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日经疏演奥钞第三十一

  东寺观智院法印杲宝撰述
  东都灵云寺比丘慧光挍阅
  疏第九卷之余(释经二具缘品)
  尔时毗卢遮那(乃至)故重言之也者。当品说入漫荼罗具缘支分与所要真言之中。上来明具缘了。以下说真言也。此于第三明阿阇梨支分之下已料简了。其真言虽多且出十六首。所谓大力明妃三部三昧耶金刚铠如来眼六种供养四种严身真言是也。问。上说具缘支分。中有真言支分。何今别说十六首乎。答。上支分中所说。如来应现五种三昧道中各真言也。今举灌顶正作法时所用真言。故别说之。下品所说四处轮布字百光王十二王等真言。亦此中所摄也将显示等者。此释尔时毗卢遮那等文。当品初说支分出现漫荼罗文。
  云毗卢遮那于大众会中遍观察已(经一之十二右)今对彼故言复观一切众会等也。如来本为令不失其机会。而遍观察此大众也如生身等者。释有如来出世等文。就中初举生身广长舌相。后今者世尊下。明法身广长舌相也或示广长等者。密钞七云。疏汝经书中等者。指外道也。此因老婢施如来潘淀。如来受已祝愿。九十一劫不堕地狱。往来人天。傍有外道。而诘佛言。瞿昙今时何故为此少许所弃作此妄语耶。如来尔时出其舌相。覆其面门。乃至三十三天。而语彼言。
  汝经书中颇见有如是相人而出妄语不等(十右)长爪梵志请问经(义净译)云。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出广长舌自覆其面。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妄语诡诳于人。由彼业力今获斯果(一左)智论第八云。是时一家有一老使人。持破瓦器盛臭潘淀出门○佛○受其施食○佛告阿难。汝见老女人信心施佛食不。阿难言见。佛言。是老女人施佛食故。十五劫中天上人间受福。快乐不堕恶道。后得男子身。出家学道成辟支佛。入无余涅槃。尔时佛边有一婆罗门。立说偈言。汝是月种刹利姓净饭国王之太子。而以食故大妄语。如此臭食报何重。是时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若人舌能覆鼻言无虚妄。何况乃至发际。我心信佛。必不妄语。(三右)经文有如来出世无量广长语轮相者。无量广长者。名舌相。语轮相者。舌所发真言也。无量广长之语轮相。即依主释意也。经第六(百字果相应品)云。秘密主观我语轮境界。广长遍至无量世界。清净门。
  如其本性表示○亦如今者释迦牟尼世尊(六右)第十八释云。其广者。横遍于一切众生界。其长云何竖穷佛界。故云广长也(二十八右)此解释意则以广长横竖对生界佛界也
  前已开示等者。谓当品初所现支分生曼荼罗也。是约普门身曼荼罗也。今说普门语曼荼罗也如如意珠等者。释如巧色摩尼句。大日经指归云。此舌如如意珠寂然无心(二十六右)巧色摩尼者。付法传一云。一相摩尼随色分影(一右)第十云。费只多罗○亦是巧色之义。随类示现一切可爱乐身名巧色也。亦是杂色义(二十一右)从巧色摩尼等者。释能满一切愿句如是应物等者。释积集无量福德句住不可害等者。牒释住不可害句。结合三世无比力等文此是总说等者。此释句字。句者处义。如意珠轮诸真言所出生处故。名真言句。真言之句。依主释也。总意云。如巧色摩尼者。能满一切愿。乃至三世无比力真言所出之处也。如意珠轮者。即是本不生实际也。以阿字为宝珠种子。是此意也。念诵结护云。真如智中流出。非是作法显现。
  如巧色摩尼满诸愿(三十五右)可思之尔时一切大众等者。释如是言已等文无量门者。此欲令无量众生从此门入法界故。同声请佛也。或义云。无量门者异口。各共同声者同音。口名面门。故云无量门也(已上)光云。二义之中初义为善。何者今此集会皆是诸解脱门所现诸善知识。然各引无量当机众。同入法界曼荼罗。故曰以无量门。无量门者。
  此各自所通达三摩地法门也前时名迦罗等者。智论第一云。天竺说时名有二种。一名迦罗。二名三摩耶○佛法中多说三摩耶。少说迦罗(二十八右至三十右)翻译名义集二云。迦罗刊正记云。即实时。谓毗尼中诫内弟子。听时食遮非时食。则实有其时也○三摩耶刊正记云。名假时。亦名短时长时。智论云。除邪见故说三摩耶。不言伽罗○三摩耶说名时。亦是假名时。亦名长时短时者。不同外人定执。盖是假说长短而无其实。故若短若长。悉名三摩耶。
  见阴界入生灭假名为时(五十六左)若依此文就三摩耶假时亦立长短。此与迦罗实时长短太异如一岁有三分等者。俱舍颂疏第十一云。释云。西国之法分十二月以为三际。谓热寒雨。各有四月。略述两释。泰法师云。从二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为热际四月。从六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为寒际四月。从十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为寒际四月。雨际第二月后半第九日当此间八月九日。从秋分已去夜增昼灭也。寒际第四月后半第九日当此间二月九日。从春分已去夜减昼增也。此约昼夜停等后说增减也。光法师云。西方诸国时节不定。还随方俗以立三际。从十一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为热际。从三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为寒际。雨际第二月后半第九日当此间五月九日。此与夏至稍得相当。此时日极长夜极短。从此已后夜则渐增。若寒际第四月后半第九日当此间十一月九日。此与冬至稍得相当。此时昼极短夜极长。从此已后夜则渐减(九左)西域记第二云。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
