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论第四卷同学钞第四目次

  开导依
  前三无记
  若增盛境三方
  戏妄愤恚二天
  不假五引
  开导依第二师
  依染污意
  且据凡夫
  双取为优
  意则可通
  色法等无间缘二方
  一法未达未遍知
  依缘同故
  义明定故

论第四卷同学钞第四

开导依(有三师)
初师(难陀等长徒义)

  五识依(第六识)第六识(自及五识)七八二识(但自识)
  论云。有义。五识自他前后不相续。故必第六识。所引生。帮唯第六识为开导依。第六意识。自相续故。亦由五识所引生故。以前六识。为开导依。第七八识。自相续故。不假他识所引生。故但以自类。为开导依(云云)

第二师(安慧等解)

  五识(第六识)第六识(前自类七八二识)
  第七识(前自类第六识第八识灯加之。)第八识(前自类六七二识)
  论云。应说五识前六识内。随用何识。为开导依。第六意识。用前自类或第七八。为开导依。第七末那。用前自类或第六识。为开导依(云云)
  疏云。如起大乘初无漏心。亦以第六。为开导依(云云)
  灯云。染相续位。自类为依。无漏间断既有第六。即为开导灭定位出应云用第八为开导依。略而不言。阿陀那识。用前自类及第六七。为开导依(云云)
  疏云。第八初起圆镜智时。诸异生等。初受生等。以前六七。为开导依(云云)

第三师(此护法释)

  开导依三义。
  有缘法(谓若有法体。是有缘。即简色不相应。无为法等。有所缘有力者。能引生故。)
  为主(即简一切心所法等。彼非主故。要主有力。方可为依。)
  能作等无间缘(简异类他识。为此识依。或自类识。后心不为前心依。或虽是心。俱时不得为心所依。俱非开导故。)
  论云。开导依者。谓有缘法为主。能作等无间缘(出体义)此于后生心心所法。开避引导。名开导依(辨名义)此但属心。非心所等(出体遮余)
  等无间缘开导依不同事。
  疏云。依是主义。心所非依。缘是由义。心所亦是(云云)

诸识依事

  论云。是故八识。各唯自类为开导依。深契教理。自类必无俱起义。故心所此依。应随识说(云云)
  又云。无心睡眠。闷绝等位。意识虽断。而后起时彼开导依。即前自类。间断五识。应知亦然。无自类心于中为隔。名无间缘(云云)
  安慧破难陀五识一刹那义纵夺难事。
  论云。且前五识。未自在位。遇非胜境。可如所说(云云)(此即纵也)疏云○五识有三位。若论多分。可一念生。一未自在位。二率尔遇境位。三遇非胜境位。上一位言。通下二处。次一遇言。贯下第三。后境之言。复通第二文。

夺中有三。先类未自在位

  论云。若自在位。如诸佛等。于境自在。诸根互用。任运决定。不假寻求。彼五识身。宁不相续文。

次翻第二率尔遇境

  论云。等流五识(未自在位)既为决定。染净。作意(意识作意)势力引生。专注所缘(如睹佛像)未能舍项。如何不许多念相续文。

后翻遇非胜境

  论云。若增盛境。相续现前。逼夺身心。不能暂舍时五识身。理必相续。如热地狱。戏妄天等(云云)
  寻云。第二第三两位有何差别耶。
  灯云。前文且约泛尔等流心。即心胜。境非胜。此约俱胜破。或可。前约心相续趣境破。此约境相续胜逼心令心相续。故二文别(云云)

前三无记

  问。佛果无寻求心云事。引本论何文证之耶。进云。引本论前三无记文为证也。付之前三无记文。说因位中容无记境者。出义林章解释。如云此依因位中容无乱境也。何引此文。证佛果无寻求心之义耶。况如此证者。佛果又可无率尔决定二心。同说无记故。如何。
  答。未决定境上。起寻求心。诸佛先决定。故无寻求心。论云任运决定不假寻求。疏判诸佛先决故无寻求。此意也。佛果无寻求心之义。专依此道理。但疏引前三无记之文。诸佛心善。故无寻求者。前三心邻次。无记性类相续者。偏约因位中容无乱之境论。佛心恒善。故不起寻求心证也。但于率尔决定例难者。被云前三无记。率尔决定。又同寻求心。佛果无之。何为相例。然佛果有率尔决定者等流心上。一时义说四心之中。初堕境故。假名率尔。先已决定。故有决定。是则前三无记之外。以别义说也。寻求心前三无记说外。无可施设之义故。佛果无之(更有别义。如愚抄记。)

