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莲华胎藏界仪轨解释卷下(依青龙寺本)

  释真兴集
  轨云。曩莫阿(等)解云。此下广明三部轮。兼明四处也。四段如次可知之。
  轨云。伊缢(等文中多本无鲁卢二字。上文既云伊等十二。故必可有也)解云。此傍明方便行也。内证真如自利圆满。外现方便利乐他。故名为方便究竟义也。即释迦佛普贤等士皆出方便化度众生。是名诸佛究竟道也。
  轨云。菩提心(等)解云。此下结明四重曼荼罗具足定慧义也(寻上可知之)。
  轨云。尔时世尊(等)解云。明佛果有七中。自下第七明佛因所成之果也。其自性身无色无形。自受用身非余所见。但有应化随机示现。所以自下一一明之。于中有二。一明中胎九尊印言。二明三部普门示现。此即初也。此中分二。初明所住道场。后明能住尊体。是即初也。于中亦二。初长行偈颂总明建立道场。后明能作因缘。是初文也。今此道场曼荼罗法如上既释。此文存略。时佛为明秘密法故。入等至定现希奇相。大疏云。言等至者。如三世佛皆从此道乘此方便而成正觉。我亦如是故名等至(云云)若释实义。梵云三摩拔提。由前加行平等心故至此定中。故名等至也。言内心者。指行者心。行者身中本有法界曼荼罗处。即用头上为其内胎。用心已上为第一院。以脐已上为第二院。从脐已下为第三院。故云内心。内此行者一具身地。即是法界之自性也。谓以真言密印加持本性净故。事业金刚所护持故。净除一切惑业尘垢。我人株杌过患无故(于别别蕴自性断割为我。数数取趣为人。见相续起为众生。乃至命存为寿者。言等者。意生儒童等也)方坛如前释之。西向等者。说观行者对面之方。言意生者。略有二义。一云。今此莲花从修行者观心中生。故云意生。二云。行者心中本自所有八叶莲花。由观念故开敷显现。故名意生(种种庄严如大疏说之)其中佛者大日如来。大疏云。此是行者自性无师智大日佛。非从外来也(乃至)超身语意染污心地。得至净心毗卢遮那悦意心地(云云)于八叶上等者。明九尊位(经中云。西北慈氏。东北观音。与今少异也)尔时行者等者。大疏云。其花茎下观为大海水。海岸之外为成三昧耶故。须辨花等(云云。说此内心曼荼罗仪式子细在疏。不能繁引。可检知之)言优陀那者。此云颂也。言大我者。佛之别名也。啰字净等者。如上以字烧字。观于灰烬中更出道牙。是故次授暗字置弟子顶。暗字上点是甘露法水用灌其顶也。住瑜伽座亦如上之。寻念等者。大疏云。谓师将度弟子入秘密藏故。寻念三世佛所行方便。欲令同证同护持之。师既自住瑜伽座。以其身心作佛海会。独自明了。余所不见也。次授弟子花。令投师身上供养内心之佛(乃至)其花投处。大略心为八叶位。从脐至心为金刚台。脐为大海。从脐以下是地居诸尊位也。此者何义。谓从诸佛大悲海生金刚智。此智出生一切佛会也。于一切曼荼罗中。此最为上无与比也。其持诵者观其内身肉心八分为八叶开敷。及啰字置目等也(云云。取文不全。只简要也。以此疏文可知。一段颂文也。云云)注云曼荼罗三重等者。明三重曼荼罗之色也。内中外轮名三重也。如文可知之(上有此义。寻可悉之)。
  轨云。尔时金刚(等)解云。此后明能作道场之因缘法也。如上建立行者内心道场仪式。犹有疑惑。其外器界有显形色。建立道场应是实尔。内身观之建立道场。犹如幻化。岂信之耶。是故金刚秘密菩萨为除彼疑。说此真言明能作因。谓一身中具有五大三业种子。五大为因。三业为缘。行者观心为士用力。建立内心大曼荼罗。与外均等。不可疑怪。为表此义有此真言。五大三业在真言中(大疏云。暗缺暗恶如次为地水火风。与今少异。彼有别义可悉之)长行中云升于大日等者。大疏云。犹此菩萨能知如来身口意密故名秘密主。位同大觉。为度众生示作菩萨而相起发。此中身密即是诸印。如四重曼荼罗。一一本尊各有密印。若观此印。即知此尊所表秘密之德。随类上中下差别有无量种也。语密者即是诸尊所有真言。闻此真言即知此尊内证之德。意密者即是本尊瑜伽之观。亦随四重方位各各不同。与此相应即入如来秘密之义也(云云)。