  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三右)密钞第七(十左)同记说矣东作之时等者。尚书第一云。寅宾出日平祑东作。注寅敬。宾导。祑序也。岁起于东而始就耕。谓之东作。东方之官敬导出日。平均次序东作之事。以务农(注疏二之十二)东作时者春时。即如迦罗时也遇获膏雨等者。春时之中更获雨时。如三摩耶时也趣时者。光云。趣逡遇切。说文疾也。又行之速也(小补去遇)今宜趣时连训速疾义也
  尔时世尊既受请已(乃至)如前已释者。光云。此释大力大护章也此中言出等者。光云。意曰。出正梵云●●●(见金刚界轨)发生正梵云●●●●(见第十六卷)故今正翻梵本。当言发生。而会意曰出也梵云驮缚等者。释幢旗别御作金刚界次第(号黄纸次第)曰。大供养会幢菩萨真言●●幢(已上)第四云。计都正翻为旗(七右)幢幡者。庭上立幢悬彩色幡以庄严也。旗者。幡竿首悬龟龙鸟兽等形像也(已上)光云。钞主解释未得其意。幡幢旗别幡集韵帜也。如今时所以庄严佛阁者是也。幢释名幢童也。其状童童然也。如今时法会所以标帜法会者是也。幢为橦义非也。旗如兵家所以指麾军众者是也。若言幢幡幡即幢也。若言幢旗幢即旗也旗旗密号者。其家旗文唯其徒党军士知之。而余众不知之。故云密号也。光云。十四卷本入旒旗三军节度者。三军如前考之。密钞第七云。言节度者。三军望此幢旗或进或止。而不失于节则轨度也(十左)有处亦翻等者。金刚界羯磨会幢菩萨真言。计都怛览。胎藏诸尊梵名宝幢佛啰怛曩计都。此于计都一名合幢旗也指麾者。麾许皮切。一切经音义二十四云。手麾许皮反。举手曰麾。谓手指也(十四右)动止言一。光云。作言一非。宜改齐一
  以战必胜等者。密钞七云。疏以战必胜以攻必取者。汉高祖曰。连百万之众攻必取战必胜吾不如韩信(十一右)光云。今考汉书高祖纪。曰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一下之五)不旋踵者。光云。史记司马相如传曰义不反顾。计不旋踵(百十七之二十五左)健行三昧者。此首楞严三昧之翻名也。然乃首楞严与高峰观一体异名欤。光云。今秘密宗意安住阿字本不生际。或名高峰观三昧。或名健行三昧。只是随事异名而已尔时世尊等者。释时佛从定起句。谓佛从定起作如是念也即时发普遍等者。释尔时发遍等文阿阇梨言等者。此释明妃二字。明者大慧。妃者大定。定慧相应成辨众事。故名明妃●●是王梵语。故云王字●●即●加三昧点。故云作女声也如彼胎藏等者十住毗婆沙论第二云。生胜由四义者。一种子胜。信大乘法为种子故。二生母胜。般若波罗密为生母故。三胎藏胜。大禅定乐为胎藏故。四乳母胜。大悲长养为乳母故(已上)智论三十四云。复次般若波罗密是诸佛母。父母之中母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为母。般舟三昧为父。三昧能摄持乱心。令智慧得成(二十四右)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坚慧菩萨造提云般若译)云。信为其种子。般若为其母。三昧为胎藏。
  大悲乳养人(二叶取意)如此等文皆以定德喻胎藏也是故说母恩等者。心地观经第三云。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
  我若住世于一势说悲母恩不能尽○若有男子及女人。为报母恩行孝养。割肉刺血。常供给。如是数盈于一劫种种勤修于孝道。
  犹未能报暂时恩○是故悲母有十德○余恩不过于母恩(三右至五左)指此文欤。但此经者。般若三藏元和年中译之。然则疏主不可披览。或于天竺有高览欤。将又指别经欤。广可考之。光云。疏主总指诸说。而非别有一经。无凿则可从此三昧等者。上明从三昧起作念之相。今正消释其文句也南么萨婆等者。此是真言当段即名大力大护明妃。经第四(密印品)亦名无堪忍大护明(七左)大力大护得名如前已释。无堪忍大护者。第十三(密印品)云。此名无堪忍大护。由彼威光猛盛。如初生小儿不堪视烈日之光。此亦如是。一切不能堪忍而敢映夺之者。故名无能堪忍大护。以此护真言之行者也(二十右)问。无堪忍者。此四大护中南方大护也。而第八云。以四大护各护一方。又持无堪忍大护皆普护之(五左)依此文者。无堪忍者。非护皆普护之。欤如何。答。古义云。无堪忍有二种。

  经二(十一左)疏九(十四左)又经四(七左)疏十三(二十右)又经七(十一右)不思议疏(上之二十三)并玄法(上之五左)广大(上之二十二右)等经轨名无堪忍真言唯云唅缺。青龙轨(上之八右)亦出同名言云唅缺嚩博索。唯云唅缺则四方随一无堪忍也。加后三字是总通无堪忍也。今私按之。四大护中以南方无堪忍大护为初。然今宗意以初为总。故南方一大护即具四大护德。桧尾胎藏次第云。
  南方无堪忍大力大护○●●(南)●(东)●(北(●(西八左)是以南方为总之明证也。南方既为总体。故纵虽无自余三字。即可兼四方大护德。开之则成四字。合之则收●●。是故于一种言。或为别。或为总。二义果归一致而已。今所以不说余大护唯说无堪忍大护者。即主四方总德故也。以其无后三字。不可言四方随一也
  初句归命等者。南么(归命)萨婆(一切)怛他蘖帝(如来)●等也。第十三云。归命一切如来等也(二十右)即此意也。
  当段意●为诸义欤次句能除等者明觉句义云●●一切●●怖畏●●●●离等也。连云除一切怖畏等(已上)又次句叹等者。同句义云●●种种也。巧也●●●门等也。合上云种种巧门等也(已上)前二句叹佛。此一句叹法。何以知然。第十三释第二句云。
  亦是叹佛归命也(二十右)今亦释第三句云叹无量法门(已上)或归敬三宝。成归敬佛法。或唯归命佛今真言归命佛法也。又义云。唯归命佛。谓能除恐怖并无量法门。皆佛所具功德也。故次释或云一切如来如是功德。或云诸佛如是功德。功德者。即指上能除恐怖并无量法门也次云萨婆他等者。密钞七云。此指字应是摄字○梵语萨嚩他。此云总摄。或云一切摄故(十一右)依此释者。萨嚩一切他摄也同入一字门者。唅欠各一字故云一字门。或二字共成一字故云一字门。或又种子字多分一字故通途云一字门(已上)光云。今按释义。则离释意唅欠各一字也。又合释意二字合成一字也大乘因等者。南岳止观云。大乘因者。所谓菩提心也(已上)普贤观经云。大乘因者。心实相也。大乘果者。亦是心实相也(已上)光云。恐是取意。今考曰。大乘因者。诸法实相(十左)
