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五教章下卷不审六(第四修行时分)

  二日
  一。极疾三生(文)三生四生极疾者钝根类。经六十劫百劫者利根之类欤答。尔也难云。今此上中下根迟速。必非钝利之别。サレハ极七反有圣者。虽穷钝遥经七生定。是以光记云。声闻三生独觉四生。非要利根。亦通钝根(文)如何答。光记云。佛时长故其根最利。声闻三生。独觉四生。非要利根。亦通钝根。若极利者。要经六十。要经百劫故。婆娑三十一云。非如声闻极利者?六十劫。非如独觉利根者唯经百劫(文)此论文解释。六十劫为利根也。但非要利根亦通钝根者。声闻缘觉三生四生人アル故。钝根人モマシワル也。佛三生四生フル人无之。其根最利经无数劫也。重意云。三乘六十百劫人利根。三生四生人有之故。此人钝根故。二乘不局利根。又通钝也。
  问。弘法师释(并)业疏四卷释。大智律师等意。三生等极利。六十等极钝(见)如何答。四善根已上等人初果已上等人。利根者早入涅槃。至入涅槃等也。钝根者经多时。七反圣者等也。见道等前利根久。佛必经三祇。麟喻必经百劫。是皆四善根以前此等利根久也。钝根见道以前早也(云云)私云。南山等释。第三生必证入义。见道以后极利也。俱舍等依见道以前论钝利欤寻云。极速疾机中。可有一生入圣之类耶答。俱舍婆娑等诸论中出极速机。但云三生。不举过此之极疾机也问。金刚仙论第七云。二乘之人心小意狭志无远怖。闻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得成。便生怯弱退之心。但欲一生三生乃至六十劫劬之行道。速出三界尽分段生死。证罗汉果(文)入楞伽经菩提流支第五云。罗汉极利一生三生。极钝六十劫。辟支佛百劫等(文)若如此文者。可有一生入圣之类欤。
  一。得罗汉果(文)第三生限罗汉果欤。通初果已上欤答。初果已上皆取为第三生也难云。当段云得罗汉果。或释漏尽得果故。限第四是(见)如何答。广指初果已上也。故颂疏二十三云。于第三生方得入圣。乃至得阿罗汉也(文)第三生初果タニ证シタラハ。可云三生得果也。元得果マテノ三生故不限罗汉果也。但当段释先举第四果。初果已上通可摄。故非相违。
  一。取水火等一劫为一数(文)以八十增减劫为一数欤答。尔也难云。集成记取风灾。六十四转劫终取被注也答。颂云。八十中大劫。大劫三无数(文)此文意以八十增减劫为一数(见)非六十四转劫也。但于难者。今不依集成记故伴一义也。
  尚难云。今章广云水火等。然广可指六十四转。云先德之注解叶文段者也答。
  当段云水火等于坏劫若火灾坏时八十增减。若水坏时八十增减劫アル也(为言)。
  三日
  一。修此法身具有四时(文)百动之间修法身因欤答。尔也难云。百劫既修相好业(云云)尤生身因也。何云法身修因耶答。当段云。修此法身具有四时(文)修法身时出之也。但于难者。相好与法身修因互资助故。百劫修行通法身因故。章生身者。但百劫修相好业(云云)。
  一。三僧祇劫修有漏四波罗蜜时(文)六度中前四度欤答。尔也难云。指事引婆沙云。四波罗蜜者。施戒精进般若(云云)尔者除忍禅(见)如何答。见当章起尽。除禅慧取前四波罗蜜也。依之折薪云。婆沙第十并第十四皆云一切诸佛尽。于三阿僧祇劫。修诸方便四波罗蜜。即前四度也(文)但指事所引婆沙百七十八卷也。婆沙一师异说欤。婆沙论云如实义者。得尽智时○方得圆满(文)一义云今四波罗蜜者。檀戒进智之四度也。如指事所引。但此四度摄忍与定。即成六度故不相违。