  轨云。尔时毗卢(等)解云。自下第二明能住尊体也。于中分三。一明四佛。二明四菩萨。三明大日。是则明初二也。有长行偈颂。长行之中总标明之。所说八印密中之密。是故世尊更观大众告密主也。言圣天者佛之别号。如言圣主天中天。言自道者。诸尊各各本真言也。为标帜者。种子及印也。言悉地者。此云成就。自余文句如文可知之。次偈颂中总明八种曼荼罗形及八种印。大疏云。此是大日威德生印。从此印中如来威德生。此是一切智智之明也。其曼荼罗作三角形。于其四边又有四三角围绕之。故云周也其中当观大日如来而在其中。其曼荼罗观八叶花。其花台上作曼荼罗。即是前瑜伽座也。作此三角。其尖向下。其色赤也(上说向上义用殊也)次第二云。此是金刚不坏印。金刚者是如来智。非从缘生。不可破坏故名不坏。其曼荼罗圆如嚩字(第五声)以金刚围之。其金刚亦在四边。此曼荼罗正圆而白耳。亦在花台上。其中有大日如来。以下皆放之。次第三云。此如来藏印亦名莲华藏印。此曼荼罗如前作圆月轮。但以四莲围之为异耳。于中亦观大日如来。次第四云。是佛音庄严印。又是万德庄严印。亦名内外庄严印。此曼荼罗半月形。而侧以点围之。次第五云。此印名从佛支分生印。其曼荼罗如瓶形者。意取瓶腹。即是形圆也。以四金刚围之。次第六云。此是法住印。其曼荼罗如虹形。有诸色间错。犹如虹晕。其形如覆虹。其下平。上有金刚幡也。上来诸曼荼罗有莲有金刚有点等。今此曼荼罗一一皆取以庄严。围之相间错也。次第七云(无印名)其曼荼罗虚空形(方形作之)杂色间杂。是虚空色。如空中含一切色象。如来大空智含一切法也。其两边各一点挟之。次第八云。是如来迅疾持印。谓如来秘密神通力也。力持迅疾之义也。其曼荼罗同前虚空。但改作青色以众多白点围绕之。当知此八印皆大日印也(已上大疏文也)。
  轨云。满足一切(等)解云。第三明大日也。谓上八印虽亦大日。彼显所具四智智德四摄悲德。非显自体。故今八外别显自体。于中分三。一显智自体。二显心自体。三显身自体。此即初也。正体智名一切智。后得智名一切种智。二智合言一切智智。前四佛显智用。今显智体故与前别也。大疏云。经云。时佛住降伏四魔金刚戏三昧(乃至)说一切智智满足金刚句者。住此三昧能伏四魔。能除六趣烦恼业苦与解脱乐。亦能满足一切凡圣所有希愿(云云。五字义可见大疏。云云)。
  轨云。遍法界(等)解云。第二显心自体也。谓此四阿字是大日心。周遍法界无所不至。大疏云。从阿字出三字成四字。此四合为一遍布一切处。声门字出亦遍一切(乃至)从此真言四德普遍一切如来之心。如从一字而生二字。二字生四字。四字生八字。八字生十六字。如是展转无穷。然实初字即同第二。第二同第三。平等无差别。即此四字是此经中正宗体也。一切秘藏皆从此生。即是毗卢遮那佛心也(云云古轨云。转阿字成法界身者。色心合说也。四字义寻上可知之)。
  轨云。即时住(等)解云。第三显身自体也。谓大日尊中台之主故。以一切真言上首暗字真言为其身体。故经说云是我自体。大疏云。我者即是大日如来(云云)文中有二。长行及明也。智生三昧者。大疏云。谓此三昧能生如来普门善巧之智。故以为名(云云)言百光者。大疏云。从此一字(暗字)百法光明遍流而出。百威德光从此出也。然此字轮最中置此真言王。次外一轮有十二字。谓从伊至奥凡十二三昧声也。次外轮布于百字。先从迦等二十五。次迦(去)等二十五。次欠等二十五。次屩等二十五。以中俄(上)若(上)拏那磨五字是大空点遍一切处故同布列也(又云。此五字在别。外十二字同圆布之)其布字次第逐日右转也(云云。又有五重布义。未分明之。)