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阿毗达磨俱估论指要钞第九

分别世品三之二。

  当往何趣(至)形状如何(文)。光有三解。宝同第二。今谓。第一为正。二·三并非。准正理·显宗二论意。唯问中有形状同异不问所趣。正理二十四(十纸)云。又见人等宿业虽别而有身形相似无异。有业虽一而果有殊。故可生疑。诸趣中有与当所趣形为别同。为遣此疑颂曰(云云)显宗云。今复应思。当往何趣。所起中有形状如何。与所趣生为同为异。颂曰(云云)。
  若尔何故(至)非关中有(文)。宗轮述记(五十纸左)明大众部·一说部等计。论云。一切菩萨入母胎时作白象形。述曰。此部中说都无中有。其白象形是何事物。故今意显白象形是入胎之相。非中有身。非谓菩萨圣人中有翻作傍生。以象调顺性无伤暴有大威力如善住龙故。现此仪意。表菩萨性善柔和有大势力。师子王等虽有威力然多伤杀故。圣不现师子之形。家依法师虽有广义释白象形。然说此是菩萨中有。恐乖宗旨。此部本宗无中有故。寻者自知。又论云。一切菩萨出母胎时。皆从右胁生。述曰。顶生人中胜福从人首生。余类下业所招从下门出。菩萨位超物表道出尘外情无偏执恒履中道。为表于此从胁而生。处胎之母无含孕之忧。出腋又无部腹之痛。从胁而生理越恒品。问。胁有左右。何不从左。答。诸方所重左右不定。此方贵左。西土重右。是吉祥故从右出。
  故知讫栗枳王梦所见十事(文)。泰疏云。真谛师云。此十梦出中阿含经。
  又诸中有(至)前小后大(文)。光·宝所解稍为鱼肉。然见论文。上明来入右胁是吉瑞相。今者总明除菩萨外一切中有从生门入。此诸之言非通近佛菩萨。若通菩萨。则菩萨与余异生。入胎相状应无优劣。况又诸经诸入右胁。宝解为正。以近符论文势远顺诸经说故。
  白象相瑞严(至)寝如仙隐林(文)。佛本行经云(因果经·普曜经等广说是相)是时大妃于睡眠中梦见有一六牙白象其头朱也七支柱地以金装牙乘空而下入于右胁。泰云。梦见白象者。真谛师云。马鸣论中广明。今略之。白象于人中陆行众生中身最大。以表菩萨于众生最大身。白表菩萨无诸黑恶。四足安平表菩萨四如意足·四无量·四谛观等。七支拄地表菩萨七觉分。六牙表六度。
  惭愧增故(至)缠尸焚葬(文)。婆沙七十(六纸右)曰。问。中有生时为有衣不。答。色界中有一切有衣。以色界中惭愧增故。惭愧即是法身衣服。如彼法身具胜衣服。生身亦尔。故彼中有常与衣俱。欲界中有多分无衣。以欲界中多无惭愧。唯除菩萨及白净苾刍尼所受中有恒有上妙衣服。有余师说。菩萨中有亦无有衣。唯有白净苾刍尼等所受中有常与衣俱。问。何缘菩萨中有无衣。而白净等中有有衣。答。由白净尼曾以衣服施四方僧故。彼中有常有衣服。问。若尔菩萨于过去生以妙衣服施四方僧。白净尼等所施衣服碎为微尘。犹未为比。如何菩萨中有无衣。而彼中有常有衣服。答。由彼愿力异菩萨故。谓白禅尼以衣奉施四方僧已便发愿言。愿我生生常着衣服乃至中有亦不露形。由彼愿力所引发故。所生之处常丰衣服。彼最后身所受中有常有衣服。入母胎位乃至出时。衣不异体。如如彼身渐次增长。如是如是衣随渐大。后于佛法正信出家。先所著衣变为法服。受具戒已转成五衣。于佛法中勤修正行。不久便证阿罗汉果。乃至最后般涅槃时。即以此衣缠身火葬(文)。正理论二十四(十二纸右)云。收其遗骨起窣堵波。亦有衣形周匝缠绕。
  总说有体是五取蕴(文)。若宝疏解。此之二句共属上文为答。今谓。此不应然准正理·显宗等。是文合属下文。正理二十四(十二纸右)云。所以本有其体。是何谓。在死有前生有后蕴。总说有体。虽通一切有漏法性。而就有情前后位别分折为四等。显宗十三(十三纸右)云。在死有前生有后蕴总说有体。通诸有情。于中有情位分四种等(已上论文)。光记云。初即正答前问。次总明有体。此解为正。宝师不善。句读如前已述(第五之七纸左)。
  若有修得(至)以极细故(文)。瑜伽伦记一上(四十一纸右)云。五极净天眼境。即大菩萨·广慧声闻天眼能见。诸天报得天眼及轮王眼不见中有。妙于阿耨尘故(文)。略纂大同。
  曾闻折破(至)有虫生故(文)。惠晖云。或是先入诸金刚山不能遮。以异熟虚疏具得出入也。
