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日经疏演奥钞第五十四(末)

  东寺观智院法印杲宝撰述
  东都灵云寺比丘慧光校阅
  疏第十六卷之余(释经五入秘密位品)
  彼出现已于诸世界(乃至)略有二偈者。此释彼出现已○而说偈言也。私云。彼出现已等三句牒经。诸谓十方已下随释也此所生菩萨等者。此所现佛身。上云无量菩萨随福所感等是也。十四本云。此所生菩萨各说种种妙偈叹于佛。有音声表作如此说。谓偈也。犹如下方涌出之会等(十二之三十九)十本同今疏也犹如下方踊出等者。谓法花从地涌出品因缘。即如彼经第五广说也大日如来犹住三昧等者。私云。等至三昧之身安住大莲华台中。流出种种色身。从此佛身又出声说法。说法声者即次下二偈也
  初偈云奇哉(乃至)至于无藏也者。此释诸佛甚奇特○含藏说诸法也。私云。初二句直叹佛德。后二句述其所由也方便者。治定本作权智也。经无阿赖耶者。阿赖耶即藏义也。是众生业报总体也。果报分限悉含藏之。而一切善·恶·无记等事。造作其分齐令不得自在也。今佛既成就无限量法界了。还能作一切有分限事。故云尔也佛虽无等者。御钞三云。问。既上句云无藏性。然何下句含说诸法。答。疏云。佛虽无一切藏。然以慧方便而有藏生。意云。犹无藏性之中。以慧方便说种种诸法言也(已上)
  次偈若识无得者(乃至)诸佛导师也者。此释若解无所得○得诸佛导师也。十四本云。次偈若识无得者。诸法无住之相彼无得而获。得诸佛之导师(十二之四十左)十本云。次偈若解无所得。诸法之相彼无得而得诸佛之导师(已
  上)私云。此偈叹无所得之法界也。意云。上直述权智不思议今还明实智不思议。
  例如成佛外迹之次说菩提实义也法之诸法相者。此诸法之与法相欤。意举色心二法也。大师释云。诸法者心法。法相者色法(即身义文)若有所谓。中院本作若有所为。十四本云。法性无得不可思议也。无得是空之义也。若得是者即佛也。若有所得。即是有妄有藏等(十二之四十左)十本同之。光云。今依义释则有乱脱曰

  (一)不可识(三)若有所谓(二)无得是空义○即佛也(四)即是有妄以下如文
  有妄有藏者。谓有妄即有阿赖耶业报之分限也乃于无得不可得法。两本义释共作乃于此无得不可识法
  复次前偈云奇哉者(乃至)法界之体也者。此释说如是音声已○不思议法身也。私云。说如是等文意。则以方便二偈音声。还入如来自证法界。故还于上二偈约字义门作深秘释。而以结归自证之法体也梵音奇哉等者。义净千字文云。奇哉●阿●补(引)●缚(已上)此偈各随所出之处指能生之处也
  梵音阿真底。十四本作梵云●阿●真●底(十二之四十一)文次第曰。出不思议之梵语文(十七左)
  此两头上下者。偈首奇哉·终不思议法身。此二梵音头皆有阿声也
  彼佛告执金刚秘密主(乃至)而示执金刚也者。此释尔时世尊复告执金刚秘密主言也。私云。已上入等至三昧示现心外加持曼荼罗。自下佛从三昧出已。还住自证本地境界。宣说心内本地曼荼罗。处处释本地身加持身者是也。凡今言内心曼荼罗者。是即事而真之谓也。谓色相庄严等具足之身周遍一切法界也。最珍钞(三井真圆记)云。年来思之。胎藏曼荼罗建立有二意。一谓大悲曼荼罗者。是可观须弥山等九山八海也。此密严海会同居宛然故也。不离秽土即观寂光故也。二者秘密曼荼罗品意。秘密坛者。不观须弥等只观大海。大海中有金刚莲华华台上胎藏曼荼罗也。今所行用仪轨不观妙高山等。此即秘密坛意也。今准此经文并释意。此义必定。幸甚幸甚(已上)此释契理。但纵虽观须弥山等。又可有此二义。义决释可见之当更问彼佛者等者。私云。经文言尔时世尊。本地加持之中何乎。可问之也。问。此答说未分明。其意如何可分别乎。答。最珍钞云。问。更问意何。三昧所现者即本如来所现也。何各别问之乎。答。文次第。三昧所现之身复告执金刚欤。闻故惊之本如来复告也释给欤(已上)此意。今佛者本地如来。非三昧所现欤。私义云。本地加持者。虽似二身是别而实一佛更无二体。故此加持三昧之身。若约法体难思之义。即是本地身也。今为显此深旨。将说内心本地曼荼罗。即以三昧所住之身告之。故作此更问也。本迹共不思议。加持不二之深理也。故唯有问而无答也。处处更问多此义也从此以下等者。上来既显本迹不二之意了。已下约本迹各殊之意。是从迹而起归于本地也。又义云。从此已下文答上更问也。意曰。本佛非迹佛也。问。今言以外况内者。毗卢遮那一身支分曼荼罗云内。外相示现曼荼罗名外。而非必是内证外用欤。答。内心观作曼荼罗者。即净菩提心周遍法身故。是名遍一切处毗卢遮那本地法身。而非无色无形心中功德也。次下文云。今则内心观之。以于行者自心之中而具佛会大海。十方通同为一佛土。唯自明了。他所不见。故名秘密曼荼罗也(已上)思之
  善男子谛听(乃至)秘密大漫荼罗也者。此释善男子谛听内心○株杌过患也。私云。欲建立内心曼荼罗故。先说加持法。是即当受者加持欤。此有二种。一大日加持。二金刚萨埵加持。其义见于文矣彼秘密主等彼字可移秘密主下也。何者。善男子谛听○清净故也是牒文。如前已下即随释也
  一烂脱

