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胎藏大法对受记第五。
  安然记。

  第二百十七多闻天王印。
  海大德说。文云舍乞罗者帝释也(私云。烂脱本云。帝释名也)。八大药叉者。一摩尼跋陀罗(是宝贤也)。二布噜跋陀罗(是满贤也)。三半只迦(是散脂也)。四娑多祁哩(祁音契)。五醯摩嚩多。六毗洒迦。七阿吒婆迦。八半遮罗。以上八大药叉是多闻天王之将也(私云出疏)。多闻天王印文云多闻虚心合双地入掌交空树风侧屈一寸不相著者。虚心合掌二地入掌相叉。二空双直立也。二风当二火侧如钩一寸许。不相着。每诵二风召之三度。意大德说。印相同无释文。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亦同。别记云。内缚申立水火头相柱。舒风斜屈。随火侧头不相到一寸许。二空直竖。二风与诃招。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四十一)。

  第二百十八诸药叉印。
  海大德说。文云定拳风如钩者。慧拳按腰。定拳舒风如钩。又样。二拳面相合。二风舒屈。相对一寸许。相离勿着。意大德说同海初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亦同。别记同海本说(无又样)。正僧正说。内缚水立合。风屈勿着。安口上(第四十二)。

  第二百十九诸药叉女印。
  海大德说。文云舒掌空持地定风捻空轮节(亦合手作)者。定手舒掌向外。空地相持(端相合也)。以风捻空上节。慧拳按腰。又二手作此印相合二火二水。端相合及手本合也。意大德说同海初说(但云。以空押地甲。亦云。捻空节上)。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二样。又样。内缚二火直各立。其端勿相着。珍和上说同。别记云。定手申竖五轮。以空捻地。屈风安空节上。慧手同前。正僧正说。如轨(云云)。青龙本中以二三股地空相锁。以二三股端各相合(第四十三)。第二百二十诸毗舍遮印。海大德说。定拳申火轮者。慧拳按腰。定拳火直立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珍和上说亦同。别记亦同。正僧正说。如缘觉印内缚二火合圆(第四十四)。

  第二百二十一毗舍支印。
  海大德说。文云前印火轮屈即名毗舍支(女)者。前印火直立也。不改此印少屈火轮。慧羽同前。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又样。内缚申二风如钩。勿相着其端也。珍和上同。别记云。如前印火轮屈如钩。正僧正说。前印屈火(口传云。火甲着背。第四十五)。

  第二百二十二诸大药叉印。
  海大德说。文云又大药叉印定慧内叉拳水竖二风屈者。师说云。此一印可决也。私恐此一印是前药叉印之又作样欤。一样。如仪轨文。内缚二水立相合。二风舒少屈。又样。坚实心合掌。二空并立。相去于风。意大德说。同海一样。不言决疑及又样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此印是前诸药叉印故以大药叉此处不列也。真言亦不说也。然则此大夜叉印是前诸夜叉别印也。诸夜叉即多闻天王眷属八大夜叉。别记云。大药叉内缚申二水头相柱。舒二风屈如钩(已上北方天)。私云。仪轨列名云。八大药叉众印相云。左一切夜叉。一切药叉女。又大药叉印真言有诸药叉诸药叉女二真言摄大仪轨云。北门多闻天左右八兄弟印相云。次左大药叉。一切药叉女。天王八兄弟。门西东各四真言。有大药叉。一切药叉女。八兄弟三真言。惟谨本印相云。次左大药叉。一切药叉女。天王八兄弟真言。亦有此三。故知此中云又大药叉印。应是天王八兄弟八大药叉印。何以知之。此仪轨中。左一切药叉印真言。摄大仪轨次左大药叉印真言。惟谨本中。次左右大药叉印真言并同。又此仪轨一切药叉女。摄大仪轨一切药叉女。惟谨本中一切药叉女印真言亦并同。但惟谨本写脱真言。唯有一切药叉女真言曰也。又此仪轨有又大药叉印而无真言。摄大仪轨有天王八兄弟。同习一真言之文。而无印相。惟谨本有天王八兄弟同习一真言印玄之文。而无印真言也。摄大仪轨八兄弟真言曰。
  印捺罗(二合。一)苏(上)摩(二)嚩啰拏(三)钵啰(二合)惹波底(入。四)婆(引)啰纳嚩(二合)惹(入。)(五)伊舍那(六)室战(二合)娜诺(七)迦么(八)室㘑(二合)瑟姹(二合。九)矩?建姹(十)?建。姹迦(十一)嚩腻么抳(十二)么抳左罗(十三)钵罗(二合)拏那(十四)坞跛半只迦(十五)娑跢屹哩(二合。)(十六)贺摩缚多(十七)布罗拏(二合。十八)佉你(入)罗(十九)句尾诺(二十)虞播罗药乞叉(二合。二十一)阿吒嚩句(二十二)曩罗逻惹(二十三)尔娜乞洒(二合)波(二十四)惹半?拏(二十五)苏母契(二十六)你伽药乞洒(二合。二十七)娑毕哩(二合)惹曩(二十八)唧怛啰(二合)细曩(二十九)你嚩(二合)彦达嚩(三十)底哩(二合)颇哩(三十一)左底哩(二合)建吒迦(三十二)你(入)迦舍底(三十三。二合)室者(二合)摩多哩(三十四)娑嚩(二合)贺。
  正僧正说。不说此一印。私云。今仪轨中列四十六天。难陀(一)乌婆龙(二)俱妃罗(三)并女(四)舍乞罗(二合。五)释众诸眷属(六)明女(七)歌乐天(八)摩睺罗乐天(九)摩睺罗伽众(十)成就持明仙(十一)持鬘(十二)并天众(十三)他化(十四)兜率天(十五)光音(十六)大光音(十七)毗沙门(十八)吉祥功德天(十九)八大药叉众(二十一。二。三。四。五。六。七)持明仙(二十八)仙女(二十九)百药(三十)爱才等(三十一)贤(三十二)钩(三十三)本方(三十四)曜(三十五)阿湿毗你(三十六)多罗(三十七)满者(三十八)百(三十九)十二属天女(四十)螃蟹(四十一)师子众(四十二)大战鬼(四十三)大白(四十四)毗那夜迦等(四十五)摩诃迦罗(四十六)。印相说六。多闻(一)左一切药叉(二)一切药叉女(三)毗舍遮(四)毗舍支(五)又大药叉(六)。真言说五。此六中无又大药叉真言。无印明天可用通法。

