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No. 100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初诵第一

  (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弥絺罗国庵婆罗园。尔时,尊者善生初始出家,剃除须发,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佛告诸比丘:“此族姓子善生,有二种端严:一容貌瑰伟,天姿挺特。二能剃除须发,身服法衣,深信家法会归无常,出家学道,尽诸烦恼,具足无漏心得解脱,慧得解脱,身证无为,生死永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佛说是已,即说偈言:

 “比丘常寂定,  除欲离生死,
  住最后边身,  能破于魔军,
  修心断诸结,  端正无等伦。”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围绕说法。当于尔时,有一比丘,容色憔悴,无有威德,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叉手合掌,向诸比丘,在一面坐。时,诸比丘皆作是念:“今此比丘,何故如是颜容毁悴,无有威德?”世尊尔时知诸比丘心之所念,即告之言:“汝诸比丘,见彼比丘礼我已不?”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见。”佛复告言:“汝等今者勿于彼所生下劣想。何以故?彼比丘者,所作已办,获阿罗汉,舍于重担,尽诸有结,得正解脱。而今汝等,不应于彼生轻贱想。汝等若当知见如我,然后乃可筹量于彼。若妄称量,则为自损。”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孔雀虽以色严身,  不如鸿鹄能高飞,
  外形虽有美仪容,  未若断漏功德尊。
  今此比丘犹良马,  能善调伏其心行,
  断欲灭结离生死,  受后边身坏魔军。”

  佛说是已,诸比丘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提婆达多获得四禅,而作是念:“此摩竭提国谁为最胜?”覆自思惟:“今日太子阿阇世者,当绍王位,我今若得调伏彼者,则能控御一国人民。”时,提婆达多作是念已,即往诣阿阇世所,化作象宝,从门而入,非门而出。又化作马宝,亦复如是。又复化作沙门,从门而入,飞虚而出。又化作小儿,众宝璎珞,庄严其身,在阿阇世膝上。时,阿阇世抱取呜唼,唾其口中。提婆达多贪利养故,即咽其唾。提婆达多变小儿形,还伏本身。时,阿阇世见是事已,即生邪见,谓提婆达多神通变化,逾于世尊。时,阿阇世于提婆达多所,深生敬信,日送五百车食而以与之。提婆达多与其徒众五百人,俱共受其供。

  时,有众多比丘,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饮食已讫,往诣佛所,白佛言:“世尊!向以时到,入城乞食,见提婆达多招集远近,大获供养。”佛告诸比丘:“汝等不应于提婆达所,生愿羡心。所以者何?此提婆达必为利养之所伤害。譬如芭蕉生实则死,芦竹??,骡怀妊等,亦复如是。提婆达多得于利养,如彼无异。提婆达多愚痴无智,不识义理,长夜受苦。是故汝等,若见于彼提婆达多为于利养之所危害,宜应舍弃贪求之事,审谛观察,当作是解,莫贪利养。”即说偈言:

 “芭蕉生实死,  芦竹苇亦然,
  贪利者如是,  必能自伤损。
  而此利养者,  当为衰损减,
  婴愚为利养,  能害于净善。
  譬如多罗树,  斩则更不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众多比丘,食时已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时,诸比丘闻释子象首比丘在于城内遇病命终,食讫回还,往至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等比丘,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闻象首比丘其命已终,唯愿世尊为我解说象首比丘为生何处?受何果报?”佛告诸比丘:“夫能增长三非法者,身坏命终,必堕地狱。云何名为三种非法?所谓增长悭贪、愚痴、瞋恚。今此比丘犯三非法,比丘当知,堕于地狱。”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生不善心,  成就贪瞋痴,
  此身自作恶,  还复害于己,
  如芭蕉生实,  自害于其身。
  若无贪瞋痴,  是名为智慧,
  不害于己身,  是名胜丈夫。
  是以应除断,  贪瞋痴大患。”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老难陀着鲜净衣,执持好钵,意气憍慢,陵蔑余人,自贡高言:“我是佛弟姨母之子。”尔时众多比丘往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难陀比丘着鲜洁衣,手持净钵,称是佛弟,云是姨子,内自憍慢,陵蔑余人。”佛闻语已,遣一比丘往召难陀。时,一比丘受佛敕已,往至其所,语难陀言:“世尊唤汝。”难陀闻已,即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

  佛告难陀:“汝实着鲜洁衣,手持好钵,称是佛弟姨母之子,憍慢于人,有是事不?”难陀答言:“实尔,世尊。”

  佛告难陀:“汝今不应作如是事,汝今应当乐阿练若,处冢间树下,纳衣乞食。若是我弟姨母所生,应当修行如是等事。”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我当云何见?  难陀乐苦行,
  如彼阿练若,  冢间坐乞食,
  山林闲静处,  舍欲而入定。”

  佛说是偈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难陀往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善说法中,难陀比丘最为第一。容仪端正,豪姓之子,难陀比丘最为第一。能舍盛欲,难陀比丘最为第一。收摄诸根,饮食知量,于初后夜精勤修道,修念觉意,常现在前,难陀比丘最为第一。云何名难陀比丘能摄诸根?不着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难陀能摄诸根。云何名难陀比丘饮食知量?食以止饥,不为色力,为修梵行,裁自取足,如似脂车。又如治痈,不为色力,肥鲜端正,是名难陀饮食知量。云何名难陀比丘于初后夜精勤修道?昼则经行,夜则坐禅,除阴盖心。于其初夜,洗足已讫,正身端坐,系念在前,入于禅定,讫于初夜。又于中夜,右胁着地,足足相累,系心在明,修念觉意。于后夜初,正身端坐,系念在前。而此难陀于初后夜专心行道,等无有异。族姓子,难陀得最上念觉,难陀比丘捡心不散,正观东方,南西北方,亦复如是。捡心观察,不令错乱。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悉知缘起,知此诸受起灭久近。亦知诸想起灭因缘,亦知诸觉当住起灭因缘。令诸比丘当作是学,守摄诸根,饮食知量,初中后夜,精勤修习,修最上念觉,当如难陀。”

  佛告诸比丘:“我今教汝学难陀比丘所修之行,设有比丘所修之行,犹如难陀,我今亦当教汝等学。”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能善摄诸根者,  亦能系念节饮食,
  是则名为有智人。  善知心起之体相,
  难陀如是我所叹,  汝等应当如是学。”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比丘名曰窒师,是佛姑子。恃佛故,恒怀憍慢,不敬长老有德比丘,无有惭愧,每常多言。若诸比丘少有所说,便生瞋恚。时,诸比丘见其如是,往诣佛所,合掌礼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窒师比丘常生憍慢,自说我是佛姑之子,轻慢诸余长老比丘,恒多言说。若诸比丘少有所说,便生瞋忿。”

  佛告诸比丘:“汝等今者可往唤彼窒师比丘。”诸比丘等受佛教已,往唤窒师。窒师受敕,即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立。

  如来尔时告窒师言:“汝见诸长宿比丘无恭敬心,无惭无愧,自多言说。若诸比丘少有所说,便生瞋忿。为实尔不?”窒师白言:“实尔,世尊。”

  佛告窒师:“汝今若是我姑之子,应于宿德长老诸比丘深生恭敬,有惭有愧,应自少语。闻他所说,宜应忍受。”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恒应修善莫生瞋,  若生瞋恚名不善。
  窒师汝今于我所,  宜应断瞋及憍慢,
  习行诸善修梵行,  若如是者我庆悦。”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毗舍佉沙门般阇罗子于讲堂上,集诸比丘而为说法,言辞圆满,所说无滞,能令大众闻者悦豫,听之无厌,即得悟解。时,诸比丘闻其所说,踊跃欢喜,至心听受,供养恭敬,捡心专意,听其说法,不为利养及与名称,应义才辩,无有穷尽,能令闻者忆持不忘,时,会大众皆如是听。有诸比丘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毗舍佉比丘般阇罗子在讲堂上为众说法,不为利养、名称、赞叹,应义辩才,无有穷尽,能令闻者忆持不忘。”

  佛告诸比丘:“汝可往唤彼毗舍佉般阇罗子。”时,诸比丘受教,往唤毗舍佉。既受敕已,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佛问毗舍佉言:“汝实集诸比丘为其说法,乃至令诸比丘至心听受。有是事不?”答言:“实尔。”

  佛赞之言:“善哉!善哉!毗舍佉!汝集诸比丘在讲堂上为其说法,又复不为利养名称,言辞圆满,闻者欢喜,至心信受。汝自今已后,常应如是说法饶益。汝诸比丘,若多若少,应行二事:一者、应说法要。二者、若无所说,应当默然,不得论说诸余俗事。汝等今者,莫轻默然。而默然者,有大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诸大众中,  愚智共聚集,
  若未有所说,  人则不别知;
  若有所显说,  然后乃别知。
  是故汝今者,  常应说法要,
  炽然于法炬,  竖立仙圣幢。
  诸阿罗汉等,  咸妙法为幢;
  诸仙胜人等,  以善语为幢。”

  佛说是已,诸比丘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于尔时,有众多比丘集讲堂中,各作衣服。时,有一年少比丘,出家未久,新受具戒,在僧中坐,不作僧衣。时,诸比丘作衣已讫,往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比丘在讲堂中裁作衣服,此年少比丘在僧中坐,不为众僧造作衣服。”

  佛告年少比丘言:“汝实不佐众僧而作衣耶?”比丘白佛言:“世尊!我随力所能,亦为僧作。”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汝等勿嫌年少比丘无所作也,彼比丘者,所作已办,得阿罗汉,诸漏已尽,舍于重担,获于正智,心得解脱。”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我涅槃法,  终不为彼,  懈怠无智,
  之所获得。  犹如良马,  上大丈夫,
  断除爱结,  尽诸烦恼。  除祛四取,
  获于寂灭,  能坏魔军,  住最后身。”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比丘名曰长老,独止一房,赞叹独住。时,诸比丘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此长老比丘赞叹独住、独行、独坐。”

  佛告比丘:“汝可唤彼长老比丘。”时,一比丘往至其所,语长老言:“世尊唤汝。”长老比丘受教敕已,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

  佛告长老:“汝实独住,赞叹独坐行法耶?”长老白佛言:“实尔,世尊。”佛复告言:“汝今云何乐于独住,赞叹独住?”长老白佛言:“世尊!我实独入聚落,独出独坐。”佛复告言:“更有独住,胜汝独住。何等是耶?欲本干竭,来欲不起,现欲不生,是名婆罗门。无我、我所,断于疑结,远离诸入,灭于烦恼。”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一切世间,  我悉知之。  舍弃一切,
  尽诸爱结。  如此胜法,  名为独住。”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老僧钳从骄萨罗国游行至舍卫国,到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本二知僧钳来至舍卫国,着衣服璎珞,种种庄严,携将其子至僧钳房。时,尊者僧钳露地经行。到尊者所而语之言:“我子稚小,不能自活,故来相见尊者。”虽与相见,不共其语。第二第三,亦作是说。尊者僧钳虽复相对,了不顾视,亦不与语。本二即言:“我来见尔,不共我语,此是尔子,尔自养活。”着经行道头,弃之而去,远住遥看。尔时,尊者亦复不共子语。本二复自思念:“今此沙门善得解脱,能断爱结。彼仙所断,尽以获得。”不满所愿,还来取儿,负还向家。

  尔时,世尊以净天耳过于人耳,具闻僧钳、本二所说。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见来亦不喜,  见去亦不忧,
  舍除爱欲者,  最上婆罗门。
  来时既不喜,  去时亦不忧,
  离垢清净行,  名智婆罗门。”

  说是偈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善生及恶色  提婆并象首
  二难陀、窒师  般阇罗、少年
  长老并僧钳

  (一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仙人山中。时,尊者阿难处于闲静,默自思惟:“世尊昔来说三种香,所谓根、茎、华香,一切诸香,不出此三。然三种香,顺风则闻,逆风不闻。”尊者阿难思惟是已,即从坐起,往至佛所,礼佛足毕,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我于向者,独处闲静,默自思惟:‘世尊所说根、茎、华等三种之香,众香中上。然其香气,顺风则闻,逆则不闻。’世尊!颇复有香,逆风顺风皆能闻不?”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世有好香,顺逆皆闻。何者是耶?若聚落城邑,若男若女,修治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若诸天及得天眼者,尽皆称叹。彼城邑聚落,若男若女持五戒者,如是戒香,顺逆皆闻。”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栴檀沉水,  根茎及花叶,
  此香顺风闻,  逆风无闻者。
  持戒香丈夫,  芳馨遍世界,
  名闻满十方,  逆顺悉闻之。
  栴檀及沉水,  优钵罗拔师,
  如此香微劣,  不如持戒香。
  如是种种香,  所闻处不远,
  戒香闻十方,  殊胜诸天香。
  如此清净戒,  不放逸为本,
  安住无漏法,  正智得解脱。
  众魔虽欲求,  莫知其方所,
  是名安隐道。  此道最清净,
  永离于诸向,  舍弃于众趣。”

  说是偈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摩竭提国,与千比丘俱。先是婆罗门耆旧有德,获阿罗汉,诸漏已尽,尽诸有结,所作已办,舍于重担,逮得己利。如来往至善住天寺祠祀林中,频婆娑罗王闻佛到彼祠祀林间,时,频婆娑罗王即将骑队,有万八千辇舆,车乘万有二千,婆罗门居士数千亿万,前后围绕,往诣佛所。至佛所已,舍象马车,释其容饰,往至佛所,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是摩竭提王频婆娑罗。”三自称说。佛言:“如是,如是,摩竭提王频婆娑罗。”时,频婆娑罗礼佛足已,在一面坐。摩竭提国诸婆罗门,及以长者,礼佛足已,各前就坐。时,此坐中,或有举手,或默然坐。

  尔时,优楼频螺迦叶坐于佛所,摩竭提人咸生疑惑,而作是念:“为佛是师,为优楼迦叶是师耶?”尔时,世尊知摩竭提人深心所念,即以偈问迦叶曰:

 “汝于优楼所,  久修事火法,
  今以何因缘,  卒得离斯业?”

  优楼频螺迦叶以偈答曰:

 “我先事火时,  贪嗜于美味,
  及以五欲色,  此皆是垢秽,
  以是故弃舍,  事火祠火法。”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我知汝不乐,  五欲及色味,
  汝今所信乐,  当为人天说。”

  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复说偈言:

 “我先甚愚痴,  不识至真法,
  祠祀火苦行,  谓为解脱因。
  譬如生盲者,  不见解脱道,
  今遇大人龙,  示我正见法。
  今日始睹见,  无为正真迹,
  利益于一切,  调御令解脱。
  佛出现于世,  开示于真谛,
  令诸含生类,  咸得睹慧光。”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汝今为善来,  所求事已得,
  汝有善思力,  能别最胜法。
  汝今应观察,  大众之深心,
  为其现神变,  使彼生敬信。”

  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即时入定,起诸神通,身升虚空,坐卧经行,即于东方,行住坐卧,现四威仪。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入火光三昧,出种种色光,于其东方,现其神变,南西北方,亦复如是。现神足已,在佛前住,顶礼佛足,合掌而言:“大圣世尊是我之师,我于今者是佛之子。”佛言:“如是如是。汝从我学,是我弟子。”佛复命言:“还就汝坐。”

  时,摩竭提频婆娑罗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有陀骠比丘,力士之子。世尊于时敕陀骠比丘料理僧事,陀骠比丘奉命典知。后于一时,有一比丘名弥多求,于众僧次,应当受请。陀骠尔时即依僧次,遣弥多求比丘应请诣彼。值彼设供,饮食粗涩。如是再三,私自惆怅,生大苦恼,向其姊妹弥多罗比丘尼说:“陀骠所差因缘,每得粗涩,苦恼于我。”即语弥多罗比丘尼言:“姊妹!陀骠比丘三以恶食,苦恼于我。而汝今者,宁不为我设诸方便,报彼怨耶?”弥多罗比丘尼言:“我当云何能得相佐?”弥多求比丘言:“为汝计者,汝往佛所言:陀骠比丘先于我所,作非梵行。”我当证言:“实尔实尔。”弥多罗比丘尼言:“我当云何于净戒人而作毁谤?”弥多求言:“姊妹,汝若不能为我作此事者,我自今后,更复不能与汝言语。”比丘尼言:“汝意必尔,我当从汝。”弥多求比丘言:“姊妹,我今先去,汝可后来。”

  弥多比丘往至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弥多罗比丘尼复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云何陀骠力士子,乃于我所作非梵行?”弥多求比丘言:“实尔,世尊。”时,陀骠比丘在大众中。佛告陀骠比丘言:“闻是语不?”尔时,陀骠比丘白佛言:“世尊!佛自知我。”佛告陀骠:“汝今不应作如是语,若作是事,汝当言忆;若不作者,当言不忆。”即白佛言:“世尊!我实不忆有如此事。”时罗睺罗白佛言:“世尊!此陀骠比丘共弥多罗比丘尼作非梵行。”弥多求比丘证言:“我见陀骠比丘于弥多罗比丘尼所作非梵行,陀骠比丘欲何所道?”

  佛告罗睺罗:“若彼弥多罗比丘尼诬谤于汝言:‘罗睺罗今于我所作非梵行。’弥多求比丘亦复证言:‘我实见罗睺罗于彼弥多罗比丘尼所作非梵行。’汝何所道?”罗睺罗白佛言:“世尊!我若被诬,唯言婆伽婆自证知我。”佛告罗睺罗:“汝尚知尔,况彼清净无有所犯,而当不知作如是语。”

  佛告诸比丘:“汝等可为陀骠比丘作忆念羯磨;弥多罗比丘尼以自言故,为作灭摈。”尔时,诸比丘受佛敕已,于弥多求比丘苦切捡挍,语弥多求比丘言:“陀骠比丘共弥多罗比丘尼作非梵行,为何处见?为独见耶?为共人见?”如是责问,弥多求比丘不能得对,方言诬谤陀骠比丘,先于僧次,差我受请,三得粗食。“我今实以贪瞋痴故,而生此谤。”

  尔时,世尊出于静室,在众僧前敷座而坐。诸比丘等白佛言:“世尊!已为陀骠比丘作忆念羯磨,复为弥多罗比丘尼作灭摈竟,已为问弥多求,知其虚谤。”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成就一切,  所谓虚妄语,
  则为弃后世,  无恶而不造。
  宁当以此身,  吞食热铁丸,
  不以破戒身,  而受净信施。”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陀骠比丘往诣佛所,于大众中,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欲入涅槃,唯愿世尊听我灭度。”如是三请。佛告陀骠:“汝入涅槃,我不遮汝。”时,陀骠比丘于如来前,作十八种变,踊身虚空。即于东方,现四威仪,青黄赤白,种种色像,或现为水,或现火聚。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复现小。履水如地,履地如水。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作是事已,即于空中,入火光三昧,火炎炽然,如大火聚,即入涅槃,无有遗烬,犹如酥油一时融尽。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譬如热铁,  椎打星流。  散已寻灭,
  莫知所至。  得正解脱,  亦复如是。
  已出烦恼,  诸欲淤泥。  莫能知彼,
  所趣方所。”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化摩竭陀国桃河树林。见放牧人,称此林中有鸯掘魔罗贼,或伤害人。佛告牧人言:“彼贼或能不见伤害。”即便前进。复见牧人,亦作是语,佛如前答,至于再三。佛故答言:“彼恶人者,或不见害。”

  佛到林中,鸯掘魔罗遥见佛来,左手持鞘,右手拔刀,腾跃而来,彼虽奔走,如来徐步,不能得及。鸯掘魔罗极走力尽,而语佛言:“住!住!沙门。”佛语之言:“我今常住,汝自不住。”鸯掘魔罗即说偈言:

 “沙门行不止,  自言我常住。
  我今实自住,  今言我不住。
  云何尔言住,  道我行不住?”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我于诸众生,  久舍刀杖害,
  汝恼乱众生,  不舍是恶业,
  是故我言住,  汝名为不住。
  我于有形类,  舍诸毒恶害,
  汝不止恶业,  常作不善业,
  是故我言住,  汝名为不住。
  我于诸有命,  舍除众恼害,
  汝害有生命,  未除黑闇业,
  以是我言住,  汝名为不住。
  我乐于己法,  摄心不放逸,
  汝不见四部,  一切所不住,
  是名我实住,  汝名为不住。”

  鸯掘魔罗复说偈言:

 “我久处旷野,  未见如此人,
  婆伽婆来此,  示我以善法。
  我久修恶业,  今日悉舍离,
  我今听汝说,  顺法断诸恶。”
  以刀内鞘中,  投弃于深坑,
  即便稽首礼,  归命于世尊,
  信心甚猛利,  发意求出家。
  佛起大悲心,  饶益诸世间,
  寻言汝善来,  便得成沙门。

  尔时,鸯掘魔罗族姓子,须发自落,被服法衣,已得出家,处于空静,心无放逸,专精行道,勤修精进。以能专精,摄心正念,修无上梵行,尽诸苦际,于现法中,自身取证明知,己法自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尔时,尊者无害已成罗汉,得解脱乐。即说偈言:

 “我今字无害,  后为大残害,
  我今名有实,  真实是无害。
  我今身离害,  口意亦复然,
  终不害于他,  是真名无害。
  我本血涂身,  故名鸯掘摩,
  为大驶流㵱,  是故归依佛。
  归依得具戒,  即逮得三明,
  具知佛教法,  遵奉而修行。
  世间调御者,  治以刀杖捶,
  铁钩及鞭辔,  种种诸楚挞。
  世尊大调御,  舍离诸恶法,
  去离刀杖捶,  真是正调御。
  渡水须桥船,  直箭须用火,
  匠由斤斧正,  智以慧自调。
  若人先造恶,  后止不复作,
  是照于世间,  如月云翳消。
  若人先放逸,  后止不放逸,
  正念离棘毒,  专心度彼岸。
  作恶业已讫,  必应堕恶趣,
  蒙佛除我罪,  得免于恶业。
  诸人得我说,  皆除怨结心,
  当以忍净眼,  佛说无诤胜。”

  (一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中。尔时,有一比丘,天未明晓,往趣河边,襞叠衣服,安着一处,入河洗浴,露形出水,于河岸上,晞干其身。有天放光,照彼河岸,语比丘言:“汝出家未久,盛壮好发,何不受五欲乐,非时出家?”比丘答言:“我今出家,正是其时,获于非时。”天语沙门:“云何出家是时,获于非时。”沙门答言:“佛世尊说五欲是时,佛法是非时。五欲之乐,受味甚少,其患滋多,忧恼所集。我佛法中,现身受证,无诸热恼。诸有所作,不观时日。种少微缘,获大果报。”

  天复问言:“佛云何说五欲是时?云何佛法名为非时?”比丘答言:“我既年稚,出家未久,学日又浅,岂曰能宣如来至真广大深义。婆伽婆今者,在近迦兰陀竹林,尔可自往,问其疑惑。”天答之言:“今佛侍从大威德天,盈集左右,如我弱劣,不能得见。汝今为我往白世尊,如来慈矜,若垂听许,我当诣彼,咨启所疑。”比丘答言:“汝若能往,我当为汝启白世尊。”天复答言:“我随汝往诣世尊所。”

  尔时比丘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具以天问而白世尊。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名色中生相,  谓为真实有,
  当知如斯人,  是名属死径。
  若识于名色,  本空无有性,
  是名尊敬佛,  永离于诸趣。”

  佛问天曰:“汝解已未?”天即答言:“未解。世尊!”佛复说偈言:

 “胜慢及等慢,  并及不如慢,
  有此三慢者,  是可有诤论;
  灭除此三慢,  是名不动想。”

  佛告天曰:“汝解已未?”天答佛言:“未解。世尊!”佛复说偈言:

 “断爱及名色,  灭除三种慢;
  不触于诸欲,  灭除于瞋恚;
  拔除诸毒根,  诸想愿欲尽。
  若能如是者,  得度生死海。”

  天白佛言:“我今已解。”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有一比丘,于清晨朝往趣河边,脱衣洗浴,还出岸上,晞干其身。有天放光,照于河岸,问比丘言:“比丘!此是巢窟,夜则烟出,昼则火燃。有婆罗门见是事已,破彼巢窟,并掘其地。时有智人语婆罗门言:‘以刀掘地。’见有一龟,婆罗门言:‘取是龟来。’复语掘地,见一蝮蛇,语令捉取。复语掘地,见一肉段,语令挽取。复语掘地,见一刀舍,婆罗门言:‘此是刀舍。’语令掘取。复语掘地,见楞祇芒毒虫,语令掘取。复语掘地,见有二道,复语掘出。语更掘地,见有石聚,语令出石。复语掘地,见有一龙,婆罗门言:‘莫恼于龙。’即跪彼龙。”

  天语比丘言:“莫忘我语,可以问佛,佛有所说,至心忆持。所以者何?我不见若天、若魔、若梵,有能分别者,除佛及以声闻弟子比丘,无能得解如是问者。”

  尔时比丘往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所闻天语,具向佛说:“世尊!云何巢窟夜则烟出,昼则火然?谁是婆罗门?谁是智人?云何是刀?云何是掘?云何为龟?云何蝮蛇?云何肉段?云何刀舍?云何楞祇芒毒虫?云何二道?云何石聚?云何名龙?”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巢窟者,所谓是身。受于父母精气,四大和合,衣食长养,乃得成身。而此身者,会至散败,膀胀虫烂乃至碎坏。夜烟出者,种种觉观。昼火然者,从身口业,广有所作。婆罗门者,即是如来。有智人者,即诸声闻。刀喻智慧。掘地者,喻于精进。龟者,喻于五盖。蝮蛇者,喻瞋恼害。肉段者,喻悭贪嫉妒。刀舍者,喻五欲。楞祇芒毒虫,喻如愚痴。二道者,喻于疑。诸石聚者,喻于我慢。龙者,喻于罗汉,尽诸有结。”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巢窟名为身,  觉观如彼烟,
  造作如火然,  婆罗门如佛,
  智人是声闻,  刀即是智慧,
  掘地喻精进,  五盖犹如龟,
  瞋恚如蝮蛇,  贪嫉如肉段,
  五欲如刀舍,  愚痴如楞祇,
  疑者如二道,  我见如石聚,
  汝今莫恼龙,  龙是真罗汉。
  善答问难者,  唯有佛世尊。”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波罗奈国仙人鹿野苑中。尔时,世尊着衣持钵入波罗奈城,见一比丘,身意不定,诸根散乱。时,彼比丘遥见佛已,低头惭愧。佛乞食已,洗足入僧坊中,出于静室,坐僧众中,语诸比丘言:“我于今朝,见一比丘不摄诸根,时,彼比丘遥见我已,有惭愧色,低头捡情,为是谁耶?”时,彼比丘即于坐起,以郁多罗僧着右肩上,叉手合掌,白佛言:“世尊!心意不定,诸根散者,即我身是也。”佛言:“善哉!比丘!见我乃能捡情摄意,见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当如是,捡情摄意,如似见我。汝能如是,于长夜中安乐利益。”

  有一比丘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比丘乞食入聚落,  心意纵乱不暂定,
  见佛精进摄诸根,  是故佛称为善哉。”

  (二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波罗奈国古仙人住处鹿野苑中。尔时,世尊时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有一比丘在天祠边,心念恶觉,嗜欲在心。时,佛世尊语比丘言:“比丘!比丘!汝种苦子,极为鄙秽,诸根恶漏,有漏汁处,必有蝇集。”尔时,比丘闻佛所说,知佛世尊识其心念,生大怖畏,身毛皆竖,疾疾而去。

  佛乞食还,食已洗足,还僧坊中,入静房坐。从静房出,在众僧前敷座而坐。佛告诸比丘:“我今入城乞食,见一比丘在天祠边,心念恶觉。嗜欲在心。我即语言:‘比丘!比丘!汝种苦子,极为鄙秽,诸根恶漏,有漏汁处,必有蝇集。’是时,比丘闻佛所说,生大惊怖,身毛皆竖,疾疾而去。”

  佛说是已,有一比丘从坐而起,叉手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种苦子?云何名为鄙秽?云何名为恶漏?云何名为蝇集?”

  佛言:“谛听!谛听!当为汝说。瞋恚嫌害,名种苦子。纵心五欲,名为鄙秽。由六触入,不摄戒行,名为恶漏。烦恼止住,能起无明、憍慢、无惭、无愧,起诸结使,所谓蝇集。”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有不摄诸根者,  增长欲爱种苦子,
  作诸鄙秽常流出,  亲近欲觉恼害觉,
  若在聚落空闲处,  心终无有暂乐时。
  若于己身修正定,  修集诸通得三明,
  彼得快乐安隐眠,  能灭觉蝇使无余,
  能修得行住健处,  履行圣迹到善方,
  得正智迹终不还,  入于涅槃寂灭乐。”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已,欢喜奉行。

  (二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比丘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已,回还洗足,摄持坐具,入得眼林中,在一树下,敷草而坐,起恶觉观,贪嗜五欲。得眼林神知比丘念,念于不净,在此林中,不应嗜恶,作如是念:“我当?寤。”即作是言:“比丘!比丘!何故作疮?”比丘答言:“我当覆之。”林神复语:“汝疮如?,以何覆之?”比丘答言:“我以念觉,用覆此疮。”林神赞言:“善哉!善哉!今此比丘善知覆疮,真实覆疮。”

  佛以清净天耳闻彼林神共比丘语。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世间嗜欲,  邪意所作。  疮疣已生,
  众蝇唼食。  嗜欲即疮,  觉观即蝇。
  我慢依贪,  钻丈夫心。  贪利名称,
  疑惑所著。  不知出要,  内心修定。
  具学诸通,  此不作疮。  安隐见佛,
  能得涅槃。”

  说此偈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众多比丘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尔时,有一年少新学比丘,不以时节入于聚落。时,诸比丘处处见彼新学比丘,而语之言:“汝今新学,未知对治法门,云何处处经历诸家?”新学比丘白诸比丘言:“大德诸长老等皆往诸家,云何遮我不至诸家?”

  时,诸比丘乞食食已,收摄衣钵,洗足已,往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诸比丘等白佛言:“世尊!我等入城乞食,见一年少新学比丘,不以时节,往至诸家。我等语言:‘汝是新学,未知对治,何缘非时往至他家?’答我等言:‘诸老比丘亦到诸家,何故独自而遮我耶?’”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大旷野中有一大池,有诸大象入彼池中,以鼻拔取池中藕根,净抖擞已,用水洗之,然后乃食,身体肥盛,极得气力。诸小象等亦复食藕,不知抖擞并及水洗,合泥出食,后转羸瘦,无有气力,若死若近死。”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大象入池时,  以鼻拔藕根,
  抖擞洗去泥,  然后方食之。
  若有诸比丘,  具修清白法,
  若受于利养,  无过能染着,
  是名修行者,  犹如彼大象。
  不善解方便,  后受于过患,
  后受其苦恼,  如彼小象等。”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阿难与结发  及以二陀骠
  贼并散倒吒  拔弥、惭愧根
  苦子并覆疮  小大食藕根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一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二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初诵第二

  (二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住寒林中。尔时,佛告诸比丘:“人生寿浅,会必归终,应勤行道,净修梵行,是故汝等不应懈怠,应修善行,修于法义,及以真行。”

  尔时,魔王闻是说已,即作是念:“沙门瞿昙在王舍城,住寒林中,为诸声闻而说法要,我当至彼而作坏乱。”尔时魔王作是念已,化为摩纳,往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而说偈言:

 “人生寿长,  无诸娆恼,  常得安隐,
  无有死径。”

  佛作是念:“魔王波旬来作娆乱。”即说偈言:

 “人命短促,  多诸娆害,  宜急修善,
  如救头燃。  当知波旬,  欲来恼触。”

  尔时,魔王闻说偈已,即作是念:“沙门瞿昙知我心念。”愁忧苦恼,深生悔恨,便即隐形,还于天宫。

  (二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寒林之中。尔时,佛告诸比丘:“诸行无常,迅速不停,无可恃怙,是败坏法,应当速离,趣解脱道。”

  尔时,魔王波旬复作是念:“沙门瞿昙住王舍城在寒林中,为诸声闻说如是法,我当往彼而为娆乱。”尔时魔王作是念已,化为摩纳,往至佛所,在一面立,而说偈言:

 “昼夜恒在,  命常回来,  如轮轴转,
  周回无已。”

  佛知魔王来作娆乱,即说偈言:

 “命欲日夜尽,  寿者多患难,
  犹如陷下河,  速尽无遗余,
  是故汝波旬,  不应作坏乱。”

  魔作是念:“佛知我心。”愁忧苦恼,极生悔恨,隐形而去,还于天宫。

  (二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世尊于夜后分,经行林中。于其晨朝,洗足已,正身端坐,系念在前。尔时,魔王作是念言:“沙门瞿昙在王舍城,于夜后分,林中经行。于其晨朝,洗足已,入于静室,正身端坐,系念在前。我今当往,而作娆乱。”作是念已,即便化为摩纳之形,在佛前立,而说偈言:

 “我心能化作,  罗网遍虚空,
  沙门于我所,  终不得解脱。”

  佛作是念:“魔来娆乱。”即说偈言:

 “世间有五欲,  愚者为所缚,
  能断此诸欲,  永尽一切苦。
  我已断诸欲,  意亦不染着,
  波旬应当知,  我久坏欲网。”

  尔时,魔王闻说偈已,不果所愿,忧愁苦恼,隐形而去,还于天宫。

  (二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世尊于初夜后分,坐卧经行。于其晨朝,洗足入房,右胁着地,足足相累,系心在明,修于念觉,而生起想。尔时,魔王波旬即作是念:“沙门瞿昙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中,经行坐卧。于其晨朝,洗足入房,右胁着地,足足相累,系心在明,修于念觉,作于起想。我当至彼,而作娆乱。”作是念已,化为摩纳,在佛前住,而说偈言:

 “何以睡眠?  何以睡眠?  云何睡眠,
  如入涅槃?  如所作办,  而自安眠,
  乃至日出,  故复眠也。”

  佛知天魔来作娆乱,即说偈言:

 “爱网着诸有,  遍覆一切处,
  我今破斯网,  诸爱永已断。
  一切有生尽,  安隐涅槃乐,
  波旬汝今者,  于我复何为?”

  尔时,魔王闻说偈已,忧愁苦恼,即便隐形,还于天宫。

  (二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值天云雾,降少微雨,电光晖赫,处处晃耀。尔时,世尊即于其夜露地经行。魔王波旬而作是念:“沙门瞿昙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值天云雾,降少微雨,电光晖赫,处处光耀,于其夜中露地经行。我当往彼,而作坏乱。”尔时,魔王作是念已,在其山上,推大石下,欲到佛所。时,彼大石,自然碎坏。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汝坏灵鹫山,  令如粉微尘,
  巨海及大地,  悉皆分碎裂。
  欲使正解脱,  生于怖畏相,
  欲令毛发竖,  终无有是处。”

  尔时,魔王作是念言:“沙门瞿昙知我所念。”忧愁苦恼,即便隐身,还于天宫。

  (二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尔时,世尊于其中夜露地经行,洗足已,入静房中,整身端坐,系念在前。魔王波旬作是念言:“瞿昙沙门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露地经行。我当往彼,而作娆乱。”尔时,魔王即自变形作蟒蛇身,其形长大,犹如大船。双目晃朗,如憍萨罗钵。吐舌炎炎,又如掣电。出入息声,如大雷震。住于佛前,以身绕佛,引颈举头,当佛顶上。

  尔时,世尊知魔娆乱,而说偈言:

 “我处于闲寂,  系心正解脱,
  安禅修其身,  如昔诸佛法。
  毒蛇极猛暴,  状貌甚可畏,
  蚊虻及蚤虱,  种种诸恼触,
  不动我一毛,  况能令我畏?
  假使虚空裂,  大地皆振动,
  一切诸众生,  皆生大惊惧,
  欲令我怖畏,  终无有是处。
  设复有毒箭,  中于我心者,
  当于被箭时,  终不求救护,
  然复此毒箭,  亦不能中我。”

  尔时,魔王闻佛说偈,而作是念:“瞿昙沙门已知我心。”生大怖畏,忧愁悔恨,即变形去,还于天宫。

  (二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曼直林中。佛于初夜坐禅经行。初夜以讫,洗足入室,右胁着地,足足相累,系心在明,作于起想。魔王波旬知佛心已,而作是念:“沙门瞿昙在王舍城曼直林中,于其初夜,坐禅经行。至中夜前,洗足入房,右胁着地,足足相累,系心在明,作于起想。我今当往,而作坏乱。”尔时,魔王化作摩纳,在如来前,而说偈言:

 “云何无事务,  而作于睡眠?
  安寝不?寤,  如似醉人眠。
  人无财业者,  乃可自恣睡,
  大有诸财业,  欢乐快睡眠。”

  尔时,世尊知魔来娆乱,而说偈言:

 “我非无作睡,  亦非醉而眠。
  我无世财故,  是以今睡眠,
  我多得法财,  是以安睡眠。
  我于睡眠中,  乃至出入息,
  皆能有利益,  未尝有损减。
  寤则无疑虑,  睡眠无所畏。
  譬如有毒箭,  人射中其心,
  数数受苦痛,  犹尚能得睡。
  我毒箭已拔,  何故而不睡?”

  魔闻是偈,作是念:“沙门瞿昙已知我心。”心怀忧恼,于即还宫。

  (三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毗婆波世山七叶窟中。尔时,有一比丘名曰求㥲,独住仙山黑石窟中,处于闲静,勤行精进,以不放逸,断于我见,得时解脱,自身作证,复还退失。第二第三,乃至第六,亦还退失。比丘念言:“我今独处,修行精进,六返退失,若更退失,以刀自割。”魔王波旬知佛在王舍城毗婆波世山七叶窟中,瞿昙弟子名曰求㥲,亦在王舍城独住仙山黑石窟中,勤行精进,心不放逸,得时解脱,自身作证。得已,退失,如是六返。尔时,魔王而作是念:“求㥲比丘若第七得,必自伤害,出魔境界。”作是念已,捉琉璃琴,往到佛所,扣琴作偈:

 “大智大精进,  有大神通达,
  于法得自在,  威光极炽盛。
  汝声闻弟子,  今将欲自害,
  人中最上者,  汝今应遮断。
  云何乐汝法?  何故学他死?”

  尔时,魔王说是偈已,佛告魔言:“波旬!汝今乃是诸放逸者之大亲友,汝今所说自为说耳,乃不为彼比丘说也。”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若人不怯弱,  坚修行精进,
  恒乐于禅定,  昼夜修众善。
  干竭爱欲使,  坏汝魔军众,
  今舍后边身,  永入于涅槃。”

  尔时,魔王忧悲苦恼,失琉璃琴,愁毒悔恨,还本宫殿。

  佛告诸比丘:“当共汝等诣仙人山求㥲比丘所。”佛将诸比丘诣求㥲所,见求㥲尸东犹如烟聚。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此烟聚已不?”诸比丘言:“已见,世尊。”尸南西北亦如是聚。佛告比丘:“此是波旬隐形绕求㥲所,觅其心识。”佛告比丘:“求㥲比丘以入涅槃,无有神识,无所至方。”

  尔时,魔王化形摩纳,而说偈言:

 “上下及四方,  推求求㥲识,
  莫知所至方,  神识竟何趣?”

  尔时,世尊告波旬言:“如此健夫,破汝军众,以入涅槃。”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优楼比螺聚落尼连禅河菩提树下,成佛未久。尔时,魔王而作是念:“佛在优楼比螺聚落尼连禅河菩提树下,成佛未久。我当诣彼,伺求其便。”作是念已,往诣佛所,而说偈言:

 “汝独处闲静,  闭默常寂然,
  光颜显神体,  诸根悉悦豫。
  譬如失财者,  后还获于财,
  汝今玩禅寂,  欢喜亦如是。
  既能遗国荣,  亦不悕名利,
  何不与诸人,  而共为亲友?”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我久获禅定,  其心常寂然,
  破坏汝欲军,  得于无上财。
  我根恒恬豫,  心中得寂灭,
  以坏汝欲军,  修道情欢喜。
  独一离愦闹,  安用亲友为?”

  尔时,魔王复说偈言:

 “汝已获正道,  安隐向涅槃,
  既以得妙法,  宜常戢在怀,
  诚应独了知,  何以教众人?”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人不属魔者,  咨吾彼岸法,
  我为正分别,  谛实得尽灭,
  止心不放逸,  魔不得其便。”

  尔时,魔王复说偈言:

 “譬如白石山,  其色类脂膏,
  群鸟不别知,  飞来而噏食。
  既不得其味,  嘴伤而虚还,
  我今亦如是,  徒来无所为。”

  尔时,魔王说是偈已,忧愁苦恼,极生悔恨,向一空处,蹲踞独坐,以箭画地,思作方计。时,魔三女:一名极爱,二名悦彼,三名适意。时,魔三女往至魔边,向父说偈:

 “父今名丈夫,  何以怀忧愁?
  我当以欲罥,  罥彼如捕鸟,
  将来至父所,  使父得自在。”

  尔时,魔王说偈答言:

 “彼人善断欲,  不可以欲牵,
  已过魔境界,  是故我怀忧。”

  彼魔三女化其形容,极为端严,往至佛所,即礼佛足,在一面立。三女同声,俱白佛言:“我故来供养,与佛策使。”尔时,世尊无上断爱,了不顾视,第二第三,亦作是语,佛不观察。

  时,魔三女退在一处,自共议论:“男子之法,所好各异,或爱小者,或爱中者,或爱大者。”即时一女,化作六百女人,或作小女,或作童女,或作未嫁女,或作已嫁女,或作已产女,或作未产女,化作如是众多女已,俱往佛所,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来供养世尊,为其策使,给侍手足。”佛不观察,第二第三,亦如是说,都不顾视。

  时,魔女等复退一处,更共语言:“此必得无上断爱欲解脱故,若不尔者,应见我等狂乱吐血,或能心裂。我等当往其所,以偈问难。”魔女极爱以偈问曰:

 “端拱树下坐,  闲静独思惟,
  为失于财宝,  为欲求大财?
  城邑聚落中,  都无爱着心,
  何不与众人,  而共作亲友?”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我以得大财,  心中得寂灭,
  我坏爱欲军,  妙色都不着。
  独处而坐禅,  最受第一乐,
  以是因缘故,  都不求亲友。”

  魔女适意复说偈言:

 “比丘住何处,  能度五驶流,
  六驶流亦过?  入何禅定中,
  得度大欲岸,  永离有摄缚?”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身获柔软乐,  心得善解脱,
  心离于诸业,  意不复退转。
  得断觉观法,  得离瞋爱掉,
  得住此处住,  能度五驶流。
  并度第六者,  作如是坐禅,
  能度大欲结,  并离有摄流。”

  魔女悦彼复说偈言:

 “已断于爱结,  离众所著处,
  多欲度驶流,  多欲度死岸,
  唯有黠慧者,  能度如斯难。”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大精进济拔,  如来正法度,
  如法得度脱,  智者莫不欣。”

  三女不果所愿,还至父所。尔时,魔王呵责三女,因说偈言:

 “三女占坏彼,  形容犹如电,
  向彼大精进,  如风吹兜罗。
  爪以欲坏山,  齿齰于铁丸,
  婴愚以藕丝,  欲悬于太山。
  佛已度众着,  欲共彼讲论,
  罥摾欲捕风,  欲下虚空月。
  以手掬大海,  望欲得干竭,
  佛已离诸着,  欲往共讲论。
  举脚度须弥,  大海中觅地,
  佛已出诸着,  而往共讲论。”

  魔王忧愁悔恨,于即灭没,还于天宫。

  (三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尔时,佛与诸比丘赞叹涅槃法。魔王作是念:“佛在王舍城,与诸比丘赞涅槃法。我今当往,而作坏乱。”作是念已,即便化形,作一百人,五十人极为端正,五十人极为丑恶,时,诸比丘皆生惊怪,今以何故,极为端正,复有极丑?

  佛知魔来欲作坏乱。尔时,世尊告波旬言:“汝于长夜生死之中,具受如是好恶之形,汝当云何得度苦岸?如是变化,复何用为?若有爱著于男女者,汝当变化作众形相。我今都无男女之相,何用变化作众形为?”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长寿、何帝及罥摾  睡眠、经行、大毒蛇
  无所为、求㥲、魔女  坏乱变形及好恶

  (三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坚持七行,必得帝释。何以故?昔者,帝释为人之时,发初履行:孝顺父母;恭敬尊长;所言柔软,断于两舌;好施;无悭;恒修实语,终不欺诳;不起瞋恚,设生嫌恨,寻思灭之。”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于父母所,  极能孝顺,  于诸尊长,
  深心恭敬。  恒作软善,  恩柔好语,
  断于两舌,  悭贪瞋恚。  三十三天,
  各作是语:  ‘如是行者,  胜我等辈,
  应当别住,  以为天王。’”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毗舍离猕猴彼岸大讲堂中。有一离车,名摩诃离,来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颇曾见帝释不?”佛言:“我见。”离车白佛言:“有夜叉鬼,状似帝释,世尊所见将无是彼夜叉鬼耶?”佛告离车:“是帝释身,我善识之。夜叉之形如帝释者,我亦识知。帝释本行,及所行事,我亦尽知。帝释本为人时,极孝顺父母;敬于尊长;所言柔软,断于两舌;除去悭嫉;常好布施;口常实语;除于瞋恚,不起嫌恨。”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于父母所,  极能孝顺,  于诸尊长,
  深心恭敬,  恒作软善,  恩柔好语,
  断于两舌,  悭贪瞋恚。  三十三天,
  各作是语:  ‘如是行者,  胜我等辈,
  应当别住,  以为天王。’”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比丘往到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帝释?云何作帝释相?”佛告比丘:“帝释本在人中,所有布施,生纯信心,信心施于贫穷、沙门、婆罗门等。其所施时,施浆饮食,种种肴膳,种种华鬘,种种诸香,烧香、涂香,财帛床榻。以是因缘。时诸天等名为帝释。”

  比丘复白佛:“何故名帝释为富兰但那?”佛告比丘:“帝释昔在人中,施无厌足,数数施故,诸天号名为富兰但那。”

  “以何因缘,复名帝释为摩佉婆?”佛告比丘:“帝释本作婆罗门,名摩佉婆。”

  又问:“复何因缘,名婆娑婆?”佛言:“数数常以衣服施沙门、婆罗门,以是缘故,名婆娑婆。”

  又问:“复何因缘,名憍尸迦?”佛告比丘:“帝释本为人时,姓憍尸迦,故名憍尸迦。”“复何因缘,名舍脂夫?”佛告比丘:“帝释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女,名舍脂。”

  又问:“复以何缘,名为千眼?”佛告比丘:“帝释本为人时,极大聪明,断事之时,须臾之间,能断千事,以是因缘,故名千眼。”

  “复以何缘,名因陀罗?”佛告比丘:“帝释居天王位,断理天事故,名因陀罗。”

  尔时,世尊告比丘:“能具上七事,以是缘故,诸天号曰帝释。”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所有一夜叉,形状甚小,颜色鄙恶,身形又黑,人不喜见,坐帝释座上。尔时,三十三天见是夜叉坐于释处,皆大瞋忿,种种毁骂。尔时,夜叉恶相渐灭,善色转生,渐渐长大。诸天骂詈,瞋恚转多,夜叉遂复身形长大,颜色鲜盛。诸天相将至帝释所,白帝释言:‘有一夜叉,极为丑陋,身形甚小,坐帝释处。我等诸天,尽共骂詈,而夜叉子颜色转好,身形渐大。’帝释语言:‘有是夜叉,得诸骂詈,形色转好,名助人瞋。’尔时,帝释还向坐所,偏袒右肩,手擎香炉,语夜又言:‘大仙!我是帝释,我是帝释。’三自称名,夜叉转小,形色转恶,于是消灭。帝释还复帝释坐,告诸天言:‘自今以往,莫生瞋恚。若有恶对,慎莫加瞋。’即说偈言:

“‘若他来侵欺,  莫还侵欺彼,
  于来侵害者,  皆生于慈心。
  无瞋无害者,  常应亲近之,
  彼即是贤圣,  亦贤圣弟子。
  诸有瞋恚者,  为瞋山所障。
  若有瞋恚时,  能少禁制者,
  是名为善法,  如辔制恶马。’”

  佛告诸比丘:“帝释居天王位,受诸欲乐,犹能制瞋,又常赞叹禁制瞋者,况汝比丘,信家非家,出家入道,剃除须发,被服法衣,而不制瞋,赞离瞋者?是故比丘,当如是学。”

  尔时,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晨朝时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已,洗足,摄坐具,诣得眼林中,遍观察已,于闲静处,在树下,结加趺坐,住于天住。尔时,耆陀精舍中,有二比丘于僧断事时,共生忿诤,一小默然忍,一瞋炽盛。彼炽盛者,自见己过,而来归向默忍比丘,求欲忏悔。默忍比丘,不受其忏。如是展转,诸比丘等共相论说,出大音声。

  如来尔时住于天住,以净天耳过于人耳,遥闻是声,即从坐起,至于僧中,在于僧前,敷座而坐。佛告诸比丘:“我于今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乃至来入林中静坐,闻诸比丘高声大唤,为作何事?”

  尔时,比丘即白佛言:“世尊!耆陀精舍有二比丘僧断事时,共生忿诤。一比丘者,小自默忍;其一比丘,炽盛多语。炽盛比丘,自知己过,归诚忏悔,默忍比丘,不受其忏。展转共道,出大音声。”

  佛告比丘:“云何愚痴,不受他忏?诸比丘!当知昔日释提桓因在善法堂诸天众中,而说偈言:

“‘譬如用瓢器,  斟酥以益灯,
  火然转炽盛,  反更烧瓢器。
  瞋心亦如是,  还自烧善根,
  我终不含怒,  瞋已寻复散。
  不如水㳬流,  回复无穷已,
  虽瞋不恶口,  不触汝所讳。
  所讳如要脉,  我终不伤害,
  调伏于身已,  于己即有利。
  无瞋无害者,  彼即是贤圣,
  亦贤圣弟子,  常应亲近之。
  诸有瞋恚者,  重障犹如山。
  若有瞋恚时,  能少禁制者,
  是名为善业,  如辔制恶马。’”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处天王位,天中自在,尚能修忍,赞叹忍者,况汝比丘,出家毁形,而当不忍赞叹于忍?”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释提桓因将诸天众,将欲往与阿修罗战。时,释提桓因语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言:‘我等今者,不必苟须多将人众,共相伤害,但共讲论,以决胜负。’毗摩质多罗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我等讲论,若有胜负,谁当分别?’释提桓因言:‘我等众中,并阿修罗,亦有聪哲、智慧、辩才,能当善恶,决胜负者。’毗摩质多言:‘帝释汝今先说。’帝释答言:‘我亦能说;汝是旧天,应当先说。’

  “毗摩质多即说偈言:

“‘今我见忍过,  愚者谓忍法,
  彼怖故生忍,  便以己为胜。’

  “释提桓因复说偈言:

“‘随彼言怖畏,  己利最为胜,
  财宝及诸利,  无胜忍辱者。’

  “毗摩质多罗复说偈言:

“‘愚者无智慧,  要当须止制,
  譬如彼后牛,  腾陌先牛上,
  是故须刀杖,  摧伏于愚者。’

  “释提桓因以偈答言:

“‘我观止制愚,  默忍最为胜,
  极大瞋恚忿,  能忍彼自息。
  无瞋无害者,  彼即是贤圣,
  亦贤圣弟子,  常应亲近之。
  诸有瞋恚者,  瞋重障如山。
  若有瞋恚时,  能少禁制者,
  是名为善业,  如辔制恶马。’

  “诸天及阿修罗众有智慧者,详共评议,量其胜负。以阿修罗说诤斗为本,释提桓因止息诤讼,心无忿竞,以阿修罗负,帝释为胜。”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天中自在,长夜忍辱,赞忍辱法,汝等比丘,若能忍辱,赞叹忍者,称出家法。”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往昔之时,释提桓因共阿修罗将欲战斗,治严已办。尔时,释提桓因告诸天言:‘我等诸天,若得胜者,必以五缚系阿修罗,将诣天宫。’时,阿修罗亦敕己众:‘我等若胜,亦以五缚系释提桓因,诣阿修罗宫。’尔时,诸天众胜,即以五缚系毗摩质多罗,将诣天宫。毗摩质多见帝释时,瞋恚骂詈,极出恶言。帝释尔时亲闻骂声,默不加报。尔时,御者摩得伽即说偈言:

“‘释脂之夫摩佉婆,  汝为怖畏无力耶?
  毗摩质多面前骂,  极出恶言云何忍?’

