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正藏第 22 册 No. 1425 摩诃僧祇律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五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杂诵跋渠法之三

  复次佛住舍卫城,尔时阿梨吒比丘谤契经,作是说言:“长老!世尊说法我解知,行障道法不能障道。”诸比丘语言:“长老!莫谤契经,谤契经者是恶邪见,堕恶道入泥犁中。”答言:“此是好见、善见,父母、先师相承已来作如是见。”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告诸比丘:“是阿梨吒比丘作是说:‘世尊说法我解知,行障道法不能障道。’应屏处三谏、多人中三谏、众僧中三谏。”屏处谏者,应先问:“长老阿梨吒!汝实谤契经,作是说:‘世尊说法我解知,行障道法不能障道。’耶?”答言:“实尔。”尔时屏处应谏,作是言:“长老!莫谤契经,谤契经者,此是恶邪见,堕恶道入泥犁。我慈心饶益故谏汝,汝当舍此事。一谏已过二谏在,舍此事不?”答言:“此是好见、善见,父母、先师相承已来作如是见,我不能舍。”如是二谏、三谏不止。如是众多人中三谏。若不舍者,僧中应作羯磨。羯磨人应作如是说:“大德僧听!是阿梨吒比丘谤契经,作是说:‘世尊说法我解知,行障道法不能障道。’已屏处三谏、众多人中三谏不舍。若僧时到,僧亦应三谏。”僧中应问:“长老!汝实谤契经,作是说:‘世尊说法我解知,行障道法不能障道。’已屏处三谏、众多人中三谏,不舍此事耶?”答言:“尔。”僧中应谏:“长老!汝莫谤契经。谤契经者,此是恶邪见,堕恶道入泥犁。僧今慈心饶益故谏汝。一谏已过二谏在,舍此事不?”答言:“此是好见、善见,父母、先师相承已来作如是见,我不能舍。”如是第二、第三谏不止。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告诸比丘:“是阿梨吒比丘谤契经,已屏处三谏、众多人中三谏,不舍者,僧应作谤契经不舍举羯磨。”羯磨人应作是说:“大德僧听!是阿梨吒比丘谤契经,作是说:‘世尊说法我解知,行障道法不能障道。’已屏处三谏、众多人中三谏、众僧中三谏而不舍。若僧时到,僧今与阿梨吒比丘作谤契经不舍举羯磨。白如是。”如是白三羯磨。

  复次佛住舍卫城,尔时尸利耶婆恶邪见起,作是说:“杀生、自杀、教人杀,乃至作恶无殃,为善无福,无今世后世善恶果报。”诸比丘言:“长老!尸利耶婆莫起恶见,起恶见者,是不善,堕恶道入泥犁。”答言:“此是好见,善见,我父母、先师相承已来作如是见。”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是尸利耶婆起恶邪见,乃至无善恶果报应。”屏处三谏、众多人中三谏、僧中三谏。屏处三谏者,应先问:“长老尸利耶婆!汝实起恶邪见,作是说:‘杀生、自杀、教人杀,乃至作恶无殃为善无福、无今世后世善恶果报。’耶?”答言:“尔。”是时应谏言:“长老!莫起恶邪见。起恶邪见者,是不善,堕恶道入泥梨。我今慈心饶益汝故谏汝。一谏已过二谏在,舍是见不?”答言:“此是好见、善见,父母、先师相承已来作如是见,我不能舍。”如是第二、第三谏不止、众多人中三谏。如是不止者,僧中应作举羯磨。羯磨人应作是说:“大德僧听!是尸利耶婆起恶邪见,作是说:‘杀生、自杀、教人杀,乃至作恶无殃为善无福,无今世后世善恶果报。’已屏处三谏、众多人中三谏而不舍。若僧时到,僧今应三谏。”是时僧中应问:“长老尸利耶婆!汝实作是说:‘杀生、自杀、教人杀,乃至作恶无殃、为善无福,无今世后世善恶果报。’已屏处三谏、众多人中三谏,不舍此事耶?”答言:“实尔!”僧中应谏:“长老!汝莫起恶邪见,此是不善,堕恶道入泥犁中。众僧慈心欲饶益故谏汝。一谏已过二谏在,舍此见不?”答言:“此是好见、善见,父母、先师相承已来作如是见,我不能舍。”如是一谏不止,乃至三谏不止。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告诸比丘:“是尸利耶婆起恶邪见,三谏不止,僧应与作不舍恶邪见举羯磨。”羯磨人应作是说:“大德僧听!是尸利耶婆比丘起恶邪见,已屏处三谏、众多人中三谏,众僧中三谏不止。若僧时到,僧今与尸利耶婆作不舍恶邪见举羯磨。白如是。”白三羯磨,乃至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复次佛住舍卫城,尔时摩楼伽子比丘起边见,作是说:“世界有边、世界无边。”诸比丘言:“长老!莫起边见,此是恶见,堕恶道入泥犁。”答言:“此是好见、善见,父母、先师相承已来作如是见,我不能舍。”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告诸比丘:“是摩楼伽子比丘起边见,作是说:‘世界有边、世界无边。’应屏处三谏、众多人中三谏、众僧中三谏。”屏处谏者,应问:“长老!汝实起边见,作是说:‘世界有边、世界无边。’耶?”答言:“实尔。”尔时应谏言:“长老!此是恶见,堕恶道入泥犁。我今慈心饶益故谏汝。一谏已过二谏在,舍此见不?”答言:“此是好见、善见,父母、先师相承已来作如是见,我不能舍。”如是第二、第三谏不止。众多人中亦如是三谏。若不止者,僧中应作举羯磨。羯磨人应作是说:“大德僧听!是摩楼伽子比丘起边见,说世界有边、世界无边。已屏处三谏、众多人中三谏不止。若僧时到,僧亦应三谏。”僧中应先问:“长老!汝实起边见,说世界有边世界无边。已屏处三谏、众多人中三谏,不舍此见耶?”答言:“实尔。”尔时应僧中谏:“长老!莫起边见,此是恶见,堕恶道入泥犁。僧慈心饶益故谏汝。一谏已过二谏在,舍此见不?”答言:“此是好见、善见,父母、先师相承已来作如是见,我不能舍。”如是第二、第三谏不止。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告诸比丘:“以是摩楼伽子比丘起边见,已屏处、众多人中三谏不止者,僧应与作不舍边见举羯磨。”如上说,是名举羯磨。