  第二百二十三伊舍那天印。
  海大德说是东北方鬼王也。文云戟印三昧拳竖火风屈背者。定拳火直立。风小屈着火背。慧拳按腰。意大德说同私云。摄大仪轨云。鬼首伊舍那。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又样。定拳火直立。是戟印。珍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风近火背勿相着也)。别记同海说(但云戟印)。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四十六)。私云。此伊舍那。今仪轨中。摄大仪轨别为一段。即有伊舍那诸部多真言。部多无印。摄大仪轨加有惹也天乌摩妃。摩诃迦罗神。频那夜迦天真言。无印。惟谨本中。多闻部初安伊舍那步多。

  第二百二十四诸部多那印(私云。可无那字)。
  海大德说。是伊舍那眷属也。前普世天普印坚实合掌。二空并立去风。又用金刚合掌(私云。前来未说普世天印。但死王印云用普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只用坚实合掌。又样。或用金刚合掌。珍和上说只用伊舍那印。别记同海说也。正僧正说(云云)(第四十七)私云。今仪轨中说伊舍那印明及步多明。不说其印。摄大仪轨加有四天。如前引也。

  第二百二十五帝释天印。
  海大德说。东门帝释天。是此界帝释也。前是余界须弥山帝释也。文云帝释印内缚二风申如针(空竖)者。内缚二风并直立也。二空亦并直立也。意大德说同(私云。摄大仪轨及惟谨本云。释印内缚拳。二风竖如杵)。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亦同。别记云。内缚二风直竖。端相柱如针。二空并立。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四十八)。

  第二百二十六持国天王印。
  海大德说。定拳火直立也。地亦直立。与风不着。慧手亦如是作也。以印伏之。以右肘而安左肘上相叉也。二风少屈召之。二空各直立也。此印仪轨不说。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二手立风钩之。二空直立令至风下。以右肘而安左肘上。以风与诃召之。此印仪轨不说。是师传也。珍和上说。此印仪轨不说。大唐师亦不传。别记云。定拳申风如钩。空直立至风头。慧手亦如此。以右腕押左腕。二空与诃招。正僧正说。左拳竖空。次风如钩不相着。右准左腕相交(第四十九)。

  第二百二十七日天子印。
  海大德说。日天福智仰风水加火背其状车辂形者。福智仰者。二掌仰之。二侧相着。是名显露合掌。二水屈各入掌。以二空押二水侧上当额上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二火少起立。二空并立)。又样。以二空捻水下节。又样。如此第二样。亦以二空着二火背。三个印皆安额。别记云。定慧双仰。二水屈临掌。空各着水侧。二地合双二火少起立。正僧正说。显现合掌。二水入掌。以二空着水侧。二火头相柱。二风析开勿合。仰如车辂形(第五十)。

  第二百二十八摩利支印。
  海大德说。亦名安怛祖那印。唐云隐形也。合掌二胜二高内相叉也。二盖直立相合也。二光押二盖甲上而端相合也。二轮直立。每诵真言三度。召之。然后加持五处如常。顶上散之。此印仪轨不说。是密印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地水内叉。二风立合。以二火绞二风上。火端相柱。二空并立与诃召之(大和上释。非此处说。余处所说定空捻四轮甲如管。以慧手平伏以覆定管上。是密印也。昔良房故大政大臣家夜居之次珍和上所授也。私云。惟谨本云。摩利支宝瓶。定手虚成拳。智掌舒而覆云云)。余本不说。别记同慧和上说。正僧正说。宝瓶印。定虚成拳。慧掌以覆定。一切诸难中。想身入其中。天人眼不得见之(第五十一)。

  第二百二十九社耶毗社耶印。
  海大德说。文云般若三昧手风地节相背水火自相持空并置于心者。风地节相背者。合掌二地二风屈入月也。中节背而各相跓。宛如指度木端也(令二指横列平也)。乃相如弓弦之形。水火自相持者。二水二火少屈。齐等相合曲之。如弓背之势。空并置于心者。二空并立。少屈押二风屈侧也。是名置于心也。心者弓之心也。此印曰后。社耶毗社耶二人印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释空并置于心句云。是箭之形)。珍和上说同。别记云。虚心合掌。二地二风屈入掌。各背相着。水火斜屈。头相跓。二空直立。正僧正说。不说此印。

