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39 月灯三昧经

  No. 639



月灯三昧经卷第一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八十那由他,皆一生补处,阿氏多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四天王、释天王、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及余增上福德诸天、增上威势阿修罗王、龙王、夜叉、乾闼婆、紧陀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前后围绕,瞻仰如来。

  时此众中有菩萨名月光童子——已于过去供养诸佛,殖众善根,自识宿命,信乐大乘、安住大乘、大悲相应——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于佛欲有所问,惟愿听许,除我疑结。”

  佛言:“童子!随汝所乐,于彼彼问当为汝说,令得欢喜。我一切智、一切知见,于一切法有力、无畏而得自在,与无障碍解脱知见相应。童子!如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证、无不选择,觉知无量无边世界。童子!诸佛、世尊于彼彼问悉能随答,皆令心喜。”

  尔时,童子以偈问曰:

 “诸佛行于何等行,  能为世亲作光明?
  能得不可思议智?  惟愿救护解说之。
  何行得斯说法上,  人中牛王天敬奉,
  不可称量最上智?  惟愿为我善分别。
  我以深信故咨问,  真实无有谄曲心,
  余更无能证知我,  唯是人尊所照见。
  我有广大胜乐心,  释种师子知我行,
  我心不为语言故,  唯愿为我说助道。
  何法能将诸佛来,  而得增长无边智,
  于一切法到彼者?  唯愿为我善宣说。
  愿说长养我行法,  令得修成明利智,
  深心持戒不毁犯,  远离一切诸怖畏。
  云何于戒而不弃?  云何于慧而不减?
  云何安住阿兰若?  云何而得增智慧?
  云何能入胜妙法,  乐护禁戒无悔恨?
  云何于戒而不缺?  云何能知有为性?
  云何得斯三业净,  无染秽心趣佛道?
  云何能得身业净?  云何能除口、意恶?
  云何得离杂染心?  唯愿世尊随问说。”

  尔时,佛告月光童子:“菩萨摩诃萨若与一法相应,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诸法悉皆克获。云何一法?若菩萨摩诃萨于众生所起平等心、救护心、无碍心、无毒心,是为一法相应,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获如是功德之利。”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有受持是一法,  能顺菩萨正修行,
  因此一法功德故,  速得成于无上道。
  于一切处心无碍,  勇猛菩萨所能行,
  初不起于憎、爱想,  如是则获妙功德。
  若能如是修等心,  则得证于平等果;
  如是法行俱平等,  则得足下安平相。
  修于平等离瞋心,  能除一切烦恼覆,
  以是因缘足下平,  故获足下莲花色。
  彼能独显于十方,  福德光明遍佛土,
  既得登于寂灭地,  调伏无量诸众生。

  “童子!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救护心、无碍心、无毒心,为世间眼,证得三昧,名为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从彼三昧成就十法。何者为十?一、身戒,二、口戒,三、意戒,四、业清净,五、渡诸因缘,六、悟解诸阴,七、得界平等,八、除诸入相,九、断灭诸爱,十、证于无生。

  “复有十法:一、入诸法性,二、显示诸因,三、不坏于果,四、现见诸法,五、修集于道,六、与佛俱生,七、智慧明利,八、入诸众生乐欲之智,九、得于法智,十、入无碍辩智。

  “复有十法:一、善知文字智,二、已渡诸事,三、得音声智,四、于界平等,五、得界平等心生踊悦,六、得于喜分,七、得不曲心,八、威仪调伏,九、得质直心,十、色无瞋变。

  “复有十法:一、面常怡悦,二、言词和雅,三、恒先慰问,四、常不懈怠,五、恭敬尊长,六、供养尊长,七、生处知足,八、修善无厌,九、邪命清净,十、安住阿兰若。

  “复有十法:一、地地安住智,二、正念不忘,三、得阴方便智,四、界方便智,五、入方便智,六、证诸神通,七、灭诸烦恼,八、断除习气,九、心常勇猛,十、住不净观。

  “复有十法:一、知犯方便,二、灭诸有流,三、断诸结使,四、已渡诸有,五、善识宿命,六、于业果无疑,七、于法思惟,八、求于多闻,九、得于利智,十、得调伏地。

  “复有十法:一、不恃持戒,二、不妄想分别,三、无有轻躁,四、住不退相,五、出生善法,六、厌离恶法,七、不行烦恼,八、不舍于学,九、分别诸禅,十、得一切众生乐欲之智。

  “复有十法:一、善分别生处,二、得于尽智,三、善知语言智,四、弃舍俗缘,五、厌离三界,六、不起下心,七、不着诸法,八、摄受正法,九、守护正法,十、知律方便。

  “复有十法:一、灭诸诤,二、不相违,三、不斗讼,四、忍平等,五、得忍地,六、自摄于忍,七、善择诸法,八、心乐具戒,九、决定方便善于问答,十、善分别句义智。

  “复有十法:一、于法出生方便智,二、善知义非义出生智,三、前际智,四、后际智,五、现在智,六、三世平等智,七、善解三轮智,八、心安住,九、身安住,十、善护威仪。

  “复有十法:一、不坏威仪,二、分别威仪,三、威仪端雅,四、善解说谊,五、得世智,六、好施不悭,七、恒舒施手,八、常施不绝,九、无物不施,十、有惭。

  “复有十法:一、有愧,二、弃舍恶心,三、不舍头陀,四、于信无爽,五、常行喜行,六、舍所坐处施诸尊长,七、舍于憍慢,八、善摄于心,九、善知心相应,十、善知心起。

  “复有十法:一、善知义智,二、善知法智,三、远离无知,四、善入微细心,五、识心自性,六、善知法去来方便,七、善知一切语言智,八、善得词无碍差别,九、得义决定方便智,十、弃舍非义。

  “复有十法:一、亲近善人,二、与之同事,三、听受其教,四、远离恶人,五、修禅起通,六、不着禅味,七、游戏神通,八、得于世智,九、远离施设假名,十、不厌有为。

  “复有十法:一、得利不忻,二、逢衰不戚,三、称而不悦,四、讥而不忧,五、誉之不增,六、毁之不减,七、不苦,八、不乐,九、不亲在家,十、不在僧众。

  “复有十法:一、舍不恭敬,二、行于恭敬,三、礼仪具足,四、舍无礼仪,五、不污俗家,六、守护佛法,七、宴默少言,八、言行不粗,九、与彼言谈善能方便,十、降伏诸怨。

  “复有十法:一、善知时节,二、于诸凡夫不可知想,三、于诸贫贱不起轻心,四、有乞即施,五、于诸贫者任乞不障,六、于诸破戒不起嫌心,七、念欲救彼,八、善知所作,九、摄受正法,十、舍于财食。

  “复有十法:一、不营积聚,二、赞叹持戒,三、诃责犯戒,四、敬奉持戒无有谄心,五、一切所有悉皆能施,六、诚心劝请,七、如说而行,八、承事智人,九、于诸法决定深乐修行,十、得譬喻智。

  “复有十法:一、于前际方便,二、修善为首,三、有诸方便,四、断除诸相,五、弃舍诸想,六、善知事相,七、能演诸经,八、于诸违顺善得方便,九、于谛决定,十、证于解脱。

  “复有十法:一、所言真直,二、显自性智,三、言说无疑,四、系想于空,五、修于无相,六、知无愿性,七、得四无畏,八、于戒坚固,九、入正具足,十、得于智慧。

  “复有十法:一、系想一缘,二、少结亲知,三、不起浊心,四、弃舍诸见,五、得陀罗尼,六、得智,七、得明,八、安住,九、住持,十、正勤。

  “童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从彼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成就如是诸功德利。

  “童子!如是三昧名为因、名为相应、名为教、名为门、名为作、名为道行、名为无疑、名为师导、名为行顺忍、名为忍地、名为除去不忍、名为智地、名为远离无知、名为建立于智、名为方便地、名为菩萨游行、名为亲近胜丈夫、名为远离恶丈夫、名为如来所说佛地、名为智者随喜、名为愚者所弃、名为声闻难知、名为非外道地、名为如来所摄、名为十力所知、名为诸天供养、名为梵王礼拜、名为帝释随后行、名为龙神曲躬、名为夜叉随喜、名为紧陀罗所赞、名为摩睺罗伽叹美、名为菩萨所修、名为智者所求、名为得无上道物、名为非财食施、名为除诸众生烦恼病药、名为智藏、名为无尽辩才、名为出生诸教、名为除诸痛苦、名为知三界、名为渡筏、名为渡四流船、名为出生名誉、名为赞显如来、名为如来利益、名为光赞十力、名为出生菩萨道德、名为慈灭恚怒、名为悲除恼害、名为欢喜寂静于心、名为舍所悲人、名为稣息大乘人、名为能师子吼、名为佛道、名为一切法印、名为引导一切智、名为菩萨游戏园苑、名为散坏魔军、名为善逝衢术、名为成诸吉义、名为防捍仇敌、名为以法降怨、名为真实无畏、名为如实不妄求力、名为十八不共法根本、名为庄严法身、名为诸行威势、名为庄严佛慧、名为弃诸爱着、名为悦佛长子、名为满足佛智、名为非辟支佛地、名为清净心、名为清净身、名为成就解脱、名为无诸杂欲、名为无诸杂恚、名为非愚痴地、名为阿含智、名为能起诸术、名为除诸无明、名为满足解脱、名为踊悦禅人、名为须见者眼、名为游戏神通、名为能现神足、名为闻持陀罗尼、名为念持不忘、名为诸佛所加、名为导师方便、名为微细难知无相应者、名为舍于文字、名为深知义智、名为知见智、名为分别智、名为不可言说智、名为能调非智、名为质直者智、名为少欲者智、名为摄持精进、名为能持不忘、名为能销诸苦、名为诸法无生、名为一言演说能知所有生灭诸趣,是名一切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

  说是法门时,会中有八十那由他人天得无生法忍、九十二那由他人天得随音声忍、七十六那由他人天得于顺忍、六万人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一千比丘尽诸有漏心得解脱、二百五十比丘尼尽诸有漏心得解脱、五百优婆塞得阿那含果、八百优婆夷得斯陀含果。

  是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踊、遍踊、等遍踊,起、遍起、等遍起,吼、遍吼、等遍吼,震、遍震、等遍震,觉、遍觉、等遍觉——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中踊边没、边踊中没。

  以法力故,忽然而起未曾有光,悉能晖照幽冥边远,乃至阿鼻地狱无不大明。是时世界铁围之间,黑闇众生更相瞻睹,咸各惊言:“何忽在此有斯人辈?”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念往劫六亿佛,  本生皆在耆阇山,
  我于过去求道时,  从彼诸尊闻斯定。
  时彼六亿最后佛,  为世间亲作光明,
  号曰娑罗树王佛,  我从彼尊问是定。
  我时生在刹利种,  于诸王中最尊胜,
  有子满于五百数,  具足一切诸伎能。
  我时为彼无上尊,  建立伽蓝满一亿,
  纯用胜妙大栴檀,  糅以金、银及众宝。
  我时为王人爱乐,  号曰毗沙谟达王,
  为佛广设诸供养,  满足万八百亿岁。
  彼时最胜两足尊,  号曰娑罗树王者,
  于其七亿六千年,  住寿世间弘道化。
  有八十亿诸声闻,  三明、六通常在定,
  住于漏尽最后身,  如是圣众无讥毁。
  我备种种胜供具,  供养渡诸恶趣者,
  为欲利益诸人天,  是以求于此三昧。
  我与妻子俱出家,  持彼佛教无与比,
  于千四万亿岁中,  我常咨问是三昧。
  八万那由偈称赞、  异异偈颂八亿兆,
  彼佛以此为他说,  惟论此定之一品。
  头、目、手、足、并妻子,  种种珍宝及饮食,
  一切财货无不舍,  为求如是三昧故。
  念昔百亿诸如来,  复有恒河沙数佛,
  是等皆住耆阇山,  宣说如是胜寂定。
  皆同释迦一名号,  佛子同字罗睺罗,
  给侍同名为欢喜,  王城同号迦毗罗。
  最第一双世知者,  同名目连、舍利弗,
  世界同名为娑婆,  彼佛俱出浊恶世。
  我以诸供奉人尊,  为欲行于菩提行;
  诸供养具皆奉上,  为欲诵持此定故。
  发修胜行得此定,  得斯定行无量种,
  安住一切德行者,  得是三昧则不难;
  不着诸味离躁扰,  不涉世俗无嫉妒,
  安住大悲离瞋恚,  得是三昧则不难;
  远俗不悕于世利,  邪命清净无烦恼,
  于戒皎然无所畏,  得是三昧则不难;
  勇猛精进常不息,  爱乐闲寂行头陀,
  安住无我妙法忍,  得是三昧则不难;
  善调伏心无戏论,  安住威仪诸行等,
  乐行舍施无悭吝,  得是三昧则不难。
  如来所有诸相好、  及以十八不共法、
  力、无畏等得不难,  以能受持此定故。
  佛眼所见诸众生,  假使一时俱成佛,
  彼佛一一各寿命,  千万亿数难思劫,
  彼佛各有无量头,  犹如大海诸沙数,
  一头各有无量舌,  其数亦如大海沙,
  彼一一舌各称扬,  持定一偈之功德,
  说其少分不能尽,  何况书写及受持?
  若有顺定头陀德,  天、修罗、鬼所爱护,
  为诸王等常顺从,  受持难见寂定故。
  彼有无边无碍辩,  宣说无量百千经,
  于一切时常不断,  以持此经闻持藏。
  若欲得见弥陀佛、  及彼安乐世界等,
  后大怖畏恶世时,  应当闻持是三昧。
  我今于汝有付嘱,  我人中尊自劝汝,
  我涅槃后末世时,  应当闻持是三昧。
  十方所有一切佛,  过去世中及现在,
  彼佛皆学是三昧,  得到无为佛菩提。

  “童子!以是义故,若有菩萨摩诃萨欲于如来真实功德开示、辩说义味名号无有穷尽,一切所说为佛所记,汝今应当读诵、受持、为他广说如是三昧。

  “童子!何者如来实德名号?若菩萨摩诃萨住阿兰若树下空闲,静默独坐当如是学,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积集如来胜妙功德,修诸善根而不坏失,以大忍力得诸相花及随形好而自庄严,可爱色中最为增上。睹者无厌,敬信爱乐,于诸智慧无能夺者,不可坏力化诸众生,为菩萨之父、为贤圣之王、为向涅槃导师,无边智慧、无量辩才。梵音清雅,言声辩畅,相好希奇,有目瞻仰,随所观处欲舍不能。得无比身,不为欲染、不为色染,过无色界,远离诸苦、弃舍诸法。解脱诸界非入相应,断除诸结尽诸渴爱,渡于四流满足智慧,安处涅槃住于实际。

  “童子!此显如来真实功德,是名菩萨摩诃萨住彼三昧能获如来真实功德,开说名义无有穷尽,一切所说诸佛所记。”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于无量数千劫中,  不能说尽如来德,
  久集一切妙善根,  为求如是胜定故;
  庄严美女姝妙身,  最上希奇可乐色,
  我本决施无悔心,  为求如是胜定故;
  舍所重财及僮仆、  摩尼大宝与金银,
  以胜上心而施彼,  为求如是三昧故;
  以摩尼宝珠、璎珞、  天冠臂印及金绳,
  昔曾奉施诸尊师,  为求如是胜定故。
  诸妙香花无量果,  皆是犍陀婆师香,
  我以此花散佛塔,  增上淳至胜妙心。
  我以无量诸法施,  欢喜开导诸众生,
  于诸名闻及利养,  我初不起如是心:
 ‘我本集于头陀德。’  独在树下默无言,
  无量慈悲愍众生,  为求无上菩提果。
  共住同戒无违诤,  爱语常流润泽音,
  言词柔软人乐闻,  一切见之无厌舍。
  住于他舍离家悭,  无量亿生不嫉妒,
  欢喜常自行乞食,  于诸请召皆弃舍。
  若有多闻能受持,  于此三昧四句偈,
  如是便为供养我,  以胜上心而尊敬。
  我昔行于种种施,  长夜于戒而不犯,
  以无量种供养佛,  为求如是寂定故。
  我于无量世界中,  满中摩尼而广施,
  闻是三昧持一偈,  此福过彼不可量。
  一切所有种种花,  及诸妙香甚希有,
  供养一切诸如来,  乐修善根无量劫。
  世间所有诸伎乐、  胜妙饮食及宝衣,
  无量劫中增上心,  常以供养诸十力。
  若人兴于菩提愿,  当获无上大法王;
  若人于此三昧经,  闻说一偈福过彼。
  于恒河中所有沙,  尔所劫数说其利,
  敷演彼德不能尽,  以持无量福定故。

  “童子!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于是三昧应当至心受持、读诵、为他演说、分别显示,广化众生修是三昧。”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于彼佛所闻如是,  无上胜妙之利益,
  是故我今为汝说,  诸佛所说胜三昧。
  七亿三千万佛所,  我于过去曾供养,
  彼诸一切如来等,  亦说如是修多罗。
  由此能入大悲心,  是故显说此三昧,
  若有习学多闻者,  得如来智则不难。
  若能于彼末世时,  世间导师灭度后,
  有诸毁法恶比丘,  于彼多闻不悕乐。
  虽说戒法而得活,  自于戒法不乐行;
  虽说禅定而得活,  自于禅定不乐行;
  虽说智慧而得活,  自于智慧不乐行;
  虽说解脱而得活,  自于解脱不乐行;
  虽说知见而得活,  自于知见不乐行。
  如人口说:‘栴檀香,  于诸香中最为上。’
  有人问彼说香者:  ‘汝所说香自有不?’
  答云:‘我实不闻香,  但由说香而得活。’
  于佛灭后末恶世,  有不应式诸比丘,
  虽说戒法而得活,  不能自行于戒法;
  于佛灭后末恶世,  有不应式诸比丘,
  虽说定法而得活,  不能自行于定法;
  于佛灭后末恶世,  有不应式诸比丘,
  虽说慧法而得活,  不能自行于慧法;
  于佛灭后末恶世,  有不应式诸比丘,
  虽说解脱而得活,  不能自行解脱法;
  于佛灭后末恶世,  有不应式诸比丘,
  虽说知见而得活,  不能自行知见法。
  譬如贫贱为他欺,  后时富贵人所敬,
  人、天、龙、鬼、鸠槃荼,  终不供养无定者。
  若得三昧微妙地,  智者便得广智藏,
  为彼人天之所敬,  能以上施施众生。
  我闻如是之利益,  最为胜上佛所演,
  亲属、资财皆悉舍,  为欲闻说是三昧。”
  月光童子心欢喜,  合掌向佛说是言:
 “我于佛仙灭度后,  当护持此佛胜法。
  于自身命能弃舍、  及诸世间种种乐,
  于后恶世怖畏时,  当护持是胜妙定。
  我见世间无量苦,  兴大悲心而欲拔,
  于彼复起大慈心,  而为说此胜三昧。”
  众中五百人咸起,  亦愿护持是三昧。
  童子于彼为上首,  亦共持此胜三昧。

  尔时,月光童子白佛言:“世尊!所言三昧,何者是也?”

  佛言:“童子!谛听谛听,当为汝说。谓:一、能寂灭于心,二、无所起,三、无和合智,四、弃舍重担,五、得如来智,六、成佛威力,七、治其欲着,八、灭除瞋恚,九、断离愚痴,十、住心相应,十一、舍不住心,十二、乐欲善法,十三、欲夺有为,十四、安住正信,十五、夜常觉悟,十六、不舍禅定,十七、增已生善,十八、于生不乐,十九、不造诸业,二十、不计内入,二十一、不计外入,二十二、不赞自身,二十三、不毁他人,二十四、不在俗家,二十五、戒行淳熟,二十六、无能轻欺,二十七、有大福德,二十八、自知,二十九、不轻躁,三十、安住威仪,三十一、舍粗恶言,三十二、无怒恚心,三十三、救护于彼,三十四、护善知识,三十五、护持密语,三十六、于诸众生不起害心,三十七、不恼持戒,三十八、恒柔软语,三十九、不依三界,四十、于一切智而得顺忍。”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已开于甘露门、  我已说诸法自性、
  我已示于生死过、  我已开显涅槃利,
  我已教离恶知识、  常当亲近善知识、
  离诸愦众住寂静、  常修慈心而不绝、
  于清净戒常护持、  欢喜乐于头陀行,
  若能常习于舍慧,  得是三昧则不难。
  此能得于寂灭地,  终不堕在声闻地,
  必当证于佛智慧,  克获诸佛无量德。
  见诸众生有智器,  为说佛慧以示之,
  若能发求无上智,  得是三昧则不难。
  若为食起嫉妒心,  当观食已无有净,
  用功无量乃得成,  若深观此能得定。
  无物能将此定来,  必由净戒之所起,
  诸法体性常寂然,  凡夫无智不能会。
  若能心住于寂定,  是人一切常有佛,
  人尊恒见诸众生,  常修如是寂灭定。
  念佛相好及德行,  能使诸根不乱动,
  心无迷惑与法合,  得闻得智如大海。
  智者住于此三昧,  摄念行于经行所,
  能见千亿诸如来,  亦值无量恒沙佛。
  若人心有迷惑者,  于佛法中取限量,
  于无量中无有量,  如来诸德不思议。
  一切世间无与比,  何况而能有过者?
  诸智诸德皆相应,  于此不疑定成佛。
  得如来身紫金色,  一切端妙为世亲,
  缘于如是心安住,  乃名得定之菩萨。
  此缘佛相是有作,  能除一切有相想,
  然后安住于无相,  乃能达于诸法空。
  能得安住于法身,  知一切有而无有,
  无有之相修习已,  然后观佛非色身。
  我今为汝善说之,  彼彼趣于如是处,
  所谓觉知诸缘事,  无量思量常不断。
  若有能生如是心:  ‘念佛相好及智慧。’
  彼人能修如是念,  一心趣向无退转,
  若行、若坐、若经行,  于诸佛智无疑惑。
  得无疑已作是愿:  ‘令我得佛三界尊。’
  必当得见诸如来,  入佛法中能选择。
  于此三昧而起已,  稽首礼于十方佛,
  身、口及意皆清净,  赞叹诸佛常不断,
  常修如是念佛相,  日夜恒见诸如来。
  若遇垂死最重疾,  痛恼逼迫极无聊,
  念佛三昧常不舍,  不令苦切夺此心。
  彼人自解是法故,  则知一切诸法空,
  以住如是诸教门,  于菩萨行不厌恶。
  得闻如是利益已,  求于如来无等智,
  于后不生追悔心,  最上菩提难得故。
  我今为汝无量说,  汝于此法若不行,
  如人虽持良妙药,  于自身病不能治。
  是故应当知选择,  所谓求于胜三昧,
  戒、闻、布施常修习,  得是三昧则不难。”

  月灯三昧经卷第一


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39 月灯三昧经

月灯三昧经卷第二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世尊告月光童子言:“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过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曰声德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

  “童子!尔时声德如来、应、正遍知于初会众集有八亿声闻,皆阿罗汉,诸漏已尽,逮得己利,尽诸有结,依于正教,心善解脱,能到一切心自在岸;第二会集有七亿众、第三会集有六亿众,一切亦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逮得己利,尽诸有结,依于正教,心善解脱,能到一切心自在岸。

  “童子!尔时彼佛寿四万岁,时阎浮提安隐丰乐,人民炽盛,普遍充满。

  “童子!时阎浮提有二大王:一名、坚固力,二名、大力。此二大王一一统领半阎浮提,二王境土安隐丰乐,人民炽盛,普遍充满。时声德如来在大力王国出现于世。

  “童子!是时大力王请声德如来及比丘僧满足千年,以一切随顺清净无过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而为供养。

  “童子!彼声德如来及声闻僧多饶利养、恭敬、赞叹。

  “时有净信长者、诸婆罗门,于声德如来及声闻僧所发勇猛意,学大力王而设供养——谓以世财为胜供养——彼人不知行供养也。云何行供养?所谓受持五戒、八戒、出家诣佛、亲觐请问见深法忍。

  “童子!时声德如来作如是念:‘是诸众生志意下劣,不能受持五戒、八戒、出家诣佛、亲觐请问见深法忍、修于梵行寂静远离、受具足戒得比丘分、及以受行究竟善根,如是寂灭乐具无上妙乐悉皆远离,但以世财而供养我。是诸众生但希小乐,谓为至乐;是诸众生但重现法及后世法,不能爱重究竟善根。云何名重现法?谓乐五欲。云何名重后世善根?谓乐生天。云何名为究竟善根?谓究竟清净、究竟吉祥、究竟梵行、究竟穷尽、究竟最后、究竟涅槃。我今说如是法,令此众生于其檀行不为究竟最胜供养,但以无上行而供养我。’

  “童子!尔时声德如来欲觉悟彼大力王及诸长者、婆罗门等而说偈言:

“‘若人行于财、食施,  彼此不名相尊敬,
  如是所行不可叹,  诸佛、智者已远离;
  若说无我智慧者,  如是胜人应奉事,
  彼于圣谛信不动,  奉敬是者佛所叹。
  若人财、食而奉施,  但获现近少利益;
  若能远离如是施,  是人成就出家行。
  若有能起无财心,  又能显示无财法,
  亦能净信无财者,  是人速成无上道。
  无有处于五欲中,  于妻子等生爱着,
  凡愚恒在居家者,  是人而能得漏尽;
  厌离五欲如火坑,  能于妻子离爱染,
  怖畏居家求出离,  获胜菩提则不难。
  无有过去诸如来,  及其现在、未来者,
  常在居家住欲地,  而能获得胜妙道。
  弃舍王位如涕唾,  住于远离空闲处,
  断除烦恼降诸魔,  悟解离垢无为道。
  若有恒沙世雄猛,  千万亿岁而供养,
  有能厌患在家者,  如是功德最为上。
  非是饮食及衣服、  诸妙花香及涂香,
  如是等事供养佛,  能如出家奉行法。
  若有乐求菩提者,  能利众生厌世间,
  趣向空闲行七步,  如是福报最为上。’

  “童子!时大力王闻声德如来、应、正遍知说如是等出家修行义利名已,复作是念:‘如我解佛所说义者,如来非说檀波罗蜜以为究竟清净、究竟吉祥、究竟梵行、究竟穷尽、究竟最后、究竟涅槃。’彼大力王复作是念:‘非在家住能得无上、修得无上修行义利,而我今者远离是行。我今要当剃除须发、被服袈裟,以家非家,出家为道。’

  “童子!时大力王与其眷属八万人俱,前后围绕往声德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童子!尔时,声德如来知大力王及其眷属心所欲乐,即为宣说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分别显示。

  “童子!时大力王闻是三昧,欢喜踊跃,深心爱乐,即于声德佛所弃舍王位,正信出家,剃除须发,服三法衣。既出家已,于此三昧广能听受、读诵、忆持、分别其义、修行相应,以此善根于二亿劫不堕恶道。次第复值二亿诸佛,彼佛法中常得出家,一一佛所于此三昧听受、读诵、分别其义、修行相应,以此善根次第满百亿劫得成佛道,号曰智勇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利益无量无边众生,然后乃当入般涅槃。童子!汝当观此三昧有是神力,能令菩萨招感佛智。

  “童子!彼大力王所将眷属八万人等,闻是三昧欢喜踊跃,心甚爱乐,亦皆随王正信出家,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是出家辈闻此三昧,读诵、受持、分别解说、修行相应,以此善根于二亿劫不堕恶道,一一劫中值千万佛,于彼佛所常得出家。既出家已,闻此三昧,读诵、受持、应修、行住,以此善根于后满百千劫各异世界得成佛道,同号坚固勇健堪能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利益无量诸众生已,然后乃入无余涅槃。

  “童子!如是三昧有大威力,能令菩萨招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久远世,  不思议劫有佛出,
  能为众生作利益,  号曰声德大仙尊。
  初会众集满八亿,  悉是声闻诸弟子;
  第二会集七亿数、  第三六亿阿罗汉,
  一切漏尽无烦恼,  诸神通力到彼岸。
  其佛寿命四万岁,  国土世界甚严净。
  时阎浮提有二王,  号曰大力、坚固力,
  是等二王所居土,  一一各领半阎浮。
  佛出大力王国中,  诸胜人天奉供养,
  其王于佛得净信,  恭敬供养满千年。
  国人无量学是王,  种种供养于如来,
  但以世财非法供,  佛及声闻悉丰足。
  尔时世尊作是念:  ‘我说是法令舍欲,
  必令彼王生厌离,  于我法中而出家。’
  彼时人尊说偈言:  ‘弃舍恶法是佛教,
  在家多过具诸苦,  如法修行真供佛。’
  时王闻说如是偈,  独趣空闲作是念:
 ‘我今不能处家缠,  而为最胜法供养。’
  即舍王位如洟唾,  并及八万诸眷属,
  一时俱往到佛所,  头面作礼住尊前。
  佛知此等之乐欲,  为说难见寂灭定,
  彼闻爱敬而悦乐,  一切欢喜即出家。
  既出家已于此定,  读诵、受持、广分别,
  次第二亿劫数中,  未曾坠堕三恶道。
  是人以此诸善业,  得见百亿诸如来,
  于彼佛法恒出家,  宣说如是胜三昧。
  是等于后得成佛,  同号坚固大精进,
  利益无量亿众生,  后入涅槃犹火灭。
  时彼往昔大力王,  久成佛道号智勇,
  利益无量百亿众,  置菩提已入涅槃。
  既闻如是胜利益,  末世持经佛所赞,
  若能奉持佛法藏,  是等速成人中上。

  “童子!是故,菩萨摩诃萨爱乐是定者应当修习最初所行。

  “童子!云何菩萨于此三昧最初所行?童子!若菩萨摩诃萨以大悲心为首,若佛在世、若佛灭后,常勤供养——所谓花鬘、末香、涂香、宝幢、幡盖、音声、歌舞、作倡伎乐、衣服、饮食、病瘦医药——以此善根悉以回向如是三昧,更不志求其余诸法而供养佛,不求妙色、不求资财、不为生天、不求眷属,唯念是法。是菩萨尚于法中不见有佛,况复法外而见佛也?是故,童子!是为真供养佛,而亦不见有佛可得,不取我想、不求果报。是菩萨三轮清净,以花鬘、末香、涂香、宝幢、幡盖、音声、歌舞、作倡伎乐、饮食、衣服、病瘦医药供养如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此善根得不思议功德、不思议果报,得是三昧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人香奉无边智,  能得无量香果报,
  于千万劫离恶趣,  永无一切诸臭秽。
  千万劫中行胜行,  供养百万亿如来,
  成佛获得胜戒香;  若复了知无众生,
  施香、受香二俱无,  若能起心如是施,
  则得柔软胜顺忍;  若人增上修此忍,
  为他割身犹如钱,  于千万亿恒沙劫,
  其心坚固不退转。  云何而得名为忍?
  云何复名为随顺?  云何得名不退转?
  云何复名为菩萨?  欣乐自性无我法,
  以无我想无烦恼,  能知诸法悉尽灭,
  是因缘故名为忍。  诸佛所学随顺学,
  智者如法常修行,  知诸佛法无疑惑,
  是故得名为随顺。  若修行时有世魔,
  现作佛身说是言:  ‘佛道难得作声闻。’
  不肯信受名不退。  觉悟恶见诸众生,
  非此能证甘露道,  劝舍恶道住善趣,
  是故得名为菩萨。  忍者住于随顺道,
  以无我法令开悟,  乃至梦中不起念,
  存有众生寿命想。  若魔无量如恒沙,
  化作佛身到其所,  咸说:‘身内有神我。’
  即语:‘无我,汝非佛。’  以智了达诸法空,
  知已不与烦恼俱,  以戏论故言说有,
  见已寂灭行世间。  譬如世人所生子,
  随即为其立名字,  诸方推名不可得,
  当知此字无所来。  为立菩萨如是名,
  菩萨诸方不可求,  乃至实际求不得,
  如是知者名菩萨。  假使海中炽火然,
  菩萨终不起身见,  菩萨得住初发心,
  悉断恶见、烦恼尽。  不见有其生灭法,
  所谓众生及寿命,  诸法体空犹如幻,
  非彼外道所能知。  若于饮食生贪着、
  于衣钵中起爱吝、  及其掉戏轻躁者,
  是则不知佛菩提;  多喜睡眠及懈怠、
  奸伪、凶暴、不摄敛、  于诸佛所无净信,
  是则不知佛菩提;  毁破禁戒无惭愧、
  于佛法中无归信、  不敬同修梵行者,
  是则不知佛菩提。  不毁净戒具惭愧、
  于佛法中深爱乐、  同梵行者能恭敬,
  是则能知胜菩提;  念处以为圣境界、
  喜悦而作床卧具、  以禅为食、定为浆,
  是则能知佛菩提。  无我忍为经行处,
  以空林中行正念,  七觉香花甚可乐,
  嗅已得成无上道。  菩萨体道所修行,
  非是余人所行地,  所谓声闻及缘觉,
  谁有智者不贪乐?  设我寿命极长远,
  如恒河沙无量劫,  说佛一毛德不尽,
  如来智慧无边故。  若闻如是大利益,
  无畏世尊之所说,  速自教人持是定,
  无上菩提得不难。

  “童子!是故,菩萨摩诃萨应善巧知入三法忍——谓知彼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于是忍中应善巧知,复于其智亦善巧知。何以故?若菩萨摩诃萨于忍智中善巧知者,彼菩萨摩诃萨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童子!菩萨摩诃萨若欲速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此三忍法门应当受持;持已,为他广分别说,利益安乐无量众生、救济世间、利益安乐诸天及人。”

  尔时,世尊为彼月光童子即以偈句颂此入三忍法门:

 “于诸众生无违诤,  口不宣说非益言,
  常能安住饶益法,  是则说名为初忍;
  知一切法犹如幻,  即于此相不取着,
  能于智中增无减,  是故名为初胜忍;
  诸修多罗已修学,  智与善说恒相应,
  于佛无量智不疑,  是则名为初胜忍;
  若闻一切善说法,  犹如佛说无有疑,
  能信一切诸佛法,  是则名为初胜忍。
  于了义经常宣畅,  如佛所说而演说,
  若说我人及众生,  即知方便为引接。
  种种外道诸异见,  菩萨于彼心无扰,
  转于彼人深悲愍,  是名第二胜忍相;
  诸陀罗尼来现前,  于总持门无疑惑,
  所说语言皆真实,  是名第二胜忍相;
  假使四大相转变,  所谓地、水、火、风等,
  于佛菩提永不退,  是名第二胜忍相。
  世间所有诸工巧,  菩萨悉能善修学,
  不见更有胜己者,  是名第三胜忍相;
  奢摩他力得调伏,  毗婆舍那山不动,
  一切众生莫能欺,  是名第三胜忍相;
  所有言说常在定,  行、住、坐、卧恒三昧,
  三摩坚固到彼岸,  是名第三胜忍相;
  住于正定获神通,  于多佛刹往说法,
  智者神足势无减,  是名第三胜忍相;
  若修如是寂定时,  诸余一切群生类,
  不能知彼心分齐,  是名第三胜忍相;
  假使世界诸众生,  一时作佛演说法,
  是人悉能具领受,  是名第三胜忍相;
  东、西、南、北及四维、  上、下二方亦如是,
  于诸方中悉见佛,  是名第三胜忍相;
  悉能变现无量身,  一切皆作真金色,
  于无量刹往说法,  是名第三胜忍相;
  此佛世界诸阎浮,  一切皆睹菩萨形,
  诸天及人咸识知,  是名第三胜忍相;
  于诸佛法佛行处,  导师所有诸威仪,
  智者悉能善修学,  是名第三胜忍相。
  世界所有诸众生,  悉来赞叹是菩萨,
  菩萨于彼欣悦者,  则于佛智未修学;
  世界所有诸众生,  骂詈、毁谤是菩萨,
  于此若起瞋恨心,  当知佛智未修学;
  若得利养心不喜、  于违失时无忧戚,
  其心安住犹如山,  是名第三胜忍相。
  一名、随顺音声忍,  二名、思惟随顺忍,
  三名、修习无生忍,  学此三忍得菩提。
  若于如是三胜忍,  菩萨其有能得者,
  善逝见彼菩萨时,  即授无上菩提记。
  若有闻此授记莂,  不思议数亿众生,
  咸发无上菩提心:  ‘我要当作人中尊。’
  闻说如是授记音,  即时大地六种动,
  光明普照十方界,  雨无量种胜妙花。
  若于如是三胜忍,  其有菩萨能得者,
  悉不复见有生、死,  于彼起、灭亦复然;
  若于如是三种忍,  菩萨其有能得者,
  已老、今老悉不见,  安住法中得如是。
  菩萨了知种种法,  体性空寂犹如幻,
  是空亦复非生、灭,  以诸法体空寂故。
  若有众生来恭敬、  礼拜、尊重、兴供养,
  菩萨于彼无偏爱,  深达世间体性故;
  若有众生来打骂,  菩萨于彼无嫌慢,
  转于其人起悲心,  为欲令其解脱故;
  若加刀杖及瓦石,  其心于彼无忿怒,
  安住无我忍法中,  菩萨不畏起瞋覆。
  菩萨了知种种法,  体性空寂犹如幻,
  若能安住是法中,  为诸人天所供养。
  有人手执利刚刀,  割截一一身支节,
  心能忍受无恚恨,  悲怜增广初不坏。
  以刀屠脍支节时,  菩萨即便生是念:
 ‘汝若未得菩提处,  愿我莫证于涅槃。’
  如是忍力最无上,  于无我忍安住故。
  是诸菩萨大名称,  无量那由劫修习,
  复过是数如恒沙,  犹未能得证菩提,
  于尔所时修佛行,  况复觉智何可说?
  不可思议亿劫说,  彼诸德号无穷尽,
  于无我忍善安住,  是大名称诸菩萨。
  若欲能知菩提者,  要当住于妙智聚;
  若修诸佛所说忍,  得胜菩提则不难。”

  尔时,佛告月光童子言:“于过去广大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过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无所有起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云何名为无所有起如来、应、正遍知?童子!是佛生时,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行于七步而作是言:‘一切诸法悉无所有,一切诸法悉无所有。’其音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是时地神展转相告至于梵世,而作是言:‘是世界中有佛出世,号曰无所有起如来、应、正遍知,其初生时于虚空中行于七步而作是言:“一切诸法悉无所有。”’童子!以是因缘,其佛号曰无所有起。

  “彼佛成正觉时,所有树木、丛林、药草皆出声言:‘一切诸法悉无所有。’童子!时彼世界所出诸声皆亦说言:‘一切诸法悉无所有。’