  翻此缘二俱起瞋心(文)。惠晖云。即翻前男于母起爱于父起恚。翻女于父起爱于母起恚也(文)。正理二十四(十四纸左)云。由是因缘男女生已于母于父如次偏朋。
  若男处胎(至)向腹而住(文)。正理·显宗全同此论。又依大乘。瑜伽第二云。又彼胎藏若当为女。于母左胁倚脊向腹而住。若当为男。于母右胁倚服向脊而住。然止观辅行(四二六十)云。男居母左女居母右。男面向内女面向外。皆手掩面蹲踞而坐(文)。此辅行意与此论并瑜伽等相违。然顺契经。法苑珠林八十四(九纸)引修行道地经。其意全同。经论相违不适今也。各随机宜不须和会。
  如依叶粪别有虫生(文)。光记叶字作弃非也。旧俱舍云。譬如叶虫依止叶粪虫依止粪。
  又天中有(至)乐寂修苦行(文)。颂疏云。此上所论据人中死还生人趣。若通余趣。行相不定(文)。麟云。此释不然。以此颂文通约生五趣故。应言且约人中死者说。即无过失故(文)。光记为正。
  能舍此蕴(至)不可得故(文)。内用士夫一句。光师属下。宝师属上。今谓。两师所解义无巨害。然宝师解不善句法。光师优矣。颂疏亦同光记。
  过量秘涩(文)。光记·玄应音义·及朝鲜论。秘字作閟。二字相通。玄应音义作閟涩。即释云。诗云。我思不閟。传云。閟闭也。亦不从也。下又作涩同。所立切。谓不滑也。字从四止。四止不通字意也。
  睒末梨汁(文)。玄应音义二十五(八左)云。睒末梨。式染切。滑草也。用之洗手甚滑泽也。光云。或是树名。
  如是蕴相续说三性为位(文)。小乘所立三世两重十二因缘者。是大乘唯识论中所破也。然准正理。缘起之法非准十二。彼论二十五(初纸右)云。已说内外羯剌蓝等种等道理因果相续。应知此即说名缘起。如是缘起非唯十二。云何知然。如本论说。云何为缘起。谓一切有为。然契经中辨缘起处。或时具说十二有支。如胜义空势经等说。或说十一。如智事等经。或唯说十。如城喻等经。或复说九。如大缘起经。或说有八。如契经言。诸有沙门或婆罗门不如实知诸法性等。诸如是等所说差别何缘论说与经有异。论随法性经顺化宜故。契经中分别缘起随所化者机宜异说。或论了义。经不了。或论通说情及非情。契经但依有情数说。依有情故染净得成。佛为有情开显此二。但为此事佛现世间。故契经中依有情说。为欲成立大义利。分别缘*起。诸有支中具无量门义类差别。今且略辨三生分位无间相续有十二支。颂曰(云云)(如今颂文已上正理)。唯识八破云。如是十二一重因果足显轮转及离断常。施设两重实为无用(已上唯识)涅槃经宝疏第十二云。唯识论云。如是十二一重因果足显轮转及离断常。施设两重实为无用。此言凶悖。指斥三世诸佛说无用故。若谓无用。佛成道三十八年已前三乘。皆观二重因果十二因缘得道。非一。法华·涅槃所说缘起皆是三世因果。非一世也。观一重因果得道。出何经论胜三世耶。是佛佛随机别说。如何执文非其三世(已上疏文)又智论第五云。十二因缘初二过去世摄。后二未来世摄。中八现前世摄(已上论文)今谓。唯识破小乘计。为遮定执。又时处机缘皆不一准。设教无量立破不同。又大乘经论有小乘义。随转门之说如常所言。
  王俱胜故总谓王行(文)。一本俱字作但。此本为正。然麟云王俱胜者谓俱时行中王最为胜也者。就错本。非也。
  住名色根说为六处(文)。光记三解。于中第二迂矣。第一·第三中第一为优。麟评云。后不及前。
  传许约位说(文)。颂疏云。分位缘起经部有破。论主意朋。故云传许。其经部破如次下论(十六纸)。
  谓于前际(至)云何我曾有(文)。光·宝解中际愚其意全同。解前后际不同。光解为正。光解符顺瑜伽论意。彼第九云。缘起差别云何。谓于前际无知等。如经广说。于前际无知云何。谓于过去诸行起不如理分别。谓我于过去为曾有耶。为曾无耶。曾何体性。曾何种类。诸有无知。于后际无知云何。谓于未来诸行起不如理分别。谓我于未来为当有耶。为当无耶。当何体性。当何种类。所有无知。于前后际无知云何。谓于内起不如理犹预。谓何等是我。我为何等。今此有情从何处来。于此没已当往何处所。所有无知。
  由中际广(至)前后二际(文)。正理二十八云。中际易知。应广说二(因果)前后难了。各略说一(前因后果)由中比二具广已成。故不别说。
