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胎藏大法对受记第二。
  安然记。

  第五十六大海印
  海大德说。先观地轮上有大海。二手仰平。深入相叉。二空着风根侧。乃想轮末是波。当前三诵。右转三遍。以为大海。以印散前。以●尾字为种子也。又大和上记云。又大海印二掌向身内叉。如献华印。与别人大海印稍别也。八功德水印如大海印。但以右头指端捻左头指端相叉为异(以上私记多以押字作捻字也。又除别仪式印。自余诸印皆须当心三诵顶散。繁故不记)。意大德说。二手内相叉。二空头相跓。令中洼以印右转(云云)(但无功德水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意说也(但云。一切诸印不皆顶散)。珍和上说同大和上说(但至八功德水印云。以右风端安左风端。又云。先以大海印诵大海明。次以八功德印诵八德明)。别记云。次香水海内缚开仰掌安心前。想●尾字在地轮上变成乳海。作此观了三诵明。右转三遍(从此以后名严净佛国土奉事诸如来)。

  第五十七金刚手持华印(内五?部也)。
  海大德说。文云。内智者。以五股印表内五智故云内智。先观大海上有五股缚日啰。即结五股印安大海上。真言曰。●缚(入)嚩日啰播抳。以初●嚩(入)字为种子也。此五股印为莲华茎。次于此五股缚日罗之上安十字羯磨。即结羯磨印。谓于前观金轮之上观大海讫。以前五股之印立于大海水上以为莲华之茎。以羯磨印安五股上。其羯磨印二手外缚。二火入月相叉(相钩也)。二空二地各舒相跓开掌伏之。诵大真言王。即十二真言王也。次羯磨上安八叶大莲华王。即结莲华印诵真言。●阿(加归命)。其莲华印即前开敷莲华印是也。是名华藏世界。故仪轨云。以妙莲华王持于华藏界。次于莲华世界上安大宫殿。次于此莲华上安置曼荼罗。观法具在仪轨。十二支生句●●●●●●●●●●●●。大和上记云。亦名十二缘生句。其真言在下卷。唯除其初暗欠二字。次诵偈云(先结普印诵此偈也)。以我功德力等偈(别有音曲。私云。仪轨云。而作是言是也。偈云住者建立也。普印者金刚合掌也。此处不用真言。唯用此印及偈。)。师说云。更以普印诵阿字真言。令此宫殿及以种种庄严成就满足。意大德说同(但偈次诵虚空藏普供养真言。而无更诵阿字真言之事。私云。准经及疏十二支句不除暗釼。此四阿字。初二阿字经及诸轨并所无也。然玄法寺本有此二字。传者除之)。●●●●●●●●●●●●为十二支生句也(此有三用。一布自身。二布弟子。三布坛上。此中布坛)。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至羯磨印云。以羯磨印诵明了举印下之。安五古上。如置物势。大和上释。此羯磨是莲台也。又至莲华印云。以八叶印诵明了。举印下之。安羯磨上。如置物势。大和上释。文云。大空点庄严者。阿字加空点成暗字诵之欤。是成菩提义故。私云。大空点庄严出经及疏。)。珍和上说亦同海说(但至五古印云。以五古印诵明)。次举印至顶。前下向立之。如立物势乃散。次结羯磨印。又至宫殿观云。八叶一一别立一柱以成八柱楼阁。余如仪轨。先以定印观此庄严等了。次诵普供养明用金刚合掌也。后诵偈也。别记云。次金刚手持华结内缚五股印当心前。想以五股金刚树于大海中。三诵明即舒两臂作树大海之势。次结羯磨印开掌覆置五股上。想以十字羯磨安五股上(用大真言王)。以为莲华台。次莲华王结八叶莲华印诵阿字明(加归命归)。以印安十字羯磨上(文云。以莲华王持于华藏界。)。次观曼荼罗相结金刚合掌。开掌而合腕(是楼阁印也)。安心想于八叶莲华台上有七宝楼阁种种严饰。具如仪轨。即顶散。次结定印想楼阁中中有三部海会种子三昧耶形。及以成立之观具如仪轨。作此观了。即作金刚合掌唱以我偈(言而住者是建立曼荼罗之义)。即诵普供养真言(观想如文)。珍和上别记云。初五胡印是莲台。次羯磨印是八叶(私云。出经及疏)。

  第五十八大轮坛印。
  海大德说。此则前记所言安曼荼罗是也。二手作金刚拳。二地相钩。二风相钩。乃印六处。以印向地乃印所观曼荼罗坛。次仰其印。举印空界。次印向身印于心上。次印额上。次印顶上。次印口上。印安口上。开印吸印。乃散印也。加持坛了。想令所观曼荼罗真实坚固。乃诵小金刚轮真言三遍。真言曰。唵嚩日罗(二合)。斫迦罗(二合)。㘃吽鑁斛。

