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78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五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

  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三

  诸菩萨闻是,  第四地行法,
  心皆怀喜悦,  踊跃无有量。
  雨天众宝华,  氛氛如雪下,
  咸赞言善哉,  金刚藏大士。
  他化自在王,  与诸眷属等,
  于上虚空中,  心皆大欢喜。
  放众妙光明,  作天诸妓乐,
  歌叹佛功德,  及诸菩萨众。
  天诸采女等,  各以清妙音,
  同声称赞佛,  而说如是言:
 “世尊久远来,  勤苦所求愿,
  无上正真道,  于今始乃得。
  利益天人者,  久乃得奉见,
  释迦牟尼佛,  今至于天宫。
  从久远已来,  大海相始动,
  久远无量世,  今乃放妙光。
  众生从久远,  今始得安乐,
  久乃方得闻,  大慈悲德音。
  度诸功德岸,  久远今乃值,
  圣王能悉破,  憍慢我心等。
  无比可恭敬,  而今得供养,
  能开诸天道,  使得一切智。
  世尊甚清净,  无量如虚空,
  不染于世法,  如莲华在水。
  处世最高大,  犹如巨海中,
  须弥大山王,  是故欢喜礼。”
  如是诸天女,  各以众妙音,
  敬心歌颂已,  默然而观佛。
  解脱月菩萨,  请金刚藏言:
 “愿说得五地,  行相之因缘。”

  金刚藏菩萨语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具足第四地,欲得第五地,当以十平等心。何等为十?一、过去佛法平等;二、未来佛法平等;三、现在佛法平等;四、戒净平等;五、心净平等;六、除见疑悔净平等;七、道非道净平等;八、行知见净平等;九、诸菩提分法转胜净平等;十、化众生净平等。菩萨以是十平等心得入第五地。菩萨住难胜地,善修菩提法故、深心清净故、求转胜道故、则能得佛;是菩萨得大愿力故、慈悲心不舍一切故、得念慧道力故、修习福慧不舍故、出生方便故、欲得转胜道上地明观法故、受诸佛神力所护故、生定不退心故,如实知是苦圣谛,是苦集谛,是苦灭谛,是苦灭道谛;是菩萨善知世谛,善知第一义谛,善知相谛,善知差别谛,善知说谛,善知事谛,善知生起谛,善知尽无生谛,善知入道谛,善知一切菩萨次第成就诸地起如来智谛。菩萨随众生意令欢喜故,知世谛;究竟一乘故,知第一义谛;分别诸法自相故,知相谛;诸法各异故,知差别谛;分别阴、界、入故,知说谛;以身心苦恼故,知苦谛;诸趣生相续故,知集谛;毕竟灭一切恼故,知灭谛;至不二法故,知道谛;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次第成一切菩萨地故,知如来智谛;以信解力故,知非得无尽谛智。菩萨如是以此诸谛智,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菩萨尔时于众生中大悲转胜,生大慈光明。得如是智慧力,不舍一切众生,常求佛智慧,如实观一切有为法,先际、后际,知众生从先际无明有爱故生,流转生死,于五阴归处不能动发,增苦恼聚,是中无我、无我所、无众生、无人、无知者、无寿命者,后际亦如是;如是无所有,而愚痴贪着,不知究竟有出无出。又作是念:‘凡夫、众生,甚为可怪,无明痴故,有无量身,已灭、今灭、当灭,如是生死,不能于身生厌离想,转更增长五道苦轮,生死水漂不能得返;归五阴舍,不能舍离;不知不畏四大毒蛇,不能拔出憍慢见箭,不能灭除贪恚痴火,不能破坏无明愚闇,不能干竭爱着大海,不求十力大圣导师,常随魔意于生死城,常为诸恶觉观所转。如是苦恼孤穷众生,无有救者,无有舍者,无有究竟道者,唯我一人,独无等侣,修集福慧,以是资粮,令此众生住毕竟净,乃至得一切法中无碍智力;如是思惟从正观生于智力,发愿所作一切善根,皆为度众生故,为一切众生求安乐故,为利益一切众生故,为解脱一切众生故,为一切众生无苦恼故,为一切众生无粗恶故,为一切众生心清净故,为调伏一切众生故,为灭一切众生诸忧恼苦满其愿故。’是菩萨住难胜地,不忘诸法故,名为念者;决定智慧故,名为智者;知经书意次第故,名为有道者;自护护彼故,名为有惭愧者;不舍持戒故,名为坚心者;善思惟是处非处故,名为觉者;不随他故,名为随智者;善分别诸法章句义故,名为随慧者;善修禅定故,名为得神通者;随世间法行故,名为方便者;善集福德资粮故,名为无厌足者;常求智慧因缘故,名为不舍者;集大慈大悲因缘故,名为无疲倦者;常正忆念故,名为远离破戒者;深心求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故,名为常念佛法者;常令众生离恶修善故,名为庄严佛国者;种诸福德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名为行种种善业者;求庄严佛身、口、意故,名为常行精进者;供养一切说法菩萨故,名为乐大恭敬者;一切菩萨方便中心无碍故,名为心无碍者;常乐教化众生故,名为昼夜远离余心者。

