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五十二

  东大寺沙门凝然述

  自下第九摄化分齐。
  佛果正报常无常义相及随好义。前已陈述。依报世界义。须陈演是故此章。次前而来。章若依小乘中唯此娑婆等者。愚法小教。一切世界。皆须弥山建立之处。无别净土。此三千界。他三千界。森连八方。无有涯际。皆是秽土。百亿须弥。百亿日月等。建立安布。傍列无穷。佛有二身。生身。法身。开为三身。无漏五蕴。名为法身。即五分法身也。王宫所生。报果五蕴。名为报身。随类应现。种种变作。或佛形化身。或非佛形化身。或在此土。或往他界。说法化导。皆是化身。如来报身。出出于南州。以为所都。所化境界。自余百亿须弥世界乃至他三千界是也。
  章三乘中法性土及自受用土者。始教大乘。唯识论第十。总说三身。自性身者。即是法身。真如为体。此真如法。能依义边。是自性身。所依义边。是法性土。此土亦以真如为体。自受用土。即以自受用佛。无漏第八大圆镜智所变。智影周圆无际普遍法界尽虚空界。无漏纯净七宝庄严广大国土。为自受用净土体性。其圆镜智所变诸根相好。无漏纯净色身。为自受用身体。法身自受用所依国土。名自住处。非是他人所见境界。唯佛与佛所见境界。等觉菩萨。唯知有之。非所见境。今此门中。说摄化处故。自住处非此所明。
  章如梵网经及对法论等说者。梵网经。说三重教主。台上舍那。千三千界。为一佛土。一三千界。以为一叶。为千叶台上佛土。此是第二地。能化他受用土分齐。一叶即是一三千界教主。名大释迦。即大化身。世界是化净。然叶上佛。亦名他受用。土亦他受用土所摄。四善根菩萨能化。名他受用。故叶上净土。亦通资粮菩萨所居。修净土业。所往生故。其第三重叶中秽土。一须弥界。为一化境。一须弥界教主。各谓一三千界教主。互谓自分三千界境。摩醯首罗天实报成佛。是一叶土。化身充满百亿阎浮。是叶中土。对法论所说。当此一叶世界分量。色顶受用。百亿化身。是名始教实报成道。百亿所化。即化身土。
  章或有说释迦佛报土在三界外者。涅槃所说。释迦报土。全同极乐。准知极乐是他用土。故举无胜。令同彼土。憬兴法师。即作此释。今安乐土。是受用土。道绰禅师。立安乐报土。引释迦报。令彼此同。言是故当知色顶之身亦非实报者。愚法小乘。以树下佛。为实报身。始教大乘。以树下佛。为变化身。以色顶佛。为实报身。遣小乘执。令信大乘。终教大乘。即以界外高胜净土。成正觉佛。为实报身。还以色顶成道之佛。为变化身。虽有色顶。唯是边际。非实界外。即界内摄。故化身摄。为引小乘。色顶为实。今就实理故。界外土。无胜国土。为受用土。
  章如大智论中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数等者。智论第五十云。三千大千世界。名一世界。一时起。一时灭(第一重)如是等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第二重)如是一佛世界数。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第三重)如是佛世界海数。如十方恒河沙世界。是一佛世界种(第四重)如是世界种。十方无量。是名一佛世界(第五重)于一切世界中。取如是分。是名一佛所度之分(总名)上是彼论正文。总有五重。合为一世界量。今章文中。取要而引。次第不违。即有五重。而所引文。似成四重。初三千界。唯为所数。非别一数。然本论文。别为一数。故今亦立为一数界。第二重界。论唯名之。为一佛世界。无有性言。今章所引。第二名性。次世界海。次世界种。后一佛世界。彼此是同。问智论所说。第二重土。啻名一佛世界。无有性言。何故今章。名世界性。答玄记三云。何故名性者。有二义。一望前诸界。摄诸流类。积结成性。如久习成性等。二望后海等。有为因义。故亦得名性(已上)华严经中。积聚诸刹。名世界性。积诸界性。名世界海。释此次第。作此解释。论第三重。既立海名。是故章主。第二重界。名世界性。所以海后安界种者。种是种类。亦是因义。积诸界海。共安一处。摄诸流类故。名为种。与第五重。作其因种。故界海次建界种名。若华严经。性种是一。晋经名性。唐经名种。唯是一体。无有别相。故六十经。先世界性。后世界海。积集诸刹。名世界性。刹者。一三千界分齐。积世界性。名花藏世界海。八十经中。积刹成种。积种成莲华藏世界海也。智度论意。世界海后。安世界种。别义次第。有此门故。玄记第三。引此五重。与今章同。梵网戒疏。亦引智论。而文简略。故彼疏上云。智论云。数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恒沙。为一世界种。数此世界种。恒沙复至。为一世界海。数此海。复至十方恒沙。为一佛世界。是释迦佛所化境界(已上)所引文言。总有三重。一三千界。以为所数。海前立种。祖师引文。以义转用。
