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俱舍论颂疏抄卷第十一(颂疏论本第十一)

  一明小器(文)器世间器者所依义有情所依处故。惠云。小器者。即一四天下。如水轮俓十二洛叉。三千四百五十逾缮那。即是一四天下所依(文)又云。风轮量无数。即为大千世界所依。准婆沙。风轮与百俱胝水轮为所依(文)。
  余句别释(文)别释三轮为三。初明风轮。二又诸有情业下。明水轮。三有情业力感下。明金轮。可见之。
  论云许此(文)惠云。许者。诸部共许(文)本义抄。或于许字者。不必标不信之义。故论主许此义可云也。或文三轮广厚之量等。论主所存异之故。为显不信之义。置许字欤(云云)。
  三轮广量事。婆沙百三十三。述风轮相云。广则无数。次述水轮相云。有说。广量与风轮等。有言狭小分百俱胝轮。其量皆等。谓俓十二亿三千四百半(文)次述金轮相云。有说。金轮广如水量。有师复说。小广水轮(文)今论云形量不同。次述风轮相云。有风轮生。广无数。次结水·金二轮云。二轮广量。其数是同。谓俓十二亿三千四百半(文)宝心。婆沙论二说中。齐等之义为正。今论意。实存三轮广量齐等之义。得意也。风轮一大三千界总所依器故。云其量广无数。各别四天下将成水·金二轮即起故。从能依四天下。且虽述此水金轮广俓十二洛叉三千四百半。以实论之。水·金二轮广量。与风轮同。可无数也(以上)。
  一大诺健那(文)二十七卷颂疏云。象等七十增者。明那罗延力量也。象等七力。十十倍增。一。十凡象力。当一香象力。二。十香象力。当一摩诃诺健那力(此云大露形神)三。十摩诃诺健那力。当一钵罗塞建提力(此云胜蕴神)四。十钵罗塞建提力。当一伐浪伽力(此云妙支神)五。十伐浪伽力。当一遮弩罗力(此云执持神)六。十遮弩罗力。当一那罗延力(文)法门章引华严经云。如意树口子。是为大云雨一味水。以众生善根果报力故。法如是故。起种种风轮(文)。
  渧如车轴(文)麟云。渧如车轴者。劫章云。是光音金藏云布及三千界。雨渧如车轴(文)惠云。加篅持谷者。艮章云。四面犹如槃椂形(文)。
  此云妙高(文)惠云。妙高者。四宝为体名妙。出群峰之上为高也(文)麟云。苏迷卢一翻如疏。或云妙光山。昔云须弥楼皆讹(云云)法门章云。智论百云。劫初立时。四边大风吹。聚地之精味。积为须弥山。更有风吹。令坚而成宝(云云)瑜伽二云。然其雨水复依金性地轮而住。次复风起谷水令坚。即由此风力所引故。诸有清净第一最胜精妙性者。成苏迷卢山。此成山已。四宝为体。所谓金·银·颇胝·琉璃(云云)。
  此云持双(文)神云。此山顶上有二龙道。因以名之(文)光云。此山顶上有二道。犹如车迹。山持二迹故名持双(文)。
  此云持轴(文)神云。此云持轴。言此山上多有诸峰。形如车轴(文)光记如今疏。光云。山峰上耸。犹如车轴(文)。
  西国树名(文)神云。此山上多诸宝树。形如羯地洛迦木。旧云佉陀罗木。若烧为炭。经而多热。故诸经中。名袪陀罗炭。此方山南人名担山木。此山从宝树形为名也(文)正文云。光云。称为担木。山上宝树。其形似彼(文)。
  可依光记(云云)。
  此云象鼻(文)神云。毗那怛迦。此云有障碍神。有一鬼神。形如象头。凡见他胜事。皆为障碍。此山之峰。似彼神头。故以名之(文)。
  此是鱼名(文)神云。海有鱼。名尼民达罗。此山峰形似彼鱼头(文)。