  佛住舍卫城,尔时尸利耶婆比丘数数犯僧伽婆尸沙罪,语诸比丘言:“长老!与我摩那埵。”诸比丘问言:“长老!何故索摩那埵?”答言:“我犯僧伽婆尸沙罪。”诸比丘先知数数犯僧伽婆尸沙罪,语言:“长老尸利耶婆!僧和合集作羯磨难,长老所犯一切尽说,当一时作羯磨。”如是第二、第三,答言:“我正犯是罪。”作羯磨已,作是念:“我何故再作羯磨?应一切尽说、一时作羯磨。”语诸比丘言:“长老!与我摩那埵。”诸比丘问言:“何故复索摩那埵?”答言:“我犯僧伽婆尸沙罪。”诸比丘问:“长老!何时犯?”答言:“尔时犯。”诸比丘言:“我先已语长老,僧和合集作羯磨难,长老所犯一切尽说,当一时作羯磨。尔时何故不说?”答言:“我惭愧故,不尽说。”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尸利耶婆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痴人!犯时不知羞惭,求清净时何以羞惭?此是恶事,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

  佛告诸比丘:“持律比丘与他出罪时,他语有罪亦知、无罪亦知、覆亦知、不覆亦知、发露亦知、不发露亦知;应与别住亦知、不应与别住亦知、如法与别住亦知、不如法与别住亦知、如法行波利婆沙亦知、不如法行波利婆沙亦知、中间有罪亦知、中间无罪亦知、夜断亦知、夜不断亦知、随顺行亦知、不随顺行亦知;应与摩那埵亦知、不应与摩那埵亦知、如法与摩那埵亦知、不如法与摩那埵亦知、究竟摩那埵亦知、不究竟摩那埵亦知、中间有罪亦知、中间无罪亦知、夜断亦知、夜不断亦知、随顺行亦知、不随顺行亦知;应与阿浮呵那亦知、不应与亦知、如法与阿浮呵那亦知、不如法与亦知、共覆亦知、不共覆亦知、无量覆亦知、比舍遮脚亦知、或有罪合非夜合、或有夜合非罪合、或有罪合夜亦合、或有非罪合非夜合本罪中间罪。比丘成就四法,名为持律。何等四?知罪、知无罪、知重、知轻,是名四法。复成就四法,名为持律:知罪、知无罪、不以重罪作轻、不以轻罪作重,是名四法。复成就四法:知罪、知无罪、无罪人不言有罪、有罪人不言无罪,是名四法。复成就四法:不以重作轻、不以轻作重、不以不犯罪人作犯罪、不以犯罪人作不犯罪,是名四。复成就五法,名为持律:善知诤、善知诤缘起处、善知断诤事、善知断诤分别、善知断诤灭止,是名五。复成就六法,即上五事更增善断诤结集,是名六。复成就七法:知罪、知无罪、知重、知轻、不以重罪作轻、不以轻罪作重、善知羯磨,是名七。复成就八法,即上七事更增善诵波罗提木叉、广略毗尼识知缘起,是名八。复成就九法。何等九?即上八事更增善诵毗尼、善知义不妄见彻、善知羯磨,是名九。复成就十法,即上九事更增善调伏诸根梵行满足,深知羯磨是名十。复成就五法,名为持律。何等五?持戒、知罪、知无罪、诵波罗提木叉、略广义知其缘起、善知羯磨,是名五。复成就四法。何等四?持戒、善知罪、知无罪、善知羯磨,是名四。复成就三法:知罪、知无罪、知羯磨,是名三。复成就二法。何等二?知罪、知无罪,是名二。复成就一法。何等一?善知羯磨,是名持律。乃至成就十四法,是名持律最第一,除如来、应供、正遍知。何等十四?知罪、知无罪、知重、知轻、知覆、知不覆、知可治、知不可治、知得清净、知不得清净、得四禅功德住现法乐、得天眼天耳宿命通、尽有漏、得无漏,是名十四法,一切持律中最第一,除如来、应供、正遍知。”