  第二百三十九执印。
  海大德说。九执二羽合空轮并而申者。二羽合者。二手坚实合掌也。空轮并而申者。二空并直立也。空与风相离也。即前普世天普印(私云。前无普世天印。亦如前说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空与风本远离)。珍和上说同。别说云。虚心合掌。二空双立。与风本远去。正僧正说同海说也。又云。七曜十二宫九执同此印。又云。仪轨有一切宿印。九执印空火交(第五十二)。
  私云诸仪轨中未见一切宿印。

  第二百三十一梵天印。
  海大德说。梵天持红莲(准月)三昧空捻水者。莲华座半手印也。谓五轮少屈立也。准月者准前月天印也。三昧空捻水者。定手屈水入月。以空押水侧上也。慧拳按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押水背上。又云。此印又样是别本文)。珍和上说同(私云。此仪轨云。梵天持红莲准月)。三昧空捻水。故海大德不说二印。然作印时自成二印。说而慧和上说为又样。故三昧空捻水句可为又样。但摄大仪轨及惟谨本皆云释右梵天印三昧空持水。犹如执华相。而无梵天持红莲(准月)之文。私捡今文。此句似尊。正僧正说。定空持水。犹如执华相(第五十三)。

  第二百三十二梵天明妃印。
  海大德说。文云明妃风如火空持水中节者。不改前印。唯以风着火背上。慧手同前(私云。下句未释)。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以前座印以风着火背。以空着火下第二节也。珍和上说同。别记云。不改前印以风加火背。空持水中节。正僧正说。不说此印。

  第二百三十四乾闼婆印
  海大德说。文云内缚申水轮(若事业印诸天单手作亦得)者。内缚申二水轮。端开而不相着也。行者若作事业以一手作亦得。若不尔者。二手作印亦得。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亦同。别记亦同。正僧正说。内缚申水。名乐天(第五十四)。

  第二百三十五诸阿修罗印。
  海大德说。文云修罗以智手风绞空轮上(定手如妙音)者。慧手五轮直立。以风引到火背上。外缠向外也。如妙音者。左掌申印。仰安脐上(私云。记文火字误可作空字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慧手五轮直立。以风绞空背上。如妙音者。如妙音承琵琶之相(私云。妙音定手申五轮。仰安脐轮是)。珍和上说同。别记云。慧手五轮直立。屈风绞空背。定手仰掌置文前。正僧正说。智风绞空上。余散舒(第五十五)。

  第二百三十六紧那罗印。
  海大德说。归命合掌。二风端相合也。二空开散来去也。二掌之上开之一寸许也(下着上开)。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用金刚合掌。珍和上说同。别记云。金刚合掌。申二风如针。二空开立。而掌内一寸许开之。二空与诃招。正僧正说。摩睺罗紧那罗诸天人普世明妃普通掌(云云)(第五十六。七。八。九)。
  次结净治路等诸印。

  第二百三十七诸人印。
  海大德说。用金刚合掌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珍和上说亦同。别记亦同。

  第二百三十八请召诸天印。
  海大德说。用坚实合掌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珍和上说亦同。别记亦同。

  第二百三十九普世明妃印
  海大德说。用金刚合掌。亦用坚实合掌并得。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以上四天仪轨偈文不说。亦不说真言。今所用印是师传也。珍和上说同。别记云。普世明妃金刚合掌。私云紧那罗。诸人请召诸天。普世明妃。此四个印仪轨不说。但有实真言又摄大仪轨及惟谨本亦不说此四真言也。但烂脱本据此仪轨九执真言以下请召诸天真言而为九执真言。其下请召诸天真言曰。
  那莫三满多没驮喃(一)铄舍兜鲁钵多曳娑嚩贺。
  又上九执真言加有一切执曜真言一切宿等真言。一切执曜真言。用此仪轨九执真言。其一切宿等真言曰。
  那莫三满多没驮喃(一)娜吃洒(二合)怛啰(二合)你(入)囊捺你(平)曳(三)莎嚩贺。
  普世明妃真言曰注云。师云。通用一切杂类天等印金刚合掌。私云。十二天供中以此真言为二十八宿真言。并有印也(云云)。今仪轨中列四十二天。帝释(一)游耶毗逝耶(二)摩利支(三)识处天(四)空处天(五)无所有处(六)悲想天(七)坚牢神(八)后(九)器手天(十)后(十一)常醉天(十二)喜面天(十三)左右二守门(十四。五)二守门女(十六。七)持国天(十八)大梵天(十九)四禅(二十。一。二。三五)五净居(二十五。六。七。八。九)木者(三十)作者(三十一)乌头(三十二)米湿(三十三)增益(三十四)不染(三十五)羊(三十六)牛密(三十七)妇女(三十八)彗星(三十九)流星(四十)霹雳(四十一)日天子(四十二)眷属(四十三)。印相说八。帝释(一)日天(二)社耶毗社耶(三)九执(四)梵天(五)明妃(六)乾闼婆(七)阿修罗(八)。真言说十一。帝释(一)持国(二)日天(三)摩利支(四)九执(五)梵天(六)乾闼婆(七)阿修罗(八)诸人(九)请召诸天(十)普世明妃(十一)。无印明天可用通法。通法即在烂脱本中普世明妃注矣。

