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妙印钞卷第七十七

  沙门阿寂纪

释世出世护摩法品第二十七之余(经第六之余疏第二十)

  五明阿缚贺宁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缚羊时者。经之缚羊之所用。阿嚩贺宁火二句。略牒也。
  二从谓戒下。明随释中。戒已满者。十二年之戒已满后。娶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之四姓之女。从四妻即生四子。是出四性已。然后得杀羊而食。故云谓戒已满梵种已出四性已具杀羊而食之也。彼法云等者。此则韦陀典之意也。其文自可见(云云)。
  六明微吠脂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触秽时者。经之触秽之所用以微吠脂火二句。略牒也。
  二从谓失下。明随释中。失净法者。十二年内。于所制之净行有所犯。如佛弟子犯戒。谓有所违彼本族戒。皆是触秽也。其所犯并忏悔作法。如文可见(云云)。
  七明娑诃娑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熟食时者。经之熟食之所用。以娑诃娑火二句文。略牒也。
  二明随释中。彼法凡欲等者。其文自可见(云云)。
  八明合微誓耶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拜日天者。经之拜日天时用。合微誓耶火二句。略牒也。
  二从梵行下。明随释。如文自可见(云云)。
  九明你地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拜月天者。经之拜月天时用。所谓你地火二句。略牒也。
  二从归下。明随释中。准日天可见(云云)。
  十明阿密栗多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满烧者。经之满烧之所用。阿密栗多火二句文。略牒也。
  二明随释中。此是施火食法等者。施火食时作法。其义自可见(云云)。
  四明用四种法火中。又分为四。一明那噜拏火。二明讫栗旦多火。三明忿怒火。四明迦摩奴火。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息灾者。经之彼于息灾时。用那噜拏火二句。略牒也。
  二从凡下。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二明讫栗旦多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增益者。经之作增益法时。讫栗旦多火二句。略牒也。
  二从用息下。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二明忿怒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除障者。经之降伏怨对时。当以忿怒火二句。略牒也。
  二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四明迦摩奴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摄召者。经之召摄诸资财。用迦摩奴火二句。略牒也。
  二从谓凡下。明随释。自可见。
  五从烧下。明烧林木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烧林木者。经之若焚烧林木。应用使者火二句。略牒也。
  二从彼法下。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六从暖下。明消化所食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暖腹者。经之所食令消化。用社吒路火二句。取意而引牒也。
  二从谓食下。明随释中。意云以持我身者。外道所计神我也。其意可见(云云)。
  七明授诸火时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若授诸火时。所谓薄叉火(云云)。
  二从薄叉下。明随释中。薄叉火即于授诸火食等用者。谓诸火法授弟子等时用此火也。疏更问者。指彼授作法等云更问也。