  佛告诸比丘:“优波离比丘成就是十四法,持律第一,有罪亦知,无罪亦知,乃至尽有漏得无漏慧解脱。”有罪亦知者,知五众罪: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越毗尼。

  波罗夷者,淫、盗、断人命、自称过人法。

  僧伽婆尸沙者,故出精、相触、恶口语,乃至聚落中污他家。

  波夜提者,三十尼萨耆、九十二纯波夜提波罗提。

  提舍尼者,阿练若处无病比丘尼边取食、比丘尼指示食、拜学家。

  越毗尼者,有十三事:阿遮与、偷兰遮、丑偷兰、不作、不语、突吉罗、恶声、威仪、非威仪、恶威仪、恶邪命、恶见、心生悔毗尼。

  阿遮与者,如外道须深摩、如尊者跋陀梨、如王舍城比丘尼,如是比向佛悔过,是名阿遮与。

  偷兰遮者,盗减五钱、动五钱物不离地,是名偷兰遮。

  丑偷兰者,染污心弄身生,是名丑偷兰。

  不作者,和上、阿阇梨语作是事,共法中应作,若不作者,越毗尼罪。若语:“唤妇人来、取酒来。”应语和上、阿阇梨:“我闻法中不得作。”是名不作。

  不语者,和上、阿阇梨共语,闻而不报者,越毗尼罪。若口中有食,若能使声不异者,应答;若不能者,咽已然后答。若和上、阿阇梨作是语:“何以闻我语而不应?”应语和上、阿阇梨:“我口中有食,是故不得答。”是名不语。

  突吉罗者,如世尊语优陀夷、六群比丘,及余比丘等:“作是事不好。”是名突吉罗。

  恶声者,作象声、马声、牛驴、骆驼,如是等一切畜生声;长引促断、促引长断,是名恶声。

  威仪者,晨起当除洗大小便行处,当益大小行处瓮水,应当扫塔院僧坊院,若取与作事,乃至纽一线不白和上、依止阿阇梨者,越毗尼罪,是名威仪。

  非威仪者,治发庄眼,作好色捣衣,光生帛带系腰,熏钵光现以镜照面,是名非威仪。

  恶威仪者,身恶威仪、口恶威仪、身口恶威仪,身害、口害、身口害,身邪命、口邪命、身口邪命,是名恶威仪。

  恶邪命者,身曲、口曲、心曲、现亲爱希望供养,是名恶邪命。

  恶见者,断、常等一切诸见,是名恶见。

  心生悔毗尼者,众学威仪心念恶、不故触女人,如是比皆名心悔,是名心生悔毗尼。

  复次或有罪从欲生、或有罪从瞋恚生、或有罪从愚痴生,或有罪不从欲、瞋恚、愚痴生,或有罪是身行非口行、或是口行非身行、或是身口行、或非身口行,或有罪从自身生非他身、或从他身生非自身、或从自身他身生、或非自身非他身生,或有罪从自口生非他口、或有从他口非自口、或从自口亦从他口、或非自口非他口,或有罪取心不取事、或有罪取事不取心,或有罪事重非心重、或有心重非事重、或有事重心亦重、或有非事重非心重,或有罪自物非他物、或有他物非自物、或自物亦他物、或有非自物非他物,或有罪是一处犯众多、或有众多处犯一罪、或有众多处犯众多罪、或有一处犯一罪,或缘无罪至有罪、或缘有罪至无罪、或缘有罪至有罪、或缘无罪至无罪,或有罪重而缘轻、或有罪轻而缘重、或有罪重缘亦重、或有罪轻缘亦轻,有受时罪、有食时罪、事成罪、不受得罪、受无罪、不与得罪、与无罪,或有罪是聚落非阿练若、或有是阿练若非聚落、或有是聚落亦阿练若、或有非聚落亦非阿练若,或有罪是时非非时、或是非时非是时、或是时亦非时、或有罪亦非是时亦非非时,或有罪是夜非昼、或有罪是昼非夜、或有罪是夜亦是昼、或有罪亦非夜亦非昼,或有罪是覆处非露处、或有罪是露处非覆处、或有罪亦是覆处亦是露处、或有罪亦非覆处亦非露处,或有罪是行非住、或有罪是住非行、或有罪亦是行亦是住、或有罪亦非行亦非住,或有罪是住非坐、或是坐非住、或是坐是住、或非坐非住,或有罪是坐非眠、或是眠非坐、或是坐是眠、或非坐非眠,或有罪是眠非行、或是行非眠、或亦是行亦是眠、或非眠非行,或有罪是屏处非众多、或是众多非屏处、或亦是屏处亦是众多、或非屏处亦非众多,或有罪是众多非僧中、或是僧中非众多、或亦是众多亦是僧中、或非众多亦非僧中,或有罪是僧中非屏处、或是屏处非僧中、或是僧中亦是屏处、或非僧中非屏处,或有罪是冬非春、或是春非冬、或亦是冬亦是春、或亦非冬亦非春,或有罪是春非夏、或是夏非春、或亦是春亦是夏、或有亦非春亦非夏,或有罪是夏非冬、或是冬非夏、或亦是夏亦是冬、或亦非夏亦非冬。