  “尔时,帝释说偈答言:

“‘我不怖畏而生忍,  亦不以我无力故,
  而畏毗摩质多罗,  我以胜智自修忍。
  愚者浅识智无及,  而常诤讼心不息,
  若我以力用禁制,  与彼愚者同无异。’

  “御者复说偈言:

“‘婴愚若放纵,  转剧不休息,
  如彼后行牛,  腾陌前牛上,
  健者为以力,  禁制彼愚者。’

  “帝释复说偈言:

“‘我观制禁愚,  莫过于忍默,
  瞋恚炽盛时,  唯忍最能制。
  愚者谓有力,  而实是无力,
  愚不识善恶,  无法可禁制。
  我身有勇力,  能忍愚劣者,
  是名第一忍,  忍中之善者。
  微者于有力,  不得不行者,
  是名怖畏忍,  不名为实忍。
  威力得自在,  为他所毁骂,
  默然不加报,  是名为胜忍。
  微劣怖威力,  默然不能报,
  是名为怖畏,  不名为行忍。
  婴愚无智等,  恶害以加他,
  见他默然忍,  便以己为胜。
  贤圣有智者,  谓忍最为胜,
  是以圣贤众,  恒赞忍功德。
  除己并与他,  灭除诸难畏,
  见他瞋恚盛,  但能行默忍。
  彼瞋自然灭,  不烦刀杖力,
  彼此得大利,  自利亦利他。
  愚者谓忍怯,  贤智之所赞,
  忍于胜己者,  怖畏患害故。
  若于等己诤,  畏俱害故忍,
  能忍卑劣者,  忍中最为上。’”

  佛告诸比丘:“帝释于三十三天最为自在,行于王法,尚能修忍,赞叹于忍,况诸比丘,毁形入法,应当修忍,赞叹于忍。若能修忍,及赞叹者,是出家法。”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比丘:“昔释提桓因欲诣游戏园,敕御者摩得梨伽:‘汝驾千马车。’时,摩得梨伽疾驾车已,即白释言:‘严驾已讫,宜知是时。’帝释出毗禅延堂上,叉手合掌,东面向佛。摩得梨见帝释东向合掌,心生惊惧,失所捉鞭,并所执辔。帝释语言:‘汝见何事,惊怖乃尔,失马鞭辔?’摩得梨言:‘摩佉释脂之夫,我见汝叉手东向,以是心惧,故失鞭辔。一切有生,皆敬于汝。一切地主,尽属于汝。四天王及三十三天,皆礼敬汝。谁复有德,胜于汝者?叉手合掌,东向而立。’帝释答言:‘一切敬我,信如汝言。一切人天,所恭敬者,号之为佛。我今恭敬,礼向于佛。’尔时,帝释即说偈言:

“‘最大名称世间尊,  汝摩得梨应当知,
  我今于彼生敬信,  是故叉手合掌立。’

  “摩得梨即说偈言:

“‘尔时敬礼世间胜,  我亦随汝恭敬礼。’

  “作是语已,合掌礼敬,乘辇而去。”

  佛告诸比丘:“帝释自在处天王位,犹尚恭敬礼拜于佛,汝诸比丘,剃除须发,出家学道,勤当敬佛,应出家法。”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释提桓因欲诣游戏园,敕御者摩得梨:‘汝驾千马车。’时,摩得梨寻驾车已,诣帝释所,即白释言:‘严驾已讫,宜知是时。’尔时,帝释出毗禅延堂,合掌南向。时,摩得梨见已,心亦惊怕,失鞭及辔。帝释语言:‘汝见何事,惊怖乃尔?’摩得梨言:‘摩佉释脂之夫!我今见汝合掌南向,心怀惧故,致失鞭辔。一切有生,皆敬于汝。一切地主,尽属于汝。四天王天及三十三天,皆礼敬汝。谁复有德,胜于汝者?叉手合掌,南向而立。’帝释答言:‘一切敬我,信如汝言。一切天人,所恭敬者,名之为法,我今恭敬礼具足戒法。’尔时,帝释即说偈言:

“‘有诸出家者,  以修不放逸,
  长夜入寂定,  修最上梵行。
  舍弃于三毒,  能得解脱法,
  有如是等法,  我今恭敬礼。
  诸大阿罗汉,  远离于欲者,
  能灭无明闇,  断除诸结使;
  并在家修善,  不作恶业者,
  如是正法子,  今我皆敬礼。’

  “摩得梨言:‘汝礼最胜,我愿随礼。’尔时,帝释作是语已,合掌敬礼,乘辇而去。”

  佛告诸比丘:“帝释处于人天,而得自在,尚能恭敬礼敬于法,况汝比丘,剃除须发,出家学道,而当不勤恭敬于法?”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昔释提桓因欲诣游戏园,敕御者摩得梨:‘汝严驾千马车。’时,摩得梨驾车已讫,诣帝释所,白帝释言:‘严驾已讫,宜知是时。’尔时,帝释出毗禅延堂,合掌西向。时,御者摩得梨见是事已,亦生惊惧,失鞭及辔。帝释语言:‘汝见何事,惊怖乃尔?’摩得梨言:‘摩佉释脂之夫!我今见汝合掌西向,心怀惧,故致失鞭辔。一切有生,皆敬于汝。一切地主,尽属于汝。四天王天及三十三天,皆礼敬汝。谁复有德,胜于汝者?叉手合掌,敬向西方。’帝释答言‘一切敬我,如汝所言。一切天人,所恭敬者,名之为僧,今我恭敬信向于僧。’尔时,摩得梨说偈问言:

“‘人身脓汗满,  剧于露死尸,
  恒患饥渴苦,  岂羡彼无家?
  汝今以何故,  极能恭敬彼?
  彼有何威仪,  及以道德行?
  愿汝为我说,  我今至心听。’

  “尔时,释提桓因即说偈言:

“‘以彼无家故,  我实羡于彼,
  彼亦无库藏,  仓库及谷米。
  离诸众事务,  节食谐全命,
  善护于禁戒,  辩说美妙法。
  勇健无怯心,  行圣默然法,
  诸天阿修罗,  恒共有战诤。
  一切诸人中,  悉各有忿竞,
  今我所敬者,  悉皆离刀杖。
  一切皆积聚,  彼悉能远离,
  世间所爱着,  彼心皆舍弃。
  我今敬礼者,  远离一切过,
  摩得梨!汝今  应当知此事。’

  “尔时,摩得梨复说偈言:

“‘汝礼者最胜,  我亦随恭敬,
  摩佉之所礼,  我今随汝礼。’

  “说是偈已,帝释乘舆而去。”

  佛告诸比丘:“彼帝释者,处人天自在,尚能敬僧,况汝比丘,出家修道,各宜敬僧。”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帝释、摩诃离  以何因、夜叉
  得眼、得善胜  缚系及敬佛
  敬法、礼僧十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二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三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初诵第三

  (四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阿修罗集诸四兵象马车步,悉皆严备斗战之具,欲诣忉利天宫,与诸天共斗。尔时,帝释闻阿修罗庄严四兵,即告须毗罗天子:‘我闻阿修罗庄严四兵,汝亦庄严四兵,往与共斗。’须毗罗白言:‘此事最善。’作是语已,纵逸着乐,不忆此事。帝释闻阿修罗已来出城,复召须毗罗言:‘阿修罗今已出城,汝可庄严四兵往彼共斗。’须毗罗白言:‘憍尸迦!此是善事。’须毗罗仍尔着乐,不修战备。阿修罗庄严四兵,已至须弥山上,渐欲近来。帝释复言:‘我闻阿修罗渐来逼近,汝将四兵,可往击之。’须毗罗即说偈言:

“‘若有清闲无事处,  唯愿与我如此处。’

  “帝释即说偈答言:

“‘若有如此闲乐处,  汝当将我共至彼。’

  “须毗罗复说偈言:

“‘我今懈怠不欲起,  虽具闻知不庄严,
  天女五欲光四塞,  唯愿帝释与此愿。’

  “帝释以偈答言:

“‘若有如此懈堕处,  百千天女而围绕,
  五欲自恣受快乐,  汝若往彼与我俱。’

  “须毗罗复说偈言:

“‘天王若无事役处,  与我无苦受斯乐。’

  “帝释以偈答言:

“‘汝须毗罗有如是,  我当与汝同是乐,
  颇曾见闻无事业,  而得生活受乐者?
  汝今若有如是处,  可疾速往可随汝,
  汝当畏事好闲处,  应当速疾向涅槃。’

  “闻是语已,须毗罗即集四兵,出与阿修罗战。时,诸天得胜,阿修罗退坏,阿修罗已种种庄严而来还宫。”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处天王位得大自在,犹自精勤,赞叹精进,况复汝等,信心出家,被服法衣,而当不勤精进,赞叹精进?若能精进,赞叹精进,如是为应出家之法。”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往昔之时,远于聚落阿练若处,多有诸仙在中而住。离仙处不远,有天阿修罗,而共战斗。尔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着五种容饰,首戴天冠,捉摩尼拂,上戴华盖,带于宝剑,众宝革屣,到仙人住处。行不由门,从壁而入,亦复不与诸仙言语,共相问讯,还从壁出。尔时,有一仙人而作是语:‘毗摩质多罗等无恭敬心,不与诸仙问讯共语,从壁而出。’复有一仙而作是言:‘阿修罗等若当恭敬问讯诸仙,应胜诸天,今必不如。’有一仙问言:‘此为是谁?’有一仙言:‘此是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仙人复言:‘阿修罗法知见微浅,无有法教,无尊敬心,犹如农夫,诸天必胜,阿修罗负。’

  “尔时帝释后到仙边,即舍天王五种容饰,从门而入,慰劳诸仙,遍往观察,语诸仙言:‘尽各安隐,无诸恼耶?’问讯已讫,从门而出。复有一仙问言:‘此为是谁?安慰问讯,周遍察行,然后乃出,甚有法教,容仪端正。’一仙答言:‘此是帝释。’有一仙言:‘诸天极能敬顺,为行调适,诸天必胜,阿修罗负。’

  “毗摩质多罗闻诸仙赞叹诸天,毁呰阿修罗,甚大瞋恚。诸仙闻已,往诣阿修罗所,语言:‘我等闻尔,甚大瞋忿。’即说偈言:

“‘我等故自来,  欲乞索所愿,
  施我等无畏,  莫复生瞋忿,
  我等若有过,  愿教责数我。’

  “毗摩质多以偈答言:

“‘不施汝无畏,  汝等侵毁我,
  卑逊求帝释,  于我生毁呰,
  汝等求无畏,  我当与汝畏。’

  “尔时,诸仙以偈答言:

“‘如人自造作,  自获于果报,
  行善自获善,  行恶恶自报。
  譬如下种子,  随种得果报,
  汝今种苦子,  后必还自受。
  我今乞无畏,  逆与我怖畏,
  从今日已往,  使汝畏无尽。’

  “诸仙面与阿修罗语已,即乘虚去。毗摩质多罗即于其夜,梦与帝释交兵共战,生大惊怕,第二亦尔。第三梦时,帝释军众,果来求战。时,毗摩质多即共交兵,阿修罗败,帝释逐进,至阿修罗宫。尔时,帝释种种战诤既得胜已,诣诸仙所。诸仙在东,帝释在西,相对而坐。时,有东风仙人向帝释即说偈言:

“‘我身久出家,  腋下有臭气,
  风吹向汝去,  移避就南坐,
  如此诸臭气,  诸天所不喜。’

  “尔时,帝释以偈答言:

“‘集聚种种华,  以为首上鬘,
  香气若干种,  能不生厌离。
  诸仙人出家,  气如诸华鬘,
  我今顶戴受,  不以为厌患。’”

  佛告诸比丘:“帝释居天王位,长夜恭敬诸出家者,汝诸比丘,以信出家,亦应当作如是钦敬。”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释提桓因颜色殊妙,过于人天,于其中夜,来至佛所,稽首佛足,在一面坐。时,祇洹中,晃然大明,逾于昼日。尔时,释提桓因即说偈言:

 “除灭何事安隐眠?  灭除何物无忧愁?
  灭何一法瞿昙赞?  唯愿为我决众疑。”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灭除瞋恚安隐眠,  灭除瞋恚无忧愁,
  去除瞋恚棘毒根,  汝今帝释应当知,
  如是瞋恚坏美善,  除灭上事听所赞。”

  释提桓因闻佛所说,绕佛三匝,欢喜奉行。

  (四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月八日,四天王遣使者案行天下,伺察世间,有慈孝父母,敬顺尊长,奉事沙门、婆罗门,修于善法,及行恶者,是故宜应修行善法,灭除众恶,捡情守戒。至十四日,四天王复遣太子案行天下。至十五日,四天王自案行伺察,亦复如是。时,四天王既伺察已,往帝释善法堂上,启白帝释并语:‘诸天世间人中,多有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婆罗门者,不奉事师及家尊长,乃至无有多持戒者。’尔时,帝释及诸天众闻斯语已,惨然不乐,诸天咸作是言:‘损诸天众,益阿修罗。’若世间中,有人常能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乃至多能持戒。四天王上启帝释,时诸天等极大欢喜,咸作是言:‘世间人中,修行善事,极为贤善,作所应作,增益诸天,损阿修罗。’帝释欢喜,即说偈言:

“‘月八十四日,  及以十五日,
  并及神足月,  受持清净戒,
  是人得生天,  功德如我身。’”

  佛告诸比丘:“帝释所说,不名善说。所以者何?若漏尽阿罗汉,所作已办,应作是偈:

“‘月八十四日,  及以十五日,
  并及神足月,  受持清净戒,
  斯人获胜利,  功德如我身。’

  “佛与罗汉应说斯偈,名称实说,名为善说。”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往昔之时,质多阿修罗王病患委困。时,释提桓因往诣其所,阿修罗语帝释言:‘愿汝使我病差、安隐,身得平健,肥鲜如前。’帝释语言:‘汝可教我阿修罗幻化之法,我当使汝安隐、病差,欢乐如前。’阿修罗言:‘待我问诸阿修罗等,若可尔者,我当教汝。’阿修罗王即问诸阿修罗。尔时,其中有一谄伪阿修罗语毗摩质多罗言:‘帝释长夜行直善行,无诸谄伪,汝可语帝释言:“汝学阿修罗谄伪幻者,当入卢楼地狱。”帝释若语汝言:“我不学彼阿修罗者,汝但舍去,汝患必愈。”’阿修罗王即用其语,说偈语帝释言:

“‘千眼帝释舍脂夫,  若知幻法必当堕,
  于彼卢留地狱中,  满足一劫被烧煮。’

  “尔时,帝释闻斯语已,即言:‘止止,不须幻法。’寻即愿言:‘令汝病差、安隐无患。’”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虽处天位,尚不谄曲,真实行事,况汝出家,剃除须发,而当不离诸谄伪事,行质直乎?若行质直,应出家法。”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帝释来诣佛所,将欲还时,请受一戒。何谓一戒?“若我还宫,见诸怨憎,设来害我,我于彼所,终不加害。”毗摩质多罗既闻帝释持如是戒,便捉利剑,于路而待。时,释提桓因闻阿修罗在于路侧捉剑而待,遥语阿修罗言:“止!止!汝今自缚。”毗摩质多语帝释言:“汝于佛所,受一戒言:‘若我还宫,见诸怨憎,设彼害我,我于彼所,终不加恶,岂可不受如是戒耶?’”帝释答言:“我虽受戒,语汝住住,汝今自缚。如是之言,于戒无犯。”毗摩质多罗言:“憍尸迦放我!”帝释语言:“汝作咒誓,更于我所,不为怨疾,我当放汝。”毗摩质多罗即说誓言:

 “贪瞋妄语谤贤圣,  如是恶报使我得。”

  尔时,帝释闻斯誓已,即语毗摩质多罗言:“我今放汝。”

  释提桓因还至佛所,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毗摩质多罗闻我受戒,即捉利剑,在于路侧,伺图于我。时,我遥语阿修罗言:‘止!止!汝今自缚。’毗摩质多即语我言:‘汝于佛所受于一戒,若我还宫,见有怨憎,设来害我,我于彼所,终不加恶,岂可不受如是戒耶?’我即答言:‘我虽受戒,但语汝住,汝今自缚。如是之言,于戒无犯。’毗摩质多罗即语我言:‘憍尸迦!放我!’我即语言:‘汝可重誓,更于我所,莫生憎疾,我当放汝。’时,毗摩质多罗闻我语已,即说誓言:

“‘贪瞋妄语谤贤圣,  如是恶报使我得。’

  “我闻其誓,即放令去。”帝释复白佛言:“此阿修罗作重誓已,从今已后,更不作于怨憎恶耶?”佛告帝释:“阿修罗设不作誓,犹不为恶,况作誓已?”

  尔时,帝释闻佛所说,踊跃欢喜,即于坐没,寻还天宫。

  (四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昔于一时,帝释与阿修罗战。当于尔时,诸天不如,阿修罗胜。尔时,帝释见已不如,寻即回驾,欲还天宫。于其道中,见苦娑罗树,时,树上有金翅鸟巢。尔时,帝释即敕御者摩得梨言:‘此巢中有二鸟卵,脱能伤损,汝可回车,避于此树。’帝释即向摩得梨而说偈言:

“‘汝观树上巢,  巢中有二卵,
  今车若往彼,  必冲而伤破。
  我若以此身,  入阿修罗阵,
  丧失于身命,  终不伤鸟卵。’

  “说是偈已,寻即回车。时,阿修罗众见帝释回,生大恐怖,各作是言:‘帝释向者,诈现退散。今复回者,必破我军。’阿修罗众即时退,诸天逐退,迫到其城。”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居天王位,犹能长夜修于慈忍,汝等比丘,当如是学。”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释提桓因与拔利婆娄支阿修罗夜诣佛所,威光炽盛,礼佛足已,在一面坐。时,彼帝释、毗娄支光明普照祇洹,犹如昼日。时,拔利毗娄支在一面坐,而说偈言:

 “夫人常精进,  所求必使得,
  既求得义理,  安隐受快乐。”

  帝释亦说偈言:

 “夫人常精进,  所求必使得,
  既求得事业,  修忍最为胜。”

  尔时,帝释白佛言:“世尊!我等所说,何者利益?何者无利?”佛告帝释:“善分别者,皆是善说。汝等今当听我所说。”即说偈言:

 “一切众生皆为利,  各各随心之所欲,
  等同利欲适愿乐,  夫人精勤求必得,
  既得事业忍最胜,  是故应当修行忍。”

  帝释、毗娄支闻佛所说,礼佛足已,即于彼处,而没还宫。

  (五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王舍城中有一贫人,极为穷困,甚可怜愍,于佛法中,生清净信,能净持戒,少读诵经,亦能小施。有此四事因缘果报,身坏命终,生忉利天胜妙善处。此新生天有三事胜:一色貌胜,二名称胜,三寿命胜。诸天见已,皆共恭敬,往帝释所,白帝释言:“有新生天,有三事胜于余诸天。”帝释言:“我先曾见,彼新生天,本为人时,贫穷困苦,极为寒悴,直以信心,向于三宝,能净持戒,少多修施,今得生此忉利天上。”

  尔时,帝释即说偈言:

 “若于三宝生净信,  其心坚固不动转,
  持所受戒不毁犯,  当知此人不名贫。
  名为智慧寿命人,  以敬无上三宝故,
  得生天上受胜乐,  是故应当作斯学。”

  尔时,诸天闻此偈已,欢喜信受,作礼还宫。

  (五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尔时,王舍城有九十六种外道,各各祠祀。设有檀越,信心于外道遮勒者,言当先供养我师遮勒;若信外道婆罗婆寔者,亦言先当供养我师婆罗婆寔;若信外道乾陀者,咸言先与我师乾陀大嚫后与余者;若信外道名三水者,言当供养我师三水;若信外道名老声闻者,言先供养我师老声闻;若信外道大声闻者,亦言供养我师大声闻;若信佛者,咸言应先供养我师如来及以众僧。

  时释提桓因作是念言:“今王舍城人生大邪见,佛僧在世,若生邪见,名为不善。”帝释尔时寻自变身为老婆罗门,容貌端正,乘以白车,驾以白马,诸摩纳等围绕左右,向于寺场,当中直过。时,王舍城人咸作是念:“今此老婆罗门先向何处,我等随从。”尔时,帝释知诸人等心之所念,回车南旋,向灵鹫山。到诸乘驾所住之处,于中而止。下车前进,往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

  尔时,帝释即说偈言:

 “转法轮圣王,  能度苦彼岸,
  无怨憎恐怖,  我今稽首礼。
  设人欲修福,  当于何处施?
  又欲精求福,  应生净信敬。
  今日修布施,  来世得善报,
  于何福田中,  少施获大果?”

  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中,为天帝释敷演祠中最为胜者,以偈答言:

 “四果及四向,  禅定明行足,
  功德力甚深,  犹如大海水。
  此名为实胜,  调御之弟子,
  于大黑闇中,  能燃智慧灯。
  常为诸众生,  说法而示道,
  是名僧福田,  广大无涯际。
  若施斯福田,  是名为善与,
  若祀斯福田,  是名为善祀。
  焚物而祭天,  徒费而无补,
  不名为善烧。  若于福田所,
  少作诸功业,  后获大富利,
  乃名为善烧。  帝释应当知,
  是名良福田,  施僧次一人,
  后必获大果。  此事是时说,
  世间解所说,  无量功德佛,
  以百偈赞僧。  祠祀中最上,
  无过僧福田,  若人种少善,
  获报无有量。  是以善丈夫,
  应当施于僧,  能总持法者,
  是则名为僧。  譬如大海中,
  多有众珍宝,  僧海亦如是,
  多饶功德宝,  若能施僧宝,
  是名善丈夫。  已获欢喜信,
  若能信心施,  当知如此人,
  得三时欢喜,  以三时喜故,
  能度三恶道,  除祛诸尘垢,
  离烦恼毒箭。  净心手自施,
  自利亦利彼,  能设如此祠,
  是人则名为,  世间明智者。
  信心既清净,  得至无为处,
  世间之极乐,  智者得生彼。”

  帝释闻是偈已,踊跃欢喜,于坐处没,还于天宫。帝释还宫未久之间,王舍城中长者婆罗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及比丘僧,于明晨朝,受大祠欢喜请。”尔时,如来默然许之。时,王舍城婆罗门长者知佛默然受已请已,顶礼佛足,各还所止。时,诸人等既还家已,各各办诸香美饮食,清净香洁供设。办已,晨朝敷座,具行净水,遣使往诣灵鹫山中,白世尊言:“食时已到。”尔时,如来着衣持钵,众僧围绕,世尊在前,往诣彼城,到大祠所。既至彼已,如来敷座,于僧前坐,彼城中人,敷好床座,与僧而坐。尔时,诸长者等察众坐定,各行净水,诸婆罗门长者手自斟酌种种香美饮食。时,诸人等各各劝益。

  尔时,世尊观诸众僧饭食已讫,即时收钵,付于阿难。时,诸人等各自敷座,在佛前坐,专心敬仰,求欲听法。尔时,如来赞其所施,而说偈言:

 “婆罗门经书,  祠祀火为最。
  外道典籍中,  婆比室为最。
  于诸世人中,  王者最为首。
  百川众流中,  巨海名为最。
  星辰诸宿中,  月光名为最。
  于众明之中,  日光最为最。
  上下及四方,  世间及天人,
  诸贤圣众中,  佛最第一尊。”

  尔时,世尊为王舍城人种种说法,示教利喜,诸人踊跃,从坐而退。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须毗罗仙人  灭瞋、月八日
  病并持一戒  鸟巢及婆梨
  贫人及大祠

  (五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俱萨罗国渐次游行,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闻佛来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往诣佛所,稽首问讯,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我昔闻尔出家求道,要成无上至真、等正觉。汝为实有如是语耶?将非他人谬传者乎?为是讥嫌,致于毁呰,作此语也?”佛告波斯匿言:“如此语者,是真实语,非为毁呰,亦非增减,实是我语,实如法说,非非法说,一切外人亦无有能讥嫌我者。”

  波斯匿王复作是言:“我虽闻尔有如此语,犹未能信。何故不信?自昔诸人,有久出家,耆老宿旧,诸婆罗门:富兰那迦叶、末伽梨俱赊梨子、删阇耶毗罗邸子、阿阇多翅舍钦婆罗、迦据多迦栴延、尼乾陀阇提弗多罗,彼诸宿旧,尚自不信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况汝年少而出家未久,而当得乎?”佛言:“大王!世有四事,小不可轻。何者为四?一者、王子虽小,最不可轻。二、龙子虽小,亦不可轻。三、火虽小,亦不可轻。四、比丘虽小,亦不可轻。”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王者虽为小,  具习诸技艺,
  生处既真正,  亦不杂鄙秽。
  有大美名称,  一切悉闻知,
  如此虽言小,  其实不可轻。
  欲护己命者,  不应轻于小。
  刹利虽云小,  法应绍王位,
  既绍王位已,  法当行谪罚,
  是以应敬顺,  不宜生轻慢。
  于诸聚落中,  及以闲静处,
  若见小龙子,  形状虽微细,
  能大亦能小,  亦复能兴云,
  降注于大雨。  若以小故轻,
  必能纵毒螫,  欲护身命者,
  不宜轻于彼。  为于己利故,
  宜应自拥护。  亦如有小火,
  若具于众缘,  猛炎甚炽盛,
  遇于大暴风,  能焚烧山野,
  既焚林野已,  遇时还复生,
  欲护己命者,  不应轻小火。
  若于净戒所,  恶口加骂辱,
  其身及子孙,  一切皆毁谤,
  于未来世中,  当同受恶报,
  是故应自护,  莫以恶加彼。
  刹利具技艺,  龙子及与火,
  比丘持净戒,  此四不可轻。
  为护己命故,  谨慎应远离。”

  尔时,波斯匿王闻此语已,其心战栗,身毛为竖,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实有过罪,自知毁犯,譬如婴愚,狂痴无知,所作不善。唯愿世尊怜愍我故,听我忏悔。”佛告波斯匿王言:“我今愍汝,听汝忏悔。”时,波斯匿王既蒙忏悔,心大欢喜,作礼而去。

  (五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禀性仁孝,母初崩背,哀号恋慕,不自堪胜。烧葬母已,便自沐浴,衣发故湿,于日中时,往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佛告王曰:“王从何来?衣发故湿。”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我之慈母情特尊敬,一旦崩背。我送母丧,远至旷野,殡葬已讫,新浴洗故,衣发犹湿。”

  佛告大王:“汝于母所极爱敬不?”王即答言:“实为爱敬。设令有人能使我母还得活者,我以象军、车军、马军、步军悉以与之,续我母命,心无悔恨。设以半国赏之,亦不生恨。”王复言曰:“佛语诚实,一切生者,会必归死。”

  佛言:“实尔!实尔!生必有死,五趣四生,无不终者。王者、臣民、婆罗门众,会归当死。灌顶人王,威力自在,统领国土,会归终没。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七宝具足,亦会当死。五通神仙,在于山薮,饮水食果,亦归于死。三十三天,极受快乐,光色炽盛,处天宫殿,寿命延长,亦归终没。诸罗汉等,舍于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正智解脱,后边之身,亦归散灭。诸辟支佛,独一无侣,常在闲静,亦当散灭。诸佛正觉,具于十力,有四无畏,得四无碍,能师子吼,身亦无常,会归散灭。”佛言:“大王!我为大王,种种分别,生必有死。略而言之,无生不终。”

  佛即说偈言:

 “一切生皆死,  寿命必归终,
  随业受缘报,  善恶各获果。
  修福上升天,  为恶入地狱,
  修道断生死,  永入于涅槃。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间,
  无有地方所,  脱之不受死。
  诸佛与缘觉,  菩萨及声闻,
  犹舍无常身,  何况诸凡夫。”

  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心开意解,更不忧愁,欢喜而去。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在空闲处独静思惟:“夫为人者,云何爱己?云何恶己?”复作是念:“若身口意行于善业,远离诸恶,是名爱己。若身口意行不善业,作众恶行,名不爱己。”波斯匿王思惟是已,从静处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即白佛言:“世尊!我独静处,作是思惟:‘云何名爱己?云何不爱己?若能于身口意行善,是名爱己;若身口意行不善业,名不爱己。’”

  佛言:“大王!实尔。若人身口意行恶者,是名不爱己。何以故?彼为恶者,虽有怨仇,不必速能有所伤害;自造恶业,毁害甚深,是以自作恶业,名为不爱己。又有为己故,作杀盗淫,是为损己。若人身口意行善者,设作是念:‘我舍所爱居家妻子。’名不爱己,实是爱己。何以故?如此之人,虽有亲友、父母、兄弟,恩彻骨髓,至其衰老,不能得救。要自身口意修行善,能自济度,是名爱己。”

  佛即说偈言:

 “若人自爱己,  不以恶加彼,
  无有造作恶,  得于快乐者。
  若人自爱己,  应修诸善业,
  速疾能获得,  种种诸快乐。
  夫欲爱己者,  应当自拥护,
  譬如边表城,  旷野多贼盗。
  得值无难时,  应当自隐藏,
  若其失无难,  值难苦无穷。”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于空闲处,作是思惟:“云何护己?云何不护己?”复自念言:“若人修善,名为护己;若人行恶,名不护己。”思惟是已,即从坐起,往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于静处作是思惟:‘云何护己?云何不护己?’复作是念:‘若修善行,名为护己;若行不善,名不护己。’”

  佛告大王:“实尔!实尔!若以四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围绕自身,不名护己。何以故?非内护故。若人身口意善,虽无四兵,是名护己。何以故?有内护故。此内护者,胜于外护,故名护己。”

  佛即说偈言:

 “若人欲自护,  当护身口意,
  修行于善法,  有惭亦有愧。
  不护三业者,  邪见及眠睡,
  障蔽诸善法,  随从于恶魔。
  则为自毁伤,  是以应自护,
  修定及智慧,  常念佛所教。”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于闲静处,作是思惟:“世界之中,少有能得富贵财业。设得财业,不尚骄奢,贞廉知足,节于嗜欲,不恼众生,如是人少。世界多有众人,得胜财业,骄逸自恣,贪嗜于欲,加恼众生,如是人多。”波斯匿王于闲静处,思惟是已,从坐而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即白佛言:“世尊!我于静处作是思惟:‘世界之中,若设有人,得胜财业,心自知足,能不骄恣,不嗜于欲,不恼于人,如是人少。若复有人,得胜基业,憍逸自恣,贪嗜于欲,加恼众生,如是人多。’”

  佛言:“大王!实尔,实尔。世界之中,多有众人,得封禄已,憍慢自恣,贪嗜于欲,苦楚众生。如是愚人,长夜受苦,得大损减,命终之后,必入地狱。”

  佛言:“大王!譬如鱼师及其弟子,于捕鱼法善巧方便,以细密网截流而拖,鱼鳖鼋鼍,水性之属,为网所得。此水性等,入网之者,悉皆集在鱼师之手,牵挽旋转,任鱼师意。世间之中,多有众人,得胜封禄,憍慢自恣,贪嗜五欲,加恼众生,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如斯愚人,即入魔网,为网所获,周回举动,住魔所为。”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纵逸着事业,  荒迷嗜五欲,
  不知有恶果,  如鱼入密网,
  此业已成就,  极受大苦恼。”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于闲静处,作是思惟:“世界之中,少有于人,得胜封禄,而不憍恣,不嗜五欲,不恼众生。世界之中,多有众人,得胜基业,憍慢自恣,贪嗜五欲,加恼众生。”思惟是已,从坐处起,即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今静处,作是思惟:‘世界之中,少有众人,得胜基业,不憍恣,不贪五欲,不恼众生。多有众人,得胜基业,贪嗜五欲,加恼众生。’”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实如汝语。譬如猎师,凿阱捕鹿,驱入阱中,随意而取。世界之中,多有众人,得胜基业,憍逸自恣,贪嗜五欲,苦楚众生,亦复如是。如斯愚人,入于魔阱,从魔所为,当入地狱,长夜受苦。”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纵逸着事业,  荒迷嗜五欲,
  不知后恶果,  如鹿入深阱,
  极受诸苦恼。  行此恶业者,
  悲苦更苦报,  悔恨何所及。
  修于善业者,  后获妙果报,
  临终情欢豫,  后则无悔恨。”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即白佛言:“世尊!有一长者名摩诃南,其家巨富,多饶财宝。”

  佛问王曰:“云何大富?”

  王白佛言:“彼长者家,金银珍宝,数千万亿,不可称量,况复余财。虽有财富,不能饮食,所可食者,杂糠粗涩。若作羹时,浑煮姜罢,煮已还取,卖为财用。所可衣者,唯着粗布,五总疏弊,以为内衣。乘朽故车,连缀树叶,以为伞盖。未曾见其施沙门、婆罗门、贫穷乞儿。若欲食时,要先闭门,恐诸沙门、婆罗门等来从其乞。”

  佛言:“大王!如此之人,非善丈夫。何以故?得斯财富,不能开意正直受乐,又复不能孝养、供给妻子,亦不赐与奴婢仆使,又不时时施诸沙门、婆罗门,亦复不求上业生天之报。譬如卤地,有少汪水,以咸苦故,无能饮者,乃至竭尽。世间愚夫,亦复如是。大得财业,不能施用身自受乐,亦复末能供养父母及与妻子,并其眷属、奴婢、仆使、亲友知识,悉不惠与,虽丰财宝,都无利益。”

  佛言:“大王!善丈夫者,得于财业,能自施用正直受乐,亦能供养师长父母及与妻子,并其眷属、奴婢仆使、亲友知识,乃至供养沙门、婆罗门、贫穷乞丐,悉能惠施。如斯善人,所得财宝,名为上业。作快乐因生天之缘,此人聚财,成就大善。譬如近城村邑聚落,有清冷池,流出好水,四边平正,多饶林树,种种华果,有柔软草,遍布其地,一切众人,皆得洗浴,并获好饮,飞禽走兽,翱翔嬉乐。善健丈夫,亦复如是,乃至生天,成就大善。”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譬如碱卤土,  中有冷汪水,
  咸苦不可饮,  后自煎涸尽。
  儜夫亦复尔,  虽有多财宝,
  不能自衣食,  亦不施他人,
  是名为儜者。  有财能布施,
  譬如平博地,  有好清流池,
  林亦甚蔚茂,  人兽同快乐,
  是名为智者。  如似大牛王,
  生则受快乐,  死则生天上。”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城中有大长者,名摩诃男。无有子胤,遇患命终。尔时,国法若不生男,命终之后,家财入官。以是之故,摩诃南所有财产,应入国主。时,波斯匿王身体坌尘,往诣佛所,既顶礼已,却坐一面。佛告王曰:“今日何故,身体坌尘,颜容改常,而来至此?”

  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舍卫城中,有大长者,名摩诃南,昨日命终,以无子故,所有财宝,税入于宫,视其财宝,冒涉风尘,是以坌身。”

  佛问王曰:“摩诃南实巨富耶?”

  王即答言:“实尔!世尊。云何大富?金银珍宝数千亿万,不可称计,况复余财。虽有珍宝,多诸储积,以悭贪故,惜不啖食,所可食者,秕稗杂糠,极为粗涩。若作羹时,煮姜一罢,煮已还取,卖为财用。所可著者,唯衣粗布,五总粗弊,以为内衣。乘朽故车,连缀树叶,以为伞盖。未曾见其修少布施沙门、婆罗门、贫穷乞儿。”

  佛言:“如此愚人,非善丈夫。何以故?虽有财宝,不能开意正直受乐,又复不能供养父母及与妻子,亦不赐与奴婢仆使,不时时施与沙门及婆罗门,亦复不求生天善报。”

  佛告王曰:“此摩诃南乃往昔时,已曾于多伽罗瑟辟支佛所,种少善根。尔时布施饮食,不至心施,不信心施,不手自施,不恭敬施,撩掷而与。布施已讫,后复生悔,作是念言:‘我之饮食,云何与此剃头沙门?不如自与家中仆使。’于其舍身,得生舍卫城第一巨富大长者家。虽复生彼富长者家,由先施食有悔心故,自然不喜着好衣裳,亦复不喜食于美食,鞍马车乘严饰之具,悉不喜乐。大王当知,摩诃南于昔往日,其家豪富,为钱财故,杀异母弟,以是因缘,入于地狱,无量年岁受诸苦恼,由是之故,钱财七返,常没于官。摩诃南于多伽罗瑟辟支佛所,施食因缘,受福已尽,如大罪人,舍身之后,入于地狱,摩诃南舍身,亦复如是,入大叫唤地狱。”

  时,波斯匿王复白佛言:“世尊!彼摩诃南舍身实入大叫唤地狱耶?”

  佛言:“实入。”

  时,王闻已,悲泣流泪,王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说偈:

 “钱财谷帛并珍宝,  奴婢仆使及眷属,
  一切无随无随者,  亦不能取其少分。
  为死所侵舍故尸,  一切财宝虽罗列,
  都无一物是储有,  亦复不能持少去。
  为有何物随逐人,  譬如有影随其形,
  善恶受报必不失,  唯此随人犹如影。”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善恶随逐人,  譬如影随形,
  随其所趣向,  未曾相舍离。
  譬如少资粮,  越险增苦恼,
  行恶亦如是,  不能至善径。
  譬如丰资粮,  安乐越险道,
  修福者亦尔,  安隐至善处。
  譬如久别离,  至于旷远处,
  安隐得还家,  其心甚悦豫,
  妻子及眷属,  欢喜极快乐。
  修善者亦尔,  善业来迎接,
  亦如离眷属,  会合得欢喜,
  是以应积善,  当为后世故。
  欲得后世福,  应修行正行,
  今不被讥呵,  后受于快乐。”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于尔时,波斯匿王欲设大祀,养千牛王,皆系于柱,并及?牛、水牛、乳牛犊,及小牛,尽各数千;䍧羖羊等,亦复数千;种种畜生,皆系祀场。时,余国中,诸婆罗门闻王大祀,自远而至,进集舍卫城。时,众多比丘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闻波斯匿王欲设大祀,养千牛王,并及?牛、水牛、乳牛、小牛及犊,尽各数千;䍧羖羊等,亦复数千。如是种种,诸畜生等,皆悉系著于彼祀场。又闻余国诸婆罗门,闻波斯匿王施设大祀,一切云集在舍卫城。诸比丘乞食已讫,摄于衣钵,洗足已去,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入城乞食,闻如是事。”尔时,世尊闻是语已,即说偈言:

 “月月百千祀,  修此以求福,
  不如一信佛,  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  修此以求福,
  不如一信法,  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  修此以求福,
  不如一信僧,  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  修此以求福,
  不如一慈心,  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  修此以求福,
  不如怜众生,  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  修此以求福,
  不如怜鬼神,  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  不如一善心,
  怜愍畜生类,  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  不如于佛说,
  生信而爱乐,  十六分中一。
  假使修诸祀,  及与事火法,
  修此欲求福,  行此诸祠祀,
  满足一年中,  不如正身立,
  一礼敬向佛,  四分中之一。”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收摄刹利、毗舍、首陀罗、沙门、婆罗门,持戒、破戒出家,乃至伎儿、旃陀罗等,悉皆系闭。时,诸比丘入城乞食,闻如是上事,食已,洗足,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等入城乞食,闻波斯匿王收摄刹利、毗舍、首陀罗、沙门、婆罗门、出家持戒、破戒,及伎儿、旃陀罗等,悉皆系闭。”尔时,世尊闻斯语已,即说偈言:

 “王者系缚人,  以铁木及绳,
  贤圣观斯事,  深知非牢缚。
  若恋于妻子,  钱财及珍宝,
  如是系缚人,  坚牢过于彼。
  妻子及财宝,  愚人生系着,
  其实如瀑流,  漂没诸凡夫。
  是以宜速逝,  趣向于解脱。”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菩提及母  爱己及护己
  捕鱼并鹿阱  悭并及命终
  祠祀及系缚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三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四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初诵第四

  (六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摩竭提国阿阇世王将领四兵来,共波斯匿王交阵大战。时,阿阇世王,韦提希子,破波斯匿王所将军众。波斯匿王单乘一车,独得入城。时,诸比丘入城乞食,见是事已,乞食讫,洗足,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我等晨朝入城乞食,见阿阇世王及波斯匿王各严四兵,极大斗战。波斯匿王所将四兵为彼所破,唯王一身,单乘一车,独得入城。”

  尔时,世尊闻斯事已,即说偈言:

 “胜则多怨疾,  负则恼不眠。
  若无胜负者,  寂灭安睡眠。”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摩竭提阿阇世王及波斯匿王各严四兵,交兵大战。波斯匿王大破阿阇世王所将兵众,并复擒得阿阇世王身。波斯匿王既得胜已,与阿阇世王同载一车,来诣佛所,顶礼佛足。时,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此摩竭提阿阇世王,韦提希子,我于彼所,初无怨嫌。彼于我所,恒怀憎嫉。然其是我亲友之子,以是之故,我今欲放,令得还国。”

  佛言:“大王!可放令去。若能放彼王,于长夜有大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力能破他军,  还为他所坏;
  力能侵掠人,  还为他所掠。
  愚谓为无报,  必受于大苦;
  若当命终时,  乃知实有报。”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于闲静处,作是思惟:“佛所教法,极有义利,能得现报,无有热恼,不待时节,能将于人到于善处。语诸人言:‘汝等来!善示汝妙法。夫为智者,自身取证,深得解达。须善友,须善同伴,恒应亲友如是善友,不向恶友并恶知识,远离恶伴。’”思惟是已,从坐处起,往诣佛所,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于闲处,作是思惟:‘佛所教法,有大义利,能招现报,无诸热恼,不待时节,乃至不与恶友交游。’”

  佛告王曰:“实尔,实尔。佛所教法,有大义利,能招现报,乃至不与恶伴交游。我于往时,在王舍城耆梨跋提林。尔时,阿难比丘独在静处,作是思惟:‘善知识者,梵行半体。’阿难起已,来至我所,顶礼我已,而作是言:‘善知识者,梵行半体,非恶知识、恶伴、恶友。’我告阿难:‘止!止!莫作是语。所以者何?夫善知识、善友、善伴,乃是梵行全体。又善友伴者,不与恶知识、恶友、恶伴而为徒党。何以故?我以善知识故,脱于生死。是故当知,善知识者,梵行全体。如是之事,应分别知。’佛所说法,有大义利,能招现报,乃至不与恶友恶伴恶知识等而为伴党。”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于诸善法中,  不放逸最胜。
  若当放逸者,  贤圣所讥嫌。
  若不放逸者,  获于天帝位,
  于诸天中胜。  于作无作中,
  不放逸最胜。  若不放逸者,
  坐禅尽诸漏,  逮得于胜果。”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于闲静处作是思惟:“颇有一法能得现利,及后世利?”作是念已,往诣佛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颇有一法能得现利、后世利不?”

  佛告王曰:“我有一法,修行增广,现在未来多所饶益。所谓修行不放逸法,现得利益,来世亦利。譬如大地,能生百谷。一切草木一切善法,亦因不放逸生。不放逸增长,不放逸广大。大王!犹如大地,一切种子,因地而生,因地增广。一切众生,因不放逸,亦复如是。一切根香中,黑坚实香最为第一,此事亦尔,一切善法,因不放逸。坚实香中,赤栴檀为第一,此事亦尔,一切善法,因不放逸为本。不放逸者,是实法因。不放逸者,善法生处。一切华鬘中,乾陀婆梨琴华鬘最为第一。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水生华中,青莲华第一。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畜生迹中,象迹最大。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如与贼战,能先出斗,名为第一。一切善法,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兽中,师子第一。善法之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楼观,高波那写最为第一。善法之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阎浮提树,阎浮提界上树最为第一。善法之中,不放逸为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詹婆罗树中,鸠罗苦婆罗最为第一。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波吒罗树中,锦文芭吒罗为第一。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树中,波利质多罗为第一。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山中,须弥山第一。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金中,阎浮檀金第一。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妙衣,迦尸衣第一。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色中,白为第一。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鸟中,金翅为第一。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明中,日光为第一。不放逸法,亦复如是。余如上说。

  “如上说诸修行善行,不放逸者是其根本,是其生因。是故大王,汝今应修不放逸法,亦应依止不放逸法。王若如是,王之夫人,及以妃后,亦不放逸;王子大臣,及诸官属亦复如是。若不放逸,即是守护中宫内外。以不放逸故,仓库盈满。王不放逸,则为自护,并护一切。”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不放逸最胜,  放逸多讥嫌;
  今世不放逸,  后世得大利。
  现利他世利,  解知二俱利,
  是名为健夫,  明哲之所行。”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于闲静处,作是思惟:“世有三法:一者可憎,二不可爱,三不可追念。何谓可憎?所谓老也。何谓不可爱?所谓病也。何谓不可追念,所谓死也。”波斯匿王思惟是已,即从坐起,往诣佛所,顶礼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于静处作是思惟:‘世有三法:一者可憎,二者不可爱,三者不可追念。何谓可憎?所谓老也。何谓不可爱?所谓病也。何谓不可追念?所谓死也。’”

  佛告王曰:“如是!如是!此三种法实如王言。”佛言:“大王!世间若无此三,佛不出世,亦不说法。以有此三故,佛出世为众说法。”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王车严饰盛,  庄挍甚奇妙,
  久故色毁败,  如身必归老,
  实法无衰老,  展转相付故。
  咄哉老贼恶,  端正殊妙色,
  汝能坏败也。  设寿满百年,
  必入于死径。  病来夺其力,
  老将付与死。  是故常乐禅,
  捡心勤精进,  了知生边际,
  胜彼魔军众,  度有生死岸。”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布施之时,应与何处?”佛答王曰:“修布施者,随意所乐,布施于彼。”

  王复问佛:“布施何处,得大果报?”

  佛答王曰:“汝问异前。我今问汝,随汝意答。如出军阵,欲斗战时,如东方有刹利,盛壮有力,然其不能善解兵法,亦复不知善调其身,及以射术,畏惮前敌,生于惊惧,每常先退,不能住其所止之处;射箭不远,设复射箭,终无所中,不堪处彼大阵之中。大王若斗战时,有如此人,王当安慰,汝亲近我,当重赏赐。王能尔不?”

  王言:“世尊!我实不用如是之人。何以故?斗战之时,所不须故。”

  “南方有婆罗门,西方有毗舍,北方有首陀,亦复如是。如此人等,王当用不?”

  王言:“若斗战时,皆所不用。”

  佛言:“若斗战时,东方有刹利来,年在盛壮,身体丁大,骁勇有力,善解兵法,兼知射术,种种诸术,多诸手伎,善能调身,勇于向敌,大胆不惧,心无惊畏,见敌不退,住所住处;弯弓远射,能中于物,箭不虚发,勇捍直进,能坏大阵。大王若斗战时,当用何者?”

  王答佛言:“用勇健者。何以故?斗战之法,须勇健故。南西北方,亦复如是。”

  佛告大王:“如是。大王!若有沙门、婆罗门,五支不具,不任福田。复有五支满足,堪任福田,施得大果,得大利益,极为炽盛,果报增广。云何名为具于五支?断除五盖。云何断除五盖?断除欲盖、瞋恚、睡眠、调悔及疑。自知除五欲,名断除五盖。云何满足五支?满足无学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若能满足如是五支,沙门、婆罗门,施得大果,名大炽然,果报深广。”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譬如有一人,  骁勇有大力,
  兼善解射术,  众技悉备知。
  斗战须此人,  当厚赐财宝,
  并与其爵赏,  不择其种姓,
  但录其功勋,  大王应如是。
  若能行善者,  柔和修忍辱,
  能见四真谛,  得入于圣位。
  供养黠慧者,  不应择种姓,
  住处悉应有,  饮食并卧具,
  如此之供养,  应有具戒者。
  于大洪流中,  应作浮囊筏,
  并造作桥船,  自渡亦济他。
  安直多闻者,  譬如有密云,
  遍覆于世界,  电光甚赫曜,
  雷音声远震,  降注于大雨,
  土地普沾洽,  众卉木丛林,
  无不蒙润者。  禾稼既滋茂,
  农夫生悦庆,  如是信施主,
  多闻能惠施,  无有悭嫉者。
  润泽喻饮食,  劝让益进与,
  如雷音远震,  譬如降注雨,
  大获于子实。  能修布施者,
  大获于功德,  后得涅槃乐。”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婆罗门种常生婆罗门家,刹利种常生刹利家不?”

  佛告王曰:“汝今不应作如是语。何以故?有四种人:一者从明入明,二者从明入冥,三者从冥入明,四者从冥入冥。何谓从冥入冥?若有众生生于下贱、贫穷之者,或生魁脍技巧之家,或身羸瘦,其形极黑,聋盲喑哑,诸根不具,为他作使,不得自在。如此之人,或身行恶业,或口作恶业,或心念不善,身坏命终,堕于地狱,是名从冥入冥。如从厕出,复入一厕,我说此人从冥入冥。

  “若如此人,生于下贱及魁脍技巧,或身羸瘦,其形极黑,聋盲喑哑,诸根不具,为他走使,不得自在,是名为冥。若如此人,能身行善,能口行善,能意行善,身坏命终,得生天上。如此人从地而起,得升于床。从床而起,得乘于车。从车而起,得乘于马。从马而起,得乘于象。从象而起,得升宫殿。以是缘故,我说从冥入明。

  “何谓从明入冥?若有人生于刹利家,或复生于婆罗门家,或生大长者家,多饶财宝,巨富无量,库藏盈溢,多诸仆从,辅相大臣,亲友眷属,亦甚众多,身形端正,有大威力,如是之人,是名为明。若此之人,身行恶业,口行恶业,意行恶业,身坏命终,堕于地狱。如人从宫殿下堕于象上,从象上下而乘于马,从马上下而乘于车,从车上下而坐于床,从床而下堕落于地,从地而堕坠于粪坑,我说此人从明入冥。

  “何谓从明入明?若有人生于刹利大婆罗门家,或生长者,多饶财宝,巨富无量,库藏盈溢,多诸仆从,辅相大臣,亲友眷属,亦甚众多,身形端正,有大威力,此名为明。如此之人,身行善业,口行善业,意行善业,身坏命终,得生天上。如似从一宫殿至于宫殿,从象至象,从马至马,从车至车,从床至床。如此之人,我说从明入明。”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大王汝当知,  贫穷不信者,
  瞋恚怀嫉妒,  恒起恶觉观。
  邪见无恭敬,  沙门婆罗门,
  持戒及多闻,  见则加骂辱。
  设有少财物,  无有奉施心,
  毁骂施与者。  如此之业缘,
  必堕于地狱,  是业堕地狱,
  名从闇入闇。  大王今当知,
  贫穷好施者,  有信无瞋恚,
  惭愧而好施,  沙门婆罗门,
  持戒及多闻,  起敬礼问讯,
  常行正善行,  自施赞施者,
  受者亦赞叹。  如是至后世,
  生三十三天,  此名从此闇,
  将入于明处。  大王又当知,
  大富而不信,  心常怀瞋恚,
  常起贪嫉妒,  邪见不恭敬,
  沙门婆罗门,  持戒及多闻,
  见则加骂辱,  无有奉施心。
  从此而命终,  堕于恶地狱,
  名从明入闇。  大王又当知,
  大富信无瞋,  惭愧得具足,
  能舍大悭心,  沙门婆罗门,
  持戒及多闻,  起敬而问讯,
  常行于正善,  自施赞施者,
  受者所叹誉。  舍此身命已,
  以是果报故,  生三十三天,
  此名从于明,  而入于明处。”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波斯匿王于日中时,乘驾辇舆,往诣佛所,身体尘坌。尔时,世尊而问王言:“大王!何故以日中来至于此,身体尘坌?”

  王白佛言:“世尊!国事广大,众务猥多,断理庶讫,来诣佛所,以是之故,身体坌尘。”

  佛言:“大王!我今问汝,随汝意答。大王!譬如有人从东方来,禀性正直,未曾虚欺,为众所信。设语王言:‘今者东方有大石山,上连于天,下连于地。从东方来,其所历处所,有林卉有生之类,悉皆摧碎。’南西北方,亦复如是,皆为众人,深生信心,亦相谓言:‘今者四方有大石山,一时俱至,又无孔穴可逃避处,天龙人鬼,有生之类,咸皆碎灭,甚可怖畏。’”佛告王曰:“当于尔时,设何方计而得免难?”

  王言:“世尊!当尔之时,更无方计,唯信佛法,修行真行,更无余方。”

  佛言:“大王!如王所说,乃至除信佛法,更无余计。大王!何故作如是语?”

  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设如灌顶受王位者,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各严战具,如此大山,无可共斗,刀箭弓槊,无可用处。若以咒术,钱财贡献,如此之事,无如之何,亦复无有求名捔力诤胜之处。是故世尊!我言应修善法,远离虚妄,除信佛法,更无余计。”

  佛言:“如是大王!如是大王!老山能坏壮年盛色,病山能坏一切强健,死山能坏一切寿命,衰耗之山能坏一切荣华富贵,妻子丧没,眷属分离,钱财亡失。大王!有如是四方碎坏世间,随逐于人,实如汝言,唯有修行真法,除于佛法,更无余计。”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譬如四方有大山,  广大深厚无涯际,
  从四面来一时至,  慞惶奔走无避处,
  象车马兵不能拒,  咒术财宝不能却,
  如是大王无常山,  老病死山衰灭山,
  残灭一切有生类,  刹利首陀婆罗门,
  乃至下贱真陀罗,  在家出家修梵行,
  及以全戒至毁禁,  悉皆残灭无遗余。
  是以智人应修善,  尊崇三宝行众福,
  身口及意常清净,  现得名誉后生天。”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在一面坐。时,祇洹中有长发梵志七人,复有裸形尼干七人,复有一衣外道七人,身皆长大。波斯匿王见诸外道在祇洹中,经行彷徉。时,波斯匿王从坐而起,合掌敬心,向诸外道,自说:“我是波斯匿王。”如是三说。佛告波斯匿王:“何故见此长发裸形一衣之人如此恭敬?”

  王言:“世尊!我国有此三人,阿罗汉中,名为最胜。”

  佛告王言:“汝不善知他心所趣,云何知是罗汉非罗汉也?如共久处,用意观察,尔乃可知。持戒破戒,虽复久处,聪智能知,愚者不知。若其父母,亲里眷属,有死亡者,可分别知。若无此事,难可了知。若遭厄难,为人强逼,令行杀害。或为女人私处逼迫,而不犯戒。可知坚实。随逐观察,乃能可知,净行不净,欲试其智,听其所说,唯有智者,善能分别。唯有智人,久处共住,尔乃可知。”

  王即赞佛言:“善哉!世尊!如佛所说,久处共住,尔乃可知。持戒破戒,临难别人,观察其行,知净不净,讲说议论,乃别其智凡,此上说有智能知,愚者不知。久处乃知,非可卒知。何以故?我所使人,亦使着如是形服,使远至他国,察彼国中,或经八月,或至十月,作种种事已,还来归国。五欲自恣,一切所作,如前无异。是以知佛所说实是善说。”王又白言:“世尊!我亦先知有如是事,但卒不观察,便起恭敬。”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不以见色貌,  而可观察知,
  若卒见人时,  不可即便信。
  相貌似罗汉,  实不摄诸根,
  形貌种种行,  都不可分别。
  如似涂耳铛,  亦复如涂钱,
  愚者谓是金,  其内实是铜。
  如是诸人等,  痴闇无所知,
  外相似贤善,  内心实毒恶。
  行时多将从,  表于贤胜者。”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五国王共集一处,各相谓言:“五欲之中,何者最妙?”一王说曰:“色为第一。”次王说言:“声为第一。”次王说言:“味为第一。”第四王言:“香为第一。”第五王言:“细滑第一。”诸王心意,人各不同,各见第一,乃相谓言:“我等心意,所美不同,各竞其理,可诣佛所,禀受分别。”波斯匿王而为上首,共诣佛所。五王尔时礼佛足已,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我等五王私共议论五欲之中,何者第一?一王说言,色为第一。如此五王,所说不同,各称第一。所说不同故,来诣佛所,咨问斯义,何者第一?”

  佛说:“若于色中,取其像貌,心意封着,称适其意。当于尔时,设有妙色胜于此者,但以所著为胜,不顾色妙。声香味触,亦复如是,乃至于触受,其相貌心意计着,以为最胜。”

  尔时,有一婆罗门名曰卑嶷,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欲有所说,唯愿听许。”佛告卑嶷:“宜知是时。”

  卑嶷即说偈言:

 “央伽大王畜宝铠,  摩竭提主得大利,
  佛出其国最上宝,  名称普闻如山王。
  譬如莲华新敷荣,  光映泉池香遍至,
  佛亦如日处虚空,  光明周普照世界。
  谛视如来智慧力,  犹如猛火炎炽盛,
  开诸眼目作大明,  诸有疑惑来禀化,
  一切悉得决所疑。”

  五王皆赞美偈讫,各以上衣以用赏之。尔时,五王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从坐而去。王去已后,卑嶷合掌向佛,即以五衣奉上于佛,唯愿纳受,佛即纳受。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身体肥大,喘息极粗,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佛告王言:“王今身体极为重大,至于动转,出入息时,极为大难。”

  王白佛言:“如是,如是。如世尊教,今患此身,以为惭愧,用自讥呵。”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夫人常当自忆念,  若得饮食应知量,
  身体轻便受苦少,  正得消化护命长。”

  尔时,乌带摩纳在于众中。王告摩纳言:“汝能受持此偈,于我食时,常能为我诵此偈不?若能诵者,我当赏汝日百金钱,我之所食常当听汝先我前食。”乌带摩纳尔时答言:“我能。”佛重为波斯匿王种种说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波斯匿王礼佛而退,乌带摩纳小在后住,受持此偈。佛告摩纳:“王若食时,恒为王说如此上偈。”

  尔时,波斯匿王日日减食,身体日日转小,渐得轻便。波斯匿王后至佛所,身体轻便,转得端正。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奉佛敕教,现身之中受无量乐。南无佛、婆伽婆、至真、等正觉!知我现报现前利益,由节食故。”

  得胜、毁坏、从佛教  一法、福田、可厌患
  明闇、石山、着一衣  诸王、喘息名跋瞿

  (七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摩纳名阿修罗盐,往诣佛所,不善口意,面于佛前,加诸骂辱。尔时,如来见闻是已,即说偈言:

 “行善不瞋恚,  布施常实语,
  不瞋不害者,  胜于怀恶忿。
  悭贪及妄语,  亲近恶人者,
  当知此众生,  积瞋如丘山。
  瞋恚如逸马,  制之由辔勒,
  控辔不名坚,  制心乃名坚。
  是故我今者,  名为善调御。”

  尔时,摩纳即白佛言:“我实愚闇,所为不善,面于佛前,加诸骂辱。唯愿世尊哀受我忏。”

  佛言:“摩纳!知汝至心,怜愍汝故,受汝忏悔,使汝从今善法增长,无有退转。”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摩纳名曰卑嶷,往诣佛所,面于佛前,不善口意,骂詈世尊,加诸诽谤种种触恼。尔时,如来见闻是已,语卑嶷言:“譬如世间,于大节会,锯无提日。当于其夜,汝于彼时,颇以衣服、璎珞、种种肴膳,饷亲戚不?”

  卑嶷答言:“实尔!饷与。”

  佛告卑嶷:“若彼不受汝之所饷,此饷属谁?”