  第二百四十四处轮布字法。
  私云玄法寺三卷仪轨此处有品。题云转字轮入八曼荼罗品。摄大仪轨题云转字轮成三藐三佛陀入八秘密六月成就仪轨。今此玄法寺两卷。及烂脱仪轨。青龙寺三卷仪轨。并惟谨本并无是题。存略之意只在于秘故。海大德说云。师云。以下仪轨是秘密中又秘密也传法大阿阇梨并皆隐秘。不肯辄传。若有殷勤祈请之人。尔时才传。今权僧正大和上亦已授以前印明。多年之后。始传以后秘法。安然昔以入唐之事即时受之。后以前学之身即日得之。谅知迟速之意亦在于机(矣)海大德说。当以三部四种之字。并迦等字。及伊等字布于四处。言三部四种者。●●●●(是佛部)●●●●(是莲华部)●●●●(是金刚部)。迦等三十三字各有四种。●迦●呿●伽●暅●迦。●遮●车●阇●社●若。●吒●他●荼●祖●拏●多●他●陀●弹●那。●波●颇●婆●滼●摩。●野●啰●啰●嚩●奢●沙●娑●哥(是菩提心字)。●●●●●。●●●●●。●●●●●。●●●●●。●●●●●。●●●●●。●●●●(是菩提行字)。●●●●●。●●●●●。●●●●●。●●●●●。●●●●●。●●●●●。●●●●(是成菩提字)。●●●●●。●●●●●。●●●●●。●●●●●。●●●●●。●●●●。●●●●(是入涅槃字)。伊等十二字唯以一种通用四处。●伊●缢●坞●乌●哩●[口*狸]●里●狸●翳●蔼●污●奥言四处者额喉心脐是也。
  第一佛部四处布字。谓以●●●●四字布于四处。先以初短声●字结宝冠举手印而观念之。右行轮布额上。想如王也。字色黄金。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如车轮。而右行轮布于首边。想如眷属。字色黄白。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转回轮布于身外。想如光焰字色黄白。次结前印诵四种阿字真言中第一菩提心真言而加持之。宝冠举手印是内缚五股印也额布字竟。意大德说。及权僧正大和上说。大略同之但以●字布额中云。以印安额。想安阿字。不云右行轮布。又眷属字色光焰字色并云黄色。不云黄白。准海大德下说菩提心轮皆云黄色。故知记文字误。可作黄色。又宝冠举手印。出转字轮曼荼罗品五色界道中。即彼五中第五尊印(青龙寺三卷本。宝冠举手印注云五眠)。
  次以第二引声●字结前宝冠举手印。右行印布于喉。想如王也。字色黄白。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如车轮而右行轮。布于颈边而令围绕。想如眷属。字色黄白。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转回布于身外。想如光焰。等字色黄白。次结前印诵四种阿字中第二菩提行真言而加持之。喉布字竟。意大德说。及权僧正大和上说大略同之。但以●字布喉中云。以印安喉。想安●字。不云右行。
  次以第三平声●字结前宝冠拳手印。右行轮布于心。想如王也。字色黄白。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如车轮而右转回。布于身边而令围绕。想如眷属。字色黄白。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转回布于身外。想如光焰。字色黄白。次结前印诵四种阿字中第三成菩提真言而加持之。心布字竟。意大德说及权僧正大和上说大略同之。但以●字布心中云。以印安心。想安●字。不云右行轮布。
  次以第四入声●字结前宝冠举手印。右行轮布于脐。想如王也。字色黄黑。次以●等三十二字结前印。如车轮。右行轮布于身边而令围绕。想如眷属。字色黄黑。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转回布于身外。想如光焰。字色黄黑。次结前印诵四种阿字中第四入涅槃真言而加持之。脐布字竟。已上佛部四处轮布字竟。意大德说。及权僧正大和上说。大略同之。但以●字布脐中云。以印安脐想安●字。不云右行轮布。