若增盛境三方

  问。西明意。解若增盛境相续现前等文。率尔心相续(云云)灯师可许之耶。不许之。付之。
  问。正义意。可许率尔心多念相续耶。灯云。率尔之心。非多刹那故(云云)付之若遇胜境之时。设虽率尔心。何不多念相续耶。依之疏主余处云。故今正义。率尔多唯一念(云云)既云多分一念。知。少分相续云事如何。
  答。义林章中。五识率尔云唯一念。更无异释。于意识率尔。虽作二释。以唯一念释为正。退思其意。以初堕境心。名率尔心。第二念以去。寻求前境何率尔心。通多念耶。但于章释者。先德会之作多释。一云多者。多人也。率尔多人云唯一念也护命。二者多多识也。多识率尔。唯一念也清水。三云多者多处也。多处云唯一念故(古私记)四云多者皆义也。此义有例。下三性门云。若无漏位及得自在。一切多善(云云)准之多者。皆义也义镜。
  问。论中明五识相续义。若增盛境。相续现前乃至。时五识身。理必相续文。尔者率尔等五心中。说何心耶。灯云。当后二心(云云)付之见论前后。上等流五识既为决定等者。于等流心难之。若增盛境相续现前等文。若说等流五识相续义者。第二第三。有何差别。是以大师释若增盛境等文。作二释。一云率尔乃至等流。二云唯率尔心也(云云)
  答。若增盛境相续现前等文。既明五识相续事。而率尔心。唯一念也。何摄之耶。故灯云。证五相续。云遇胜境理必相续。定非率尔。率尔之心。非多刹那故(云云)但第二第三差异者。又灯释云。前第二。约泛尔等流。说五识相续义。即心胜。境非胜也。今第三约心境俱胜破。或前约心相续趣境破。此约境相续逼心令相续说(已上二释)故第二第三。有差别也。依之可云。若增盛境等文。心境俱胜句也。故灯云。今准此文。当后二心。故俱胜句摄文。西明等。若增盛境文。境胜心非胜句也。即率尔心也(云云)仍破之也。

有人四句

  一心胜境非胜(谓于劣境起等流心)
  二境胜心非胜(谓于胜境。起率尔心)
  三心境俱胜(谓于胜境。起等流心)四俱非胜(于非胜境。起率尔心。)

唯依第四说不相续(云云)

  破云现见人有偏注意者。虽胜境至。不舍先缘。岂非胜境率尔心后而不续耶。虽境非盛。以心先无偏注处。遇而缘之。相续不息。岂非境劣心得相续。由此故知。所明之三位。多分不续。未可即以句数定之(云云)
  寻云。现见人有乃至而不续耶者。难第二句也。初三句皆云相续。故出率尔不相续难之也。虽境非盛乃至。心得相续者。难第四句也。是则遇非胜境起率尔心。尚可相续难也。若难等流心者。等流心四句中。第一第三两句也。而前三句。皆云相续。何责可相续耶。若尔此释意。似许率尔心相续如何。
  今云。有人四句。等流心云胜。率尔云心劣。等流分二句。率尔又分二句也。其率尔二句中。境胜心非胜。相续。心境俱非胜不相续之故。且就有人。境胜心非胜中。可有不相续事。俱非胜中。可有相续事为言。自义非云率尔心有续不续不同欤。

戏妄愤恚二天

  问。戏妄愤恚二天。在何处耶。疏灯意。上四空居。秘有二释。一云时分知足二天。二云通六欲天。问。先付疏灯释。瑜伽云欲界诸天。智论述六欲天中。何违二论云限上四空居耶。次付秘二释。准瑜伽论自害非他害文。可在上四空居。何初释云时分知足。不取上二天。后释通地居天。不顾非天他害哉。
  答。上四空居之释。不限今疏灯。六十二见章。义灯第五。瑜伽略纂。对法抄等。皆述此义。以知。宗家实义云事。瑜伽论中。以此二释。自害非他害句摄。四王忉利二天。有非天之害。何云非他害耶。以此理见。瑜伽。智论六欲诸天云文。意取上四空居也。是以出曜论中。以空界天。名戏妄愤恚。知。限四空居也。演秘两释。各守一文。作一往释。初释意者。对法论中。列欲天。愤恚戏妄。乐变化。他化自在(云云)准文起尽。以时分知足。为此二天。然不取上二天者。于妻室等。无摄属故。故演秘云。以此二天。外境多化。故于内情。亦无配摄(云云)既无摄属。故无愤恚等事也。第二释。依智论等。但下二天。虽有他害。於戏妄愤恚者不尔。故为自害非他害也。次上二天。无摄属者。秘会云。依实有情少分而言。上二空居。亦有摄受(云云)(各各可见本文。婆娑有二说。一云住妙高层级。一云即是三十三天。)

