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行林第二十六。

  千手下。
  唱礼。
  南无五佛(金界)。佛眼(或半荼罗波悉你)。菩萨〃〃〃(三反)。
  南无漫荼罗主娑贺沙罗贺萨多冒地萨埵〃〃。
  南无湿吠多等四大菩萨〃〃〃。
  南无十波罗蜜菩萨〃〃〃。
  南无四摄智菩萨〃〃〃。
  南无阿利也诃耶纥里婆菩萨。
  南无五大明王〃〃〃大小自在〃〃〃五部界会〃〃〃。
  发愿。
  至心发愿 唯愿大日 本尊界会。
  千手千眼 观自在尊 白衣大白。
  多罗毗俱胝 莲华部族 十波罗蜜等。
  菩萨圣众 贺耶纥哩波等 诸大明王。
  五部界会 诸尊圣众 外金刚部。
  护法天等 尽穷法界 一切三宝。
  赞(轨中一百八名赞是也或曰。轨中惊觉明用之)(师一说唯用观音赞或曰。迦么用之云云)。
  根本印。
  轨云。二手金刚合掌。稍曲手合掌相离。以忍愿二度相合。檀惠禅智四度折开各直竖即成。诵根本陀罗尼曰。
  大师御说曰。根本如文。但稍开二腕作之。名为莲花杵印也。
  南无曷啰怛那哆啰夜耶(一)南无阿利耶(二)婆卢羯帝烁钵啰耶(三)菩提萨跢婆耶(四)摩诃萨跢婆耶(五)摩诃迦卢尼迦耶(六)唵(七)萨皤罗罚曳(八)数怛那怛写(九)南无悉吉㗚埵伊蒙阿唎即婆嚧吉帝室佛楞驮婆(十一)南无那啰谨墀(十二)醯唎么皤哆沙吽(十三)萨婆阿他豆输明(十四)阿游孕(十五)萨婆菩哆那么婆婆伽(十六)么罚特豆(十七)怛侄他(十八)阿婆嚧醯(十九)嚧迦帝(二十)迦罗帝(二十一)夷醯唎(二十二)么诃菩提萨埵(二十三)萨婆萨婆(二十四)么罗〃〃(二十五)么么醯唎驮孕(二十六)俱嚧〃〃羯蒙(二十七)度嚧〃〃罚阇耶帝(二十八)么诃罚阇耶帝(二十九)陀罗〃〃(三十)地唎尼(三十一)室佛啰耶(三十二)遮罗〃〃(三十三)么么罚么罗(三十四)穆帝洒(三十五)伊醯移醯(三十六)室那〃〃(三十七)阿啰嘇佛啰舍利(三十八)罚沙罚参(三十九)佛罗舍那(四十)呼嚧〃〃么啰(四十一)呼嚧醯唎(四十二)沙罗〃〃(四十三)悉唎〃〃(四十四)苏嚧〃〃(四十五)菩提夜〃〃〃(四十六)菩驮夜〃〃〃(四十七)弭帝唎夜(四十八)那罗谨墀(四十九)他唎瑟尼那(五十)婆夜么那(五十一)娑婆诃(五十二)悉陀夜(五十三)娑婆诃(五十四)么诃悉陀夜(五十五)悉陀喻艺(五十六)室皤罗夜(五十七)娑婆诃(五十八)那罗谨墀(五十九)娑娑诃(六十)么罗那罗(六十一)悉罗僧阿穆佉那(六十二)娑婆诃(六十三)波摩诃悉陀夜(六十四)娑婆诃(六十五)者吉罗阿悉陀夜(六十六)娑婆诃(六十七)波么羯悉多夜(六十八)娑婆诃(六十九)那罗谨墀皤伽罗耶(七十)娑婆诃(七十一)摩婆利胜羯罗夜(七十二)娑婆诃(七十三)南无喝罗怛那哆啰夜耶(七十四)南无阿利耶(七十五)婆嚧吉帝(七十六)乐皤罗夜(七十七)娑婆诃。
  私云。根本陀罗尼。须用轨说然举世所暗诵。但有古本仍出之耳。
  念诵(先部母。佛眼。若。法波罗蜜可有欤。次白衣等)。次大日(羯磨若五字)。次阿弥陀(全)。次本尊。次五部总。次白衣。次成就明。次诸天总。次马头。次又部母。
  若修大供者。当坛护摩明可加念之矣。
  护摩(多分息灾六坛如常)(或随事余法但诸尊段有无随宜)。
  本尊坛劝请。
  我今稽首请 部主弥陀尊 本尊大悲者。
  千手千眼尊 十波罗蜜菩萨 白衣大白衣。
  多罗毗俱知 莲花部圣者 内外八供养。
  四摄菩萨等 唯愿降临此 纳受护摩供。
  私云。师说云。诸尊段者。五部都法之时可有之。唯修一尊一部之时。于本尊坛都请其眷属诸尊。仍不可别修诸尊坛欤。