  卑嶷答言:“若彼不受,我还自取。”

  佛言:“如是,如是。卑嶷!汝于如来、至真、等正觉所,面加骂辱,作诸谤毁,种种触恼。汝虽与我,我不受取。譬如世人,有所舍与,前者受取,是名舍与,亦名受取。有人虽施,前人不受,是名为舍,不名为受。若人骂詈、瞋打、毁呰,更还报者,是名为舍,是名为受。若人骂詈、瞋打、毁呰,忍不加报,是名为舍,不名为受。”

  卑嶷言:“瞿昙!我闻先旧长老宿德咸作是言:‘世若有佛、无上正真、等正觉,面前骂詈,终不生恼。’我今骂汝,汝便生恼。”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无有瞋恚者,  于何而得瞋?
  调顺正命者,  无瞋汝当知。
  若瞋不报瞋,  斗战难为胜;
  若不加报者,  是则名为上。
  不瞋胜于瞋,  行善胜不善;
  布施胜悭贪,  实言胜妄语;
  不瞋不害者,  常与贤圣俱。
  近诸恶人者,  积瞋如丘山。
  瞋恚如狂马,  制之由辔勒;
  辔勒未为坚,  制心乃名坚。
  是故我今者,  名为善调乘。”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在祇洹外露地经行。时,婆罗突逻阇极为恶性,往诣佛所,面于佛前,恶口骂辱,生大瞋恼,加诸毁谤,望佛惭耻。尔时,世尊见闻是已,默然而住。时,婆罗突逻阇见佛默然,复作此言:“汝今默然,我已知汝堕于负处。”

  尔时,如来即说偈言:

 “除祛胜负者,  寂灭安隐眠。”

  婆罗门言:“瞿昙!我实有过,婴愚无智,所为不善,今我自知,唯愿世尊听我忏悔。”

  佛告婆罗门:“汝于面前,毁骂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加诸诽谤,种种触恼,汝实愚小,痴惑无智,所作不善,我随汝故,受汝忏悔,使汝善法增长,履行不退。”受忏悔已,婆罗门甚大欢喜,顶礼而去。

  (七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时,婆罗门突逻阇遥见如来,疾走往趣,到佛所已,覆于佛前,面加骂辱,毁谤世尊,种种触恼。又复掬土欲以坌佛,然所掬土,风吹自坌,不能污佛。

  尔时,如来见是事已,即说偈言:

 “无瞋人所横加瞋,  清净人所生毁谤,
  如似散土还自坌,  譬如农夫种田殖,
  随所种者获其报,  是人亦尔必得报。”

  婆罗门言:“我实有过,婴愚无智,所为不善,唯愿如来听我忏悔。”

  佛言:“汝于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所,面加毁谤,痴惑之甚,如汝所说。我愍汝故,受汝忏悔,使汝不退,善法增长。”婆罗门蒙佛听许,欢喜而去。

  (七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俱萨罗国,还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婆罗门名曰返戾,闻世尊游俱萨罗还舍卫祇树给孤独园。时,婆罗门而作是念:“我当往至沙门瞿昙所,彼有所说,我当返戾。”时,婆罗门作是念已,即诣佛所。尔时,世尊数千亿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世尊于时遥见彼婆罗门来,默无所说。时,婆罗门来到佛所,语佛言:“何不说法?我欲听之。”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求过短者,  意欲讥彼阙,
  汝不清净心,  瞋恚极怀忿,
  诸佛所说法,  终不能解悟。
  善顺离诤讼,  并祛不信心,
  远离诸恼害,  及以嫉妒想,
  若能如此者,  善听为汝说。”

  时,婆罗门而作是念:“瞿昙沙门已知我心。”即起礼佛,而作是言:“我实有过,所念不善,唯愿世尊受我忏悔。”尔时,世尊以怜愍故,受其忏悔。返戾欢喜,顶礼而去。

  (七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无害摩纳往诣佛所,问讯安慰,情报备到,致问周讫,在一面坐。白佛言:“瞿昙!我名无害,因此名故,得无害不?”佛言:“汝身口意都不生害,故称无害。”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身不毁害,  口意亦然,  是故号汝,
  名为无害。”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次第乞食,次到婆罗突逻阇大婆罗门家。时,婆罗门清净澡手,即取佛钵,盛满美饭,以奉世尊。于第二日及第三日,亦次乞食,至婆罗突逻阇。婆罗门作是念:“今此剃发沙门数来乞食,似我知旧。”

  佛于尔时知婆罗门心之所念,即说偈言:

 “天雨数数降,  五谷数数熟,
  道人数数乞,  檀越数数与。
  数数生天上,  数数受果报,
  妇女数怀妊,  数数生子息。
  数数?牛乳,  数数得酥酪,
  数数受于生,  数数消灭尽。
  数数至于死,  数数悲苦恼,
  亦复数数烧,  数数埋冢墓。
  得断后有道,  则止不数数,
  若不数数生,  亦不数数死,
  得不数数忧,  亦不数号哭。”
  尔时婆罗门,  闻说是偈已,
  心生最上信,  踊跃甚欢喜,
  即取世尊钵,  盛满种种食,
  欲以授与佛,  佛不为其受。
  所以不受者,  为说法偈故。

  时,婆罗门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所施之食,奉上如来,世尊不受,当以与谁?”佛言:“我不见沙门婆罗门,若魔若梵,若食此食,有能如法得消化者。”佛复言:“此食宜应若置无虫水中,无虫草中。”

  时,婆罗门承佛教敕,寻以此食置无虫水中。即时炽然烟炎俱出,[淴-勿+(句-口+夕)][淴-勿+(句-口+夕)]振爆声大叫裂。婆罗门作是言:“沙门瞿昙所为神足,实为希有!于少食中,尚作此变。”婆罗门见斯事已,即诣佛所,顶礼佛足,白佛言:“唯愿世尊听我出家。”

  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着身,便成沙门,获具足戒。此族姓子,信家非家,出家修道,昼夜精勤,正念觉意,在前志念坚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自身取证,不受后有,成阿罗汉,心善得解脱。

  (八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城中婆私吒婆罗门女,于佛法僧前,心信清净,归依三宝,心不生疑,苦习灭道,亦不生疑,得见四谛,逮第一果,见法同等。其夫婆罗门姓,婆罗突逻阇为夫所使,足趺倒地,从地起已,叉手合掌,向佛方所,而作是言:“南无佛陀、如来、至真、等正觉,真金之色,圆光一寻,身体方整,如尼拘陀树,说法第一,第七仙圣,解脱世雄,我之世尊。”

  尔时,其夫婆罗门闻妇此语,极生瞋忿,而骂詈言:“汝是颠狂旃陀罗也。谁今为此痴旃陀罗,作蛊道也?更无如汝极下贱者,汝于三明大婆罗门所不能恭敬,方礼秃头瘦黑之人,如此沙门,共耶那逻延断人种者,极相赞叹。汝若信乐极深厚者,咄我于今,请与汝师,共相讲论。”

  妇语夫言:“我都不见若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有能与佛共讲论者。”其妇复言:“南无佛陀、如来、至真、等正觉,真金之色,身体方整,圆光一寻,如尼拘陀树,说法第一,第七仙圣,解脱世雄,我之世尊,汝自知。”

  时,婆罗门即诣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说偈问曰:

 “摧坏何物得安眠?  除却何法获无忧?
  是何一法能死灭?  瞿昙沙门为我说。”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摧坏瞋恚得安眠,  除灭瞋恚得无忧,
  瞋恚诈亲能死害,  摩纳如是应当知,
  灭除瞋恚圣所赞,  能害彼者得无忧。”

  尔时,世尊为婆罗门如应说法,示教利喜,次第为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苦恼之本,出要为乐,广示众善白净之法。时,婆罗门闻佛所说,心开意解,踊跃欢喜。佛知摩纳心意调濡,踊跃欢喜,心无狐疑,堪任法器,为说一法,堪任解悟,如诸佛法,为说四谛,苦习尽道,广为说已。时,婆罗突逻阇闻佛所说,如白净㲲易受染色,即于坐上,见四真谛,了达诸法,得法真际,度疑彼岸,不随于他,得无所畏,即从坐起,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已出离。今欲归依佛法僧宝,尽我形寿为优婆塞,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即于佛所,得不坏信,礼佛归家。

  其妇见夫如上叹佛,“我师如是,汝共语耶?”夫答妇言:“我不见世间若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有能与佛共论议者。”复语妇言:“与我衣来。”妇即与之,既得衣已,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唯愿听我于佛法中出家学道。”佛即然许,命一比丘,度使出家。既出家已,称出家法,独已专精。余如婆罗突逻阇经中广说,乃至得阿罗汉,心得好解脱。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婆罗门名曰摩佉,往至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尔时,摩佉白佛言:“世尊!今我家中,若有一人来,及三人来,众多人来,我尽施与。瞿昙!我行如是施,获大福不也?”

  佛时答:“有,实获大福。若施一人,及众多人,悉皆施与,获得无量阿僧祇福。”

  摩佉婆罗门即说偈言:

 “我今乐设祠,  所以施复施,
  为求福德故,  我今问牟尼,
  愿闻佛所说。  我今谓世尊,
  与梵天齐等,  云何得解脱?
  云何至诸趣?  云何阶梵天?
  云何作正礼,  及以为祠主,
  得生于梵天,  寿命长无极?”

  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欲使设祠时,  欢喜而施与,
  作已三时善,  缘善故心喜。
  随其安心施,  悉能离过患,
  善除于贪欲,  正断欲解脱。
  若修慈无量,  是名具足祀,
  便得心具足,  于善趣亦生。
  如是祠祀者,  是名为正祀,
  得生梵天上,  寿命极长久。”

  时,摩佉婆罗门闻佛所说,作礼而去,欢喜奉行。

  (八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刹利波罗毗空婆罗门往诣佛所,问讯世尊,在一面坐,即说偈言:

 “刹利久修诸苦法,  终不能得名为净。
  婆罗门读三围陀,  如是得名为清净。”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汝谓为清净,  其实为不净。”

  婆罗门问佛:“汝说清净道,亦说无上清净。云何是净道?云何是无上清净?”

  佛偈答言:

 “干竭欲淤泥,  亦竭于瞋痴,
  是名无上净。  正见正思惟、
  正语及正业、  正命凭正志、
  正念及正定,  如是婆罗门,
  是名清净道。  数数习正观,
  数数修正定,  增广于正定,
  得断于贪欲,  亦断瞋恚痴。”

  婆罗门言:“汝说净道已,亦说无上清净。我今家事所缠,辞退还归。”佛言:“婆罗门!宜知是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作礼而去。

  第一阿修罗  卑嶷、二瞋骂
  返戾及无害  罗阇、婆私吒
  摩佉与刹利  是名为十种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四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五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初诵第五

  (八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婆罗门往诣佛所,问讯佛已,在于佛前,而说偈言:

 “云何戒具足,  威仪不阙减?
  修习何等业,  成就何等法,
  而能得名为,  三明婆罗门?”

  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能知于宿命,  见天及恶趣,
  尽于生死有,  三通并三明。
  心得好解脱,  断欲及一切,
  成就上三明,  我名为三明。”

  时,婆罗门闻佛所说,踊跃欢喜,退坐而去。

  (八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阿难从佛,向舍卫城。时,于粪聚窟中,见夫妻二人,年几老大,柱杖战栗,如老鹳雀。佛遥见已,告阿难言:“汝见夫妻二人极为老朽,在粪窟中不?”阿难白佛言:“唯然!已见。”

  佛告阿难:“如斯老人,若年少时,在舍卫城中,应为第一长者。剃除须发,被服法衣,应得罗汉。若少年时,聚积财钱,应为第二长者。若出家者,剃除须发,被服法衣,应得阿那含。若第三时,聚集钱财,应为第三长者。剃除须发,被服法衣,应得须陀洹。如今老熟,亦不能聚财,不能精勤,亦不得上人法。”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少不修梵行,  亦不聚财宝,
  犹如老鹳雀,  迁止守空池。
  不修于梵行,  壮不聚财宝,
  念壮所好乐,  住立如曲弓。”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老婆罗门年耆根熟,先于往日,多造众恶,极为粗弊,毁犯所禁,不信福善,不先作福,临终之时,无所依止,往诣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我于往日,多造众恶,极为粗弊,毁犯所禁,不能修福,又不修善,亦复不能先作福德,临终之时,无所依止。”佛言:“实如汝语。”老婆罗门言:“善哉!瞿昙!当为我说,使我长夜获于安乐,得义得利。”

  佛言:“实如汝说,汝于往日,身口意业不作善行,毁犯禁戒,不修福德,不能先造,临命终时,作所怙恃。汝于今者,实为衰老,先造众罪,所作粗恶,不造福业,不修善行,不能先造,可畏之时,所归依处。譬如有人,将欲死时,思愿逃避,入善舍宅,以自救护,如是之事,都不可得。是故今当身修善行,意口亦然,若三业善,临命之时,即是舍宅,可逃避处。”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人生寿命促,  必将付于死。
  衰老之所侵,  无有能救者。
  是以应畏死,  唯有入佛法。
  若修善法者,  是则归依处。”

  佛说是已,第二经无差别,应求归依处,大人宜修善。第三长行别偈则不同,偈言:

 “壮盛及衰老,  三时皆过去,
  余命既无几,  常为老所患。
  近到阎王际,  婆罗门欲生,
  二间无住处,  汝都无资粮。
  应作小明灯,  依凭于精勤,
  前除于诸使,  不复生老死。”

  (八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老婆罗门往至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吾今朽迈,往昔已来,造作众恶,未曾作福,未更修善,又所不行离于怖畏救护之法。善哉!瞿昙!为我说法,使我命终有所救护、屋宅、归依、逃避之处。”

  佛告婆罗门:“世间炽然。何谓炽然?谓老病死。以是之故,应身修善,口意亦然。汝都不修身口意善,汝今若能于身口意修于善者,即是汝之船济,乃至死时,能为汝救护,为汝屋宅,为汝归依、逃避之处。”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譬如失火家,  焚烧于屋宅,
  宜急出财宝,  以置无火处。
  生老病死火,  焚烧于众生,
  宜应修惠施,  赈众于贫穷。
  世间金宝等,  王贼水火侵,
  死时悉舍离,  无有随人者。
  施逐人不舍,  犹如坚牢藏,
  王贼及水火,  无能侵夺者。
  悭贪不布施,  是名常睡眠;
  修施济匮乏,  是名为觉悟。”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乌答摩纳往至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而作是言:“瞿昙!我如法乞财,供养父母。又以正理,使得乐处,正理供给,得大福不?”佛言:“如是供养,实得大福。”

  佛言:“摩纳!不限汝也,一切如法乞财,又以正理供养父母,正理使乐,正理供给,获无量福。何以故?当知是人,梵天即在其家。若正理供养父母,是阿阇梨即在其家。若能正理供养父母,正理得乐,一切皆遥敬其家。若能正理供养父母,正理使乐,正理供给,当知大天即在其家。若能正理供养父母,正理与乐供给,当知一切诸天即在其家。何以故?梵天王由正理供养父母故,得生梵世。若欲供养阿阇梨者,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若欲礼拜,先应礼拜父母。若欲事火,先当供养父母。若欲事天,先当供养父母,即是供养诸天。”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梵天及火神,  阿阇梨诸天,
  若供养彼者,  应奉养二亲,
  今世得名誉,  来世生梵天。”

  (八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摩纳名优北伽,往诣佛所,稽首问讯,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婆罗门如法乞财,聚设大祀,教他设祀。如是之祀,为当作祀,为当不作?”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马脂及人脂,  牛脂并美食,
  吸风开祀门,  此六名大祀;
  作业虽广大,  仙圣所毁呰。
  䍧羊及羖羊,  牛王诸小牛,
  一切杀生类,  此不为正祀,
  如是是邪祀,  众圣所不过。
  若设正祀者,  终不恼群生,
  不害有生命,  设祀断诸有,
  是名为正祀。  若设如是祀,
  大仙必往彼,  施及祀场余,
  宜与彼应供。  清净心惠施,
  时施施何处?  当施胜福田。
  云何胜福田?  所谓修梵行。
  若能如是施,  斯名广大祀。
  设如是大祀,  以如法聚财,
  净水手自与,  若能如是施,
  诸天生信敬,  名为自他利,
  必获大果报。  如是设大祀,
  唯有智者能,  能生于净信,
  亦得心解脱,  恼害不能加,
  得世间众乐,  得生于胜处。
  是名为智者,  所设之大祀。”

  佛说是已,优北伽摩纳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九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摩纳名优北伽,往诣佛所,稽首问讯,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婆罗门如法乞财,聚敛大祀,教他设祀。如是之祀,为当作祀,为当不作?”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施设大祀具,  不扰害群生,
  若能如是祀,  所作皆清净,
  是名祀深隐,  梵行者所受。
  现于世间中,  名闻极远者,
  远离于战诤,  如是祀可赞,
  诸佛所称善。  祀及祀之道,
  以清净惠施,  宜施彼应供,
  施时施何处,  斯名广大祀,
  诸天所信敬。  以如法聚财,
  净水手自与,  若能如是祀,
  名为自他利,  必获大果报。
  如是之大祀,  唯有智者能,
  能生于净信,  亦得心解脱,
  恼害不能加,  得世间最乐,
  得生于胜处,  名为有智者。”

  佛说是已,优北伽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九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摩纳名曰佛移,往诣佛所,稽首问讯,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为有几法,教在家人处于家中得现报利,并得利乐?”

  佛告摩纳:“有四法使在家人得现世报,获利益乐。何谓为四?一能精勤,二能守护诸根,三得善知识,四正理养命。云何精勤?随所作业,家计资生,或为王臣,或为农夫,或复治生,或复牧人,随其所作,不惮劬劳,寒暑风雨,饥渴饱满,蚊虻蝇蜂,虽有勤苦,不舍作业,为成业故,终不休废,是名精勤。云何名为守护诸根?若族姓子如法聚财,设有方计,不为王贼水火之所劫夺,怨憎之处悉不得侵,不生恶子,是名守护。云何名为近于善友?若族姓子近于善友,而此善友资性贤良,终不奸盗,亦不放逸饮酒醉乱,吐出实言,不为欺诳。与如此人共为亲友,未生忧恼能令不生,已生忧恼能使灭除,未生喜乐能使得生,已生喜乐能使不失,是名善友。云何名为正理养命?若族姓子知其财物,量其多少,节其财用,入多于出,莫苟轻用。譬如有人食优昙果,初食之时,树上甚多。既食之已,醉眠七日。既醒悟已,方觉失果。宜处以理,奢俭得中。若有钱财,不能衣食,不能惠施,极自俭用,众人咸言:‘如此之人,死如狗死。’宜自筹量,不奢不俭,是名正理养命。”

  摩纳复白佛言:“修何等法,令在家人现受其利,后世得福?”

  佛告摩纳:“有四种法能获福报。何谓为四?所谓信戒及施、闻、慧。云何名戒?能行不杀,乃至不饮酒。云何名施?施沙门、婆罗门、师长、父母、贫穷之者,乞与衣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种种所须,尽能惠与,名之为施。云何闻慧?如实知苦,知苦谛;如实知习,知习谛;如实知道,知道谛;如实知灭,知灭谛;是名闻慧具足。”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精心修事业,  勤守护不失,
  亲近于善友,  能正理养命。
  信戒施闻慧,  除断于悭贪,
  若能如是者,  速获清净道。
  如是八种法,  能得现利喜,
  于未来之世,  亦得天上乐。”

  佛说是已,佛移摩纳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弥絺罗国庵婆罗园。尔时,婆私吒婆罗门女新丧第六子,为丧子故,心意错乱,裸形狂走,渐走不已,至弥絺罗庵婆罗园。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围绕说法。时,婆私吒婆罗门女遥见世尊,还得本心,惭愧蹲地。佛告阿难:“与其郁多罗僧,汝可将来,我为说法。”阿难受敕,即与郁多罗僧。婆私吒婆罗门女,寻取衣着,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尔时,世尊为婆罗门女宣种种法,示教利喜,如昔诸佛,为说法要,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苦恼之本,出要为乐。

  尔时,世尊广为说法,知彼至心欲离盖缠,为说四谛苦习灭道。此婆私吒女聪明解悟,闻法能持,譬如净白㲲易受染色。婆私吒女即于坐上,见四真谛,见法到法,知法度疑彼岸,自已证法,不随他教,信不退转,于佛教法,得无所畏,即从坐起,合掌礼佛,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得度于三恶,尽我形寿归依三宝为优婆夷,尽寿不杀,清净信向,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亦复如是。”时,彼妇女闻法欢喜,礼佛而去。

  更于异时,婆私吒丧第七子,心不愁忧,亦不苦恼,亦不追念裸形狂走。

  尔时,其夫婆罗突逻阇说偈问言:

 “汝昔丧子时,  追念极荼毒,
  愁忆缠心情,  弥时不饮食。
  今者第七子,  遇患而命终,
  汝备为慈母,  何故不哀念?”

  时,婆私吒即便说偈答其夫言:

 “从无量劫来,  受身无涯际,
  由于恩爱故,  子孙不可计。
  处处皆受身,  丧失亦非一,
  生死旷路中,  受苦无穷已。
  我了于生死,  往来之所趣,
  是故于今者,  都无哀念情。”

  其夫婆罗门复说偈言:

 “如汝所说者,  自昔未曾有,
  于谁得解悟,  而能忘所忧?”

  时,婆私吒复以偈答:

 “婆罗门当知,  往日三佛陀,
  于彼弥絺罗,  庵婆罗园中,
  说断一切苦,  并与尽苦道,
  修八圣道分,  安隐得涅槃。”

  时,婆罗门复说偈言:

 “我今亦欲诣,  庵婆罗园中,
  咨问彼世尊,  除我念子苦。”

  时,婆私吒复说偈言:

 “佛身真金色,  圆光遍一寻,
  永断众烦恼,  超度生死流。
  如是大导师,  能调伏一切,
  众生咸蒙化,  故号为真济。
  汝今宜速往,  诣彼世尊所。”

  时,婆罗门闻妇所说,欢喜踊跃,即时严驾,诣彼园中,遥见世尊威光显赫,倍生恭敬。到已顶礼,在一面坐。尔时,世尊以他心智观察彼心,知其殷重,即时为说苦习灭道及八正道如此等法,能至涅槃。

  时,婆罗门闻是法已,悟四真谛,已得见法,寻求出家,佛即听许。既出家已,修不放逸,于三夜中,具得三明。佛记彼人得阿罗汉,是故更名为善生也。已得三明,敕其御者婆罗提言:“汝可乘于所驾宝车,还归于家,语婆私吒:‘汝于我所,可生随喜。所以者何?佛今为我说四谛法,又蒙出家,获于三明,是故于我应生净信。’”时,婆罗提乘车还家,时,婆私吒见车已还,问御者言:“彼婆罗门见于佛不?”御者白言:“婆罗门即于坐上见四真谛,既见四谛,求索出家,佛听出家,得出家已,于三夜中,获阿罗汉。”尔时,其妇语御者言:“汝今能传是善消息,当赐汝马及千金钱。”御者白言:“我今不用马及金钱,我欲愿往诣佛所,听受妙法。”

  婆私吒言:“汝若如是,实为甚善。若汝出家,速能获得阿罗汉道。”婆私吒语其女言:“汝善治家,受五欲乐,我欲出家。”女孙陀利即白母言:“我父尚能舍五欲乐,出家求道,我今亦当随而出家,离念兄弟眷恋之心,如大象去,小象亦随,我亦如是,当随出家,执持瓦钵而行乞食。我能修于易养之法,不作难养。”婆私吒言:“汝所欲者,真为吉善,所愿必成。我今观汝不久必当得尽于欲,离诸结使。”时,婆罗门婆罗阇、婆私吒、并孙陀利,悉共相随,俱时出家,皆得尽于诸苦边际。

  (九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毗舍离国大林之中。尔时,如来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摄其衣钵,并复洗足,坐一树下,住于天住。时,有一婆罗门名郁凑罗突逻阇,失产乳牛,遍处推求,经于六日,不知牛处,次第求觅,趣大林中,遥见如来在树下坐,容貌殊特,诸根寂定,心意恬静,获于最上调伏之意,如似金楼,威光赫然。见是事已,往诣佛所,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云何比丘乐独静,  如是思惟何所得?”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我于诸得失,  都无有愁忧,
  汝莫谓于我,  与汝等无异。”

  时,婆罗门复说偈言:

 “此中真是梵住处,  实如比丘之所说,
  我欲论我家中事,  唯愿少听我所说。
  沙门汝今者,  宴坐林树间,
  亦无有失牛,  六日之忧苦,
  当知此沙门,  真为寂然乐。
  汝亦不种稻,  何忧于灌水?
  亦不忧稻穗,  有出不出者,
  如是等众苦,  汝今久舍离。
  亦不种胡麻,  又不恐荒秽,
  汝亦无如是,  耘耨之苦恼。
  当知彼沙门,  实为寂然乐。
  我家有草敷,  敷来经七月,
  中有众毒虫,  蝎螫生苦恼,
  汝无如是事,  沙门为快乐。
  汝无有七子,  ?悷难教授,
  举贷负他债,  汝无如是事,
  沙门为快乐。  汝又无七女,
  或有产一子,  或有无子者,
  丧夫来归家,  无有如是事。
  当知沙门乐,  亦无诸债主,
  晨朝来至门,  债索所负者,
  无有如是事,  沙门为快乐。
  汝无有朽舍,  遍中诸空器,
  鼷鼠在中戏,  摚触出音声,
  扰乱废我睡,  通夕不得眠。
  汝无有恶妇,  丑陋目黄睛,
  中夜强驱起,  日夕常骂詈,
  或说家寒苦,  或云负他债,
  沙门无此事,  当知为快乐。”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婆罗门当知,  汝言为至诚,
  无贼偷我牛,  已经于六日,
  无有如斯事,  真实为快乐。
  我实无稻田,  而生乏水想,
  又不忧稻穗,  有出不出者,
  我无如是苦,  当知为快乐。
  我无胡麻田,  生草而荒秽,
  我无如是事,  真实名为乐。
  我实无草敷,  经历于七月,
  又无毒虫出,  蝎螫家眷苦,
  我无如是事,  真实为快乐。
  我无有七子,  ?悷而难教,
  各自而债负,  为他所敦蹙。
  我又无七女,  或产不产者,
  丧夫还归家,  我无如此苦。
  我亦无债主,  晨朝来扣门,
  徴索所负物。  又亦无朽舍,
  满中诸空器,  鼷鼠戏其中,
  摚触出音声,  扰乱废我睡,
  竟宿不得眠。  亦无有恶妇,
  黄眼而丑陋,  中夜强驱起,
  日夕常骂詈,  或说家贫苦,
  或云负他债。  都无如斯苦,
  真实为快乐。  婆罗门当知,
  汝不断爱憎,  不得免是苦,
  断欲离诸爱,  然后得快乐。”

  尔时,世尊为婆罗门种种说法,示教利喜,广说如上,乃至尽诸有结,不受后有。时,尊者郁凑罗突逻阇得阿罗汉,得解脱乐,踊跃欢喜,而说偈言:

 “今我极憘乐,  大仙所说法,
  闻法得解悟,  都无诸取舍,
  不虚见世尊,  遇佛获道果。”

  (九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娑罗婆罗门聚落。尔时,世尊于其晨朝,着衣持钵,欲入娑罗聚落乞食。有非时云起,天降于雨,如来避雨至彼聚落。时,聚落中,婆罗门长者共集论处,遥见佛来,咸作是言:“剃发道人知何等法?”佛闻其言,即告之曰:“汝婆罗门有知法者,不知法者。刹利居士,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终不于亲友,  令其生屈伏,
  王者亦不取,  不应伏者伏。
  妻不求夫伏,  父母衰老至,
  子应致敬养,  不宜生勃逆。
  无有众聚处,  而无贤良人,
  无有善丈夫,  而不说法语。
  断于贪瞋痴,  所说皆如法。”

  时,诸婆罗门言:“汝善知婆罗门法,来入此众。”即时敷座,请佛就座:“为我说法,我等乐听。”尔时,世尊入其众中,坐其座上,为说种种法,示教利喜,而说偈言:

 “若默无所说,  莫知其愚智,
  要因于言说,  然后乃别知。
  若说妙法者,  说法趣涅槃,
  是以应言说,  炽然于法灯。
  已立仙圣幢,  皆由于言说,
  言说即圣幢,  是以不应嘿。”

  佛说是已,从坐而去。

  (九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拘萨罗。尔时,彼国有婆罗门名曰天敬,其聚落中,有止客舍。尔时,尊者优波摩那为佛侍者,止客舍中。如来于时微患风动,苦于背痛。尊者优婆摩那着衣持钵,诣天敬婆罗门家。尔时,天敬在于门中剃发而坐。彼婆罗门遥见尊者,即说偈言:

 “落发服法衣,  手中执应器,
  住立我门侧,  将欲何所求?”

  时,尊者优波摩那以偈答言:

 “大罗汉善逝,  牟尼患背痛,
  须少燸药水,  故来从汝乞。”

  时,婆罗门即取钵盛满苏油,黑石蜜一箧,燸药水一车,而以与之。尔时,尊者既得之已,赍诣佛所,即以此油,并燸药水洗涂佛身,饮黑蜜浆,背痛即愈。时,天敬婆罗门于后日朝,往诣佛所,问讯世尊,在一面坐。尔时,世尊以偈问婆罗门言:

 “云何婆罗门,  行婆罗门法,
  施何获大果?  何者是施时?
  于何福田中,  获得于胜报?”

  时,婆罗门复以偈答言:

 “有多教学者,  多闻能总持,
  父母真正净,  颜容悉端严,
  如是等名为,  三明婆罗门。
  若施如斯处,  能获大果报,
  随时施衣食,  是名胜福田。”

  时,婆罗门复以偈问佛:

 “瞿昙说何种,  名为婆罗门?
  云何为三明?  施何得大果?
  何者是施时?  云何胜福田?”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明知于三世,  见人天恶趣,
  得尽于生死,  并获诸神通,
  心智得解脱,  是谓为三明。
  施彼得大果,  是名胜福田。”

  时,天敬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九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拘萨罗国,夜止娑罗林。尔时,有一婆罗门近林耕殖,由晨行田,因到佛所。白佛言:“世尊!我近林耕,故乐此林。汝今亦乐此娑罗林,将非此中而耕种耶?”时,婆罗门即说偈言:

 “汝将欲种殖,  而乐此林耶?
  无侣憘空寂,  以此林乐耶?”

  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我于斯林中,  都无有所作,
  拔断其根本,  一切尽枯摧。
  于林而无林,  已得出于林,
  我永弃所乐,  禅定断染着。”

  时,婆罗门复说偈言:

 “汝实名佛陀,  于诸世间尊,
  善能灭诸结,  离于诸畜积。
  世间之最上,  尽后有边际,
  汝倾欲华幢,  故号为世尊。”

  婆罗门说是偈已,欢喜而去。

  (九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拘萨罗国,在娑罗林。时有一婆罗门去林不远,五百摩纳,从其受学。时彼婆罗门每念世尊如来何时来游此林,当往咨问,释我疑滞。时婆罗门遣诸摩纳,诣林采薪,欲以祀火。时诸摩纳既至林已,见于如来在树下坐,端正殊特,容貌和奕,如真金楼,晖光赫然。时诸摩纳睹如来已,寻负薪归,白其师言:“和上昔日,每思见佛,今者如来近在此林,若欲见者,宜知是时。”时婆罗门闻是语已,即诣佛所,问讯起居,在一面坐。即说偈言:

 “深林极茂盛,  其中甚可畏,
  何故独宴坐,  修禅无惧心?
  又无众音乐,  可以娱自身,
  云何乐闲居?  实为未曾有。
  汝为求大梵,  世界自在主?
  为求于帝释,  三十三天尊?
  何故乐独处,  可畏深林中?
  常修于苦行,  将欲何所求?”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著有所欲者,  多怀诸疑惑,
  于无数境界,  各各生染着。
  一切诸结使,  皆因无智起,
  我断无智根,  吐结欲泥干。
  悉断于志求,  亦无诸谄曲,
  于诸善法中,  证知得清净,
  正得无上道,  修禅离欲者。”

  尔时,婆罗门复说偈言:

 “我今稽首礼,  归依牟尼尊,
  于诸禅自在,  解悟无量觉。
  于天人中尊,  具三十二相,
  端正无与等,  犹彼雪山王。
  于林得解脱,  而不著于林,
  清净解脱者,  无生拔毒箭。
  如来所说法,  于诸论中上,
  言说最第一。  人中师子吼,
  敷演四真谛,  广度于一切,
  自离于大苦,  亦度诸群生,
  咸令得安乐,  愿为说此法,
  我今归命礼,  得度于彼岸。
  离诸怖畏者,  善来住此林。
  今我得值遇,  天人大导师,
  能除灭众生,  一切诸苦恼。”

  尔时,婆罗门说是偈已,欢喜而去。

  (九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拘萨罗国。尔时,世尊止于孙陀利河岸。时彼岸侧有住婆罗门,往诣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即白佛言:“汝欲入此河中浴耶?”佛问之曰:“入此河浴有何利益?”婆罗门言:“今此河者,古仙度处。若入洗浴,能除众恶,清净鲜洁,名为大吉。”

  佛闻是已,即说偈言:

 “非彼孙陀利,  得闭及恒河,
  竭阇婆钵提,  入是诸河浴,
  终不能洗除,  已作之恶业。
  大力钵健提,  并与愚下劣,
  设共于中洗,  乃至百千年,
  终不能除恶、  烦恼之垢秽。
  若人心真净,  具戒常布萨,
  能修净业者,  常得具足戒。
  不杀及不盗,  不淫不妄语,
  能信罪福者,  终不嫉于他,
  法水澡尘垢,  宜于是处洗。
  虽于孙陀利、  竭阇等诸河,
  此皆是世水,  饮之及洗浴,
  不能除垢污,  并祛诸恶业,
  饮浴何用为?  实语而调顺,
  舍瞋不害物,  此是真净水。
  若入净戒河,  洗除诸尘劳,
  虽不除外秽,  能祛于内垢。
  凶险残害者,  婴愚造诸恶,
  如是等不净,  秽污垢恶者,
  水正洗身垢,  不能除此恶。”

  时,婆罗门闻佛所说,赞言:“善哉!善哉!诚如所言。夫洗浴者,能除身垢。为恶业者,非洗能除。”

  (九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拘萨罗孙陀利河岸。尔时,世尊新剃须发,宿彼河岸。后夜早起,以衣覆头,正身端坐,系念在前。时,彼河岸有祀火婆罗门祀火之法,余应施与诸婆罗门,于天欲晓,即持祀余,求婆罗门,欲以施之。过值于佛,尔时,世尊闻其行声,即发却覆,?咳出声。此婆罗门既见佛已,而作是言:“此非婆罗门,乃是剃发道人。”寻欲回还,复作是念:“夫剃发者,不必沙门,婆罗门中亦有剃发。我当至彼问其因缘,所生种姓。”时,婆罗门即至佛所,问讯言:“汝生何处?为姓何等?”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不应问生处,  宜问其所行,
  微木能生火,  卑贱生贤达。
  亦生善调乘,  惭愧为善行,
  精勤自调顺,  度韦陀彼岸。
  定意收其心,  具足修梵行,
  晨朝应施与,  祠祀之遗余。
  汝今婆罗门,  若欲修福者,
  宜当速施与,  如是善丈夫。”

  时,婆罗门说偈答言:

 “我今遇善祀,  此处真祀火,
  我今观察汝,  实度韦陀岸。
  昔来祠祀残,  每施与余人,
  未曾得如汝,  胜妙可施处。”

  婆罗门即以此食奉上世尊,佛不为受,即说偈言:

 “先无惠施情,  说法而后与,
  如斯之饮食,  不应为受取。
  常法封如是,  故我不应食;
  所以不受者,  为说法偈故。
  现诸大人等,  尽灭于烦恼,
  应以众饮食,  种种供养之。
  欲求福田者,  斯处亦应施,
  若欲为福者,  我即是福田。”

  时,婆罗门重白佛言:“今我此食当施与谁?”佛言:“我不见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能受是食,正理消化,无有是处。”佛言:“宜置于彼无虫水中。”时,婆罗门受佛教已,即持置彼无虫水中,烟炎俱起,[淴-勿+(句-口+夕)][淴-勿+(句-口+夕)]作声。时,婆罗门见是事已,生大惊怖,身毛为竖。以惊惧故,更采取薪,以用祀火。

  尔时,世尊即到其所,而说偈言:

 “汝齐整薪燃,  谓为得清净,
  薄福无智人,  乃然于外火。
  婆罗门应当,  弃汝所燃火,
  宜修内心火,  炽然不断绝。
  增广如是火,  斯名为真祀;
  数数生信施,  汝应如是祀。
  汝今憍慢重,  非车所能载,
  瞋毒犹如烟,  亦如油投火,
  舌能炽恶言,  心为火伏藏,
  不能自调顺,  云何名丈夫?
  若以信为河,  戒为津济渡,
  如是清净水,  善人之所赞。
  若入信戒洗,  即汝毗陀咒,
  能灭众恶相,  得度于彼岸。
  以法用为池,  瞿昙真济渡,
  清洁之净水,  善丈夫所贵。
  诸能洗浴者,  毗陀功德人,
  身体不污湿,  得度于彼岸。
  实语调诸根,  隐藏于三业,
  具修于梵行,  忍惭愧最上。
  信向质直人,  斯是法洗浴,
  是故汝今者,  应当如是知。”

  时,婆罗门闻佛所说,弃事火具,即起礼佛,合掌白言:“唯愿听我于佛法中出家受具,得为比丘,入于佛法,修于梵行。”佛即听许,令得出家受具足戒。时,彼尊者勤修克己,专精独一,乐于闲静,离于放逸,不乐亲近出家在家。所以者何?此族姓子剃除须发,服于法衣,正信出家,为修无上梵行,现在知见,自身证故。时此比丘修集定慧,得罗汉果,尽诸有漏,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一〇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髻发婆罗突逻阇婆罗门往诣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即说偈言:

 “外发悉被髻,  内有髻发不?
  世间发所髻,  谁有能除者?”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明智竖立戒,  心修于智慧,
  专精能勤学,  年少除髻发。”

  时,婆罗门复说偈言:

 “外发悉被髻,  内有髻发不?
  世间发所髻,  谁能断除者?”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眼耳鼻舌身,  及与于意法,
  名色都无余,  心意尽灭度,
  若能如是者,  断除于髻发。”
  旃陀、婆私吒  失牛、讲集处
  天敬娑罗林  聚薪、二孙陀
  一髻发为十

  (一〇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优楼频螺聚落,泥连河岸菩提树下,成佛未久。尔时,世尊独坐思惟,而作是念:“夫人无敬心,不能恭顺于其尊长,不受教诲,无所畏惮,纵情自逸,永失义利。若如是者,众苦缠集。若人孝事尊长,敬养畏慎,随顺不逆,所愿满足,得大义利。若如是者,触事安乐。”复作是念:“一切世间,若天、若人,若天世界、若人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有生类中,若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胜于我者,我当亲近,依止于彼,供养恭敬。遍观察已,都不见于世间人、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有胜于我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为我依止。”复作是念:“我所觉法,我今应当亲近、供养、恭敬、诚心、尊重。何以故?过去诸佛,一切皆悉亲近、依止、供养、恭敬、尊重斯法,未来、现在诸佛,亦复亲近、依止斯法,供养、恭敬,生尊重心。我今亦当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亲近、依止、供养、恭敬、尊重于法。”

  尔时,梵主天王遥知世尊在优楼频螺聚落,泥连河岸菩提树下而作是念:“观察世间,若天、若人、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一切生类,若有胜我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者,我当依止,然都不见有能胜我者。又复观察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悉皆亲近、依止于法,供养、恭敬,生尊重心,我今亦当随三世佛之所,应作亲近、依止、供养、恭敬、尊重于法。”时,梵主天复作是念:“我当从此处没,往到佛所。”时,梵主天譬如壮士屈申臂顷,来至佛所。白佛言:“世尊!实如所念,诚如所念。”即说偈言:

 “过去现在诸如来,  未来世中一切佛,
  是诸正觉能除恼,  一切皆依法为师。
  亲近于法依止住,  斯是三世诸佛法,
  是故欲尊于己者,  应先尊重敬彼法。
  宜当忆念佛所教,  尊重供养无上法。”

  尔时,梵王赞叹世尊,深生随喜,作礼而去。

  (一〇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优楼频螺聚落,泥连河侧菩提树下,成佛未久。佛于树下,独坐思惟,而作是念:“唯有一道,能净众生,使离苦恼,亦能除灭不善恶业,获正法利,所言法者,即四念处。云何名为四念处耶?观身念处、观受念处、观心念处、观法念处。若人不修四念处者,为远离贤圣之法,远离圣道。若离圣道,即远离甘露。若远离甘露,则不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等人,我说终不能得离于一切诸苦。若修四念处,即亲近贤圣法者,若亲近贤圣法,即亲近贤圣道。若亲近贤圣道,即亲近甘露法。若亲近甘露法,即能得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若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等人,即说离苦。”

  时,梵主天遥知如来心之所念,作是念言:“我于今者,当至佛所,随喜劝善。”思惟是已,譬如壮士屈申臂顷,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诚如世尊心之所念,唯有一道,能净众生,乃至得免忧悲苦恼。”时,梵主天即说偈言:

 “唯此道出要,  斯处可精勤,
  欲求远离苦,  唯有此一道。
  若涉斯道者,  如鹤飞空逝,
  释迦牟尼尊,  逮得于佛道。
  一切正导师,  当以此觉道,
  显示于众生,  常应数数说,
  咸令一切知,  生有之边际,
  唯愿说一道,  愍济诸众生。
  过去一切佛,  从斯道得度,
  未来及今佛,  亦从此道度。
  云何名为度?  能度瀑駚流,
  究竟于无边,  调伏得极净。
  世间悉生死,  解知一切界,
  为于具眼者,  宣明如此道。
  譬如彼恒河,  流赴于大海,
  圣道亦如是,  佛为开显现,
  斯道如彼河,  趣于甘露海。
  昔来未曾闻,  转妙法轮音,
  唯愿天人尊,  度老病死者,
  一切所归命,  为转妙法轮。”

  时,梵主天顶礼佛足,即没而去。

  (一〇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梵主天于其中夜,光明倍常,来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梵主威光,照于时会,赫然大明。即于坐上而说偈言:

 “刹利二足尊,  种姓真正者,
  明行已具足,  人天中最胜。”

  佛告梵主言:“诚如是言,诚如是言。刹利二足尊,种姓真正者,明行已具足,天人中最胜。”

  时,梵主天闻佛所说,踊跃欢喜,顶礼佛足,于彼坐没,还于天宫。

  (一〇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拘萨罗国。时,彼国中有一阿兰若住处,尔时世尊与诸大众比丘僧俱在彼止宿。于时,世尊赞斯住处,说阿兰若住处法。

  时,梵主天知如来游于拘萨罗,与比丘众止宿阿兰若住处,赞叹阿兰若住处,说阿兰若住处法。梵主天王作是念言:“我今当诣佛所,赞叹随喜。”时,梵主天即于彼没,譬如壮士屈申臂顷,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即说偈言:

 “处静有敷具,  应断于结缚,
  若不能爱乐,  还应住僧中。
  恒应正忆念,  调根行乞食,
  具足禁戒者,  应至空静处。
  放舍于怖惧,  坚住于无畏,
  断除憍慢者,  坚心处中住。
  如是我所闻,  不应怀疑惑,
  一千阿罗汉,  于此断生死。
  学者二五百,  千一百须陀,
  随流修正道,  终不趣邪径。
  不能具宣说,  诸道得果者,
  所以不能说,  畏惧不信敬。”

  时,梵主天说是偈已,顶礼佛足,还于天宫。

  (一〇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释翅迦毗罗卫林,与五百大比丘众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于重担,逮得己利,尽于后有,无复结使,正智解脱。复有十世界大威德诸天,来至佛所,问讯佛僧。于时,世尊说于随顺涅盘之法。

  有四梵身天各作是念:“今佛在释翅迦罗卫林,与五百比丘僧俱,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于重担,逮得己利,尽于后有,无复结使,正智解脱。复有十世界大威德天,来至佛所,问讯佛僧,世尊为其说于随顺涅盘之法。我于今者,当往于彼佛世尊所。”时,梵身天作是念已,即于彼没,譬如壮士屈申臂顷,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时,第一梵身天而说偈言:

 “今于此林中,  集会于大众,
  是故我等来,  正欲观众僧,
  不以不善心,  坏僧破和合。”

  第二梵身天复说偈言:

 “比丘诚实心,  宜应务精勤,
  犹如善御者,  制马令调顺,
  比丘亦如是,  应制御诸根。”

  第三梵身天复说偈言:

 “譬如野马被羁系,  拔柱蹋堑安隐出,
  诸比丘等亦如是,  拔三毒柱断欲堑,
  世尊导师之所调,  能出是等大龙象。”

  第四梵身天复说偈言:

 “诸有归依于佛者,  人中舍形得天身。”

  时,四梵身天各说偈已,在于僧中,敬心战栗,作礼而去。

  (一〇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梵主天于其中夜,威光甚明,来至佛所。尔时,世尊入火光三昧。时,梵主天作是心念:“今者如来入于三昧,我来至此,甚为非时。”当尔之时,提婆达多亲友瞿迦梨比丘,谤舍利弗及大目连。此梵主天即诣其所,扣瞿迦梨门唤言:“瞿迦梨!瞿迦梨!汝于舍利弗、目连当生净信,彼二尊者,心净柔软,梵行具足。汝作是谤,后于长夜,受诸衰苦。”瞿迦梨即问之言:“汝为是谁?”答曰:“我是梵主天。”瞿迦梨言:“佛记汝得阿那含耶?”梵主答言:“实尔。”瞿迦梨言:“阿那含名为不还,汝云何还?”梵主天复作是念:“如此等人,不应与语。”而说偈言:

 “欲测无量法,  智者所不应,
  若测无量法,  必为所烧害。”

  时,梵主天说是偈已,即往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以瞿迦梨所说因缘,具白世尊。佛告梵言:“实尔,实尔。欲测无量法,能烧凡夫。”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夫人生世,  斧在口中,  由其恶口,
  自斩其身。  应赞者毁,  应毁者赞,
  如斯恶人,  终不见乐。  迦梨伪谤,
  于佛贤圣,  迦梨为重,  百千地狱。
  时阿浮陀  毁谤贤圣,  口意恶故,
  入此地狱。”

  时,梵主天闻是偈已,礼佛而退。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五

  此卷末五经及第六卷初五经,皆国、宋本所无而丹本独有者。第九是《梵问经》,第十是《度须跋经》。今捡《梵问经》者,与彼大本《杂阿含经》第四十四卷之初,同本异译。《度须跋经》与大本第三十五卷十六幅已下,同本异译。则国、宋二本无此经者,脱之耳。今依丹藏加之,分入二卷焉。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六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一〇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二天,一名小胜善闭梵,二名小胜光梵,欲来诣佛。时,婆迦梵见此二梵,即问之曰:“欲何所至?”二梵答言:“我等欲往诣世尊所,问讯礼敬”。时,婆迦梵即说偈言:

 “四梵字鹳雀,  三梵名为金,
  七十二五百,  名曰为余毗。
  汝观我金色,  赫然而明盛,
  所有威光明,  晖光蔽梵天,
  云何不观我,  乃欲诣佛所?”

  尔时,二梵以偈答言:

 “汝今有少光,  映蔽于梵天,
  当知此光色,  皆有诸过患,
  明智得解脱,  不乐斯光色。”

  尔时,二梵说是偈已,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二梵白佛言:“世尊!我等欲来见佛。时,婆迦梵因问我言:‘欲何所至?’我等答言:‘欲诣佛所。’时,婆迦梵说此偈言:

“‘四梵名鹳雀,  三梵名为金,
  七十二五百,  名曰为余毗。
  汝观我金色,  赫然大炽盛,
  所有身光明,  晖光蔽梵天,
  云何不观我,  乃欲诣佛所?’

  “我等即便说偈答言:

“‘汝今有少光,  映蔽于梵天,
  当知此光色,  皆有诸过患,
  智者得解脱,  不乐斯光色。’”

  佛言:“梵天!实尔,实尔。彼梵虽复少有光色,映蔽梵天,当知光色皆有过患,智者解了,不应乐此。”

  佛为二梵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二梵闻法,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一〇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婆迦梵生于邪见言:“此处常坚实不坏,不复往来于其生死,若有过此不往来者,无有是处。”

  尔时,世尊知婆迦梵心之所念,如来尔时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寻即往彼婆迦梵宫。时,婆迦梵语佛言:“大仙!此处是常坚实不坏,都无往来。若有过此无往来者,无有是处。”

  佛语梵言:“此处无常,汝今云何横生常想?此处败坏,而复横生不败坏想。此处不定,横生定想。此处往来,汝今横生不往来想。更有胜处,都无往来,汝便横生更无胜想。”时,婆迦梵即说偈言:

 “七十二梵作胜福,  悉皆于此而终没,
  一切诸梵皆知我,  唯我在此不退没。”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汝谓为长寿,  其实寿短促,
  我知汝寿命,  百千尼罗浮。”

  时,婆迦梵说偈答曰:

 “婆伽婆世尊!  汝智实无尽,
  过于生老忧,  为具眼者说。
  我先造何业,  修何等戒行,
  在此梵天上,  寿命得延长?”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往昔有群贼,  劫掠坏聚落,
  剥脱系缚人,  大取于财物。
  汝当于尔时,  甚有大勇力,
  救解于诸人,  然复不加害。
  寻共彼诸人,  一劫中修善,
  慈仁好惠施,  复能持戒行。
  汝于睡及寤,  宜忆本所行。
  又有人乘船,  于彼恒河中,
  恶龙提船人,  尽欲加毒害,
  汝时为神仙,  救济于彼命。
  此汝昔日时,  修戒之所致。”

  时,婆迦梵即说偈言:

 “汝实能知我,  寿命之修短,
  更有诸余事,  汝亦悉知之。
  汝光甚炽盛,  能蔽于诸梵,
  靡所不了达,  故名婆伽婆。”

  尔时,世尊为婆迦梵说种种法,示教利喜,寻复于彼没,还祇洹。

  (一〇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梵起大邪见,而作是言:“我此处常不见有能生于我宫,况复有能过于我上者?”

  尔时,世尊入于三昧,从阎浮提没,现于梵顶虚空中坐。尊者憍陈如以净天眼观于世尊为至何处?即知如来在梵顶上虚空中坐。时,憍陈如亦入是定,于此而没,现梵顶上,处如来下,在于东面。

  时,尊者摩诃迦叶以净天眼观于如来为至何处?寻知世尊在梵顶上,复入此定,于此处没,在如来下,现梵顶上,在于南面。

  尊者目连以净天眼,观于如来为至何处?寻知世尊在梵顶上,即入是定,于此处没,现梵顶上,处如来下,现于西面。

  时,尊者阿那律复以净天眼观察如来为至何处?寻知世尊在梵顶上,亦入是定,于此处没,现梵顶上,处如来下,在于北面。

  尔时,世尊告梵天言:“汝本所见,为舍已不?”复告梵天:“汝本心念:‘我不见有能生我宫者,况能出过?’汝今试观此等天身,容貌光明,胜汝已不?”时,梵白佛:“唯然!已见。而今见之,斯等光明,昔所不见,而今见之,斯等光明,真为殊胜。自今已后,更不敢言此处常恒无有变易。”

  佛告梵天:“此处无常,空不自在。”佛为彼梵种种说法,示教利喜,入如是三昧,从彼梵没,还于祇洹。尊者憍陈如、摩诃迦叶、阿那律等,亦为彼梵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亦入是定,从彼处没,还于祇洹;唯尊者大目犍连在彼而坐。

  尔时,彼梵问目连言:“世尊弟子颇有如汝有大威德、神足者不?”目连答言:“诸余声闻亦有如是威德、神足。”尊者目连即说偈言:

 “牟尼弟子大罗汉,  有大威德具三明,
  得尽诸漏知他心,  能现神变化群生,
  如是声闻甚众多,  是故汝今宜恭敬。”

  时,尊者目连说是偈已,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亦入是定,从彼梵没,还于祇洹。

  (一一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拘尸那竭力士生地,娑罗林中。尔时,如来涅盘时到,告阿难曰:“汝可为我于双树间,北首敷座。”于时,阿难受佛敕已,于双树间,北首敷座。既敷座已,还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于双树间,北首敷座,所作已竟。”

  尔时,世尊即从坐起,往趣双树敷上,北首右胁而卧,足足相累,系心在明,起于念觉,先作涅盘想。尔时,拘尸那竭国有一梵志名须跋陀罗,先住彼国,其年朽迈,一百二十。时,彼国中诸力士辈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阿罗汉。时,须跋陀罗传闻人说婆伽婆于今日夜当入涅盘,作是念言:“我于法中,有所疑惑,唯有瞿昙,必能解释,决我所疑。”作是念已,即出拘尸那竭,往诣娑罗林。

  尊者阿难在外经行,时,须跋陀见阿难已,即诣其所,白阿难言:“我闻他说,沙门瞿昙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盘,吾今须见,咨决所疑。”阿难答言:“梵志!佛身疲惓,汝今扰恼。”须跋陀罗白阿难言:“我闻如来今日中夜入无余涅盘,我昔曾闻宿旧仙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如优昙钵花,难可值遇。’我有少疑,思得咨决,愿听我见。”如是三请,阿难答言:“莫扰恼佛!”

  尔时,世尊以净天耳遥闻阿难遮须跋陀,不听前进。佛告阿难:“莫遮彼人,听其前进,随意问难。”时,须跋陀罗闻佛慈矜,听令前进,踊跃欢喜,即至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听我问不?”佛言:“恣汝所问。”须跋陀罗既蒙听许,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师种种异见,富兰那迦叶、未迦梨俱赊梨子、阿阇耶毗罗坻子、阿阇多翅舍婆罗、迦尼陀迦旃延、尼乾陀阇提子,斯等六师各各自称已为世尊竟,为实得一切智不?”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三十一出家,  尔来过五十,
  推求诸善法,  戒定行明达。
  一切诸世间,  不知实方所,
  况知实法者?  若修八正道,
  能获于初果,  乃至第四果;
  若不修八正,  初果不可知,
  况复第四果?  我于大众中,
  说法师子吼,  如此正法外,
  亦无有沙门,  及与婆罗门。”

  佛说是时,须跋陀罗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须跋陀罗整郁多罗僧,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得过三恶道。”时,须跋陀罗白阿难言:“善哉!阿难!汝获大利,为佛弟子,给侍第一。我于今者,亦得善利,于佛法中,愿得出家。”阿难合掌白佛言:“须跋陀罗于佛法中,愿乐出家。”尔时,世尊即告须跋陀罗:“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着身,即得具戒,得具戒已,即成罗汉。

  须跋陀罗即作是念:“我今不忍见于世尊入般涅盘,我当先入。”须跋陀罗即时先入涅盘,如来于后亦入涅盘。尔时,众中有一比丘。而说偈言:

 “双树入涅盘,  枝条四遍布,
  上下而雨花,  缤纷散佛上。
  所以雨花者,  世尊入涅盘。”

  释提桓因复说偈言: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乃名涅盘。”

  时,梵主天复说偈言:

 “世间有生类,  舍身归终灭,
  今者大圣尊,  具足于十力,
  世尊无等伦,  今入于涅盘。”

  时,尊者阿那律复说偈言:

 “法主意止住,  出入息已断,
  如来所成就,  行力悉满足。
  今入于涅盘,  其心无怖畏,
  都舍于诸受,  如油尽灯灭,
  灭有入涅盘,  心意得解脱。”

  时,众睹已,身毛皆竖。佛入涅盘始经七日,尔时,阿难阇维如来右绕说偈:

 “大悲梵世尊!  体同真净宝,
  有大神通力,  火出自然身,
  千㲲用缠身,  内外二不烧。”

  二诵第一

  (一一一)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皆当勤修善行,渐渐增长,如月初生。”时,有比丘初始受戒,渐修惭愧,善持威仪,往返人间,柔和恭顺,不为佷戾,能制身心,如明眼人避深空井,及山峻岸。比丘亦尔,如月初生,渐渐增长,善行日新。佛复告诸比丘:“今此会中,迦叶比丘勤修善行,如月初生,渐渐增长,渐修惭愧,往返人间,能制身心,柔和恭顺,终不佷戾,如明眼人能避深井,远离峻谷,迦叶比丘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何等比丘与法相应,堪至诸家?”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如来则是诸法根本,诸法之导,法所依凭。善哉!世尊!愿为我等敷演斯义,我等闻已,至心受持。”

  佛复告诸比丘:“谛听!谛听!至心忆念。若有比丘,无所染着,不爱缚家,不生增减,心无嫌恨,亦不嫉妒。见他利养,心生欢喜。见他施彼,亦不忿恨。于修福者,咸皆随喜。又不自赞己有德行,诸所言说,恒为一切。见余比丘,同至他家,终不讥毁,于自他所,心无高下。若诸比丘能修善心,如向所说,乃名随顺,如法周旋,往返人间。”

  尔时,世尊于虚空中而自运手,告诸比丘:“今我此手,不著于空,不缚于空,无有嫌隙,亦无瞋恚,此手宁有缚着、增减已不?”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此空中手无缚无著,无有增减。”

  佛告比丘:“如是,如是。若有比丘心无缚着,如空运手,乃可出入,往返诸家,不生增减,不生懊恼,亦不嫉妒。见他利养,心生欢喜。见他布施,不与于己,亦不忿恨。见修福者,普皆随喜,乃至心无高下。”佛告比丘:“迦叶比丘亦复如是,往返人间,心无缚着,乃至心无高下。”

  佛复空中第二运手,告诸比丘:“如上所说,乃至迦叶比丘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云何比丘出入诸家,为人说法?云何得名清净说法?云何名为不清净说?”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如来则是诸法根本,法之所导,法所依凭。善哉!世尊!愿为敷演,我等闻已,至心受持。”

  佛告诸比丘:“谛听!谛听!至心忆念。若有比丘为人说法,作如是念:‘我为彼人而说于法,当令彼人信敬于我,能多与我饮食、衣服、病瘦医药。’若作是说者,是名不净。若有比丘为人说法,欲令听者证解佛法,除现在苦,离诸热恼,不择时节,导示善趣,为其显现,乃至能令知者自知,不从他教,离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能令听者闻其所说,如法修行。为令听者于长夜中,得法、得义、得利、得安,如是说者,名为清净慈悲之说。怜愍利益,欲使正法得久住故,如是说法名为清净。是故比丘应作是念,为人说法,当作是学。第三亦如上所说,迦叶比丘能如是说,为令听者证解佛法,乃至欲令正法得久住故,怜愍利益,作如是说,是名清净,称可佛法。”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若有比丘将欲往诣于檀越家,先作是念:‘若有所施,当速与我,勿令迟晚,至心施我,莫不至诚,愿使多得,勿令寡少。惠我精细,勿得粗涩。’若作是念,决定意者,往檀越家。檀越虽与,不至心施,不恭敬与,虽施饮食,不令丰足,与其粗涩,不与精细,设有施与,迟缓不速。而此比丘,不称意故,羞耻愁忧,生损减心。而此比丘应作是念:‘至檀越舍,彼非己家,云何而得称遂其心?何故生念,欲令檀越速施不迟,乃至精细,不用粗涩?’若作是念,设无所得,心不悔恨,离于增减,无有怨嫌。设彼檀越少有所施,不至心与,迟晚不速,乃至与粗,不与精细,如是比丘心不嫌恨,亦不愧耻,心无增减。迦叶比丘作如是心,至檀越所,斯非己家,云何而得自称其意,望彼至心,速施不迟,乃至精细,莫得粗涩?迦叶比丘作如是念,至檀越家,虽不得施,都无惭耻,心不损减。是故比丘,应作是心,至于他家。不应生念,速施于我,乃至精细。是故汝等当作是学,如迦叶比丘往檀越家。”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在彼舍卫旧园林中毗舍佉讲堂。时,尊者摩诃迦叶即于其夜,从定而起,从定起已,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佛告迦叶:“汝当教授诸比丘等,指导教照禅定之法,为说法要。何以故?我恒教授是比丘等,汝亦应尔。我常为诸比丘说于法要,汝亦应尔。”

  迦叶白佛:“是诸比丘不能受语,难可教授。”

  佛告迦叶:“汝于今者,以何因缘,不为说法?”

