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俱舍论第十卷抄(下)

  问。以有漏道。离下三静虑染。九无间前八解脱道位。可修缘欲界心耶。答。可修缘欲界心也。两方。若修缘欲界心者。离下三静虑染。九无间前八解脱道位。可修同对治道。何修缘欲界心哉。是以披光法师余处所引正理论文云。离初定染。九无间道。未来所修。粗等三行。缘初静虑。八解脱道。未来所修。粗等三行。缘初二定。静等三行。缘第二定○离二静虑三静虑染。随其所应。皆准前说(文)显宗论(三十二)说。全同此文。婆沙论中。亦述此旨。任此等文。离下三静虑染。九无间前八解脱道位。不修缘欲界心见。若依之尔者。婆沙论中。离下三静虑染。九无间前八解脱道位。得六意近行判。若不修缘欲界心者。何可得香味意近行哉。
  答。以有漏道。离下三静虑染。九无间前八解脱道位。可修缘欲界心也。故勘婆沙论(百三十九)文云。离初静虑染。前八无间解脱道时。各得第二静虑近分六。第九无间道时。
  得第二静虑及彼近分□□离第二静虑染。前八无间解脱道时。各得第三静虑近分六。第九无间道时。得第三静虑及彼近分六。○离第三静虑染。前八无间解脱道时。各得第四静虑起分六。第九无间道时。得第四静虑及彼起分六(文)。此文既云离下三静虑染九无间前八解脱道位。得香味意近行。修缘欲界心云事。甚分明也。但于离下三静虑染。九无间前八解脱道位。可修同对治道。何修缘欲界心哉云难者。以有漏道。离下三静虑染。九无间前八解脱道位。专虽修同对治道。傍亦修缘欲界心。非同对治道也。次于光法师余处所引正理论等文者。以有漏道。离下三静虑染。九无间前八解脱道位。修缘欲界心者。非粗等六行相摄。亦非非常等十六行相摄。修不被云何行相心品缘欲界境也。自本不云以粗等行相缘欲界。故光法师余处所引正理论等说。全无相违也。
  重难云以有漏道。离下三静虑染。九无间前八解脱道位。有何故修缘欲界心。非同对治道哉。
  依之勘光法师余处所引正理论(六十六)文云。此中异生离欲界染。凡无间道。粗等三行。随一现前各未来修粗等三行。八解脱道。静等三行。随一现前。各未来修粗等六行。○如是乃至离无所有染。无间解脱。所修应知。若诸圣者。以世俗道○离初定染。九无间道粗等三行。随一现前。各于未来。修十九行。谓粗等三及唯无漏十六圣行○八解脱道。静等三行。随一现前。各未来修二十二行。谓前十九加静等三○如是乃至。离无所有染。无间解脱道。所修应知(文)显宗论(三十二)说。全亦同之。加之婆沙论(六十四)云。诸异生者。离欲染时。九无间中。修三行相。谓苦粗障。八解脱道中。修六行相。谓苦粗及静妙离○如是乃至。离无所有处染。随其所应。当知亦尔○即诸圣者。离初静虑染时。九无间道中。修十九行相。谓粗等三。静等三。及唯无漏十六圣行相○如是乃至离无所有处染。其所应当知亦尔(文)此等文无诤。异生圣者。离下三静虑染。九无间前八解脱道位。唯修同对治道。不修非同对治道(见)如何。
  答。异生圣者。依上三静虑近分地。离下三静虑染。九无间前八解脱道位。相系属故。各修自近分地。诸功德中。有缘欲界心。故虽非同对治道。亦修之也。但。于光法师余处所引正理论等文者。就粗等六行相及非常等十六行相。显其现在未来所修分齐也。非粗等六行相摄。亦非非常等十六行相摄。心品缘欲界境相系属故。傍亦修之。更非所遮也。
  此论义。虽有相承之旨。恐繁省略之。别可记录也。
  问。论中引三十六师句经说。证何义耶。
  进云。光法师释云。复证近行唯是杂染(文)。付之。依光法师释。披今论现文。引三十六师句经说。虽明耽嗜依。出离依差别。全无述意近行唯杂染义。光法师何释为证近行唯杂染义。引此文哉。何况。见正理论说。虽破意近行唯杂染义。犹引三十六师句经说。加之婆沙论(百三十九)并显宗论(十五)中。虽同引今经。亦谈意近行通三性之旨。若尔。光法师定判。尤似难思如何。
  答。就论文起尽。案所引旨趣。上述唯杂染者。与意相牵。数行所缘。是意近行之师义毕。先引六恒住经说为证。次引三十六师句经说之志。彼经中辨耽嗜依出离依差别。明所对治能对治不同。故为证意近行唯染义。引此经文见也。故光法师释今论。又即喜等为三十六师句谓为耽嗜出离依别此句差别大师说故之文云。复证近行唯是杂染。又即喜忧舍世尊说为三十六师句。谓为耽嗜依有十八。此是近行。是所对治。出离依有十八。此非近行。是能对治。二种不同。成三十六。既二别说。故知。唯染是意近行。此句差别。是佛大师所说法。故名为师句(文)宝法师释论又即喜等至谓诸善受引证。其意同之欤。但于今论中。引三十六师句经说。虽明耽嗜依出离依差别。全无述意近行唯杂染义云难者。今论中实虽无意近行唯杂染之文。言就嗜依差别之经说。耽嗜依十八是所对治。即意近行。出离依十八。是能对治。非意近行得意。为意近行唯杂染证也。次于正理论等说者。彼正理显宗婆沙等诸论中。引三十六师句经说。初十八意近行。由耽嗜依出离依差别。施设三十六意近行。专顺彼经文。亦叶其实义也。今论中。引彼经文。证出离依十八非意近行之义。虽似难思。光法师解释中。亦非无其由也。
  问。不成就欲界善意近行人。可有成就欲界出离依意近行义耶。答。可有此义也。
  两方。若有此义者。见光法师解释云。出离依者。谓诸善受受与出离善法为依故(文)而既不成就欲界善意近行。何可有成就欲界出离依意近行义哉。若依之尔者。婆沙论中。不成就欲界善意近行人。可有成就欲界出离依意近行义(见)如何。
  答。婆沙论(百三十九)中。述成就耽嗜依。出离依意近行云。生初静虑○成就六。谓六出离依舍。有说。成就三。谓色声法出离依舍。有说。成就六。谓六出离依舍(文)任此文。不成就欲界善意近行人。成就欲界出离依意近行云事分明也。但于既不成就欲界善意近行。何可有成就欲界出离依意近行义哉云难者。光法师所引婆沙论(百三十九)中云。顺善品者。出离依摄。无覆无记受中。顺善品者。名出离依意近行。故生初静虑。所成就欲界通果无记心。俱意近行。顺所依禅定故。名出离依静虑近行也。生初静虑人故。虽不成就欲界善意近行。成就欲界通果心俱无覆无记。出离依意近行也。生上三静虑。成就欲界通果心俱无覆无记出离依意近行。准之可思也。
  问。断善根时。可有舍无覆无记意近行义耶。答。不可有此义也。两方。若有此义者。既云断善根。何可有舍无覆无记意近行义哉。若依之尔者。婆沙论(百三十九)中。述成就耽嗜依出离依意近行。云生欲界若断善根。彼成就欲界十八。断善根人。成就欲界耽嗜依十八意近行定。而见光法师所引婆沙论文。无覆无记意近行中。顺善品者。出离依摄判。若断善根时。不舍顺善品无覆无记意近行者。宁不成就欲界出离依意近行哉。
  答。断善根时。唯舍欲界善法者。诸论一同之所谈。故不可有舍无覆无记意近行义云事必然也。但于婆沙论生欲界若断善根。彼成就欲界十八之文者。成就顺善品无覆无记出离依意近行者。成就彼所顺善意近行之上事也。断善根者。不成就彼所顺为出离依本善意近行。故成就顺彼善品串习威仪工巧六相应出离依意近行之义边。不论之也。