  第五十九众色界道印。
  海大德说。言众色者谓五大色。次第安布也。言界道者第一二三院次第安置金刚杵也。其布色相先布内院众色。第一●字白色表大日如来也。入中台院最初布白色也。谓其白色光右回转三匝布之。观了结五股印诵啰字真言(加归命)。三遍诵了。以印始自东北之角举其印臂。右三匝旋绕布之。乃想成白色界道。第二●字赤色表东方宝幢如来也。次布赤色。谓其赤色光续前白色光旋绕布之。观了结前五?印诵囕字真言(加归命)。三遍诵了。以印举臂。右三匝转回布之。乃想成赤色界道。第三●字黄色表南方华开敷如来也。次布黄色。谓其黄色光续前赤色光转回布之。观了结前五?印诵迦字真言(加归命)。三遍诵了。以印举臂。右三匝旋绕布之。乃想成黄色界道。第四●字青色表西方阿弥陀如来也。次布青色。谓其青色光续前黄色光旋回布之。观了结前五?印诵么字真言(加归命)。三遍诵了。以印举臂。右三匝旋绕布之。乃想成青色界道。第五●字黑色表北方天鼓音如来也。次布黑色。谓其黑色光续前青色光右旋绕之。观了结前五?印诵阿字真言(加归命)。三遍诵了。以印举臂右三匝旋绕布之。乃想成黑色界道。中台内院布五大色已了。次外院界道。先结五股印诵阿字真言。始自东北之角于众色外右转一回。以成第一重界道也。次结前印于第一重之外右转一匝。以成第二界道也。次结前印于第二重之外右转一匝。以成第三重界道也。观外院三重界道已了。意大德说同海说也(但轮坛印中云。开口作饮印势。又外三重印中云。诵吽字真言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大轮坛印或用常途转法轮印。自余并同海说也(但三重界道中之。三重重别一诵一匝。大和上释此三重界道界道色者阿字金色光欤。又外院中云。阿字真言或吽字真言。私云。内院外院五色界。及以三股界道。并二真言出经及疏)。珍和上说亦同海说(但轮坛印向地中云。此处三转其印左转)。又云。所以吸印者想以印纳收帝释宫。大和上释。所以纳收帝释宫者。大日成道先于帝释宫说初会。其宫有种种庄严。故以此坛纳收彼宫。私云。吸印之由应有所以。可准经及疏意而知别记云。次大轮坛印于六处同海说也(但云。作呑之势)。次众色界道结五股印。当心。想曼荼罗内院有五色界道周匝庄严。先观内方有●啰字变成白色界道。次●囕字变成赤色界道。次●迦字变成黄色界道。次●么字变成青色界道。次●诃字变成黑色界道。三重曼荼罗具如文。正僧正说。前器世界香海水真言次云。金刚手持莲华真言。次华台印。即羯磨印。外缚二火入掌。以其枢(保曾)入茎内(用大真言王)。次想台中放大光明。光明中现百千莲华绕莲华王。此华藏上师子座大宫殿中。次诵偈。次诵虚空藏明妃。即结金刚轮坛印。先印五处。次返印印空。次印坛上。次印身前。次布五色界道用五胡印。各有真言。具如仪轨。三转振印。小轨亦同(但华台印中云。次莲台印)。次不空成就羯磨印。以莲华枢指着五古之首。又五色界道中云。想结五色。私云。此正僧正器世界后。次作华藏而缺中间三十二印。故此记初追云前器世界等也。
  第六十净月轮及以布列诸尊种子观行。
  海大德说。师口决云。先安诸尊所坐之莲。莲上安月轮。轮中安种子。是微密处具在口决。文云。观彼中胎内(乃至)圆光者。师说云。圆光者即月轮也。喜者天等形也。怒者金刚等形也。显者佛菩萨形也。操持者刀仗也。与愿者与众生愿也。正受相应身者入定形也。师说云。最上大阿阇梨先想圆光。观法在文。八曼荼罗眷属围绕。如是观了。始自中台大日如来至于第三重院诸尊。其一一种子字。一一三昧耶形。一一尊形像。一一月轮等。各各分明安布曼荼罗中。一一炳然而观列之。此是最上阿阇梨观法。细观在意可知。若有不堪如是观者。于月轮上观置●字以为诸尊一一种子。想从其字放金色光照余一二三重院尊。即时之●字变成诸尊种子。次变诸尊种子以成诸尊形像。谛想四重曼荼罗诸尊种子皆悉分明安布。由此布字之力四重诸尊种子皆悉现列。其种子色随诸尊色。各各种子一一形像应知亦然。阿字是一切法之本母也。此字具一切法出生一切心法一切色法。故以此一阿字而为诸尊种子。于时随阿阇梨意观。则彼四重曼荼罗一一本色形像皆悉现列。则有十三大会。文云。观彼中胎内普光净月轮。乃至以八曼荼罗眷属自围绕(第一会中胎)。次东遍知印(第二会)。北方观自在(第三会)。南置金刚手(第四会)。依温哩底方不动如来使。风方胜三世(第五会第二院)。四方四大护(第六会)。初门释迦文(第七会第三院)。第三妙吉祥(第八会)。南方除盖障(第九会)。胜方地藏尊(第十会)。龙方虚空藏(第十一会)。及苏悉眷属(第十二会)。变世威德天(第十三会第四院)。或云。可云十三大院。而不可云十三大会。意大德说。钝根阿阇梨中台外院皆观月轮。于中台院有一●字。放黄金光照诸尊位并以种子。次中台院●字变成大日如来。此佛放金色光照三重院。诸尊种子变成诸尊形像。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钝根阿阇梨于中台月轮观一●字。字放金色照于诸尊月轮。应光变成诸尊种子。次中台●阿字变成率睹波。率睹波光照于诸尊种子。诸尊种子应光变成诸尊三昧耶形。次中台窣睹波变成大日如来。大日如来放光照于诸尊三昧耶形。诸尊三昧耶形变成诸尊。又云。一一月轮必有莲华。上观种子。珍和上说亦同。正僧正说。于彼大宫殿中大觉师子座上观●字变成大莲华台。上有普光净月轮。轮中观●字变成大日如来(云云)。圣主身口意遍至众生界。从如来身放白色光照四佛四菩萨位。次照第一。二三如次照之。诸尊自证法性之身色相威仪俨然出现。不生而生不现而现。具足无尽刹尘之众生出现如来圆光之中。不前不后不纵不横坐法界曼荼罗本位。注云。一一诸尊种种繁故不记。今者通用三部种子不出阿字之理。如是乃至广观(云云)。次明了心观八曼荼罗。先作宝冠印。作此印诵阿字加持(云云)。别有私记四轮布字。次有定印三十二相布字。次有五供印明。次有八印。次有塔印。次有五字印明。次有无所不至。次有百光百光遍照布字。次至第一重院遍知印也。私云。此正僧正观曼荼罗之处先作中台印明。次作三重印明。故以成三菩提布字印明安中台院。次至第一重遍知印院。私云。上来观行诸师不说印相。因之咨问大和上。大和上答云。可用本尊印明。若观大曼荼罗可用一一尊印明也。

