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金刚顶大教王经疏卷第四

  大勇金刚撰
  经。尔时婆伽梵。两本经同云尔时世尊。释曰。从此以下。第二明一切如来福德聚门四大菩萨。然金刚顶诀。但释东方四大菩萨。不释南方以下经文。是故今准前文。及以依诸秘密金刚乘等教迹。消释经文。亦分为二。初明四大菩萨。后明总结也。就初亦分为四。一虚空藏大菩萨授金刚七宝灌顶智门。二大威光大菩萨授金刚日轮智灌顶门。三宝幢大菩萨授如意满愿幢灌顶门。四常欢喜根大菩萨授金刚笑灌顶智门。已上四大菩萨。并是南方宝生如来。是平等性智眷属。都号与一切初成道如来宝部中大灌顶萨埵也。出生义云。由一切如来大庄严义而生金刚宝焉。由一切如来大威耀义而生金刚日焉。由一切如来大满愿义而生金刚幢焉。由一切如来大欢喜义而生金刚笑焉。则南方宝光明功德界宝生如来四亲近菩萨也。以一切如来无住檀那波罗蜜之所成就焉。此中初明虚空藏大菩萨授金刚七宝灌顶智者。心要云。由斯善法。果愿未圆。须臾灌顶。庄严莹饰其体。即虚空藏菩萨。持摩尼宝瓶。复相。一切如来发生大摩尼宝。灌顶大菩萨。受位乃至转轮王位时。悉皆为之利益恒沙无边福德聚威德自在。此乃虚空藏菩萨之福德智也。分别位云。毗卢遮那佛。于内心证得金刚宝灌顶三摩地智。自受用故。从金刚宝灌顶三摩地智流出金刚宝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灌洒一切众生顶。获得菩萨不退转职位。还来收为一聚。为令一切菩萨受用三摩地智故。成金刚宝菩萨形。住宝生如来前月轮。次释经文者。大分有四。为颂曰。如来金宝心。秘密神变相。现请教示故。授彼金刚宝。初言如来金宝心者。从尔时至啰怛曩(二合)于中四门不同。一举报。二显体。三明行。四护念。今此文。是初举报乃至体。若具足言者。应云尔时婆伽梵持一切如来身以为其体于普贤门而具显示。今但举报兼显体。下亦准知。
  经。复入虚空藏大菩萨三昧耶所生宝加持名金刚三摩地。别本云。复入虚空藏摩诃菩提萨埵三摩地所生宝加持金刚三摩地已。旧本云。复次从虚空藏心出现摩诃菩提萨埵三摩耶所生宝加持金刚三摩地已。释曰。此第三明行也。初明佛入三昧耶。如来先入金刚喜菩萨三摩地。又入宝灌顶三摩地智。故云复入也。所言虚空藏大菩萨者。是三昧之主。即此菩萨所修之行故。云虚空藏菩萨三摩耶。福德之聚。无边无际。犹如虚空。又三轮清净。喻若虚空离诸垢染。故云虚空。所言藏者。略有三义。谓一者能藏名藏。二者所藏名藏。三者能生名藏。此三昧耶。苞含世间及出世间福德之聚。无所妨碍。故言能藏名藏。故理趣释云。此菩萨在右月轮。表一切如来真如恒沙功德福智资粮聚也。又众生薄福不能感得。而为薄福之所覆藏故。名为所藏也。大圣慈悲。怜愍有情。开法界藏。出生无尽金刚七宝。施与一切。故言能生为藏也。然此菩萨。于四阿字在其一字。四大轮王其一人也。故理趣释云。阿字菩提心义。如此字一切字之为先。于大乘法中趣向无上菩提。菩提心为先。阿(引)字者。行义。则四智印。瑜伽教中修行速疾方便。由集福德智慧资粮。证成无上菩提正因。第三字极长高声阿字者。等觉义。由证无边智解脱三摩地陀罗尼门。摧伏四种魔罗。受十方一切如来三界法王灌顶。转正法轮。第四恶字者。涅槃义。由断二种障。谓烦恼所知之障。证得四种圆寂。所谓一者自性清净涅槃。二者有余依涅槃。三者无余依涅槃。四者无住涅槃。前三通异生声闻缘觉。第四唯佛独证。不同诸异乘。则此四字是毗卢遮那佛自觉圣智四种智解脱。外现四大轮轮王菩萨。所谓第一金刚萨埵。其二金刚宝菩萨。其三金刚法菩萨。第四金刚羯磨菩萨是也。所言三昧耶者。具如前释。次所生宝加持等者。明所生加持名也。彼三昧耶展转能入一切。开发智用。自在无碍故云所生宝。加持者。谓从宝三摩地智现其宝相灌洒一切故云加持。又四种施中。以灌顶施灌洒一切故云加持。言四种施者。谓灌顶施。义利施。法施。滋生施。理趣释云。所谓以灌顶施故。能得三界法王位。此则金刚宝菩萨三摩地行。所谓义利施故。得一切意愿满足。此则金刚光菩萨三摩地行。所谓以法施得圆满一切法。此则金刚幢菩萨三摩地行。所谓滋生施故得身口意一切安乐。此则金刚笑菩萨三摩地行。灌顶施与何类。瑜伽者想身虚空藏菩萨。以金刚宝灌顶一切如来。义利施者。惠施沙门婆罗门资缘具。法施者。为施不现形。与天龙八部等说法等。滋生施者。施与旁生之类也。今此是灌顶施。余如次知。所言金刚三摩地者。具如前也。
  经。一切如来灌顶三摩耶名一切如来心从自心出缚曰罗(二合)啰怛曩(二合)别本云。从其心出一切如来灌顶三摩地名一切如来心说此陀罗尼曰跋折啰啰怛娜。旧本云。此一切如来灌顶三摩耶名一切如来心从自心而出即说密语跋折罗阿啰怛那(二合)。释曰。此第四护念也。言灌顶三昧耶名一切如来心者。是秘明号。以金刚宝灌洒一切菩萨。由此得登职位。众生蒙之为预解脱故。名灌顶三摩耶。即护念意也。此三摩耶。是一切佛无上智心故。云名一切如来心也。彼三摩耶心从佛心出。为众会说故。云从自心出。别本云从其心出一切如来灌顶三摩地名一切如来心等者。即其义也。若秘明义者。是金刚宝也。庄严如来故。如来护念加持众生故。众生离苦。如前释也。
  经。从一切如来心才出已一切虚空平等性智善通达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聚为一体则彼婆伽梵持金刚。别本云。说陀罗尼时从一切如来心即彼婆伽梵执金刚出现平等性智遍满虚空由善决了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同一体性。旧本云。才出此咒时从一切如来心中遍满虚空平等性智善决了故金刚萨埵三摩地及坚牢故同一密合即彼执金刚。释曰。从此以下至神通游戏。是第二颂秘密神变相也。准上普贤境界不同。亦有十二门。一依因。二显本。三应实。四显相。五显力。六还源。七显智。八示相。九明德。十显实。十一普现。十二感应。此即依因。显本也。佛心金刚为因本故。于中初明现相之由谓从佛心才出已故起首现相。次一切虚空等者。明现相人也。彼持金刚由二所以故。聚一切身以为一体。谓智善通达妙理底故。萨埵妙行极坚牢故。缘此因故。得法界体神通无碍也。平等性智。不染惑障。无有边际喻如虚空不干一切无有际畔。故云一切虚空。又缘一切虚空法界自他皆平等。是真如性故。云一切虚空平等性。性是理境。境平等故。智亦平等。又有漏位中第七识。执我执法。高下不平。若至无漏位。自他皆平等。故为平等性也。智是决疑义也。若决解体外浅略之理。不名为善。今此秘教智。决解体内深秘之理故。云善通达也。次金刚萨埵等者。是明妙行坚牢也。智既通达不生不灭本际理故。行亦随智得到。不坏恒然常住故云极坚牢也。诀云从如来智入普贤心。若不尔者。碍而不遍。无智故碍。无行故不遍者。即此义也。具如是德故。云婆伽梵持金刚也。
  经。为一切虚空光明出已。别本云。以为光明。旧本云。以为流出光明尽遍虚空。释曰。是即超明第四显相。兼第三应实也。虚空光明者。是宝光明。即彼菩萨智相也。若准前文。于此文前。应云于诸佛所围绕而住。今文阙略。义必应有故。兼应实也。
