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妙印钞卷第三十八

  沙门阿寂记

释入曼荼罗具缘品第二之余(经第二疏第八)

  第二从若彼下。明护摩支分中。自分为十二。初明结前生后句。二明会通萨问佛答不次。三明作寂然护摩。四明火坛在处。五明火坛寸法庄严。六明支分在处。七明弟子坐处。八明略护摩处。九明室外造坛。十明阿阇梨行事次第。十一明作护摩时瑞相。十二明诸护摩所用不同。
  初中。又二。初明交牒。后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如是令弟子远离于诸过者。若彼欲更掷者(云云)。
  二从若下。明随释中。若彼更掷者等者。言欲掷花时先作护摩然后可掷之也。故云尔也。就中如是两言结前也。令弟子远离于诸过之七言生后也。
  二从次当下。明会通萨问佛答不次中。又分为三。初明释寂然名字。二明可为一种支分。三明合灌顶为一种支分。其义自可见。故不用细释(云云)。
  三从经云下。明作寂然护摩中。又二。初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后从上言下。明随释中。上言护摩等者。指上句之护摩两言。是即今灌顶时可作护摩之法也。所谓息灾护摩也。故云谓应作此护摩云法也。次云护摩等者。指次句护摩之两言。是即此灌顶以后。若弟子欲作护摩时。当依四种法等可作之。故云次云护摩者乃至当依法住故重言之也。此中以瑜伽法等者。如●字观五字严身乃至供养结界等。皆依供养次第可持诵。故云当依法住也。是即常时护摩持诵事也(云云)。
  四从初自下。明火坛在处中。又分为二。初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其灌顶护摩坛处下。明随释中。其灌顶护摩坛处等四行余文者。有上之结界中间。是烂脱也。当于曼荼罗外者。言于曼荼罗外别立橛引线而为周域。令其坛与内坛相通。安出入门。曼荼罗外界普以金刚线围断者。总指大坛外界也。于此外作大坛。至护摩供养时。运心于通门之处上线令通诸尊可运心也。故云其灌顶护摩乃至令通诸尊来往也。上文密语以释迦眷属院为第二等者。指经之第一卷图位处也。彼图位中以文殊置第三以释迦置第二院。是即以隐语如此说也。故今第二之外者第三院之外。故云大坛之外而与中胎藏相当。故云令与中胎藏相当也。阿阇梨又在其外者。在其护摩坛外。而面向曼荼罗坐也。于此二位之中而置火坛者。指大坛与阿阇梨坐所云二位也。于彼二位中间置火坛。故云于此二位之中而置火坛也。梵文故为密语云阿阇梨曼荼罗中作护摩坛者。言梵文以密语故云阿阇梨曼荼罗中作护摩坛。任此文得心者。阿阇梨于大坛中可作护摩坛之觉也。此是为治慢法之者密语也。其实义者阿阇梨坐处与曼荼罗中间作护摩坛也。故云若不从师受者多失其旨。或于曼荼罗中而造作之也。是即举误作也。今略经至第二之外者。是隐语也。实第三院外也。此第三之外者即是阿阇梨坐处也。于曼荼罗者即是大坛也。中者此阿阇梨坐处与大坛之中间也。于此二位中间置火坛云事也。
  

  如此建立。故云于此二位之中而置火坛也。此时以灌顶坛寄西南角置之也。
  

  如此建立。故云今以灌顶坛又须正对中胎。可移此坛令稍近南。乃至西南角以来皆是三位相望于理无失(云云)
  不疑虑心者即是息(灾)之意者。言离散乱粗动心疑晦永已尽。故云息(灾)之意应一缘不乱作之。故瑜祇云。于一散乱心此障即为便(云云)。
  若行者住奢字门者。●●●初奢字是迁变不可得。以迁变不可得故诸法常住寂然。以常住寂然故疑晦永尽盖障净除。是名为息(灾)故云若行者住奢字门乃至寂然护摩之本意也(云云)。
  五从作曼下。明火坛寸法庄严等中。又分为二。初明交牒。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如其自肘重乃至中表金刚印者。作曼荼罗法(云云)。