  章以摄化渐广于前故者。此待对前一三千界为所化境。此是终发法身释迦。所化世界。封疆分齐。所化国界。广博宽大。恢廓周遍。不可思议。义寂法师。无量寿经疏。引智度论五重世界。配对受用变化等土及净土秽土。今此章意。化身秽土所化境量。
  章又唯约须弥山世界说者。此五重界。皆是须弥建立世界。唯是积集三千大千世界而已。须弥建立者。须弥为本。有四王。忉利天。九山。八海。四州。八中州。三轮。五轮。建立安布。须弥在中。众严围绕。空居四天。待对地居。色等界。天等次第。安立待对布列。一大千界。百亿数量。十方世界。一类须弥建立而已。
  章如法花经云我常在灵鹫山等者。法花寿量品长行云。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皆。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乃至)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已上)重颂偈云。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乃至)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众生见劫尽大小所烧时。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妓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已上)法花论十无上中云。八者示现成大菩提无上者。示现三种佛菩提(乃至)二者报佛菩提十地行满足。得常涅槃证故。如经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故(乃至)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者。报佛如来。真实净土。第一义谛摄故(已上)释曰。王百尘点已前成道。是释迦佛实修实证。本地久成佛果。彼时实智。证法身理。所证真理。即是法身。能证妙智。是自受用。所变五根。自受用身。所变器界。自受用土。言得常涅槃证者。是自性身。其能证智等。是自受用身。必有其化用。即是他受用。应十地菩萨。现十重身故。真实净土者。明自受用土。言第一义谛摄故者。然自受用根本理智。证真如。其后得智。变作自用五根相好及自用土。既是自证内智所行。其后得智。亦是自利后智。虽是后智。即自利故。约根本智。名为第一义谛所摄。本智所证。是真如性。约理本智。为第一义谛。真实第一义谛。法身理故。如是法身。自他受用。挟带兼存。明佛身土。偈文所显。天人常充满。众生所游乐等。是他受用身土相貌。兼约自用。明正觉果。此即教事深细一乘之意。即是同教一乘相伏。
  章二十一种实报功德者。
  自下第十佛身开合。
  前第八门所感佛果义相。并陈众德圆备。第九门中。依报国土。摄化利物行相。已陈自证化他。正报佛身。诸教之中。开合异说。是故此门次前陈述。
  章如佛地论五种法摄大觉地等者。佛地经中。说佛果德。总有五法。所谓清净法界。四智心品。净法界者。谓四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无住处涅槃。名之四涅槃。此四总名清净法界。大圆镜等四智。即为四法。并净法界。合为五法。佛地经中。说此五法。显佛果德。以为宗旨。佛地论师。广释此义。七轴释论。深尽渊旨。以此五法。收摄三身。佛地论第七云。又前五法。摄三身者。有义前二摄自性身。中间二种。摄受用身。成所作智。摄变化身。经说真如是法身故。论说转去阿赖耶识。得自性身。大圆镜智。转第八得。故知。前二摄自性身。此经中。说成所作智起诸化业。庄严论说。成所作智。于一切界。发起种种无量。难思诸变化事。故知。后一摄变化身。平等性智。如余论说。能于净土。随诸菩萨所乐。示现种种佛身。妙观察智。亦如论说。于大集会。能现一切自在作用。说法断疑。又说。转去诸转识故得识故。得受用身。故知。中二摄受用身。又佛三身。皆十义中。智殊胜摄。故知。三身皆得有智(已上)此中总意。清净法界大智镜智。得自性身。理是所证。智是能证。所证是理法身。能证是智法身。理智冥合。总名法身。平等性智。摄他受用。