  八明海中火名中。次海中乃至目佉者。经之海中有火名。缚拏婆目佉文。未令牒之也。依无用无随释也(云云)。
  九明劫烧时火中。劫怀时乃至干多火者。经之劫烧尽时火。名曰瑜伽多文。未会引之也。是等火虽举其名字。于今宗无用故委悉不释之。故云但举其名无用处也。
  十明总结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佛为诸仁者乃至尔时所宣说者。经之为汝诸仁者。乃至尔时我宣说一偈半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显正下。明随释中显正故等者。为显大乘真言真实之正理。腾出彼邪见断常之火法也。故云显正故腾出已也。然后说真言所乘十二火及内护摩之法。故云方辩真法也(云云)净行有在家出家等者。如于佛弟子有在家出家。此梵行者亦有在家出家。其义如文可见。故云净行者乃至无此娶妻等法也。右以上等者。上来所说四十四火。皆是从我慢自然而生事火邪见之火法也。故云右以上乃至邪护摩法也。
  问经结云此四十四种。今现文但有四十种。今四种现文不见如何。答。经虽阙其名。疏有其意。所谓疏释跛那易迦火云。造作时者即以下供养等诸业(云云)是释经之造作众事业。跛那易迦火之文毕。此外付其事显示有众多事业云。初受此时火神名别。以后造作又随事别有火神咒等也。用邬波迦火(云云)是跛那易迦火之处出此异事之火(是一)又疏释簸嚩句火云。谓如家中井灶门户堂屋之类。一一皆遍每处持一撮食与之而诵其神咒。此即先用簸缚句火供养天神毕。其后井灶门户等一一以各别咒供之(是二)又释梵火云次造房用梵火(云云)是释本体之梵火也。此外又云造立房等亦须钵罗罗梵火也(是三)又云。以法加之使成净法。不然不净也(是四)然有于梵火中有三种之火。于簸缚句火中有二种火。于跛那易迦火中有二种之火。然从第二簸缚句火。至瑜干多火。即有三十九种。此加根本我慢自然成四十种。跛那易迦火(一种)簸嚩句火(一种)梵火(二种)然者经说外疏出四种。并四十乃成四十四种也。
  问。若然者何故住心抄云。今五种火神名阙也耶答。是就经说一往作释。虽然检疏文四十四种宛然也(云云)。
  二从秘密主我下。明佛说十二种正火法中。又二。一明决说古今迷悟。二明正说十二火法。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秘密主我于乃至又非得业果者。经之复次秘密主乃至非能成业果一偈半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以下。明随释中。又分为三。一明说因位不知因缘。二明果位正知。三明其所由。
  初中。以下又偈也者。上说四十四之火。即是偈颂也。从此以下说十二种之火。又是偈颂也。故云尔也。佛意言我等者。是即说因位不知因缘。其意自可见(云云)
  二从及我下。明果位正知中。及我成菩提时者。所言成菩提者。通初地乃至极果。如来一切智光者。本初不生之罗字智光是也。
  三从佛所下。明作如是说其所由中。佛所以作此说者等者。言往昔今日相对而说其根本因缘时。彼我慢邪见也。净行婆罗门等即闻此因缘作如是念言。我等所崇敬韦陀典等所秘藏。其根本是佛因位未觉之时所说韦陀尚尔也。何况今说最上韦陀火。是即第一甚深。即生希奇未曾有之思。入佛道生信解也。是故佛说此因缘也。故云佛所以作此说者乃至即生信解也。我昔未成等者。我因位菩萨时所说。皆是邪见之火法也。今所说真实成大事因缘。不可同彼邪行之火法也。故云我昔乃至非法之行也。
  二从正火下。明正说十二种火法中。自分为十三。一明说智火。二明第二说行满火。三明说摩噜多火。四明说卢醯多火。五明说没㗚多火。六明说忿怒火。七明说阇吒罗火。八明说迄洒那火。九明说意生火。十明羯攞微火。十一明梵文阙其名。十二明说谟贺那。十三明总结(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正火十二种次说之。我复成菩提说十二种火。彼火复云何。智火最为初。名大因陀罗。第一名为智火。乃至住智满足者。经之我复成菩提乃至当知智圆满二偈。未会引之也二从此中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深智所观。二明初心所观。
  初中。此中最初火者。即前所言金刚不坏坐是也。故云即是菩提心之惠光也乃至具一切佛功德故也。增威是外事者。此菩提外用即十力也。由识此火故烧无始以来等者。如彼以字烧字。又是六月念诵中第一即是也。故云由识此火乃至即是毗卢遮那之别名也。即以此尊而表此智者。今此无生智是平等法界体性智也。大日如来即此智所成故云尔也。
