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理趣释经秘要钞第三(延文元年十月十五日。
于东寺西院僧房传受之)

  住处成就。眷属成就。
  文。经云在于欲界(等)者。以下明住处成就句。初牒经。后他化自在天宫者下解释。解释不具。先直可释经文。
  在于欲界者。理趣疏云。欲者贪爱。即是淫触段食之贪。界者族累疆畔之义。界由欲生能生于欲名为欲界。(文)
  他化自在天王宫者。同疏云。经次言他化自在诸天福力随欲所须如应即现。然第五天业既殊胜即不如是。随欲化物。但以生得变化之力变作种种所须之具而受用之。今第六天业更殊胜。虽有众具随欲即现。亦能自变化作众具。而不受用。要待他天变为乐具自方受用。业力胜故。由如是义名他化天。就此天中非无贵贱臣主等别。今处彼天贵主所居非住臣贱下恶天处。故经复言天王宫中。(文)
  智论第九云。问曰。何以名他化自在。答曰。此天夺他所化而自娱乐故。言他化自在化自乐者。自化五尘而自娱乐故言化自乐。(文)
  一切如来(等)者。明天王宫中殿。理趣分云。一切如来尝所游处咸共称美大宝藏殿。同疏云。尝者曾也。游谓游陟。处谓安处。唯一佛住诸佛不居则非好处。今显十方过现诸佛皆曾于此他化天宫游陟安处。诸圣共覆故知胜处。设后诸佛现虽不住。皆共称扬赞美其宫称者称扬。美者叹美。天王宫中舍有无量。今佛居彼大宝藏殿。众珍所成名之为宝。以宝为藏名为宝藏。宝藏即殿名宝藏殿。殿既高广复以贵宝之所庄严名为大宝(文)理趣分应佛化仪故。昔虽住后不住。基师释依此意。理趣经法身之说故。无去留之异。无今昔之别。彼经用尝字。此经用常字。职而斯由。或又尝与常字虽异。二经意同。从尝以来所游履故云尝所游处。即是常义也。基师释恐未得经意欤。又彼经名宝藏殿。此经名大摩尼殿。名字虽异其义无差。彼经说大宝藏殿云。其殿无价末尼所成(文)同疏云。梵云末尼。此云如意。其殿既以无价如意神珠所成(云云)。
  种种间错(等)者。文句云。次从种种间错已下明处庄严。就中为三。先总标。次从铃铎缯幡去别列。后而为庄严句为总结也。(文)
  别列中铃铎者。理趣分云。宝铎金铃处处悬列(云云)同疏云。运以六通。同宝铎而振骇。飞乎四辩。若金铃而惊济。随机往利处处之义显然。愍物宣扬。悬列之言攸显(文)缯幡者。缯绢名也。以缯造幡。故名缯幡。理趣分说盖幡幢拂等庄严。彼可见之。
  微风摇击者。理趣分铃铎次有此句。文云。微风吹动出和雅音(云云)是即微风吹铃铎令出和雅音。故次铃铎此句来。当经意微风吹摇铃铎出音。微风吹击缯幡飘飖故。铃铎缯幡次安微风摇击句也。
  珠鬘璎珞者。理趣分云宝珠璎珞。同疏云。明珠磊磊皎。映银星。珍璎珞珞洁逾金镜(云云)半满月等者。同疏云。轮低翠岭同浮半月之挥。璧挂青岩如含满月之彩。(文)    问。半满月者何幖帜乎。答。未见古德释。若半满二教幖帜欤。经云。金刚一为乘不坏诸法教(云云)以大小半满诸教为秘教庄严故云法满月等而为庄严也。嘉祥涅槃疏云。外国作吒字形。犹如半月。如今月生七八日月。借此月形以释佛小乘半字教也。彼国他形团圆。犹如今十五日月。今借此形以释大乘满字之教也(文)准可思之。或口传云。此经所列庄严具表五部三摩耶形。初铃铎者。中方三形铃铎俱塔形也。塔大日三形故也。缯幡者东方三形菩提心譬幢旗故也。珠鬘璎珞者。南方三形以宝珠为体故也。半月者。西方三形。西方金方。金风精。风半月形故也。满月者北方三形。满月圆形也。北方水方。水圆形故。息灾圆坛向北方行之。又拳菩萨持满月。是其表示也。
  置何言。佛告阿难。我灭度后。以波罗提木叉为汝大师。依四念处住。恶性比丘梵檀治之。梵法默然不应打骂。但默摈故教王经疏二云。三十七智妙用交接故云种种间错。铃铎惊发昏情。是慈悲义。缯幡流动去来。是表智用。若有机发感应道交。故微风摇击。击字公的反。训遮。谓铃铎缯幡拂遮之义○以五智珠鬘三密璎珞故云珠鬘等。众生性欲浅深不同。如来起应渐超亦异。或以三乘显教或以顿乘秘教。故云半满月等。非但一世利生。遍亘三世益物。是故云等。皆是二利之德故云为庄严也。(文)
  又云。摩尼者即译为珠。成云魔尼者如意神珠也。大兴善寺三藏陀罗尼释云。魔尼梵。云是宝。(文)