  “菩萨如是行时,以布施教化众生,爱语、利益、同事亦教化众生;又以色身示现教化众生,亦以说法教化众生,亦示诸菩萨行事教化众生,亦示诸佛大事教化众生,亦示生死过恶教化众生,亦示诸佛智慧利益教化众生。菩萨如是修习,以大神力,种种因缘方便道,教化众生。是菩萨虽种种因缘方便,心常在佛,不失善根,又复常求转胜利益众生法。是菩萨利益众生故,知世所有经书、技艺、文章、算数,金石诸性,治病医方,干消癞病,鬼着蛊毒等,妓乐、歌舞、戏笑、欢娱、国土、城郭、聚落、室宅、园林、池观、华果、药草、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码瑙、示诸宝聚,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占相吉凶、地动梦怪,身中诸相,布施、持戒摄伏其心,禅定、神通、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诸不恼乱,安众生事,哀众生故,出如此法,令入诸佛无上之法。菩萨住难胜地,值数百千万亿佛,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亲近听法、闻法出家而为法师,说法利益,得转胜多闻三昧,乃至过百千万亿劫而不忘失,一切福德善根,转胜明净。譬如成炼真金、砗磲,磨莹其光转胜。菩萨住是地中,方便智慧力故,功德善根转净明胜,下地不及;又如日月星宿诸天宫殿,风持令去,不失法度。如是菩萨住难胜地,以方便思惟故,福德善根转倍明净,而不取证,亦不疾成于无上道。佛子!是名略说菩萨难胜地。菩萨住是地中,多作兜率陀天王,诸根猛利,悉能摧伏一切外道有所作业,布施、爱语、利益、同事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智;常生是心:‘我当于一切众生为首、为胜,乃至于一切众生为依止者。’佛子!是菩萨若欲勤行精进,须臾之间,得千亿三昧,乃至能示千亿菩萨,以为眷属。若以愿力神通自在,复过是数若干百千万亿劫不可计知。”

  时,金刚藏菩萨欲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诸菩萨具足,  四地行法已,
  思惟三世佛,  戒心除疑悔,
  道非道知见,  菩提化众生,
  如是平等观,  得入第五地。
  四念处为弓,  信五根为箭,
  四正勤为马,  四如意为车,
  五力以为铠,  破诸烦恼贼,
  勇健不退转,  直入第五地。
  惭愧无垢衣,  净戒以为香,
  七觉为华鬘,  禅定为涂香,
  智慧与方便,  种种念庄严,
  如是则得入,  陀罗尼园林。
  四如意为足,  正念为头项,
  慈悲明净眼,  利智慧为牙,
  以空无我吼,  破诸烦恼贼,
  如是人师子,  能入第五地。
  是菩萨已得,  住于第五地,
  转修胜净法,  皆为佛道故,
  常行慈悲心,  未曾有厌倦,
  常为修习此,  第五地行法。
  深集二资粮,  福德及智慧,
  种种方便力,  上地明观法,
  常为佛所护,  得成于念慧,
  次第能善观,  如实知诸谛。
  苦集灭止道,  世相第一事,
  说生起差别,  无生如来智,
  如是观诸谛,  心微妙清净,
  虽未能逮得,  无障碍解脱。
  以能有智慧,  及与信力故,
  得胜于一切,  世间诸智慧。
  如是观诸谛,  悉知有为法,
  虚伪不真实,  无一坚固相。
  能得于诸佛,  慈悲光明分,
  为诸众生故,  专心求佛慧。
  知有为先后,  众生甚可愍,
  堕在无明闇,  爱因缘所系。
  是菩萨能灭,  世间之苦恼,
  知法无寿者,  犹如草木等。
  众生常以二,  烦恼因缘故,
  从于先世来,  后世亦如是。
  相续不断绝,  不能尽苦边,
  于此生愍伤,  我当度脱之。
  不能出五阴,  不畏四大害,
  不拔诸邪箭,  不灭三毒火,
  不除无明闇,  堕在大爱海,
  无有智慧眼,  离大导师故。
  知如是事已,  转加勤精进,
  有所作起业,  皆为度众生。
  常住正念慧,  有道有惭愧,
  坚心觉随智,  转更令增益。
  修福慧无厌,  持戒不羸弱,
  求多闻无倦,  正修净佛土。
  种相好音声,  因缘无厌足,
  所作诸善业,  皆为利众生。
  为利世间故,  造立经书等,
  金石性医方,  歌舞戏笑事,
  堂阁及园林,  衣服诸饮食,
  示种种宝聚,  令众得欢喜。
  占日月五星,  及二十八宿,
  地动吉凶相,  梦书诸怪事,
  布施净戒等,  离欲修禅定,
  四无量神通,  安乐世间故。
  大智慧菩萨,  得此难胜地,
  供养万亿佛,  从佛而听法。
  所修诸善根,  皆悉得明净,
  犹如砗磲宝,  莹磨于真金。
  譬如宝宫殿,  风持不失法,
  世法所不染,  如莲华在水。
  菩萨住是地,  多作兜率王,
  诸根转猛利,  破诸外道见。
  所作诸善业,  皆为佛智慧,
  得佛力无畏,  能度诸众生。
  是菩萨勤修,  转胜精进力,
  即能得千亿,  深妙诸三昧。
  供养千亿佛,  动千亿世界,
  随其所愿力,  过是数无量。
  如是第五地,  种种诸方便,
  上智慧大人,  如法解说竟。”◎