  二从若初下。明初心所观中。若初观即观此火神等者。言依方坛黄色等之表示。解了无生智。依五?等之表示。觉了五智五大。是即依造坛及印真言而解了。是即初心观行之义也。故云若初观乃至能成一切事也。若深智者。如上直了达无相大菩提。故云若深了其性即如上说也。此中方坛者等者。明初心观行之相也。其义可见。然火有二法者。还约前二种辩其义也。所谓若能修乃至即名内心火法者。指前深行所观也。若顺摄世间乃至由此因缘智具足也者。指前初心所观也。今初心所观者。如上之世间成就品等所说。深秘所观者。如上秘密曼荼罗品等所说。能能可思之(云云)
  问云。此法与息灾相应是坚固法也(云云)然者常以方坛为增益。何故今云息灾耶。依之见经文云增益施威力如何答。此事自上古不审也。住心抄问答云。增益法与之可相应。何云息灾耶。答息灾仪不言而可云亦与增益相应。所以然者最初菩提心与息灾相应故也(云云)若依此义者恐展转书写之误欤。依之见第二行满火之说相。专举息灾用。故知于此第一智火者。尤与增益可相应也。就中经文无竞者也(云云)但此事见疏十四释十二真言王云。若息灾即须金刚方坛。若增益即须水轮。降伏火轮等。随顺用之(云云)然者方圆两坛增益息灾更互相成。故如此释也。仍住心抄云。最初菩提心与息灾相应也(云云)此还方坛结归息灾也。然于方坛增益为本。其上兼息灾故。如此处处释成也。然者经说方坛本体增益。疏此上兼息灾释之得意。文无违义也(云云)。
  二从第二下。明第二行满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第二名行满。乃至珠鬘鲜白衣(云云)。
  二从第二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深行所说。二明初心所观。
  初中。名为行满即案名表义者。既云行满故。当知行满即是佛也。故云案名表义也。其梵音者。此行满梵语亦真言也。然未捡也。初发菩提心者。指第一火也。依前如实菩提心。今修如实之行。是第二行满也。故云初发乃至即名为佛也。谓此即大悲等者。住心抄云。如常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故也(云云)其形秋夜月等者。如上品说犹如净水月等白光四面遍也。右持数珠百八陀罗尼门即智惠像也。左持军持是大悲润生之方便也。此像住于字轮中者。如上水轮观等。白色圆坛以莲花周遍围之。自身居其中。同此字相字义形色。如悉地成就品及秘密曼荼罗法品秘密八印品等中所说。故云如上所说也。即是心性圆明等者。是即亡字相字义但住圆明。是即唯有明朗不见心与身之义也。故云即是心性乃至为本尊形也。上文云皆体者。如秘密曼陀罗位品等所说。若坐方坛之时举体黄色圆明也。若居圆坛之时举体皆白色圆明等即是也。故云上文皆体乃至表示故也。已上付深秘释之毕。
  二从若外下。明初心所观中。又三。一明外灾净除。二明内障净除。三明内外二护摩相兼。
  初中。若外作等者。付初心始行释之也。灾有无量者。就之有浅深内外。所谓世间水火兵等灾。及蝗虫夏霜等非时无道发动。乃至种种病患等。是即世间浅外之灾也。故云谓外世间乃至皆能净除之也。或本此中无相理者。不相应道理。无道而起义也。
  二从又无下。明内障净除中。又无始等者。言行者为无始间隔所障碍。怀疑虑心。不生如实之净信。是即障也。此火能净除之。故云又无始乃至亦是息灾义也。
  三从此息下。明内外二护摩相兼中。但瑜伽相应念诵者。如以字烧字等也。外护摩者。如常支分具足护摩。然今教者即是即事而真故。尤事理相应内外相兼而可成作寂平等大因缘也。故云此息灾护摩亦有二种乃至不如法也。
  三从第三下。明说摩噜多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第三摩噜多。黑色风燥形。
  二从第三下。明随释中。又四。一明释风燥义。二明用此火所由。三明此尊所持物。四明此降伏有二种。
  初中。从风所生者。此尊从风中而生故云尔也。形燥黑者。其形如风吹散■转之形而黑也。如悉地成就品说(云云)。
  二明用此火所由中。谓行人初发菩提心等者。既发第一如实菩提心。虽欲行第二行满火。无始间隔发动。此时行者住此火法。彼障速除尽。譬如风能拂重云不留客尘。故云谓行人乃至能散坏诸障也。
  三明此尊所持物中。此尊坐风坛中者。如上所说。坐半月黑色坛中也。手执帛等者。是即帛袋也。是虚空之表示也。风从虚空而生故也。两头执之者。表定惠。谓以定惠庄严故。从无相法界大虚空中。出现净除业障三昧。能除散无始妄想间隔也。其色青也者。是又虚空色也。
  四明此降伏有二种中。此是阿毗阇噜迦法者。是即调伏法也。所谓调伏世间怨仇等。此名外护。降伏三障四魔。此名内也(云云)。