  十六日。
  次解释中欲界顶者。理趣疏云。顶者头顶高极之义。此于欲界六欲天中最高胜处。名欲界顶(文)经云欲界他化自在天王宫。未显最顶高胜处。释家为显此义加顶字云欲界顶他化自在天王宫殿也。
  证得第六地(等)者。以下明以他化天为说处之所由。于中有二。初总明般若相应处。后别示当经相应处。当段是初意也。谓仁王经明十地菩萨生十天王。谓初地菩萨金轮王。从二地至六地如次配忉利天以上五天。七八九十四地如次为四禅王。是故第六地菩萨生他化自在天宫。而以十波罗蜜配十地之时。第六地是般若波罗蜜也。是故第六地菩萨住般若波罗蜜观作他化天王。为天众说般若波罗蜜法。佛在此天处说般若尤有感应。故以此天为说处也。
  依仁王经。十信有上中下。中下品粟散王上品铁轮王。十住铜轮。十行银轮。十回向金轮。初地又金轮也。良贲疏中(末)云。然今此经初地菩萨与道种性轮王何别。答。如下偈云。权化有情游百国。此百彼一。圣凡胜劣有多别故。(云云)
  现前地者。第六地名也。入道章云。此地菩萨能起胜智。观十二缘不作染净二差别行。有此胜智现生起。故所以此地名现前地(文)此地菩萨无相智作意现前故名现前地矣。
  问。初地菩萨尤可配四王天。何今为金轮王乎。答。金轮人间最胜王故。为初地菩萨。四天虽天众摄忉利天眷属故。不生彼天也。但教时义第四云。十地菩萨为六欲四禅王(云云)本据如何。可寻决之。
  其天界(等)者。后别明当经相应所由。   五欲殊胜者。色无色界定地故不行五欲。第五天以下五欲粗不殊胜。唯第六天五欲殊胜超越诸天。且行淫欲。随六天有粗妙。俱舍颂第十一云。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文)颂疏第十一云。唯六欲天受妙欲境。于中初二依地居天。形交成淫。与人无别。然风气泄热恼便除。非如人间有余不净。夜摩天众才抱成淫。都史多天但依执手。乐变化天唯相向笑。他化自在天唯相视成淫(文)五欲殊胜准此可知之。今此经说金刚萨埵染欲法门故。以此天为说处也。
  大乐大贪染(等)者。此经所说十七清净法门也。是即贪染色香实相。以之为乐。故云大乐大贪染。加持妄染境成清净妙体故云加持。现觉诸法证会法体故云现证。说如是瑜伽理趣以为速疾入门。谓不坏世间欲境速契本初不生心地。故云速疾也。
  由是得闻(等)者。大乐大贪染称。滥世间杂染故。恐未来学者生僻见欤。为简其滥作此释。世间烦恼染众生长永劫苦轮。今所谓大贪染者。出苦津入净枢也。迷悟升沉不可乱之。
  问。何故住此理趣世间烦恼不染之乎。答。十七清净法门观五欲实相。若住实相。妄想假相不作诳惑。智论云。蝇缘热铁无蝇而不热铁。魔缘实相无魔而不实相(云云)即此意也。
  魔罗者仁王疏云。梵云魔罗。此云害者。害人善品故名魔怨。(文)
  其宫殿(等)者。以下明宫殿建立。
  大乐不空金刚萨埵大曼荼罗者。十七尊曼荼罗名大乐不空曼荼罗。性灵集第七云。越有大乐不空十七尊曼荼罗(云云)而次下释此曼荼罗云其曼荼罗四方八柱等。是即大日为中台八大菩萨列八方。是当经能说曼荼罗也。十七尊曼荼罗。是金刚萨埵为中台。十六尊为眷属。是所说曼荼罗也。标释似相违。今案之。当段金刚萨埵大曼荼罗者即是能说曼荼罗也。其故当经段段建立能说大日随所说法门入其三摩地。各改名字或名释迦牟尼如来。或名得自性清净如来。准之思之。于初段说金刚萨埵曼荼罗之时。能说大日住金刚萨埵三摩地说之。故能说曼荼罗直名金刚萨埵大曼荼罗也。若能得此意。能说曼荼罗即所说曼荼罗也。谓中台大日入金刚萨埵三摩地。四方四菩萨入欲触爱慢三摩地。四隅菩萨入四内供养三摩地。至四外供养经虽不说之。以师资相承口传能说曼荼罗图加之。四摄菩萨又定可有之。是故次释云四门。是四摄住处也。然则能说所说为二种曼荼罗。是一往建立也。约再往实义。能说曼荼罗即是所说曼荼罗也。为显此义标云金刚萨埵大曼荼罗。释为毗卢遮那曼荼罗也。(此传犹可审定之。如次下料简)
