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五教章下卷不审九(断惑义始教直进菩萨下)
  二日
  一。其所知障○是故地地别断(文)第六相应俱生法执。于第四地永断欤答。尔也难云。章文第六相应所知障。现种种地地别断(云云)法执既所知障之体也。若第四地断尽。何可有地地别断之义耶。是以唯识论。既未圆证无相大悲。不执菩提有情实有。
  无由发起猛利悲愿(文)岂非七地已还起法执耶。依之慈恩大师般若论释(并)对法抄等。于第四地断法执小分。通七地以前(见)。
  答。于第四地修得无漏菩提分法。而俱生二执彼障故。法执种现我见之现行。于此地永断故。花严经云。菩萨住涅槃地所有身见○皆悉断灭(文)唯识论文。亦以同也。但于难者。七地以前菩提有情实有之执者。非实法执。法执所引羸劣随眠等也。或又第七法执未除。第六识尚带法执欤。慈恩大师解释。又依此等之义四地少分断通七地以前云欤。章地地断。又依三随眠等之义也(问答抄可见之)。
  一寻云。唯识论第九。
  于第四地伏第六相应俱生身见(见)尔者种现中何耶答。有云种子也(云云)问。前五识相应俱生烦恼又留耶答。不尔。第六识人法二空随一入时。暂伏不起于其余时七地以还有起有漏也。今不明前五识断惑事。有云。与第六识断位全同故(云云)。
  寻云。地地别断(文)从初地断之欤。第二地已上断之欤答。折薪复古。皆二地以上断之(云云)サレハ初地断分别二障。谓异生障是也。何可断唯所知耶问。五识相应所知障何位断之耶答。述记十(末)云。此五识。若所知障地地分断能障地故(文)。
  一。其末那俱生行相细故(文)末那俱生可摄法执欤答。可摄也难云。今章专依孔目等。然孔目云。起四惑不起法执(文)是安惠师义也。依此释。今章所知障不相应也。故章前后。总第七所知之言无之如何答。一义云。今章以护法正义为本故。于第七识法执可相应欤。但于孔目章释者。今章主心义意少可异欤。
  寻云。依何当章依护法正义知耶答。安惠论师意。五八识限法执相应释故。然今章主。于前五识贪嗔等烦恼相应释故。
  知是依护法论师义不依安惠义云事分明也。若尔者当段释。一彻依护法正义。于第七识法执相应可心得欤。
  一。其第七烦恼性非润生故(文)第七识相应烦恼。可有发业润生之义欤答。无发业润生义也难云。元晓二障义云。若约末那起相应四惑。一切位中恒有现行。通能作发业结生(文)结生者润生也。既云发业结生。岂无润生耶答。当段云其第七烦恼性非润生故非所留(文)但于难者。其体微细。而唯缘内。润生必缘外趣生故。无相违。元晓释付所依义云发业结生欤。
  三日
  一。七地已还有时暂现等(文)第七地可有观智间断之义欤答。可有间断之义也难云。第七地纯无相观。即是无漏相续(见)何可有间断耶答。当段云以观智有间故(文)但于难者。相续起多。间断时少故。云相续。实间断起有漏心心得置无相违慈恩别抄云。问。第七地纯无相观。即是无漏相续如何。得于无相中作加行。障诸加行皆有漏故。解云。相续起多。间断时少故云相续。理实间断起有漏心故有加行(文)。
  一。其所知障皆后地起或于前地起(文)于此释异义纷弦也。何义耶答。一义云。于后地可起之。所知障或有于前地起(为言)可依此义也。此义后地起。或人或字改可作惑字。谓惑者是所知障也难云。