  问。见所断意近行中。有别缘色等五境义耶。答。可有此义也。两方。若有此义者。见所断意近行迷共相理。全不可别缘色等五境。是以。披今论余处(二十七)文。述无诤智不缘见所断惑云。诸无事惑。不可遮防。内起随应。总缘境故(文)既云总缘境。故知。不别缘色等五境云事。若依之尔者。见所断意近行非一准。何无别缘色等五境之义哉随勘正理婆沙等论说。可有此义(见)如何。
  答。见所断意近行中。可有别缘色等五境之义也。故正理论(二十九)中。明三十六意近行缘界地云。欲境具三十六缘色界境。唯二十四。除缘香味二依各六(文)显宗论(十五)说。全亦同之。婆沙论(百三十九)云。欲界三十六中。十二唯缘欲界系。十八通缘欲色界系(文)任此等文欲界染污喜忧舍色声触意近行。缘色界境之旨分明也。而欲界染污喜忧舍色声触意近行。缘色界境者。是九上缘惑相应意近行。故见所断意近行中。有别缘色声触三境之义云事。亦必然也。若有别缘色声触三境之义者。别缘香味二境。可准知之。但于见所断意近行迷共相理。全不可别缘色等五境云难者。见所断惑。迷非常苦空非我等共相理。作常乐净我等执。故尤可总缘苦谛等之惑也。故多分虽总缘苦谛等。其中自有别缘色等五境之义。更非所遮欤。次于今论余处。内起随应总缘境故之文者。从多分说也。
  重难云。正理。显宗。婆沙等诸论中。欲界染污喜忧舍色声触意近行。缘色界境者。未来世中。容有此义。故说能缘。不说现起也如彼未来不生见道通四念住。以何得知欲界现在染污喜忧舍色声触意近行中。有色界境之类哉。
  答。染污心者。无始串习故。未来世中。能缘用之程物无不现起也。故勘婆沙论处处之文。或有缘一极微。起萨迦耶见。云有余师意。会此应是正见非萨迦耶见之难云。此约所缘故说。有非约现起故说。有评家破之云。彼说非理。所以者何。如何此见能住所缘。而不能起。是故前说于理为胜(文)或(十八)无色界。亦有他界缘遍行随眠云。有说意云。然能缘定非现起定。评家破之云。彼不应作是说。既无上界可缘。如何有能缘定。是故。说无于理为善(文)准此等之文思之。品类足论云。缘无所缘法○一切随眠随增。婆沙论(百三十六)述如本论说○缘无缘法。是一切随眠随增。道谛所断无漏缘随眠中。可有别缘得及四相道共戒等之义(见)现起随眠中。有此类可得意也。但于未来不生见道通四念住云难者。无漏道等非无始串习法。故不足为例难欤。
  问。论中明生有唯染义云。由何烦恼自地诸惑(文)尔者光法师意。如何释诸惑言耶。
  进云。光法师释云。诸惑显是本惑(文)付之结生位。本惑随惑俱起之诸惑之言。何唯限本惑哉。是以。见论文。云非由自力现起缠垢。虽简自力起缠垢。全无遮随惑。何况。光法师自释无惭无愧。惛沉掉举随惑亦润生有之旨。一段前后之定判。宁不致相违哉。
  答结生位虽身心昧劣。诸本惑由数习现行力胜故。任运现起。诸随惑由数习现行力劣。非不思择而得现前。故不能起之也。故正理论(三十)云。诸烦恼中。无一烦恼于结生位无润功能。然诸结生。唯烦恼力。非由缠垢所以者何。以自力行。悔覆缠等。要由思择。方现起故。然此位中。身心昧劣。要任运惑。方可现行。唯有随眠。数习力胜。故诸烦恼。能数现行。于结生时。任运现起。诸缠及垢。数习力劣。非不思择而得现前。是故结生。非诸缠垢(文)显宗论(十五)说。全亦同之。光法师。诸惑显是本惑。谓此地本惑。皆容现起染污生有之释。即显此意。也。但于结生位本惑随惑俱起之云难者。结生位所起随惑者。无惭无愧惛沉掉举也。此四本惑相应随惑故。结生位本惑现起被引起非自力起。故云诸惑显是本惑之时。相应随惑。亦能助润之义所显也。论中述非由自力现起缠垢。虽简自力起缠垢。不遮随从缠。其意在之。光法师。然诸结生。唯本惑力。并无惭无愧惛沉掉举。以是本惑相应缠故。亦能助润之释。此旨分明也。何以此释。还为其疑哉。
  问。欲界疑烦恼。瞋烦恼。非相续断位。可有舍受相应义耶。答。可有此义也。两方。若可有此义者。今此二烦恼其性戚行转也。非相续断位。不可有舍受相应义。是以。今论余处(二十一)中。明欲界诸烦恼五受根相应义云。以诸随眠相续断位。势力衰歇。必住舍受(文)如此释者。欲界疑烦恼。非相续断位。更不可有舍受相应义(见)。若依之尔者。披宝法师解释云。若生欲界。即三十六色。无色界各三十一。皆能结生。不简上缘无漏缘等(文)准此释思之。从欲界生欲界中有。未后念起善及无覆无记心人。生有位起疑烦恼瞋烦恼者。非相续断位。可有舍受相应义哉。加之从上界生欲界中有初念起疑恼瞋烦恼者。此亦非相续断位。可有舍受相应义也如何。
  答。欲界疑烦恼瞋烦恼。非相续断位。可有舍受相应义也。其旨即如一方疑难之趣。但于今此二烦恼其性戚行转也。非相续断位。不可有舍受相应义云难者。疑烦恼瞋烦恼与舍受相应位。虽亦戚行转。微劣行相。随顺中容。非如与忧受相应位。戚行转故。乍戚行转与舍受相应。全无所背也。次于今论余处。势力衰歇。必住舍受之文者。彼述一切舍相应之理。就通相谈之也。故彼其文云。就通相说。受相应者。一切皆与舍受相应。以诸随眠相续断位。势力衰歇。必住舍受(文)非遮生有等位所起疑烦恼瞋烦恼。虽无相续断义。亦与舍受相应。更无相违也。
  问。结生位自力起缠垢可现起耶。进云。今论云。非由自力现起缠垢(文)付之。结生位。诸烦恼施润生能自力起缠垢。何不现起哉。是以。见婆沙论文云。行缘识亦有二种。一与悔俱。二不与悔俱(文)既云识支与悔俱。明知。结生位。自力起缠垢现起云事如何。
  答。结生位。身心昧劣。故自力起缠垢。不现起也。故今论云。故对法者。咸作是言。诸烦恼中。无一烦恼于结生位无润功能。然诸结生。唯烦恼力。非由自力现起缠垢(文)光法师释此文云。非由自力缠垢可能现起。性羸劣故。要由思择。方现在前。初结生位。身心昧劣。故非现起。自力缠者。谓悭嫉忿覆悔。自力垢者。谓六垢(文)泰法师引正理论诸烦恼中。无一烦恼于结生位无润功能。然诸结生。唯烦恼力。非由缠垢。所以者何。以自力行悔覆缠等。要由思择。方现起故。然此位中。身心昧劣。要任运惑。方可现行。唯有随眠。数习力胜。故诸烦恼。能数现行。于结生时。任运现起。诸缠及垢。数习力劣。非不思择而得现前。是故结生。非诸缠垢之文毕云。虽此生有位中心身昧劣。一由前身数起。二若数起惑前身将命终时。近起现行引发力故。至生有时。烦恼现起(文)显宗论说。如正理文。任此等定判。结生位自力起缠垢。不现起之旨分明也。但于婆沙论识支与悔俱云文者。中有位方便识支摄故。彼位悔心所现起故云尔也。故婆沙抄(二本)中。释此文云。若中有总名识支。与悔俱者。悔是缠垢中有中。起无惭无愧沉掉等。若准此文。识支有二。一方便识支。二正识支(文)。
  问。光法师意。睡眠心所。为自力起。为当随从起欤。

第四卷抄记录之毕

  问。欲界触境中。可有非段食类耶。

第二卷抄记录之毕