  世天坛劝请。
  我今稽首请。五类诸天众。唯愿降临此(云云)。
  护摩咒(用小咒)。
  唵缚曰罗达磨纥哩(师说。以此为小咒云云。私云。谷六观音合行记之中。以此为根本真言)。
  伴僧咒(经陀罗尼)。后加持(同陀罗尼)。
  姥陀罗尼经云。若欲求一切愿者。当作四肘水曼拏攞心尽莲花。烧沉水香。诵前身咒。一千八遍。作前十允愿印。即得一切愿满称心上文云。无愿随心印第十。
  准前印(前印者。起立合掌。二大指屈入掌中云云)。屈二头指。压二大母指甲。其头指甲背相着。用前身咒(云云。大陀罗尼是也)。若欲一切人欢喜者。作前第九欢喜摩尼随意明珠印。诵大身咒。咒乌麻二十一遍。又一咒一烧。满一千八遍。即得一切欢喜。上文云。随意明珠印第九。起立合掌。当心。以二大指。双屈入掌中。余四指直竖合掌当心。诵前大身咒(云云)。
  若有方邑疫病流行。当作四肘水坛。取好好牛苏。咒一百八遍。乃至持一咒一烧。满一千八遍者。即得一切灾疫悉皆消灭。
  又取苏小分。与疫病人食之。随即除愈。昔罽宾国乃疫病流行。人有得病。不过一二日。即已命终。有婆罗门真帝(智通本云真谛)。起以大慈。施此法门。救疗一国疫病之者。应时销灭其行。病鬼应时出国。当知验耳。
  私云。此法不云用何印。可用总摄身印欤。
  总摄身印。第一先起立端身并脚齐立。右脚微曲少许。先以左手舒下。以无名指中指并着掌中。小指食指以大母指散舒仰掌向上。次以右手亦然。当屈肘臂而与膞齐掌面向外(云云)。
  私云。此印●●口中出之。而有为秘印。之润色事也。
  若有男子女人。一切业报命根尽者。作前灭尽定印。日日供养。烧沉水香。诵咒一咒。一称所为人名字满一千八遍。即得转业障。昔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唯有一子。寿年只令十六。至年十五。长者夫妻愁忧憔悴面无光泽。有波罗门巡门乞食遇见长者。问曰。何谓不乐。长者具说上因缘。波罗门。答言。长者不须愁忧。但取贫道处分谟子得寿年长远无矣。于时波罗门作此法门满七日夜得。阎罗王报云。长者其子命根合十六。已十五唯有一年。今遇善缘得年八十。故来相报。尔时长者夫妻欢喜。[殸/止]舍家资施佛法僧。当知此法不可思议(云云)。
  上文云。入灭尽定三昧印第十一。
  准前印。直竖散头指大母开掌。此印我在因地之时。有恒河沙诸佛如来授我此印。令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大身咒(云云)。
  治病合药经云。若有小儿患夜啼不安眠者。其儿目下书鬼之字。咒三七遍。三唾即差息。又云。若有小儿患舌肿不能哺乳者。取东桑汁。咒一百八遍涂舌立愈。
  又云。若有小儿口中生疮不能食者。取黄莲根细捣蒒下以和子母乳汁。咒三七遍。涂口疮上即差。
  若有女人。临当产时寿(智通本作受字)大苦恼。当咒苏二十一遍。令彼食之。必定保命安乐生。所生男女具大相好。宿植德本。众人爱敬。常于人中受胜快乐。千手千眼陀罗尼经云(伽梵达磨)。若有夫妇。不和状如水火。取鸳鸯尾于大悲心像前。咒一千八遍。身上带彼此印。终身欢喜相爱敬。
  又云。若有被虫食田苗及五果子者。取净灰沙。咒一千八百遍。散田四边。虫即退散也。果树兼咒水。洒着树上。虫不散食果也。
  私云。以上前行法中。抽要抄之。
  四印。一印。理趣经等。行法旨趣可问明师。

  依胎藏界行此尊者。
  经疏之中不云此尊。玄法。青龙。摄广轨等。苏悉地院别名不空钩之。次云。千眼观自在(云云)。不明印明。现图安同院之北终。波薮大仙在左。功德天在右。师传云。此尊观音院一具也(云云)。