  其所知障皆后地起或于前地起如此文致读无殊义。何或字可改耶。依之断障章云。其六识中俱生所知障。并习气。亦有九地八十一品○十地断故。不分粗细前后说断。不废初地断细二地断粗。初地断有顶二地断欲界。但随障此地智即便断之故无前后(文)准此释。后地起惑前地起等者。现起伏断显异烦恼也。大抄云。所知初地智。伏后九地障。第二地智。伏后八地障等(文)答。一义云。和本起字剩也。或字误也。故唐本云。其所知障。皆后地惑于前地起(文)折薪云。释云。圭山云。如十地所断之障。在第九地。乃至初地障在地前也(文)早可体异说欤。但于难者。依一义也。各各在理欤。
  一。问若尔何故而有处等(文)而有处说等云。
  唯识论等诸论多七地已前烦恼起云指欤。若尔云。末师心地地别断词フム云ヘリ。心已地地无漏智起漏失义ナカルヘシト难也。指何文义云有处说耶答。指唯识等七地以前有漏心起说文。若尔者。摄上问答词也难云。第六识烦恼或现或种。皆得自在(云云)又六七二识所知障。地地别断(云云)尔者通十地可有漏。如何云七地已还起有漏问也。意二障俱通十地而有。何七地已还起有漏云哉问也。如何。尔大德义也答。此问意。初地已上菩萨。于第六相应俱生烦恼障。现行种子共摄其用。不起过患者。何有处七地已还起有漏心云耶云问意也(尊玄抄一义)但于难者。自元古来异义也。且伴一义计也。
  四日
  一。即似有漏(文)故留烦恼障似有漏欤答。尔也难云。虽故留烦恼。其体性自本有漏也。何非实有漏耶答。当段云即似有漏(文)但于难者。寔烦恼体。是实有漏也。而智力所伏故。虽现不起过失(云云)似有漏也。
  寻云。似有漏云证文欤答。对法论云。此诸菩萨。虽未永断烦恼。然此烦恼。犹如咒药所伏诸毒。不起一切烦恼过失。一切地中。如阿罗汉已断烦恼(文)又云。十地菩萨所起烦恼。胜二乘人所起无漏(文)犹胜无漏。岂实有漏耶。
  一。此二通十地(文)第六相应烦恼所知。通十地现起事欤答。尔也难云。第六相应烦恼所知。通十地现起事不明。唯识论云。烦恼障者。由故意力。前七地中。虽暂现起。而不为失。八地已上。毕竟不行。无漏观心。及果相续能违彼故(文)全八地已上。第六相应二障不现起(见)如何答。第六相应二障。非八地已上现起。二障现行限七地已前。种子通八地已上也(尊玄义也)重意云。此二通十地者。第六相应俱生烦恼。七地已还故起。八地已上永不起故。唯种子也。第六相应所知障。现种共地地别段。八地已上一向无漏故不现起。尔者八地已上。二障共种子也。故知。此二者。第六相应二障种子通十地(为言)但于难者。约二障种现。总通十地也。而八地已上。二障种子也。不可有相违。
  一。此二通十地(文)此二者。似实二种有漏欤答。此二者。异义有数多也一义云。于第六识中。以似实二种有漏名此二也(云云)或于第六相应所知障中。种现名二(云云)一义云。义苑意。指六七二识名此二也(云云)难云。虽何义现行有漏。不可通八地已上。何云通十地耶答。一义云。言总意别也。谓于种现中。别指种子也。或虽言总十地。而意别指七地已前欤。但于难者。八地已上。二障共种子。非现行有漏故无相违。
  难云。见问文言云起有漏心。是就现行起问(见)何约种子可答之耶答。诚问尔ナレトモ。答广种子方モ云也”。寻云。约种子答章有证欤答。
  当段云若约第六识中烦恼障彼既留故等(云云)既云故留。岂非种子耶。仍所知障。同一具种子可云也。次末那烦恼约现行释之。七地已还有无不定(云云)知八地已上无现行也。爰知。约末那烦恼。释至于七地有无不定。是当段正答也。
  寻云。直进教心。何位断前五识烦恼耶答。伏断专如第六识欤。见闻抄云。问。如何今章不释五识相应二障断位等耶。答。五识相应微弱故略之也。此五识相应二障。十地间更不起能治道。至金刚心位可断之也。末那相应二障。至金刚心满始断之也。
  五日