不假五引

  问。安慧论师意。为许第六识以五识为开导依为当如何。两方。若许以五识为开导依者。论自述安慧义。第六意识。用前自类或第七八。为开导依(云云)出意识开导依中。不说五识耶。随疏不。不假五引(云云)若依之不许此义者。此师破前师五识。唯以第六为依之义。引大论若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文。安慧若不许第六以五识为开导依者。自既违此文。何难他耶。依之疏中释此文。五十二说。文言通故六识。明知。互为缘也(云云)加之见对法抄释。引今此第二师义。第六识以五识。为开导依(云云)如何。
  答。安慧菩萨意。虽立异类开导义。第六识以五识。不为开导依也。凡五识起时。必有俱时意识。引后念自类。其力胜故。全不假五识为开导依也。是以论中。破前师云第六以五为此依。云五识起时。必有意识。能引后念意识令起。何假五识为开导依(云云)自义。定诸识开导依之处。述第六意识。用前自类或第七八。为开导依。破他申自之文。全不许以五为六依耶。但引瑜伽文者。五识一一。各以六识为依。所以意识唯以自类。虽为开导依。五六合论。有互为缘义也。故本疏释。不为相违。此则意识边。言总意别。义演作二释之中。第二释意。存此旨欤。次见对法抄正文。第六意识。用前六及七八为缘。出定等心。由七八引故(云云)前六者。非云前六识。前念前六也。抄引今论文。同用前自类之文。若指前六识者。总可云八识为依。何劳云前六及七八耶(有人云。前六者。前字误也。可作第字(云云))

开导依第二师

  问。论解开导依。有三师义。尔者第二师谁人耶。进云。疏云。安慧等(云云)付之安慧论师意。许三位无末那。然见第二师义。破他师云。平等性智相应末那。初起必由第六意识文。既许无漏第七。知。非彼师义也。加之论述第二师义。无心。睡眠。闷绝等位。意识断已。后复起时。藏识。末那。既恒相续。亦应与彼为开导依(云云)安慧灭定无第七识。何以之为第六依耶。依之唐土人师。非安慧义。净月义也(云云)如何。
  答。疏主翻译笔授。定诸师体。只可仰解释也。但安慧论师。依佛地经庄严论等说。许转识得智义。何不云平等性智相应末那。彼师意。平等性智。与第六识相应。实虽非第七相应智。第六识中。观自他平等边从所转。名平等性智相应末那也。依之疏云即显末那名通无漏。虽即六识。转末那得。名为第七。实非第七。不通净故。演秘云。平等智体。虽是第六。由转去彼染污末那。此智方得。故从所转第七为名(云云)例如十五界唯有漏师意。以无漏第六缘五尘境用。假名五识也。是只为破初师云第七八识。唯自类开导。寄转识得智教文。如此破也。若又依义灯别释者。或不顾自义。就他为难。或既云安慧等。诸乖安慧义之文。皆是余师义也。次邑法师。释无心睡眠等文。云就前师说。或此第二义。非唯安慧。故不相违(云云)
  寻云。