  经。以一切虚空光明照耀一切有情界成一切虚空界以一切如来加持一切虚空界入世尊毗卢舍那佛心。别本云。遍满虚空界普皆照耀尔时以诸如来加持力故彼光明界悉入毗卢遮那心。旧本云。犹彼尽遍虚空光明照耀故以尽遍为虚空界尔时以诸佛加持力一切虚空界悉入世尊毗卢遮那心中。释曰。此明第六还源。义兼第五显力也。以宝光明照耀一切。令诸有情为宝光明。以佛加持。诸宝光明还入佛心。故云还源。又于一切法有无碍用者。良由如来普贤行遍一切处。坚牢加持。是故亦兼显力也。
  经。善修习故金刚萨埵三摩地一切虚空界胎藏所成一切世界遍满等量出生大金刚宝形住佛掌中。别本云。为遍世界满虚空等量大金刚宝所成身安住如来掌中。旧本云。善修习故金刚萨埵三摩地以为遍虚空藏周流一切世界等量。诃金刚宝所成身安住如来掌中。释曰。此明第八示相。亦兼第七显智用也。言胎藏者。萨埵三摩地。是为胎藏。前以宝光明照耀一切有情界。成一切虚空界。是故萨埵三摩地为世界胎藏。此是萨埵善修习所致故云善修习。此胎藏所成一切虚空界遍满彼虚空界等量大宝光明。今复出生大金刚宝形。住佛掌中。是故云善修习故乃至住掌中也。言光明者。即是宝印灌顶智光。智相难示故。成三昧耶形。以示时会众。彼光明亦是智用故。兼含第七也。
  经。从金刚宝形出一切世界微尘等如来身。别本云。复从彼金刚宝中出一切世界微尘等如来身。旧本云。是时从彼大金刚宝身中出现一切世界微尘等已。释曰。此第十显实义。兼第九明德也。初明宝形出生如来法界身轮。身密妙用。其数无量。故举微尘以为其喻。
  经。出生已作一切如来灌顶等于一切世界作一切如来神通游戏。别本云。于诸世间作一切如来灌顶等事及诸神变已。旧经云。而作一切如来灌顶等事一切如来神变于一切世间作已。释云。此第十一普现也。若准释金刚王。诀总此等文以为一段。而今准普贤门。分为二段。下文亦然。今就初段解释经文。若准上者。应云出生已遍周法界究竟一切虚空遍一切世界云海作一切如来灌顶等。于一切世界。作一切神通游戏。然今经文阙略不说。准上可知。故所言出生已者。结前生后之意。显实事毕故曰出生已。次现作金刚宝灌顶三摩地智等故。云作一切如来等。于中现作事多。谓成正觉等事故云等。是现自行成也。次于一切世界等者。是遍空尘界广作佛事。普现色身利益有情。是即利他行也。阙略感应。思之可知。
  经。虚空界胎藏妙出生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聚为一体生虚空藏大菩萨身。别本云。尽以世界藏善出生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还为一体为虚空藏大菩萨身。旧本云。以尽遍世界藏善出生故以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同一密合成就虚空藏大菩萨。释曰。从此以下至悉地故。第三颂现请教示也。智用出入不同。义分为六。一摄相。二还源。三现请。四念应。五现法。六显益。此即第一摄相也。宝印灌顶智。为法界体。含藏一切故。云虚空界胎藏。亦能出生一切诸法。不是四句之所生。专是法性妙缘起故。云妙出生也。萨埵智行。极理本际。其所至处。无能坏者。故云金刚萨埵极坚牢故也。由此义理。聚为一体夫缘起合散。亦非合散而合而散。法性自尔。若知此义。即见金刚宝法界身也。
  经。住世尊毗卢遮那佛心说此嗢陀南奇哉妙灌顶无上金刚宝由佛无所著名为三界主。别本云。住于毗卢遮那佛心说此嗢陀南曰我能为灌顶无上金刚宝虽无住著者然为三界主。旧本云。既成就已住于毗卢遮那心而高声唱如是言奇哉曰我是自灌顶金刚宝无上虽无住著者然为三界主。释曰。此第二还源也。分文为二。初正明还源。谓住佛心也。次说偈奇叹。又分为二。初二句叹智身也。宝灌顶智。甚深微妙。非是三乘显教所侧。故云妙灌顶也。周遍法界。起作佛事。无坏乱者。故云无上金刚宝也。后二句叹智身功能也。四乘各有无所著智。彼三乘智。不得除断无明等着。但如来智。独能断尽。无有遗除。今此智身。不类三乘。故云佛无所著也。显教智印。权无所成。唯此密印。实登极位。故云由佛无所著名为三界主。无住着是空。三界主是不空。彼秘密空不离不空。故两经云虽无住著者然为三界主。此义可知。
  经。时彼虚空藏大菩萨身从世尊心下依一切如来前月轮而住复请教令。别本云。时彼虚空藏菩萨从佛心出于一切如来前依于月轮中住复请教示。旧本云。时彼虚空藏摩诃菩提萨埵从毗卢遮那佛心下向一切如来前依于月轮复请教示。释曰。此第三现请也。若不住佛心。何得佛加持。是故先住佛心。从佛心下。然后住月轮也。月轮即是大菩提。一切有情为此所摄。若住月轮。弃舍有情。诸佛所呵。是故请佛教示。不独为我。意兼一切。此亦可知。
  经。时世尊入一切如来大摩尼宝名金刚三摩地。别旧两本同云。尔时世尊入大摩尼宝金刚三摩地已。释曰。此第四念应也。佛意欲赴菩萨所请。普利一切。是故先入大摩尼宝金刚三摩地也。摩尼者珠也。若得此摩尼三摩地者。于一切如来发生大宝灌顶。于诸有情起作广大利益。是故如来先入此三摩地。
  经。受一切如来圆满意乐三昧耶。别本云。现一切如来有所乐求皆令圆满三摩地。旧本云。一切如来有所乐求皆令圆满三摩耶。释曰。此第五现法也。此三昧耶是一切如来令诸有情有所乐求皆悉成就者也。是故以为三昧耶名。又言乐者。若依庄严莹饰如来义者。是安乐也。若就圆满有情所求者。是乐求也。彼别旧两本。俱依乐求之义。故同云有所乐求。今此新经意。存两句。故但云意乐也。言一切如来者。若准前释。佛佛相授故云一切如来。又应云此智印是一切诸佛之所同用。故云一切如来也。受者受用也。世尊婆伽梵。今现受用此三昧耶故云受一切乃至三昧耶。
  经。尽无余有情界获一切义利受一切安乐悦意故乃至得一切如来利益最胜荣盛悉地故。别本云。尽众生界令得一切利益安乐悦意受用故乃至得一切如来事最上悉地故。旧本云。尽众生界为得一切利益故安乐悦意受用故乃至得一切如来事成就最上悉地故。释曰。此第六显益也。谓三摩地力令尽无余界得世及出世二种乐故也。文分为二。初明所利无限也。众生无尽故云无余。令无尽众生获得一切利故。云尽无余有情界也。次获一切下。二明所与利益也。获一切义利等者。是明令得世间利也。言获义利者。正得利益。义字。鱼琦反。善也。宜也。利字。力至反。义之和也。君子利物。是以和义。又利犹养也。成毕已。言养礼毕也。又利和也。仁也曰令诸有情获得善利故。云获一切义利。由得义利故。身心得受一切安乐喜悦。故云受一切安乐悦意也。乃至得一切等者。是明令得出世上上悉地益也。具足应云获得下中上悉地益。兼含明之。故云乃至也。极位悉地。无过上者。故云最胜。此三摩地。是一切如来大庄严义故。云荣盛悉地也。
