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妙印钞卷第二十五

  沙门阿寂记

释入曼荼罗具缘品第二之余(经第一疏第三)

  十一从复次下。明日时等深义中。自为七。一约良日明深义。二约定日明义。三约时分明义。四约宿直明义。五约九执明义。六约三时明义。七约善境明义。
  初中。种种世谛门者指吉日良辰也。皆是法界标帜者。如此日月星宿等一一名号一一色相一一本誓一一性类皆是法界曼荼罗具体法身表示也。故云皆是法界标帜也。所谓良日辰者意在菩提心等者。言夫日体虽非吉凶。依所历之房宿而作善恶差别。六大法界一实日体亦如此。虽于一实日体无差别。依三业之善恶知不知之星宿而成迷悟凡圣差别也。然今于三密平等之大虚。如实知自心朝日初出。普门法界曼荼罗圣众欢喜悦乐皆悉集会。故云良日晨者意在菩提心嘉会之晨也。如行者初发心时等者。言或因见佛说法等者。言有见闻佛说法不可思议而发心者。或有观见佛神通应用不可思议而发心者。或有见三界六道种种苦报忧悲苦恼而发心者。或有见三乘行因得果而发心者。或有宿福现缘相感动而发心者。如此发心本末因缘深行阿阇梨皆住瑜伽令识知也。故云或因见佛说法乃至种种机悟不同也。或如是时菩提心有寂静力等者。明识知菩提心有三部妙用之种种起也。故云如是时中乃至不生障碍也。
  二从定日下。约定日明义中。日喻本尊身者指本有六大法身自性清净之体。月喻修习瑜伽行者指行者能觉智心也。智有增减明晦。故云行者定心月乃至亦有盈缩也。是未见谛故令有如此过不过等盈缩不同也。或过于中道者如望有十六日。或不及中道者如望有十四日。如修照常理可至某缘某时中宜应建立者。如望有十五日也。然有缘境迁移者指菩提心所缘之境也。依此所缘之境。能缘之智心速疾故。望未至十五日而十四日熟也。故云或未到时处而熟也。或过此时处乃熟者。依缘境延迟。能缘之智心不速疾故。过成就之时节然后成就。譬如月望过十五日而十六日熟也。如是变通皆应善知者。阿阇梨能知如此变异通塞之相。宜应建立圆坛也。
  三从时分下。约时分明义中。时分者就行者一一地中自有十心者。如上卷记之。于此三十牟呼㗚多中者。于一一地中十心。一一各具因根果。一地自有三十心。此三十心名为三十牟呼㗚多也。牟呼㗚多事如前释。此三十心中何等心与息灾相应。何等心与增益相应。何等心与降伏相应。如三十心者牟呼㗚多亦尔也。何等时与降伏相应。何等时与增益相应。何等时与息灾相应。如此深细可分别也。故云亦应审深细乃至细微之相也。
  四约宿直明义中。宿直者乃至所涉缘境者。如月之星宿为缘境时。彼星宿虽善恶大小不同。皆悉圆满也。行者瑜伽之月。于一切缘境见心性圆明亦尔也。初从金萨至金刚拳。念念增进之间对众多而宿诸缘境。然所经缘境亦六大法界也。能宿菩提心亦六大法界。能缘所缘平等一味皆见心性如列宿。阿阇梨如此宿直浅深两义明知宜相应。故云宿直者乃至名为善观宿直也。自余文可见(云云)。
  五从九执下。约九执明义中。九执者梵音乃至不相应者。釳㗚何是执持义者。执者此诸宿曜常随逐暂时不舍离故云执持也。应观彼心力之手者。言彼阿阇梨应观其弟子菩提心势力之惠手堪持何等三摩地印法。随其相应可授与教授也。故云阿阇梨应观乃至则名执曜不相应也。就九执中日喻乃至已摄百字门也者。约五点成就明义也。日喻本净菩提之心者第一阿字也。此心万德本源故云即是毗卢遮那自体也。月喻菩提之行者第二阿字也。白月十五日众行圆满喻成菩提者第三暗字也。黑月十五日众行皆尽喻般涅槃者第四恶字也。中间与时升降喻方便力者第五恶字也。当知已摄百字明门者是指百光遍照王。所谓第一●字无点时诸字亦无点也。乃至第四恶字之时诸字亦皆成就般涅槃德。故心王●字成就四点自然●●等二十五字成就四点故自百光明门成就也。故云当知已摄百字明门也。土曜持中胎藏乃至不直日也者。土曜持中胎者。