  为众宝种藏(文)光云。水能生宝名种。水中于宝名藏。水生宝时。因灭果生。体非俱有(文)宝云。水减宝生。非即水体转变成金(文)惠云。金轮上水本是一大海。后业风鼓击。一时像出九大山。一山间一海。即变成也(文)。
  神云。其水为众宝种子。由具种种威德。猛风钻击。变生众宝泥等。谓中四宝泥。次外金泥。次边铁泥。如是变水生宝等(文)。
  皆具八功德水(文)光云。若依称赞净土经。数八功德水云。一者澄净。二者清净。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文)。
  约持双山内边(文)麟云。约持双山内边周量至各三倍者。言山内边即海外际。准此论文。妙高山方。以言四面。数各三倍故。总计有二亿四万也(文)神云。若约妙高上外边。妙高山方故。周量于其四面。数各八万逾缮那。今约持双山内边。于其四面。对妙高山外边八万故。数各三倍八万故。三·八二十四。谓各成二亿四万逾缮那(文)惠云。总许九山八海。有一百二十万八百七十五逾缮那。与前金·水二轮俓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逾缮那。小相当。大数同也(文)古云。八山皆周方也。铁围周圆也。
  唯此别中有(文)本义抄。问。唯此世界南州有金刚座欤。答。金刚座者。一切菩萨将登正觉所座之座也。而有宗心。谈十方世界唯有一佛之旨故。唯此世界南州有金刚座也。余世界中既无佛出世。何可有为登正觉座金刚座哉(以上)。
  畟方(文)スミアテ四方也(为言)。
  猫牛(文)人面形似猫牛等欤。
  有说唯一州(文)光云。于二说中。初说为正(文)麟云。罗刹婆。是恶鬼之通名也。
  有三重黑山(文)
古图云
(私云。向北三处各有三重之黑山。云云)。
  名无热恼池(文)麟云。谓此池龙离三热恼。一非热砂所燥。二无风吹衣覆形。三无金翅鸟所食。无此三种所生热恼。名无热恼。即法华云阿那婆达多龙王是也。出四大河。华严经云。十地菩萨。以愿力故。化为龙王。于中潜宅鳞甲中。出清冷水。治赡部州诸有情类(文)西域记一云。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矣。金·银·琉璃·颇胝饰其岸。金沙弥漫。清波皎镜。是以池东面银牛口流出殑伽河。绕池一匝入东南海。池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绕池一匝入西南海。池西面琉璃马口流出缚刍河。绕池一匝入西北海。池北面颇胝师子口流出徙多河。绕池一匝入东北海(文)此池银牛口等。是劫初所化欤。若依心地观经。四方兽头。此池四龙之貌(见)可见之。麟云。然今章中。第三·第四前后不次(文)惠云。纵广者。俗释南北曰纵。东西曰广。今释应是竖曰纵。横曰广。四河口皆阔四十里。东面河口以银成似牛头。南金成似象头。西面颇胝迦成似师子头。北吠琉璃成似马头也(文)。
  此云孟津河是也(文)古云。孟津河者。唐土所在河也。故此云孟津河(云云)谓此徙多河ハ天竺ヨリ唐土ヘ流出。其间花山云山ヨリ泷落。此泷音ニ其国人民多死亡。速疾鬼云鬼神。山顶ヲ引崩三重ニ成落。是云龙门泷(云云)。
  而有等流(文)惠云。以数死生前后有凉风来间。名等流。又如食鸡法。先与丹食。命终生地狱。得铁丸食。得食想解除饥渴。名等流乐也(文)。