  后从作曼下。明随释中。取自身肘量者。取行者自身肘量也。肘量有舒一肘有举一肘。如上记。纵广一肘者。是即言总也。应云纵三肘广一肘。然从纵于广故云纵广一肘也。其深半之者。其深半肘也。缘广并高皆四指量也。故云周匝安缘乃至高亦如是。又随三种法有方圆三角不同。其中今灌顶是息(灾)兼增益法。故云凡护摩坛乃至当用方坛也。瞿摩夷等者。如上释之(云云)中表金刚印者。画三钴金刚也。其深义自可见(云云)若真言行者等者。浅深相兼名为解密意也。
  六从经云下。明支分在处中。自分为二。初引牒。后明随释初引牒。自可见(云云)。
  二从假令下。明随释中。又分为三。初正明支分在所。二明调支分法。三明深秘义初文。自可见。
  二从护摩下。明调支分中。又分为二。初明调薪。后明调香花苏油初文。自可见(云云)。
  二从若欲燃下。明调香花苏油。其义又可见(云云)。
  三从若作深秘下。明一一深秘中。此护摩支分是众因缘义者。所谓从一念迷妄无明生三毒烦恼。从此三毒等分烦恼生八万四千烦恼枝叶花果遍满三界。为三毒等分火所烧。此名为三界火宅。故云由此因缘能生三有灾患也。今还以此为惠火之资等者。今以法界心●字智火焚烧烦恼尘劳之薪。成虚空无垢净菩提心。以此净菩提心所成福德供养一切法界普门圣众。依此供养故满世出世希愿。于尽空法界增益不可思议势力。故云今还以此乃至增益不思议势力也。经云烦恼为薪等者。何经文未勘得(云云)。
  七从又为下。明弟子坐处中。自分为二。初明交牒。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学人住其左乃至藉地以安坐等者。又为弟子作法时(云云)。
  二从又为下。明随释中。又分为二。初明师弟共坐茅坐。二明受用生茅所由初自可见(云云)。
  二从然受用下。明受用生茅所由。其义可见(云云)。
  八从若于下。明略作护摩处中。自分为二。初明交牒。后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或布众彩色乃至是略护摩处者。若于大石上等(云云)。
  二从若于下。明随释中。若于大石上等者。于大石造曼荼罗事。如上卷(云云)若如此时不可穿掘作火炉。故于其石上彩色之可作护摩。故云若于大石上乃至是名略作护摩处也。
  九从若室下。明室外作坛中。自分为二。初明交牒。后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周匝布祥第乃至遍洒以香水者。若室中造曼荼罗等。
  二从若室下。明随释中。若室中等者。上说于空室中造立曼荼罗故。若如此时其室内隘迮无可造火坛之处者。更于室外见道场之处。如法作净造火炉。其炉之四面周匝布生茅。右旋次相压而出其末头。故云若室中乃至而出其头也。余如护摩品中所说者。指世出世护摩品也(云云)又当周匝等者。主茅广厚敷不露其地也(云云)。
  十从此中下。明阿梨行事次第中。自分为二。初正明作护摩作法。二明为一一弟子护摩。
  初中。又分为二。初明交牒。后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思惟火光尊乃至●●●●●者。此中护摩行法等(云云)。
  后从此中下。明随释中。又分为十四。初明结前生后句。二明积薪作法。三明去垢辟除等。四明自身观等。五明三平等观。六明奉请仪式。七明释火天真言。八明辨增加句。九明供物次第。十明奉送。十一明余尊奉请。十二明不来不去义。十三明每尊洒净。十四明?口以下供养。
  初结前生后句。自可见(云云)。
  二从先取下。明积薪作法中。先取乳木干薪等者。坛木也。后置湿薪者。乳木也。
  三从用辨下。明去垢辟除。自可见(云云)。
  四从当住下。明身身观。如例可思之。如下品中者。指护摩品也。
  五从既相应下。明三平等中。当观三处者。大坛火坛自身是也(云云)。
  六从然后下。明奉请仪式。自可见(云云)。