  ◎第六地

  诸菩萨闻说,  上地之行相,
  在于虚空中,  雨众妙珍宝,
  放清净光明,  供养于世尊,
  咸赞言善哉,  善哉金刚藏。
  无量亿诸天,  心皆大欢喜,
  于上虚空中,  雨种种珍宝,
  光明相绮错,  微妙甚可乐,
  香华诸璎珞,  幡盖散佛上,
  他化自在王,  与诸眷属等,
  雨众妙宝物,  氛氛如雪下,
  歌颂供养佛,  称叹金刚藏,
  咸赞言善哉,  快说诸地行。
  千万亿天女,  于上虚空中,
  作天众妓乐,  歌叹佛功德。
  咸作如是言:  “如来之所说,
  微妙无有量,  能灭诸烦恼。
  诸法本性空,  无有毫末相,
  空无有分别,  同若如虚空。
  无有去住相,  亦无有戏论,
  本来常清净,  如如无分别。
  若人能通达,  一切诸法性,
  于有于无中,  其心不动摇。
  但以大悲心,  为度诸众生,
  是名诸佛子,  从佛口法生。
  常行于布施,  利益诸众生,
  本来虽清净,  持戒而坚心,
  虽本心无伤,  而行于忍辱,
  虽知法性离,  而行于精进,
  虽先灭烦恼,  而入于诸禅,
  虽先解法空,  而分别诸法。
  寂灭智虽多,  而求利世间,
  能灭诸恶者,  名之为大人。”
  如是诸天女,  百千种妙音,
  称赞歌颂已,  默然而观佛。
  解脱月菩萨,  请金刚藏言:
 “当以何行相,  得成第六地?”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具足五地,欲入六地,当以十平等法。何等为十?一、以无性故,一切法平等;二、以无相故,一切法平等;三、以无生故,一切法平等;四、以无成故,一切法平等;五、以本来清净故,一切法平等;六、以无戏论故,一切法平等;七、以不取不舍故,一切法平等;八、以离故,一切法平等;九、以幻梦影响水中月故,一切法平等;十、以有无不二故,一切法平等。菩萨以是十平等法,得入第六地。菩萨如是观一切法性能忍,随顺得第六地,无生法忍虽未现前,心已成就明利顺忍。是菩萨观一切法如是相,大悲为首,增长大悲故,观世间生灭相。作是念:‘世间所有受身生处,皆以贪着我故,若离着我则无生处;一切凡夫常随邪念,行邪妄道,愚痴所盲,贪著于我,习起三行,罪行、福行、不动行,以是行故,起有漏心种子,有漏有取心故,起生死身;所谓业为地,识为种子,无明覆蔽,爱水为润,我心溉灌,种种诸见,令得增长;生名色芽,因名色故生诸根,诸根合故有触,从触生受,乐受故生爱,爱增长故有取,取因缘故有有,于有起五阴身名为生,五阴变名为老,五阴灭名为死,老死因缘,有忧悲热恼众苦聚集;是十二因缘无有集者,无有散者,缘合则有,缘散则无。’菩萨如是于六地中,随顺观十二因缘。