  皆从毗卢遮那等者。毗卢遮那昔在因位植无量福智资粮。依彼资粮感此妙宫殿也。福德者。举福显智。或又福智通名福也。大妙金刚五宝所成者。水精马脑·摩尼·琥珀·琉璃·是云五宝。如次中东南西北五佛三形也。叹五宝德云大妙金刚。最尊最上故云大。殊妙吉祥故云妙。不可破坏故云金刚。金刚峰宝楼阁者。五峰八柱楼阁也。四方者。指曼荼罗形。是方坛故云其曼荼罗四方八柱者。或楼阁柱也。千手执云。于妙高山顶上想有八叶大莲花。于莲花上有八大金刚柱。成宝楼阁(云云)即此义也。或又楼阁内于坛上安八柱。是非持楼阁之柱。是为八大菩萨座位表欤。八位者。八大菩萨座位也。四门者。四摄菩萨座位也。
  中位者。大日座处。故云毗卢遮那遍照如来。
  内证之智者简外用智。解脱者简因位。因位未解脱分别心。至果位解脱之。故经云超越心地。是此意也。圣位经意。于金刚界一曼荼罗立五解脱轮称。准可知之。
  其八位(等)者。八大菩萨四方四隅座位。次下眷属成就段明之。故云后当说也。
  已上住处成就了。
  文。经云与八十(等)者。以下明眷属成就也。文句云。第六同闻众中为三。先举数标类。次从所谓去列名。后从与如是等去总结威仪。初如文。就其列名中则有八大菩萨。即是如次依大日如来月轮震兑离坎巽坤干艮之八方而侍卫之(文)初举数标类中与者。理趣疏云。与者兼并及会之义(云云)教主与眷属俱故云与也。
  一一菩萨(等)者。释八十俱胝菩萨众俱文。金刚手主菩提心。乃至摧一切魔主降魔德。各同类种性菩萨有十俱胝众。文句举数标类者即此意也。
  俱胝者。此翻亿。亿数有异。今所云俱胝亿者其数量如何。一义云。十万为亿。其故理趣分云。与八十亿大菩萨俱。其名曰金刚手菩萨摩诃萨(乃至)摧伏一切魔怨菩萨摩诃萨。如是上首有八百万大菩萨众前后围绕(文)初八十亿者未知其数量。而后云八百万依此文知十万为亿。依之理趣疏云。十万为亿。八十亿者八百万也。(云云)准此文。当经八十俱胝又十万为一亿以成八十俱胝也。一义云。十万千万梵语有异。俱舍论第十二云。十万为洛叉。十洛叉为度洛叉。十度洛叉为俱胝(文)依此文。十万为亿者当洛叉。千万为亿者当俱胝。何况仁王轨云。一俱胝者如华严经云。百洛叉为一俱胝。即当此方百亿数矣(文)当经既用俱胝梵语。以知千万为亿也。
  问。七卷理趣经云。是大慈悲大毗卢遮那如来与八俱胝大菩萨众俱(文)实相般若经云。八千万人前后围绕(文)以上两经其说是同。以千万为一俱胝。故八千万当八俱胝也。其数大减。又遍照般若经云。六十八俱胝菩萨摩诃萨众恭敬围绕(云云)此经减十二俱胝。又教王经说八大菩萨已。与九十俱胝菩萨众俱(云云)此增十俱胝。如是相违云何可会之乎。答。七卷经并实相经于八十俱胝中八俱胝菩萨为上首。故别举之欤。此经主伴并取。故非相违。次遍照经有别表示欤。未辨之。或又后代译者误欤。次教王经九十俱胝者。未见先达释。今试会之。中央大日有同类菩萨。如以四波罗蜜菩萨为大日四亲近。是故中央与八位各有十俱胝。故云九十俱胝欤。今经唯约八位。故云八十俱胝也。
  问。今所列八大菩萨八十俱胝内欤将如何。答。文势所显八十俱胝内也。谓表八十俱胝菩萨云所谓金刚手等。以知八十俱胝内举上首八菩萨显余菩萨。故结云如是等大菩萨众。前引理趣分意又如是矣。
  十七日。
  金刚手菩萨者(等)者。次释八大菩萨列名也。先明列次者。金刚手观自在虚空藏金刚拳已上正方四菩萨。如次居东西南北。是对方次第也。文殊转法轮虚空库摧一切魔以上四隅菩萨。如次居东南西南西北东北。是顺转次第也。七卷经云。其名曰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金刚拳菩萨摩诃萨。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同心生转法轮菩萨摩诃萨。誐誐那巘惹菩萨摩诃萨。降诸魔菩萨摩诃萨(文)列次同今经。遍照般若经云。有菩萨摩诃萨众。其名曰金刚手菩萨。观自在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拳菩萨。发同心转法轮菩萨。誐誐曩巘惹菩萨。破一切魔王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文)此经以第五文殊下安第八。一切列次以东为初。何今以西为初乎。理趣分云。