  迦叶复白佛言:“今二比丘:一是阿难共行弟子,名曰难荼。二是目连弟子,名阿毗浮。是二弟子互诤胜负,各自称言:‘我知见胜,我所说胜。’互共相引,欲决知见,及以言说:‘为我说妙,为汝说妙?为我句义具足,为汝句义具足?’”

  尔时,阿难侍于世尊,以扇扇佛。尔时,阿难语迦叶言:“止!止!尊者!听我忏悔,如此比丘,新入佛法,愚无智慧,未有所解。”

  尊者迦叶语阿难言:“尔止!阿难!汝莫僧中作偏党语。”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汝可往唤彼二比丘。”时,彼比丘奉教往唤语二比丘言:“世尊唤汝。”时,二比丘承佛敕命,即往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尔时,世尊告二比丘:“汝等二人实作是语:‘我读诵多,我所知多,我所说言句偈不阙,欲决胜负。’为有是不?”时,二比丘白佛言:“实尔,世尊。”

  佛复告言:“汝若解我所说修多罗、祇夜、授记、说偈、优他那、尼他那、伊帝目多伽、本生、毗佛略、未曾有、优波提舍、本事是十二部,汝若读诵,令通利者,是等经中,为有胜负以不?”

  时,二比丘白佛言:“世尊!是十二部实无是说。”

  佛复告二比丘言:“说十二部经,为欲除灭诤讼胜负。汝今云何作如是说?汝等愚人,作如是解,我岂可有如是说耶?若生诤讼,此非佛法,又复不应出家之法。我佛法中,终不如是我胜汝负,乃至我所说法句义具足,汝之所说句义不足。如是诤讼,实非我说。汝二比丘!如斯之事,汝应作不?”

  时,二比丘即礼佛足,白佛言:“我等闻佛所说,自知有过。实如婴愚,无所知解。作不应作,所作不善,乃共相决种种胜负,实有是过。唯愿世尊怜愍我故,听许忏悔。”

  佛言:“知汝诚心殷重忏悔,汝实婴愚,无所知解,所作不善,不如佛教,非出家法,乃诤胜负,各云多知,乃至我所言说句义具足,汝不具足。如是胜负,实不应作。吾今受汝诚心忏悔,使汝善法增长,无有退失。何以故?若能至心,实知有罪,然后忏悔,后莫复作。如是忏者,善法增长,无有退失。”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一一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旧园林毗舍佉讲堂中。时,尊者迦叶于日没时,从禅定起,往至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佛告迦叶:“汝可教授诸比丘等,当为说法。所以者何?我恒教授,汝亦应尔。我常为诸比丘说法,汝亦应尔。”

  迦叶白佛:“是诸比丘,难可教授,不能受语。”

  佛告迦叶:“汝于今者,见何因缘,而不为说?”

  迦叶对曰:“若不信者,退失善法,便生懈怠,无有惭愧,愚痴无智,贪着他物,有恚害心,睡盖所覆,掉动不停,于法疑惑,深着我见,具于烦恼垢污之心,喜瞋失念,无暂定,有如是等种种不善恶法,决定具有。如斯等人,尚无少善,况复增进善法,无有退失?若复有人,具于信心,不退善法,精进不倦,能修惭愧,有智之人,具行善法,无有贪想,远离瞋嫌,除睡眠盖,心不掉动,无有疑惑,不着身见,心净无染,不喜瞋恚,能住心念,具于禅定,善法不退,若有具上种种善法,我尚不说彼人善法停住,况不增长?如斯等人,于日夜中,善法增长。”

  佛告迦叶:“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不信者,退失善法,乃至如斯等人,尚无少善,况复增长?若复有人,具信心者,不退善法,乃至我尚不说彼人善法停住,况不增长?”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旧园林毗舍佉讲堂。时,尊者迦叶于日没时,从禅定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佛告迦叶:“汝可教授诸比丘等,为其说法。所以者何?我常教授,汝亦应尔。我常为彼而说法要,汝亦应尔。”

  迦叶白佛言:“世尊!是诸比丘不能受语,难可教授。”

  佛告迦叶:“汝何以故,而不教授,为其说法?”

  迦叶对曰:“世尊是法根本,是法之导,法所依凭。善哉!世尊,愿为敷演,我闻语已,至心受持。”

  佛告迦叶:“汝今善听,受持忆念,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迦叶白佛:“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迦叶:“昔有比丘自修阿练若行,赞叹修阿练若行者,自行乞食,着粪扫衣,赞叹乞食着、粪扫衣者。少欲知足,常乐空闲寂静之处,勤修精进,心不驰散,恒乐禅定,自尽诸漏,赞尽漏者。以是之故,一切比丘咸来亲近,而问讯之。而此比丘语诸来者:‘善来比丘!可就此坐。汝名为何?是谁弟子?履行贤良,应沙门法。夫出家者,宜应如汝,作于沙门。若见汝者,学汝所为,不久必当获于己利。’新学比丘,睹斯事已,而作是念:‘彼有比丘,共相恭敬,我今亦当习学其行,自修阿练若行,赞叹修阿练若行者,自行乞食,着粪扫衣,赞叹乞食着粪扫衣者。少欲知足,常乐空闲寂静之处,勤修精进,心不驰散,恒乐禅定,自尽诸漏,赞尽漏者。以是之故,一切比丘咸来亲近,安慰问讯。而此比丘语诸来者:“善来比丘!可就此坐。汝名为何?是谁弟子?履行贤良,应沙门法。出家之人,宜应如汝,作于沙门。若见汝者,学汝所为,不久必当获己义利。”’诸新学者,若生是念,长夜利益,得义得乐,名自济拔,能令正法得久住世,是人进趣,终不退没。”

  佛告迦叶:“若有比丘生则有福,初始出家,多得利养,衣服、汤药、床敷、卧具,四事丰饶。复有比丘,见是比丘,亲近谈语,安慰问讯。时,此比丘语彼比丘:‘汝名何等?是谁弟子?生则有福,多得利养,衣服、汤药、床敷、卧具,四事丰饶。若有比丘亲近汝者,四事不乏。’若有新学比丘,睹斯事已,应作是念:‘彼有生福比丘,共相恭敬,我今亦当修如是行,衣服、卧具、饮食、汤药,四事供养,亦常丰饶。’若新学比丘作如是意,学如是事已,是名长夜衰耗,都无利益,及以利乐,非沙门法,受诸苦恼,名自轻毁,梵行不立,没于淤泥,为恶所欺,具于结使,数受诸有,名生热恼,获得苦报,必当受于生老病死。”

  时,大迦叶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旧园林毗舍佉讲堂。时,大迦叶于日没时,从禅定起,往至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尔时,世尊告迦叶言:“汝今朽老,年既衰迈,着此商那粪扫纳衣,垢腻厚重,汝今还可诣于僧中,食于僧食,檀越施衣,裁割坏色,而以着之。”

  迦叶白佛言:“世尊!而此纳衣是我久服,我亦赞叹着纳衣者,云何可舍?”

  佛告迦叶:“汝见着纳衣者,有何义利?长夜服玩,自行阿练若行,赞叹阿练若行者,自行乞食,赞叹乞食者。”

  迦叶白佛言:“世尊!我见纳衣者有二种利:于现在世安乐而住;未来之世,为诸比丘作照明法,为后世人之所习学。后世人辈,当发是意:‘昔佛在世,大德比丘,久修梵行,善乐佛法,深达法式,少欲知足。自行阿练若行,赞叹阿练若行者。着粪扫衣,赞叹着彼粪扫衣者。次行乞食,赞叹乞食者。’未来世人多生此心,欣慕斯法,为作救拔,义利安乐。”

  佛赞迦叶:“善哉!善哉!汝若如是,于长夜中,怜愍世间,利益弘多,为作救济,义利安乐。若有沙门及婆罗门毁头陀者,是等即为毁呰于我。若有赞叹头陀功德,是等即为赞叹于我。所以者何?我以种种因缘,无数方便,赞叹头陀所得功德,安立头陀,赞叹头陀,诸行中胜。汝从今日已后,常应自行阿练若行,赞叹能行阿练若行者。”

  时,大迦叶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在于边远,草敷而住,衣被弊坏,染色变脱,须发亦长,来诣佛所。尔时,世尊大众围绕,而为说法。时,诸比丘见迦叶已,皆生是念:“彼尊者不知出家所有威仪,衣色变秽,须发亦长,威仪不具。”

  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之所念,为欲令彼生钦尚故,遥见迦叶,即语之言:“善来迦叶!”寻分半座,命令共坐,我当思惟:“汝先出家,我后出家,是故命汝,与尔分座。”

  摩诃迦叶闻斯教已,即怀惶悚,便起合掌,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是我大师,我是弟子,云何与师同共同坐?”第二第三,亦作是言。

  佛告迦叶:“实如汝言,我是汝师,汝是弟子。”即命迦叶:“汝可于彼所应坐处,于中而坐。”时,尊者迦叶即奉佛教,敷座而坐。

  尔时,世尊为欲令彼诸比丘等,益增厌恶,自呵责故,为欲赞叹摩诃迦叶功德尊重与佛齐故,告诸比丘:“我修离欲之定,入于初禅,作意思惟,迦叶比丘亦欲离恶不善,有觉有观,入于初禅,亦复昼夜,欲入初禅;二禅、三禅,及第四禅,亦复如是。我若发心欲入慈心、无嫌怨心、无恼心、遍广心、善修无量,于其东方,作如是心,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作是心,我于昼夜,欲修是心。摩诃迦叶,亦复如是,欲入慈心、无嫌怨心、无恼心、遍广心、善修无量,于其东方,作如是心,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作是心。我若修于悲喜舍心,我于昼夜,常入此心。摩诃迦叶亦复如是,于昼夜中,常入此心。我欲灭除恼坏,却于色想,除若干想,入无边虚空,亦欲昼夜常入此定,识处不用处,非想非非想处,亦复如是。我亦欲入神通等定,能以一身作无量身,以无量身还作一身。我欲观察诸方上下,入于石壁,无有障碍,犹如虚空,坐卧空中,如彼雁王,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至梵天,手扪日月。若我昼夜欲修是定,迦叶比丘,亦复如是,欲入于彼神通等定,能以一身作无量身,以无量身还为一身,观察四方,四维上下,能以此身入于石壁,无有障阂,犹如虚空,坐卧空中,如彼雁王,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至梵天,手扪日月,亦欲昼夜常入此定。天眼、天耳,及他心智、宿命、漏尽,亦复如是。”尔时,世尊于彼无量大众之中,称赞迦叶功德,尊重如是,种种与己齐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迦兰陀竹林。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阿难在耆阇崛山中。于时阿难食时已到,语尊者摩诃迦叶言:“大德!食时已到,可共乞食。”于是摩诃迦叶着衣持钵,与阿难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阿难语摩诃迦叶言:“日时犹早,我欲至彼比丘尼精舍,观诸比丘尼等所行法式。”迦叶答言:“可尔。”即时共诣比丘尼精舍。

  尔时,诸比丘尼遥见二尊者来,即敷床座。既敷座已,白二尊者:“可就此坐。”时,二尊者即就其坐。诸比丘尼既见坐已,稽首礼足,在一面立。尔时,摩诃迦叶为比丘尼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于彼众中,有比丘尼名偷罗难陀,闻说法要,心不甘乐,即出恶言:“今者云何长老迦叶在阿难前为比丘尼而说法要?如卖针人,至针师门,求欲卖针,终不可售。今者迦叶,亦复如是,云何乃在阿难前而说于法?”作是语已,嘿然而住。

  时,摩诃迦叶以净天耳闻其所言,语长老阿难:“汝见是偷罗难陀比丘尼心不喜乐悦心,出粗言不?”是时阿难语迦叶言:“彼说何事?”迦叶答言:“彼作是说:‘云何迦叶在阿难比提醯子牟尼之前而说法要?以汝同彼针师之子,以我名为卖针之人。’”尊者阿难语迦叶言:“止!止!尊者!婴愚少智,不足具责,唯愿大德听其忏悔。”

  迦叶即语长老阿难言:“如来、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为教导故,引彼月喻,日渐增长,能具惭愧。离于无惭,忍于骂辱,禁制身心,往返人间,为导于我,为说于汝,同彼月耶?”

  阿难答言:“如来世雄,实不说我同于彼月。”

  迦叶复言:“唯佛、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等正觉知者,说我同彼月初生时,日渐增长,能具惭愧。离于无惭,忍于骂辱,禁制身心,往返诸家。”

  阿难白言:“实尔。”

  尊者迦叶语阿难言:“如来世尊于无量百千大众之前,称我名字言:‘是大德有惭愧人,智慧深远,喻似于己。’佛告比丘:‘我今离于欲恶不善,有觉有观,喜乐一心,入于初禅,昼夜常在如是定中。迦叶比丘亦常离于欲恶不善,有觉有观,喜乐一心,入于初禅,昼夜恒在如是定中。’”

  阿难答言:“实尔。迦叶!”二三四禅,慈悲喜舍及四禅定、三明、六通,亦复如是。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于比丘尼大众之前,作师子吼已,从坐而起,即还所止。

  (一一九)

  尔时,如来将欲涅槃。尊者阿难、摩诃迦叶在耆阇崛山。时世饥俭,乞食难得。于是尊者阿难将诸新学比丘,向于南山聚落。新学比丘之中,有诸年少,乐着嬉戏,耽嗜饮食,不摄诸根,无有威仪,初夜后夜,不勤行道,读诵经典,左胁着地,自恣睡眠。既达彼已,诸比丘中,三十余人罢道还俗。以是之故,徒众减少,游行己竟,还至于彼王舍大城耆阇崛山,收摄衣钵,洗手足已,往诣尊者大迦叶所,礼尊者足,在一面坐。时,大迦叶告阿难曰:“汝从何来?徒众减少。”

  阿难答言:“我往至彼南山聚落,弟子之中三十余人,昔日尽是童真出家,罢道还俗,以是事故,徒众减少。”

  摩诃迦叶语阿难言:“如来何故制别众食,而听三人共一处食?如是之意为欲拥护于诸人故,使不损减。复为制伏恶欲比丘,断除于人多眷属故,称僧名字,多有所求,减损诸家,破坏众僧,使作二部故,令如法比丘不得供养衣服饮食,非法比丘多获利养。恶欲比丘既得供养,与净行者而共诤讼。汝以何故,于饥馑世,将彼新学年少比丘以为徒众?而此比丘,乐着嬉戏,贪嗜饮食,诸根驰散,无有威仪,贪嗜睡眠,无有厌足。初夜后夜不勤行道,读诵经典,云何而此如是徒众游行至彼南山聚落?既达彼已,三十余人昔日尽是童子出家,罢道还俗。汝于今者,徒众破坏。汝今无智,犹如小儿。”

  阿难答言:“我已年迈,云何而言‘犹如小儿’?”

  迦叶复言:“我非无故称汝名字以为小儿。今世饥馑,乞丐难得,而汝云何多将人众,游行至彼南山聚落?汝弟子中,有诸年少,乐着嬉戏,贪嗜饮食,诸根驰散,无有威仪,贪好睡眠,无有厌足。初夜后夜不勤行道,读诵经典,使三十余人休道还俗。如是所作,岂非同彼小儿者乎?”

  尔时,帝舍难陀比丘尼闻大迦叶呵责尊者阿难比丘作小儿行,心中不悦,生大忧恼,即出粗言:“此大迦叶本是外道,而今云何毁呰阿难比提醯牟尼作小儿行?”

  是时,迦叶以净天耳闻比丘尼出斯粗言毁骂己已,于是迦叶告阿难曰:“帝舍难陀比丘尼身心中不悦,生大苦恼,发是恶言:‘斯大迦叶本外道师,云何毁呰尊者阿难比提醯牟尼作小儿行?’”

  即时阿难语迦叶曰:“此比丘尼稚小儿智,犹如婴孩,唯愿大德,听其忏悔。”

  摩诃迦叶语阿难言:“我出家时,作是要誓:‘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我当归依。’自出家来,未有异趣,唯依如来、无上至真、等正觉。我先在俗,未出家时,观诸世间生老病死、忧悲愁恼众苦聚集,如是之事,竞来逼切。我于尔时,厌家迫迮,无有可处。乐出家法,能离尘垢。观于在家,众事愦闹,犹如入于钩棘之林,钩剀刺牵,伤毁形服,难可得出。在家亦尔,缘务缠缚,没于欲泥,不得修于清净梵行。昼夜思惟,不见一法能胜于彼,剃除须发,被服法衣,弃舍家业,信心出家。欲出家时,选择家中,最下衣裳,得一弊衣,其价犹直十万两金,即便取之为僧伽梨。先所居业,一切悉舍,眷属亲戚,亦悉舍离。复作是念:‘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我当归依,随其出家。’时,彼王舍大城中间,有罗罗健陀。罗罗健陀中间,有多子塔。我端严殊妙,诸根寂定,心意惔怕,得于无上调伏之心,相好光饰,如真金楼。我既见已,心中踊跃,即作是念:‘我昔推求出世之师,今所见者,真是我之婆伽婆、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也。’作是念已,心不散乱,专念观佛。更正衣服,右绕三匝,䠒跪合掌,白佛言:‘佛是我世尊,我是佛弟子。’如是三说。佛亦复言:‘如是!迦叶。我是汝世尊,汝是我弟子。’亦复三说。佛告迦叶:‘世间若有声闻弟子,都无至心,实非世尊而言世尊,实非罗汉而言罗汉,非一切智言一切智。如是之人,头当破坏作于七分。我于今日,实是知者,实是见者;实是罗汉,而言罗汉;实等正觉,言等正觉。我所敷演,实有因缘,非无因缘,而说法要。实有乘出,非无乘出。实有对治,非无对治。实有精进,非不精进。能断结漏,非不能断。迦叶!汝今应作是学,诸有所听,是善法仪,应当至心受持莫忘,尊重忆念,舍于乱心,宜应专意观五受阴增长损减,常应观彼六入生灭,安心住于四念处中,修七觉意,转令增广,证八解脱,系念随身,未曾放舍,增长惭愧。’尔时,如来为我种种分别法要,示教利喜。我于尔时,寻随佛后,未曾舍离。每作是念:‘佛若坐者,我当以此僧伽梨,价直十万两金者,与如来敷之。’佛知我心之所念故,出道而住,我疾牒衣,以敷坐处。白佛言:‘世尊!愿就此坐。’佛即坐上,既坐上已,语迦叶言:‘此衣轻软。’迦叶白佛:‘实尔,世尊。唯愿世尊怜愍我故,当受此衣。’佛告迦叶:‘汝能受我[仁-二+商]那纳衣不?’迦叶答言:‘我能受之。’尔时,如来即受迦叶所著大衣。我于是时,自从佛手受是[仁-二+商]那粪扫之衣。佛授我已,即便起去,我随佛后,绕佛三匝,为佛作礼,即还所止。我于八日,学得三果。至第九日,尽诸有漏,得阿罗汉。阿难当知,若有人能正实说者,应当言:‘我是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持佛法家,禅定解脱诸三昧门中,出入无碍。’譬如转轮圣王,所有长子,未受王位,五欲自恣。我于今者,亦复如是,是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持佛法家,禅定解脱诸三昧门,出入无碍。如转轮王所有象宝甚为高大,持一多罗树叶覆其身体,欲令不现,可得尔耶?”

  阿难即言:“如是树叶,终不能覆彼大象身。”

  尊者迦叶语阿难言:“彼犹易覆,无有人能障覆于我六通之者。若有人于如意通中生疑惑者,我悉能为演说其义,令得明了。天耳通、知他心通、宿命通、生死智通、漏尽通,若复有人,于此通中生疑惑者,我亦能为演说其义,使得明了。”

  阿难答曰:“我于长夜,每敬尊者,心生净信。”

  时,二尊者作是说已,欢喜而去。

  (一二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迦兰陀竹林。尔时,尊者舍利弗及大迦叶俱在彼山。时,彼国中有诸异见六师徒党,来诣尊者舍利弗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而作是言:“如来世尊颇说于我死此生彼,如是说不?”

  舍利弗答言:“如斯之事,佛所不说。”

  外道六师复作是言:“若如是者,说于我身在此间耶?更不生耶?”

  舍利弗言:“如斯之事,佛亦不说。”

  外道复言:“我于此死,亦生于彼,亦不生彼,如是说耶?”

  舍利弗言:“佛亦不说。”

  外道复言:“我死之后,非生非不生耶?”

  舍利弗言:“佛亦不说。”

  外道复言:“我先问汝,死此生彼,乃至非生非不生,悉不见答。汝若名为宿旧出家,应广解义,为我分别。今者观汝不能答我,便是童蒙,无智愚人。”时,彼外道作是语已,即从坐起,还其所止。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去舍利弗不远,外道去后,舍利弗即诣于彼大迦叶所,以外道问,向迦叶说:“如来何故,如是四问,默然不答?何以故,不引相似比类而答于彼?我昔曾闻,有人问佛:‘于此死已,受后有不?’佛默然不答。又问:‘死后不受有耶?’佛亦不答。又问:‘我此死已,亦受后有,亦不受耶?’佛亦不答。又问:‘我死之后,非受于有,非不受有耶?’佛亦不答。”

  尊者迦叶语舍利弗言:“如来宁可说色灭已,生于后有,乃至非生非不生。世尊于彼色所尽处,正智解脱,然都无有死此生彼,死此不生彼,亦生亦不生,非生非不生,是故不答。如斯之义,甚深广大,无量无边,无有算数,乃至尽灭。受想乃至识,死此生彼,乃至非生非不生,亦复如是。此是动转,此是憍慢,此是放逸,此是有为造作之业,此是爱结,此爱生彼爱不生,彼爱亦生彼,亦不生彼爱,非生彼非不生彼,如来爱尽得善解脱,爱尽生彼,有亦无也。不生彼,有亦无也。生彼不生彼,亦无也。非不有生彼,非不无生彼,亦无也。此义甚深,广大无边,无有算数,至于尽灭。大德舍利弗当知,以是因缘故,如来于问中,而不正答,死此生彼,此死不生彼,亦生彼亦不生彼,非生非不生。”

  此二大人互相赞美,各还所止。

  (一二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西园林中毗舍佉讲堂。彼大迦叶于日没时,从禅定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如来初始制戒之时,极为鲜少,修行者多?今日何故,制戒转增,履行者少?”

  佛告迦叶:“如是,如是。众生命浊、结使浊、众生浊、劫浊、见浊,众生转恶,正法亦末,是故如来为诸弟子多制禁戒,少有比丘,能顺佛语,受持禁戒,诸众生等,渐渐退没。譬如金宝渐渐损减,乃至相似金出。如来正法亦复如是,渐渐损减,像法乃出。像法出故,正法灭没。迦叶当知,譬如海中所有船舫,多载众宝,船必沉没。如来教法亦复如是,以渐灭没。如来正法,不因地没,亦非水火风之所坏。若我法中,生于恶欲,行恶威仪,成就众恶。法言非法,非法言法,非是毗尼说言毗尼,犯说非犯,非犯说犯,轻罪说重,重罪说轻。如斯之事,出于世者,皆由像法句味相似,令佛正法渐渐灭没。迦叶当知,有五因缘能令法灭,一切咸共忘失章句,善法退转。何等为五?不恭敬佛、不尊重佛、不供养佛、不能至心归命于佛,然复依止佛法而住。不敬法、不尊重法、不供养法,于正法中不能至心,然依法住。不恭敬戒、不尊重戒、不供养戒、不能至心持所受戒,然依戒住。不恭敬教授、不尊重教授、不供养教授。不能至心向教授者,以不恭敬、尊重、供养,亦不至心向教授故,然复依此教授而住。于同梵行,佛所赞者不恭敬、不尊重、不供养、不能至心礼拜问讯,然犹依彼而得安住。迦叶!以此上来五因缘故,能令正法,渐渐灭没,衰退忘失。

  “迦叶!复有五因缘故,能令正法久住于世,不没不退,不忘不失。何等为五?恭敬世尊、尊重于佛、供养于佛、常能至心归依于佛。于法于戒,及以教授、同梵行者,亦应供养、恭敬、尊重、至心向之,以此五种善因缘故,能使正法久住于世,不没不退,不忘不失。以是义故,应当恭敬佛、法、教授、同梵行者。”

  诸比丘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月喻、施与  角胜、无信  佛为根本
  极老、纳衣重  是时、众减少
  外道、法损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六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七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二诵第二

  (一二二)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城中有伎人主,号曰动发,往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却坐一面,而作是言:“瞿昙!我于昔者曾从宿旧极老伎人边闻:‘于伎场上,施设戏具,百千万人皆来观看,弹琴作倡,鼓乐弦歌,种种戏笑。所作讫已,命终之后,生光照天。’如是所说为实为虚?”佛告之曰:“止!止!汝今莫问是事。”时,彼伎主第二第三,亦如是问,佛悉不答。

  尔时,如来语伎主言:“我今问汝,随汝意答。若有伎人,于伎场上,施设戏具,弹琴作倡,鼓乐弦歌,以是事故,百千种人,皆悉来集。如此诸人,本为爱欲、瞋恚、愚痴之所缠缚,复更造作放逸之事,岂不增其贪、恚、痴耶?譬如有人,为绳所缚,以水浇之,逾增其急。如是诸人,先为三毒之所缠缚,复更于彼伎场之上作倡伎乐,唯当增其三毒,炽盛如是。伎主汝为斯事,命终得生光照天者,无有是处。若有人计于伎场上作众伎乐,命终生于光照天者,我说是人名为邪见。邪见之果,生于二处,若堕地狱,或堕畜生。”佛说是已,时,彼伎主悲泣堕泪。佛告伎主:“以是因缘故,汝三请,我不为汝说。”

  尔时,伎主白佛言:“世尊!我今不以闻佛语故而便涕泣,我愍如斯诸伎人等,婴愚无智,所作不善。彼于长夜,作如是见,于未来世,当受大苦,常被欺诳,为人所轻。若有伎人作如是言:‘于伎场上作倡伎乐,命终生彼光照天。’者,如是之言名大妄语。若以此业,生光照天,无有是处。世尊!我从今日更不造彼如是恶业。”佛即告言:“汝今真实,于未来世,必生善处。”

  尔时,伎主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城中有善斗将,为聚落主,往诣佛所,顶礼佛足,问讯已讫,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于昔者,曾从宿旧耆老边闻:‘若欲战时,要当庄严所持器仗,牢自防护,勇猛直进,无有怯弱,能破前敌,伤杀物命,使余军众皆悉退散。作是事已,命终得生箭庄严天。’”彼时斗将作如是问,佛告之曰:“止!不须说。汝于今者,所问义趣,甚为不善。”第二第三,亦如是问。

  佛复告言:“汝已殷勤三问于我,汝若能受,当为汝说。诸有战者,牢自庄严,善知斗术,最为阵首,勇猛前进。如是战将,岂不作意方便,欲得伤害彼诸军众,作是念言:‘云何当系缚于彼、伤害于彼,令其坏尽。’宁可不生如是念耶?战将!汝于众生所起三邪恶业。何等名为三邪恶业?所谓即是身口意也。若以如是三不善业,身坏命终,得生天者,无有是处。战将!汝今若如是见者,即是邪见。邪见之业必生二处,或在地狱,或堕畜生。”尔时,斗将闻佛语已,悲泣流泪。佛复告曰:“我以是故,三请不说。今为汝说,何故涕泣?”

  时,彼斗将白佛言:“世尊!我不为闻是说故,而生悲恼;怜愍诸斗战者,长夜愚闇,婴孩无智,所作不善,常为此事,于未来世,当受大苦。如是恶业,而实不得生于天中。若以此业,而生彼箭庄严天者,实无是处。世尊!我从今更不作于如是邪见。”佛即赞言:“善哉!善哉!汝所说者,甚为希有。”

  尔时,斗将闻佛所说,顶礼还去。

  (一二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善调马师聚落主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佛告调马师曰:“以几因缘,令马得调?”

  马师言:“瞿昙!以三事故,能令马调:一者、一向须濡。二者、一向须粗。三者、亦濡亦粗。”

  佛语之言:“若斯三事不能调者,复当云何?”

  马师对曰:“打令命终。”马师即言:“瞿昙!汝为无上调御之师,调丈夫时,以几事调?”

  佛言:“我亦以三事调御:一、须濡语。二者、粗语。三者、不濡不粗,而得调伏。云何名为一向须濡?如佛告比丘:‘汝若修三业善者,获善果报,此是天,此是人。’是名一向以濡而得调伏。云何名粗?如说三恶道,此是身口意业造恶果报。云何名为粗而濡?说身口意有诸善业,得生人天,此是身口意善所获果报;亦说身口意有诸恶业,当堕三涂,斯亦身口意所获果报。是则名为亦粗亦濡,而调众生。”

  马师白佛:“若以此三不调伏者,当云何调?”

  佛告之曰:“与其切言,若不调者,深加毁害。”

  马师对曰:“今汝沙门常说不杀,云何言害?”

  佛言:“马师!如是!如是!言如来者,实不应杀,所不应作。如来世尊以此三事用调众生,若不调者,终不与语,亦不教诏,亦不指授。”佛告马师:“于汝意云何?如来若不教授,设不与语,设不指授,如是者则名毁害,是真毁害。”

  马师对曰:“实尔!瞿昙。如来若当不与其语,不教授法,实成毁害,甚于世害。”马师复言:“瞿昙!我自今已后,当断毁害,更不造恶。”

  佛即赞言:“马师!如汝所说,实为真正。”

  尔时,马师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一二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聚落主名曰恶性,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即白佛言:“世尊!如世有人无所修集,恼触于他,作恼触语。是故诸人,咸称其人,名为极恶。”

  佛告聚落主:“设有一人,恼触于彼,作恼害语,出恼语故,令他瞋忿,以是之故,名为恶性。不修正见、正业、正语、正命、正念、正方便、正志、正定,不修正定故,恼触于彼。以恼触故,极生瞋忿。以瞋忿故,出瞋忿语。出瞋语故,名为恶性。”

  时,村主言:“希有瞿昙!实如所言,以恼触故,实名恶性。我以不修正见故,为彼触恼。以恼触故,称我恶性。一切世人咸皆称我,以为恶性,从是已来,名为恶性。”村主复言:“瞿昙!云何得不恼触?”

  “无恼触故,得无恼语。虽复为彼之所恼触,不恼于他。虽复为彼之所恼语,而不恼语以恼于彼。虽为他恼,不生心恼。以不恼故,世人咸称能忍善者,亦复于彼生忍善想。若如是者,能修正见。修正见故,正业、正语、正命、正志、正方便、正定、正念。修正定故,为他所触,而不生恼。不生恼故,名为忍善。”

  村主言:“希有瞿昙!所说甚善。实如所言,我以不修正见故,为他所恼。为他恼故,出恼触言,是以世人,称我恶性,皆生恶想,故名恶性。不修八正道故,为他所触,出恼触语,遂至瞋忿。有是想故,世人称我,以为恶性。”

  村主言:“瞿昙!我从今已后,如是恶性,卒暴、我慢、凶险,我当舍弃。”

  佛赞之曰:“汝若如是,实为甚善。”

  时,彼村主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一二六)

  尔时,有聚落主名如意珠顶发,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即白佛言:“世尊!我于往日在王宫殿,与诸辅相共一处坐,群臣眷属详议讲论,所谓作沙门者,为得捉于钱宝,以不得捉金不?时,彼众中有一人言:‘纵令捉者,竟有何过?应当得捉。’有一人言:‘不应得捉。沙门释子不捉金宝。’世尊!如是二语,为得名为称法而说,为不称说?若作斯语,非为毁佛,非过言耶?为是佛说,为非是乎?”

  佛告聚落主:“若作是说,斯名谤我,为不称说,名为过说。然我所说,实不同彼。何以故?为比丘者,沙门释子,法不应捉金等钱宝。若捉金等钱宝,彼非沙门释子之法,佛之教法转胜端严。佛如是说,为比丘者,不应捉于金等钱宝,设有捉者,非沙门法。”

  村主言:“我于彼时,于大众中,亦作是说,沙门释子实不应捉金等钱宝,若有捉者,宜应自恣放逸五欲。”时,彼村主闻佛所说,顶礼而去。

  当于尔时,阿难比丘侍立佛侧,以扇扇佛。佛告阿难曰:“汝可召诸比丘依此王舍城而住止者,尽集讲堂。”尔时,阿难奉佛教已,如佛所命,敕诸比丘,尽集讲堂。时,诸比丘各来集已,阿难诣佛,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诸比丘僧依王舍城迦兰陀竹林者,皆来集在讲堂之中,唯愿世尊宜知是时。”

  尔时,世尊即往讲堂,于众僧前敷座而坐。佛告比丘:“有如意珠顶发聚落主来至我所,顶礼我已,而作是言:‘我于往日,在王宫殿,与诸辅相共议讲论沙门之法,为应捉持金等钱宝,为不捉耶?时,彼众中有一人言:“假令沙门捉持钱宝及金银等,有何过咎?但捉无苦。”复有人言:“沙门之法,法不应捉金等钱宝。”如斯二人,其语不同,此二人言,何者称法?’我即答言:‘沙门释子不应捉持金等钱宝。’时,聚落主而作是言:‘我于昔时,于彼众中,亦作是语,如斯沙门,得捉金等及以钱宝,亦应恣令受于五欲。’时,彼村主闻我所说,欢喜而去。”

  佛告诸比丘:“汝等当知,彼如意珠顶发聚落主于众人前作师子吼言:‘沙门法不应受取金银钱宝。’汝诸比丘从今已后,若有所须,欲捉之者,当作草木及捉粪想,宁捉粪秽,不捉宝物。”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一二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瞻波国竭城祇池岸。时,聚落主号王顶发,来诣佛所,顶礼尊足,在一面坐。佛告之曰:“此世间中,多有众生依二种法:一贪欲乐,二名习于无益。身事非圣之法,徒受无益损减。习于欲乐,是名下贱系累之法。受欲乐者,凡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聚非法财,残害物命,自乐己身,而为己身作正乐因,此亦不名供养父母,亦不名与妻子及其僮仆,亦非亲友、知识、眷属、辅弼己者,亦复不名为供养供给沙门、婆罗门,诸福田等。若如是者,不修上道,不作乐因,不得乐报,是名第一欲乐。设受欲乐,或时如法,或不如法,或为残害,或不残害,以乐己身,安乐父母、妻子、僮仆、亲友、眷属、辅弼己者,悉皆供养供给,与正安乐,然不施与沙门、婆罗门,及诸福田,亦复不修正道,不作乐因,不求乐报,不作生天因缘,是名第二欲乐。”

  佛复告聚落主:“若有集于财宝,如法而聚,而为残害,以如法故,不造残恶故,修自己身,正受其乐,亦名正理供养父母,及与妻子、僮仆、亲友、眷属、辅成己者,皆名正与安乐,正事给养。时时供养沙门、婆罗门,修立福田,修于上道,种于乐因,求乐果报,作生天因缘,是名第三受于欲乐。我今为诸受欲乐者,皆悉同说。设受欲乐,我说下贱。设受欲乐,我说为中。设受欲乐,我说为上。何者下贱?非法聚财,又不非法聚财,自乐己身,而为己身作正乐因,此亦不供养,亦不名与妻子、僮仆、亲友、眷属,亦不随时供养沙门、婆罗门诸福田等,不修上道,不作乐因,不得乐报,不作生天因缘,是名为下。何等名中?设受欲乐,或时如法,或不如法,或为残害,以自乐身,亦复安乐父母、妻子、僮仆、亲属,乃至不作生天因缘,是名为中。云何名上?所谓如法聚财,不作残害,身正受乐,正理供养父母及与妻子、僮仆、亲友,乃至能作生天因缘,是名为上。

  “何等无益三种苦身?所谓苦非圣法,无有义利,若有苦身,心已变坏。初犯禁戒,身心内外一切俱热,追念此事,无时暂离。现在之世,不离烦热,终不能得过人之法,是名初无益苦身法。若复有人,虽不犯戒,心亦不变,然复称于身心二业,内外俱适,修学是事,现在之世,不离烦恼,终不能得过人之法,是名第二无益苦身。复次若更有人,虽不犯戒,心不变异,然复称于身心二业,内外俱适,修念此事,现在之世,不离恼热,有少增进过人之法,或得少智,或得见法,或少禅定,是名第三无益苦身。

  “聚落主!我亦不说无益苦行都为一种,有一苦行名为下品,复有苦行名为中品,又有苦行名为上品。云何名下?初毁戒时,心已变坏,身心内外一切俱热,追念此事,无时暂离,于现在世,不离烦恼,终不能得过人之法,是名为下。云何名中?若复有人,虽不犯戒,心亦不变,然复称于身心二业,内外俱适,修学此事,于现在世,不离恼热,亦不能得过人之法,是名为中。云何名上?若更有人,虽不犯戒,心不变异,然复称于身心二业,内外俱适,修学此事,于今现在,不能永断一切烦恼,有少增进过人之法,或得少智,或得见法,或触禅乐,是名为上。

  “为,聚落主!除是二边,趣向于道,所谓三种欲乐,及以三种无益苦身,趣向中道。何等名为舍于三种欲乐之事,及以三种无益苦身,向中道耶?聚落主!贪染欲乐,恼害自身,亦恼害他,自他俱害,现集诸恶,于当来世,亦集诸恶。以此因缘,心烦悲忧,受诸苦恼。设尽欲结,亦无自苦,亦不苦他,亦复无有自他之苦,现在之世,不集诸苦,于未来世,亦复不集一切众苦,以是义故,得现法乐,离众恼热,不择时节,得近涅槃。于现在世,能得道果,智者自知,明了无滞,不随他教,是名初中道。聚落主!复有中道,离于恼热,不择时节,得近涅槃,智者自知,不随他教,所谓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定、正方便、正志、正念,是名第二中道。”说是法时,王顶发聚落主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王顶发聚落主知法、见法、得法,度疑彼岸,离于疑惑,不随他教,不受异见,于佛法中,得自在辩。即从坐起,整衣服,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于今日,已得出过,归依于佛,亦复归依法僧二宝,我持优婆塞戒,从今尽寿,归依三宝。”

  尔时,王顶发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踊跃,顶礼而去。

  (一二八)

  尔时,世尊游行于末牢村邑,渐次至于优楼频螺聚落,在鹦鹉阎无果林中。时,驴姓聚落主遥闻世尊游末牢邑,至优楼频螺聚落鹦鹉阎无果林,作是思惟:“我闻世尊瞿昙所说之法,能灭现在一切苦习,我亦欲灭现在一切苦习,宜应诣彼,听斯妙法,彼或为我说于尽灭苦习之道。”时,彼驴姓思惟是已,即出聚落,往世尊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闻如来所说之法,能灭众生现在苦习。善哉!世尊垂哀矜愍,愿为敷演现在能灭苦习之义。”

  尔时,世尊即告之曰:“我若为汝说于过去曾更无量众苦灭苦习法,汝或时信,或不信,或乐不乐。我今亦欲为汝说于未来无量众苦灭苦习法,而汝或信,或不信,或乐不乐。”佛复告曰:“我于今者,即于此处,为汝说于灭苦习法,汝当谛听,至心受持。诸有众生,起小苦处,而此苦中,种种差别,是等众苦,因欲而生,皆习于欲,欲为根本,欲为因缘。”

  时,聚落主复白佛言:“善哉!世尊!今我根钝,不解略说,唯愿垂愍,广演斯义,令我开悟。”

  佛复告言:“今我问汝,随所乐答。此优楼频螺聚落中,所有民众,假设有人尽系缚之,加诸骂辱,皆悉斩戮,汝颇于中,生苦恼不?”

  聚落主言:“虽复忧惨,不必一向生大苦恼。”复白佛言:“世尊!此优楼频螺聚落之中,是我爱者,则能生我忧悲苦恼,心不悦豫;非我爱者,非我所欲,非我所念,于斯等边,我则无有忧悲苦恼。”

  佛告之曰:“聚落主!是故当知,一切种种苦恼之生,皆由于欲,悉因于欲,欲为根本。”佛复告言:“聚落主!于汝意云何?若汝子未生,未依于母,未见闻时,颇于彼所,有欲亲昵、爱念心不?”

  对曰:“无也。”

  佛复告言:“汝子依母而生长已,汝若见时,颇生欲亲爱念以不?”

  对曰:“实尔。”

  佛言:“汝子依母生已,渐大,设当败坏,王贼劫夺,若如是者,汝生苦恼忧悲念不?”

  聚落主曰:“若遭是事,当于尔时,我心愁毒,若死若近死,况复不生忧悲苦恼?”

  佛复告言:“是故当知,一切种种苦恼之生,皆因于欲,悉从欲生,欲为根本。”

  聚落主言:“希有世尊!所说甚善!巧为方喻。”复白佛言:“我子设当在于远处,遣使往看,使若还迟,我与其母心意不安,怪使迟晚,我子将不平安耶?”

  佛言:“聚落主!是故当知,众生苦恼,种种忧悲,皆因于欲,由欲而生,欲为根本。假使四爱败坏变异,便生四种忧悲苦恼,若三亦皆生于忧悲苦恼,若有一爱,便生一忧悲苦恼。若无爱者,是则无有忧悲苦恼,离于尘垢,如池莲华,不著于水。”

  说是法时,驴姓聚落主远离尘垢,得法眼净,见法得法,解法知法,度疑离惑,不从他心,不趣异道,于佛教法,获得辩力。即从坐起,整衣服,合掌白佛,而作是言:“世尊!我已出离,归依三宝,从今日夜为优婆塞,尽我形寿,生清净信。”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九)

  尔时,世尊与千二百五十大比丘僧、千优婆塞、五百乞儿,而自围绕,游行摩竭提国,从一聚落至一聚落,从城至城,乃至到彼那罗健陀城卖叠园林,于中止住。时,闭口姓聚落主是尼乾陀弟子,闻佛在摩竭提游,乃至是中到此园林,作是念言:“我当往白师尼乾陀,然后往诣瞿昙边。”时,闭口姓即往尼乾陀所,顶礼其足,在一面坐。时,尼乾陀即告之言:“汝能以二种论难瞿昙不?如两鍓钩,钩取于鱼,既不得吐,又不得咽,斯二种论,亦复如是,能令于彼不得吐咽。”

  聚落主言:“唯愿教我,我当往问。何等二论能令瞿昙不得吐咽?”

  尼乾陀言:“汝诣彼所,如我辞曰:‘汝今瞿昙,颇欲利益诸家不?若不利益,与诸凡愚有何差别?若言利益,汝今云何将千二百比丘、千优婆塞、五百乞儿,从一聚落至一聚落,从城至城,破坏诸家。所经之处,为汝践蹈、摧坏、伤毁,如雹害禾,是名破坏,非为利益。’”

  尔时,闭口受其教已,诣卖叠林,往诣佛所,粗相问讯,在一面坐。即白佛言:“瞿昙!汝今宁可不欲增长利益于诸家耶?汝岂不常赞叹增长利益者乎?”

  佛告之曰:“我于长夜,恒欲增长利益之法。”

  时,聚落主而作是言:“汝若利益,何故今者于饥馑世,与千二百比丘、千优婆塞、五百乞儿,俱从一聚落至一聚落,从城至城,破坏诸家?斯非增长利益之法,所为损减,如雹害禾,汝坏人民亦复如是。”

  佛告之曰:“我忆九十一劫已来,无有一家以熟食施,而致损减。汝今且观一切诸家,多饶财宝,眷属僮仆,象马牛羊,是富基业,有不从施而得者?不尽从施我,获斯果报。有八因缘能坏诸家:若为王贼所侵,为火所烧,大水所漂,失所伏藏,生于恶子,不解生业,威逼用财,恶子无理,用于财货。一切世人皆云:‘八事能破居家。’我今更说第九之破。言第九者,所谓无常。离是九种外,言沙门瞿昙能破诸家,无有是处。若弃如是九种因缘,言沙门瞿昙,能破诸家,不增长者,无有是处。不舍是语,不舍是欲,如斯等人,犹如拍鞠,必堕地狱。”

  时,闭口姓聚落主闻是语已,心生惊怖,忧恼厌恶,身毛为竖,起礼佛足,归命于佛,而作是言:“我今诚心向佛忏悔!我甚愚痴,犹如婴儿,所作不善。今于佛前,虚妄不实,下贱妄语,唯愿哀愍,听我忏悔!”

  佛告之曰:“知汝至心,汝实知罪,实知愚痴,犹如婴儿,所作不善,汝于如来阿罗呵,作大虚妄鄙贱之业。今自知罪,诚心忏悔,善法增长,恶事退灭。我今愍汝,受汝忏悔,令汝善法增长,常不退失。”

  时,闭口姓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一三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那罗乾陀城卖叠林中。尔时,闭口姓聚落主而作是念:“我今欲见沙门瞿昙,不见我师尼乾陀者,不得往彼。”即时往诣尼乾陀所,顶礼其足,在一面坐。时,尼乾陀即告之曰:“今我教汝,作二种难,令彼瞿昙既不得吐,又不得咽。”

  闭口姓即问之曰:“阿阇梨!以何二难能令瞿昙不得吐咽?”

  复告之曰:“汝当往诣彼瞿昙所,作如是言:‘汝可不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汝亦赞叹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之法,若言不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与世凡愚有何差别?若言我欲利益安乐众生,何不一切等同说法?云何而有不为说者?’”

  时,聚落主受其教已,往诣佛所,粗相问讯,在一面坐。即白佛言:“汝实不欲利益安乐诸众生耶?岂不常赞如是法乎?”

  佛告之曰:“我于长夜,常欲利益一切众生,亦恒赞叹如是之法。”

  闭口姓言:“若如是者,何不为诸众生等同说法,有不说者?”

  佛告之曰:“我今问汝,随所乐答。譬如世人,有三种田:有一上田良美沃壤,极为上好。第二田者,适处其中好。第三田者,旷野边远,沙卤咸恶。有诸田夫,先于何田而下种子?”

  闭口姓言:“为利益者,先种良田,望获大利。”

  佛告之言:“若良田尽,次种何田?”

  闭口姓言:“次种中者。种中田已,次种下田。亦复掷子,亦望后时少有所获。”

  佛告之曰:“欲知上田,如我弟子,诸比丘、比丘尼,我为说法初中后善,成于己利,句义微妙,满足利益,具足清白,显发梵行。彼比丘、比丘尼听我法已,依止我住,归依于我,依凭于我,我为舟主,而济渡之。我为开眼,令得视瞻,住于安乐。彼等闻已,各作是言:‘佛为我说,我等咸当尽心修行,便于我等长夜利益,得义得乐。’彼中田者,如我弟子优婆塞、优婆夷,我为说法初中后善,成就己利,句义微妙,满足利益,具足清白,显发梵行。彼优婆塞、优婆夷听我法已,依止于我,归依于我,依凭于我,我为舟主,而济渡之。我为开眼,令得视瞻,住于安乐。彼等闻已,各作是言:‘佛为我说,我等咸当至心修行,便于我等,长夜利益,得义得乐。’欲知下田沙卤恶者,如诸外道,我亦为说初中后善,乃至显发梵行。彼诸外道各能听受,随其所乐,乃至一句,解其义趣,亦为彼等,于长夜中,救济利益,得义得乐。”

  时,闭口姓闻佛所说,而作是言:“希有!瞿昙,善说美喻。”

  佛告之曰:“为成斯义,更说譬喻。如世人有三种瓫:有一水瓫,坚完不损,无有孔裂,亦无渗漏。其第二瓫,亦完不破,无有孔裂,少有渗漏。第三瓫者,亦破亦漏。彼人注水,应先何器?”

  对曰:“先于不破漏者。完器满已,注第二器。其第二器虽完不破,然小渗漏。”

  佛复告言:“满是瓫已,更注何处?其第三瓫,虽复漏破,亦应注水,为未漏间,暂得用故。其第一瓫喻我弟子诸比丘、比丘尼,我为说法,乃至令其得义得乐。其第二瓫喻我弟子诸优婆塞、优婆夷,我为说法,乃至得义得乐。其第三瓫喻诸外道,我为说法,若少听受,乃至令其得义得乐。”

  时,闭口姓聚落主闻佛所说,心生惊怖,忧愁厌恶,身毛为竖,起礼佛足,而作是言:“我今诚心向佛忏悔!我甚愚痴,犹如婴儿,所作不善,面于佛前,虚妄不实,下贱妄语。唯愿哀愍,听我忏悔!”

  佛告之曰:“知汝至心,汝实知罪,实知愚痴,犹如婴儿,所作不善。汝于如来阿罗呵所,虚妄下贱,作斯妄语。汝今知罪,诚心忏悔,善法日增,恶事退减。今我愍汝,受汝忏悔,令汝善法增长,常不退失。”

  时,闭口姓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奉行,顶礼而去。

  (一三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那罗健陀城卖叠林中。尔时,结集论者聚落主作是思惟:“我今不应往见尼干,当到佛所。”作是念已,寻往诣佛,问讯已讫,在一面坐。尔时,佛告结集论者聚落主:“彼尼乾陀若提之子,为诸弟子说何等法?”

  时,聚落主白佛言:“世尊!彼尼乾陀常作是说:‘若作杀业,随杀时多,必堕恶趣,入于地狱。偷盗邪淫及妄语等,亦复如是,随作时多,必堕地狱。’”

  尔时,世尊告聚落主:“若如尼干之所说者,众生都无坠堕恶趣,入于地狱。所以者何?如尼干说,若作杀业,随杀时多,必堕恶趣,入于地狱。偷盗邪淫及妄语等,亦如是者。一切众生,杀生时少,不杀时多。若以时多入地狱者,杀生时少,不杀时多,是故不应堕恶趣中,入于地狱。偷盗邪淫及妄语等,亦复如是,作业时少,不作时多,悉皆不应坠堕恶趣,入于地狱。”

  佛复告聚落主:“如汝说者,都无有人入于地狱。”

  时,聚落主即白佛言:“实尔,瞿昙。”

  佛复告聚落主:“世间若有教导者,出能善量,有慧分别,在思量地,以己言辩才,是凡夫地,为诸弟子说如是法。若杀生者,尽堕恶道,入于地狱,随作业时多,以是多业,牵入地狱。盗窃邪淫并妄语时,亦复如是,随作业时多,堕于恶趣,入于地狱。其诸弟子专心信乐彼师所说,至心受持,作如是言:‘我教导主,知彼前境,见彼所见。’此诸弟子复有弟子,而语之言:‘我教导主作如是说,若有杀生时,随杀时多,堕于恶趣,入于地狱。’彼孙弟子作是念言:‘我先杀生,必堕地狱。偷盗、邪淫及妄语时,必堕恶道,入于地狱。’因此作见,即得是见,是名邪见。不舍是见,不解疑惑,不悔所作,恶业之因,而犹常作如是恶业,心不肯改,不能满足。心所解脱,亦不满足。慧解脱,亦不满足。以心解脱、慧解脱,不满足故,诽谤贤圣。谤贤圣故,即是邪见。”

  佛复告聚落主:“设有一人,作是邪见,堕在恶道,入于地狱。一切众生,皆有因缘染污心垢,以是缘故,一切众生得业结使。设有佛出,如来、应、正遍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佛以种种因缘呵于杀生、偷盗、邪淫,及妄语等,亦复如是。兼赞叹彼胜法,有决定信解。”

  复白佛言:“我之世尊,真实知见,种种说法,令我得与弟子说如是法,种种因缘呵责杀生,赞叹不杀生。种种因缘赞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我于昔时,已曾杀生、偷盗、邪淫,及妄语等,我以此因缘,常自悔责。虽自悔责,而得名为不作罪业。是故深自悔责,如是恶业,以忏悔故,皆除疑悔,增进善业。更不杀生、偷盗、邪淫,及妄语等,悔责先造,后更不作种种恶业。以是之故,心得满足,而获解脱,亦能满足慧解脱。心慧满故,不谤贤圣。不谤贤圣故,便得正见。”

  佛告聚落主:“以能修于正见缘故,身坏命终,得向善趣,生于天上。以能忏悔正见之故,能净一切众生之心,亦能净于众生结业烦恼罪垢。贤圣弟子得闻此事,即时修学。若时及时分,时分中间,中间昼夜已过,如是时中,为杀时多,不杀时多?以义推之,杀生时少,不杀时多。我于彼时故作杀生,我实不善,所作非理。我从今已后,更不复杀。我于一切更不生嫌,更不生恨,亦不生嫉,深生欢喜。生欢喜故,深生爱乐。生爱乐故,深得猗乐。深猗乐故,得受于乐。以受乐故,其心得定。贤圣弟子心得定故,得与慈俱。与慈俱故,无怨嫌恨,得于无嫉,其心广大,志趣弘博,无量无边。善修慈故,于彼东方一切众生都无怨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于一切世界普生慈心,作是意解,当修立如是善心,于善中住。”

  尔时,世尊取地少土,置于爪上,问造论姓聚落主言:“大地土多?爪上土多?”