  以一切因等者。谓以诸字门义成立诃字离因缘义。即多字成一之意也。离因缘者。是净菩提心也。问云。初云因义。后云离因缘。颇似相违如何。答。若不离因缘何为真因耶。譬如虚空离于他作还作诸法所依体也上加空点等者。此因果同归之意也佉是太空等者●是大空。上点是入证之义也
  般若佛母者。如上所引。智论第三十四意也于此虚空藏等者。以上离释。以下合释。此合释中文有三节。初于●字虚空藏中。含养●字真因种子。是即大护义也。吽字义即科拥护义也。次复次佉字下。约能破怨敌释二字义。吽字义即科自在能破义也。后又诃字门下。约能满希愿释二字义。吽字义即科能满愿义也(已上)光云。就又诃字门等文别有大事。唯传宗正统者乃能知之今此真言等者。梵本阙欠一字。汉本存唅欠两字。是准下品加之。下文者。即经第四(七左)密印品也。梵字大仪轨又于当品真言。

  阙●●两字也菩提心王者●字合上恃怙有力大人也般若胎藏者●字合上高城深池之固也(已上)光云。般若胎藏者。
  向所谓般若佛母并虚空藏是也诃字菩提心等者。吽字义即科大力义也一切如来力者。
  吽字义云一切如来十力等(十三右)第十三(密印品)注此真言云。摩诃摩●大力也。
  即是如来十种智力也(二十右)高祖即依此文加十字欤。或疏有异本欤佉字无量巧度门者。谓虚空杂色轮圆故。云无量巧度也犹如力士等丈。南本涅槃经第二云。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余降伏之者。故称此士一人当千○所以得称当千人者。是人未必力敌于千。但以种种伎艺所能能胜千故。故称当千。如来亦尔。降烦恼魔阴魔天魔死魔○以此因缘。成就具足种种无量真实功德。故称如来应供正遍知(八右)第七句释者。具可云第六七句。
  句义云●●●●●●一切如来也●●福也●●●生也(已上)此大坚固力等者。约本性住种性。释大力所由也又于无量劫等者。约习所成种性。释大力所由也具修佉字等者。吽字义云。具修法行。佉字等(十三左)法行二字加之。或疏有异本欤一推外障等者。苏悉地经疏第六云。内以惑障名为障者。
  外以毗那夜迦等名为障者也(五右)复次外是等者。此于惑障中更分内外。烦恼障人执。粗故为外。智障法执。细故为内也若释字门等者。上约声势作释。下约字义作释。吽字义即科恐怖义也以此诃字门者。吽字义改诃为吽。疏有异本欤。
  作吽尤宜也下三昧画等者●字●●●三字合成也。三字点画表因根究竟三句也。吽字义云。虽千经万论亦不出此三句一字。
  其一字中所开因行果等准前思之(十二左)诃字即是等者。诃字是菩提心为因义也。菩提心是万行幢旗也。下三昧画相应●●二字。故云法幢旗三昧。又云高峰观三昧也(已上)光云。此解未快。吾故和上读曰。诃字即是法幢旗。三昧空点合故。即是高峰观三昧。今私释之诃字等者。此出●字本体。即是恐怖诸障法幢旗也。三昧者。下画。空点者。上点。
  此是汗摩二字相合以严诃字则净菩提心法幢旗翻法界顶。此云高峰观三昧也诃字是一切如来种子者。菩提心为因句上点是明妃之母者。方便空竟句下画是胎分日增者。大悲为根句。具如吽字义释魔事散坏者。吽字义云魔军散坏(十四右)十四卷本同之如师子等者。涅槃经(北本二十七之二)师子吼品说此喻也。翻译名义集二引新译华严经云。
  譬如大师子吼小师子闻悉皆勇健一切禽兽远避窜伏○佛师子吼○妄见众生渐伏退散(四十左)界内烦恼等者。密钞第七云。疏界内烦恼等者。界谓三界。谓烦恼障惑。三界内分段生死名为界内。若所知障惑。三界外变易生死名为界外也。具如无上依经(十一右)
  经云时一切如来(乃至)故末句更结成也者。光云。此解大力大护功德文也六种震动义等者。密钞第七云。疏六种震动者。如华严云。所谓震动踊运吼击。初渐振为震。渐大为动。上下为踊。往来为运。大声为吼。相鼓为击。大般若云。所谓动踊震击吼爆。动即摇动。踊即出没。震即隐隐。击即扣击。吼即发响。爆即声惊等等(十一左)智论第八云。经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
  以神力感动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云何六种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问曰。何以故正有六种动。答曰。地动有上中下。下者二种动。或东踊西没。或南北或边中。中者有四。或东西南北。或东西边中。或南北边中。上者六种动。有种种因缘。令地大动○复次地动因缘有小有大。有动一阎浮提。有动四天下一千二千三千大千世界。小动以小因缘故。若福德人。若生若死。一国地动是为小动。大动大因缘故。如佛初生时初成佛时将灭度时三千大千世界皆为震动。是为大动。今佛欲大集众生。故令此地六种震动。复次般若波罗蜜中授诸菩萨记。当得作佛。佛为天地大主。是时地神大喜。我今得主。是故地动○复次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福德因缘故。有此大地山河树木一切众物。而众生不知无常。是故佛以福德智慧大力。动此世界众生福德。令知微薄一切磨灭皆归无常(九右至十一右)长阿含六动有三。一六时动。谓入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输入涅槃。二六方动。谓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三六相动。谓动涌震击吼爆。摇飏不安为动。●聋凹凸为涌。隐隐有声为震。有所扣打为击。砰磕发响为吼。出声惊异为爆。此各有三。名十八相。谓动等极动。余五皆尔(已上)一切众生心地等者。法华义疏第十一(神力品)云。依法花论意。舌相謦咳属口业瑞。放光弹指属身业瑞。动地谓意业瑞(二十二左)尔时一切等者。释一切菩萨等文也(已上)光云。浅略深秘等者。谓以余经所说地动即为浅略。