  都坛。
  尊位。
  种子。●(胎图)●(普)●(初。云云)。然和上御说
  三形。宝珠(圆堂本)。或说开敷莲花。
  师传云。一一所持之物。随祈请之事为三形(云云)。尊形如下抄之。
  印明如上出之。
  ●● ●    ●●●●     ●●●  ●●  ●
  梵号。
  沙诃沙罗(二合)布若阿利也(二合)缚路吉帝湿波(二合)罗
  或云。沙诃沙罗播抳沙贺沙罗沙乞。
  密号。大悲金刚。或记云。又清净金刚。
  波薮仙。印相。即以施无畏形(右手)。以虚空轮持水轮第二节。是一切诸仙人印是也。彼真言曰。归命嚩斯瑟吒(二合)㗚?(二合)娑嚩(二合)贺(引)。
  右印出经。明出青全轨。
  功德天。印相八叶印。心真言曰。归命唵摩诃室哩(二合)野曳娑嚩(二合)贺(引)。
  右印明出毗沙门经。
  别坛。
  莲花部别坛(云云)。
  以本尊安中。移部主居势至之处(云云)。
  押纸云。

  右曼荼罗依仪轨意私以图之。四摄记又出马头·不空罥索莲花锁·莲花俱摩罗四菩萨。其印相同金界羯磨会四摄。彼令缚此莲掌以为异。真言终。弱吽鑁恶恶。同羯磨会。具可见轨。
  行法虽依三部以此曼荼罗为通用本尊亦有何妨乎。

  依苏悉地行此尊者。
  私云。行法如十八道。成身并曼荼罗可依本轨。部主部母成就明王用莲花部(更问)。
  唱礼。
  三身。白衣。南无曼荼罗主(云云)。
  马头。大小自在。三部。
  道场观。
  楼阁中有大莲花台。台上有月轮。轮中有●纥哩字。字变成莲花形。形变成千手观世音菩萨。黄金色二十七面(或经云。三十一面)。每首有发髻冠鬘。三十二臂。印契器杖等如经(但说四十一拾面有四十二)。九百五十八臂。平掌舒重重轮环犹似圆光。每掌有一眼。莲花部圣众眷属围绕。
  私云。谷说云。纥哩变成开敷莲花。莲花变成千手观自在菩萨(云云)。
  一形像并曼荼罗。
  轨云。或于山间胜地闲静之处。或于清净伽蓝及舍利塔前。修治积室涂拭坛场。周匝悬幡上施天盖。于坛西面安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像。持诵者于坛东对像敷茅荐为座。或坐厚脚少床。坛上分布曼荼罗。列诸圣位。
  又云。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十波罗密菩萨。周匝围绕。八供养菩萨各住本位。于宝楼阁四隅白衣·大白衣·多罗·毗俱胝等四大菩萨。各与无量莲花部众前后围绕。诸天八部以为眷属(云云)。
  私云。大师御说云。问。十波罗蜜菩萨为在观音南。为当在观音西答。十波罗蜜菩萨坛在右边前。余四依次别惠在左边。余四依次第。其观自在位不定。依四成就随方所置(云云)。
  姥陀罗尼经云。其漫拏罗。当于寺内。或回山间。或秋泉林边。方同八肘穿去根木·恶土·瓦石·骨等。然以好土坚筑平治。起基一肘。复以瞿摩夷香水和黄土。作泥如法。涂摩分为四院。其内外院各开四门。当中一院方阔三肘。当于心上画一方同二肘一百八轮宝轮。又于宝轮心上画一肘三十二叶大开敷七宝莲花。又绕轮外四边遍画火焰。次于院四角角别各画一开敷莲花。四花台上皆画一如意珠。四珠上遍画火焰。又于三十二叶大莲花。台上置一白旃檀观世音菩萨么诃萨像。次分第二院。令阔一肘四面共分八隔。四角隔各画一开敷莲花。又于一一莲花台上。各画一三级宝须弥座。先于东北角座上画坐大自在天王。次于东南角座上画坐那暹延天王。次于西南角座上画坐大梵天王。次于西北方角座上画坐帝释天王。复于四面隔间。共画十六宝花花鬘。