  问。思食唯限意识相应思欤。答。唯限意识相应思也。两方。若唯限意识相应思者。见今论文。出思食体云。思谓意业(文)而意业不限意识相应思。明知。思食广通六识相应思云事。何况触食广通六识相应触。思食例亦可同。若依之尔者。正理论中。思食唯限意识相应思判如何。
  答。有漏思心所。分别筹度。要属希圣顺爱现行。如见悬砂囊。而得存济名。为思食体唯限意识相应思也。故正理论云。非一切思皆是思食。要属希圣。顺爱现行。意识相应。乃名为食。故饥馑世。愚痴小儿。悬砂囊而得存济。又世现见。由有希望力便增长。希望若绝。力便衰微。所为退败。然契经说。意思食者。显此唯与意识相应(文)宝法师指此文云。又正理说。思食唯与意识相应(文)任此等定判。思食体唯限意识相应思云事。甚分明也。但于今论思谓意业之文者。思食意识相应意业为体。故云思谓意业也。非谓一切意业为体。全无相违。次触食广通六识相应触云例难者。根境识三□□所生有漏诸触。于心心所。能为资益。故名触食。而六识相应触。同有此义。故触食体广通六识相应触云事。见何处为例难哉。
  寻云。触食广通六识相应触云事。见何处为例难哉。答。勘今论处处之文。或述色非食。云有时见色生喜乐者。缘色触生。是食非色。眼识相应触名触食。故光法师释此文云。此是触食非色是食(文)或出触食体。云触谓三和所生诸触。无所简别。故触食体。广通六识相应触见。故依此等文意。为例难也。
  问。意业唯限意识相应思欤。答。可通六识相应思也。两方。若唯限意识相应思者。五识相应思。亦有造作义。何不名意业哉。是以。婆沙论中。意业通六识相应思见。
  若依之尔者。披今论文。出思食体云。思谓意业(文)而思食唯限意识相应思。明知。意业不通五识相应思云事。何况。光法师余处。释意业相云。由等起立意业。意谓意识业即谓思(文)意业唯限意识相应思之旨。此释分明也如何。
  答。六识相应思。同有造作义。故意业体可通六识相应思也。故宝法师余处(十三)引正理论(三十四)且必不摄依眼触等所起诸思。以彼诸思非前所说思惟作事二思摄故之文毕云。准此五识相应思。是意业。此五识相应思。非是起思惟思。亦非动作思故。云云作其转计略而不述(文)。婆沙论(四十二)中。述评家义云。应作是说。此中总说一切意业。若能牵引众同分者。若能圆满众同分者。若有漏者。若无漏者。若在意地。若在五识。皆说名思。一切皆有造作相故(文)加之勘品类足论文。或云业法云何。谓身语业及思。非业法云何。谓除身语业诸余色。除思诸余行蕴。身三蕴全并无为法(文)此文无诤。思中无非意业之类见。或云。业相应法云何。谓若法与思相应。此复云何。谓一切心心所法除思。业不相应法云何。谓若法思不相应。此复云何。谓色及思心不相应行无为(文)此文出业相应法取除思。诸余一切心心所法。无简五识业。不相应法中。不举五识。若五识相应思。非意业者。以五识。何不名业不相应法哉。任此等文理。意业体通六识相应思云事炳然也。但于今论思谓意业之文者。意业广通六识相应思中无相违。次于光法师余处意谓意识业即谓思之释者。论文一段。明意业为能等起。身语业所为等起之旨。故据与身语业为能等起意业。云意谓意识也。不与身语业为能等起意业。通五识相应思。更非所遮也。
  问。识食可通五识耶。答。可通五识也。
  两方。若通五识者。思食唯限意识相应思。识食何可通五识哉。若依之尔者。今论中出识食体。云识谓识蕴。无简五识。爰知。识食广通五识云事如何。
  答。有漏心王了别境界。能任持身。故名识食。而了别境义。不限意识。欲识食体。广通五识也。故正理论中。释识食体。云识谓了境。无所简别。广取六识见。显宗论(十五)说。全亦同之。加之。品类足论(九)云。识食七界一处一蕴摄(文)婆沙论(百二十九)中。明四食三科相摄云。蕴界处摄者。是十一界五处三蕴少分所摄。十一界者。谓七心界及香味触法界(文)此等之文。出识食体所。七心界故。识食体广通六识云事。甚分明也。但于思食唯限意识相应思云例难者。如见悬砂囊。而得存济名思食故。唯限意识相应思也。义门既各别。更不可相例欤。

  问。钝根阿罗汉起结生结生。可得永对治断耶。答。可得永对治断也。两方。若得永对治断者。光法师释得永对治断云。得择灭。不退名永(文)而钝根阿罗汉退起所断惑更不可云得永对治断哉。若依之尔者。今论中。出已断起结。已断生结。第三句体云。诸阿罗汉(文)诸阿罗汉之言。可通钝根阿罗汉(见)如何。
  答。钝根阿罗汉起结生可得永对治断也。起结者。润中有及感中有业之惑。生结者。润生有及感生有业之惑也。而任一切从果退必得。不命终之理。钝根阿罗汉虽退起所断惑。不可润中有。及感中有业。不可润生有及感生有业。故于起结生结。可得永对治断也。故今论中。出已断起结已断生结第三句体。云诸阿罗汉。无简钝根之类。光法师释此文云。已断起结已断生结。谓阿罗汉断三界贪。不受中有。故起结已断。不受生有故生结已断。此中言断。据永治说(文)。此释意。一切阿罗汉。据永对治断。已断起结。已断生结云事。亦分明也。但于光法师得择灭不退名永之释者。钝根阿罗汉。所退起或。不名起结生结。故于起结生结。得永对治断。全无相违也。
  重难云。光法师初释意云。润中有惑名起结。润生有惑。名生结。生结者。不限润生有一念之惑(见)若尔。钝根阿罗汉所退起惑。既润本有。何不名生结哉。答。光法师初释意。起结生结。不限润中有生有初念之惑者。起润彼初念惑之上。可通后念云也。而证阿罗汉果之后。不起润中有生有初念惑。故钝根阿罗汉所退起惑。不名起结生结也。
  重难云。钝根阿罗汉退起惑之时。设虽现起惑。不名起结生结。退得过未起结生结之义必然也。宁云钝根阿罗汉。起结生结。得择灭不退哉。答。钝根阿罗汉。退起惑之时。虽退得过未起结生结。永不起起结生结。故云起结得永对治断。更无所背也。
  问。非中有位。起结现前。非生有位。生结现前义可有耶。答。可有此义也。两方。若有此义者。既名起结生结。定知。中有生有位。可现前也。是以。披光法师解释。云润中有惑名起结。润生有惑名生结。述润中有初念惑名起结润生有初念惑名生结。加之光法师明已断起结。已断生结之义云。不受中有故。起结已断。不受生有故。生结已断(文)此释意。中有生有位。所起之惑。如次名为起结生结之旨分明也。若依之尔者。勘正理论余处文。非中有生有位。起结生结现前之义可有(见)如何。
  答。见正理论余处文云。若第二断。唯是生结。于欲色界。未离贪者。二时容有起结现前。谓住本有发满业时。及住中有续中有时(文)思此文意。住本有位造惑。中有满业之时。能润之惑。并住中有位。润中有惑名起结。故住本有位起结现前之义可有也。但于既名起结生结。定知。中有生有位。可现前也云难者。虽本有位现前之惑。润感中有业故名起结也。次于光法师解释者。云润中有惑名起结。述润中有初念惑名起结。判不受中有故起结已断。皆是润中有惑。名起结云许也。非谓唯中有位。现前之惑。名为起结。全无相违欤。非生有位。生结现前之义。准之可知。
  问。生有唯限一念欤。答。唯限一念也。
  两方。若唯限一念者。披光法师释云。润生有初念惑名生结(文)如此释者。生有可通多念(见)若依之尔者。生有唯限一念者。诸论一同之说性相必然之理也如何。