  不应更立然无前过(文)。前过者。准指前有始有终过。此非通言无穷之过。若其更立有无*穷过。不立则无。此中不应更立。一句已遮此过。然光记云。十二支外不应更立。然无前说有始有终及无*穷过者。此释不得论意也。
  已显老死(至)余缘起支(文)。惠晖云。受即生爱。已显老死为无明因也。未来老死即名色·六处·触·受·四支为体。现既受生爱。即以显未来老中生无明。即取第三句从事惑事生释无明因。余同文故来也(文)。今谓。此释未尽。问意有二。谓不说老死果及无明因。若意亦二。论文可见。然惠晖意唯明老死为无明因。不明无明为果。是故以余三句为同文故来。虽知为因果义自显。而不知光记详释。又不顺论颂长行。又颂四句中第一·第三正显。第二·第四傍明。
  故经言(至)苦蕴集(文)。次下论(二十·一纸左)云。如是纯言显唯有行无我我所。大苦蕴言显苦积集无初无后。集言为显诸苦蕴生(已上论文)颂疏云。如是者。如是十二因缘起也。无我我所故名为纯。为果义边名为苦蕴。为因义边名为集也。此苦蕴集无始无终故名为大。既十二支皆名苦集。故知无明有因老死有果。若不尔者。此经言何用。
  有余释言(至)此契经中(文)。非理作意者。若依大乘。瑜伽第十(六纸右)云不如理作意。具如略纂及伦记等集成编八末之一(二十九纸左)。
  如世尊告(至)此二何异(文)。自下论文。光师属为后段。宝疏不然。犹属前段。然今正释等下。方为后段。今谓。光师为优。符顺显宗颂前文故。彼论云。如世尊言。吾当为汝说缘起法缘已生法。此二何异。诸师种种释此二句。如顺正理决定义者颂曰云云。
  理实应言依种类说(文)。光记二解。于中第一为优。若准旧论。第二亦好。旧论云。由是变坏种类故。是故无失。
  有说缘起(至)法性常住(文)。瑜伽伦记二上(二十二纸)云。亦破大众部·化地部十二缘生是无为法。
  参是和合(至)转变成起(文)。宝云。即如此方木是其一由目助成相助心以为想也(文)。今谓。宝师解释相字。违说文意。本造相字。以木助目非由助目。故说文云。相省视也。字书云。易纬文。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故从目从木。上解泉字亦违说文。其误可准知焉。
  又为显宗(至)诸行方生(文)。光师依正理二十五(五纸)云。此论第三及第四义。是上座弟子大德逻摩解(正理八。二十五右。指此大德云上座亲教门人)然宝师疏不指谁解。
  有余师释(至)诸行得生(文)。宝疏云。此述经部异释。即正理论牒破云上座也。今谓。此释不是。正理所言上座是室利罗多也。正理(二十五之八纸右)具言上座徒党有释等。已有徒党之言。何指上座。光解为正。彼记云。经部异师尊者世曹。正理称为上座徒党。今谓。检正理论。上言上座徒党。至下(二十五*之八*左)结破亦云上座同见者。然正理论上座徒党中。有两有释。第一即今释是。第二即次下论因果住生释是也。光师下指言上座同学解者。然正理中无有尊者世曹之言。未详光师有何皎据。又言无生因者。犹言常因。宝云。生非常也。又旧论言。若无因诸有不有。亦不从无生生。如彼计常住。谓自性我等(已上论文)然自性我等无生因者。此即释列上由常者。例如上论(十六纸左)言而无有行随福非福不动行等。
  有释为显(至)果分亦生(文)。宝师总言经部异师。光师择言上座同学解。然正理论上座徒党有两有释。于中第二有释是也。正理不言同学。上言徒党下言同见。如上其辨。
  戒谓远离恶戒(文)。宝解别指不律仪等名为恶戒。光解不尔。总指言恶。
  如诸离系(至)无义苦行(文)。玄应音义二十五(八纸*左)云。离系亦云不系。梵言尼干。亦言泥犍连。其外道拔发露形无所贮畜。以手乞食。随得即啖食也○播输钵多。补贺切。亦作坡轮。此是涂灰外道。遍身涂灰。发即有?不利。衣才蔽形但非赤色为异耳。奉事摩醯首罗天者也○般利仪罗勺迦。亦言簸利婆罗阇迦。此云普行。事那罗延天。顶留少发余尽利去。内衣在体才蔽形醯。其衣染以赤土之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