  “童子!尔时无所有起如来所说法时,有一王子名思惟大悲,形貌端正,人所爱乐,心行调柔。童子!尔时,王子诣无所有起如来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无所有起如来知彼思惟大悲王子深心所乐,即为说是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王子闻已得净信心,以家非家,出家为道,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既出家已,于此三昧读诵、受持、广为他人分别显示,以此善根于二十劫不堕恶道,一一劫中值二亿佛。过二十劫已得成佛道,号曰善思义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

  “童子!汝当观此三昧有是威力,能令菩萨招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童子!菩萨摩诃萨当安住深忍法中。云何菩萨摩诃萨能安住深忍?童子!菩萨摩诃萨应当如实观一切法犹如幻化、如梦、如野马、如响、如光影、如水中月、如虚空性,应如是知。童子!菩萨摩诃萨若如实观一切法如幻化、如梦、如野马、如响、如光影、如水中月、如虚空性者,是名菩萨摩诃萨安住深忍。若成就深忍,菩萨于染法不染、瞋法不瞋、痴法不痴。何以故?是菩萨不见于法,亦无所得——不见染者、不见染事、不见染业;不见瞋者、不见瞋事、不见瞋业;不见痴者、不见痴事、不见痴业。

  “菩萨摩诃萨于如是法悉无所见,亦无所得——谓若染、若瞋、若痴,是菩萨以无所见故,即无所染、无瞋、无痴。

  “是菩萨如实无染、无瞋、无痴、无颠倒心故,得名为定、名无戏论、名到彼岸、名为陆地、名到安隐、名到无畏、名为清凉、名为持戒、名为智者、名为慧者、名为福德、名为神足、名为忆念、名为持者、名黠慧者、名为去者、名惭愧者、名信义者、名头陀功德者、名不着女色者、名无染著者、名应供者、名漏尽者、名无烦恼自在者、名心解脱者、名慧解脱者、名调伏者、名曰大龙、名所作已办、名更无所作、名舍重担、名逮得己利、名尽诸有结、名依正教心善解脱、名到一切心自在岸、名为沙门、名婆罗门、名沐浴者、名已渡者、名明了者、名为闻者、名为佛子、名为释子、名除棘刺者、名度坑堑者、名拔毒箭者、名无热者、名无尘埃者、名为比丘无覆缠者、名为丈夫、名善丈夫、名胜丈夫、名大丈夫、名师子丈夫、名大龙丈夫、名牛王丈夫、名善调丈夫、名勇健丈夫、名荷负丈夫、名精进丈夫、名凶丈夫、名如花丈夫、名莲花丈夫、名分陀利丈夫、名调御丈夫、名月丈夫、名日丈夫、名作业丈夫、名两足中上、名尽智边、名多闻中胜、名已修梵行、名所作究竟、名一切恶不染。”

  尔时,世尊说偈颂曰:

 “劫尽灾坏时,  世界荡然空,
  如前、后亦尔,  喻诸法亦然;
  观世间起作,  悉住于水上,
  如下、上亦尔,  诸法亦复然;
  如虚空无云,  忽然起阴曀,
  知从何所出,  诸法亦复然;
  如来涅槃后,  思想睹佛形,
  如初、后亦尔,  诸法亦复然;
  犹如水聚沫,  暴流之所漂,
  观之无坚实,  诸法亦复然;
  如天雨水上,  各各有泡起,
  随生寻散灭,  诸法亦复然;
  譬如春日中,  晖光所焚炙,
  阳焰状如水,  诸法亦复然;
  如湿芭蕉树,  人折求其坚,
  内、外不得实,  诸法亦复然;
  如幻作多身,  谓男、女、象、马,
  是相非真实,  诸法亦复然;
  譬如有童女,  夜卧梦产子,
  生欣、死忧戚,  诸法亦复然;
  如人梦行淫,  寤已无所见,
  愚爱终无得,  诸法亦复然;
  如净虚空月,  影现于清池,
  非月形入水,  诸法亦复然;
  如人自好喜,  执镜照其面,
  镜像不可得,  诸法亦复然;
  见野马如水,  愚者欲趣饮,
  无实可救渴,  诸法亦复然;
  如人在山谷,  歌哭言笑响,
  闻声不可得,  诸法亦复然;
  如榜教诸国,  善、恶由之行,
  非言教至彼,  诸法亦复然;
  如人饮酒醉,  见地悉回转,
  其实未曾动,  诸法亦复然。
  缘起法无有,  无有更不有,
  分别有、无者,  是则苦不灭。
  于有、无分别,  净、不净诤论,
  远离是二边,  智者住中道。
  观彼先际身,  于身无身想,
  若能如是知,  即是无为性。
  眼、耳、鼻无限,  舌、身、意亦然,
  于根分别者,  圣道则无用。
  于诸根无限,  体顽空无记,
  欲希涅槃乐,  应修圣道业。
  演说四念处,  愚者身证慢,
  身证则无慢,  能离诸慢故;
  演说于四禅,  愚谓得禅行,
  灭惑人无慢,  慧观断慢故;
  演说四真谛,  愚者谓见谛,
  见实则无慢,  世尊如是说。
  虽广读众经,  恃多闻毁禁,
  多闻非能救,  破戒地狱苦;
  自恃持戒慢,  而不学多闻,
  持戒报尽已,  还复受诸苦;
  多闻与持戒,  二俱不自恃,
  恃慢薄福人,  由是起众苦。
  慢为众苦本,  诸导师所说,
  有慢苦增长,  离之则苦灭。
  虽修世三昧,  而不离我想,
  其过还复起,  犹如优垤迦。
  若修彼无我,  于中生欣乐,
  是涅槃乐因,  非感世间法。
  如被众贼围,  为命欲逃避,
  无足不能走,  便为贼所杀;
  如是痴毁禁,  欲出离世间,
  无戒不堪去,  为老、病、死杀。
  如壮执刃贼,  劫掠害诸方;
  烦恼亦如是,  害众生善根。
  多人说阴空,  不知阴无我,
  若问阴有无,  颦蹙瞋言对。
  若知阴无我,  闻骂心不瞋,
  有或系属魔,  悟空无忿怒。
  如人患身痛,  多年苦逼恼,
  是病经时久,  求医欲治疗。
  是人数推访,  便遇得良师,
  医愍授好药,  汝服则令差。
  是人得妙药,  不服病不愈,
  非是医药咎,  当知病者过。
  于此法出家,  读诵道品教,
  行修不相应,  何能得解脱?
  诸法体性空,  佛子观是事,
  一切有悉空,  外道空少分。
  智不与愚竞,  勇猛应舍离,
  若骂不念报,  愚法汝勿嫌;
  智不愚往返,  善知其性习,
  虽复共相亲,  后必成怨嫉;
  智不与愚密,  知其志不坚,
  体性自破坏,  凡愚则无友。
  若问如法语,  毁戒者不欣,
  无因起瞋覆,  当知是愚人。
  愚者与愚合,  如粪与粪和;
  智智同一处,  犹二醍醐合。
  不观世间过、  因果不信入、
  于佛语无信,  在世被离坏。
  贫穷无财物,  不活求出家;
  我法出家已,  衣钵极悭着。
  彼近恶知识,  毁破我禁戒,
  不自观己行,  其心无安住。
  昼夜住非宜,  作恶无有厌,
  身心恒放逸,  口常说粗鄙,
  恒伺他愆过,  觅便向人说,
  自覆己瑕玼,  深是愚痴相。
  愚者贪嗜食,  不能知节量,
  因佛得饮食,  都无反报心。
  得上妙甘膳,  不应于其法,
  反为食所害,  如象食泥藕。
  种种上味馔,  智者虽食之,
  根寂静无贪,  如法简择餐。
  虽有聪智人,  慰愚问从来,
  于彼无亲恋,  但起悲愍心。
  智者恒利愚,  愚反为衰损,
  我见是过已,  独处空如鹿。
  智者见是过,  不与愚共俱,
  若与往来者,  失天况菩提?
  智者恒住悲、  住慈与喜合,
  常舍一切有,  修定证菩提。
  悟道除忧怖,  见人老、死逼,
  于彼起悲愍,  发言合真义。
  若人知佛法,  离言说圣谛,
  若闻是法者,  得离食圣爱。

  “童子!以是义故,欲得成就坚固行菩萨应如是学。何以故?童子!坚固行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为不难,何况此三昧也?”

  尔时,月光童子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正遍知善能说此坚固之行,为入此三昧法善说、善建立一切菩萨所学,乃是一切如来行处,尚非声闻、辟支佛地,何况外道?

  “世尊!我今当住是坚固行。何以故?我欲如佛所学我今欲学、我欲知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我欲破坏于魔波旬及其眷属、我欲脱一切众生苦。唯愿如来及比丘僧并诸眷属明受我请,为悲愍我故。”

  如来尔时及比丘僧默然许受月光童子明日请食,为护彼故。

  尔时月光童子既蒙如来许受供已,欢喜踊跃,深自庆幸,即从坐起,偏袒右臂,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辞退而去。

  尔时,月光童子向王舍城还至家中,到已即于其夜严办种种无量无数胜味饮食。于王舍大城一切诸处悉悬缯彩、散种种花、竖幢幡盖、烧众名香、施诸帐幕,扫治街巷除却瓦砾,于四衢道洒令清净,散栴檀末、杂宝遍布,复散种种花、种种宝花,间错其地犹如彩画。又以无量种种庄严雕饰城巷,其城一切周遍已——有优钵罗花、拘物陀花、钵头摩花、分陀利花——于其家内纯以牛头栴檀用涂其宅,以种种庄严张诸宝帐,为佛、世尊设上味食。

  是时,童子作如是等庄严城郭、街巷、舍宅,办诸供具,一夜之中悉备足已。至明清旦,与八十那由他菩萨,阿逸多菩萨以为上首,其名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香象菩萨、宝幢菩萨、难胜菩萨、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勇健军菩萨、妙臂菩萨、宝花菩萨、不虚现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于余菩萨而为上首。与如是等大菩萨众前后围绕,出王舍大城往如来所,更整衣服,头面作礼,右绕三匝白佛言:“世尊!食时既至,所设已办,愿垂临顾入王舍城,至我室内哀受我供。”

  尔时,世尊于中前时着衣持钵,与大比丘满百千人,菩萨摩诃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无量百千而设供养,恭敬赞叹佛大威力、佛大神足、佛大变现、佛大威仪,放百千万亿那由他光、作百千种伎乐、雨种种天花——为受月光童子供故入王舍城。

  佛以久集无量善根,以右千辐轮足蹑城门阃,时现种种神变未曾有事:“诸佛、如来若入城时,法皆如是现其神变。汝今善听,当为汝说佛入城时所有神德。”

  说偈颂曰:

 “大仙入王城,  轮足蹑门阃,
  威力动大地,  众生咸欢喜。
  诸乏饮食者,  远离饥渴患,
  其身皆饱满,  由佛履阃故;
  聋、盲、喑哑辈、  贫穷、薄福等,
  诸根悉全具,  由佛履阃故;
  阎罗界饿鬼,  食脓、唾、屎、尿,
  悉得天味食,  由佛履阃故;
  诸山及宝山,  种种林、花、果,
  曲躬悉回向,  由佛履阃故;
  大海城邑聚,  地皆六种动,
  不逼恼众生,  由佛履阃故。
  人、天、鸠槃等,  欢喜住空中,
  为佛持宝盖,  发大菩提心;
  诸音乐不击,  自然出妙声,
  众人皆欢喜,  由佛履阃故。
  百千万亿树,  向佛具花果,
  无量天住空,  所设非人供;
  百千诸牛王、  兽王师子吼,
  象、马悉归礼,  由佛履阃故。
  国中诸大王,  见十力世尊,
  导师胜妙色,  欢喜而顶礼。
  余人心喜赞,  或散诸妙花,
  合十指爪掌,  称佛为大悲。
  或散诸璎珞、  金锁、?臂印、
  或散师子条,  发大菩提心。
  女人奉金鬘、  又女散面花、
  或解金璎珞、  乳面手严具、
  或有散金花、  及诸严身具,
  虽舍无一心,  悕求诸佛道。
  城人布妙衣、  或复散顶珠、
  及散众宝网,  佛至城门故。
  若人病苦逼,  种种忧箭射,
  一切咸具乐,  导师威德故。
  拘翅罗、鹦鹉、  孔雀、频伽等,
  诸鸟住空中,  出和雅妙音。
  众鸟心欢喜,  出是妙音时,
  能灭修行者,  贪、瞋、痴烦恼。
  无量亿众生,  闻声得顺忍,
  为圣授彼记,  未来咸作佛。
  见佛十力身,  众生乐佛智:
 ‘我云何得此,  佛知欲授记?’
  佛一一毛孔,  放百千种光,
  遍照诸佛刹,  普眼入城故。
  障蔽于日明、  摩尼宝天火,
  余光悉不现,  佛入城门故。
  百千莲花敷,  出地千叶净,
  十力尊蹈上,  与众游城巷。
  道路无秽污,  纯以香泥涂;
  遍城烧妙香,  馨流甚可乐;
  巷陌甚严丽,  除去诸瓦砾,
  十力功德故,  具种种花香。
  百千恶夜叉,  见佛金色身,
  起大悲愍意,  净心归牟尼。
  诸天宫悉空,  皆共来观佛,
  在空雨众花,  佛入胜城时。
  若人以散花,  于人天师所,
  佛上成花盖,  庄严身端好。
  人、天、修罗等,  睹佛十力尊,
  心欢喜踊跃,  未曾有厌足。
  右有百千梵、  左帝释亦然,
  无数天在空,  恭敬三界尊。
  时佛现变已,  开示胜妙法,
  百千众闻者,  发大菩提心。
  相好花为身,  犹满虚空星,
  佛处王御路,  如净空圆月。
  如净摩尼宝,  离垢无瑕秽,
  十方放光明;  佛照刹亦然。
  诸天众围绕,  人尊入王城,
  足履地如画,  来入月光宅。
  城郭悉庄严,  百千亿幢幡,
  栴檀涂其地,  散花而庄严。
  佛在道行时,  发广悲愍心,
  口出无量光,  吐香而说法。
  睹佛身生乐,  得喜不思议:
 ‘我等何时得,  法王胜供养?’
  无量人发心:  ‘我明亦请佛。
  怜愍救济者,  久远难值遇。’
  或巷城却敌,  胜妙自庄严,
  办具诸花璎,  散佛为菩提;
  或胜瞻波鬘,  婆师目多伽;
  或复散缯彩,  发胜纯至心;
  或在家心净,  胜衣自庄严,
  以缯彩诸花,  散大比丘众,
  优钵罗花等、  复散妙金花、
  种种摩尼宝、  或散栴檀末。
  现诸希有事,  不可称计数,
  佛入城门时,  多人发道心。
  无烦热见谛、  善现、善见天、
  阿迦尼离欲,  一切来观佛;
  密身及广果,  百那由他众,
  如摩尼光曜,  悉来瞻仰尊;
  净天子无数、  及诸少净天、
  无量净天子,  悉来观大仙;
  其少光天子、  及无量光天、
  光音天子等,  咸共来观佛;
  其梵辅天子、  并及梵众天、
  定藏大梵等,  皆来观世尊;
  他化天欢喜、  化乐天善心、
  兜率炎摩众、  三十三天王、
  四方四天王、  财主毗楼勒、
  恶眼提赖吒,  故来礼敬佛。
  大力夜叉王、  及眷属净心、
  并亲族在空,  雨诸天妙花;
  恒醉持鬘天,  执种种花鬘,
  并眷属心喜,  供养胜丈夫;
  百器足夜叉、  并妻及眷属,
  自击美音乐,  供养于如来;
  喜悦耽美歌,  谓紧那罗王,
  居在香山顶,  踊跃悉来集;
  婆稚睒婆利、  罗睺、毗摩质、
  并余大威德,  而雨诸宝物;
  过无量罗刹,  多众而围绕,
  各持诸妙花,  恭敬而散佛;
  阿耨大龙王,  女善学音乐,
  击百种妙声,  诚心供养佛;
  耨龙五百子,  求广菩提智,
  与亲属围绕,  咸共无上尊;
  阿波罗龙王,  向佛而合掌,
  持龙胜真珠,  在空供养佛;
  目真陀龙王,  踊跃悉欢喜,
  散诸妙宝果,  净心而供养。
  彼起胜敬心,  念佛种种德,
  诸亲属围绕,  皆来赞叹佛。
  难陀、跋难陀、  德叉、黑瞿昙、
  与眷属诣佛,  屈膝礼善逝。
  伊罗钵龙王,  百眷属号泣,
  忆念迦叶佛,  厌恶此受生:
 ‘我昔怀疑惑,  坏小?兰叶,
  是故生难处,  不能知佛法。
  深厌此蛇身,  愿速舍龙趣,
  能知清凉法,  道场所得者。’
  余多千龙王、  海龙摩那斯,
  持上妙龙衣,  来奉人中尊。
  调达掷佛石,  夜叉住空接,
  其名金毗罗,  恭敬在佛前。
  阿吒夜叉城,  空无大夜叉,
  诫约悉令集,  供养大仙尊。
  灰毛针夜叉、  阿吒婆可畏、
  雪山、婆多山、  驴夜叉归佛。
  种种异类身,  被服甚可畏;
  多那由他鬼,  持吉物奉佛;
  食海金翅鸟、  变形婆罗门,
  宝冠自庄严,  住空而礼佛。
  阎浮所有城,  一切大林天,
  与城神俱来,  供养世间解。
  无量林天至、  并诸树神等,
  及一切河神,  集诣法王所。
  山峰、岩岭神、  堆阜天亦至,
  泉池、沼神等,  共海神喜到。
  天、人、修罗、鬼、  迦楼、鸠槃等、
  饿鬼、富单那,  悉来供养佛。
  诸天、修罗众,  离慢咸供养,
  见佛入王城,  观之无厌足。
  过修菩萨行,  供养曾世尊,
  彼作是净业,  众生观无厌。
  须弥、轮山等,  及阎浮诸山,
  不能为障蔽,  诸佛照刹光。
  此娑婆诸海、  土地悉平正,
  佛刹普皆遍,  散众花悉满。
  百千种光明,  法王足下放,
  地狱尽清凉,  除苦获安乐。
  十力为说法,  天人得眼净,
  无量百千众,  于佛道决定。
  无等等入城,  现作是神变,
  无量百千劫,  佛说尚难尽。
  如是胜德聚,  牛王度彼岸,
  一切德究竟,  顶礼佛福田。”

  尔时,世尊与诸比丘前后围绕往诣月光童子住处,坐所敷坐,诸比丘僧次第而坐。

  尔时,月光童子知佛、菩萨比丘坐已,自手赍持多种美食——所谓佉禅尼、蒲禅尼、梨呵那诸沙尼等——又持浆饮,以百味食充足如来及以大众。既充足已,欢喜踊跃,深自庆遇。佛及大众饭食讫已,却钵澡手,以万亿价宝衣奉上如来;比丘众随上、中、下次第,各以上、中、下三衣次第施之。

  尔时,月光童子于佛及僧施衣物已,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作礼,住于佛前默念说偈而问世尊:

 “菩萨智者行何行,  常能解知诸法性?
  云何能入所作业?  惟愿导师为我说。
  云何能得于宿命?  云何不复处胞胎?
  云何能得不坏众?  何故而得无量辩?
  无上定慧两足尊,  如我所问愿记说,
  知诸众生心所行,  于一切法无有疑。
  佛知一切法体性,  离言语法以言说,
  如师子吼摧野干,  佛降异道亦如是。
  知诸众生之所行,  通达诸法到彼岸,
  无碍智慧净境界,  惟愿法王为我说。
  知于过去、未来世,  及今现在亦悉了,
  三世无碍智堪能,  是故我问释师子;
  一切三世诸佛法,  法王世尊悉能知,
  于法体性善觉悟,  是故我问大智海。
  能离一切诸法过,  已能断于心秽故,
  剪除一切痴秽结,  愿佛为说菩提行。
  而佛所得诸法相,  如所得相为我说;
  我闻如是法相已,  依所闻相行菩提。
  众生行相多差别,  我作何行能解入?
  愿为我说入行法,  我得闻已则能知。
  一切诸法各差别,  其体空寂性远离,
  菩萨云何能现证?  愿为我说是法母。
  于一切法到彼岸,  言说法句已修学,
  己自无疑除他疑,  为我显示佛菩萨。”

  月灯三昧经卷第二


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39 月灯三昧经

月灯三昧经卷第三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世尊知月光童子心所默念而作偈问,告月光童子言:“若菩萨与一法相应,皆悉能获最胜功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谓一法?童子!若菩萨于一切法体性如实了知。童子!云何于一切法体性如实了知?所谓一切法远离于名、离于音声、离于语言、离于文字,离于生灭因相、缘相、攀缘相——所谓无相远离于相,非心远离于心——而知诸法。”

  尔时,世尊即说偈曰:

 “诸法但说一,  所谓法无相,
  是智者所说,  如实而了知。
  若说如是法,  菩萨了知者,
  彼得无碍辩,  说亿修多罗。
  导师所加护,  显示于实际,
  不分别假名,  曾无有所说。
  以一知一切,  以一切知一,
  虽有种种说,  而不起于慢。
  其心能了知,  一切法无名,
  随顺学诸名,  而演说真实。
  诸所闻音声,  了知其声本;
  了知声本已,  不为声所染。
  知音声本际,  诸法相亦然,
  若能解一法,  不复处胞胎。
  一切法无生,  能了此无生,
  知生说生者,  则能知宿命。
  若得于宿命,  能知所作业;
  若常知作业,  得坚固眷属。
  若于是空法,  菩萨能解了,
  无有不知者,  此非烦恼际。
  于非烦恼际,  凡愚妄分别,
  是故于亿劫,  数流转生死,
  不能知妄想。  犹如大导师,
  彼不作恶业,  又不堕恶道;
  是诸凡夫等,  不能知此义,
  便起诽谤心。  如是灭苦法,
  诸法不可得,  非无诸法想;
  若能如是知,  彼想亦不见。
  我知如是想,  凡夫妄分别,
  于离分别法,  知者不迷惑。
  此为智者地,  非是愚境界,
  是菩萨所行,  谓空无分别;
  此是菩萨地,  佛子之所行,
  佛法妙庄严,  谓说寂灭空。
  是诸菩萨等,  断除诸有习,
  不为色所坏,  安住于佛性。
  一切法无住,  以无住处故,
  若能如是知,  得菩提不难。
  修施、戒、闻忍、  习近善知识,
  若能知是业,  速证菩提道。
  是人常为诸天敬,  乾闼、夜叉、摩睺等,
  龙、鬼、罗刹、紧那罗,  是等常来供菩萨。
  恒为诸佛所称叹,  与诸世间兴利益,
  智慧相续乐寂灭,  胜妙菩萨悲愍身。
  若有菩萨能知空,  利益无量亿众生,
  柔和处众演说法,  闻者欣乐而爱敬。
  广大智慧转增明,  以是智慧能见佛,
  亦睹庄严净妙刹,  听受诸佛所说法。
  知一切法如幻化,  犹如虚空自性空,
  能知体性是空无,  能如是行无所染。
  其有修行菩提行,  于诸事中不生着,
  知一切法如变化,  而于诸刹示变化。
  能为诸佛所作事,  幻法体性无去来,
  随前所求得利益,  谓能安住菩提者。
  恒念一切如来恩,  愿绍佛种不断绝,
  能得光耀精妙身,  成就三十二种相。
  其余无量种利益,  行胜菩提当能得,
  成就大力不可动,  威德诸王无堪抗。
  具足福德甚端严,  福与功德威光耀,
  诸天睹威不面对,  谓行佛法智慧者。
  住于坚固菩提心,  与诸众生为善友,
  是人无复诸闇冥,  显示胜妙菩提道。
  离语言道无所欲,  诸法寂灭如虚空,
  其有能知如是业,  成就无量胜辩才。
  演说百千修多罗,  能示彼法微细义,
  智者恒成无碍慧,  能知微细法体性。
  常善知彼众生信,  学习一切语言音,
  为人显示因果理,  能获如上胜妙事。
  具持力能无减少,  入众无畏梵行者,
  恒忆念持不忘失,  善能悟解法性故。
  耳初不闻非爱语,  恒常听览可乐音,
  口常宣说悦意言,  是人善知法性故。
  念慧法智悉成就,  其心清净无秽浊,
  说百千经无滞着,  若有所演不虚设。
  字句差别已修学,  善解千亿诸语言,
  名味、义趣皆善解,  由悟法性有斯德。
  夜叉、罗刹、天、修罗、  迦楼、紧那、摩睺、茶,
  为彼八部常爱敬,  斯由悟解法性故。
  恶心神众、毗舍阇,  饮血食肉极毒害,
  其有持是寂定者,  是等常能作卫护。
  闻于智者广大言,  心喜踊悦身毛竖,
  于彼菩提深爱乐,  能获广大难思福。
  如是福报难可知,  于百千劫说不尽,
  护持善逝法宝藏,  无量无边无限数。
  便为已供一切佛,  过去、未来诸世尊,
  及住现在十方者,  以能宣说寂定故。
  若人为乐福德故,  供养十力大悲者,
  无量无数亿诸佛,  时迳大海诸沙数;
  更有余人乐福者,  于此胜义持一偈,
  于彼劫尽恶世时,  如是福德最为胜。
  若有能听一偈者,  是人便供一切佛,
  于此末代恶世时,  斯为最胜上供养;
  是人便得最大利,  堪受世间所奉敬,
  诸十力生最上子,  于其长夜已供养。
  彼见我在耆阇山,  我即为授菩提记;
  我已付嘱弥勒尊,  彼佛亦为授记莂。
  是人复为弥陀佛,  为说无量胜利益;
  或复往诣安乐国,  又欲乐见阿閦佛;
  无量无边百千劫,  是人不堕诸恶道,
  于此菩提行胜行,  成就无量诸快乐。
  无量功德胜利益,  如是我今已宣说,
  若欲如我功德者,  应末世中正持经。

  “童子!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不可思议诸法体性者,得如是功德之利,赞说如来真实功德,不谤如来言非真实。何以故?如来已得诸法为世所知,是人如实知于彼法,亦知无量如来功德能知如实不可思议佛法。何以故?童子!佛有无量无边功德不可思议,远离于心。以是义故,余不能思、不能称量。何以故?童子!其心无性、又无形色,不可睹见。

  “童子!如是心体性即是佛功德体性,如是佛功德体性即是一切诸法体性。以是义故,童子!若菩萨说一切法体性一义如实知者,名为菩萨寂灭于心善解三界出离善根。如实了知、如实知见、如实说无有异说,随说而行无所执着,出过一切诸烦恼地、过于欲界色界、解脱无色界、过于名地、过于声地。善解离文字法、善解分别字智、善解离语言法,知于文字、善于文字、善于字差别智、广知字智、善解一切法差别智、善于一切法广差别智、善分别一切处法智,与不可思议佛法相应,魔王波旬及诸魔民所不能坏。”

  说是法门时,有八亿那由他诸天人等得修无障法忍,一切皆为诸佛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过四百八十万阿僧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种名号、国土差别、寿命齐等。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有智慧诸菩萨,  趣向胜妙菩提道,
  善于法义诸言说,  能行一切法体性。
  口常宣说真实语,  称佛实德而演说,
  能知一切诸佛法,  于三界尊无有疑。
  一切诸法同一义,  以修空故如实知,
  彼无种种别异相,  于此一义已修学。
  无分别想分别想,  众生、寿命,我、人想,
  尽与无尽如是想,  断此诸想悉无余。
  不见如来有其色,  以知诸法自性无,
  亦非诸想随形好,  以断一切颠倒故。
  一切诸佛不思议,  远离于心体寂灭,
  若人能得如是知,  真见无上两足尊。
  若有能知神我想,  于中发起胜智慧,
  如是知于诸法已,  彼便得名清净眼。
  是人无有诸障碍,  大智悟解出离道,
  充满具足二种因,  无有一切诸愿乐。
  于真实处如实见,  无有一切非实语,
  是人所有诸言论,  随顺一切仪式法。
  智者出过于欲界,  超色无色烦恼地,
  能于三界离染着,  行在世间利众生。
  超过一切名字地,  及过音声体性空,
  虽经久时演说法,  于彼言说无所依。
  远离诸想及戏论,  断除颠倒诸恶见,
  于其智慧善决定,  是人勇健行如空。
  若魔多亿那由他,  为乱彼意作是言,
  悉能映蔽是魔众,  不从魔力自在摄,
  弃舍一切诸魔业,  戒行清净无热恼,
  若能深乐禅乐者,  彼则能知世间空。
  若说五阴是世间,  已知彼法体空寂,
  既无其灭亦无生,  一切诸法如虚空。
  宁当弃舍自身命,  终不毁犯如来教,
  于戒护持到彼岸,  随其所愿悉往生。
  游行无量诸佛刹,  见多那由他亿佛,
  终不悕欲生天上,  远离一切诸愿乐。
  是人不舍勤精进,  于少时间行法行,
  于其十方诸佛所,  善能赞咏而称叹。”
  尔时月光童子身,  得闻如是寂灭定,
  弃舍一切利养事,  修行诸佛所叹法:
 “若有欲得自然智,  我为一切世间上,
  应当学是胜三昧,  若如是学人天最。”

  尔时,世尊告月光童子言:“童子!是菩萨摩诃萨于是显说三昧智应善修习、为人显示。童子!云何显示?所谓于一切法起平等心,无有彼此、无有分别、无无分别,无造、无起,无生、无灭,一切妄想、分别忆想、起想皆悉断除;心所攀缘、意所思作及诸假名皆亦断除;亦断一切诸恶觉观,于阴界入无有自性;断贪、瞋、痴,谓念慧解脱、惭愧坚固;修行仪式所应行处,谓空闲地、智慧地,绝于去来,一切菩萨所学、一切如来行处、一切功德成就。童子!是谓显说如是三昧。若能显说如是三昧,便不离诸定,其心不失一切三昧,无有迷惑,起大悲心利益无量无边众生。”

  尔时,世尊即于是时而说偈言:

 “平等非险地,  微寂难可见,
  断除一切想,  故名为三昧。
  非妄想分别,  离见不可取,
  其心不可得,  是名为三昧。
  正住如实定,  不取一切法;
  如实不取故,  故说寂灭定。
  法无少尘许,  亦无少可得;
  无少可得故,  故名为三昧。
  有得、无得者,  此名为妄想;
  于法离分别,  故名为三昧。
  以声故说义,  是声事非有,
  犹如响呼声,  又亦如虚空。
  众生无所住,  住处不可得;
  得与不得音,  自性不可得;
  若去、若堕落,  去道不可得;
  去与不去音,  于道如是知。
  存有定是取,  存无定亦然;
  无著行菩提,  证圣道亦尔。
  离险平等地,  是定慧无相,
  佛子!修习此,  善修定相应。
  非文字所能,  入是深义趣,
  舍诸语言事,  得定无所取。
  得此定菩萨,  如说相应住,
  设火焚世界,  于中不被烧。
  无量劫火起,  如空本不然,
  若知法如空,  是人火不烧。
  若烧佛刹时,  在定作是愿,
  灭彼火无余,  人及地不毁。
  彼神足无边,  游空无挂碍,
  随学定而住,  菩萨获是德。
  若生、若退没,  无起亦无灭,
  若能如是知,  得此定不难。
  世间有生、灭,  如来之所说,
  若能知此定,  当知是世亲。
  于世间不染、  世法不能碍,
  身若无碍者,  能往诸佛刹。
  常见于净土,  及见世导师,
  彼得闻正法,  在诸刹演说。
  彼不起无知,  而说法性时,
  能通达诸法,  如随于法性。
  于亿劫演说,  辩才而不断,
  能变作多身,  其余诸菩萨。
  变化诸菩萨,  往游诸佛刹,
  千叶莲花上,  加趺而安坐。
  显示佛菩萨,  总持修多罗,
  并余亿诸经,  修习寂定故。
  唯除不退转,  余不思议人,
  莫能尽其辩,  显示佛菩提。
  乘重阁而去,  种种宝严饰,
  布散诸妙花,  氛馥甚可乐。
  散布诸末香,  并烧胜妙香,
  或散无量宝,  为于菩提故。
  菩萨救济者,  如是无量德,
  断除诸烦恼,  获得胜神足。
  不起于烦恼,  清净甚光耀,
  无为不可坏,  是菩萨境界。
  寂静深寂静,  离恼无烦恼,
  超过於戏论,  乐无戏论法。
  文字无能入,  诸法无相故,
  智知唯音声,  是故名定者。
  无尽胜寂灭,  无功用不见,
  一切佛境界,  实际无家宅。
  从诸佛修学,  一切法自性,
  学是佛功德,  到功德彼岸;
  非此亦非彼,  本际无分别,
  是故一切佛,  到功德彼岸;
  于未来不去,  已知法性故,
  无功用戏论,  到功德彼岸。”

  尔时,月光童子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快能善说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此说一切诸法体性平等,菩萨所学;若菩萨于所说三昧能修学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复乐说。如来!我复乐说。善逝!我欲少有所说。”

  佛言:“童子!乐说便说。”

  尔时,月光童子在于佛前合十指爪掌向佛住立,称佛实德,说偈赞曰:

 “见生为老、病、死逼,  贪、瞋、痴等常迷惑,
  佛本为发菩提心,  愿成正觉解众缚。
  善哉!无量劫修行,  住檀调柔护诸过、
  持戒、忍辱、勤精进、  善修禅定及智慧。
  以无悕望弃王位,  妻子、宝货悉能舍,
  头、目、手、足及寿命,  其心初无有疲厌。
  禁戒皎然净无垢,  捐弃身命常护持,
  善能禁制身口意,  归命善逝调心者。
  安住智矿忍力中,  设使剜身无忿怒,
  以慈血变流出乳,  归命如来甚奇特。
  成就于力住十力,  以无量智择诸法,
  佛以悲愍于世间,  救济利益诸异趣。
  已知一切法体空,  见诸世间悉虚妄,
  悟道契会性无我,  知彼解脱无所脱。
  远离烦恼及放逸,  降伏魔力及军众,
  知道无垢无碍智,  说寂无碍清净法。
  假使虚空星宿落,  地、海、城邑悉坏灭,
  虚空无为性变异,  如来终无不实语。
  见于苦恼诸众生,  安住取着分别中,
  为彼显示离取着,  所谓甚深寂灭空。
  不可思议无数劫,  大雄勇猛久已学,
  修学一切无著已,  是故佛无诸过失。
  佛所修学一切法,  如所得法为他说,
  此非愚痴凡夫地、  又非一切诸外道。
  心常安住于我想,  是名过失诸凡夫;
  若能善知无我法,  无有一切诸过失。
  大雄所出真实语,  恒常安住于实法;
  安住如是实法已,  复能演说于实语。
  过去曾修真实行,  乃能称述于本愿,
  获得真实妙果报,  是以能说真实语。
  具足所行真实行,  善能觉于真实际;
  如是所修真实行,  归命人尊大智慧。
  其智最胜无伦匹,  智慧具足甚光明,
  究竟到于胜智慧,  归命智慧言说者。
  能与众生作亲友,  久远修习慈悲心,
  善能安住而不动,  不动犹如须弥山。
  天人所师备广德,  教诫大众群生类,
  善逝甚深胜智慧,  处众无畏而震吼。
  如是无畏师子吼,  如师子王威雄猛,
  降伏一切诸外道,  犹如师子摧野干。
  大雄善能降不调,  所调复能善调御,
  能令成就为善友,  安住坚固而不坏。
  见彼苦恼诸众生,  最极依止于我见,
  为其演畅无我法,  无有贪爱及不爱。
  不学愚痴凡夫人,  依止险难不善径,
  为彼显示真实道,  所谓趣向涅槃路。
  若有取着我想者,  彼即住于极苦恼,
  以其不解无我法,  谓能灭除苦恼处。
  不可思议劫数中,  大智久已曾修学;
  修学远离取着已,  是故无有诸过恶。
  演说离过诸法句,  世尊远离于诸过,
  善说真实微妙语,  口能解脱百种畏。
  无量那由百千亿,  天、龙、夜叉住虚空,
  爱乐无上最圣法,  闻者靡不合真义。
  如来善美欢喜语,  温润合时称悦意,
  和合无量微妙音,  怜愍解脱无数人。
  伎乐音声百千种,  一时奏击相和合,
  悉是天中悦乐声,  如来一音能映蔽;
  迦陵频伽诸鸟众,  同时共发微妙声,
  能令他人生欣乐,  于佛音声非少分;
  击发欢喜之音乐,  善合一切诸管弦,
  吹贝、鼓、笛、琴、箜篌,  于佛音声悉不现;
  紧那罗王歌舞音,  已曾善学百千乐,
  若得闻者咸欢喜,  于佛音声悉不现;
  拘翅、鹦鹉、舍利声,  孔雀、哀鸾、鸳鸯等,
  所有一切美音鸟,  于佛音声悉不现;
  可爱悦乐美妙音,  世间所有善歌咏,
  悉来集聚同时发,  佛声最胜殊过彼。
  诸天、夜叉、修罗王,  三界所有群生类,
  其中最胜上妙身,  佛放一光悉映蔽。
  如来色身如花敷,  一切相好以严饰,
  出生福果甚清净,  光明显照于十方。
  鼛、?、䗍、鼓、箜篌音、  铜、钹、笙、箫美妙声,
  如是诸音相和合,  百分不及佛一音;
  乾闼、修罗、摩睺等,  夜叉所有美妙声,
  并及三界诸妙音,  于佛百分不及一。
  梵天所有诸光明,  及诸有顶天身光,
  世尊若放一光明,  余光百分不及一。
  身、口、意业皆清净,  布施净故世不染,
  功德宝聚人中王,  自然功德无等等。”
  赞叹十力实语已,  童子欢喜作是言:
 “以我供养佛法王,  愿此福成释迦文。”
  佛知彼胜最净行,  善逝于时起微笑,
  弥勒睹笑而请问:  “惟愿人尊说笑缘。”
  其时大地六种动,  天、龙欢喜住虚空,
  欣悦瞻仰两足尊:  “请为我说笑因缘。
  诸佛智慧所了知,  非佛弟子声闻地,
  今欲安谁最胜道?  惟愿怜愍为我说。
  惟除慈悲牟尼尊,  一切世间无堪者,
  堪能授于法王位,  愿为授于菩提记。
  我今善问世导师,  释迦牛王大威德,
  已度智慧光明岸,  除断贪、瞋、痴秽过。
  不可思议恒沙亿,  导师尔所劫修行,
  为求胜妙菩提行,  为何因缘而现笑?
  能舍自身手、足等、  妻子、眷属、余亲爱,
  常能修行是胜行,  是故我问牟尼尊。
  象、马、车乘及牛、羊、  奴婢、摩尼、真珠金,
  不见所有诸珍物,  行菩提时而不舍。
  其智最胜悉显现,  知诸众生之所行,
  心信性欲已善知,  愿说何缘而现笑?
  谁曾供养人中尊?  谁复今成广大利?
  谁能受行佛所行?  为谁而能现此笑?
  其地于时六种动,  亿妙莲花从地出,
  其花光耀具亿叶,  金色炽盛甚可爱。
  佛子处彼莲花上,  菩萨第一大神足,
  无量法师而云集,  是以我作如是问。
  击鼓、鸣铙、吹贝音,  伎乐亿数如恒沙,
  如是等辈诸音乐,  佛声于中最殊妙。
  拘翅、频伽、鹅鹤等,  众鸟一时而云集,
  俱时各出美妙音,  于佛音声非其比。
  谁往行檀持禁戒,  无量亿劫而修习?
  谁复供养人中尊?  牟尼为谁而现笑?
  谁昔起大恭敬心,  已曾请问两足尊?
  何因缘故得菩提,  而今便现是笑耶?
  所有过去十力尊,  及今现在、未来世,
  天人导师悉了知,  是故我问人中塔;
  能知众生心次第,  于其神足而不减,
  又知众生心所乐,  是故我问牟尼师;
  修行无上最胜行,  因相应法已善学,
  佛菩提道云何得?  是故我问两足尊;
  诸法微细难可见,  空寂难称不思议,
  修行十力之所行,  是以我问世大师;
  若能善修慈悲心,  于不思议众生所,
  常不起诸众生想,  是故我问两足尊;
  所行境界难思议,  于其边底不可得,
  已能度于心境界,  是故我问两足尊。
  布施、持戒已究竟,  智者明净了三世,
  远离一切诸过恶,  为何义故现是笑?
  舍利、目连、居律多,  及诸如来余弟子,
  非是彼等所行地,  惟佛境界最无上。
  于一切法到彼岸,  诸有所学已究竟,
  导师起发大悲愍,  宣畅微妙第一音。
  过去无量僧祇劫,  亦曾问于如是义,
  得为救世之亲尊,  今既证果为我说。
  夜叉、罗刹、龙、槃荼,  瞻仰两足最胜尊,
  一切恭敬合掌住,  咸疑世尊何缘笑。
  多菩萨众悉云集,  具足神通多亿刹,
  如来心生最长子,  一切恭敬而合掌。
  世尊导师非无缘,  最胜丈夫而现笑,
  微妙语言鼓音声,  以何因缘而现笑?
  香象菩萨东方来,  从彼阿閦佛世界,
  那由菩萨众围绕,  为问释迦故来此。
  又复安乐妙世界,  观音菩萨、大势至,
  那由菩萨众围绕,  来问两足释师子。
  过去无量亿佛所,  供养无边诸如来,
  犹如大海中沙数,  为行无上胜菩提。
  一切诸佛所嗟叹、  于菩萨德已究竟、
  十方世界悉闻知,  文殊师利住合掌。
  游行那由他佛刹,  如是胜徒难可见,
  佛子功德已善学,  一切合掌恭敬住。
  根器最胜余更无,  如是调伏柔软者,
  能持一切佛法藏,  愿为宣说和润语。
  世尊导师非无缘,  最胜丈夫而现笑,
  微妙鼓音愿演说,  以何因缘而现笑?
  拘翅、鸲鹆、鹅、孔雀、  雷霆牛王声震吼:
  愿出天乐美妙音,  惟愿演说增乐语,
  善集慈悲离诸过,  智慧现前断愚痴。
  显真实义离文字,  于百千劫已修持,
  决定空寂知诸有,  显示苦灭诸句义。
  能坏一切外道智,  空无众生及寿命,
  诸佛修行百千行,  百千种福而庄严。
  百千诸天咸赞叹,  百千诸梵亦复然,
  夜叉、罗刹等净心,  摩睺、金翅龙欣喜。
  口常宣说无滞碍,  净妙业果之所起。
  所有诸佛灭度者,  及今现在、未来世,
  一切了知无障碍,  从诸功德之所生。
  大海、大地及诸山,  一切咸皆六种动。
  诸天、修罗、龙、摩睺,  散诸上妙胜香花,
  断除贪、瞋及惛慢,  尸罗心意悉清净。
  寂静音声称无想,  大圣如是师子吼。
  具足辩才广名称,  于眼、于法善平等,
  世间无等亦无过,  惟愿大悲说笑义。
  拘翅、频伽及孔雀、  命命等鸟妙音声,
  一时共发甚可爱,  于佛少音非为譬;
  大鼓、金钲及诸鼙、  䗍贝、箫、筑、琴、箜篌,
  千种音乐俱时作,  于佛少音非为譬;
  诸天千种美音乐、  及诸天女妙歌声,
  众集相和生人爱,  于佛少音非为譬。
  救世导师以一音,  随信种种发异解,
  一切皆谓佛为己,  愿大沙门说笑缘。
  诸天及龙妙音声,  迦楼、乾闼、毗舍阇,
  是等不能灭烦恼,  唯佛音声能断除。
  虽复起爱心无染,  行慈便能离瞋过,
  能生智慧离愚痴,  能如是者离诸垢。
  佛音不出于众外,  能断百种诸所疑,
  于其音声无高下,  牟尼妙声寂平等。
  假使三千界散坏、  大海一念尽枯涸、
  日月可令坠落地,  世雄终无不实语。
  语言清净六十种,  吼音深美无所畏,
  如来梵言愿为说,  寂静何缘而现笑?
  一切三有群生类,  悉能了知彼所行,
  过去、现在及未来,  人尊愿为说笑缘。
  所有如来大悲者,  于诸力中得究竟,
  如来净月圆满面,  终非无缘而现笑。”