  答。生有唯限一念者。实是性相之所定也。更不可异求之。故今论余处(九)云。二者生有。谓于诸趣结生刹那(文)正理论(三十)中。或云。食持生有。故说令安。意显生有。唯一念故(文)或云。于前所说。中等四有。死生二有。唯一刹那(文)但于光法师润生有初念惑名生结之释者。初释意。润生有惑名生结者。且就生有之言。合通本有之一废立。兼润本有惑名生结(为言)如彼往色无色界。生已不久般涅槃者。名为生般。第二释意异之。云润生有初念惑名生结也。非谓建立四有之时。生有通多念。全不违性相也。
  问。无色界生般有行般无行般圣者。可有已断起结未断生结义耶。答。可有此义也。
  两方。若有此义者。今论云。离二界贪。诸上流者。为第一句。光法师释。已断起结未断生结。谓离欲色二界贪诸无色上流者。若无色界生般有行般无行般圣者。有已断起结。未断生结之义者。何唯举无色界上流圣者哉。
  若依之尔者。以道理思之。无色界生般有行般无行般圣者。尤可有已断起结未断生结之义也如何。
  答。无色界中。无有中有故。无色界生般有行般无行般圣者。可有已断起结。未断生结之义云事。其理必然也。更不可疑之。但于论疏中。出此类唯举无色上流圣者云难者。上流圣者。经多生死。已断起结。未断生结之义。甚显故且举之也。理实而言。已断起结。未断生结之类中。可举无色界生般有行般无行般圣者也。
  问。中般涅槃圣者。起结少分。可得永不行断耶。答。可得永不行断也。两方。若得永不行断者。见正理论余处(二十一)文。云此中初断。谓起结全。生结少分。于色界贪。得永离故。于无色贪。未永断故。永离色界贪之圣者。虽述起结全。生结少分。得永对治断之旨。不云中般涅槃圣者。起结少分。得永不行断。知不得之云事。若依之尔者。中般涅槃圣者。虽起所应生地结。定不可起色界余地。及欲界起结少分。何不得永不行断哉。
  答。中般涅槃圣者。色界之中。所不应生地之起结。并欲界起结。永不可起之。故起结少分。尤可得永不行断也。但于正理论余处文不云中般涅槃圣者。起结少分。得永不行断。云难者。诸上流圣者。永离欲色二界贪之时。于起结全。得永对治断。随于其地生结。亦得永对治断。故云起结全。生结少分。得永对治断也。中般涅槃圣者。于生结得永不行断者。不至生有位之前。入般涅槃故也。被引生结。得永不行断。非于起结得永不行断。故不云生结全。起结少分。得永不行断也。
  问。据永不行断。可有已断起结。已断生结义耶。进云。光法师解释中。可有此义(见)。
  付之。付光法师释。披今论现文。述诸阿罗汉。为第三句。已断起结。已断生结之第三句。据永对治断论之。据永不行断。可有此义云事。岂不背论文哉。
  答。光法师释今论诸阿罗汉为第三句之文云。第三句已断起结。已断生结。谓阿罗汉断三界贪。不受中有。故起结已断。不受生有。故生结已断。此中言断。据永治说。虽有于此身。定成无学者。约不现行。生起二结。亦名为断。此中且据永对治说(文)此释意云。以理思之。如彼极七返有圣者。第七生等。今生必可证无学果之类。据永不行断。虽可有已断起结。已断生结之义。论文中。出此第三句。且据永对治断说(为言)自本论文之外。别显此义。何致背论文云疑哉。
  问。于触思识三食。断遍知时。兼所断遍知法三食相望。其数可同耶。进云。正理论中。二食断遍知时。兼所断遍知法。举三类。一食断遍知时。兼所断遍知法举二类也。
  付之。以触思识三食有漏通三界之性相思之。于触思识三食。断遍知时者。断非想非非想处第九品惑位也。其时兼所断遍知法。其数可同。何有二类三类之不同哉。
  答。此事不限正理论说。婆沙论中。有此废立。然而且就进。见正理论文云。若于触食。断遍知时。亦断遍知乐等三受。若于思食。断遍知时。亦断遍知欲等三爱。若于识食。断遍知时。亦断遍知名色二有。于触思二食。断遍知时。兼所断遍知法。如其次第举乐等三受。欲等三爱。于识食断遍知时。兼所断遍知法。举名色二有。故为今进欤。思此文意。若于触食断遍知时。亦断遍知乐等三受者触能引受。受是触所领果。以触为缘生故也。正理论(三十)云。触能引受是所领故(文)婆沙论(百三十)云。若于触食已断遍知者。便于三受。亦断遍知诸受。以触为缘生故。如经言触缘受(文)若于思食断遍知时。亦断遍知欲等三爱者。若依正理论意。由思业力令欲等三爱增广故也。故正理论云。希望思力。令爱增广。由思欣乐虚妄乐故(文)若依正理论意。由欲等三爱力引起思业故也。如云业由随眠眼方得生长。故婆沙论云。若于思食已断遍知者。便于三爱。亦断遍知。以彼三爱是起因故。如契经说。业为因故生爱为因起故(文)若于识食断遍知时。亦断遍知名色二有者。识支结生。生长名色支故也。故正理论云。识能生起名色有牙名色由识而生长故(文)婆沙论云。若于识食已断遍知者。则于名色。亦断遍知。以识是彼名色缘故。如契经说。识缘名色(文)但于疑难之趣者。理实而言。于触思识三食。断遍知时者。断非想非非想处第九品惑位故。此等诸法一念同时。虽皆断尽。且随相顺法。假作一往释欤。
  问。论中证思食益现身。引集异门足论说。尔者如何引之耶。进云。今论云。集异门足说。大海中有大众生。登岸生卵。埋于砂内。还入海中。母若常思。卵便不坏。如其失念。卵即败亡(文)。付之为晓今论所引之说。正见集异门足论(八)文云。若彼诸卵。思母不忘。便不腐坏。若彼诸卵。不思念母。即便腐坏(文)婆沙论(百三十)中引集异门足论说云。彼在卵㲉忆念母故。身不烂坏。谓忆念母。先孚燸时。所有触故。若忘其母。身便烂坏(文)。若尔。今论所引之言。非只背集异门足论本说。亦相违婆沙论所引之文哉。
  答。集异门足论中。有异本不同欤。今论所引之文。是谬之本也。故即难之云。此不应然。违食义故。岂他思食。能持自身。理实应言。卵常思母。得不烂坏。忘则命终(文)宝法师释此文云。此是论主正本文也(文)而□释意。上所引集异门足论文违本说背道理。故下能破言。云论主□本文也。婆沙论(百三十)中破有余师说。若母忆念卵中子者。卵则不坏。母若忘之。彼卵便坏云义云。此不应理。所以者何。勿以他食能持自命。是故前说于理为善。其能破意。亦同今论。故以集异门足论现文。可为实义。今论所引之文。并婆沙论。有余师说。依谬本故。既为所破义。不可劬劳之。
  寻云。集异门足论。梵本有异本不同欤。
  答。集异门足论。梵本虽无异本不同。诵者之中。有谬诵故。今论文载彼说欤。如彼此国尊者诵三十三是遍行。六十五非遍行。西方尊者诵二十七是遍行。六十五非遍行。六应分别。述阿罗汉行尽智已。最初起善。眼识现在前位。成就六恒住法。或诵成就过去一未来六现在一。或诵过去无。但成就未来六现在一等也。
  问。论中明二思识二食。能引起当有云。思食引已。从业所熏识种子力。后有得起(文)光法师释此文。约有部经部义。作二解释。尔者。何释为正耶。进云。光法师释云。又解。述经部释。此解似胜(文)付之。今文更无违有宗义。何判述经部释此解似胜哉。何况见显宗论(十五)文云。业既引已。受润识种。能令当有名色身起(文)准显宗说。思今论意。述有宗义云事炳然也如何。