  七捺落迦在无间上(文)本义抄。问。就重累师。此下过二万。无间深广同(文)而于最底二万。安立无间。于余二万。如何可安立余七地狱及炎摩王宫哉。答。于重累师。亦出二师说。初师心云。四万逾缮那中。二万无间地狱之分齐也。其上一万九千逾缮那中。安立余七地狱。其纵广量。各一万逾缮那也。虽不说高下量。推之各当二千七百十四逾缮那余欤。第二师心云。六万逾缮那中。二万无间地狱分齐也。其上三万五千逾缮那中。安立余七地狱。其纵广高下量。各五千之也五·七三十五。其数尤易知之。问。就傍布师。此州有金刚座。争可建立十六地狱及十六增等耶。答。傍布师云。无间地狱在其中央。余七地狱周匝围绕安立之也。而光云。明知金刚座近北。诸地狱等在王都下。稍近南边。不相妨也(文)意云。第八外海广量。三亿二万二千逾缮那也。南北广量二分之者。各十六万一千逾缮那也。其北方虽有金刚座。其南方十六万一千逾缮那中。无间等并八寒等。可安立之。故傍布师不无相违也(以上)。
  长十六指(文)惠云。鸟狗驱令上下树。一指二寸。十六指有三尺二寸也(文)。
  此是增上被刑害所(文)光意。为三师说。论文既结此是增上○故说名增。明知本地狱中已下。别师义云事。故光云。所言增。第一解云。此是增上被刑害所故。说名增。第二解云。本地狱中。适被害已。重遭害故。故名为增。第三解云。有说。有情从地狱出已。数更遭此苦。故说为增。此约出本地狱已数数受苦名增。故与第二不同(文)初师心云。受苦增盛。过本地狱。故名为增。第二师意云。本地狱中被刑害已。亦于彼处重受苦故。望本地狱。说名为增。第三师心云。出本地狱之后。经历十六诸处。数数受苦。故名为增(为言。以上)宝心为两说。麟记同之。
  有说非情(文)神云。有萨婆多说非情○有正量部说有情。问。若尔。此恶业何处受异熟。答。即地狱中受(文)惠云。正理说。无间·极热·炎热。无狱卒。大叫号。众合。小有狱卒。琰摩王使。时时往来巡捡。余者皆有有情·无情二种狱卒也(文)。
  一頞部陀(文)神云。此中有情严寒所逼。初二随身。一頞部陀。此云胞。严寒所逼。身有胞起。二尼刺部陀。此云遍胞。寒苦渐重。遍身悉成胞也。次三随声。谓頞听吒等受苦声也。次三随色变。六嗢钵罗。是青色花。此华叶细。开作青色。寒苦所逼。变成青色。七钵特摩。是赤色花。开折折裂处色赤。如此华开。八摩诃钵特摩。是大赤莲华也。寒苦极重。其身大折裂赤。如大赤莲华也(文)宝云。頞哳吒是忍寒声。寒增故。口不得开。但得动舌。作哳吒声。臛臛婆者。寒转增故。舌不得动。但得作臛臛声。虎虎婆者。寒增故。不得开口。但得作虎虎声(文)私云。或多或二或一(文)孤□一二三人可感也(云云)。
  州如谷聚(文)惠云。问。何故此州下有无间等。答。正理论云。唯于此州极重恶业。又此州人极猛利故也(文)私云。如经者起世经也。
  论云日月(文)所引论文一段为六。初明日月运转。二彼所住去下。明日月远近。三日五十一下。明日月体量。四日轮下面下。明日月照用。五日行此州路下。明昼夜增减。六日行此州向下。结增减也。可见之。惠云。颇胝迦。此云水精。水玉白珠。运持日等令不停坠者。日等由运不停。由持不坠也。作所作事者。即作光明生成万物。正·二月即益。七·八月即损。如日初见即益。久看即损眼。以有火故也(文)麟云。下面者。以上面诸天所居。但言下面也(文)。