  尔时,世尊即于是时以其偈颂答弥勒菩萨摩诃萨曰:

 “如是月光童子者,  赞叹如来爱无比;
  如是赞叹如来已,  后还为世所称美。
  昔日于此王舍城,  已曾睹见多亿佛,
  于彼佛所常请问,  如是胜妙寂灭定。
  修行菩提道行时,  于一切世为我子,
  常能具足无碍辩,  恒常安住于梵行。
  彼人末代可怖时,  惟是弥勒所证知,
  一切时中住梵行,  能广分别是三昧。
  若欲求是胜三昧,  称道所行则能得,
  无量亿佛所摄受,  供养最胜大导师。
  我住智中故记说,  于此月光胜妙行,
  末代世时无障碍,  于其梵行及寿命,
  知于千亿诸如来,  如观掌中庵罗果。
  又复过彼恒沙数,  能于未来修供养,
  诸天及龙有八亿、  夜叉众有七千亿,
  未来供养两足尊,  是等悉能相佐助。”
  得闻如是授记已,  欢喜爱乐而充满,
  月光踊身七多树,  住空发于希有言:
 “呜呼!佛说最无上,  安住解脱智神通,
  安住决定胜智故,  一切异论莫能坏。
  远离二边证解脱,  观察于事不着事,
  于三界中智无碍,  悉无一切诸戏论。
  一切戏论而不染,  诸见觉观悉断除,
  善修于道无所依,  不为他坏、不违他。
  又于三界无所依,  断除诸结所行净,
  爱缚枝蔓悉舍离,  诸有相续皆尽灭。
  悟解非有自体性,  离言说法悉了知,
  于其颠倒无智者,  如师子吼摧野干。
  佛今为现妙法藏,  我今获得妙宝聚,
  断除一切诸恶趣,  我今得佛定无疑。
  百福金色庄严手,  愿此宝掌摩我顶,
  对于天人大众前,  惟愿人尊灌我顶。”

 “我念过去修行时,  于师子幢佛法中,
  时有比丘甚聪睿,  名曰贤施为法师。
  我作王子名黠慧,  身遇病苦甚困笃,
  时彼贤施为我师,  柔软淳直备儒德。
  五百良医无减少,  咸皆尽来为我治,
  彼悉不能除我病,  亲戚眷属怀忧恼。
  是时大师闻我患,  便至我所而慰问,
  贤施即生悲愍心,  而为我说是三昧。
  我得闻此三昧已,  不顾财宝心爱乐,
  了知诸法体性故,  其时病苦即除愈。
  比丘行于菩提行,  得成佛道号然灯;
  我昔黠慧王子时,  以此三昧除苦恼。
  以是因缘故,童子!  我忆是事今付汝:
  能忍骂詈、毁辱等,  受持、读诵如是定。
  末世比丘有无量,  放逸毁禁多悭吝,
  坚着衣钵乐为恶,  于是三昧起诽谤;
  嫉妒轻躁纵诸根,  止住俗家为贪利,
  常依出入息利活,  是等当谤此三昧。
  舒手展足奢纵诞,  趋步言笑自顾影,
  伴党挑臂随路行,  若入聚落现异相。
  如是不应仪式人,  昼夜系心在童女,
  于彼色声常爱着,  游行村邑现是仪,
  心常贪嗜于美食,  戏笑歌舞及音乐,
  贩卖贸易恒规利,  喜乐饮宴及乘骑,
  广贮积聚饮食已,  命终坠堕三恶道。
  专事垦殖及耕田,  保玩自己所住处,
  受他教命传书信,  弃舍禁戒及威仪,
  亲近白衣违佛教,  毁破禁戒住恶道,
  常作佛不赞叹业,  所谓斗秤诸欺诳,
  造作如是诸恶行,  以此恶行堕恶道。
  多饶财宝、珠、金、贝,  弃舍亲爱而出家,
  不能安住净戒聚,  还为贩肆作鄙业。
  牛马雄雌相孚乳,  惟恃财谷为胜想,
  何为出家除须发,  而不护戒及仪式?
  我于过去行菩提,  于千劫中修苦行,
  为求如是寂灭定,  愚人闻之生嗤笑。
  行非梵行喜妄语,  常贪利养趣恶道,
  披梵行服为标式,  毁戒谤定言非法,
  彼此递互相破坏,  不能应法求利养,
  各欲共相求短失,  命终堕于三恶趣。
  百千人中难得一,  谓能住于忍辱者,
  朋党斗诤无量人,  弃舍忍辱恒忿竞。
  咸自称叹是菩萨,  欲望声流遍诸国,
  若得虚名自欣庆,  尚无善行何况道?
  我曾不闻亦不见,  无有净行欲乐者,
  诽谤此法无欣慕,  而能获得菩提道。
  为不活故多出家,  不求一切佛菩提,
  愚人安住我见中,  闻说无我便惊怖。
  彼此更互恒诤论,  我慢自举相陵蔑,
  自称己是说他非,  常行不善妄欢喜。
  成就净戒诸功德、  安住慈心行忍辱、
  调伏柔濡淳善者,  是等善人为彼欺。
  若有当来起恶心,  极甚抵突为不善,
  喜乐斗诤行非法,  是等尔时得供养。
  我今善相劝告汝,  汝当于我生净信,
  于此如来所说教,  彼恶人辈勿亲近。
  于极贪爱及重瞋、  多愚痴人惛慢者,
  无惭、无愧、心不调,  汝于彼速起忍力。
  我今所说无量德,  比丘于此不安住,
  非但口言得菩提,  要须坚固行者得。”

  月灯三昧经卷第三


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39 月灯三昧经

月灯三昧经卷第四(丹如来出城品第一之二)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婆伽婆在大众中示教利喜已,即从坐起出王舍城,诣耆阇崛山敷座而坐,诸比丘众及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前后围绕。

  尔时,月光童子、八百亿人,并天龙八部、诸鬼、神等,及余世界十那由他诸菩萨众,持诸宝鬘、涂香、末香、衣服、幡花、种种音乐、建立幢盖、悬诸缯幡,出王舍城向耆阇崛山诣如来所,头面礼足绕无量匝,以已所持花、香、衣服、宝盖、幢幡、击诸音乐设大供养。设供养已曲躬恭敬,为问法故却坐一面。

  尔时,月光童子作如是言:“我于如来、应供、正遍知欲有所问,惟愿听许。”

  尔时,世尊告童子言:“如来、应、正遍知随汝所欲恣汝问之,汝所问者则能利益无量众生,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令汝心喜。”

  尔时,月光童子既蒙听许即白佛言:“菩萨摩诃萨成就几法能得如是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

  尔时,佛告月光童子言:“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能得如是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

  “何等为四?一者、善学柔软,同住安隐到调伏地,能忍毁辱,见法除慢,是为初法。菩萨若能成就如是,便能得是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

  “复次,童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善戒、清净戒、第一善清净戒、不浊戒、不缺戒、不穿戒、不杂戒、无定色戒、自在戒、不可呵戒、不退落戒、无所依戒、无所取戒、无所得戒、圣所赞戒、智所赞戒,童子!是为第二。菩萨具足是法,能得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

  “复次,童子!菩萨摩诃萨深怖三界起惊畏心、厌离三界起不染心、不着三界起逼恼心、为脱三界苦众生故起大悲心、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大精进心,童子!是为第三。菩萨成就如是,能得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

  “复次,童子!菩萨摩诃萨求于多闻无有厌足,为重于法不求财利、为重于智不求名闻,随闻受持、为他广说、显示其义,以悲愍故不为亲属,菩萨复作是念:‘云何能令前听法众生于无上菩提速得不退转?’是为第四。菩萨成就如是,能得一切诸法平等无戏论三昧。

  “童子当知:此三昧法门,无量诸佛之所演说、无量诸佛之所赞叹、无量诸佛之所咨嗟、无量诸佛之所显示、无量诸佛之所修习。”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念不思那由劫,  有佛号曰音声身,
  彼音声身如来尊,  在世寿命六千岁;
  彼佛次前复有佛,  号智自在世所爱,
  彼智自在正遍知,  寿命一万二千岁;
  彼佛次前有佛号,  威德自在大势力,
  彼威德佛人中尊,  寿命七万六千岁;
  彼佛次前复有佛,  号大自在自然智,
  彼大自在天人师,  寿命满足千万岁;
  彼佛次前复有佛,  其佛号曰梵声师,
  彼梵声佛两足尊,  寿命满足一亿岁;
  彼佛次前复有佛,  号众自在最胜离,
  彼众自在无比尊,  寿命满足六亿岁;
  彼佛次前复有佛,  其佛号曰声自在,
  彼音自在婆伽婆,  寿命满足千万岁;
  彼佛次前复有佛,  号曰声上为世灯,
  彼声上佛世导师,  寿命一万四千岁;
  彼佛次前复有佛,  号满月面普名称,
  彼满月面普名称,  住世寿命一日夜;
  彼佛次前复有佛,  其佛号曰日面满,
  彼日面佛无比尊,  寿命一万八千岁;
  彼佛次前复有佛,  其佛号曰梵面亲,
  彼梵面亲两足尊,  寿命二万三千岁;
  彼佛次前复有佛,  其佛号曰梵婆薮,
  彼梵婆薮天人师,  寿命一万八千岁。
  如是等佛同一劫,  其数二百世导师,
  汝听我今说佛名,  皆是三界世间亲:
  无毁身佛、普音佛、  遍威德佛、遍声佛、
  声供养佛、名声佛、  声身勇佛、声身净、
  智起智知善聪佛、  智光映蔽智等起、
  智焰聚佛、智勇佛、  梵上梵命梵善佛、
  善梵天佛、胜梵声、  梵音梵天梵施佛、
  威力威主善威佛、  威德自在起威佛、
  威德眼佛、善胜佛、  怖上怖慧善可怖、
  可怖面佛、怖起佛、  可怖怖上见实佛、
  善眼月上胜导师、  深远音佛、无边音、
  净音自在净音佛、  无量音佛、善现声、
  魔力音坏善眼佛、  善眼净面净眼佛、
  无量眼佛、普眼佛、  善普眼佛、胜眼佛、
  眼映蔽佛、不毁眼、  调伏上佛、调伏佛、
  善调心佛、善调佛、  寂根寂意寂上佛、
  寂德极寂到定岸、  寂心无上如来尊、
  住边寂佛、善调心、  善调寂根定意佛、
  寂上寂德炽盛佛、  度寂彼岸定勇佛、
  众因陀罗王众佛、  众自在佛、映蔽众、
  众胜净智大众主、  众主勇健大众佛、
  胜众解脱正遍知、
  见法法幢法起佛、  法体性起法力佛、
  法佛妙法勇健佛、  自性法起决定佛。
  如此自性法起佛,  合有八亿皆同号,
  是佛出于第二劫,  斯等如来我曾供。
  自性法起决定佛,  若有得闻其名者,
  闻已受持净业人,  速能获得是三昧。
  我今所说牟尼王,  彼佛次后有余佛,
  不可思议无数劫,  佛号善胜音王佛。
  彼善胜王如来尊,  寿命七万六千岁。
  是如来尊初会时,  有罗汉众三十亿,
  六通、三明、根调伏,  具大威德、四神足,
  住最后身诸漏尽,  不为八法之所染。
  尔时复有菩萨众,  其数合有万万亿,
  得六神通、具辩才,  于诸法空学究竟,
  以神通力游亿刹,  展转教化过恒沙,
  问诸如来所行道,  还复住于本世界。
  博通一切修多罗,  游于世间作灯明,
  是谓,佛子!大神力,  为利众生游诸国。
  远离丑秽行梵行,  不为欲故造诸恶,
  常为诸天所喜乐,  于诸有中无所依。
  于空闲处常乞食,  住于空寂行头陀,
  多闻巧言大福德,  能于三界无所著。
  乐于禅定无所畏,  于义决定获辩才,
  于辞句义已善学,  佛子一问悉究竟。
  摄护一切诸善业,  于无量劫修行满,
  常为诸佛之所赞,  演说解脱道句义。
  持戒清净无秽污,  如花处水无所著,
  于三界中常起厌,  不为世法之所染。
  其心清净业善净,  少欲知足具威德,
  安住当来圣德中,  亦住三明殊胜道。
  要在修行非口言,  自安于法为他说,
  为诸如来善摄受,  委付一切佛法藏。
  于三界中起怖畏,  以寂静心常修定,
  常为诸佛所加护,  说千亿种修多罗。
  若说亿种修多罗,  远离一切世间教,
  信于空寂说深义,  无量名称德如海。
  童子!我于无量劫,  常赞叹彼无余间,
  我今但说其少分,  犹如大海水一渧。
  彼时善胜音王佛,  说此寂灭最胜定,
  是时三千大千界,  诸天及人悉充满。
  彼佛说此寂定时,  尔时大地六种动,
  天、人众数如恒沙,  安住不退菩提道。
  有王最上人中尊,  号功德力大威神,
  具足有于五百子,  颜貌端正甚坏丽,
  有妙夫人数八亿,  悉是王宫内眷属,
  彼功德王所生女,  合有一千四百亿。
  是王八月十五日,  方欲善受八戒斋,
  共于八亿那由人,  俱时往诣如来所。
  稽首无上两足尊,  即于佛前坐一面,
  如来知彼心所乐,  即便为说胜三昧。
  是王闻斯三昧已,  弃舍王位如涕唾,
  并舍一切所亲爱,  于彼佛所而出家。
  夫人、后宫、调顺子、  及诸女等皆出家,
  后宫眷属及亲众,  七十六万那由他。
  彼王、妻、子出家者,  安住勇猛常精进,
  经行不住满八年,  于经行时便命终。
  此大圣王命终已,  还生本处王宫中,
  忽然化生无胎染,  是时如来犹在世。
  其父号曰坚固力、  其母号曰大智慧,
  其王生已白父母:  ‘胜音王佛住世不?
  时彼胜音王如来,  曾为我说胜三昧,
  非是因缘、非无缘,  于诸有中唯说一。
  一切诸法体性印,  出千万亿修多罗,
  是诸菩萨无上财,  今佛犹说三昧不?
  说法不坏于因果,  能修最胜八圣道,
  如来智慧见世间,  了知诸法入真谛,
  身业、口业皆清净、  意业清净、知见净,
  出过一切诸攀缘,  是佛犹说三昧耶?
  能知诸阴界平等,  远离一切诸入相,
  证于无生寂灭忍,  是佛犹说三昧耶?
  无碍辩才入寂智,  达解文字差别智,
  能过一切取着事,  是佛犹说三昧耶?
  知诸音声得欣喜,  见诸佛已起深乐,
  得于圣趣柔软直,  佛犹说是三昧耶?
  不起瞋怒恒调善,  发言美好常含笑,
  见诸众生先语慰,  佛犹说是三昧不?
  恭敬尊长无懈倦,  礼拜供养恒瞻视,
  其身清净具白法,  法王犹说三昧不?
  于诸白法常无厌,  住于空闲离邪命,
  忆念诸地不忘失,  法王犹说三昧不?
  于阴善巧智神通,  远离烦恼调伏地,
  能断凡夫语言道,  法王犹说三昧耶?
  常能修进诸胜行,  远离犯戒知持犯,
  及离一切诸亲爱,  法王犹说三昧耶?
  出过一切诸有生,  自识宿命离诸疑,
  其心敬法闻总持,  佛今犹说三昧耶?
  出生深利胜智慧,  信乐不动如山王,
  得总持门不退转,  世亲犹说三昧不?
  常求一切白净法,  于恶法中恒远离,
  心不游入烦恼朋,  如来犹说是法不?
  诸学究竟得自在,  于诸禅定已穷尽,
  智慧能令信欣喜,  说法牟尼犹在不?
  胜智增长知生智、  无量智慧平等智、
  知于诸趣随生智,  牟尼王说是胜法;
  信心出家舍俗地,  不着三界无所依,
  制伏其心令欣喜,  是佛说是胜菩提;
  于诸法中无执着,  常能摄受一切法,
  于诸业果信不动,  最胜世尊说是法;
  戒律持犯果报智,  灭于一切诸诤论,
  能说非违非诤地,  两足牟尼说是法;
  受于忍辱无瞋怒,  于诸问答能善巧,
  知诸法句差别智,  大悲世尊说是法;
  知于过去、未来际,  能知三世佛法性,
  知于三世分段智,  自然世尊说是法;
  常能系心于一处、  常能安身于圣地,
  于诸威仪常不改,  人中牛王说是法;
  有惭有愧自庄严,  知于世间应时语,
  一切常舒布施手,  无上世亲说是法;
  常能摄心有惭愧,  亦常厌离恶不善,
  随顺头陀常分卫,  牟尼王尊说胜法;
  常怀惭愧恒欣喜,  于尊供养恒恭敬,
  远离憍慢修礼拜,  如来说是胜妙法;
  策下劣心令其安,  自能测量智分齐,
  远离无知诸障碍,  如是胜人说是法;
  能入心智语言智,  决定能知诸言辞,
  远离一切无利事,  法王如来说是法;
  常得亲近善知识,  远离一切不善者,
  常得信佛不放逸,  牟尼说是无上法;
  知世假名但言说,  常厌一切世间苦,
  于利得失无忧喜,  牟尼说是最胜法;
  若得恭敬心不高、  不得恭敬心放舍、
  得称实叹心不喜,  是世间师说是法;
  常舍一切诸恶道,  不与俗流相交通,
  于出家众亦不参,  自然智者说是法;
  勇者远离非行处,  于佛所行常安住,
  威仪具足心善调,  如是法母佛所说;
  常远一切凡愚法、  亦远一切污家法,
  常护一切诸佛法,  是法大智之所说;
  少言美妙善相应,  于他人处能软语,
  如法降伏诸怨敌,  大智慧日之教法;
  知时节量诸饮食,  慎勿委信凡夫法,
  若遇苦缘心不戚,  是为如来善胜教;
  若见贫人令得财、  若见破戒起悲救,
  以悲愍心为开晓,  如是胜法如来教;
  常以法摄诸众生,  及舍一切诸财物,
  于诸八法无贮畜,  如来大圣所说教;
  赞叹持戒诃破戒,  坚持净戒不诈伪,
  不积资财能弃舍,  此是如来最胜教;
  深心启请诸师长,  随所言说悉能行,
  常能亲近诸法师,  如是如来最胜教;
  心常爱乐恒恭敬,  亦恒安住于正见,
  于诸善业能决定,  如是如来最胜教;
  造诸善行为上首,  善巧方便弃舍相,
  远离于想及事相,  是为如来无上教;
  于修多罗能解知,  实谛句义善修学,
  证解脱智常善巧,  是为如来最胜教;
  发言出于揩正语,  心境相称词决定,
  有所宣说无有疑,  是为如来最胜教;
  常应修习诸法空,  安住戒力无所畏,
  游行一切寂定处,  是为如来最胜教;
  不求亲爱及利养,  其心无有诸谄曲,
  远离一切诸恶见,  是为如来最胜教;
  于陀罗尼得胜辩,  智慧照明广无边,
  说法不断辩才净,  是为如来最胜教;
  于四法门久修习,  能入于行最贤善,
  于此佛教奉修行,  是为如来最胜教;
  于佛所说随顺忍,  安住彼忍离诸过,
  远离非智住于智,  是为如来最胜教;
  以智住于方便地,  修习菩萨善巧行,
  为善丈夫所修行,  是为诸佛最胜教;
  常离不应方便者,  如来说此为佛地,
  若与智和佛随喜,  是名如来最胜教;
  佛地广大非二乘,  凡愚无智生毁谤,
  智者诸佛所摄受,  是名如来最胜教。
  如来善知此法门,  诸天恭敬所供养、
  千亿梵众恒随喜,  如来犹说三昧不?
  无量千龙恒礼拜、  紧那金翅常赞叹,
  菩提树下所得者,  如来犹说三昧不?
  常为智人所求者,  是善胜法之资财,
  非为财施无上药,  如来犹说三昧不?
  智慧腑藏辩无尽,  能出亿妙修多罗,
  善知三界如实智,  如来犹说三昧不?
  说于船筏渡彼岸,  不为四瀑之所漂,
  令名闻鬘得增长,  是以说此三昧定。
  赞叹十种最胜力、  及赞人中大牛王,
  菩萨功德胜无尽,  正由得是三昧故;
  说于慈心除瞋恚,  行大悲人大喜、舍,
  于大乘者得稣息,  正由说此胜三昧;
  为师子吼说胜行,  此是佛智胜阿含,
  一切诸法体性印,  如是三昧佛所说;
  能招一切种智智,  求菩提者之园苑,
  此能破坏魔军众,  谓是佛说胜寂定;
  能生正觉之功德,  是一切法自性印,
  无生寂灭妙法印,  导师所说胜三昧;
  于住法者作明术,  在怨仇中而不现,
  如法降伏诸魔官,  导师说是胜三昧;
  显示无碍辩才地、  诸力、解脱及诸根、
  最胜十八不共法,  由斯三昧得是法。
  求十力者之实法、  诸佛胜智之本因,
  佛大丈夫所说法,  怜愍救护世间故。
  最胜佛子所摄受、  求解脱者所欲乐,
  闻是寂静难见定,  为诸佛子之所爱。
  诸佛满足智慧处,  智慧菩萨起求心,
  其心清净无烦恼,  应修如是寂灭定;
  身业清净、口亦净,  如来为示解脱门,
  无有杂秽爱欲缚,  应当勤修是三昧;
  不生贪爱、瞋恚地,  速能获得大智慧,
  能起于明灭无明,  是故应修寂灭定;
  求解脱者令得满、  求三昧者必克获,
  离讥毁誉如来眼,  应当修习是三昧;
  游行通力多佛刹,  神足能见诸佛德,
  陀罗尼门得不难,  应修如是胜寂定;
  加持念根得菩提,  亦能加持见多佛,
  以微细智说无生,  修是三昧得不难。
  不应法者难觉悟,  远离一切文字故,
  不以音声能了解,  曾不闻定故不知。
  智慧菩萨已解了,  如法王说而能知,
  寂灭无毁能测量,  但为救度世间故。
  勇猛精进能善持,  坚固护念恒不失,
  尽苦智慧及灭智,  佛犹说是三昧不?
  演说一切法无生、  亦说一切诸有生,
  诸佛如来妙智最,  佛犹说是三昧不?’
  是法童子所显示,  八十亿千那由他,
  得胜随顺音声忍,  不退转于胜菩提。
  坚固力王报子言:  ‘是佛、世尊今犹在。’
  王问童子如是言:  ‘汝于何处闻是法?’
  子言:‘听我,刹利王!  我曾见于十亿佛,
  于一劫中悉供养,  具足咨问此寂定。
  已于九十四劫中,  常得了知宿命智,
  从此不生胞胎中,  正由修此三昧力。
  于彼佛所恒听法,  闻已深信而修习,
  我常坚固起此信,  必证菩提无有疑。
  受持读诵三昧时,  若有人来问于我,
  乃至梦中无疑网,  要必成于无上道。
  我从得于无贪爱,  自知决定必成佛,
  亦常如是起欲乐,  不知何时得菩提?
  为学受持胜三昧,  若有比丘教我者,
  我于彼人生恭敬,  亦如恭敬于诸佛。
  我于彼人教一偈,  修行菩萨顺忍时,
  好心瞻仰如善师,  卑形恭敬而供养。
  老、少、中年比丘所,  惭愧谦下生恭敬,
  恭敬于彼得现称,  福德后世名增长。
  于相违诤不忻乐,  我时安住于少事,
  能知恶业趣恶道、  能知善业趣善道。
  不应法说放逸者,  于彼闻于不爱语,
  亦自思念己恶业,  凡作业者无失坏。
  我时不瞋亦不慢,  佛说忍力勤修行,
  诸佛恒常赞说忍,  修忍易得菩提道。
  我本持戒恒清净,  亦令众生住净戒;
  恒常赞叹戒最上,  由住净戒人信受;
  恒常赞叹兰若处,  亦自安住净持戒;
  劝人修行八戒斋,  亦复教彼学菩提;
  劝人修习净梵行,  亦复教彼住法义;
  为他显示菩提道,  于命终后见多佛。
  我念过去世劫时,  有佛号曰妙声身,
  于彼佛前发弘誓,  恒安忍力不倾动。
  本作如是要誓时,  岁经八亿四千万,
  时魔讥毁来骂辱,  我心初无有变动。
  尔时降伏魔官已,  知我慈忍坚固力,
  以清净心接足礼,  五百众发菩提心。
  我于往昔无悭吝,  恒常赞叹行布施,
  大富丰财有誉声、  于饥馑时为施主。
  若有比丘持是定、  或能修习为他说,
  即自恒常供养彼,  作是心者令得佛。
  我时有彼无上业,  见佛、世尊人中上,
  生生恒受具足戒,  得为比丘听法师。
  我常乐于头陀行、  亦住空寂兰若林,
  不为饮食故谄曲,  少分所得皆知足。
  我一切时无嫉妒、  亦常不著于居家,
  既不着家、不憎妒,  欣乐兰若无退失。
  我时恒住于慈行,  设有毁骂不瞋恚,
  以慈悲心善调柔,  名闻花鬘满十方。
  常习少欲而知足,  乐于苦行修兰若,
  亦恒分卫不厌倦,  要誓坚固而不动。
  习行信心常清净,  于如来所信增上,
  良由信佛有胜利,  诸根不缺恒端正。
  如佛所说即能行,  成就如是坚固行,
  是坚固行有何利?  诸天供养喜劝请。
  我所演说之功德,  世间上德及余德,
  其有智人应修学,  为求菩提道行者。
  我今忆念难行行,  本于往昔常修行,
  若今演说时节久,  共汝相随向佛所。’
  彼大利智胜菩萨,  获得具足五神通,
  以神足力亦诣佛,  与梵天王多千万。
  坚固力王心欣喜,  与诸眷属亿万众,
  俱共往诣如来尊,  顶礼接足住佛前。
  佛时知王心乐欲,  即为王说此三昧,
  是王闻此三昧已,  弃舍王位而出家。
  其出家已于此定,  受持、读诵、为他说,
  后时过于六千劫,  得佛号曰莲花上。
  王有眷属六百亿,  俱时从王诣佛者,
  彼闻如是胜三昧,  欣喜踊跃亦出家。
  其出家者于此定,  受持、读诵、为他说,
  劫过六十那由他,  同一劫中悉成佛,
  号善调伏智上佛,  无量人天兴供养,
  一一诸佛大名称,  度脱恒河沙数众。
  坚固力王我身是,  修行胜妙菩提行;
  昔时我子五百人,  是彼最后护法者。
  我于如是千亿劫,  勇猛精进离懈怠,
  专心求此胜三昧,  正为无上菩提故。
  童子!若有诸菩萨,  欲得如此胜定者,
  精进勇猛不顾命,  应当学我勤精进。”

  月灯三昧经卷第四


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39 月灯三昧经

月灯三昧经卷第五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佛复告月光童子言:“若菩萨摩诃萨于此三昧经典受持、读诵、为他解说、如说修行,得四功德。何者为四?一者、成就满足福德,二者、不为怨家所坏,三者、成就无边智慧,四者、成就无量辩才。童子!若有菩萨摩诃萨有能于此三昧经典受持、读诵、系念思惟、广为人说,获得如是四种功德。”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福德成就恒满足,  于一切时常不断,
  受持如是三昧故,  得诸如来之境界;
  勇健功德所守护,  于一切时常成就,
  修行如是胜寂定,  必获无上胜菩提。
  彼无一切诸怨敌,  常不为怨之所害,
  智慧成就悉满足,  于一切时恒不断。
  彼人成就无量智、  亦复具足无边慧、
  无量无边胜辩才,  以持如是胜定故;
  成就满足福德聚、  亦成最妙菩萨行,
  彼无一切诸怨敌,  以持寂灭胜定故;
  彼智广大无有边、  亦成无边胜辩才,
  其音美妙甚可乐,  以说如是胜定故;
  善友智者所爱乐,  谓能宣说自义故,
  诸人皆知是福藏,  宣说如是胜定故;
  得胜利养、妙衣服、  亦获胜妙上甘膳,
  颜貌端正甚可爱,  以持如是寂定故;
  多见诸佛世间亲,  以无等供供养佛,
  无有一切诸障难,  以持如是胜定故;
  住于佛前而赞叹,  喜心说妙多百偈,
  于其智慧而不损,  以说如是寂定故;
  十力世尊在前坐,  相好庄严可爱身,
  无垢鲜净如金山,  以修如是胜定故;
  彼智曾无有损减,  多闻智慧亦丰足,
  成就最胜大法藏,  以说如是三昧故;
  智慧广大无有量,  多百劫说而不尽,
  闻于如是深寂定,  如佛所说安住故;
  不生一切诸难处,  如是,佛子!恒为王,
  如法治国常安隐,  以持如是胜定故。
  无量无边亿劫数,  十力说彼功德利,
  说其少分不能尽,  犹如大海一渧水。”
  是时童子甚欣悦,  忽然从坐整服起,
  合十爪掌面向佛,  生大欣喜而赞言:
 “世尊大雄甚奇特,  能为世亲作光明;
  大牟尼尊说功德,  显示如是胜利益。
  大圣世雄为我说,  愿垂怜愍救护故,
  何人能于末代时,  听闻如是修多罗,
  迦陵频伽妙音声,  深远雷震悦乐声,
  具足无量胜智慧?”  告月光童作是言:
 “汝今谛听我当说,  无上最胜微妙行,
  若欲护持于法者,  听受如是三昧经;
  虔心供养一切佛,  以清净心求佛智,
  复应修习慈愍心,  听受如是修多罗;
  成就头陀离过行,  修行寂静功德林,
  安住大胜上妙智,  听受如是三昧经;
  行于恶行诸众生、  及以毁破禁戒者,
  如是诸恶比丘辈,  不能闻是三昧经。
  勇猛修行诸梵行,  其心无有诸秽浊,
  常为诸佛所加护,  此经当入彼人手;
  若人于诸无量佛,  给侍恭敬修供养,
  是人当生末世中,  此经堕在彼人手。
  若人在于过去世,  于外道中行恶行,
  彼人闻是修多罗,  其心不喜起嫌恶;
  于佛法中得出家,  不为涅槃求活命,
  以悭嫉妒而自缠,  彼必诽谤佛经典;
  贪着他家起悭吝,  为魔波旬所加护,
  专求利养破禁戒,  于佛法中必不信;
  往昔不殖于善根,  未得智慧起高慢,
  依止我见愚凡夫,  亦于末世心无信;
  于其世间禅定中,  便谓已得果证想,
  自谓罗汉食他供,  彼必谤佛胜菩提。
  所有一切阎浮处,  毁坏一切佛塔庙,
  若有毁谤佛菩提,  其罪广大多于彼;
  若有杀害阿罗汉,  其罪无量无边际;
  若有诽谤修多罗,  其罪获报多于彼。
  谁能于此起勇猛,  在于末代恶世中,
  正戒、正法毁坏时,  显说如是修多罗?”
  童子悲号而起立,  叉手合掌发是言:
 “我于今朝师子吼,  在于最胜法王前。
  我于如来灭度后,  在于末代恶世时,
  弃舍身命不吝惜,  广弘如是修多罗。
  能忍愚夫语言道、  不实诽谤极损辱、
  骂詈、轻毁及恐怖,  勇猛精进而忍受。
  除去一切诸恶业,  于过去世所造者,
  内怀不生于瞋怒,  必当安住佛法中。”
  净妙阎浮金色手,  摩彼月光童子顶,
  如来发于和雅音:  “月光童子大威德。
  我今正当加护汝,  在于末代后世时,
  不令汝有诸障难、  命难、梵行诸障碍。”
  更有余者一时起,  持法比丘八百人,
  自言:“我于末世中,  必当护持是经典。”
  尔时多亿夜叉、龙,  即时从坐而起立,
  更有余八那由他,  启请世尊如是言:
 “我等于此比丘所,  谓向从坐而起者,
  在于恶世末代时,  我必拥护彼比丘。”
  当说如是经典时,  以佛神力加护故,
  所有恒河沙数界,  无量佛刹悉震动。
  随其所动诸世界,  随界应化作多佛,
  悉是释迦所变化,  演说如是修多罗。
  一切所有诸佛刹,  不可思议亿众生,
  悉得听闻是胜法,  安住诸佛如来智。
  于此世界佛刹中,  数有九亿诸天众,
  一切悉发菩提心,  即于佛所散妙花:
 “所有比丘、比丘尼、  优波婆素、优婆夷,
  其数七亿六千万,  悉得闻是修多罗。”
  牟尼王尊授彼记:  “必当见彼两足尊,
  其数犹如恒河沙,  皆得修习菩提行。
  供养恭敬彼诸佛,  为求如来智慧故,
  悉能于彼诸佛所,  得闻如是妙经典。
  过于八亿劫数中,  皆当得成如来尊,
  彼福德者于一劫,  度脱众生令安乐。
  于其弥勒如来所,  施设无上胜供养,
  善持彼佛真妙法,  悉得往生安养国。
  彼离垢秽如来尊,  其佛号曰阿弥陀,
  于彼广设胜供养,  为求无上菩提故。
  于其七十阿僧祇,  满足如是劫数中,
  不堕一切诸恶趣,  得闻如是胜经典。
  若有于后未来世,  听闻如是修多罗,
  闻已悲泣而泪落,  我已供养于彼人。
  我今劝语汝一切:  我前所有、现在者,
  由此故得菩提道,  是以付嘱此经典。

  “是以,童子!菩萨摩诃萨若欲乐求如是三昧——不可思议诸佛所说之法——应善巧知,于不思议佛法应当咨请、应当深信不思议佛法、应当善巧求于不思议佛法,闻不思议佛法勿怀惊怖、勿增怖畏、勿恒怖畏。”

  尔时,月光童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于不思议佛法应善巧知?云何于不思议佛法应求请问?云何于不思议佛法深信清净?云何闻不思议佛法不生惊怖、不增怖畏、不恒怖畏?”