其名曰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金刚拳菩萨摩诃萨。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大空藏菩萨摩诃萨。发心即转法轮菩萨摩诃萨。摧伏一切魔怨菩萨摩诃萨(文)此经第五文殊次列虚空库。大空藏菩萨者是也。见彼经段段列次。文殊次转法轮。转法轮次虚空库。列名何违之耶。恐可谓译家误。又实相般若经云。其名曰金刚手菩萨。观自在菩萨。虚空藏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转法轮菩萨。降伏一切魔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文)此经列六菩萨。第四金刚拳第七虚空库不列之。恐似失秘旨。是又译家误欤。次明同异者。勘处处文。说八菩萨有同异。瑜祗经云。金刚萨埵。文殊。虚空藏。转法轮。观世音。虚空库。金刚拳。摧一切魔(云云)又教王经云。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曼殊室利童真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金刚拳菩萨摩诃萨。才发心转法轮菩萨摩诃萨。虚空库菩萨摩诃萨。摧一切魔力菩萨摩诃萨(文)以上二经与今经同也。但列次不同。又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云。有八曼荼罗。是八大菩萨甚深法要○观自在菩萨。慈氏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曼殊室利童真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云云略抄尊胜仪轨同之)大妙金刚经云。金刚手菩萨。妙吉祥菩萨。慈氏尊菩萨。观自在菩萨。地藏菩萨。除一切盖障菩萨。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云云)已上二经列次虽不同。八菩萨名字是同。与今经异也。又观自在授记经云。应画八大菩萨。所谓弥勒菩萨。大势至菩萨。曼殊室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库菩萨。除盖障菩萨。陀波仑菩萨。虚空藏菩萨(文)又法花威仪形色经云。
  于彼八叶从东北隅为首右旋布列安置八大菩萨。初弥勒菩萨。次文殊师利菩萨。药王菩萨。妙音菩萨。常精进菩萨。无尽意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此外异说繁多。具如心目勘之。
  次释文句者。金刚手(菩萨)者。理趣疏云。言金刚手者。手者取义轨义。常起信手取诸功德故。起智惠手执受金刚本法性故。又信智二手犹如金刚坚固难坏非邪恶友所能坏故(文)此释未尽。传显师不知密意故欤。今宗意。手受五智金刚杵故名金刚手。下释云。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者。此菩萨本是普贤。从毗卢遮那佛二手掌亲受五智金刚杵即与灌顶。名之为金刚手(文)手所持金刚有二表示。一表内具五智菩提。二表外破五住烦恼。仁王经陀罗尼释云。手持金刚手者。表内心具大菩提。外形表摧伏诸烦恼。故名金刚手(文)即此意也。菩萨者。具云菩萨摩诃萨。理趣疏云。言菩萨摩诃萨者。菩提言觉。即一切智。萨埵言有情。即求菩提之有情也。此通三乘。摩诃言大。萨埵如前。为简取大故言摩诃萨。又菩提者所求之果智境也。言萨埵者。所为拔济之有情悲境也。即是自利利他二德。又萨埵者是勇健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言菩萨。此后二解许通凡圣。今取第十金刚心者故。复说云摩诃萨也。(文)
  在毗卢遮那(等)者。明所住方处。大日向东坐。约之分前后左右。前者东方也。