  四从第四下。明说卢醯多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第四卢醯多。色如朝日晖(云云)
  二从第四下。明随释中。第四赤如日晖等者。坐三角坛中。如上所说。右手执刀者是即不动尊也。除无明黑暗显常住圆明。其身相端严肥满而住三昧。故云赤如日晖乃至作微怒形也。
  五从第五下。明说没㗚多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第五没㗚多乃至遍一切哀愍(云云)。
  二从第五下。明随释中。又分为二。一明和合色相庄严。二明有内外二种和合。
  初中。没㗚多是和合义者。此尊兼摄召与息灾之二用。故云是和合义也。淡黄色是赤黄和合色也。其义自可见(云云)身上有毛等者。是万德成就义也。然不太增不太减。言太增是常见也。太减是断见也。离断常等而有空平等也。
  二从内外下。明有内外二种和合中。又二。一明内法二用。二明外相二用。
  初中。内外二法例前者。内谓出世。外谓世间也。上来诸火皆有内外用。故云例前也。此和合者能遍一切者。遍普门法界一切诸法。作招召及息灾用故云尔也。谓成圆明智光。即是招召义也。由成此智光故。妄相烦恼除灭而不生。是息灾义也。
  二从若下。明外相二用中。若外作时者。言行者作此火法时。香花等各须二种。所谓赤黄色香花。身亦半身黄色半身赤也。衣服亦尔也。故云香花乃至二种也。本尊身色亦然也。左一目怒也。右一目寂然。灾除者息灾也。愿满者招召也。不同偏方之教者。指诸显教也。虽说毕竟独空之理。不知曼荼罗之万德故云尔也。
  六从第六下。明说忿怒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第六名忿怒乃至大力现四牙(云云)。
  二从第六下。明随释中。名为忿怒即以此名义为真言者。以忿怒义即为真言也。如上者。指上四十四火中忿怒火也。其发散上者。心王住忿怒三摩地故。心数同住忿怒三摩地之意也。作大吼形者。譬如师子王从深崛出震吼时。一切禽兽皆震死。今此尊亦尔也。从自性清净之首楞严禅定之崛而出必定师子吼之时。一切无明妄执烦恼禽兽刹那皆悉死伏。故云作大吼乃至哮吼状也。口有四牙者。表四智成就。二牙上是上求义。即东南二智也。二牙下是下化义。即西北二智也。此亦摄二事者。所谓降伏与息灾是也(云云)。
  七明说阇吒罗火中。又分为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第七阇吒罗。迅疾备众彩(云云)。
  二从第七下。明随释中。名温腹如上等者。指上四十四火中阇吒罗火也。非今所用。此正法中所用义者。所谓内心大我之智火也。故云此正法乃至内证之智也。迅疾谓其形等者。从此内证法界遍满之大智。速疾现极恶忿怒之形。超越于前火。故云迅疾乃至又甚于前也。极忿谓作●此字也。有种种色者。●字是北方羯磨身种子也。羯磨身故能具种种也。所谓五色也。又涅槃色即黑色也。黑色是众色合成也。故云谓作●此字乃至形具五色也。义准前者。前火兼二色二形。准之此尊兼众色。然从前甚极忿故迅疾具五色也。是即一切义利满足之义也。所谓白色是无相法界之体寂静安乐。是即息灾用也。赤是勇勤大菩提心。即降伏用也。黄是金刚不坏万德。即增益用也。青是无相法界大空也。无不具如上之三部众德。黑是平等法界大涅槃作寂平等应用。遍于十方作三世无方之佛事。故云谓作●乃至义准前也。
  八从第八下。明说迄洒耶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第八迄洒耶。犹如电光聚(云云)。
  二从第八下。明随释中。名费耗是除遣义者。费耗是迄洒耶之汉语也。谓费尽业垢。消耗一切恶类毗那迦等障难义也。故云名费耗是除乃至令消耗也。如聚集众多电光者。如云如合会千电。是则大菩提心金刚不坏之义也。故云如聚集乃至是金刚轮同类也(云云)。
  九从第九下。明说意生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第九名意生。大势巧色身(云云)。
  二从第九下。明随释中。名意生谓从意所生之法等者。言意生悉地既出现。于普门法界。以巧色摩尼之身口意。普应众生而随意作大佛事。故云名意生乃至有大力也。
  十明羯攞微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第十羯攞微。赤黑唵字印(云云)。