问。何故不布啰等八字。答。若加啰等过百数故应无表示。今有所表唯五五也。言百字者。今释之云。诸佛正教虽有八万四千差别。不过五法事理百法。以此百法为一切佛智德光明。为表此义名百光明也(言五法者。一心法。二心所法。三色法。四不相应法。五无为法。初四为事。后一为理也。言百法者。八识。五遍行法。五别境法。十一善法。十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十一色法。二十四不相应法。六无为法也。问。烦恼等法何为佛光。答。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故无妨难也)一云。三业之中。十善功德更互相资成百福德为佛威光。故名百光。义准如是之。
  轨云。秘密主(等)解云。此第四总结也。如文可知之。
  已上明中台九尊印言了。
  轨云。复次秘密(等)解云。自下大段第三持法得利章。当经中第四持诵法则品。正宗分内也。即明佛果有七之中。第七明佛因所成之果有二。自下第二明三部普门示现也。若法界曼荼罗。若内心曼荼罗。通显俱得之。经文隐密。义推如斯。于中有二。初明三部。后明普门。初中分三。此即第一明第一东方佛部也。大疏云。次于东方内院。当大日如来之上画作一切遍知印。作三角形。其锐下向。纯白色光焰围之。在白莲花上。即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大勤勇印。亦名诸佛心印也。三角是降伏除障义。谓佛坐道树。以威猛大势降伏四魔得成正觉。鲜白是大慈悲色也(云云)次虚空眼(等)大疏云。次于大勤勇北至于北维置虚空眼。即是大日佛母也(云云)次一切菩萨。大疏云。于大勤勇南至于南维作一切诸佛菩萨真陀摩尼印。此是净菩提心。无边行愿之所集成。常能普雨世出世间一切财宝。诸救世者皆从性净莲花台中现如是宝。故云住于白莲上(云云)余如文之。
  右此院内亦有七俱胝佛母等。不出印真言也。
  轨云。北方观自在(等)解云。此下第二明第一院北方莲花部也。大疏云。大日右方置大精进观自在者。即是莲花部主。谓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花故。名观自在。约如来行故名菩萨。顶现无量寿者。明此行之极果。即是如来普门方便智也(云云)曼荼罗形如文可知之。次多罗菩萨在观音右。凡诸圣者皆向大日以定左右。从观音眼生。阿弥陀佛姊妹也。大疏云。多罗是眼义。青是降伏色。白是大悲色)等。云云)余如文之。次毗俱胝在大势至右。大疏云。时观音额皱中现此菩萨。西方谓额上皱文为毗俱胝。如今人忿时额上有皱也。其身四手右一垂珠鬘。二作施愿。左一持莲花。二执军持(等。云云)余如文之。次大势至在毗俱胝左。大疏云。如世国王大臣威势以至得此自在之位。故名至也。持未敷莲(乃至)是莲花部持明王也(云云)余如文之。
  次耶输陀罗在大势侧。大疏云。此云持名称(乃至)钵胤遇者是淡黄色。或如绿宝。西方上胜之花也(等云云)余如文之。次白处尊在多罗右。大疏云。半拏啰嚩悉宁。此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花中故以为名(乃至)名为莲花部母。观音之母也(云云)余文可知之。次马头明王在观音下。大疏云。何耶揭唎婆。此云马头(乃至)食啖诸障成猛威势。是莲花部忿怒持明王也(等。云云)余如文之。次诸菩萨所说者在处不定。今案。此段未详。然此院中有多菩萨。谓大明白身发生等。皆无印言。今总此等名诸菩萨。其义可得之。次地藏菩萨不说在处。依图可知。大疏云。此菩萨从善性而生故名善子。从佛而生故亦名佛子。能说种种三乘行门利益众生。如十轮说)云云。今此菩萨与下同异。至下可知之)。次诸奉教者不说在处。依图可知。即是莲花使者眷属众等也。