  一至于七地有无不定(文)末那烦恼。七地已还有无不定欤答。尔也难云。八地以上。亦第六识入二空观时。第七识惑不现起故无漏也。若第六识入生空观时。第七犹有漏也。何当段释至于七地有无不定哉。八地已上亦有无不定故如何答。当段云至于七地有无不定(文)解释分明也。七地已还。第六识入二空观时。第七识惑不现起。第六识出观时。第七识惑现起故。于惑现行释至于七地有无不定也。八地已上任运无漏故。第七惑不现起也(云云)私记云。第六入人空观时。末那犹是有漏。俱伏彼第七烦恼故。若第六入法空观时。末那即成无漏。由彼法空观即带人空观故(文)又云。有云。八地已上无漏相续者。人空无漏观法空观有间断(云云)私云。第六识入二空观时。第七识惑不现起者。所知障不现起也。第七烦恼。第六识入生空观时不起也。生空观不能伏所知障。若第六识生空观出观时。第七烦恼可现起故。可云至于七地有无不定也。以第七识所知障不相应义。如此可心得欤。但于难者。八地已上。第六识入生空观时。第七识犹有漏者。约所知障也。所知障不违生空观故。八地已上犹可现起故。约之为有漏也。若第七相应烦恼障。违生空观故。八地已上不可现起也。六卷私记云。问。且云。八地已上二空无漏相续云意如何。答八地已上。第六生空无漏相续无间断。法空无漏。多分现起。少分间断。是故约生空无漏依长时相续云相续。约法空无漏。依多少相续云相续故。合云二空无漏相续也(云云)问。何以知。少分间断犹名相续耶答。别抄云。问。
  第七地纯无相观○故有加行(文)以此文例可知其义也(上三日不审如引)问。若言八地以上二空无漏无间断有何失答。若尔第七法执可不现起。第六入法空观时。第七法执不行故。第七法执不行者。多违圣教也问。若尔八地以上第六入单生空观时。第六法执亦可起耶答。不尔。一聚中明闇相违故。第七是他聚故。不可例难也。
  一。如筑即押○广如对法论说(文)今此喻说。对法论之所说欤答。尔也难云。广勘彼论。虽说明闇同时喻说。未见如今章如筑等文。何云彼论所说耶答。当段但于难者。如对法等者。第七卷文也。如筑即押喻。非说彼论。彼论第六卷中。低昂时等喻心ワタシテ释也犹难云。义苑记意。今章喻说。是传者误也。对法中更无此喻故。今章传者误如筑等释欤。尔者如本论可说明闇喻也答。宗家楞伽玄义释中。说二喻中。第一如今章如筑等喻说也。第二释说明闇同时喻。故知。今章非误欤。如此释了。广如对法论说等释故。彼论意可合二喻意欤。加之折薪云。其低昂喻却在第六卷中(文)。
  探玄记云。谓后水推故前得流。
  或前水引故后得流(文)河水流如前水后引行押名。后前ックヲ筑□普□□□云只ツクト囗ヤウニ心得フレトモ。圣教囗囗约束スルハ常似サル事アルナリ。
  一。即空无分别是其障义(文)始教意。以空理为障义欤答。尔也难云。空理是自性清净之德。障法是妄性不实之法也。何以空理可云障义耶。加之始教意。谈智起惑灭同时相返之义。不述惑障本无之义欤。而今若谈此义者。何异终教三时无断之义耶答。当段云即空无分别是其障义(云云)故义苑云。且法相大乘见有实惑可断。惑灭智起故。如秤两头低昂时等。今此章意。顺性宗故说障既依识本自无性。自性即空妄说为障义也。若更深而究之。所依之识亦无有性。圭山云。识如幻梦。
  此中依识无性之言亦含斯义思之(文)准此义苑意。上明同时相返之义。正是相宗之□中□□心识章释始教内之事成就科之意也。但于难者。今以惑障本无之义。是自宗之高谈。亦是心识章之理成就意也。故今云即空无分别等者。心识章云。方便渐渐引向真理故说薰等悉皆即空之意也。义苑云。今此章顺法性宗者。即此意也。无相违。
  六日