  表一切如来(等)者。常教意。一切如来各具菩提心。各具大悲大智等无定其主。今宗意。一切如来菩提心德金刚手主之。一切如来大悲德观自在主之。是故释金刚手云表一切如来菩提心也。一切如来者。就之有四重。一大日如来名一切如来。在尊胜陀罗尼经及慈觉教王经疏。二四佛名一切如来。见圣位经教王(等)经。三五佛名一切如来。如此书上释。四三世十方诸佛名一切如来。如说诸经论。此四重中今一切如来者指五佛也。
  初发菩提心(等)者。金刚顶经开题云。一切众生最初发心悉由金刚萨埵加持故。金刚萨埵名一切如来菩提心(文)圣位经云。由金刚萨埵菩萨加持故。刹那猛利心顿证无上菩提(文)金刚萨埵加持者有深意。今经下文云。
  左手作金刚慢印右手抽掷本初大金刚作勇进势(文)金刚萨埵持五智杵是本有菩提心也。抽掷此杵是加持义也。依此本有菩提动起云初发菩提心也。或五股有人形杵习。是故金刚手持五?持本有众生也。菩提心论一切众生本有萨埵者是也。抽掷此本有众生之时。障碍便除本性即显。秘经云为动一切有情本性(云云)即此意也。依此抽掷加持故众生起归本之心。名初发菩提也。
  修证普贤(等)者。普贤行愿等觉位证如来地妙觉位也。仁王经陀罗尼释等觉位名大普贤地。妙觉名普照曜地。金刚界仪轨云。应满足普贤方成最正觉(云云)满足普贤者。等觉成最正觉者妙觉也。此宗意。初发心时即登等妙二位。出生仪云。削地位之渐阶开等妙之顿旨(云云)即此意也。或又普贤行愿者十地通名也。仁王般若陀罗尼释。十地名普贤地。初发心时满足十地佛果故。云证得普贤行愿证如来地也。
  观自在菩萨者。理趣疏云。观自在者即观世音。观谓观察。观诸有情身语心性。受苦恶时或祈念时。应时为拔往诣救护名观自在。神用无方得自在故。(文)
  在毗卢遮那(等)者。明所住方处。后者西方也。
  表一切如来(等)者。准前可知之。观音名具大悲者。故表一切如来大悲也。
  随缘六趣者。此菩萨受生于诸趣变身于三十三。观经说观音光中现五道众生。是即随缘六趣表示也。
  拔济一切(等)。者明拔苦。
  速澄清净(等)者。明与乐。清净三摩地者●字也。●字莲花种子。莲花本性清净故。云清净三摩地也。
  不着生死(等)者。转释清净义。若生死若涅槃。有所染着非清净。不着生死不染涅槃。是莲花无染清净义也。
  皆由观自在(等)者。观自在秘号名正法金刚。正法者即是莲花也。妙法莲花之号即此意也。此莲花众生内心妙性。轮回六趣不变易故名金刚诸法体性故名法。此尊内证此金刚法性故。虽随缘六趣不着生死。虽得证清净不取涅槃。故释不着生死不证涅槃之所由云皆由观自在菩萨等也。
  虚空藏菩萨者。大方等大集经第十六(虚空藏菩萨品)云。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曰速辨○此大菩萨可名虚空藏。所以然者。以从虚空中能雨无量珍宝充足一切。尔时世尊即印可其言名虚空藏○尔时约于空中雨无量珍宝。以是因缘常名虚空藏(文)大日经疏第十一云。如人有大宝藏施所欲者自在取之不受贫乏。如来虚空之藏亦复如是。一切利乐众生事皆从中生无量法宝。自在受用而无穷竭相。名虚空藏也(文)理趣分疏云。虚空藏者。以空为藏。藏诸珍宝。见诸有情贫无财宝。从虚空中雨种种宝施贫乏故。(文)
  在毗卢舍那(等)者。明所住方处。右者南方也。表一切如来(等)者。此菩萨以宝珠为三形。宝珠具万德不阙少。此宝珠即名真如。真如理具恒沙功德故。以宝珠即习真如也。宝珠种子●字。此字以如不可得●字为体。下文云。由入此曼荼罗证得如虚空真如恒河沙功德故(云云)即此意也。
  福资粮聚者。或本福智资粮聚(云云)资粮者。远行必持金银米钱等财以为资粮。今此宝珠中聚在万行万善种种法财以为佛果资粮。故云福智资粮聚也。十波罗蜜中前五福后五智也。胎藏虚空藏院列十波罗蜜。是即此菩萨持宝珠执利剑。开宝珠为前五波罗蜜。开利剑为后五波罗蜜。是故以十波罗蜜菩萨为虚空藏眷属也。或又宝珠摄一切福智。求闻持轨依此意。准此意利剑又摄福智二德。宝剑习可思之。
  四种施者。一义利施。二法施。三滋生施。四灌顶施也。下虚空藏品具说之。故云后当说也。