  此次须列金刚部金刚手院。为慢法者绮互列故交错次第至下列也。
  轨云。佛子应谛(等)解云。自下明第二重东方妙吉祥院也。文云。第三亦是隐言。理实应言东第二也(图与此异也。疏文与今同也)大疏云。当释迦之内正东门中画文殊师利。身郁金色(瞻部金色)顶有五髻(表佛五智)作童子形。左手持泥卢钵罗。是细叶青莲花。花上有金刚印。极熙怡微笑。坐白莲花。是其秘密标帜也(云云)余如文之。次光网在文殊北。大疏云。光网童子身真金色。执持宝网(乃至)文殊持无相妙慧。光网持万德庄严)等。云云)余如文之。
  次无垢光在文殊南。此菩萨在密印品中(具如文之)次计设尼。谓此下五使者在文殊左右。大疏云。计设尼是鬘端严义(云云)如文知之。
  吹乌波计设尼。大疏云。乌波是亚者也。文殊以五髻征表五智。故此使者以美发为名也(云云)次地慧。如文易知之。次质怛罗。大疏云。质多罗是杂色义(等。云云)余如文可知之。次召请。如文可知。大疏云。文殊五使者。一名计设尼。二乌波计设尼。三质多罗童子。四地慧菩萨。五召请童子。于妙吉祥左右列之。各持文殊之一智也。其五使者下各作一奉教者(云云)次不思议。谓是即于五使者各有一人奉教之者。总名不思议童子。与使者别。以其真言当知之也(与图异也)。
  右此院内亦有观自在普贤对面等多类。皆无印真言也。
  轨云。行者于左方(等)解云。自下明第二重内南方除盖障院也。大疏云。于第二重大日如来左方画除盖障菩萨。西方俗法。东向而治。故以东为初方。南为右方。西为后方。北为胜方。今此曼荼罗坛门向西故。当大日左方也。左手持莲花。花上置摩尼珠。右作施无畏手(云云)余如文之。次除疑怪。梵云憍睹褐罗。大疏云。除盖障侧作二使者。然后如次置八菩萨。凡列诸眷属。皆令最初者在右。第二者在左。第三复右。第四复左。如是一右一左次第置之。今此菩萨在除盖障之右也(云云)余如文之。次施无畏在除盖障左。大疏说印云。地为信。水为进。火为念。风为定。空为慧。此印即表五根力也(云云)余如文之。次除一切恶趣在除疑右。大疏云。以诸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故常在三恶。今此圣者得是五力(与前印同故)举之令升(云云)余如文之。次救护慧在无畏左。亦名救意慧。如文可知之。次大慈生在救护左。亦名慈起。如文可知之。次悲旋润在除恶右。亦名悲念。大疏云。此菩萨名悲念者。此菩萨系属于悲。如人被他执持故不得自在。此菩萨身心系属于悲为悲所持故(云云)如文之。次除一切热恼在悲念右。如文可知之。次不思议慧在慈起左。如文可知之。
  右此院亦有贤护菩萨。无印言也。
  轨云。北方地藏(等)解云。自下明第二重内北方地藏院也。大疏云。此菩萨于杂宝庄严地上。以金银颇胝水精四宝为莲花座。在其座上光焰周遍其身。如在胎藏。故云处于焰胎(等。云云)余如文之。问。今此菩萨与在上观音院有何异耶。答。是一体菩萨。由本誓故成他部伴成自部主也。次宝处在地藏右。如文可知之。次宝手在地藏左。亦名宝掌。余如文之。次持地在宝处右。如文可知之。次宝印手在宝掌左。如文可知之。次坚固意在持地右。如文可知之。
  右此院内亦有日光等四人。皆无印言。如是上首诸尊又各各左右眷属围绕之。
  轨云。西方虚空(等)解云。自下明第二重内西方虚空藏院也。大疏云。此菩萨持如来等虚空慧持大慧刀者。利慧标帜也。被服白衣。白净无垢。是其教行外饰也(云云)余如文之。次虚空无垢。大疏云。此中法门眷属亦如前次第左右列之(云云)。余如文之。次虚空慧。莲花印。清净慧。行慧。安住慧。皆如文可知之。
  右此院亦有十波罗蜜菩萨金刚藏等多类。皆无印言也。