  (一)本性清净故也(三)如前以大日○而作事业也(二)如大本中○株杌过患者(四)金刚有二种已下如文
  光云。又有乱脱。即今出之

  (一)漫荼罗(三)彼(二)秘密主(四)身地即是○清净故也(六)如前以大日○而作事业也(五)如大本中○当广说(七)前所呈示以下如文
  如前以大日等者。光云。此指转字轮品(经第三之十八疏十二之二十六)也如大本中等者。私云。二十种劝等者。即述令谛听之意也则前法皆未周悉者。次上三昧所现外曼荼罗云前法也。言若不解此内证秘密坛。则前外曼荼罗犹不周备也以于行者自心等者。文次第曰。自心具佛大海同为一佛土文(十七左)
  犹如作外曼荼罗等者。谓假外曼荼罗择治名相。以述内心秘密坛治地也。亦是即事而真。故指外事。即印成自心遍法界体性也。故作此释。则非简去外事。唯取心性功德也。依之次下金刚萨埵加持中。广说株杌过患之相。深思之
  光云。古来此存乱脱。而今出之

  (一)先谓持地平(三)我人众生寿者(二)去沙砾株杌等事○亦先须平地去(五)株杌(四)等(六)过此云身地者以下如文
  平我人等者。若约内观则除我人等见。若约外事则去株杌等物。而此二义皆属外曼荼罗轨则也今此亦尔等者。即内外不二色心一际择地也。可深思之(已上)光云。十四本云。先须治地。平去沙砾株杌等事(我人众生寿者)次当平地等(十二之四十二)若依此释。则上平我人等文正释外曼荼罗。故次上文言犹如作外漫荼罗也。然不离内观故。注曰我人众生寿者也。又下今此亦尔等文正明内曼荼罗。故即言欲于内心等也。然不离外事。故次下文曰地水火风是外境等也。又今私详经文。则言内心漫荼罗。而言彼身地。应知内(内观)外(外境)二曼荼罗者。只是地水火风空(外身)识(内心)六大毗卢遮那法界身心也。岂其本地秘密(内证)加持示现(外用)相离者哉。然乃若无内观偏取事相。即同有执。若舍外事偏着观心。即同空见。庶后学者研究斯趣。而后弘通吾真言宗教也(更详)此语即含等者。经言身地。则虽先举地大。而此地大兼存五大。是五轮成身之意也。问。今此经文未明此意。何以作此释乎。答。大本有此意欤。盖●字具四字义。理在绝言。而今既云身地。此地字可亘四大也。或又五轮成身一部大宗。故诸品多说之。今内心本地曼荼罗建立尤可作此释也谓先当建立等者。文次第曰。明瑜伽座文(十七左)所持真言者。●●●●●明也其字当云点者。或本作其字当去点。今本云字写谬。可勘证本。去点者。谓除涅槃点等。直取●●●●●字体也以金刚而持者。能持金刚●字明也。所持金刚瑜伽座也遍满行者内身等者。●上人五字略颂云。我即●●●●●如次脐·腹·心·额·顶。腰下●字本不生。金色方形。佛心地。脐轮●字离言说。白色圆形。大悲水。心上●字无染着。赤色三角。大智火。额上●字离因业。黑色半月。大力风。顶上●字等虚空。杂色团形。大空轮。重重相累无隔别。如如一体不杂乱。高下大小本不二。彼此横竖轮圆足(已上)五轮九字秘释●云。●字金刚地观金刚座处。●字金刚水观心莲华台。●字金刚火大成日轮观。
