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一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归命般若波罗蜜,  出生一切诸佛母,
  而彼般若胜所依,  毕竟无著涤诸垢。
  为诸佛趣自性离,  令众生喜胜相应,
  能取所取二俱亡,  此中常性不可立。
  由彼二取解脱故,  断见常见悉遣除,
  从一切智所出生,  稽首智能到彼岸。

  我今于彼大域龙菩萨所造《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中略释行相,为令诸小智者思念是义,可略知故。如彼颂言:

 “胜慧等成就,  无二智如来,
  彼中义相应,  彼声教道二。”

  此言“胜慧等”者,即慧彼岸到。胜慧谓闻思等慧。岸者,边岸。到者,往而得到。谓由清净妙慧能到彼岸。此中应问:何人能到?答:谓诸菩萨。彼何所成就邪?即般若波罗蜜多成就。成就者,成办义,如是果性增上意乐所成办故。如八千颂般若教等开示演说,是谓般若波罗蜜多成就,非于般若波罗蜜多声中有所成故。若尔,当以何义说彼成就?所以颂言“无二智”。“无二”者,无有二相名为无二。是智无二,名无二智。如是所说,此中意者,般若波罗蜜多离能取、所取,即无二智,菩萨成就如是智故。若或于彼色等境中着所取相,彼能取心于无二智即有对碍。问:若诸菩萨如是成就般若波罗蜜多,何故今此不言如来?谓以如来于一切处勤修诸行得成佛故。论自答言“如来”。如来者,谓彼如来。彼者,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如来者,如实而说,故名如来,以彼如是普离一切分别网故。般若波罗蜜多即是如来,此中无二亦无分别。无二者,如来不离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即般若波罗蜜多。何名无分别?谓如灯光此如是义。是故应当如实了知。如诸智者所说颂言:

 “非智离于空,  有少法可得;
  此意言离者,  性离非远离。
  彼二空异识,  无少法可着;
  二无实可转,  二我性不立。”

  由此证知,于如实相中世尊如是说。是故能知、所知若有性者,诸分别等有所依止。此应问云:若般若波罗蜜多成就无二智者,何故颂说教道二邪?颂自答言“彼中义相应,彼声教道二”。“彼中”者,于彼声中含教道二义。“相应”者,次第今说,谓彼所有教道二种,与般若波罗蜜多义和合相应。“彼声教道二”者,“彼声”之言如前已释。“教道二”者,即是般若波罗蜜多方便,于彼声中所含藏故,犹如种子在含藏位,其义亦然。如是当知,般若波罗蜜多声说二种义:一者胜上;二者种类。彼胜上者,谓无二智相。其种类者,有二种类:即教道、自性。由是二种和合施设,当知乃有宣说表示。复由依止如是等故,此般若波罗蜜多中所有语义,开演三十二品无增无减。此中所说为遣十种分别散乱,又复显示十六种空。复次颂曰:

 “依止及作用,  事业同起修,
  分别相及罪,  称赞如次说。”

  如彼颂中有其六种,所谓依止、作用、事业、相、罪、称赞等。此中云何?次第今说。

  所言“依止”者,谓佛世尊最初说智。由彼如是所依止故,所有甚深法门而能相续演说,非须菩提等彼能说者能为如是和合依止。问:佛所说智,其相云何?答:如佛于《八千颂般若经》初作如是言“须菩提!随汝乐说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应当发起如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出生等”。为由如是佛威神力所建立故,彼须菩提乃能如是宣说般若波罗蜜多而无障碍。此中如是所说诸义,说彼经中第一品故。

  所言“作用”者,即增上作用。谓佛说智为增上故,为说此法起说作用,即菩萨等众作用次第。由如是故,乃能发起宣说此法。

  所言“事业”者,谓即所作事业。如是发起,由此般若波罗蜜多教。如是安住,是故勤勇起修,除遣十种分别散乱法,及次第分别十六种空。如是应知。

  所言“相”者,标表为义。又相即形相。此中云何?谓若菩萨于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若书时、若读时,或有人等起疑心者,当知皆是魔事等相。若不退转,是菩萨相。

  所言“罪”者,谓于此法作障难事及谤正法等,或于般若波罗蜜多而生毒想。此等皆是感招罪报。

  所言“称赞”者,谓称赞果。如经云“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人于此般若波罗蜜多受持等者,其福胜彼”。此中复说何义而为依止?故有颂言:

 “具信以为体,  师资互证说,
  说时说处等,  得自量成就。”