以此宗所释地动即为深秘也各见彼佛等者。此有二训。一各见彼佛前亦皆说之训之。谓十方世界诸菩萨等。各见彼佛前亦皆说此真言也。二各见彼佛前亦皆说之训之。谓诸菩萨各见于彼佛前说此偈也(已上)光云。二训之中初训尤合十四卷本文旨。何者彼无前字。但此浅略。后训深秘。谓上已释一切诸佛菩萨以无二境界故皆悉同声而共说之。其意可见即寄此文等者。密钞第七云。疏即寄此文等者。寄托也。此文者。下领解之偈文也。谓毗卢遮那从清净法幢高峰观三昧起。说此大力大护明妃。说已普遍佛刹六种震动。时会诸诸菩萨并十方世界诸菩萨等。睹如是不思议神变。闻此明妃真言之句。无不心开意解。如莲华敷。寄外发之语言。表示内心之领解。同一音声而说伽陀。复能证成此明妃大护威神之力也(十一左)犹如金刚城等者。谓高城表大智。深池表大悲也(已上)光云。演密钞七(十二)引北齐显祖之事。解此段文势。此尚本乎汉蒯通语。汉书蒯通说武信君曰。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注师古曰。金以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四十五之一左)
  经云薄伽梵广大法界(乃至)不敢违越也。光云。此释入佛三昧章也梵音毗富罗等者。释广大法界加持句。于中正释约本有。复次释约修生。初中梵音毗富罗下。释广大二字。如是诸法下。释法界二字。深广无际诸法自体即名广大法界。谓广大者。深广无际义。法者诸法。界者自体也。诸法自体者。下释云。阿是诸法本不生义。即是法界体性(十九右)此真言以阿字为体。合则为阿字本不生。开则为六大法界。诸佛·真言·众生·三种实相正指此六大法界也。以此更相下。释加持二字也复次如男子等者。三种实相则虽从无始来法尔加持。而复诸佛不施修生加持。无发种子力用。于是慧王定妃和合加持。则于一切众生本有法界。起佛树花果可敷实功能。故云生毗富罗种子也世尊普遍等者。此释即于是时等文
  圣胎俱舍者。密钞七云。天人即是凡夫未立圣胎之众生也。今众生与佛感应因缘时义契合。佛现加持说此真言。众生信入。即是初于大悲胎藏。而托圣胎共生毗富罗法界种子。即当地前三十心也。故仁王云。伏忍圣胎三十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二右)私按。以此真言名入佛三昧耶。入佛即有总别二意。总者一切众生依法界加持力。皆悉托入佛母圣胎。故名入佛。当段释此意也。别者若人才结诵此印明则入佛地。故名入佛。立印轨说此印明云。由此加持故身即同如来(十右)要略念诵经云。此印威力能令佛地显现(已上)即此意也。然密钞约信入人释当段文。今意不尔。有信无信无一众生不托圣胎。宜得总别两意随处而消文耳
  世尊如是等者。此释从此定起等文。入佛二字向释法界加持等文其义自显。故不用别释也三昧耶等者。即释三昧耶四义。此是四义又各分二。初约如来。后约众生。且释平等义之中。如来现证等者。即约如来。是故出诚等者。约众生。自余三义准此知之如来现证者。密钞七云。疏谓如来现证等者。即初证得之时。简异宣说之时(十二左)见一切众生等者。众生旦暮所作种种身语意。皆与三重曼荼罗诸尊等。故云悉皆与如来身等。本有性具禅定智慧。与中胎本地身等。故云与实相身亦毕竟等也。如来者。谓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即约化他立名。三重曼荼罗以方便示现加持妙用故名如来身也。中胎本地身以本有常住不坏真实故名实相身也出诚谛言者。即阿三迷等真言也能作金刚事业者。若有众生诵此真言。无尽庄严与如来等。从此以后所有所作无非佛业。一一事业为内外诸障不所破坏。故云金刚也言惊觉义等者。疏钞二云。第四义通能所(三十六右)如来以一切等者。此约警觉所化人也亦以此惊觉等者。此约惊觉能化尊也令起深禅定窟等者。光云。此依涅槃经文作释。南本二十五曰。如来正觉智慧牙爪四如意足六波罗蜜满足之身十力勇猛大悲为尾。
  安住四禅清净窟宅为诸众生而师子吼(二左)又曰。晨朝出穴频伸欠呿(二右)若有真言行人等者。以上约如来。以下约众生。此中约惊觉能化作释。其惊觉所化义准此释之持明者等者。持明训之。此约法体即云明门。亦约修行即云明行。谓一一法门一一修行。皆以破无明显实智云明。今持此明。故曰持明也乃至者。初从发三昧耶本誓愿。终至尽此誓愿。永不漏失。若有人疑。此三昧耶誓愿尽后即可漏失。故今为遮此疑次云尽此三昧耶等也。而实虽无尽期。且约容有作此释也初句归命等者。此总约句义作释也次句云无等等者。即身义云。初句义云无等。次云三等。
  后句云三平等(已上)当段释第二句云三平等聊相异也。第十三卷释密印品亦同今也复次阿是等者。此约字义别释无等句也迷是三昧义者。此加●点故也世尊证此三昧等者。谓阿字法界体性三昧也
  谛观者。娑字义也一一众生心中普门漫荼罗者。即自证大空也(已上)光云。现流布本作心力非。宜改心中等者。三昧义也
  我者。么字吾我义也是故更无等者。还约句义释无等句三等为三世等者。此就句义别释三等句也三因者。即是正了缘三因佛性也咀●等者。密钞七云。疏咀●谓心等者。若句义时咀●名三。若字义时咀字是如如义。故云心如实相。●是尘垢义。谓咀字下有阿声。故云一切尘垢本来不生(十三右)三迷字义如前句。故略不释也三世如来等者。又云。言三世等者。谓三世诸佛出现于世。以种种方便随宜说法。皆为众生。以啰字门开示悟入咀字门中佛知见。故名一大事因缘。言即是等者。此咀●字即是此中除障之义也(已上)光云。古来一传此存乱脱。即是除障之义也七字移下开净知见故次。以为除障义结句也结云三昧耶等者。此一段具四义即是必定等者。平等义也立大誓愿等者。本誓义也欲普以众生等者。除障义也以此惊觉等者。惊觉义也若不先念等者。要略念诵经说入佛三昧耶云。若更有余印欲结之者。亦先结此印已然后结之(已上)立印轨云。欲作诸事业。先结三昧耶(十右)七支念诵轨云。真言行菩萨先住无等誓。语密·身密·俱。后作相应行(初叶)第十三(密印品)云。此三昧耶印若初修行作诸善品之时。若先不作者不合作诸法也。非直作此。亦须诵前真言。