  经。受彼金刚摩尼与彼虚空藏大菩萨摩诃萨金刚宝转轮王授与金刚宝等灌顶安于双手则一切如来以金刚名号金刚藏金刚藏灌顶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以金刚摩尼安自灌顶处说此嗢陀南此是一切佛灌顶有情界授与我手掌宝安于宝中。别本云。授彼金刚摩尼与虚空藏菩萨双手令彼菩萨得金刚宝故以金刚宝英灌菩萨顶是时一切如来共以金刚宝名号而与灌顶尔时金刚宝摩诃菩提萨埵持彼金刚摩尼于已灌顶处置已说此嗢陀南曰此是诸佛有能灌众生顶我从佛手受能授诸众生以我金刚宝还用宝庄严。旧本云。此金刚宝摩尼为彼虚空藏大菩提萨埵以为金刚宝转轮故又以金刚宝英灌顶既灌顶已而于双手授之是时一切如来以灌顶之号名金刚藏尔时金刚藏摩诃菩提萨埵。将彼金刚摩尼于已灌顶处置已而高声作是言曰此诸如来许能灌众生顶我是手授者乃授与我者以宝而余宝。释曰。此第四颂授彼金刚宝也。于中文分为二。初明如来授宝灌顶等。次说令信偈。于初文中为三。初如来授金刚摩尼也。次授与金刚宝等者。二明令得宝。故授与灌顶。安于双手也。次则一切如来等者。三明与授金刚号也。次从金刚藏灌顶时金刚藏以下。二说令信偈为二。初欲说偈。即以所授智印而示现其相。言灌顶处者。如余处说也。次正说令信偈为二。初二句。正明举所授智印。是诸佛所持令生信也。一切如来。以此宝印庄严诸佛。利益众生。故云此是一切佛灌顶有情界也。有情两种。谓众生及无上众生。若依智论。佛为无上众生。故有情摄此义可见也。后二句。举随师得之令生信也。若不随师任意受持。罪福如前。究竟加分得故云受与我手掌也。究竟加分得故云宝安于宝中也。
  经。尔时婆伽梵。两经并云尔时世尊。释曰。从此以下。第二明一切如来福德门中第二大威光大菩萨授金刚日轮智灌顶门。心要云。虽受灌顶。未获威光。须得日轮圆光洞照千界所以持金刚光明之日。赫奕晖焕。皎彻无涯虽有微尘数日。莫能映夺也。此乃金刚光菩萨之照彻也。分别位云。毗卢遮那佛。于内心证得金刚威光三摩地智。自受用故。从金刚威光菩萨三摩地智流出金刚日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破一切众生无明愚暗。发大智光。还来收一聚。为令一切菩萨受用三摩地智故。成金刚威光菩萨形。住宝生如来右边月轮。次随文释。大分有四。为颂曰。诸佛日轮心。秘密神变相。亲承普教示。授彼金刚日。初诸佛日轮心者。经云尔时婆伽梵。至秘明末。于中四门不同。一举报。二显体。三明行。四护念。尔时婆伽梵者。此第一举报及以兼体也。
  经。复入大威光大菩萨三昧耶出生宝加持名金刚三摩地。别本云。复入大威光摩诃菩提萨埵三摩地所生加持金刚三摩地已。旧本云。复入大威光摩诃萨埵三摩耶所生宝加持金刚三摩地已。释曰。此第三明行也。初明佛入三昧耶。此是福德门中。一切如来大威耀义。今大毗卢遮那。为此菩萨欲授日轮故。入此三摩耶。福德势力。遍照法界。故名大威光。即此三昧主也。次出生宝加持等者。明所生加持名也。如来智相。遍入一切。显发智用。自在无碍故。云出生宝。从三摩耶智现其智相。加持有情。故云加持。
  经。一切如来光三昧耶名一切如来心从自心出缚曰罗帝惹。别本云。从其心出一切如来光明三摩地名一切如来心说此陀罗尼曰跋折罗帝阇。旧本云。从自出一切如来光明三摩耶名一切如来心从自身心而出此密语跋折啰帝攘。释曰。此第四护念也。文分为二。初明三昧耶从自心出。后正说秘明也。言一切如来光等者。初明三昧耶从自心出。一切如来光三昧耶等者。是秘明号。一切诸佛义利威光照耀一切故。云一切如来光等。此三昧耶是佛智心故名如来心。又是三世诸佛一乘之道故名为心。嚩曰罗帝惹者。是正说秘明。此秘明光。能护一切。令得坚牢。此即陀罗尼力也。
  经。从一切如来心才出已即彼婆伽梵金刚手。别本云。说陀罗尼时从一切如来心即彼薄伽梵执金刚。旧本云。才出此密语时从一切如来心即彼薄伽梵执金刚。释曰。从此以下。至神通游戏。是第二颂秘密神变相者也。智用境界不同。有十二门。谓依因。显本。应实。显相。显力还源。显智。示相。明德。显实。普现感应也。此即依因。显本也。诸佛现神变。必因如来智普贤心然金刚手是从佛心出。是故以为依因。若准上文。次应云为众多月轮普净一切有情大菩提心。今文略之。然金刚手亦是普贤菩提心故兼显本。
  经。为众多大日轮出已。别本经文亦同今也。旧本云。以为大日轮。释曰。此即超明第四显相也。义兼第三应实。若准上文。应云于诸佛所围绕而住为众多大日轮等。于诸乃至而住是应实也。为众多大日等。是显相也。虽经文略。应知义兼也。
  经。世尊毗卢遮那心聚为一体。别本云。还同一体入毗卢遮那佛心。旧本云。同一密合入于毗卢遮那佛心。释曰。此即超明第六还源。本从佛心出。今还入佛心。故云入世尊心。聚为一体。即表一切智即一智。若一心体非是法界。何得相入。当知一切法亦复然也。第五显力。准前可知。然两本经。虽旨不殊。而检文势。入于佛心。聚为一体。其云显。然还同一体入佛心者。义趣难准。是故新经翻译。此为妙也。
  经。生大金刚日形住佛掌中。别本云。成金刚日身住掌中。旧本云。便成金刚日身住于如来掌中。释曰。此即超明第八示相也。如来智印。从法性海起法界用故。云生大日形。欲令众生等佛无异故。云住佛掌中。于此亦略第七显智用。应具足云。又从心出。满虚空界。成金刚光明。准前可知。故略阙也。
  经。从彼金刚日轮出一切世界微尘等如来身。别本云。又从金刚日中出一切世界微尘等如来身。旧本云。于时即从彼金刚日身中出现一切世界微尘等如来身神变作已。释曰。此即超明第十显实也。平等日轮。显出如来三业实相身轮。故云从彼金刚日乃至如来身也。
  经。放一切如来光明等作一切佛神通游戏。别本云。皆放一切如来光明现种种神变等事已。旧经云。出已放一切如来光明等事一切如来神变作已。释曰。此第十一普现也。放一切如来光明等者。是现作金刚威光三摩地智。等之字如前。下文亦然。随顺无边诸有情。诸佛悲智自在转故。云作一切佛神通游戏。上句是现自行成。下句即示利他满。不说感应。准上知。
  经。极大威光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聚为一体生大威光菩萨摩诃萨身。别本云。以极大威光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合一体相为大威光摩尼菩提萨埵身。旧本云。以极大威光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摩诃菩提萨埵身成就已。释曰。从此以下至最胜悉地故。是第三颂亲承普教示。此中智用出入不同义分为六。一摄相。二还源。三现请。四念尘。五现法。六显益。此即第一摄相也。此大威光。及三摩地轮。遍十方界。其中众生。与此智光和合一味。又萨埵神力。令一切身为一体相。一切众生不出不没故。云极大威光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聚为体等。又威光大智。到不二极理故。云极大威光也。萨埵妙定。住金刚本际故。云萨埵乃至坚牢。由此义故。一多自在故。云聚为一体生大威光菩萨摩诃萨身。
  经。住世尊毗卢遮那佛心说此嗢陀南奇哉无比光照耀有情界能静清净者诸佛救世者。别本云。住于毗卢遮那佛心说此嗢陀南曰无比妙威光普照众生界能净诸佛故是名净中净。旧本云。住于毗卢遮那佛心而高声唱是言奇哉曰无比大威光能照众生界令诸佛依护虽复净即是净中能复净。释曰。此第二还源也。文分为二。初明还源。经云住佛心乃至佛心者是也。住佛心义。具如前释。次说此嗢陀南下。一行偈。是即说叹。为二。初二句。叹智身。此身胜于显示故云无比。普能救护莹饰凡圣者故。云照耀有情界。次二句。叹功能。即能净诸佛救世者也。一切如来。离一切障垢。三轮清净。故名清净者。举圣摄凡。故云能静清净者等也。又初一句。正叹智身。后三句。是叹功能。于中初一句。明救护下凡。次二句。明莹饰上圣。其中句义。自思可知。