  答。今论思食引已。从业所熏识种子力。后有得起之文虽强不违有宗之义。熏之文字。种子之言。专顺经部义。故初释痛之。会熏之言资。释识起取果功能名为种子。不如又解意直得论文故。判述经部释此解似胜。思食引已。从业所熏识种子力。后有得起。或从业所熏识种子力识得现行。后有得起也。泰法师解此文云。此就经部释其意亦同之。但于显宗论文者。全非相违。今论中。虽载经部义。其现文不违有宗意。故显宗论说。大同今论。有何所背哉。
  问。论中解契经所说赡部林异生。举四师说。尔者。论主意何说为正耶。进云。论主意。以后身菩萨名赡部林异生云说。为正判也。付之。后身菩萨。今生必证佛果。施福定可无量。对离欲外仙。何说胜彼百倍哉。是以论中破近佛菩萨名赡部林异生之义云。理亦不然。施彼获福胜施俱胝阿罗汉故(文)后身菩萨。名赡部林异生之义。宁不蒙此难破哉。何况。婆沙论(百三十)中。引契经说。以赡部林异生。对预流果。明施福多少云。此获施福果大于彼(文)若后身菩萨。名赡部林异生者。施后身菩萨福。岂劣于施预流果圣者福哉。
  答。最后身菩萨。决定在赡部洲。故名赡部林异生。道理尤可然。故今论云。后身菩萨。居赡部林。名彼异生。此说应理。尔时菩萨。同离欲仙故。对彼仙校量叹胜(文)光法师释此文云。论主自释。住最后身释迦菩萨。居赡部林。名彼异生。此说应理(文)泰法师。并宝法师释。其意同之。但于后身菩萨今生必证佛果施福定可无量。对离欲外仙。何说胜彼百倍哉云难者。今论中会之云。虽施菩萨福胜无边。乘前校量。且言胜百。理亦应尔(文)次于今论理亦不然。施彼获福胜施俱胝阿罗汉故之难破者。近佛地菩萨。非必在赡部洲。故全无可名赡部林异生之义。故如此破也。最后身菩萨。决定在赡部洲。故专有可名赡部林异生之理。故会乘前校量且言胜百也。宝法师。论主自评取此释。与第二释近佛菩萨有何别者。近佛菩萨。非决定在赡部洲中。后身菩萨。决定即在赡部洲中。然前有难。彼获施福。胜施俱胝阿罗汉故之解释。即遮此例难也。次于婆沙论。此获施福果。大于彼之文者。依今论意云之。婆沙论所引契经中。对预流果。校量施福胜劣。赡部林异生者。是赡部林中。对修道诸异生类。或离欲外道。非后身菩萨。故施赡部林异生福劣。施预流果圣者福胜也。故光法师解此疑云。赡部林中有余修道诸异生类。非唯菩萨名为异生。婆沙引经言异生者。非是菩萨。是余异生。虽复同解一处经文。引校量经。即有不同。又解。婆沙引经将赡部林中异生。对预流果者。即是林中离欲外道。以彼外道是异生故。非是菩萨异生。两论引经虽复对预流向对果不同。外道异生。而无差别。
  重难云。光法师二解释。俱不可然。先就初释难思。赡部林中。有余修道诸异生类者。顺决择分异生欤。为当非顺决择分余异生欤。若顺决择分异生者。今此二解释。俱以婆沙论所引契经文。会同论主后身菩萨名赡部林异生云义也。而论主意。不许顺决择分异生居赡部林中。何以顺决择分异生。名赡部林异生哉。何况。今论中。顺决择分异生。名赡部林异生之义。光法师释。当婆沙一百三十评家义。今论意。以此赡部林异生。不对预流向。定婆沙论所引契经文。以赡部林异生。对预流果。校量施福胜劣(见)若对顺流果。赡部林异生。云顺决择分异生者。岂不致相违哉。若□□顺决择分余异生者。婆沙论评家意。顺决择分异生。名赡部林异生。宁可非顺决择分余异生哉。次。就第二释。亦有疑。婆沙评家意。顺决择分异生。名赡部林异生。不云外道。名彼异生离欲外仙。名彼异生者。不正义意也。释即是林中。离欲外道。背评家义当不正义意也哉。
  答。今此二释之旨趣者。今论意。后身菩萨。名赡部林异生之时。婆沙论所引契经中。以赡部林异生。对预流果。校量施福胜劣。彼异生劣。预流果胜云文。致相违故。依今论意。会婆沙论所引契经文也。非依婆沙论意释之。不可定顺决择分异生。对预流果。校量施福胜劣之时。劣于预流果之程异生也。即与离欲外仙。齐等异生也。自本不依婆沙论意。背评家义。当不正义意。更非所痛也。
  又寻云。今论所引契经与婆沙论所引契经一经欤。为当各别经欤。
  答。两论同引校量经故可云一经欤。虽同一经。梵语贪多义故。造论之人。于梵本经。得其意各别。引其文不同也。故光法师释云。虽复同解一处经文。引校量经。即有不同(文)。
  重难云。今论云。由彼世尊除彼异生。还将外道。对预流向。校量胜劣(文)婆沙论(百三十)云。此经复言。若以饮食布施赡部林中异生。复以饮食。施一预流。此获施福果大于彼(文)两论所引经文既别。何云一经哉。是以。光法师释云。既有两种不同。明知。引经各异。非是一文(文)宝法师释云。婆沙一百三十引经与此即有小异。引经虽别。大意皆同。然释赡部洲异生有异(文)泰法师释云。彼所引经。还持异生。对预流果。校量胜劣。此所引经。除彼异生。还将外道。对预流向。校量胜劣。故知。此论所引经。非婆沙所引经也(文)任此等释。两论所引契经之文。非一经说(见)如何。答。理实而言。两论虽同引校量经。随造论人意。引替一经文。故两论所引经文相替。更非可疑也。光法师释非是一文。宝法师判引经虽别。其意在之欤。泰法师释。准之可会也。或又泰法师。故知。此论所引经。非婆沙所引经也之释。其言既分明也。两论所引各别经文得意欤。
  又疑云。准宝法师近佛菩萨。非决定在赡部洲中之难意思之。修道诸异生类。不必在赡部林中。何名赡部林异生哉。答。泛论修道诸异生类。虽不必在赡部林中。指云赡部林中有余修道诸异生类故。无有其难。近佛地菩萨。广在余处。不云赡部林中近佛菩萨。故蒙近佛菩萨。非决定在赡部洲中之难破也。
  又寻云。光法师非唯菩萨名为异生之释。婆沙论所引契经意。许后身菩萨。亦名赡部林异生之义欤。答。此释意。依今论意。会婆沙论所引经文之时。对预流果。校量施福胜劣。赡部林异生者。赡部林中。有余修道诸异生类。今论所引经文。非唯后有菩萨。名为赡部林异生(为言)若婆沙论所引经意。兼许后有菩萨名赡部林异生之义者。岂劣于预流果圣者哉。
  又寻云。婆沙论评家意。顺决择分异生。名赡部林异生之时。可会今论所引除赡部林异生。还将外道对预流向。校量施福胜劣之经文哉。答。婆沙是本论故。今论意可会婆沙论所引经文。今论是末论故。婆沙论意。不可会今论所引经文欤。
  问。论文云。由后世尊除彼异生。还将外道。对预流向(文)尔者。离欲外道。并预流向圣者。俱居赡部林欤。答。离欲外道。可居赡部林。预流向圣者。不可必居赡部林也。
  两方。若俱居赡部林者校量福胜劣。更不可依同处哉。若依之尔者。披光法师解释。离欲外道。居赡部林(见)对彼预流向圣者。例亦可同如何。
  答。离欲外道与后身菩萨。其德悬隔。虽非可校量施福胜劣。同在赡部林故。今论所引契经之中。彼此相对。校量之也。故今论云。尔时菩萨同离欲仙故对彼仙校量叹胜(文)。光法师解此文。释尔时菩萨同离欲仙。居赡部林也。云尔故。对离欲外道。校量施福胜劣。预流向圣者。同居赡部林。不可得意也。