  第六十一治路印。
  海大德说。可用香炉。香炉若无方可用印。仰二金刚拳。二风侧相跓也。二火合背立也。二空着二风侧当心三诵。想净治于虚空路。意大德说同(但云。举印于头。又云。功能出阿阇仪轨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如前净地印。但以二火直立。其端不合为异。净地印者二拳二风端相跓是也(私云。前无净地印。应是●字净世界印。即法界生印也)。珍和上说同慧和上(但云二火相着)。又云。执香炉想碎却虚空之中阿修罗之关钥扫净诸尊降来之路。之以右手执于香炉心上三回右转。次于额上三回右转大和上释。左拳安腰。若用印时亦同前式。别记亦云。行者执香炉三诵净治明。想净治虚空界诸佛降来路。若此无香炉者用手印亦得。结前法界生印。二火直立。头不相合。是香炉印。印面向上诵明三右转。正僧正说。准法界生印立地水火背合。二风侧跓。二空着二火本。私云。玄法寺两卷烂脱仪轨云。若有炉者不可要印。若无作之。但执香炉真言在别。可口决之。

  第六十二不动明王印。
  海大德说。不动明王印是成身辟除结界护身也。先二羽作忿怒拳(令怒风地二轮进出)。各安二膝。次安心上二拳节相。跓也。诵真言曰。曩莫三满多嚩日罗赧憾。三遍诵了。即时改印作法界生印。是以前印二风相跓。诵真言曰。曩莫三满多没驮南囕。三遍诵了。举印下前开散。开散者随投相离二风端也。次于即时作大明王刀印。刀印者以二空轮各捻地水二轮。风火二轮各并直立。以二刀印一度转动安左膝上。转动者。左手为鞘。右手为刀。其鞘不火动之。小许举而回之。其刀从其鞘下大回而入其鞘。诵大明王本真言三遍诵了。刀安右奶房上向身前也。鞘从颔下向内。从颊外侧引至顶上竖之。鞘背向前右三转之。想成结发。次从左颊渐下投左肘外。想成垂发。次以刀鞘一度转动安左膝上。诵大明王三遍。诵了鞘安左奶房向身外也。刀从颔下渐举。从左颊侧举之引至眼后。即还渐下。从颔下而引至右颊外侧。渐至顶上直立向前。左三回转。想成辟除。右三回转。想成结界。次印上方。次印下方。次印额上。次印左肩。次印左膝。次右膝上。次印右肩。次以刀鞘一度转动安左膝上。不诵真言不解其印渐至心上。次至额上。次至顶上。前后转动三遍。顶上解印。两边渐下。更合掌也。意大德说同(但云。是结界印。文云。去垢等者加持物时之言也。又最后云。次至顶上前后倒之。又垂发中云。次从右颊渐下投右肘外。想成垂发)。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亦同海说(但初云。二忿怒拳并安心前。无膝上之言)。珍和上别说。二忿怒拳相对心前。诵憾真言七遍成十宝山。黑色。以为座也。次金刚拳舒风相跓。诵囕真言七遍。成三角火为本尊也。次作两手剑印。慧下定上两回旋之。以慧手刀入定手鞘安定膝上。诵慈护明七遍。次以慧刀向前安慧奶上。次以定鞘向内。举顶右摩三遍。以成结发。则以鞘面向外。下及定奶前间以成垂发。则以慧刀旋回二遍。以刀入鞘安定膝上。次拔慧刀指天三遍。指地三遍。以刀向前以印定肩。以向左印慧膝上。刀头刺膝。以印向左以印定肩。以刀向左印定膝上。刀头刺膝。次刀下鞘上旋回二遍。安定膝上。次至心前振印三遍。次至额前亦振三遍。次至顶上亦振三遍。则分慧定两手。从面右左而下更合掌也。散之顶上。行者变成本尊。以此一印代后十四印明十九布字用之。私云。此是不动仪轨中法故云后十四印十九布字。正僧正说如轨(云云)。

  第六十三杵铃印。
  海大德说。次欲召请圣众用杵铃也。先以铃杵安置坛上。以铃安之佛方。以杵安行者方。左手执铃右手执杵。俱时左外右内。铃竖杵横。以置坛上是也。临欲召请圣众之时定手执铃安左膝上。慧手作拳执五股杵或执三?安于心上。次于掌内三遍抽掷。抽掷者握杵投举。即亦握取。次乍执杵作拳横安胸上。次以定手而乍执铃作拳起自奶下。振铃从颊侧而举之作声。与额齐之。即下之时勿作声也。如是三遍。次于左耳之上二遍。振铃即安左膝上。次以执杵拳印于五处。即以铃杵安坛上也。仪式同初安置之时。意大德说。先于召请前二拳安腰侧。口三唱金刚杵真言曰。唵嚩日啰(二合)播抳吽。次舒右拳执杵近身。中间一度右回转之。乃始近身三遍旋转。犹如日轮。次掷其杵空上。以后口唱吽(长)字翻当胸上。次口三唱金刚铃真言曰。唵缚日罗(二合)揵吒吽。次舒左拳把金刚铃。从心前而五度举振惊觉圣众。次住左耳上二振以成召请。然后重振二遍而止。次以铃拳横安腰侧。次以杵拳而印五处。然后安铃杵于本处。铃内杵外。若修降伏息灾法时右手执杵三遍横掷。掷了则口唱吽加护五处。具在别记。言横掷者左右遣转。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大和上传师说云。铃声观般若空义。出金刚界振铃处。)珍和上说同意说也。但云。执铃杵同前说。至振铃时左肩三振以成惊觉。次更耳上二振以成召请。次更心前二振以成着座受食。又云。初以右杵三掷空。后加持供物。右三转之。次右转成结界。次安心上。大和上释。今见珍座主见行之法。加持供物之后加持上方下方。次右转结界。后安心上。自余同前所说也。别记云。二羽作拳各安腰。先三诵金刚杵明(真言曰。唵缚日罗婆尼吽)。即申慧手执杵。便即右一回转近身。心前三回转。次三抽掷。次三诵吽字横安心前。次三诵铃明(唵缚日罗健吒)。即申定羽执铃。从心前五度振举。次左耳上二度。次于同处一度。即观般若空义还置左腰。次以杵五处加持。即杵铃共安本处。想惊觉十方诸佛海会诸佛欢喜。又见誉大德行法左取铃时以手覆五?首横取之也。正僧正此处不用振铃。于下阏伽之前用之。