  轨云。出现智菩萨(等(解云。摄大仪轨亦名苏悉地伽罗菩萨也。上文苏悉地眷属。判为苏悉地会。是则虚空藏院之内也。以出现智为其上首可有眷属。若依图者。此出现智位在虚空藏院内。从此下位有曼荼罗菩萨·金刚明王·乃至十一面等。以如此等可为眷属。在此轨文并图中。不见经文及疏文也。出现智在古仪轨中。勘之可悉矣。次执莲花杵。此菩萨又经及疏不说之。在古仪轨中。传云。图中金刚针也(云云)又可勘详之(然定此苏悉地会诸师异说。未有一定。今所释者依其一途。可问明师之)。
  轨云。复次第二(等)解云。自下明第三金刚部。即第一重南方也。今言第二。是密意言。以其中台为第一故。大疏云。于大日左置金刚部。谓执金刚能满愿者。其色如钵胤遇花。是淡黄色也。或如绿宝。净法界色。与金刚智和合。是故其身黄白。如是智身如空不坏故。用虚空色以为标帜也。所持密印是五股金刚。五如来智。皆兼权实。以金刚慧手执持其中。故云。右执拔折罗。首戴三峰宝冠。形若山字。峰间如仰月形(等。云云)余如文之。次忙莽鸡。大疏云。忙莽鸡是母义。莽鸡又多义。在部主右。所谓金刚部母。亦持智杵(云云)余如文之。次金刚针。大疏云。在部母右。持一股拔折罗。是一相一缘坚固利智。贯彻诸法无所不通。故名针也(云云)有二使者皆女形也。余如文之。次金刚锁。大疏云。在执金刚左。执持连锁。两头如拔折罗形。下有二女使。摄持刚强难化众生。使不退于无上菩提。故名为锁(云云)余如文之。次降三世。大疏云。在执金刚下。号月靥尊。面有三目四牙出现。如夏雨云色。作大笑形。以金刚宝为璎珞。以无量门大势威猛摄护众生。有无量眷属(等。云云)余如文之。次一切持金刚。大疏云。十佛刹微尘数金刚。同入金刚无胜三昧。如金刚手无别(等。云云)今义推云。此院之中有五人持金刚菩萨合之为一。名一切持金刚菩萨也。次金刚拳。谓此菩萨不见别说之处。在古仪轨及图中也。次一切奉教。大疏云。在本尊侧。承命往来。随有所作者也。乃至通三部使者用之(云云)今案。此院中有使者军荼利等八人。合之为一。名一切奉教也。余如文可知之。
  轨云。次往西方(等)解云。自下明第一重内西方佛部也(第一重中以上下方为佛部。以左右方为金刚莲花部也)今在不次为授口决也。大疏云。次往西方画如来持明使者及诸执金刚众。于此下位依涅哩底方画不动明王。如来使者作童子形。右持慧刀左持罥索。顶有莎髻。屈发垂左肩。细闭左目。以下齿啮右边上唇。其左边下唇稍翻外出。额有水波文。坐于石上。其身卑充。作奋怒形。是其标帜也。此尊于大日花台久已成佛。以本誓故示现初发大心诸相不备之形。为如来僮仆给使执作诸务。故持利刀。其罥索者。是菩提心中四摄方便。以此执系不降伏者。以利刀断其业寿命。令得大空生。业寿种除。戏论风灭。故缄其口。以一目视者。如来以等目所观众生无可宥者。故此明王所为事业唯为此一事因缘也。镇其重障盘石使不复动。成净菩提心妙高山王。故云安住在盘石也(乃至)言不动者。此是如来法身以大愿故。于无相中而现是相。护一切行者。若行者常能念之。能除一切障。所谓不动者即是真净菩提心。为表此义。因事立名也(云云)次胜三世在般若右。大疏云。次于下方西北隅际。作降三世忿怒持明王。首戴宝冠。持五般金刚印。瞻仰大日。如请受教敕之状(云云)余如文之。次大威德在胜三世右。经及疏中不说之。古仪轨云。身作玄云色。六手身六足(云云)即出大咒也。余如文之。
  右此院内最中有般若尊。其左有降三世尊。并不说印言。又经及疏不说之。般若尊印言在玄法寺仪轨中。又降三世尊。古仪轨云。八臂而四面。笑怒恐怖形。四牙炽盛身。执持诸器仗(云云更可检之)问。金刚手院有降三世尊。今此院中有胜三世。亦名降三世。此外亦有。凡三处有。同欤异欤。答。一云。各别也。别人同名。其印真言亦各异故。别体同名。部部非一。如金刚针在金刚手院。亦有虚空藏院之末。执杵菩萨亦名金刚针等也。一云。一人一名。随本誓故处处出现。如地藏等也。二义俱得。取舍任意耳。轨中卷了。