  问。下三静虑根本地。可有舍受耶。

第三卷抄记录之毕

  问。命终位。唯起自地心欤。进云。光法师释云。夫死生心。必起当地(文)付之。依光法师解释。披识身足论文。出现在欲界系。无覆无记心。已了别。今了别。非当了别之句云。谓欲界色界生长。趣无色界。诸不还者。住最后无覆无记心(文)如此文者。依身在色界不还果圣者。命终位起欲界无覆无记心(见)如何。
  答。若命终位起他界地心者。是他界地命终。可非自地命终。故唯起自地心。不起他界他心也。故今论云。非在定心有死生义。界地别故(文)光法师释此文云。非在定心有死生义。一界地别故。夫死生心。必起当地。若起异界地。有死生者。便是他界地死生。非是自界地死生(文)宝法师释此文云。界地别者。谓身在欲界等。入上界地定等。不可异地心而命终受生(文)泰法师释此文云。非在定心有死生义。一界地别故。若异界地心。有死生者。便是他地死生。非自地也(文)正理论云。虽说在意识得有死生。而非在定心有死生理。非界地别有死生故(文)显宗论说。全亦同之。任此等文理。命终位唯起自地心。不起他界他心云事炳然也。但于识身足论文者。尤为难会。且推之诵者谬诵添色界二字欤。若又展转书写之间
  谬书添色界二字欤。理实可云。谓欲界生长。趣无色界诸不还者。住最后无覆无记心也。以何知之者。勘识身足论下文。或出现在色界系善心。已了别今了别。非当了别之句云。谓色界生长。趣无色界诸不还者。住最后善心(文)或出现在色界系无覆无记心。已了别今了别。非当了别之句云。谓色界生长。趣无色界诸不还者。住最后无覆无记心(文)若识身足论意。许命终位。起他界地心之义者。此等文何不举欲界生长之类哉。明知上文出现在欲界系。无覆无记心。已了别今了别非当了别之句。举色界生长之类。色界二字谬剩云事。
  寻云。识身足论。今一段中。文字谬剩事。有例证哉。答。识身足论上文。出过去欲界系善心。已了别今了别。非当了别之句云。谓欲界生长。趣色无色界诸不还者。住最后善心(文)命终位。设虽起无覆无记心。过去欲界系善心。已了别今了别。非当了别。而云善心。善字谬剩也。以之可为今例证欤。
  或一义云。色界之言。乘言便欤。上文出过去欲界系。无覆无记心。已了别今了别。非当了别之句云。谓欲界色界生长。趣无色界诸不还者。住最后心(文)乘此言便。下文出现在欲界系。无覆无记心。已了别今了别非当了别之句云。谓欲界色界生长。趣无色界诸不还者欤。例如婆沙论中。十无学支舍缘。举得果位。未知当知根。及喜觉支通相应句云谓余八根也。
  重难云。见识身足论文。过去欲界系无覆无记心。分别已了别今了别等义毕。次举欲界系未曾得无覆无记心。分别已了别等义。其后举现在欲界系无覆无记心。分别已别等义。既隔未曾得无覆无记心。何云乘过去欲界系无覆无记心。已了别今了别。非当了别之言便。现在欲界系无覆无记心。已了别今了别非当了别之句。置色界之言哉。
  答。乘言便之习。不必依邻次欤。
  问。论文云。非在定心有死生义。界地别故。加行生故。能摄益故(文)尔者。光法师意。能摄益故者。简命终受生二位欤。进云。光法师释意。简命终受生二位见。付之。受生位者。摄益时也。以能摄益故。何由可简受生位哉。是以。正理论中。云又在定心能摄益故。必由损害。方有命终。诸在定心。非染污故。必由染污。方得受生。以能摄益故。唯简命终位如何。
  答。见今论文。述非在定心有死生义。举界地别故。加行生故。能摄益故之三故。文相起尽。三故俱简命终受生二位之旨。炳然也。初二故既简命终受生二位。至第三故。宁唯简命终一位哉。故光法师释此文。三能摄益故。夫死生心。是微劣故。不能摄益(文)宝法师释此文别以三因证在定心无死生也。(文)任此等定判。能摄益故。简命终受生二位云事。亦分明也。但于受生位者摄益事也云难者。受生位微劣故。无摄益义也。次于正理论文者。就实通论受生位。无能摄益义故。以能摄益故。虽可简命终受生二位。别举非染污故。简受生位。故且以能摄益故。简命终位云也。
  问。光法师意。可起异地散善耶。

第二卷抄记录之毕

  问。论中明阿罗汉入涅槃心。举欲界舍受异熟有无二说。尔者。光法师意。何说为正耶。
  进云。光法师判于二说中初说为正。欲界有舍受异熟云义为正也。付之。依光法师正不。披今论上下文。当卷虽举二说。无判正不。余处(十五)本颂。结余说下亦有。由中招异熟。长行述有余师说。下诸地中。亦有第三顺非二业。由中定业招异熟故。下地有舍受异熟云义。为有余师说。明知。非正义云事。加之婆沙论中。引发智论说云。云何顺不苦不乐受业。谓广果系善业。及无色界系善业(文)见品类足论文。或云。顺不苦不乐受业云何。谓第四悉地系善业。及无色界系善业(文)或云。顺不苦不乐业。一界一处二蕴摄。七智知除法灭道智一识识。色无色界遍行。及修行所断随眠随增(文)任此等定判。下地无舍受异熟之旨。甚分明也。光法师何以违本论文之师说。为正义哉。
  答。广披有宗依凭诸论所说。委寻下地舍受异熟有无。今论余处(七)明二十心相生云。异熟威仪无间生八。谓自界六。除加行善与通果心。及色无色有覆无记(文)正理显宗两论之文。全亦同之。婆沙论云。欲界威仪路心无间生八心。谓欲界六。除加行善及通果心。色无色界。各有覆无记心○如欲界威仪路心。欲界异熟生心亦尔(文)杂心论云。报生威仪八者。欲界报生及威仪。次第生八心。自界六。除方便善心。及变化心色无色界秽污心(文)此等诸论中。同述欲界异熟生心无间生色无色界有覆无记心。是则欲界命终心。生色无色界结生心也。而任死生唯舍受之理。欲界有舍受异熟云事必然也。加之。婆沙论云。但由不善。引众同分业。生傍生鬼趣中。既生彼已。受善不善法。异熟色。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善法异熟色者。四处谓色香味触。心心所法者。乐喜舍受。及相应法○但由善引众同分业。生欲界人天中。既生彼已。受善不善法异熟色。心心所法。不相应行。善法异熟色者。九处除声。心心所法者。乐喜舍受。及相应法(文)此文亦欲界有舍受异熟之旨。不可异求之。故勘光法师处处解释。当卷云。于二说中。初说为正。如二十心相生中。欲界异熟生心。能生上二界染污心。即是欲界异熟生心。舍受相应命终。于上二界染心受生。以受生命终心。定舍受故。以此明知。欲界定有舍受异熟。又此论下文云。有说下亦有。由中招异熟。又许此三业非前后熟故。又婆沙。异熟因中。又有文说下地有舍异熟。不能具引。以此故知。三定已下。有舍异熟为正(文)下地有舍受异熟师义。为正之趣。此等定判。颇以委悉者欤。但于今论余处。余说下亦有由中招异熟之文者。中间定业。可感舍受异熟云事。文理炳然之上。亦顺诸论所说二十心相生之文。故虽有余师说判为正义也。次于婆沙论所引发智论说者。婆沙论中。即会此文云。此中但显顺不苦不乐受业异熟最后边际。谓第四静虑○是有色地边。无色界是三界边。复有说者。此中但显此受异熟不共田器。谁是此受异熟不共田器。谓第四静虑及无色界。复有说者。下地虽有此受异熟。然为余受所覆相不明了。不久相续。徒广异上。更无余受。唯有此受。明了相续。是故遍说(文)次于品类足论文者。正理论中。会此文云。然下虽有顺非二业。而由少故。彼文不显(文)。