依染污意

  问。论中引摄论说。又异熟心。依染污意(云云)尔者世亲摄论意。染污意者。第七意欤。第六意识欤。答。任本疏释者。可云第七意。若依枢要一释者。第六也。付两释共有疑。先付第七释。见世亲摄论。本论云。此染污意识于中有中灭。释论此染污意识。缘生有为境文。若第七意者。岂云中有位灭。又不缘未来。何云缘生有境耶。付第六之释。亦不可然。见无性摄论。或有说言。与四烦恼。恒相应心。染污意(云云)此即可指世亲释。依之见本疏上文。引无性今文。同世亲说(云云)如何耶。
  答。释世亲摄论染污意。枢要作二释。其中本疏并义灯。唯述第七意云释。可知本义云事。见彼论文。破余部细意识。又和合识。是意识性。不应道理。何以故。依染污故。时无断故。谓此意识。贪等烦恼。所染污意。为所依止。缘生有境故。是染污即此为依。名依染污文。既明初和合识所依。岂非第七意耶。即此为依之此言。指上贪等烦恼所染污意之意也。贪等四惑相应意者。即第七意也。彼论一段。第七云意。第六云意识。既云所染污意。知。第七意也。无性摄论云。或有说言与四烦恼恒相应心名染污意者。即指贪等烦恼所染污意文也。但于本释二论文者。今论所引。非彼文也。彼上文。说中有位爱恚相应染污意识。即依彼染污第六。结生相续也。今所引。下明初和合识。所依染污意之文也。不可混难欤。
  寻云。下文缘生有境故是染污(云云)若第七者。何云缘生有境耶。
  答。缘俱时第八。云缘生有境也。为简中有本有。而显初和合位殊云缘生有境也。
  问。依染污者。依俱时染污云欤。
  答。尔也。护法正义心。以此文为俱有依证故。故上论文云。又说藏识恒依染污文。即指世亲贪等烦恼所染污意为所依止之文也。
  问。安慧意。以此文为开导依证意如何。
  答。安慧意。与护法异也。谓此意识者。第六识也。贪等烦恼所染污意为所依止者。第六所依也。即第七染污也。缘生有境者。意识所缘也。缘未来生有境也。是则中有位。第六识所依所缘也。故是染污者。第七染污也。意云。第七与第六为所依。令缘生有境故。所依第七。染污也为言。即此为依名依染污者。即此中有第七染污意。为初和合识所依。名依染污为言(依安慧义。第七释甚难尚可思之。)

世亲摄论染污意

  护法(为俱有依证第七染意)安慧(为开导依证)枢要有二释。一云第七。一云第六。
  初释云。天亲解是第七者○故知。天亲说为第七。后释云。又云此缘未来为境。非必第七。与无性同。疏云。世亲染意。或第七心者。为显亦有第六释。置或言也。

无性摄论染污意

  此师意唯有第六一释。无第七之释(疏要灯皆同)依染污者。开导依也。无性异类开导师云事。见于余卷演秘。可勘之。
  寻云。枢要云。又无性第三。亦同天亲。既为第七(云云)此岂非第七释耶。
  答。彼无性引余师释。或有说言等(云云)指此文。云无性第二释也。非云无性述自义文说第七欤。不尔自义第七也。或有说言第七也。有何差别。
  灯云。无性两释。一云即第六识○二同世亲○文此则自义。或有说言释为两释也(枢要准之可知)

染污意及悲愿各有多释事

  灯有三释。初释云。然今此师所说染意。或同世亲。或同无性文。此释同本疏。染污意并悲愿并通六七为言。第二释云。或可。染意依第七说。相应悲愿。即第六识文(此释易知)第三释云。或此师意。且据凡夫一分而说○相应悲愿。即是二智文。此释染污意第六。悲愿能六七云也(可见演秘)

且据凡夫

  问。就凡圣结生相续义。且凡夫受生时。可有不依染污意之类耶。两方。若有者。初二果圣者。结生相续之时。尚依染污意。况异生中。何有此类耶。是以疏中。指依染污意之文。此约异生一分有学文。圣者既置一分言。明知。凡夫全依染污意云事。若依之尔者。灯释依染污意文。且据凡夫一分而说文。
  答。一切异生。结生相续之时。心由染污意也。其旨如一边难。况若有不依染污之类者。爱取二支。应非遍有。但于灯文者。于结生有二时。本有命终心。一切凡夫。皆依染污。中有末心。假润缘事。不定也。如转轮王正知入胎者。不起爱恚颠倒心故也。故灯云。且据凡夫一分而说。初受生识。以染污意。方得受生。即中有末心。除转轮王。必起贪嗔。方得受生(云云)(依周记意成此义也)况释染污意。大有三释。若依第七释者。一切凡夫。皆由染污意。何以一释。为难耶。