  聚落主言:“爪上之土极为鲜少,不可方喻。大地之土,百分、千分、千亿分,不得比喻,共相挍量。”

  佛告聚落主:“所有罪业,如爪上土,大地之土算数譬喻不能量度。”

  聚落主言:“如是,如是。恶业挍量,可知如是少业,不能牵人令堕恶道,亦不能住,亦不可计。夫行慈者,所得功德,如大地土;杀生之罪,如爪上土。悲之功德,如大地土;偷盗之罪,如爪上土。喜之功德,如大地土;邪淫之罪,如爪上土。舍之功德,如大地土;妄语之罪,如爪上土。”

  如来分别如是法时,造论姓聚落主闻佛所说,远尘离垢,得法眼清净,得法证法,见法知法,得法边际,度诸疑惑,不随他信,寻得已办。即起离坐,整衣合掌,白佛言:“世尊!我已得度!我已得度!今归依佛,归依法僧,为优婆塞,尽其形命,信心清净。”聚落主复白佛言:“世尊!譬如为利养故,作于恶骂,日日转恶,尚失己财,况复得利。我亦如是,为得利故,亲近愚痴不善尼干。我以狂惑,亲近于彼,供养恭敬,我于彼所,不得善利,为其所陷,将堕地狱。世尊拔我,得离恶趣,今重归佛法僧,我尽形寿为优婆塞。我先于彼愚痴尼干所,有信心、爱念、恭敬,悉皆舍弃。我今第三亦重归依佛法僧宝,尽我形寿为优婆塞,不生不信。”

  时,造论姓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动摇及斗诤  调马与恶性
  顶发并牟尼  王发及驴姓
  饥馑与种田  说何论为十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七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八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一三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时,此天光甚为炽盛,普照祇洹,悉皆大明。尔时,此天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住阿练若处,  寂灭修梵行,
  日常食一食,  颜色极和悦。”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不愁念过去,  亦不求未来,
  现在正智食,  才欲为存身。
  欲于未来世,  追念过去事,
  六情皆怡悦,  是以颜色和。
  如新生茅苇,  剪之置日中,
  凡夫自燋干,  其事亦如是。”

  天复说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久舍于嫌畏,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三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时,此天光甚为炽盛,普照祇洹,悉皆大明。尔时,此天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诸有憍慢人,  终不可调习,
  诈现修禅定,  放逸在空林,
  由是放逸故,  不能度死岸。”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舍慢常入定,  别想尽知法,
  一切处解脱,  不放逸空林,
  由不放逸故,  能度彼死岸。”

  天赞偈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怖畏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三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时,此天光甚为炽盛,普照祇洹,悉皆大明。尔时,此天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于昼夜,  福业常增长?
  如法而持戒,  何人趣天道?”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种植园苑林,  洪流置桥船,
  旷野造好井,  要路造客舍,
  是人于日夜,  福业常增长,
  正法净持戒,  如是趣天道。”

  天赞偈曰: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时,此天光甚为炽盛,遍照祇洹,悉皆大明。尔时,此天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得大力,  并获于妙色?
  施何得安乐?  何缘得净眼?
  云何一切施?  愿为我说之。”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施饮食得力,  施衣得盛色,
  施乘得安乐,  灯明得净目,
  屋宅一切施,  如法教弟子,
  能作如是施,  是名施甘露。”

  天赞偈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三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炽盛,遍照祇洹,悉皆大明。尔时,此天礼佛足已,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世间天及人,  饮食生欢喜,
  世间都无有,  饮食不生喜。”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若有能信施,  使心极清净,
  今世若后世,  饮食福随逐。”

  尔时,此天闻佛所说,白佛言:“世尊!实为希有!善说斯偈。”复白佛言:“世尊!我忆过去,有一人王名曰迟缓,然彼国王于四城门施于饮食,城中及市亦施饮食。时,王夫人白于王言:‘王今作福,愿听我等助王为福。’王闻其言,以城东门所施之食,回与夫人。王之太子亦白父言:‘父母修福,我亦乐修。’王闻其言,以城南门所施之食,回与太子。辅相后来,启白王言:‘王今修善,夫人、太子皆修福业,唯愿听我助修福业。’王闻其言,以城西门所施之食,回与辅相。时,有诸臣复白王言:‘夫人、太子及以辅相咸修福德,我等今者亦乐助修。’王闻其言,即以北门所施之食,回与诸臣。时,国中人复白王言:‘夫人、太子、辅相咸修福德,愿听我等助修福业。’王闻其言,复以布施回与人民。时,典施人白于王言:‘王之所有,于四城门及以布施,悉皆回与夫人、太子、辅相、大臣、国中人民,断于王施,兼竭库藏。’王即答言:‘先所与者,已尔与尽,自今已后,他方小国所可贡献,半入库藏,半用修福。’世尊!我于尔时,长夜修福,我于长夜获得胜报,常怀喜乐,所受福报,无有穷尽,不见边际。如我所受,得大果报,乃知世尊善说斯偈。”

  时,迟缓天子闻佛所说,欢喜踊跃,顶礼佛足,还于天宫。

  (一三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甚为炽盛,遍照祇洹,却在一面,而说偈言:

 “如远至他国,  谁为可亲者?
  于其居家中,  复以谁为亲?
  于其资财中,  复以谁为友?
  若至后世时,  复以谁为亲?”

  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若远至他国,  行伴名为亲。
  于自居家中,  慈母最为亲。
  于生财利所,  眷属乃为友。
  能修功福者,  是名后世亲。”

  天赞偈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三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显赫,普照祇洹,悉皆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人生寿不定,  日日趣死径,
  无常所侵夺,  寿命甚短促。
  老来侵壮色,  无有救护者,
  恐怖畏向死,  作福得趣乐。”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人生寿不定,  日日趣死径,
  无常所侵夺,  寿命甚短促,
  老来侵壮色,  无有救护者。
  恐怖畏向死,  欲得寂灭乐,
  应舍世五欲,  不宜深生着。”

  天赞偈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弃,  能度世间爱。”

  时,此天子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三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显赫,遍照祇洹,悉皆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四时不暂停,  命亦日夜尽,
  壮年不久住,  恐怖死来至,
  为于涅槃故,  应当勤修福。”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四时不暂停,  命亦日夜尽,
  壮年不久住,  恐怖死来至。
  见于死生苦,  而生大怖畏,
  舍世五欲乐,  当求于寂灭。”

  天赞偈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弃,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四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夜中有一天子,光色倍常,来诣佛所,威光显赫,遍于祇洹,悉皆大明,却在一面,而说偈言:

 “当思于何法,  应弃舍何法,
  修行何胜事,  成就何等事,
  能渡驶流水,  得名为比丘?”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能断于五盖,  弃舍于五欲,
  增上修五根,  成就五分法,
  能渡驶流水,  得名为比丘。”

  天赞偈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四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谁于睡名寤?  谁于寤名睡?
  云何染尘垢?  云何得清净?”

  佛以偈答言:

 “若持五戒者,  虽睡名为寤。
  若造五恶者,  虽寤名为睡。
  若为五盖覆,  名为染尘垢。
  无学五分身,  清净离尘垢。”

  天复说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阿练若、憍慢  修福日夜增
  云何得大力  何物生欢喜
  远至、强亲逼  日夜有损减
  思惟及眠寤

  (一四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显赫,照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若人有子孙,  则便生欢喜。
  财宝及六畜,  有则皆欢喜。
  若人受身时,  亦复生欢喜。
  若见无身者,  则无欢悦心。”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若人有子孙,  则能生忧恼。
  财宝及六畜,  斯是苦恼本。
  若复受身者,  则为忧恼患。
  若不受身者,  则名寂灭乐。”

  天复说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四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有三种不调之马,一切世人现悉知之。或有马行步骏疾,然无好色,是则名为乘不具足。或复有马,行步骏疾,虽有好色,是亦名为乘不具足。或有良马,行步骏疾,然有好色,是则名为乘得具足。人亦三种,如彼三种不调之马。此三种人,于佛教法现所知见。何等为三?有人骏疾具足,色及可乘然不具足。或复有人,骏疾具足,颜色具足,乘不具足。或复有人,骏疾颜色及以可乘,悉皆具足。

  “何者是骏疾具足,色不具足,乘不具足?如法中人,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向尽苦道,如是知见已,断于三结,所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于道决定,乃至人天七生,尽于苦际,是名骏疾具足。云何色不具足?若有问难阿毗昙、毗尼,不能善通,于深问难,不能了达,句味相顺,不能称说,不能如理而为具说,是名色不具足。云何可乘不具足?少于福德,所生之处,无有福德,不得利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是名乘不具足。是名骏疾具足,色不具足,乘不具足。

  “云何骏疾具足,颜色具足,乘不具足?何者骏疾具足?如法中人,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苦灭道,知见是已,断于三结,所谓身见、戒取、疑。断三结已,得须陀洹,不堕恶趣,于道决定,乃至七生人天,尽于苦际,是名骏疾具足。云何名色具足?若有问难阿毗昙、毗尼,能善解说,句味相应,称理显说,是名色得具足。云何名为乘不具足?少于福德,不能生便有大福德,不得利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是名骏疾及色得于具足,乘不具足。

  “云何名为骏疾、色、乘悉皆具足?何等骏疾?如此法中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苦灭道。既知见已,断于三结,得须陀洹,七生人天,不堕恶趣,是名骏疾具足。云何色得具足?若有问难阿毗昙、毗尼,能为通释,句味相顺,称理显说,是名色得具足。云何名为乘得具足?若多福德,生便有福,能得利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是名乘得具足,是名第三骏疾、色、乘,悉皆具足。”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世有三马,良善调顺。或有马骏疾具足,色乘不具。或复有马骏疾及色二俱具足,乘不具足。或复有马三事具足。人亦三差,如彼三马。是三种人,佛教法中,现所知见,或有骏疾具足,色、乘不具足。有人具足于二,不具足一。有人三事具足。何者具足于一,不具于二?如佛法中,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苦灭道,断五下分结,得阿那含,是人不还,不堕恶趣。云何色不具足?若有问难阿毗昙、毗尼,不能解释,句味顺理,不能称说,是名色不具足。云何名为乘不具足?少于福德,不能生便有大福德,不得利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是名乘不具足。云何第二,二事具足,一不具足?是人于佛法中,见四真谛乃至断五下分结,得阿那含。若有问难阿毗昙、毗尼,能为解演说,余如上说。一不具足,亦如上说,是名第二,具足于二,不具足一。云何第三,三事具足?是人于佛法中,如实知已,见四真谛已,得阿那含,乃至多有福德,获于利养,是名第三,三事具足。”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譬如世间善乘之马,凡有三种,人亦如是。有三种人,其第一者,骏疾、色、乘,悉皆具足。若有人于佛法中,如实知见四真谛,已断于三漏,所谓欲漏、有漏、无明漏,解脱知见具足,尽诸有结,心得自在,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得阿罗汉,是名骏疾具足。余如上说。云何第二?二事具足,一不具足。于佛法中,如实知见四真谛已,乃至得阿罗汉,若通问难。余如上说。云何第三?三事具足。是人于佛法中,如实知见四真谛已,乃至有福德,能得利养,是名三事具足。”

  佛说是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如是三种善调乘马,应为王者及王子乘。何等三种?所谓骏疾具足、色具足、乘具足。三种比丘,如彼三马。若比丘具足三事,宜应礼拜供养,合掌赞叹,是名三事具足。云何色具足?具持禁戒,于波罗提木叉善能护持,往返出入,具诸威仪。于小罪中,心生大怖,坚持禁戒,无有毁损,是名色具足。云何力具足?恶法未生,能令不生恶法,已生方便令灭;善法未生方便令生,善法已生方便令增广。是名力具足。云何骏疾具足?若佛法中,如实知见四真谛已,是名骏疾具足。”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有四良马,王者应乘。何等为四?善调骏疾,能忍,善住不斗。比丘如是成就四种,当应归依,供养礼拜,合掌恭敬,于世间中,无上福田。何等为四?所谓善调骏疾,能令善住不斗。”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马,贤人应乘,是世间所有。何等为四?其第一者,见举鞭影,即便惊悚,随御者意。其第二者,鞭触身毛,即便惊悚,称御者意。其第三者,鞭触身肉,然后乃惊,随御者意。其第四者,鞭彻肉骨,然后乃惊,称御者意。丈夫之乘,亦有四种。何等为四?其第一者,闻他聚落,若男若女,为病所恼,极为困笃,展转欲死。闻是语已,于世俗法,深知厌恶。以厌恶故,至心修善,是名丈夫调顺之乘,如见鞭影,称御者意。其第二者,见于己身聚落之中,若男若女,有得重病,遂至困笃,即便命终。睹斯事已,深生厌患。以厌患故,至心修善,是名丈夫调顺之乘,如触身毛,称御者意。其第三者,虽复见于己聚落中有病死者,不生厌恶。见于己身、所有亲族、辅弼己者,遇病困笃,遂至命终,然后乃能于世间法,生厌恶心。以厌恶故,勤修善行,是名丈夫调顺之乘,如触毛肉,称御者意。其第四者,虽复见之所有亲族、辅弼己者,遇病丧亡,而犹不生厌恶之心。若身自病,极为困笃,受大苦恼,情甚不乐,然后乃生厌恶之心。以厌恶故,修诸善行,是名丈夫善调之乘,如见鞭触肉骨,随御者意。”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马有八种,过世间所知,现在可见。何等为八?一者,乘马之人控辔秉策,将即远路,而彼恶马啮衔跳踯,顿绝羁勒,破碎乘具,伤毁形体,是名马过。其第二者,御者乘之,不肯前进,而此恶马腾跃叵制,破碎乘具。其第三者,御者乘之,不肯着路,但逾坑堑。其第四者,若乘之时,不肯前进,返更却行。其第五者,都不畏于御乘之人、鞭策之痛。其第六者,御马之人,以鞭策之,方便距地二足双立。其第七者,御马之人意欲驰骤,返更卧地,不肯进路。其第八者,御马之人意欲令行,而返停住。

  “于佛法中,修学丈夫亦有如是八种过患。何等为八?若比丘同梵行者,有见闻疑事觉触己身,即语彼言:‘汝于今者,稚小无智,不善不了,汝今应当觉触余人,云何乃欲觉触于我?汝自有过,反举他事。’如是之人犹第一马。其第二者,见他比丘有见闻疑罪,同梵行者即便语彼:‘有罪人言,汝于今者,犯如是罪。’时有罪人复语彼言:‘汝今自犯如是之罪,若忏悔者,然后乃可纠举我罪。’如是之人犹第二马所有过失。其第三者,若有比丘作见闻疑罪,为他所举,便作异语,随于爱瞋及以怖,痴心生忿怒,如是之人犹第三马所有过失。其第四者,若有比丘亦复作于见闻疑罪,为他所举,即便语彼举事人言:‘我都不忆犯如是罪。’当知此人同第四马所有过失。其第五者,若有比丘亦复犯于见闻疑罪,同梵行者而来举之。时,犯罪人即摄衣钵,随意而去,其心都无畏忌众僧及举事者。当知斯人同第五马所有过失。其第六者,若有比丘亦复犯于见闻疑罪,同梵行者而举其事。时犯罪人即便于彼高处而坐,与诸长老比丘诤论道理,举手大唤,作如是言:‘汝等诸人,悉皆自犯见闻疑罪,而更说我犯如是罪。’当知斯人同第六马所有过患。其第七者,若有比丘亦复犯于见闻疑罪,清净比丘纠举其事,彼有罪人嘿然而住,亦复不言有罪无罪,恼乱众僧。当知斯人同第七马所作过失。其第八者,若有比丘亦复犯于见闻疑罪,清净比丘发举其事,彼犯罪人即便舍戒,退失善根,罢道还俗。既休道已,在寺门边,住立一面,语诸比丘:‘我今还俗,为满汝等所愿以不?汝今欢喜极快乐不?’当知是人同第八马所有过患。”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八种马为贤所乘。所言贤者,转轮圣王。何等为八?贤乘所生,是名第一贤马之相。其第二者,极为调善,终不恼触其余凡马,是名第二贤马之相。其第三马,所食之草,不择好恶,悉尽无遗,是亦名为贤马乘相。其第四者,有秽恶物,生不净相,大小便处,终不于中止住眠卧,是名第四具贤马相。其第五者,能示御者恶马之过,能教御者治于恶马所有疹态,是亦名为贤马之相。其第六者,能忍重担,而不求轻,恒作是念:‘我常见于余马担时,当为伐之。’是名第六贤乘马相。其第七者,常在道中,初不越逸,道虽微浅,明了知之,是名第七贤马之相。其第八者,病虽困笃,乃至临终,力用不异,是名第八贤乘马相。

  “丈夫贤乘亦有八事。何等为八?其第一者,若有比丘善持禁戒,具足威仪,往返人间,无所毁犯,设误犯于微小罪者,心生大畏。持所受戒,犹如瞎者护余一目。当知是人同彼初马生贤乘处。其第二者,若有比丘具足善法,终不恼触同梵行者,共住安乐,如水乳合。当知是人同第二马,生于贤处。其第三者,复有比丘受饮食时,不择好恶,悉食无余。当知斯人同第三马,生于贤处。其第四者,若有比丘见诸恶法不清净者,心生厌患,悉皆远离三业不善,呵责恶法鄙陋下贱。当知是人同第四马,生于贤处。其第五者,若有比丘既犯罪已,亲于佛前陈己过罪,亦复于梵行所说,自发瑕疵。当知是人同第五马,生于贤处。其第六者,若有比丘具足学戒,见同梵行诸比丘等,于戒有犯,心每念言:‘我当修学,令无所毁。’当知斯人同第六马,生于贤处。其第七者,若有比丘行八正道,不行邪径。当知此人同第七马不行非道,生于贤处。其第八者,若有比丘病虽困笃,乃至欲死,精勤无懈,志性坚固,不可轻动,恒欲进求诸胜妙法,心无疲倦。当知是人同第八马,至死尽力,生于贤处,佛教法中,能得真实。”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那提迦国瓫寔迦精舍。尔时,世尊告大迦旃延:“定意莫乱,当如善乘,调摄诸根,勿同恶马,诸根驰散。犹如恶马系之槽上,唯念水草,余无所知。若不得食,断绝羁靽。亦如有人多与欲结相应,以贪欲故,多有嫌恨之心,多起欲觉,以有欲觉,生诸恼害,种种恶觉由斯而生。以是事故,不知出要,终不能识欲之体相。若复有人,耽好睡眠,以常眠故,多起乱想,种种烦恼从之生长。以是义故,不知出要、对治之法。若复有人,多生掉悔,以其常生掉悔心故,于诸法相不能分明。当知掉悔为散乱因,以是因缘,不知出要、对治之法。若复有人,多生疑心,以疑心故,于诸法中犹豫不了。以斯义故,不知出要、对治之法。如善乘马,系之枥上,其心都不思于水草,不绝羁靽。譬如有人心无欲结,但有净想,以不染着是欲想故,亦复不生掉悔疑等睡眠之盖,以其不生五盖之心因缘力故,便知出要、对治之法。比丘,如是不依于彼地水火风,亦复不依四无色定而生禅法,不依此世,不依他世,亦复不依日月星辰,不依见闻,不依识识,不依智知,不依推求心识境界,亦不依止觉知,获得无所依止禅。若有比丘,不依如是诸地禅法,得深定故,释提桓因、三十三天及诸梵众,皆悉合掌恭敬尊重,归依是人。我等今者,不知当依何法则而得禅定?”

  尔时,尊者薄迦梨在佛后立,以扇扇佛,即白佛言:“世尊!云何比丘修诸禅定,不依四大及四无色,乃至不依觉观之想?若如是者,诸比丘等云何而得如是禅定?释提桓因及诸大众合掌恭敬,尊重赞叹得斯定者,而作是言:‘此善男子,丈夫中上,依止何事而修诸禅?’”

  佛告薄迦梨:“若有比丘深修禅定,观彼大地悉皆虚伪,都不见有真实地想,水火风种,及四无色,此世、他世、日月星辰、识知见闻、推求觉观、心意境界,及以于彼智不及处,亦复如是,皆悉虚伪,无有实法,但以假号,因缘和合,有种种名,观斯空寂,不见有法,及以非法。”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汝今薄迦梨,  应当如是知,
  习于坐禅法,  观察无所有。
  天主憍尸迦,  及三十三天,
  世界根本主,  大梵天王等,
  合掌恭敬礼,  稽首人中尊,
  咸皆称斯言:  ‘南无善丈夫!
  我等不知汝,  依凭何法则,
  而得是深定,  诸人所不了。’”

  说斯法时,大迦旃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薄迦梨比丘烦恼永灭,不受后生,尽诸有结。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恶马、调顺马  贤乘、三及四
  鞭影并调乘  有过、八种恶
  迦旃延离垢  十事悉皆竟

  (一五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时释摩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优婆塞义?唯愿如来为我敷演。”

  佛告释摩男:“在家白衣归依三宝,以是义故,名优婆塞,汝即其人。”

  时,释摩男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信?”

  佛告释摩男:“于如来所,深生信心,安住信中,终不为彼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不信所坏,是名优婆塞信。”

  时释摩男复白佛言:“云何优婆塞戒?”

  佛告释摩男:“不杀、不盗、不淫、不欺,及不饮酒等,是名优婆塞戒。”

  又问:“云何施具足?”

  佛告释摩男:“优婆塞法应舍悭贪,一切众生,皆悉为彼贪嫉所覆,以是义故,应离悭贪及嫉妒意,生放舍心,躬自施与,无有疲厌,是名施具足。”

  又问:“云何智慧具足?”

  佛告释摩男:“优婆塞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苦灭道,知此四谛,决定明了,是名慧具足。”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时释摩男与五百优婆塞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优婆塞义,在家白衣具丈夫志,归命三宝,自言我是优婆塞者,云何而得须陀洹果?乃至阿那含耶?”

  佛告释摩男:“断除三结,身见、戒取,及疑网等。断三结已,成须陀洹,更不复受三涂之身,于无上道,生决定信,人天七返,尽诸苦际,入于涅槃,是名优婆塞得须陀洹。”

  又问:“云何而得斯陀含果?”

  佛告摩诃男:“断三结已,薄淫怒痴,名斯陀含。”

  又问:“云何而得阿那含果?”

  佛告摩诃男:“若能断三结及五下分,成阿那含。”

  时摩诃男及五百优婆塞闻此法已,心生欢喜,而白佛言:“世尊!甚为希有!诸在家者,获此胜利,一切咸应作优婆塞。”时摩诃男及诸优婆塞作是语已,礼佛而退。

  诸比丘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时释摩男往诣佛所,修敬已毕,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具丈夫志?广说如上。复当云何满足诸行?”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虽具足信,未具禁戒,是名有信,不具于戒。欲求具足信戒之者,当勤方便,求使具足,是名信戒满足优婆塞。”佛复告摩诃男:“优婆塞虽具信戒,舍不具足,为具足故,勤修方便,令得具足。”

  时,摩诃男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具信、戒、舍,具足三支。”

  佛告摩诃男:“虽具三事,然不数往僧坊精舍,以是因缘,名不具足,应勤方便,数往塔寺。”

  时,摩诃男言诸优婆塞:“我今应当具足信戒,及以舍心,诣于塔寺。”

  佛告摩诃男:“若能具足信、戒、舍心,数诣塔寺,亲近众僧,是名具足。”佛告摩诃男:“虽复具足如上四事,若不听法,名不具足。”

  摩诃男言:“我能听法。”

  佛复告摩诃男:“虽能听经,若不受持,亦名不具。虽能受持,不解其义,亦名不具。虽解义趣,而未能得如说修行,亦名不具。若能具足信、戒、舍心,数往塔寺听法,受持、解其义趣,如说修行,是则名为满足之行。摩诃男虽复具足信、戒、舍心,数诣塔寺,亲近众僧,然犹未能专心听法,是亦名为行不具足。以斯义故,应当方便专心听法。虽能听法,若不受持,亦名不具,是故应当受持正法。虽能受持,若不解义,亦名不具,是故应当解其言趣。虽解义味,若复不能如说修行,亦名不具,是故应当如说修行。若能具足信心,持戒及舍心等,数往僧坊,专心听法,受持莫忘,解其义趣,信戒舍心,往诣塔寺,听受经法,受持不忘,解其义趣。若复不能如说修行,是亦名为不具足也。摩诃男!优婆塞以信心故,则能持戒。以持戒故,能具舍心。具舍心故,能往诣僧坊。往诣僧坊故,能专心听法。专心听法故,则能受持。能受持故,解其义趣。解其义趣,能如说修行。能如说修行故,勤作方便,能令满足。”

  时摩诃男复白佛言:“世尊!云何优婆塞具足几支,自利未利于他?”

  佛告摩诃男:“具足八支能自利益,未利于他。何等为八?优婆塞自己有信,不能教他。自持净戒,不能教人令持禁戒。自修于舍,不能教人令行布施。自往诣塔寺,亲近比丘,不能教人往诣塔寺,亲近比丘。自能听法,不能教人令听正法。自能受持,不能教人受持。自能解义,不能教人令解其义。自能如说修行,不教他人如说修行。是名具足八支,唯能自利不能利他。”

  时摩诃男复白佛言:“具足几法,能自利益,亦利于他?”

  佛告之曰:“若能具足十六支者,如是之人,能自他利。自生信心,教人令得。自行受持,教人受持。自行舍心,亦复教人令行舍心。身自往诣僧坊塔寺,亦复教人往诣僧坊,亲近比丘。自能听法,亦复教人令听正法。自能受持,亦复教人令受持法。自解义趣,亦复教人解其义味。自如说行,亦复教人如说修行。若能具足十六支,此则名为自利利他。如斯之人,若在刹利众,若婆罗门众,若居士众,若沙门众,随所至处,能为此众作大照明,犹如日光,除诸闇冥,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佛说是已,释摩男礼佛而退。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尔时,释摩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此迦毗罗人民炽盛,安隐丰乐。我常在中,每自思惟:‘若有狂象奔车、逸马狂走之人来触于我,我于尔时,或当忘失念佛之心,或复忘失念法僧心。’复自念言:‘若当忘失三宝心者,命终之时,当生何处?入何趣中?受何果报?’”

  佛告之曰:“汝当尔时,勿生怖畏,命终之后,生于善处,不堕恶趣,不受恶报。譬如大树初生长时,恒常东靡,若有斫伐,当向何方,然后坠落?当知此树必东向倒。汝亦如是,长夜修善,若堕恶趣,受恶报者,无有是处。”时释摩男闻佛所说,顶礼佛足,还其所止。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尔时,释摩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在于学地,所作未办,常欲进求阿罗汉果,入于涅槃。云何比丘修习几法,尽诸有漏,心得无漏,心得解脱,慧得解脱,于现在世获其果证,得无漏戒,决定自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佛告摩诃男:“若有比丘在于学地,未得无学,意恒进求,欲得涅槃,常修六念。譬如有人身体羸瘦,欲食美膳,为自乐故,诸比丘等,亦复如是,为涅槃故,修于六念。何等为六?一者、念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于尔时,无有贪欲、瞋恚、愚痴,唯有清净质直之心。以直心故,得法得义,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猗乐。以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怨家及己亲族,于此二人,无怨憎想,心常平等,住法流水,入于定心,修念佛心,趣向涅槃,是名念佛。二者、念法。所谓法者,即是如来所有功德,十力、无畏,必趣涅槃,应当至心观察是法,智者自知,圣弟子者,应修念法。尔时,离于贪欲、瞋恚、愚痴,唯有清净质直之心。以直心故,得义得法,以亲近法,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猗乐。得猗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于怨憎所,其心平等,无有爱瞋,住法流水,入于定心。修念法观,趣向涅槃,是名念法。三者、念僧。所谓僧者,如来弟子,得无漏法,能为世间作良福田。何等名为良福田耶?有向须陀洹,有得须陀洹已,有向斯陀含,有得斯陀含,有向阿那含,有得阿那含,有向阿罗汉,有得阿罗汉。是则名为良祐福田,具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应当合掌恭敬其人。以念僧故,得法得义,得亲近僧,心生欢喜。生欢喜故,乃得快乐。得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于怨憎所,其心平等,无有贪欲、瞋恚、愚痴,唯有清净质直之心,住法流水,入于定心。修念僧观,趣向涅槃,是名念僧。云何念戒?所谓不坏戒、不缺戒、不杂戒、无垢戒、离恐惧戒、非戒盗戒、清净戒、具善戒,念如是等诸禁戒时,即得离于贪欲、瞋恚、愚痴、邪见。离诸恶故,得法得义,得亲近戒,心生欢喜。以心喜故,乃得快乐。心得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于怨憎所,其心平等,清净质直,住法流水,入于定心。修念戒想,是名念戒。云何念施?念己所施,获得善利,一切世间为悭嫉所覆,我于今者得离如是悭贪之垢,住舍心中,于一切物,心无吝惜,持用布施。既布施已,我心应喜。犹如大祠,分己财物,舍与他人。若能如是修施心者,于现世中,得法得义,得亲近施,无有贪欲、瞋恚、愚痴,唯有清净质直之心,应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身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心定故,于怨憎所,心无高下,住法流水,入于定心。修念施想,是名念施。云何念天?所谓四天王、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此诸天等,若当信心、因缘力故,生彼天者,我亦有信、戒、施、闻、慧,亦复如是。以此功德,生天上者,我亦具有如是功德,当生彼天。念如斯天,以念天故,离于贪欲、瞋恚、愚痴,唯有清净质直之心,于现世中,得法得义,得亲近天,心生欢喜。心欢喜故,身得快乐。得快乐故,其心得定。心得定故,于怨憎所,心无高下,住法流水,入于定心。修念天想,是名念天。

  “摩诃男!若有比丘住于学地,所作未办,常欲进求阿罗汉果,入于涅槃,应当至心修是六念。以能修习斯六念故,尽诸有漏,心得解脱,慧得解脱,于现在世,获其证果。即得证已,作是唱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时摩诃男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七)

  尔时,世尊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夏坐安居。尔时,众多比丘于夏欲末,在讲堂中,为佛缝衣。诸比丘等缝衣已讫,作是思惟:“我等于今,缝衣已竟,当逐佛游行。”时,释摩男闻诸比丘缝衣已讫,欲随佛游行,闻斯语已,即往佛所,稽首礼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我今身心甚为重钝,迷于诸方,虽复听法,心不甘乐。所以者何?我闻诸比丘等,缝衣已竟,当随佛游行,即生念言:‘何时当复还见世尊,及以修心诸比丘等?’”

  佛告之曰:“我及比丘虽去余处,汝若恒欲见于如来及比丘者,应以法眼至心观察,常修五事。何等为五?所谓以具信故,能随顺教,非是无信,能随顺教。持净戒故,能随顺教,非是毁禁能顺教也。以多闻故,能随顺教,非以少闻能随顺教。非以悭吝能行布施,以舍心故,能行布施。非以愚痴能修智慧,以慧心故,能识法相。是故摩诃男!若欲见佛及比丘者,恒应修习如是五事,并六念法,若如是者,我及比丘便常在前。所谓僧者,名为和合。”

  时摩诃男闻佛所说,欢喜礼足而去。

  (一五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园林中。尔时,摩诃男释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之义,获定心故,而得解脱。若如是者,为先得定后解脱耶?为先解脱后得定耶?定与解脱为俱时耶?所未曾得,所未曾行,过去未来所未曾生,现在亦无。”尔时,世尊嘿然不答,第二第三亦如是问,如来嘿然,悉皆不答。

  时尊者阿难侍如来侧,以扇扇佛。于时阿难作是念:“今释摩诃男以此甚深之义咨问世尊,世尊今者,所患始除,气力尚微,未堪说法,我当为彼略说少法,令其还去。”时尊者阿难作是念已,即语释摩男:“如来所说,说于学戒,亦说于彼无学之戒。说于学定,亦说于彼无学之定。说于学慧,亦说于彼无学之慧。说学解脱,亦说于彼无学解脱。”

  时,摩诃男白阿难言:“云何如来说于学戒及无学戒,学定、无学定,学慧、无学慧,学解脱、无学解脱?”

  阿难言:“如来圣众住戒持波罗提木叉,具足威仪,行所行处,于小罪中,心生大怖,具持禁戒,是则名为持戒具足。厌于欲恶及诸不善,离生喜乐,入于初禅,乃至入第四禅,是名为禅。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苦灭道,如是知见,断五下分结,身见、戒取、疑、欲爱、瞋恚。彼断五下分结,便得化生,即于彼处,而得涅槃,名阿那含,更不还来至此欲界,是则名为学戒、学定、学慧、解脱。复次,更于异时,尽诸有漏,得于无漏,心得解脱,慧得解脱,现法取证,逮得无生,自知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受有。当于尔时,得无学戒、无学定、无学慧、无学解脱。摩诃男!以是缘故,佛说于学及以无学。”时摩诃男闻其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时摩诃男既去不远,佛告阿难:“此迦毗罗卫国诸比丘等,颇共诸释讲论如是深远义不?”阿难白佛:“此迦毗罗卫诸比丘等,每与诸释共论如是甚深之义。”

  佛告阿难:“迦毗罗卫比丘与诸释等,获大善利,能解如是圣贤慧眼。”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五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俱陀园林中。时粗手释往诣摩诃男所,语摩诃男言:“如来说须陀洹,有几不坏信?”

  摩诃男释答言:“如来所说须陀洹人,有四支不坏信。所谓于佛不坏信,于法不坏信,于僧不坏信,圣所授戒得不坏信。”

  粗手释言:“汝今不应说言,如来说四不坏信。所以者何?如来唯说三不坏信,所谓于三宝所,得不坏信。”第二第三亦作是说,摩诃男亦作是答:“汝莫说言三不坏信,如是◎如来实说四不坏信。”二人纷纭,各竞所见,不能得定,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请决所疑。

  时,摩诃男白佛言:“世尊!彼粗手释来至我所,作是言:‘如来为说几不坏信?’我即答言:‘如来说于四不坏信,所谓三宝、圣所授戒。’粗手释言:‘如来唯说三不坏信,云何言四?所谓三宝。’第二第三亦作是说,第二第三我亦答言:‘如来说四,实不说三。’彼之所说,我不能解。我之所说,彼亦不解。”

  时,粗手释即从坐起,白佛言:“世尊!假设佛不教我,僧不教我,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天、若魔、若梵,此诸人等,都不教我,向于佛者,我亦一心回向于佛,法僧亦然。”

  佛告摩诃男言:“粗手释作如是语,◎汝云何答?”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若如是者,我更无答。异于佛法,更无善处。离于佛法,更无真处。无异处善,无异处真。”

  佛复告摩诃男:“汝从今日,应如是解,具足四事,名不坏信,所谓于佛、法、僧、圣所念戒。粗手释以不解故,作如是语,即闻佛说,即得解了。”

  时摩诃男及粗手释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一六〇)

  尔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俱陀园林中。当尔之时,彼国诸释集讲论处,既集坐已,于其中间,各共谈论,语摩诃男言:“无有前后,汝意谓谁以为后耶?粗手释者,如来记彼得须陀洹,于人天中七生七死,得尽苦际。彼粗手释毁犯禁戒,饮彼酒浆,佛尚记言得须陀洹。若如是者,有何前后?”复语摩诃男言:“汝可往诣于世尊所,问如斯义。”

  时摩诃男释寻如其言,即往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迦毗罗释集讲论处,于其中间作如是论,语我言:‘谁为前后?时粗手释其命已终,如来记彼得须陀洹,于人天中七生七死,得尽苦际。彼粗手释毁犯禁戒,饮放逸浆,若记彼得须陀洹,当知是即无有前后。’”

  佛告之曰:“皆称我为善逝,世尊作是语者,亦名善逝。称善逝故,生善逝心,贤圣弟子生正直见,称言善逝。复次,摩诃男!如来弟子一向归佛,亦复归依法僧三宝,得疾智、利智、厌离智、道智,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及余恶趣,得八解脱,获于身证,具八解脱,住于具戒,以智慧见,尽于诸漏,是则名为得俱解脱阿罗汉也。复次,摩诃男!贤圣弟子,亦如上说,慧解脱阿罗汉不得八解脱。复次,摩诃男!一向归佛,余如上说,身证阿那含,成就八解脱,未尽诸漏。复次,摩诃男!一向归佛,余如上说,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不堕恶趣。如来教法,彼随顺不逆,是名见到。复次,摩诃男!贤圣弟子一向归依佛。余如上说。佛所教法,彼随顺解脱,是名信解脱。复次,摩诃男!若信佛语,欣尚玩习,忍乐五法,所谓信、精进、念、定、慧,是名贤圣弟子不堕三涂,是名坚法。复次,贤圣弟子信受佛语,然有限量,忍乐五法,如上所说,是名贤圣弟子不堕三涂,是名坚信。摩诃男!我今若说娑罗树林能解义味,无有是处。假使解义,我亦记彼得须陀洹。以是义故,粗手释我当不记彼释得须陀洹。所以者何?彼粗手释不犯性重,犯于遮戒,临命终时,悔责所作。以悔责故,戒得完具,得须陀洹。人少有所犯,悔责完具,何故不记彼粗手释得须陀洹?”

  摩诃男释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云何优婆塞  得果、一切行
  自轻及住处  十一与十二
  解脱并舍罗  粗手为第十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八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九(丹本第九卷初准)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一六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不生欢喜园,  终不能得乐。
  是三十三天,  名称满世间,
  常是彼天人,  之所居住处。”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汝如小婴愚,  非尔智所及,
  如斯之妙法,  乃是罗汉语。
  诸行斯无常,  是生灭之法,
  其生灭灭已,  寂灭乃为乐。”

  天复以偈赞曰: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六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能舍于家业,  断诸一切法,
  常教授于他,  不名善沙门。”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夜叉汝当知,  若诸种姓中,
  有遭苦难者,  诸有有智人,
  不应不愍彼。  善逝以大悲,
  安慰而教导,  罗汉法应尔。”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六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若有贤善人,  能具修惭愧,
  譬如彼良马,  不为?悷恶。”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一切世间人,  少能修惭愧,
  能远离诸恶,  犹彼调乘马。”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六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不善知己法,  好欲习他法,
  是名睡不寤,  有时必得寤。”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既善知己法,  不喜习他教,
  漏尽阿罗汉,  弃恶就正法。”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六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不善调于法,  依止于异见,
  是名睡不寤,  有时或得寤。”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于法善调顺,  不依止邪见,
  度爱之彼岸,  佛知已涅槃。”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六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比丘得罗汉,  尽诸有漏法,
  如是灭结者,  住于最后身。
  伪说言是我,  伪说言非我。”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比丘得罗汉,  尽诸有漏法,
  如斯灭结者,  住于最后身。
  内心终不着,  我及以非我,
  随顺世俗故,  亦说我非我。”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六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罗睺罗阿修罗王手障于月。时月天子极大惊怖,身毛为竖,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即说偈言:

 “如来大精进,  我今归命礼,
  能于一切处,  悉皆得解脱。
  今遭大艰难,  愿作我归依,
  世间之善逝,  应供阿罗汉,
  我今来归依,  如来愍世间,
  使彼罗睺罗,  自然放舍我。”

  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月处虚空中,  能灭一切闇,
  有大光明照,  清白悉明了。
  月是世明灯,  罗睺应速放。”
  罗睺闻偈已,  心中怀战栗,
  流汗如沐浴,  即速放彼月。

  时,跋罗蒲卢旃见阿修罗王速疾放月,即说偈言:

 “汝何故惊惧?  速疾放于月,
  身汗如沐浴,  掉动如病者?”

  时,阿修罗复说偈言:

 “我闻佛说偈,  若不放月者,
  头当破七分,  终不见安乐。”

  时,跋罗蒲卢旃复说偈言:

 “佛出未曾有,  见者得安隐,
  阿修闻说偈,  即时放于月。”

  (一六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汝手为有杻,  及有靽桁不?
  不处于牢狱,  乃至系闭不?”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都无手杻,  及以诸桁械,
  羁靽系闭等,  一切皆永灭。
  夜叉汝当知,  我脱如是事。”

  天复以偈问曰:

 “云何名为杻?  云何是桁械?
  云何是羁靽?  云何为系闭?”

  佛复以偈答曰:

 “母即名为杻,  妇名为桁械,
  子名为羁靽,  爱名为系闭。
  我无母之杻,  亦无妻桁械,
  无有子羁靽,  复无爱系闭。”

  天复说偈言:

 “善哉得无杻!  亦无有桁械。
  善哉无羁靽!  无系闭亦善。”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六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释翅鸠罗脾大斯聚落。尔时,世尊剃除须发,未久之间,晨朝早起,正身端坐,以衣覆头。时彼鸠罗脾大斯聚落之中,有一天神来至佛所,而问佛言:“汝忧愁耶?”佛言:“我无所失,何故忧愁?”天神复言:“汝欢喜耶?”佛答之曰:“我无所得,何故欢喜?”复言:“沙门汝不忧愁不欢喜耶?”佛言:“诚如所言。”

  天即说偈言:

 “比丘汝云何,  得无烦恼耶?
  汝无少欢喜,  独坐于林野,
  是处难忍乐。  而汝于今者,
  不为不忍乐,  之所覆蔽障。”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都无烦恼,  安住得解脱。
  亦无有欢喜,  不乐所不乱,
  天神应当知,  是故能独住。”

  天神复以偈问言:

 “比丘汝今者,  何故无烦恼?
  云何无欢喜?  而独住林野,
  不为彼不乐,  之所覆蔽障?”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欢喜即烦恼,  烦恼即欢喜。
  我无喜烦恼,  天神应当知。”

  天神复说偈言:

 “比丘快善哉!  而无诸烦恼,
  亦无有欢喜,  无欢喜善哉!
  善哉处闲独!  不乐所不乱。”

  天神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端坐百牟鋑,  头上亦火然,
  应勤思方便,  而断于欲结。”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端坐百牟鋑,  头上亦火然,
  念觉之比丘,  应勤思方便,
  而断于边见,  及以吾我见。”

  天复以偈赞曰: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是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天女侍左右,  毗舍阇充满,
  愚痴黑闇林,  云何得过去?”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正直名为道,  无畏名方便,
  无声名快乐,  能覆善觉观。
  惭愧为拘靷,  念为诸翼从,
  智慧为善乘,  正见为引导。
  男子若女人,  能乘是乘者,
  必舍弃名色,  离欲断生死。”

  天复以偈赞曰: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九门四轮转,  内盛满重铜,
  深淤泥之中,  云何而得去?”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断于喜爱结,  及以欲贪恶,
  拔于爱根本,  然后安隐出。”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外结发,  内亦有结发,
  世界俱结发?  我今问瞿昙,
  云何令结发,  作于不结发?”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坚持立禁戒,  修心及智慧,
  勤行于精进,  具念名比丘,
  速能令结发,  作于不结发。”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出家甚为难,  极难难可见,
  愚者作沙门,  多有诸事难。
  怖畏懈怠者,  常无欢喜心,
  云何而得行,  于彼沙门法?
  不能禁其心,  数生不欢喜,
  想欲得自在,  云何而除灭?”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比丘覆恶觉,  譬如龟藏六,
  比丘无所依,  亦不恼害彼,
  比丘入涅槃,  都无有讥论。”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睡卧厌频申,  频申而不乐,
  饮食不调适,  并心下狭劣,
  五事来覆障,  不得见贤道。”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人睡卧厌,  频申而不乐,
  饮食不调适,  并其心下劣,
  精进舍五事,  后必见圣道。”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池水云何竭?  有何流还返?
  世间之苦乐,  何处都消尽?”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眼耳与鼻舌,  并及于身意,
  名色都消尽,  如是池枯竭。
  尽于诸结业,  世间之苦乐,
  于斯尽无余,  亦无有还返。”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牟尼之世雄,  犹如伊尼延,
  少食不嗜味,  寂然处林坐。
  我今有少疑,  欲问于瞿昙,
  苦从谁出要?  云何解脱苦?
  苦于何处尽?  愿为决所疑。”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世间有五欲,  意第六显现,
  除断于喜欲,  远离一切苦,
  是名苦出要,  亦名苦解脱,
  斯处名尽灭,  是事汝当知。”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都无所缘攀,  又无安足处,
  甚深洪流中,  谁能不沉没?
  谁有勤精进,  能度瀑驶流?”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净持于禁戒,  修智及禅定,
  观察内身念,  难度而得度。
  得离于欲结,  出过色有使,
  尽于欢喜有,  如是能履深,
  而不为没溺,  能度瀑驶流。”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七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赫然大明,遍于祇洹,来诣佛所,顶礼足已,在一面坐。问言:“瞿昙!汝今能知一切众生所著所缚,及知一切众生得解脱者,并净解脱不?”

  尔时,世尊即告天曰:“我实尽知一切之所缚着,及得解脱、尽解脱、净解脱者。”

  天复问言:“瞿昙!云何能知一切众生之所缚着得解脱、尽解脱、净解脱耶?”

  佛复告言:“我尽观见有,汝天当知,今我之心得善解脱,得解脱故,能知众生之所缚着,得解脱、尽解脱、净解脱,亦悉知之。”

  天即赞言:“善哉!善哉!瞿昙!知缚着,乃至能知得净解脱。”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八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显照,遍于祇洹,晃然大明,却坐一面,而问佛言:“瞿昙!汝为能度瀑驶流耶?”

  尔时,世尊答言:“实尔!”

  天言:“瞿昙!如此驶流,深广无际,傍无攀缘,中无安足,而能得度,甚为奇特。”

  佛言:“实尔。”

  天复问曰:“瞿昙!汝今云何于此驶流,无可攀挽,无安足处,而能得度?”

  佛答天曰:“若我懈怠,必为沉没。若为沉没,必为所漂。若我精进,必不沉没。若不沉没,不为所漂。我于如是大洪流中,无可攀挽,无安足处,而能得度此大驶流。”

  天即赞言:“善哉!善哉!比丘于此驶流,无所攀挽,而能得度,甚为希有!”

  天复以偈赞言:

 “我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久舍于嫌怖,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牟鋑及天女  四转轮、髻发
  睡厌、极难尽  伊尼延、驶流
  无缚着解脱  而能得济度

  (一八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世间常惊惧,  众生恒忧恼,
  未得财封利,  及已得之者,
  于得不得中,  能无喜惧心,
  如斯之等事,  唯愿为我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有智慧者,  苦行摄诸根,
  弃舍一切务,  除如此等人,
  更无出生死。  若不舍诸务,
  常处于生死,  惊畏而怖迮,
  忧愁等诸患,  苦恼所缠逼。
  若舍于一切,  能除上诸患,
  则离于生死,  忧怖等诸恶。”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八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谁得色最胜?  谁乘和合逝?
  当于其处住,  习学何事业?
  是何等种类,  而能供养天?”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持戒有智慧,  善能修己者,
  念禅不放逸,  除去四热恼。
  正法意解脱,  如此得上色,
  美妙获最胜,  和合斯乘道。
  应形彼处住,  习学于善法,
  若有如是人,  名知供养天。”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八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罗吒国商估,  财产极巨富,
  各各相贪利,  贪求无厌足。
  为财产斗诤,  爱欲结流漂,
  如斯之等类,  谁能舍欲爱?”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弃舍于众缘,  妻子及六畜,
  一切所玩爱,  除去欲贪痴。
  舍欲而出家,  此能断欲结,
  永舍于一切,  漂没及诤讼。”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一八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于往昔时,俱萨罗国有五百乘车,而以为伴,行到旷野险难之处,无有水草。有五百贼寻逐其车,规欲摽掠。时有天神,住旷野中,知贼欲劫,而作是念:‘我今当往诣彼车所,我当问之,彼若能答,当为救护。设有不通,我当放舍。’思惟是已,寻即来到行客车前,身光遍照,五百乘车尽皆大明,即便以偈问商估言:

“‘谁于寤者名为睡?  谁于睡者名为寤?
  谁能解达如斯义,  宜知是时应答我。’

  “时商估中,有优婆塞,于三宝所深得净信,归佛法僧,于佛法僧得了决定,无有狐疑。又于四谛,亦无疑心。已得见谛,获于初果。晨朝早起,正身端坐,系念在前,高声诵经,诵法句偈,及波罗缘,种种经偈。彼优婆塞说偈答言:

“‘我于寤者名为睡,  我于睡者名为寤,
  我知斯事悉明了,  是故今者以偈答。’

  “尔时,天神以偈问言:

“‘汝今云何作是言:  我于寤者名为睡,
  我于睡者名为寤?  云何如此而答我?’

  “优婆塞以偈答言:

“‘断除贪欲瞋恚痴,  诸漏已尽阿罗汉,
  彼称为寤我名睡。  不知苦习及灭道,
  我于彼睡名为寤,  天神汝今应当知。’

  “天神复说偈问言:

“‘善哉于寤名为睡,  汝能善解答我问。
  久来不见法兄弟,  今得相见大欢悦。
  今尔众伴为汝故,  一切安隐得归还。’”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八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乃往古昔,输波罗城有优婆塞所居住处,诸优婆塞咸共集会于其堂上,诃欲之过:欲现外形,如露白骨;又如肉段,众鸟竞逐;欲如粪毒,亦螫亦污;又如火坑,亦如疥人,向火痒痛,愈增其疾;又如向风执炬逆走,若不放舍,必为所烧;亦如梦幻,又如假借,亦如树果,又如鉾戟;欲为不净,秽恶充满;如食不消,哕臭可恶。虽复共集种种言说诃欲之过,然其还家,各自放逸。时优婆塞所集堂神,而作是念:‘诸优婆塞集会此堂,说欲过患,及其还家,嗜欲滋甚,不名清净,不依法行。我今为彼,作诸触恼,令其觉寤。’作是念已,时彼堂神于优婆塞集会之时,即说偈言:

“‘优婆塞集论,  说欲是无常,
  汝等还自为,  欲流所沉没。
  譬如深淤泥,  老牛坠在中,
  如今我观察,  优婆塞众多,
  多闻持禁戒,  唯说一欲过,
  言欲是无常,  但空有是言,
  实无弃欲心,  贪着男女相。
  贪著名非法,  汝等宜舍弃,
  于佛教法中,  应如法修行。’

  “尔时,天神说如是偈,诸优婆塞闻是偈已,皆悉解悟,厌恶于欲,剃除须发,信家非家,出家学道,勤行精进,修戒定慧,悉皆获得阿罗汉果。”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八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须达多长者有少因缘,从舍卫国至王舍城,诣护弥长者家,见其家中,竟夜不睡,破薪然火,办诸供具,安置高座,敷诸床榻。须达多长者见是事已,作是思惟:“今此长者施设供具,为欲结婚欢乐宴会?为欲屈彼频婆娑罗王及大臣乎?”复更思念:“若请国王,及以官属,婚姻宴会,而此长者不应躬身,而自栖栖,执于劳苦,然火作食;必有胜人,不审是谁?我今当问。”思惟是已,即以所念,问于长者。

  时护弥长者即答之曰:“我亦不为婚姻欢会,亦不屈请频婆娑罗王及大臣等,而为此会。我于明日,将欲请佛及比丘僧,故设斯供。”

  须达多长者初闻佛名,身毛为竖,惊喜问言:“云何名佛?”

  护弥答言:“释种出家,剃除须发,成于无上正真之道,号曰为佛。”

  须达又问:“云何名僧?”

  长者答曰:“若刹利子,剃除须发,逐佛出家。婆罗门种、居士种、首陀罗种,如是之等,信家非家,随佛出家,是名为僧。我于今者,请佛及僧。”

  须达多问言:“今日如来为可见不?”

  护弥答言:“如来近在迦兰陀林,尔今小待,佛当自来受我供养。”

  时须达多内心踊跃,思睹世尊,便小睡眠,眠已寻寤,天犹未晓,意谓平旦,即便早起,趣于城门。然彼城门,初夜后夜二时常开。时须达多既至门下,见城门开,谓天已晓,即出门外,欲诣佛所。先以念佛故,有光明来照其身。到城外已,见一天祠,即时绕祠,恭敬礼拜,还复黑闇,心自念言:“天大黑闇,若人非人,或能害我,当还入城。”

  时尸婆天神放光照曜,乃至祇洹悉皆大明。天神即语须达多言:“汝可前进,不宜退还。”尔时天神即说偈言:

 “假使百匹马,  载满众珍宝,
  并及百金人,  以持用布施,
  如是展转施,  遍满阎浮提,
  如是功德聚,  以用为一分,
  不如有一人,  发心向佛所,
  举足行一步,  十六分中一。
  假使雪山中,  所有大力象,
  其数足满百,  金宝庄挍身,
  其体甚姝大,  其行极迅疾,
  暴逸倍有力,  满载诸杂宝,
  以此用布施,  不如向佛所,
  一步之功德,  十六分中一。
  假使剑摩耆,  所出之宝女,
  颜容甚端严,  其数足满百,
  璎珞以严身,  真金为首饰,
  头着宝珠璎,  以此用布施,
  所得之功德,  不如向佛所,
  举足行一步,  十六分中一。
  是故我劝尔,  于此莫退还。”

  时须达多即问之曰:“汝是谁耶?”

  天即答言:“我是汝昔日亲旧善身摩纳,于舍利弗、大目连所,临终之时,生欢喜心,命终生天,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我于如来弟子所,发心随喜,尚获此福,况复佛也?”

  时须达多复自念言:“今此天神称赞乃尔,以此量之,必知彼人功德尊胜。”尔时,世尊露地经行,须达多长者即诣佛所,初见世尊,不知礼敬,辄前直坐。时彼天神化作婆罗门,来至佛所,绕佛三匝,顶礼恭敬,然后就坐。时须达多既见之已,方效于彼,礼敬而坐,问讯:“不审圣体安乐以不?”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一切事安乐,  婆罗门涅槃,
  无为欲所污,  解脱于诸有。
  心断诸欲求,  心除热恼病,
  其心得清净,  寂灭安隐眠。”

  尔时,世尊即将长者须达多入于房中,敷座而坐。时须达多礼佛足已,在一面坐。佛为种种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为乐。佛知须达多心意专正,踊跃欢喜,佛为说四真谛,即于座上见四真谛,如新净㲲易受染色,须达多易悟,亦复如是,见法证法,断八十亿洞然之结,得须陀洹。即从座起,整衣服,礼佛足已,白佛言:“世尊!我名须达多,我以布施贫乏之故,诸人称为给孤独氏。”

  佛言:“汝是何国人?出生何种族?”

  须达白言:“我所出生舍卫国,唯愿世尊往诣彼国,我当终身施设供养。”

  佛告须达多:“彼国为有僧坊以不?”

  须达多白佛言:“世尊但往于彼,我当营造,使诸比丘来往于彼。”尔时如来默然受请。

  时须达多闻佛所说,并受其请,顶礼佛足,欢喜而去。

  (一八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须达多长者遇病困笃。于时世尊闻其病甚,即于晨朝,着衣持钵,往诣其家。须达长者遥见佛来,动身欲起,佛告长者:“不须汝起。”尔时世尊别敷座坐,佛告长者:“汝所患苦,为可忍不?医疗有降,不至增乎?”

  长者白佛:“今所患苦,甚为难忍,所受痛苦,遂渐增长,苦痛逼切,甚可患厌。譬如力人以绳系于弱劣者头,㨑搣掣顿,揉捺其头,我患首疾,亦复如是。譬如屠家以彼利刀,而开牛腹,挠搅五内,我患腹痛,亦复如是。譬如二大力士,捉彼羸瘦极患之人,向火熇炙,我患身体,烦热苦痛,亦复如是。”

  佛告长者:“汝于今者,应于佛所生不坏信,法僧及戒,亦当如是。”

  长者白言:“如佛所说,四不坏信,我亦具得。”

  佛告长者:“依四不坏,尔今次应修于六念,汝当念佛诸功德,忆佛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名念佛。云何念法?如来所说胜妙之法,等同庆善,现在得利,及获得证,离诸热恼,不择时节,能向善趣。现在开示,乃至智者自知,是名念法。云何念僧?常当忆念僧之德行,如来圣僧,得向具足,应病授药,正真向道,所行次第,不越限度,能随于佛。所行之法,须陀洹果,向须陀洹,斯陀含果,向斯陀含,阿那含果,向阿那含,阿罗汉果,向阿罗汉,是名如来声闻僧。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为他所请,如是等僧,宜应敬礼,合掌向之,是名念僧。云何念戒?自念所行满足之戒,白净戒,不瑕戒,不缺戒,不穿漏戒,纯净戒,无垢秽戒,不求财物戒,智者所乐戒,无可讥嫌戒。次应自念,是名念戒。云何念施?己所行施,我得善利,应离悭贪,行于布施,心无所著,悉能放舍。若施之时,手自授与,心常乐施,无有厌倦,舍心具足。若有乞索,常为开分,是名念施。云何念天?常当护心,念六欲天,念须陀洹、斯陀含,生彼六天。”

  须达多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六念之法,我已具修。”须达白佛:“唯愿世尊,在此中食。”佛默受请。日时既到,须达长者为于如来设众肴馔,种种备具,清净香洁。设是供已,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出世,难可值遇。”佛为长者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从座而去。

  须达长者于佛去后,寻于其夜,身坏命终,得生天上。既生天上,寻还佛所,须达天子光色倍常,照于祇洹,悉皆大明,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说偈言:

 “此今犹故是,  祇洹之园林,
  仙圣所住处,  林池甚闲静。
  法主居其中,  我今生喜乐,
  信戒定慧业,  正命能使净。
  若能修如是,  向来之上行,
  非种姓财富,  能得获斯事。
  智慧舍利弗,  寂然持禁戒,
  空处乐恬静,  最胜无伦匹。”

  佛告天曰:“如是!如是。”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信戒定慧业,  正念能使净,
  非种姓财富,  能获如斯事。
  智慧舍利弗,  寂灭能持戒,
  空处乐恬静,  最上无伦匹。”

  须达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于座上没,还于天宫。

  尔时,世尊于天未晓,入讲堂中,敷座而坐,告诸比丘:“向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我所,其光晖曜,普照祇洹,悉皆大明。礼我足已,却坐一面,而说斯偈:

“‘此今犹故是,  祇洹之园林,
  仙圣所住处,  林池甚闲静。
  法主居其中,  我今生悦乐,
  信戒定慧业,  正命能使净。
  若能修如是,  向来之上事,
  非种姓财富,  能获如斯事。
  智慧舍利弗,  寂然持禁戒,
  空处乐恬静,  最胜无伦匹。’”

  尔时,尊者阿难在如来后,闻天说偈,即白佛言:“此必是须达长者,得生天上,是故还来赞舍利弗。”

  佛言:“如是!如是。彼须达多生天上,来至我所,说如斯偈。”

  尔时,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八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旷野园第一林中。时首长者身遇困疾,尔时,世尊闻其患已,后日晨朝,着衣持钵,往诣其家。时首长者遥见佛来,动身欲起,佛告长者:“不须汝起。”佛即慰问:“汝所患苦,为可忍不?医疗有降,不至增耶?”