  一。受生报身(文)父母所生之身故云生报身欤答。非父母所生之身也难云。折薪复古共父母所生身注。依之当段云。净饭王家受生报身(文)答。励律师父母生身之外别出报生身。明知。非父母所生身也。酬三祇百劫之修因。所得五蕴假立名生报身。即报体酬因位之行法名生报身也。但于当段释者。由三祇百劫之行业。所可酬感之报体。于净饭王家示现之(为言)。
  四日
  一。若依始教(文)不明小乘修行时分欤答。尔也难云。今此始教存三之教也。故前后诸章于此教中。具明三乘种性行位断惑等相。何当章但明菩萨所经之时劫。不别出二乘修行时分耶答。当段不出之。故任御释也。此教中二乘时分同小乘。故不别说也。但于难者。三生六十劫等全同愚法二乘教。故不重出也。
  一。数此复至百千为一俱梨(文)明始教意欤答。尔也难云。余处解释中。以今俱梨第一数。数三祇释终教义。今何为始教门义耶答。当段但于难者。余处释始教回心方释故。别时始教アツル也。今章始教直进方。终教定三僧祇同也。是故コソ终教段定三僧祇方。别ヤソキ样出始教异ナリト云事ナケレ。不可有相违。一义以之为始教事。章文分明也。但余处释者。此必非定菩萨修行。只诸圣教中僧祇云事四说出计也。有四重。暂配四教也。俱梨百数始教义也。以十重始教云事。始教有始终。始以十重为数。终以百数为数。终教以不定僧祇可为正位也(云云)。
  一。数此俱梨复至俱梨为第二数(文)翻俱胝名亿义不可欤答。非不可也难云。探玄记第十五云。俱梨者。新名俱胝。或翻名亿。此恐不可。以百千是十万。十万为一亿。此即亿筒亿方名俱胝。亦俱梨筒俱梨方名一不变(文)何非不可可云耶答。玄第四云。俱胝者。此云亿(文)光明觉品疏抄盛云俱胝为亿。又僧祇品疏第八(下)云。洛叉是万。俱胝是亿(文)故翻名亿非不可也。但于难者。今虽由十万为亿不可判释。依后后算法之时。不可妨翻俱胝为亿之义欤。况于亿数有四种不同。以万万为亿之义为最极欤。
  五日
  一。至第一百名一阿僧祇(文)此僧祇者。化身之所经欤。又实报身所经欤答。化身之所经也难云。三祇数量已始教之终门通终教。知直进菩萨修行成佛时也。尔者直进菩萨所经三祇。何约化身耶答。当段云。或云仍此教中就释迦身。或何故乃就化身说耶等之问答之起尽。今三祇全付化身谈之(见)是以优婆塞戒经三祇满佛。多分同小乘教之三祇满之佛也。但于难者。虽一百重僧祇直进报佛所经。约三乘同见故。僧祇满佛相似小乘说也。非相违。
  一。迦叶佛所满足第三阿僧祇劫(文)第三阿僧祇于迦叶佛所满足欤答。尔也难云。俱舍论意。于胜观佛所。满足第三僧祇(云云)今何云迦叶佛耶答。当段但于难者。折云。法苑中会云。若正满时为言在于胜观。若已满为言在于迦叶。则经论有致(矣)今详更有二义。俱舍约小乘教说。故满在胜观。则贤劫第一佛也。戒经约始教化身说故不同也。亦是施设回心教引二乘故。不可全同全异。所以第三佛别也(文)。
  一。即超九劫(文)百劫中超九劫欤答。尔也难云。披心地观经说相。初僧祇中雪山半偈超十二劫。又云。供养燃灯佛故第二僧祇。布发供超八劫。第三僧祇中身施饿虎超十一劫。同劫满时翘足赞叹。方超九劫。总而言之。超四十劫。今何唯云超九劫耶答。当段但于难者。实超数十劫也。今超九劫者。义圣私记云。随转小乘九十一劫成佛(云云)大乘义不尔也。但三僧祇内超劫。更无百劫修相好业。故不云九十一劫成佛也。
  六日
  一。以小乘中偏修智分不修福分(文)小乘三祇百劫之间。不修福分欤答。尔也难云。俱舍论云。菩萨要经三无数劫。
  修大福德智惠资粮(文)此文心三祇间福智并修(见)今何云偏修耶答。当段但于难者。此文心必非相好之福。只三祇因位福分故非相违。
  一。为通余杂类世界故如胜天王经说(文)胜天王经说杂类世界欤答。尔也难云。检胜天王经说。都无说杂类世界文。今何指彼经耶答。当段加之演义抄等。就终教门立不定三祇时。各分二义。其初义者。正是树形等杂类界也。是以抄中。一为通余杂类世界故。如胜天王说。即前树形等刹是(文)但于难者。杂类世界名言。非云有彼经。只非三阿僧祇。无量劫成佛云事。胜天王经说证计也。引杂类世界文事。非为显深。至所化无边云事证也。至无边杂为世界マテ可至云也。