  尔时,有乾闼婆子名曰般遮尸弃,共余乾闼婆子五百同类俱,持音乐种种乐器随从佛后,欲为供养佛。尔时,般遮尸弃作如是念:“如我于帝释憍尸迦及三十三天前所设供养,今以此歌咏乐音供养如来、天中之天、应供、正遍知。”尔时,般遮尸弃乾闼婆子共余五百乾闼婆子皆各同时击琉璃琴出妙歌音。

  尔时,世尊作如是念:“我以无作游戏神力,令彼月光童子于不思议佛法中得一心住,复令般遮尸弃乾闼婆子等乐器歌音令现殊妙。”

  尔时,以佛神力故,令彼五百音乐善称和雅,发无欲音、发顺法音、发应法音——所谓应不思议佛法偈言:

 “于一毛道现多佛,  其数犹如恒河沙,
  佛刹国土亦复然,  彼佛刹体空无相;
  于一毛端现五趣,  所谓地狱、诸畜生,
  及诸饿鬼、天、人等,  皆悉清凉无逼窄;
  彼毛道处现海、池、  并诸河流及井泉,
  皆悉不逼复不窄,  是谓佛法不思议;
  彼一毛头现诸山、  斫迦婆罗及须弥、
  目真邻陀、大目真,  是曰佛法不思议;
  彼一毛头现地狱,  燋热、寒冰、粪屎等,
  有诸众生生彼者,  受于无量极苦恼;
  彼一毛头现天宫,  妙宫广大十六旬,
  毛处诸天无量数,  具受诸天极快乐;
  彼毛头处佛出世,  其中佛法极炽盛,
  彼无智者莫能睹,  如是宿业行不净;
  毛头处闻佛涅槃、  或时复闻法灭尽、
  彼毛头处或复闻,  佛今现在演说法。
  或复有人于毛端,  谓己寿命无穷极;
  或复毛处闻短命,  生已即灭不久停;
  或复毛道作是想:  ‘我得见佛设供养。’
  佛亦不出、不供养,  直自想心而欣喜。
  譬如有人于梦中,  耽着五欲受快乐,
  觉已不见其欲事,  但以梦故妄见此。
  所见、所闻忆念法,  犹如梦想无真实,
  若有得此三昧者,  悉能了知如是法,
  于其世间恒受乐,  谓爱无爱不贪着,
  常能爱乐于山林,  恒受如此沙门乐。
  若人无有诸取着,  远离一切诸我所,
  游行世间犹犀牛,  如风行空无障碍。
  修习于道起实智,  一切诸法空无我,
  若有能修如是法,  彼人辩才无有边。
  此人恒受于快乐,  其心不著于世间,
  其心犹如空中风,  于爱、不爱无所取。
  于不爱者难共住、  于亲爱者难远离,
  弃舍如此二种朋,  专求正法是人乐。
  若有闻声贪爱起,  是人必起于瞋怒,
  愚痴、惛慢所缠缚,  以慢力故得苦恼。
  若有能住于平等,  善能谦下无高慢,
  爱与不爱善得脱,  彼能常住欣喜行。
  安住于戒善清净,  以无垢心乐禅定,
  恒常乐住山林中,  是人永离诸疑网。
  若人怀惑有颠倒,  愚痴恒乐于诸欲,
  犹如鹫鸟贪尸肉,  是人必自随魔力。”

  说此偈时,月光童子于不思议甚深佛法中得一心安住,堪能演说修多罗。尔时,般遮尸弃乾闼婆等得随顺音声忍、无量无边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众生于人天中得安乐利益。

  尔时,佛告月光童子言:“菩萨摩诃萨于诸善根、功德、法利,应善决定、应不多事、应离恶知识、应依善知识、善知识所应常咨问、乐闻于法无有厌足、应当欣喜、常应求法、常摄于法、应说正法、应善巧咨问菩萨、于菩萨所起于师想、于法师所应当尊重如己师想。童子!若有菩萨能受行此法,是人得不思议具足辩才、得信深入不可思议佛法之海,于不思议甚深佛法心得决定、于人天中能作照明。”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于过去世多亿劫,  不可称量不思议,
  尔时有佛两足尊,  号因陀罗幡幢王。
  彼时佛说此三昧,  谓无众生、无寿命,
  犹如泡沫及炎电,  诸法亦如水中月。
  众生寿命不可得,  于此界没他世生,
  所作之业无失坏,  黑白业报亦不亡。
  因果相应胜法门,  微细难见佛境界,
  文字句义不可得,  是妙菩提佛所说。
  积聚总持大智慧,  亿那由经从定出,
  那由他佛所行道,  如此三昧佛所说,
  善能灭坏诸病患,  集众菩萨功德财,
  一切诸佛咸称赞,  亿那由天所供养。
  于诸凡夫说实语,  常远一切外道法,
  诸佛所赞胜戒财,  如空中电难可执。
  过去无量亿佛所,  智者修行于戒施,
  久远远离恶知识,  得于无上父资财。
  彼有比丘是法师,  修行梵行慧日子,
  闻于此法而随顺,  发于最上菩提心。
  彼因陀罗幡幢佛,  告彼法师比丘言:
 ‘比丘!比丘第一难,  于彼菩提发心难。
  护戒犹如摩尼珠,  习近善友顺菩提,
  于恶知识恒远离,  速得无上菩提果。’
  往昔于此阎浮提,  二不放逸长者子,
  于佛法中而出家,  犹如犀牛依山林。
  得于四禅有神通,  善诸偈论无所畏,
  地及虚空相悉知,  于空中行如鸟飞。
  于寒林中安住时,  林花繁茂甚奇特、
  一切异鸟悉来归,  二长者子共语言。
  尔时有王出游猎,  闻其语音至其所,
  时王恭敬而听法,  于彼法师深爱敬。
  时王共相慰问言,  发是语已在前坐。
  时王具有多眷属,  从王行者满六亿,
  二中有一是法师,  见王告言:‘善谛听,
  诸佛出世甚难值,  惟愿大王勿放逸。
  寿命迅速不久停,  如山瀑水激川流,
  为老、病、死所缠逼,  无有能救如己业。
  惟愿大王护正法,  建立诸佛十力法,
  于后恶世末代时,  应当住于如法朋。’
  如是无量聪慧者,  以慈心故向王说,
  王及六亿诸眷属,  咸发无上菩提心。
  时王闻是净法句、  调柔寂灭妙语言,
  善心踊跃而爱乐,  头面礼敬而辞去。
  时有无量余比丘,  为利养故入王宫,
  王知彼众行不端、  并于有德不恭敬。
  过去导师法已尽、  未来恶世增长时,
  德器之人甚鲜少,  多有无量放逸者。
  刚强悭慢诸比丘,  为求利养着诸见,
  于佛法中不正解,  以诸非法向王说:
 ‘应当杀害彼法师,  本为王说空断者,
  劝王及我修空断,  都不示王真涅槃。
  于其业报悉散坏,  谄者说于阴空无,
  若能杀害彼法师,  必令大法得久住。’
  尔时常有护王神,  是王过去善知识,
  长夜护王令离恶,  彼天告王如是言:
 ‘愿王慎勿起是心,  恶知识言甚可畏,
  莫于聪慧法师所,  用恶人言兴杀害。
  大王可不忆念耶?  林间比丘所说者。
  于后末代恶世时,  王应安住如法朋,
  天为彼王说实语,  于诸佛法莫舍离。’
  时王更有余恶弟,  在于边方镇国境,
  时恶比丘往教化:  ‘令杀法师说空断,
  劝我昔来久修行,  不欲令我求涅槃。
  大王!汝兄甚愚恶,  都自不欲令汝活。’
  有二比丘为恶师,  以神通力游空行:
 ‘以我知故来至此,  今悉具向大王说,
  汝可速杀二咒师,  必使及时勿后悔。’
  王弟寻时被钾仗,  顺恶人言故往彼,
  并及一切诸军众,  诣彼林中比丘所。
  依林所有龙、夜叉,  知彼王弟恶心来,
  雨沙砾石大可畏,  王及军众悉摧灭。
  今当观恶知识言,  摧灭如是大王众,
  于法师所起恚心,  于六十生堕阿鼻;
  时彼取着恶比丘,  劝化如是刹利王,
  于后满足十亿生,  受于无量地狱苦。
  彼天劝导彼王者、  及余拥护于法师,
  见于恒河沙数佛,  觐佛供养及修行。
  是王眷属满六亿,  皆共王去听法者,
  其所发于道心者,  各别世界得成佛。
  彼佛寿命多亿岁,  智慧无等不思议;
  彼人悉修是三昧,  说已皆当般涅槃。
  得闻如是胜妙智,  能集尸罗功德法,
  勇猛精进不放逸,  常远一切恶知识。

  “童子!菩萨摩诃萨应不著于身、能弃于命。何以故?童子!若着身者作不善法,是以菩萨应知色身及以法身。何以故?诸佛法身所摄,非色身也;佛以法身显现,非色身也。童子!是故菩萨摩诃萨欲行佛所行、欲求如来身、欲求如来智、欲知如来身、欲知如来智,于此三昧经典应当受持、读诵、为他广说、修习相应。

  “童子!彼如来身,无量福德之所出生,如来说于一义,所谓:诸法从因生故;是离诸相,以甚深故;法无限量,无分齐故;法无有相,无相性故;法无有相,离诸相故;法无动摇,善安住故;法无有二,惟一相故;法不可见,过眼境故;法不可思,过心地故;法无动转,离戏论故;法不可说,过音声故;法无居处,离窟宅故;法无窟宅,离言音故;法无所依,过诸见故;法无诸漏,过诸报故。以心坚固离诸欲故、以不坏心离诸瞋故、以坚正智过诸痴故有所说,说诸法空故;无有生,断诸生故;以无常但言说故;出离声地,寂灭于声故;有音声,以思想故;同思想,以和会故。以世俗第一义谛故、以清凉离热恼故、第一义谛以如实语故、无热恼以涅槃故、无有坏无能胜故、无取着灭戏论义故、无戏论离攀缘故、无有边际以说福故、无有微尘说微细故、次第大神通本业出生故、得自由自在力故、无破坏以坚实故、无有边际以名号无尽故、广大说大悲本业故,是为如来身。”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有欲见世间亲、  及知佛身云何耶,
  于此三昧修习已,  即能知于如来身。
  佛从福德所出生,  其身清净甚光曜,
  其相平等如虚空,  种种差别不可得;
  诸佛菩提既如是,  其相状貌亦复然,
  其相状貌不可得,  如来身相亦如是;
  菩提相貌及以身、  诸佛世界亦复尔,
  诸力、诸禅、诸解脱,  如是悉同其一相。
  诸佛体性正如此,  如来世亲亦复然,
  无有能得见佛者,  肉眼何能见正觉?
  无量多人作是说:  ‘我曾得见于诸佛,
  金色微妙无比身,  一切世间皆显照。’
  诸佛如来之所加,  以其力能有神通,
  便能得见于彼身,  种种妙相自庄严。
  随广长相而能现,  世间无能见其相,
  若有能知身相者,  佛与世间无有别;
  若有能知其身量,  所谓一切诸如来,
  佛身无身、无差异,  人与修罗亦复然。
  一切诸心悉空寂,  受诸异报相亦尔,
  名色、相貌既如是,  清净具足有光明。
  无有能知者,  修此寂灭定,
  惟有世间亲,  不思亿劫修。
  无量白净法,  从此三昧出,
  以定报力故,  他不见我身。
  若有如是心,  名色亦复然,
  心类各不同,  名色相亦尔。
  若以粗大想,  名色亦随彼;
  名色若粗细,  悉从忆想起。
  若人想微细,  名色亦如此,
  名色若不着,  其心身光照。
  我念过去生,  七十阿僧祇,
  此三种恶想,  从本未曾起。
  以其无漏心,  不思议亿劫,
  利益众生故,  他不见我身。
  若有以此物,  心意得弃舍,
  是人于彼物,  更不共和合。
  我心得解脱,  一切种物中,
  能体知其性,  而起于智慧。
  于千亿佛刹,  我于中现化,
  为众生说法,  是故不可见。
  无相、无状貌,  犹如于虚空,
  我身不可说,  语言道断故。
  法身大雄猛,  其身从法生,
  曾无有色身,  说之以为佛。
  若说于此身,  闻已生欣乐,
  彼诸魔波旬,  不能得其便。
  闻是深妙法,  而不生惊怖,
  不以活命故,  诽谤佛菩提。
  千亿修多罗,  如实智演说,
  为众生照明,  彼彼所至处。

  “童子!是如来、应、正遍知。若欲知如来色身相业者,终不能知若青、若青色、若青相似、若青相貌,若黄、若黄色、若黄相似、若黄相貌,若赤、若赤色、若赤相似、若赤相貌,若白、若白色、若白相似、若白相貌,若红紫、若红紫色、若红紫相似、若红紫相貌,若颇梨、若颇梨色、若颇梨相似、若颇梨相貌,若火、若火色、若火相似、若火相貌,若金、若金色、若金相似、若金相貌,若电、若电色、若电相似、若电相貌,若苏、若苏色、若苏相似、若苏相貌,若毗琉璃、若毗琉璃色、若毗琉璃相似、若毗琉璃相貌,若天、若天色、若天相似、若天相貌,若梵、若梵色、若梵相似、若梵相貌,童子!是为如来身。如来一切身相不可量,不可思议故亦不可说,所成就色身诸天世人莫能测量;如是,长、短、广、狭一切种无有限齐、不可思议、如是等不可数。”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一切世界中,  所有诸微尘、
  并及泉池源、  大海所有水,
  设有巧算术,  无有知其边,
  亦不知尘数、  及与水渧者。
  如来之导师,  引斯譬喻已,
  其水渧无限、  微尘亦复然,
  我观一切生,  多于彼尘数,
  发心及起信,  于一时悉知。
  若于我自身,  显现外皮色,
  诸众生信欲,  无有譬知者。
  若相及与业,  其色像如是,
  莫能知佛者,  我相正如是。
  佛远离于相,  显示于法身,
  甚深无限量,  是佛不思议。
  正觉不思议,  如来身亦然,
  是不思法身,  以显法身故。
  心业不能知、  无能思此身、
  及与其身相,  都无测量者。
  彼法无限量,  亿劫所修习,
  得此难思身,  发净大光明。
  众生无能取,  取之不可得,
  是故如来身,  难量不可思。
  于诸无量法,  而取于限量,
  无分别法中,  虽无有分别,
  于分别限量,  说于无分别,
  离念无分别,  是佛不思议。
  无限如虚空,  莫能度量者;
  佛身亦复尔,  犹如太虚空。
  若有诸佛子,  如实知我身,
  彼得成于佛,  世睹不思议。◎“◎

  童子!菩萨摩诃萨有四种言论不可思议,及其演说亦不可思议、难可尽边。何等为四?一者、诸行言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言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资助言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言论不可思议。童子!是为菩萨四种言论不可思议,及其演说亦不可思议、难可尽边。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法。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法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法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法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法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相应。何等为四?一者、诸行相应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相应不可思议,三者、烦恼相应不可思议,四者、清净相应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门。何等为四?一者、诸行门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门不可思议,三者、烦恼门不可思议,四者、清净门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行说。何等为四?一者、诸行行说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行说不可思议,三者、烦恼行说不可思议,四者、清净行说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音声。何等为四?一者、诸行音声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音声不可思议,三者、烦恼音声不可思议,四者、清净音声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语。何等为四?一者、诸行语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语不可思议,三者、烦恼语不可思议,四者、清净语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语言道。何等为四?一者、诸行语言道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语言道不可思议,三者、烦恼语言道不可思议,四者、清净语言道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权密说。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权密说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权密说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权密说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权密说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知于诸天。何等为四?一者、诸行知于诸天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知于诸天不可思议,三者、烦恼知于诸天不可思议,四者、清净知于诸天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见知于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知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知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知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知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知名字。何等为四?一者、诸行知名字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知名字不可思议,三者、烦恼知名字不可思议,四者、清净知名字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辩才。何等为四?一者、诸行辩才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辩才不可思议,三者、烦恼辩才不可思议,四者、清净辩才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决定。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决定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决定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决定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决定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度。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度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度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度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度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金刚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金刚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金刚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金刚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金刚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咒术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咒术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咒术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咒术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咒术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修多罗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修多罗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修多罗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修多罗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修多罗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辞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辞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辞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辞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辞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施设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施设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施设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施设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施设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明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明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明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明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明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信义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信义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信义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信义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信义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行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行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行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行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行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不思议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不思议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不思议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不思议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不思议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无边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无边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无边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无边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无边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无限量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无限量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无限量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无限量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无限量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无穷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无穷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无穷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无穷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无穷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不可称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不可称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不可称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不可称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不可称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阿僧祇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阿僧祇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阿僧祇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阿僧祇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阿僧祇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无量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无量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无量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无量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无量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不可测量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不可测量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不可测量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不可测量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不可测量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不行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不行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不行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不行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不行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智句。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智句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智句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智句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智句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智聚。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智聚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智聚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智聚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智聚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智性。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智性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智性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智性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智性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辩聚。何等为四?一者、诸行辩聚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辩聚不可思议,三者、烦恼辩聚不可思议,四者、清净辩聚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辩性。何等为四?一者、诸行辩性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辩性不可思议,三者、烦恼辩性不可思议,四者、清净辩性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修多罗。何等为四?一者、诸行修多罗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修多罗不可思议,三者、烦恼修多罗不可思议,四者、清净修多罗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修多罗聚。何等为四?一者、诸行修多罗聚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修多罗聚不可思议,三者、烦恼修多罗聚不可思议,四者、清净修多罗聚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多闻。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多闻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多闻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多闻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多闻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财。何等为四?一者、诸行财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财不可思议,三者、烦恼财不可思议,四者、清净财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学。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学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学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学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学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境界。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境界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境界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境界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境界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业。何等为四?一者、诸行业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业不可思议,三者、烦恼业不可思议,四者、清净业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安住。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安住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安住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安住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安住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修道。何等为四?一者、诸行修道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修道不可思议,三者、烦恼修道不可思议,四者、清净修道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断烦恼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断烦恼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断烦恼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断烦恼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断烦恼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烦恼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烦恼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烦恼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烦恼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烦恼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恶道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恶道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恶道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恶道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恶道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非智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非智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非智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非智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非智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毕定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毕定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毕定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毕定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毕定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无差失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无差失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无差失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无差失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无差失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无明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无明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无明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无明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无明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苦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苦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苦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苦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苦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忧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忧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忧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忧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忧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贫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贫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贫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贫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贫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生智不可思议。何等为四?一者、诸行生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生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生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生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内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内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内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内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内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外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外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外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外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外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惭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惭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惭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惭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惭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愧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愧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愧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愧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愧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实智不可思议。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实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实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实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实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修习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修习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修习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修习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修习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事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事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事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事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事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富伽罗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富伽罗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富伽罗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富伽罗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富伽罗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取着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取着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取着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取着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取着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童子!是菩萨四种取着智不可思议,及其演说亦不可思议、说不能尽。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离恶道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离恶道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离恶道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离恶道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离恶道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断无明智。何等为四?一者、诸行断无明智不可思议,二者、呵责有为断无明智不可思议,三者、烦恼断无明智不可思议,四者、清净断无明智不可思议;是为四种。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陀罗尼不可思议,及其演说亦不可思议、说不能尽。何等为四?谓不可思议诸行言说,于彼中智是名初陀罗尼;不可思议呵责有为言说,于彼中智是名第二陀罗尼;不可思议烦恼资助言说,于彼中智是名第三陀罗尼;不可思议清净资助言说,于彼中智是名第四陀罗尼。如是,四种不可思议,及其演说亦不可思议、说不能尽。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法陀罗尼。何等为四?谓不可思议诸行法,于彼中智是名初陀罗尼;不可思议呵责有为法,于彼中智是名第二陀罗尼;不可思议烦恼法,于彼中智是名第三陀罗尼;不可思议清净法,于彼中智是名第四陀罗尼。童子!是名菩萨四种陀罗尼不可思议,及其演说亦不可思议、说不能尽。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相应陀罗尼。何等为四?谓不可思议诸行相应,于彼中智是名初陀罗尼;不可思议呵责有为相应,于彼中智是名第二陀罗尼;不可思议烦恼相应,于彼中智是名第三陀罗尼;不可思议清净相应,于彼中智是名第四陀罗尼。童子!是名四种陀罗尼不可思议,及其演说亦不可思议、说不能尽。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陀罗尼门。何等为四?谓不可思议诸行门,于彼中智是名初陀罗尼;不可思议呵责有为门,于彼中智是名第二陀罗尼;不可思议烦恼门,于彼中智是名第三陀罗尼;不可思议清净门,于彼中智是名第四陀罗尼。童子!是为四种陀罗尼门不可思议,及其演说亦不可思议、说不能尽。乃至断除无明智皆有四种陀罗尼不可思议,及其演说亦不可思议、说不能尽,皆如上说。

  “童子!是陀罗尼即是智慧,如是智慧则能了知一切诸法但有名字,是则名为法无碍智;如是法智能达于义,是名义无碍;如是法智能知诸法言辞差别,是名辞无碍。若说彼文字——若显示、若施设、若次第不断、若开晓、若广、若分别、若开示令浅、若平等普示——言不吃涩、不喑哑、不怯讷,说不滞着,言辞任放,任放中胜,是名乐说无碍。”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言音所施设,  出声亦复尔;
  如所出音声,  佛智亦复然。
  所有诸佛智,  声施设亦尔;
  如是施设事,  声光明亦然。
  如是声光明,  戒名亦如是;
  如是戒名字,  佛名亦复然。
  如是佛名号,  佛功德亦尔,
  我知一众生,  悉知尔许名。
  佛无量语言,  我先已宣说,
  戒名与佛名、  众生名亦等。
  有为多过患,  涅槃德亦然,
  佛利益如是,  譬喻以显示。
  所有诸众生,  发心已显示;
  导师一毛孔,  出光亦如是。
  一切诸众生,  名号及信欲;
  如来过于彼,  以声身说法。
  一切众生名,  显示一众生;
  如是一人名,  显示诸众生。
  一切平等入,  此是正觉说,
  说于无量名,  为诸菩萨故。
  我今云何能,  说亿不思经?
  受持是经典,  显示不怯弱。
  处众无碍辩,  演说亿经典,
  如虚空无边,  辩才亦如是。
  是菩萨功德,  清净导众生,
  受持是经典,  成于无尽智。
  数数显示说,  于法能信受,
  彼增长智慧,  犹如雪山树。

  “童子!是菩萨行法无碍,于法见法而得安住。童子!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法无碍,于法见法而得安住?童子!是菩萨摩诃萨知非色不异色而说于法、知非色不异色而能修行、知非色不异色而求菩提、知非色不异色而教化众生、知非色不异色而见如来,但不坏于色而见如来,非异色、非异色性而见如来,色及色性及以如来等无有二。若能如是见诸法者,是名行法无碍;识、想、受、行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以色显菩提、  以菩提显色,
  是不相似者,  最胜以显说。
  所说色相粗,  色性甚深奥,
  色与菩提等,  差别不可得。
  如涅槃甚深,  以声故宣说;
  涅槃不可得,  声说亦复然。
  音声及所说,  彼二不可得,
  如是空法中,  涅槃不可得。
  说涅槃寂灭,  寂灭不可得,
  一切法无生,  如前、后亦尔。
  一切法体性,  涅槃等相似,
  知者真出家,  与佛法相应。
  若睹佛色身,  说已见如来,
  我身非色像,  无有能见者。
  知于色自性,  是色相如是,
  能知色性者,  为显示大身。
  如是诸五阴,  我已知相貌,
  达法自体性,  安住于法身。
  安住法身已,  为众生说法,
  如来微妙法,  不可以言宣。
  理深不可知,  闻于正觉说,
  但音声、语言,  我已得初果。
  若除一切想,  远离戏论事,
  无有存想者,  而见世大师。
  若人能知空,  即便知色相,
  无有异空说,  别有色自性。
  若能知色者,  是则能知空;
  若能悟空者,  是则知寂灭。
  若人能知色,  是色相如是,
  不为亿魔娆,  退动彼菩提。
  不能知此道,  取着则成失,
  非物取物想,  物取于非物。
  为亲财利诳,  于法中有失,
  非果取果想,  亡失沙门财。
  懈怠少精进,  而不住戒聚,
  不应行法人,  云:‘此非佛说。’
  或复有人言:  ‘我行于菩提。’
  无慧难调者,  更互不相敬。
  悕求美名誉、  不善住禁戒,
  恒念何时得,  名闻普周遍?
  为求利养故,  广集众多人,
  慠慢纵放逸,  专求觅利心。
  乐在白衣舍,  为恭敬利养,
  造寺及塔庙,  斯皆为名利。
  依止取着心,  常求渴爱欲,
  专营世俗业,  止住魔境界。
  向彼白衣说:  ‘爱欲如火焰。’
  若入俗人家,  当污他女妇。
  白衣于是人,  恒作大师想,
  伺候男夫行,  妇女相染合。
  彼家以美膳,  供给是比丘,
  反于彼妻所,  如自己妇想。
  白衣于妇所,  尚不起嫉妒,
  而出家比丘,  他妻生嫉忌。
  俗人处居家,  善护持五戒,
  况得出家已,  弃舍一切禁?
  鼓贝诸音乐,  而以供养我,
  行供养最胜,  末世莫能成。
  自毁诸禁戒,  见他持律者,
  向于世间说:  ‘彼与我无异。’
  闻赞持戒者,  毁戒行恶境,
  闻说真佛法,  云:‘非佛所说。’
  心无有惭愧,  丧失沙门财,
  若劝真实语,  诽谤我所说。
  戒不完具者,  弃舍我道教,
  毁谤于正法,  阿鼻狱为家。
  我未曾见闻,  修习如是行,
  愚痴住恶者,  能获于佛智。
  彼诸谀谄者、  及以多曲伪,
  我悉知是人,  智瞩恒不绝。
  我若一劫中,  说彼诸过失,
  自谓菩萨者,  但能说少分。
  童子!汝当知:  彼无恶不造,
  于后末世时,  慎勿与亲友。
  以不乱浊心,  接引共语言,
  承事而供给,  为求佛道故。
  当问其夏腊,  若是耆宿者,
  应供养恭敬,  头面接足礼。
  勿观他过失,  彼必至道场,
  莫生瞋怒意,  常起慈悲心。
  若见彼过咎,  不对说其愆,
  常念所作业,  必获如是果。
  若于老少所,  语言常含笑,
  发言先慰问,  灭除己慠慢。
  衣服及饮食,  常以奉供养,
  作如是心施,  是等悉成佛。
  若长宿请问,  为求法施故,
  应先作是言:  ‘我学习不广。’
  又复作是言:  ‘汝等甚黠慧,
  于汝大人前,  岂敢辄宣说?’
  说时勿仓卒,  当简器非器,
  观其机器已,  不请亦为说。
  若于大众中,  见他毁禁者,
  勿叹持戒德,  当叹施等行;
  若见少欲者,  与持戒相应,
  起于大慈心,  赞少欲持戒;
  若毁禁戒少、  持净戒者多,
  得彼胜伴党,  便可叹持戒;
  初观察大众,  悉乐诸善法,
  所有善法者,  一切悉赞叹。
  施、戒、多闻、忍、  精进及少欲、
  知足远离行,  显示如是法。
  赞叹如是法,  尽说他世道,
  诸无悲愍事,  慈心勿忿怒。
  在空住禅乐,  远离愦闹众,
  汝当叹彼德,  此名总持门。
  常乐空闲处,  勿专行施业;
  一心修宴坐,  莫谓戒最胜;
  住净戒聚已,  能集多闻持,
  求是三昧故,  常供佛舍利。
  能以盖幢幡、  花鬘、涂、末香,
  为求是寂定,  而供养诸佛;
  以胜上伎乐,  妙歌相和雅,
  为供佛舍利,  勇健不劣心;
  所有诸花鬘、  一切香、衣服,
  悉持供养佛,  为求佛智故。
  众生诸福分,  平等施无偏,
  为求无碍智,  谓诸佛无上。
  我曾先佛所,  施设不思供,
  以无偏依心,  求此寂定故。
  佛出甚难遇、  人身得亦难、
  信佛法亦难、  出家具戒难,
  汝今得值佛,  发于菩提心,
  勿舍坚誓愿,  安住其善行。
  若受持此经,  于后末世时,
  速得无碍辩,  受持不忘失。
  若能持一偈,  福聚难思议,
  况复悉能领,  如义具足受?
  众生尽得佛,  勇猛悉供养,
  恭敬而尊重,  尽众生数劫,
  若于此三昧,  能受持一偈,
  于彼前功德,  十六不及一。
  我知佛智慧,  不思议利益,
  受持此三昧,  一切佛所行。”

  月灯三昧经卷第五


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39 月灯三昧经

月灯三昧经卷第六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世尊复告月光童子言:“菩萨摩诃萨应当成就善巧方便。童子!云何菩萨摩诃萨成就善巧方便?童子!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所而起亲想,是诸众生所有善聚而生随喜,昼夜六时于彼福德而生随喜;缘一切智,以缘一切智心于一切众生所而生福德,是菩萨以此善根速得此三昧,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于是时而说偈言:

 “于诸众生为己亲,  所有一切福德聚,
  昼夜六时于此善,  常能起彼随喜欲。
  我随喜彼净持戒,  乃至尽命不为恶,
  菩萨具足清净信,  所有福德悉随喜。
  随喜信乐诸佛者,  于其法、僧信亦然;
  随喜能奉敬如来,  为求无上菩提故;
  随喜无彼我见者,  无众生等及寿命;
  随喜能无诸恶见,  闻胜空法深爱乐。
  于佛法中起随喜,  得出家已受具戒,
  少欲知足住林间,  怀慈愍心犹如剑;
  随喜独一无侣者,  处林犹如刀入匣,
  净命常能少欲求,  无有谄伪托亲友;
  随喜乐静离愦闹,  于家亲属无爱恋,
  于三界中常怖畏,  游行世间无染着;
  随喜离彼戏论者,  厌恶一切受生死,
  无有违诤行寂静,  得此三昧则不难;
  随喜能识善恶者,  常离一切诤论事,
  趣诣空闲林树下,  求圣解脱真佛子;
  随喜常在空闲者,  不自称誉轻毁他;
  随喜爱乐功德者,  住于佛法不放逸。
  所有助道诸功德,  是不放逸为根本,
  若有菩萨离放逸,  得此三昧则不难。
  得值佛法为一藏、  又得出家第二藏、
  净信不浊第三藏、  得此三昧第四藏。
  闻于大空佛境界,  闻而不谤为胜藏;
  若得辩才为得藏,  得此三昧亦胜藏。
  我已说彼诸善法,  谓戒、闻舍及忍辱,
  是不放逸为根本,  佛说名为最胜藏。
  若有菩萨不放逸,  即便具足诸辩才,
  于佛智慧无疑惑,  得此三昧则不难。

  “童子!以是义故,汝应住于不放逸行,是诸菩萨所应修学。何以故?不放逸者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此三昧也?童子!云何菩萨住不放逸?童子!是菩萨成就善净戒聚。童子!云何成就善净戒聚?童子!是菩萨不舍一切智心学六波罗蜜。

  “童子!若菩萨不舍一切智心行六波罗蜜,所有利益,汝当谛听,当为汝说。童子!菩萨信乐檀波罗蜜者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降伏悭吝烦恼;二者、修习舍心相续;三者、共诸众生同其资产,摄受坚固而至灭度;四者、生豪富家;五者、在所生处施心现前;六者、常为四众之所爱乐;七者、处于四众不怯、不畏;八者、胜名流布遍于诸方;九者、手足柔软,足掌安平;十者、乃至道树不离善知识,谓佛、菩萨、声闻弟子。童子!是为菩萨信乐布施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降伏于悭吝、  增长布施心、
  摄受施坚固,  生在豪富家,
  于其所生处,  而能起舍心,
  为在家出家,  诸众生爱乐,
  若入大众中,  无畏不怯弱,
  胜名声远布,  遍城邑聚落,
  手足恒柔软,  成就具足相,
  值遇善知识,  声闻佛、菩萨。
  常怀惠施心,  未曾有吝惜,
  为亿众生爱,  是为舍悭利;
  生在豪富族,  心常乐布施,
  摄受舍坚固,  是为乐施利;
  处在大众数,  胜名遍诸方,
  手足柔软好,  是乐施之利;
  遭遇善知识,  谓佛、菩萨等,
  见已竞来供,  是乐施之利。

  “童子!菩萨净戒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满足一切智,二者、如佛所学而学,三者、智者不毁,四者、不退誓愿,五者、安住于行,六者、弃舍生死,七者、慕乐涅槃,八者、得无缠心,九者、得胜三昧,十者、不乏信财。童子!是为十种净戒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满足一切智,  如佛而修学,
  智慧者不毁,  常无有怖畏,
  誓愿不退转,  能安住胜行,
  逃避生死处,  欣慕趣涅槃,
  安住无缠障,  速得胜三昧,
  住于净戒聚,  远离诸贫穷。
  其智恒清净,  修习佛所学,
  不为圣者毁,  以戒清净故。
  智者誓不退,  勇健善住行,
  见世种种过,  避之趣灭道。
  彼心无障碍,  以住净戒力,
  速得离恼定,  是为净戒利。

  “童子!菩萨摩诃萨住于慈忍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火不能烧,二者、刀不能割,三者、毒不能中,四者、水不能漂,五者、为非人护,六者、得身相庄严,七者、闭诸恶道,八者、随其所乐生于梵天,九者、昼夜常安,十者、其身不离喜乐。童子!是为菩萨成就十种慈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是人火不烧,  刀杖莫能伤,
  毒药所不中,  暴水无能漂,
  常为非人护,  具三十二相,
  关闭诸恶道,  皆是慈忍利;
  帝释及梵天,  欲得则不难,
  恒住安乐处,  喜悦不思议。
  刀杖、火不害,  水、毒亦不伤,
  天、龙、夜叉护,  住忍获此益;
  身相三十二,  不畏堕恶道,
  死则生梵天,  是住慈忍利;
  昼夜常安隐,  喜悦充遍身,
  于众清净心,  无有诸过障。

  “童子!菩萨精进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他不折伏,二者、得佛所摄,三者、为非人所护,四者、闻法不忘,五者、未闻能闻,六者、增长辩才,七者、得三昧性,八者、少病、少恼,九者、随所得食,食已能消,十者、如优钵罗花不同于杵。童子!是为十种精进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成就难折伏,  其心无悔热,
  为非人所护,  常睹见诸佛,
  增长胜辩才,  到于无尽智,
  获得三昧性,  无复诸病恼,
  所食诸饮食,  入腹能消化,
  如优钵在水,  渐渐而增长。
  如是所闻法,  闻已能增长,
  昼夜恒思念,  终无有空过。
  如来勇猛勤,  积劫被进铠,
  降魔及军众,  证道除忧怖。
  菩萨救诸趣,  不顾恋身命,
  精进起法藏,  我已显彼德。
  精进难可伏,  诸佛所摄受,
  若能获是利,  不久速证道。
  所闻不忘失、  未闻者得闻,
  增长辩才力,  是名精进利。
  速逮此三昧,  无有诸病恼,
  随其所啖食,  消化得安乐。
  昼夜增白法,  常勤不懈退,
  不久得菩提,  坚心精进故。

  “童子!菩萨摩诃萨与禅相应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安住仪式,二者、行慈境界,三者、无诸恼热,四者、守护诸根,五者、得无食喜乐,六者、远离爱欲,七者、修禅不空,八者、解脱魔罥,九者、安住佛境,十者、解脱成熟。童子!是为菩萨禅定相应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彼不住非法,  安住于仪式,
  游行方便境,  远离非境界,
  其心无恼热,  善调伏诸根,
  受胜禅定乐,  宴坐离诸缘,
  远离渴爱欲,  餐食禅定味,
  解脱魔境界,  安止佛行处,
  乐独林树间,  是为胜方便,
  修真实解脱,  灭除诸苦恼。
  安心清净法,  远离非仪式,
  住境远非境,  合禅获是利;
  心不生热恼,  证无食圣乐,
  身心恒清凉,  是禅相应利。
  处空根寂静,  其心离杂乱,
  获得过人喜,  方便离欲故。
  心不杂欲染,  常远魔境界,
  安止佛行处,  彼解脱成熟。

  “童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一切悉舍不取施想,二者、持戒不缺而不依戒,三者、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四者、行于精进而离身心,五者、修禅而无所住,六者、魔王波旬不能扰乱,七者、于他言论其心不动,八者、能达生死海底,九者、于诸众生起增上悲,十者、不乐声闻、辟支佛道。童子!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成就如是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勇健一切舍,  而不取施想,
  护持戒不缺,  亦无有所依,
  智者修忍辱,  而不见众生,
  勇猛勤精进,  远离于身心,
  修习胜禅定,  不依于三界,
  诸魔靡能制,  信慧之功能,
  于彼诸外道,  其心不倾动,
  到于生死底,  信慧之功能,
  于诸众生所,  而得大悲心,
  声闻、缘觉地,  曾不生爱乐。
  于舍不存取,  持戒亦无依,
  忍辱离生想,  是信慧功能;
  精进而远离,  修禅无所依,
  不为魔所制,  是信慧功能;
  他言论不动,  达到生死底,
  于生起上悲,  是信慧功能;
  声闻、缘觉道,  不起爱乐心,
  为学佛功德,  是信慧功能。

  “童子!菩萨多闻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知烦恼资助,二者、知清净助,三者、远离疑惑,四者、作正直见,五者、远离非道,六者、安住正路,七者、开甘露门,八者、近佛菩提,九者、与一切众生而作光明,十者、不畏恶道。童子!是为十种多闻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童子!是十利,  显示于多闻,
  是诸佛、世尊,  如实而了知。
  烦恼及清净,  二助皆实知,
  能弃舍烦恼,  安住清净中,
  智慧除疑惑,  正直他见心,
  常远离恶道,  止住正真路,
  开阐甘露门,  近于佛菩提,
  为众作光明,  而不畏恶道。
  知诸烦恼资,  又达清净助,
  勇健离烦惑,  栖薄清净法。
  除众种种疑,  能正他人见,
  弃舍险恶道,  多闻住善径。
  能开甘露门,  坚固近菩提,
  于众如光明,  终不畏恶道。