  经。时彼无垢大威光菩萨身从世尊心下依一切如来右月轮而住复请教令。别本云。尔时无垢威光大菩萨从佛心出依于右边月轮中住而请教示。旧经云。时无垢威光摩诃菩提萨埵身从佛心下已即依于如来右边月轮中住复请教示。释曰。此第三现请也。蒙佛加持。住菩提心。故云时彼无垢乃至月轮而住。次请教令者。月轮法界。摄持无余故。普为众生请佛教示。
  经。时世尊入一切如来圆光加持名金刚三摩地。别本云。尔时世尊入一切如来圆光加持金刚三摩地已。旧本云。尔时世尊入一切如来以圆光加持金刚三摩地已。释曰。此第四念应也。如来欲令威光菩萨及诸有情得诸佛智故。入此三摩地。念其所宜法也。智光圆满。照耀凡圣。故云圆光加持。金刚三摩地。如前释也。
  经。受一切如来光三昧耶。别本云。现一切如来光明三摩地无比光。旧本云。一切如来光明三摩耶。释曰。此第五现法也。如来世尊现受一切如来福聚智光等法门故。云受一切如来等。此中应说现受多种法门。今依略说故。只说云受一切如来光三昧耶。三昧耶者。亦如前释也。
  经。尽无余有情界无比光一切安乐悦意故乃至得一切如来自光明最胜悉地故。别本云。尽众生界为悦意受用故乃至得一切如来光明最上成就故。旧本云。尽遍众生界无比光为一切安乐悦意受用故乃至一切如来自身光明为最上悉地成就故。释曰。此第六显益也。文分为二。初明所利无限。即经云尽无余有情界者是也。言尽无余等者。花严云。菩萨发心。不为一世界。乃至亿世界众生为尽虚空界众生菩萨发心者。即此义也。次言无比光下。二明所与利益也。分为二。言无比光者。先举三摩地世间无与等。故名无比。次一切安乐等者。二正明与乐。此亦为二。初明与世间乐。令住一切所乐之门故。云为一切安乐悦意也。次从乃至下。二明与出世间上上品悉地。此上上悉地。非余境界。唯是佛境故云自也。于出世中。亦有三乘等益。故云乃至也。
  经。金刚日授与大威光菩萨摩诃萨双手则一切如来以金刚名号金刚光金刚光灌顶时金刚光菩萨摩诃萨以彼金刚日照耀一切如来说此嗢陀南此是一切佛能坏无智暗设微尘数日此光超于彼。别本云。持金刚日授彼大威光大菩萨双手是时一切如来共以金刚光明名号而与灌顶时金刚光明大菩萨以其金刚日照耀一切如来已说此嗢陀南曰此诸佛所生能灭无智闇设聚微尘日超越于彼光。
  旧本云。将彼金刚日与彼大威光摩诃菩提萨埵于双手而授之是时一切如来共号为金刚光明以金刚而名灌顶之尔时金刚照曜菩萨摩诃萨以其金刚日照曜一切如来已而高声唱是言曰此是诸佛智除灭无智闇以微尘等量超越于日光。释曰。是第四颂授彼金刚日者也。此文为二。初授与灌顶。后说令信偈。金刚日授与等者。于灌顶有五种。如前列。然此中。金刚日授与等者。是智印灌顶。本尊所执持印契故。以金刚名号金刚光等。是句义灌顶。以名字真言布其心故。次金刚光灌顶时等以下。二说令信偈。为二。初欲说令信之偈。先以所授智印而示现其相。故云以彼金刚日照曜一切如来也。次正说偈。彼菩萨所以说此偈者。欲令一切见闻此法。受持修行。生正信故也。初二句。明所受智印。是诸佛所持。令发正信。此金刚威光三摩地智。遍照十方。破诸众生无明愚暗。发大智光故。云能坏无智暗也。后二句。假喻显功能。重令生信也。假令外道三乘千群万众。不能测量金刚日光。故云设微尘数日此光超于彼。
  经。尔时婆伽梵。二本并云尔时世尊。释曰。从此以下。第三明一切如来福德门中第三宝幢大菩萨授如意满愿幢灌顶智门。心要云。既光明广大。功业弥高。锡赉酬赏。须有檀施。即金刚幢菩萨。建立大摩尼幢。上安如意宝珠。光明照曜。雨摩尼百宝幢盖缯幡微妙香花。而皆施与一切有情。所须随意满足檀波罗蜜行愿。具大悲心。无量珍宝财施无所施所得无所得之心。此乃金刚幢菩萨大悲愿力也。分别位云。毗卢遮那佛。于内心证得金刚宝幢三摩地智。自受用故。从金刚宝幢三摩地智。流出金刚幢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满一切众生意愿。还来收一聚。为令一切菩萨受用三摩地智故。成金刚幢菩萨形。住宝生如来左边月轮。次随文释。大分有四。为颂曰。诸佛满愿心。秘密神变相。亲请普教示。授与金刚幢。初诸佛满愿心者。从尔时婆伽梵至秘明末。于中亦四门不同。一举报。二显体。三明行。四护念。尔时婆伽梵者。此第一举报亦兼体也。
  经。复入宝幢大菩萨三昧耶出生宝加持名金刚三摩地。别本云。复入宝幢大菩萨三摩地所生宝加持金刚三摩地已。旧经只改一句云菩萨三摩耶。释曰。第三明行也。初明佛入三昧耶。此宝幢三昧耶。是一切如来大满愿义。如来入此三昧耶者。为此菩萨授满愿幢故。如如意珠在宝幢上雨一切宝满人所求。此三昧耶。亦复如是。在菩提幢上。满众生愿。故以为名也。次出生宝加持等者。明所生加持名。释文准前也。若不出生宝加持者。何得利有情。故举用名体。故云出生宝加持也。不为生死所坏。不为涅槃所沈。坚固无动如金刚。故名金刚也。三摩地义。如前释。
  经。一切如来满意愿三昧耶名一切如来心从自心出缚曰罗计都。别本云。从其心出能满足一切如来所求三摩地名一切如来心说此陀罗尼曰跋折罗计都。旧本云。能满足一切如来所求三摩耶名一切如来之心从自心而出即说密语跋折罗计都。释云。此即第四护念也。文分为二。一切如来乃至自心出者。初明三昧耶从自心出一切如来。以此秘明护念有情。即灭无量劫悭吝业种。获得世出世间一切安乐。故云满意愿三昧耶。是即诸佛智心故。云如来心。从佛金刚智中出此秘明。故云从自心出。次缚曰罗计都者。是正说秘明。别本云从其心出能满足一切如来所求三摩地名一切如来心。若准彼意。所求之言。属于如来。不预众生。语稍不稳。新译改之。良有以也。
  经。从一切如来心才出已即彼婆伽梵持金刚。别本云。说陀罗尼时从一切如来心即彼婆伽梵执金刚。旧本云。才出此密语时从一切如来心即彼薄伽梵执金刚。释曰。从此以下至神通游戏。是第二颂秘密神变相者也。此中智用境界不同。亦有十二不同。一依因。二显本。三应实。四显相。五显力。六还源。七显智。八示相。九明德。十显实。十一善现。十二感应。此即第一依因。及显本也。以金刚手为依因显本。具如前也。
  经。为种种色幢幡庄严形出已。别本云。 以为种种殊妙杂色形状严具幢幡出已。旧本云。以种种殊妙严具以为宝幢出已。释曰。此即第四显相。义兼取第三应实。亦如前也。于本不生际。亦有金刚妙色。庄严诸佛土。满足众生愿。故云为种种色幢幡庄严形。是等金刚常住妙色。不相而相。不出而出。遍满本际大虚空中。故云出已也。
  经。入世尊毗卢遮那佛心聚为一体。别本云。还同一体入毗卢遮那佛心。旧本云。同一密合入于毗卢遮那佛心。释曰。此即第六还源也。本从心起。还入佛心。以表相用一体性故前段显出。今文明入。入出无碍。为欲显示一智相用遍一切处故。如前释也。阙略第五。亦准前知。
  经。生金刚幢形住佛掌中。别本云。成金刚幢身住佛掌中。旧本云。便成金刚幢身既成就已而安住于佛掌中。释曰。此即第八示相也。于此应有第七段。今经略之。应云。又从心出。满虚空界。成金刚幢光明时。彼光明化为一切如来金刚身语意所成金刚幢。住佛掌中。又从心下。是第七段。从时彼光明下。是第八示相也。于第八段中。亦略但云生金刚幢。住佛掌中。文语稍略。义趣圆备。于理无失。欲令众生所得坚牢等此无异。故住如来掌中。又若准余文。所言住佛掌中者。应云住佛右掌中。然于二掌中右是动作。今诸佛现此相意。在动法界体利无余界。故云住掌中也。所谓动法性山入生死海者。即此义矣。