  轨云。持真言行(等)解云。自下明第三重东方释迦院也(诸菩萨在悲智之间。上求下化故为第三也(大疏云。于东初门中。先置释迦牟尼。身真金色。并具光辉三十二相。所被袈裟作乾陀色。坐白莲花作说法状。谓以右手执袈裟角。如今阿育王像也(云云)余如文之。次能寂母。大疏云。次于世尊北置佛眼。亦是释迦佛母。此是如来随类形三昧也。此三昧正以大慈普眼为体(等。云云)余如文之。次毫相。大疏云。于佛母右画如来白毫相印。住莲花中作商佉色。身有圆光。手执莲花。如半敷形。内有宝珠。此是如来无边福业之所集也(云云)余如文之。次一切诸佛顶在右莲中。大疏云。谓十佛刹土微尘数佛之顶。顶者是尊胜义。最在身上。即是十八不共法之别名。此尊形像一同释迦具大人相。唯顶肉髻作菩萨髻。亦住宝处三昧(云云)余如文之。次白伞盖佛顶等。大疏云。次于释迦之南置五如来顶。第一白伞(真金色)第二誓耶。此云胜(郁金色)第三微誓耶。此云最胜(浅黄色)第四帝殊罗施。此云火聚(极白色。名高。亦名光聚)第五微吉罗拏。此云舍(浅白色。亦名除障。亦名舍除。亦名摧碎)是弃舍烦恼义亦是摧碎义。此五如来五智之顶等(云云)次广生佛顶等。大疏云。毫相之右画三佛顶。第一广大(白色。亦名广大发生。亦名大转轮佛顶)第二极广大(黄色。亦名极广生。亦名光聚佛顶)第三无边音声(赤色。亦名无量声佛顶)其形相皆同五顶。是如来三部众德之顶也(云云)次声闻及缘觉(并在左方)大疏云。此是法佛大悲愿力。为利有情。于三昧中而现声闻缘觉真言。若有众生应以此法入道之者。令从此门入大悲藏(云云)其名号如文可知之。次无能胜。大疏云。是释迦眷属。亦入宝处三昧。此是释迦化身。隐其无量自在神力。现此忿怒明王之形。降伏众生而尽诸障(云云)次无能胜妃。准上可知之。
  右此院内有如来宝等。皆不说印言也。
  轨云。次于东北(等)解云。自下明第三重内护世天等也。于中有四。约四方门分别之故。此即第一东方部内也。于中分三。初东北。次正东。次东南。是即初也。大疏云。次于东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净居天众(初三名如轨之)第四意生第五名称远闻。此是五那含天子耳(云云)此佛所化生。非关世天也。一一如文可知之(五佛顶之次有也)。
  轨云。行者于东隅(等)解云。自下明东南方部也(先须列正东帝释部。今绮互故隔越列之)大疏云。东南隅布列诸火天众。住火焰中。额及两臂各有三灰画。即婆罗门用三指取灰涂身像也。此是普门之一身。为引接火祠韦陀梵志。方便开示佛韦陀法。故示大慧火坛。净修梵行之标帜也(云云)余如文之。火天后等四人。亦如文可知之。
  右此部中亦有阿诣罗仙等。不说印言也。
  轨云。次增长天(等)解云。自下第二明南方部也。于中分二。初正南。次西南也。此即初也。经及疏古仪轨中无增长天。以阎魔王为首。故可名阎魔王部也。今此天王如文可知之。次阎魔王。大疏云。次于大日之南作焰魔法王。手执檀拏印作极恶忿怒形(等。云云有三藏于冥途遇鬼见之事。可见疏之文)是亦佛化身也。次死王。大疏云。此是阎罗明王也。亦为成就大悲发生曼荼罗故。随所通达而说真言(云云)次焰摩七母。大疏云。有七姊妹。此七摩怛里以本名为真言(云云)次黑夜神。大疏云。此阎罗侍后也。为欲除彼无明黑暗之中长夜诸障垢等怖畏故说此言(乃至)此等皆女鬼。其形黑色也(云云)次荼吉尼。大疏云。此大夜叉能知人欲命终之者。兼六月知之。取其心食之。其心者是所谓人黄在人身中。犹如牛生。若得食者得大成就(乃至)此夜叉属摩诃迦罗也(云云
具如大疏第十之)。
  右此部中亦有难陀龙等。皆不说之(二龙印言在本西方)。