  一。若依终教诸声闻于烦恼障等(文)终教意。约声闻论烦恼障断不断欤答。尔也难云。终教明一性皆成之旨。不立诸乘差别故。偏可明菩萨断惑之相。何最先述声闻断惑之是非耶答。当段但于难者。始终二教。皆通三乘趣入故。但是三乘教故非相违。
  犹难云。纵虽约三乘趣入属三乘摄。而约存三泯二之时。彼始教即存三故。尤可述声闻等断惑之相故。上文云。若依始教。具足三乘断惑差别。由此是其三乘教故(文)然今终教泯二不存。何及断不断之所论耶。是以上来诸章中。每至终教段。全不述声闻之行相。偏明菩萨之种性等。何故当章独异余门耶答。实如来难终教正明唯一佛乘之旨。即此一乘之理。通可三乘趣入。仍不许二乘实断实修。若许二乘有实断证者。不可难唯一乘之义。例如始教思之。今既云于烦恼障尚不能断等。明知。二乘证灭修道。定是方便不了权说。其实唯一菩萨乘之断证也。
  一。不能究竟断诸烦恼但能折伏(文)当教意。不许声闻断惑欤答。尔也难云。二乘圣者。断三界惑品证尽无生菩提云事。大小通满之性经论常途之说也。何云但能折伏耶答。当段但于难者。愚法二乘观智劣故。究竟不断烦恼心得置无相违。有记云。终教意。达惑体本空心性本有。断根本无明。显自性灵明。此则实断惑证理也。依之若望自宗之释前。虽似有得果。非真灭度之说边。犹未许涅槃。以实夺权之时。彼二乘人。不断根本无明。不尽所知障。又无广大心不说二空。依有此等失故。释但能折伏者也。
  犹疑云。或记云。问。起信论及疏云。若二乘至无学位见修烦恼究竟离。既说二乘人断烦恼障。何故今云不断耶答。案云。今此论意。六种染心为烦恼障。根本无明为智障。烦恼障中。既有人执法执。今二乘人。唯断人执俱六染中初执相应也。今终教意。二乘不断烦恼障者。未断六染法执故。人执亦不断。六染俱名烦恼障故。然指事云。愚法人未断根本无明所起烦恼并末那烦恼者。
  根本无明住地云六染中法执也(已上梅尾有抄中在之)。
  一。弥勒所问经论云等(文)今此论文。不许声闻断惑者。通回心愚法欤答。准一乘义。终教以去不许愚法声闻断惑也难云。所引弥勒问经论文。全无简别故。元晓大师引今论文。证愚法回心共不断之义给。依之当章问答始终二教之差异之时。又释心既前约三乘中声闻。此中约愚法故不同也(云云)知初释心。愚法回心。皆不许断惑(见)如何答。准一乘义解释。或愚法二乘并在所引中(云云)或望终教已去。
  愚法二乘无广大心等(云云)回心声闻不断惑不出界之义无之。加之至相大师。释末那惑愚法声闻不断。回心声闻等并断(云云)尔者当处问答。初始教诱引教故。不简别愚法回心。直许二乘断惑。终教全不许愚法也。
  故章今此就实以愚法二乘无广大心等(云云)次又亦可以下又释心。纵始教许断惑。回心声闻为本摄愚法之义也。今终教全不许愚法故。不同也(为言)但于元晓大师解释者。分明不言通二声闻。纵通不许者。别途建立也。何况章次下文。引弥勒问经论许声闻断惑。岂非回心声闻耶。不可有相违。
  七日
  一。楞伽文亦如上说(文)上者指弥勒问经论欤答。尔也难云。指事云。自此以上约断惑义。无有引楞伽处故。此有二疑。一疑上文堕故无有此文也。二疑上字可讹。应是下字。是故下二乘回心义云。楞伽云。
  乐着三昧乐等(文)此二义俱指楞伽文(见)何云指弥勒问经论耶答。一义云。折薪云。楞伽者彼经第二云。复次大惠。烦恼障业习气不断故。不说一切声闻缘觉一乘。不觉法无我。不离分段死故说三乘(文)断惑章中。无引楞伽文故。上者可指弥勒问经论也。
  楞伽经亦如上所引弥勒问经论所说(为言)但于难者。且依一义者也。