  有罪从欲生者,故弄身生、摩触、恶口、自称、媒嫁、一切染污心语,是名从欲生。

  有罪从瞋恚生者,无根谤、毁呰、两舌、斗乱、驱出、知食已足故恼、聚落驱出、拳打、手拟、屏处听等,是名从瞋恚生。

  有罪从愚痴生者,愚痴心谓真实世界有常、世界无常,如是一切见,是名从愚痴生。

  有罪非欲瞋恚愚痴生者,阿罗汉犯,是名非欲瞋恚愚痴生。

  有罪是身非口者,女人同室、未受具足人过三宿、同床眠、同床坐、处处食、别众食、同器食,是名身非口。

  有罪是口非身者,一切口跋渠,是名口非身。

  有罪是身口者,无根谤、毁呰、两舌、斗乱、驱出、知食已足故恼、聚落驱出、拳打、手拟、屏处听等,是名身口有罪。

  非身口者,从心生,是名非身口。

  有罪从自身非他身者,瞋恚自打身,是名从自身非他身。

  有罪从他身非自身者,见他淫盗杀人覆藏,是名从他身非自身。

  有罪从自身他身生者,共女人同室宿、未受具足人过三宿、同床眠、同床坐、处处食、别众食、同器食,是名从自身他身生。

  有罪非自身非他身者,一切口跋渠,除未受具足人说句法,是名非自身非他身。

  有罪从自口非他口者,一切口罪,除未受具足人说句法,是名从自口非他口。

  有罪从他口非自口者,若比丘僧中非法断事、不与欲、复不与见不欲,默然听过,是名从他口非自口。

  有罪从自口从他口者,与未受具足人说句法,是名从自口从他口。

  有罪非自口非他口者,从身心生,是名非自口非他口。

  有罪取心不取事者,应当问:“以何心盗?何心杀人?何心触女人?何心断生草?何心掘地?”是名取心不取事。

  有罪取事不取心者,不应问:“以何心淫?何心非时食?何心饮酒?何心与女人同室宿、未受具足人过三宿?”若犯者当如法治,是名取事不取心。

  有罪事重非心重者,比丘非时谓是时食者,波夜提,是名事重非心重。

  有罪心重非事重者,比丘时谓非时食者,越毗尼罪,是名心重非事重。

  有罪事重心亦重者,非时谓非时食者,波夜提,是名事重心亦重。

  有罪事轻心亦轻者,众学及威仪,是名事轻心亦轻。

  有罪从自物生非他物者,比丘自财物盗心取犯偷兰遮,是名自物生非他物生。

  有罪从他物非自物者,比丘盗心偷他物,减五钱偷兰遮,满五钱波罗夷,是名他物生非自物。

  有罪从自物他物生者,比丘共他物盗心取,减五钱偷兰遮,满者波罗夷,是名从自物他物生。

  有罪非自物非他物者,比丘盗心取无主物,越毗尼罪,是名非自物非他物。

  有罪是一处犯众多者,比丘一处并乞得八种好食,各各别食者,得八波夜提,是名一处犯众多。

  有众多处犯一罪者,比丘众多处乞,得八种美食,一坐食者得一波夜提,是名众多处犯一罪。

  有众多处犯众多者,比丘八处乞得八种美食,各各食者,得八波夜提,是名众多处犯众多罪。

  一处犯一罪者,一处乞得八种美食,一坐食,是名一处犯一罪。

  缘无罪得有罪者,比丘无罪,作罪悔过,得越毗尼罪,是名缘无罪而得罪缘。

  有罪得无罪者,作小房大房毡一切,乃至三谏,是名缘有罪得无罪。

  缘有罪至有罪者,僧中说波罗提木叉时,乃至三问,有罪者如法作,无罪者默然。尔时有罪不如法作,复不语人,又不作念:“我待清净同意人当如法作。”默然者,得越毗尼罪,是名缘有罪至有罪。