  问。无覆无记命终心。唯限异熟威仪二心欤。
  答。唯限异熟威仪二心也。两方。若唯限异熟威仪二心者。披识身足论文。出现在欲界系无覆无记心。已了别今了别非当了别之句云。谓欲界色界生长。趣无色界诸不还者。住最后无覆无记心。(文)如此文者。依身在色界。不还果圣者。命终位趣欲界通果无记心(见)若依之尔者。今论疏中。述入涅槃心。唯限异熟威仪二无记心之旨。无覆无记命终心。其义可同。加之光法师余处解释中。无覆无记命终心。唯举异熟威仪二心如何。
  答。工巧通果二无记心。势力强盛法。命终胜劣位。不现起故。无覆无记命终心。唯限异熟威仪二心也。故光法师余处释云。十二心能作命终心。谓欲界生得善不善。有覆威仪异熟。色界生得善。有覆威仪异熟。无色界生得善有覆异熟(文)任今此定判。无覆无记命终心。唯限异熟威仪二心云事。分明也。但于识身足论文者。尤为难会。然而以二义致会通之趣。如次上论义之处记之。
  问。论中述已得顺解脱分者。非正定聚云。彼后或堕邪定聚故等(文)尔者。宝法师意。此文有几释判耶。进云。宝法师释云。此有四释(云云)付之。依宝法师释。披今论现文云。彼后或堕邪定聚故。又得涅槃时未定故。非如预流者极七返有等。又彼未能舍邪性故不名正定(文)此文无诤。可有三释见。是以。光法师意。成此旨哉。
  答。宝法师意。以又得涅槃时未定故。非如预流者极七返有等之文为二释也。故宝法师释云。二得涅槃时未定故。三非如预流极七返有等(文)此释旨趣。虽不分明推之。又得涅槃时未定故者。述顺解脱分之远时。非正定聚之旨。非如预流者极七返有等者。明暖顶以上之近时。非正定聚之义。得意为二释欤。但于光法师释者。非如预流者极七返有等者。颂又得涅槃时未定故之义。非别故存也。故光法师释云。至下中忍。虽不堕邪定聚。彼得涅槃时未定故。非如预流者极七返有等(文)论文之中。置三故字。光法师释。专顺文相欤。两师定判。各有所存。其趣自本各别也。不可以彼难之。
  问。中忍位。可有命终受生义耶。答。可有命终受生义也。两方。若有命终受生义者。中忍位既作减行减缘之行相。速可至增上忍世第一法位。更不可有命终受生义。若依之尔者。光法师释忍世第一法不名正宗定聚云。至下中忍。虽不堕邪定聚。彼得涅槃时未定故。非如预流者极七返有等。至增上忍世第一法。虽得涅槃时有定限。以彼未能舍异生邪所依性故。不名正定(文)若中忍位。无命终受生义者。得涅槃时。何无定限哉。
  答。中忍位。可有命终受生义也。若无此义者。中忍以后。得涅槃时。可有定限。光法师宁释至下中忍虽不堕邪定聚。彼得涅槃时未定故。非如预流者极七返有等哉。何况。宝法师余处。释今论等言为显舍众同分。亦舍少分殊胜善根之文云。然四善根。虽皆殊胜。然唯前三有命终舍。世第一法及增上忍无命终舍。定入圣故(文)泰法师余处释今论余位亦有极七返生。然非决定。是故不说之文云。乃至中忍受无量生。是故不说(文)任此等定判。中忍位有命终受生义云事。亦分明也。但于中忍位既作减行减缘之行相。速可至增上忍世第一法位云难者。中忍位实虽减行相减所缘。寿命长短。甚不定故。其中间有命终受生义。全无所背也。
  问。断善邪见。可立邪定聚耶。进云。论疏中。不立邪定聚也。付之。断善邪见者。最重惑障也。何不立邪定聚哉。是以。光法师余处。所引正理论中云。断善邪见。破僧妄语。当知定招无间异熟(文)既云定招无间异熟。尤可立邪定聚也。例如破僧妄语立邪定聚如何。
  答。见今论文云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余。五无间业立邪定聚也。长行即述其故云。定谓无间。造无间者必堕地狱。故名邪定(文)正理论中。明趣业见三邪性体云。即是恶趣。五无间业。五不正见。如次为体(文)显宗论说。全亦同之。婆沙论云。邪性定聚。谓威熟五无间业(文)杂心论云。无间业说邪定。定趣地狱故(文)思此等文意。五无间业顺次生。必感地狱异熟果。故立邪定聚。断善邪见。现身之中。若不续善根顺次生。虽必感无间地狱异熟果。若续善根引起顺决择分善根。亦入正性离性。乃至证得阿罗汉果之人。不感无间地狱异熟果。故不立邪定聚也。以何知之者。婆沙论中。问若现法中续善根者。彼现身能入正性离生不。评家意。答此问云。应作是说。彼能引起顺决择分。亦后能入正性离生。乃至能得阿罗汉果。如唱羯吒婆罗门等断善根已。尊者舍利子。为其说法。令续善根。渐得见谛乃至究竟。如毗奈耶中广说(文)断善根人。续善根后。入圣得果。有不感无间地狱异熟果之类云事。此文炳然也但于断善邪见者。最重惑障也。何不立邪定聚哉云难者断善邪见。实虽最重惑障。无必堕地狱之义。故不立邪定聚也。次于光法师余处所引正理论文者。断善根人。不续善根。入圣得果。必感无间地狱异熟果。与破僧妄语其义同。故云断善邪见破僧妄语当知定招无间异熟也。非遮续善根者。入圣得果。不感无间地狱异熟果义。全无相违也。
  重难云。勘婆沙论文云。且依施设足论说。彼于现法中。不能续善根。决定于地狱中生时。感死时。方能续善。如彼论说。若蚁卵无悔心。应说。是人断三界善。彼于现法。不能续善根。定于地狱中生时。或死时。方能续善(文)如此文者。断善根人。于现身中。无续善义见。若尔。断善邪见。顺次生必可感无间地狱异熟果。何不立邪定聚哉(是一)次断善根人中。有不感地狱异熟果之类者。造五无间业人中。亦可有此义哉(是二)次断善根邪见。通不定受者。亦通顺后受欤(是三)。
  答。婆沙论中。即通施设足论说云。彼说现法不能续者。即是所说有断善根。亦造无间惑。由因力断善根等(文)任婆沙论会通。案施设足论意。非谓断善根人。一切皆于现身之中无续善义更无所背也。次断善邪见。意识相应惑障。其罪最虽甚重。无起加行果究竟义。故续善根。入圣得果。可有不感无间地狱异熟果义也五无间业。身语罪障。起加行果究竟毕。成决定业。故后时虽起追悔善心。现身不能入得果必感地狱异熟果也。次断善邪见。通不定受者。时报俱不定。永不感彼异熟果也。感无间地狱异熟果之程顺次生必感之故。不通顺后受也。如彼正理论一师意。云无想定。虽通不定受。不通顺后受。准例彼可思之。
  问。邪定聚唯限一趣依身欤。答。婆沙论所引本论中。有限一趣依身。通二趣依身云异义也。两方。若唯限一趣依身者。邪定聚义门非一准。何唯限一趣依身哉。是以。正定聚不限一趣依身。相例可同。若依之尔者。婆沙论文。邪定聚唯限一趣依身判如何。