  寻云。折指二记何为正耶答。四卷楞伽第二。全如折薪所引。又同十卷经第四云。复次大惠。一切声闻辟支佛。不离智障。不离业烦恼习气障故。是故我说唯一乘道。大惠。声闻辟支佛。未证法无我。未得不可思议变易生。是故我为诸声闻故说一乘道(文)其外七卷经第二云。又彼未能除灭智障及业习气。未觉法无我。未名不思议变易死。是故我说以为三乘(文)准此等经文。全同弥勒所问经论所说故。今章主所引指同上论说故。云如上说。折薪记释。尤可依用也。
  疑云。准四卷经。长行云。烦恼障业习气不断。偈颂云。彼起烦恼灭除习气愚。又十卷经第八云。大惠。声闻辟支佛涅槃无差别。何以故。断烦恼无差别故。断烦恼障非智障(文)准此等文。二乘断烦恼障(见)况见所引经文等。只是未除习气。非谓烦恼障种子欤。何引此等文。指同弥勒问经论耶答。
  一。不分俱生及分别(文)终教心。付菩萨断惑可分见修二道欤答。不分也难云。于烦恼行相。或有分别计度所起。或有任运俱生所起。既所断惑品。有强弱之差异故。能治断道。分见修之次位事。是必然之道理。又经论之常说也。今终教心。依何义门不分俱生分别耶。就中最初照理名见道。复数修习无分别智名修道。终教何无此义耶答。当段云其菩萨人于二障中不分俱生及分别(文)又行位章云。不以见修等名(文)况终教实义者。不分分别俱生云事。如下第十三寄在门明之。凡始教菩萨。见道断分别。修道断俱生者。顺二乘见修道寄显门之说相。而非菩萨实义。今终教意。谈菩萨断证实义故。登地已上无漏智现前位。染净森罗万法。悉会无性。唯真如法界现前故。障利益众生之行见修烦恼一时断尽。仍十地间。唯断习气也。是故于分别俱生不立别断位者也。所引弥勒问经论意也。但于难者。虽有最初照理复数修习之义。但名十地浅深不分见修二道也。今所遮者。以分别俱生配见修道计也。
  疑云。所引证弥勒问经论云。

  见修道中一切烦恼等(云云)专立见修二道(见)况下所引十地论文云诸见缚者先已除断等者。岂非见修二道之诚证耶。加之下章述终教实义。如实义者○见位断粗。修位断细(云云)尔者立义引证相违。前后解释似自语相违如何答。所引弥勒问经论文。对拣声闻见修二道各别断之义。菩萨见修烦恼一时俱断之义成立。已见修烦恼同时断之。依何可立见修二道耶。次十地论(并)下解释者。见修名言假权小所立。非谓当教菩萨所经之实义也。
  一。地前伏使现(文)终教大乘意。三贤菩萨可有断惑种之义欤答。次下云。自在能断留故不断释。唯伏现行不可断种子也难云。见起信论翻妄之四位。初发心菩萨觉念异(云云)言念异者。是人我执。即烦恼障也。觉者即是断之义也。若谓今觉者。是伏义者。余位觉生住灭。亦可非断耶。若云觉生住等是断之义者。今觉念异何云伏耶。纵虽烦恼留故不断。而所知障非所留之惑。可许于地前断粗分之义耶答。
  当段云其其菩萨人于二障中○地前伏使现(文)明知。地前唯伏二障现行。纵虽所知之粗分。不可许于地前断之耶。故章云。
  初地以上断于知障一分粗故(文)设其粗分至初地始断之故。总不可许地前断惑之义也。但于难者。觉断可相替欤。
八日
  一。初即不堕二乘地(文)尔者引何文成初住不退义耶答。引梁摄论仁王经起信论成之也难云。虽云得于出世净心。或云得少分见法身。于退不退义全所不见也。况梁论虽云十解已上名圣人。全无不堕二乘地之文。又仁王经虽说入生空位圣人性故。更无而不取证之文。何如此释耶答。初住已上菩萨。示成道于八相。施化用于十方。观解既叶法性真理故。无退堕义也。但至摄论无退堕在之言。仁王经无而不取证之文难者。章主探文意私加言也。何况检十地论说。唯不退转菩萨。方见法身(文)然起信论。述初住以上少分见法身会二论意。初住以上菩萨。定不退转被得不可有相违。