  ●字金刚慧风作月轮观●字金刚定空造大空观游步大空位而成身秘密。是则无生甘露之珍浆。醍醐佛性之妙药(密严诸秘释六之二十一右)私云。此于内身既观五大色形。故一切法有情·非情。皆是自身所具五大周遍建立之体也由如身之地大者。以世间易解之地为喻。令知法性难解之地也。然即事而真故。世间地大之外不可有法性之地大也。余水火风亦同之也
  地水火风等者。谓世间所有四大。若约法性见之。则全体是本不生离言语等义趣也。故云即是阿嚩罗诃字也缘者谓等者。经文言本性清净故。此故字梵语具缘与故二义欤。缘谓缘由。故谓所以。仍缘·故二字义相通也。今约梵语带缘义故。释成而注曰恐是故字义也。两本义释并亦同今疏也
  业金刚有情等者。私云。业金刚○过患是牒文。即当治定本羯磨金刚○株杌过患。金刚有下是随释可见上烂脱。又上作毗卢遮那加持。今作金刚萨埵加持也。以大日·金刚萨埵二尊作加持。见于上文金刚有二种等者。文次第曰。明二种金刚文(十七左)谓金刚萨埵有本有·修生二德。喻之金刚宝坚固·利用二义。然今作弟子加持。是利用义也略说其相等者。即出上垢见之体也
  有情当我人寿者如文满奴当意生。满奴梵语。此曰人生。即意生也未那仙生当儒童。具如第二卷勘注也
  四角四门(乃至)更问其名义耳者。此释方坛四门西向通达周旋界道也。私云。上来明治地相了。已下释建立坛门也。八大宝幢及宝网璎珞等相。准上可知。彼约外相加持义释之。此据内心本地德云之。然即事而真故。约种种事相可释此义也应更问其名义等者。记问八帐云。然彼一一皆是内心法门应更问其名义耳者。如具缘品中释门标中。里书云。此十佛刹亦出华严经。言十佛刹者。令数番义。今且约通该门。以十方佛刹为十佛刹土。中胎法身变作十方刹土诸佛。诸佛道同更无异路。故说此内证法门之时。各领十佛刹微尘定慧眷属。来会印机。若具足论。十方佛刹各具十刹。无有障碍。故约一一佛各具十刹眷属围绕。
  一切方便总归实理(此义可寻上具缘品初十方诸佛入自身中之义耳已上)些些疑问(智证)云。位品释云。然彼一一皆是内心法门。应更问其名义耳(已上文)此四角四门乃至周匝八柱等。约内心门。其法门名义如何(已上)杂钞不用(同作)云。四角四门乃至及周匝八大宝柱。然彼一一皆是内心法门。应更问其名义耳(文)此更问名义如何(已上。杂钞第一草本全同)私云。记问八帐意答说让具缘品欤。今两三释又只有问无答也。意曰。门标八柱等一一庄严。皆于内心种种毛发及身肉等中。约其功能相而当辨名义。此义令更问之也。若一一答。约身支节可配曼荼罗依正例如约一身上中下开三重坛。以五藏神所在配五佛身等也。僻见钞等支分生释可见之也劝修寺传云。内心法门者。自身观即是也。宗大事也
  于中有从意生(乃至)不从他得也者。此释内现意生八叶八莲花王○殊胜悦意之果也。私云。于中有○果授者牒文。谓在此下随释。莲华即干栗驮心也。其中如来是质多圆明智德也
  光云。此段古存乱脱。即今出之
  (一)周遍妙彩画(三)于中如来○悦意果授者