次分第三院。当阔二肘。唯画青色金绳界道。金花庄严。次分第四院。亦阔一肘。复于四面共分二十八隔。于一一隔皆画开敷莲花。又次第于一一莲花台上各别画金刚杵印。三戟叉印。钺斧印。刀印。剑印。螺伏突印。罥索印。棒印。伞盖印。如意珠印。阎罗王棒印。毗那夜迦棒印。槊印。轮印及种种手印。是诸印上皆绕遍画火焰。又当南门隔中画焰魔王。次当西门隔中画水天神。次当北门隔中画俱痴(无计反)罗天神。次当东门隔中画俱摩罗天神。次于四角各依本位画四天王神。皆令面目大瞋怒相。并画神仆从。次分第五院。亦阔一肘。于其四面共画一百八个种种果树花树宝树。又于四角。各画一宝须弥山。于其四门中亦各画四大海水。其坛内外院地皆作青色。坛内外界等阔三寸。遍于界上皆竖头画金刚杵印。头刃相次。复于西门南阶侧擘开一门。咒者出入。复次以千手千眼观世音像。当坛中心面东悬置。复以千手千眼经。置于三十二叶莲花上白檀像前(云云)。
  又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变像者。当用白氎纵广十肘或二十肘。是菩萨身作阎浮檀金色。面有三眼。臂有千手。于千手掌各有一眼。首戴宝冠。冠有化佛。其正大手有十八臂。先以二手当心合掌。一手把金刚杵。一手把三戟叉。一手把梵匣。一手把宝印。一手把锡杖。一手掌宝珠。一手把宝轮。一手把开敷莲花。一手把罥索。一手把杨枝。一手把数珠。一手把澡灌。一手施出甘露。一手施出种种宝雨施之无畏。又以二手当脐右押左仰掌。其余九百八十二手。皆于掌中各执种种器杖等印。或单结手印。皆各不同。如心经说。手腕一一各着环钏。身服天妙宝衣。咽垂璎珞(云云)。
  又云。又一本云。此土无好白氎。有者但取一幅白氎亦得图。画其菩萨身当长五尺而有两臂。依前第五手臂印法亦得供养。不要千手千眼。此依梵本唯菩萨额上复安一眼(云云)。上文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千臂总摄印。第五起立并足先仰右手掌。五指各相附后以左手掌仰押右掌上当心着。此印力能摧伏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魔。咒曰。
  怛侄他(一)婆卢枳帝(二)摄伐啰耶(三)萨婆咄(徒纳反)瑟吒(四)乌诃耶弥(五)莎诃(六)。
  千臂经上云。次说造像法。谨案西国梵本。造像皆用白氎广一丈六尺长三丈二尺。菩萨身作檀金色面有三眼。一千臂。一一掌中各有一眼。正前面身有十二臂及左右两傍总一千臂。中十二臂。一手把铁釼与身齐。一手把莲花台亦如釼长。一手把灭罪印。一手把澡灌。一手把罥索。两手合掌当心。又申一手向下施无意手。更一手出无尽宝施贫人。又一手出甘露施饿鬼。前十二手中各各把物作法拟拔济众生。菩萨一手臂手。复各各执大作印降魔。若令人画菩萨像。采色中不得着胶。以薰陆香乳汁和采色。菩萨头上着花冠。身垂璎珞。又有一梵本云。此处无好大白氎。但取一幅白氎菩萨身长五尺。前两臂。傍无千臂亦得供养。不要千臂。此亦依梵本说。菩萨额上必须安着一眼。若不安。案梵本云。夫菩萨相好。若安额上一眼作像法用即得具足相好(云云)。
  千手经云。如意珠。罥索。宝钵。宝釼。跋析罗。金刚杵。施无畏。日精摩尼。月精摩尼。宝号。宝箭。杨柳枝。白拂手。胡瓶。榜棑。钺斧。玉环。白莲花。青莲花。宝镜。紫莲花。宝箧。五色云。鍕持。红莲花。戟槊。宝螺。髑髅杖。数珠。宝铎。宝印。俱尸铁钩。锡杖。合掌。化佛手。化宫殿。宝经。金轮。顶上化佛手。蒲桃。
  有其千条。今粗略说。少耳(云云)。取意抄之。