  七从次说下。明释火天真言。其义自可见(云云)。
  八从若下。明辨增加句。又自可见(云云)。
  九从既下。明供物次第。其义又可见(云云)。
  十从更以下。明奉送。如文自可见(云云)。
  十一从次当下。明余尊奉请等。其义如常次第等。自可见不能细释。
  十二从请下。明不来不去义。又如文可见(云云)。
  十三从每为下。明每尊洒净。自可见(云云)
  十四从次当下。明?口以下供养。又可见(云云)。
  二从又奉下。明引弟子一一护摩中。自分为二。初交牒后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复以三昧乎乃至莎缚贺者。又奉阏伽(云云)。
  后从又奉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结前生后。二明弟子住处。三明阿阇梨加持方便。
  初中。然后顶礼诸尊等者。如上作护摩事已顶礼诸尊。故云然后也。召请弟子等者。然后召应度弟子。故云尔也。如上文所说作散花等者。言灌顶次第法则并护摩次第法则已毕。虽然未说引弟子至护摩坛。故为释其次等相续。取举上之诸事而释成也。故云又奉阏伽乃至若语都竟也。
  二从方引下。明弟子住处。自身可见(云云)。
  三从师以下。明阿阇梨加持方便中。又为三。初明加持作法。二引瞿醯证。三明释寂灾真言初二。自可见(云云)。
  三从今次下。明释寂灾真言中。又三。初明表。二举梵语。三明随释初二。又自可见(云云)。
  三从此真下。明作释中。又二。初明辨体字。后明诸句转释。
  初中。又三。初明惠行具足。二明五点具足义。三明具十二火用。
  初中。此真言以初阿为体者。无点阿具第二第十二点。所谓●字也。阿是诸法本不生者。字体也。故云即是金刚智火之体也。加三昧点者。第二修行点也。故云是本不生行金刚惠火三昧也。傍有二点者。是第十二涅槃点也。故云是涅槃义也。言此阿字门等者。言欲入此阿字本不生之处。必惠行具足到。所谓如云智目行足到清凉池。惠行具足故焚灭盖障。焚灭盖障故自然到大般涅槃。故云言入此阿字门乃至正在此义也。
  二从复次下。明五点具足中。复次作法时者。为弟子作法则。于弟子身中观此字周匝光鬘遍出具三色。所谓黄白赤。是即惠行具足义也。不云黑色者。此上自然证得涅槃也。故云复次作法时乃至具备三色也。本体黄白色如阎浮金者。是出字体。所谓无点●字也。其三昧画作赤色傍二点黑色如劫灾火者。赤黑合故如劫灾火黑赤色也。以本性白净乃至并摄召用者四点也。又此字体是方便门者。第五方便究竟也(云云)。
  三从复次下。明十二火具足。自可见(云云)。
  二从次下诸句下。明诸句转释。文自可见。恐繁不记之(云云)。
  十一从凡护下。明作护摩时种种瑞相中。又分为三。初明不吉相。二明吉祥相。三明善知通塞。
  初中。凡护摩时等者。非但灌顶护摩而已。总指一切护摩时。故云凡护摩时也。余文自可见(云云)。
  二从或烟焰中下。明吉祥相。如文自可见(云云)。
  三从乃至下。明善知通塞中。曲蒙旨授者。能能蒙师教授详知其善恶通塞之相。故云尔也(云云)。
  十二从凡护摩各随下。明诸护摩所用不同中。又分为十。初总列三种。二明衣服不同。三明所向方色。四明三种用枝不同。五明供物不同。六明三种前后并兼用。七明三部部心。八明成就护摩。九明别立火坛仪。十明诫劝(矣)。
  初中。或以寂静等者。列息灾增益调伏三种。故云或以乃至威猛之心也。
  二从所被下。明衣服不同。文自可见(云云)
  三从当北下。明所向方色中。当北向者。言随向方坦形各别。故色又异。故云当北向乃至亦可知也。
  四从其护下。明三种用枝不同中。息灾用树最上枝者。用其木最上之枝。余又自可见(云云)。
  五从若息下。明供物不同自可见(云云)
