜便于王舍城中随来去处。现在人众所生男女为次食之。尔时城中既失男女。所有人众皆失皇臣等男女皆被盗将。不知是谁作此巨害。痛恼中极欲遣如何。愿王慈悲善为寻察。王即敕令诸处卫衢。四面城门令兵守捉。时诸兵士亦被偷将。日觉小人不知去处。妇人怀娠者咸亦被偷将向余处。于时王舍城中大灾咸起。诸王佐重启大王。今此国中生大灾难。具说上事。王闻惊怪。即唤卜师问其所以。答曰。斯之灾横皆是药叉所作。宜可速辨诸妙饮食而为祭礼。王下明敕击鼓宣令。告诸人曰。问无言客在我境者。皆须备辨饮食香花。扫洒卫衢城隍聚落。种种严饰鼓乐音声铃铎幡幢。于时王舍城人既奉王敕。各以精心备辨饮食香花等物。严饰卫衢。如欢喜园处处祭祀。虽劳调备设灾横不除。苦恼忧惶莫知所计。于时守护王舍城天神。于睡梦中告诸人曰。汝等男女咸被欢喜药叉之所食啖。汝等宜可往世尊处。所有灾告佛当调伏。诸人报神曰。此既取我男女充食。即是恶贼药叉。何名欢喜。因此诸人皆号为可利底药叉女。王舍城人闻是事已。皆往佛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此呵利底药叉女。于王舍城所居人众。便于长夜作不饶益。我等于彼先无恶念。然彼于我怀毒害心。所生男女悉皆盗去。以充饮食。唯愿世尊。怜愍我等。为作调伏。尔时世尊。默然受请。彼等咸知佛受请已。顶礼双足。奉而去。至明清旦。佛即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饮食讫往呵利底药叉住处。时药叉女出行不在。少子爱儿留在家内。世尊即以钵覆其上。如来威力令兄不见。弟见诸兄。时药叉女回住至处不见小儿。即大惊忙。触处寻觅。及问诸子爱儿何在。答言我等并皆不见。便自槌胸悲泣交流。唇口干焦。精神迷乱。情坏痛切。速趣王舍城。遍行诸坊虚庄道路。园林池沼天庙神堂。客舍空房皆求不得。更加痛切。便即颠狂。脱去衣裳。大声号叫。唱言。爱儿汝今何在。遂出城外巡历村庄。大聚落中皆觅不得。即往四方。乃至四海亦皆不见。被发露形宛转于地。肘行膝步蹲居而坐。如是渐次列赡部洲。七大黑山大金山七大雪山。无热池香醉山觅皆不得。情坏苦恼。气咽不通。又往东方毗提诃西瞿陀尼北俱卢洲亦皆不见。便往等活黑绳众合。叫唤大叫唤炎热极热。阿鼻旨额部陀尼刺部陀。阿吒吒呵呵波呼呼婆。青莲花红莲花大红莲花。如是等十六大地狱亦皆不见。又往高山处。先登下层。次登第二第三层。直过多闻天宫。至妙高山顶。先入众车园。次入杂粗欢喜皆觅不见。又至圆生树下乃至善法堂中。入善见城欲八帝释最胜殿中。时有金刚大神。与无量药叉守门而住。见彼来入便即驱出善见城外。情加痛切。至多闻天处。于大石上投身躄地。悲啼号哭。白言大将军。我小子爱儿被他盗去。莫知何左。愿见施我。多闻天曰。姊妹。不须忧恼自作颠狂。汝今且观近家室。昼曰游处谁来居止。答言。大将军。沙门高答摩在彼而住。报言。若如是者。宜可速彼世尊所而作归向。彼当令汝得见爱儿。彼闻此语。情生欢喜。如死再生。还来本处。遥见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圆明赫奕。超千日光妙高山。深生渴仰忧恼悉除情同得子。既至佛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白言世尊。我久离别小子爱儿。唯愿慈悲令我得见。佛告诃利底药叉女。汝有几子。答言。我有五百儿。佛言。诃利底五百子中。一子若无有何所苦。答言。世尊。我若今日不见爱儿。必吐热血而取命终。佛言。诃利底。五百中不见一子爱如是苦。况他一子汝偷取食此苦如何。答言。此苦陪多于我。佛言。诃利底。亦受我戒。王舍城中现在人众皆施无畏。若能如是。不起此座得见爱儿。答言。世尊。我从今已来依佛教敕。王舍城中现在诸人皆施无畏。作是语已。时佛令彼得见爱儿。于时诃利底归依如来。请受禁戒。城中人众皆得安乐。离诸忧恼。时诃利底母亲于佛所。受三归依并五学处。不杀生乃至不饮酒。前白佛言。世尊。我诸儿从今已去何所食啖。佛言善女。汝不须忧。于赡部州所有我诸声闻弟子。每于食次出众生食。并于行未设食一盘。呼汝名字并诸儿子。皆令饱食永无饥苦。若有余现在众生。及江山海处诸鬼神等。而应食者。皆悉运心令饱足。佛告诃利底。又复我今付属于汝。于我法中。若诸伽蓝僧尼住处。汝及诸儿常于昼夜勤拥护。勿令衰损令得安乐。乃至我法未灭已来。于赡部州应如是作。尔时世尊。说是语已。时诃利底母五百诸儿。及以诸来药叉等众。皆大欢喜。顶礼奉行。时诸苾刍闻佛说已。咸皆有疑。请世尊曰。诃利底母先作何业。生五百儿吸人精气。食王舍城人所生男女。佛告诸比丘。苾刍汝等谛听。此药叉女及此城人。先所作业还须自受。汝等苾刍。乃往过去。王舍城中有牧牛人。娶妻未久。遂即有娠。是时无佛。但有独觉。出现人间乐居寂静。受用随宜边际卧具。世间唯有此福田。时此独觉游行人间至王舍城。为大设会。有五百人各各严身。咸持饮食。并将音未共诣芳园。于其路中。逢见怀娠。牧牛之如持酪浆瓶。诸人告言。姊妹。可来舞蹈共为欢乐。女见相唤便起欲心。举目扬眉。共为舞蹈。由其疲顿遂即堕胎。城中诸人皆向园内。女怀忧恼掌颊而住。便以酪浆买得五百庵没罗果。时彼独觉来至女傍。其女遥见身心寂定。威仪庠序。在路而行。情生敬仰。遂即近前。顶礼双足。持香美果奉施圣人。诸独觉者但以身化口不说法。欲饮饶益彼女人故。如大鹅王开舒两翼。上升虚空。现诸神变。凡夫之人见神通时。心便归向。如大树崩。投身于地。合掌发愿。我令于此真实福田所施功德。愿我当来生王舍城。于此城中现在人众。所生男女我皆取食。汝等苾刍于意云何。彼牧牛女岂异人乎。即诃利底药叉女是。由彼往昔奉施独觉五百庵没罗果发恶愿故。今生王舍城。作药叉女。吸人精气。食啖城中所有男女。汝等苾刍。我常宣说。黑业黑报。白业白报。汝等应当勤修白业。时诸苾刍闻佛说已。心大欢喜。顶礼佛足。奉辞而去。
  诃利帝母。第七十。

  承应二年六月五日。以二尊院本书之。
  舜兴。
  元禄十六年冬十一月。命松安写之。天台山兜率谷鸡头院藏阿阇梨法印大僧都严觉洪道。
  宝永元年甲申七月二十六日。以幡阳大山寺藏本一校毕。
  (本云)
  贞应三年九月十四日。于宇治平等院僧房书写了。
  享保十三戊申年。于出云寺书写校合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