  寻云。圆经中明说异类界。阁此明文。殊引不显了胜天王经。有何意耶答。不指圆经明文者。准摄化分齐义。说树形等异类世界者。唯是圆经不共说。不通三乘终教(云云)故知。圆经之显了说者。不可属终教门。但当章意。欲令劝彼三乘向一乘。故立不定义。约终教当体。未可显了指树形等。只只是界类别。则时劫亦别。故不可定三祇(为言)。
  一。二据佛德无限量故如宝云经云(文)以宝云经证终教不定僧祇欤答。尔也难云。佛德无限量故。经不可计数僧祇云义。一乘所说之劫数也。何以彼经文可证终教不定僧祇耶。是以清凉大师释今经刹海尘数之文。以瑜伽起信之三祇文。云约三乘一方化仪。引宝云无量僧祇之文。云约一乘刹海尘数劫(见)如何答。当段但于难者。为通杂类世界。经不可计数劫云事。本一乘所谈也。终教又实教谈之无失。
  七日(第五修行所依身下)
  一。若始教中为回声闻等(文)回向菩提声闻。以分段身至究竟位欤答。尔也难云。回向菩提声闻。要受变易身。可修行长远之佛道。何云分段耶答。当段但于难者。若已回心入大乘之后。正行菩萨道之位。实如难可受变易身。即此机者依直进教。发心修行之机也。今为引彼愚法小乘令趣大乘故。始破彼法执之时。其所被机尚是本分段身。能化佛未改鹿园所见之身相。即般若等经是也。是即始教有回心直进二教中。回心教故无相违。
  一。佛身亦尔然是化非实也(文)回心教意。以分段身即成佛欤答。尔也难云。孔目章云。三者约回心教门。有其八义○八约生死最后分段身上。即成其佛。此约化身。若约报。分段身后即成其佛(文)既云分段身后即成其佛。定知。佛身非分段也答。当段云。佛身亦尔(文)但于难者。约报者上云约化身。故知。约报者是约报身。
  谓化身三十二相亦是报身八万四千相好中一分故。若约此报身一分。则分段身后成其佛(为言)。
  一。二就实报即说分段至金刚以还(文)始教意约实报。可立变易身欤答。不立也难云。瑜伽唯识等诸论之中。立分段变易也。是增寿也。全非终教之义。即始教当中也。何背本论可立十地分段之义耶。是以清凉大师钞十上云。若法相宗顿悟八地方受变易(文)十地分段之解释。非背本论。似师资相违耶答。当段云。二就实报即说分段。至金刚以还(云云)不立变易也。但于难者。始终二教共地上有教无人故。分段变易皆寄说一门也。虽然终教就三乘教实义。为显佛法渐渐深极。分段粗相之因果灭尽之后。立变易微细之生死。故许彼教所立。始教未尽法源之教。初地已上为润生摄化等。故留烦恼种子。至金刚无间位。既唯留润生惑种。盖润分段之生耶。纵虽润增寿变易。所资故业所感之异熟。全欲色二界之所系也。何可名界外变易耶。故知。圣教中七地以还分段。八地以上变易者。为寄显功用无功用二位差别也。若依留惑云生之实义者。只微细分段生死也。清凉大师八地方受变易解释。依寄在门义无相违也。
  八日
  一。圣人不尔但留惑种用以受生(文)于圣人位不许现惑润生之义欤答。可许现惑润生之义也难云。
  当段云若是凡夫即以现惑○用以受生(文)不许现惑润生(见)答。可许种现俱润生义也。依之下文之惑现惑种皆得自在(文)加之唯识论云。由说意力前七地中。虽暂现起而不为失(文)但于当段释者。就八地已上论之故。圣非现润等释也。
  一。若约回向菩提声闻(文)前三果回心人可受变易身欤答。尔也难云。折薪云。二乘有学位人不得变易(文)如何答。佛地论云。学位回心即伏烦恼。起定愿力。资现身因。令于长时生死相续。名不思议变易生死。言即伏惑明非无学。无学断故。准此。学人得变易(文)准此法相宗许有学位回向菩提即受变易身也。但于先德释者。用不可依时也。