大地能持万物。中胎亦如此。总能持万德故也。水持右方等者是北方莲华部也。经右臂观音部(云云)从水莲华生自可知。金持左方等者是南方金刚部也。左臂金刚业(云云)木持上方等者是东方如来顶如来眼等也。火持下方等者西方持明王等也。复次如是五执即持五色等者。土黄也水白也金黑也木青也火赤也。配五根自可见。其余二执者罗睺计都也。此二星是以覆障与不祥为义故除之。故云其余二执乃至不直日也。复次如是乃至得离诸障也者。此复次有二义。一对治故。一对良日故。一种善知识并能顺世间事业。准良日晨等之释可知也(云云)以阿阇梨等者指传授师也。与彼真言本誓法尔相关者。彼尊真言中有●者是与息灾相应也。有●●等是与降伏相应。有●字●字者与增益相应等也。本誓者持刀者与降伏相应持宝珠者与增益相应。持轮者与息灾相应等也。如此等真言本誓明知解而作加持故。日时法尔相应关合本有曼荼罗万德。故云法尔相关乃至离诸障也。
  六从初日下。约三时明义中。初日分如净心显现者。譬如朝日初出时闇冥自除明朗自出。净菩提心朝日亦如此。菩提心显现时无始大夜顿除。如实大菩提心日轮明朗也。中日分等者。夫日午之时高峰深谷平等而草木百谷各发起增进。犹如净菩提心显现之后而发起大悲增进众行也。故云如发起众行也。后日分者指欲日没之时。一周已了夕日将入。譬如大悲成就大智圆满。故云如万德已圆功用渐息也。初夜分等者。如大智之日轮已穷后住寂静涅槃。故云如自证乃至大涅槃也。后夜分等者。虽住寂静涅槃。镇不舍本誓故。以本誓加持力方便应物。故云如念本誓起加持力等也。
  问有何意不昼夜各三。而于昼分三时。于夜分二时耶。答。显五点次第故也问若然者如何配释五转次第耶答。初日分者无点●字门。中日分者修行点●字门。后日分者菩提点●字门也。初夜分者涅槃点●字也。后夜分者众点具足●字门也。如此四点是六大法身能作无时暂息。故云周则复始巡转无穷。四点之能作施四域虽无穷而六大法界体性不动而无二也。故云日体是一而四洲时分各异也。今此曼荼罗等者。如此时中以食前时为初发净菩提心相应之时分故。且取食前时也。
  七从遇善境下。约善境明义中。遇善境界者。释经值吉祥相之四言也。是心无相无境界者指无相大菩提心。押次上之开发菩提心句故云是心也。此净菩提心离如情所谓之众相。绝有为无为等诸境界。故云无相乃至无为也。以佛五眼等者。佛眼种智故不见其相貌。故云亦不能见其相貌。虽然四眼二智亦能知见种种诸趣善生功德。故云然亦有种种善根发相可得了知。爰以或释云佛眼种智真空冥寂四眼二智万象森罗(云云)若是见谛等者指地上。若未见谛者指地前也。种种六蔽者悭贪破戒瞋恚懈怠散乱愚痴等也。如此等六蔽阿阇梨能鉴其通塞。能察其境界故不能障碍。故云不能留难也。种种印相等者。次上所言诸佛金刚惠印等也。其数无量故云种种。印谓印持决定。相谓分别同异。言如此种种印相于定中分明分别了知。奇特甚深非寻常之境界。故云于三昧中乃至有异于常也。以因果类之等者。十地三贤等为因。四方四智为果。如此因果之相以所值之境界可知也。故云可以意得也。乃至普门相摄处等者。非因非果之中台也(云云)。
  四从经云下。明惊发地神中为七。一明运心作礼。二明例同。三明两音交举。四明还释偈意。五明秘密加持。六明香花供养。七明当具众德(矣)初中。自为二。初明牒经。后明随释初牒经。可见。
  二从阿阇梨将欲下。明随释中。又二。初明所礼遍满。后明能礼遍至。