  (二)谓在此内心○相猊宛然也(四)此上有以下如文
  超越身语意身心地等者。十四本云。一切人中尊高。身语意心地登升心地得至等(十二之四十四)十本云。一切人中尊特。身语意地至于心地逮得等(已上)次下释云。如来悉离三业众过得三平等。至于一切诸佛地(已上)虽众缘合等者。第一云。如行者本尊三昧中。说有显形男女等相及普门示现六趣之身。恐诸行人不了心因缘生。
  故于宝王真性而生戏论等(末之九右)思之此是行者自性等者。大师释云。一切众生自心中金刚胎藏曼荼罗。远离因果法然具(已上)
  光云。古来此存乱脱。而今出之
  (一)身语意超(三)身语意心地○净心果地也
  (二)身心地登升者(四)如一切世人以下如文”
  于一切中尊也者。释一切世间最尊特身义也。常教之中。以尊特身称他受用。是则不立法身色相端严。故尊特义但限报身。今秘密宗四身共带色形。故以其能生本体身名尊特也。故今云于一切中尊也复次一切众生等者。此释尊特义中。上来约自证德。自下约化他德也。又义云。上约修生显得之边。下据本有平等之义也授与谓有人传授等者。释逮得殊胜悦意之果也。上牒文言殊胜悦意果授也
  如上毗卢遮那(乃至(谓从心生花等者。此释于彼东方宝幢如来○皆以献之也。私云。
  此说八叶及蕊中功德也次八叶东方等者。释于彼东方○慈氏菩萨也若重言王等者。密钞第九云。疏若重言王等者。若依梵本。谓鸡苏啰惹。此云华开敷王。若云鸡苏啰印捺啰(二合)亦是华开敷王。为前句中并有二啰字。故疏云。若重言王。则音势不便故存梵音。梵音因陀罗。正译为主。或云尊。所以释提桓因译为天主也(三十四左)私云。此释意。梵本有两个梵语。故今所释未再治本曰开敷华王因捺罗佛欤。
  今治定经除此一句只云开敷华王如来也北方鼓音佛等者。第四云。于北方观不动佛○此是如来涅槃智。是故义云不动。非其本名也。本名当云鼓音如来(二十一左)又第二十云。北方阿●者经误也。此是瑜伽义。与此不相应。以鼓音佛为定(三十一左)
  东南普贤等者。十四本云。东南普贤。东北观自在。西南文殊。西北弥勒也(十二之四十五)十本同之。长宴口决云。普·观·文·弥(是为初行人所烂脱)又普·文观·弥(普通义也)普·文·弥·观(是实义也。四之十一左)诸说不同记(法三)第一云。钞记云。西北方(弥勒)○入秘密品云。西北(慈氏)现图东北(慈氏)钞记云。
  东北(观音)八印品等东北(观音)现图西北(观音)弘法大师请来曼荼罗图位○西北观音。东北慈氏。是二尊位与本所说异(现本二之二十七)私云。普·文·观·弥是东·南·西·北次第。然乃普·文·弥·观是东·南·北·西次第欤。方角移转亦随义可定也其华诸蕊中等者。释一切蕊中○三昧眷属也(已上)光云。此即大悲藏大坛第一重遍知院位也此华叶下面等者。释下列持明诸忿怒众也。私云。持明忿怒等者。第一重持明院不动胜三世等也其花茎等者。释持金刚主○无尽大海也(已上)光云。今此经文即以执金刚手而直为其莲茎。此与经第一住心品以菩萨身为师子座。及第三转字轮品金刚莲华座(五股杵上有莲花台以为座也)其意同也。所谓后地即以前地为基之义。故今台上大日以金刚手为其座莲茎也
  一烂脱

  (一)以为其茎也(三)复有无边○金刚也(七)亦有种种○安布方便也(二)其华茎下观为大海水(四)海岸之外(六)为成三昧耶○而令入也(五)地居天众○观布之(八)复次灯华已下如文
  光云。又传乱脱曰