  “童子!菩萨摩诃萨行于法施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弃舍恶事,二者、能作善事,三者、住善人法,四者、净佛国土,五者、趣诣道场,六者、舍所爱事,七者、降伏烦恼,八者、于诸众生施福德分,九者、于诸众生修习慈心,十者、见法得于喜乐。童子!是为菩萨行于法施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行于最胜施,  于法无吝惜,
  彼有十种利,  导师已显说。
  弃舍世恶事,  常能行善业,
  安住善人法,  修行布施心,
  能净诸佛土,  如佛之所说,
  趣诣道场所,  是为法施果,
  舍离一切事,  修学于法王,
  降伏诸烦恼,  彼得道不难,
  慈心施众生、  一切福德分,
  不起嫉妒结,  获胜过人乐。
  智者离恶作,  勇猛为善事,
  住善丈夫法,  法施者所得;
  彼净佛国土,  起助道善法,
  趣近于道场,  是为法施利;
  于事无悭嫉,  能了事自相,
  解脱诸取着,  爱事无障碍。
  智者发是心,  令众有福分,
  得慈无嫉妒,  善法中得乐。

  “童子!菩萨摩诃萨安住于空得十种利。何等为十?一者、住佛所住,二者、修禅无依,三者、不乐一切受生,四者、于戒不取,五者、不谤贤圣,六者、于一切众生住不违诤,七者、不得众生事,八者、住于远离一切恶事,九者、不谤诸佛,十者、摄取一切白净之法。童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安住于空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天人尊所住,  谓世亲导师,
  勇猛能安住,  谓无寿命等,
  得彼禅定乐,  世间无所依,
  心不悕受生,  以知法性故,
  于戒若不取,  成就无漏戒,
  不生恶道中、  常安住圣种,
  住于无斗诤,  世间最柔软,
  了知一切事,  称如实体性,
  乃至舍身命,  不诽谤如来,
  于空法决定,  身证无所畏。
  一切世间亲,  佛道不思议,
  能持于佛道,  空法无有疑。
  人尊之所住,  非诸外道地,
  不依禅定乐,  无众生、寿命。
  彼曾无所止,  不依于禅乐,
  知无寿命法,  恒有无愿心。
  善知法自性,  不依诸烦恼,
  信乐佛胜人,  曾无取着心。
  彼常无斗诤,  观事修离行,
  安住正觉道,  能持如来法。

  “童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宴坐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其心不浊,二者、住不放逸,三者、诸佛爱念,四者、信正觉行,五者、于佛智不疑,六者、知恩,七者、不谤正法,八者、善能防禁,九者、到调伏地,十者、证四无碍。童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于宴坐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其心无浊乱,  远离诸放逸,
  住不放逸行,  宴坐之境界,
  为世灯明念,  增长彼信乐,
  佛智不思议,  方便无疑惑,
  能知诸佛恩,  不诽谤正法,
  安住善律仪,  到于调伏地,
  得无碍辩才,  乐独处林中,
  舍恭敬利养,  宴坐之境界。
  彼心不浊乱,  曾无有放逸,
  智者常谨慎,  是为寂静利;
  无畏常爱念,  信于佛所行,
  于佛智不疑,  是为寂静利;
  恒念如来恩,  不诽谤正法,
  住律仪方便,  是为寂静利;
  彼到调伏地,  速证无碍辩,
  演说百千经,  恒常不滞住。
  速摄佛菩提,  护持诸佛法,
  降伏诸异论,  广作佛菩提。
  菩萨于此终,  往生安乐国,
  弥陀为说法,  逮得无生忍。

  “童子!菩萨摩诃萨爱乐空闲有十种利。何等为十?一者、省世事务,二者、远离众闹,三者、无有违诤,四者、住无恼处,五者、不增有漏,六者、不起斗讼,七者、安住静默,八者、随顺相续解脱,九者、速证解脱,十者、施功而得三昧。童子!是为菩萨爱乐空闲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成就少事务,  远离众愦闹,
  彼成无违诤,  独静空闲利;
  其心无瞋恼,  不增长有漏,
  常和无诤讼,  是住空闲利;
  安心住寂灭,  常乐远离行,
  随顺无累智,  速证解脱道,
  处林习禅定,  弃舍众闹过,
  不复起违诤,  乐闲获是利。
  常厌离有为,  世间无欣慕,
  诸漏不增长,  住林有是利;
  不起斗诤过,  心常乐寂静,
  善禁身、口、意,  住空有是利;
  随顺于解脱,  速到无障累,
  常住乐恬静,  是住空闲利。

  “童子!菩萨摩诃萨乐于头陀、常行乞食有十种利。何等为十?一者、摧我慢幢;二者、不求亲爱;三者、不为名闻;四者、住在圣种;五者、不谄、不诳、不现异相、又不激切;六者、不自高举;七者、不毁他人;八者、断除爱恚;九者、若入人家,不为饮食而行法施;十者、住头陀行,有所说法为人信受。童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乐于头陀、行于乞食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彼人无我慢,  不求托亲友,
  利衰心平等,  以住头陀故;
  不坏于圣种,  无谄亦无诳,
  自身不高举,  亦不轻毁他,
  弃舍爱恚心,  说法无所悕,
  若说人信受,  是为乞食利。
  不求亲名利,  安住圣种中,
  柔直不谄慢,  是乐头陀利;
  不自誉毁他,  得誉不欣喜,
  闻毁无恚恼,  是乐头陀利;
  法施不为食,  不求恭敬故,
  所言人信受,  是乐头陀利。

  “童子!菩萨摩诃萨住如是等功德利益,在于空闲得见佛藏、得于法藏、得彼智藏,得过去、未来、现在智慧之藏。

  “童子!云何得于佛藏?童子!菩萨摩诃萨乐远离行、住于空闲,获五神通。何等为五?一者、天眼,二者、天耳,三者、能知他心,四者、善知宿命,五者、神通境界。是菩萨以天眼界清净过人,见于东方无量无数诸佛、世尊;如是,南、西、北方亦复如是;四维、上、下亦见无量无数诸佛,常得睹瞩未曾舍离。童子!是为菩萨得见佛藏。

  “童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得于法藏?童子!是佛、如来有所说法,彼菩萨以天耳界清净过人悉皆得闻,是菩萨常得闻法而不远离。童子!是为菩萨得于法藏。

  “童子!云何菩萨得于智藏?童子!以是智慧能持诸法,于一切众生大悲为首,以不痴心而为说法、知彼法义。童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得于智藏。

  “童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得过去、未来、现在智藏?童子!是菩萨如实知一切众生心行惟自心行次第所起,观自心法以无乱想,修习方便如自心行;类他亦尔,随所见色、闻声,有爱、无爱心皆如实知。童子!是名菩萨得过去、未来、现在智藏。

  “童子!我今略说住如是德菩萨摩诃萨得一切佛法,非诸声闻、辟支佛地,何况一切外道异论?”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无量劫,  有佛、如来大名称,
  号曰威德众王佛,  为诸人天所供养。
  比丘十亿具神通,  达到辩才自在岸,
  住头陀行心调伏,  彼佛具足尔所众。
  有城七亿六千万,  其城广长二千里,
  彼时世界阎浮提,  最胜七宝之所成。
  其城殊妙甚奇丽,  百园胜家而庄严,
  其园苑林如密云,  常有种种诸花果,
  所生异种诸林树,  庵罗、阎浮芭蕉等。
  迦尼、瞻波、毕落叉、  尼拘毕钵众鸟集,
  频伽、拘翅、孔雀等,  鹅王舍利甚欢乐。
  种种异类众鸟音,  臻凑游戏百园里,
  如提头赖胜鹉王、  那罗、拘蜂、鹤鸟声,
  其身种种毛羽色,  处在莲花出妙音。
  所有卵生诸异类,  出和雅音生人乐,
  游行园苑自娱乐,  欢乐递相命呼声。
  目多婆师、输迦花、  波利耶多、拘罗婆,
  娑呵迦树如云布,  钵头、芬陀、拘牟头,
  水中种种众异花,  庄严其池甚端妙。
  诸杂香花共严饰,  时彼园林殊可乐。
  时阎浮提有一王,  号坚固德为人主,
  彼王具足五百子,  调柔端正学伎能。
  其国丰熟甚安隐,  无有诸过常胜乐,
  地皆布散诸香花,  与彼天宫无差别。
  牟尼法王于彼时,  宣畅如是寂灭定,
  说:‘诸有道犹如梦,  无有初生及终没,
  众生、寿人不可得,  一切诸法悉虚妄。
  譬如虚空电幻化,  又如野马、水中月,
  无有此世生灭法,  亦无趣向他世者。
  曾所作业不失坏,  三界黑白报不亡,
  无有断常诸行等,  不集于业不住有,
  非自作业还自受,  亦非自作他人受。
  无有去者亦无来,  众生非有亦非无,
  无见取等恶见聚,  亦无众生及净行。
  无生寂灭无相句,  如来功德佛境界,
  是陀罗尼十力才,  是佛、如来胜行处。
  纯白净法功德聚,  智德总持力最胜,
  神足变现势无边,  六通辩才由斯起。
  于其自性曾无减,  无行之行非法行;
  是法界中无所去,  是行非行真法行。
  非音声性入自性,  于趣自性无所住,
  无住无依自性行,  远尘寂灭佛境界。
  定行胜定最胜定,  非行自性有所住,
  于有自性常随顺,  微细难见不动句。
  彼常安住而不动,  住无所住住法性,
  不可得说住自性,  是行不动住于法。
  以音声说非声道,  音声体道是法道,
  无别声聚有所在,  如是性行是法行。
  所说行音非生行,  其法体性真义行,
  以音声说众生行,  音声众生行俱无。
  于中文字无所入,  智慧广大义亦然,
  是道佛赞而修行,  光明法理微细行。
  广离尘垢智慧藏,  若有能住无等等,
  常霔胜妙法施雨,  谓第一空真义道。
  远尘清净第一句,  寂灭胜寂离垢染,
  无分别取及戏论,  是佛所说寂灭句。
  非初、非中、非后住,  非有、非无、非方所,
  已知如是自性行,  是无等法佛所说。’
  坚固德王尔时闻,  两足世尊说是定,
  与八十亿那由众,  欢喜信敬诣佛所。
  时王顶礼人中雄,  以大信心恭敬佛,
  受教退住在一面,  瞻仰敬心合指掌。
  佛知彼王淳净行,  根识自在到彼岸,
  世尊应其心乐欲,  为说如是胜三昧。
  是王闻说第一义,  广发欢喜圣信乐,
  弃舍一切四天下,  离五欲乐而出家。
  彼王因是出家已,  于佛决定深爱乐,
  时阎浮提一切人,  咸皆舍欲而出家。
  比丘及尼乐习定,  如来徒众广无量,
  粳粮自然从地出,  诸天悉来而给侍,
  袈裟法服从树生,  无垢清净甚可爱,
  割截缝治依量法,  彼佛功德威力故。
  童子!汝当观彼王,  舍家出家弃天下,
  观彼三界如机关,  为求广大菩提乐。
  当于来世法末时,  不能舍彼贫贱家,
  杻械、枷锁困苦者,  于此胜法不生信。
  虽被枷系杖策罚,  骂詈、毁辱百千种,
  王力多迫悉能忍,  困苦贫极不舍家。
  资财乏少寿短促,  徒劳辛苦无福报,
  愚痴不学诸伎能,  是人常居凡俗地;
  迫胁无义顽暴恶,  贪惜自富夺人财,
  调戏笑弄毁善人,  自称已发菩提心;
  爱他人妻夺资产,  悭嫉狡猾多纵逸,
  离悲愍心趣恶道,  亦自称言:‘我作佛。’
  见他苦恼生欣悦,  破戒暴虐怀恶心,
  不念恩报破坏他:  ‘大德!为我说法行。’
  闻他说彼菩提行,  反于其人生瞋恚,
  若见法师少过失,  增长加说百千种。
  童子!汝今闻我说:  于此人辈勿亲近,
  若欲求证菩提道,  乃至梦中莫往返。
  头陀行中无量德,  于无边劫而演说,
  于如是德不安住,  终不能得胜菩提。
  其心清净恒善语,  戒净心柔言美妙,
  诸尊长所常净心,  不久便得是三昧;
  不从我慢生秽恶,  其心清净恒成就,
  弃舍憍恣及瞋怒,  能得如是胜三昧;
  常念诸佛功德聚,  皮肤金色无量德,
  佛身诸相自庄严,  如秋夜静众星列,
  胜盖、幢幡及帐幕、  涂香、末香并花鬘,
  众胜供养无等像,  不久能得此三昧;
  栴檀沉水及末香,  胜苏油灯无量种,
  持供恒沙佛塔庙,  不久便得是三昧;
  琵琶、箜篌、鼓妙音,  箫、笛、铙吹及赞叹,
  种种美音百千万,  供养离恶最胜尊,
  造作无量佛形像,  众宝善巧而雕饰,
  姝妙端正最胜上,  不久便得是三昧;
  常处林薮乐寂静,  弃舍聚落离着心,
  乐独无二犹如剑,  不久便得是三昧。
  我作法王汝为子,  随顺学我三昧行,
  我昔得彼大名称,  其名号曰坚固王。
  我本供养无量佛,  恒愿护持清净戒,
  于十力所起恭敬,  为求如是胜定故;
  我于本昔弃妻子,  舍头、手、足、及眼、耳,
  未曾起彼下劣心,  为求胜寂三昧故;
  象、马、车步无量种,  珍宝、宅舍一切施,
  其心初无有悔恨,  为求如是胜定故;
  奴婢、财谷过百数,  种种衣服及饮食,
  充满一切来求者,  为求如是胜定故;
  摩尼真珠、胜金、银、  琉璃、金刚、钱贝、玉,
  所有一切悉能舍,  为求如是胜定故;
  我舍珍宝严身具,  璎珞臂印、师子绦、
  天冠、宝网过百种,  为求如是胜定故;
  微妙上胜多百亿,  我时欢喜而施与,
  劫贝、钵咄、独拘罗,  为求如是胜三昧;
  昔见贫穷及系闭,  多役力求不获苦,
  我于彼所能广施,  为求如是胜三昧;
  象、马、牛、羊、白屋宇、  园苑、车乘、宝庄严,
  我施百千贫乞者,  为求如是胜三昧;
  亿那由他林园苑,  众宝庄严而施与,
  施时欢喜起悲心,  为求如是胜定故;
  王都、城邑及聚落,  种种土地悉皆舍,
  施已能生增上喜,  为求如是胜藏故;
  一一宝聚如须弥,  严身上服亦如是,
  我悉施与贫乞者,  为求如是胜定故;
  富足无量诸贫穷,  归趣我者为救护,
  苦恼众生令得乐,  为求如是胜定故。
  昔于大地我最富,  见诸世间极苦恼,
  弃舍王位诸所有,  悲心尽愿与彼乐。
  童子!我昔为希事,  无量劫中所为难,
  言说所陈无能尽,  亿劫我说尚难穷。
  我若所说众迷惑,  于佛所行无能信,
  备经无量诸苦事,  为求如是三昧故。
  我今劝进汝童子,  汝于我言生重信,
  善逝终无不实说,  大悲实语佛最胜,
  其余苦事百千种,  我昔具受干竭身。
  云何能得是三昧?  若得脱人百千苦,
  于刹那中证此定,  便获真实智慧道。
  我时见佛那由他,  过于十方恒沙数,
  获致如意胜神足,  能往百千诸佛刹。
  诣彼请问最胜尊,  论难庄严百千种,
  时佛为我所宣说,  酬答如向所问难。
  我悉能具领纳受,  乃至不忘一字句;
  既得闻是真实法,  广设无量百种难,
  敷演远尘寂静句,  安无量众智慧道。
  我住如是胜三昧,  于无量劫学此法,
  昔日无量诸众生,  亦置无上最胜道。
  若人本来不见佛,  于此胜法未曾闻,
  彼终不能生信乐,  第一义空真实定;
  其有智人能解了,  得于甚深真实德,
  闻第一义不惊怖,  闻已生上欢喜心。
  彼彼能持我菩提,  即是如来真佛子,
  希有犹如优昙花,  我为多劫修苦行。
  彼人不畏堕恶道,  常得远离于八难,
  当见无量那由佛,  亦能信是胜三昧。
  如彼弥勒独无侣,  于众生所得净智,
  是三昧经在彼手,  我为授记如弥勒。
  是人成就念智慧,  闻持究竟道增上,
  辩才乐寂无忧恼,  是定在彼人手故;
  是人常得天供养,  又为众人所礼敬,
  恒为鬼神所护卫,  以持如是三昧故;
  不为火、毒之所伤,  一切刀杖莫能害,
  入大水中不漂溺,  斯由持是三昧故;
  是人恒住山林中,  为诸天等所给侍,
  夜叉无量来供养,  受持如是三昧故;
  智慧广大如巨海,  说佛功德无障碍,
  演畅诸佛真实德,  以持如是胜定故;
  是人所闻无穷尽,  犹如虚空无有边,
  执智慧炬除闇冥,  是人持是三昧故;
  柔软美妙应义语,  处众演说智者爱,
  说如泉河澍无竭,  以持如是三昧故;
  犹如医王施良药,  又与众生作归舍,
  能为世间作光明,  以持如是三昧故;
  是人不为爱欲心,  乐于寂灭得禅乐,
  说于寂静美妙言,  以持如是三昧故;
  是人离相意不染,  于一切相悉简择,
  心常寂静而经行,  以持如是三昧故;
  彼得无垢离垢眼,  能见无量诸如来,
  得丈夫眼广无边,  由持如是三昧故;
  孔雀美音应寂静,  迦陵频伽悦意声,
  合和诸乐出妙响,  由持如是三昧故;
  成就雷霆声远震,  众鹅钟鼓美妙音,
  美合百种胜伎乐,  以持如是三昧故;
  无量无数僧祇劫,  成就如是和雅音,
  所说语言如甘露,  斯由持是胜三昧;
  肴馔饮食不贪嗜,  于衣钵中不生着,
  少欲知足善调柔,  由持如是三昧故;
  能于自身不高举,  于他人所不轻毁,
  心常柔软乐禅定,  由持如是三昧故;
  常自观察己所行,  不见他人所阙失,
  与众和颜无违诤,  由持如是三昧故;
  悲心恩润清净慧,  离邪正直无谄曲,
  意恒柔软乐解脱,  由持如是三昧故;
  心常乐行布施行,  悭吝之结不能染,
  不为境界所摄录,  以持如是三昧故;
  端正殊特人喜乐,  其身皮肤真金色,
  三十二相以庄严,  以持如是三昧故;
  色相功德悉端妙,  多人爱敬恒守护,
  男、女、大、小观无厌,  以持如是三昧故;
  诸天、龙、神、夜叉众,  于是人所悉欢喜,
  往诣家家皆赞叹,  以持如是三昧故;
  梵王、帝释、自在天,  并余一切来供养,
  其心都无起我慢,  以持如是三昧故;
  彼离一切诸险径,  无有障难恶道畏,
  解脱一切恐怖事,  由持如是三昧故;
  能闻佛说微妙法,  无复一切诸疑惑,
  随顺趣入甚深法,  以持如是三昧故;
  若闻贤圣微细法,  悉能解了得究竟,
  由于过去因缘力,  以持如是三昧故;
  如来说于如是言,  善得利养心不举,
  以是因缘得总持,  斯由得是三昧故;
  是人临欲命终时,  悲慧雄猛弥陀佛,
  是佛为现住其前,  以持如是三昧故;
  得见十力称所求,  及诸声闻住其前,
  决定生彼安乐国,  以持如是三昧故。
  假令一切众生类,  一时成佛尽有边,
  其中一人咸供养,  复过恒河沙数劫,
  若于后世末代时,  得闻是定无谄人,
  能于是定起随喜,  过前功德非分数。
  童子!当知寂灭道,  是第一义空三昧,
  若书、读诵、受持者,  是人名为持法藏。

  “童子!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若欲知一切众生言音,及知一切众生诸根差别、前后不同而应说法,童子!彼人于此三昧应当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又,为摄一切众生故,应当修习方便相应。”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人曾见无量佛,  亦曾咨问是三昧,
  是胜智人持此定,  住第一善而不动;
  得于人天上妙乐,  常得他人胜供养,
  又得禅定涅槃乐,  是不放逸持定故;
  闻他赞已不生欣,  若被骂辱亦无恚,
  八法不动犹如山,  乐求解脱持定故;
  口初不说无义语,  离瞋、傲慢及诤论,
  忍辱调伏心欢喜,  由不放逸持定故;
  其言柔软谛审实,  舒颜和悦先慰问,
  见诸众生常含笑,  以持胜净三昧故;
  心常调伏不恼他,  善摄五根持戒净,
  住实少言利可爱,  以持净胜三昧故;
  常舍广施无吝心,  饥渴众生令饱满,
  自食不欣施他喜,  善业人持直定故;
  为多百千诸天爱,  夜叉、修罗、龙恭敬,
  独处林中恒守护,  勇猛持是胜定故;
  乐在寂静离音声,  龙、阿修罗恒亲觐,
  一切无能怖畏者,  以不放逸持定故;
  其声犹如梵天音,  又如众鹅可乐声,
  亦如五百美妙音,  名闻遍彰诸世间。
  大地所有诸微尘,  功德过于彼尘数,
  利益众生功德藏,  以修如是寂定故。

  “童子!菩萨摩诃萨心生乐欲:‘我于一切法自性云何得知?’童子!菩萨摩诃萨于此三昧应当受持、读诵、为他广说、修习方便相应,为摄一切众生故。”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智者无恚爱,  又不起愚痴,
  烦恼悉微薄,  知胜寂法故。
  佛戒不缺犯,  女色无纵逸,
  坚心求是定,  知法离尘垢。
  智慧及神足,  觐佛诣多刹,
  总持到彼岸,  以知寂定故。
  速成两足尊,  为寂治烦恼,
  善拔恶毒箭,  说无垢寂句。
  若人为良医,  善知病起由,
  学此智决定,  解脱众生害。
  学理得自在,  无著堪供养,
  安众无悕望,  解知净法故。
  人师子忍辱,  打骂无瞋恚,
  屠割亦不恼,  能知阴空故。
  忍力如须弥,  都无计忍想,
  乃至佛不存,  知有常空故。
  三界无量想,  三世悉了知,
  能显理无量,  无畏学法故。
  于事不取想,  爱、憎悉不取,
  知法常空寂,  得胜寂灭故。
  若说此胜定,  不久见菩提,
  圣境善了达,  施是获多报。
  说亿修多罗,  所演无滞碍,
  辩才不断绝,  知法广大故。
  若人不思劫,  定慧犹如云,
  说法无穷尽,  知此寂定故。
  辩才不思议,  求道必能得,
  说无边亿经,  知法相名遍。
  佛说无上法,  闻持令充满,
  于中无疑惑,  知法悉非有。
  爱语常行施,  善舍拯贫乐,
  资生恣充足,  悲愍世间故。
  当作阎浮王,  愍众无瞋怒,
  众人起慈敬,  以知空法故;
  端正妻、男、女,  王位、身皆舍,
  决定无吝悔,  以知空寂故;
  若人割支节,  梦寤都无瞋,
  曾供无量佛,  以持空法故;
  供养牟尼日,  三世无疲倦,
  大信心不动,  是知空法故;
  善持佛法藏,  住胜陀罗尼,
  不久得成佛,  以持胜经故。
  世世不聋、盲,  旷劫具诸根,
  八难常远离,  系心说此经。
  为福离恶道,  端正相庄严,
  心净住神通,  以斯佛现前。
  种种应化身,  诸刹度众生,
  若得见彼者,  菩提意决定。
  智念无忧者,  精进势力起,
  胜法中究竟,  末世持经故。
  身出千亿光,  其光蔽日月,
  若修习空定,  不久人中胜。
  我求寂境界,  千亿僧祇劫,
  不舍勤精进,  为然灯授记。
  智应行是经,  说胜诸佛法,
  外道愚痴失,  命终地狱煮。
  受苦最尤剧,  那由劫乃尽,
  多劫毕罪已,  得为甘露因。
  末代可怖时,  近于无上道,
  护持我法藏,  记彼持是经。

  月灯三昧经卷第六


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39 月灯三昧经

月灯三昧经卷第七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童子!若菩萨摩诃萨应常乐修神通本业。云何菩萨摩诃萨大神通本业?谓摄一切善法,不取戒聚、不着定聚,于智慧聚亦不戏论、于解脱解脱知见之聚亦不取着。童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大神通本业。若成就神通本业得大神通者,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变现自在,便能为一切众生说法。为摄大乘故,是菩萨于此大神通本业应常修学。”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神通本胜业,  显示无果报;
  悕果修诸行,  取我想不除。
  所言神通者,  佛智不思议;
  若住取著者,  彼人无智慧。
  不思议诸法,  音声而显示,
  若执于音声,  不达方便说。
  不晓方便教,  靡知方便说,
  非法说为法,  于法宁觉了?
  三千世界中,  我时说诸经,
  义一种种味,  彼悉不可说。
  所有十方佛,  显说无量法,
  谛思一句义,  便则一切解。
  一切法无我,  若人学此义,
  彼时习一句,  悟佛法不难。
  诸法是佛法,  若人学此法,
  如法而解了,  便顺于空法。
  诸语是佛语,  一切声事无,
  遍于十方求,  佛语不可得。
  佛语最第一、  佛语无过上,
  微细事悉无,  是为语最上。
  彼法最无上,  显现不断绝,
  无得微尘许,  诸佛之所说。
  诸法不可得、  无有法可证,
  如是知于法,  能解佛菩提。
  彼若悟此法,  便转于法轮;
  转于法轮时,  则畅胜甘露。
  菩萨能解了,  无上佛菩提,
  得为无等尊,  令他悟佛智。
  无修及无愿、  无相谓与空,
  如斯四种门,  佛说为解脱。
  眼、耳及鼻、舌、  身、意诸根等,
  此皆体性空,  憍陈最初见。
  若能于此法,  如实知体性,
  诤论彼便无,  了达法相故。
  谓勇猛境界,  菩萨救护者,
  悉无有疑惑,  了法体空故。
  能达诸法性,  故得名为佛,
  以难量法界,  觉悟应度者。
  得诸佛之业,  皆由戒身造,
  佛言及戒声,  皆同平等相。
  已说诸音声,  谓下、中、上音,
  平等悉一相,  佛能示法教。
  佛法无所住,  亦不在诸方,
  不生亦不灭,  是故名无漏。
  非新亦非故,  非散亦非合,
  非青亦非黄,  非白亦非黑。
  难说不可取,  藉言乃昭畅,
  此非音声地,  诸佛巧智通。
  彼是无漏法,  是说无所依,
  不在十方所,  是法佛所说。
  于佛灭度后,  思念佛身相,
  即便睹佛身,  以佛神力故。
  竟无有众生,  证于寂灭者,
  说于此法时,  无量众灭度。
  譬如彼日、月,  影现于百川,
  皆睹其像貌,  诸法相如是。
  若知诸法性,  犹若诸影像,
  终不以色身,  得睹于真佛。
  诸法无形相,  求状不可得,
  如是无形法,  即是佛法身。
  若人见法身,  是名见导师;
  法身即正觉,  如是名见佛。
  不得而示得、  不得而说得,
  若欲求沙门,  应当知此道。
  我已说真行,  知众生乐欲,
  若入秘密教,  彼便无执着。
  若谓所证得,  彼便无所克,
  此不得道果,  故名非沙门。
  斯法甚深奥,  未达作此说,
  彼教甚渊玄,  难可以宣示。
  五众事皆无,  悉从虚妄起,
  无有能起者,  及与五众法。
  五众之性相,  即一切法相,
  佛说如是相,  其相不可得。
  如虚空无物,  诸法亦如是,
  前、后及现在,  三际如实观。
  言说如虚空,  空中无取故,
  如是法体性,  无取如虚空。
  演说如是法,  曾无有所说,
  于法无所见,  是乃不思议。
  此法无自性,  法体不可得,
  会佛菩提者,  定灭之境界;
  若能如是知,  于法便无著;
  若能不着法,  彼人了法想。
  菩萨一切时,  弃舍一切想;
  若人弃想者,  佛法则无著。
  其际无可取,  是名为实际,
  于际了达者,  亿劫能不着。
  本际妄分别,  愚痴轮生死,
  十方遍推求,  本际不可得。
  一切法空故,  菩萨无所著,
  兴行为菩提,  其行不可得。
  如鸟飞虚空,  足迹不可得;
  正觉性如是,  菩萨能解了。
  如人善学幻,  幻作种种物,
  示现诸色像,  而实不可得。
  若取于得、失,  彼便无所得,
  其智犹如幻,  非即同其幻。
  于是空法处,  愚者妄分别,
  行于分别中,  彼人趣恶道。
  众生生、老迁,  流转无穷已,
  沉没生、死中,  苦恼无有量。
  世间生苦恼,  由愚妄分别,
  未断彼分别,  漂流久生死。
  初乐及相应,  习着欲果报,
  执取未能舍,  住业烦恼故。
  众生业不尽,  瀑流欲所漂,
  数数而受生、  数数还死灭。
  无智为魔娆,  造作诸恶业,
  处处而受生,  便感诸死报。
  凡夫愚闇冥,  而获于生死,
  贫穷加楚切,  复向不善趣。
  以刀、鞭、杖等,  递互相加害,
  造作此恶事,  增长诸苦恼。
  我子及我财,  凡夫妄分别;
  如是妄分别,  复增诸有漏。
  彼增诸生死,  是则为凡夫;
  流转诸异趣,  故名为凡夫。
  彼弃于佛法,  增长诸恶法,
  则不得解脱,  系属魔网故。
  愚因爱欲故,  随事秽女色,
  还趣于秽处,  堕于诸恶道。
  欲染佛不叹,  及近于女色,
  此怖畏诸罥,  女罥最可畏,
  菩萨恒远离,  犹如恶毒蛇,
  常不亲女色,  知非是佛道。
  修学菩提道,  如佛本所习;
  修学佛道已,  速成无上道。
  彼得最无上,  为世诸庙塔,
  智慧无过者,  成于天中天,
  令他住八戒,  戒身无垢染。
  无量诸亿众,  劝教修菩提,
  与众作利益,  一切悉起悲。
  彼健智慧者,  而击于法鼓,
  震动魔王宫,  及与魔眷属,
  无量诸亿魔,  劝令修菩提;
  降伏诸异论,  胜出诸外道,
  震动于大地、  大海及众山。
  变现为多身,  种种诸杂类,
  大智能显示,  百千诸神变。
  震动无量刹,  犹如恒河沙,
  降伏彼魔辈,  便悟无上道。
  复化作妙树,  种种宝严饰,
  花、果奇茂盛,  芬芬甚可爱;
  或化为台榭、  楼观及宫合,
  勇健为变化,  花池甚精明,
  满八功德水,  清冷无秽浊,
  若有众生饮,  灭除三种渴。
  若有饮此水,  悉得于不退,
  能得无上智,  堪为世导师。
  无上寂灭道,  行者应当知,
  不达此道者,  所谓是外道。
  若人亲近彼,  受行于言教,
  坠于大恶处,  阿鼻难救拔,
  受大极苦恼,  不可具论说。
  唯我能知足,  及大胜菩萨,
  甚深难可睹,  非愚凡夫地,
  谓住取著者,  于此法生疑。
  变作胜庄严,  无量种可爱,
  一切悉得往,  无上诸佛刹。
  一切诸佛土,  皆现诸异色,
  菩萨大神力,  一切悉能现。
  大力、大勇猛,  被于坚胜铠,
  执大金刚杵,  摧灭于空法。
  自身所放出,  无数大光明,
  其数如恒沙,  灭彼世间闇。
  彼不染女色,  亦不随顺彼,
  当离于此想,  女想甚可䛩(乌故反)。
  佛土常不空,  勇猛之所住,
  恶魔波旬等,  不能为娆乱。
  住于恶见者,  不得遇诸佛,
  忿怒之所制,  安住于悭贪。
  彼为魔波旬,  生天及解脱,
  与其作障碍,  是故堕恶道。
  观察一切想,  而住远离想,
  彼人能得知,  诸佛无上智。
  能见前、后际,  及与于现在,
  演说如是义,  于中无所说。
  假名和合言,  菩萨知如是,
  利益于含识,  无量难思议。
  想者测知义,  显示能取故,
  其相无可取,  便示寂灭义。
  不寂者是想、  寂灭者是智,
  若知想自性,  便离于诸想。
  若有想可遣,  是则还有想,
  彼行想戏论,  是人不离想。
  若人作是心:  ‘是想谁所造?
  是想谁能证?  谁能灭是想?’
  起想之法者,  诸佛莫能得,
  即于此处有,  无我离取着。
  若其心不生,  何由得起想?
  若心得解脱,  彼则无由起。
  若证于解脱,  心则不思议;
  心不思议故,  成就不思议。
  我本作是念:  ‘安住心地已,
  弃舍一切心,  愿成不思议。’
  白净法果报,  睹见于无为,
  一念能了知,  一切众生念。
  众生即是心、  心即是如来,
  诸佛不思议,  显了于此心。
  若人作是念:  ‘云何得舍心?’
  思惟于无心,  能离一切心。
  若于死灭时,  心随于想转,
  是人起思心,  令心不解脱。
  愚存于女想,  则便起爱欲;
  若能灭除想,  便能无爱欲。
  若思无上法,  是思最大思,
  以思诸法故,  获得真实心。
  忆念无穷已,  长夜恒攀缘,
  诸邪异忆想,  思心不可极。
  名心尽法者,  尽中本无智,
  智慧非尽地,  以法无尽故。
  假名语言道,  亡言而演说,
  此法无差异,  智慧无有尽。
  不生亦不灭,  无相、无状貌,
  常于亿劫中,  显现无相法。
  观察一切有,  安住非有中,
  未曾见有异,  亦不见无异。
  假名有言说,  显示非有、无,
  然彼一切佛,  有、无无所见。
  一切有为法,  显示于非有,
  若能知此法,  便能见非有。
  常无有所证,  毕竟无有故,
  若有可证者,  便名为世间。
  若作如是心:  ‘我于世成佛。’
  作此存有想,  终不悟菩提。
  菩萨无畏者,  于法无所求,
  自然无烦恼,  是名为菩提。
  众人作是言:  ‘我趣于菩提。’
  以不知此道,  彼远佛菩提。
  以音声说法:  ‘一切诸行空,
  音声体自性,  精微不可见。’
  示大神通者,  说此修多罗,
  利益诸菩萨,  诸佛之所明。
  断彼诸对治,  谓诸烦恼等,
  彼住大神通,  善修四神足。
  获得于尸罗,  于空则究竟,
  安住于神通,  神足不思议;
  安住无愿智,  修智善清洁,
  求智无厌足,  无量不思议。
  神通三昧中,  任运无功用,
  是报恒空无,  一切常寂灭;
  是报神足力,  往游亿世界,
  见佛世灯明,  犹如恒河沙。
  彼人于生、灭,  随心而自在;
  以心自在已,  其身得清净。
  佛诸弟子中,  若修神通力,
  于此报通者,  十六不及一,
  一切诸天众,  不能见彼身,
  惟除佛、世尊,  及其同得者。
  彼身无诸疾,  亦无发白皱,
  及与羸虚老,  临终无苦切;
  彼无有疑滞,  及与诸迷惑,
  昼夜恒演说,  百亿修多罗。
  一切诸烦恼,  悉断于习气;
  一切众生所,  常起平等心。
  于百千三昧,  无垢得自在,
  修习大智慧,  为他而演说。
  男、女二根等,  一切远离想,
  安住非有想,  能说真决定。
  以清净智慧,  演说如实法,
  称于随顺法,  定慧之境界。
  彼修诸定者,  不为有所滞,
  常以真实言,  说法无不益;
  彼善得人身,  远离一切难,
  能报诸佛恩;  常乐此经故,
  彼于无量劫,  弃舍于世间。
  若于此妙典,  乃至持一偈,
  已曾见诸佛,  数数致供养。
  以爱此经故,  速悟佛菩提,
  彼即见诸佛,  恒在耆阇山,
  悉授彼人记:  ‘当见弥勒佛。’
  彼见弥勒佛,  若于末代时,
  持于此经者,  得上爱乐心。
  安住实际中,  成就不思议,
  于不思议际,  无有诸疑惑。
  彼人无有疑,  亦无微少惑,
  于佛语决定,  菩提不难得。
  末代怖畏时,  难可得修行,
  若得闻此经,  便得无尽辩。
  爱乐此经者,  无上佛法藏,
  佛及诸声闻,  彼便已供养。
  转读此经人,  即是持法藏,
  一切供养中,  法供最为上。
  若能持此经,  难思佛菩提,
  谓:‘佛无上智,  彼智得不难。’
  若于先佛世,  曾持此经典,
  乃后末代时,  身还遇此经,
  诣于诸佛刹,  彼便能震吼,
  作大师子吼,  佛吼不思议。
  于彼亿佛所,  释师子所作,
  能以无量辩,  演说无所畏。
  甘蔗功德种,  而授彼人记,
  及于后末代,  能护佛菩提。
  妙色皆具足,  相好自庄严,
  神力速能往,  悉见无量佛。
  神力化作花,  端妙甚芬馥,
  常以银、水精,  及诸琉璃等,
  一切诸宝货,  彼悉掌中出。
  为求菩提故,  供养一切佛,
  无量诸供养,  音乐及歌赞,
  自身毛孔出,  犹如恒河沙。
  亿类众生等,  若得闻是音,
  便得不退转,  无上佛智慧。
  为佛所赞叹,  普闻其名号,
  诸方传其名,  自亦得闻见。
  若闻其名者,  得灭一切想,
  既灭其想已,  得见无量佛。
  如是之智慧,  行于菩提行,
  为利诸众生,  故求菩提德。
  彼行智慧者,  得于如是利,
  复得余利益,  能持此经故。
  若有诸妇女,  闻持此经故,
  即转于女身,  能说甘露法,
  彼更不复受,  如是女人身,
  具足诸妙色,  成就相庄严。
  若于此胜经,  显示其功德,
  悉获是妙果,  速证于菩提,
  常于一切生,  成就无所畏。
  若人于此经,  菩萨之境界,
  无尽胜三昧,  一切菩萨母,
  速证菩提者,  应当持此经。
  彼得亲近佛,  亦近佛菩提,
  不久于此经,  获胜妙寂灭。
  此地勇健者,  菩萨所安住,
  见世灯明照,  犹如恒河沙。
  能作大力转轮王,  见佛十力寂定心,
  无量百偈而赞叹,  得离垢地胜三昧。
  彼设无等供养佛,  有大名号人中上,
  弃舍王位如涕唾,  而修最上胜梵行,
  于胜佛法而出家,  得此寂灭离垢定。
  得于胜善美妙语,  演说不断多亿经,
  空无相愿微细法,  寂胜离垢无诸漏,
  自性空寂语言断,  出定能为多人说,
  甚深智慧常无量,  广大智慧无边义。
  得此甚深三昧已,  能为世间作照明,
  常修梵行恒皎洁,  无诸腥臊及鄙秽,
  无量众生令安住,  使得寂定离诸垢。
  常得聪利捷速辩,  多闻如海无量慧,
  语言善妙达诸法,  持此寂定胜经故;
  了知诸业及工巧,  晓于因论及医方,
  到彼一切勇健岸,  持此离垢寂定故;
  于诸偈论及戏笑,  善于歌舞皆究竟,
  常为世间作师法,  持此离垢寂定故;
  常有上妙诸眷属,  恒得一切上供养,
  能修胜妙菩提行,  持此离垢寂定故;
  忧恼毒箭逼切心,  彼智慧者无此患,
  恒无病疾常安隐,  持此离垢寂定故;
  世间所有诸病患,  一切身患及心患,
  彼人常无如此患,  持此离垢寂定故;
  所有身痛及心痛,  若有牙痛及头痛,
  智者常无是痛恼,  持此离垢寂定故;
  心有无量余痛恼,  从其意起烧其身,
  彼无一切起烦恼,  持此离垢寂定故;
  犹如虚空无所染,  自性无垢常清净,
  彼人心净亦如是,  持此离垢寂定故;
  亦如日、月之光明,  其光颇执常清净,
  彼心清虚亦如是,  持此离垢寂定故;
  如人执持诸彩色,  欲画虚空不可得,
  彼人心净亦如空,  持此离垢寂定故;
  譬如风行于十方,  遍游诸方无所著,
  其心流注犹如风,  不染世间得解脱,
  风行速疾不可见、  不可罥网而系缚,
  彼人志意深难知,  持此离垢寂定故。
  壁上光影不可取、  指水中像难可执,
  得于三昧在身时,  无有能知彼人心;
  十方世界诸众生,  所有语言犹可算,
  得此三昧在身时,  无能得知彼人心;
  得于如是寂灭定,  其心无垢、无染着,
  三界众生无与等,  惟除诸佛三界尊。
  离贪爱欲不染色,  不以愚心着女人,
  得于如是胜定时,  获胜寂灭无所染;
  于彼男女无恋情,  不染妻妾及眷属,
  得于寂灭胜定时,  善寂之行无所染。
  于其货贿无所宝,  不希天果、不着财,
  其心清净无妄想,  由得此定获胜益;
  不为生天修梵行,  智者行檀不求报,
  为菩提因修梵行,  得于离垢寂定故;
  不求王位修戒行,  多人为此修梵行,
  为利众生求菩提,  专欲成就此定故。
  诸欲已弃身不恼,  永不悕求淫欲事,
  断除淫欲及慢高,  由得如是寂定故;
  彼常不为瞋恚恼,  瞋恼秽心永不生,
  常以慈心除瞋怒,  由获如是胜寂定;
  彼常不为愚蔽心,  斯由智慧断无明,
  获得无量无阂智,  由得斯定获此利。
  以不净观除爱欲、  慈心除瞋无有余、
  智慧除断无明网,  获此妙定照世间。
  无有睡眠及懈怠,  离起烦恼及与地,
  永得解脱无杂秽,  得斯三昧获此利。
  不为悭贪之所逼,  心常乐于惠施人,
  一切皆舍悉与乐,  彼人能持三昧故。
  具足威势无与等,  一切常有大身力,
  一切世间无伦匹,  菩萨由持胜定故。
  亦复能为转轮王,  具足七宝乘空行,
  彼时一切悉归奉,  是智慧者获此报。
  最胜贤善豪贵家,  资生、眷属悉丰备,
  象、马、车乘及辇舆,  丰饶金银具众宝,
  恒生贵族豪富家,  如是展转生胜处,
  于佛、法、僧深信乐,  生于彼处众人敬。
  阎浮提内不信家,  悉皆能令生正信,
  能令建立菩提心,  亦复令彼得道果。
  彼得无上菩提已,  转于无上妙法轮,
  若人知彼所说法,  悉皆获得无生忍。
  菩萨常乐慈爱育,  悉能长养于众生,
  恒为无量胜利益,  开众生眼除闇冥。
  若佛教导一菩萨,  无量百千亿众生,
  彼悉于中殖善本,  闻已即发菩提心。
  彼时刹土不空虚,  智者奉持佛法故,
  佛子!菩萨随所住,  广利无量诸众生。
  护戒无等持梵行,  于无量劫净三昧,
  于禅解脱常决定,  如是菩萨名佛子。
  彼常修习胜神足,  能往无量诸佛刹,
  于如来所闻正法,  随所闻已悉忆念。
  若住总持菩萨者,  能说无量修多罗,
  又知过去诸众生,  未来、现在亦复尔。
  晓悟含识诸生死,  亦复了达于未来,
  无有从此向彼者,  推其少分不可得。
  业既不至彼,  求之亦难得,
  菩萨大名称,  乃能解了之。
  最胜净心者,  安住于空寂,
  以无上大乘,  运载于群品。
  彼不思惟念,  存有众生想;
  彼大名誉者,  能悟无生法。
  彼虽有所说,  不取众生想,
  悟彼境界空,  住于坚固智。
  显说此三昧,  佛法之所住,
  不起于思想,  谓诸男、女等。
  观察于诸女,  而坐于道场;
  坐于道场已,  摧坏诸魔军。
  于魔无所见,  降伏诸魔众,
  不见魔女来,  而至于我所。
  坐于道场时,  遣除一切想,
  以断诸想故,  一切大地动;
  须弥及大海,  十方亦复然。
  于彼十方界,  悉知彼众生,
  菩萨神通力,  震动于大地,
  六种震动时,  以证菩提道。
  一切有为法,  及以无为法,
  是法悉了达。  但有说法音,
  无有能知者,  此是诸法道;
  若知此道者,  名为世间解。
  因缘故法生、  因缘故法灭,
  因缘之体性,  如实悉了达。
  若学一切法,  空法能究竟,
  便知诸法道,  穷尽一切法。
  彼所行法道,  菩萨求不得;
  其有知此道,  正觉不思议。
  若知一切道,  便能获究竟,
  远离于恶道,  能知诸法相。
  坐于道场已,  作大师子吼,
  无边亿世界,  言音悉充满。
  复能动彼刹,  世雄大名称,
  善度众生者,  谓圣调御士。
  已证上菩提,  起于菩提树,
  无量诸亿众,  应度者已度,
  然后能变化,  化作无边佛,
  往游诸世界,  利益于众生。
  诸佛能安立,  无量诸亿众,
  应化诸如来,  为说最胜法。
  此为真大乘,  名为如来智,
  能起众生信,  而作得佛因;
  此是真大乘,  如来最妙乘,
  恭敬于如来,  加敬于菩萨。
  于佛深加敬,  法、僧亦复然,
  欲证胜菩提,  其心不下劣。
  敬奉于菩萨,  尊重勇猛者,
  速皆登正觉,  不久成如来。
  于千世界中,  菩萨悉往诣,
  见于牟尼尊,  菩萨无所畏。
  以诸胜宝末,  遍散于大雄,
  糅以蔓陀罗,  乐求菩提故。
  庄严于此界,  为求佛功德,
  宝网以罗覆,  遍至于十方,
  悬诸胜妙幡,  建亿宝幢盖,
  无量种庄严,  光饰于世界。
  变作胜台阁,  及以妙宫殿,
  廊庑尽端丽,  众宝相间错,
  楼窗及宫室,  皆作半月形,
  并杂香瓶等,  皆用妙宝饰。
  种种诸馨物,  悉出妙云台,
  于千世界中,  香熏甚可乐。
  于彼普香云,  雨以香花雨,
  若有嗅之者,  成佛大道师,
  便去于爱刺,  亦复除瞋恼,
  碎坏于痴网,  远离诸闇冥,
  获得胜神通,  及于根、力、觉、
  诸禅与解脱,  应受于信施。
  敷置亿床座,  布以众妙衣,
  宝网罗覆上,  花鬘而庄严。
  无畏诸菩萨,  勇猛大士坐,
  具相庄严身,  备诸随形好。
  以诸妙宝林,  庄严于此界,
  变作诸花池,  满八功德水,
  若饮彼水者,  远离一切患,
  速能离渴爱,  得为世支提。
  复有余世界,  大士悉来集,
  赞叹佛功德:  ‘导师、释师子。’
  若有得闻音,  能成世道师。
  彼得不思议,  此经能显示:
  妙色金莲花,  亿叶而稠密,
  最尊妙觉宝,  处此莲花台。
  琉璃为茎叶、  真金为花须,
  德藏摩尼间,  变作众亿花。
  所出诸妙香,  闻者皆欣乐,
  灭除一切病,  六根悉充悦。
  贪爱、及瞋、痴,  悉皆一时尽,
  除诸烦恼已,  决定得成佛。
  此花出妙音,  赞叹佛功德,
  法、僧亦复然,  声满十方界。
  空门与无相,  及以无愿法,
  那由众闻已,  皆得于不退。
  所出诸音声,  往遍亿世界,
  无量众闻已,  发于菩提心。
  鸿鹄及孔雀、  鹦鹉、鸳鸯等,
  所出诸妙音,  佛音最为上。
  以胜妙宝树,  变现于此土,
  端严最第一,  珠鬘以垂布,
  所有庄严具,  一切诸佛刹,
  于中最为胜,  而现于此刹。
  妙衣璎珞具,  树悬诸乐音,
  妙花怡悦心,  一切恒垂布,
  是诸妙庄严,  众生得安乐,
  释迦所住持,  由圣神力故。
  如是要略说,  释师子功德,
  菩萨大名称,  于此智无疑。
  若能于此信,  其行不思议,
  增长于智慧,  如川赴于海。
  若欲量大海,  无有能知数,
  我说菩萨法,  是皆不思议。
  难思诸菩萨,  安住如此际,
  演说美妙语,  犹如恒河沙。
  无量诸劫中,  菩萨常无取,
  若断于取相,  得近于菩提。
  假使法灭尽,  终不毁净戒,
  于行无残缺,  菩萨众之首。
  良由爱欲故,  令戒有漏缺,
  断除于欲相,  得于不逸定。
  常行寂灭定,  不著于定味,
  无著、无放逸,  不为世所染。
  出过于世间,  能往诸佛国,
  所谓安乐土,  得见弥陀佛。
  复见诸菩萨,  具足相庄严,
  到彼神通岸,  究竟总持门。
  往游亿世界,  头面礼佛足,
  复能作照明,  无量诸佛刹。
  遣除一切患,  及坏诸烦恼,
  断除诸结缚,  一生补佛处。
  安乐诸众生,  永不堕恶趣,
  彼国诸众生,  断除诸恶道。
  弥陀救护者,  修治佛世界,
  本习不放逸,  不可思议劫。
  汝等勿怀疑,  彼佛自在力,
  能生增上信,  速得生彼刹。
  女人闻叹国,  能生增上信,
  得为男子身,  能往亿佛刹。
  那由他亿刹,  所有诸供具,
  悉供一切佛,  不及慈一分,
  常修于戒、定、  无量禅解脱,
  修三解脱门,  速成人中上。
  末法恶世中,  菩萨若持戒,
  供佛常悲身,  此供为最胜。
  是人供诸佛,  过去及现在、
  未来最胜尊。  恶世持戒者,
  十方佛悉见。  菩萨末法中,
  护持佛禁戒,  善子能护法。
  女人闻赞彼宝国,  若生增上信乐意,
  便获男子聪慧身,  能往游于亿佛刹。
  那由他亿佛刹中,  所有种种供佛具,
  悉以供养于诸佛,  不及慈心一少分,
  修持禁戒及三昧,  并习诸禅、四无量,
  亦修三种解脱门,  速得成于世无上。
  供养诸佛常悲身,  如此供佛世无比。
  若有菩萨不舍戒,  于彼末代恶世时,
  是人能供一切佛,  过去诸佛及现在,
  及以未来最胜尊。  若有恶世持禁戒,
  十方诸佛见是人。  菩萨若于后恶世,
  持于清禁佛所叹,  是为我子能护法。”