  经。从彼金刚幢形出一切世界微尘等如来身。别本云。复从金刚幢中出一切世界微尘等如来身。旧本云。尔时从金刚幢身中出一切世界微尘等如来身。释曰。此亦超明第十显实也。金刚幢印为一法界。出生无边如来之身。一智之力。如是无量。何况众多。为令获得一切诸佛。现前三昧。示现此相。
  经。建一切如来宝幢等作一切佛神通游戏。别本云。皆建立一切如来宝幢等事作一切如来神变已。旧经云。出已而建立一切如来宝幢等事作一切如来神变已。释曰。此第十一善现也。现作金刚宝幢三摩地智等故。云建立一切如来宝幢等。示作一切诸佛如来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微尘妙大事。故云作一切佛神通游戏。感应可知。
  经。大宝幢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聚为一体生宝幢大菩萨身。别本云。以大宝幢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合为一体相为宝幢摩诃菩提萨埵身。旧本云。大宝幢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同一密合以为摩诃菩提萨埵身。释曰。从此以下至悉地果故。是第三颂亲承普教示者也。此中智用。出入不同。义亦分为六。一摄相。乃至六显益。此即第一摄相也。大宝幢印。及三摩地。遍一切处故。其中一切和合一味故。云大宝幢故乃至聚为大菩萨身。又大智到极理故。妙定住本际故。合一切身聚为一身。具如前也。
  经。住世尊毗卢遮那佛心说此嗢陀南奇哉无比幢一切益成就一切意满者令满一切愿。别本云。住于毗卢遮那佛心说此嗢陀南曰此无比量幢能利益一切有求悉地者我能满其愿。旧本云。即住于毗卢遮那世尊心中而高声唱是奇哉曰无比量幢我能授与一切利益满足悉地一切所求一切能满。释曰。此第二还源也。文分为二。初正显还源。住世尊心者是也。次说嗢陀南。奇叹智身。为二。初二句。叹智身也。今此满愿。如如意珠。非内蓄。非外入。称意降雨。当时丰险能饶益。凡圣世间无与等者。故云无比幢也。世出世间一切乐具。于此智中皆悉具足。故云一切益成就也。后二句。叹功能也。具足一切。利有情事。令诸意乐满所求者。满足意愿故。云一切意满者。令满一切愿也。别本云有求悉地者。我能满其愿者。即此义也。
  经。时彼宝幡大菩萨身从世尊心下依一切如来左月轮而住复请教令。别本云。尔时宝幢菩萨从佛心出依一切如来左边月轮中住而请教示。旧本云。时彼宝幢摩诃菩提萨埵从佛心下已依于诸如来左边月轮中住复请教示。释曰。此第三现请也。既蒙佛加持。住大菩提心。故云从佛心下依月轮住也。佛菩提心不舍众生。是故普为一切诸佛教示。故云复请教令。当知。如一宝幢为一切有情请佛教示。一切世界微尘等数宝幢。亦同请佛教令。如前释也。
  经。时世尊入一切如来建立加持名金刚三摩地。别本云。尔时世尊入一切如来迥立加持金刚三摩地已。旧本但改迥立以为建立。释曰。此第四念应也。宝幢大菩萨。既请教示。是故如来入此建立加持。念其所应也。以无垢满愿成就众生机。故云建立也。三摩地力。加持一切。成此建立。故云加持。又建立者。是缘起义也。今如来赴请游缘起法性。故云入建立加持也。金刚三摩地者。是所入通名。如前释也。
  经。受一切如来思惟王摩尼幢能建立三昧耶。别本云。能建立一切如来思惟王摩尼幢三摩地。旧本只改末句以为三摩耶。释曰。此第五现法也。受是受用。受用是示现。若不受用。何得示现。故为义同。是故前二段中。现受两字。互为翻译。即此义也。思念有情。拔苦与乐。故云一切如来思惟也。王是自在义。此三摩地力。于一切无碍故名为王。又一切最胜如王国内最尊。又思爱有情。如王忧念兆民。故云王也。摩尼幢。如前释。以此幢印成就众生。故云能建立也。示现如是檀施等种种法门。故云受一切如来乃至能建三昧耶。彼两本云能建立者。是现法意耳。
  经。尽无余有情界令一切意愿圆满一切安乐悦意故乃至得一切如来大利益最胜悉地果故。别本云。为尽众生界满一切希求安乐悦意受用故乃至得一切如来大利益最上果故。旧本云。为尽遍众生界能圆满一切希求一切安乐悦意受用故乃至获得一切如来大利益最上悉地果故。释曰。此即第六显益也。文分为二。初明所利无限也。言尽无余有情界者。如前释也。次令一切意愿下。二明所与利益也。令一切意愿等者。明圆满世间安乐也。乃至得一切如来等者。明令得出世悉地益也。于悉地果而有九品。今是上上故。云大利益最胜等也。
  经。则彼金刚幢授彼宝幢菩萨摩诃萨双手则一切如来以金刚名号金刚幢金刚幢灌顶时彼金刚幢菩萨摩诃萨萨以金刚幢安立一切如来檀波罗蜜说此嗢陀南此是一切佛能满诸意欲名思惟宝幢是檀度理趣。别本云。时彼金刚幢授彼宝幢菩萨双手是时一切如来共以金刚表刹名号与其灌顶时金刚表刹菩萨摩诃萨以彼金刚幢令一切如来于檀波罗蜜相应已说此嗢陀南曰诸佛如意幢能满众生愿求者皆满足即是檀度门。旧本云。彼金刚幢如上授与双手掌中是时一切如来以金刚表刹而名号之复以金刚名号而灌顶之尔时金刚表刹菩萨摩诃萨以彼金刚幢令一切如来于檀波罗蜜相应而高声唱是言此是诸如来希求能圆满名为如意幢檀波罗蜜门。释曰。此是第四颂授与金刚幢者也。此文为二。初授与灌顶。后说令信偈。则彼金刚幢等者。于五种灌顶中。是智印灌顶也。则一切如来以金刚名等者。是句义灌顶也。从金刚幢灌顶时以下。是说令信偈。为二。初欲说偈寄所受印示现其相。即以金刚幢安立等文是也。言安立者。与檀波罗蜜相应。故别本云令一切如来于檀波罗蜜相应也。说此嗢陀南下。正说令信偈。亦为二。初二句。明所受智印。是诸佛所持。令生信也。后二句。举名表理趣。重令生信。言理趣者。谓檀度济物之理趣也。
  经。尔时婆伽梵。别旧两本并云尔时世尊。释曰。从此以下。第四明一切如来福德门中第四常欢喜根大菩萨授金刚笑灌顶智门。心要云。从蒙施利。喜悦成心。即获奇特之志。发言欢喜。微笑悦乐。广度有情喜舍之心。能事备矣。此金刚笑菩萨奇特之喜智也。分别位云。毗卢遮那佛。于内心证得金刚笑印授记三摩地智。自受用故。从金刚笑印授记三摩地智。流出金刚笑印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不定性众生。授与平等无上菩提记。还来收一聚。为令一切菩萨受用三摩地智故。成金刚笑菩萨形。住宝生如来后边月轮。次随文释。大分有四。为颂曰。诸佛喜悦心。秘密神变相。亲请普教示。授与金刚笑。初诸佛喜悦心者。从尔时婆伽梵下至秘明末。于中亦四门不同。此举报。显体。明行。护念。此即第一举报及显体也。