  “又作是念:‘不如实知第一义故有无明,无明起业是名行,依行有初识,与识共生有四取阴,依止取阴有名色,名色成就有六入,根尘合故有触,触因缘生受,贪乐受名为爱,爱增长名为取,从取起业名为有,业报五阴名为生,五阴变名为老,五阴坏名为死;死别离时,贪着心热名为悲;发声啼哭,五识为苦,意识为忧,忧苦转多名为恼;如是但生大苦积聚。是十二因缘,无我、无我所,无作者、无使作者,若有作者则有作事,若无作者则无作事,第一义中无作者、无作事。’

  “又作是念:‘三界虚妄但是心作;十二缘分是皆依心,所以者何?随事生欲心,是心即是识,事是行,行诳心故名无明,识所依处名名色,名色增长名六入,三事和合有触,触共生名受,贪着所受名为爱,爱不舍名为取,彼和合故名为有,有所起名为生,生变名为老,老坏名为死。又无明有二种作:一者、缘中痴,二者、为行作因;行亦有二种作:一者、生未来世果报,二者、与识作因;识亦有二种作:一者、能受生,二者、与名色作因;名色亦有二种作:一者、令识起相续,二者、与六入作因;六入亦有二种作:一者、能缘六尘,二者、能与触作因;触亦有二种作:一者、能触所缘,二者、能与受作因;受亦有二种作:一者、觉憎爱事,二者、与爱作因;爱亦有二种作:一者、于可染中生贪心,二者、与取作因;取亦有二种作:一者、能增长烦恼,二者、与有作因;有亦有二种作:一者、能于余道中生,二者、与生作因;生亦有二种作:一者、能起五阴,二者、与老作因;老亦有二种作:一者、令诸根熟,二者、与死作因;死亦有二种作:一者、坏五阴身,二者、以不见知故而令相续不绝。又无明缘诸行者,无明令行不断,助成行故;行缘识者,令识不断,助成识故;识缘名色者,令名色不断,助成名色故;乃至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者,令死不断,助成死故;无明灭故,则诸行灭,乃至生灭故,老死忧悲苦恼灭,因灭故果亦灭。又无明、爱、取是三分不断烦恼道,行有二分不断业道,余因缘分不断苦道,先、后际相续故,是三道不断,是三道离我、我所而有生灭。又无明及行是过去事,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事,爱、取、有、生、老死是未来事,于是有三世转;无明灭故诸行灭,名为断三世相续说。又十二因缘说名三苦: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名为行苦,触、受名为苦苦,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名为坏苦;无明灭故,诸行灭,乃至生灭故,老死灭,名为断三苦相续说。又因无明诸行生,无明灭诸行灭,以诸行性空故,余亦如是。无明因缘诸行生,以生缚说,无明灭故诸行灭,以灭缚说,余亦如是。又无明因缘诸行生,是随顺无所有观说,无明灭诸行灭,是随顺尽观说,余亦如是。如是逆顺十种观十二因缘法,所谓:因缘分次第,心所摄,自助成法,不相舍离,随三道行,分别先、后际,三苦差别,从因缘起,生灭缚,无所有尽观。’

  “是菩萨随十二因缘,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者、离作者、使作者、无主,属众因缘,如是观时,空解脱门现在前;灭此事余不相续故,无相解脱门现在前;知此二种,更不乐有,唯大悲心,教化众生,无愿解脱门现在前;菩萨修行三解脱门,离彼我相,离作者、受者相,离有、无相,悲心转增,以悲心故,勤行精进,未满菩提法,欲令满足。菩萨作是念:‘有为法和合故增,离散则减;缘具故增,不具则减;我知有为法过故,不应和合具诸因缘;化众生故,亦不毕竟灭有为法。菩萨如是知有为法无性,离坚固相,无生无灭,与大慈悲和合,不舍众生即得无障碍般若波罗蜜光明现在前;得是智慧具足,修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缘,而不住有为法;观有为法性寂灭相,亦不住其中,欲具足无上菩提法故。’