  二从第十下。明随释中。受食火名劫微者。劫微此云受食也。谓施火食时受而食之更问者。彼寄净行婆罗门受食之法。今秘密真言行者显受得智火之果也。其尊作持●字印等者。是亦寄梵志受食仪相。显真言行者受得三身之果位也。以●字为三身种子真言。可思之。皆侧右手作印形等者。言事火婆罗门有一切言谈之时。侧右手作印形。以●字声受之。故云其尊作持唵字印乃至而作相也(云云)。
  十一明梵文阙其名(云云)。
  十二从第十二下。明说谟贺那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十二谟贺那。众生所迷惑(云云)。
  二从第十二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释悉成义。二明住巧智方便道。
  初中。谓能悉成一切者。圆满三身之果位。自利利他行愿既圆满所作已辩故。处菩提道场降伏天魔。故云谓能悉成一切即是乃至而伏魔义也。
  二从又如下。明住巧智方便道中。又如有一类等者。言有一类众生虽教导。更弥增其恶。此时住善巧方便道。令其迷闷。于善恶都无所知。依之不能作恶。其时渐教导而令入正法。故云又如有一类乃至令入正法也。如金刚顶等者。如降伏大自在之因缘。如息障品中具记之。故云如金刚顶又金刚手乃至住方便道所为也。经言众生所迷惑者即此义也(云云)。
  十三从秘密主此等下。明总结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秘密主此等火色所持者。自已色及药物乃至作此悉地随意者。经之秘密主此等乃至随意成悉地文。未会引之也。而此中有烂脱也(云云)。
  二从随意下。明随释中。随自谓火神色药物等者。言如身色一边赤一边黄者。药物等亦随其身色。可用赤黄招召息灾相应药物等也。故云随自谓火神色药物等也(云云)同彼谓随彼色类也。言此十二种形色乃至谓识其性者。言同彼本尊色形。而可识或息灾摄召相应。或忿怒增益相应等。故云言此十二乃至谓识其性。彼同是自他俱同也又偈云而作外护摩随意成悉地前内外合论者。上来十二种皆内外相兼。故云前内外合论。今此偈云而作外护摩。故云今说外也。是即上来十二火虽内外合说。犹对此瑜伽内护摩时。彼十二火俱外护摩。故云尔也。
  三从复次下。明佛说内护摩法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复次秘密主乃至随信解梵烧者。经之复次于内心乃至随信解梵烧三偈半。未会引之也。
  二从次明下。明随释中。自分为四。一明结前生后。二明内护摩义。三明三种摄用。四明结释护摩实义(矣)。
  初中。次明内护摩法者。对上十二事火故云尔也(云云)。
  二从内作下。明内护摩义中。又二。一明内作义。二明三处和合。
  初中。内作者等者。于行者内心处作之。不假外缘故云尔也。本尊即火者。指自性净净之本尊。火即自身也者。彼威光超亿日过千电。如是威光即为火也。此火者更非别物。即是行者心光耳。故云火即自身也。是即三处和合义也(更问)今谓理释者。以本尊同大日故。大日不异自性惠火。此火不异行者身也。是又三平等义也(云云)。
  二从三和合下。合明三处和合中。又二。一约三处明义。二约三密明义。
  初中。又三。一正明三和合义。二明世三事依此成。三明出世三事依此成。
  初中。三和合谓火不异神者。如实大智为火。此火即不异毗卢遮那。毗卢遮那又不异行者。故云三和合乃至不异自身也。即以一自性者。如上三处皆同一性也。所谓本初不生之无自性也。通达此三处之无自性。而照知平等法界大圆明。名为内护摩。是故本尊即火。火即行者。平等平等无二无别也。故云即以一自性乃至三事等也。
  二从上文下。明世三事依此成中。上文如意悉地者。指上悉地从意生文也。随世上中下事者。如世间成就品三种悉地。然彼世间悉地。犹不知此三平等火法不得成。何况于出世成就耶。故云随世上中下事乃至内法亦相况耳也。
  三从若了下。明出世三事依此成中。若了此惠火等者。持此三平等大惠之火也。随出世上中下等者。若住此三平等之惠火。佛莲金三部悉地随心之所念即成。故云若了此惠火乃至随心即成也。
  二从复次下约三密明义中。复次三和合者。上举本尊惠火自身明三和合义毕。从此以下又约身口意三密明三平等。故云复次也。其义自可见(云云)若能观本尊等者。言观达自性清净本尊故。即自身垢尘渐净。以渐净故即同本尊。本尊与自身平等一性观达智慧即是惠火也。故此之同一性故三事俱净。故云若能观本尊乃至即三事俱净也。
  三从平等下。明三种摄用中。又三。一明慈悲和合为息灾。三明悲兼喜为增益。三明从胎藏起忿为降伏。
  初中。平等皆是即以此三事等者。言于如上之三平等中。作息灾用之时。即用大慈大悲。于此三平等中。大慈悲和合时。即一切息灾尊中大悲为第一。故云平等皆是即以此三事等中乃至第一悲也。