  经。复入常喜悦大菩萨三昧耶出生宝加持名金刚三摩地。别本云。复入常乐欢喜根摩诃菩提萨埵三摩地所生宝加持金刚三摩地已。旧本云。复入常爱欢喜根摩诃菩提萨埵三摩耶生宝加持金刚三摩地已。释曰。此第三明行也。复入常喜悦等者。明佛入三昧耶。此三摩耶。是一切如来大欢乐义故。云欢喜三摩地力。亘通三世欢悦。凡圣未曾暂废。故为常也。言出生宝加持等者。明所生加持名。释文准前。问。此三摩耶为欢乐定姓二乘及无姓有情。答。此义必然。问。若尔者。何故圣位法门云从金刚笑印授记三摩地智。流出金刚笑印。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不定性众生。受与平等无上菩提记。若依此文。三摩地力。但利不定性。不益定性等。何为普益。答。照不定姓众生受菩提记者。以定不定总为不定。授与菩提记。问。定不定其姓各别。如何今总为不定耶。答。于二乘人。立定不定性差别者。是小乘义。彼定不定。总为不定。是大乘义。今依此义。总为不定。故梁真谛所译天亲摄论云。小乘说。声闻若得信等五根。不名定根。以未得圣故。若得未知欲智等三根。则名定根。以得圣故。若至顶位。不名定性。以不免四恶道故。若至忍位。名为定性。以免四恶道故。若依小乘解未得定根性。则可转小为大。若得定根性。则不可转。如此声闻无有改小为大义。云何得说一乘。今依大乘解。未专修菩萨道。悉名未定根性。故一切声闻皆有可转为大义。安立如此大小人令修行大乘(已上论文)不得依糅论。偏执此义也。何况此经云尽无余有情界一切根无上安乐悦意故。乃至得一切如来根净清智神境通果故。既云尽无余有情界。如何但限一种众生。又无性有情亦有阿赖耶识故。一切当得如来最上悉地果。何以故。阿赖耶识是如来藏故。故密严经上卷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惠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已上经文)若有如来藏。必应当得如来。必应当得如来无上悉地果也。如来藏。即一切诸佛平等法身。是故法性论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云。依一切诸佛平等法性身。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若依糅论云。无性有情。虽有法性理佛性。而不证得究竟悉地者。相违胜天王经。彼第四卷云。如来法性。在有情类蕴界处中。从无始来。展转相续。烦恼不染。本性清净。诸心意识。不能缘起。又诸如来无边功德不共之法。从此性生。由是性出一切圣者。戒定惠品从此性生。既云诸佛如来无边功德不共之法从此性生。如何得云虽有理佛性而不得成佛也。又起信论云。自体相熏习者从无始世来。具无漏法。备有不思议业作境界之性。依此二义。恒常熏习。以有力故。能令众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自信己身有。真如法发心修行(已上论文)是故当知。有真如性故。无性有情等。必当得阿耨菩提也。起信所立。不违佛说。胜天王义。莫用糅论义难起信所立。何况起信论主是天竺付法之其一人乎。具论此义如别章也。
  经。一切如来喜悦三昧耶名一切如来心从自心出嚩曰罗贺娑。别本云。从其心出一切如来受三摩地名一切如来心说此陀罗尼曰跋折罗诃娑。旧本云。从自身心出此一切如来受三摩耶名一切如来心而说密语跋折啰诃娑。释曰。此第四护念也。文分为二。初明三昧耶从自心出。后正说秘明。言一切如来喜悦三昧耶者。是秘明别号。一切诸佛之所持印故。云一切如来。以此智印令一切喜故云喜悦三昧耶如前也。名一切如来心者。是即通号。佛佛相受。以为智心故名为心。此三昧耶从佛心出故。云从自心出。次嚩曰罗贺婆者。是正说秘明。此密语力。能护一切。令金刚喜悦。然别本云受三摩地者。随受喜义以为受耳。
  经。从一切如来心才出已即彼婆伽梵持金刚。别本云。说陀罗尼时从一切如来心即彼薄伽梵执金刚。旧本云。才出此密语时从一切如来心即彼薄伽梵执金刚。释曰。从此以下至神通游戏。是第二颂秘密神变相者也。就中。智用境界不同。亦有十二门。一依因。二显本。三应实。四显相。五显力。六还源。七显智。八示相。九明德。十显实。十一普现。十二感应。此是依因显本。具如前也。
  经。为一切如来微笑出已。别本云。为一切如来笑出已。旧本云。以为一切如来微笑。释曰。此即超明第四显相。然此应云于诸佛所围绕而住。是应实之文。今经阙略。但有显相之文。于显相中。亦应云。又于月轮中为一切如来微笑出已。准前可知故也。诸佛菩提心。清净如虚空。虽如虚空。亦能建立诸法。故于净月轮示现一切如来微笑相也。净名云依无住本建立诸法者。即此义也。此微笑相。能有能无非有非无故。名如来微笑。若不然者。是世间戏笑。何名三摩地也。
  经。入世尊毗卢遮那佛心聚为一体。别本云。同一体相入毗卢遮那佛心。旧本云。同一密合便入毗卢遮那如来心。释曰。此即超明第六还源。又应云。由普贤坚牢故。入世尊毗卢遮那佛心。聚为一体。今经亦略之者。前此微笑相。从佛心出。令还入本故。云入世尊心聚为一体。于本不生法界之中。合散法尔。为利有情始今示现。散出合聚。
  经。生金刚笑形住佛掌中。别本云。成金刚笑身住佛掌中。旧本云。而成金刚微笑身于如来掌中而住。释曰。此即超明第八示相也。又应云。又从心出。满虚空界。成如来微笑光明。时于光明中生金刚笑形。住佛掌中。初文是第七显智用。从时于光明中生金刚笑以下。是第八示相也。如来微笑相。遍于法界。有何中边。佛神力故。成金刚笑。住佛掌中。欲令众生所得坚牢等此无异故也。若修真言菩萨。解此法界微笑知者。于一切处无动乱相。诸有情等。若见此相。亦为如来微笑三昧之所摄护。不为二边之所动乱。终得见大菩提心月轮也。
  经。从彼金刚笑形出一切世界微尘等如来身。别本云。从金刚笑出一切世界微尘等如来身。旧经云。尔时从彼金刚微笑身出现一切世界微尘等如来。释曰。此即超明第十显实也。显示如来三密法界实智妙相无量无边故。云从彼金刚笑形出一切如来身。如前可知。
  经。作一切如来奇特等作一切佛神通游戏。别本云。皆现一切如来希有神变游戏等事已。旧经曰。一切如来希有事等一切如来神变游戏作已。释曰。第十一普现也现作金刚笑印授记三摩地智故。云作一切如来奇特等。从三摩地智流出笑印。光明遍照十方。授与平等无上菩提记。故为授记。蒙施利。获奇特之志。故云奇特。理趣释中。此三摩地为滋生施。云施与旁生之类。今谓施与傍生者。是举最下以显最上。若不尔者。金刚笑菩萨。岂但喜悦旁生之类。而不喜乐佛菩萨等。故常喜悦根菩萨显益文。云尽无余有情界一切根无上安乐悦意故等。又云以金刚微笑悦一切如来。次作一切佛神通游戏者。是即示现利他之德。具如前释。感应准前。
  经。常喜悦根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聚为一体生常喜悦根大菩萨身。别本云。以常爱欢喜根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合一体相为欲欢喜根大菩萨身。旧本云。常爱欢喜根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以为大菩萨身既成已。释曰。从此以下至神境通果故。是第三颂现受教指也。此中智用出入不同。亦分为六。一摄相。乃至六显益。此即初摄相也。是如来大笑智印。于一切处令生喜悦。故云常喜悦根。亦为诸法本。故云根也。此智光等。遍十方界。诸众生和合一味。故云聚为一体。又智到极理。定住本际。准前可知。不委记也。然两本云常爱者。爱护有情故。又随众生情欲授与欢乐故云欲欢。今经于常喜悦之言。兼含常爱及欲欢义。是为好也。