  作法先以三摩耶印置顶上诵前真言一遍(十二左)世尊以遍满等者。光云。此释即于尔时等文也身语心轮等者。密钞七云。疏身语心轮者。谓世尊三业犹如车轮。心为毂。语为辐。身为辋。三法和合成一轮故。如是之轮有能运载摧坏之功。故以为喻。又轮者转也。佛三业各能转入众生心故。即是三轮法轮之义也(十三左)所以然者等者。以下明四种越三昧耶。是即如次违越三昧耶四义。初若菩萨下违越平等义。二若于此平等下违越本誓义。本所立愿是为平等利济。而背平等誓作限量之心。即越三昧耶也。三诸有所作下违越除障义。次上释云。三世如来种种方便。悉皆为此一大事因缘故。即是除障之义也(已上)又云。普为众生开净知见故(已上)随顺世间名利。而不为佛知见。是越三昧耶也。四放逸解怠下违越惊觉义。不能惊悟等文其意明也

  经云时薄伽梵复说(乃至)当以字门广释之者。光云。此解法界生章也复说法界生者。上释云。诸法自体名为法界(十七左取意)此是法界在胎内位名入佛三昧耶。出胎内时名法界生。成辨二利事业名转法轮。如次法报应三身功德也。三种悉地仪轨云。菩提心此金刚部。大悲莲华部。方便此应化身也。是故●阿字是胎内。指位在等觉已前。●娑字是胎外。指位妙觉。●嚩字是用一切法转咸依此字门。
  纵恣二化济度十界也(十三右)亦是佛金莲三部三摩地也世尊前入法界等者。约平等义三种皆名三昧耶也。初三昧耶菩提种子等同诸佛。故为平等。第二三昧耶生在佛家。无尽庄严与如来等。故为平等。第三三昧耶事业成就。无尽庄严与如来等。故为平等也复次由入佛等者。约本誓义三种皆名三昧耶也。下释云。以众生不自觉知故。从无量金刚智门作种种金刚事业。要摧如是大障。令至实际是本誓义(二十一右)今准此释。则不令夭折离诸障碍。同明本誓义也又以入佛等者。约惊觉义三种皆名三昧耶也。此有二意。初入佛三昧耶者。一行者以入佛三昧耶真言加持中胎八叶九尊。而惊觉之。故九尊从定起向行者也。二以此真言惊觉诸佛。故诸佛还以入佛三昧耶真言。加持行者本有秘密中胎藏法界生金刚萨埵。法界生转法轮准例可解以法界生等者。金刚第一重。菩萨第二重。种种随形第三重也如莲花藏者。约除盖障义三种皆名三昧耶也。上释此义云。于一生中获无垢眼云云(十八左)下释云。名为无垢眼云云(二十一左)无垢眼者。莲花眼也。以其眼膜净除而开清净知见名莲花眼。佛眼喻青莲花即此意也。问。如今配释平等本誓惊觉除障不次第意如何。答。此有二义。一文存烂脱即此疏通例也。二四义列次本有二说。或平等本誓除障惊觉即如当段前后明之。二秘藏记云。一平等义。二誓愿义。三惊觉义。四除垢障义也(上之五右)即今所列同此次第。不可怪也达磨驮睹等者。此约句义而释。明觉句义云●●●●法界也●●●自性也●●我也。合上云我即法界自性也。私云●自也本也●●●性也●●我也(已上)问。如此释者。可云法界自性。何云法界生乎。答。自性与生名异意同。谓生在佛家时正成其自性。
  譬如子在胎中则其种姓未显出胎而正显其种姓也以必定等者。释三昧耶四义。其意易知当以字门等者。此当约字义而广释之也
  南么三漫多(乃至)三三昧也者。光云。此释金刚萨埵加持章也南么三漫多等者。经第七并当段名金刚萨埵。圣观音轨(十七右)名转法轮。法花轨(十左)名金刚萨埵转法轮也。安然立印轨私记云。次转法轮印以此印印五处。即成金刚萨埵。金刚萨埵是大日应身也。能转法轮。故云作是印同于金刚萨埵。金刚萨埵是一切菩萨万行主宰也。佛成道时。众中有一菩萨。名转法轮。以轮奉佛。佛受说法(已上)初句等者。
  明觉句义云●●如前●●●同上●●●诸执金刚也●●●●●我是金刚身也。私云●●金刚也●●●身也●●我也(已上)金刚即是等者。释法界生金刚萨埵承来也。法界自性者。指前法界生。犹如出胎时。此法界自性渐长成坚固力。即名金刚萨埵。其体虽一力有强弱。故立此异名也如来以普眼等者。
  约四义释三昧耶义如文配知无垢眼金刚眼者。略出经第二云。尔时一切如来复以刚眼名号而为灌顶。于时金刚眼菩萨摩诃萨。彼莲华叶以开敷故。贪爱自性清净无染污(二右)今依此文无垢眼金刚眼。俱西方莲华部德也。约清净义名无垢。约不坏义名金刚。准此按之。三昧耶四义即是四智功德也。初平等义者。是东方功德也。理趣经说东方云金刚加持三昧耶智。释经(一左)释三昧耶云平等戒故也。次本誓义者。谓作种种金刚事业。要摧大障令至实际。是南方修行功德也。次除障义者。要开净知见办十事因缘。是即西方证菩提功德也。后惊觉义者。北方佛菩萨从深禅定起赴利生门。即是事业智作能也复次真言行者等者。以下释建立三种三昧耶之旨趣。此中亦有四义。即是约三昧耶四义而释。第一约平等义。故云得同。又云而自围绕。就此文有三义。一智证心目云。复次真言行者以初三昧耶故。得同如来秘密身口意平等之身。言以大菩提心力即时证得本地平等身。此处微妙寂绝出过心量。非筹度之境。非度人之地。故言身口意平等之身。三密平等同虚空。所以出过筹量之境矣。诸教中平等真言法界佛不度众生。及唯佛一人居净土之言。乃在此句耳。以第二三昧耶故。得同加持法界宫尊特之身。言证本地正体已后。更现如来加持受用身。于一切实报所最为微妙第一。法界王位局在此句。以第三三昧耶故。令此身土皆如金刚。与无量持金刚众自围绕。言本地法身为土。尊特法身为身。此理与智和合一体曾无破坏。而三重海会自然围如明境。现形无前无后也。以此理大智大行大故。言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已上)依此释者。第一三昧耶理。理为智所依。故以义名土。第三三昧耶令初二土身坚固。故以金刚自围绕也。二信日料简云。第一三昧耶能住身。第二三昧耶所住土。故名法界宫。此法界宫非世间器界。即是佛身故名尊特身。上说从佛身现诸尊还入佛身之相。云还入法界宫。是其证也。第三三昧耶令此身土者。此指第一为身。指第二为土也。三学者料简云。第一行者平等智身。第二本地法身。常途诸教法身谈无色无形。报身相好具足名尊特相海身。今此宗意谈法身色相。故即立尊特名。此尊住法界宫。故云法界宫尊特之身。第三令此身土者。法界宫为土。尊特身云身也(已上)光云。三义之中以信日义且为稳当。