双取为优

  问。有义意。释或依悲愿相应善心文。唯第六识文。秘师可许之耶。答。不许也。付之今义灯并对法抄中。唯取第六文何不许之耶。
  答。义灯有二释。一云双取六七。二云唯第六也。其中扑扬大师。断邪正。双取为优(云云)准之但取第六之释。不正释也。依之见本疏解释。唯作通六七云释。是以见佛地论云。平等性智。证得十平等法性中。无缚大悲平等法性。由悲拔济一切众生。随诸众生所乐示现平等法性。随众生所乐。现种种身。此岂非平等性智为受生缘耶。对法抄别事也。云命终心有二师。胜军云第六。戒贤云第八识也。命终心善性者。第六识为命终心义者。可尔。若第八识者。无记非善心为言。非遮平等性智相应悲愿也。

意则可通

  问。有义意。释此于后生心心所法等文。此者。前念心王文。尔者扑扬大师。可许之耶。不许也。付之前念心王。为后念心心所。为开导依云事。论文其旨明也。何不许之耶。况下既云此但属心。心王为此。上文云此。可前念心王。依之疏中释此文云。前念心王。此于后心及心所法文。如何。
  答。依疏意者。开导依者谓有缘法为主能作。等无间缘者。出三义也。此于后生心心所法开避引导名开导依者。辨名义也。此但属心非心所等者。显体也。而有人为四义。此于后生等文。第四义也。此者。即此前念心王(云云)破之。意则可通。望文不顺。文中不言前灭心故(云云)意云。此言遂当前念心王。故云意则可通也。虽然上举三义了。指具此三义法云此。次文显其体。云此但属心也。有人不辨此旨。故云望文不顺也。疏文显义所当。云前念心。故不同有人欤。有缘等为三义。此于后生已下。别牒释之。故无望文不顺之失欤。

色法等无间缘二方

  问。摄大乘论中。破经部师前后色心。有因缘之义。可有等无间缘。应无因缘(云云)尔者经部。实许色法有等无间缘。故如此破欤。疏云。此设许之。非彼本计(云云)付之见摄论。前后色心相望。可有等无间缘文。而心法有等无间缘者。彼师实义也。色法亦可然。依之有论中。述经部义。色法许有等无间缘(云云)如何耶。
  答。论云。然摄大乘说色亦容有等无间缘者。是纵夺言。谓假纵小乘色心。前后有等无间缘。夺因缘故(云云)本疏释此文。有二释。初释以摄论第三卷为证。云彼师实许色法有等无间缘。后释以第一卷为证。经部实不云色法有等无间缘。而论主为夺有因缘云义。设许等无间缘。夺因缘也。此二释中。以第二释。为正释。故疏云。以彼第一论文为正。此义为正。经部本计。非必许色为无间缘。以不等故。第三卷中。且设许有。欲夺因缘。非彼计色为等无间文。但许等无间缘之中。心法等无间缘。彼师本计也。色法设许之。许心法等无间缘之文。兼设许色法等无间缘也。如此事。其例非一次正理论。出实经部义欤。今摄论所载者。上座部中经部也。何为相违。正理论云譬喻师义故也。
  问。摄大乘论中。破上座部中经部义。色法有等无间缘文。疏释此文。非彼师本计。设破之(云云)尔者以何文证之耶。进云。以摄论第一卷。经部色法无等无间缘之文。为证也。付之第一卷所出经部。色心互持种义。第三卷所举经部。云自类前念为后念种。不许熏习之义也。两卷所述既异也。何以彼成此耶。
  答。摄论第一卷。上出色心互持义了。又经部师。不说唯色名为心法等无间缘。此所无故。心及心所四缘定故(云云)是则上座部中经部师也。即与第三卷所出经部同也。而既云色法无等无间缘用。故以之为证。会第三卷。色法有等无间缘者。假纵说云也。
  寻云。第一卷云不说唯色名为心法等无间缘。色法望心。不成等无间缘云也。未云色心自类不成等无间缘。何为证耶。
  答。文虽说望心法不成等无间缘之义。总不许色法有等无间缘用。故设虽对后念自类。亦无此缘被知也。