  经。住世尊毗卢遮那佛心说此嗢陀南奇哉我大笑诸胜大奇特安立佛利益常住妙等引。别本云。住于毗卢遮那佛心说此嗢陀南曰我为大笑者希有胜中尊善住常定者以为佛事用。旧本云。住于世尊毗卢遮那佛心中已。而高声作是言奇哉曰我是为大笑一切胜中上恒常善住定以为佛事用。释曰。此第二还源。文为二。初正显还源。次说嗢陀南。奇叹智身。前净秽色心聚为一菩萨身。今还住世尊心。故云还源。就奇叹文为二。初二句。正叹智身也。我大笑者。谓智身名。胜境界中最为奇妙。故云诸胜大奇特。别本云希有胜中尊者。即此义也。后二句。明智身功能也。遍一切处。建立诸佛利生大事。故云安立佛利益。不起灭定现诸威仪。故云常住妙等引。维摩经云虽随诸法究竟净相。而随所应为现其身。是菩萨行者。即此义也。
  经。时彼常喜悦根大菩萨身从世尊心下。别本云。尔时彼欢喜菩萨从佛心出依一切如来背后月轮中住而请教示。旧本云。尔时常爱欢喜根摩诃菩提萨埵身从佛心而下依于一切如来背后月轮中而住复请教示。释曰。此第三现请也。今勘新经阙略。背后以下至复请教示。恐写经人错误失落。此菩萨既住佛心。被佛加持。住菩提心月轮。普为有情请佛教令。一切皆是菩提心之所摄故。具如前释。
  经。依一切如来奇特加持名金刚三摩地。别本云。尔时世尊入一切如来希有加持金刚三摩地已。旧本云。于时世尊入一切如来希有加持金刚三摩地已。释曰。此第四念应也。所以如来入此三摩地者。意在简择所宜之法。赴其意乐佛心依入此三摩地故云依也。言奇特加持者。谓诸有情。既蒙福利。发奇特心。故云奇特也。故心要云。既蒙施利。喜悦成心。即获奇特之志。发言欢喜微笑悦乐也。能加持有情。令生奇特心故云加持。平等护念一切有情。无能坏者。故云金刚三摩地也。
  经。受一切如来出现三昧耶。别本云。现一切如来出现三摩地。旧本云。出现一切如来三昧耶。释曰。此第五现法也。一切如来十波罗蜜诸力不共等。总合此等以为如来也。转正法轮。利有情等故。为出现三昧耶受用。示现如是等法。故云受也。等念必有等持。等持不离等念。是故或本云三摩地。或云三昧耶。其义应知。
  经。尽无余有情界一切根无上安乐悦意故乃至得一切如来根清净智神境通果故。别本云。尽众生界得无上安乐悦意受用故乃至获得一切如来根净治智神通果故。旧本云。尽遍众生界诸根无上安乐悦意受用故乃至获得一切如来根净治智通果故。释曰。此即第六显益也。文分为二。初明所利无限。尽无余有情界者是也。一切根无上以下。二明所与利益。于中。初明与世安乐。于世安乐有因果乐故云一切也。根能生为义。此三摩地。即生一切乐之根本故。以令得此三摩地所生无上安乐悦意故。故云一切乃至悦意。又于尽无余有情六根界。令得安乐故。云一切根等也。乃至以下。二明与出世因果乐也。喜悦三摩地。亦为一切如来根。言清净智。谓如来喜悦智。于一切法而无所著。故云清净也。神谓妙智。境谓妙理。通果者。若此妙智契会妙理。任运获得如来通达无碍之果。故云神境通果。果摄因故。但云果耳。
  经。则彼金刚微笑授与彼常喜悦根大菩萨摩诃萨双手则一切如来以金刚名号金刚喜金刚喜灌顶时金刚喜菩萨摩诃萨以金刚微笑笑悦一切如来说此嗢陀南此是一切佛奇哉示出现能作大喜悦他师不能知。别本云。时彼金刚笑授与常爱欢喜根大菩萨双手是时一切如来共以金刚爱名号而与灌顶时金刚爱摩诃萨菩提萨埵以金刚笑而如来笑已说此嗢陀南曰诸佛之所生所现希有者能作欢喜智二乘不能知。旧本云。从金刚微笑为彼常爱欢喜根摩诃菩提萨埵如上授与于双手掌中尔时一切如来以金刚爱名而为之号便以金刚名而为灌顶于时金刚爱摩诃菩提萨埵以其金刚微笑于一切如来微笑而高声唱是言曰此是诸如来示出现希有大智能踊跃二乘所不知。释曰。此是第四颂曰授与金刚笑也。此文为二。初授与灌顶准前可知。彼金刚喜灌顶以下。二说令信偈为二。初欲说令信偈。寄所授印示其相也。说此嗢陀南下。二正说偈。亦为二。初二句。明所受智印。是诸佛所持令生信也。一切诸佛。以此智印示现一切喜悦之相。故云此是一切佛。奇哉示出现。言奇哉者。是喜悦义。亦是希有故。两本同翻为希有也。后二句。明智印功能也。此三摩地。能作自他欢喜之想。故云能作大喜悦。喜中最胜故为大也。外道小乘。及权菩萨。所不能知。故云他师不能知。
  经。大灌顶寻圆光有情大利大笑如是一切如来大灌顶萨埵。释曰。此是第二总结。亦二。初结别名也。文有四句。一大灌顶。二寻圆光。三有情大利。四大笑。如次可配四大菩萨也。如是等者。是二结部类。即明此是一切如来大福德灌顶智门四大菩萨。此菩萨等。住南方宝生如来前左右后。现神变已。围绕而住。内外供养及四摄等。皆于其中严持而住。一切如来初成道时。无不备具此等大庄严。故云如是一切如来大灌顶萨埵也。
  经。尔时婆伽梵。两本同云尔时世尊。释曰。从此以下。第三明一切如来智慧门四大菩萨。亦分为二。初明四大菩萨。后明总结也。就初亦分为四。一观自在大菩萨。授金刚开敷白莲智灌顶门。二文殊师利大菩萨授金刚猛利剑智灌顶门。三才发心大菩萨授金刚轮道场智灌顶门。四无言大菩萨授金刚陀罗尼速成就智灌顶门也。已上四菩萨。并是莲华部中西方阿弥陀如来妙观察以法灌顶智三摩地菩提萨埵也。出生义云。就一切如来自在无染智而生金刚法焉。就一切如来永断习气智而生金刚利焉。就一切如来转大法轮智而生金刚因焉。就一切如来离言说戏论智而生金刚密语焉。则西方大莲华法藏界无量寿如来四亲近菩萨也。以一切如来三摩地大惠波罗蜜之所成就焉。此中初明观自在大菩萨授金刚开敷白莲华智者。心要云。虽能满愿。由恐散动。散动具有六种。散动不能制止心王。须修三摩地法。以住其心。殊胜行门微妙理义大悲方便。而筏喻之。胜义菩提行愿。因兹顿证。此乃观自在菩萨之悲智也。分别位云。毗卢遮那佛。于内心证得金刚法清净无染三摩地智。自受用故。从金刚法清净无染三摩地智。流出金刚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净除一切众生五欲。身心清净犹如莲华。不染尘垢。还来收一聚。为令一切菩萨受用三摩地智故。成金刚法菩萨形。住观自在王如来前月轮。次释经文者。大分有四。为颂曰。如来莲华心。秘密神变相。亲承请教示。授金刚莲华。初言如来莲华心者。从尔时至缚曰罗达么。于中四门不同。谓举报。显体。明行。护念。此即初举报。及以显体。如前释也。
  经。复入观自在大菩萨三昧耶出生法加持名金刚三摩地。两本同云。复入观自在摩诃菩提萨埵三摩地出生法加持金刚三摩地已。释曰。此第三明行也。初明佛入三昧耶。如来先入喜笑三昧耶。今重入此三昧耶。故云复入也。观自在菩萨者。此智印主。内证金刚法清净无染智。外观一切众生三业净除五欲无碍自在。故云观自在大菩萨三昧耶。如前释也。出生法加持等者。是明所生加持名。金刚无染三摩地智。转入一切开发智用自在无碍故云所生。从无染智出金刚光加持众生故云加持也。所言法者。修行四藏性中法藏性。证得此三摩地故名为法。言四藏性者。一如来藏性。二金刚藏性。三法藏性。四羯磨藏性。一切有情。由具如是四种藏性。当得四大菩萨之身。故五秘密云。瑜伽者。作是思惟。我应发金刚萨埵大勇猛心。一切有情。具如来藏性。普贤菩萨。遍一切有情故。我令一切众生证得金刚萨埵位。又作是思惟。一切有情金刚藏性。未来必获金刚灌顶故。我令一切有情速得大菩萨灌顶地。证得虚空藏菩萨位。又作是思惟。一切有情法藏性。能转一切语言故。我令一切众生得闻一切大乘修多罗藏。证得观自在菩萨位。又作是思惟。一切有情羯磨藏性。善能成辨一切事业故。我令一切众生于诸如来所作广大供养。证得毗首羯磨菩萨位。又作是思惟。一切有情既具四种藏性。获得四大菩萨之身。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愿一切有情速证清净毗卢遮那佛身。今于此中随法藏性而得其名。是故云法。又理趣释曰。纥利字亦云惭义。若具惭愧。不为一切不善。即具一切无漏善法。是故莲华部亦名法部。是亦无违也。