  三轮清净者。心地观经云。能施所施及施物三施之中无所得(文)无所得故云清净。有为无漏者。恒沙功德中有有为无为有漏无漏四种。此文举有为功德显无为功德。举无漏功德显有漏功德。如是功德皆悉成就。仁王经云。有为功德无为功德皆悉成就(云云)漏无漏又如是。
  成受用(等)者。以如是为无为漏功德为成佛果中受用变化身之资粮。谓因位行四种施。此施有为无为等种种功德。依此功德至佛果位成就随十地三贤二乘凡夫等机欲施种种法财之受用变化佛身也。
  金刚拳菩萨者。理趣疏云。金刚拳者拳者。破坏击碎之能。发起坚固智慧之拳。击破生死烦恼业等。如以金刚拳击碎诸物。因以名也。(文)此释全不合。不传密之所致也。拳者。能持一切如来三秘密法故名金刚拳。瑜祗经此菩萨名金刚持。即此义也。时处轨云。拳能以执持诸佛智法海(云云)法海者有深意。此菩萨●字为种子。●字海水种子也。又月轮为三形。月轮又水珠所成故。掌中持●字法海。故云诸佛智法海。不受师口者辄难知掌内持物。基师才闻拳名作击碎释。足可悲矣。
  在毗卢舍那(等)者。明所住方处。左者北方也。表一切如来(等)者。一切如来果地三密在金刚拳掌中。问。或云。持●字法海。或云。持三种秘密。似相违如何。答。●字法海即是三种秘密也。合收●一字。开成诸尊三密海呑众流不饱。岂●水中不摄诸尊三密乎。理趣经开题云。五智溟海受诸尊万流(云云)可思之。
  由真言行(等)者。明承来。谓以入轮坛等者释南方宝菩萨。菩萨主入坛灌顶三密修行德故也。
  获得世出世(等)者。明拳菩萨。依三密修行悉地成就。是金刚拳三摩地也。拳菩萨真言有悉地句。悉地此翻成就。故云后十六生成正觉。是此意也。
  净除无始(等)者。明悉地相。净除身口意十不善恶业证得三业清净。三业清净者即是一切如来三密也。此三密离诸障碍故云无障碍。究竟极智故云究竟智也。
  问。前三菩萨取四方最初。第四菩萨取北方最后。初后不一准。有何意乎。答。此义诚难思。故释家自至拳菩萨段明承来。依宝菩萨灌顶成拳菩萨悉地。是前取初。此取后之意也。不可劳别会通。但尚可寻决明师矣。
  文殊师利者。理趣疏云。妙吉祥者即文殊师利。前云妙德。妙者善义也。由善能作胜福利事饶益有情。名妙吉祥也。
  在东南(等)者。明所住方处。东南者巽方也。凡东方方初故明诸尊列次。东为最初。东方有初中后。艮东初。正东东中。巽东终也。约初之初取艮。约初正位取东方。约初成立取巽方。圣教各依一意。非相违也。
  问。文殊西方利菩萨也。尤可在西南。何今居东南乎。答。文殊金刚界虽在西方。胎藏界在东方。心地观经云。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一切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文)东方菩提心方故。文殊居于此。义门无尽。不可局一途矣。
  般若波罗蜜多惠剑者。仁王陀罗尼释云。金刚利者般若波罗蜜金刚利剑。能断烦恼种(文)依此文。般若波罗蜜即剑也。金刚般若开题云。文殊三昧耶身有二种。一利剑。即表能断义。二者梵箧。即表智慧义(云云)依此释。般若波罗蜜多者通利剑梵箧。慧者梵箧。剑者利剑也。但此经以利剑为文殊三形。下文殊段云。用四种文殊师利般若波罗蜜剑断四种成佛智能取所取障碍(文)依此释。般若波罗蜜多慧即剑也。尔前义宜欤。
  十八日。
  住三解脱门者。空无相无愿也。下文殊段说之。十住心论第七云。所谓空无相无愿是三解脱门。大般若等显诸空无相等经。皆是文殊师利菩萨三摩地法曼荼罗(文)三解脱门义至下可释之。
  能显真如法身(等)者。真如法身于法平等也。童子不着染净不思善恶。是契真如无相理之表示也。此尊现童子形。职而由斯。
  常乐我净者。真如理上四德也。吽字义以我波罗蜜为文殊。彼释云。文殊童真。四德中我波罗蜜。德无不妙。智无不圆(文)今以四德通为文殊。三昧。文殊●字为种子。●吾我义故为我波罗蜜。若得我波罗蜜德无不妙。故圆满四德无有阙失。是则我为门具四德故。或通或别。两释无相违矣。
  由菩萨证此(等)者。以下明行者得益。是真言修行菩萨也。凡段段皆先明本尊后明行者。当段又如是。