  尔时,佛告月光童子:“乃往过去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旷大阿僧祇劫,于时有佛号曰声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童子!彼声德如来安置无量不可思议数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诸人天而修佛业已,然后入于无余涅槃。

  “童子!是时有王名曰德音。彼王于佛、如来、应、正遍知涅槃之后,为供养声德如来故,起八十四千万亿塔,一一塔前然百千万那由他灯明,以一切伎乐、香花、宝鬘、涂香、末香,复以一切衣服、宝盖、幢幡——皆为供养诸佛、如来——置于塔所。

  “于时德音王于如来舍利塔所献供养已,会满八十百千万亿那由他大菩萨众集已,供给一切乐具——是诸菩萨皆为大法师,善能说法得无量辩才、善能显示无量诸法真实功德。童子!尔时众中有比丘,名安隐德,在彼会坐,年在弱冠,颜艳发黑,住于童真贤妙之行,曾不受于色欲之乐,始受具戒初夏之时。

  “童子!尔时德音王请大菩萨众,为欲满足六波罗蜜菩萨藏、大陀罗尼善巧方便自在无碍,是故于其夜中请大菩萨众在于佛前而为法会。时百千万那由他灯皆悉炽明,扫洒堂宇、散种种花、敷种种妙衣。

  “时德音王与其后宫妃后、婇女、及于辅相城邑人民与诸眷属以众伎乐、执持涂香、末香、花鬘、衣服、宝盖、幢幡,悉皆出已供养佛塔;供养已讫,共八万宫人——为听法故——皆升高殿。尔时,无量天人为闻法故悉来集会。

  “尔时,安隐德比丘见百千亿那由他灯炽然遍照,观大众会即作是念:‘我亦行于大乘,乐求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若我今欲获是三昧者,应当供养此佛庙塔。我今当作如斯供养,令诸天、人、阿修罗等生奇特想,欢喜踊跃得法光明,令我供具映蔽彼王所有供具、令德音王及宫人眷属见我供养皆悉欢喜。’

  “尔时,安隐德菩萨见于大众在于塔前为听法故,即于其夜在佛塔前衣缠右臂以油涂之,为供养佛故而炽然之。时安隐德菩萨住增上信、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右臂已,其心无异、颜色不变。

  “童子!尔时安隐德比丘然臂之时大地震动,其明映蔽无量百千行灯悉无光照,以此臂光遍照十方。尔时,安隐德菩萨欢喜充满,于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以和雅美妙辩正言音辞句而作歌颂,令诸大众悉皆普闻。尔时,众中万二千忉利天子心生欢喜设种种供养,皆为法故而来会此。

  “尔时,德音王在高楼上,并后宫眷属妃后、婇女,见安隐德比丘然其右臂,烔然红焰遍照诸方。见已,心作是念:‘此比丘必获神足,乃作如斯希有变现,于其身命无有吝惜。’

  “尔时,德音王见安隐德比丘希有神变心生爱乐,以净信心及自善根力之所熏资,与诸后妃、八万婇女从千肘高殿放身投下——为欲见此菩萨比丘——恭敬善根之力得现果报,即为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摩睺罗伽之所护持不令堕落。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摩睺罗伽护持力故,是德音王及后妃、婇女,虽堕高殿而于身心无所伤损,不疲、不怖。

  “尔时,德音王两手抱臂而大号泣,一切大众皆亦如是,以见安隐德比丘然其臂髆如瞻波花鬘,臂复纤长如象王鼻;一切众人见者奇叹,莫不呼嗟、悲泣雨泪。

  “尔时,安隐德比丘见此大王及诸人众皆悉悲泣懊恼,而问王言:‘大王!何故悲号堕泪及诸大众悲啼乃尔?’

  “于时德音王以偈答曰:

“‘大智安隐德!  聪慧胜法师!
  见汝然身分,  以是故哀泣。
  汝颜甚端妙,  犹如炽火聚,
  见汝毁身分,  故增我忧恼。
  汝然右臂时,  光耀十方界,
  映蔽于诸灯,  星月复不现。
  大地悉震动,  汝心无倾摇,
  我心起于敬,  知汝非凡夫。
  于其千肘殿,  共八万宫人,
  我身自投下,  身竟无诸患。
  善哉!汝净智!  善哉!意无上!
  善哉!精进士!  善哉!成大信!
  汝然身臂时,  其心无动异,
  发于欢喜心,  兼复说妙法。
  犹若圆满月,  复如净空日,
  如须弥山王,  端妙亦如是。
  我作如是愿,  满足大精进,
  故捐所爱身,  利益于众生。
  爱法故悲啼,  喜乐广无垢,
  汝已毁身分,  故我极忧恼。’
  天人所供者,  无边胜辩才,
  安隐德报王,  便说是偈言:
  ‘不以无身、手,  故名阙身分;
  若不持戒者,  是名身分缺。
  以此臭秽身,  我已供如来,
  难思议福田,  一切世间塔。
  若人三千界,  满中七宝沙,
  于佛、世尊所,  为菩提故施,
  虽有施此供,  余供复胜此,
  若能知法空,  便能舍身命。
  我今说实语,  大王!愿谛听,
  并及此众会,  一切听我言。
  若我审决定,  得成无上者,
  如此实不虚,  令地六种动。’
  说于此语时,  大地便震动,
  见于希有事,  诸天大欢喜。
  人天欢喜已,  发于菩提心,
  无量难思众,  皆趣无上智。
  安隐德比丘,  利益一切众,
  安处亿众生,  置于无上智。
  ‘以此实法言:  推体皆无实,
  此语审不虚,  令臂还如故。
  若此法审实,  安隐名亦无,
  十方悉推求,  空故不可得。
  诸法犹如响,  声出于其中,
  求声不可得,  如是知诸法。
  毕竟了达者,  于空无所畏,
  彼人语真实,  相火不能烧。
  所有世众生,  天、人、夜叉、龙,
  一切智威力,  悉令悟寂定。
  若人及与天,  所有世苦难,
  不退转威德,  一切速能坏。’
  说于此语时,  身臂还如本,
  安隐德比丘,  身相具庄严。
  诸天千亿数,  住净虚空中,
  信心以曼陀,  散彼比丘身,
  此皆过人花,  遍满阎浮界。
  天女亿那由,  伎乐诸歌咏,
  安隐德比丘,  作大师子吼。
  牟尼如来尊,  令余亿佛土,
  各各于己刹,  彼清净大士,
  安隐德比丘,  传说其名号。
  比丘、比丘尼、  清信士男、女、
  天、龙及夜叉、  乾闼、紧罗等,
  彼闻决定业,  安隐得离垢,
  信心求道者,  其数如恒沙。
  安隐德比丘,  聪慧得自在,
  为于佛智故,  然臂不为忧。
  彼人于千刹,  变身如恒沙,
  臂光遍照曜,  犹如劫尽火。
  雨以众香末,  遍满一切土,
  下至于大地,  上天悉来集。
  一切供养具,  庄严于此刹,
  其地满真珠,  供养安隐德;
  一切众宝花,  庄严于此刹,
  龙雨妙真珠,  供养安隐德;
  复以一切宝,  严饰于此刹,
  龙雨宝庄严,  为供安隐德。
  最胜释师子,  住于耆阇山,
  于诸比丘前,  而作师子吼。
  安隐德我是,  德音是弥勒,
  于彼千亿劫,  共修菩提行。
  时见持戒者,  安隐德智慧,
  无量诸女人,  悉变为男子。
  诸佛悉授记,  终无有疑惑,
  彼速得成就,  证世自然智。
  闻于此经已,  说决定功德,
  于己不生着,  应学如是法。

  月灯三昧经卷第七


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39 月灯三昧经

月灯三昧经卷第八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童子!是以菩萨摩诃萨为欲乐求是三昧故,应修善根,行于法施或行财施,以此檀度以四种回向而回向之。何等为四?一者、过去诸佛善巧方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我亦得是善方便,以此善根回向菩提,是名第一回向。二者、于善知识所闻说如是善巧方便,受持、读诵而修学之,以此方便令我得成无上菩提,愿我长夜恒得值遇,以斯善根而回向之,是名第二回向。三者、愿我所得资财共一切众生受用,以此善根而回向之,是名第三回向。四者、愿我己身一切生处得财、得法,摄护利益一切众生,愿我常得如是之身,以此善根而回向之,是名第四回向。童子!以此四种回向,应以一切善根而回向之。

  “复次,童子!菩萨摩诃萨求是三昧故,若在家、若出家,以不谄曲心奉事持戒人。若有能持是三昧者——若出家、若在家——是人若遇病苦垂困,若能以己身分肉血除彼患者,若有成就增上信心,菩萨以不动心及清净心应当给施。

  “童子!乃往过去过阿僧祇阿僧祇无量无边不可称不可量广大不可思议劫,尔时有佛号曰不可思议愿胜起王佛、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彼佛、如来、应、正遍知即于是日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变作无量无边应化诸佛而为说法,善能调伏无量众生,安置无漏阿罗汉道;亦复建立无量众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是不思议愿胜起王如来即于此日寿尽入无余涅槃,正法住世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百千岁。

  “童子!是不可思议愿胜起王佛正法灭后,于末世时乃有无量执见比丘,彼诸比丘于如是等修多罗中不爱、不乐、不生信心、诽谤毁訾。若有能持此等经者,为彼恶侣逼恼其身、口言呵毁乃至夺命。彼恶比丘为贪利养及恭敬故,杀于二万受持此经诸比丘等。

  “童子!彼时于斯阎浮提中有一国王名曰智力,受持正法、护持正法、本愿成就,曾于先佛殖众善根。

  “童子!昔时于此阎浮提内有一法师名曰实意,受持如是三昧经典,入于王宫为善知识,有大悲故能为救济利益怜愍。彼王喜乐见此比丘无有厌足,听法语论、往诣奉事、亲近供养、咨请问难,闻说能持、善能酬答。

  “时彼比丘善解广略相收之义,威仪、诸行悉皆具足,善能通达阴界诸入;善知一切众生和会分离、离已复合,亦知众生威仪、诸行乐欲性习,善知众生根、力、精进,善知差别智慧性习、善知谛相应及不相应;酬答语言于义决定辩才深妙,亦能善知调伏众生;含笑先语,见者爱乐,远离颦蹙,其心广大,安住如是四无量心大悲相应,一切异论所不能坏。

  “童子!尔时智力王有女名曰智意,年始十六,颜貌端正、形色姝妙,姿容充满无不备具,彼实意比丘以为师导。

  “时彼比丘四大不调,于右髀上生恶黑疮难可疗治,一切医师舍之而去。时彼智力王见是比丘病笃困苦,恐其死没,号泣堕泪,及诸妃后、八万婇女,并及国土城邑人民、太子、诸官军、众将帅、守门防逻,及以奴婢、亲从左右并余大众,见此比丘悉皆啼泣。

  “童子!时智力王先有亲属命终生天,于王梦中现面劝化而作是言:‘此比丘病要须未交童女新血洗之、亦用涂疮,复取其肉煮之为羹,以种种味而调和之,与饭共食乃可除差;若不得此药,定难可起。’

  “尔时,智力王见如是梦,觉已至明,即从卧起入于后宫,集诸宫人具说斯梦:‘我见是事。谁能施此病比丘药,令我善知识、说善道者而得除愈?’

  “童子!尔时一切内外宫人、婇女都无堪者。童子!尔时智意于父王所闻是语已,知病比丘须如是药,闻已欢喜,身心踊悦,作是思惟:‘如父所言,我今此身未曾交合,施其尊者新血、肉等。我于宫内最为幼年,于此法师阿阇梨所深生敬重,身、口、意净,求无染智,以身肉、血施无著法师,持己身肉以种种味而调和之。我应为此病比丘药,令我大师病苦消除得起平复。’

  “尔时,智意即持利刀——深心住法——割身股肉,其疮血流,持此新肉调种种味而作羹臛,以金碗盛取身上流血,即奉王敕唤病比丘来入宫内,于父王前置席令坐,血洗疮已又用涂之,复持此肉调以种种其余胜味而作美食,为获福故奉施法师。

  “时彼比丘不知不觉、不疑有过,即便食之。是病比丘食此食时患苦即除。

  “尔时,法师病苦除已身安快乐,而为智力王说胜妙法——为求是三昧故——令此宫内一万三千诸婇女等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智力王即便说偈问其女曰:

“‘汝于何处而获此,  新好人肉及以血,
  能为病者作美膳,  令是比丘得安乐?
  遣谁何处杀何人,  乃获得斯胜好肉,
  以诸异味共和合,  复得净血而洗涂?
  法师食于此食时,  并用新血洗涂疮,
  能除如是大恶患,  令彼尊者获喜乐。
  于本亲属天神所,  我从梦中闻是言:
  “若能得于如是药,  乃可除彼比丘病。
  要以人身新出血,  涂洗法师毒恶疮,
  调和人肉令香已,  而为彼食故奉献。
  比丘但用此方者,  即时病患必消除,
  惟有斯药堪救疗,  不假余法王速办。”
  我觉寤已从卧起,  即入后宫说是言,
  一切宫人闻此语,  悉皆默住无堪者。
  吾时复告宫人言:  “颇有能为如此事,
  舍己身分新血肉,  和以种种余美味,
  用斯药食奉施彼,  复以净血而洗涂,
  法师比丘黑恶疮,  此方乃可得痊愈;
  若不以于如是药,  疗治比丘恶疮者,
  法师必当便死殁,  正以阙于此方故。”
  是时宫人闻斯语,  咸皆默然不复言,
  无有能为此惠施,  如是血肉之方药;
  乃至一切三界人,  都无能舍自身肉,
  宫中一一普遍告,  寂然无有一言堪。
  我心敬重是比丘,  众人咸各爱自身,
  以其恋着己身故,  不能割舍自肉血。
  善哉!语我何处得?’  ‘我时闻已心欢喜,
  闻父尊重胜妙言,  其心勇猛不怯弱。’
  智意童女报父曰:  ‘愿父净心赐垂听。
  于己自身不爱恋,  亦不计著于我想,
  能以勇猛舍自身,  为求无上菩提故。
  惟愿父王更赐听,  访求人肉了不得,
  是故便割自髀肉,  调以众味奉法师。
  不杀他人非死肉,  割身为作广利益,
  比丘既得免患苦,  我亦当获无量福。’
  王即问:‘汝割身时,  不甚为于苦逼恼?
  汝速备药自涂疮,  勿令身将受大苦。’
  闻其父王愍念言:  ‘惟愿大王复赐听,
  闻已深思正法行,  业果如是不思议。
  我从父闻天所言,  于己身命不顾恋,
  以信敬心而奉施,  是故自舍新肉血。
  以己身分作利益,  得除比丘毒恶病,
  我今既为无量福,  以不坚身易坚身。’
  其女复作如是言:  ‘惟愿父王更少听,
  闻于实法愿受持,  观彼业果不思议。
  往昔造于不善业,  众生由痴堕恶道,
  身肉销尽还复合,  是故业报难思议。
  初时惟有形骨锁,  念顷身肉还更合,
  况复造作善业者,  随心所欲宁不得?
  虽割身肉初不痛,  其疮流血亦无苦,
  若割一切身分时,  思念法故无疮处。
  我于正法深爱乐,  是故割肉而奉施,
  一切有为犹如幻,  身疮还合亦如本。
  譬如优昙钵罗花,  经无量劫或能现;
  比丘法师亦如是,  阎浮提中时一见。
  犹如阎浮金聚光,  若有观者无厌足;
  法师实意亦如是,  天人瞻仰无有厌。
  喻若饮于清冷水,  热时能去燋渴患;
  比丘法师亦如是,  能除众生诸渴爱。
  我舍股肉奉法师,  并施己身新净血,
  除彼法师四大苦,  佛所叹者我已作。
  圣者成就相应德,  及持如此胜实定,
  我已供养彼比丘,  愿斯福善得成佛。
  如香芬馥甚可乐,  随顺时香胜栴檀,
  妙香普熏无不遍,  持戒定者亦如是;
  犹如须弥最端严,  遍照十方殊可爱,
  光耀地上及虚空,  持戒法师亦如是。
  若人清净深信乐,  建立最胜妙宝塔,
  复有余人来敬养,  转增造者最胜福;
  法师说者亦如是,  我以净心令安隐,
  割舍自身新肉血,  我今已造正法塔。
  若有塔庙垂欲倒,  智者扶令不倾动,
  复有人来供养塔,  能令扶者获胜福;
  比丘知法塔亦然,  我以良药除彼患,
  此能演说胜妙法,  安置众生无上道。
  法师比丘若殒殁,  斯法云何而得闻?
  父王当知比丘丧,  即便失是三摩提。
  法师亦如净妙灯,  疗治众生烦恼闇,
  安住广大三摩提,  救济恶道诸群生。
  比丘所行不可测,  恒常安住于大心,
  决定句义已善学,  诸恶异论不能坏。
  于其无量亿劫中,  永不复受女人身,
  如佛所说上敬法,  我于法师已恭敬。’
  其佛世界如恒沙,  满中宝物奉如来,
  余有净心施足、指,  此福于彼最为胜。
  如是女人死灭后,  便得见于千亿佛,
  悉于彼佛得出家,  受持如是胜三昧。
  于诸两足尊佛所,  及般涅槃最后时,
  如是一切常出家,  佛子清净无秽染。
  亦于灯明如来所,  彼佛法中修梵行,
  我时得转于女身,  为大法师说胜法。
  智力王者弥勒是,  恒常勇猛护持法;
  法师即是然灯佛;  昔王女者我身是,
  能舍身肉无顾吝,  供养功德自在者,
  恒常远离谄曲心,  为求如是三昧故。
  见彼比丘病苦逼,  尔时所有啼泣者,
  一切皆获不退地,  毕竟永离诸恶趣。
  彼人无复众恼逼,  亦离谤法及病苦,
  五根具足不残缺,  心亦无有诸忧刺,
  一切端严皆殊妙,  功德威神常炽盛,
  百福庄严三十二,  皆由供养病者故。
  彼于我法悉出家,  于其后代末世时,
  若能持我正法藏,  彼当得见千亿佛。
  受持恭敬我法者,  是为摄持菩提种,
  广能利益诸众生,  当得见于阿閦佛。
  闻我行胜菩提行,  便得获于圣所爱,
  一切本生庄严事,  奉胜供养诸如来。
  比丘多闻、持禁戒,  见已净心而奉事,
  复能远离诸恚慢,  恒为最胜大福故;
  速离一切瞋慢已,  供养我子护法者,
  无量亿劫离闇冥,  终不坠于恶道苦。
  诤心毕定堕恶趣,  虽持禁戒及多闻、
  供养诸佛广行施,  兰若禅等莫能救。”

  尔时,长老阿难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于如来、应、正遍知所少有咨问,愿佛听许,随问为说。”

  尔时,佛告阿难:“汝归本坐,如来、应、正遍知恣汝所问,我为汝说,令汝心喜。”

  尔时,长老阿难白佛言:“世尊!唯然受教,修伽多!唯然受教,婆伽婆!”已蒙听许,于是阿难即便謦欬而作是言:“世尊!何因缘故,余一一菩萨行菩萨行,遇截手、足及以耳、鼻,或挑两目、割其身分,于种种苦悉皆忍受,而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作是问已,佛言:“阿难!汝若知我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备受苦者,汝尚不堪兴意欲言,况能发问?阿难!假使有人从足至顶烔然炽焰,复有余人往诣其所而作是言:‘丈夫可来,于此炽然不灭之身与五欲合,随意所受歌舞戏乐。’”

  佛言:“阿难!于汝意云何?是人不灭炽然身火,随意所受歌舞戏笑五欲乐不?”

  阿难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言:“阿难!是人未灭身火,或可能受五欲之乐、歌舞喜戏;如来不尔,往昔行于菩萨行时,见三恶道受苦众生及诸贫苦,终无悦乐。

  “阿难!若过去菩萨修菩萨行时,成就不缺戒、不穿戒、不尤戒、不杂戒、不取戒、不动戒、不浊戒、不坏戒、不浅戒、不现相戒、不相违戒、正直戒、如要誓戒、摄众生戒。阿难!如是成就诸戒菩萨摩诃萨行菩萨行,终不逢遇截手、刖足、割耳、劓鼻、斩首、挑目,及余身分亦不受于种种诸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难!乃往过去阿僧祇阿僧祇劫广大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无有分齐,彼时有佛号曰宝莲花月净起王佛、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阿难!彼时宝莲花月净起王佛寿命九十九亿那由他百千劫,彼于一切日月时中令九十亿百千众生安住佛法而不退转。

  “阿难!彼时宝莲花月净起王如来、应、正遍知般涅槃已,正法灭后、末法之中,于此修多罗无量众生而厌恶之、无量众生而远离之、无量众生而违背之、无量众生而弃舍之。大可怖畏时、大厄难时、不雨时、若多雨时、非时雨时、饥馑时、邪见时、求外道语言时、恶兽夜叉时、雷电霹雳时、坏佛菩提时,有七千菩萨于城邑王都聚落人民,从此而出至普贤林中依彼而住,与善花月法师俱。时彼比丘为彼众说陀罗尼法门。

  “阿难!是善花月法师于一时中独处静坐,以天眼界清净过人见多亿菩萨——殖诸善根——于余佛世界没而来生此。‘彼若得闻是陀罗尼法门,便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得闻此陀罗尼法门者,即便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善花月法师作是念已即从三昧起,往诣彼大菩萨众所。到彼众已而作是言:‘善男子!我今欲诣城邑聚落而为众生演说法要。’

  “尔时,大菩萨众白善花月法师言:‘我等一切诸菩萨众不乐仁者从此林出向彼王都城邑聚落。何以故?有无量我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像法时喜夺人命。’

  “尔时,善花月法师白菩萨众言:‘若我护惜其身命者,则不能护去来现在诸佛法也。’尔时,法师即说偈言:

“‘恒常不住于我想,  乃能护持如来法,
  诸佛广大胜菩提,  于恶世中能显示。
  若离一切取我想,  亦离众生及寿命,
  于诸色、声、香、味、触,  能速离者护佛法。
  若供百亿那由佛,  清净信心施肴膳,
  亦施灯鬘及幡盖,  至于恒沙多亿劫;
  若于正法衰末世,  如是佛法欲灭时,
  于一日夜能护法,  如是功德胜于彼。
  我为人中圣师子,  正法灭时置不护,
  不得名为供养佛,  又亦不名敬导师。
  汝等安乐自利益,  善自将护于己身,
  于正法律莫放逸,  应常安住修慈行。
  护持正戒而不杂,  清净皎然无垢秽,
  便为供养一切佛,  所有过现诸如来。
  施胜法宝恒修忍,  静处习定善调柔,
  离诸斗诤行妙因,  往诣城邑救众生。’
  大智胜仙将欲下,  或有悲泣或顶礼:
  ‘愿观林树香可爱,  智者莫去救我等。
  往昔导师具十力,  诸根寂静善调柔,
  诣彼山林闲寂处,  趣于无上胜菩提,
  又能善行菩提因,  修集福德及智慧,
  住林随顺而学彼,  大圣威德愿勿下。
  汝身相好特微妙,  头发绀青甚可爱,
  皮肤光丽如金色,  辉赫照曜于大地,
  眉间毫相殊可爱,  犹如珂贝鲜白光,
  勿令余人起妒嫉,  国主、大臣或夺命。’

  “阿难!尔时,善花月法师即于彼菩萨众而说偈言:

“‘所有过去诸如来,  一切种智漏尽者,
  悉皆利益于三有,  证于无上胜菩提。
  为求菩提修胜因,  积集福德及智慧,
  习学彼故常修行,  为欲救济众生故。’
  一切右绕智神仙,  头顶接足而敬礼,
  恋仰叹息皆呼嗟,  高声悲叫悉号切,
  或有从高而坠堕,  闷绝犹如大树倒。
  不以彼言便退转,  福仙为利诸众生,
  仙持衣钵欲辞去,  犹如雄猛师子王,
  都不顾眄于得失,  以其安住法性故。
  ‘勿令我止山林中,  损减众生诸善根。’
  彼便往诣胜城邑,  为欲利益众生故。

  “阿难!尔时,善花月法师即便往诣城邑村落为诸众生而应说法。

  “是比丘于清旦时令九亿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转,然后次第游行至彼珍宝王城,于毕钵罗树下坐。时彼比丘夜坐到明,入其城内,令三十六亿众生于佛法中得住不退转。

  “尔时,比丘一日不食;不食已,遂出王城诣佛爪塔所,一日一夜伫立恭敬。时彼比丘复至明旦到第二日犹故未食,还复入于珍宝王城,令二十三亿众生安住佛法得不退转。

  “于第二日不食已,复出王城诣佛爪塔所日夜伫立,夜分尽已暨于清旦。到第三日仍故未食,还入王城,安置九亿百千众生于佛法中住不退转。

  “第三日不食已,复出王城至佛爪塔所日夜伫立,夜尽到明。至第四日犹故未食,还复入彼珍宝王城,安置九十百千众生住于佛法而不退转。

  “于第四日断食出城,诣佛爪塔所日夜伫立,夜尽至晓。到第五日犹故未食,还入王城,安置一切大王宫内及彼城邑聚落人民于佛法中令不退转。

  “第五日不食已,复出王城诣佛爪塔所日夜伫立,夜尽至明。到第六日仍故未食,令王千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转。

  “第六日不食已,还复出彼珍宝王城诣佛爪塔所,于其日夜伫立恭敬,夜尽到明。至第七日犹故不食,诣王城门。

  “尔时,有王名勇健得。时王从后宫出,升于金车——白银栏楯,胜妙栴檀以之为辕,毗琉璃为轮,上张幡盖、宝幢庄饰,宝树严列,诸缯罗网弥覆车上,垂众绢叠——有八百童女执持宝绳而牵宝车,其女端正具众妙色;愚者爱乐,非智人也。有八万四千刹利豪族侍卫于后,复有八万四千婆罗门豪族及八万四千长者豪族悉皆侍从,亦有五百玉女升于种种宝庄严舆在王前行。

  “彼女俱时见是比丘,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不退转;六百八十万宫人悉见是比丘,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尔时,众人皆脱璎珞及宝革屣,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咸皆合掌向彼比丘作礼恭敬,在前而立。