  缘无罪得无罪者,不作不犯,是名缘无罪至无罪。

  缘重至轻者,比丘犯波夜提,向恶邪边见被举人悔过,是名缘重至轻。

  罪缘轻至重者,比丘犯越毗尼罪,向谤线经被举人悔过,得波夜提,是名缘轻至重。

  缘重至重者,比丘犯波夜提,向谤线经被举人悔过,得波夜提,是名缘重至重。

  缘轻至轻者,比丘犯越毗尼罪,向未受具足人悔过,不名作,更得越毗尼罪,是名缘轻至轻。

  受时罪者,受生肉、生谷、金银、象马、驼驴、牛羊、奴婢、妇女、田宅、屋舍,是名受时罪。

  有食时罪者,别众食、处处食、同器食、不净果食,是名食时罪。

  事成罪者,作小房大房一切二谏,是名事成罪。

  有不受得罪受无罪者,受迦絺那衣,得舍五戒:别众食、处处食、离同食、不白长衣、离衣宿,是名不受得罪受无罪。

  不与得罪与无罪者,比丘得新衣,不三种坏色,若一一坏色作净受用者,波夜提,是名不与得罪与无罪。

  或有罪是聚落非阿练若者,不着僧伽梨入聚落、不着纽入聚落、不着系腰绳、不持钵、不白离同食、非时入聚落,是名聚落非阿练若。

  阿练若非聚落者,比丘与贼伴、与女人、比丘尼共期道行,是名阿练若非聚落。

  亦阿练若亦聚落者,拳打掌刀拟,是名亦阿练若亦聚落。

  有罪非阿练若非聚落者,王门侧,是名非阿练若非聚落。

  有罪是时非非时者,别众食、处处食、同器食、挑食八种美食、不作净果食,是名时非非时。

  有罪是非时非是时者,不白非时入聚落、非时食、日暮教诫比丘尼,是名非时非是时。

  有罪亦是时亦非时者,拳打、掌刀拟,是名亦时亦非时。

  有罪非时非非时者,正中时是名非时亦非非时。

  有罪是夜非昼者,若女人同室宿、未受具足人过三宿、日没教诫比丘尼,是名夜非昼。

  有罪是昼而非夜者,别众食乃至不净果食,是名昼而非夜有罪。

  亦是昼亦是夜者,拳打、掌刀拟,是名亦是昼亦是夜。

  有罪亦非昼亦非夜者,明相出时,是名亦非昼亦非夜。

  有罪是覆处非露处者,女人同室宿、未受具足人过三夜、内敷置淫处坐、屏处坐,是名覆处非露处。

  有罪是露处非覆处者,众僧床褥露地自敷、若教人敷,不白去,离二十五肘,波夜提,是名露处非覆处。

  有罪亦覆处亦露处者,拳打、掌刀拟。

  云何罪非覆处非露处者,屋檐下。

  云何罪是行非住?比丘与女人、贼伴、比丘尼共期道行,僧和上、阿阇梨语“莫去”而去者,得罪,是名行非住。

  云何罪是住非行?淫女边住、沽酒边住、摴蒱边住、狱囚边住、当门立住,僧和上、阿阇梨语“莫住”而住,得罪,是名住非行。

  云何罪亦行亦住?拳打、掌刀拟。

  云何罪非行非住?坐时眠时。

  云何罪是立非坐?淫女边立,乃至和上、阿阇梨语“莫立”而立者,得罪。

  云何罪是坐非立坐?过量床、兜罗绵贮褥、皮坐具,及淫女边坐、沽酒家、摴蒲边、狱囚边坐,僧和上、阿阇梨语“莫坐”而坐者,得罪。

  云何罪亦立亦坐?拳打、掌刀拟。

  云何罪非立非坐?若行、若眠时。

  云何罪是坐非眠?坐过量床,乃至僧和上、阿阇梨语“莫坐”而坐者,得罪。云何罪是眠非坐?女人同室宿、未受具足人过三夜、过量床、兜罗贮褥、坐皮坐具。

  云何罪亦是坐亦是眠?拳打、掌刀拟。

  云何罪非坐非眠?行时、立时。

  云何罪是眠非行?女人同室宿乃至皮褥上眠。

  云何罪是行非眠?比丘与女人、贼伴,乃至和上、阿阇梨语“莫去”而去者,得罪。

  云何罪亦眠亦行?拳打、掌刀拟。

  云何罪非眠亦非行?坐、立时。

  云何罪是屏处非众多?屏处三谏不舍。

  云何罪是众多非屏处?众多人中三谏不舍。

  云何罪亦屏处亦众多?拳打、掌刀拟。

  云何罪非屏处非众多?众僧中。

  云何罪是众多非僧中?众多人中三谏不舍。

  云何罪是僧中非众多僧中?三谏不舍。

  云何罪亦众多亦僧中?拳打、掌刀拟。

  云何罪非众多非僧中?屏处三谏不舍。

  云何罪是僧中非屏处?僧中三谏不舍。

  云何罪是屏处非僧中?屏处三谏不舍。

  云何罪亦僧中亦屏处?拳打、掌刀拟。

  云何罪非僧中非屏处?众多人中三谏不舍。

  云何罪是冬非春?比丘到八月十五日不舍雨浴衣,至十六日舍,得越毗尼罪。

  云何罪是春非冬?比丘受迦絺那衣,至腊月十五日应舍,若不舍,至十六日者越毗尼罪。

  云何罪亦冬亦春!拳打、掌刀拟。

  云何罪非冬非春?安居时。

  云何罪是春非夏?比丘受迦絺那衣不舍,至腊月十六日越毗尼罪。

  云何罪是夏非春?比丘至四月十六日应安居,不安居者,越毗尼罪。到后安居复不安居者,得二越毗尼罪。

  云何罪亦是春亦是夏?拳打、掌刀拟。

  云何罪非春非夏?是冬时。

  云何罪是夏非冬者?于二安居时而不安居,得二越毗尼罪。

  云何罪是冬非夏?八月十五日应舍雨浴衣而不舍,至十六日得罪。

  云何罪亦是夏亦是冬?拳打、掌刀拟。

  云何罪非夏非冬?是春时,是名罪非夏非冬。

  复有罪名,不摄身、不摄口、不摄身口,身犯、口犯、身口犯,身恶行、口恶行、身口恶行,是名罪。

  无罪者,摄身、摄口、摄身口,身不犯、口不犯、身口不犯,身不恶行、口不恶行、身口不恶行,是名无罪。

  佛告诸比丘:“持律比丘与他出罪时,有罪亦知、无罪亦知。覆亦知。不覆亦知。”覆亦知者,比丘明相出时犯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不作覆藏心;至日出时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名一夜覆。复有覆名,比丘明相出时犯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不作覆藏心;至食时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名一夜覆。如是中时、晡时、日没、初夜、中夜时亦如是。