  长者白佛:“今我患苦,极为难忍,所受痛剧,遂渐增长,苦痛逼切,甚可厌患。譬如有力之人,以手㨑搣无力者头,揉捺牵掣,我患头痛,亦复如是。譬如屠者以彼利刀,挠搅牛腹肠胃寸绝,我患腹痛,亦复如是。譬如二大力人,捉一羸病,向火熇炙,身体焦烂,患体热痛,亦复如是。”

  佛告长者:“汝今,应于佛所生不坏信,法僧及戒,亦当如是。”

  长者白佛:“如佛所说,四不坏信,我已具得。”

  佛告长者“依于如是四不坏信,应修六念。”

  长者白佛:“如此六念,我已具修。”时首长者即白佛言:“唯愿世尊,在此中食。”佛默然受请。日时已到,彼首长者为于如来设众肴膳,种种备具,清净香洁。设是供已,寻便奉施,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出世,难可值遇。”佛为长者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从座而去。

  时首长者如来去后,寻于其夜,身坏命终,生无热天。既生天已,即作此念:“我于今者,应往佛所。”作是念已,寻来佛所,光色倍常,照于祇洹,悉皆大明,顶礼佛已,却坐一面,身渗入地,譬如苏油。

  佛告天子:“汝可化为粗身,当作住想。”时首天子受佛敕已,即便化作欲界粗形,不复渗没。佛告首天子言:“汝行几法不生厌足,身坏命终,生无热天?”

  首天白佛:“我行三法,心无厌足,故得生天。见佛,听法,供养众僧,无厌足故,命终得生无热天上。”时首天子即说偈言:

 “我乐常见佛,  不舍于听法,
  供养比丘僧,  受持贤圣法,
  调伏贪嫉心,  得生无热天。”

  时首天子说是偈已,欢喜顶礼,即从座没,还于天宫。

  (一八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来至佛所,光色倍常,威光晖曜,遍照祇洹,悉皆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七比丘解脱,  生于无烦天,
  尽于善受有,  度世间爱着。
  谁使度驶流?  而此驶流者,
  死极得自在,  甚难可得度。
  谁救死罥弶?  出过天境界。”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优比罗建陀,  第三佛羯罗,
  跋直羯提婆,  婆睺提毗纽,
  如是等比丘,  尽度于驶流。
  能度死自在,  尽断生死罥,
  出过于天界,  言说极深远,
  难识难可解,  所说无不善。
  汝是何天耶?  来问我此事。”

  尔时,此天以偈答曰:

 “我不还此有,  名为无烦天,
  是故我尽知,  七比丘解脱,
  断弃于爱有,  度世之缚结。
  我生天先缘,  今日当具说。
  梵行尽于漏,  迦叶优婆塞,
  瓦师养父母,  远离于淫欲,
  迦叶及父母,  爱答摩纳等,
  彼是我亲友,  我亦与彼昵。
  净身守口意,  尽住最后身,
  如是诸大人,  我共为善伴。”

  尔时,世尊复答天曰:“如是!如是。实如所说。

 “瓦师如尔言,  本毗婆陵伽,
  难提婆瓦师,  迦叶优婆塞,
  孝事于父母,  梵行尽于漏,
  彼与我亲友,  我亦为彼亲。
  如是诸大人,  本日相亲近,
  善修身口意,  住于最后身。”

  尔时,彼天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常惊恐、颜色  罗吒国、估客
  输波罗、须达  须达多生天
  首长者生天  又有无烦天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九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丹本第十八卷初准)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一九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犊子梵志往诣佛所,慰问如来,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将欲请问。汝若多闻,愿垂听察。”

  佛告犊子:“若有所疑,随汝所问。”

  犊子问曰:“身之与我为是一耶?”

  佛言:“如此之事,我所不答。”

  又问:“身我异耶?”

  佛言:“如此之事,我亦不答。”

  犊子复言:“今我问汝,我身一耶?汝不见答。身我异耶?汝复不答。如斯等问,尚不见答,云何而能记诸弟子死此生彼天人之中?汝若记彼死此生彼,宁可不是身留于此,我往于彼五道之中?若如斯者,身之与我则为别异。”

  佛告梵志:“我说有取,记彼受生;若无取者,则无受生。复次犊子,譬如彼火,有取则然;若无取者,火则不然。”

  犊子言:“瞿昙!我亦见火无取而然。”

  佛告犊子:“汝见何火无取而然?”

  犊子复言:“譬如见大火,甚为炽盛,猛风绝炎,离火见然。”

  佛告犊子:“如此绝炎,亦复有取。”

  犊子言:“离火见然,以何为取?”

  佛言:“如斯绝炎,因风而然,以风取故,炎得暂停。以风力故,绝炎可见。”

  犊子言:“瞿昙!火尚可尔,人则不然。所以者何?身死于此,意生于彼,于其中间,谁为其取?”

  佛言:“当于尔时,以爱为取,爱取因缘,众生受生。一切世间,皆乐于取,一切皆为取所爱乐,一切悉皆以取为因。众生见取,则生欢喜,一切众生皆入于取。如来阿罗呵以无取故,而得成于无上正觉。”

  犊子言:“我于今者,大有所作,欲还所止。”

  佛言:“梵志!宜知是时。”

  尔时,犊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犊子梵志往诣尊者大目连所。既到彼已,问讯尊者,在一面坐。尔时,犊子梵志问目连曰:“何因缘故,若沙门、婆罗门来问于佛,死此生彼,乃至非生非不生,默然不答。其余沙门、婆罗门,若见有人来问难者,随意为说。我昔曾问沙门瞿昙,死此生彼,默不见答。死此不生彼,死此亦生彼,亦不生彼,非生彼非不生彼,悉不见答。如斯之义,其余沙门、婆罗门,皆悉答之。沙门瞿昙为何事故,默然不答?”

  目连对曰:“其余沙门、婆罗门,不知色从因生,不知色灭,不知色味,不知色过,不知色出要。以不能解如是义故着色,我生彼色,我不生彼着色,我亦生彼亦不生彼着色,我非生彼非不生彼。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来如实知,色从因生,色从因灭,知色味,知色过,知色出要,如来如实知故,色生彼,心无取着,乃至色非生非不生,亦不取着。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斯之义,甚深无量,无有边际,非算数所知,无有方处,亦无去来,寂灭无相。”

  尔时,犊子梵志闻尊者目连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犊子梵志往诣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诸余沙门,及婆罗门,若有所问,皆称顺答说,我死此生彼,我死此不生彼,我死此亦生彼亦不生彼,我非生彼非非生彼。”犊子复言:“瞿昙!如斯之难,何故不能称顺而答?”

  佛告之曰:“诸余沙门、婆罗门,不知色从因生,不知色灭,不知色过,不知色味,不知色出要。以不能知色从因生,乃至不知色出要故,而于色,我死此生彼,死此不生彼,死此亦生彼亦不生彼,非生彼非非生彼,悉皆取着。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复告犊子:“如来不尔,知色因,知色灭,知色味,知色过,知色出要。如实知之,如来如实能知色因、色灭、色过、色味、色出要,能知色,我死此生彼,乃至非生非非生彼,悉皆不着。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告犊子:“是故此义甚深广大,无量无边,非算数所及。”复告犊子:“以是因缘,诸余沙门、婆罗门等,不达义趣,随问强答。若问如来,我色生彼,不生彼,亦生彼亦不生彼,非生彼非非生彼,以无义理,置而不答。我已生彼,乃至非生非非生,悉皆不答。”

  犊子言:“希有。瞿昙!汝及弟子,义与义句,及与句味,所说之事,等无差别。”犊子复言:“我于异时,至沙门目犍连所,我于尔时,以此句味问彼目连,彼以此义句味而答于我。瞿昙!汝今所可宣说,与彼无异,是故我今称为希有。如此教法,昔所未有,亦未曾说,义理相顺,善答斯问。”

  犊子梵志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九三)

  尔时,尊者僧提迦旃延在那提城群寔迦所住之处。尔时,犊子梵志以缘事故,往诣彼城。既至彼已,营事已讫,即便往彼尊者僧提迦旃延所,相问讯已,在一面坐。白尊者言:“我有所疑,欲相咨问,汝若闲裕,听我所问,愿为解说。”

  尊者告言:“犊子!我听汝问,然后乃知。”

  犊子问言:“以何因缘故,诸余沙门、婆罗门,有人来问,死此生彼,死此不生彼,乃至非生彼非非生彼,悉皆能答;沙门瞿昙为以此问,色死此生彼,乃至非生彼非非生彼,无义理故,置不答乎?”

  尊者告言:“我今问汝,随汝所解,而答于我。于汝意云何?若因若缘,若行若根本,若行所从生,若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以此因,以此缘,以此行,以此根本,以此行所从生,无余寂灭,无想尽处,若如是等,无有因缘,无行无相,及尽灭法,如来宁可说,死此生彼,乃至说非生彼非非生彼耶?”

  犊子言:“迦旃延!如是因,如是缘,如是行,如是根本,如是行所从生,是色是无色,是想是无想,此等诸法,皆至无余尽灭,无想灭尽,是等诸法,无有因缘,如来云何而当说之?”犊子闻已,心怀欢喜,问尊者言:“汝为佛弟子,从来久近?”

  尊者答言:“我为佛弟子,始过三年。”

  犊子言:“迦旃延!汝获大利,能于众中,身口智慧辩才如是,于少时中,能具斯事,实为希有。”犊子言:“我今缘事,欲还所止。”

  尊者言:“宜知是时。”

  犊子梵志闻尊者语,欢喜而去。

  (一九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犊子梵志往诣佛所,问讯佛已,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今欲咨问,若有闲裕,愿为解说。”

  佛言:“随意问难。”

  犊子言:“以何缘故?诸余沙门、婆罗门等,有人来问,死此生彼,乃至非生彼非非生彼,悉皆能答。沙门瞿昙以斯问,死此生彼,乃至非生彼非非生彼,无义理故,置而不答?”

  佛告犊子:“吾今问汝,随汝所解,而答于我。于汝意云何?若因若缘,若行若根本,若行所从生,若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以此因,以此缘,以此行,以此根本,以此行所从,无余寂灭,无想尽处,若如是等,无有因缘,无行无想,及尽灭法,我宁于此无因缘等,尽灭法中,说死此生彼,乃至说非生彼非非生彼耶?”

  犊子复白佛言:“如是因,如是缘,如是行,如是根本,如是行所从生,是色是无色,是想是无想,斯等诸法,皆至无余尽灭,无想灭处,如是诸法,无有因缘,吾当云何而能答之?”尔时,犊子闻佛所说,心生欢喜,而作是言:“希有瞿昙!汝今弟子,说义句味,等无差别。”犊子复言:“我于异日,以少缘事,曾至于彼那提城群寔迦所住之处,问沙门僧提迦旃延如斯之事,彼以此义,而答于我,然义句味,及其文字,与今所说,等无有异,都无错谬,是故我今称为希有。如此教法,昔所未有,亦未曾说,义理相顺,善答斯问。”

  犊子梵志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九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迦兰陀竹林。彼时犊子梵志往诣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瞿昙!一切众生为有我不?”佛默然不答。又问:“为无我耶?”佛亦不答。尔时,犊子作是念:“我曾数问沙门瞿昙如是之义,默不见答。”

  尔时,阿难侍如来侧,以扇扇佛。彼时阿难闻其语已,即白佛言:“世尊!何故犊子所问默然不答?若不答者,犊子当言:‘我问如来都不见答,增邪见耶?’”

  佛告阿难:“于先昔,彼问一切诸法,若有我者,吾可答彼犊子所问。吾于昔时,宁可不于一切经说无我耶?以无我故,答彼所问,则违道理。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无我故。云何以我,而答于彼?若然者,将更增彼昔来愚惑。复次,阿难!若说有我,即堕常见;若说无我,即堕断见。如来说法,舍离二边,会于中道,以此诸法坏故不常,续故不断,不常不断,因是有是,因是生故,彼则得生,若因不生,则彼不生,是故因于无明,则有行生,因行故有识,因识故有名色,因名色故有六入,因六入故有触,因触故有受,因受故有爱,因爱故有取,因取故有有,因有故有生,因生故有老死,忧悲苦恼,众苦聚集。因是故有果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众苦聚集灭尽,则大苦聚灭。”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犊子梵志往诣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问佛言:“瞿昙!汝颇作是见,作是论:‘世界是常,唯我解了,余人不知。’作是说不?”

  佛告犊子:“我不作是见,不作是说:‘唯我能知,余人不解。’”

  犊子又问:“汝若不作如是说者,一切世界悉无常耶?”

  佛告犊子:“我亦不作如是说言:‘世界无常,唯我能知,余人不解。’”

  犊子又问:“汝颇复作如是论言:‘世界亦常无常,唯我能知,余人不解。’作是说耶?”

  佛告犊子:“我亦不作如是说言:‘一切世界,亦常无常,唯我独了,余人不知。’”犊子又问:“汝颇复作如是说言:‘一切世界非常非无常,非非常非非无常,唯我能解,余人不了。’作是说耶?”

  佛告犊子:“我亦不作如是说言:‘一切世界,非常非无常,非非常非非无常,唯我能知,余人不解。’”

  犊子复问:“世界有边,世界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非非有边非非无边。身即是命,命即是身,身异命异。众生神我,死此生彼,为有为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瞿昙!汝今作是说耶?”

  佛告犊子:“我不作是见,不作是论说言,世界有边无边,乃至非非有非非无。”

  犊子复言:“瞿昙!汝今于斯法中,见何过患,不取一见?”

  佛告犊子:“我亦不言世界是常,唯此事实,余皆愚闇。彼见结障,彼见所行及所观处,彼见尘埃垢秽不净,见结与苦俱能为害,能与忧恼,能令行人受郁[火*烝]热,生诸忧患。若与见结相应,即是婴愚,亦名无闻,亦名凡夫,能令生死回流增长。”复告犊子:“世间常无常,亦常无常,非常非无常。世界有边,及以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众生神我,死此生彼,若有若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若有人计斯见者,名为婴愚,亦名无闻,亦名凡夫,增长生死烦恼垢污,能令行人受郁[火*烝]热,生诸忧患,无有安乐。以是义故,我于此见,无所执着。”

  犊子又问:“汝若不计如是见者,汝今所计,为是何见?”

  佛告犊子:“如来世尊,于久远来诸有见者,悉皆除舍,都无诸见,虽有所见,心无取着。所谓见苦圣谛,见苦集谛,见苦灭谛,见至苦灭道谛,我悉明了,知见是已,视一切法皆是贪爱诸烦恼结,是我我所,名见取着,亦名憍慢。如斯之法,是可患厌,是故皆应当断除之。既断除已,获得涅槃,寂灭清净,如是正解脱。诸比丘等,若更受身于三有者,无有是处。”

  犊子言:“瞿昙!汝于今者,见何因缘,说无生处?”

  佛告犊子:“我还问汝,随汝意答。譬如有人,于汝目前然大火聚,汝知是火然,不知此火聚,在汝前灭,汝知灭不?若复有人,来问汝言:‘此火灭已,为至东方,南西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斯诸方中,为至何处?’若如是者,当云何答?”

  犊子言:“瞿昙!若人问我,当如实答,若有草木及牛马粪,此火与薪相得,便然不灭。草木牛粪,若都尽者,此火则灭,不至方所。”

  佛告犊子:“如是!如是。若言色是如来,受想行识是如来者,无有是处。何以故?如来已断如斯色故,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皆悉已断。譬如有人断多罗树,断已不生,如来亦尔,断五阴已,不复受生。寂灭无想,是无生法。”

  犊子言:“瞿昙!我于今者,乐说譬喻,唯愿听说。”

  佛告之曰:“随汝意说。”

  犊子即言:“譬如去于城邑聚落不远,平博之处有娑罗林,是娑罗林已百千年,枝叶悉堕,唯贞实在。汝今瞿昙,亦复如是,已断一切烦恼结缚,四倒邪惑,皆悉灭尽,唯有坚固真法身在。瞿昙!当知我今缘务,将欲还归。”

  佛言:“宜知是时。”

  犊子梵志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九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犊子梵志来诣佛所,问言:“瞿昙!若有愚痴,起如是见,作斯论言:‘世间是常,唯此事实,余则无实。乃至我不生彼,非非生彼。’”

  佛告犊子:“不知色者作是见,作是论说言,世间色悉皆是常,自执此见,以为真实,谓诸余者,以为虚妄。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非常。世间有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非非有边非非无边。身一神一,身异神异。我死此生彼,死此不生彼,我死此亦生彼亦不生彼,我死此非生彼非非生彼,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犊子言:“瞿昙!若有智者,不取是见,不取是论,亦复不应起如此见,作如斯论言:‘世界是常,此见为是,余见为非。’”

  佛告犊子:“若能知色,解其性相,如斯等人,不起是见,不作是论言,世界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非常见,亦复如是。世界有边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非有边,亦复如是。身一命一,身异命异。我死此生彼,死此不生彼,亦生彼亦不生彼,非生彼非非生彼,亦复如是。受想行识,亦如上说。若了知识,解其性相,如斯等人,不起是见,不作是论言,识是常,此见为是,余见为非。识为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非常见,亦复如是。识有边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非有边,亦复如是。身一命一,身异命异。我死此生彼,死此不生彼,亦生彼亦不生彼,非生彼非不生彼,亦复如是。不知者,如知者说;见者不见者,如知者说;解不解,亦如上说;通彻不通彻,亦如上说;有相无相,亦如上说;其义深浅,亦如上说;寤寤不寤寤,亦如上说。”

  犊子梵志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九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尔时,犊子梵志往诣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瞿昙!我有少疑,若蒙听察,乃敢发问。”佛默然不答。第二第三,亦如是问。第二第三,佛亦默然。犊子言:“瞿昙!我于长夜,与汝亲厚,我有少问,唯愿答我。”

  佛作是念:“犊子梵志长夜已来,禀性质直,无有谄伪,诸有所问,皆求解故,不为恼乱,吾当听之,若阿毗昙、毗尼,随其所问。”佛告犊子:“恣汝所问,诸有所疑,无得疑难。”

  犊子白佛言:“瞿昙!一切世间有不善不?”

  佛答言:“有。”

  又问:“颇有善不?”

  佛答言:“有。”

  犊子言:“瞿昙!愿为我说善不善法,令我解了。”

  佛告犊子:“吾能多种说善不善,今当为汝略说其要。”佛复告犊子:“欲为不善,离欲为善;瞋恚愚痴,是名不善,离瞋恚痴,是名为善;杀生不善,离杀为善;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贪恚、邪见,是名不善,离如是等,正见为善。吾为汝说三种不善,三种善。十种不善,十种善。”复告犊子:“若我弟子,解此三种善不善,及十种善不善,如实能知,便能尽欲,瞋恚、愚痴亦能永尽,贪欲诸恶都灭无余。能尽贪欲、愚痴故,诸欲漏都尽。以尽漏故,成就无漏,心得解脱,慧得解脱,于见法中,自身解了,证知得法,自知生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有。”

  犊子白佛:“颇有一比丘,于佛教法,成就无漏,心得解脱,慧得解脱,于见法中,自身解了,证知得法,自知生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有,为有是不?”

  佛告犊子:“得是法者,不但一二,及以三四,乃至五百,多有比丘,心得解脱,慧得解脱,于现法中,自身取证。”

  犊子复问:“佛教法中,颇有一比丘尼,心得解脱,慧得解脱不?”

  佛告犊子:“我教法中,比丘尼等,得斯法者,非一二三,乃至五百,其数众多。”

  犊子又问:“除彼比丘及比丘尼,颇有一优婆塞,度疑彼岸以不?”

  佛告犊子:“我佛法中,诸优婆塞度疑彼岸,非一二三,乃至五百,其数众多,断五下分结,成阿那含,不还欲界。”

  犊子又问:“除比丘、比丘尼,修梵行者除优婆塞,颇有一优婆夷,除于疑悔,度疑彼岸不?”

  佛告犊子:“我佛法中,得斯法者,非一二三,乃至五百,其数众多,断五下分结,成阿那含,不还欲界。”

  犊子梵志复白佛言:“置比丘、比丘尼,并优婆塞、优婆夷修梵行者,是佛法中,颇有优婆塞,独在居家,受五欲乐,度疑彼岸不?”

  佛告犊子:“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其数众多,如斯等人,乃与男女群居,逼迮共住,香华璎珞,着细缯衣,用好旃檀众妙杂香,以涂其身,受畜金银种种珍宝,奴婢僮仆其数众多,处斯愦闹逼隘之中,能断三结,得须陀洹,决定必至于三菩提,尽诸苦际。极钝根者,任运七生,不至三恶,人天流转,自然得尽诸苦边际。”

  犊子又问:“且置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梵行者,又置优婆塞在欲得须陀洹,颇有女人,在佛教法,作优婆夷,在于欲中度疑彼岸者不?”

  佛告犊子:“我佛法中,诸优婆夷,在欲度疑,非一二三,乃至五百,其数众多。诸优婆夷,虽处居家,如优婆塞,断于三结,得须陀洹。”

  犊子言:“瞿昙!汝于菩提,已得正觉,设当修梵行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处欲优婆塞、处欲优婆夷,若如是等,不具道行,便为支不满足。”犊子言:“瞿昙!汝今既得成等正觉,得果比丘、比丘尼、修梵行优婆塞、优婆夷、处欲优婆塞、处欲优婆夷,悉获果证,于佛教法,是名具足。”犊子复言:“瞿昙!我今乐说譬喻,愿听我说。”

  佛告之曰:“随汝意说。”

  “譬如天降大雨,随下水流,注于大海。汝之教法,亦复如是,男女长幼,及以衰老,蒙佛法雨,于长夜中,尽趣涅槃。善哉!瞿昙!善哉!妙法,善哉!能入佛教法者。”犊子言:“我今相问,设得出家修梵行者,为久近成?”

  佛告犊子:“若有外道异学,于佛法中,求出家者,先剃其须发,满足四月,于众僧中,心意调濡,然后受戒,不必尽尔,亦随人心。”犊子梵志闻佛语已,心生喜乐:“若蒙出家,得受戒者,假设四年,我尚为之,况四月也?”

  佛告犊子:“吾先为汝说二种人,不必一切悉皆如是。”

  犊子言:“瞿昙!先者实作是说。”

  佛告比丘:“汝等今者,与彼犊子,剃发受戒。”尔时,比丘受佛敕已,即剃其发,并与受戒。

  如比丘法,尊者犊子精勤修道,于半月中,具于学地,知法到法,见法觉法。既得学果,知已解已,得证法已。尊者犊子作是念:“我今应诣佛所。”作是念已,即往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我于学地,都证知已,唯愿世尊,重为我说,令我闻法,心得解脱。”

  佛告犊子:“汝若速求心得解脱,应修二法,当学二法,增广二法。言二法者,所谓智定,若能如是修习增广,是则名为知种种界,通达诸界,知无数界。”

  佛告犊子比丘:“若欲离欲恶不善者,有觉有观,入于初禅。如是比丘,应修二法,定及智慧,乃至四禅,慈悲喜舍,空处、识处、不用处、非想非非想处,亦复如是。犊子!欲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者,悉皆应学如是二法。欲学身通,欲知他心智,欲知宿命,欲得天眼耳,欲得漏尽智,应修二法,增广二法,知种种界,通达诸界,知无数界。”尊者犊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大悲如来种种因缘教导,犊子受佛教已,于闲静处,独坐精勤,心不放逸,常处禅定。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正欲为修无上梵行故,于现法中,自身取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有。

  时众多比丘往至佛所,尔时,尊者犊子见诸比丘,即问之言:“汝等欲何所至?”比丘答言:“我等将诣佛所,亲近供养。”犊子比丘语诸比丘言:“汝等今者往至佛所,因以我语问讯世尊,起居轻利,少病少恼?并可为我白世尊言:‘犊子比丘已报佛恩,为法供养,顺佛所行。’”时众多比丘往至佛所,礼佛足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尊者犊子比丘,稽首世尊足下,问讯世尊,起居轻利,少病少恼?犊子比丘又作是言:‘为我白佛,我已修行,随顺佛说,世尊所行,我已具得。’”

  佛告比丘:“先汝有天来至我所言:‘犊子比丘已得罗汉。’我已先知,天在后导,汝等今者复在天后。”尔时,世尊记彼犊子已成罗汉。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身命及目连  希有迦旃延
  未曾有、有我  见及于愚痴
  犊子所出家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一(丹本第十九卷准)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一九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时有梵志,厥名优陟,来诣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即问佛言:“瞿昙!一切世界为有边耶?为无边耶?”

  佛告优陟:“如斯等问,吾初不答。”

  优陟言:“瞿昙!我问世界有边无边,悉不见答。若然者,汝常说法,解释问难,为何所答?”

  佛言:“优陟!吾于诸法,悉善知已,为声闻弟子分别正道,蠲除众苦,尽其边际。”

  优陟言:“瞿昙!汝于诸法,悉善知已,为声闻弟子,说于正道,蠲除众苦,尽其边际。若如是者,汝所得道,为一切人尽行是道,为有多少而行斯道?”尔时,如来默然不答。第二第三亦如是问,如来默然,悉不加报。

  尔时,阿难执扇侍佛,以扇扇佛,闻彼优陟所咨已,即语之言:“汝后所问,与前无异,是以世尊默然不答汝。我且为汝说一方喻譬。如边守有城,墙壁牢实,栏楯窗牖,悉皆坚固。街巷里陌,官府市肆,周障布置,不相干错。而此城中,唯有一门。时守门人,聪明智慧,有大念力,善能分别客旧诸人,识者听入,不识则遮。时城中人,欲有出者,不知出要,周匝遍观,更无孔穴,唯此一门乃从求出。而此守门智慧之人,虽不具知城中种类,然知其中将出城者,皆由此门。如是优陟,如来亦尔,虽不具悉思惟分别,然知出入,皆由此门。如来亦然,知过去苦,现在、未来苦之边际,皆由斯道,得尽于苦。”

  优陟梵志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二〇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尊者富那在灵鹫山,多诸异学外道梵志来至其所,问讯尊者富那,在一面坐。白尊者富那言:“我等皆闻沙门瞿昙说众生断,更不受生。此事云何?”

  尊者答曰:“如我解佛所说义者,佛终不说众生死已,更不复有死此生彼,佛实不见众生之相。所以者何?凡夫妄想,以有慢故,言有众生。如来断慢,赞叹断慢故,无众生想。”时诸外道闻尊者说,不生欢喜,亦不嫌毁,即便还归。

  其去未久,富那即便往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在一面立。以诸外道所问,具白世尊:“是诸外道皆言:‘世尊说众生断,更不受生。此事云何?’我即答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者,佛终不说众生死已,更不复有死此生彼,佛实不见众生之想。所以者何?凡夫妄想,以有慢故,起于众生。如来断慢,赞叹断慢,是故不起于众生想。’”富那复言:“我为外道作如是说,将不违佛所说教法,致于谤毁,生增减耶?为同世尊之所宣说,为当异耶?为如法说,为不如法?为似法说,不似法说?不为同佛法者所讥呵耶?”

  佛告富那:“汝说真实,非为毁谤,不增不减,如我所说,等无差别,是如法说,非非法说,无有同佛法者能讥呵汝。何以故?从本已来,一切皆为我慢所害,众生烦恼,皆因我慢,而得生长。喜乐我慢,不知我慢,以不知故,譬如循环不知端绪,亦如乱织莫知其首,亦如麻缊,亦如军众,被破坏时,扰攘乱走,众生于何扰乱不定,此世他世,流驰不止,生死流转,不能得出。”复告富那:“如是我慢,一切众生,无尽尽灭无相,至于尽灭,悉皆散坏。若知如是,于人世界、天世界、魔世界、梵世界、沙门、婆罗门、天人,大众之中,长夜得义,救拔得乐。”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〇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尊者阿难于是夜中,诣多跋河,脱其衣裳,置于岸上,入河澡浴,着一浴衣,即出于水,待自身干。时有外道,名具迦那提,往至彼河。尊者阿难闻彼行声,及?咳声,外道亦闻尊者之声。

  外道问言:“汝为是谁?”

  阿难答言:“我是沙门。”

  “沙门甚多,汝今为是何等沙门?”

  阿难答言:“我是释子。”

  外道言:“我欲问难,汝若闲暇,听我所问。”

  阿难答言:“欲问便问,听已当知。”

  外道问言:“我死此生彼以不?”

  阿难言:“如来不说。”

  又问:“我死此不生彼,亦生亦不生,非生非非生彼不?”

  阿难又言:“如斯等问,佛悉不答。”

  外道言:“我今问汝,死此生彼,乃至非生非非生,悉不见答,汝宁不知如此事乎?”

  阿难言:“如是之事,我悉知见,非不知见。”

  外道言:“汝所知见,为何谓也?”

  阿难答言:“我所知见,见彼处所,见众生行,乃至知见彼所从生,知见结业,举动所作,见烦恼结,如墨聚集,无闻凡愚,与见结相应,顺于未来,长处生死。我所知见,其事如是,岂可谓为不知见乎?”

  外道俱迦那即问之曰:“汝名何等?”

  阿难答言:“我名阿难。”

  外道复言:“善哉,善哉!大师弟子,我今乃至共相谈论,而不知汝乃是阿难,我若知汝,终不能得共相抗对。”

  时彼外道闻阿难所说,欢喜而去。

  (二〇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须达多好欲诣佛,亲近供养。复作是念:“我若往彼,日时故早,如来犹未从禅定起,我今应先至彼外道所住之处。”即往其所,既至彼已,共相慰问,在一面坐。

  异学外道问须达言:“汝可为我说,彼沙门瞿昙为作何见?”

  须达答言:“如来所说,我不能及其所知见,在吾分外。”

  外道言:“汝若不知佛之所见,颇复能知比丘见不?”

  须达答言:“如斯之事,我亦不知。”

  外道复言:“汝若如是,竟何所见?若少所见,请闻其说。”

  须达复言:“汝当先说汝之所见,然后我当自说所见。”

  尔时,外道语须达言:“我所见者,众生之类,是常是实,余皆妄语。”复有外道语须达言:“我之所见,一切无常,唯此为实,余皆妄语。”又复有言:“亦常无常,非常非无常,唯此为是,余皆妄语。世界有边,世界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身即是命,命即是身,身异命异。众生神我,死此生彼,死此不生彼,死此亦生彼亦不生彼。如是长者,我所见者,死此非生彼非不生彼。”时诸外道各各自说己所见已,语须达言:“仁者当说。”

  须达答言:“如我所见,一切众生悉是有为,从诸因缘和合而有。言因缘者,即是业也。若假因缘和合有者,即是无常,无常即苦,苦即无我。以是义故,我于诸见,心无存着。汝诸外道作如是言:‘一切诸法常,唯此为实,余皆妄语。’如此计者,乃是众苦之根本也,以贪着斯诸邪见者,与苦相应,能忍大苦,于生死中,受无穷苦,皆由计有,世界是常,乃至死后非生于彼非不生彼。如斯诸见,实是有为,业集因缘之所和合。以此推之,当知无常,无常即苦,苦即无我。”

  复有外道语须达言:“长者!众生若是业集因缘和合而有,悉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无我。若如是者,汝今亦复作诸苦本,与苦相应,于生死中,受无穷苦。”

  须达答言:“我先已说,一切诸见,心无所著,是故我今亦复不着如斯之见。”

  时彼外道赞须达言:“如是长者,汝亦应当作如是说。”

  尔时,须达于彼外道异见众中,作师子吼,令诸外道邪见之心,皆悉息已,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以己所见,共外道谈论,向如来说。佛即赞言:“善哉!应当如是摧诸外道,令堕负处,应炽盛正法之论。”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〇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长爪梵志往诣佛所,在一面坐,而作是言:“如我今者,于一切法悉不忍受。”

  佛告长爪梵志:“汝于诸法悉不忍者,见是忍不?”

  长爪复言:“如此之见,我亦不忍。”

  佛告长爪梵志:“汝若不忍如是见者,何故而言:‘我于诸法,悉皆不忍。’谁为汝出不忍之语?”佛复告大姓:“汝若知若见,不忍是见,即断是见,已弃是见。譬如有人,既呕吐已,若如是者,于余见中,即不次第,便为不取,便是不生。”

  长爪梵志复作是念:“汝所言我已断是见,已弃是见,譬如人吐,便于诸见,无有次第,不取不生。”

  佛告长爪:“若如是者,多有众生,同汝所见,亦复如是论者,诸有异道沙门、婆罗门,若舍是见,更不受异见,是名少智,极为鲜薄,亦名愚痴。梵志当知,世间众生,皆依三见,初言我忍一切,第二言一切不忍,第三言我少忍少不忍。贤圣弟子,观察初见,能起贪欲、瞋恚、愚痴,常为如是三毒缠缚,不得远离,能生患害,能生结使,不得解脱,喜乐于欲,守护缚着,是名为忍。若不忍者,能生贪欲、瞋恚、愚痴,常为如斯三毒所缠,不能远离、获得解脱,喜乐于欲,常为爱取,守护缚着,是名不忍。若见少忍少不忍,亦复如是。忍如上忍中说,不忍如上不忍中说。贤圣弟子若说言忍,便为与彼二见共诤。若言不忍,亦复与彼二见共诤。若言少忍少不忍,亦与二见共诤。以己所见,违于他故,便起诤论。若起诤论,必相毁害。以共诤论生毁害故,以见是过,生诸诤论故,便弃是见,不受余见。以是义故,能断是见,弃离是见,犹如人吐,于诸见中,无有次第,不取不生。贤圣弟子若言忍,及以不忍,少忍少不忍,亦有是过。如是梵志,此色显现四大所成,贤圣弟子见是身无常,既见无常,便能离欲。见此身灭,即便舍离。若见身无常,便离身欲,便离身爱,离身窟宅,除身决定想。梵志当知,受有三种,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如此三受,以何为因?云何为习?因何而生?从何处出?以触为因,因触生习,习从触生,因触所生。若触灭则受灭,离热得凉。譬如日没,身边命边,受身边时,知是身边,受命边时,知是命边,如实而知,无有错谬。贤圣弟子若受乐受,知身必坏。若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知身必坏。若受乐受、非和合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亦复如是。云何名为与受不和合?所谓贪欲、瞋恚、愚痴,不与生老病死而共和合,忧悲苦恼,众苦聚集。”

  尔时,尊者舍利弗出家半月,侍如来侧,以扇扇佛,于时如来为说断于离欲之法。时舍利弗如是观察,诸法无常,即便离欲证成,弃舍诸见,无生漏尽,心得解脱。

  长爪梵志于诸法中,得法眼净,如上所说。既得信心,即白佛言:“唯愿世尊听我出家。”尔时,如来即听出家,既出家已,勤修精进,得阿罗汉道。

  (二〇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须摩竭陀池岸。尔时,奢罗浮梵志在大众中,而作是言:“我知释子所说教法,我所知见,胜彼释子。”当于尔时,有众多比丘入城乞食,见奢罗浮梵志在彼池岸,闻其所说,作如是言:“我知释子所有法教,我所知者,出过于彼。”时诸比丘闻此语已,还至僧坊,收摄衣钵,洗手足已,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入城乞食,食讫已,还归于其中,路经须摩竭陀池,彼池岸上有一梵志,名奢罗浮,在大众中,唱如是言:‘我知释子所有教法,我所知者,出过于彼。’善哉!世尊,唯愿当往彼池岸。”尔时,如来默然许之,与诸比丘前后围绕,往诣于彼须摩竭陀池。

  时奢罗浮遥见佛来,即从坐起,敷置高座,寻白佛言:“可就此坐。”佛即便就座,坐已而告之曰:“汝实作是言:‘我知释子所有法教,我所知者,出过于彼。’如是说不?”时彼梵志默然而住。佛复告曰:“何故默然而不答我?汝若解者,随汝意说;若不解者,吾当为汝分别宣说,令汝具足;汝今若能具足说者,吾助尔喜。梵志当知,世若有人说言:‘如来非阿罗呵、三藐三佛陀者。’如是说者,我称善哉,当问彼言:‘汝以何事,说言如来非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此众生等,于理不决,不能正答,更说世间其余谈论,以诸杂语间错其中,憍慢矜高,生毁害心。以不能答如斯问故,默然而住,惭愧低头,失于机辩。奢罗浮!汝今亦尔。设复有人作如是言:‘沙门瞿昙能善显示,是有过法。’如是说者,我亦称善。当问于彼:‘以何智知如斯之事?’彼不能答,更说其余世间谈论,错乱其中,辞穷理屈,惭愧低头,默然而住,失于机辩,亦如汝今无有异也。若复说言:‘沙门瞿昙所有弟子无善回向,不具持戒。’我亦称善,而问于彼:‘汝以何法,验知斯事?’彼不能答,更说世间其余谈论,错乱其中,辞穷理屈,惭愧低头,默然而住,失于机辩,汝今亦尔。”

  当于尔时,奢罗浮同梵行者语奢罗浮:“汝今何故默然不答?汝昔日时,恒于大众多人之中而言:‘我所知见,出过瞿昙所有教法。’汝今宜问沙门瞿昙,云何乃使沙门瞿昙反问于汝?诘汝使说,作如是言:‘汝所说者,若能具足,吾助尔喜,称庆善哉;如其不具,吾当为汝分别宣示,令得具足。’”时奢罗浮闻斯语已,亦复默然,无所陈说。

  尔时,世尊在须摩竭陀池岸,作师子吼已,即从坐起,还王舍城。

  佛去不久,彼诸同行,种种呵责,作如是言:“汝于今者,如截角牛在屏处吼,汝亦如是。于闲静处,作师子吼;于沙门瞿昙前,默然无所说。亦如童女,欲作男子声,然不能作,还为女声,汝亦如是。欲学瞿昙作师子吼而不能成,亦如雌野干欲作师子吼,然其出声故作野干,终不能成师子之声。”诸同行者如是种种呵责奢罗浮已,各四散而去。

  (二〇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有梵志,名曰重巢,居在于彼须摩竭陀池岸上,于彼众中作是唱言:“我所说偈,若有人能具足分别,显示其义,我当为其而作弟子。”时诸比丘食时已到,着衣持钵,入王舍城次第乞食,乞食已讫,即便还归于其中,路经须摩竭陀池岸,闻彼梵志作是语已,即还僧坊,收摄衣钵,洗手足已,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须摩竭陀池岸,有重巢梵志作如是语:‘我所说偈,若有人能具足分别,显示其义,我当为彼而作弟子。’唯愿世尊往至彼池。”尔时,如来默然许之,与诸比丘前后围绕,往诣彼池。

  尔时,重巢梵志遥见佛来,即从坐起,敷置高座,语佛言:“瞿昙!可就此座。”于时如来即就其座,而告之曰:“云汝自言:‘我所作偈,若有人能具足分别,显示其义,我当为彼而作弟子。’为有是不?”

  梵志对曰:“实尔。瞿昙!”

  佛复告曰:“汝所作偈,今当为我诵其章句,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尔时,重巢梵志复敷高床而坐其上,自说偈言:

 “若是比丘,  释种子者,  应当如法,
  清净活命,  不宜娆害,  于诸众生。
  宜应远离,  不善诸法,  守意清净,
  护所受戒,  如是调伏,  随顺定智。”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称如是外,  随顺而履行,
  于善丈夫中,  汝得为最胜。
  比丘处闲静,  清净自调顺,
  不恼害众生,  远离一切恶。
  如是调伏者,  随顺于定智,
  柔和善濡心,  身口不造恶。
  能摄三业者,  亦名顺定智,
  为世福田故,  持钵诸家乞。
  捡心修念处,  谦下处卑劣,
  除欲弃贪求,  故获无所畏。”

  尔时,重巢梵志闻斯偈已,即生念言:“沙门瞿昙实知我心,我今宜应归依三宝。”作是念已,即白佛言:“唯愿如来,听我出家。”佛即听许,出家为道,受具足戒,便成沙门,精勤修习,断诸烦恼,得阿罗汉。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〇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中。当于是时,摩竭提国诸外道辈,相与聚集须摩竭陀池上,作斯论言:“此是婆罗门谛,此是婆罗门谛。”尔时,如来在于精舍,以禅净天耳闻其所说,即从定觉,往诣于彼须摩竭陀池上。

  诸婆罗门遥见佛来,悉从座起,为佛敷座,白佛:“就坐。”

  佛即就坐,而告之曰:“汝等聚集作何谈论?”

  诸婆罗门各白佛言:“瞿昙当知,我等今日共相聚集,作是说言:‘此是婆罗门谛,此是婆罗门谛。’”

  佛告之曰:“如是!如是!我昔求道,初成正觉,已证知竟。取要言之,一切世间不过三谛,吾当分别。何等为三?所谓一切不杀,此语是实,非虚妄说。此事若实,应勤精进,于诸众生,恒生慈心,此是婆罗门初谛。我知是已,广为人说。复次,婆罗门!一切苦集是生灭法,如斯之言,真实不虚。此事若实,应勤精进,于其中间,常宜修心,作生灭相,应如是住,是名婆罗门第二谛。我以知此生灭相故,成等正觉,常为众生说如是法。复次,婆罗门!第三谛者,离我、我所,真实无我。若离如是三法相者,便能远离一切诸恶。此事若实,应勤精进,求离众恶,应如是住。”佛说是已,众多外道闻佛所说,默然而坐。

  尔时,世尊而作是念:“斯愚痴人常为诸魔之所覆蔽,是大众中,乃至无有一人能信斯语,生志学想,修持梵行。”于时如来作斯念已,从坐起去。

  佛去不久,尔时,须摩竭陀池神而说偈言:

 “譬如画水欲求迹,  下种卤地求苗稼,
  如以芳香熏臭秽,  水?注波求濡弱,
  吹彼铁杵求妙声,  如于盛冬求野马,
  彼诸外道亦如是,  虽闻妙法不信受。”

  尔时,诸婆罗门闻此池神说是偈已,竞随佛后,求索出家,佛即听许。既出家已,精勤修道,得阿罗汉果。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〇七)

  尔时,尊者阿难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时有梵志名曰阐陀,诣阿难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而作是言:“汝以何事,于彼沙门瞿昙法中,出家学道?”

  阿难答言:“我今为欲断恶生善,以是义故,于佛法中,出家学道。”

  梵志复言:“断何等恶?”

  阿难答言:“我今欲为断除贪欲、瞋恚、愚痴。”

  梵志复言:“汝等亦知断除贪欲、瞋恚、痴耶?”

  阿难答曰:“唯佛法中,有断如是贪欲、瞋恚、愚痴之法,禁制身心。”

  梵志又言:“如此贪欲、瞋恚、愚痴,有何过患?汝等法中禁制之耶?”

  阿难对曰:“欲爱染着能生恼乱,于现在世,增长恶法,忧悲苦恼,由之而生;未来世中,亦复如是。瞋恚所著,愚痴所著,能坏己心,亦坏他心,自他俱恼,于现在世,增长诸恶;未来世中,亦复如是,增长诸恶。复次,若有染着此贪欲者,能令众生盲无慧眼。贪欲因缘能令智慧微弱,损减诸善,不趣涅槃,不得三明及六神通,离菩提道。如贪欲,瞋恚、愚痴亦复如是。我等见斯贪欲、瞋恚、愚痴,有如是过患,以是义故,禁断贪欲、瞋恚、愚痴。”

  梵志又问:“颇复有道修集增广,能断贪欲、瞋恚、愚痴耶?”

  阿难答言:“有八圣道,所谓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定、正念、正志,能断贪欲、瞋恚、愚痴,趣向涅槃。”

  梵志复言:“如斯之道,极为甚善,修集增广,能断贪欲、瞋恚、愚痴。阿难当知,我今缘务,极为猥多,今欲还归。”

  阿难告曰:“宜知是时。”

  梵志闻阿难所说,欢喜而去。

  (二〇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于时如来为舍利弗种种说法,示教利喜已,默然而住。时舍利弗见佛默然,即从坐起,顶礼佛足,还其所止。未到所住处,道逢梵志,名曰优陟,问舍利弗:“从何处来?”

  舍利弗言:“梵志当知,我于今日,诣世尊所,听法来还。”

  优陟复言:“汝今故未离于教法,犹如婴儿未离乳耶?”

  舍利弗言:“我今听法无有厌足,不同婴儿。何以故?婴儿转大,则离母乳。”

  优陟复言:“我已久离听法教诫。”

  舍利弗言:“如汝法中,虽复教诫,无有义利,行于非道,不名乘出,不至菩提,是坏败法,无有一法可恃怙者。汝之师尊,非是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汝今宜应速疾离彼邪师教法。譬如弊牛,志性轻躁,好为抵突,加复少乳,所生犊子,其形甚小,数数离母,随意放逸,如汝师尊,无义教法,亦复如是,志性轻躁,所有教法,无有义利。所有弟子,稚小无智,远离其师,随意放逸,各自说言:‘我已离于教诫之法。’如来法中,有义教诫。有义教诫,有善乘出,趣向菩提,不为邪见之所破坏,有诸善法,而可恃怙。我之世尊是如来、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诸弟子等,随逐不舍,犹如善牛,志性不轻,不为抵突,加复多乳,其犊身体,日日长大,随逐其母,终不舍离。”

  优陟梵志赞舍利弗:“善哉!善哉!汝获善利,所受教诫,是出世法,趣向菩提,有善乘出,至于涅槃,不可沮坏,有所依凭。汝师世尊,是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作是语已,各还所止。

  (二〇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梵志名曰优陟,往诣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而作是言:“瞿昙于昔日时,诸外道等,相与聚集彼大讲堂,作种种论。沙门瞿昙在于闲静,修摄其心,智慧辩才,我于是时,亦共论议,作如是言:‘此相应,此不相应。’譬如老牛,加复无目;我等亦尔,所有教法,甚为鄙陋,盲无慧眼。沙门瞿昙有大智慧,在于闲静,修摄其心。瞿昙!汝今云何教诸弟子?”

  佛告之曰:“我佛法中,童男童女共相聚会,欢娱燕会,随意舞戏,是名相应。譬如有人,年过八十,头白面皱,牙齿堕落,然犹歌舞,作木牛马,作于琵琶、箜篌、筝、笛,亦作小车及踏鞠戏。如斯老人,作如是事,名不相应。其有见者,当名此人为作智人,为作痴人?”

  梵志对曰:“如是之人,名为婴愚,无有智慧。”

  佛告之曰:“我佛法中,相应相顺,如童子戏。梵志当知,圣贤法中,如童子戏。”

  优陟白佛:“云何比丘修集善法?”

  佛告之曰:“比丘之法,应当远离诸恶不善,修诸善法,不调伏者,为调伏故,应勤修集。不得定者,为得定故,应勤修集。不解脱者,为解脱故,应勤修集。所未断者,为令断故,应勤修集。所未知者,为令知故,应勤修集。所不修者,为欲修故,应勤修集。所未得者,为欲得故,应勤修集。”

  梵志白佛言:“世尊!何等不调,欲令调故,应勤修集?”

  佛言:“眼不调,乃至意不调,为令调故,应勤修集。”

  梵志言:“何等不解脱,欲令解脱,应勤修集?”

  佛言:“心不解脱,为令解脱,应勤修集。”

  梵志言:“何等为断恶,应勤修集?”

  佛言:“断欲无明与爱故,应勤修集。”

  梵志言:“何等不知,为知故,应勤修集?”

  佛言:“未知名色,为令知故,应勤修集。”

  梵志言:“何等不修,为修故,应勤修集?”

  佛言:“未修定慧,不得八道,应勤修集。”

  梵志白佛:“比丘之行,甚为真实,我今事多,欲还归家。”

  佛告之曰:“宜知是时。”

  优陟梵志即从坐起,还其所止。

  (二一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国中有一梵志,名曰尸卜,往诣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而作是言:“瞿昙!所言学者,云何名学?”

  佛告之曰:“学故名学。”

  梵志又问:“云何学故名为学也?”

  佛言:“时时修学,增上戒故,名之为学。时时修学,增上心故,名之为学。时时修学,增上智故,名之为学。”

  梵志复言:“瞿昙!若有阿罗汉,尽诸有漏,所作已办,舍于重担,逮得己利,心得自在,无复烦恼,正智得解脱,时,当何所学?”

  佛言:“若有罗汉,尽诸烦恼,正见心得解脱,当于尔时,贪欲、瞋恚及以愚痴,一切悉断,无有遗余,是名无学。若彼罗汉,尽于贪欲、瞋恚、愚痴,更不造作身口意恶,无所进求,以是义故,名为无学。”

  尔时,尸卜梵志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二一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尸卜梵志往诣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而作是言:“瞿昙!若有婆罗门作是说:‘随所作业,悉是过去,本所作因,于现在世,所作诸业,能增过去不善之因。现在之世,若不造业,则能破坏生死之桥,四流永绝,更不流转。以业尽故,苦亦得尽,苦尽则苦边际尽。’瞿昙!此事云何?”

  佛告尸卜:“如汝所言,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说:‘随所造业,悉是过去本业因缘,乃至尽苦边际。’若如是者,以何因缘,于现在世,而有种种风、冷、病等四大增损?若如是者,为自所作?为他所作?”

  尸卜白佛:“他之所作。”

  佛告尸卜:“云何自己所作?常拔须发,或举手立,不在床坐。或复蹲坐,以之为业。或复坐卧于棘刺之上,或边椽坐卧,或坐卧灰土,或牛屎涂地,于其中坐卧。或翘一足,随日而转,盛夏之月,五热炙身,或食菜,或食稗子,或食舍楼伽,或食糟,或食油滓,或食牛粪。或日三事火,或于冬节,冻冰衬体。有如是等无量苦身法,是名自己所作。云何名为从他作苦?为他手足,及以力杖、瓦石打掷,如是等苦,是则名为从他得苦。一切世人,四大增损,或为风冷而起是患。如是等患,现所见事,云何彼诸婆罗门等,若作是见,言以此故,能尽苦际,即是自作过咎。如是等咎,一切世人,皆共知之,彼自虚说,以五因缘故,能令身心受诸苦恼。何等为五?所谓贪欲、瞋恚、掉悔、疑,如斯五法,能令众生现在之世身心苦恼。复有五因缘故,于现在世,能令身心常得快乐,不受苦恼。何等为五?所谓能断贪欲之心,则于现在,能令身心受法快乐。何以故?以有贪欲、瞋恚、掉悔故,能令众生受诸苦恼,若能断除,则受快乐,无有忧患,是故应当断除如是贪欲、瞋恚、掉悔。若断除者,无热无恼,不待时节,当得解脱,必趣涅槃,尸卜!是名现在所得法。复有现前所得法,所谓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志、正念、正定。”

  说是法时,尸卜梵志远离尘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既得道已,即整衣服,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慈哀怜愍,听我出家。”如来即听出家,既出家已,于空静处,殷勤精进,得阿罗汉。

  (二一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那罗健陀置叠聚落庵婆罗林。时聚落中有一梵志,名那利婆力,在彼村住,其年衰迈,已百二十。彼聚落中,所住人民,咸谓是人真阿罗汉,悉共恭敬,而供养之。然斯梵志,有一亲友福尽命终,得生天上。尔时,此天作是思惟:“我今若劝是那利婆力,诣佛所者,必不信受。我今当教,脱能信我。”作是念已,即往于彼老梵志所,威光炎炽,遍照其人所住之处。即至彼已,语梵志言:“云何于己实是怨家,诈现亲相?云何于自善亲友所,视之如己?云何说断?云何无热恼?汝今应当心中默念,不应发言。若有能解如斯义者,当往其所,而求出家,净修梵行。”尔时,此天作是语已,即没不现。

  于是那利婆力梵志闻斯语已,即往于彼富兰那迦叶所,心中默念如斯问难:“云何于己实是怨家,诈现亲相?云何于自善亲友所,视之如己?云何说断?云何无热恼?”然富兰那迦叶尚不能知彼心所念,况能答之。复至删阇耶毗罗胝子所,亦作如是心中所问,乃至尼揵陀若提子所,亦复如是,作心中难,彼若提子尚不能知是念,况复能答?

  时那利婆力梵志遍至六师,悉不能知如斯之难:“若不能答,我今何为于其法中出家修道?不如还俗受五欲乐,我今家业甚为丰饶,宁在家居,布施作福。”复作是念:“我当往诣沙门瞿昙所。”作是念已,即往佛所,于其中路,复作是念:“沙门瞿昙年少出家,而富兰那六师之徒,悉是耆旧宿德之人,尚不能知,况彼沙门瞿昙?既是年少,出家未久,学日又浅,而当能解如斯之义?”作是念时,于其中路,回车欲还,复更思惟:“我昔曾从耆旧宿德老梵志所,闻如是说:‘出家之人,年虽幼稚,不应轻蔑。何以故?年虽幼稚,有大神通及大智慧。’”作是念已,即往佛所。至佛所已,恭敬问讯,在一面坐。心中默念如是四难:“云何于己实是怨家,诈现亲相?云何于自善亲友所,视之如己?云何说断?云何无热恼?”

  尔时,世尊知彼梵志心之所念,即说偈言:

 “屏处极毁骂,  百千种诽谤,
  面前而赞叹,  言是善好人,
  实能辨诸事,  诈伪而不实,
  智者应当知,  此是怨诈亲。
  出言诈亲善,  所作无利益,
  智者应当知,  此是怨诈亲。
  云何于亲友,  爱重如己身?
  不应于亲友,  伺觅其过失,
  亲友心愿同,  相念常不忘,
  如是之亲友,  不为他沮坏,
  应当恒敬念,  爱重如己身。
  何故说于断?  断能生喜乐,
  亦能得胜利,  至于寂灭所,
  能修于胜果,  丈夫向正道,
  以是义故断。  云何得无热?
  得于寂静味,  获得大智慧,
  尔时得无热,  远离于诸恶,
  入法欢喜味,  是名为无热。”

  尔时,梵志闻是偈已,即整衣服,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听我出家。”于时如来即听出家,既出家已,精勤修道,得阿罗汉。

  (二一三)

  须跋陀罗者,如集偈颂中说。

  优陟、分匿、俱迦那  须达、长爪、奢罗浮
  重床、三谛及阐陀  二不留得、尸卜根
  尸卜、那罗婆力迦  须跋陀罗第十五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二(丹本第六卷十二张后准)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二一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尼名曰旷野,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洗钵,将欲向彼得眼林中。时魔王波旬作是心念:“瞿昙沙门今在舍卫得眼林中,其弟子旷野比丘尼入城乞食,食讫洗钵,收摄坐具,将欲往诣于彼林间,我当为其而作扰乱。”尔时,波旬化作摩纳,于彼路侧,问旷野言:“欲何所诣?”

  比丘尼答言:“我今欲诣闲静之处。”

  尔时,摩纳闻是语已,即说偈言:

 “一切世间中,  无有解脱者,
  汝诣空静处,  将欲何所作?
  汝今年盛美,  不受于五欲,
  一旦衰老至,  后莫生忧悔。”

  时比丘尼而作是念:“此为是谁?欲恼乱我,甚为欺诈。为是人耶?是非人乎?”作是念已,入定观察,知是波旬欲来恼乱,即说偈言:

 “世间有解脱,  我今自证知,
  波旬汝愚鄙,  不解如斯迹。
  欲如摽利戟,  阴贼拔刀逐,
  汝言受五欲,  欲苦可怖畏。
  欲能生忧恼,  欲能生追念,
  欲能生百苦,  欲是众苦本。
  断除一切爱,  灭诸无明闇,
  逮证于尽灭,  住于无漏法。”

  尔时,波旬而作是念:“旷野比丘尼,善知我心。”懊恼悔恨,惭愧还宫。

  (二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苏摩比丘尼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讫洗钵,收摄坐具,向得眼林。魔王波旬作是念:“今苏摩比丘尼,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洗钵,收摄坐具,向得眼林。”尔时,波旬化作婆罗门,在路侧立,而作是言:“阿梨耶欲何所至?”