  图云。黄金色。二十七面(五重)。正面之左面忿怒相。右如例。次二重各七面。次二重各五面。每首有发髻冠鬘。最上正中一面(佛面有肉髻其顶有化佛)四十二臂。印契器杖等。九百五十八臂手掌。舒重重轮环宛似圆光。每掌有一眼。左第一手当胁持红莲。右第一手对左持青莲。次左右二手当心合掌。次左右第三手仰脐前结妙观察智印。从左第四手执持宝箧。玉环。如意宝。宝螺。罥索。军持。弓。榜棑。钺斧。紫莲。三?。铃。一?杵。杨柳。金轮。白拂。日轮。戟槊。宫殿等十八物。从右第四手执持宝钵。第五手施无畏。梵箧。蒲桃。数珠。胡瓶。箭。釼(有炎)五色云。白莲花。宝印。三股杵。髑髅(有柄)镜。钩(头有花)月轮。锡杖。化佛等十七物(云云)。前本坐宝莲花。后本坐赤莲花(云云)。
  私云。经说图样互有存没。所谓经有顶上化佛。手图中无之。图有妙观察智印。经中无之。经云跋折罗者图三?杵欤。经云金刚杵者图一?杵欤。宝铎者当图三股铃。经云宝经者当图梵箧。凡经四十一手。图四十二手也。又世流布像四十二手异经并图。所谓定印上安宝钵。无别宝钵手。又顶上化佛。在左方对右化佛手也。经说。图样。世间普通像。皆不同也。更可勘之。
  一功能。
  千臂经上云。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我前身不可思议福德因缘今蒙世尊与我授记。欲令利益众生起大悲心。能断一切系缚。能灭一切怖畏。一切众生蒙此威神悉得离苦因获安乐果。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灭后五百世中。能于日夜六时。依法受持此陀罗尼法门者。一切业障悉皆消灭。一切陀罗尼法悉皆成就。我今念报世尊恩德。随于何等乃至村城国邑聚落。或于山野或在林间。我常当随拥护是人。不令一切鬼神之所娆害。尔时观世音菩萨又白佛言。世尊。后五百岁中。众生垢重薄福者。多不能专念。设有受者或被鬼神之所侵害。今我以佛威神。广为一切众生饶益。一切众生安乐。天人阿修罗等为说陀罗尼法乃至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因此陀罗尼法得阿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惠念受持此陀罗尼法者。此人现世口说流利。无所质碍惠辩通。于一切天人中最为第一。闻者欢喜悉稽首。所在处常得见佛法僧有所言说。人皆信受。尔时世尊赞言。善哉善哉。汝等如是利益安乐天人阿修罗等及净业道。我今以智印印之。令汝永不退转(云云)。
  姥陀罗尼经云。我亦曾见过去毗婆尸佛。现斯千手千眼大降魔身。世尊。我今复现是千手千眼大降魔身。于千臂中各现化云一转轮王。为同贤劫千代转轮圣王。于千手千眼中各现化出一佛。亦同贤劫千佛等出现故。世尊。菩萨降魔身中此身为最上。
  千手经云。世尊。我念过去无量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常住如来。彼佛世尊怜念我故。及为一切众生故。说此陀罗尼。以金色手摩我顶上。如是言。汝当持此神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益。我于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上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具足(云云)。