  向南向北(文)本义抄。问。日轮向南之时。去须弥山远。日轮行度可久。何云夜增耶。答。此州北广南狭。日出此州之后。人见日光故。日自南路出之时。其路近故。昼减夜增。日自北路出之时。其路远故。昼增夜减也。如南州日轮行度有多路。余三州例之。亦可有多路也。或抄云。自本人眼根可见之分齐有之故。日轮向南之时。去此州事渐远。人见日轮行度不久故。昼减夜增也。日轮向北之时。去此州事渐近。人见日轮行度可久故。昼增夜减也(云云。以上)麟云。言向南向北者。为从正中向北。名为向北。为正中向南。名向南。为从极北渐次归南。名为向南耶。答。极北向南。即同光释。若正中向南。便同泰解。既通二释为证(文)。
  世施说论中○余边发影(文)惠云。世施说论者。西方俗人失施设。不是六足论中施说足论。日轮小高。月轮小下。故月被日侵照也(文)宝云。准此。以月下日高。此发影覆其自面故(文)光云。月被日照发影。自覆于覆暗处。远见不圆。日体净妙。月体稍粗。故月被照。发影自覆。如树发影。照既多小不同影覆多小为异。所以缺还不定(文)神云。日轮光色细净。月轮光色粗浊。相见之时。月障日则发月影。如树障日月光则发树影。由发月影。影色闇覆蔽月一边。远望不见所覆处。故谓月亏也(文)。
  又经部宗先旧师(文)古云。譬明月夜。萤火发光。如不见(云云)神云。真谛师云。非关影覆月故不见。由日行駃。从白半后行路相近。由日光明月光昧。既渐相近日光映月故。月轮渐不现。远望不见所映处故。谓月亏乃至极相近。月轮却不现。远望全不见月轮。故谓月尽(文)光云。日轮速疾。月轮迟缓。行度不同。日光赫[亦/火]。月明昧劣。日渐近月。日照月轮。映夺不现。若极相近。映夺不现○非由影覆(文)。
  此四层级(文)光云。若妙高如鼓。即侵山十六。若如方坐。即体外别出。体广八万(文)颂云傍出。后说顺文欤。
  名金刚手(文)光云。手执金刚杖。名金刚手(文)又云。药叉是神名。通天·鬼·傍生。是暴恶义。或云勇健(文)。
  于山顶中有宫(文)光云。释善见宫及殿(文)。
  及殿者。下殊胜殿也。又云。一百个一故。言百一。如言百味饮食。妒罗绵。妒罗是树名。绵从树果中出。名妒罗绵。如言柳絮(文)惠云。一宝一色。名百一也(文)。
  城外四面四苑(文)光云。婆沙一百三十三云。如是四苑形皆正方。一一周千逾缮那量。中央各有一如意池。面各五千逾缮那量。八功德水盈满其中。随欲妙华宝舟妙鸟。一一奇丽种种庄严(文)惠云。天子游戏时。随福胜劣车现。于此苑中。有四轮宝。若有人行上品十善。合作轮王。随彼是四轮王中行者。苑中四轮即应之(文)。
  三十三天名事。惠云。三十三名。如正法念经二十五说(文)可见之。
  帝释事。惠云。梵云释迦提婆因达罗。释迦此云能。提婆此云天。因达罗此云帝。正言能天帝。诸处释提桓因。或天帝释。皆讹略。过去名憍尸迦。此云玺儿。本是下人孝养。即主后弥从良。常修道路。时有倭人向王。此人修路。引外国兵马。王令放象踏死。象却踏倭人死。王知善人。与一县。令共三十二人同修善事。死后同生三十三天(文)。
  自地者花也(文)惠云。自地。所依为义。香依四大中地大。或即花是所依名地也(文)依受如生现前(文)光云。谓有情恒乐受用宿业所感。随本所生现前欲境。非别他作。故彼于如是随本所生现欲境中。有势力故。自在而转○言妙欲境者。境非是欲。贪欲名欲。境能生欲。故名欲境。愚夫妄计。名之为妙(文)。
  长时离苦(文)惠云。一以近欲界有苦地。二以自地有三识为苦依。初定不言离苦(文)又云。第四定已上无喜乐。故不立也。问。中间禅无喜乐。如何亦号乐天。答。正理云。大梵王身既喜乐现行。亦乐生天。无失也(文)。
  若来若至(文)麟云。来谓上来下。至谓下往上(文)。