  一。自在能断留故不断(文)终教意。于地前三贤位。可有故留不断义欤答。尔也难云。凡论烦恼断位事。可有地上证位。何于地前可起断惑之道耶。若非断位者。不可有故留义耶答。
  当段云然彼地前三贤位中等(文)于地前有故留不断义云事分明也。但于难者。终教意。既或云得出世净心。或云少分见法身等故。地前住于烦恼障得自在故。可有留惑义也。
  寻云。依何经论成地前留惑义耶答。梁摄论仁王经起信论(并)本业经也。委细问答抄引指事毕。可见之。
  一。所引弥勒问经论文云即见道中一切俱断(文)尔者限烦恼障欤。二障共断欤答。一义云。可通二障也难云。所引论文。正述举声闻所断见修烦恼。菩萨见道顿断之旨。加之云一切烦恼不云所知。故知。不通所知障云事如何答。一义云。立义引证可相顺故。通二障可云也。既论文云一切烦恼能障利益众生行故。障利生行事可通二障。非如声闻于烦恼见修异时断。
  菩萨于二障见修同时断也(为言)但于论文唯云烦恼不云所知云难者。起信疏释论烦恼碍智碍云。粗细染心名烦恼碍(文)笔削记云。粗细染心者。四粗三细(云云)又起信别记云。三细及智相相续共法执。执取计名人执也(取意)是则三细四粗。皆同恼动真心故名烦恼碍(见)何况探玄记(五)云。以所知障亦得名烦恼(文)思之。一义可局烦恼障也(如问答抄)。
  九日
  一。无性摄论云转染末那得平等性智等(文)终教意。末那惑种初地顿断欤答。尔也难云。初欢喜地位转染末那得平等性智少分者。始教常说也。何引此文为终教证耶。是以孔目章中。引无性摄论今文了。如是等文并属初教(文)既是初教义也。岂可顿断耶。加之下寄在门之中。引无相论证末那烦恼通见修二位之义毕。无性摄论亦同此说。如上所引指同尔者唯非师资相违。剩似自语相参差如何答。终教意。烦恼种子。初地顿断云事。不及异论故。末那四惑种子。亦初地顿断。更无疑者欤当段释意。初现观时。不断种子。唯以伏断分之者。不可云修道位中转复清净。然既云转净。故知。修道位中。唯除习气。是故为终教初地顿断之证也。但于孔目释者。种子习气粗细之断位。寄在见修二位名目之义者同始教故云属始教。故集成云使行稠林章云是又初教摄者。见修道言通直进故(文)一文含多义故。今章释若依始教。容如彼说依此意欤。非相违也。
  一。见故当知此教地上但除习气(文)今此文结释末那烦恼欤。为当通六七二识释二障欤答。结释末那烦恼也难云。见所引宝性论文。有点者。以诸菩萨摩诃萨等。
  依彼二种习气障故(文)通二障云事明也如何答。一义云。见文相起尽。上明末那烦恼正使习气之断位了。结释是故当知等。明知。不通二障。付第七相应烦恼可论也。但于难者。宝性论文。虽明二障习气。本意为证末那烦恼习气地上所断也。无相违也一。故宝性论云不净者(文)引宝性论证终教之义欤答。尔也难云。彼论次上文云。邪见疑所摄烦恼见道远离(文)又云。此得灭归如来法身。因于见道修道及无分别(文)是则唯识论判疑后三见唯分别起。而述分别起者见所断摄任运起者修所断摄。此唯识论文全同无异。若尔者宝性论云。亦分俱生分别。于见修二道别断之欤。今何引用之证终教义耶答。同论次下文云。阿罗汉虽尽有漏。而不断一切烦恼习气(文)又云。不净者。以诸凡夫烦恼障故。有垢者。以声闻辟支佛等有智障故。有点者。
  以诸菩萨摩诃萨等依彼二种习气障故(文)上文举罗汉云不断一切烦恼习气。定是无间生之习气也。下文举菩萨云依彼二种习气。岂亦非无间生之习气耶。故知。今观两处文。言习气者。是种断无间所生之习气也云事分明也。而菩萨摩诃萨唯有此习气(云云)岂非地上除习气之义耶。若许此义者。不分见修。初地顿断之。亦以分明也。但于所出之论文者。且符顺权小常途之所谈欤。或自宗意。许一经一论中含多教故非相违。