  “菩萨住现前地,得胜空三昧、性空三昧、第一义空三昧、究竟空三昧、大空三昧、合空三昧、生空三昧、如实离虚妄空三昧、略空三昧、离分别不分别空三昧,如是等万空三昧门现在前,无相、无愿三昧亦如是。是菩萨住现前地,深心、决定心、真心、甚深心、不转心、不舍心、广心、无边心、乐智心、慧方便和合心,如是等心转胜增长,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论师不能倾动;入于智地,转声闻、辟支佛地,决定向佛智,一切众魔及诸烦恼所不能坏;安住菩萨智慧明中,修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专以智慧方便行助菩提法。是菩萨住现前地,于般若波罗蜜偏胜,得明上顺忍,以顺是法无有违逆。

  “菩萨住现前地,得见数百千万亿佛,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亲近诸佛于诸佛所听受正法,如说修行令佛欢喜,是人转胜,知佛法藏,乃至无量百千万亿劫,一切善根,转妙明净。譬如真金,以琉璃磨莹,光色转胜;菩萨住现前地,以慧方便故,一切善根转胜明净,余地不及。譬如月明,能令众生身得清凉,四种风吹,不能遏绝,菩萨住现前地,善根转胜,能灭众生烦恼之火,四种恶魔所不能坏。诸佛子!是名略说菩萨现前地。菩萨住是地,多作善化自在天王,智慧猛利,能破一切增上慢者、声闻问难,不能穷尽,有所施作,布施、爱语、利益、同事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智。常生是心:‘我当于一切众生为首、为胜,乃至于一切众生为依止者。’是菩萨若欲勤行精进于须臾间,得百千亿三昧,乃至能示百千亿菩萨以为眷属。若以愿力能过是数若干百千万亿劫不可计知。”

  时,金刚藏菩萨欲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诸菩萨已得,  具足五地行,
  知诸法无性,  无相无生灭。
  本来常清净,  无有诸戏论,
  诸法常离相,  不取亦不舍,
  性空犹如幻,  离二无分别,
  随顺如是行,  得入第六地。
  住明利顺忍,  以智慧力故,
  观察于一切,  世间生灭相。
  悉知诸世间,  皆从无明有,
  无明若灭者,  则无有世间。
  观察因缘法,  随顺第一义,
  而不坏缘报,  所作及假名,
  如实无作者,  亦无有受者,
  如是观有为,  如云无实事。
  不知真谛义,  名之为无明,
  从是则生思,  身口业行果。
  从行故有识,  即生于名色,
  如是次第起,  生死苦恼聚。
  了达于三界,  但从贪心有,
  知十二因缘,  在于一心中。
  如是则生死,  但从心而起,
  心若得灭者,  生死则亦尽。
  无明二种作,  缘痴作于业,
  乃至于老死,  坏散五阴聚。
  从于此事边,  具出于苦恼,
  是事若尽者,  苦恼则亦灭。
  无明若具足,  相续则不灭,
  因缘若尽者,  相续则亦断。
  无明及爱取,  即是烦恼道,
  行及有是业,  余分则是苦。
  痴行为过去,  识名色六入,
  触受是现在,  余则未来世。
  痴业识名色,  六入名为行,
  触受是苦苦,  余分则是坏。
  痴从众缘生,  则有于诸缚,
  众缘若灭者,  诸缚则亦断。
  从因而生果,  因灭则果灭,
  如是观诸法,  自性则皆空。
  随顺于无明,  则有诸世间,
  若能不随顺,  是则断于有。
  从是则有是,  是无则无是,
  如是十种观,  甚深因缘法。
  因缘分次第,  去来及现在,
  作不舍一心,  分别有三道。
  三种苦差别,  生灭于缚法,
  无所有及尽,  能行逆顺观。
  菩萨如是入,  十二因缘法,
  知空如梦幻,  无作者受者。
  如是观因缘,  智者修于空,
  事灭不相续,  入于无相行。
  知此二虚假,  于中无所愿,
  但以大悲心,  愍度于众生。
  如是诸大士,  修习解脱门,
  悲心爱乐佛,  无量诸功德。
  知诸有为法,  皆从和合有,
  得万空三昧,  无相无愿定。
  智慧转增进,  入于上顺忍,
  得于诸菩萨,  无碍智解脱。
  如是诸善根,  转胜利明净,
  供养无量佛,  诸佛所称赞。
  于诸如来所,  出家学佛道,
  入诸佛法藏,  善根转增长。
  犹以琉璃宝,  莹磨于真金,
  光明转清净,  余所不能及。
  如月行虚空,  清凉被一切,
  四种风所吹,  不能令遏绝。
  菩萨智慧光,  灭诸烦恼火,
  四魔不能坏,  其义亦如是。
  菩萨住是地,  多作善化王,
  诸根悉猛利,  能破增上慢。
  所作诸善业,  皆悉随智慧,
  声闻诸问难,  不能得穷尽。
  是佛子若欲,  如是勤精进,
  须臾即能得,  百千亿三昧。
  见于百千亿,  十方世界佛,
  如秋清凉时,  月光明净好。
  如是第六地,  深妙难知见,
  声闻所不了,  大士略说竟。”