  比丘至明相出时犯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不作覆藏心;乃至后夜知是罪,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名二时一夜覆。

  复有覆名,比丘明相出时犯僧伽婆尸沙,不知是罪,至日出时知是罪,不作覆藏心;到食时作覆藏心,乃至明相出时,是名一夜覆。中时、晡时、日没、初夜时亦如是。

  比丘明相出时犯僧伽婆尸沙,不知是罪,乃至中夜知是罪,不作覆藏心;至后夜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名三时一夜覆。

  复有覆名,比丘明相出时犯僧伽婆尸沙,不知是罪,到食时知是罪,不作覆藏心;至日中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名一夜覆晡时。日没、初夜亦如是。

  比丘明相出时犯僧伽婆尸沙,不知是罪,乃至中夜知是罪,不作覆藏心,到后夜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名四时一夜覆。

  复有覆名,比丘明相出时,犯僧伽婆尸沙,知是罪,覆不覆犹豫;至日出时作覆藏心,乃至明相出时,是名一夜覆。如是食时、中时、晡时、日没时、初夜、中夜乃至后夜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是名二时一夜覆。

  复有覆名,比丘明相出时犯僧伽婆尸沙,不知是罪,至日出时知是罪,覆不覆犹豫;到食时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名一夜覆。如是中时、晡时、日没、初夜亦如是。

  比丘明相出时犯僧伽婆尸沙,不知是罪,乃至中夜知是罪,覆不覆犹豫;到后夜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名三时一夜覆。

  复有覆名,比丘明相出时犯僧伽婆尸沙,不知是罪,乃至食时知是罪,覆不覆犹豫;到中时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名一夜覆。如是晡时、日没、初夜亦如是。

  比丘明相出时犯僧伽婆尸沙,不知是罪,乃至中夜知是罪,覆不覆犹豫

  到后夜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名四时一夜覆。

  复有覆名,比丘明相出时犯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作覆藏心;至日出时作不覆藏心,乃至后夜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名一夜覆。

  复有覆名,比丘犯僧伽婆尸沙,若隔壁、若隔堑、若闇中小声说他名,某甲比丘犯僧伽婆尸沙,是不名发露,知而妄语,得波夜提,是名覆。

  复有不覆名,若隔障、若隔堑、若闇中小声自称说他名犯僧伽婆尸沙,得名发露。但谄曲作,得越毗尼罪。

  复有不覆名,比丘犯僧伽婆尸沙,不隔壁、不隔堑、不闇中,不小声,不说他自说名字犯,是名不覆。

  复有不覆名,非罪想罪疑、覆不覆疑、夜疑,若发露,是名不覆。

  复有不覆,不作覆藏心、未得发露、若忘、若罢道、若入定、若命终,是名不覆。

  佛告诸比丘:“持律比丘与他出罪时,有罪应知、无罪应知、覆应知、不覆应知、发露应知、不发露应知。或有覆非发露、或有发露非覆、或有覆亦发露、或有非覆非发露。”

  云何覆非发露?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作覆藏心,不向他说,是名覆非发露。

  云何是发露非覆藏?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不作覆藏心,向他说,是名发露非覆。

  云何是覆亦发露?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知是罪,覆藏已后向他说,是名覆亦发露。

  云何非覆非发露?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不作覆藏心,作是念:“待时待方待人,当如法作。”是名非覆非发露。

  佛告诸比丘:“持律比丘与他出罪时,有罪应知、无罪应知、覆应知、不覆应知、发露应知、不发露应知、与别住应知、不与别住应知。”者,云何不应与?无罪不应与、不覆不应与,罪不决定、覆不决定、夜不决定,前人不索不问,不应与。

  云何应与?有罪应与、覆应与,罪决定、覆决定、夜决定、前人索问,应与。

  如法与不如法与。云何不如法与?无罪、罪不决定、覆不决定、夜不决定、前人不索不问、众不成就、白不成就、羯磨不成就,是名不如法与。

  云何如法与?有罪、罪决定、覆决定、夜决定、前人索问、众成就、白成就、羯磨成就,若一一成就,是名如法与。

  不如法行婆利婆沙、如法行婆利婆沙。云何不如法行?僧伽蓝无比丘,中间有罪更举,与比丘同房同障住,客比丘来不白,时集、非时集不白,是名不如法行。

  云何如法行?僧伽蓝有比丘住,行婆利婆沙中间不犯不举,与比丘别房别障住,客比丘来白,时集、非时集白,是名如法行。

  夜断、夜不断。云何夜不断?僧伽蓝中有比丘住,乃至时集、非时集白,是名夜不断。

  云何夜断?僧伽蓝中无比丘住,乃至时集、非时集不白,是名夜断。

  中间有罪、中间无罪。云何中间有罪?发露已,僧未与波利婆沙,更犯;行波利婆沙中间犯,是名中间罪。

  云何中间无罪?中间不犯,是名无罪。

  行波利婆沙比丘,应随顺行七事。何等七?一、比丘事;二、比丘尼事;三、眷属事;四、入聚落事;五、执众苦事;六、受拜事;七、王事。

  云何比丘事?不得受比丘礼、不得说比丘罪、不得与比丘语论,不得说沙弥罪、不得福罚沙弥、不得与沙弥语论,不得作比丘使、不得在比丘前后行入聚落、众集时不得为众作说法人除别处,是名比丘事。