  初中。阿阇梨者指传授师也。将欲惊发等者。今既欲掘穿地治之故。若不作此加持者地神作忿怒于缘坛成障碍故。先惊发地神而宣供养故。地神欢喜而不作瞋故悉地易成也。无尽庄严身者如来三部无尽庄严藏也。其数类过刹尘。而一一身以四重法界十佛刹微尘数眷属庄严之。重重无尽。故云无尽庄严身。如此一一身非啻无尽无余。而又一一身法界同体也。故云周遍法界也。如中台毗卢舍那佛者。四方四智一切如来无尽庄严身亦如此。故云十方三世乃至周遍法界。是即八叶院也。如八叶院者。二重三重等诸尊圣众亦尔也。故云从十住地乃至如胡麻中油也。所言住者呼地为住。是即非显教所历之十地乃至初地。自宗所显地位也。分证庄严身者。对大日如来极果故且作此释。内证平等之日同等无有胜劣浅深之殊也。无有间隙者。如此等诸菩萨一一身。于尽空法界。一尘微尘许无不遍满。故云无有间隙。如胡麻中油者。就之有两义。或云。如胡麻贝中一一谷不乱次位而罗列。曼荼圣众亦如此。于尽空法界不乱次位而罗列也(云云)或云。如胡麻一一谷中其油遍满。曼荼圣众亦尔也。一一身遍满于法界而平等平等无有间隙之处也(云云)先虽有不乱次位之义。遍满之义不闻。后虽有遍满之义。不乱义不闻。故两义兼齐可得心不乱次位而周遍法界义也。皆是师承义耳。
  二从当观下。明能礼遍至中。当观此身者指阿阇梨自身也。遍至一切众圣前者。如上四重法界诸尊圣众一一三密周遍法界无所不遍无所不满。于如此之一一诸尊前。阿阇梨身又遍满如胡麻中油无有空隙之分。能礼所礼其性空寂互融无碍。犹如空光无碍。是故毗卢舍那三密与行者三密平等平等无碍自在。以此无障无碍三业奉忆念赞叹礼拜。故云以清净三业至诚作礼也。由此因缘等者。自身本来三密为因。如来本来之三密为缘。由此平等因缘故不感而感不应而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证得不思议福德。故云获无量福也。夫以有想意业礼一佛功德犹不可思议。何况以出过于刹尘平等三密。礼超越于刹尘海会圣尊哉。宗肝在之更问(云云)当以无倒心者。既如以自身之三密普于一切圣众之前作常住不变之礼。今所应度弟子三密。亦遍法界礼彼海会圣众。而有无量功德如阿阇梨。是故如来三密如阿阇梨之三密。阿阇梨之三密如弟子三密。弟子三密如来三密阿阇梨三密平等平等无碍无障。如此三三平等无碍自在故。弟子速成无上正等正觉。故云施彼弟子愿无障难速成无上菩提也。若阿阇梨不住此三平等而度弟子者。皆是堕虚诳颠倒。非无倒真实之义也以如此秘密方便。堪惊发地神。故云次当说偈惊发地神也(云云)。
  二从如释下。明例同中。自为六。初明菩萨诫伏。二明魔王迷疑。三明菩萨乞证。四明地神证明。五明魔王降散六明例同(矣)。
  初中。初坐道场时者。菩萨坐寂灭道场菩提树下初欲成正觉时。以誓心决定故魔宫震动。初遣三女而障之后飞石箭而恼之。虽现爱违之境界。菩萨更无移动之心。而语魔王言。汝一无遮少福犹成得自在天王之身。何况我于不可思议劫为不可思议众生行无遮大施无时暂息。汝云何与我当格量其优劣浅深耶(云云)故云谓魔王言乃至?其优劣耶。?者犹比也。如来难行苦行等事。诸经论中散在具说不暇(云云)
  二从魔言下。明魔王迷疑中。我所作福者指一无遮施也。汝之福业谁当证明者。魔王以迷倒故不知如来无尽万行故致此言。自余文。可见(云云)。
  三从菩萨下。明菩萨乞证中。右手指地者。若浅略释义者。以右手指地者直指惊于地神乞证明也。若深秘释义者。右手是智也。其五指是檀戒忍进禅之五度也。故总右手般若也。故总别合成六度如此六度万行于大菩提心之大地上修之。故云指地也。复次五指者法界大圆平等妙观成所等五智也。佛举五指时五指变成五师子者。表五智成就故。于尽空法界得最自在也。说真实者。以如来无虚妄之诚言告地神故也。所谓我今于此地上等二十言是也。此五智如来者是三部中佛部尊也。佛部者身密也。故云当知此指即是身密印也。
  四从尔时下。明地神证明中。自为二。初明浅略。后明深秘。
  初中。无量地神等浅略义可见。
  后明深秘中。心王心数其数无量故云无量地神也。从地涌出现其半身者。出半身表修生义也。而不出现半身显不离本有。然则本有即修生。修生即本有。修生本有不二而常住不变。故云涌出现其半身也(云云)
  五从魔王下。明魔王降散中。由是退散者。菩萨无量万行地神既作证明故魔王堕负处故降伏退散也。