  答。婆沙论中。依集异门足论说。成就五无间业。名邪定聚。故唯限人趣依身。依施设足论说。五无间业。若彼因彼果。彼等流彼异熟。及成就彼法补特伽罗。名邪定聚故。亦通人及地狱二趣依身也。故婆沙论云。邪性定聚。谓成就五无间业○趣者邪性定聚。一趣少分。谓人○此依集异门说。若依施设。邪性定聚语。五无间业。若彼因彼果。彼等流彼异熟。及成就彼法补特伽罗○趣者邪性定聚。二趣少分。谓地狱及人(文)正勘集异门足论说云。云何邪性定聚。答五无间业(文)此集异门足论。施设足论。二说相替故。有邪定聚。唯限一趣依身。亦通二趣依身之二意也。存此二边义门之时。两方疑难。自被会通者欤。
  问。无为法。正定聚等三聚中何摄耶。进云。光法师所引集异门足论。明不定聚中。举无为法也。付之。不定聚者。名待善缘成正定聚。待恶缘成邪定聚。诸无为法。既无此义。何可名不定聚哉。
  答。得无漏圣道者。定得涅槃。故名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如堕地狱故。名邪定聚。诸无为法。无有定得涅槃之义。亦无必堕地狱之义。故名不定聚也。故光法师所引集异门足论第四云。云何不定聚。答。除五无间业。余有漏法及无为(文)婆沙论云。不定聚。谓唯成熟余有漏法及无为(文)。但于诸无为法。无待善缘成正定聚。待恶缘成邪定聚。之义云难者。诸无为法。虽无待善恶二缘成正成邪之义。亦无正定被云正定聚。邪定被云邪定聚之义。故名不定聚也。故品类足论中云。定法云何。谓五无间业。及学无学法。非定法云何。谓除五无间业。诸余有漏及无为法。以无为法。名非定法。即存此意欤。问。宝法师意。世第一法位。可舍见邪性耶。答。可有舍不舍二义边也。两方。若舍见邪性者。披宝法师解释云。住增上忍。及第一时。时少不说及未舍见邪性故(文)此释无诤世第一法位。不舍见邪性见。
  若依之尔者。婆沙论中。世第一法位。舍业趣见三邪性判如何。
  答。若就正舍云之者。世第一法位。异生性不成就。得在生相。为见邪性所依。异生性舍之。故能依见邪性。亦舍之可云也。故婆沙论中。释发智论世第一法舍邪性之文云。舍邪性者。谓此心心所法。能舍三种邪性。一业邪性。二趣邪性。三见邪性。○由三缘故。此位名舍。一由不作故名舍。谓业邪性。二由不往故名舍。谓趣邪性。三由不行故名舍。谓见邪性。问。增上忍时。三缘巳具。何故此位。乃说舍耶。答。今破彼依故说舍彼。问。何谓彼依。答。无覆无记异生性是。谓诸涅槃依异生性。言诸有情令于生死。受诸苦故。如师子王依止无覆无记。窟穴能容种种傍生等类。世第一法能舍彼依异生性故。说名舍彼(文)世第一法位。舍彼所依异生性故。舍能依见邪性云事。此文分明也。若就已舍论之者。世第一法位。异生性成就得现在前。为见邪性所依异生性犹成就之。故能依见邪性。不舍之可云也。故光法师释云。至增上忍世第一法虽得涅槃。时有定限。以彼未能舍异生邪所依性故。不名正定(文)泰法师释云。世第一法时。虽决定由成就异生邪所依性。以彼未能不成就舍邪定。故不名正定。(文)此等释意。世第一法位。犹成就见邪性所依异生性。故不名正聚云故。不舍能依见邪性(为言)宝法师住增上忍。及第一时。时少不说。及未舍见邪性故之释。即述此趣欤。若依此等释意者。苦法忍位。异生性不成就。得现在前。初不成就彼所依异生性时。舍能依见邪性可云也若尔。婆沙论文。宝法师释。名显一边义门。更非相违定判欤。(写本云)

  文永五年(戊辰)二月十日(午时)于东大寺知足院草庵抄之毕自去年正月十七日始此卷抄至今年二月十日朝终其微功问端才为七十六帖光阴久送四百七日缓怠之至难而有余但去年七月八日之侯止住高山寺圣迹传受解脱门义一部同九月上旬中旬之顷参笼御裳濯灵地转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之间此勤虽中绝其志今遂之以仰春日权现之冥助以凭弥勒慈尊之引摄殊别宗专法师离苦得脱期再会于龙华之月乃至法界众生平等利益施济度于憋龟海之浪而已。
  右笔华严宗末叶法印权大僧都宗性。
  (年龄六十七夏腊五十五)

俱舍论十一卷抄

问题

  问。论文云。许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同(文)尔者。论主可许此义耶。
  问。婆沙论中。云三轮广量。举二师异说。尔者。宝法师意。三轮广量齐等云义为正义欤。
  问。唯此世界南赡部洲有金刚座欤。
  问。此洲南边有赡部林树欤。
  问。光法师所引婆沙论中。释无间地狱名云。依异熟果说名无间(文)尔者。无间地狱众生。一一身量。各二万逾缮那欤。
  问。光法师所引婆沙论中。释无间地狱名。举三师异说。尔者。评家意许前二说欤。
  问。论中付说捺落迦安立相。且八捺落迦为重累。为当傍布欤。
  问。光法师所引婆沙论中。述捺落迦安立。有三师异说中。初有说意。上七捺落迦。高下量齐等欤。
  问。论中付明十六增名。且光法师意。有几师说耶。
  问。众生遇琰魔王断罪中有位欤。
  问。宝法师意。东洲日没。南洲日中。西洲日出同时欤。
  问。论中云。雨际第二月。后九夜渐增。寒第四亦然。夜减昼翻此(文)尔者。昼夜有增减故。如何释之耶。
  问。泰法师意。昼夜停等后。论昼夜增减云义。光法师可许之耶。
  问。婆沙论中云。复至羯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日。昼夜停等(文)尔者。羯栗底迦月者。当此方二月欤。
  问。颂文云。近日自影覆。故见月轮缺(文)尔者。光法师意。今此文说昼夜增减相欤。
  问。颂文云。此上有色天。住依空宫殿(文)尔者。夜摩天已上。无云天已下。诸天可有云地耶。
  问。他化自在天。可化声境耶。
  问。论中释第一乐生相云。谓彼安住离生喜乐(文)尔者。今此乐者。乐受乐欤。
  问。论中释色究竟天名。举二师说。尔者。第二师意。无色界可有色法耶。
  问。非神通力。非依他力。以欲界身。至色界义可有耶。
  问。人于梵天见梵天色。唯限天眼欤。
  问。依身色界人。以色界自身。可来欲界耶。
  问。论中付明空居天依处量。且宝法师意。有几师说耶。
  问。二禅已上。三千界摄欤。
  问。欲界天身量。次第一一增欤。
  问。论中付明诸天身量倍倍增相。且无云天减三逾缮那故。光法师如何释之耶。
  问。第四静虑诸天中。福爱天者。无云天异名欤。
  问。论文云。无间地狱。寿一中劫(文)尔者。一增一减为一中劫欤。
  问。论文云。无间地狱。寿一中劫(文)尔者。一增一减为一中劫欤。
  问。无想天。可有中夭耶。
  问。北洲傍生定寿千岁欤。
  问。光法师意。决定于今生。可证无学果。声闻缘觉。可有中夭耶。
  问。光法师。释俱非容中说慈定灭定等。不中夭中。不说之作三解释。尔者。初释意。如何释之耶。
  问。地狱可有中夭耶。
  问。造破僧罪堕无间地狱者。可有中夭耶。
  问。光法师释俱非容中。说慈定灭定等不中夭中不说之。作三解释。尔者。第三释意。如何释之耶。
  问。光法师解释中。云释迦牟尼当住劫第一劫出世(文)尔者。禀承实义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