  (一)即金刚也(四)亦有种种○安布方便也(二)其花茎下○海岸之外(五)为成三昧耶故须办花等(七)为欲歃一切○而令入也(三)地居天众各依方观布之(六)复次灯花以下偈也(八)意生谓以下如文(今详。此乱胜于上钞主所出者)
  复有无边大海众等者。密钞第九云。疏无边大海众即金刚者。谓一切地居天等其数无量环绕之者。皆属金刚部收。故云即金刚也(三十四左)私云。此师意以今大海众即为地居天也。但疏文不尔。地居天下别举之。故知非地居也。是地底天类欤海岸之外者。释一切地居天等其数无量也为成三昧耶故等者。
  释尔时行者为成三昧耶故○一切皆以献之也心念华而令入也者。密钞第九云。疏心念华而令入者。谓引弟子入坛。令其专注在菩提心华。是标义。表此华等从意而生。故云意生香华等(三十四左)
  私云。经文亦有烂脱

  (一)尔时行者为成三昧耶故(三)应以意生○涂香(二)种种肴膳○优陀那曰(四)真言者诚谛已下如文
  私云应以意生等二句属长行又偈颂二义。文势有之。仍初属长行作释了。复重释属偈颂之意。故云复次欤
  画之殷勤者(乃至)初入门人也者。
  此释优陀那曰○应与三昧耶也经优陀那者此翻为集施。集施者偈颂名也。聚集多义而施与众生故云尔也画之殷勤者等者。释真言者诚谛等二句也。殷勤即诚谛也。谓行者观则以种种供养具等布列一身。犹如彼彩画也此心漫荼罗等者。释自身为大我句也然此秘密曼荼罗等者。私云。但作此观行而不假支分。是为诚心求法其力不及者也。自余行人当广用具缘支分也。若又师弟共得深入瑜伽境界而还作此观行。是即见谛深行位也。广如第十五卷三种灌顶中已释之啰字净除者等者。释啰字净诸垢句也。私云。已下经疏文句颇不相顺。以意可解。或义此读烂脱(下出)然而未必甘心。更详悉之
  一烂脱