  云何比丘尼事?不得受比丘尼礼、不得说比丘尼罪、不得与比丘尼语论,不得说式叉摩尼罪、沙弥尼罪,不得福罚式叉摩尼、沙弥尼,不得与式叉摩尼、沙弥尼语论,不得遮比丘尼布萨自恣、不得遮比丘尼齐门止、不得往教诫比丘尼、若已受者不得往,是名比丘尼事。

  云何眷属事?不得度人、不得与人受具足、不得受人依止及畜沙弥、不得受比丘供给、不得授人经、不得从他受经、本所诵经当细声诵,若先有依止弟子、教令依止他,当断眷属,是名眷属事。

  云何入聚落事?不得太早入聚落太晚出、不得在前后行,沙门入聚落不得到知识檀越家、不得无比丘僧伽蓝中住、坐时食时在比丘下。不得使人迎食、不得与人迎食,除次到,是名入聚落事。

  云何执众苦事?晨起扫塔院僧院、授僧水、洗僧大小行处、如是一切可作事应随力作、不得与欲、不得受他欲,除次到,是名执众苦事。

  云何受拜事?不得受一切拜,白一羯磨、白三羯磨尽不得受,是名受拜事。

  云何王事?不得恃王大臣居士凶人力势、不得嫌佛嫌法嫌僧嫌羯磨人,但自责不得嫌他,是名王事。

  波利婆沙比丘行此七事,是名随顺行。不行者是名不随顺行。

  不应与摩那埵、应与摩那埵。云何不应与?无罪不应与,覆藏、未与别住不应与,半覆半不覆不应与,罪不决定、覆不决定、夜不决定不应与,波利婆沙不决定不应与,不索不问不应与。云何应与?有罪、覆、行波利婆沙竟、罪决定、覆决定、夜决定、波利婆沙决定、前人索问应与。

  不如法与、如法与。云何不如法与?无罪,乃至不索不问、众不成就、白不成就、羯磨不成就,若一一不成就,是名不如法与。

  云何如法与?有罪,乃至索问众成就、白成就、羯磨一一成就,是名如法与。

  不究竟行摩那埵、究竟行摩那埵。云何不究竟行摩那埵?众不满不名行摩那埵、中间犯更举、与比丘一房一障住、不白客比丘、时集非时集不白、不日日白界内僧,是名不究竟行。

  云何究竟行?众满是名究竟。中间不犯不举、不共比丘一房一障住、客比丘来白、时集非时集白、日日白界内僧,是名究竟行。

  夜断、夜不断。云何夜断?夜中间众不满,乃至不日日白界内僧,是名夜断。

  云何夜不断?中间众满,乃至日日白界内僧,是名夜不断。

  中间有罪、中间无罪。云何中间有罪?未与摩那埵中间犯、与摩那埵中间犯、究竟中间犯,是名中间罪。

  云何中间无罪?无上诸事,是名中间无罪。

  行摩那埵比丘,应随顺行七事,如上说,是名摩那埵比丘随顺行;不行者,是名不随顺。

  应与阿浮呵那、不应与。不应与者,无罪不应与,覆、未与别住不应与,摩那埵不究竟不应与,不覆、未行摩那埵不应与,覆不覆不应与,罪不决定、覆不决定、夜不决定、别住不决定、摩那埵不决定、不索不问,是名不应与阿浮呵那。

  应与者,有罪应与、覆罪应与、别住摩那埵究竟应与、不覆摩那埵究竟应与,罪决定、覆决定、夜决定、别住决定、摩那埵决定、前人索问,是名应与阿浮呵那。

  如法与阿浮呵那、不如法与阿浮呵那。不如法与者,无罪不应与,乃至众不成就、白不成就、羯磨不成就,若一一不成就,是名不如法与。

  如法与者,有罪应与,乃至众成就、白成就、羯磨成就,若一一成就,是名如法与。

  阿浮呵那共覆者,比丘月一日犯一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不作覆藏心,如是二日、三日乃至十日,一切知是罪,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十罪一切共一夜覆,应作十别住羯磨、十摩那埵、十阿浮呵那,亦得作一别住羯磨、一摩那埵、一阿浮呵那,是名共覆。

  复有共覆名,比丘月一日犯一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不作覆藏心,如是二日犯二、三日犯三,乃至十日犯十僧伽婆尸沙,一切知是罪,一切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五十五僧伽婆尸沙罪,一切共一夜覆,应作五十五别住羯磨、五十五摩那埵、五十五阿浮呵那,亦得作一别住羯磨、一摩那埵、一阿浮呵那,是名共覆。