  六从凡息下。明三种前后并兼用中。凡息灾护摩先须作降伏等者。言假令作息灾护摩时。先须作降伏护摩而降伏烦恼罪障。所谓所用真言中有●●●●等字。直依其息灾本所持真言而诵之。若无其义者可用增加句并降伏相应供物。故云先须作降伏乃至或二七遍护摩也。如此作降伏用次作增益用。是即降伏烦恼罪障已令增长无尽万德之意也。所谓所用真言中有●●等句。直依其本所持诵之。若无其义者可用增加句并增益相应供物等也。故云次观增益相应句义乃至具足依寂灾法也。如此作增益护摩等者。增益护摩亦如是例可知。故云如作增益乃至增益法也。其降伏护摩一法直成等者。于降伏者不用余二句直作一法。所以然者降伏四魔三障已。以是义故得至本不生际。而无尽万德自然开发。故别不用增加句也。故云其降伏护摩乃至具有三种法事也(云云)次引瞿醯。自可见(云云)
  七从今此下。明三部部心中。今此经者。指今经字轮品云尔也(云云)。
  八从或若下。明成就护摩中。则须五处相直者。其五处如左。如此五处正当可相直也。所谓
如此五处相当中心而相连。故云则须五处相直第一乃至第五阿阇梨位也。其所成就物等者。乳酪乃至钗轮宝等之类也。如世间成就品等所说(云云)若成就有情等者。随降伏敬爱事。以其降伏敬爱人像等置所成就物处。如三类形等也(云云)。
  九从若无下。明别立火坛仪中。若无曼荼罗者。非大法唯立护摩坦许之时。绕其护摩坦作一重曼荼罗。可置诸尊坐位也。故云若无曼荼罗乃至供养广略随意耳也。苏悉地瞿醯两经文。自可见(云云)。
  十从然此下。明诫劝中。是支分中难事者。三平等妙观难成故。四魔三障竞起故。若一一行事一一加持不如法者自损损他。故云是支分中难事乃至不可率情妄作也。
  第三从经云行者下。明供养师德中。又分为二。初明供养佛菩萨传法人。二明供养世谛僧。
  初中。又分为六。一明结前生后句。二明舍世财施与。三明舍身命供养。四明师发悲念心。五明引瞿醯判不同。六明教授告言。
  初中。又分为二。一明引牒。二明随释初文。自可见。
  二从以下是答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萨问佛答。二明分科段。三明嚫施所由。其文义自可见(云云)。
  二从若弟下。明舍世财与中。又二。初明交牒。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金银众珍宝乃至令彼欢喜故者。若弟子能以内外等(云云)。
  后从若弟子下。明随释中。能以内外等者。言身命为内。珍宝为外。如此内外珍宝为大事因缘更无有吝惜之心。以至诚欢喜之心而供养师德故。能灭无量宿殃见无等利。故云若弟子乃至深生庆幸之心也。五家所共者。国王盗贼水火主也。如此等以五家所共财宝贸无上法宝。以得此法财故二利成就。故云我今舍此世间所爱之财乃至则能离尘垢也。
  三从若无下。明舍身命施与中。若无物者乃至舍身等者。虽志殷重。无世财宝者。乃至舍身命奉事供给其师。是即舍不净身无常命。求无垢真身。贸常住寿命者也。故云若无物者乃至不惜躯命为求道故也。
  四从尔时下。明师发悲念心中。感其殷重生悲念心者。如上舍内外珍宝等不惜身命故。阿阇梨感其弟子殷重无二之志。教诲开道其心。以甚深秘密方便加持其身。如秘密曼荼罗法品中所说等。故云尔时乃至以深秘方便也。乃至自所受持等者。言回师自所修真言功德。以施与其弟子故。少用功力得大成就。是即最上无等施与。故云乃至自所受持乃至此是诸施中上也。
  五从瞿下。引瞿醯判不同中。又二。初直出彼文。二判不同初文。自可见。
  后从又彼下。判不同中。又彼文等者。彼经灌顶作法皆悉首尾终后施之。此经者正觉坛以前施之。虽有如此前后不同。但任阿阇梨心可作之。故云任随所用耳也(云云)。
  六从经云下。明教授告言中。又二。初明结前生后。二明正教授告言。
  初中。又二。初明牒经。后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后从谓下。明随释中。以此大悲藏中等者。言此法界曼荼罗中三世十方尽虚空遍法界自法界他法界已成今成当成等一切曼荼罗圣众皆悉普集。于此中以无限量之心普供养故。从今以后获得巧色摩尼身巧色摩尼口巧色摩尼心。成虚空法界三密。净佛国土成就众生随心自在。故云以此大悲藏乃至一切众生也。