  十日
  一。解云论释地上(文)何论耶答。智论也难云。上引宝性论解云。
  论释地上名摩诃萨(文)当段释指宝性论(见)但现行论本一部始末。再三检之全无此文。尔者或大师御所觉本有此文欤。或大师问日照三藏。是西域相传欤。况本业经正有此文。明知。宝性论亦可有此释。大师解释旁不徒然也如何答。一义云。折薪云。言论云者。此非宝性自释。有云。即智论中说也。此中以无间道是正断惑时。从此正使种子断也。方有习气也(文)当段释意。上以诸菩萨摩诃萨言。地上取定为智论ヲヨセタル也。但于难者。有异义中且伴一义也。
  一义云。今云论释者。恐是传写误也。本业经上(贤圣学观品第三)云。
  进入初地法流水中名摩诃萨等(文)既云进入初地名摩诃萨。岂非明文耶。故知。应云经释。论字误也。例如三性义引起信论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之文而标经云也。今引本业经文而标论释。反例可知。
  一。名摩诃萨故知但有习气障也(文)摩诃萨名言限地上欤答。论释地上名摩诃萨难云。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者。菩萨通名也。何名地上耶答。当段解云论释地上名摩诃萨(文)上以诸菩萨诃萨言。地上取定为智论也。但于难者。地上名摩诃萨者。自本地上菩萨故云地上也。摩诃萨言。非谓不通地前也。
  一。若地前及始教容有彼失此中无也(文)终教心第八识二障相应欤答。可相应也难云。见章前后。全无第八识烦恼之断位。何第八识烦恼可相应耶。是以相宗意。第八识二障不相应(见)如何答。终教意。三细梨耶。岂非法执细分耶。既立三细梨耶。尤可法执相应也。但于难者。当章且对始教为栋差别。但释七转之断位。实断惑之义可通第八也。
  十一日
  一。又此教中正断惑时等(文)终教心惑智同时欤答。此教无断而断故。前教同时断异也。非初非中后等(文)难云。唯识论第九云。二真见道现在前时○诸相违法理必应然(文)既云诸相违法理必应然。岂不尔耶(探玄记释此论文云。粗相可尔。细克实难○不成对治文)答。非初非中后者。十地品许说分济门明义大中。别显地智微妙有同不同二相。言同相者。法尔本然自性清净义也。立不同相者。修生显得离垢清净义也。今云非初非中后者。其不同相亦有五种相中。断惑相者是也。已上十地论科判也。然今引地论所揲经文也。前中后取故者是论文也。上云非初非中后。而下云前中后取故。其意探玄记第十云。即此三时求断。不得方成断义。此即不断断也。前中后取故者。谓于前中后三时之中。取彼非初中后。非异三时取彼非三也。如于色等处取彼真空。非异色等别取断空。此亦如是故不失断义(文)折薪记云。言非初非中后者。此句正是经文。此约无性义故。得三时俱非。言前中后取故者。此句是论文也。约缘起义故。得三时总取。此约经论反覆相成(文)准此等释。大意可知。探玄记第十立二门释。谓一相翻门。二相续门也。相翻者。付惑灭智起之相。或约明闇相翻。或约起灭相翻。以释成不断而断之义故云相翻也。相续者。不约惑智相对。但就一智自有三时。论依此释(文)但于唯识论文者。彼论但执法相一边。不知性相无碍之深义故。半纵半夺也。探玄云。粗相可尔。细对实难。何者若同时者。智自生时。或自灭时。不相由故。何成对治。如东家男生。西家女死。虽亦同时然无相由。不成对治(文)。