  下眼不能睹上界地(文)麟云。此约异地说。以别地系粗细异故(文)惠云。下界地身往上界。界地别故。欲界眼根不见上地色。身根不觉彼上触境。疏释云非境界故。须发天眼方见上地色。上地身若下地来。下地粗色即不能碍。以色细故。要别作欲界化四尘。为依地笼此身。下眼方得见。如梵王诣佛众人见也(文)。
  明天量(文)论云。有余师说。此上四天依处量。同妙高山顶。有余师说。上倍倍增。有余师言。初静虑地等一四州。第二静虑等小千界。第三静虑等中千界。第四静虑等大千界。有余师言。下三静虑如次量等小·中·大千。第四静虑量无边际(文)惠云。等四州者。如金轮俓十二洛叉等也。中千即有十亿日月四大州等。大千即万亿日月四州等(文)。
  赡部州○三肘半(文)。
  麟云。三肘半四肘。肘长一尺八寸。总计成六尺三寸。或七尺二寸(云云。周代尺云云。手举四肘六尺三。□举四肘七尺二寸)。
  所以无云减三者(文)本义抄。初释心云。三禅已下。变易受定。粗动易起。四禅已上。不变易受定。寂静难修。而若感胜果。必依胜因。若感劣果。必依劣因。任此道理之时。无云天身量减三逾缮那。能感定因随亦可减云事。必然也。次释心云。诸天身量。次第倍增。无云天若不减三逾缮那者。无云天身量。一百二十八逾缮那。乃至色究竟天。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逾缮那ニ可当也。是即数量非巧。可有杂乱之过也。无云天减三逾缮那时。无云天身量。一百二十五逾缮那。乃至色究竟天身量。一万六千逾缮那故。或满或半之增。数量巧成。无有杂乱之过。故举终释为成色究竟天万六千故。所以减三。尤有其谓也(以上)。
  明眼抄。问。何云变易不变易耶。答。下三静虑。根本喜乐。近分舍受。互起反易。第四根本·近分同舍受。无变易也。
  于劫初时人寿无量(文)惠云。准瑜伽论。八万四千为最工。此论但言无量也(文)。
  小光已上大全为劫(文)光云。问。大梵王望小光天身量。但狭半逾缮那。如何寿量悬格不同。解云。身·寿二量不可俱齐。为顺火灾故。大梵王不受大劫。为顺水·风灾故。小光已上大全为劫。倍倍渐增(文)。
  无间地狱寿一中劫(文)一增一减为一中劫也。本义抄。问。等活等上六○寿量亦同彼者。今论定判也。而弥勒菩萨住第四天。尽彼天寿之间。送一增劫全·一减劫小分。是则当第四号叫地狱一日一夜之分齐。设虽尽一增劫全·一减劫全。无间地狱寿。难及号叫地狱二日二夜耶。答。此事难义中难义也。楞严唐决也。且一义心云。一生补处菩萨。住第四天间。数死数生。故经一增劫全·一减劫小分也。都史多天一个四千岁之间。非经一增劫全·一减劫小分。故不可违八大地狱寿渐次倍增之理也(以上)。
  二十增减为一中劫(文)本义抄。无间地狱寿。一增一减为一中劫之事。诸师一同说也。于今释者。源信以之为误矣。又依麟记心会之。二十增减为一中劫者。住劫有二十增减之中。为一中劫。是一增一减也(为言)非谓二十增减为一中劫量也(以上)。
  佛记佛使(文)惠云。西国长者妇。外道记女。佛记男。外道果中着药与母。食母死火葬。佛令祇婆入火抱取树提伽。长者问佛。何不记母。佛言。汝不问母也。树提伽此云火珠(文)。
  麟云。涅槃经说。外道记人不生为女。佛记为男(文)。
(私云。随信行钝根。随法行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