  “尔时,女人——宿殖善根之所熏资——即下宝舆,偏袒右肩,整理衣服,右膝着地,合掌敬礼彼比丘已而说偈言:

“‘今日威光遍照耀,  于斯珍宝王都城,
  由是比丘入城故,  众人咸各住瞻仰。
  断除一切爱欲过,  亦离瞋恚及愚痴、
  嫉妒、妄想、众结缚,  一切悉皆能尽灭。’
  是时勇健得大王,  当尔出游无人观,
  儿等及余诸眷属,  咸皆无有从王者。
  比丘处彼大王众,  端严殊特无有比,
  犹如十五圆满月,  一切众星所围绕。
  身如庄严真金像,  复加工匠所莹饰,
  犹若树王妙花敷,  比丘端严亦如是;
  又如帝释大威德、  千眼天主游升空、
  须弥山顶忉利王,  比丘入城妙亦然;
  譬如梵王处梵众,  又似化乐天王主,
  欲界夜摩甚端严,  比丘入城妙若斯;
  如日照耀于虚空,  千种焰光除幽冥,
  遍照一切诸十方,  比丘入城妙亦然。
  无量劫来广行施,  恒常护戒无秽杂,
  修于忍辱世无伦,  以相严身妙如是;
  能起精进圣所赞,  勇猛胜心修四禅,
  起智断于烦恼网,  是故比丘照世间。
  佛雄无比人中上,  过去已澍胜法雨,
  未来、现在亦复然,  是彼法王之真子。
  ‘愿此比丘常无变,  其色光照一切世,
  见汝威德及闻声,  映蔽王威都不见。
  汝自己身证于法,  受行佛教游世间,
  我等愿舍此女身,  亦当得如彼比丘。’
  彼女一切皆合掌,  说偈以散严身具,
  胜妙金鬘、珠璎珞、  耳珰及以颈金锁。
  ‘势若轮王观大地,  游四天下起子想,
  国王、刹利、四姓等,  于彼均心无憎爱。
  比丘已学陀罗尼,  分别根、力、觉正道,
  犹彼满月处众星,  亦如日轮光照耀。
  归命十力调伏者,  若人百劫赞不尽,
  无量千亿多劫说,  不能尽其一毛德。
  若转法轮智慧句,  微细无垢难见法,
  沙门、魔、梵、婆罗门,  敬礼医王无比子。’
  女说偈已皆欢喜,  地散珠金布妙衣,
  髻珠璎珞直百亿,  施彼比丘为菩提。

  “尔时,勇健得王作是念:‘此诸宫人心皆变异,违叛于我。云何知也?悉脱臂印及珠璎珞,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于此比丘合掌作礼。’时勇健王见善花月颜容端正,自顾形貌不如比丘,寻即惊怖,恐夺王位,极大瞋怒。

  “时彼比丘住于王道,吹尘入目,视瞬动睑。时勇健王作如是念:‘比丘染心着我宫人,瞬眼期会。谁有能杀是比丘者?’尔时,勇健得王具足千子侍从其后,便诏儿言:‘汝今可断是比丘命。’

  “其王千子为比丘故,不受王教。王作是念:‘儿等尚不受我教敕,我今独一而无伴侣,谁复能杀是比丘也?’时勇健王有旃陀罗名曰难提,常令杀戮,毒害凶暴无所顾惜。王见难提欢喜踊跃:‘必能为我杀是比丘。’寻时敕唤。时彼难提即诣王所。王语之言:‘汝今能杀是比丘不?若能杀者,当重封赏。’‘唯然,大王!我当奉敕。随王所遣,我能杀之,即于是日便断其命。’王告难提:‘汝应当知今正是时,宜执利刀截彼比丘手、足、耳、鼻,以其染心看我宫人,当以铁钩挑出其目。’尔时,难提即受王敕,手执利刀割截比丘手、足、耳、鼻、并挑两目。

  “王杀比丘已寻诣园林;是时众人悲号懊恼,还复入于珍宝王城。

  “尔时,勇健王七日之中在于园苑心无悦乐,都不喜戏亦不娱乐。过七日已,从园而出还来入城,于其王路见此比丘死经七日弃之于道,七日之中形色无变。尔时,勇健王便作是念:‘比丘死来经于七日身色不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定得不退转,无有疑也;我造恶业,必堕地狱受苦不久。’作是念时,有八万四千诸天在于空中一时同声:‘如是,大王!如汝所念、如汝所言,此比丘者真是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王闻是语惊怖战悚,身毛皆竖,心生悔恨。

  “尔时,勇健得王忧愁苦恼、心悔恨已而说偈言:

“‘吾舍王位及城邑、  金、银、真珠、摩尼宝,
  愚痴无智恶业者,  我持利刀当自杀。
  昔时善花月法师,  三十二相而庄严,
  入于王城光普照,  犹如满月星中王。
  我为爱欲所惑乱,  婇女围绕出城游,
  升于宝车刹利从,  端正妙眼而来至。
  女见比丘皆欣悦,  咸以喜心散金鬘,
  一切女人皆合掌,  说偈歌叹彼比丘。
  我时娱乐出游观,  刹利围绕乘宝车,
  遇值端正妙眼人,  是大威德如来子。
  吾时见彼起恶意,  嫉妒、瞋恚生害心,
  以见比丘入王城,  众女睹之欣喜故。
  光明遍照于四方,  如月得出修罗口,
  众人皆发于大声,  婇女见之悉欢喜。
  我昔出于粗恶言,  普皆告敕其千子:
  “速杀比丘为异段,  斯是我之大怨家。”
  一切童子悉持戒,  怜愍爱念是法师,
  咸皆不受我教敕,  吾时心怀极忧恼。
  见是比丘持净戒,  智慧相应如慈父,
  我时瞋心遣令杀,  不虑阿鼻及后悔。
  时见难提住王路,  毒害与人作苦恼,
  我为恶教敕彼人:  “截此比丘如花鬘。”
  普贤林处甚端妙,  众仙臻萃香芬馥,
  彼诸大众失法师,  犹如一子失其母。
  比丘可起诣贤林,  以广利益诸人众,
  汝今既入此王城,  彼众将至大悲泣。
  妙花、幢幡列在右,  左厢端严亦复然,
  以诸妙衣布道路,  比丘速起说妙法。
  汝入王城已经久,  彼众必当大悲哀,
  于彼佛法未尽时,  不令断于汝命根。
  假使有人大威神,  广名流布遍诸方,
  具足势力回大地,  悉皆映蔽三千界,
  解脱苦箭离忧患,  得圣欢喜相应法,
  彼若见闻尚生恼,  况诸世间不荒迷?
  花月法师如山王,  三十二相以庄严,
  喻若众女争花鬘,  俄尔分析作异段。
  我造尤重不善业,  堕彼阿鼻无能救,
  于诸佛所极远离,  以其割截比丘故。
  非子、诸亲能救我,  辅相、诸贵及僮仆,
  我既造于重恶业,  是等众人莫能救。
  过去、未来一切佛,  及今现在十方者,
  十力导师离烦恼,  心如金刚我归依。’
  见彼比丘作异分,  诸天悲泣悉号叫,
  往告彼诸菩萨众:  ‘花月比丘为王杀。
  聪明利智法师者,  具大威德名遍闻,
  安住陀罗尼菩萨,  今在王城而被杀;
  经无量劫广行施、  护戒不动无秽杂、
  能修忍辱无比者,  今在王城而被杀;
  无量劫来常精进、  增上胜心修四禅,
  起智能断烦恼者,  今在王城而被杀;
  弃舍一切于身爱,  亦不顾恋其寿命,
  从彼普贤林中出,  今在王城而被杀。’
  彼林大众入王城,  高声悲叫悉号泣,
  见此比丘身数段,  一切闷绝而擗地,
  是诸比丘启王言:  ‘大王!法师有何过?
  持戒无缺大名称,  能知宿世无边事。
  于彼总持得究竟,  善解世间悉空寂,
  为诸众生显无相,  弃舍一切诸愿想。
  演说微妙音可爱,  诸根寂静善调柔,
  了达过去宿世事,  超出一切诸世间。
  当得为佛自然智,  于彼世间最希有,
  净眼明见无暗障,  是谓慈心所照瞩。
  贪爱淫欲甚鄙秽,  能生苦恼丧天趣;
  习欲之人离多闻,  名为损减智慧者;
  媅着爱欲为盲人,  便能伤害于父母、
  亦复能害持戒者,  是故应当弃舍欲。
  大王若习于爱欲,  便失威德胜自在,
  趣向尤恶地狱中,  生于大怖极苦处。
  杀害聪慧胜法师,  造作如是重恶业,
  若欲志求菩提者,  应当远离如是恶。’
  胜妙色、声、香、味、触,  其心勇猛能弃舍;
  身、意皆空犹如幻,  眼、耳、鼻、舌亦复然。
  修习施、戒无伦匹,  忍辱、精进亦如是,
  已到禅定、智彼岸,  堪能利益于众生。
  一切世间诸天人,  能以慈心观如来,
  彼眼能除大闇冥,  悟解最胜上菩提。
  欢喜信心舍楼阁、  象、马、车乘及床敷、
  一切辇舆、牛、羊等、  国界、城邑、诸村落、
  弃舍王位、并金、银、  真珠、颇梨、及珊瑚、
  头、目、妻子悉能施,  为求无上菩提故。
  欢喜供养无有比,  妙花、涂香及末香、
  种种诸幡、胜幢盖、  美妙歌音众伎乐。
  于诸有中离愿想,  了知三界悉空故,
  是以十力相庄严,  光明遍照于十方。
  色、欲二界而不着,  及以无色亦复然,
  若住菩萨总持者,  脱舍三界如蛇皮;
  无有我想、众生想,  亦无男想及女想,
  彼修梵行无秽杂,  菩萨安住总持故;
  有事、无事想悉无,  安、不安想亦复然,
  非非数想、非数想,  以住菩萨总持故;
  非有、有想悉皆无,  非有命想、众生想,
  非有村想及城想,  菩萨安住总持故;
  非非贪想、非贪想,  非非瞋想、无瞋想,
  非非痴想、非痴想,  以住菩萨总持故;
  于其诸根及以力、  禅定、道品皆不着,
  悉能弃舍于三有,  菩萨安住总持故。
  不为贪、瞋之所染,  亦无痴乱、谄曲心,
  见佛十力设供养,  智者不悕生天处。
  从他闻于深妙法,  不起一切诸疑惑,
  譬如器盛清净油,  尽、无尽相理亦然。
  正以贪恋故生爱,  此则名为大烦恼;
  亦以瞋嫌故起憎,  斯则名为恶怨怖;
  智者远离此二边,  是谓能趣胜菩提,
  得为十力人牛王,  出过一切诸世间。
  悉舍一切内、外事,  安住实际法性中,
  护持禁戒善清净,  无穿、无缺、无秽浊。
  彼于净戒无间杂,  亦复无其羯磨法,
  智人弃舍于二边,  能悟无上大菩提。”

  月灯三昧经卷第八


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39 月灯三昧经

月灯三昧经卷第九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我于往昔修行时,  为王号曰勇健得。
  尔时有城名珍宝,  彼王出城诣园林,
  乘驾宝车遇比丘,  端正殊特甚微妙,
  三十二相以庄严,  光明普照于十方。
  善花月名遍诸域,  安住慈悲能利益,
  为救众生故入城,  功德威势极端严。
  我时颜貌不如彼,  遂起增上妒嫉心,
  爱欲媅荒所缠结,  恐彼比丘夺王位。
  昔具千子为眷属,  乘驾宝车从我后,
  种种宝冠自庄严,  行如忉利诸天子。
  于彼子中五百子,  悉着妙宝摩尼履,
  宝冠、璎珞自严饰,  金网弥覆于车上。
  婇女、眷属有八万,  一切端妙悉严丽,
  升于宝舆见比丘,  端正犹如须弥山。
  彼见悉皆如父想,  各发无上菩提心,
  从彼受于净梵行,  脱胜璎珞散比丘。
  我寻起上嫉妒意,  便生瞋怒秽浊心,
  豪富惑乱敕子言:  ‘可杀我前立比丘。’
  诸子闻父教敕已,  深怀忧恼白父曰:
 ‘愿王勿作如是语,  我终不能杀此人。
  若有割截我身分,  经于恒沙多亿劫,
  终不能杀是法师,  以从彼发道心故。
  于彼尊所发是心,  愿我得佛人中胜,
  趣菩提者不为恶,  我等悉是佛日子。’
  王闻诸子如是语,  即敕奴言唤旃陀:
 ‘速呼魁脍杀比丘,  在我宫人前立者。’
  寻时将于杀者来,  号曰难提极暴恶,
  手执利刀而鉴治,  截此比丘为八分。
  比丘被斩身无血,  割处流出千种光,
  亦有功德吉祥轮,  是文肉里炳然现。
  作斯尤重恶业已,  我时为戏诣园林,
  一切歌舞都不乐,  思念花月法师故。
  于时匆速出彼园,  还来归入珍宝城,
  于是乘车诣其所,  到彼割截比丘处。
  即时空中闻恶声,  无量那由天号叫,
  咸言:‘恶王造重业,  死堕阿鼻受极苦。’
  王时闻彼诸天音,  心怀忧恼大怖畏:
 ‘我为无量重罪过,  以杀善花比丘故。
  如来具足无量智,  是彼最胜真佛子,
  诸根调柔心寂灭,  我为爱欲故杀彼;
  若有能持如来法,  于正法藏灭坏时,
  能于世间然智灯,  我为欲故杀是人;
  于诸世间为大医,  疗治众生烦恼病,
  复以甘露令转下,  为爱欲故而杀彼;
  受持导师胜法藏,  黑闇众生为灯明,
  持陀罗尼法王者,  我为欲故而杀彼;
  为世演说胜妙法,  甚深微细难可见,
  显说趣于道场路,  我为爱故杀彼人。
  其智清净无秽杂,  凝静寂灭恒在定,
  为爱所盲遂便杀,  欲是苦因应弃舍。
  过去、未来所有佛,  及今现在人中尊,
  功德无量如大海,  一切合掌归命彼。
  此死趣恶阿鼻狱,  于彼无有能救者,
  不爱果业既自造,  正由杀害胜法师。
  咄哉!恶心造苦业。  咄哉!王位自傲慢。
  此处究竟无坚实,  当舍一切而独去。
  初无欲染修净业,  悲心爱语真佛子,
  独为世亲离诸过,  我善花月何处去?
  呜呼!圣者具忍财。  呜呼!妙色德相应。
  无谄戏论功德聚,  汝今舍我何处去?
  我今始知大仙言,  世间为欲之所坏,
  身心热恼恶道因,  如是知已舍欲行。
  此死趣恶地狱中,  无有能得救济者,
  造于极重之恶业,  正由害彼比丘故。
  舍怖疲劳王位处,  奉持禁戒修梵行,
  我今为彼自在者,  欢喜净心造大塔,
  为供无恼智慧人、  智慧之藏惭愧者,
  勿令我堕三恶趣、  亦离恶名及讥毁。’
  妃后、宫人、诸亲戚、  最胜辅相及僮仆、
  刹利长者并诸官,  王时哀泣向彼言:
 ‘汝等为我速具办,  种种胜妙诸香木、
  名衣上服及苏油,  俟用烧此比丘身。
  汝今于斯速积集,  一切胜妙众香薪、
  随时栴檀沉香汁、  苏卑力迦及龙脑、
  百千衣服苏油涂,  悉皆缠彼尊者身。
  我以增上信重心,  种种供具而供养。’
  闻彼大王教敕已,  第一辅相城中民,
  以诸香油涂香木、  种种胜妙众香末、
  诸末香水而洗之,  复用众香涂其身,
  以苏油衣缠彼体,  置于此身香?上。
  古昔牟尼尊妙躯,  舍利三斛有六㪷,
  彼王造作胜妙塔,  种种供养恒礼拜。
  涂末、香鬘、百种赞,  悬诸妙铃及幡盖,
  妃后、宫人并子孙,  从此出城而往彼。
  王于一日三供养,  然后乃从塔所还,
  胜妙花鬘以供养,  宝幢幡盖而庄严。
  正以痴故造众罪,  于彼塔所悉忏悔,
  乃经九十五亿岁,  恒常忏悔不疲倦。
  智慧所摄胜清净,  坚持禁戒无缺漏,
  日夜长受八戒斋,  清净护持不毁犯。
  王为爱欲所缠蔽,  自身造作不善业,
  身坏命终堕地狱,  在于极苦阿鼻中。
  从昔以来不值遇,  九十五亿诸如来,
  于其九十五亿劫,  尔所世中常生盲;
  六十二亿那由劫,  虽得眼根还复坏;
  又于一亿那由生,  设令得眼还复失,
  亦复恒被截手、足。  及以耳、鼻、唇、舌等,
  人中经亿那由劫,  诸余生处亦如是。
  其王造作无量恶,  于诸世间恒受苦,
  若有欲得安乐者,  念已莫作少恶业。
  其王虽复忏先罪,  而不得免昔所作,
  造斯如是恶业已,  死后当堕阿鼻狱,
  斩截身、首、及四支,  亦复割耳而劓鼻,
  挑其两目不可算,  无量亿劫为欲故。
  广造恶业酬尽已,  后自剜身施他人,
  所谓斩头、并手、足、  舍王及子为菩提。
  所爱之妻、多财产、  宫人、婇女、象、马等、
  车乘、船舫、众妙宝,  无量亿生为道施。
  勇健得王我身是;  彼昔千子贤劫佛;
  莲花上佛花月是;  魁脍即是寂王佛;
  宫人、妃后及城民、  亲戚、知友并仆使、
  胜妙刹利与城主,  尔许众人我眷属。
  若有于彼持禁戒、  以信敬心供养者,
  一切悉皆般涅槃,  以好心故证菩提。
  童子!我昔无量劫,  得见离垢无恼佛,
  修于胜上菩提行,  往昔尚受如是苦。
  若有菩萨住总持,  善修慈行安不动,
  彼终不堕诸恶处,  供养离垢无恼佛。
  若欲得佛为法王,  三十二相而庄严,
  应当护戒无秽动,  说法不断住总持。

  “是故,童子!若菩萨作是念:‘我今云何安乐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彼诸菩萨应当安住净戒之聚,于一切菩萨所起于师想。”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有菩萨住戒聚,  以利益心行菩提,
  彼人速往可乐刹,  能获上忍为法王。
  是以心和安不动,  恒常造作可爱业,
  然后得见多佛日,  速得菩提离疑网。
  闻我如是最胜教,  见诸比丘持净戒,
  无谄曲心而奉事,  然后不久得是定。
  若以恒沙诸伏藏,  悉以七宝满其中,
  彼藏如是极广大,  犹如无量恒沙刹。
  若有菩萨乐惠施,  于其日夜常无间,
  勇猛布施不暂停,  经于无量恒沙劫;
  若有闻此三昧者,  便持一切牟尼藏,
  此为无量福德聚,  过于前施难思议。
  如此福德广无边,  能令灭于世间苦,
  是为最上功德聚,  比于施福广难量。
  随顺菩提第一藏,  智慧菩萨能受持,
  若有持是三昧者,  名具大财胜菩萨。
  是为佛法多闻海,  彼人福德难尽边,
  于此胜妙难思法,  便名菩萨真护持。
  若有能说寂灭定,  彼人菩提便增长,
  惟除世师调御士,  具足大悲自然智,
  能获无量诸功德,  福德成就转增上,
  于其三千大千界,  无有能与其比者;
  余人福德无与等,  智所赞智亦复然,
  若人闻是三昧者,  有能受持而读诵,
  为求诸佛胜菩提,  如是辈人乃与等。
  出生多闻犹如海,  彼人福德不可量,
  受持、读诵此三昧,  如是之人所摄福。
  童子!若福是色者,  一切世界莫能容。
  是故,童子!若菩萨,  若欲供养一切佛,
  过、现、未来清净者,  应当受持是三昧。
  此是诸佛胜菩提,  童子!汝当信我言,
  如来所说无有异,  我等诸佛言不虚。
  昔于难思百劫中,  我为是故消竭身,
  常修最妙菩提行,  为求如是胜定故。
  是故汝应受法藏,  那由他经从斯出,
  此福聚广不思议,  以能获得诸佛智。
  一切众经此为首,  出生无量诸善业,
  恒常无畏说是经,  彼法边际不可得。
  碎坏三千以为末,  或可能知诸尘数;
  常说难思百千经,  无有能得测量者。
  此佛刹中诸众生,  出入气息犹可知;
  菩萨常所演说经,  无有能知其畔际。
  若佛刹土如恒沙,  其中六趣诸群生,
  有能测量其心数,  无有知彼所说经;
  无量诸亿世界刹,  彼界大海、河、池沙,
  此诸沙数可算知,  无能知彼所说法;
  析一毛端为百分,  可以渧数多亿刹,
  所有一切诸水聚,  彼诸言音不可知;
  过去无量亿劫中,  所有一切诸众生,
  其身尘数犹可算,  不能知彼所说经;
  十方一切诸众生,  彼之音声可算知,
  其所演说不断绝,  不能知彼修多罗。
  言词句义已善学,  复能演说一切法,
  广大捷利之智慧,  了知实法并问答。
  智慧通达深广义,  应常知心不思议,
  悉知音声自体性,  是故言说无挂碍。
  名为无碍大法师,  为世说法无所著,
  问答解释已善习,  了达第一义谛故。
  于一句中亿论释,  不思议说无滞着,
  学于无碍之句义,  处众演说无拥滞。
  若有常住此三昧,  成就无畏不动转,
  已得法力行胜行,  能利无量亿众生。
  犹如须弥安不动,  诸有猛风莫能坏;
  法师比丘亦如是,  一切诸论无能异。
  三千大千世界刹,  其中所有诸山等,
  一切风吹或动摇,  比丘住空莫能动。
  若能与空恒相应,  是佛决定所住处,
  若人定知诸法空,  一切异论无能胜。
  诸余邪说不倾动、  一切外论无能坏,
  无有侵陵、毁蔑者,  由说如是寂定故;
  彼人穷尽于空法,  恒常安住无量智,
  于一切法无有疑,  持是最胜三昧故;
  诸力、道品得不难,  神足、无碍辩才等,
  及获胜通亦复然,  受持读诵是经故;
  死此生彼不为难,  能见最胜无量智,
  不思议亿那由佛,  持是经者悉得见。
  于斯一切诸佛所,  得闻如是离垢定,
  成就最胜相应智,  能到四种辩才岸。
  于诸三千大千界,  从其下际至有顶,
  诸天可爱光摩尼,  及以七宝悉充满,
  十方无量诸佛刹,  下从大地至有顶,
  阎浮提金皆充满,  悉以此宝奉牟尼。
  一切世间所有宝,  经无量劫用布施,
  奉施如来恒不绝,  深信为求菩提故;
  若有比丘爱乐空,  一念合掌而礼佛,
  比前广施福德聚,  施福不及迦罗分。
  若人得彼广多物,  信心为福故行施,
  为求无等佛菩提,  我知世间已校量;
  若人于此三昧所,  闻已受持四句偈,
  是人所集之功德,  前福百分不及一。
  最胜菩萨行布施,  未能速得无上道;
  若有闻是胜宝定,  彼速得于上菩提。
  假使得于珍宝藏,  遍满无量恒沙刹,
  种种宝物悉充满,  菩萨不以为富足;
  若断渴爱修功德,  又能得是三昧者,
  便具一切诸资生,  库藏盈满备大财。
  设令获于四天下,  智者于此不为喜;
  若得如斯离垢定,  欢喜踊跃利众生。”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被于甲胄便赞叹此三昧利益,亦为当来菩萨受持、读诵得欢喜故,助其势力而说偈言:

 “彼彼能持智人法,  功德威势救护者,
  亦于诸佛能受持,  广大胜妙之法眼。
  末世恶时多贪、瞋,  舍不放逸常放逸,
  实义满足胜经典,  谁有能得受持者?
  彼彼戒、定、忍闻财,  善学威仪而庄严,
  爱乐法智解脱树,  能被惭愧胜上服,
  持大智慧乐出离,  是为大地法山王,
  观于世间无导师,  为彼趣诣佛菩提。
  彼彼调伏心寂灭,  是人趣向一切智;
  不调众生令调伏,  是一切智最胜子。
  自证解脱令他到,  于爱枝条而得脱,
  于常放逸睡众生,  便能令彼得觉悟。
  彼彼恒乐善调伏,  亦常喜乐于法施,
  不与一切妒嫉俱,  好行惠施无爱吝,
  见彼逼切贫众生,  常令充足资生具,
  是满功德第一道,  智者一切恒修习。
  彼彼胜妙大法鼓,  以欢喜心而击之,
  断除疑网解妙法,  智慧坚固如金刚,
  住胜圣法处众中,  能知众生心乐欲,
  演说最上甘露法,  所谓胜要修多罗。
  彼彼自住胜神通,  能施世间最胜眼,
  遣除痴闇犹如日,  能生智慧亦如矿,
  显示真实除怖畏,  增上智慧修禅定,
  彼说最妙微细法,  是名寂灭胜出离。
  彼彼闻持智人敬,  建立信义增上福,
  能知世间胜法藏,  恒常宣说美妙言,
  善巧言语达仪式,  是法灯明之所依,
  常以善心利众生,  修行最上微妙法。
  彼住法道离尘染,  及以润益寂静信,
  以法教化诸世间,  得为最胜大法王,
  能为无上之法尊,  住于第一上恭敬,
  恒常护持妙正觉,  随顺转于胜法轮。
  彼彼愚痴自纵者,  睹见如是恶众生,
  见心惑乱趣险道,  临恶趣门难越度,
  兴大慈悲清净心,  起已能除世间苦,
  演说最胜微妙道,  谓彼八正之胜路。
  是为彼法广坚固,  造作无上胜法船,
  能于生死烦恼海,  济渡怖畏诸世间,
  观道品空为铠甲,  得为勇健大船师,
  彼岸离怖常安乐,  安置众生彼胜处。
  彼彼持咒威仪行,  解脱一切苦逼迫,
  到于明术智彼岸,  智者能知众生欲,
  睹烦恼病无所归,  诸恶过患恼世间,
  以其法药令转泻,  如法为彼而疗治。
  彼彼胜说摧异论,  言辞上妙而自在,
  知诸言音达法义,  勇健住于胜智地,
  忍辱之力智战具,  而被慈愍坚铠甲,
  圣者以慧悦智人,  安住法中无谄曲。
  彼彼三有最胜尊,  于诸众生得自在,
  见诸群生依魔道,  游行迷于正真路,
  彼道最上圣无垢,  而能显示无所畏,
  无量百千那由众,  往诣此道无忧处。
  彼彼为世作灯明,  为救为归为洲宅,
  怖畏众生施无畏,  安慰一切诸群生,
  见斯百苦之所恼,  犹如生盲无所睹,
  然于最胜大法炬,  演说显示真实义。
  彼学工巧利众生,  能获名闻功德乐,
  住于如法之技艺,  令诸众生得安乐,
  一切皆得到彼岸,  能为最胜大导师,
  为愍世间趣菩提,  令其安住无畏处。
  牟尼恒常无厌足,  所谓智慧及福德,
  已到戒、忍、禅定岸,  安住甚深微妙法。
  于其他所无有厌,  演说最胜寂灭法,
  犹如天雨遍大地,  法雨充满亦复然。
  若有众生往其所,  求解深法及名义,
  于其彼所闻法宝,  能除无量无边苦。
  彼之广大诸疑惑,  速以法刀而断截,
  到于戒忍三昧岸,  能知众生多信乐。
  大士至彼究竟智,  已善了知群生欲,
  观察众生心所行,  如心所行决定知。
  其有闻彼智慧言,  令那由众得净眼,
  度于禅定解脱岸,  能入安住真实道。
  亿那由他诸魔众,  莫能测知其心行,
  犹如虚空中鸟迹,  众人悉不能测知。
  调伏寂灭智慧力,  安住最上圣法中;
  自在摧坏诸魔力,  悟解最上胜菩提。
  常得达彼神通岸,  能速往诣百千界,
  见彼那由多亿佛,  其数亦如恒河沙。
  净眼无有诸障碍,  悉睹十方众导师,
  守护诸根无所染,  自在往于无量刹。
  设令十方诸众生,  一时悉成为导师,
  于彼那由他劫数,  恒常赞说不断绝,
  无碍辩才而不尽,  所叹之德亦无穷,
  于此无等离垢定,  持在心者能如是。”

  尔时,世尊复欲显示此三昧功德利益说其菩萨本昔所行,亦为显现增长月光童子力故说己本缘,以偈颂曰:

 “童子!汝今当善听:  我于百千劫所行,
  供养百千诸如来,  为求如是胜寂定。
  过去不可思议劫,  所有百刹尘沙数,
  汝当知是所说事,  有佛号曰众自在。
  彼佛如来有眷属,  满足六十亿千数,
  一切漏尽无烦恼,  于八解脱善决定。
  是时一切诸大地,  安隐丰乐无浊乱,
  一切众人悉安乐,  游行往来适悦满,
  大富饶财悉充满,  备受一切诸天乐。
  持戒调伏少烦恼,  色貌端正乐忍力,
  犹如天宫诸天子,  智者戒行、功德具。
  于彼时世有一王,  名闻广大号善化,
  是时彼王有诸子,  满足五百具念慧。
  尔时胜王于佛所,  舍彼六百万园林,
  妙花果树而庄严,  奉佛具足大悲者;
  造寺备满六百万,  经行床座亦复然;
  袈裟、衣服亿百千,  敷置经行止息处,
  如是无量百千种,  沙门一切所须具。
  彼时胜王信敬心,  悉皆奉施于善逝,
  成就一切福德力,  形色端严甚可爱。
  彼王常以十善道,  自己及他悉安住,
  众人百千那由他,  随从于王诣佛所。
  手执妙花及涂香、  胜盖、幢幡并音乐,
  供养最胜佛、世尊,  合掌在顶而住立。
  千比丘众默然住,  人、天、修罗、龙、夜叉,
  一切恭敬而观佛:  ‘善哉!自然说何法?’
  牟尼世尊知彼欲,  亦知胜王最上心,
  佛能了达彼信乐,  而为宣说此三昧。
  善逝演说是语时,  大地、诸山皆震动,
  念顷虚空雨众花,  百千莲花从地出。
  已善了知妙义句,  佛知彼欲为记说:
  为王说是寂灭定:  ‘汝听往昔所分别:
  一切有、无妄想起,  空如野马亦如沫、
  如云、电动皆空无,  一切无我、无众生。
  过去、未来法亦空,  无去、无住、离处所,
  常无坚实如幻性,  一切胜净如虚空。
  非青、非黄、非赤、白,  名字空无但声性,
  其心离心无心性,  离诸音声而空无。
  演说句味而不住,  虽不说时字不空,
  文字亦不往诸方,  亦复不从余处来。
  其字无尽斯尽藏,  若说、不说恒无尽,
  常说句味而不尽,  如是知者得无尽。
  若知此法无尽者,  彼常能说无尽法,
  虽说千种修多罗,  恒知诸法离文字。
  诸佛百千已过去,  亦曾说于百千法,
  于一切法而无尽,  法无所得故无尽。
  若人为他演说法,  而不执著于文字,
  法本无我、无众生,  彼能演说而无尽。
  智者演说一切言,  不以语言易彼心,
  知诸言音如谷响,  是故于言无取着。
  以诸言音说是法,  是言念顷即坏灭,
  斯诸言音如是相,  一切诸法相亦然。
  诸法无相亦离相,  恒常无相相空寂,
  空寂无欲、无取舍,  是以寂定不可得。
  有为、无为悉远离,  如是大仙无分别,
  远离一切恶见道,  了达诸趣悉无为。
  恒常无染、无瞋、痴,  是以心体恒寂灭,
  以此三昧力最上,  是故能知斯法空。
  如空山河及溪谷,  闻于胜妙响音声,
  有为流转因缘起,  一切世空犹如幻。
  智力爱乐功德法,  安住智慧神通仙,
  发于语言能善巧,  能说如是寂灭定。
  所言觉观但妄想,  世间不可得其边,
  本际从来无有相,  而为未来因缘道。
  造业所为有所起,  随上、中、下有所生,
  此法自性无知觉,  法空无我应当知。
  黑白之业不坏灭,  自所作者还自受,
  业不能到于果所,  而业能为彼作因。
  诸佛演说世谛法,  有为、无为如是观,
  无有真实及我、人,  一切世间相如是。
  一切诸有皆虚妄,  犹如幻化水中月,
  空无亦如水聚沫,  以声显说恒寂灭。
  一切悉舍无所取,  持戒、威仪亦无依,
  不着忍力诸众生,  如是行者得寂定。’
  随其王意所乐欲,  如来称机而演说,
  王闻世尊所说法,  王及眷属悉受戒。
  胜王闻斯三昧已,  欢喜踊跃作是言:
 ‘善哉!能说此三昧,  是故归依佛、世尊。’
  彼时人众具八万,  闻是最胜法体性,
  演说真实第一义,  悉皆获得无生忍。
  众生无有其生灭、  诸法无生恒空寂;
  王及眷属如是知,  咸各获于无生忍。
  尔时善花弃王位,  投彼佛法而出家;
  其王所有五百子,  悉皆从王而出家;
  王及诸子出家时,  余人乃有无量数,
  一切为求佛法故,  亦于彼法皆出家。
  自在如来为说法,  具足满于二千岁,
  王及其子并眷属,  二千年中修法行。
  过于如是年数已,  彼佛、世尊入涅槃,
  时诸声闻悉灭度,  正法于后甚衰微。
  彼王善花有胜子,  号曰福慧具正信,
  王有法师为师导,  受持如是胜寂定。
  聪明黠慧有念力,  无量百千人供养,
  诸天百亿俱侍从,  往诣处处而赞叹。
  言语柔软不粗犷,  调伏乐戒善防护,
  其音和雅语可爱,  智力、总持悉具足。
  得胜袈裟百亿数,  比丘号曰名称光,
  彼人福力无敌对,  无量比丘起妒嫉。
  具足福德及色力,  亦具智慧与神通,
  护持净戒、禅定力,  比丘法力之所起。
  在家、出家四众等,  众人恋仰而爱乐,
  若于佛法得信者,  爱重敬心而供养。
  其昔善花王胜子,  号曰福慧净信者,
  知彼比丘起恶心,  于己师所便守护。
  时有五十万军众,  悉被铠甲手持刀,
  常令拥护是法师,  演说菩提寂灭行。
  于大众中说是法,  谓空无我、无寿命,
  其有计我执著者,  彼不喜乐法师说。
  不信空法比丘众,  寻时即起手持刀,
  言:‘此妄说于非法,  杀之便获大福德。’
  法师见刀不怖畏,  以其思念空法故,
  无有众生而可杀,  空无我、人如石壁。
  法师比丘即合掌,  发言称于南无佛,
  若其空法审不虚,  令刀愿为曼陀花。
  护持戒者愿欲故,  发言空中便雨花,
  大地、诸山皆震动,  刀即变为妙香花。
  尔时取见持刀者,  彼众比丘咸耻悔,
  令手执刀不能动,  惊惧恐怕大怖畏。
  其有于佛得信者,  所有爱乐空法众,
  发大音声而号泣,  一切衣服悉奉散。
  法师比丘起慈心,  于大众前作是言:
 ‘若人于我起瞋者,  我为彼故行菩提。’
  其法朋党甚微少,  法师恒为彼侵陵,
  闻于一切不喜言,  忍辱之力转增上。
  时彼法师八十年,  演说如来空法藏,
  无量百千恶比丘,  彼王力故令退散。
  是彼法师于余时,  利益无量百千众,
  思量戒行无缺漏,  即便往诣福慧所。
  王见法师甚恭敬,  便即问彼比丘言:
 ‘不令于我大师所,  恼乱其心不喜悦。’
  彼便答:‘王!愿赐听,  诸佛忍力之所起,
  若于我所兴恶言,  便起增上胜忍辱。’
  已于无量百千劫,  过去世中修忍辱,
  称光比丘我身是,  释迦如来作是说;
  彼昔福慧之王子、  拥护称光法师者,
  其于千生为我友,  我已记彼为慈尊;
  其昔供养自在佛、  为造胜妙塔寺者,
  时彼出家善花王,  得佛名为莲花上。
  我亦无量百千劫,  受持如来最胜法,
  我已积集于忍力,  童子!汝应随顺学。
  吾般涅槃去世已,  于后正法灭尽时,
  比丘乐于外典籍,  彼便毁谤我胜法,
  轻躁调戏无惭耻、  贪嗜饮食不护罪,
  乃于衣钵而恋着,  彼人谤我最胜法;
  常乐斗诤无反复,  于其贫穷下劣姓,
  在我法中而出家,  彼不乐于空寂灭;
  顺其魔意痴众生,  随魔自在而执着,
  贪欲自纵凡愚者,  彼不乐于空寂灭;
  在家、出家四众等,  谗佞愚痴起恶心,
  随顺如是恶党者,  彼人末世谤空法。
  童子!汝闻我教已,  应常奉给兰若僧,
  所谓乐于空寂者,  如是辈人持佛法。
  我佛法中容彼人,  出家受戒及布萨,
  离诸过染消信施,  如是人能持菩提。
  乃至弃舍于身命,  修习空法乐寂灭,
  于其空法心相应,  乐住兰若如野鹿。
  以幢幡盖及花香,  于诸佛所设供养,
  供养无等胜支提,  速能获得是三昧。
  建立无比胜塔庙,  以诸金、银而涂饰,
  造诸形像无量种,  为于菩提起慈心。
  所有一切供养具,  天上人中净妙者,
  汝应悉求供养佛,  为求无上佛智故。
  应当如法观诸佛,  谓住十方诸如来,
  现前无量住法者,  一切佛子能证知。
  心常利益喜布施、  持戒清净、住忍力、
  乐行忍辱及远离,  能知一切诸法空;
  精进勇猛无懈退、  务修禅定戒多闻、
  智慧了达常清净,  不久成于大悲者。
  以不净观除贪染,  慈力能治于瞋恚,
  因缘之法破愚痴,  便得最上无上道。
  观身犹如水聚沫,  一切皆空无坚实;
  观察五阴悉空无,  速得成于最胜智;
  离取一切诸恶见,  不依寿命及我、人,
  了知一切诸法空,  速得成彼牟尼王。
  于诸利养不贪着、  不得利养勿生忧、
  闻他赞毁心莫异,  犹如须弥山不动。
  为求法故起恭敬,  勿得闻已而执着,
  安住一切佛行处,  速能游于百世界;
  于诸世间悉平等,  莫起憎爱差别心,
  慎勿求利及名闻,  速得成于天人师。
  恒常赞说佛功德,  以言辞句如实叹,
  众生闻是赞叹者,  于佛功德生爱乐。
  父母、师长及众生,  如是一切悉恭敬,
  而不随顺于魔力,  便获三十二种相。
  常离一切诸愦闹,  住于寂静空闲林,
  既能自利亦利他,  为求解脱速施作。
  常乐修习慈、悲心,  及以喜、舍亦复然,
  调伏寂灭应赞叹,  速得成于利世间。
  若有欲得寂灭定,  趣向无上菩提者,
  慎勿习近恶知识,  恒常亲近于善人。
  又莫愿欲声闻地,  亦勿爱彼所修行,
  勇猛志乐佛功德,  速得成佛当如我。
  恒说真实清净语,  慎勿妄言及恶口,
  常说可爱美妙言,  能得最胜佛菩提。
  于其身命莫顾恋,  慎勿自誉轻毁他,
  但自思念己功德,  莫观他人之所行。
  常乐观空及解脱,  于诸趣中勿愿乐,
  舍一切相悉无余,  心恒安住于无相。
  常能远离于二边,  于有、于无莫分别,
  观诸众生但因缘,  若能知此为大师。
  弃舍一切爱欲行、  悉皆断离秽浊心、
  剪除一切愚痴闇,  得为寂灭人师子。
  恒乐观察于无常,  离诸有中苦、乐等,
  秽污不净及无我,  如是修者为人尊。
  佛于世间作灯明,  而能说此胜正法,
  彼亦降伏于魔力,  已到无上胜菩提。
  我向所说诸功德,  及示无量百千过,
  应当离过修功德,  童子!如是必得佛。