  六从今阿下。正明例同中。亦以此印者。上所言身密印也。今此佛子者所应度弟子也。大事因缘者。蒙传授之胜利成等正觉大事故也。以此众缘力者。三密众缘具足故也。即今此地者。今所择坛地作此加持故。此坛地即成常住不坏之坛地也。故云同于金刚也。
  三从所说下。明两音并举中。自为二。初举偈颂名。后正明举梵汉二音。
  初中。阿利沙者。大论二十五云。阿利沙。秦言圣主(云云)自然成就真言者。自然自觉故云尔也。当诵梵本者。怛文睇微等梵言也。
  后从怛文下。正明举梵汉二音中。怛文等粗字梵语也。汝也天也等注未会之汉语也。汝天亲护者等粗字汉语之已会文。已下诸真言准之可知之(云云)。
  四从偈意下。明还释偈意中。自为二。初释浅略义。后释深秘义。
  初中。汝天亲守护此大地者等者。释汝天亲护者之句。已曾乃至种种功德等者。释于诸佛导师等之三句也如摩诃般若中等者。大品般若等。初从色受想行识终至种智菩提。明诸地净治。故云历法广明也。是以云等者。真言中素者译为等。然若言净地波罗蜜等者不成五含故。地波罗蜜中有众德义故以兼等义。故云今译偈五字乃至含此众德也。次偈等者。释如破魔军众等一偈之意也。如世尊者。指释迦牟尼世尊。菩提漫荼罗者指菩提树下树是三句成就沙罗树王故云曼荼罗也。能独步无畏救护世间者。唯我一人能为救护之意也。我今等者。能度阿阇梨之自称也。亦欲随佛所行绍如来事者。绍如来事业作诸佛行化故也。我虽未得一切同于如来者。非见谛亦未显第十一地故也。虽然以如来加持力故阿阇梨身即诸佛普集曼荼罗大会也。故云然以毗卢遮那乃至大会也。如此毗卢遮那三密阿阇梨三密平等平等故。于此无量功德地神作证明。是故魔事不能作障碍也。故云是故今亦乃至不能俎坏也二从复次下。约深秘明义中。自为二。初约人明义二约字门明义。
  初中。实相世尊者。实相是所觉之法体。世尊是能觉之尊号也。即指释伽牟尼世尊也。无明住地魔王者。住地谓举十地。魔王谓指元品无明也。尘沙者谓三贤所断。此惑无数故云大众也。复次如此尘沙无明业即是行者本来三部圣众。一一各具足十佛刹微尘数眷属。周遍于尽空法界而过于刹尘。故云尘沙大众也。以般若乃至心地者。其义如先释(云云)时汝三昧等者。地天是言其种子●字。即是本初不生妙体。言其形状女天也。女是表三昧义。天是显第一义空也。所谓舒五智圆满右手押无相法界之心地。依之理智圆满境智不二故现证本有之圆明。故云现作证明也。四种魔者。阴死天等四种魔军也。
  二从复次下。约字门明义中。正在他字之中者。指第七句之怛他痕之他也。他字长引即带阿声者。于此字加●字第二点也。以一切法本不生者。阿字字义也。此法本不生之妙体界界如如●字义也。故云如于实相。实相者六大法界大菩提心即●字门实相也。此●字不生之实相如如平等而无增减之分。故云不增不减也。
  五从彼诵下。明秘密加持中。自为二。初明地神加持印。后明加持自身。
  初中。时应长跪等者。释经之彼应长跪等一十六言也。彼者指作法阿阇梨也。长跪两膝者。恭敬稽首之仪则也。若深秘义者。展敷福智之两膝于大菩提心之地。显悲智齐行之行仪。故云两膝着地也。由智慧手等者。浅深两义如先释也。是名真言印相应者。真言者指今阿利沙偈。印者指今申展惠手押地轮是也。
  问。若然无意密如何答。相应句中摄之。所以然者。意密能通身口而相应故也。复次展五轮案地。专住●字本不生三摩地。是即意密也。故云三密相应宛然也。
  后从阿阇下。明加持自身中。欲作此法者。指惊发地神作法也。先者未作惊发以前。以三种三昧耶应加持自身令同法界也(更问)
  此事供养次第法中委悉。故云皆如供养法中所说也。今此皆如等八言向上向下成义。向上故前句之结。向下故成后文之表也(云云)
  用罗字门自净心地乃至诸过咎等者。此中加持方便者深秘阿阇梨之秘密加持之方便。更难显于笔端(更问)。