  (一)谛了分明也(六)然此秘密漫荼罗○不得用此也(五)然若弟子○亦作此也(二)啰字净除者○而出道牙也(九)是故次授彼暗字也(三)师当住瑜伽之座观(十)阿字上加点○用灌其顶也(八)寻念如来者○同护持之也(四)师既自住○所不见也(十二)次授弟子花○一切佛会也(十四)于一切漫荼罗中○无与比也(十)自见已○所见堕处也(七)上文说持诵者○如法习之(十一)用此灌顶○速入佛会故也(十五)前品名入秘密已下如文
  先己作阿等者。光云。己即自己也。谓阿阇梨先自作净除等法了。亦净除弟子也观于啰字之火等者。御钞三云。问。以●字烧除弟子自心不善业垢。何字更令生道牙耶。答。疏云。复以甘露法水而灌洒之。得于死灰之中而出道牙也。问。其甘露法水字者何。答。即疏云。
  师当住瑜伽之座○灌其顶也(已上)此观阿字上加点置弟子顶上十字缝中。当知此上有点即是甘露法水也。然乃更生道牙是●字也师当住瑜伽等者。释安住瑜伽座等四句也次授弟子花等者。释智者传妙华等二句也而观本缘等者。光云。谓弟子本缘性欲也。华于中彼等者。十四本云。若本尊摄受华。中于彼等(光云。现行印本十二之四十六。颇异今所引文。而详其义。最是佳矣)私云。中当也
  其花投处等者。释为说内所见等二句也
  而生金刚智等者。光云。此金刚智约法则五股金刚也。约人是金刚萨埵也。
  上经文所言持金刚主菩萨以为其茎是也出生一切佛会者。光云。即是莲华胎藏界会也。
  上经文所言内现意生八叶大莲华王等是也于一切漫荼罗中等者。释此最上坛故等二句也自见已向彼说之等者。密钞第九云。疏自见已向彼说之者。谓弟子掷华在师身上。师自见华之所堕之位即告弟子。汝所投华在某佛某菩萨金刚等。弟子知已。然后随本尊为作灌顶等。是故经末云。此最上坛故应与三昧耶(三十五右)上文说持诵者等者。经第一(具缘品说白檀曼荼罗)云。持诵者思惟而住于佛室(十五左)又云。内心妙白莲胎藏正均等(二十左)经第三(成就悉地品)云。念彼莲华处。八叶须蕊敷。花台阿字门。焰鬘皆妙好○次于其首上顶会交际中。标以大空点而思惟闇字○啰字为眼界。辉烛犹明灯(十五左)经第三(转字轮曼荼罗行品)
  云。心置无生句。胸表无垢字○住白莲华台。等同于仁者(二十二左)然行者等者。此行者所受弟子乎如何。教时义第三云。问。次其胎藏三摩地法云何。答。是亦秘密之中最秘密也。故大日经云。秘中最秘密也○若阿阇梨为人造曼荼罗之时。若自持诵之时。先住佛室作自灌顶。以字烧字而成其器。五轮同体以为自身。则观心处以作圆明。圆明上观于栗驮心。以为妙法芬陀利花。八叶莲台须蕊具足。当以十二真言王字而布台。亦以空点安布九处。白莲台上而布种子。变为大日如来之身。结加趺坐入法界定。即有一切有情心实相本有之佛。次八叶各布种子。变为四佛四菩萨身。
  同入三昧形色不同○行者观心莲上九位种子尊形已竟。次于顶上十字之处观一暗字。名百光王。即以百字而为眷属。放百光轮而照身外。今布顶上。此有二义。一者顶上暗字是菩提心之种子而令增长菩提种子。二者心上阿字是发菩提之字。今示顶上暗字之果而令劝发其菩提行。尔时行者观心莲台八叶作中胎竟。其身即是曼荼罗海会。从顶至心为第一院。从心至脐为第二院。从脐以下为第三世间天院。诸尊形色相好各各差别宛然。其自身中而现对之。犹如亲入佛会也○今行人随观我即法界。法界海会显现自身。证有前后。体相一如。是故行者作此观已。此人即名为佛也。一切行愿一念具足。一切所作同等诸佛。一切世间敬如诸佛。若真言者常观行之。行住坐卧与海会俱。地波罗蜜一生满足。即以此身遍满法界。此是大纲。不能具说(五十右至五十四右)菩提心义第三云。若以十二真言王字作最初业。以字烧之。次以五字五轮一体和合遍满一身。内心海上有金刚手持莲华藏。藏上观安中胎八叶第一第二重曼荼罗。海畔观安天供具。次以百字布身四处。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自灌顶法。即大日尊秘秘中之深秘行相。世出世持诵品义释云。上来诸品所明非不秘密。然此中宗要乃秘密中之秘密也。此品在秘密品秘中之秘后。故成秘密中深秘也(末之五左至六右)
  一两部自灌顶法
  菩提心义第四云。问。大日宗秘中深秘法中。其师先在坛门作自灌顶。又观行者欲念诵时。作自灌顶。并观自身。五轮同体●为地为身。中观八叶海会。下有金刚持莲华茎。海畔观诸天等及供具等。以为自灌顶法。今金刚顶何故不如此耶。答。此界亦同。初以五字成地成身。次以五相成身。中观月轮。乃至一切诸佛三十七尊来入身中成本尊身。五佛加持灌顶。名自灌顶法。故此五灌顶法亦须胎藏而通用之(末之二十八左)
  一此与余经所说灌顶差异
  又云。问。楞伽经云。初地及等觉位。并得二种住持力。一三昧住持力。二一切诸佛授与灌顶住持力。又诸大乘五十二位中第十住名灌顶隹。与此中自他灌顶同异云何。答。彼并通别教义。唯说他灌顶法。不知自灌顶法。若圆教中初住以上本下迹高。现三身佛。其中报身亦在尼吒灌顶受位。已入密藏具二灌顶。若真言门凡夫以上位品常得自他灌顶云云○诸佛三密遍一切处。无记化化有感自应。大日钞记○以常途云法身不说法利益之言。名为不了义也。故知真言凡夫以上修自灌顶之时。诸佛菩萨即处即现亦授灌顶。但以盲愚未得睹见(末之二十八左至三十一右)

  大疏十一已下至第十六勘注首尾十八个卷(赖宝法印自钞)自去正月迄于当月。渐书功了。老眼难堪。令加助笔。是为令法久住。祖师定垂哀纳。第十以前勘文可追加之者也。应永四年丁丑九月二十三日。法印权大僧都贤宝(生年六十五)
大日经疏演奥钞第五十四(末毕)
  此卷之中。颇补其阙。庶乎宗匠更订正之。但至如其位品内外二曼荼罗之解。则有师承。勿处聊尔。钦哉。宝永第五季春初二。慧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