  一。通诸位(文)诸位者。信住行向等欤答。尔也难云。纵虽学位回心。要至无学果可受变易。然彼至无学果。更无分段生。故回心入十信。即可受变易。不可待后位。何通住行等云耶答。当段但于难者。二乘圣者有利钝二类。若钝根人。以入无漏定生无漏智。是最为难故。或可有由有漏定愿资助力。以延寿命。进修信住等行位。速至后位中。方受变易之类故知。纵虽无学位回心。可受身通诸位也。无相违。
  九日
  一。亦于佛地分出阿罗汉(文)引对法论佛地证分大小义欤答。尔也难云。对法唯识等诸论。并以三乘之极果共名阿罗汉。
  何以此论文证于佛果分大小之义耶答。当段但于难者。凡阿罗汉者。是不生义也。正名三界不生。而得三界不生者。或于初住。或于初地。然至佛果尚不唯言成如来。而双成罗汉如来。约烦恼尽边。假名罗汉。令生声闻胜欲乐也。
  一。如仁王经云远达菩萨(文)远达菩萨者。指第七地欤答。尔也难云。仁王经指第十地(见)何云七地耶答。远达菩萨者。第七地名远行地也。但于难者。以三贤十地为十三法师之位故。第十地云ヘトモ。十地ニテ见レハ第七地也。
  一。至第七地故烦恼障及分段身俱至此位(文)烦恼障至第七地欤答。尔也难云。寄罗汉分段身至此位可尔。罗汉断彼故。何烦恼障可至此位耶答。当段但于难者。此等皆寄在门故。密不可论性相也。
  十日
  一。是初出世故(文)于第四地初出世云事欤答。尔也难云。初地以上出世位也。何第四地初出世云耶答。当段但于难者。实义初地已上出世位。初二三地相同世间故。第四地初云出世欤。
  一。第七地寄三乘菩萨(文)以第七地寄三乘菩萨欤答。尔也难云。验论文虽有出世出出世之言。寄一乘三乘事无之。何依梁摄论立此门耶答。当段但于难者。既以初地乃至六地寄同世间二乘故。七地以上寄同菩萨章主本意故。非相违。
  一。如地论等说(文)以十地论为当门之证欤答尔也难云。列祖一同指所五教所依经论中。释圆教之经论。花严一经十地一论(云云)今何云此约三乘等耶答。当段但于难者。约行布一边也。折云。此上十门但取果位从深至浅为次。不约乘教浅深为次也(云云)。
  十一日
  一。略有二类一悲增上○二智增上(文)于地上菩萨可有悲智互增之义欤答。当章心不许之也难云。依文释思道理。释迦忍土出世。弥陀西方引摄。是皆本誓悲愿异故。化仪分净秽。况文殊主智普贤主理者。自他宗共许之。已成如来·因满大士。化仪分于本誓修行。满于二利事常途性相也。尔者纵虽地上菩萨。悲智互增义不可相违(见)如何答。当段但于难者。佛菩萨本誓悲愿差别。非悲智增减之义。佛果等觉等位不可有增减也。即是悲智平等之上差别之化仪也。
  一。若依圆教不说变易(文)圆教意不立变易生死欤答。尔也难云。二种生死之建立经论常说也。圆教独何不立之耶。就中别教行布门收始终二教之义。终教既地上唯变易也。圆教何可废耶。是以晨旦人师依圆教立变易生死也。如何答。当段(并)善财都率天子等。皆以界内分段身至普贤位。知不可立变易。但于难者。行布门即同教义也。同教者。摄前诸教故。又可摄变易之义也。次人师释者。决疑论之释欤。是又且依不坏相之门欤。或世界性等已上身。同变易故。释得变易欤。
  寻云。世界性等身分既出过诸天。何非变易耶答。世界性等已上身分者。即普庄严童子等也。而普庄严童子是爱见善王之太子也。既有父母。知分段身也。但见闻生分段大都如三乘教。解行生分段者。法门所成故出过诸天也。

  宽永四年(丁卯)三月十一日任古抄书集之毕
  老耄之故不可有定量。后学可纠之(矣)
  法印权大僧都实英(露命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