  六从经云以涂下。明香华供养中。自为二。初明牒经。后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后明随释中。亦为二。初约浅略明义后约深秘明义初浅略义。自可见。
  二从然此下。约深秘明义中。然此中地者为释香华供养之深义。先引出三种净地深义释成。故云明供养义亦复如是也。
  或读烂脱以然此等二行余咎也之下经云之上置之。此义一往虽尔。再往案文。亦复如是文言不消故不可读烂脱也。
  所以然者亦复如是所克成于三种净地以深秘义用阿字加持故使成金刚大地。今香华供养义亦如是以深秘义故。用净菩提心种种功德。供养自法界中四重法界圣尊。以此义故成甚深广大供养也。故云若阿阇梨乃至及持地者也。所言持地者等者。指六大一实●字不生之持地者也(云云)以此功德等者。以弟子净菩提心种种功德。供养弟子自法界中四重法界诸尊。故云回施弟子也。及持地者今浅深兼合而成三平等。所谓浅略义已成如来并持地者也。深秘义者自法界他法界中诸尊及持地者也。然则诸佛及持地者自法界中诸尊及持地弟子法界中诸尊及持地者互相涉入无碍自在也。以如此三平等加持供养故成真实广大之供养。以此心法供养故堪庄严周遍法界金刚道场。故云若用庄严乃至一切诸佛也。此之字若之下用之上可置之也(云云)供养已复应等者。释经之供养已等一十四字也。复应归命者。如先又应用运心归命。故云复也。运心作礼之义例先可知。故云例解可知也(云云)所谓指先当为一切如来作礼文也。疏亦随尔也(云云)。
  七从经云下。明当具众德中。自为二。初明牒经。后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凡欲造曼荼罗者。指择地造曼荼罗也。先须作如是法等者。夫造立曼荼罗时必先可用择地掘地净治等也。于如此择地掘地等。亦必世界坛地自法界心地弟子法界心地。如此三种一一以浅深两义可择治也。故云方乃掘乃至浅深两释也。乃至如经所说次者。指次上择地择治等。并指供养次第等也(云云)如此三种择地。无支分不具无众德不满。故云当具众德也。于此处可读又凡欲择治地时乃至可以意得耳等三行余之文也。至下此例甚多。或有越卷之烂脱。或有越品之烂脱。今是越料之烂脱也(云云)此中当自观心莲华上等者。于彼三种秘密心地之上成九山八海。于其妙高山之上成五峰八柱秘密加持等。并有面授(更问)故云此中深秘之趣可以意得耳。诚有所由哉。
  五从时金下。明萨埵疑问中。为二。初释长行。后释偈颂。
  初中。又二。初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然文略。可交牒尔时执金刚等一十八言也。
  二明随释中。时金刚手为欲等者是随释也。为欲发明如来深密之旨者。言金刚手闻如来说择地择日等种种事相。因之为显即事而真深旨却未悟之伏疑致此疑问也。非谓金萨自不达。故云为欲发明乃至而说偈言也。
  二从佛法离下。明偈颂中。又为二初明牒经。后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后从谓我下。明随释中。又为二。初举无相疑有相。二明请决所取。
  初中。亦为二。初一行举上品自证三菩提为发问之依凭。后一行举今品诸相为疑问正体。
  初中。我亲从佛闻者。金刚手亲从如来说自然自证三菩提故也。诸法实相者。此字指六大法界云诸法实相。即释佛法两言也。远离一切诸相者。此六大法界离去来一异等诸相故。即释离诸相三字也。法佛所住者。指四种法身之境住。即释法之一字也。住于法位者。如此四种法身境界体性空寂而各住法位故。有佛无佛性相常尔。故云若如来乃至不可思议也。已上释住于法位之四字也。非思量乃至能表示者。释所说无譬类之一句也。就中思量分别释所说之两言。因量譬喻释无譬类之三字。若法相常尔等者。释无相无为作之一句也。法相常尔释无相之两言。有为诸相释无为作之三字也。