但私淑之。今此三种三昧耶者。如上释异门说。其一法界本有之位名平等身。其多法界修生之位号尊特身。此是一多无碍涉入。而显其一以为尊立。亦显其多以为眷属。此主伴会称转法轮。只是一法之异名而皆自证之境界也已(更详住处成就释。已上)第二约本誓义。本誓者。除众生大障而令至实际。其众生有地前地上不同。谓摄受地前之人第三三昧耶。成就地上菩萨第二三昧耶。令至实际第一三昧耶也为自受用故者。正契当实际故法性身菩萨者。指十地菩萨也随类众生者。地前菩萨二乘凡夫等也。第三约除障义。初三昧耶为除内外诸障建立大悲漫荼罗也。建立此漫荼罗。有阿阇梨事业。有弟子事业。若辄作之众难竞起。然作第二三昧耶。住法界本性故。即同毗卢本身堪作阿阇梨事业。作第三三昧耶同金刚萨埵身。亦堪执务众事。是以为除障义也。第四约惊觉义。三种三昧耶如次加持佛莲金三部眷属。此有二意(一约行者一约诸佛如上法界生段释之)准上可知。问。上释三部三昧耶有四重义。与今四重云何异乎。答。智证心目云。释文有七重别。即一经眉目冷然可见。初三重释约从因至果门。后四重释专约从本垂迹门(已上)初释亦有四重。智证大师即为三重。其意如何。今以向果垂迹二门为二段别(光云。初段指法界生真言章。后段指金刚萨埵章也)最顺文欤。但初四重中第三释。以入佛三昧耶加持秘密中胎藏等者。似从本垂迹。然此宗意因果次第有二分别。一约从内出外。中胎藏为因。第三重为果。二约从外入内。第三重为因。中胎藏为果。此文约初意故非相违也
  次说金刚铠(乃至)大欢喜也者。光云。此释金刚铠章也次说金刚铠等者。经第七(十右)名擐金刚甲。当段名金刚铠。第八卷(四左)言金刚甲者。即指此真言也。前金刚萨埵真言虽身力成就。未备庄严具。故今被服金刚甲胄。能赴四魔军也(已上)光云。果后方便化他大誓。今以喻金刚甲胄也且如六波罗蜜等者。释甲胄体。于中有二。初约理释。后若就浅略下约事释。初中一一如实相者。起信论云。以知法性体无悭贪故。
  随顺修行檀波罗蜜等(二十二左)即此意也又一一度中等者。六度互具五度之义。具如智论(八十之十一)释之若就浅略等者。今教意以即事而真为其大宗。然当段释以理为深。以事为浅。颇似常教。但今探疏立意。世间天龙所见唯见事不知理。故为浅略。若即事而表理则为深秘。应知非是离事别谈理也是故一切等者。仁王念诵轨说护身印云。结印契及诵真言。五处加持。所谓额右肩左肩心喉五处。于顶上散。即成被金刚坚固甲胄。由此加持遍行者身威光赫奕。一切诸魔作障恼者。眼不能睹。疾走而去(十左)
  次字皆转释等者。密钞第八云。疏次字皆转释之等者。谓嚩折三字转相释。之何故●嚩字诸法离言说。以●惹字生不可得故。何故惹字生不可得。以●罗字自性清净故。
  三事和合为萨埵身也(十四左)次明甲义等者。又云。疏若法是造作等者。释成甲义。即迦嚩左三字也。若法是造作所成即迦字也。当知。但有假名即嚩字也。从缘迁变即左字也(十四左)蔽捍。光云。防遮之意也。捍本作捍。侯肝切卫也。礼记注捍坚不可入之猊(小补去翰)今观金刚体等者。上约三字字相作释。此约字义而释。离诸造作者。迦字。坚固不坏者。嚩字。百非所不能干者。遮字也
  以定慧具足等者。●字上点慧。下画定。以此定慧为能证。以本体●字因本不生为所证也摧坏诸障者。此承上无所畏声也普护众生者。此承上自在力义也是故大欢喜者。此承上欢喜义也。今此三义●字●●●三字义也。涅槃经说●字字义云。
  呵者名心欢喜(南本八之二十三)上言摧坏诸障者●字●点损减义故也。上言自在力者●字空点也。第七云。若加空点者具自在之用(二十八右)可知之
  次说如来眼(乃至)渐得眼清净也者。光云。此解如来眼章也次如来眼等者。经说如来眼又观真言。密钞七云。经如来眼又观真言者。此一真言有二名也。一名如来眼。二名如来观(十五左)金翅鸟王威力具足等者。指金刚萨埵真言也又得极明利眼者。即如来眼真言也遮道法者。谓障道因缘也非如非异等者。法华经第六(寿量品)云。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非实非虚。如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如斯之事明见无有错谬(已上)如者平等义。亦非平等。故云非如。此结上如如亦不可得义也。异者差别义。亦非差别。故云非异。此结上诸法如如义也。已非平等。非差别故。非思议境。虽不可见之。而亦以中智明见。故名如来眼观也。此一段释即借用法花文也已眼清净者。光云。此见阿字真胜义谛之眼根也次有涂香者(乃至)普熏一切也者。以上说结界(大力大护)护身(三部被甲如来眼)真言。以下说六种供养真言。就中此涂香章也定慧均等者。密钞七云。嚩字本体是慧。加傍画是三昧。如是定慧相合名为均等(十五右)住无戏论等者。住三昧画。三昧是住义故。无戏论嚩字离言说义。执金刚同字金刚义也如是戒香等者。密钞七云。言如是戒香者。此戒因何名为涂香。谓以定慧二法均等。和合置于阿字法界性净水中。遍涂法身。普薰一切。是故此戒名涂香也(十五右)光云。吾故和上言。以缘起香涂本有香。还发熏气熏一切法也。因位万行已同本觉了。还能作普现色身等此义也
  次华真言(乃至)广释之者。此华鬘章也莽是心义等者。莽字出三义也此心莲华者。释心义也妄我所缠等者。释我义也
  今自证知等者。释大空义也。大空遍定慧。定慧相应是证义也从慈悲藏中等者。应是三昧画。此外无其释。今此花鬘即以大悲万行三昧为其体也。问。今约莲花示慈悲藏。于其茎叶花实等中正是何乎。答。或义云。第三(十五左)云叶藏者。即指八叶。此以覆护其中台故云慈悲藏。从此藏中须蕊开敷。故云从大悲生。八叶须蕊可训之。虽举八叶意取须蕊也。此义无谓。从大慈生者花也。花者正指开敷八莲也。今私按之。众生本有心莲为妄我所缠。而不得增长。是其种子位也。然今了知心实相故。子实渐长。叶蕊开敷。是正其花位也。第八云。所谓花者是从慈悲生义也。即此净心种子于大悲胎藏中万行开敷。庄严佛菩提树。故说为花(三右)大悲胎藏者。指谷皮。种子者指中实。谓从谷皮悲藏中。渐次滋长。八叶须蕊次第开敷。故云从大慈生。上言叶藏者。即八叶。今言悲藏者。是谷皮。随文依处其意别也复次净菩提心等者。私料简之。则正释谷皮为大慈。复次释大地为大慈。是两释之别也