  第七地

  尔时诸天众,  在于虚空中,
  雨香华珍宝,  如云散佛上。
  踊跃发妙音,  咸赞言善哉:
 “善哉金刚藏,  善知第一义,
  无量功德聚,  人中之莲华。
  说此上妙行,  利益诸世间。”
  他化自在王,  雨光明宝华,
  氛氛而供养,  除忧烦恼者。
  诸天及天王,  咸发如是言:
 “若闻此地义,  则为得大利。”
  时作百千种,  上妙诸妓乐,
  诸天女称赞,  承佛神力故。
 “诸佛最寂灭,  能转恶为善,
  一切诸世间,  皆所共恭敬。
  虽出过世间,  而示世间法,
  知身同实相,  而示种种身。
  虽以诸言音,  演说寂灭法,
  而知于语言,  无有音声相。
  能过百千土,  上妙供诸佛,
  知身佛国土,  离相智自在。
  虽教化众生,  而无彼我想,
  广集大功德,  不于中起着。
  以见取相故,  三毒火然世,
  不取一切相,  慈悲起精进。”
  诸天及天女,  欢喜设供养,
  如是赞叹已,  默然而观佛。
  解脱月菩萨。  请金刚藏言:
 “大众皆清净,  愿说七地行。”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具足第六地,欲入第七地,从方便慧,起十妙行。何等为十?善修空无相、无愿,而以慈悲心处在众生;随诸佛平等法,而不舍供养诸佛;常乐思惟空智门,而广修集福德资粮;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毕竟寂灭诸烦恼焰,而为众生起灭贪恚痴烦恼焰法;随顺诸法如幻、如梦、如水中月不二相,而起分别种种烦恼及不失业果报;知一切佛国土空如虚空,皆是离相,而起净国土行;知一切佛法身、无身,而起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自庄严;知诸佛音声不可说寂灭相,而随一切起种种庄严音声;知诸佛于一念中通达三世,而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众生信解,作如是说,是名从慧方便生十妙行。菩萨摩诃萨修此妙行,如是方便慧现前故,名为入七地。

  “是菩萨住七地,入无量众生界,入无量诸佛教化众生法,入无量世界,入诸佛无量清净国土,入无量诸法差别,入无量诸佛智得无上道,入无量诸劫数,入无量诸佛通达三世,入无量众生欲乐差别,入无量诸佛色身别异,入无量诸佛知众生志行诸根差别,入无量诸佛音声语言令众生欢喜,入无量众生心、心所行差别,入无量诸佛随智慧行,入示无量声闻乘信解,入诸佛无量说道因缘令众生信解,入无量辟支佛智慧习成,入诸佛无量甚深智慧所说,入诸菩萨无量所行道,入诸佛无量所说大乘集成事令众生得入。菩萨作是念:‘如是诸佛有无量无边大势力,如是势力,我应修集,得此势力,不以分别。’菩萨如是智慧思惟,修习大方便慧,安住佛智,以不动法故。常起种种度众生道,无有障碍,行住坐卧,皆悉能起度众生法,离诸阴盖,住诸威仪,常不远离;如是想念,是菩萨于念念中具足十波罗蜜及十地行。何以故?是菩萨于念念中,大悲为首,修习佛法,一切回向大智慧故。十波罗蜜者,菩萨以求佛道所修善根,与一切众生,是檀波罗蜜;能灭一切烦恼热,是尸波罗蜜;慈悲为首,于一切众生心无所伤,是羼提波罗蜜;求善根无厌足,是毗梨耶波罗蜜;修道心不散,常向一切智,是禅波罗蜜;忍诸法不生门,是般若波罗蜜;能起无量智门,是方便波罗蜜;求转胜智慧,是愿波罗蜜;诸魔外道不能沮坏,是力波罗蜜;于一切法相如实说,是智波罗蜜;如是念念中具足十波罗蜜。是菩萨具足十波罗蜜时,四摄法、三十七品、三解脱门,一切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于念念中皆悉具足。”

  解脱月菩萨问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但七地具足助菩提法,一切诸地亦能具足。”