  第六十四召请印
  海大德说。内缚舒慧风轮。少屈如钩。随诵真言招之。三诵三招。乃想召请诸尊皆悉云集。印与仪轨异也。又云。此印真言通用一切召请。或用三部心真言印用召请也。三部心者。佛部印内缚二空并立去风。随诵真言召之。真言曰。唵尔那尔迦翳醯呬娑缚(二合)诃。莲华部印前印定空入月。慧空召之。真言曰。唵阿卢力迦翳醯呬娑缚(二合)诃。金刚部印前印慧空入月定空召之。真言曰。唵缚日啰怒(汉音)力迦翳醯呬娑缚(二合)诃。意大德说。同海初说(但云。印当额)。而无三部心印。私云。初通用印同仪轨文。又仪轨中亦有可用部心之文。玄法寺两卷仪轨注云。或三部心请。而烂脱本无此注文。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但用钩印召请诸尊。自余三印不用。谓索等三也。别记云。内缚舒慧风。少屈如钩。七诵明。风与诃召之。私云。玄法寺两卷仪轨钩真言注云。索锁铃除障不动。正僧正说。金刚钩印。内缚二风钩(不说三部心印。但云。钩真言终加四字明以为钩索锁铃)。

  第六十五索印。
  海大德说。以前钩印二风屈相跓也。意大德说同(但云。二风相跓令圆。又云。真言在文)。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亦同。

  第六十六锁印
  海大德说。用前转法轮印。印末降下戾反于内。印末向上二风并立。指面向胸三诵。想令诸尊圆住(私云。二风字误。可云二空。是记者误)。意大德说同(但云。以慧空悬定以印当胸。又云。真言在文。私云。此说印相合作用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大和上释。意说好矣)。别记亦同。

  第六十七铃印
  海大德说。定拳安腰慧舒五轮引垂向下。四轮犹如铃管(旋令圆形)。空入管中犹如铃子。三诵三振。想令圣众欢喜。师说云。此钩索锁铃即四摄菩萨也。即钩召索引锁住铃喜以此四字对四菩萨也。意大德说。定拳安腰。慧手散开令圆。向下左右振之。用金刚界铃真言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振时上下其印)。别记亦同。私云。见大和上见行之法。左手五轮覆提铃首而执。即以铃口居安左腰股侧。初召请前。用法同前。后发遣前。左手执铃。坛上一振即安。又于坛上香盘之外(行者方)。内铃外杵安之。又索锁铃真言在别(私云。出不动法别用真言中也)。索真言曰(文云。二羽内缚。二风竖峰。如宝形相)。真言曰。曩莫三曼多没驮(引)南(引)系系摩贺播奢(二合)钵罗(二合)娑劳那哩也(二合)萨埵驮暏微谟诃迦怛他蘖多地目吃底(二合)你(入)佐多娑嚩(二合)贺(引)锁真言曰(反内缚二空指交并竖。反前转法轮印也。同于意说)。曩莫三曼多缚日罗(二合)赦吽(引)满驮满驮野。冒吒冒吒野。嚩日噜(二合)那婆(二合)吠。萨嚩怛啰(二合)钵罗(二合)底贺帝。婆嚩(二合)贺(引)铃真言曰(左手作拳置腰左。右手五轮皆垂铃形振之)。唵嚩日罗(二合)健吒睹使也(二合)斛(引入)。
  正僧正不用索等三印。

  第六十八遣除从魔印
  海大德说。即不动尊辟除印。仪式如常也。二手作刀。左鞘右刀一度转动。以刀入鞘安左膝上。三诵。次拔出刀引至额上。左三度转。辟除诸尊俱来一切从魔。次右三转结界。次印上方。次印下方。次印五处。谓额左肩左膝右膝右肩。次一转动以刀入鞘安左膝上。次不解印印心。次印额上。次至顶上前后动振三遍散之。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但作刀印相。不用仪式。珍和上说。但以刀鞘安心。以刀三转辟除不作结界。别记云。不动辟除以剑三左转。正僧正说。次不动立身印即火轮印也。定慧二拳侧着诸轮节。仰二风跓当于心前。三度上下。想成迦楼罗炎。次以不动印作除遣从魔法。印相同珍和上。

  第六十九示三昧耶印
  海大德说。用前入佛三昧耶印真言也。师说云。辟除从魔已毕。速可修示三昧耶。所以者何。辟除从魔之时。还恐圣众随被辟除故速可示三昧耶。故圣众顾本誓不得还去。更垂眷留。意大德说。前三昧耶印真言是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同意说也。正僧正说同意说也。然于此次用振铃法。左手执铃安居腰(亦执其颈。亦执其首。若执颈时当于五胡之处四胡之间取之)。右手执杵三度抽掷。次左三转辟除。次右三转结界。次印上方。次印下方。次印五处。次安于胸。次以左铃左肩当于耳边。五遍振之。次胸次额各三遍振之。次以杵铃安本处也。金刚界中又云。初左肩上三振。次于额前三振。自余同此中说。
  錍。
  三 股。
  轮  杵  铃  行 者。
  螺。
  独 股。