  复有共覆名,比丘月一日犯一僧伽婆尸沙,不知是罪,如是二日、三日乃至十日,一切知是罪、一切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十罪共一夜覆,乃至亦得作一别住羯磨、一摩那埵、一阿浮呵那,是名共覆。

  复有共覆名,比丘月一日犯一僧伽婆尸沙,不知是罪,不作覆藏心,乃至十日犯十僧伽婆尸沙,一切知是罪,作覆藏心,至明相出时,是五十五罪共一夜覆,乃至亦得作一别住羯磨、一摩那埵、一阿浮呵那,是名共覆。

  参差覆者,比丘月一日犯一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作覆藏心,至二日向他说已,复犯僧伽婆尸沙,乃至十日向他说已,复犯,知是罪,作覆藏心,至十一日向他说,是十僧伽婆尸沙,如是一切各一夜共参差覆,应作十别住羯磨、十摩那埵、十阿浮呵那,亦得作一别住、一摩那埵、一阿浮呵那,是名参差覆。

  复有参差覆名,比丘月一日犯一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作覆藏心,至二日向人说已,复更犯,如是乃至十日犯十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作覆藏心,至十一日向人说,是五十五僧伽婆尸沙,如是一切各一夜参差覆,应作五十五别住羯磨、五十五摩那埵、五十五阿浮呵那,亦得作一别住羯磨、一摩那埵、一阿浮呵那,是名参差覆。

  无量覆者,或忆罪不忆夜、或忆夜不忆罪、或忆罪亦忆夜、或不忆罪亦不忆夜。忆罪不忆夜者,忆知犯罪多少、不忆若干夜。忆夜不忆罪者,忆知尔许夜、不忆罪多少。亦忆罪亦忆夜者,忆知罪多少、忆知若干夜。不忆罪不忆夜者,不忆犯罪多少、亦不忆若干夜。

  是中忆罪不忆夜者,应当问:“汝何时犯?未有岁时耶?”若前人默然者,应随年与别住。若言:“不尔。”更问:“一岁耶?二岁耶?五岁耶?”可随默然处与别住,是名忆罪不忆夜。

  忆夜不忆罪者,随夜多少,应与作无量罪别住,是名忆夜不忆罪。

  忆罪亦忆夜者,忆罪多少随所忆夜与别住,是名忆罪亦忆夜。

  不忆罪不忆夜者,应当问:“无岁时犯耶?”若默然者,随年与作无量罪别住。若言:“不尔。”更问:“未有岁耶?一岁、二、三、四、五岁耶?”随默然处与作无量罪别住,是名无量覆。

  共覆、参差覆、无量覆,是三俱名为覆。

  别覆者,比丘月一日犯一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作覆藏心,不向他说;二日复犯,知是罪,作覆藏心,不向他说;乃至十日复犯,知是罪,作覆藏心,不向他说,是十罪各别覆,最后罪一夜覆,如是二夜三夜,乃至初罪有十夜覆,应与作十别住羯磨、十摩那埵、十阿浮呵那,亦得作一别住、一摩那埵、一阿浮呵那。

  复有别覆名,比丘月一日犯一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作覆藏心,不向他人说,乃至十日犯十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作覆藏心,不向他说,是五十五罪各别覆,最后罪一夜覆,如是二夜三夜,乃至初罪有五十五夜覆,应与五十五夜别住羯磨、五十五摩那埵、五十五阿浮呵那,亦得作一别住、一摩那埵、一阿浮呵那,是名别覆。同覆别覆,是二俱名覆。

  比舍遮脚者,或有罪长非夜长、或有夜长非罪长、或有罪长夜亦长、或有非罪长非夜长。

  罪长非夜长者,比丘竟日犯僧伽婆尸沙,知是罪,向人说,是名罪长非夜长。

  有夜长非罪长者,比丘犯一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作覆藏心,不向他人说,是名夜长非罪长。

  有罪长夜亦长者,比丘日日犯僧伽婆尸沙,知是罪,覆半说半,是名罪长夜亦长。

  有非罪长亦非夜长者,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知是罪,不作覆藏心,向他人说,更不犯,是名非罪长亦非夜长。

  是中罪长夜不长、罪亦长夜亦长者,行波利婆沙时,当少与食、多与作务。若故不止者,当使净人缚手脚着床,应语言:“若更犯者,僧复重治汝。”是名比舍遮脚。

  或有罪合非夜合、或有夜合非罪合、或有罪合夜亦合、或有非罪合亦非夜合。

  罪合非夜合者,比丘犯十僧伽婆尸沙,一切十夜覆,僧合与百夜别住羯磨。比丘言:“长老!我羸病不堪,得与略行波利婆沙。”不应语言:“得百夜羯磨合作十夜别住。”是名罪合非夜合。

  夜合非罪合者,比丘犯十僧伽婆尸沙,一切十夜覆,僧合与十夜别住。比丘言:“长老!我惭愧,我欲广行波利婆沙。”应语言:“得。”是名夜合非罪合。

  罪合夜亦合者,比丘犯十僧伽婆尸沙,十夜覆藏,僧合与作十夜别住,是名罪合夜亦合。

  非罪合非夜合者,各各别作波利婆沙羯磨,是名非罪合非夜合。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