  轨云。泥哩底方(等)解云。自下明西南方部也。大疏云。次于西南隅画涅哩底鬼王。是护方罗刹王也(乃至)此亦佛化身也。彼常啖食众生。如来亦尔。能食一切魔障有情无有厌足(云云)余二人如文可知之。
  轨云。西门内(等)解云。自下第三明西方部也。于中分二。初正西。后西北。此即初也。经及疏古仪轨中不说广目天。以嚩鲁拏为首。大疏云。嚩鲁拏是大海龙王。西方护方龙王。持罥索为印也(云云)今仪轨云水天也。次难陀拔难陀。大疏云。自越生死流转住于最胜处。以此护持世间以为名也(云云)次诸龙。大疏云。云是黑暗。即诸众生垢障。能啖诸障而得自在。故以为名也(云云)注如文可知之。次地天。大疏云。地能持万物。依之生长。即是佛心。犹如来心能持万物(云云)次妙音天。亦名辩才天。大疏云。是天显咏义者。与乾闼婆稍异。彼奏乐者也。以此妙音悦可众生。说无坚法令知无常验得如来坚固之法也(云云)次毗纽天。大疏云。亦云微瑟纽。即是那罗延天别名也。是佛化身也。此天乘迦楼罗鸟而行空中也(云云)次月天。大疏云。若不死者则不生。不生不死者是名甘露。世人以月能除毒热同于甘露故以为名。一切甘露之味无过净月三昧(云云)又云。西门之南与日天相对置月天。乘白鹅车。于其左右置二十八宿十二宫神等以为眷属(云云)次摩醯首罗。大疏云。商羯罗天。此是摩醯首罗。于一世界中有大势力。非三千世界主也。经中下文更有鲁捺罗。是商羯罗忿怒身。又置塞健那天。是童子天也。皆于其侧置妙妃。当于释梵左右序列之耳(云云是东西相对之意也)其广目天二十八宿等。如文可知之。
  右此部亦有忿怒无能胜(难破)阿毗目伽(对面)等杂类。皆不说印言也。
  轨云。嚩庾风天(等)解云。此明西北方部也。嚩庾者即风也。是亦佛化身也。大疏云。西北隅置护方风天眷属(云云)。
  右此部中亦有风天眷属等。皆不说之。
  轨云。北方门内(等)解云。自下第四明北方部也。于中分二。初明正北。后明东北。此即初也。大疏云。次于北门置毗沙门天王。于其左右置夜叉八将。一宝贤。二满贤。三半只迦(旧云散支)五醯摩嚩多(是住雪山者。一二梵语。及四六七八不异注文之)及诃栗底母。功德天女。经文阙之。阿阇梨云。功德天随毗沙门令在北方。若本位亦可置西方也。凡此诸天皆是众所智识。世间众生各随性欲因缘宗奉供养也。毗卢遮那为欲普门摄众生故。遍一切处示同彼身。以世间共识之标帜为出世间秘密之标帜也(云云)自余四人如文可知之。
  右此部内亦有难陀等多类。皆不说印言之。
  轨云。东北伊舍那(等)解云。此明东北隅部也。大疏云。鲁捺罗。此云黑天。亦是佛所化身。是摩醯首罗之化身也。亦名伊舍那。以本名为真言)云云)次步多。大疏云。是夜叉之类也(云云)。
  轨云。东门帝释(等)解云。自下明先第一东方部中正东也(密意如上)大疏云。于东方五顶之南当画因陀罗释天之主(释迦是百福德义。以因中曾百度修福。所谓一百遍作无遮大会普施众生。故得成此胜生也。)坐须弥山(有所表示)天众围绕。首戴宝冠被诸璎珞。持伐折罗。及余眷属。谓舍脂夫人及六欲天等。具如图中所示也(云云)次日天。大疏云。释天眷属之南置日天众(世人谓为常利众生者也)在八马辂中。并二妃在其左右(誓耶此云胜。微誓耶此云无胜也。云云)次摩利支。在日妃前。经疏不说。古仪轨云。定手虚成拳。智掌舒而覆(云云于危难之时想入其掌中。人天不能见)次九执。大疏云。日天眷属。布诸执曜(云云日。月。五星。罗睺。计睹也)次大梵天。大疏云。释天眷属之北置大梵天王。戴发髻冠坐七鹅车中。四面四手。右一持莲花。二执数珠。左一执军持。二作唵字印(当稍屈头指。直申余指。侧手案之。而作语状。是净行者吉祥印也)余四禅天皆列其左。无热等五净居天列在其右(云云)次持国天王(如文)经及疏古仪轨中皆不说之。