  比丘尼答言:“我今欲诣彼寂静处。”

  尔时,波旬即说偈言:

 “仙圣之所得,  斯处难阶及,
  非汝鄙秽智,  获得如是处。”

  时比丘尼作如是念:“此为是人?是非人乎?而欲恼我。”入定观察,知是波旬,即说偈言:

 “女相无所作,  唯意修禅定,
  观见于上法。  若有男女相,
  可说于女人,  于法无所能。
  若无男女相,  云何生分别?
  断除一切爱,  灭诸无明闇,
  逮证于尽灭,  住于无漏法,
  以是故当知,  波旬堕负处。”

  尔时,波旬而作是念:“苏摩比丘尼,善知我心。”忧愁悔恨,惭愧还宫。

  (二一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翅舍憍昙弥比丘尼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洗钵,收摄坐具,至得眼林,坐一树下,住于天住。尔时,魔王波旬作是心念:“沙门瞿昙在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比丘尼名翅舍憍昙弥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洗钵,收摄坐具,至得眼林,坐一树下,住于天住。”作是念已,化作摩纳,欲为扰乱,即说偈言:

 “汝今者何为,  怀忧坐树下,
  歔欷而流泪?  将不丧子乎?
  独处于林中,  欲求男子耶?”

  时比丘尼而作是念:“此为是谁?甚为欺诈。为是人耶?是非人乎?而欲为我作大扰乱。”入定观察,知是魔王,即说偈言:

 “我断恩爱已,  无欲无子想,
  端坐林树间,  无愁无热恼。
  断除一切爱,  灭诸无明闇,
  逮得于灭尽,  安住无漏法。
  以是故当知,  波旬堕负处。”

  尔时,波旬而作是念:“翅舍憍昙弥比丘尼,善知我心。”忧愁悔恨,惭愧还宫。

  (二一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莲华色比丘尼,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洗钵,收摄坐具,并洗足已,入得眼林,坐一树下,端坐思惟,住于天住。尔时,魔王而作是念:“沙门瞿昙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莲华色比丘尼,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洗钵,收摄坐具,至得眼林中,坐一树下,住于天住。我当为其而作扰乱。”作是念已,化为摩纳,往至其所,而说偈言:

 “娑罗树下坐,  如华善开敷,
  独一比丘尼,  汝今坐禅耶?
  更无第二伴,  能不畏愚痴?”

  尔时,莲华比丘尼即作是念:“此为是谁?扰乱于我,甚为欺诈。为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观察,知是波旬,即说偈言:

 “百千奸伪贼,  皆悉令如汝,
  不动我一毛,  故独无所畏。”

  尔时,魔王复说偈言:

 “我今自隐形,  入汝腹中央,
  或入汝眉间,  令汝不得见。”

  时比丘尼复以偈答:

 “我心得自在,  善修如意定,
  断绝大系缚,  终不怖畏汝。
  我已吐诸结,  得拔三垢根,
  怖畏根本尽,  故我无所畏。
  我今住于此,  都无畏汝心,
  汝军众尽来,  我亦不怖畏。
  断除一切爱,  灭诸无明闇,
  逮得于尽灭,  安住无漏法。
  以是故当知,  波旬堕负处。”

  尔时,波旬而作是念:“莲华色比丘尼善解我心。”忧愁悔恨,惭愧还宫。

  (二一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石室比丘尼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洗钵,收摄坐具,向得眼林。尔时,魔王而作是念:“沙门瞿昙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中有石室比丘尼,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洗钵,收摄坐具,向得眼林。我当为其而作扰乱。”作是念已,化为摩纳,往至其所,而说偈言:

 “众生是谁造?  众生造作谁?
  云何名众生?  众生何所趣?”

  时石室比丘尼闻是偈已,而作是念:“此为是谁?甚为欺诈。为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观察,知是魔王,以偈答言:

 “众魔生邪见,  谓有众生想,
  假空以聚会,  都无有众生。
  譬如因众缘,  和合有车用,
  阴界入亦尔,  因缘和合有。
  业缘故聚会,  业缘故散灭,
  断除一切爱,  灭诸无明闇。
  逮得于尽灭,  安住于无漏,
  以是故当知,  波旬堕负处。”

  尔时,魔王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忧愁悔恨,惭愧还宫。

  (二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尼,名曰鼻[口*(利/尔)],在舍卫国王园精舍,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洗钵,收摄坐具,向得眼林。于时魔王而作是念:“沙门瞿昙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鼻[口*(利/尔)]比丘尼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洗钵,收摄坐具,向得眼林。我当为其而作扰乱。”作是念已,化为摩纳,即于路侧,而说偈言:

 “谁造于色像?  色像造作谁?
  色像从何出?  色像何所趣?”

  时比丘尼闻斯偈已,而作是念:“此为是谁?恼乱于我,甚为欺诈。为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观察,知是魔王,说偈报言:

 “色像非自作,  亦非他所造,
  众缘起而有,  缘离则散灭。
  譬如殖种子,  因地而生长,
  阴界诸入等,  和合是色像。
  因苦故生长,  因苦故散坏,
  断除一切爱,  灭诸无明闇。
  逮得于尽灭,  安住无漏法,
  以是故当知,  波旬堕负处。”

  尔时,波旬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忧愁悔恨,惭愧还宫。

  (二二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毗阇耶比丘尼从王园精舍,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洗钵,收摄坐具,至得眼林,坐一树下,住于天住。尔时,魔王而作是念:“沙门瞿昙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王园精舍。毗阇耶比丘尼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洗钵,收摄坐具,至得眼林,坐一树下,住于天住。我当为其而作扰乱。”作是念已,化为摩纳,往诣其所,而说偈言:

 “汝今极盛壮,  我年亦复少,
  五欲共欢娱,  放意而受乐,
  何以独坐此,  而不与我俱?”

  时比丘尼闻是偈已,而作是念:“此为是谁?来恼于我,甚为欺诈。为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观察,知是魔王,说偈报言:

 “作乐纵歌舞,  及余五欲乐,
  尽回用与汝,  非我之所宜。
  人间一切乐,  并及天五欲,
  尽回用与汝,  都非我所宜。
  我断一切爱,  灭诸无明闇,
  逮得于尽灭,  安住无漏法。
  以是故当知,  波旬堕负处。”

  尔时,波旬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忧愁悔恨,惭愧还宫。

  (二二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比丘尼,名曰折罗,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洗钵,收摄坐具,入得眼林,在一树下,正身端坐,入于天住。尔时,魔王作是念言:“沙门瞿昙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中有一比丘尼,名曰折罗,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已洗钵,收摄坐具,入得眼林中,在一树下坐,入于天住。我今当往而作扰乱。”尔时,魔王作是念已,化摩纳形,往至其所,而语之言:“阿利耶欲生何处?”

  比丘尼言:“如我今者,都无生处。”

  尔时,摩纳即说偈言:

 “有生必得乐,  生必受五欲,
  汝受谁教敕,  言不用复生?”

  折罗比丘尼说偈报言:

 “生者必有死,  众苦所缠缚,
  一切苦应断,  是以不求生。
  具眼牟尼尊,  说斯真谛法,
  苦因生于苦,  皆应舍离之。
  修圣八正道,  安隐趣涅槃,
  世尊教导我,  我乐是教法。
  我证知彼法,  是故不乐生,
  断除一切爱,  灭诸无明闇,
  逮得于灭尽,  安住无漏法。
  以是故当知,  波旬堕负处。”

  尔时,波旬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忧愁悔恨,惭愧还宫。

  (二二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优波折罗比丘尼,住王园精舍,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已,洗钵洗足,摄持坐具,诣得眼林,在一树下,正身端坐,入于天住。尔时,魔王作是念言:“今瞿昙沙门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王园精舍有比丘尼,名曰优波折罗,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讫洗足,收摄坐具,诣得眼林,在一树下,正身端坐,入于天住。我今当往而作坏乱。”作是念已,化作摩纳,即往其所,问比丘尼言:“阿利耶欲何处受身?”

  比丘尼答曰:“我都无受身处。”

  尔时,摩纳即说偈言:

 “忉利及炎摩,  兜率与化乐,
  他化自在天,  是处极快乐,
  汝应愿乐彼,  受于胜妙事。”

  优波折罗比丘尼复说偈言:

 “忉利及炎摩,  兜率与化乐,
  他化自在天,  诸处虽受乐,
  不离于我见,  必为魔所缚,
  世间皆动摇,  彼亦归迁谢。
  无有诸凡夫,  离魔之境界,
  世间皆炽然,  世间皆烟出,
  离于动摇者,  我乐如此处,
  断除一切爱,  灭诸无明闇,
  逮得于灭尽,  安住无漏法。
  以是故当知,  波旬堕负处。”

  尔时,魔王而作此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忧愁悔恨,惭愧还宫。

  (二二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王园精舍有一比丘尼,名曰动头,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乞食已,洗钵洗足,摄持坐具,诣得眼林,在一树下,正身端坐,入于天住。尔时,魔王作是念言:“瞿昙沙门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有一比丘尼,名曰动头,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已,洗钵洗足,收摄坐具,入得眼林中,在一树下,正身端坐,入于天住。我今欲往而坏乱之。”作是念已,化作摩纳,往诣其所,语比丘尼言“九十六种道,汝乐何道?”

  比丘尼答言:“此道我都不乐。”

  尔时,波旬即说偈言:

 “受谁教剃发,  自号比丘尼?
  不欲乐外道,  汝为甚愚痴。”

  动头比丘尼复说偈言:

 “此外诸异道,  悉为邪见缚,
  种种诸见缚,  终竟堕魔网。
  释种大世尊,  无比之丈夫,
  一切种中胜,  降魔坐道场,
  悉过一切上,  诸事皆解脱,
  能调尽有边。  彼佛教于我,
  是我之世尊,  我乐彼教法。
  我今知彼已,  尽除诸结漏,
  断除一切爱,  灭诸无明闇,
  逮得于灭尽,  安住无漏法。
  以是故当知,  波旬堕负处。”

  尔时,波旬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忧愁悔恨,惭愧还宫。

  旷野素弥  苏瞿昙  莲华石室

  及毗罗  毗阇折罗  忧波折罗
  第十名动头(此下丹本第七卷)

  (二二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萨婆国竭阇池岸。尔时,世尊月十五日,在僧前坐说戒。当于是夜,月初出时,婆耆奢在彼众中,作是念言:“我今欲以月为喻,赞叹于佛。”作是念已,从座而起,合掌向佛言:“世尊!我今欲有所说,唯愿善逝垂哀听许。”

  佛告婆耆奢:“听汝所说。”

  尊者婆耆奢即说偈言:

 “犹如盛满月,  无云处空中,
  光明照世界,  一切皆乐见。
  释迦牟尼尊,  世间大导师,
  端严甚殊特,  名闻悉充满。
  月出白莲荣,  日现红莲敷,
  从佛受化者,  譬如华敷荣,
  开彼宿善根,  悉令见道迹。”

  时婆耆奢说此偈已,欢喜踊跃,还于所止。

  (二二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围绕而为说法。尔时,尊者憍陈如适从余处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时尊者婆耆奢亦在会中,作是念言:“我今欲在佛前以偈赞憍陈如。”作是念已,从坐而起,白佛言:“世尊!唯愿听我少有所赞。”

  佛告婆耆奢:“随汝所说。”

  尊者婆耆奢即说偈言:

 “上座比丘憍陈如,  安处实语住利乐,
  常乐空闲寂静处,  声闻所求佛教法,
  悉皆逮得不放逸,  有大威德具三明,
  知心差别诸善根,  如来长子憍陈如,
  归命稽首礼世尊。”

  时婆耆奢说此偈已,欢喜踊跃,还于所止。

  (二二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讲堂中,为众说法,言音满足,能使听者心意喜乐,言辞正直,闻者开解,心无所为,所说辩了,诸比丘众,至心听受,听者悦豫,尊重恭敬,至心忆念,等同欢喜,听受其法。

  尔时,尊者婆耆奢在于会中,心作是念:“我欲以偈赞舍利弗。”作是念已,即正衣服,从坐而起,合掌白舍利弗言:“唯愿尊者听我所说。”

  尔时,尊者告婆耆言:“若有所说,恣听汝意。”

  即说偈言:

 “善哉舍利弗!  明知道非道,
  为诸比丘僧,  略广而宣说。
  此优波室驶,  出于微妙音,
  闻者皆悦豫,  出声和雅妙,
  可乐甚可爱,  大众听无厌。”

  时婆耆奢说此偈已,欢喜踊跃,还于所止。

  (二二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住龙山侧,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于重担,尽诸有结,心得解脱。尔时,尊者目连观察时坐五百比丘,皆离爱欲。尔时,世尊在众僧前,敷座而坐。当于尔时,月半说戒。时尊者婆耆奢亦在众中,而作是念:“我今在于佛僧之前,欲有赞说。”即从坐起,整其衣服,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唯愿世尊,听我所说。”

  佛言:“婆耆奢!随汝所说。”

  尔时,尊者婆耆奢即说偈言:

 “无上之商主,  在于龙山侧,
  智慧能抚慰,  五百比丘僧。
  目连神足者,  观察五百心,
  知此诸比丘,  咸断欲结使。
  一切皆具足,  牟尼大圣尊,
  能度于苦岸,  世间最后身。
  我今归命礼,  瞿昙之大师。”

  (二二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夏坐安居。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于重担,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唯除一人,如来记彼现身尽漏。于七月十五日,自恣时到,佛于僧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知我是婆罗门,于般涅槃,受最后身,无上良医,拔于毒箭。汝等皆是我子,悉从于我心口而生,是我法子,从法化生,我今欲自恣,我身口意无过失不?”

  尔时,尊者舍利弗在众中坐,从坐而起,整其衣服,合掌向佛白言:“世尊!如佛所说:‘我是婆罗门,于般涅槃,受最后身,无上良医,拔于毒箭。汝等皆是我子,悉从于我心口而生,是我法子,从法化生。’我等不见如来身口有少过失。何以故?世尊能使不调者调,不寂灭者,使得寂灭。苦恼之者,能使安隐。未入涅槃者,使得涅槃。如来是知道者,是示道者,是说道者,是导道者,将来弟子相续不绝。世尊教法,次第修道,恒相教习,随顺正法,常应拥护,亲爱善法。我等不见世尊若身口意有少过失。”

  舍利弗言:“世尊自恣,说我若身口意有所阙短,垂哀教敕。”

  佛告舍利弗:“我不见汝有少过失。何以故?汝舍利弗坚持净戒,多闻、少欲、知足、远离愦闹、乐于闲静,有精进,具足定心、智慧,疾智、捷智、展转智、有大种智、别智,唯除如来,诸余智慧,无能及汝,深远之智,成就实智,示教利喜。心无嫉妒,见他有能,示教利喜,随喜赞叹。若为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法无有疲厌,是故汝今若身口意无有少过。”

  舍利弗白言:“世尊!颇见是五百比丘于身口意有少过不?”

  佛告舍利弗:“我不见五百比丘于身口意有少过失。何以故?是五百比丘,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于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以是义故,我不见是五百比丘若身口意有少过失。”

  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终不讥彼小阙,亦不见五百比丘若身口意有少过失。世尊!此五百比丘几具三明?几得俱解脱?几得慧解脱?”

  佛言:“此比丘众中,九十比丘具于三明,有百八十得俱解脱,其余之者,尽慧解脱。”

  舍利弗言:“此五百人离诸尘垢,无有腐败,悉皆贞实。”

  尔时婆耆奢在彼众中,而作是念:“佛今自恣,我今欲说赞自恣偈。”婆耆奢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唯愿听我所说。”

  佛言:“婆耆!随汝所说。”

  婆耆奢即说偈言:

 “此十五日清净朝,  五百比丘同共处,
  皆悉断于结使缚,  尽于后有之大仙。
  诚心亲近净世尊,  悉得解脱离后有,
  断于生死所作办,  诸漏已尽灭掉悔。
  除贪憍慢断有结,  拔爱毒箭灭爱有,
  人中师子离诸取,  尽诸有结灭怖畏。
  如似转轮大圣王,  群臣翼从而围绕,
  游行大地至巨海,  譬如斗战得大胜。
  无上商主弟子众,  悉具三明灭于死,
  斯等皆是佛真子,  离诸垢秽纯清净,
  如日亲友今敬礼。”

  (二二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婆耆奢在空静处,时欲捡心,系念思惟,卒起异想,生不喜乐,即自觉知:“我于今者,便失善利。夫出家者,名为难得;若有是心不名难得,我今便为退失善心,得于恶心,今当说心,多诸过恶,说厌患偈。”时彼尊者即说偈言:

 “弃舍乐诸着,  及不乐著者,
  舍衣贪嗜觉,  不造烦恼林。
  欲枝下垂布,  众生乐缘着,
  能断于欲林,  是名为比丘。
  不垂下着欲,  无林名比丘,
  第六意出觉。  然此欲觉者,
  世间所乐着,  若得出觉意,
  能离非结着,  不乐于胜欲。
  乐出粗恶言,  不名为比丘,
  乐嗜于受身,  因见闻意识,
  想着生五根,  能离欲想着,
  不受涂污辱,  是名得解脱。
  大地及虚空,  世间有色处,
  悉皆归散坏,  一切同尽灭。
  知见是事已,  行法已决定,
  诸处不生受,  质直不谄伪。
  虽求念存身,  为有所利益,
  若能如是者,  同彼入涅槃。”

  (二三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婆耆奢与阿难俱,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见一女人,年在盛壮,容貌端正,便起欲想。尔时婆耆寻自觉知,极自呵责:“我今名为不得出家之利,我之寿命,极为难得,若生是心,名为不善。宁舍寿命,不作欲想,我于今者,不名出家。何以故?见于盛壮端正女人,即起爱心。若生此心,非我所宜。”即向阿难而说偈言:

 “为欲结所胜,  燋然于我心,
  唯愿为我说,  除欲善方便。”

  尔时,阿难即说偈言:

 “起于颠倒想,  能烧然其心,
  净想能生欲,  应修不净观。
  独处而坐禅,  速灭于贪欲,
  莫数受烧然,  当观察诸行,
  无常无有乐,  并及无我法,
  安心念此身,  多厌恶生死。
  修习正智慧,  除七慢结使,
  若知断慢已,  苦则有边际。”

  (此下丹本第八卷六张后)

  (二三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至佛所,威光显照,遍于祇洹,悉皆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义利胜?  谁为最亲友?
  众生依何等,  而得自济活?
  修造何事务,  而能得聚敛?”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种田为义利,  妻为最亲友,
  众生依熟苗,  而得自济活,
  若能勤作者,  斯业胜聚敛。”

  尔时,天复说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三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中夜,来诣佛所,威光显照,遍于祇洹,悉皆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爱中子第一,  财中牛第一,
  明中日第一,  渊中海第一。”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所爱无过身,  能教第一财,
  慧为第一明,  雨为第一渊。”

  尔时,天复说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三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于其二足中,  刹利最为胜。
  于彼四足中,  牛最为胜者。
  若于娶妻中,  童女为最胜。
  于诸儿息中,  长子为最胜。”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两足最胜正觉是,  四足中胜善乘是,
  娶妻中胜贞女是,  儿子中胜孝者是。”

  尔时,天复说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三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中夜,来诣佛所,威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何物生为胜?  何物入地胜?
  种子何者胜?  掷种谁为胜?”

  时有天子,先身从种田中得,因以为名,以偈答言:

 “苗稼生为胜,  子入地第一,
  拥护于耕牛,  儿掷种为胜。”

  尔时,彼天语此天言:“我不问汝,我欲问佛。”复以偈问佛:

 “何物生为胜?  何物入地胜?
  种子何者胜?  掷种谁为胜?”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明生最胜苗,  无明灭为胜,
  亲近供养佛,  掷种僧最胜。”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生世间?  云何得和合?
  几爱世间有?  何物苦世间?”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六爱生世间,  六触能和合,
  六爱能得有,  六情生诸苦。”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三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劫世间?  云何名苦恼?
  云何是一法?  世间得自在。”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意劫将诸趣,  意苦恼世间,
  意名为一法,  世间得自在。”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三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何物缚世间?  云何得解脱?
  断于何等法,  得至于涅槃?”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欲缚于世间,  舍欲得解脱,
  能断于爱缚,  是名得涅槃。”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三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何物覆世间?  何物能围绕?
  何物缚众生?  云何世间住?”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老能覆世间,  死能为围绕,
  爱缚于众生,  如法住世间。”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三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何物迷世间?  何物和合有?
  何谁污众生?  云何竖于幢?”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无明迷世间,  爱着和合有,
  瞋污染众生,  我慢竖为幢。”

  天复以偈问言:

 “何谁无盖障?  何谁断于欲?
  谁出于污染,  谁能倒大幢?”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如来无盖障,  正智得解脱,
  彼无有盖障,  能尽于爱结,
  出离于尘垢,  倾于我慢幢。”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四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人财何者胜?  修行何善行,
  能得快乐报?  味中何最胜?
  云何诸寿中,  寿命得最胜?”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于诸财物中,  信财第一胜,
  如法修善行,  能获快乐报。
  于诸滋味中,  实语为第一,
  于诸寿命中,  慧命为最胜。”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四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人于生死中,  何者是二伴?
  谁为教授者,  归向涅槃道?
  比丘乐何法,  而断于结缚?”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于诸生死中,  信为第二伴。
  智慧如教授,  能乐涅槃者,
  断诸结使缚,  是则名比丘。”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四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何善能至老?  何善最安住?
  何宝为第一?  何物贼不劫?”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持戒善至老,  信最为安住,
  智慧人胜宝,  福财贼不劫。”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四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众生谁所生?  云何常驰求?
  云何于生死,  流转不解脱?”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爱生于众生,  意驰于诸尘,
  一切有命类,  轮转于生死,
  恒受于诸苦,  云何得解脱?”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四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众生谁所生?  云何常驰求?
  于生死轮转,  何者为怖畏?”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众生从爱生,  心意驰不停,
  众生处生死,  苦为大怖畏。”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四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众生谁所生?  云何常驰求?
  生死常轮转,  何者大怖畏?”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爱能生众生,  意识驰诸尘,
  众生处生死,  业为大怖畏。”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弃,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四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名非道?  何物日夜逝?
  梵行谁为垢?  谁恼害世间?
  云何名澡浴,  而能不用水?
  唯愿佛世尊,  为我分别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欲名为非道,  人命日夜逝,
  女为梵行垢,  亦恼害世间,
  专修梵行者,  洁净胜彼水。”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四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何物为第一,  诸物中最胜?
  云何在处处,  而得于最上?
  有何一种法,  于世间自在?”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于诸世物中,  四阴名最胜。
  善于彼处处,  皆得为最上。
  四阴名一法,  于世间自在。”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四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偈为何者初?  云何为分别?
  偈何所依止?  偈以何为体?”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偈以欲为初,  字为偈分别,
  偈依止于名,  文章以为体。”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四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以何知王车?  云何知于火?
  云何分别国?  云何知女人?”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以幢知王车,  以烟知有火,
  以主知有国,  以夫别女人。”

  尔时此天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信及第二及至老
  种种生世间  非道、最上胜
  偈为何者初  别车为第十

  别译杂阿含经第十二卷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三(丹本第七卷六张已后准)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二五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长者,请佛及僧施设大会。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围绕,至彼大长者家。时彼尊者婆耆奢,于僧直次守于僧坊。当于尔时,有多女人诣彼僧坊,时,女人中,有一端正美色之者,时,婆耆奢见斯事已,为色坏心,生于欲想。复自思念:“我今妄想失于大利,期于非利,人身难得,命终亦然。若生是心,名为不善。宁舍寿命,不作欲想。我于今者,不名出家。何以故?见于少壮端正女人,不自制心,便生欲想,我今当说厌恶之患。”即说偈言:

 “我今舍俗累,  住于出家法,
  无明欲所逐,  将失本善心。
  如牛食他苗,  甘味无制者,
  五欲亦如是,  贪嗜无惭愧。
  若不禁制者,  必害善法苗,
  譬如刹利子,  具习诸伎艺,
  设有善射术,  具满一千人,
  如是刹利子,  战斗力胜彼。
  比丘念具足,  如彼刹利子,
  常持智慧力,  断灭于欲觉。
  既除欲觉已,  快乐常寂灭,
  我亲佛前闻,  二种之亲友,
  趣向涅槃道,  是我心所乐,
  我修不放逸,  处林住空寂。
  我熟赞于心,  是名立正法,
  后必趣于死,  若得涅槃时,
  当知是恶心,  云何能见我?”

  (二五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婆耆奢于有德者,谦顺柔软诸比丘所,心生憍慢,寻自觉知,呵责于己:“我极失利,都无饶益,人身难得,出家难遇,我既得之,不能谨慎,轻于出家,轻于受命,以己智能轻篾于彼谦顺柔软有德比丘,我今当说厌恶慢心。”即说偈言:

 “汝悉舍诸慢,  不应自贡高,
  莫以慢自退,  后悔无所及。
  一切诸众生,  皆为慢所害,
  为害堕地狱。  是故我今者,
  不应恃才辩,  而生憍慢心。
  若远憍慢者,  能舍诸障盖,
  净心怀恭恪,  获得于三明,
  谦卑如是者,  名得念比丘。
  憍陈如舍利,  龙胁及自恣,
  不乐及欲结,  出离及憍慢。”

  (二五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婆耆奢独处闲静,善能修己,勤行精进,终不放逸,住如是地,逮得三明。时尊者婆耆奢作是念:“我今独处闲静,逮得三明,我欲赞己所得三明。”即说偈言:

 “我昔如荒醉,  经历诸城邑,
  游行得值佛,  即蒙大福利。
  瞿昙大悲愍,  为我说正法,
  我闻正法已,  即得清净信。
  思惟出家者,  世间大导师,
  导化无不普,  男女及长幼,
  中年及老病,  佛曰是亲友,
  能示善方所,  众生无明盲,
  将导示其门。  云何名为门?
  所谓四真谛,  从因则生苦,
  从苦得出家,  见于八正道,
  拔出诸众生,  安隐趣涅槃。
  我修不放逸,  林野空寂处,
  获得于三明,  作佛教已讫。”

  (二五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我今欲演说四句偈法,汝等至心谛听谛听,我今当说。云何名为四句义?

 “善说最为上,  仙圣之所说,
  爱语非粗语,  是名为第二。
  实语非妄语,  是名为第三。
  说法不非法,  是名为第四。
  是名演四句,  四句之偈义。”

  尔时,婆耆奢在众会中,而作是念:“佛今演于四句之法,我今欲于一句以一偈赞。”尔时,婆耆奢即从座起,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今婆耆奢欲有所说,唯愿听许。”

  佛告之言:“恣听汝说。”

  尔时,婆耆奢即说偈言:

 “诸有所说不恼己,  亦不害他名善说。
  常当爱语令他喜,  亦不造作诸过恶。
  从诸佛口有所说,  必得安乐趣涅槃,
  能断诸苦赞善说,  实语甘露最无上,
  实语应语得大利,  安立实说善丈夫。”

  (二五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世有良医能治四病,应为王师。何谓为四?一、善能知病。二、能知病所从起。三者、病生已,善知治愈。四者、已差之病,令更不生。能如是者,名世良医。佛亦成就四种之法,如来、至真、等正觉无上良医,亦拔众生四种毒箭。云何为四?所谓是苦,是苦习,是苦灭,是苦灭道。”

  佛告比丘:“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此毒箭,非是世间医所能知,生苦因缘,及能断生苦,亦不知老病死,忧悲苦恼因缘,及能断除。唯有如来、至真、等正觉无上良医,知生苦因缘,及以断苦,乃至知老病死,忧悲苦恼,知其因缘,及以断除。是以如来善能拔出四种毒箭,故得称为无上良医。”

  尔时,尊者婆耆奢在彼会坐,作是念言:“我今当赞如来所说拔四毒箭喻法。”即从座起,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我今归命佛,  愍于群生类,
  最上第一尊,  能拔出毒箭。
  世有四种医,  能治四种病,
  所谓疗身疾,  婴儿眼毒箭。
  如来治眼病,  过于彼世医,
  能以智慧錍,  决无明眼膜。
  如来治身患,  过于彼世医,
  世医所疗者,  唯能治四大。
  如来善分别,  六界十八界,
  以此法能治,  三毒身重病,
  能治婴愚病,  最胜无有上,
  故我今敬礼,  瞿昙之大师。
  医王名迦留,  多施人汤药,
  复有一明医,  名为婆呼卢,
  瞻毗及耆婆,  如是医王等,
  皆能疗众病。  是等四种师,
  治者必得差,  虽差病还发,
  亦复不免死。  如来无上医,
  所可疗治者,  拔毒尽苦际,
  毕竟离生死,  终更不受苦。
  无量亿那由,  阿僧祇众生,
  佛治令尽苦,  毕竟不还发。
  我今白大众,  诸贤在会者,
  甘露不死药,  咸当至心服。
  诸人应受信,  最上治目者,
  疗身拔毒箭,  诸医无与等,
  是故宜至心,  归命瞿昙尊。”

  (二五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尼瞿陀劫波比丘住彼第一旷野林中,而此野中,复有一林。时此比丘于彼遇病,尊者婆耆供给彼病尼瞿陀劫波比丘,因此病故,即入涅槃。尔时,尊者婆耆奢耶旬供养和上尼瞿陀劫波已,渐次游行至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婆耆奢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乞食食已,洗钵,收摄坐具,往诣佛所,整其衣服,合掌向佛,说偈问曰:

 “我今欲问佛,  无量之解慧,
  现在断疑惑,  于旷野城中,
  比丘入涅槃,  生来有福德,
  守摄身口意,  兼有大名闻,
  尼瞿陀劫宾,  佛为作是名,
  佛为婆罗门,  立如是名字。”

  (二五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大声闻耆旧之等,于佛左右,各造庵窟,于其中住。时憍陈如、颇发耆贤跋沟、摩诃南、耶舍那毗摩罗牛呞、尊者舍利弗、摩诃目连、摩诃迦叶、摩诃俱絺罗、摩诃劫宾那、尊者阿那律、尊者难陀迦、尊者钳比啰、耶舍赊罗俱毗诃、富那拘毗罗、拘婆尼、泥迦他毗罗,如是等辈,及诸余大声闻,各于草庵诸窟中住。于月十五日布萨,尔时,如来于众僧前,敷座而坐,尊者婆耆奢亦在会中,即从座起,叉手合掌白佛言:“听我所说。”

  佛言:“我今恣汝所说。”

  尔时,婆耆奢即说偈言:

 “诸大比丘等,  必干竭欲爱,
  弃舍诸积聚,  勇捍无怖畏。
  知时知节量,  不贪嗜五欲,
  离一切垢秽,  深心有黠慧。
  有如斯事故,  名为大比丘。”

  (二五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婆耆奢来至毗舍佉鹿子母讲堂中,遇病困笃。尔时,富匿于彼瞻病。时,尊者婆耆奢告富匿言:“汝可往诣于世尊所,如我婆耆奢顶礼世尊足下,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无诸苦不?’”尔时,富匿受尊者教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合掌白佛言:“世尊!婆耆奢比丘在毗舍佉讲堂中,病疹困笃,而语我言:‘往世尊所,称我名字,顶礼佛足,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无诸苦不?”’”尔时,富匿复白佛言:“此婆耆奢,或因困疾,即入涅槃,唯愿世尊,屈意往彼。”如来默然受富匿语。

  尔时,富匿即还诣尊者婆耆奢所,白言:“和上!我问讯已,复启世尊:‘婆耆奢或因困病,入于涅槃。’世尊默然听受我语。”

  尔时,世尊从禅定起,即往毗舍佉讲堂婆耆奢所。时婆耆奢遥见佛来,自力欲起,佛告之曰:“不须汝起。”尔时,世尊别敷座坐,告婆耆奢:“汝今身体苦痛为可忍不?能饮食不?”

  时婆耆奢白言:“此痛转增,无有瘳损,今我所患,譬如力士捉儜人发,㨑搣揉捺,我患头痛,亦复如是。又如大力杀牛之人,以刀刺腹,割其肠肚,我患腹痛,亦复如是。又如瘦人为有力者强捉,火炙,身体燋然,我苦体痛,亦复如是。我于今日欲入涅槃,我于最后欲赞于佛。”

  佛告之曰:“随汝所说。”即说偈言(本无少偈)。

  本如酒醉四句赞 龙胁、拔毒箭 尼瞿陀劫宾入涅槃 赞大声闻 婆耆奢灭尽

  (二五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俱萨罗,还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摩纳名曰极慢,其所承藉,七世以来,父母真正博通多闻,既自读诵,亦教他人,其所闻者,闻则能持,四围陀典,已达其趣:娑罗乾陀论,及与声论、毗伽罗论、戏笑之论、毗陀罗论,善解法句义趣,通达如是种种诸论。容貌端正,才艺过人,难可俦匹,兼生豪族,又处富贵,自恃才力,生大憍慢,于父母所不生敬顺,及和上阿阇梨、师长、亲属,斯不敬礼。

  时极慢摩纳闻佛从俱萨罗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将往佛所,而作是念:“我至彼时,若沙门瞿昙接待我者,我当问讯;若不问我,当默然还。”尔时,摩纳作是念已,即诣佛所。

  于时世尊大众围绕而为说法,极慢摩纳虽往于彼,如来当时聊不顾视。时彼摩纳默作是念:“沙门瞿昙都不以我而迳于怀。”寻欲归依。尔时,世尊知其心念,即说偈言:

 “为义来至此,  未得便欲还,
  何不使获得,  称汝所来心?”

  极慢摩纳作是思惟:“沙门瞿昙知我所念。”即生信心,欲礼佛足。佛告摩纳:“我录汝心,不必礼敬,所为已足。”

  尔时,大众睹斯事已,怪未曾有,咸作是言:“沙门瞿昙有大神足,此极慢摩纳于己父母、和上阿阇梨所,尚无恭敬,今见瞿昙能自谦下,恂恂恭顺。”

  尔时,极慢摩纳见诸大众言音暂止,在一面坐,端身正意,而说偈言:

 “当于何等所,  不应起憍慢?
  复更于何所,  而当生谦让?
  孰能却众苦?  何者与利乐?
  供养何者胜,  为贤智所赞?”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供养于父母,  以空净满月,
  敬顺兄诸亲,  和上阿阇梨,
  及余尊长等,  于彼不应慢,
  宜当自谦下,  都应悉恭敬。
  若见忧恼者,  应为除诸苦,
  亦与其快乐,  普皆应供养。
  若断贪欲瞋,  并离愚痴者,
  漏尽阿罗汉,  正智得解脱。
  于斯上人所,  除慢不自高,
  应当向归依,  合掌而敬礼。”

  尔时,世尊为极慢说诸法要,乃至不受后有。余如波罗蜜阇经中说。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五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俱萨罗,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施设大祀,七百牛王系之于柱,牸牛、犊子、䍧羖羊等,如是种种所有畜生,不可称计,在祀场中,处处系之,设诸肴膳,种种饮食。尔时,余国诸婆罗门闻彼设祀,悉来云集。

  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闻佛从俱萨罗到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欲往佛所,作是念言:“我今设祀,所作会具,当问瞿昙,将不少耶?”时婆罗门乘羽葆车,所著衣裳,上下纯白,提三岐金叉,持金藻盥,满中净水,诸摩纳众围绕左右,余国种种诸婆罗门亦为翼从,来诣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具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设斯大祀,系七百牛王及诸畜生,乃至余国婆罗门等,悉来云集。办具已讫,欲设大祀。愿佛教我,满足有胜,无少减不?”

  佛言:“婆罗门!汝为祀主,大施求福,亦大得罪,竖三种刀,斯名不善。作于苦因,亦得苦报,得于苦利,受报亦苦。云何名为三种刀?意、口、身刀也。何名意刀?汝若祀时,意业不善,杀诸畜生,以为大祀,是名竖于意刀。何者口刀?汝欲祀时,而作是言:‘我于明日当杀尔许种种生命。’是名竖于口刀。云何名为身刀?汝若祀时,手牵牛王及诸畜生,受于咒愿,是名竖于身刀。”

  佛言:“又有三种火,最胜最妙,宜应谨慎,亦当恭敬,非汝所事,邪见火也。何谓为三?一名恭敬火。二名苦乐俱火。三名福田火。云何名为恭敬火?应当供养、尊重、恭敬、拥护父母。何以故?父母求子,祷祀神祇,然后得子,父母赤白和合成身,生育长养,以是之故,名恭敬火。如是之火,应正供养,与众快乐,令无乏苦。云何名为苦乐俱火?若族姓子起于精勤,积集钱财,于其妻子,并诸眷属、奴婢、仆使、知友、辅相,及诸亲族,皆应供养,供给所须,与其利乐,如是等辈,皆同苦乐,是名苦乐俱火。云何名为福田火?若沙门、婆罗门能断贪欲,解脱贪欲,能断瞋恚,解脱瞋恚,能断愚痴,解脱愚痴,如是等沙门、婆罗门,名福田火。上趣诸天,能招乐报,此名福田火。是以族姓子,应当至心供养、恭敬,使得快乐。又有三种火必应灭之,何者三火?所谓贪欲、愚痴、瞋恚火,不如世间火,有时须然,有时须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恭敬俱福田,  此三火应祀,
  若勤心供养,  获得三种乐。
  云何为三乐?  施戒及修定,
  三种之果报,  人天涅槃乐。
  若人于一切,  善解于方法,
  于祠祀时节,  能养其眷属,
  供养应供者,  能供养应供,
  终竟必获得,  永离灾患处。”

  尔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闻佛所说,即语乌答摩纳:“汝可往诣彼祀场中,先所系养诸畜生等,以系祀者,今悉散放,随逐水草,尽其寿命,莫作拘碍。”

  乌答摩纳言:“和上如所教敕,我能为之。”即往祀场,宣告诸人:“我受优竭提舍利教敕,一切畜生悉皆解放,任意令去。”

  乌答摩纳往祀场所未久之间,如来于后即为优竭提舍利婆罗门如诸佛法为说法要,示教利喜。时婆罗门即受禁戒,乃至见谛。余如突罗阇品中所说。

  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即整衣服,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唯愿明日与诸大众往祀场中,受我供设。”尔时,世尊默然受请。时婆罗门闻佛所说,又见受请,欢喜而去。

  时婆罗门至祀场已,通夜办具种种肴膳,乃至敷座,又具净水。后日晨朝,往诣佛所,白佛言:“时到。”尔时,如来与诸大众着衣持钵,往诣祀场,在众僧前敷座而坐。时婆罗门睹佛大众,寂然坐定,手行净水,施设种种肴膳饮食,食讫摄钵。时婆罗门在世尊前敷座而坐,愿乐听法。

  尔时,如来即为咒愿:

 “于诸大祀中,  祠祀火为上。
  婆罗门书中,  萨婆底为上。
  一切国土中,  人王最为上。
  百川众流中,  海水最为上。
  列宿丽于天,  月光最为上。
  一切众明中,  日光最为上。
  十方世界中,  佛为第一尊。”

  尔时,世尊为婆罗门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从座而去。

  (二六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摩纳名僧伽罗,往诣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即白佛言:“世尊!云何观察不善丈夫?”

  佛言:“譬如观月。”

  又问:“云何观察善胜丈夫?”

  佛复答曰:“亦如观月。”

  尔时,摩纳复白佛言:“云何不善丈夫观之如月?”

  佛言:“不善丈夫如十六日月光,渐减圆满,转亏,乃至于尽损减不现。如佛法中不能信心受持禁戒,少所读诵,若修少施,于其后时,懈怠不勤,渐失信心,毁犯禁戒,复不布施,亲近恶友,不至僧坊咨受于法,不听法故,身口意业造于不善,以造恶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是故当知恶丈夫者,犹如彼月渐渐损减,乃至灭尽。”

  又问:“云何善胜丈夫亦复如月?”

  佛言:“譬如初月,光明炽然,渐渐增长,至十五日圆满具足。如佛法中,能有信心修行禁戒,习于多闻,修于布施,却除邪见,修于正见,于佛法中,得纯信心,坚持禁戒,善修多闻,能施不悭,具于正见,信心持戒,多闻惠施,以渐增长,是善丈夫身口意行,亲近善友,具修诸善,身坏命终,得生天上。是故当知善丈夫者亦复如月。”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譬如盛满月,  处于虚空中,
  圆光甚晖曜,  映蔽于诸星。
  亦如具信人,  戒闻舍贪嫉,
  于诸嫉妒者,  如月蔽众星。”

  时僧伽罗摩纳闻佛所说,踊跃而去。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六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婆罗门名曰生听,往诣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即白佛言:“我曾闻人说:‘世尊言:“但施于我,莫施余人,但施我弟子,莫施他弟子。若能施我及我弟子,得大果报;若施他人及余弟子,不得果报。”’实说是不?将非世人诽谤者乎?”

  佛言:“此实虚妄,诽谤于我,都无此语。若如是说,作二种难:一者遮难,二者受者得减损难。若如此说,作大损减,身坏命终,堕三恶道。汝今应知,乃至洗钵之水,我尚说言:‘施与虫蚁,获大福报。’况于施我?实作是语:‘施持戒者,得福甚多,施破戒者,得福鲜少。’”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一切布施处,  我常生赞叹,
  破戒得福少,  持戒获大果。
  黑白赤青牛,  生犊各差别,
  驾用取其力,  不择其产种。
  人亦复如是,  刹利婆罗门,
  毗舍首陀罗,  真陀罗富且,
  能持于净戒,  施之得大果,
  如似赍麻干,  舍之取珍宝。
  婴愚无智者,  未曾听闻法,
  不能修梵行,  施之获少果。
  若亲近贤圣,  正觉及声闻,
  能信于善逝,  信根立坚固,
  生处恒尊贵,  最后得涅槃。”

  尔时,生听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六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有一老婆罗门,捉杖持钵而行乞食,时,佛见已,语婆罗门言:“汝今极老,何以捉杖持钵而行乞食?”

  婆罗门言:“我有七子,各为妻娶,分财等与,我今无分。为子驱故,而行乞食。”

  佛告之言:“我今为汝说偈,汝能于大众中说此偈不?”

  答言:“我能。”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生子太欢喜,  为之聚财宝,
  各为娶妻子,  而便驱弃我。
  此等无孝慈,  口言为父母,
  如彼罗刹子,  垂死驱弃我。
  譬如马槽枥,  满中置谷䴬,
  少马无敬让,  驱蹋于老者。
  此子亦如是,  无有爱敬心,
  弃我使行乞,  不如杖爱我。
  我今捉此杖,  御狗及羊马,
  行则佐我力,  闇夜为我伴。
  指水知深浅,  若趺扶杖起,
  蒙杖除多闻,  是杖爱念我。”

  婆罗门受此偈已,诵读使利。尔时,七子在大会中,时,婆罗门于大众中而作是言:“汝等今当听我所说。”大众默然,即说上偈。七子惭愧,起来抱父各共修敬,将父归家,置本坐处,诸子各出妙㲲二张,奉上于父。

  时婆罗门即作是念:“我今得乐,是瞿昙力,瞿昙即是我阿阇梨。婆罗门法,法应供养和上阿阇梨。”选最好衣往至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今家中得诸利乐,是汝之恩,我经书中说:‘阿阇梨者,应与阿阇梨分。和上者,应与和上分。’瞿昙!汝今是我阿阇梨,应怜愍我,受我此衣。”尔时,世尊以怜愍故,为受是衣。

  婆罗门踊跃,从座而起,欢喜而去。

  (二六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时有一老婆罗门,捉杖持钵而行乞食,遥见佛已,往至佛所,而作是言:“我捉杖持钵,从他乞食,汝亦乞食,我之与汝俱是比丘。”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不必从他乞,  得名为比丘。
  虽具在家法,  正修于梵行。
  福果及恶报,  俱断无相着,
  干竭诸有结,  是名比丘法。”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六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王舍城北有耕作婆罗门,名豆罗阇。尔时,世尊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往至彼所。时婆罗门遥见佛来,即至佛所,白言:“世尊!我种作人耕种而食,不从人乞。瞿昙!汝今亦可耕种而食。”

  佛言:“我亦耕种而食。”

  时豆罗阇婆罗门即说偈言:

 “汝自说知耕,  未见汝耕时,
  汝若知耕者,  为我说耕法。”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吾以信为种,  诸善为良田,
  精进为调牛,  智慧为辕[辐-田+冏],
  惭愧为犁具,  念为御耕者,
  身口意调顺,  持戒为鞅子。
  耕去烦恼秽,  甘雨随时降,
  芸耨为善心,  大获善苗稼,
  趣向安隐处,  可以克永安。
  吾所耕如是,  故得甘露果,
  超升离三界,  不来入诸有。”

  婆罗门言:“汝耕实是耕无上之胜耕。”婆罗门闻是偈,心生信解,盛满钵饮食,来用奉佛,佛不受。余如上豆罗阇婆罗门所说,乃至不受后有。

  (二六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比丘名曰梵天,游行央伽国,来到瞻波至健伽池边,后日晨朝,着衣持钵,入瞻波城,次第乞食,到于本家。尔时,尊者梵天母在中门中,以苏米、胡麻以投火聚,望生梵天。尊者梵天在门中立,其母不识。尔时,毗沙门天王敬信梵天,即与无数夜叉之众,乘虚而行,见梵天母祠祀于火,不见其儿,唯见道人,不谓己子。毗沙门天王即为其母而说偈言:

 “婆罗门家女,  梵天去此远,
  祀火望梵世,  斯非其迳路。
  不解趣梵天,  勤苦事火为?
  梵天中梵天,  在汝门中立。
  都无有取着,  亦无所养育,
  远离诸恶趣,  结使尘不着。
  远离诸欲求,  不染污世法,
  如龙象善调,  而无所恼触。
  胜念之比丘,  心善得解脱,
  如是应真者,  今来受汝供。
  汝应然意灯,  净心速施与。”

  尔时,其母闻毗沙门说,心即觉悟,母即施食与梵天食已,为其作照明,后世安乐因。

  (二六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婆罗门,往诣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世人称汝为佛陀、佛迭,如是之名从何而生?”婆罗门说偈问言:

 “佛陀是胜名,  名生津济义,
  为父母制名,  故名汝为佛。”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今我哀愍汝,  当为分别说,
  所以有是称,  汝今善谛听。
  佛知过去世,  未来世亦然,
  现在普悉知,  诸行坏灭相。
  明达了诸法,  应修者悉修,
  应断尽断除,  以是故名佛。
  总相及别相,  分别解了知,
  一切悉知见,  是故名为佛。
  婆罗门当知,  无量劫观察,
  诸行之苦恼,  受生必终没。
  远尘离垢习,  拔毒箭烦恼,
  得尽生死际,  以是故名佛。”

  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六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憍萨罗国游行,至沙林聚落。尔时,世尊舍于道次,在一树下,正身端坐,系念在前。时有一婆罗门,姓曰烟氏,在佛后来,见佛迹中,千辐轮相,怪未曾有。即自思惟:“我未见人有如是迹,我当推寻是何人迹。”作是念已,即寻其迹,往至佛所,瞻仰尊颜,容色悦豫,睹者信敬,诸相寂定,心意亦定,得最上调心,寂灭之寂,身真金色,犹如金楼。即白佛言:“世尊!汝当得天也。”

  佛言:“婆罗门!我不得天也。”

  婆罗门言:“当得阿修罗,为得龙、揵闼婆、夜叉、紧那罗、摩睺罗伽也。”

  佛言:“我皆不得。”

  婆罗门言:“汝得人也。”

  佛言:“我不得人也。”

  婆罗门言:“我问汝为得天及龙、阿修罗、揵闼婆、夜叉、紧那罗、摩睺罗伽,及人,汝皆言不得,为何所得也?”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我非天龙阿修罗,  紧那摩睺乾闼婆,
  亦非夜叉及以人,  我漏已尽断烦恼。
  我虽调驯如龙象,  终不为他所制御,
  不为他制断疑故,  断爱解脱离诸趣。
  一切尽知断后生,  如芬陀利善开敷,
  处于水中得增长,  终不为水之所著。
  清净香洁人所乐,  八法不污如莲华,
  我亦如是生世间,  同于世法不染着。
  无量劫来常观察,  诸行所缘受苦恼,
  诸受生者皆终没,  远尘离垢断众习,
  拔出毒箭断烦恼,  皆得尽于生死际。

  “以是之故,号之为佛。”

  烟姓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慢、优竭提 生听、极老 比丘、种作 及梵天 佛陀、轮相为第十

  (二六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世尊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到火姓达赖殊婆罗门家。尔时,火姓达赖殊于中门前祀祠于火,佛来至门,达赖殊遥见佛来,而语之言:“住!住!旃陀罗!莫来至此。”

  佛告之言:“汝识旃陀罗,知旃陀罗法不?”

  婆罗门答言:“不识不知旃陀罗、旃陀罗法,汝识旃陀罗,知旃陀罗法耶?”

  佛告之言:“我识旃陀罗,知旃陀罗法。”

  时婆罗门于坐处起,为佛敷座,而白佛言:“汝为我说旃陀罗法。”

  尔时,世尊即坐其座,而说偈言:

 “恶性喜瞋久嫌恨,  为人刚恶怀憍慢,
  行于倒见及幻惑,  当知此是旃陀罗。
  含忿嫉妒好恶欲,  难可调化无惭愧,
  行如是者旃陀罗。  伤害胎生及卵生,
  心无慈愍害生类,  伤残毁害于四生,
  当知是此旃陀罗。  若人赍物涉道路,
  聚落空处有财宝,  悉能劫夺并害命,
  行如是者旃陀罗。  造行众恶无悔恨,
  是则名为旃陀罗。  舍自己妻及淫女,
  邪奸他妇无所避,  如是亦名旃陀罗。
  于己种姓及亲友,  如是之处造邪恶,
  不择好恶而奸淫,  是亦名为旃陀罗。
  以理问义为倒说,  如是亦名旃陀罗。
  自叹己德毁呰他,  贪着我慢下贱行,
  如是亦名旃陀罗。  横加诽谤极愚痴,
  为小利故生诽谤,  如是亦名旃陀罗。
  自己有过推与他,  专行欺诳谤毁人,
  如是亦名旃陀罗。  多有财宝饶亲族,
  自食好美与他恶,  如是亦名旃陀罗。
  己到他家得美食,  他若来时与粗恶,
  如是亦名旃陀罗。  父母衰老离盛壮,
  而不孝顺加供养,  如是亦名旃陀罗。
  父母兄弟及姊妹,  骂詈恶口无逊弟,
  如是亦名旃陀罗。  沙门及与婆罗门,
  中时垂至不施与,  更加骂詈而瞋恚,
  如是亦名旃陀罗。  沙门及与婆罗门,
  贫穷乞丐请向家,  不与饮食亦不施,
  如是亦名旃陀罗。  毁骂于佛及声闻,
  出家在家加毁骂,  如是亦名旃陀罗。
  竟非罗汉诈称是,  于天人中为残贼,
  生于大家婆罗门,  韦陀典籍悉通利,
  数数造作诸恶业,  种姓不能遮谤毁,
  亦不能遮地狱报,  现前为人所骂辱,
  未来之世堕恶趣,  生旃陀罗须陀延。
  得好名称必不闻,  又得盛乐生梵处,
  种姓不能遮梵处,  现在称叹终生天。
  我今为汝显示说,  如是之事应当知,
  种姓不是婆罗门,  种姓不是旃陀罗,
  净业得作婆罗门,  恶行得为旃陀罗。”

  婆罗门闻是偈,赞言:“如是!如是!大精进!实如所说,大牟尼!不以种姓是婆罗门,不以种姓旃陀罗。善能修行是婆罗门,作恶行者旃陀罗。”婆罗门闻是偈已,欢喜信解,盛满钵饮食,持以奉佛,佛不为受。何以故?以是说法食故。婆罗门白佛言:“此食当以施谁?”

  佛言:“我不见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能消此食者,无有是处。当以此食着净无虫水中。”

  婆罗门即以此食着无虫水中,烟炎俱起,滑滑大声。尔时,婆罗门生未曾有想,佛世尊尚于食所,出大神足。婆罗门还至佛所,白佛言:“唯愿世尊听我出家,得及道次。”

  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即得具戒,如出家法,于空静处,独己精修。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被服法衣者,为正修无上梵行故。族姓子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成阿罗汉,得解脱乐。而说偈言:

 “我昔迷正真,  愚惑造邪行,
  不识清净道,  又不知死路。
  妄想生横计,  劬劳承奉火,
  空为虚妄事,  徒损无所获。
  今遇天中天,  黑闇蒙惠光,
  获得乐中乐。  具戒得三明,
  于佛教法中,  所作皆已讫。
  本虽婆罗门,  实是旃陀罗,
  今日真实是,  净行婆罗门,
  远离于淤泥,  净自澡浴已,
  过韦陀彼岸。”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三

  (自极慢已下十一经,皆丹藏所无,于大本经中亦无同本异译者。然其文相不异,当经前后。则丹藏无者,脱之耳。故此仍之。 癸卯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敕雕造)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四(丹本第十卷初准)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二六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尼山中。有一天女,名求迦尼娑,本是波纯提女,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晖曜,普照此山,悉皆大明,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即说偈言:

 “口意宜修善,  不应作诸恶,
  身不以小恶,  加害于世间。
  观欲空无实,  修于念觉意,
  设自不乐苦,  莫作损减业。”

  尔时,世尊赞天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说:

“‘口意宜修善,  不应作众恶,
  身不以小恶,  加害于世间。
  观欲空无实,  修于念觉意,
  若自不乐苦,  莫作损减业。’”

  时波纯提女闻佛所说,欢喜顶礼,即于坐没,还于天宫。

  (二七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阿难告诸比丘:“我今欲演四句之法,咸当善受,至心谛听,忆持莫忘。云何名为演四句法?

 “口意宜修善,  不应作诸恶,
  身不以小恶,  加害于世间。
  观欲空无实,  修于念觉意,
  若自不乐苦,  莫作损减业。”

  时有一婆罗门,去阿难不远,闻说斯偈,即便思惟:“如此偈义,义味深远,非是人作,必是非人之所宣说,当往问佛。”作是念已,时,婆罗门即诣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白佛言:“瞿昙!我从阿难闻说此偈,如我思惟,此偈句义,非人所作。”

  佛告婆罗门:“实尔!实尔!实是非人之所宣说,非人所造。我于往时,在王舍城耆尼山中,求迦尼娑天女来诣我所,顶礼我已,在一面坐,即说斯偈。而斯偈者,实非人说。”

  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二七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尼山中。时求迦尼娑天,本是波纯提女,身光晃曜,犹如电光。淳诚至信,归依三宝,来诣佛所,在一面坐,以此光明,普照此山,悉皆洞然。求迦尼娑天女即说偈言:

 “我今以种种,  赞咏佛法僧,
  今但略宣说,  随意所乐足。
  口意宜修善,  不应造众恶,
  身不以小过,  加害于世间。
  观欲性相空,  修于念觉意,
  若自不乐苦,  莫作损减业。”

  尔时,世尊告天女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求迦尼天女闻佛说已,欢喜顶礼,于此处没,还于天宫。

  (二七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北猕猴彼岸精舍之中。时波纯提天女、拙罗天女,光色倍常,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时此二天女放大光明,遍照猕猴及毗舍离,悉皆大明。时拙罗天女即说偈言:

 “世尊婆伽婆,  无上等正觉,
  在于毗舍离,  住于大林中。
  求迦尼娑天,  并及于拙罗,
  波纯提女等,  稽首尊足下。
  我往昔曾闻,  能善称说法,
  牟尼世尊者,  今现在演说。
  诸有生讥毁,  如斯深法者,
  是则名愚痴,  后必堕恶趣。
  有能赞圣法,  成就具于念,
  是名有智者,  后必生善处。”

  时求迦尼娑天女复说偈言:

 “口意宜修善,  不应造众恶,
  身不以小恶,  加害于世间。
  观欲性相空,  修于念觉意,
  若自不乐苦,  莫作损减业。”

  尔时,世尊告天女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时天女等闻佛说已,欢喜而去。

  (二七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大明,遍照祇洹,顶礼既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不触者勿触,  触者必还报,
  以如是事故,  不应妄有触。
  若非津济处,  不应作渡意。”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可瞋而不瞋,  清净无结使,
  若欲恶加彼,  恶便及己身。
  如逆风扬土,  尘来自坌身,
  欲以瞋加彼,  彼受必还报。
  是二并名恶,  两俱不脱患,
  若瞋不加报,  能伏于大怨。”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久弃舍嫌怖,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七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颜炽盛,容色殊常,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说偈言:

 “婴愚少智者,  造于诸恶业,
  为已自作怨,  后受大苦报。”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所作业不善,  作已自烧煮,
  愚痴造众恶,  受报悲啼哭。”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久弃舍嫌怖,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二七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威容光赫,颜色殊常,来诣佛所,既顶礼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不以言说故,  得名为沙门,
  此实趣向道,  成就坚履迹。
  若有勇健者,  能深修禅定,
  获得于解脱,  坏于魔结缚。
  作及不作业,  二俱称实说,
  诈伪无诚信,  智者所弃捐。
  己身实无得,  虚赞以自憍,
  诈伪虚诳说,  世间之大贼。”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不显己功德,  不知他心行,
  知已复涅槃,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闻佛偈已,而白佛言:“我于今者,实有罪过,唯愿听我诚心忏悔。”时佛默然。天复说偈言:

 “我今说罪悔,  汝不受我悔,
  怀恶心不善,  不舍于怨嫌。”

  世尊以偈复答天曰:

 “说罪言忏悔,  内心实不灭,
  云何除嫌隙?  云何而得善?”