  二从何故下。举今品诸相为疑问正体中。天中天大精进者等者。指大日世尊。觉第一义中之第一义故云天中天。复次十地为天故。指第十一地佛果云天中之天也。天台释十地为天。即此意也。复次色界顶魔醯首罗即是三界主天中大王也。如来降伏彼天主成法界自在大魔醯首罗王。故云如来号为天中之天也。
  问。若然经文无天中之天文。何故疏家如斯释给耶。答。今本略经故不说之。采广本之意尔释也。大精进者。释迦名大精进。今假彼名云大精进。可云大精进之中大精进也。今乃说此者。释而说此三言。可通下之句也。此择地乃至事相者。释有相两言也。乃与乃至行法者。释及与等一句也。令修学等者释不顺等一句也。是总虽经三业而作有为有相之行业。不可顺法然道也。
  二从唯愿下。明请决所疑中。唯愿世尊乃至疑谤之情者。今本不云之。依大本意释之。故承口传耳。开发是中深趣等者。是中者指择地等事相次第修行等有相者。深趣也。如此等择地修行等如情所谓即是有相生灭造作迁流之法也。佛意所指如此事相作业本来法尔常住也。故离此有相而无无相。离无相而无有相。有相无相本来一体有为无为本来同际也。然金萨鉴致未来小智愚钝之疑难。为除此疑惑致此伏疑。依此伏难。如来开演是中深趣。其深趣者说一切诸法皆住于实相有相无相同际也。故云开发是中深趣乃至疑谤之情也。
  六从尔时下。明佛答中。自为二。一明科段。二明次第相释初科段。自可见。
  二从初云善听下。明次第相释中。自为六。一明诚听。二明责疑问不知。三明事理全取无相。四明凡夫不知。五明设教元意。六明大悲问答无限。
  初中。诸法者指有为无为诸法也。实相义者指本来不生。所谓●字字义也。故云实相义也。甚深难见者。如此诸法实相义唯佛与佛境界而非等觉十地觉知之境界。故云难见。
  二从夫法常无下。明责疑问不知中。法常无性者。有相无相有为无为等诸法自本际以来法尔常住而无性也。虽然因缘和合即生。因缘离即灭。是故生无性也灭无性也。生灭共无性故。离此因缘所生去来生灭之法。别无可求无相无为之法。故云从众缘生乃至一切妄想等也。此中即是八心之相等者。指曼荼罗圣众最初发足之心相。此八心之相为初。乃至第十一地佛果圆满相为终。始终都一相也。所谓无性之一相也。无性而离诸妄想之分别故云越诸戏论也。如此有相无相共无性也。此无性之心相外。汝指何法可为无相无为之法耶。还责疑问无所致也。故云汝欲更于何处乃至一切妄想等也。
  三从若了知下。明事理全取无相中。若了知诸法本无相等者。诸法虽多。不出有相无相有为无为等。如此等诸法本来无性而寂灭无相故。今择地造坛等事相并次第修行法则本来寂灭之相而无性无相。岂除此造坛行事等外。别有寂灭无相之法乎。故云若了知诸法本无相如是也。如大品云。诸法一相所谓无相。又法华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也。若了知如此诸法自本无相时。自照见自心之实相本来常住而无生无灭。所谓●字本不生之实体也。故云照见乃至不生也。如此了诸法之无相照见自心不生时。有相无相一切三密同一相也。所谓无相也。无相无性故一一三密遍法界海。无碍无障而如虚空。如此觉知名云正觉正知。故云尔时乃至如虚空也。如上诸句皆是转释事理全取而一相无相也。
  四从然一切愚下。明凡夫不知中。自为二。初明迷倒执境。二转释迷倒境。
  初中。然一切愚童凡夫者指六道生死凡夫也。以不如实知者。如实不知自心六大法界故。邪执颠倒而心外执境。所谓六尘之境也。故云以不如实知乃至境界也。