  又云。一宿诵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取正觉。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名为大悲心陀罗尼。一切十恶五逆悉皆灭尽。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少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
  又云。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也。一者不令其人饥饿困苦死。二者不为枷禁杖禁死。三者不为怨家仇对死。四者不为军阵相杀死。五者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六者不为毒蚖蛇蝎所中死。七者不为水火焚漂死。八者不为毒药所中死。九者不为虫毒害死。十者不为狂乱失念死。十一者不为山树崔岸堕落死。十二者不为恶人厌魅死。十三者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十四者不为恶病缠身死。十五者不为非分自害死。十五种善生者所生之处。一者常逢善王。二者常生善国。三者常值好时。四者常逢善友。五者身根常得具足。六者道心纯熟。七者不犯禁戒。八者所有眷属恩义和顺。九者资具财食常得丰足。十者恒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者所有财宝无他劫夺。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称遂。十三者龙天善神恒常拥卫。十四者所生之处见佛闻法。十五者所闻正法悟甚深义(云云)。
  又云。是神咒有种种名。一者广大圆满。一无碍大悲。一救苦陀罗尼。一延寿陀罗尼。一灭恶趣陀罗尼。一破业障陀罗尼。一满愿陀罗尼。一随心自在陀罗尼。一速超上地陀罗尼。
  又云。一切患苦营身者以此陀罗尼治之。无有不差者。此大神咒咒干枯树。尚得生枝柯花叶果。何况有情有识众生身病患治之。不差者必无是处。若不过去久远已来广种善根。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
  大乘庄严功德宝王经云。若人恒念大士名。当得往生极乐界。面见无量寿如来。听闻妙法。证无生归命莲花王。大悲观自在。大自在吉祥。能施有情类。示现百千臂。其眼亦复然。具足十一面。智如四大海。
  此经。奝然归朝之时。随身一切经内(云云)。
  千手经述秘云(山王院御撰云云私云有疑)。
  十种胜利。
  一者为诸众生得安乐故。五浊乱漫无安无稳。八苦逼切。有苦。有忧。唯观音大悲救此苦。无碍心咒与安乐故。
  二者除一切病故。四大乖违。四百四病乖起。五情动乱八万四千并发。大士独诱四蛇嗔。安五蕴身。咒力能除业病施轻利故。四百四病者。十恶各十。则为百恶。以此为因有四病并本四大成四百四病。
  三者得寿命故。命根体即寿。一切有情皆爱寿命。非想八万异熟。非无中夭怖。阿鼻五劫报。命悲断绝时。矧手人间一九横夭诤竞逼。一期连续三五恶死并起。言趣生体非唯十善帝王爱寿。最贫乞人亦惜命。非无畏者。谁与要非大悲力岂持寿。
  四者得富饶故。众苦逼身。不如贫乏苦。如经云。贫穷在人间。实过于死苦。彼须达有七贫悲。胜军有不饱苦。况黥首乎。是故为救苦贫。得富饶。故说。