  次烧香真言(乃至)即是烧香义也者。此烧香章也弩蘖帝等者。密钞七云。疏是随至义者。谓一切众生有发起始觉菩提心。处无不随至。即是●达字菩提心为因。亦是遍至义者。谓大悲心于众生界悉遍至故。即是●驮字大悲为根。亦是逝义者。十地行满妙往菩提之彼岸故。即是●昙字方便为究竟。言进不住义者。谓得果不舍因门。而起化用。亦属方便为究竟。摄利他为异尔。
  即是●箨字门也(十六右)众生界本不生等者。此准上广大法界释。亦有众生·真言·诸佛三种。今举众生乃至之言摄真言诸佛也。此三种本不生名法界。若存法界相。亦非真法界。故言法界定相亦不可得。此处即是深广无际真法界也。凡法界有二种。一理法界。二事法界。今且举理法界显事法界也恒殊胜进等者。烧香有二德。一精进。二遍至。恒殊胜进者。是精进德。悉遍法界者。即遍至德。三业所作随在何善遍至法界。即是烧香德也。乃至最下修善至捧一花。皆悉遍诸佛法界也
  次饮食真言(乃至)不求有量之食也者。此饮食章也此中正以等者。以六种供养配六度法门。则禅定为饮食。谓如人得饮食除其饥渴闷乱。今此禅定能治散心。故上言是止不善高声等。即此意也法喜禅悦者。法花义疏第九云。法喜禅悦食者。则定慧能资养法身。故名食也。又外从佛闻法欢喜为法喜。内如说修行为禅悦。又圣说法名法喜。圣默然名禅悦(七右)若就字轮等者。以下约字门释。初释阿啰啰。后复次若人下释迦啰啰。释阿啰啰中。初约字相。后今以诸法下约字义。初中阿是本初者。缘起法必有本有始。若法有本初皆是妄作。其妄者烦恼所知二障也。啰啰二字扛二障也。或义云。本初者根本无明。二种尘垢者枝末无明也。密钞七云。谓诸众生无始无明本初具有烦恼所知二障(十六右)即此意欤。释迦啰啰中。亦有字相字义。初释字相。后今以诸法下明字义也。问。阿啰啰迦啰啰字门解释。各存二重分别何也。答。阿啰啰字相约作恶。迦啰啰字相约作善。虽是作善若住有所得心。随造作故二障还生。密钞七云。初有造作义。勤修万行中无懈息。如渴思甘露既有希望。障习不无。有相还拘。故华严疏云。有作之修终成败坏也(十六左)又阿啰啰字义约修生。迦啰啰字义约本有。谓诸法无造作故本有常住。而于此中所证法味。不随他得。密钞七云。二无作义。由前功行励强不息。以有所得未契真极。此心无间无作功全内证如如。岂能宣示。故清凉云。无心体极便契佛家。即其义也(十六左)当知以前阿啰啰字义即为迦啰啰字相。故云二障还生。又云非真甘露。似在后简前也(已上)光云。此非强在后简前释。阿啰啰迦啰啰释相虽殊义趣此一。着眼看取。问。释字义中。无啰啰释如何。答。比来次第分明显了。故不须别释耳。谓释字相中。已云以造作故二障还生。当知以无造作故二障不生也如食乳糜等者。密钞第七云。疏如食乳糜更无所须者。乳糜是一切食中极无比味无过上味。如人贪求美味。若得乳糜则更何所须以喻。行者欣求胜果若得涅槃。更何所欣。又释迦菩萨修苦行时。日食麻麦。即是此中阿啰啰义。暨浴泥连食牧牛女乳糜。即是此中迦啰啰义。故云如食乳糜等(十六左)享祭者。新华严音义云。享虚两反。玉篇曰。享当。杜注左传曰。享受也(二之十三)字书曰。享虚掌反。奉上谓之享也。当也。受也。祭也(已上)
  次灯明真言(乃至)即是诸供中最也者。此灯明章也如于心之实相者。此如如不可得●字故也体即是明者。涅槃经云。明与无明愚者为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北本八之九右取意)决定义者。第七云。真言决定义(二十九左)可思之诸供中最者。灯明即主般若。然六度中般若最胜。故云尔也。贞元录第二十二云。
  施灯功德经一卷(一名燃灯经)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已上)委说灯明功德。更详
  一贫女一灯
  贤愚经第十一(贫女难陀缘品第五十三)云。佛在舍卫。有女名难陀。乞●自活。见诸国王人民供养佛僧。心自思惟。我之宿罪生处贫贱。虽遇福田无有种子。便行乞●以作微供。唯得一钱。持指油家。具语所怀。油主怀愍。增倍与油。得已欢喜。足作一灯。奉上世尊。自立誓愿。我今贫穷用是小灯供养于佛。以此功德。令我来世得智慧灯除灭一切众生垢暗。作是语已礼佛而去。乃至竟夜诸灯尽灭。唯此独燃。尔时目连次当直日。欲取灭之即举手扇。复次衣扇。灯明不损。佛语目连。今此灯者非汝声闻之所倾动。正使四大海水以用灌之。随岚风吹之。亦不能灭。此是大心人之所布施。佛说之已难陀复来。以面作礼。佛即授记。于本来世于二阿僧祇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号曰灯光(二十二左取意)
  次阏伽真言(乃至)真实之义也者。此阏伽章也复次阿娑摩等者。于无等义即作二释。正释其意易知。复次释未详。第十有委释准知之。彼释云。伽伽那(虚空也)娑摩(平声中有阿声)娑么(娑么无等义也。即是等同虚空也。是行等空无边清净也。于一切自在无碍同于名字也。下句与阿相连是无等也。不等者即是二乘也。以有所阙故名无等。即是施权之意十二左)若已入等虚空真实之理。还能施彼二乘不等之权。故云施权也(已上)光云。今此二段解释叵了。其正释者。如来法身以其本性净等三德。且况喻之。即言等虚空也。然复有不思议功德。更无可以能比类者。次言无等也。其复次释者。不等是不平等之意。如彼二乘以有所阙即名无等(亦名不等)也。然今如来法身已住法性大空。还为施权同此不等。故云等虚空无等也以最初伽字等者。密钞七云。疏来去亦不可得者。谓此伽字正音誐字。誐字通于去来之义。梵语誐蹉此方云去。若言誐多。即名为来。故名来去(十七右)大空性净之水者。世间以空中水为净。何况于此大空性净水乎。或又空水二轮俱是圆形。表空水不二义。其意粗见于四曼义。又第十六明●字点即是●字。空水相通可思之