  二从所谓时下。明转释迷倒境中。时者三世昼夜等时也。方者四方四角上下等也。诸相貌等者。择地造坛等相。乃诸尊忿怒降伏息(灾)寂静等貌也。如此等相貌无量无数而不可胜计。故云诸相貌等也(云云)乐欲无明覆者。如实不知如上之时方相貌等之实相故。起三世十方之见。生善恶好丑之貌。乐着如是等诸法不觉本心。是无明所覆故也。故云时方诸相貌等乐欲无明覆也。常为爱水等者转释上句也。所谓爱水者贪欲也。无明者愚痴也。爱欲之里瞋恚也。邪倒虽多不过三毒故。举三毒为迷倒体也(云云)。
  五从若我下。明设教元意中。自为二。初明方便为说。后明不堕断常。
  初中。又为二。一明正方便为说。二明测释佛意。
  初中。若我舍于方便者。寄择地造坛施三密方便。若无此方便。直说自证三菩提无由。故云直为众生乃至随顺方便说也。
  二从佛意言下。明测释佛意中。我以甚深法相者指自证三菩提也。法谓诸法。相谓实相。其诸法者指三种世间诸法也。实相者。如此一一诸法皆是莫非六大法界之实相。故云甚深法相也。以方便力寄此曼荼罗者。指择地造坛曼荼罗也。言若约浅机则虽似有相浅近方便。若约深机则无相甚深曼荼罗故。为浅机因缘行业不空。依此功力遂蒙佛加被睹见普门海会圣众。故云此曼荼罗具缘支分令初业者乃至庄严一切诸佛土也为深机离此曼荼罗外。不见本有常住万德庄严。所以者何见方圆三角等形色本来五佛之本形也。见青黄赤白等显色是又本来五智之本色也。加之一一表相一一三密一一色心无非体相用无碍之轮圆。以十缘生句观察之都无自性。无自性故本来常住。本来常住是即自心万德庄严也。故云兼得观察乃至一切诸佛土也。
  二从不欲下。明不堕断常中。自为四。一明不堕断常。二明简舍事求真。三明举经结释。四明时方实义。
  初中。不欲令诸行人等者。佛意不欲令诸行人舍离诸行作业住如情所谓之无相。若令住如情所谓无相者即是断见所生也。故云不欲乃至住于无相也。又不令执着等者。不欲令诸行人执着造作迁流诸行住于如情所谓之有相。所言有相者即是常见所生。故云又不令乃至住于有相也。为令不生断见故寄曼荼罗显即事而真。为令不生常见故以十缘生观无自性也。
  二从若一切下。明简舍事求真中。若一切有为之法等者。指世出世间一切六因四缘所生一切有为法。如此等有为诸法缘谢即虽灭非永灭。只是法性常住之隐德也。机兴即虽生非今有。只是法性常住之显德也。如此起灭法尔常恒。离如情所谓去来生灭。岂可云有为生灭之法耶。若舍此一切有为之法求无为常住之体。如愚痴人欲舍此虚空取彼虚空。智人所笑岂作执舍分别戏论耶。今择地造坛曼荼罗亦复如是。若离此造坛行事别求无为常住。大不可也。岂异执舍虚空之痴人耶。故云若一切有为之法乃至贪着虚空乎也。
  三从故云虽说时方所下举经结释中。虽说时方所作业之七言。略经是即理在绝言也。故疏家依梵本置此七言也。彼一切诸法唯住于实相者。一切诸法者。指时方等有为诸法也唯住实相者。如此有为诸法唯一无相。所谓无自性也。无自性是法界自性也。法界自性名为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名为曼荼罗体。故云彼一切诸法唯住于实相也。
  四从如言三月下。明时方实义中。自为二。初明时实义。后明方实义。
  初中。如言三月等者。时分虽多。且举三月持诵显其实义。其实义者。月是其性清凉而清净不染。其体圆满而光明普照水陆。今行者性净圆明月轮亦复如是。离烦恼之热恼得性净之清凉。离阙暗之微质得圆满遍照。故曰性净圆明中也。复次性净者指本有五大。圆明者指本有五智。中者显理智不二也。复次性者佛部。净者莲华部。圆明者金刚部也。复次性者身密。净者口密。圆明者意密也。故云三转方便也。为成如是等义故云三月念诵。若作九旬想。岂可相应于佛意耶。故云岂可但作九旬解耶也。
  二从又如下。明方实义中。如东方等者。十方中以东方为始故。此宗宝幢呼号东方。所以者何。四点之中发菩提心以为最初。准方始名东方。显宝憧佛最初净菩提心义也。如东方。南西北及四角上下亦复如是。故云以此例之也问。四方四角是八叶八德义可尔。上下有何表相乎答。上是上求菩提义。即指金刚界天曼荼罗。下是下化众生义。即指胎藏地曼荼罗。岂作上下解耶(云云)则诸余法门等者。且如择地治地等者。择弟子心地治行者意地令得三平等地为义。如香花等供养者。以成就六度万行为义。如此等法门表相无量无数不可胜计。故云皆可意领也。