  五者灭一切恶业故。谓流转三有专依恶业。一念业不失必感报。如经云。业报庄严身。随趣暂不离。不失法如春。亦如屃财人。如律偈云。假使经百劫不已因缘。遇会时。果必自受。一日中犹起八万四千恶念。况一生耶。若非大悲力。谁请净消灭方法。非总持功德者。如何断流转因。
  六者离障难。障者三障。难者八难。此能障道。为出离作难。乃至一切世事。随事障难。非一总持有破难力。无碍称宁唐设哉。
  七增长白法诸功德故。谓称善为白法。名恶为黑法。欲界散地善弱恶强。设虽有白法。不能增长故。
  八者成就善种。一切众生。心中虽具性得善种。若不得修善根。不能成就菩提道法。今总持中含藏万善。一经其耳者。殖佛种。再口持诵者进大道故。
  九者远离诸怖故。谓众生怖畏其数无量。恶兽毒虫之蚩。邪魔鬼魅之傥。王贼治罚之恐。百病夭死之怖。如是怖畏。咒禁能除之故。
  十者能满希求故。谓八苦中有求不得苦。一一所求难称记。其中南洲贪求于饮食衣服。招受苦因。希望珍宝资财。企忧恼缘。为一期生。结无量劫生死业。为电光身。殖长时受苦流转种。帝公司马冤[氵*麦]万民。西施扬妃娇生百媚。为希求衣食故。不知当来苦果流转也。如意之心咒。满二求大悲之功力。断当苦。为如是未曾有益大悲内薰利生现外。匆匆欲说耳。
  又云。除难产难。三藏师云。天竺有长者。妇人怀妊。临产时身体分裂。不得生。经三日忽死。父母渧泣。医术不得其验。祈天无其感。时有一人大乘沙门。从乞求见家中不悦。问其由。具答。沙门曰。我有秘方。名千手陀罗尼。称观世音自在名诵之。必苏起生男儿。长者感梦有异。沙门语曰。汝令念诵大悲明咒。故所生男得八十寿福。为国补相无横夭。其后儿长。大如梦感。子孙犹在。临产妇归命观音。必满所求。游印度日所闻也○。
  又云。除龙鬼神行毒热病难。如三藏师云。毗舍离国。疾疫流行。人民妖死。王臣听梧无治。渐经三个年时。我寻圣迹到彼国。王臣相语此事。即令画千手千臂像于干前。诵咒百中除疫难国王大臣皆归命欢喜。邻国叹异(云云)。
  又云。昔印度有国。邻国王起四兵。向境时。其国王作千手像高五尺。于像前诵咒。敌自静收兵归国。两国得和顺。其国五谷丰饶无怨。其像传此土现有(云云)。
  又云。昔闻一比丘乞食。至大波罗门家。时彼家遇大恶病。为恶鬼被扰恼。腹胀面目肿。百病现前。比丘适入家。屋栋忽摧折。打破水瓶。捊牛绝靷四驰走。尔时波罗门作念。斯不祥不吉之人来入我家有此变怪。即前比丘曰。不吉人也。比丘知波罗门心。问。汝颇见家内诸子病子不。答言先见也。又问。何者恼乱哉。答言推之鬼病也。比丘言实尔也。汝当知我负千手大悲像来此屋。故夜叉恶鬼恐怖我故逃避。以是汝家梁折瓫破。鬼既去彼得安隐。即如比丘所言。一时除差。乡里皆信受。以负像至家尚尔。况自造像。于像前诵咒满一千遍。岂不除难耶(云云)。
  又云。延寿陀罗尼。如三藏师云。昔天竺有一波罗门。生一子端正无比。相师见云。此子虽端正年只十八。既十七只今一年许。父母闻不悦。时有一道人。到波罗门家。不悦问云。如何汝不悦。答。上下。道人言。我有长生不死药。名千手大悲咒。如子若诵持者。必得长寿。即欢乐依教。诵持七日后。梦有一冥道来。告波罗门。汝子依诵咒力得八十年寿。乃知寔有神验。
  又云。一。名观自在。如方广曼殊室利经言。种种身。乃至异类。二足。四足。无足。有情。无情。三界之身而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为是故名观自在。二。罥索以结护为名。此手中有罥索手。三。千光眼。以千佛眼。照护一切众生故。略举三。名逗机应多。如余经说。为上根现不空罥索身。为中根现十一面。为下根现千手千眼。今文一体三名不同彼经(云云)。