  第七十阏伽印。
  海大德说。虚心合掌。开散掌作掬。二空屈横安掌。与常阏伽印别也。当心三诵。次第其印当顶献之(佛部)。次当额献之(莲华部)。次当心献之(金刚部)。然欲献阏伽之时。左手执阏伽器。右手作三股印。诵不动明王二十五遍。或二十一遍。加持其水献之。若无阏伽结印献之。大师记云。先以左手执阏伽器。右手结不动尊刀印加持其水二十一遍。然后二手作八叶莲华印(即莲华座印是也)。于此八叶华手安置水器。诵真言了。先置顶上献之(佛部)。次下置额上献之(莲华部)。次下置心上献之(金刚部)。莲华座印二地二空各相合。余六轮开竖是也。意大德说。若无水器用印。二手仰少屈之。以空置风头。下六指相合近着之。是器相也(但无加持及献法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大师记(但大和上释。或时二手仰。各屈风以空捻之。以置阏伽器也)。珍和上说。二手并仰。各以风着火背。各以空着风根以居水器。别记云。略同大师说(但云。奉诸善逝者。用彼无垢身。兼加希愿)。私云。三部献法出经及疏。正僧正说。如仪轨中。想三部诸尊。又观身中三重曼荼罗随意启白(云云)。或有颂云。以此本清净水。洗浴圣者无垢身。唯愿本尊以本愿。愿垂哀愍受阏伽。若无阏伽之时以此运心而供养之。其印螺印。虚心合掌以风绂空。若有器者用饮食印。

  第七十一莲华座印。
  海大德说。结莲华座印诵不动明。加持华座二十一遍。先净除自身三障。加持自身。然后诵华座真言。如常奉献三部(谓顶额心。如前仪式)。又云。华座真言注云而作是言者。谓唱善来尊者。以本愿故。而来降赴。愿垂加持。起大慈悲。唯垂纳受之偈(私云。本私记云经注。意大德说。注在仪轨。今见在轨。故知本私文误)。意大德说同(但献三部处云。置额献佛部。置心献莲华部。置脐献金刚部)。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印相献法并同海及意说。但无净除自障加持自身之说(大和上释华座真言曰。注云除障者有二义。一于心莲净除三障。二事莲除障难者又释华座真言注云而作是言。此注本无师说。而昔私注云。窃疑此处可有偈颂。今听唱偈之说自然冥合)。别记同海说也(但云。华印当心以不动明加持。次诵华座明安三处献三部。)。正僧正说。莲华座印如常也。但于此次用不动示位印以不动刀印。左安腰以右印示尊位(准世间主客礼想之。)。一示毗卢遮那佛位。二示宝幢佛位。三示华开敷佛位。四示阿弥陀佛位。五示天鼓雷音佛位。六示普贤菩萨位。七示文殊师利菩萨位。八示观世音菩萨位。九示弥勒菩萨位。十示五髻文殊菩萨位。十一示除盖障菩萨位。十二示地藏菩萨位。十三示虚空藏菩萨位。十四示释迦文佛及一切世天等位。上十四位各各一度指而示之。但至释迦及世天位唯总一度横引投之(从左引右。仲神大德云。昔珍和上于礼乐院流星修法时供养法中以右拳申屈头指。数度指曼荼罗桢面。又真晓十禅师于相应寺亦作此印。今疑何印。安然以咨权僧正大和上。大和上答云。他处真言有此印也。睿山二说未见此印。他记云。示位印也)。

  第七十二转大日身作执金刚身印。
  海大德说。先以●字安于顶上。黄色。乃想转身作金刚萨埵。次金刚种子遍布诸支分。金刚种子者●字也。布诸支分者以●字安心上。白色。此字布心之时。遍布一切支分。即同执金刚也(师说云。由布心故。遍支分故)。其印用五股印或用三股印。如是布字了即诵真言。用印五处(师说云。额上右肩上左肩上心上喉上是为五处。私云。此五处各同金刚智尊胜仪轨。私云。高野云。吽总缚别。云云)。意大德说同(但云。三股印。谓军荼利三?印。内缚二火合立。二风少屈立二火后。二空押二水叉上是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五古印。外缚五古印也)。珍和上说亦同(私云。嚩字布心成执金刚。次顶安欠。出第七卷)。正僧正说。次金刚手五?三?亦得。加持五处(云云)。

  第七十三遍身被甲印。
  海大德说。此一印明大师不传。此处。以前金刚甲印真言印五处也。大师记云。被服甲者。虚心合掌。以风着火背。而如前回之。真言同前甲明。意大德说同海本说(无大师记说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此处用前被甲印明。珍和上说。此处不用被甲印明。别记云。次执金刚结外缚五股印安心。想缚字在心欠字在顶。作此观了三诵明五处加持。想自身同金刚萨埵。即结前被甲印五处加持。想遍身被金刚甲胄。正僧正说。被甲(云云)。

  第七十四怖魔印。
  海大德说。二手金刚拳。左拳安腰。右拳舒风安头(横安)。三诵。次至顶上左转辟除。右转结界。次印五处。勿印上下方也。又样如前印舒头指。指眉间三遍。又样文云。慧拳舒风轮加持于白毫际者。师说云。慧手作金刚拳。并舒风空横安眉间三诵。次至顶左转辟除。右转结界。次印五处。不印上下方也。意大德说同前第三样(无初二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后二样也(无第一说。同第三说。云风空相捻。横安白毫间也)。珍和上说同第二样。(但云。舒慧风指额白毫间。颦眉如毗俱胝形。又云。此处辟除亦得)别记云。定拳安腰。慧拳舒空风。头相捻。安白毫处三诵明。回眼顾视顶上。左转三遍。次右转三遍。次五处加持能摧伏诸大魔。正僧正说。慧拳舒风加眉间。聚眉怒眼如毗俱胝形。