  二从复次下。明供养世谛僧中。又二。初明交牒。后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奉施一切僧乃至而施现前僧者。复次已施第一义僧等(云云)
  二从复次下。明随释中。又四。一明结前生后句。二明施和合僧十方僧有分。三明所获福德。四明施现前僧初文。自可见(云云)。
  二从若施下。明施和合僧十方僧有分中。皆悉有分者。非别请别施。以无遮平等之心施与和合僧故。十方一切往来凡圣众僧自然得平等之施与。依此无遮平等之施与故。弟子亦得尽虚空遍法界供养云海之大福二利圆满。故云若施和合乃至皆悉有分也。
  三从是故下。明所获福德中。又二。初明无上大果。二明世俗得益。
  初中。是故此福如虚空等者。指上平等大施也。此施无尽非十地等觉所测。故云不可思议也。是究竟利者。指究竟大牟尼位也。食金刚譬意自可见(云云)生公者。罗什上足随一生公是也。
  二从次明下。明世俗得益中。又二。初引本生经释常随生义。后引毗尼明具足无缺。其文义自可见(云云)。
  四从复当下。明施现前僧中。以十方僧不可尽集故等者。言如上十方僧不可有穷尽。但随其现前集会僧施之。非遮来临。且随现前集会故。实有施一切僧之功德。故云复当以欢喜乃至即是施一切僧也(云云)。
  第四从经云尔时下。明灌顶法中。又分为三。一明结前生后。二明正觉坛。三明具戒无作功德。
  初中。又二。初出经文。二从以下明下释结前生后。其文义自可见(云云)。
  二从阿阇下。明正觉坦中。又分为十四。一明画作小坛。二明安置宝瓶。三明六种供养。四明幡盖等庄严。五明奏音乐。六明唱吉庆赞。七明亲对灌顶仪。八明授道具。九明旋绕曼荼罗。十明广说阿利沙。十一明援金箄。十二明授明镜。十三明授法螺。十四明三昧耶偈。
  初中。又五。初明小坛在所寸法。二明火坛在前。三明小坛唯开一门。四明四角画四金刚。五明坦中画八叶。
  初中。又二。初明交牒。后明随释。
  初交牒可云。汝摩诃萨埵乃至相跓一肘量者。阿阇梨作第二(云云)。
  二从阿阇梨下。明随释中。所言作第二曼荼罗者。大坛为第一。小坛名为第二曼荼罗也。当与中曼荼罗者。与大坛中心相对作之。故云作第二曼荼罗乃至相待言之也。
  二从凡火下。取火坛在所中。当中胎若处所不便者。如上文云今以灌顶坛。又须正对中胎。可移此坛令稍近南(云云)以是义故云凡火炉应当乃至又在火坛之北也(云云)。
  三从亦令下。明小坛唯开一门中。又二。初明交牒。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四方正均等。内向开一门者。亦令四方均等(云云)。
  后从亦令下。明随释中。门向坛开者。其小坛一门向大坛而开。所谓向东开也。
  四从其坛下。明四角画作四金刚中。又二。初明交牒。后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安四执金刚乃至被杂色衣等者。其坦四角外(云云)。
  二从其下。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五从坛中下。明坛中画作八叶中。又二初明交牒后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内心大莲华乃至无碍及解脱者。坛中作八叶(云云)。
  二从坛中下。明随释中。又四。初明正方四伴侣。二明四隅奉教者。三明中央法界色。四明深秘释初二。自可见(云云)。
  三从经云下。明中央法界色中。即是此嚂字等者。此●字者大日如来不思议法界心智体唯一无二白净菩提心。故云作纯白色也。三悉地云。从阿字出罗字。烧身悉成灰已。此灰中生罗字。其色纯白(云云)秘密曼荼罗品之意也(云云)。