  又云。千手经者。超八地之由路。登十地之龙津。与千求之神珠。消亿罪之惠日也。渊府不定。以尽其深美。故寄广大以日也。望月未可以尽其宗极。故假圆满以称之。大虚尚不能谈其相。故举无碍以标之。一子未足显其心。故借大悲以明之。爰有施无畏者。厥号观世音自在。其果先成其因后现。于空王观世音佛所。发大悲弘誓。值遇宝藏如来。受成佛记。普现色身。散影于十方。无记化用和光于九道。于过去千光王静住如来所。一闻大悲心陀罗尼。超第八地。即发逗物利生愿。成就千手千眼。入三有而救四生。交六道而利千群。大悲彻骨。利物薰心。愍彼众苦。说此救法。可谓引万行之道首。进菩提之神足。超生死之灵翼。升涅槃之圣翮。世间如意珠。出世大宝藏。法门幽美妙旨仲去(云云)又云。一闻功超八地。再誓力具千手。发十愿灭四超器。诵五反除亿劫罪。大圣威德。最大神咒。功能揭焉。持章句者。诸佛授手教净土。诵总持者。善神运足。加守护。开大悲门。闭三恶户。然五障器成丈夫体。灭十五恶死。得十五善生。忏悔所不能通罪业。唯心咒自灭。含一句于无边密义。过现诸佛密坏传授圣观音大士为利今复兴此妙说。大梵高问殷勤请相貌。自在秀答巧辩说形状。以千手为救。以千眼为照。二十八部分番拥护。无边善神立愿。专持意趣无量。略叙一致耳。
  补陀落山文。
  述秘云。补陀落山者。或言补陀落。三藏诸师前后翻名不同。或翻小白花山。白花树行列妙香普薰故。或翻日照山。此山秀高。日光照故。花严称光明山。花树常有光明照曜枝条花果故。罗摩伽经。名金刚轮庄严高显。即指此宝山。若依天竺正文名甫多罗山。此无正翻。以义翻。名小树蔓庄严山。少树杂杂而峰列。蔓草茂茂而谷滋。故以无正翻故。诸师异译不违理。山孤绝上广下狭。如妙高层级。泷水回山。三十匝带五云而远落。白浪洒砌七万里。彩三台而遥耸。随见有隐显。动静如有心。草木丛竹色烂金银而高位。薛萝青苔。露贯碧玉。而悬落舍利。迦陵群飞而驯圣众。孔雀鹦鹉并游交天人。狮子与虎胒交而含慈。猛兽毒虫相视而无害。皆闻法音同含慈悲。又每洞有仙室。列真之所都。群圣之所宅。善财于西埵。受大悲行解脱法门。总持于中台。闻圆满陀罗尼章句。虽远刹有感自通。虽居一岛无应自隔往来。圣众连连以不绝还诣。神仙类类常在亦回利生山也。如安住长者说偈言。
  海上有山多圣贤 众宝所成极清净。
  花果树林皆遍满 泉流池沼悉具足。
  勇猛丈夫观世音 为利众生住此山。
  如礼赞观音偈言。
  海崖孤绝众宝山 净刹庄严甚可爱。
  观音为首诸贤圣 放光说法归真谛。
  八功德池生妙花 五色彩浪并起对。
  异类群生同居止 驯大悲故受教戒。
  若赞此山诸功德 穷劫不能尽崖际。
  能所不二显理故 我等归命生彼界。
  又山基有民海人。[卄/叵/月]苇而作居。编竹而排户。若有祈请观音时。或现异学身。或现自在天形而为说法。居一鸟而不见正容。海岸孤绝山者。罗摩伽经又云。孤绝山临苍海上。水落白云中。岸孤?人绝迹。光明国人眼见无能到。山记云。顶四边亚中央凹。地平如佛掌。向西开居。左右有楼殿。前后有宝楼阁。四面相峙接檐比甍。中央宫殿是以说法所(云云)。
  又云。所言庄严者。宝幢周匝而远列净幡。盖飘飒而遥悬中天。前有沼池。琉璃水湛八功。波梨波叠四德仙。云叇五色神霞彩绿空。鸟雁鸳鸯双趐。群游鱼龟鳖交首戏跳。皆庄严会场。补翼大士耳(云云)。
  千手下。第二十六。

  康正元年八月二十三日书写了。
  承应三月十二日书了。舜兴。
  元禄十六年三月十八日命佣书写之。
  台岭兜率溪鸡头院阇梨严觉洪道。
  亨保十三戊申年于出云寺书写校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