  第二莲华部四处布字。谓以●●●●四字布于四处。先以初短声●字结宝冠举手印。右行于轮布于额也。想如王也。其色黄金。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王。右回布之。令围绕之。想如眷属。其色黄白。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之身外。想如光焰。其色黄白。次结前印诵第一冒地娑真言而加持之。改阿字四种真言为娑字四种真言(加归命句同于佛部)而随用之。额布字竟。两说略同。但云。以印安额想安●字。不云右行于轮。
  次以第二引声●字结前印。右行于轮布于喉也。想如王也。其色黄白。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王。右回布之。令围绕之。想如眷属。其色黄白。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于身外。想如光焰。其色黄。次结前印诵第二左里也娑(引)真言而加持之。喉布字竟。两说略同。但云。以印安喉想安●字。不云右行于轮。
  次以第三平声●字结前印。右行于轮布于心也。想如王也。其色黄白。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王。右回布之。令围绕之。想如眷属。其色黄白。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之身外。想如光焰。其色黄白。次结前印诵第三三冒地参真言而加持之。心布字竟。两说略同。但云。以印安心。想布●字。不云右行于轮。
  次以第四入声●字结前印。右行于轮布于脐。想如王也。其色黄黑。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王。右回布之。令围绕之。想如眷属。其色黄黑。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之身外。想如光焰。其色黄黑。次结前印。诵第四你(入)槃那索真言而加持之。脐布字竟。已上莲华部四处轮布字竟。
  第三金刚部四处布字。谓以●●●●四字布于四处。先以初短声●字结宝冠举手印。右行于轮布于额也。想如王也。白黄金也。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体。右回围绕。想如眷属。色黄白也。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之。想如火焰。色黄白也。次结前印诵第一冒地嚩真言而加持之。改阿字四种真言为缚字四种真言。加归命句同金刚部。而随用之。额布字竟。
  次以第二引声●字结前印。右行于轮布于喉。想如王也。色黄白也。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体。右回围绕。想如眷属。色黄白也。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之。想如火焰。色黄白也。次结前印诵第二左里也嚩(引)真言而加持之。喉布字竟。
  次以第三平声●字结前印。右行于轮布于心也。想如王也。色黄白也。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体。右回围绕。想如眷属。色黄白也。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之。想如火焰。色黄白也。次结前印诵第三三冒地鑁真言而加持之。心布字竟。
  次以第四入声●字结前印。右行于轮布于脐也。想如王也。色黄黑也。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体。右回围绕。想如眷属。色黄黑也。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之。想如火焰。色黄白也。次结前印。诵第四你(入)槃那嚩(入)真言而加持之。脐布字竟。已上金刚部四处轮布字竟。两说大略同之。但以●●●●四字安额喉心脐中一一皆云。以印各安额喉心脐想安其字。不云右行于轮布于额喉心脐。