  金刚藏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于诸地中皆悉具足助菩提法,远行胜故,于此地说,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于七地中功行具足,入智慧神通道故。佛子!菩萨于初地发愿缘一切佛法故,具足助菩提法;二地除心恶垢故,具足助菩提法;三地愿转增长得法明故,具足助菩提法;四地入道故,具足助菩提法;五地随顺行世间法故,具足助菩提法;六地入甚深法门故,具足助菩提法;此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具足助菩提法。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于此地中,得诸智慧所行道,以是力故,第八地自然得成。佛子!譬如二世界,一定清净,一定垢秽,是二中间,难可得过;欲过此界,当以神通及大愿力。菩萨亦如是,行于杂道,难可得过;以大愿力、大智慧力、大方便力故,尔乃得过。”

  解脱月言:“第七菩萨为是净行,为是垢行?”

  金刚藏言:“从欢喜地菩萨所行,皆离罪业,何以故?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随地所行清净,不名为过。佛子!譬如转轮圣王,乘大宝象,游四天下,见诸众生贫穷困恼,王虽无苦而未离人,若舍王身生于梵世,游千世界,现大威力,尔时乃名离于人身。菩萨亦如是,从初地在诸波罗蜜乘,知一切众生心所行事及烦恼垢,不为烦恼垢之所污;虽乘善道,不名为过;若舍一切所修功行,入于八地,尔时名为乘清净乘,悉知一切诸烦恼垢,不为烦恼垢之所污,乃名为过。诸佛子!菩萨住七地,过贪欲等诸烦恼垢,在此七地不名有烦恼,不名无烦恼。何以故?一切烦恼不起故,不名有烦恼;贪求如来智慧未满愿故,不名无烦恼。菩萨住七地,成就深净身、口、意业,是菩萨所有不善业随烦恼者,悉已舍离,所有善业常修习行;又世间经书,如五地说,自然而得,于三千大千世界,最为希有。得为大师,唯除如来八地菩萨,无有众生深心妙行能与等者。是菩萨所有禅定神通解脱三昧,不随禅生,所欲自在,菩萨住远行地,于念念中具足修集方便慧力及一切助菩提法,转胜具足。能入菩萨善伏三昧,善思义三昧,进慧三昧,分别义藏三昧,如实分别法三昧,坚固安住三昧,知神通门三昧,净法界三昧,顺佛教三昧,种种义藏三昧,背生死向涅槃三昧,如是具足百万三昧,净治此地。是菩萨得是三昧,智慧方便善清净故,深得大悲力故,名为过声闻、辟支佛地、趣佛智地。是菩萨住是地,无量身业无相行,无量口、意业无相行,是菩萨清净行故,得无生法忍,照明诸法。”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住初地,有无量身业,无量口、意业,已能过声闻、辟支佛地。”

  金刚藏菩萨言:“缘大法故过非实行力,第七地实行力故,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坏。譬如生在王家,即胜一切。何以故?地尊贵故,其身长大,智慧成就,尔乃真实胜于一切;菩萨亦如是,初发心时,胜于二乘,以发大愿,深心清净故,今住此地,以智慧力,胜于声闻及辟支佛。佛子!菩萨住七地得甚深远离无行身、口、意业,转求胜法而不舍离,以转胜心故,虽行实际而不证实际。”

  解脱月言:“佛子!菩萨从何地来能入寂灭?”

  金刚藏言:“从六地来能入寂灭。今住此地,于念念中能入寂灭而不证寂灭;是菩萨成就不可思议身、口、意业,行实际而不证实际。譬如有人乘船入海,善为行法,善知水相,不为水害之所沦没,如是菩萨住此七地,乘诸波罗蜜船,能行实际而不证实际。菩萨如是以大愿力故,得智慧力故,从禅定智慧生大方便力故,虽深爱涅槃,而现身生死,虽眷属围绕而心常远离;以愿力故,受生三界,不为世法之所污染,心常善寂;以方便力故,而还炽然随行佛智,转声闻、辟支佛地至佛法藏而现魔界,虽过四魔而现魔行;虽现外道行而不舍佛济,虽现身一切世间,而心常在出世间法;一切所有庄严之事,胜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四天王、释提桓因、梵天王,而不舍乐法、爱法。菩萨成就如是智慧住远行地,值百千万亿那由他佛,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供养诸佛,护持佛法,诸声闻、辟支佛智慧问难所不能坏。是菩萨哀愍众生故,法忍转净,是菩萨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善根转胜。譬如真金,以诸好宝庄严间错,转胜明净,余金不及;菩萨亦如是,住远行地,一切善根从方便智慧生,转胜明净,无能坏者。譬如日光,星宿、月光所不能及,一切泥水悉能干竭。菩萨亦如是住远行地,善根转胜,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又能干竭烦恼污泥。诸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远行地。菩萨住是地,多作他化自在天王,诸根猛利,能发众生,悟道因缘,所作善业,布施、爱语、利益、同事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智。常生是心:‘我当于一切众生为首、为胜,乃至于一切众生为依止者。’是菩萨若欲如是勤行精进,于须臾间得百千亿那由他三昧,乃至能现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以为眷属。若以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不可计知。”