  寻云。明生闇灭是同时而相由者。道理必然也。现量所见也。然东西两家男女死生。全非所例。何举为例难耶答。演义钞云。中卷论广说。即以三时门明无断义。无断即是性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故成断义(文)私云。其一切法中。今且明约能断智与所断惑。以有空义故。成能所断之义者。真智顺空理时方增其用。妄惑入空理时正可断尽。故探玄记第八云。罪违于真。入如则灭。善顺于真。入如则广(文)其空理者。非惑智外别有其性。但照体无自性。是名真智顺于空理。惑本无自性。是为妄惑入于空理。故知。若照体不空。则全非真智。又不可证真理。以抄三上云照体无自。即是证如故。若惑体定有。则不可作所断惑。又不可有能断智。如抄亦云照惑无本即是智体。即大疏云。由能断无性方为能断。所断本空方成所断(文)正述此意也。又刊定记明不断而断之义竟。次下云。问。照惑无性。惑即灭照智无性智应亡答。照无性理。顺智违惑故不同也(文)准此惑智本空。则顺智违惑故。智为能断。惑为所断。是名不断而断也。然若定有惑有智以为能所断。则违智顺惑。争有断惑之义耶。尔者惑灭是自灭。全非智力。智生亦自生。不由惑灭。即探玄云。惑智各两失者是也。
  又寻云。就相翻门可许惑智同时明闇相翻之义耶答。探玄记云。无间道智正断惑时。为智先起惑后灭耶。为惑先灭智后生耶。为同时耶。此三时惑智各有两失故不成断。谓智有自成无漏过不能灭惑过。烦恼有自灭过不障圣道过。于三位中思之可知。如灯破闇三时不破。此亦如此(文)大疏全同之。故不可许明闇相翻之义也。
  寻云。就非初非中后经文。远法师意如何答。远法师意。初中后三时各别取之者。不能断故云非初非中后。三时总具方成断惑故。云前中后取故也。尚意云。净影释意。断惑初智中智后智三智各别力用弱クシテ难断也。故三智皆取断之也。譬灯火如烧炷。炷惑也。火智也。烧断也。三智焰上炷近为初智。中程为中智。末消处为后智也。此三力合烧炷也。タタ炷近处许火力用弱クシテ不可烧炷也。三智合断事又如是。经非初非中后。遮三智各别取。论取初中后取三智合断也。章主意。惑本空シテ无可断法云非初非后也。释云相反门。或断而不断(云云)如是不断法强云断初断云中断云后断云也。是释云相续门。又不断而断云也问。何故惑不断耶答。惑体本真如理性也。能断智惠也。惑体外无理智故。今始证理无始已来烦恼也。故断云即不断也。可断法无故。清凉释云。照惑无本。即是智体。照体无自。即是理性故(文)相宗等。惑智各别谈故。惑自灭智自生难付也。
  一。不异真如是烦恼义(文)以真如为烦恼义欤答。尔也难云。设虽谈真如随缘之旨。随染净之缘。迷悟二法其性异也。故起信论云。染心义者。名为烦恼碍。能障真如根本智故(文)既能障所障水火相反法也。
  是以大师释以违真故非其用也(文)何释不异真如等耶。况又烦恼真如不异断烦恼时可断真如乎答。当段云不异真如是烦恼义(文)但于难者。迷悟染净之相。虽似异。共一如来藏性所起故。其体一也。照妄体即如之时。弥自性清净理明显故。不可有断真如之过也。
  起信论云。譬如种种瓦器皆同微尘性相。是无漏无明种种业行。皆同真如性相(文)笔削记三云。灭惑准知者。世人皆谓断尽惑结然后证真。殊不知惑体本真全觉之不觉。如迷东为西。谁之过耶。欲求灭西相然后见东愚之甚矣。

  宽永七年(庚午)二月二十三日为来春季谈义用意任古抄不审书集毕不可有定量(矣)。
  花严末资法印实英(露命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