  别记云。次佛部四处轮行者先结内缚五股印安顶。次移印安心即入四处轮观。次移印额。次还安心。以初阿字安眉间。次以迦等三十三字为体伴。右旋布于头。如置鬘。是名为轮。如是三十三字皆是短声也。如是字皆随首字而得轻重长短者也。余亦准此可知。是名为发心轮。次以伊等十二字布以为外轮。是则光焰之义也。次移印咽还安心。以长阿字为首安咽。次以长迦等三十三字右转布。次以伊等十二字为外轮(是名修行轮)。次以暗字安心为首。次以釼等三十三字右轮布。以伊等十二字轮布为外轮(是名菩提轮)。次移印安脐还安心。次以恶为首安脐。次以屩等三十三字为伴轮布。次以伊等十二字为外轮(是名涅槃轮)。
  次莲华部四处轮。先结五股印安心。次以印印额还安心。以短声娑字为首安眉间。次以迦等三十三字为伴右轮布。次以伊等十二字为外轮。其法如前。次以长声娑及糁索等字为首安三处。诸字轮布准上可知。
  次金刚部四处轮布。结五股印。法则同上。次以短声嚩字安眉间。以迦等三十三字为伴旋布。以伊等十二字为外轮。次长声嚩字及鑁缚等字轮准前轮布之。是名布字曼荼罗。仪轨文云。此曼荼罗有三重。内是金轮(●阿字金色也)。二三同中位(●阿(引)●暗黄白色也)。第三重(●恶黑色也)。如是四轮者皆用五股印。
  权僧正大和上别时说云。四处轮色黄(第一轮)黄白(第二第三轮)黄白黑(第四轮)种种色(第五轮)。又云。第五恶字黄白黑名种种色。慧和上有二说。一云。先以宝冠举手印(外缚五股印)安于顶上。想置五智宝冠。次以此印安心观布四处字竟。第四轮终总诵四种真言。二云。亦如前说。但每布四处轮字一一皆以印安其轮处。诵其真言。珍和上说同前第二说。但每布前三处轮字除五五中各第五字及伊等十二字。至第四轮乃始以彼仰等五字各加其次。及加伊等十二字布之。别记又说。珍和上说。于第四轮上加布第五方便轮字(大和上释。伊等光炎围绕主伴诸尊之外。又样。围绕一一尊边亦得)。
  又权僧正大和上对受记云。慧和上说。●(黄色)●●(黄白色)●(黑色)。如其主色眷属字色皆然。今仪轨中涅槃真言注云。曼荼罗(乃)三重内金轮者●字黄色。次言二三(波)同中位(尔)者。●●字黄白色。次言恶(乃)字(波)第三重者●字黑色。黄(止)黄白色黑色(止奈利)者释上三种。次言方便(皮)一切处(奈利)者是四轮之外。故遍一切处谓遍四处也。又大和上作四轮图以●●●●●为中院。当●字下有●字。外有四轮当●字首有四轮●●●。从此右行有●等四轮字。轮之外畔有伊等十二字。
  海大德说。注云。曼荼罗(皮)三重(奈利)内(皮)金轮(奈利)二三(皮)同(久)中位(奈利)恶字(皮)第三重(奈利)。黄(止)黄白色(止)黑色(止奈利)方便(皮)一切处(奈利)者。内谓大日内院。二三同中位。谓第二第三院合为第二重。恶字第三重。谓第四院为第三重。黄谓大日内院。黄白色谓第一第二院色。黑色谓第三重色。方便一切处谓此方便遍有于四处。言方便者第五恶字也。●长声恶也。其字体黄色也。角点白色也。傍点黑色也。●字是也。第二第三院合为第二重者。遍知与释迦院合为第二重也。文殊院是第四院。为第三重也。下方准之。
  权僧正大和上说。我慧和上说中无此海说。是未闻之说也。赞岐守说海大德说。从来未闻之说也。凡四处轮布字之法。先布身了。次令身平。犹如圆座。圆座之身为曼荼罗。即有三重。初阿字轮以为内院。次阿(引)暗轮为第二重。次恶字轮为第三重。
  正僧正说。此四处轮安上观曼荼罗后云。次小金刚轮(云云)。次五色(云云)。次本尊观。及诸尊位八曼荼罗等。次云。先以宝冠举手印诵四种阿字真言加持四处。次以此印安顶观。安五种。●阿字中●阿(引)前●暗(右)●恶(左)●恶(引)后。次以甲胄印(火印是也)。当额诵佛部阿字轮相绕(各除第五以迦安额)。次以此印如次当喉心脐亦诵佛部阿(引)暗恶字轮相绕。次莲华部亦用宝冠举手印诵四种萨字加持四处。次以此印安顶五种娑字。次以甲胄印当额喉心脐亦诵莲华部娑娑(引)糁索字轮相绕。次金刚部亦用宝冠。举手印诵四种嚩字加持四处。次以此印安顶五种嚩字。次以甲胄印当额喉心脐亦诵金刚部嚩嚩(引)鑁莫字轮相绕。都合三四十二重法轮曼荼罗具足自身之中。次以甲印诵伊任德乃至诺莫三十二个字当脐相绕。一遍次布恶字长声轮于伊等之外。次布暗字长声轮于恶字轮外。并以迦(引入)釼(苦声)安额。并用合掌。想成尊身光明之相。次应定印布三十二相种子。次诵阿字一番四种真言如青龙本(云云)。私云。青龙寺菩提心等四真言终以仰等四五句字如次加之。以为四真言也。私云。若出正文众说可会。字轮品中。初有菩提心三部种子。●●●也。次有短声●等二十九字(降五五中各第五字加●乞叉字)。次有菩提行三部种子。●●●也。次有长声●等二十九字(除五五中各第五字加乞叉引字)。次有成菩提三部种子。●●●也。次有平闻声等二十九字(除五五中各第五字加乞糁字)。次有入涅槃三部种子。●●●也。次有入声●等二十九字(除五五中各第五字加乞索字)。次有伊等十二字。次有仰等十二字。义释中说。三部种子各有五轮。●●●●●。●●●●●●●●各是菩提心。