  四从复次下。明深秘释中。方坛即是等者。转阿字为方坛。是即金刚座也(云云)为令此金刚座不动转故安置四执金刚。故云方坛即是大因陀罗心王金刚乃至是故如来成道时不倾不陷也。其余深义自可见(云云)。
  二从复次下。明安置宝瓶中。又四。一明四瓶表示。二明以此瓶水灌顶。三明一瓶通三种。四明首冠白缯等庄严。
  初中。又二初明交牒。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四宝所成瓶乃至而以作加持者。复次四宝(云云)。
  二从复次下。明随释中。即是毗卢遮那四德之宝者。今此四瓶是统大日如来万德为四瓶。其义自可见故不记之(云云)。
  二从故以下。明以瓶水灌顶中。灌顶莲华中不思议法界心者。灌弟子莲华藏世界海不可思议法界心地。速令出生大菩提牙。此牙从如来法王种生。故云得名法王之子也(云云)。
  三从当知下。明一瓶通三种中。当知一种宝瓶等者。所谓如普贤瓶者。于此瓶住无戏论总持自在杂色衣摄在之。故云尔也。
  四从次当引至一处下。明首冠白缯等庄严中。引至一处者。师弟同至一处。其师为弟子令着衣宝冠等。以臂钏指环等种种庄严弟子身也。故云次当引至一处乃至如悉地供养中说也(云云)。
  三从凡欲下。明六种供养中。又二。初明交牒。后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彼于灌顶时乃至灯明及阏伽者。凡欲灌顶时(云云)
  二从凡下。明随释中。又二。初明如法加持护身等。后明六种供养次第。
  初中。加持座物者。以不动真言加持草座等。置莲华台上也。然后为弟子以嚂字观五字严身观等如法作净护身。其仪先以不动除障。次以入佛等三种三昧耶。加持弟子身上中下分。次以金刚萨埵总加持一切支分。作结跏趺坐而令座。故云凡欲灌顶时用辨事真言乃至如法加持一如上法也。一犹具也专也(云云)
  二从阿阇下。明六种供养次第。自可见(云云)
  凡此供养物总有十三坐者。以如此种种供养物奉供十三坐也。十三坐自可见殊以丁宁心可供其弟子也。是则新成如来故。云其弟子供物犹如供养本尊也。亦可于大曼荼罗中者。于大坛中安其位可供养弟子也。其四菩萨于第一院者。此四菩萨等。于大坦第一院。各于其方位置使者。如来下者指西门左右云尔也。
  四从又备下。明庄严幡盖中。又二。初明交牒。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上荫幢幡盖者。又备新净(云云)。
  二从又备下。明随释中。阿阇梨自执覆其上者。师执盖覆弟子上。自余道具等以不动真言加持。又于箱中安置诸道具。故云阿阇梨乃至而以供养也。
  五从并奏下。明奏音乐中。又二。初明交牒。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奉摄意音乐者。并奏摄意(云云)。
  二从并下。明随释中。又二。初是三密相应义。二释摄意义。
  初中。若献涂香时者。所谓奉献涂香时即有献涂香之曲。乃至献灯明时即有献灯明之曲。乃至真言密印皆可相应也。故云献涂香乃至无非密印也。
  二从言摄意下。明摄意义中。如世人等者。其意自可见(云云)。
  六从经云吉下。明唱吉庆赞中。又二。初明引牒。后明随释初文。自可见(云云)。
  二从此颂下。明随释中。又三种阿利沙。二明且用吉庆一种。三明诵偈时用白拂。
  初中。皆是阿梨沙伽陀者阿梨沙。此云无等。云无所动。是叹佛功德也。故不思议疏云。阿利沙者叹佛功德也。无等无所动乃至三界无所依也(云云)伽陀者不重颂之偈也(云云)。
  二从次于下文下。明且用吉庆一种。其义又可见。
  三从说此下。明诵偈时用白拂。其义又可见(云云)。
  七从阿阇梨复当下。明亲对灌顶仪中。又二。初明交牒后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如是而供养乃至而自灌其顶者。阿阇梨复当顶礼。
  二从阿下。明随释中。又二。初明持瓶绕坛。二明灌顶加持初文。自可见(云云)。