  才发心转法轮菩萨者。理趣疏云。发心即转法轮者。轮谓摧伏移转之义。法谓教法。如法轮章说法轮义。此大菩萨从初发心终至十地凡所举措身语意业皆为有情说深妙理转大法轮行饶益故(文)依此释者。发心スノ即转スト法轮训之欤。经举初显后。故云从初发心终至十地也。今谓不尔。才发心者速疾义也。大日经疏第一云。大品云。或有菩萨初发心时即上菩萨位得不退转。或有初发心时即得无上菩提便转法轮(云云)才发心转法轮者初发心时得无上菩提。即转法轮之意也。才(ヒタタ)发心スル转スト法轮可训之。转法轮菩萨者。此菩萨手持轮。就之有二义。一请如来轮法轮。故仁王陀罗尼释云。毗卢舍那佛于上界成佛已。此菩萨请如来转金刚乘法轮(文)依请大日转法轮得此名也。二此菩萨自转法轮度众生故为名。仁王经仪轨云。又以法轮化导有情。令无数天至彼岸(文)即此意也。
  问。才发心转法轮菩萨者何菩萨乎。答。西方因菩萨也。以何知者。略出经第二说因菩萨云。才发心能转一切如来法轮摩诃菩提萨埵(云云)又圣位经云。金刚因转法轮三摩地智(云云)心要云。金刚因才发心即转法轮菩萨(云云)是其证也。问。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云。金刚波罗蜜多菩萨者○此菩萨由持金刚轮○显名才发心转法轮菩萨(文)同异如何。答。至下第八段可悉之。
  在西南隅者。示所住方处。西南者坤方也。表一切如来(等)者。一切如来具四种曼荼罗四种轮者是也。
  金刚界轮(等)。者出四轮名。金刚顶十八会中初会四大品即是也。如次大三法羯四曼配之。四轮皆转法轮三摩地也。
  由修真言行(等)者。明行者得益。
  得入如是等轮者。轮坛名也。轮圆具足坛故名轮坛。然则轮者所依义也。因又所依义也。是故因菩萨名转法轮菩萨也。
  依四种智印者。此轮坛有四种曼荼罗不同。故云依四种智印也。四曼虽殊。入此坛者现生成十六大菩萨便证无上菩提也。
  虚空空库菩萨者北方业菩萨也。理趣疏云大空藏者。大空即是遍满法界真如空理。以此为藏。为诸有情说大空法。以此法施令诸有情皆获种种圣法财宝名大空藏(文)依此释。前虚空藏财施。此虚空库法施也。依此书意。前虚空藏约体故释一切如来真如恒沙功德福资粮聚。此虚空库约用故释一切如来广大供养仪也。库与藏行事钞别释之。但圣位经云。金刚业虚空库藏三摩地智(文)理趣分虚空库说大空藏。是故不可别释之。
  在西北隅者。明所住方处。西北者乾方也。
  表一切如来(等)者。有二义。一一切如来入供养三摩地故云一切如来广大供养。金刚界大供养会三十七尊皆作供养仪式。是此意也。二供养一切如来故(云云)一切如来广大供养。一切如来者所供养尊也。次下尽虚空遍法界一一佛前者即此意也。
  由修真言行(等)者。明行者修行得益相也。
  于一念项者速疾义也。下降三世教令轮品释业菩萨云。由入此曼荼罗获得迅疾身口意。至于十方一切世界佛集会广大供养也(文)。此尊加持不思议可贵之。
  种种云海(等)者。下虚空库段说四种供养。又五种八种十六种十七种二十种供养等其数非一。故云种种。云海者。一一供如云遍满如海无竭。故云云海也。
  便从一切佛(等)者。如来依受供养为报答说妙法。行者随听受此法。
  速满福德(等)者。表闻法得益。于中有二。初自证。后随缘诸趣下化他也。
  摧一切魔菩萨者。北方牙菩萨也。理趣疏云。摧伏一切魔怨者。魔谓四魔。如前已说。此四能破有情善事。为众生怨。此大菩萨住金刚心离分段死及诸烦恼。故能摧伏一切魔怨(文)此菩萨亦名金刚夜叉亦名金刚尽菩萨。仁王陀罗尼释云。金刚夜叉菩萨者威猛义。亦云。尽义。十六金刚智。普贤行中第十五智名金刚尽智○显名摧一切魔怨菩萨(文)可思之。
  在东北隅者示所住方处。东北者艮方也。表一切如来(等)者。住大悲心。假现忿怒相故云方便。疏云。此忿怒者非如世间忿怒也。谓从大悲门中照了怒之实相(云云)可思之。
  外示现(等)者。下摧魔怨段云。由此菩萨内入慈定。深矜愍难调诸天。外示威猛令得受化(云云)是此意也。
  住加行位(等)者。以下明行者得益相。加行位者。非五位中别行位。广指因位云加行位。因位修行皆佛果加行故。通名加行位也。入道章云。言加行者。加功用行而趣见道故名加行(云云)准此释。加功用行而趣佛道故名加行也。
  护持修行者。坚护持佛教敕而能修行故也。