菩提行。成菩提。入涅槃。大方便以羯磨轮入一切轮。无别坛故为四轮。伊等十二字亦随五轮转。仰等二十字亦随五轮转。若为人作曼荼罗以布自身。先以迦字布于眉间。乃至乞叉字也。次以迦(引)字布于咽喉。乃至乞叉字。次以釼字布于心上。乃至乞糁字也。次以屩等字布于脐上。乃至乞索。伊等十二字布身外以为光焰。迦字黄色。迦(引)釼字黄白色。屩字黑色。第五迦字(引入)黄白黑色。是种种色。又布弟子之身如自身法。又布檀上阿字及加字等布第一重。阿(引)暗及迦(引)釼等布第二重。恶字及腹字等布第三重。第五恶字布第三重外以为光焰(云云)上文又释经文云。迦等字为上分除乞叉字以阿已重故也。伊等字为中分。仰等字为下分。除乞叉者。意云。迦洒二声已重出故。摄大仪轨一如经文。但以最后仰等四五句字如次以为菩提心。(一)发行(二)补阙(三)涅槃(四)真言。又云。从初迦字轮转生十二转。乃至乞叉字悉成法界体。玄法寺二三卷本亦如经文。但以最后仰等二十字各加五五字句之终。又四处字并除乞叉字。更有菩提心。菩提行。成菩提。入涅槃四种真言。青龙寺三卷本亦如经文。但以仰等四五句如次加玄法寺四种真言之终。又宝冠举手印注云五股。今谓。一行阿阇梨本承无畏作此义释。摄轨如经。义释分明。诸师存略可以准知。
  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有三十二相布字之法。此有二说。一云。四轮布字之后。大真言王之前布之。二云。若用三十二相布字勿用大真言王加持(但慧和上次中无三十二相布字)。珍和上说同慧和上第一说也(此珍和上次第中有三十二相布字)。忠大德说有三十二处布字。布诸支分成三十二相。须在字轮之后涅槃真言之终布之。次出经布字品。布字三十二伊等八字两合为四并注字义。除最后二为三十二字。今出经文。
  ●(咽下)●(腭上)●(颈项)●(喉中)●(舌根)●(舌中)●(舌端)●(舌出处)●(胫)●(脾)●(腰)●(坐处)●(最后分)●(腹)●(二手)●(胁)●(背)●(胸)●(二肘)●(臂下)●(心)●(阴藏相)●(眼)●(广额)●●(二眦二目先右次左)●●(二唇先上次下)●●(二耳先右次左)●●(二颊先右次左)●(菩提句顶十字)●(涅槃一切支分已上三十二相加菩提涅槃)。然海大德及意大德不说此等三十二相布字。又慧和上不出其字。唯忠大德出此等字。高野和上元传此字。灵岩和上亦用此字。私捡疏文此是大阿阇梨一切布字真实行文。非是三十二相字。何知以之。疏释白字持诵品中自有三十二相字。谓迦等四五二十字。野等八字。阿等四字。以为三十二相字。次付等五字以为八十种好之字。古人不寻疏文自以一切布字名为三十二相字。慈觉大师将来摄大仪轨不出三十二相布字法。但加持句真言之后。别出大阿阇梨真实行法文。云何阿阇梨具大真实行。当知住眉间吽字金刚句。娑字在膺下。是谓莲华句。阿字第一命(私云。疏文阿字为地)。嚩字名为水嚩字名为火。吽字名忿怒。佉字同虚空。所谓极空点知此最真实说名阿阇梨私检经文阿字布心。娑字布膺嚩字布额五字不云布处。文云。欲布一切字先布此五字。已上阿阇梨真实品意也。五字布处品前已说。
  ●迦字在咽下 ●佉字在腭上。
  ●哦字以为颈 ●伽字在喉下。
  ●遮字为舌根 ●车字在舌中。
  ●若字为舌端 ●社字舌生处。
  ●吒字以为胫 ●吒字应知髀。
  ●拏字说为腰 ●荼字以安生。
  ●多字最后分 ●他字应知腹。
  ●娜字为二手 ●驮字以为胁。
  ●波字以为背 ●颇字应知胸。
  ●麻字为二肘 ●波字次臂下。
  ●莽字住于心 ●野字阴藏相。
  ●啰字名为眼 ●逻字为广额。
  ●●缢伊在二眦 ●●坞乌为二唇。
  ●●翳蔼为二耳 ●●污奥为二颊。
  ●暗字菩提句 ●恶字般涅槃。
  知是一切法 行者成正觉。
  私云。已上布字品文是一切布字。非三十二相字。窃捡瑜祇经。阿阇梨位品说金刚界阿阇梨位真言印也。金刚吉祥大成就品说胎藏界阿阇梨位真言印也。文云。尔时佛母金刚吉祥复说成就大悲胎藏八字真言王曰。●阿(引入)●尾●啰●吽●欠(平)●吽●纥哩(二合)●恶。若诵满一千万遍获得大悲胎藏中一切法一时顿证。其印如释迦牟尼钵印。以印从定起旋转。便结本三昧耶印。以二手虚心合掌。复当心即成。大日经云。阿(心)吽(额)娑(膺)阿(下分)嚩(脐)啰(心)吽(额)欠(顶)。自是八字不说印契。瑜祇经云。阿尾啰吽欠吽仡哩(二合)恶。自是五轮三部之字不说布处。然娑字仡哩字同莲华部之种子。二经允合明矣。须以瑜祇经八字印布大日经三部五轮之字。但一切布字法经无印契。诸师以为三十二相字。亦不说印。下文百字持诵品中三十二相八十好亦不说印。我权僧正大和上说。如是观行多用定印。或用本尊印也。