  二明悲兼喜为增益中。若作增益等者。大悲与大喜和合故即成增益。故云若作增益乃至大喜和合也。
  三从若忿下。明从胎藏起忿为降伏中。若忿怒者火为胎作事者。经之忿怒从胎藏而造众事业二句。未会引牒也。胎即心也者。所言胎藏者即指内心大我体也。从此大悲胎藏内心。为降伏恶人而入此花台。从大悲藏中发无缘大悲。示现降伏之事降伏之。故云若忿怒者乃至以降伏恶法也。
  四从如是下。明结释护摩实义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别牒可云。又彼秘密主。乃至随信解梵烧(云云)。
  二从故如是下。明随释中。故如是等者。指上来所说邪正内外护摩。故云如是等也。如此等诸火中。内护摩能成就世出世悉地。故云但内作护摩即能辨诸事也。然今此中略说所用火神等者。邪火虽无量。略说四十四种火神。正法护摩亦虽多种。略说十二种及内护摩。故云然今此中略说所用火神及内外之相也。当知诸余法教之中者。苏摩呼苏悉地等中说三种五种相应护摩等。如是等诸护摩。皆悉住此三处三平等之三昧。与一一法相应作之。即皆悉成就。故云当知诸余法教之中乃至而施作之即成也。若不达此三平等深致及诸事相应之方便者。徒费功不异四十四种之火法。故云若不如乃至不能成也。
  二从尔时下。明依萨埵问而说中。又二。一明举萨埵问。二明举如来答。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尔时执金刚乃至至愿佛说也者。经之尔时金刚手乃至云何具众物等长行偈颂文。未会引之也。此中长行有四问。偈颂有三问。是则敷吉祥草句摄用散洒句也。疏意以偈颂为本。所谓尔时执金刚手白佛言言世尊云何(问世尊云何也云云)故知初世尊云何句总问总句也云何火炉以下三句别问也。为显如是之四问三问不同。偈颂长行二重说之。但虽广略不同。理数更不违也(云云)。
  二从金刚下。明随释中。自分为二。一明问云何火炉三摩地。二明问云何散洒敷茅。三明问云何具众物。
  初中。金刚手又问佛者。上既虽说内外诸火。未说之法有之不具足故。金刚手为令得具足成就故致此问也。故云金刚手乃至然犹未决也。当于何处置火者。何等处置火炉耶而问也。何处安炉等者。此置火之处安炉之处也。更有何法者。作此炉之时加持方便等云何而问也。
  二明问云何散洒敷茅中。谓散洒敷茅者。既作炉已洒净?口及顺敷吉祥茅等样云何而问也。
  三明问云何具众物中。及以物等者。坛木乳木饭五谷切花丸香等资缘支分云何而问也。故云及以物等皆问佛也。又经所言物者。谓所缘火法薪苏食物众具也(云云)。
  二从次佛下。明如来答中。又三。一明答说外事火坛洒净等。二明说内护摩法。三明结释。
  初中。又三。一明答第一问。二明答第二问。三明答第三问。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次佛告执金刚乃至金刚围之者。经之佛告秘密主乃至周匝金刚印一偈半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次下。明随释中。次佛答之者。是结前生后句也。彼火炉乃至金刚围之者。火炉以下未会别牒也。谓随所住处者。上涂坛时有二说。所谓以火坛置大坛通门之正方(是一)是时灌顶坛寄罗刹方置之。或以灌顶坛置通门之正方。以火坛寄罗刹之方对置之(是一)然者随彼火坛所住之处。彼二说之中随一可置之也。穿深一肘等者。是则取择地造坛事也。如上八印等中说者。指秘密八印品也。如方坛以三?金刚围之为界域也。等者普为深及方圆等者。炉口广狭纵横及缘广狭等者如寸法能能可度量。故云尔也。如方炉等者。如方炉者圆三角半月亦可依彼等说相也。故云如方乃至可知也。
  二从偈云下。明答第二问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藉以青生乃至以本加未者。经藉之以生茅乃至应以本加末一偈。末会引之也。
  二从谓勿下。明随释中。证勿以稍(末也)押根等者。应以根厌首也。茅谓青湿右绕敷之者等者。就此似经疏有相违。所谓经云。不以末加本。应以本加末(云云)疏云。令根首相压。首是上稍之苗也。假令布东方时。根在北。苗在南。仍以苗压次南者根。不得以根压苗也(云云)然经文见以本置末之上。疏文见以末置本之上。然者经疏无相违样可得意也。所以然者疏自本释显经之不审者也。然者经言应以本加末者。以本置末之下如是说也可得意也。为不误此义。疏云以苗厌次南者之根。不得以根厌苗(云云)然者无相违欤。
妙印钞卷第七十七

  (御本云)元德三年(辛未)五月二十五日加点了。沙门宥范(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