  二从先用下。明灌顶加持中。又七。一明●字观。二明正灌顶。三明●字观。四明五字严身观。五明●字观。六明三重现观。七明深秘释(矣)。
  初明●字。如例自可见。
  二从方用下。明正灌顶中。方用四瓶次第灌之者。始从普贤瓶终至除一切恶趣。一一次第各各三遍灌之。故云方用四瓶次第灌之也。
  三从灌已下。明●字观中。灌已观此灰中者。如此各各灌已。先以●字焚烧尘垢成灰。其灰中观●字也。故云灌已乃至其色纯白也。
  四从从此下。明五字严身。自可见。
  五从次观下。明●字观中。在其顶上者。于弟子顶上交际置●字。其字转成中胎藏身也。
  六从又从下。明三重现观中。又从此字者指●字也。所谓从此字生三重光。成弟子之三重曼荼罗。自可见。委如下品(云云)故云从此出生五字乃至都成曼荼罗身也。
  七从若更下。明深秘释中。即是普门法界身者。依如此普门灌顶秘密加持故。行者速成就三重法界曼荼罗圆满普门法界常住不坏法身。故云尔也。
  八从又阿下。明授道具中。又二。初总明加持金箟等作法。二明授道具所由。
  初中。又二。初明交牒。后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复当供养彼乃至说如是加陀者。又阿阇梨先用(云云)。
  后从又阿下。明随释中。又二。初明加持金錍。二明加持明镜初文。自可见。
  二从后当下。明加持明镜中。又三。初明授金錍。二明授明镜。三明授轮及商佉。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佛子佛为汝乃至善用于金筹者。复当弟子等。
  二从复当下。明随释。其义可见。
  三从次●下。明授明镜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持真言行者乃至汝从佛心生者。次又现前等(云云)。
  二从次又下。明随释。其文自可见(云云)。
  三从次持下。明授轮及商佉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次当授法轮乃至皆当护念汝者。次持法轮置彼二等者。
  二从次下。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二从所以下。明授道具所由中。又二。初明次第转释。二明从事相喻深旨。
  初中。能以净眼现前者。以如来法界心●字加持故不如实眼瞙悉净除。故云尔也。既无知瞙净除故。以如心之镜自观见如镜心故觉自心如实之相圆满大菩提。故云自观心镜即是成大菩提也。既成大菩提已转法轮吹大法螺摧无量众生三毒重障。惊无量有情生死长眠。约灭罪故与轮。约惊觉故授法螺。故云成大菩提已乃至是故吹大法螺也。
  二从凡秘下。明从事相喻深旨中。凡秘密宗中者。指真言宗也。皆说因缘事相者。如此等金錍明镜等皆世间浅近因缘事相也。是即如情所谓情量分域也。若约今宗意者。离如是等因缘所生事相别无有第一实际。故云凡秘密宗乃至以喻深旨故作如此传授也(云云)。
  九从阿阇梨下。明旋绕曼荼罗中。又二。一明行道巡礼。二明略说三昧耶。
  初中。阿阇梨次当等者。阿阇梨如此灌顶并授道具已。次师弟共起旋绕大坛。师自执伞盖覆其上。其文自可见(云云)。
  二从即当下。明略说三昧耶中。又三。初释三昧耶。二明引瞿醯证。三明引俗为例。
  初中。即当为说三昧耶偈者。指四重禁而云三昧耶。经文显然也。下当释之者。指第九卷三昧耶阿利沙偈也(云云)
  二从瞿下。明引瞿醯证中。然此经中者指瞿醯经也。余文自可见(云云)。
  三从如西下。明引俗为例中。又二。初举所例王子灌顶。二明能例法王子灌顶初文。自可见。