  第七十五难堪忍大界印。
  海大德说。用前难堪忍印。文云。藏密散水轮旋转指十方者。师说云。准前如来藏印。唯散开二水轮。此印全同前无堪忍印。但真言各别耳。以印举顶上左三转辟除。右三转结界。次印上方。次印下方。次印五处。是名结大界。持十方国能令坚住。意大德说。虚合散水用同前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仪轨次云略说真言者是前印明中小咒耳)。珍和上说。如来藏印。虚心合掌。屈二风轮着二空上。立二水地而徐开之。次辟除时稍舒二水立之(不云结界。)。别记云。次难堪忍(又名无能胜。又名无堪忍)。如来藏印。虚心合掌。斜屈十轮。二水舒开当心诵明。左右转各三遍。次印上下。次四处加持。正僧正说。大结界虚心合掌。二风屈入掌。二水散立。二地少屈。用印仪式如不动尊结印。又有略真言(云云)。私云。玄法寺烂脱两卷仪轨略说真言曰。注云。此真言者可用随师口。在别用。

  第七十六四方四大护印
  海大德说。以下第六会也(是初也)。第一东方无畏结护印。先于东方门中央观作华台。此华台上观安●嚩字(种子)此嚩字光。转成无畏结护者也。其身金色。着妙白衣。面现少忿怒相。手持檀荼。檀荼者谓棒也(之毛止)。观了结印。内缚二火并直立而相合之也。当额三诵大界略说真言。次印上方。次印下方。次印五处(以下四大护者同用难堪忍真言。唯印种子各别)。第二北方坏诸怖结护印。先于北方门中央观安华台。此华台上观安●博字。此●博字转成坏诸怖结护者。其身素色。着洁白衣。手持竭伽。竭伽者谓剑也(●竭●伽)。观了结前大慧刀。三诵火界。略说真言。辟除结界上下五处如前(大慧刀印在九方便中)。第三西方难降伏结护印。先于西方门中央观安●索字。此索字转成难降伏结护者。其身如无忧华之色(此间深紫之色。蜀葵花色)。着朱色衣。面现微笑而在圆光之中。亦观大众之形(谓西方众)。观了结前如来索印。三诵前略说真言。辟除结界上下五处如前(如来索印在三十二印中也)。第四南方无堪忍结界印。先于南方门中央观安●含●欠二字。此唅欠字转成无堪忍结护者。其色黑色。着玄黑衣。面现毗俱胝眉而有浪文。首戴发髻之冠。光照众生之界。手持檀荼。观了三诵前无堪忍真言。辟除结界上下五处如前(无堪忍真言在供养会终)。私云。此私记文。第一无畏结护文中辟除结界脱也。第三难降伏结护文中手所持印无也。第四无堪忍结护文中云三诵前无堪忍明误也。然大日经难降伏结护者持竭伽也。而仪轨中不出故传者不导耳。又大日经第四无胜结护者以●染字为种子也。而仪轨中出唅欠字故传者直用耳。此唅欠字即前无堪忍明中种子字也。今检仪轨文云。
  四方四大护 无畏坏诸怖。
  难降伏者  无堪忍普护。
  藏印水甲合 散舒二风轮。
  法幢高峰观 哀愍无余众。
  而古今传者不释藏印水甲合等一偈文也。准惟谨传无畏三藏三卷仪轨四大护外更用无堪忍印而普护之。此一偈文所说印相恐是彼中普护印也。更问明师(云云)。准今见经作忏(二合)字。疏中乞忏(二合)字。然则梵●字是欤。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第一印中云。左右各三转。次上下五处。第四印中云。结前无堪忍印三诵前无堪忍真言也)。别记云。次四方四大护。东方无畏内缚竖二火。头相拄当心。想嚩字在彼方。变成无畏结护者。手持檀荼即诵明。左右各三转上下五处加持。北方怀诸怖金刚合掌。屈二风捻二空头。想门中有博字变成坏诸怖结护者。手持竭伽。作此观了诵明。辟除结界护身同前。西方难降伏护。内缚申二风。稍屈头相拄。同前索印当心。想门中有索字。转成难降伏者。微笑而观众会。作此观了诵明。法则同前。南方难堪忍普护(又名无胜结护者)。结前难堪忍印(此印与文少异。今暂依师传也)。当心。想门中有含欠二字转成无胜结护者。手持檀荼依此观了诵明。法则同前(已上四个印皆用无堪忍小咒也)。正僧正说。大界后云。次无堪忍印。次四大护印。无堪忍印者。准前大界印。二火如钩入内。首屈合之舒二风也。余指准上。四大护印者如前。此无堪忍印与前所出无堪忍印异也(私云。四印在前无堪忍印处也)。