  六从复次下。约大悲门明答中。自为三。初明为重钝兼存。二明引三车譬。三明知病识药。
  初中。又四。一明能应大悲。二明所应时机。三明冥显益。四明举经结释。
  初中。大悲无限者。无缘大悲普覆法界。济度无尽利益不穷。故云大悲无限也。
  二从哀愍下。明所应时机中。哀愍诸未来世等者。举所哀时分并根机也问曰。今教所谈超越三时之时分。不论三世之际。何故云诸未来世耶答。实如所难。但至今文者有浅深两重义。若约浅略者。虽无三世之际且为障重根钝之劣机。施设无时之时建立无际之际也。若约深秘者。未来世者贪瞋痴三毒也。如降此三毒故名曰降三世。此贪瞋痴三毒即如实不知自心法界佛金莲三部之心地。名为障重根钝众生若如实知三部妙德。名为上根上智之根机也。所谓障重者。障盖有三种。烦恼法业是也。于此三障。或众生有烦恼障重而法障业障轻。或众生有法障重而烦恼业障轻。或众生有业障重而烦恼法障轻。或一障轻二障重。或二障轻一障重。或三障共轻。或三障共重。如此轻重浅深重重无尽。覆蔽净心不令显现。例如三毒等分烦恼重重无尽。然三障共轻者。值知识经卷闻甚深法教。即辄尔信知顿速入法界。若三障共重者。世世不闻三宝名字。生生不值秘密乘教。适闻还作谤。奇值敢不信。是故不能顿入法界。故云障重根钝乃至法界也。虽然无缘大悲以更不息故。住那罗延摩诃那罗延三摩地。旋转●字本不生之总持作择地造坛之方坛。旋转●字离言说秘咒为五瓶阏伽之香水。旋转●字离尘垢之密言成灯明护摩之光烧。旋转●字离因业之真言成动摇迁流之作业。旋转●字等虚空之秘明成无障无碍之空位。或转●字为黄。转●为白转●为赤。转●为黑。转●为青。或转●为方。转●为圆。转●为三角。转●为半月。转●为团形。或转●为坚。转●为湿。转●为暖。转●为动。转●为性。或转●为塔。转●为莲华。转●为宝珠。转●成五股转●为羯磨。或转●为中央大日。转●为西方弥陀。转●为南方花开敷转●为东方宝幢。转●为北方天鼓。如五字门。一切总持真言皆以例尔。如此旋转秘密总持。重重无尽犹如帝网。刹尘笔墨刹海砚水岂得记耶。是此毗卢舍那一体速疾难思智德是此心王如来秘密神通无方化用。是故见闻触知之境无非旋转总持之体。是故忆念作意之心无非秘藏真言之法。故云故于此深秘藏中以旋转总持也。兼存浅略方便者。香象引摄论云。智障极妄闇。谓真俗别执(云云)今此择地造坛次第修行者。若预上根上智人则甚深无相而法尔常恒。若约劣惠根钝机则浅近有相而生灭无常。故云兼存浅略方便也。
  三从设于下。明冥显得益中。设于事相之中者。彼障重根钝。如情所谓事相也。非谓约法体而事相也。亦成世间悉地者。持明仙悉地及常在人天忆持不忘受胜快乐等悉地是也。功不唐捐者。一花一香之功不空。一印一言之德不失故。三密冥资者。影必随本质。影像动必依本质。今三密冥资亦复如是。本有三密冥助故。随缘三密显芽。是故冥显和融本修冥会速成佛道。如是三密冥资十地不能知。何况于薄地耶。故云冥资也。故分别圣位经云。从无见顶。流出无量佛顶法身。云集空中以成法会。光明遍覆如塔相轮。十地满足莫能睹见。冥加有情身心罪障悉令殄灭。无能知者。虽不能知。冥息诸苦而生善趣(云云)故知依三密冥资故。以有相浅近之心虽思惟修习。念念滋长任运增长终成佛道。故云三密冥资终成佛果也。
  四从故次下。举经决释中。故次偈云者。是则牒经也。其文自可见。委悉不释耳。
妙印钞卷第二十五
  一交了
  (御本云)元德二年(庚午)十一月六日加点了。沙门阿寂(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