  此中云何?所言“具信”等者,信谓信心清净,谓诸菩萨由彼信故,于甚深教能生胜解。彼信有故,名为具信。彼信具故,而能为体,体谓身体。譬如有身为因,乃能相续修作诸行,信义亦然。所言“师资互证说”者,谓世尊大师宣说此法,菩萨等资亦各宣说。如是说已,如应表示。所言“说时说处等”者,“时”者,所谓和合所作表示说时,各别决定印持所得处义应知。问:彼说法者当得何义?颂自答言“得自量成就”。其义云何?“自”者己义,“量”谓自量,自所得量无相违故。“成就”者成办义,谓说法者诸所说事悉成办故。如彼颂言:

 “说法者应知,  世间时处二;
  说者有同证,  然后得如量。”

  此中云何?所言“说法者”,谓说法人。“世间时处二”者,谓于世间相中先当了知说时说处,然后依智如理而说。问:此何等说?颂自答言“说者有同证”,谓有同证和合说故。问:云何得如量?答:所谓得此真实言量,非今所说时处等义。此中复以何义印可三十二品?故有颂言:

 “一切如是集,  我闻等所说,
  和合如是义,  最上三十二。”

  此言“一切如是”等者,“一切”者普尽义。何等普尽?谓如是聚集、我闻等聚集。“如是”者,谓如是所作、如是此法。所言“我闻等”者,“我”者自相所成,“闻”谓听闻,即听闻此法。此中总意,若如是、若我、若闻等总聚而成,故云如是我闻等。问:所云等者,等取何义?答:等者等摄时处,所言说者说谓说示,是故此中说彼如是我闻等。所言“和合如是义”者,谓彼说者若作若非作,彼等和合从初次第宣说如是,最上义故。最上者,最极胜上。彼言说体者谓言诠故。问:此何所说?颂自答言“最上三十二”。三十二者,数量决定,谓说如是数中义故,是故当知此中所说亦无减少。问:《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经》中说多种空,此《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中说十六空,与彼所说如何齐等?为有此疑,故颂止言:

 “分别十六相,  空如其次第,
  八千颂中说,  了异方便说。”

  此言“分别”等者,重重分类所区别故,名为分别。又分别者,即种类义。彼种类者,种种性义。此中何所分别?谓分别空。分别何等空?即十六空。十六者,数之分限。此说十六空与彼《十万颂般若经》中所说义自齐等。颂云“八千颂中说”者,是即《八千颂般若经》中所说。彼如何说?是故颂言“如其次第”。如次者,不过越义。何法不过越?谓说空之声,故下颂言“了异方便说”。其义云何?异者谓别异法。于彼别异法中取其方便,是故说者异方便说。了者了知,应当如是分别了知,所谓了知此异方便分别说空。复次颂言:

 “今此八千颂,  如说义无减,
  随所乐颂略,  如是义如说。”

  此言“今此八千颂”者,指法应知。言“无减”者,谓无缺减。何等无减?谓如说义。即如其所说,义自圆满。或有问云:此中所说,何故颂略?颂自答言“随所乐颂略”。今此但说八千颂者,为彼听者最胜意乐所宜闻故,是故颂略。略谓少略。所言“如是义如说”者,谓即如是所说之义。彼复云何?颂言“如说”。如说者,谓如其言说。如是所说如理成就。非般若波罗蜜多法中义有差别,但为软中上品所有根性随欲摄受,是故世尊由此因故,少略说此般若波罗蜜多,如其次第以异方便说十六空,如是所说显明开示。复次颂言:

 “菩萨我不见,  此说实寂默;
  能受内诸事,  彼说即为空。”

  此言“菩提萨埵”等者,菩提及萨埵,此即是菩提萨埵。菩提者,谓无二智;萨埵,即求菩提者,而此萨埵名菩提萨埵。即彼菩提萨埵,我不可见亦不可得。“我”者己义。所言“此说实寂默”者,“此”者如是义,“说”谓言说,“实”者真实即胜义谛,“寂默”者即是世尊,谓佛世尊身语意业皆相应寂默故。如是等说由佛威神所加持故,令须菩提能于此中说是语义。所言“彼说即为空”等者,“彼”者即彼世尊,“说”谓说示,谓佛世尊说此为空。说何法为空?所以颂言“能受内诸事”等。“内诸事”者,所谓眼等内六根处名内诸事。以彼愚夫执实,能受世尊说,彼内事皆空。又新发意菩萨于中分别有实自性。如是等言,说内空竟。复次颂言:

 “色及色自性,  此说亦复空;
  此等外诸处,  所受分皆止。”

  此言“色及色自性”等者,谓色声等外六境处;又色者即是色处。所言“色自性”者,色谓自色,如所有相彼相不生,以不生故即自性空。然彼自性亦不可坏,譬如人角,其义应知。所言“此说”者,谓此如是说、如是等言。复次此中世尊皆止,止者不作义。问:止何法邪?颂自答言“此等外诸处”。此复云何?外诸处者谓色等境,外诸分位皆悉无实。而彼异生执有如是实所受性,是故此中止此语义。如是等言说外空竟。复说后空,如彼颂言:

 “色等相彼身,  安住及相离;
  向义若彼见,  彼内即无实。”

  此言“色等相彼身”者,此中云何是彼身?所谓内外二色处是即彼身。所言“安住”者,即是器世间,各别依止安住故名安住。所言“相”者,谓三十二大士表相。所言“离”者,彼如上说皆悉离故;离即空义。所言“向义”者,向谓已往,已往之义名为向义。何等法是向义?如上颂言色等相。此复云何?谓若如是内外色处皆悉无相,即彼如是了知空义。如是声义是故应知。今此颂中先说三种空,所谓内外空、大空、相空,次说空空。如颂所言“若彼见,彼内即无实”,“若”者即若所有义,谓所有空智。“彼”者即彼身等。“见”者知义,知即了知。此中意者,谓知空智了境空已,即此空智于内无实而无所有,何况余法有依止性。此句如是说空空竟。此中复说自性空,如彼颂言:

 “彼诸内空性,  自性亦复空;
  所有识相种,  即起我悲智。”

  此言“彼诸内空性”等者,谓即所有内诸处空性相续此说。所言“自性亦复空”者,“自性”者种性义,由彼如是显明识相等。所言“所有识相种”者,“所有”谓若所有义,此中若识相、若识性,彼等种性即我悲智生。“悲”者,欲令他苦得离散故。“智”者,即择法相。若悲等、若智等,是谓悲智。“我”者自相义,即自所有悲智二种。此意总说内识处等自性空故。复次后说二种空义,如彼颂言:

 “不生亦不灭,  有情此等明;
  有情生死欲,  彼说即为空。”

  此言“不生亦不灭”等四句颂文,此中合释二种空义。所言“不生”者,彼《八千颂般若经》中说不生言,此止其生。此中意者,谓本来不生性。生若无性,灭亦无性。彼前性不生,后性亦不灭。问:此等云何?故颂答言“有情”。“有情”者即五蕴身命。“有”谓有彼物性,“情”谓自所作性,和合而言故曰有情。“明”谓显明。此中意说,若有情、若生死,彼二皆空,是义显明。而诸有情无有边际,死此生彼六趣循环,无有穷尽轮转生死。此生死者即是轮回。如是行相,有情即生死,释义应知。问:此何人说邪?颂答言“彼”。“彼者”,即彼如来,真实说故。彼何所说?所谓说空,即有情、生死二种空故。然彼无性,此中亦离,如执彼无性,此亦不然。若尔,何故颂言“欲”邪?“欲”者乐欲义,谓即有情、生死二欲。若如是所欲毕竟,彼如是真实。如是等言说二种空义,谓毕竟空、无际空。问:何名无际?无际者,谓无有初际及无初分。此无际说空,故名无际空。如佛所言生死先际不可表示,故复说后空,如彼颂言:

 “佛法不可见,  菩萨法亦然;
  此等如所说,  空彼十力等。”

  此言“佛法不可见”等者,“佛法”者即诸佛法,所谓十八不共、十力等法。如是之法,以清净妙慧观不可见亦不可得。彼如是故,所有分别而为对碍。所言“菩萨法亦然”者,即诸菩萨法,所谓布施等诸波罗蜜多种种行相,入真实智如理而观亦无所见。所言“此等如所说,空彼十力等”者,此“等”者谓此如是等教,“如所说者”即如其所说。问:此说何等法?颂自答言“彼十力等”,指上所明十力等法。所言“等”者,等摄十八不共法。又问:此法何所说邪?答:所谓说空,空者自相离故。此中如是等,说一切法空竟。复说后空,如彼颂言:

 “别别所有法,  此说遍计性;
  彼胜义非有,  诸法如是说。”

  此言“别别所有法,此说遍计性”等者,此破遍计性。“别别”者即各各义,谓此所有遍计性故。“遍计”者取着义。取着何法?即色等法。“此”者如是义。“说”谓言说。此中总意,谓各别诸法,胜义谛中彼非有故,是故颂言“彼胜义非有,诸法如是说”。“胜义非有”者,即胜义谛中无自性故。问:何法无自性?答:谓色等诸法。“如是说”者,即此如是说。问:何人如是说?答:佛作如是说。观彼所有胜义相空,彼相即是遍计性空,非唯能取相于胜义谛中说彼空故。如是等说胜义空竟。

  此如是说义自明显然。造释者别说颂曰:

  彼彼遍计性,  处处皆执着;
  此如是遍计,  自性无所有。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