  右此部中亦有四无色天等多类。皆不说之。
  轨云。乾闼婆(乃至)普世明妃(等)解云。是亦东方类也。但说处不明。又不载图中(只依罗刹方有阿修罗之位。自余不见也)大疏云。以如上诸真言等随一一中则有根本真言·心真言·随心真言。如是无量不可数知。今总说诸真言之心。即此阿字是也。即是诸字之母。一切真言生处也。谓一切法门及菩萨等。皆从大日自体自证之心。为欲益生以加持力而现此事。实能即体不生同于阿字法体(等云云)。
  问。上来次第新古仪轨多以不定。只依一途。岂非胶轸耶。答。略有二义。一云。本经深广奥旨难寻。是以制作仪轨之人。各任胸臆广略前后互以不定。今所撰者崇所习学。都不鉴他之藏否矣。唯以自习为指南而已。二云。此秘密法本末隐密。本谓经文。多有回文。末谓疏文。多有烂脱句。是则为令不辄尔故。其制仪轨诸家亦尔。虽为秘藏广略次第文言起尽各各脱漏。然义旨同。故就一途有何咎乎。问。余宗之家建成佛门各别不同。若准彼此宗义云何。答。如以一经诸家别释。正教如水。方圆随器者也。
  轨云。秘密主如是(等)解云。自下大段第四作业回向章。当经中第五真言事业品。流通分也。正定之中既明行者发心修行。成内证果。施外方便。普门示现。大悲胎藏之方法讫。更说末代入此道者依止方法。修秘密门。奉行圣教之事业也。于中有十。一结宗令信。二赞行者业。三劝发行者。四明持诵式。五明住定法。六明供养事。七明佛加持。八明解界(加奉送)九明护身。十明教诫也。此即初也。言如来信解者。大疏云。如来信解者。始从真正发心乃至成佛。于是中间通名信解(云云)余如文可知之。次又秘密主等者。第二赞行者业也。三业之中且略意业。其实亦尔。如法花云。有所思惟皆是佛法。自余如文之。次是故秘密主等者。第三劝发行者也。此中有二。初明用心。后明持身。此即初也。此中亦二。初顺后违。合为一文也。言如来地者。即上所说信解地也。谓心为地。住信解心画曼荼罗也。曼荼罗义如上说之。余文可悉之。次净意作念诵者。第四明持诵式也。分可为九。一念诵作法。即此文也。如文易知之。二或语等者明失错过。三若虚语等者明补阙分。㘕置舌者为净口业垢也。或部母者为补阙文也(佛眼佛母也。如上之)四纵语等者明不阙所以也。若无散乱不阙文句。数遍满者以珠当心可观字义也。余如悉地者净珠旋转真言等。可见彼文也。五出入息等者。念诵之间住数息观偏观真谛。故云第一相应。即住第一义谛门也。六阿字布等者明布字法。四种阿字(若加第五)作字轮观可想字义。三落叉者明数遍也。七普贤等者明诸圣众影向护持也。八速奉阏等者明承事也(正供养在下也)九便得等者明胜利也。次念诵分限等者。第五明住定法也。出定之后真言者根本明也。次陈虚空眼等者。第六明供养事也(其理事供养如上已说之)次说救世诸尊等者。第七明诸佛加持也(其义如文)次难堪忍者。第八明解界也(印明如上之)还呈三等者。亦以入佛三昧耶可解界也(若用三三昧耶无妨也)言心送等者明发遣也。次如前三密等者。第九护身也。次忏悔等者。第十明教诫也。思惟等者明护三业也。圣力等者明获冥验及胜利也。我依等者明回向也(言瑜祇者是行者也。与瑜伽异也)。
  余昔学慈氏大士之宗。今寻金刚萨埵之迹。出入两家宛如邯郸之步。糅契一道还招嚧胡之嗤。粗言细语皆归胜义。愿施此善一切成佛矣。
  正历甲午岁霜月比。
  兴福寺修行释金刚觉集。
  观觉寺。
  安元三年五月二十九日。于劝修寺西明院拭老眼上下两帖自染笔书写了。
  ●生年七十五。
  于中卷者。本自所持也。写本云。以真兴御自笔本书了。同移点了(云云)。
  宝永四年乙亥五月二日书写了。
  广泽末资亮深。
  享保八癸卯年二月四日书写了。
  小岛末子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