一法未达未遍知

  问。护法论主。成自类开导义。会瑜伽论若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文云。言总意别。亦不相违(云云)尔者以何文证之耶。疏云。引摄论一法未达未遍知之文。为例也。付之所引论文。忽不见言总意别。何以之为证耶。况无性摄论中。释此文云。以别相声。说总相处(云云)既以别相名言。显总相处。何为言总意别例耶。依之人师释此文。言别意总义也(云云)如何。
  答。引摄论。为言总意别之例也。彼论言总说别相一一法。达遍知。意别诠生空总处理故也。于一一法。有理事二分。云色等一一法违遍知。似云理事皆遍知。然而是等事边。不遍知。一一理边。违边知也。言总通理事。意别取理边。故言总意别也。
  色等各各故云别相。生空遍故。以总处也。以今此总别不可令滥言总意别之总别欤。

一法未达未遍知者何事哉

  摄论本云。为声闻乘。不说阿陀那识。深细故(云云)无性引经。出外难云。经说云我不说一法未达未遍知成阿罗汉。于一切法已达已遍知。方能断惑。证阿罗汉文。若不闻第八。即非遍知。何断惑证果耶为言。论主答之有二解。一云以别相声。说总相处。意云。以别相一法之名。诠总相生空之理。一切法者。举别相名。实是生空理也为言达者。无间道也。遍知者。解脱道也。二云二乘人。依十六行。观于四谛。赖耶既在苦谛中。收无常等行。收第八。故云二乘知也(文极广。仍取意略抄之。可见摄论并灯秘神廓疏等。)

所依门(正明所依段也)

  问。论中为显此识依缘同故(云云)尔者依正义意。依缘同义。淄洲大师。如何释之耶。灯云。依是不共法依。缘是因缘(云云)付之依义灯解释。案论文起尽。释举因缘具有二依之所以。为显此识依缘同故(云云)爰知。依者。因缘俱有二依。缘者。第八见分也。次第八识。诸识共依也。何云不共依耶。加之见本疏上文。述第七以八为依义。引无性摄论本识是共依之文。故知。是此依(云云)以知。非不共依也。随扑扬大师。非亲所依文。
  答。诸识生时。必假不共依力。若无此依。识依何得生。是故八识皆有不共依也。七八二识。恒相续故。互为所依。不共余识。何不为不共依耶。是以净月论师。释七八二识俱有依云。第七八识。既恒俱转。更互为依。此有何失(云云)随灯师释第八理应是识性故文。立量云。第八识应有俱有相续识为增上不共依文知。以七八恒转边。为不共依云事。但论云为共亲依者。第八望六识。为共依也。诸识共以第八。为根本故也。次以摄论本识是共依文。证第八与第七为依之义者。本识为末那。为不共依。末那为依。六识得转。故第八识远望六识。为共依与七成不共依。被知也。故以共依文。证与七不共依也。次非亲依者。非嫌不共亲依也。七望六。同有执故。为亲依。七八相望。执非执异故。非亲依为言。次文见此意也。次依是不共依缘是因缘依者。论为显此识依缘同故之文。其意颇隐。仍灯作二释。一云依是不共依。缘是因缘依文。此释意。依者。俱有依也。缘者因缘依也。种子不离本识。故依缘一物也。故说前二依为言。后释依者。因缘俱有二依也。缘者。所缘也。所依所缘同故。说前二依为言。

义明定故

  问。本疏中。释又前二依有胜用故文。即是不缘种子等义(云云)尔者缘种子家。不用此故事。扑扬大师。如何释给耶。秘云。若缘种家。以依缘同。简无间讫。不烦约胜而重简之。义明定故。由此故知。非是彼义文。付之成一义。用多故。释家常习也。设以依缘同义。虽简等无间缘。何不用后二故耶。况正义以依缘同有且用二义。虽简等无间缘。重用或开导依易了知故之故。例此可尔耶。
  答。疏云即是不缘种子等义者。安慧论文。但有依缘同义。不缘种子云家。用后二故云也。演秘释缘种子之义。但用初故云事决定。其上释不用后二故之意也。安慧等。以依缘同。简等无间缘。明故不举后二故为言。正义种子不离第八。故非无依缘同义。然而性用别论。种子非第八。故又用有胜用义也。前二依。同时与力胜故为言。就之前二依同时力胜。等无间缘。又开避引导用胜。何偏以同时依。云胜用耶。为遣此疑。重用易了知故之所以也。任前灭后生理。前后开导义易知。异类第八为依。种子与现行异类。为因缘义。甚隐故。说前二依为言。三故其由来如此。安慧第七识。缘第八现行及所持种子。故依缘同义。尤明也。故烦不用后二故也。

论第四卷同学钞第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