  时,金刚藏菩萨欲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深智慧定心,  具行六地已,
  一时生方便,  智慧入七地。
  行空无相愿,  而修慈悲心,
  顺佛平等法,  而供养诸佛,
  虽以智观空,  而修福无厌,
  虽能严三界,  而心乐远离,
  虽心常寂灭,  而起灭恶法,
  行空不二相,  而行慈悲心。
  虽观一切土,  空若如虚空,
  而能善庄严,  清净诸佛土。
  虽知诸佛身,  同法相无相,
  而种三十二,  八十诸相好。
  虽知音声法,  不可言说相,
  而叹佛音声,  令一切欢喜。
  虽知于诸佛,  一念中成道,
  而示时劫刹,  引导诸众生。
  如是知诸法,  则得法照明,
  菩萨如是者,  即入第七地。
  住是地能观,  无量众生行,
  亦知于诸佛,  教化众生法。
  世界及劫数,  诸法差别相,
  又知诸众生,  种种之欲乐。
  知说三乘法,  令众生信解,
  我应修教化,  成就是众生。
  以如是思惟,  方便慧和合,
  于四威仪中,  常行如是道。
  于一一念中,  能具菩提法,
  所谓施戒等,  十种波罗蜜。
  如是诸菩萨,  所修之福德,
  皆与诸众生,  名檀波罗蜜,
  灭除心恶垢,  名尸波罗蜜,
  不为六尘伤,  羼提波罗蜜,
  能起转胜法,  精进波罗蜜,
  于是道不动,  名禅波罗蜜,
  无生忍照明,  般若波罗蜜,
  回向于佛道,  方便波罗蜜,
  求于转胜法,  名愿波罗蜜,
  无有能坏者,  名力波罗蜜,
  能解如实说,  名智波罗蜜。
  是助菩提法,  念念皆能摄,
  发于广大愿,  缘于大法故。
  初地中功德,  名之为具足,
  第二地名为,  除诸心垢恶,
  第三愿增明,  第四地入道,
  第五随世行,  第六入深法,
  得无生相分,  渐渐而增长。
  第七集一切,  具菩提分法,
  能起诸功德,  及以一切愿。
  如是诸功德,  令后八地中,
  一切诸所行,  自然得清净。
  远行地难过,  大智力所能,
  如二国中间,  难可得过度。
  在于七地中,  不污如圣王,
  虽住于此道,  不名一切过。
  若到于第八,  菩萨智慧地,
  尔时过意界,  住于智业中。
  如梵王观世,  不得名为人,
  菩萨罪不污,  如莲华在水。
  菩萨住是地,  过诸贪欲等,
  不名有烦恼,  亦不名灭尽。
  入是正道中,  无有诸烦恼,
  愿求佛道故,  不得名尽者。
  于诸世间中,  经书技艺事,
  文颂咒术等,  自然能明了。
  修习诸禅定,  及诸神通等,
  无量心利世,  是事皆能起。
  尔时此菩萨,  过于二乘行,
  安住第七地,  菩萨诸行中。
  以初发心时,  大愿力故胜,
  今于此地中,  自以智慧力。
  犹如国王子,  生时姓尊贵,
  后以功行成,  于诸人中尊。
  住此得深智,  转发胜精进,
  念念入寂灭,  而亦不取证。
  如人善乘船,  入于大海中,
  虽行深水难,  而不为所害。
  菩萨行转胜,  方便智慧故,
  功德悉备足,  非世所能知。
  供养无量佛,  其心转清净,
  如真金杂宝,  间错而庄严。
  得佛智慧光,  干诸爱润水,
  犹如日光明,  消涸于泥涝。
  住是地多作,  他化自在王,
  诸根悉猛利,  通达诸道果。
  若欲勤精进,  得见百千亿,
  那由他诸佛,  愿力复过是。
  七地智慧净,  人天及二乘,
  皆非其境界,  今已略说竟。”◎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