妙观察智。说法断疑。他受用身。说法之时。即用此智。是故二身名受用身。成所作智。转前五识。此是初义。准五法三身。后义者。论云。有义初一摄自性身。四智自性相应共有及为地上菩萨所现。一分细相。摄受用身。若为地前诸菩萨等所现。一分粗相化用。摄变化身。诸经皆说清净真如为法身故。赞佛论说如来法身无生灭故。庄严论说佛自性身本性常故。能断金刚般若论。说受持演说彼经功德。于佛法身。为证得因。于余二身。为生因故。诸经论。说究竟转依。以为法身。转依即是清净真如。非对治道。故知。法身唯净法界真如为性。庄严论说。大圆镜智。是受用佛。摄大乘说。转诸转识。得受用身。然说转去阿赖耶识。得法身者。此说转去第八识中二障种子。显得清净转依法身。非说镜智以说镜智是受用故。又受用身。略有二种。一自受用。三大无数劫。修所成故。二他受用。为诸菩萨。受法乐故。是故四智相应共有及一分化。为受用身。经论皆说化身为他地前众生。现种种相。既是地前众生境界。故知。非是真实功德。但是化用。经论唯说成所作智能起化业。非即化身。虽三种身智殊胜摄。法身是智所依证故。化身是智所起用故。似智现故。似说为智。亦无有过(已上)此第二义。法身是理故。净法界摄自性身。无漏八识。四智圆满。是自用智。能证心故。四智品中。大圆镜智所现。五根器界国土。名自受用。身及净土。诸根相好。遍十方界。纯净佛土。周圆无际。是名自受用身及国土。非智即土及其依身。自用身土。智品影像。是故名为自用身土。以自受用第七识俱。平等性智所现智影。名他受用身土。以自受用第六识俱。妙观察智。观察所化根机差别。为说诸法。断除疑网。及其依报。名他受用身土。自受用身前五识俱。成所作智所现色身。名变化身。智上作用。名身土故。此第二义。四智品上。所现智影。名为身土。非谓四智即自受用。他用化身。不同初义谓智即身。今章言清净法界摄法身者。是第二义故。以唯真境。名为法身。言四智摄余身者。即就后义。收摄自用他用化身。如上所引佛地论说。此正约就始教为言。祖师三宝章云。或约五法。摄大觉地。谓以清净法界。为法身。镜智及平等智。为受用身。作事智为化身。妙观智通二身。此如佛地论说。此等约始教之终说。义当为直进人说(已上)此当佛地论第二师义。故以清净法界。为法身体。
  章或唯妙智为法身等者。此唯妙智者。以智摄理。为妙唯智。非谓理外唯取妙智。以智为理。无智外理。以理为智。无理外智。言本觉智者。无始本有觉照之性。真理之有明朗德。名本觉智。言修智者。是修得智。亦修生智。从本觉智。流出业用施作。断惑得果功能。是名本智所流修智。从本流出。揽本成修。故此修智。必冥本智。始觉始智。契本觉体。始本不二。泯始本故。
  章金光明经中四智摄三身等者。彼经不见转识得智。故无四智摄三身义。然说由灭转识烦恼。证得三身无上菩提。此即转彼有漏八识。如其所应。得佛三身。即如已前寄显断明。依诸伏道。起事心尽。得显化身。起事心是第六识。由地前等意识伏惑。入佛果时。妙观察智转得圆满。意识惑灭。五识俱惑。亦随除灭。故得成所作智现前。依法断道。依根本心尽。得显应身。法断地上。依根本心。是第七识。地上无漏。断障证理。灭末那惑。平等性智。方得现起。佛果圆满。依胜拔道。根本心尽。得显法身。胜拔是金刚心。根本心是第八识。金刚心时。断佛果障。此时断尽第八所持二障种子。转有漏第八。初得大圆镜智。故唯如如。如如智。独存。理智冥合。名为法身。然智显了故。以镜智名为法身。故为唯智法身之证。
  章惑境智合为法身等。摄论既言如如及如如智。如如即是真理。如如智者。即是真智。智不异如。以如为体。名如如智。问佛地论五法三身相摄中。初义何摄。答彼即今此境智合。为法身所摄。彼以清净法界与大圆镜智。为法身故。唯识论第十。亦有二义。次第全与佛地论同。彼初有义。即今所摄。第二有义。唯理法身。即始教义。问终教之中。有唯理法身之义耶。答若以智成理。名理法身者。此门化身。终教有之。不同始教单理法身。
  章此二句如性起品说者。具前四句。谓唯理。唯智。理智双合。非理非智。此是解境。具众德故。心智照故。绝前五者。是行境故。言亡虑绝。唯证境界。不可思议。
  章或是化非法报如始教说者。如来垂迹。同净饭王。刹帝利姓。是化身相。应此种姓出世间故□□□□□。
  章但深浅为异者。终教以释迦为报者。即如佛地经教主。显示十八圆满。二十一种功德故。小乘报者。王宫所生丈六报。五蕴报生。相好身故。
  章三自性法身应化法身等者。所以应化名法身者。应化二身。非别物体。全揽法身。为应化身。是故一切无非法身。

五教章通路记卷第五十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