  次下有四真言(乃至)其顶相也者。以下明严身真言中。此如来顶相章也有四真言等者。作阿阇梨事业之法必同佛身。是故以如来顶等真言加持自身。则忽同佛庄严。故云阿阇梨庄严之相也。如来身会三十二个真言之中。此四真言以其严身功德殊胜故。今特出之耳从法界胎藏生者。指入佛三昧耶为法界胎藏。以法界生云从生也以去来相等者。密钞七云。疏以去来相观之等者。如来顶髻犹如虚空。不可以去来之相而观睹之○除盖障菩萨等。以有去来相观之。尚不见其身相边际。何况如来之顶相耶(十七右)阿阇梨自作等者。
  此大日如来首陀会天俯同相猊故现发髻之形也解髻而更等者。最珍钞云。解髻更结之意何。答。解生死髻结如来顶髻也(已上)若出家人等者。苏悉地经上云。次结顶髻。真言曰○此真言真言发三遍。当顶作髻。若是比丘右手作拳。舒大拇指屈头指。押大指头上。令头指圆曲。真言三遍置印顶上(已上和本之文明本与此少异)同仪轨上云。结顶髻契。其契相右手作拳。直舒大拇指。以屈头指押大指头上。令头指圆曲。结此契已加持三遍。
  置于顶上即成结发(通三部)唵苏悉地羯哩莎(去)诃(十一左)如来身会之中如来顶相印也
  一三部结发
  同经上云。次结顶发真言曰。
  唵(同上一)素(苏古反)悉地迦履(二)莎(去二合)诃(三)此真言真言发三遍当顶作髻○佛部结发真言曰。唵一尸祇尸契(二)莎嚩诃(三)莲华部结发真言曰。唵一尸契(二)莎嚩诃(三)金刚部结发真言曰。唵(一)尸佉(去)写(二)莎嚩诃(三已上)
  一切诸天等者。青龙仪轨云。如来顶相○阿阇梨右手为拳。置于顶上加持。一切诸天神不能见顶相也(上之十三右)六波罗蜜经第七云。以此毫相所有功德至百千倍成佛。上肉髻之相所有之功德。无有人天能见顶者(九左)如来顶相者。即肉髻大人之相也。圆城寺僧正胎藏次第云。次如来顶相亦名肉髻(已上)翻译名义集云。嗢瑟尼沙。此云髻。无上依经(下之三左)云。郁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故名肉髻(五之三十三右)大般若经云。如来顶上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第三百八十一卷文)依此等文。如来顶相·如来顶髻·无见顶相。皆是一种相也。梵志请问经(义净译)云。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今汝获得顶上肉髻圆满殊好佛告婆罗门。
  我于前生于三宝二师沙门婆罗门父母尊长应恭敬处。五轮着地。以无慢心虔诚致礼。由彼业力令获斯果(二左)
  次如来甲(乃至)更当访余梵本者。此如来甲章也第八云。阿阇梨言。作如来身时用如来甲。作金刚身时用金刚甲。当转换用之(四左)金刚甲即金刚铠。此真言前出之。今所出是如来甲真言也。大日萨埵如次如如来金刚二部三摩地也。嘉会坛第四圆城寺胎藏次第准例用莲花甲。然乃有三部甲。如第八卷钞注上有曩字者●字空点。或云●字。或云●字。或云●字。或云●字。本说不同。如别考之下有邬字等者。邬字损减义也。然诸字门皆带阿点。故归本不生义即释无作解脱。无作亦曰无愿如是三门等者●字具三解脱义。三解脱门亦有光明功德。故云以此慧光遍严身也。不空心要云。由此三相空故。即入解脱法门。悟斯正理。即身有光明。
  廓周法界即同毗卢遮那正体智也(三十左)理趣经文殊曼荼罗三解脱门并光明般若为眷属。准之思之检密印等者。十四卷释云。检密印品中梵本似有残缺(六之六十二右)七卷本同之。第十三(密印品)云。次如来甲印○其真言阙之。更勘本。次如来舌印亦阙之。勘本(二十左)密钞第八(密印品)云。更勘本者。此真言在第二卷经第十纸中。

  谓南么○吽(三)此文在第六疏四十三纸释之(四十三右)私云。此演密释任经现文。以此真言为如来甲。依疏疑意此非如来甲欤。其所以作疑者。若如来甲真言则合有怛他誐多迦嚩遮句。既无此句。盖是金刚萨埵圆光真言。然乃萨埵圆光如来圆光。相续说之。尤得其便。虽然摄大广大青龙玄法诸轨并梵字大仪轨大师数本次第等。一同此真言归命句次加钵罗战拏句。为如来甲明也
  一余经所说如来甲印明
  一字佛顶经(菩提流志译)第三云。如来甲印○当以右手当心以大拇指横屈掌中。以头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急握大指作拳。是一法印。名最一切顶轮王心印。智者若常以印印于顶项左右肩髆。及印心上。则令持者得大威力○虽复精勤若无甲印。则为魔娆无所成效。印咒曰。
  娜莫縒曼亸一勃驮南(二)唵●(三)部(引)入嚩攞(四)虎(二合)吽(五十三右)菩提场经第四云。以右手握大指作拳。加持五处。名如来甲印。一切佛顶中是印大威德○如是修行者。若阙甲胄印为诸魔得便。悉皆不成就(初右)
  次如来圆光(乃至)不得其便也者。此如来圆光章也。文相可解
  次如来舌相(乃至)皆当以字门广释之者。此如来舌相章也摩诃阿摩诃者。密印品所说真言无此句。胎藏诸轨诸师次第皆依密印品说也尔语嚩者。梵语杂名云。古●尔●贺嚩(二合)也(已上)此大更无等者。此以三故释无大义。初更无过上故者。从此更无大法。故云无大。次无可待对故大相亦不可得故者。阿字不生无相寂灭。故云无大。前约表德。此约遮情。或大相亦不可得者。此结释无可待对义。第三故字即属句头亦不可得。故名为无大如来无量劫者。第十三释如来舌真言云。如来者。即是如语如实也。犹如来舌。常作如语不诳语不异语。
  以如是真实故常住也(二十左)涅槃经第二十五(北本二十五之十六左)说如来广长舌相因缘。净影义记第七云。若言得广长舌。当知如来于无量劫已离妄语。正自勉过彰己非虚(已上)
  阿阇梨以此等者。此总结加持巨益也
  延文二年丁酉十二月十五日夜。于随心院挑灯令口笔了。于时皎月光冷素雪色鲜金刚乘贤宝
大日经疏演奥钞第三十一(毕)
  此卷之中往往补阙。是只后学以谋道耳。宝永第二岁次乙酉季冬初九慧光记
  又此卷所解本疏有乱脱曰(一)法界生

  (三)又以普眼○三昧耶也(五)复次由○三昧耶也(二)南么○广释之(四)南么○三昧耶也(六)复次真言以下如文(此外存乱未佳故不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