  经。一切如来法三昧耶名一切如来心从自心出嚩曰罗达磨。别本云。从其心出一切如来法三摩地若一切如来心说此陀罗尼曰跋折罗达磨。旧本云。从自心出一切如来法三摩地名一切如来心而说密语曰跋折罗达磨。释曰。此第四护念也。言法三昧耶等者。是秘明号也。法三昧耶者。如前释也。此三昧耶。是诸佛智心故。名一切如来心也。佛心自说真言故。云出秘明义者是法也。护念一切群生之类。悉能令得无染之智。此一段意。唯在兹也。
  经。从一切如来心才出已即彼婆伽梵持金刚。别本云。说陀罗尼时从一切如来心即彼婆伽梵执金刚。旧本云。才出此语时于一切如来身中即彼薄伽梵执金刚。释曰。从此以下至神通游戏。是第二颂秘密神变相也。境界不同。亦有十二门。具如前列。此则依因显本也。然诀文释不空王段云。经说此秘明时。一切如来心。即彼婆伽梵执金刚。此因本二段文也。释曰。前观中。普贤菩萨从佛心出。成就金刚身。故此观中。以佛心金刚为因本。故云即彼薄伽梵执金刚也(已上诀文)若准此释者。薄伽梵执金刚。的为因本。亦如前也。
  经。自性清净一切法平等智善通达故金刚萨埵三摩地为正法光明出已。别本云。为法界妙光明出现普照一切世界满周法界由自性清净故一切妙观察智善决了故。旧本云。由自性清净一切法平等性智善决了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以为法光明。释曰。是即超明第四显相也。第三应实。准上应知。故阙略也。依三所以。出光明相。一自性清净故。谓法界体具恒沙德故。为正法光明。故别本云为法界妙光明出现普照一切世界满周法界由自性清净故。所言清净者。其性清净。不为二边动乱。故云清净。二智善通达故。语妙观察智称法界体善通达故。为正法光明。是故别本云一切妙观察智善决了故。所言一切法平等智者。此智观察一切诸法。皆悉清净故。云一切法平等智也。三金刚萨埵三摩地故。行极坚牢故。为正法光明。是故旧本云三摩地极坚牢故以为法光明。由此三力。显秘密神变相。故云为正法光明出已。
  经。以彼正法光明照耀一切世界成为法界尽法界入世尊毗卢遮那佛心聚为一体。别本云。彼光明法界还同一体相入毗卢遮那佛心。旧本云由彼光明出现一切世界周遍照耀便成法界时彼一切法界遍满虚空界同一密合入于毗卢遮那佛心中。释曰。此即超明第六还源义。兼第五显力也。以正法光明照一切世界。各成法界。一一法界。摄尽一切法界。更无余界故。云成为法界也。尽如是等一切法界。入佛心中。以为一体。故云入世尊心等。是故旧本云一切世界周遍照耀便成法界时彼一切法界遍满虚空界同一密合等也。如是等相。皆由如来普贤金刚威神力故。义兼显力矣。
  经。量遍虚空法界生大莲华形住佛掌中。
  别本云。为虚空界量大莲华身住佛手中。
  旧本云。周遍虚空界量成大莲华身住于世尊手中。释曰。此即超明第八示相。亦兼第七显智用也。何者。量遍虚空。法界之言。稍显智用满成光之义故也。虽义如是。今但以为示相。何者。量遍虚空。是莲华量故。故别本云为虚空界量大莲华身。思之可知。
  经。从彼金刚莲华形出一切世界微尘等如来身。别本云。从彼莲华出一切世界微尘等如来身。旧经云。尔时世尊从彼金刚莲华身中出现一切世界微尘等如来身。释曰。此即超明第十显实也。此文意。左明从莲华显出如来法界三业。义意如前。
  经。一切如来三摩地智神境通等作一切佛神通游戏于一切世界。别本云。于一切世界现一切如来三摩地智作种种神变游戏已。旧经云。既出现已一切如来三摩地智神通等一切如来神通游戏于一切世界作已。
  释曰。此即第十一普现也。金刚法清净无染三摩地智所现神变。是为一切如来三摩地智神境通所现之通。其相非一。故云等也。次作一切佛神通游戏者。为度众生随类转变。故云神通游戏。感应准前。
  经。妙观自在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聚为一体生观自在大菩萨身。别本云。以观自在故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合一体相为观自在摩诃萨埵身。旧本云。观自在故及金刚萨埵三摩地极坚牢故同一密合以为观自在摩诃菩提萨埵身成就已。释曰。从此以下至神境通果故。是第三颂亲承请教示也。于中亦分为六。此即第一摄相也。妙观自在身心三摩地轮。遍空尘界。其中有情与此智光。和合一味。又萨埵神力。合一切身。为一体相。故云妙观自在故乃至生大菩萨身。又妙观察大智。到不二极理。合散得自在故。云妙观自在故也。无碍大悲住本际故。出摄自在故。云萨埵三摩地故乃至生菩萨身。准前释也。
  经。住世尊毗卢遮那佛心说此嗢陀南奇哉我胜义本清净自然诸法如筏喻清净而可得。别本云。住于毗卢遮那佛心说此嗢陀南曰我希有第一自性清净生应彼筏喻机随现胜净法。旧本云。住于毗卢遮那佛心中而高声唱是言奇哉曰我是第一义本性自清净筏喻于诸法能得胜清净。释曰。此第二还源也。文分为二。初明还源。谓住佛心也。妙观自在。皆从佛心时一切世界微尘等数妙观自在皆住佛心。此义如前。以后诸文。其意亦尔。次说此嗢陀南下。二奇叹智身。文分为二。初二句。正叹智身也。我谓一切如来自在无染智金刚法菩萨。此菩萨即胜义谛。何以故。五蕴即是本不生故。般若经云照见五蕴皆空乃至不生不灭者。即此义也。彼胜义谛。非善非恶及以无记。故云本清净。非佛人天修罗所作。其性自尔故云自然。灭非实灭。生岂实生。故别本云自性清净生也。理趣释曰。为观自在菩萨说一切法平等观自在智印。出生般若理趣。说四种不染一切烦恼及随烦恼三摩地法。所谓世间一切欲清净故。则一切嗔清净者。此则金刚法菩萨三摩地。所谓世间一切垢清净故。则一切罪清净。此则金刚利菩萨三摩地。所谓一切法清净故。则一切有情清净。此则金刚因菩萨三摩地。所谓世间一切智智清净故。即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此即金刚语菩萨三摩地。义准可知。次后二句。即奇叹证智。重叹智身也。不着诸法。如取舍筏。然后当得本性智身。故言诸法如筏喻。清净而可得也。或云筏者。为度故须取。到岸故须舍。修道亦尔。凭筌会理故须取。得理忘筌故复舍。执文为法。是善心。而尚舍之者。执文为非法。是不善心。固须舍之。金刚般若论云。此义云何。示修多罗等法中。证智不住故。以得证智舍法故。知到彼岸舍筏故。随顺彼证智法。彼法应取。如人未到彼岸取筏故。文意准知。
金刚顶大教王经疏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