  避除诸障者。当经下文云。一切盖障及烦恼障法障业障(云云)障非一故云诸障也。
  摧伏天魔(等)者。天魔自在天欲界第六天魔也。魔醯首罗大自在天色界第四禅顶魔也。下摧魔怨段云。调伏他化自在魔王调伏魔醯首罗调伏梵天调伏那罗延天(云云)今则出初二也。不空罥索经仪轨上云。伊首罗天王魔醯首罗天王(云云)伊首罗者伊舍那天也。教时义第四云。入大乘云。魔醯首罗有二种。一伊舍那魔醯首罗。二毗遮舍魔醯首罗。前是第六天魔也。后是第四禅天王也(文)今所云天魔及魔醯首罗者。如次当入大乘伊舍那毗遮舍二魔也。
  问。当段魔醯首罗称局第四禅魔。入大乘二类俱立魔醯首罗之名。似相违如何。答。魔醯首罗者此翻大自在。毗遮舍于三千大千世界得自在故独得大自在天名。当段释约此意。虽然第六天魔于欲界得自在故又分立大自在名。入大乘论依此意。圣教立名各约一边。非相违也。
  以忿怒智而成究竟者。成究竟果之入门非一。此尊忿怒智为门成究竟果故。云以忿怒智等也。
  如上所释(等)者。以下八大菩萨总释也。吽字义云。遮那经金刚顶经说。菩萨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云云)金刚顶经者指当段文并五秘密经也。真言行者依一一菩萨修行入证之位必有此三句。吽字义云。千经万论虽殊不出此三句一字(云云)可思之。
  如上所释(等)者。明八大菩萨包括一切佛法也。其佛法者不过显密二教。故次云真言门及显大乘也。
  如是等大菩萨(等)者。释经与如是等句也。大菩萨众者。理趣疏云。所言大者略有四义。一数大。八百万菩萨会集听法故。二德大。皆具总持等诸大功德故。三业大。并具妙辨才说法利生故。四名大。如金刚手等十地满名故。菩萨俱者显教深妙唯被上机。欲令有情得希有法精勤渴仰信受奉行故。(文)
  恭敬围绕者。理趣疏云。如珠星而共朗月。譬金山而转妙高。若众梵之绕梵王。似诸天之围天帝。尊仁重道。渴法希益。翘注一心冀闻深致。
  问。与如是等者望何人云与乎。答。有二意。一谓。如是等大菩萨众者指八大菩萨。八十俱胝菩萨与八大菩萨恭敬围绕如来故云与如是等。以八十俱胝众望八大菩萨云与也。二谓。如是等者指八大菩萨。大菩萨众者指八十俱胝。与者眷属望教主也。
  八供养等者。牒与如是等经文云八供养及四门菩萨等。恭敬围绕供养义故。八十俱胝皆住供养三摩地。其中就为最要先举十二供养菩萨。八供养者经所说八大菩萨也。四门菩萨经虽不说之。供养要尊故。八十俱胝中殊举之也。如是八供四摄菩萨定门眷属故。云三昧眷属也。但上所举一传能说曼荼罗。以正方四菩萨为欲触爱慢。以隅角四菩萨为四内供养。更图加四外供养并四摄菩萨。成十七尊。义门无尽。各据一边勿局执矣。私案八供四摄菩萨是八十俱胝菩萨外欤。其故。不空所译尊胜轨举八大菩萨并八十俱胝菩萨众已。曼荼罗四隅四门可安八供四摄菩萨(见)说相相似当经。彼此相例可知之。又如八大菩萨各具十俱胝众。八供四摄天女各可具众多眷属也。摄真实经上云。与大菩萨摩诃萨众十六俱胝那庾多百千菩萨眷属俱。其名曰金刚手菩萨金刚藏菩萨金刚弓菩萨金刚善哉菩萨○金刚拳菩萨。如是等十六菩萨摩诃萨一一各有一亿那庾多百千菩萨以为眷属。复有四金刚天女。其名曰金刚烧香天女金刚散花天女金刚燃灯天女金刚涂香天女。如是等金刚天女一一各有一千金刚天女为眷属俱。复有四金刚天。其名曰金刚钩天金刚索天金刚锁天金刚铃天。如是等金刚天一一各有一千金刚天为眷属俱(文)准此文。当段如是等等字广摄收八十俱胝菩萨并十二供养所摄一一数千眷属也。又当经说相七母三兄弟四姊妹等列集会众各说自三摩地。故眷属成就句广可通外部世天。尔者等字可摄在之。大日经众成就文。普贤莲花手菩萨等(云云)大师释云等者。举金刚莲花手兼等外金刚部诸尊(云云)今亦可准知之也。

已上眷属成就毕。

  五成就释了。

  延文元年(丙申)十月十八日。于东寺西院僧坊奉对师主上纲以口笔抄之了。遂可清书之。金刚弟子贤宝。
  明历三年林钟上旬令修覆毕(改杲快)了深。
  宽文四(辰)十月朔日补阙字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