  二从今此下。明能例法王子灌顶中。坐于妙法莲华者。指自性清净妙莲不染之体也。八自在故云自在。十地等觉不能及故云神通。所谓秘密神通也。于尽空法界独步无畏故云师子之座。以本性清净等者。是即大定智悲和合故。此水具含容无量万德。用灌其心也。所谓本性清净者大定莲华三昧也。智慧者大智即明朗月轮也。慈悲水者此大定大智和融而所起大悲利益也。故云以本性乃至而灌其心也。以法王遗训者四重三昧耶也。若不如是对明等者。言举世间王子灌顶法。与出世无上法王子灌顶对明。令知其优劣浅深广狭也。所以然者。言所统境内者。彼限四州此统法界。言所领眷属者。彼限凡人此尽贤圣。言寿限者。彼限果报一期此尽未来际。以如此义故云若不如是对明则不知正法尊重也(云云)。
  十从吉庆下。明广说阿利沙偈中。又分为三。一明别表说所。二明梵汉交举。三明翻译细释初自可见。
  二明梵汉交举。又如文可见。
  三从持吉祥下。明翻译细译中。自分为十一。初明叹佛宝德。二明叹法宝德。三明叹僧宝德。四明生天德。五明叹托胎德。六明叹出胎德。七明叹出家德。八明叹成佛德。九明叹降魔德。十明叹转法轮德。十一明结成句。是先所云吉庆一种是也。
  初中。又二。一举汉语。二明释其义初文。可见。
  后从右下。明释其义中。右先明一切吉庆等者。言一切吉庆吉祥事世间现生皆悉依如来出世。故涅槃云。一切世间好语皆从佛出(云取意)余文可见(云云)。
  二从及彼下。明叹法宝德中。又二。初举汉语。二明释其义初文。自可见。
  二从右世下。明其义中。右世尊一切所说者。先举能说之佛显所说之法。所谓无动法也。故云右世尊乃故曰无动法也。此中三界者梵本云三世者。言三世立故三界立。三世无故亦三界无也。故三界通三世。以是义故云此中三界乃至通过现来至及三有也。余文可见。
  三从正妙法下。明叹僧宝德中。又二。初举汉语。二明释其义初文。自可见。
  二从右下。明释其义中。此中相应梵云欲吃多者。初句中相应也。所谓与佛所说正法相应和合故名为僧。应合如是之义亦契合冥符之义等者。谓一味和合义也。瑜伽是理慧相应义故与瑜伽别也。故云此中相应乃至与瑜伽稍别也。次句由多闻此法行与理契等者。闻正法而行故与实理契当。故云多闻庆。正译可云富闻。是即多与富其义同故。顺旧译云多闻。故云次句由多闻乃至今顺旧译耳也。修罗即是诸天众等者。言修罗此云天。是上界天众也。然阿修罗威德似天而果报别故。加阿之字云阿修罗。是即非天也。然今颂中云修罗。偈颂不可有六字故云修罗也。故云修罗即是乃至谓云非天也。立世谓立世阿毗昙论也。又此应供梵名与阿罗诃不同者。此应供梵名诺吒屣(二合)腻也是也。是则诸天等为求福祐之应供也。非一切普供之应供。阿罗诃是一切悉皆应供故广大也。仍异也(云云)余文可见(云云)。
  四从如在下。明叹生天德中。又二。初明举汉语。二明释其义初文。自可见。
  二从右此下。明释其义中。右此藏字梵音等者。指天宫藏时庆之藏也。此藏梵云蘖唎婆。是与彼比吒伽俱舍等之梵语。其义别也。所谓是中心之藏者。指兜率陀天内院。复次中台藏之藏者。是即指拳菩萨位。所谓自证极满未施化他妙用故。此菩萨名为拳菩萨。是即藏之义也。故经云三业持常寂(云云)所言常寂者指自心八叶花藏。是即中台藏之藏也。住此自证花藏之中万德圆满。故云天宫藏时庆也。此与比吒伽俱舍等。其藏遥别也。故云其义各殊也(云云)如菩萨在天宫中等者。内证既圆满从兜率天下时。于一切世间有诸吉祥事。如华严经说之。故云如菩萨在天宫中乃至如华严等经广说也。又但他揭多以下。自可见(云云)。
  五从如在迦下。明叹托胎德中。又二。初举汉语。二释其义初文。自可见。
  二从梵本下。释其义中。亦如华严入法界等者。入法界品五十二知识中第四十二名摩耶夫人。住大愿智幻法门。于此中说微妙广大甚深不可思议功德。故云尔也。余文可见(云云)。
  六从如在下。明叹出胎德中。又二。初举汉语。后释其义初文。可见(云云)。
  二从梵云下。明其义。文自可见(云云)。
  七从如灭除下。明叹出家德中。又二。初举汉语。二释其义初文。可见。
  二从此是下。释其义。自可见。故别不释耳。
  已上第八卷毕。
妙印钞卷第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