  第七十七门门置二守护神印
  海大德说。此是无能相向二守护者也。初帝释方安二守护。第一以无能守护安东方。先慧手作金刚拳。舒于风指。横当于心。次定手作金刚拳。先举于顶而捧上之。乍捧乃舒五轮如相拟势。即诵真言三遍。想成不可越守护。观了安东门左方。第二以相对守护安东门右方。先定手作金刚拳。舒风横当心上。次慧作金刚拳。先举于顶而捧上之。乍捧乃舒五轮如相击势。即诵真言三遍。观成相向守护。观了安东门右方。次夜叉方安二守护。第一以无能守护安北门左方。先慧手作金刚拳。舒风横当于心。次定手作金刚拳。捧顶乃舒五轮。仪式犹如东门左方观法。乃至但安北门左方第二以相对守护安北门西方。先定手作拳。乃至犹如东门右方观法。但安北门西方。次龙方安二守护。第一以无能守护安西门左方。仪式如前观法。第二以相对守护安西门右方。仪式如前观法。次焰摩方安二守护。第一以不可越守护安南门左方。仪式如前观法。第二以相向守护安南门右方。仪式如前观法。无能亦名不可越守护。亦名难胜金刚。意大德说同(但东门无能中云。定手作忿怒拳。又如相拟势。中云齐首。又无真言三遍等说。又相对中云定手准前)。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慧和上说。左手舒掌臂安顶侧也。右手舒风着心)。珍和上说。随胸手印向其面也。谓右手安胸。自面向右也。左手安胸自面向左也。私云。对受之时。举上之手。五轮着舒。当胸之指横覆当心也。曼荼罗中亦同此样。别记云。次无能守护(又名不可越守护。须置门门左方)。左手舒五轮举臂。至顶侧。右手作拳舒风。当心竖之。即诵明顶散。次相向守护(在门门右方)。其印同无能守护。但左右互用为异。即诵明顶散。正僧正说。无能胜三昧为拳举翼轮开。智拳心舒风。如相拟势也。相向守护举慧拳状如相击势也。

  第七十八献阏伽印。
  海大德说。印相真言奉献仪式并同前说。但于此处不用加持。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此处阏伽不用。别记云。次阏伽同前。或云。此处不用。正僧正说。此处不说阏伽法也。

  第七十九涂香印。
  海大德说。慧手五轮手末举上。直竖向外也。定手竖握慧手腕下。三诵献之。大和上记云。涂香印者。慧手五轮仰直竖也。定手仰执持慧腕是也(献时仪式如前。献三部法谓顶额心。乃至五供亦同此式)。意大德说同(但云以印举额)。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慧手五轮直竖。掌向外。以定手握慧腕顶散。正僧正说同海本说(但云。定手覆握慧腕。又云。水轮为佛部。火轮为莲华部。风轮为金刚部。从此三轮流出涂香云海。供养三部诸尊观之。私云。大师遗风以定四轮承慧腕下。空轮着握之。灵岩等传以定四轮覆慧腕上空轮着下握之。今正僧正所传同之)。

  第八十华鬘印。
  海大德说。先仰二手。十轮内叉成峰。二空着二风侧。与大海印相似。师说云。印指端相叉。掌峻成峰(谓指端高而腕低是也)。是以与大海印为异。当心三诵供之。又云。大和上记云。华鬘印唯仰定慧掌。四指内叉。二头指端平而相叉。以二空加二风侧。举印供之。地水火指尚端峻也(是口传也)。意大德说同(但大和上记相叉云相跓)。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师说(但云。以二风端侧相跓。而无大师记文)。珍和上说同。别记云。内缚开掌仰上。舒二风头相拄顶散。正僧正说同海本说(但云。风侧拄为异。又云。叉指是华形。如掬华势也)。

  第八十一焚香印。
  海大德说。二手各拳仰拳舒二风。其端少开不相跓也。二火二水二地掌内直立。背相着也。以二空着风侧三遍供之。意大德说同(但不相跓云相跓)。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亦同(但云。三诵明右三转。是烟义也)。别记同海说也。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云。风端拄合。又云。二风是烟也)。

  第八十二饮食印。
  海大德说。二手甲相合。二掌作掏。二空押二风上节。如钵四形(同地印)。三诵供之。意大德说同(但风上节云风根)。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定慧仰舒并稍屈。如钵器。二空入掌是盛物之相也。顶散。正僧正说同海说也。

  第八十三灯明印。
  海大德说。定手作金刚拳按腰。慧手作金刚拳。火直立也。风着火背也。风端当火第三节上押之。空押火中节文也。三诵。当右耳肩上下振之三度。如振铃势。其印相如灯焰势。以上五供若诸天于心上供之。若诸菩萨置额上供之。若诸佛置顶上供之。意大德说同(但空押火中节。文云火空甲端合)。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慧拳唯舒火轮(用式同海说也)。珍和上说。慧拳唯舒火轮。以空押火中节(用式同海说也)。别记云。慧拳舒火轮直立。定拳安腰。慧火细振三度。举顶侧顶散。正僧正说。慧拳立火。以空着火下文。运想无边到一一诸佛前光明为佛事。三遍振转之。想火炎形也。

  第八十四普供养印。
  海大德说。金刚合掌。安顶三诵。运心如常。又云。文云毗卢遮那位者。行者以五字等庄严自身故乃同于大日如来。故云毗卢遮那位。言五字者前阿字等(私云。文云。毗卢遮那位及行者所居皆有海会)。众围绕。端严位。此则于大日位及行者位海会围绕。而今释中以行者为大日身(云云)。意大德说同(但无释文。又云。以金刚合掌安顶。亦额)。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无释文)。别记云。金刚合掌当心。想二火头有●欠字。从字流出种种供具。犹如如来果报所感。而满法界供养海会。顶散(私云。青龙寺三卷云。于印上想一宝莲华。华上想普通种子字检字。亦从此字流种种供养。流出作金色)。正僧正说同海印相(但云。凡上一一言印上运心想遍法界)。而供三部诸尊尘刹圣众。又观身中三重曼荼罗。自上徐引印致下运想之。又想印上有一一种子字。从字流出一一供具光明。