  第二百四十一大真言王印。
  海大德说。布字已竟。乃结羯磨印诵十二大真言王加持四处。谓额喉心脐。各三转之。印相外缚二火入月相捻也。二地二空各端相跓也(若开辟则印自平)。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以右押左作外缚拳。屈二火入内合面。二空二地头合竖。开掌即成。以印安心。以身为三分。顶二耳顶是为上分。二肩心咽是为中分。脐腰腿足为下分。从初阿字至于嚩字凡十二字。如次布十二支处。如此观布已。七诵真言王。四处加持。凡此真言分为三道真言。从初暗字至于嚩字名为身真言。次吽等五字名为语真言。后二字名为心真言。此青龙寺义真阿阇梨说也。又从初暗字迄后暗字是地轮。次四字是风轮。次三字是火轮。次二字是水轮也。吽㘕落三字是身真言。次诃啰(二合)鹤二字是语真言。次㘕落二字是意真言。此玄法寺法全阿阇梨说也。珍和上说。同玄法寺。别记同青龙寺。私云。大日经大真言王中云。暗欠暗恶等也。玄法寺两卷仪轨及烂脱本云。暗欠阿(上)阿(去)暗恶。又云。口决有印可问阿阇梨。而对受时除中阿(上)阿(去)二字。又惟谨本同大日经。又云。用羯磨印。摄大仪轨亦同经文。但以吽㘕落诃啰(二合)鹤为心真言。㘕落为心中心。又云。羯磨印口授。玄法寺三卷本亦同。两卷有阿(上)阿(去)字。但云。
  暗欠阿阿(地轮)暗恶糁索唅(风轮)鹤㘕(火轮)落鑁(水轮)嚩(入)娑嚩(二合)贺(下三道真言)吽㘕?(此身真言)诃啰(二合)鹤(此语真言)娑嚩(二合)贺蓝落(意真言)娑嚩(二合)贺。
  青龙寺法全和上三卷本云。
  暗欠(空)暗恶(地)糁索唅(风轮)鹤㘕(火轮)落鑁(水轮)嚩(入)娑嚩(二合)贺(下三道真言)吽㘕落(此身真言)诃啰(二合)鹤(此语真言)娑嚩(二合)贺(二合真言)娑嚩(二合)贺。
  义释中说。暗欠暗恶如次佛部地水火风四轮。糁欠糁索如次莲华部地水火风四轮。鑁欠鑁嚩如次。金刚部地水火风四轮。于此三部各有息灾增益调伏敬爱钩召。此十二字随五事用而转。吽蓝?(身真言)诃啰(二合)鹤(语真言)㘕落(意真言)。又说。弟子之身以为●字烧以●字悉令灰烬。流●字水洒灰令坚。火必风俱。其水火风依空。而动故具五轮。更以十二真言。布弟子身令坚固之。左耳顶右耳项为上分。左肩咽右肩心为中分。脐腰腿足下分。两足为一。以十二字次第布之。布字有三。一布自身。二布弟子。三布檀上。檀上者谓大白莲台之上有十二字(为次第布。为相连布。更问)。不说其布法也。诸师出没自可凿知。又权僧正大和上说。珍和上说。此次有十号满足句(慧和上次第无此事。珍和上次第有此法)。海大德意大德不说此法。忠大德说次十号满足偈。
  萨怛多揭多也(如来)阿罗诃帝(应供)三藐三菩驮也(正遍知)尾你也(二合)。萨罗拏三股那(明行足)苏揭睹(善逝)路迦尾你(世间解)阿耨多罗[卄/補]噜散驮藐萨罗底(无上士调御丈夫)舍萨多提婆南左摩奴沙也南左(天人师)没图(佛)婆誐嚩(世尊)
  私云。摄大仪轨四处轮终十号具足伽陀曰。
  萨嚩侃他(引)誐妒(一)啰贺帝(二)三藐三母驮(三)尾你也(二合)惹啰拏半曩(四)苏(上)誐妒路迦尾(五引)娜弩但啰(二合)补噜沙娜弭耶(六)娑啰体(他以反)舍塞跢(七)泥嚩(引)难惹么弩史夜南惹(八)母驮婆誐[口*梵](九)。
  然大日经诸仪轨本无此十号满足伽陀。唯出摄大仪轨文中。亦不说印。对受无印。因咨权僧正大和上。答云。可用五股印等(云云)。又权僧正大和上说。忠大德说。次金刚字句真言先以五字如常布身而观。降伏四魔解脱六趣满足一切智智。金刚字句真言曰娜莫三满多没驮南●阿●尾●啰●吽●欠。次●暗●鑁●蓝●唅●釼。
  私云。慧和上次第不说此法。珍和上次第无此法。海大德意大德不说此法。大日经中成就悉地品先说阿等四字三月修法。次说阿等五字六月修法。其中说此降伏四魔解脱六趣满足一切智智金刚字句真言。诸仪轨中亦无此法。唯烂脱本大真言王之后说此真言曰。曩莫三满多没驮喃(一)阿尾啰吽欠。用印阿阇梨口决也。又青龙寺三卷本八印之后无所不至印前有满足一切智智五字真言曰。囊莫三满多没驮南阿(短)尾啰吽欠。摄大仪轨十号具足伽他之次说此真言曰(普遍印)曩莫三满多没驮南阿尾啰吽欠。又比睿山根本大师入唐之日。顺晓阿阇梨授三种悉地法。印信载显戒论缘起中云。暗鑁囕唅欠(上品悉地)阿尾罗吽欠(中品悉地)阿啰波娑那(下品悉地)而无入修印等(云云)。
  珍和上说。大师传广智广智传德圆。德圆传圆珍。圆珍传权僧正大和上。大和上常疑此法有无。安然近得尊胜破地狱法中有此等三种悉地真言。稍同顺晓阿阇梨传。又云。阿啰波遮那(名出悉地)阿微罗吽佉(名入悉地)阿鑁㘕吽欠(名秘密悉地。亦名成就悉地。亦名苏悉地)此阿鑁㘕吽欠亦为五部五佛五轮亦为地莲日月空观。亦名法身真言。
  私云。准摄大仪轨文。阿阇梨行八字一切布字。是阿阇梨位。行十号具足句是四处轮法之结句也。金刚字句是阿阇梨自身圆坛之加持也。故慧和上不入次第。贞观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就入唐事偈赞岐守。守云。满足句印二地合针。二水内钩。二火如宝。二风屈捻二空之上。真言曰。阿尾罗吽欠。同月十九日。彼守说云。文殊真言曰。阿尾囕吽欠。非是文殊真言也。昔根本大师随顺晓阿阇梨粗受秘教。其中传云。阿尾囕吽欠(是法身真言)阿尾囕含欠(是报身真言)阿啰嚩左(入)罗(是应身真言)。今见珍和上与书中有此三真言印也。彼中初真言印是文殊真言印也。昔与安慧承云大德学之。而大师临终云。付安慧禅师。安慧禅师答云。不知也。大师亦云。付大进大夫也。公辅登山之日。南忠大德学之。今欲与汝此印。文殊根本印。虚心合掌。二火覆捻二水。而头相柱屈二风。横捻二空上。又说。内缚二地合竖屈二风。横捻二空上。私云。今准此说。此中金刚字句真言可有三身真言及印。今文殊印初五字明即是法身印真言也。又上成身五字满足句中。诸师皆用普通掌。此守亦云。用五古印(云云)。又喻祇经大悲胎藏八字真言。此五字终加三部种子。其印真言如上已引(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