  月灯三昧经卷第九


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39 月灯三昧经

月灯三昧经卷第十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童子!是故,菩萨应当具足修学身戒。云何菩萨具足身戒?若菩萨具足身戒,于一切法得无碍智,谓身善修行。若身善修行者,于一切法得无碍智,是名菩萨具足身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身戒菩萨,能获三十二大人之相、得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童子!是名菩萨具足身戒。

  “复次,童子!具足身戒菩萨,能获三解脱门。何者为三?谓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是名具足身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身戒菩萨,能得具足四梵住。何等为四?谓慈念一切众生,悲、喜、舍心亦复如是。童子!是名菩萨具足身戒。

  “复次,童子!云何菩萨修身善行?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是名菩萨身戒具足。

  “复次,童子!具足身戒菩萨,能得四禅及四正受、能住大悲,得善觉观、得寂灭觉观,是名菩萨具足身戒。

  “复次,童子!若菩萨具足身戒,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邪见十不善业。㪷秤欺诳、语言欺诳、衣服欺诳、因官形势割截、破坏、凌押、系缚、邪曲、虚妄、与贪共行,一切恶业悉皆远离,自禁防制,无贪、无取,悉皆断除;犹如断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不复更起,无有生法。童子应知:此法是为菩萨具足身戒。

  “童子!乃于往昔过阿僧祇阿僧祇广大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尔时有佛号曰智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时住世六十亿岁。

  “尔时,有王号曰胜思惟,与其眷属八万亿人俱,往智光如来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智光如来即以偈颂说身律仪:

“‘犹如虚空无垢秽,  自性光洁毕竟净;
  如斯身戒亦如是,  不可音声而演说。
  音声与空不可知,  如是二种同一相。
  说于虚空无相貌,  彼相便同于身戒;
  若知其戒惟一相,  彼便具足戒律仪。
  智性无生境亦寂,  真无漏中妄想尽,
  亦无贪着及爱欲,  不于财色起渴爱。
  若不见于诸有过,  终不能知是身戒;
  若有能知无漏戒,  彼便无复一切生。
  当知罗汉法如是,  非诸外道之所知。
  于诸三界心怖畏、  于欲资产无贪爱,
  不悕王位及资财,  彼能具足此身戒;
  我今说此身戒义,  此义声教不能说,
  若能知是法母者,  是人常能住身戒;
  智者爱乐是义母,  信乐是义故我说,
  远离非义应真义,  斯则常名住身戒;
  诸佛法中说何义?  云何善能知是义?
  若能知于相应义,  是即名为住身戒。
  若有观察于无相,  一切无我悉空无,
  彼人不名无戒者,  是人修学实际故。
  观一切有知非有,  是人恒住非有际;
  于一切有无所著,  是人能证无相定。
  若人知于无我法,  自体空无性非有,
  是人不名无戒者,  已觉决定真实故;
  若人能知五阴空,  诸法寂灭无神我,
  彼便名为持戒者,  其身不复行恶业。
  无有律仪取相者,  存于我想心执着,
  若取色相执着人,  起于爱欲无律仪。
  若常修学于实际,  是人究竟真妙空,
  彼不更起于爱欲,  不为无戒堕恶道。
  蚁子堪能动虚空、  须弥安固复令动,
  若有善学实法者,  诸天妙色不能动;
  彩色可以画虚空、  亦可手执于太虚,
  一切诸魔爱、欲等,  无有能得动摇者;
  呼响音声犹可捉、  大石沉水亦可浮,
  如是学于身戒者,  无有能知彼心念;
  所有一切诸音声,  悉皆盛内于箧中,
  若住如是身戒者,  无有能知彼住所;
  所有云、雷及电光、  日、月明等悉可执,
  若有住于身戒者,  无能知彼身自性;
  四方所有诸风轮,  罗网、钩罥可系缚,
  若有住于身戒者,  无有能知彼身量。
  其有住于制心者,  非诸众生之境界,
  能善修习身戒者,  犹如虚空无能染。
  于其四方风行道,  虚空鸟迹犹可见,
  彼之身量不可测,  及心所行难可思。
  若住如是身戒者,  彼无一切诸过恶,
  远离一切烦恼聚,  由学如是身戒故;
  住于清净寂灭定,  不为刀、火之所害,
  彼身无能执捉者,  由常修学身戒故;
  如是住者无怖畏,  心无纷动、无嫉妒,
  远离一切诸厄难,  修学如是身戒故;
  不畏刀杖及毒药,  亦不怖畏水、火灾,
  远离一切诸厄难,  修学如是身戒故。
  不畏雨雹及盗贼、  所有一切毒害等,
  彼离一切我想故,  以离想故无怖畏;
  远离怖畏及恐惧,  以无怖畏心不动,
  心不动转无怖畏,  亿诸魔众不能怖。
  若于菩萨身戒所,  演说开晓及显示,
  若有学是身戒者,  诸亿魔众不能扰;
  若有欲知诸佛法,  当知无有其限齐,
  若有修学身戒者,  是人能为三界塔;
  若有欲知是佛法,  不可思议寂灭众,
  若学如是身戒者,  其行坚固速成佛;
  若有欲得大仙法,  不可思议佛十力,
  若学如是身戒者,  修习佛力得不难;
  十八最胜不共法,  诸佛、如来所安住,
  若有修学是身戒,  彼得此法不为难;
  若于七觉支宝所,  及与神足、辩才等,
  若有修学身戒者,  获彼妙果不为难;
  于其梵住及四禅,  及以三种解脱门、
  安隐觉观及寂灭,  住身戒者得不难;
  四念处等及正勤,  大仙五根及五力,
  亦于圣宝八正道,  住身戒者得不难;
  于余诸佛所有法,  不可思议无限量,
  彼得此法悉不难,  以学如是身戒故。’
  得闻如是身戒已,  是王获得最胜利,
  欢喜踊跃而爱乐,  于彼佛法便出家。
  出家已经十亿岁,  修行最胜净梵行,
  恒常修行四梵住,  利益世间诸天人。
  善修清净梵住已,  便得如是胜身戒,
  复见十方亿千佛,  修行如是菩提行。
  于彼胜法出家已,  修行最胜净梵行,
  具足多闻妙辩才,  是名聪慧大法师。
  坚持禁戒无缺漏,  戒身清净无瑕秽,
  所谓圣戒无漏戒,  当知圣戒是常住。
  童子!我昔修菩提,  尔时化作胜思王,
  汝勿致疑为异人,  当知即是我身也。
  童子!汝应随顺学,  安住如是胜身戒,
  当为亿众广宣说,  不久亦当得如我。

  “童子!是故,菩萨当修行清净身业。何以故?修行净业菩萨摩诃萨,不畏堕于地狱、畜生、饿鬼、阎魔罗等,亦不畏八难、五趣苦厄,又不畏水、火、五兵、毒药、王贼、师子、虎、豹、豺狼、犀、象、熊、罴一切恶兽、毒虫食肉之属,亦复不畏人非人难。

  “童子!修行清净身行菩萨摩诃萨,欲以手掌举此三千大千世界,若高一多罗乃至十多罗,随其所欲悉能举之。

  “童子!净身行菩萨摩诃萨能达究竟神通彼岸。彼以报得神足福德力故,摄取远离随顺无染寂灭之定,悉皆能入;依是定故,无漏成就得一切世间无碍之眼。云何神足?谓随念能为威力自在解了无滞,随欲能成故名神足。

  “复次,童子!住神足菩萨摩诃萨能为种种神变之事,所谓一能为多、多能为一,隐显自在,石壁诸山彻过无碍如风行空,在于空中加趺而坐犹如飞鸟,履水如地,出没地中如水无异,身出烟焰如大火聚,日月有大威德而能扪摸,欲为大身自在无碍乃至梵天。”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神通自在游十方,  于诸石壁及诸山,
  随意彻过无有碍;  犹如飞鸟顺风行,
  履于大地犹如水,  出没自在无所碍;
  游行于水不沉没,  犹若履于坚䩕地;
  一身能现于千身,  无量多身能为一,
  随意能现种种色,  智者为渡众生故;
  游行空中如飞鸟,  身出烟焰如火聚,
  复能己身悉流出,  清净凉冷香美水。
  智者端坐于此地,  而能以手摩日、月,
  一念能往梵天所,  而为梵众演胜法;
  千亿梵众闻法已,  乐求无上获胜利,
  复能往余胜天处,  而为演说最胜法。
  若其意欲说法时,  便能震动大千界,
  又令无量亿佛刹,  微妙音声悉充满。

  “童子!是故,菩萨应当修学清净身行。何以故?修行清净身行菩萨摩诃萨,天耳界清净过人闻于音声——若地狱、畜生、阎魔罗处,天上、人中,若近、若远——是名天耳通。

  “童子!菩萨复应修学清净身行。何以故?修行清净身行菩萨摩诃萨,常能知他心:有欲心如实知有欲心、无欲心如实知无欲心、有瞋心如实知有瞋心、无瞋心如实知无瞋心、有痴心如实知有痴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痴心、有取心如实知有取心、无取心如实知无取心、有颠倒心如实知有颠倒心、无颠倒心如实知无颠倒心、有小心如实知有小心、无小心如实知无小心、有大心如实知有大心、无大心如实知无大心、有光洁心如实知有光洁心、无光洁心如实知无光洁心、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有量心如实知有量心、总心如实知总心、无总心如实知无总心、乱心如实知乱心、无乱心如实知无乱心、定心如实知定心、非定心如实知非定心、上心如实知上心、无上心如实知无上心、解脱心如实知解脱心、非解脱心如实知非解脱心、无学心如实知无学心、学心如实知学心。童子!是名菩萨于他众生心如实了知。

  “复次,童子!菩萨应当修学清净身行。何者菩萨清净身行?所谓念知种种宿命之事,若一生、二生、三生,乃至十生、二十生、三十生,百生、千生、万生、十万生、百万生、千万生、万万生,复念知一劫、百劫,乃至千、万劫事,知劫成、知劫坏、及知劫成坏、乃至知于无量劫成坏事,及知劫中彼曾有众生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生处、如是饮食、如是长寿、如是短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尽、知如是受苦、如是受乐、若于此处死彼处生、彼处死此处生、如是状貌、如是国土,如是往事悉皆忆知,是名菩萨宿命智通。

  “复次,童子!菩萨应当修习清净身行。何者菩萨清净身行?所谓天眼界清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往来生死——若好色、若恶色,若趣善道、若趣恶道,若住善道、若住恶道,若苦、若乐,若胜、若劣——如自作业皆悉了知。是诸众生成就身恶行、成就口恶行、成就意恶行、毁谤贤圣、邪见业因缘故,身坏命终堕于地狱;是诸众生若成就身善行、成就口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因缘故,身坏命终趣于善处,生于天上。童子!是名菩萨天眼界清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往来生死——若好色、若恶色,若趣善道、若趣恶道,若住善道、若住恶道,若苦、若乐,若胜、若劣——如自己业皆悉了知,是名天眼通。

  “复次,童子!若修行清净身行菩萨摩诃萨,以一念三世相应智慧,所有若知、若见、若得、若证、应当了知,彼一切悉知、悉见、悉得、悉证、悉皆了达。彼法云何?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十二因缘应知、应见、应得、应证、应当觉了。如是,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灭、忧悲、苦恼一切皆灭,如实知见、如实得证、如实觉了。于四圣谛亦如实了知,是名漏尽通。”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菩萨已显示,  神通之次第,
  安住三昧中,  悉能随意到。
  善修其耳根,  得难思天耳,
  其耳能得闻,  导师所说法。
  能知众生心,  有欲及离欲,
  有瞋及无瞋,  有痴及无痴。
  了知宿世事,  本昔所居处,
  于其千亿劫,  智慧能照达。
  善修于眼根,  得难思天眼,
  以眼见众生,  死此生于彼。
  一念能悉知,  一切众生念,
  如是悉了知,  彼智不思议。

  “童子!云何口戒?菩萨摩诃萨若成就口戒,则得佛六十种无碍清净美妙音声不可思议,是名口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有所言说,人皆信受,是名口戒。

  “复次,童子!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得三十二大人相、得如来十力——所谓是处非处智力、知诸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业处因果智力、知诸禅定解脱三昧正受有烦恼无烦恼智力、知他寿命知他众生根差别智力、知众生种种无量欲智力、知诸众生种种无量性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宿命智力、知一切众生生死智力、知漏尽智力。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能得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是名口戒具足。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得三解脱门、得四梵住,是名具足口戒。

  “复次,童子!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略而言之,得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是名菩萨具足口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萨摩诃萨得大悲梵住、得大舍梵住、得安隐觉、得寂灭觉,是名菩萨具足口戒。

  “复次,童子!若菩萨摩诃萨具足口戒者,得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于父母师长所不出粗言,一切过恶之言菩萨悉皆远离。于彼言说,如实了知如响、如梦、如幻、如化、如阳焰、如光影,于此响声乃至光影悉无所得、无分别、无取、无缘、无执着,是名菩萨具足口戒。

  “童子!清净口戒菩萨摩诃萨得一切佛语、得一切佛神足、得一切佛神通。”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若与口戒相应者,  是诸菩萨必获得,
  一切诸法无碍智,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获三十二大人相、
  得佛十力、不共法,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能得一切诸佛法,
  谓我已说诸佛法,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能获梵住及辩才,
  逮不思议希有法,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得四念处及正勤,
  具四神足、根、力等,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得于大舍无所畏,
  得大悲愍清净住,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能得清净安隐觉,
  及得寂静觉观等,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远离妄语及两舌,
  复离恶口及绮语,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终不诽谤于正法,
  亦不毁訾于如来,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于其父母、师长所,
  不作非法粗恶言,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终不起口一切过,
  彼能悉离无有余,  是名具足于口戒;
  若与口戒相应者,  能知语言犹如响,
  觉了音声犹如梦,  是名具足于口戒;
  了知无我及寿命,  缘起虚妄犹如梦,
  能知语言如是者,  是名具足于口戒;
  灭谛不实犹如梦,  涅槃之体如梦性,
  菩萨知言如是者,  是名具足于口戒;
  诸余语言不可得,  无有分别、无滞着、
  无有攀缘、无取执,  是名具足于口戒。

  “童子!云何名意戒?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一切佛法、得一切神通、心得不动解脱,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金刚三昧定,是名意戒成就。

  “复次,童子!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炽然光明,是名具足意戒;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六十种美妙音声相应,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三十二大人相、十力、四无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三解脱门——谓空、无相、无愿——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四梵住——谓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住大悲、得住大舍、得安隐觉、得寂灭觉、得利益、得威仪、得胜行,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若菩萨摩诃萨弃舍邪见,不与邪见俱;断除瞋恚,不与瞋恚俱;断除悭贪,不与悭贪俱;弃舍懈怠,不与懈怠俱;于父母师长所不起谄曲心、贪瞋痴心,亦不与俱;不舍菩提心、不舍信乐心,诸余过恶觉观心悉皆舍离,亦不与俱,是名具足意戒。

  “善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化、如焰、如响、如光影,无去、无来,亦复知苦如梦、知无我如梦、知无常如梦、知无众生如梦、知空如梦,意无所得、无分别、无滞着、无攀缘、无取执。童子!是名菩萨具足意戒。

  “若菩萨具足清净意戒法者便远离一切诸难,得不可思议一切诸佛法、得一切诸佛神通、得心解脱不动。童子!是名具足意戒。”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一心谛听勿乱想,  所说意戒净无垢,
  得闻法已起诸行,  便能速悟于菩提。
  智者若持于意戒,  第一寂静广不动,
  佛法难思未曾有,  是则名为意戒净;
  智者若持于意戒,  心得解脱常不动,
  得如金刚最胜定,  是则名为意戒净;
  智者若能发起此,  称欲敷演广利益,
  获得六十微妙声,  是则名为意戒净;
  智者意戒最为上,  得三十二大人相,
  得佛十力、诸功德,  是则名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获得辩才及无畏、
  得胜希有难思法,  是则名为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得四念处及神足,
  复获正勤及根、力,  是名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能得清净七觉支,
  亦能获得八圣道,  是则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获得最胜大舍住,
  及大悲住净无垢,  是名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得安隐觉净无垢,
  得远离觉诸功德,  是则名说胜意戒;
  智者若持于意戒,  不与一切邪见居,
  恒常不起无明恚,  是则名为意戒净。
  若能具足意戒者,  乃至少时不谄曲,
  父母、师所无谄伪,  是则已说意戒净;
  智者若具于意戒,  贪、瞋等事悉永离,
  愚痴之法亦皆断,  是则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具于意戒,  恒常不舍菩提心,
  信心决定终不坏,  是则已说胜意戒;
  智者若具于意戒,  所有一切诸过恶,
  皆悉远离不与居,  是则已说胜意戒;
  心能入于如幻法,  犹如睡梦、阳焰等,
  亦如光影、呼声响,  是则已说胜意戒;
  知苦恼事犹如梦,  及与无常、空无我,
  心意能知如是者,  是则已说胜意戒;
  知无众生、无寿命,  悟诸因缘如轮转,
  无所从来、无去处,  是则已说胜意戒;
  推求彼意无可得,  亦无分别、无滞着、
  无有攀缘、无取执,  是则已说胜意戒;
  第一义谛犹如梦,  观知涅槃亦复然,
  智者若了意如是,  是则已说胜意戒。

  “童子!彼云何名业清净?见于三有犹如梦想,于彼厌离不起贪爱,是名业清净。

  “云何名过于攀缘?谓知阴界入如幻而远离故。

  “云何名了知诸阴?谓悟知诸阴犹如阳焰故。

  “云何得诸界平等?谓知界等如化而弃舍故。

  “云何遣除诸入?谓入如光影而弃捐故。

  “云何名断除渴爱?谓于一切法无诸攀缘故。

  “云何名证于无生忍?于一切法无所得故。

  “云何名知于诸业?谓发起精进断除诸苦故。

  “云何名显示诸因?谓阴如响,无有生故。

  “云何名不坏于果?谓业果如梦而无所坏故。

  “云何名现见诸法?谓诸法中得无生忍故。

  “云何名修集于道?于一切法无所修故。

  “云何名值遇诸佛?谓具一切诸佛戒行故。

  “云何名智慧明利?谓于一切法获无生忍故。

  “云何名入诸众生乐欲?谓知诸众生前后根差别故。

  “云何名得于法智?谓于一切法无所得故。

  “云何名无碍辩智?谓能达如实法式故。

  “云何名善知文字差别智?谓知三种语言差别故。

  “云何名过于诸事?谓悟解无事故。

  “云何名知于音声?谓入音声如响智故。

  “云何名得欢喜?谓于一切法无所得,远离苦恼、弃舍重担而出离故。

  “云何名得于爱喜?谓于乞求者令得欢喜,知施时见利益故。

  “云何名心调正直?谓能了知四真谛故。

  “云何名正直威仪?谓调均身故。

  “云何名远离怒色?谓断诸瞋过故。

  “云何名面常怡悦?谓善戒共住安隐故。

  “云何名美妙言?谓与他人说利益事故。

  “云何名先言慰喻?谓先言:‘善来。’速起迎接故。

  “云何名不懈怠?谓不舍策勤故。

  “云何名恭敬尊长?谓敬惧尊长如善知识想故。

  “云何名供养尊长?谓随所侍养从教故。

  “云何名生便知足?谓于一切资生而不乐着故。

  “云何名求白法无厌?谓集诸善法故。

  “云何名命清净?谓随宜所得便生知足,若不知足便生谄曲、夸谈、诳诱、激发他人、以利求利,是事悉舍故。

  “云何名不舍住阿兰若处?所谓不弃策勤,乐于边闲及以丛林、岩穴、涧谷,爱乐于法,不与在家、出家交游,不着利养,断除渴爱,受禅定喜故。

  “云何名地地住处智?谓声闻果处智、辟支佛果处智,菩萨地住处智故。

  “云何名忆念不忘?谓念无常、苦、空、无我故。

  “云何名得阴巧便智?谓知阴、界、入差别而无所得故。

  “云何名证于神通?谓获四神足能为变现故。

  “云何名灭诸烦恼?谓断除贪、瞋、痴故。

  “云何名断除习气?谓厌昔愚行,不乐声闻、辟支佛地故。

  “云何名为转胜行?谓能起如来力、无畏、四无碍辩故。

  “云何名修习因?谓断除憎爱故。

  “云何名知犯方便?谓知波罗提木叉、知毗尼、知戒故。

  “云何名断诸悔恼?于诸罪过至诚忏悔,更不重造,修诸善法故。

  “云何名断除爱恋?拔于三界渴爱枝条,发生未起之善、已生之善令不坏失故。

  “云何名越过诸有?谓于诸三界而无所得又不顾念,是名过于诸有。

  “云何名明达宿命?谓忆知过去世事故。

  “云何名于业果无疑?谓离诸断常故。

  “云何名思惟于法?谓思念如实之法故。

  “云何名习于多闻?谓修习、受持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故。

  “云何名得捷利智?谓观无生智犹如梦故。

  “云何名乐欲于智?所谓常习智慧故。

  “云何名通达智慧?所谓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云何名得调伏地?谓菩萨所修学处故。

  “云何名譬如于山?所谓不舍菩提心故。

  “云何不动?所谓无分别,不为烦恼所夺故。

  “云何名不躁动?所谓于一切相无缘念故。

  “云何名不退相?谓于六波罗蜜无所缺减,恒常得见他刹诸佛故。

  “云何名出生善法?谓亲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云何名厌离恶业?所谓坚持禁戒,更不起恶故。

  “云何名不行烦恼?所谓不起无明、有爱及瞋故。

  “云何名不舍于戒?所谓信因果、恭敬如来故。

  “云何名分别诸禅?所谓知心及数,善巧方便而得一心故。

  “云何名知一切众生乐欲?所谓知根差别故。

  “云何名善分别生处智?所谓知五趣差别故。

  “云何名无边智?所谓自然知于世间、出世间法故。

  “云何名言语次第智?所谓能知如来权密言说故。

  “云何名弃舍俗缘?所谓身心远离而出家故。

  “云何名不乐三界?所谓于三界如实见过故。

  “云何名不下劣心?所谓不舍于心,若入正受亦复不舍故。

  “云何名于诸法无执着?所谓于一切法弃舍爱故。

  “云何名摄受正法?所谓护佛如是修多罗故,是名摄受正法。

  “云何名守护正法?所谓一切谤法众生以法降伏,是名护法。

  “云何名信于业报?所谓于诸恶业羞耻厌离,修习善法故。

  “云何名知律方便?所谓知自性犯不犯、知性罪犯不犯故。

  “云何名灭诸违诤?所谓弃舍众闹故。

  “云何名不相违返?所谓不喜一切世间语言故。

  “云何名忍地?所谓忍于身心逼恼故。

  “云何名摄受于忍?所谓于他所说粗恶语言悉能弃舍,忍辱无减故。

  “云何名选择于法?所谓知阴界入差别,知有漏助道、清净助道,于彼法而无所得故。

  “云何名决定巧便?所谓于一切法无所言说故。

  “云何名善知句义差别智?所谓通达一切诸法故。

  “云何名法句出生善巧智?所谓说于如实法故。

  “云何名知义非义差别智?所谓知法性无增、无减故。

  “云何名前际智?所谓因智故。

  “云何名后际智?所谓缘智故。

  “云何名三世平等智?所谓于一切事法了知无有差别,安住无事法故。

  “云何名知三世差别智?所谓于三世法无所得,亦无思念故。

  “云何名心住?所谓不得于心故。

  “云何名身住?所谓身念处,是名身住。

  “云何名护威仪?所谓威仪无有错乱故。

  “云何名不坏威仪?所谓覆藏善事故。

  “云何名不分别威仪?所谓离乐欲恶心故。

  “云何名诸根端严?所谓思量法趣,所说相应、能知时节,于如实法如实演说故。

  “云何名世谛智?善知去来法故,是名世智。

  “云何名解脱舍?所谓随所有财不隐藏、不悭嫉故。

  “云何名常舒施手?所谓善共同戒故。

  “云何名无有吝心?所谓信心尽施故。

  “云何名惭?所谓耻诸暴恶故。

  “云何名愧?所谓羞诸愚害故。

  “云何名憎弃恶心?所谓知愚痴法,弃之不与共俱故。

  “云何名不舍头陀?所谓要期坚固而无退转故。

  “云何名受于信义?所谓如言所作故。

  “云何名起于喜行?所谓思念善法利益故。

  “云何名近尊长住?所谓弃舍憍慢,离懈怠事故。

  “云何名降伏憍慢?所谓我不可得,无攀缘故。

  “云何名摄伏于心?所谓思念一切白法不失利益智故。

  “云何名策举心智?所谓知精进果不失智故。

  “云何名知义辩智?所谓通达如实智故。

  “云何名了知于智?所谓知世间法、出世法故。

  “云何名远离非智智?所谓于如实法远离取执故。

  “云何名入心智?所谓不生灭智故。

  “云何名部分别巧便智?所谓明利差别智故。

  “云何名知诸言音智?所谓示如实法智故。

  “云何名知处所智?所谓入于如实智故。

  “云何名义决定方便智?所谓奉觐一切诸佛、菩萨、声闻故。

  “云何名弃舍非义?所谓善入过彼诸有故。

  “云何名亲近善人与共同事?所谓亲觐诸佛、菩萨、声闻故。

  “云何名远离恶人?所谓远离取我、懈怠故。

  “云何名修禅发通?所谓离于欲刺、不舍禅喜故。

  “云何名不着禅味?所谓欲出三界故。

  “云何名神通自在?谓住五通,佛法难知而能为他显示故。

  “云何名解假名?所谓了知名不究竟故。

  “云何名了言说施设?所谓知世俗名数、文字故。

  “云何名出过假名?谓了知无言说智故。

  “云何名离世间?所谓先观世间过恶故。

  “云何不欣名利?所谓自性少欲故。

  “云何不着利养?所谓无诸贪求、离恶欲故。

  “云何闻人讥骂不生瞋嫌?所谓体知诸阴界故。

  “云何闻叹实德不生欣悦?所谓隐覆善法功德,知利养过故。

  “云何不悕恭敬?体知因果故。

  “云何不得恭敬心不嫌恨?所谓不舍禅定心故。

  “云何毁辱不恚?所谓观察世法悟因果故。

  “云何闻赞誉不高?为求善法出家故。

  “云何名无诸利养心不忧戚?所谓观察昔所作业故。

  “云何不与俗人交通?所谓不悕资生故。

  “云何名不乐非法出家人同止?所谓亲近如法人、不近非法人故。

  “云何远离非境界处?所谓弃舍五盖故。

  “云何名住所行境界?谓修四念处故。

  “云何成就法式?所谓将护彼故。

  “云何远离非法?为自护善法故。

  “云何不污他家?所谓离于亲知过故。

  “云何名护法?所谓具足求法,如法作故。

  “云何名宴默少言?所谓得寂灭智故。

  “云何名善巧问答?所谓随问能答智故。

  “云何名降伏怨仇?所谓分别显示如实法,远离取着故。

  “云何知时?所谓能知岁月时故。

  “云何不亲凡愚?所谓见愚法过故。

  “云何不轻凌贫贱者?所谓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故。

  “云何以财速施贫苦?所谓有乞求者即令施财、施法故。

  “云何于贫穷所能无碍施?所谓于彼众生起于悲愍,任乞求意舍内、外物故。

  “云何救济破戒?所谓除犯戒业,安置净戒中故。

  “云何名为利益之事?谓能长养众生故。

  “云何名悲智?能见众生未来苦恼故。

  “云何名摄受于法?谓能令众生入于如实法故。

  “云何弃舍资财?所谓舍离诸阴,以财惠彼故。

  “云何不营积聚?所谓厌离资生,见守护过故。

  “云何赞述持戒?所谓善知持戒果报故。

  “云何诃责毁戒?所谓善解犯戒过故。

  “云何以无谄心奉事持戒?所谓于持戒者生难遭想故。

  “云何名一切弃舍?所谓善信乐故。

  “云何名增上信诚心劝请?所谓为他求乐,利众生故。

  “云何如说能行?所谓具足善信,闻即受行故。

  “云何奉事比丘智人?所谓请问善事故。

  “云何共他言论能生爱乐?所谓有证智教智故。

  “云何名譬喻智?所谓以喻晓知法相本末故。

  “云何名前际善巧?所谓自识宿命多闻故。

  “云何名以善根为首?所谓于菩提起增上信复劝他故。

  “云何名善巧方便?所谓忏悔、随喜、劝请,所作善根悉善回向故。

  “云何名断除有相?所谓观察诸事,见诸法如梦故。

  “云何名断除于想?所谓远离颠倒想故。

  “云何名善观事相?所谓得无相智故。

  “云何名善说诸经?所谓能显示譬喻本事,善非善法故。

  “云何名分别于谛?灭无明已,名色不起故。

  “云何名证于解脱?所谓得金刚三昧不动,无分别故。

  “云何名但说一言?所谓厌恶外道,证于无生智故。

  “云何名得于无畏?所谓知佛法力故。

  “云何名安住于戒?所谓禁防身、口,波罗提木叉戒故。

  “云何名入于三昧?所谓不染三界故。

  “云何名得于智慧?所谓善得无功用智故。

  “云何名乐于独静?所谓远离愦闹之过,常不舍空闲故。

  “云何名喜少亲知?所谓少欲知足故。

  “云何名不浊心?所谓入禅定除诸盖故。

  “云何名弃舍诸见?所谓远离取着见故。

  “云何名得陀罗尼?所谓随所见法如实不忘显示故。

  “云何名得智照明?所谓知自性入故。

  “云何名处?所谓心处所故。

  “云何名安住?所谓信心所住故。

  “云何名行?所谓住信行法故。

  “云何名辩智?所谓知辩道故。

  “云何名因?所谓无明因生诸行故。

  “云何名相应?所谓应解脱法故。

  “云何名法?所谓断除渴爱故。

  “云何名门?所谓断除诸过故。

  “云何名道?所谓无常、苦、空、无我智故。

  “云何名地?所谓十种无愿地故。

  “云何远离于生?所谓断除生法故。

  “云何名智地?所谓不忘智故。

  “云何舍离无知?所谓断除愚故。

  “云何安住于智?所谓智无所住故。

  “云何名方便地?所谓修三十七助菩提法故。

  “云何名菩萨境界?所谓行六波罗蜜故。

  “云何亲近善人?所谓近诸佛故。

  “云何远离恶人?所谓离于外道见取故。

  “云何名如来所说?谓住如来力、智,自性解脱故。

  “云何名佛地?谓得一切善法故。

  “云何名智者随喜?所谓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声闻、辟支佛随喜故。

  “云何名愚者所谤?所谓一切愚者不能知故。

  “云何名声闻不能知?谓佛法不可思议故。

  “云何名外道地?谓外道见慢方便故。

  “云何名为如来所摄?所谓为大医王难可得故。

  “云何名速得十力?所谓勤修方便故。

  “云何名为一切诸天供养?所谓善能出生一切乐故。

  “云何名梵王礼拜?所谓从彼出生解脱故。

  “云何名龙礼拜?所谓能断一切恶道及诸见故。

  “云何名野叉随喜?所谓蔽诸恶道故。

  “云何名甄陀罗赞叹?所谓能致欢喜解脱故。

  “云何名罗睺罗叹美?所谓断除生死故。

  “云何名菩萨所修?所谓能获一切智故。

  “云何名智者所求?谓为得不退转地故。

  “云何名得无上财?所谓能得人天果报及解脱故。

  “云何名非财施?所谓能除一切烦恼病故。

  “云何名病患良药?所谓灭贪、瞋、痴患故。

  “云何名智藏?所谓常乐修习智故。

  “云何名无尽辩?所谓见如实智故。

  “云何名远离忧愁?所谓知虚妄苦而弃捐之,悟无我故。

  “云何名知于三界?所谓了知三界如梦幻故。

  “云何名舟筏渡于彼岸?所谓信乐入般涅槃,修无常、苦、空无我智故。

  “云何名渡四流舡?所谓速得涅槃故。

  “云何名求称誉者?所谓能获广大法故。

  “云何名赞显如来功德?称言施无量功德法药故。

  “云何名美叹如来名称?谓言施一切功德解脱,乐施主故。

  “云何赞叹十力?谓称言:‘能施难得之法是大法宝主。’故。

  “云何名菩萨功德?所谓能学此经三昧法故。

  “云何名慈灭瞋恚?所谓对治瞋恚故。

  “云何名为悲?谓灭除一切众生苦恼故。

  “云何名为喜?谓于一切众生所生欢喜故。

  “云何名为舍?谓无缘之悲,能作佛所作故。

  “云何名为安慰大乘人?随所乐求,一切佛法悉皆能与充足故。

  “云何名为发行师子吼?所谓能致最上法故。

  “云何名为佛智慧道?所谓于一切善法无所取着而得善法故。

  “云何名为解脱一切众生?所谓能知从此岸到彼岸故。

  “云何名为获得一切智智?所谓断除一切不善法故,集一切善法及一切解脱故。

  “云何名菩萨园苑?能得喜悦自身安乐,亦令一切众生安乐故。

  “云何名降伏魔军?所谓能获一切力、能灭一切烦恼故。

  “云何名安隐行咒术?所谓能尽一切苦难故。

  “云何成就吉祥事?所谓能获一切果报故。

  “云何名为防捍怨敌?所谓断除一切邪见及取着见故。

  “云何名为降伏怨家?所谓以正法降伏诸外道故。

  “云何得无所畏?谓于一切法能善观察、温习故。

  “云何求如实力?所谓求不颠倒法力故。

  “云何名为十八不共法初相?所谓作一切善法故。

  “云何庄严法身?所谓得三十二相庄严故。

  “云何乐于解脱?所谓得初、中、后善故。

  “云何名为所爱长子?谓能获诸佛父之余财故。

  “云何名为满足佛智?所谓惟长养一切白法故。

  “云何名为非辟支佛地?所谓能获最上无边佛法故。

  “云何名为清净心?谓能断除一切垢秽故。

  “云何名为身清净?所谓灭一切病患故。

  “云何成就解脱门?观察无常、苦、空、无我寂灭故。

  “云何名为离诸杂欲?所谓能得甘露法句故。

  “云何名离于瞋恚?所谓获得大慈、大悲故。

  “云何名为非愚痴地?所谓得如实明故。

  “云何名为阿含智?所谓知一切世间、出世间所作业智故。

  “云何名为能发起于明?所谓惟忆念趣一切善道故。

  “云何名为断除无明?谓灭一切非善趣忆想故。

  “云何名为满足解脱?所谓得大圣法故。

  “云何名为修禅者猗悦?所谓能得喜乐一心故。

  “云何名为眼见者?所谓见于实义无所见故。

  “云何名为神通变现?所谓善修无障法故。

  “云何名为神足现前?谓能获一切法无分别智,无有障碍故。

  “云何名为乐闻陀罗尼?所谓了知一切法,于一切法能趣向涅槃平等故。

  “云何念持不忘?谓一切攀缘自性灭故。

  “云何名为如来住持?谓出生诸功德、智慧不可坏故。

  “云何名为方便善巧导师?谓令他趣向安隐快乐大城故。

  “云何名为微细智犹如毛端?谓难可测知故。

  “云何难知、难可相应?谓昔所未曾得故。

  “云何远离文字?谓言语道不可得故。

  “云何名为音声难知?谓一切法不可思议故。

  “云何名为智人能知?谓知法是无价宝故。

  “云何名为已知调伏智所知?谓如言而作故。

  “云何名为知于少欲?谓知多欲过故。

  “云何名为勇猛精进?谓知不舍要期故。

  “云何名为忆念总持?谓随所为作不失故。

  “云何名为穷尽于苦?谓断除贪、恚、痴故。

  “云何名为一切法无生?谓灭一切识、一切愿故。

  “云何名为一言演说能知一切生死诸趣?谓观一切法犹如梦幻,以不取着故。

  “童子!是名解释三百句法门义了矣。童子!是为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佛法智无量,  演说无穷尽,
  广说诸法已,  普获诸功德。
  广大如虚空,  是法相如是,
  此为究竟宝,  故名为方广;
  众生行无边,  为说法亦广,
  无尽阿含义,  故号为方广。”

  说此法时,无量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众生于菩提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发辟支佛心、无量众生证于三果。

  复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雨天妙香、洒散天花、击作百千万种诸天音乐、于虚空中雨诸天衣,旋转而下作如是言:“是诸众生闻此法故,获大善利;是诸众生于无量佛所宿殖善本故,闻此法欢喜受持、读诵、书写、为人解说,与一切众生作上福田、成就利益一切众生,不断佛种;是诸众生决定能为菩提先道,闻是法门起如实行。”

  尔时,佛告阿难:“汝当受持如是法门,读诵、受持、书写、为人广说。”

  阿难白佛言:“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是经名为‘入于大悲’,汝当受持;名为‘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三昧’,汝当受持。”

  阿难白佛言:“如佛敕旨,我当受持此法门。”

  说此经已,尔时月光童子欢喜踊跃,阿逸多菩萨等八十亿那由他菩萨,长老阿难及诸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净居天子、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及天帝释、四天王等诸天、世人、阿修罗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月灯三昧经卷第十

  存疑 卷第八六百页上段九行思议上疑脱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