  第八十五大悲曼荼罗赞王印。
  海大德说。用普印(谓金刚合掌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大赞(金刚合掌)。私云。见大和上见行之法唯用大日小赞。其小赞本但是口传。未见经文。然玄法寺烂脱两卷仪轨此小赞。又其大赞出大日经第七卷中及金刚顶四卷六卷本。经并皆唐翻。今玄法寺两卷三卷仪轨出其梵文。慈觉大师传其咏曲。又于小赞亦有慈觉大师及珍和上并正僧正三家咏曲。赞岐守说慈觉大师此处传大日小赞也。但珍和上以此小赞为法身赞。更加报身应身二赞传三身赞。并有曲调(云云)。正僧正说。用法身赞。或四智赞。或吉庆赞。随用其一。次启谢如轨。次结三十二严身印明(云云)。此正僧正观曼荼罗结四重印。次修召请。结界五供赞等后结严身之印。故于此次结三十二印。

  毗卢遮那赞(从海大德及权僧正大和上传)。
  ●萨●嚩●尾也(二合)。●比●婆●嚩●讫罗(二合)●讫里(二合)也●素●蘖●哆●地●钵●帝●尔(而以反)●曩●怛?(二合)●驮●睹●迦●摩●诃●攞●佐●尾●噜●左●曩●曩●谟●娑都●谛。
  权僧正大和上说。珍和上说。谟字恭敬之声呼之。玄法寺烂脱本云。
  萨嚩尾也(二合)比婆(去)嚩吃啰(二合)吃哩(二合)也素萨多地跛底尔曩(二合)怛?(二合)驮?(二合)驮堵迦摩贺啰惹尾噜左曩(引)曩谟窣睹(二合)帝(此略赞也。大赞在别)。
  青龙寺三卷本云。应以清雅音歌咏而赞曰。
  萨嚩尾野(二合)鼻婆(去)嚩仡罗(二合引)仡哩(二合)野(一切善生种)素(引)誐哆地(引)钵帝尔(慈以反)娜(二妙用体无牙)怛?(二合引)驮都加摩贺啰(引)惹(三界如大)吠(微明反)卢佐曩曩谟(引)素都(二合)帝(遍照我顶礼)。
  摄大仪轨云。次诵吉庆伽他句。真言曰。
  嚩日罗(二合)萨怛嚩(二合)僧(思孕反)誐啰(二合)贺嚩日啰(二合)啰怛曩(二合)摩弩怛嚂(二合)缚日罗磨誐野捺(三)嚩日罗(二合)羯磨迦噜婆嚩。
  大日经持诵次第仪云。金刚歌咏偈曰。
  金刚萨埵摄受故 为得无上金刚宝。
  金刚言词歌咏故 愿成金刚胜事业。
  (私云。此赞梵语汉翻并出金刚顶经三四六卷本中)惟谨本云。次陈五赞(一赞佛。二赞法。三赞僧。四赞普贤。五赞金刚手)。次出五赞梵语(具如别行。更不出之)。私检苏悉地仪轨云。赞叹佛德。次法及僧。次观自在。金刚菩萨等。
  叹佛德。
  大悲护世尊 导师备众艺。
  无边功德海 我今头面礼。
  次叹法。
  离欲清净法 能除诸恶趣。
  真寂第一义 稽首依法住。
  次叹僧。
  善获解脱道 妙住诸觉地。
  无等良福田 我今归命是。
  次叹观自在。
  诸佛大吉祥 圆备于尊德。
  号名观自在 归依常寂默。
  次叹执金刚。
  大力奇忿怒 成就六明王。
  调伏难降者 归依执金刚。
  先所归命诸大菩萨如欲赞叹随意依经而赞叹之。及余本尊时欲赞者亦应赞叹。私云。此中佛法僧赞赞佛部也。观自在赞赞莲华部。执金刚赞赞金刚部。若欲赞叹佛部使者不动尊赞出不动秘法三卷中云。
  曩么萨婆母驮菩地萨埵嚩(二合)喃萨婆怛?(二合)僧句素弭哆鼻枳惹(二合)啰始吠那谟素睹帝莎嚩(二合)诃。
  降三世赞出苏悉地仪轨下云(小赞也)。
  归依金刚首 摧伏诸魔者。
  具普贤众行 无边功德海。
  住是本有身 无始无终寂。
  妙用施诸愿 调魔灭三毒。
  改劫故修行 极救诸有情。
  令超生死轮 从凡入佛地。
  若欲赞释迦牟尼可用佛本行经偈。若欲赞四大菩萨可求一切菩萨赞。若欲赞一切世天可用天龙八部赞(如别行)。中台大日。第一重三部。第二重诸菩萨。第三重释迦尊普世天。总赞上首大纲略足。若别修一尊法之时各用其赞。灵岩大次第云。
  萨嚩尾野(二合)鼻婆(去)嚩仡啰(二合引)仡哩(二合)野(一切善生种)素(引)誐哆地(引)钵帝尔(慈以反)娜(二妙用体无岸)怛?(二合引)驮睹迦摩贺啰(引)惹(引)(三界如大王)吠(微闭反)卢佐曩曩谟(引)素睹(二合)帝(遍照我顶礼)。
  苏悉地经云。供养既了。应起诚心赞叹于佛。次叹法僧。次叹观自在。次叹明王大威金刚。伽他曰。
  大慈救世尊 普达一切智。
  福持功德海 我今稽首礼。
  真如舍摩法 能净贪嗔毒。
  善除诸恶趣 我今稽首礼。
  得法解脱僧 善住诸觉地。
  胜上福德田 我今稽首礼。
  大悲观自在 一切佛赞叹。
  能生种种福 我今稽首礼。
  大力忿怒身 善哉持明王。
  降伏难伏者 我今稽首礼。
  作是虔诚赞佛菩萨。又复合掌起殷重心赞余诸佛菩萨相好功德。其赞叹文应用诸佛菩萨所说叹偈。不应自在。经文次有忏悔发心回向发愿。次礼本尊。次执数珠(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