  天又说偈重问曰:

 “人谁无?过?  人谁无误失?
  何谁离愚痴?  何谁常具念?”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如来婆伽婆,  正智得解脱,
  彼无诸?过,  亦复无得失,
  彼已离愚痴,  能具于正念。”

  天复以偈赞言:

 “我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久弃舍嫌怖,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七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提婆达多友瞿迦梨,往诣佛所,在一面立。佛告瞿迦梨:“汝于舍利弗有缘,莫生嫌想。舍利弗、目连净修梵行,心意柔软,汝莫生嫌恨,长夜受诸苦恼。”

  瞿迦梨言:“我信佛语,我随于佛,然舍利弗、目连实有恶欲,恶欲于彼,实得自在,彼随恶欲。”

  佛复告瞿迦梨:“汝今勿于彼二人所,生嫌恨心。”如是至三。而瞿迦梨虽闻佛言,恶心不改,舍佛而去。去佛不远,身生恶疮,初如芥子,须臾之顷,犹如豆许,复渐长大,如毗梨果,身体烂溃,脓血流出,身坏命终,堕大莲华地狱。

  时有三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第一天白佛言:“世尊!瞿迦梨是夜命终。”第二天言:“堕大莲华地狱。”第三天即说偈言:

 “夫人生世,  斧在口中,  由其恶言,
  自斩其身。  应赞而毁,  应毁而赞,
  口出绮语,  后受苦殃。  绮语夺财,
  是故小过,  谤佛圣贤,  是名大患。
  受苦长远,  具满百千,  入尼罗浮,
  及三十六,  入阿浮陀,  乃至堕彼,
  五阿浮陀。  诽谤贤圣,  口意造恶,
  入斯地狱。”

  时彼三天礼佛足已,还于天宫。

  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欲闻彼阿浮陀地狱寿命长短以不?”

  比丘白言:“愿为我说,我等闻已,信受忆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二十佉利胡麻得波罗捺,满溢一车,有长寿人,足满百年取其一粒,如是胡麻一切都尽,此阿浮陀地狱所得寿命,犹故未尽。此二十阿浮陀抵,成一尼罗浮陀。二十尼罗浮陀抵,一呵吒吒。二十呵吒吒抵,一睺睺。二十睺睺抵,一莲华地狱。二十莲华地狱抵,一大莲华地狱。瞿迦梨比丘以谤舍利弗、目连故,堕是大莲华地狱中。”

  佛告诸比丘:“被烧燋柱,尚不应谤,况情识类。”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七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威颜晃曜,遍照祇洹,来诣顶礼,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轻贱他,  及不轻贱他?
  为他所轻贱,  以何为首目?
  我今问如来,  大仙为我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善知不轻贱,  不知名轻贱。
  乐法名恭敬,  慢法名不恭。
  不近善知识,  是名不敬首。
  乐行于非法,  亲友生怨嫉。
  与怨为亲友,  是为不敬首。
  如有妇女人,  履行不贞良,
  好与奸淫通,  作于无理行,
  男子违礼度,  其义亦复然,
  如是等名为,  轻贱之元首。
  斗秤欺诳人,  巧伪不均平,
  苟且怀贪利,  是名轻贱首。
  博弈相侵欺,  损丧钱财尽,
  如是等名为,  轻贱之首目。
  嗜睡着美味,  早眠而晚起,
  懈怠于事务,  而复喜瞋恚,
  如斯之等人,  亦名轻贱首。
  耳珰及镮钏,  擎盖锦屣履,
  贫穷自严饰,  是名轻贱首。
  财物既鲜少,  爱着情愈浓,
  虽生刹利种,  冀求得王位,
  如是愚痴人,  是名轻贱首。
  财宝其业大,  多眷属亲友,
  自食于美味,  不分施与他,
  受他好饮食,  及得财宝利,
  彼来至己家,  都无报答心,
  乃至不与食,  是名轻贱首。
  父母年朽迈,  衰老既至已,
  自食于甘美,  终不知供养,
  如斯之等人,  是名轻贱首。
  父母及兄弟,  亲属并姊妹,
  打骂出恶言,  是名轻贱首。
  沙门婆罗门,  中时来至家,
  不请不施食,  是名轻贱首。
  沙门婆罗门,  及贫穷乞丐,
  骂辱不施食,  是名轻贱首。
  谤佛及声闻,  出家在家人,
  为此非法事,  是名轻贱首。
  实非是罗汉,  自称是罗汉,
  天人婆罗门,  沙门中大贼,
  若为如是者,  是名轻贱首。
  如斯之等类,  为他所轻贱,
  世间可轻贱,  我悉知见之,
  宜应远舍离,  如怖畏险道。”

  天复以偈赞言:

 “我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久弃舍嫌怖,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七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颜容晖赫,光色甚明,遍于祇洹,来诣佛所,顶礼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谁名为敬顺?  谁名为陵邈?
  谁为婴愚戏,  如小儿弄土?”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男子若敬顺,  女人必陵邈。
  男子若陵邈,  女人必敬顺。
  女人婴愚戏,  如小儿弄土。”

  天复以偈赞言:

 “我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久弃舍嫌怖,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二七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身光晃曜,犹如电光,遍照祇洹,赫然甚明,来诣佛所,顶礼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觉观意欲来,  遮止应遮止,
  一切尽遮止,  不造生死尘。”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觉观意欲来,  遮止应遮止,
  不应一切遮,  但遮恶觉观。
  恶恶应遮止,  遮止能遮止,
  若能如是者,  不为生死遮。”

  天复以偈赞言:

 “我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久弃舍嫌怖,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二八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身光晃曜,遍照祇洹,来诣佛所,礼佛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得名称?  云何得财业?
  云何得称誉?  云何得亲友?”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持戒得名称,  布施得财宝,
  实语得称誉,  普施众皆亲。”

  天复以偈赞言:

 “我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久弃舍嫌怖,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二八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颜晃曜,赫然甚明,遍于祇洹,来诣佛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生为人,  如见极明了,
  集诸财宝利,  多少义云何?”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先学众技能,  次集诸财宝,
  集财为四分,  一分供衣食,
  二分营作事,  一分俟匮乏。
  种田是初业,  商估是为次,
  蕃息养牛群,  羔羊并六畜。
  复有诸子息,  各为求妻妇,
  出女并姊妹,  及六畜家法,
  调和得利乐,  不和得苦恼。
  作事令终讫,  终不中休废,
  智者善思惟,  深知于得失。
  善解作不作,  财宝来趣己,
  如河归大海,  勤修于事业。
  如蜂采众华,  日日常增长,
  昼夜聚财业,  如彼蜂增长。
  财不寄老朽,  不与边远人,
  恶人作鄙业,  势力胜己者,
  终不以财宝,  与如是等人。
  与财为亲厚,  债索时忿诤,
  怪哉财义利,  失财失亲友。
  但如法聚财,  不应作非法,
  丈夫如法作,  端严极炽盛。
  既能自衣食,  又复惠施人,
  调适不失度,  命终得生天。”

  天复以偈赞曰:

 “我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久弃舍嫌怖,  以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二八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乃往古昔,俱萨罗国有一善弹琴人,名俱㝹罗,涉路而行。时有六天女各乘宫殿,陵虚而行。天等出宫,语此人言:‘舅可为我弹奏清琴,我当歌舞。’时弹琴人睹其容貌,光明异常,生希有想。问言:‘姊妹!作何功德,得生斯处?尔先为我说其先因,我当为尔弹奏清琴。’天女答曰:‘汝今但当为我弹琴,我于歌中,自说往缘。’时俱㝹罗于六天前即鼓琴,时,第一天女而说偈言:

“‘诸能以上衣,  用施于他人,
  人中生尊胜,  处天如我今。
  身如真金聚,  光色甚凞怡,
  天女有数百,  我为最尊胜。
  施于所爱物,  其福胜如是。’

  “第二天女复说偈言:

“‘若以诸上味,  肴膳饮食施,
  生人为男女,  男女中最胜。
  若生于天上,  犹如我今日,
  以舍所爱故,  随意受快乐。
  汝观我宫殿,  乘空自在行,
  身如真金聚,  光颜甚殊妙。
  天女有数百,  我为最尊胜,
  施上味饮食,  获胜报如是。’

  “第三天女复说偈言:

“‘若以胜妙香,  布施而修福,
  生人得尊胜,  处天如我身,
  以舍所爱故,  随意受快乐。
  汝观我宫殿,  乘空自在行,
  身如真金聚,  光颜甚殊妙。
  天女有数百,  我为最尊胜,
  以施胜香故,  获报得如是。’

  “第四天女复说偈言:

“‘我本人中时,  孝事难舅姑,
  骂詈粗恶言,  我悉能忍受。
  是故于今者,  获得此天身,
  以能孝顺故,  随意受快乐。
  汝观我宫殿,  乘空自在行,
  身如真金聚,  光颜甚殊妙。
  天女有百数,  我为最尊胜,
  以能孝事故,  获胜报如是。’

  “第五天女复说偈言:

“‘我于先身时,  属人为婢使,
  奉侍于大家,  随顺不瞋戾,
  精勤不懈怠,  早起而晚卧。
  若于大家所,  得少饮食时,
  分施于沙门,  及与婆罗门,
  是故得天身,  随意受快乐。
  汝观我宫殿,  乘空自在行,
  身如真金聚,  光颜甚殊妙。
  天女数百中,  我最为尊胜,
  处贱修福田,  获胜报如是。’

  “第六天女复说偈言:

“‘我于先身时,  得见于比丘,
  及以比丘尼,  生大欢喜心。
  彼教我精勤,  得闻彼说法,
  一日受斋法,  是故今生天。
  随意受快乐,  汝观我宫殿,
  乘空自在行,  身如真金色,
  光颜甚殊妙。  天女数百中,
  我为最尊胜。  汝今且观我,
  以用善教故,  获胜报如是。’

  “时弹琴者复说偈言:

“‘我今极善行,  可乐萨罗林,
  我今见天女,  晃曜如电光,
  见闻如斯事,  还归造功德。’”

  尔时,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八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是天威德,光明炽盛,普照祇洹,悉皆大明。彼天尔时即说偈言:

 “云何起必坏?  云何遮不生?
  云何舍所畏?  云何成法乐?”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瞋恚起时灭,  贪欲生必遮,
  弃无明无畏,  证灭最为乐。
  弃恚舍贪欲,  出于诸结使,
  不著于色名,  观诸法空林。
  欲为生死根,  欲能生诸苦,
  断欲得解脱,  诸苦亦复然。
  苦得解脱故,  苦本亦解脱,
  婴愚无智者,  放逸不观苦。
  是故没苦海,  缠缚无穷已,
  智者捡乱心,  不宜着诸欲。
  夫为放逸行,  能坏禅定乐,
  是故应摄想,  勿得着欲染。
  譬如巨富者,  守护其珍宝。”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已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八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天,光色倍常,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是天威德,光明炽盛,普照祇洹,悉皆大明。彼天尔时即说偈言:

 “虽到于五尘,  不名为贪欲。
  思想生染着,  乃名为贪欲。
  欲能缚世间,  健者得解脱。”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欲性本无常,  断灭则悟道,
  着欲生系缚,  永不得解脱。
  若以信为伴,  不信莫由起,
  名称转增长,  寿终得生天。
  若复断除欲,  不数数受有,
  不还来生死,  永入于涅槃。
  知身空无我,  观名色不坚,
  不著于名色,  从是而解脱。
  亦不见解脱,  及以非解脱,
  哀愍利群生,  广饶益一切。”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八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天光明倍常,来至佛所,头面礼佛,在一面坐,而说偈言:

 “应共谁止住?  复应亲近谁?
  从谁所受法,  得利不生恶?”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应共善人住,  亲近于善者,
  从彼人受法,  得利不生恶。
  应共善人住,  亲近于善者,
  从彼人受法,  智者得利乐。
  应共善人住,  亲近于善者,
  从彼人受法,  智者得名誉。
  亲近于善者,  从彼人受法,
  智者得解慧,  是故应共住。
  亲近于善者,  从彼人受法,
  亲族中尊胜,  能离于忧愁,
  于一切苦中,  而能得解脱。
  远离诸恶趣,  能断一切缚,
  纯受上妙乐,  得近于涅槃。”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弃舍,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八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天光明倍常,普照祇洹,悉皆大明,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贪吝贫穷苦,  皆由不惠施,
  若欲求福德,  智者应施与。”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可怖莫过贪,  贫乏恒饥渴,
  恐贫不布施,  不施畏甚大。
  今世若后世,  饥穷苦难计,
  若得少能施,  得多亦能施。
  生时得快乐,  寿终得生天,
  难施而能施,  是名难作业。
  婴愚不知解,  诸佛贤圣法,
  愚智俱命终,  生处各别异。
  愚者堕地狱,  受于种种苦,
  智者生人天,  乃可得解脱。
  贫穷捃拾活,  以用养妻子,
  净心割少施,  其福无有量。
  设百千大祀,  供养于一切,
  不及贫布施,  十六分中一。
  大祀有鞭打,  侵掠他财宝,
  种种苦恼人,  以成大祀业。
  以恶取财宝,  众皆不欢悦,
  如是不净施,  及以小净施,
  受报有好丑,  不可以相比。
  如法聚财物,  终不非法求,
  得财舍用施,  正直而施与。
  具戒修禅定,  正直者受取,
  福聚布四方,  犹如大海水。”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八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毗婆山侧七叶窟中。时佛为佉陀罗刺脚,极为苦痛,如来默受,虽复苦痛,无所请求。

  尔时,有八天子颜容端正,来诣佛所。中有一天言:“沙门瞿昙实是丈夫人中师子,虽受苦痛,不舍念觉,心无恼异,若复有人于瞿昙大师子所生诽谤者,当知是人甚大愚痴。”

  第二天亦作是说:“瞿昙沙门丈夫龙象,虽受苦痛,不舍念觉,心无恼异,若复有人于瞿昙龙象所生诽谤者,当知是人甚大愚痴。”

  第三天复作是言:“沙门瞿昙如善乘牛。”第四天复作是言:“沙门瞿昙如善乘马。”第五天复作是言:“沙门瞿昙犹如牛王。”第六天复作是言:“沙门瞿昙无上丈夫。”第七天复作是言:“沙门瞿昙人中莲花。”

  第八天复作是言:“沙门瞿昙犹如分陀利,观彼禅寂,极为善定,终不矜高,亦不卑下。止故解脱,解脱故止。”时第八天即说偈言:

 “非彼清净心,  假使满百千,
  通达五比施,  为于戒取缚,
  没溺爱欲海,  不能度彼岸。”

  尔时,八天说此偈已,顶礼佛足,还其所止。

  垂下及遮止  名称及技能
  弹琴并弃舍  种别、善丈夫
  悭贪不惠施  八天为第十

  (二八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颜色殊常,来诣佛所,赫然大明,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说偈言:(丹本澄函第十一卷初准)

 “譬如彼大地,  广大无有边,
  又亦如巨海,  甚深无崖际。
  须弥极高峻,  无以能喻及,
  谁如那罗延?  男子中无比。”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无物广于爱,  深大不过腹,
  憍慢高须弥。  唯有佛世尊,
  于诸男子中,  最胜无伦匹。”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二八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于其中夜,来诣佛所,威光照曜,赫然甚明,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说偈言:

 “何物火不烧,  旋岚不能坏?
  劫尽大洪水,  一切浸烂坏,
  何物于彼所,  而得不烂溃?
  男子若女人,  所有诸财宝,
  以何方便故,  王贼不能侵?
  是何坚牢藏,  无能毁坏者?”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福聚火不烧,  旋岚不吹坏,
  劫尽洪水浸,  不能令腐朽。
  男女有福聚,  王贼不能侵,
  福是坚牢藏,  无能侵毁者。”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二九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照曜,赫然大明,顶礼佛足,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谁能具旷路,  涉道之资粮?
  以何因缘故,  贼所不能劫?
  设复逢奸恶,  云何得守护?
  云何被劫夺,  而生大欢喜?
  云何常亲近,  智者生欣悦?”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信为远资粮,  福聚非贼劫,
  贼劫戒遮杀,  沙门劫生喜,
  数亲近沙门,  智者生欣悦。”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二九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中夜,来诣佛所,威光赫然,悉皆大明,顶礼佛足,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乐者所思念,  称意尽获得,
  一切诸乐中,  欲乐最为胜。”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乐者无思念,  苦者有愿求,
  若人舍思愿,  是为最为胜。”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二九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颜殊特,赫然大明,来诣佛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佛为天人师,  于诸物中胜,
  能知一切法,  利益诸世间。
  一切诸难中,  何物最为难?
  唯愿大仙尊,  为我分别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于他得自在,  忍彼触恼难。
  贫穷能布施,  危厄持戒难。
  盛年处荣贵,  舍欲出家难。”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二九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来诣佛所,威光晃曜,赫然大明,顶礼佛足,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车为云何生?  谁将车所至?
  车去为远近,  车云何损灭?”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从业出生车,  心将转运去,
  去至因尽处,  因尽则灭坏。”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二九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晃曜,遍照祇洹,悉皆大明。时此天子却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须多蜜奢锯陀女生子。”

  佛言:“斯是不善,非是善也。”

  尔时,此天即说偈言:

 “子生世言乐,  生子极欣庆,
  父母渐老朽,  何故说不善?”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知生子者,  必有爱别离,
  阴聚和合苦,  此都非是子。
  是名与诸苦,  婴愚谓为乐,
  是故我说言,  生子为不善。
  不善作善想,  不爱作爱想,
  苦作于乐想,  放逸所极熟。”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二九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颜晖曜,威色倍常,赫然大明,来诣祇洹,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说偈言:

 “云何自思算,  不为烦恼覆?
  云何复名为,  永离于众数?”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善算计者,  二漏不流转,
  名色永已灭,  彼名离众处。
  总数不覆藏,  已去于总数。”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二九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晖曜,赫然大明,来诣祇洹,顶礼佛足,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何物重于地?  何物高于空?
  何物疾于风?  何物多草木?”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持戒重于地,  憍慢高于空,
  心念疾于风,  乱想多草木。”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嫌怖久舍离,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二九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威颜晃曜,光色殊常,来诣祇洹,赫然大明,顶礼佛足,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修行何戒行?  复作何威仪?
  有何功德力?  造作何业行?
  具足何等法,  得生于天上?
  愿世尊悲愍,  为我开显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今为汝说,  汝当至心听。
  诸欲生天者,  先当断杀生。
  善修于禁戒,  守摄于诸根,
  不害有生类,  便得生天上。
  不盗他财物,  彼与乐受取,
  断于奸盗心,  便得生天上。
  不奸他妇女,  度邪淫彼岸,
  自足己妻色,  便得生天上。
  为利自己身,  亦欲利于彼,
  并为财利故,  远离诸放逸。
  实语不虚妄,  便得生天上。
  除去于两舌,  不斗乱彼此,
  乐出和合语,  以此因缘故,
  便得生天上。  断于粗恶言,
  谗刺触恼故,  吐辞皆柔软,
  闻者生欣悦,  以是业缘故,
  得生于天上。  除断于绮语,
  不谈无益事,  知时而说法,
  便得生天上。  若聚落旷野,
  不生贪利想,  于他财物所,
  不起愚痴心,  便得生天上。
  慈心不害物,  不挟怨憎心,
  向于群生类,  心无怒害想,
  便得生天上。  信业及果报,
  能修信施者,  二事俱生信,
  具足得正见,  便得生天上。
  如斯众善法,  白净十业道,
  悉能修行者,  必得生天上。”

  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久舍于嫌怖,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还宫。

  大地、火不烧  谁赍粮、所愿
  甚能及车乘  锯陀女、算数
  何重并十善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四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丹本第十一卷第五张准)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二九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天子名曰因陀罗,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身光晖曜,遍照祇洹,赫然大明,顶礼佛足,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不知寿?  云何觉了寿?
  云何贪着寿?  云何系缚寿?”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色不能知寿,  行不觉了寿,
  贪着己身寿,  爱寿为系缚。”

  时因陀罗天子复说偈言:

 “如佛之所说,  色非寿命者,
  云何共意识,  而得成身聚?”

  世尊复以偈答曰:

 “识依歌罗罗,  歌罗罗最初,
  歌罗罗生胞,  从胞生肉段,
  肉段生坚䩕,  从䩕生五胞,
  从胞生发爪,  由是生五根,
  男女相别异,  迁变不暂住,
  以是因缘故,  云何有寿命?”

  时彼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二九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曰释迦,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身光晖曜,遍照祇洹,赫然大明,顶礼佛足,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断于一切结,  当舍众事务,
  若有教授他,  不名善沙门。”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夜叉应当知,  诸种苦恼逼,
  智者宜悲愍,  说法而教导。
  不应放舍彼,  坠堕于苦道,
  罗汉怀慈慧,  救拔无过咎。”

  时释迦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〇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曰最胜长者,神光晖赫,遍照祇洹,顶礼佛足,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常学说善偈,  亲近敬沙门,
  恒乐空静处,  寂定于诸根。”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常学说善偈,  亲近敬沙门,
  恒乐空寂处,  寂定于心意。”

  时最胜长者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〇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名曰尸毗,威光显曜,颜色殊常,遍于祇洹,赫然大明,顶礼佛足,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应共谁止住?  宜与谁和合?
  于谁得正法,  获胜无过患?”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应共贤圣住,  宜与贤和合,
  从贤咨正法,  获胜无?过。”

  时尸毗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〇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月自在,威光显照,遍于祇洹,顶礼佛足,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修禅至尽处,  食草鸡鹿戒,
  成就于弃乐,  逮得于四禅。”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虽复修彼禅,  犹在生死网,
  能具正念者,  独处心惔怕,
  远离于生死,  如鹄出网罗。”

  时月自在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〇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曰毗忸,威光炳曜,赫然大明,来诣祇洹,顶礼佛足,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诸亲近佛者,  无不得欢喜,
  咸令一切人,  乐于汝法教,
  能令修学者,  获得不放逸。”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此法善教诫,  知时不放逸,
  于魔得自在,  魔不得其便。”

  时毗忸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〇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般阇罗,光色晖曜,赫然甚明,威仪详序,来诣佛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在家缠众务,  出家甚宽博,
  牟尼由专精,  从禅出觉了,
  廓然而大悟,  开发显大智。”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虽处众缘务,  亦能获得法,
  能具念力者,  由能专定故,
  唯有明智人,  逮证于涅槃。”

  时般阇罗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〇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须尸摩,与其眷属五百人俱,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告阿难言:“世若有人,能称实说,彼当应言:‘舍利弗比丘持戒多闻,少欲知定,乐于闲静,精勤修定,有大念力,成就智慧,速疾智利智,善知出要,深解出乘,满足实智。’”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圣教,若称实说,彼应当言:‘舍利弗比丘持戒多闻,最为第一,乃至成就实智。’”

  时诸天子闻于如来及与阿难赞舍利弗,天之容貌转复端严,其身光曜,倍更殊常,遍照祇洹,赫然大明。

  时须尸摩天子颜貌威光转炽盛已,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舍利弗多闻,  咸称为大智,
  持戒善调顺,  世尊所赞叹。”

  世尊复以偈答曰:

 “舍利弗多闻,  咸称为大智,
  持戒善调顺,  世尊所赞叹,
  得无生寂灭,  破魔住后身。”

  时须尸摩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〇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曰赤马,光色倍常,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当于何处而能得有不生老死,不没不出,众生尽处?如是边际,为可知不?”

  尔时,世尊告赤马天子言:“不生老死,既不终没,亦不出生,无有人能行至边际,亦无有能往诣于彼,尽其崖限。”

  时赤马天子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甚善希有,不生老死,乃至无能得其边际。所以者何?念我过去,曾为仙人,号名赤马,断于欲结,得世五通,神力骏疾,过于日月,举足一踔,能渡大海。而作是念:‘我今神力骏疾如是,我当行尽众生边际。’我于尔时,志欲专求众生边故,心意??都无闲暇,唯除洗手,并饮食时及大小便,于百年中,竟不能得众生边际,而便命终。以是故知,如来善说,不生老死,不出不没,欲往于彼,知其边际,都无是处。”

  佛告赤马天子曰:“如是!如是!若有不生老死,不出不没,众生边际,实无是处。若欲知者,众生边际即是涅槃,若尽苦际,是即名为得其边际。”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虽有是神力,  终无有能得,
  行尽众生边。  若不得边际,
  何能尽苦际?  是故我牟尼,
  得名善知世,  唯有胜智人,
  能晓了边际,  梵行已得立,
  正智众生边,  度边之彼岸。”

  时赤马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〇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当于尔时,有六天子,本是外道六师徒党,一名难胜,二名自在,三名显现,四名决胜,五名时起,六名轻弄。此六天子咸于其夜,来诣佛所,在一面坐。斯诸天光倍胜于常,遍照祇洹,赫然大明。尔时,难胜即说偈言:

 “可讥毁比丘,  四时自禁制,
  见闻其住已,  是人离诸恶。”

  自在天子复说偈言:

 “苦行可讥毁,  捡摄于己身,
  断恶口忿诤,  苦乐同世尊,
  于其法主所,  不造作众恶。”

  显现天子复说偈言:

 “斩截及伤害,  祠祀火烧等,
  皆无善恶报,  迦叶之所说。”

  决胜天子复说偈言:

 “尼干若提子,  常说如是言,
  长夜修苦行,  断除于妄语,
  离罗汉不远,  堕于世尊数。”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从今令汝等,  独己若多众,
  我观皆鄙秽,  悉同于死尸,
  云何以野干,  同彼师子王?
  汝尊裸形众,  极恶喜妄语,
  如斯外道等,  彼去罗汉远。”

  时有天子复说偈言:

 “作彼苦行者,  深为可讥毁,
  虽处于闲静,  徒为劳苦事。
  愿当拥护彼,  为其作教导,
  必趣于色有,  生梵世欢喜。”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世界所有色,  此处及他处,
  并在虚空中,  有大光明者,
  如是等一切,  悉入魔罥?,
  譬如捕鱼师,  以网掩众鱼。”

  又有一天复说偈言:

 “说有及欲过,  并诸痴幻恶,
  一切悉断除,  赞叹断欲结。
  应向彼礼拜,  供养以称赞,
  所以如是者,  彼即世尊故。”

  有一天子复说偈言:

 “说有及瞋过,  并诸痴幻恶,
  一切悉断除,  赞叹断瞋结。
  应向彼礼拜,  供养以赞叹,
  所以如是者,  彼即世尊故。”

  时一天子复说偈言:

 “说有及痴过,  并诸痴幻恶,
  一切悉断除,  赞叹断痴者。”

  时一天子复说偈言:

 “说有憍慢过,  并诸慢幻恶,
  一切悉断除,  赞叹断憍慢。”

  时一天子复说偈言:

 “说有诸见过,  并诸见幻恶,
  一切悉断除,  赞叹断见者。”

  时一天子复说偈言:

 “说有爱着过,  并诸爱幻恶,
  一切悉断除,  赞叹断爱者。”

  有一天子复说偈言:

 “王舍城诸山,  毗富罗最上,
  大地诸山中,  雪山王最上。
  四方诸世界,  上下及四维,
  一切天人中,  如来最为尊。”

  时诸天子闻佛所说,各说偈已,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因陀罗问寿  断于一切结
  说善称长者  尸毗问共住
  速疾问边际  婆睺咨大喜

  大喜毗忸问  般阇罗揵持
  须深摩问第一  有外道问诸见

  (三〇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曰摩佉,来诣佛所,光色炽盛,赫然大明,礼佛足已,却住一面,而说偈言:

 “害谁安隐眠?  害谁不忧愁?
  灭何等一法,  为圣所称叹?”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害瞋安隐眠,  害瞋得无忧,
  瞋恚之毒根,  诈亲伤害人,
  灭是等一法,  贤圣所称叹。”

  尔时,摩佉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〇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曰弥佉,来诣佛所,威光显耀,赫然大明,顶礼佛足已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于世间,  显发于照明?
  何者是无上,  第一之照明?
  如是甚深义,  愿佛为我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于一切世间,  凡有三照明,
  云何三照明?  所谓日月火。
  能于昼夜中,  处处为照明,
  天上及人间,  唯佛无上明。”

  时,弥佉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一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昙摩尸,来诣佛所,威光晖赫,遍于祇洹。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婆罗门今者,  断三有欲结。
  不愿求诸有,  竟何为所作?”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婆罗门无作,  念作已终讫,
  涉水足尽底,  以至于彼岸,
  若足不尽底,  不能到彼岸,
  手足必运动,  是名有所作。
  以此为方喻,  以明无作义,
  昙摩汝当知,  已尽于诸漏,
  住于最后身,  诸有爱欲过,
  一切悉断除,  超渡生死海。”

  尔时,昙摩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一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多罗健陀,来诣佛所,光颜晖赫,明遍祇洹,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断除于几法?  弃舍于几法?
  增进修几法?  比丘成几法?
  凡修除几法?  得度于驶流。”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除五欲受阴,  弃舍于五盖,
  增进修五根,  成就五分身,
  如是之比丘,  超渡生死海。”

  尔时,多罗健陀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一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曰迦默,来诣佛所,光色晖赫,明照祇洹,礼佛足已,却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难为难作?”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学者为难作,  具足于戒定,
  得离众缘务,  恬静而快乐。”

  尔时,迦默天子复白佛言:“诚如圣教,默静为难。”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迦默汝今者,  难得而欲得,
  昼夜修定意,  必能安静默。”

  时迦默复白佛言:“心意难定。”

  世尊复以偈答:

 “定摄扰乱心,  决定根难住,
  坏于死罥网,  能获于圣智。”

  迦默复白佛言:“深险道岨难,何由得济渡?”

  世尊复以偈答:

 “非圣必堕险,  颓坠莫由过,
  贤圣履险途,  安隐从中度。”

  尔时,迦默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一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曰迦默,来诣佛所,光明赫然,遍照祇洹,礼佛足已,却住一面,而说偈言:

 “贪欲及瞋恚,  以何为根本?
  乐不乐恐怖,  为是而谁耶?
  婴孩捉母乳,  意觉从何生?”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从爱至我心,  如尼拘陀树,
  根须从土生,  然后入于地。
  各各于异处,  爱着生于欲,
  亦如摩楼多,  缠缚覆林树。
  若知其根本,  夜叉当舍离,
  能渡生死海,  度更不受有。”

  时迦默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一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曰栴檀,来诣佛所,光颜炽盛,明照祇洹,却立一面,而说偈言:

 “我今问瞿昙,  种别大利智,
  除去诸障蔽,  知见悉明了,
  止住于何处?  为习何法教?
  于后世不畏,  得善之果报。”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除弃口意恶,  身不行非善,
  若处于居家,  布施如流水,
  信心数受戒,  摄念分财与,
  天当住此处,  习学如上事,
  若能勤心行,  后世都无畏。”

  时栴檀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曰栴檀,来诣佛所,光颜炽盛,明照祇洹,却立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度驶流?  昼夜恒精进,
  如此驶流中,  涛波甚暴急,
  无有攀挽处,  亦无安足地,
  谁能处深流,  而不为漂没?”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一切戒完具,  定慧充其心,
  思惟内心念,  此能度难度。
  除去于欲想,  度有结使流,
  尽于喜爱有,  处深不沉没。”

  时栴檀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一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名曰迦叶,身光倍常,来诣佛所,所出光明遍照祇洹,却坐一面,而白佛言:“比丘!我今欲说比丘胜利。”

  佛告迦叶:“恣汝所说。”

  尔时,迦叶即说偈言:

 “比丘能具念,  心得善解脱,
  诸欲有所求,  逮得无垢处。
  能知于世间,  有垢及无垢,
  舍离一切有,  亦无诸畜积,
  是名为比丘,  有胜利功德。”

  时迦叶天子说此偈已,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一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名曰迦叶,光色倍常,即于其夜,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却坐一面,白佛言:“比丘大德!我今亦复欲说比丘所得功德。”

  佛言:“迦叶!随汝意说。”

  迦叶即说偈言:

 “比丘能具念,  心得善解脱,
  愿求得涅槃,  已知于世间。
  解有及非有,  深知诸法空,
  是名为比丘,  离有获涅槃。”

  时迦叶天子说此偈已,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摩佉问所害  弥佉咨照明
  昙摩诵应作  多罗询所短
  极难及伏藏  迦默决二疑
  实智及渡流  栴檀之所说
  无垢有非有  斯两迦叶谈

  (此中章次因陀罗夜叉与上因陀罗天子所说不异,以其繁重故阙而不传,次章释迦夜叉与上释迦天子不别,亦阙不书)

  (此下丹本第十二卷初)

  (三一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摩竭提国,将欲向彼崛默夜叉宫中。时崛默夜叉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及比丘僧,于今日夜在我宫宿。”尔时,世尊默然许之。

  时崛默夜叉为欲安置佛徒众故,即时化作五百宫殿,床敷卧具,皆悉备足。又复化作五百火炉,中火炽然,都无烟气。请佛诣宫,奉以上房,五百比丘以次取房。尔时,如来入房坐已,崛默夜叉在一面立,而说偈言:

 “得正忆念乐,  忆念正亦乐,
  志念常不忘,  正念得安眠,
  正念得贤乐。  不害不杖捶,
  不胜亦不负,  于一切众生,
  普皆生慈愍,  离一切怨憎,
  斯乃为大乐,  更无有过者。”

  时崛默夜叉说此偈已,欢喜顶礼而还。

  (三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白山。尔时,尊者象护为佛侍者。于时世尊夜中经行,天降微雨,电光晃曜。时天帝释即便化作琉璃宝堂,以覆佛上,作是事已,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如来经行,犹未休止。时彼国人若小儿啼泣,不时止者,辄以薄俱罗鬼而以恐之。然诸佛常法,师不入室,弟子不得在前入房,而先眠睡。尔时,象护作是心念:“今夜既久,世尊不眠,我当作薄俱罗鬼,恐其令眠。”作斯念已,寻便反被,俱执至经行道头,而语佛言:“沙门!沙门!薄俱罗鬼来。”

  尔时,佛告象护:“汝甚愚痴,以薄俱罗鬼恐怖于我,汝宁不知如来久断惊惧、毛竖、一切畏耶?”

  时释提桓因见闻是已,白佛言:“世尊!佛法之中亦有如是出家人也。”

  佛告天帝:“憍尸迦!瞿昙种姓极为宽廓,多所容纳,如是之人,不久亦当得清净法。”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于自己法,  具行婆罗门,
  到于彼岸者,  尽诸有结漏。
  若于自己法,  具行婆罗门,
  名到于彼岸,  观诸受灭没。
  若于自己法,  具行婆罗门,
  到于彼岸者,  观因之尽没。
  若于自己法,  具行婆罗门,
  能度于彼岸,  观结使寂灭。
  若于自己法,  具行婆罗门,
  度于彼岸者,  观生老病死。
  若于自己法,  具行婆罗门,
  度于彼岸者,  能度毗舍阇,
  薄俱罗彼岸。”

  尔时,帝释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还于天宫。

  (三二〇)

  尔时,尊者阿那律从佛游行,至彼摩竭提国鬼子母宫。时阿那律中夜早起,正身端坐,诵法句偈,及波罗延大德之偈,又复高声诵习其义,及修多罗等。时鬼子母所爱小子,字宾伽罗,啼泣堕泪。时鬼子母慰抚子言:“道人诵经,汝莫啼泣。”即说偈言:

 “汝宾伽罗止尔声,  听道人诵法句偈,
  听是偈已除破戒,  获得清净能守禁。
  汝宾伽罗止尔声,  听道人诵法句偈,
  听是偈已得不杀。  汝宾伽罗止尔声,
  听道人诵法句偈,  听是偈已得实语。
  汝宾伽罗止尔声,  听道人诵法句偈,
  听是偈已离鬼胎,  是故汝应止啼声。”

  (三二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富那婆修夜叉母宫。佛于其夜,在彼宫宿,其子夜叉婆修,及女优怛罗,夜中啼泣。其母尔时慰抚男女,欲令不啼,即说偈言:

 “富那婆修,  及优怛罗,  汝等今者,
  宜止啼声。  佛之世雄,  所说法要,
  使我得闻,  非父非母,  能脱苦恼。
  唯有世尊,  善巧说法,  能令闻者,
  永离诸苦。  一切众生,  随于欲流,
  没生死海,  我欲听法,  断斯欲流。
  富那婆修,  及优怛罗,  是故汝等,
  宜应默然。”

  时富那婆修,即说偈言:

 “我今随母教,  更不生音声,
  小妹优怛罗,  尔今亦默然,
  愿听彼沙门,  说于微妙法。
  佛于摩竭提,  人中最为上,
  广为诸众生,  演说断苦法。
  说苦能生苦,  说苦出要道,
  说贤圣八道,  安隐趣涅槃。
  善哉闻沙门,  所说法之要。”

  母以偈答:

 “汝是知见者,  所说称我心,
  汝善赞叹彼,  世间之导师。
  以汝等默故,  令我见四谛,
  优怛罗后时,  亦当见四谛。”

  (三二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摩竭提国,至摩尼行夜叉宫。时摩尼行夜叉共诸夜叉,不在己宫,集于余处。有一女人,持好香华,并赍美酒,来至于此夜叉宫中。尔时,世尊处彼宫坐,诸根寂定。时此女人见于如来,在宫中坐,颜色悦豫,志意湛然,诸根寂定,得上调心,譬如金楼。见斯事已,即生此念:“我于今者,便为现见摩尼行夜叉。”时此女人前礼佛足,而说偈言:

 “汝实应供养,  请与我所愿,
  使汝得贤善,  此摩竭提人,
  咸从汝求愿,  汝常称其心,
  能与福庆祐。  汝今称我愿,
  令我现在乐,  来世得生天。”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汝慎莫放逸,  而生于憍慢,
  常当乐信戒,  汝当自化度。
  请求摩尼行,  彼将何所为?
  未若汝自修,  生天之业缘。”

  时彼女人闻斯偈已,复作是念:“彼必不是摩尼夜叉,乃是瞿昙沙门。”即此女人寻以香花、酒瓶,屏于一处,顶礼佛足,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云何能获得,  现乐后生天?
  趣向于何事,  能得受快乐?
  当作何业行?  我今问瞿昙,
  云何今得乐,  命终得生天?”
 “施与调诸根,  能生于快乐,
  正见贤善俱,  亲近于沙门,
  正命自活者,  何用生于彼,
  三十三天中,  彼即苦罗网。
  汝除于欲爱,  至心听我说,
  我今当为汝,  说无尘垢法,
  汝诸夜叉众,  善哉听甘露。”

  尔时,世尊即为说法,示教利喜,如诸佛法,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世为要。佛知其心,志意调顺,为说四谛苦集灭道。女人意聪,闻法信悟,如新净㲲,易受染色,即于座上见四圣谛法,知法逮得于法,尽法崖底,断于疑网,渡疑彼岸,不随于他,即起礼佛,合掌而言:“世尊!我已得出,我已得出,我尽形寿归依三宝,成就不杀。”

  时此女人闻法欢喜,顶礼而去。

  (三二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摩竭提国,至箭毛夜叉宫,于夜止宿。时箭毛夜叉与诸夜叉余处聚会,不在宫中。时箭毛同伴其名为炙,此炙夜叉见佛在于箭毛舍中,诣箭毛夜叉所,而语之言:“汝得大利,如来、至真、等正觉今在汝宫,于中止宿。”

  箭毛夜叉言:“彼云何在我宫宿?”

  时夜叉复语之言:“彼虽人类,实是如来、至真、等正觉。”

  箭毛复言:“我今还宫,足自别知,为是如来、至真、等正觉?为非是耶?”箭毛夜叉聚会既讫,寻还己宫,以身欲触佛,佛身转远,即问佛言:“沙门!今者为惊惧耶?”

  佛言:“我不畏,汝触极恶。”

  箭毛复言:“沙门!我今问难,汝若解释,甚善无量;若不答我,当破汝心,令热沸血从面而出,又拔汝膊,掷置婆耆河岸。”

  佛言:“我不见世间若天、魔、梵、沙门、婆罗门,有能令我心意颠倒,破我之心,面出沸血,能拔我膊,掷置于彼婆耆岸者。”

  尔时,箭毛即说偈言:

 “贪欲瞋恚,  以何为本?  乐及不乐,
  怖畏毛竖,  为是何耶?  彼意觉者,
  住在何处?  婴孩小儿,  云何生便,
  知捉于乳?”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爱从以我生,  如尼拘陀树,
  欲爱随所著,  亦如摩楼多,
  缠缚尼拘树。  夜叉应当知,
  若知其根本,  必能舍弃离。
  知彼根本者,  能度生死海,
  度于有驶流,  更不受后有。”

  时箭毛夜叉闻佛所说,心开意解,欢喜踊跃,即受三归。

  (三二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优婆夷有一男儿,受持八戒,于戒有缺,以犯戒故,鬼着而狂。时优婆夷即说偈言:

 “十四十五日,  及以月八日,
  如来神足月,  清净持八戒。
  修行不缺减,  鬼神不扰乱,
  我从罗汉所,  得闻如是事。”

  时有夜叉而说偈言:

 “十四十五日,  及以月八日,
  神足月斋日,  持戒不毁缺,
  具受八支斋,  鬼神不扰乱。
  汝于罗汉所,  所闻皆称实。
  我今必当放。”  夜叉作是语:
 “毁戒鬼扰弄,  若有所毁缺,
  现在鬼神恼,  将来获恶果。
  受戒如执刀,  急缓俱能伤,
  智者须菩提,  得中则无害,
  不持法沙门,  后受地狱苦。
  如彼拙用刀,  必伤于其手,
  善捉者不伤,  能护沙门法,
  后必得涅槃。”  夜叉捉儿竟,
  捉已寻复放。  时彼优婆夷,
  寻语其子言:  “汝今当听我,
  夜叉之所说,  诸有迟缓业,
  梵行不清净,  邪命并谄曲,
  彼不成大果。  譬如拙用刀,
  必自伤害手,  善持沙门法,
  后必近涅槃,  如似善捉刀,
  不自伤其手。”

  尔时,优婆夷为子种种说是法已,其子寻即生于厌恶,既厌恶已,便求出家,剃除须发,即着法服,年少出家,不能深乐出家之法,以不乐故,便还归家。

  时优婆夷遥见子来,举手大唤,而说偈言:

 “舍既被烧,  烟炎炽盛,  善出诸物,
  何以复来,  而欲入火?  舍既焚烧,
  烟炎炽盛,  何缘复来,  欲被烧害?”

  尔时,其子复说偈言:

 “一切世人死,  必应悲号哭,
  现在若不见,  亦复应啼泣,
  母今以何故,  如彼饿鬼哭?”

  其母复说偈言:

 “汝以先舍欲,  出家为沙门。
  汝今欲还家,  恐为魔所缚。
  我今以是故,  是以哭于汝。”
  时优婆夷,  如是种种,  呵责其子,
  使生厌恶。

  尔时,其子即向阿练若处,精勤修道,昼夜不废,获阿罗汉。

  (三二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摩竭提国,往至于彼旷野夜叉所住之宫,于夜止宿。时彼夜叉与诸夜叉余处聚会,不在己宫。时有夜叉名曰驴驹,见于如来在旷野宫宿,即往于彼旷野鬼所,而语之言:“汝获大利,如来、至真、等正觉在汝宫宿。”

  旷野答言:“彼人云何在我宫宿?”

  时驴驹夜叉复语之言:“虽是人类,实是如来、至真、等正觉。”

  旷野复言:“汝审真实,是如来、至真、等正觉?为非是耶?”尔时,旷野聚会已讫,还于己宫,既见佛已,而作是言:“出去!沙门。”如来尔时以彼住处故,随语出。复语佛言:“沙门还入。”佛断我慢,复随语入。第二第三,语佛出入,佛悉随之。第四亦言:“沙门出去。”佛言:“汝已三请,我于今者,不为汝出。”

  旷野即言:“我欲问难,汝若解释,当听汝坐;若不答我,当令汝心意倒错,又破汝心,使热沸血从面而出,挽汝之膊,掷置婆耆河岸。”

  佛言:“不见世间若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有能以我如汝语者。汝欲问者,随汝所问。”

  时旷野鬼即说偈言:

 “一切财宝中,  何者最为胜?
  修行何善行,  能招于乐报?
  于诸美味中,  何者最为胜?
  于诸寿命中,  何者寿命胜?”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于诸人中财,  信财第一胜。
  修行于法者,  能得于快乐。
  实语最美味,  智慧寿命胜。”

  时旷野夜叉复说偈言:

 “谁渡于驶流?  谁渡于大海?
  谁能舍离苦?  谁得于清净?”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信能渡驶流,  不放逸渡海,
  精进能离苦,  智慧能清净。”

  旷野夜叉复说偈言:

 “云何能得信?  云何能得财?
  云何得名称?  云何得善友?”

  尔时,世尊复以偈言:

 “阿罗汉得信,  行法得涅槃,
  顺行所应作,  精勤能聚财。
  实语名远闻,  广施得亲友,
  汝可广请问,  沙门婆罗门,
  谁边得实语?  离我谁有法?
  九十六种道,  汝观察谛问,
  谁法有不害,  能具调顺者?”

  尔时,旷野复说偈言:

 “何须更问彼?  沙门婆罗门,
  大精进显示,  善分别说法。
  我今念汝恩,  由汝示我故,
  令我今得见,  无上大商主。
  我从于今日,  随所行来处,
  城邑及聚落,  常当归命佛,
  显示于正法。”

  时旷野夜叉闻佛所说,欢喜踊跃,归依三宝,并受禁戒为佛弟子。

  (三二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王园精舍有比丘尼,名曰毗?(毗?秦言雄也)。时彼国人一切共为俱蜜头星会,七日七夜欢娱聚集,无有延请比丘尼者。时有夜叉,于彼毗?比丘尼所生信敬心,知诸国人都无请者,于里巷中说斯偈言:

 “王舍城诸人,  一切咸醉眠,
  毗?比丘尼,  寂然入善定,
  行者实是雄,  成就于雄法。
  而此比丘尼,  善能修诸根,
  永离于尘垢,  寂灭到涅槃。
  如斯大德人,  宜勤加供养。
  汝等今云何,  都无请命者?”

  时彼城中诸优婆塞闻是偈已,各持衣服及诸肴膳而来,施与彼比丘尼。于时夜叉见诸人等,各各供养,复说偈言:

 “毗?比丘尼,  断除一切结,
  优婆塞有智。  能施于彼食,
  以施彼食故,  得大福增长。
  毗?比丘尼,  断一切结使。
  优婆塞有智,  能施毗?衣,
  以施彼衣故,  得大福增长。”

  (三二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王园精舍有比丘尼,名曰白净。尔时,国人一切共作俱蜜头星会,七日七夜欢娱聚集,无有请彼比丘尼者。时有夜叉于白净比丘尼所生信敬心,知诸国人都无请者,于里巷中说斯偈言:

 “王舍城诸人,  一切皆醉眠,
  不请比丘尼,  修于诸根者。
  白净白净法,  比丘尼善定,
  永离于尘垢,  寂灭到涅槃。
  如斯大德人,  宜勤加供养。
  汝等今云何,  都无命请者?”

  时彼城中诸人闻是偈已,各持衣食施比丘尼。于时夜叉见得衣食,复说偈言:

 “白净比丘尼,  断除于爱结。
  优婆塞有智,  能施于彼食,
  以施彼食故,  获于无量福。
  白净比丘尼,  断除于悭贪。
  优婆塞有智,  能施于彼衣,
  以施彼衣故,  获于无量福。”

  (三二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二夜叉:一名七岳,二名雪山。此二夜叉共为亲友,而作誓言:“若汝宫中有妙宝出,当语于我;若我宫中有妙宝出,亦当语汝。”时雪山夜叉宫中,有千叶莲花,大如车轮,绀琉璃茎,金刚为须。雪山夜叉睹斯事已,即便遣使语彼七岳言:“我宫中有是异物,汝可来观。”

  尔时,七岳夜叉闻是语已,即作心念:“如来世尊近在不远,可使诣雪山夜叉所言,我当必诣彼,往看宝华。”作是念已,即复遣使言:“我此中有如来、至真、等正觉,在此现形,汝宫虽有如是宝华,为何所益?”

  尔时,雪山夜叉闻其使语,侍从五百夜叉,往诣于彼七岳夜叉所止宫中。雪山夜叉向于七岳而说偈言:

 “十五日夜月,  圆足极净明,
  闻命将徒众,  今故来相造,
  应当亲近谁?  谁是汝罗汉?”

  七岳夜叉说偈答曰:

 “如来世所尊,  王舍城最上,
  说于四谛法,  断除一切苦。
  说苦从因生,  能生苦名习,
  贤圣八正道,  趣向于寂灭。
  彼是我罗汉,  汝当亲近之。”

  雪山夜叉复说偈言:

 “普于群生类,  若有慈等心,
  于爱不爱觉,  为得自在不?”

  七岳夜叉复以偈答:

 “心意极调柔,  于诸群萠类,
  了知一切法,  为世大导师,
  于爱不爱觉,  心皆得自在。”

  雪山夜叉复说偈言:

 “若能真实语,  终不虚妄言,
  慈愍众生类,  除断于杀生,
  远离于放逸,  于禅而不空。”

  七岳夜叉复说偈言:

 “终不虚妄语,  远离于杀害,
  常舍诸放逸,  佛无不定时。”

  雪山夜叉复说偈言:

 “若不著于欲,  心无诸扰乱,
  为有法眼耶?  尽于愚痴不?
  能舍诸烦恼,  得于解脱不?”

  七岳夜叉复以偈答:

 “超出欲淤泥,  心净无扰乱,
  法眼甚清彻,  得尽于愚痴,
  永离众结使,  获得于解脱。”

  雪山夜叉复说偈言:

 “谁无别离恼?  谁能不绮语?
  谁见物不贪?  谁不生想见?”

  七岳夜叉复以偈答:

 “久断爱别苦,  未曾无义言,
  除舍贪欲心,  永无邪见想。”

  雪山夜叉复说偈言:

 “颇具于诸明,  戒行清净不?
  为能尽诸漏,  不受后有耶?”

  七岳夜叉复以偈答:

 “明行悉具足,  持戒行清净,
  久断诸结漏,  永不受后有。”

  雪山夜叉复说偈言:

 “如来三业中,  颇具众善行,
  汝今得遵行,  赞叹真实法。”

  七岳夜叉复以偈答:

 “如来身口意,  具足众善行,
  明达悉充备,  我赞真实法。”

  雪山夜叉复说偈言:

 “牟尼天世雄,  ?如伊梨延,
  少食不着味。  仙圣处林禅,
  我等可共往,  礼敬瞿昙尊。”

  尔时,七岳夜叉共雪山等,将千夜叉同时俱往,既到佛所,各整衣服,合掌敬礼,而说偈言:

 “婆伽婆世雄,  佛陀两足尊,
  诸天所不知,  具眼悉明了。”

  尔时,雪山、七岳等说此偈已,在一面坐。雪山夜叉以偈问佛:

 “云何苦出要?  云何舍离苦?
  世尊为我说,  苦于何处尽?”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五欲意第六,  于此处离欲,
  解脱于诸苦,  斯是苦出要。
  如斯解脱苦,  即于苦处灭。
  汝今问于我,  为汝如是说。”

  雪山夜叉复以偈问:

 “云何池流回?  何处无安立?
  苦乐于何处,  灭尽无有余?”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眼耳鼻舌身,  意根为第六,
  此处池流回,  此无安立处。
  名色不起转,  此处得尽灭。”

  雪山夜叉复以偈问:

 “云何世间生?  云何得和聚?
  几为世间受?  几事为苦求?”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世间从六生,  因六得和集,
  从六生于受,  六事恒苦求。”

  雪山夜叉复以偈问:

 “云何修善法,  昼夜不懈怠?
  云何度驶流,  无有安足处,
  亦无所攀缘,  处深不沉没?”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一切戒无犯,  智慧具禅定,
  思惟众过患,  具足于念力。
  此能度难度,  远离欲和合,
  舍诸有结使,  尽于欢喜有。
  如是人名为,  处深不沉没。”

  雪山夜叉复以偈问:

 “谁度于驶流?  孰能越大海?
  谁能舍于苦?  云何得清净?”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信能度驶流,  不放逸越海,
  精进能舍苦,  智慧能使净。
  汝诣诸沙门,  及诸婆罗门,
  各各种别问,  谁有知法者?
  谁能说实舍?  离我谁能说?”

  雪山夜叉复以偈问:

 “我今闻佛说,  疑网皆已除,
  何须种别问,  沙门婆罗门?
  世雄善显示,  具实分别说,
  七岳恩深重,  能使我得见。
  无上大导师,  我今所至处,
  城邑及聚落,  在在并处处,
  日夜常归依,  如来三佛陀,
  法中之正法。”  一千诸夜叉,
  心各怀踊跃,  皆合掌向佛,
  咸求为弟子,  归依佛世尊。

  (三二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尊者舍利弗、大目犍连在灵鹫山。时舍利弗新剃发竟,晨朝早起,正身端坐,以衣覆头。当于彼时,有二夜叉:一名为害,二名复害。尔时,复害见舍利弗,语为害言:“我于今者,欲以拳打剃头沙门。”

  为害答言:“而此比丘有大神德,汝勿为此,长夜受苦。”第二第三,亦如是谏。复害故欲以拳打舍利弗,以不用其所谏晓故,乃至以身躬自抱捉。

  尔时,复害恶心炽盛,虽闻他谏,乃至抱捉,都不从顺。即以拳打舍利弗头,既打之已,复害夜叉语为害言:“今打比丘,便为烧煮于我,汝今应当救拔于我。”作是语时,地自开裂,现身陷入无间地狱。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去舍利弗坐处不远,坐一树下,寻闻打于舍利弗声,往诣尊者舍利弗所,而语之言:“不能堪忍受如是苦,将无惊怖,散坏身耶?”

  舍利弗言:“我身忍受,都无苦痛,亦不散坏。”

  尊者即赞叹言:“实有神德,假令复害以手打彼耆阇崛山,犹当碎坏,而舍利弗都无异相。”

  斯二尊者作是语时,尔时,世尊昼在房坐,以净天耳遥闻其言,即说偈言:

 “正心如大山,  安住无动摇,
  诸所可染着,  染不染着法,
  远离于爱乐。  所谓爱乐者,
  即是尘欲法。  若来加恼触,
  不报恼触者,  是名不恼触。
  若如是修心,  终不受于苦。”

  尔时,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因陀罗、释迦、崛默白山、宾迦罗、富那婆修、曼遮尼罗、箭毛、受斋、旷野及雄、净、七岳并雪山。害及于无害。是名第十四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五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00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六(丹本第十七卷初准)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三三〇)

  尔时,世尊在毗舍离猕猴陂岸大讲堂中。时有四十波利蛇迦比丘皆阿练若,着粪扫衣,尽行乞食,悉在学地,未离欲法,咸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作是念:“此诸比丘皆阿练若,着粪扫衣,尽行乞食,悉是学人,未断诸结,吾当为彼,如应说法,令诸比丘不起于坐,心得解悟,尽诸结漏。”

  佛告之曰:“比丘当知,生死长远,无有边际,无有能知其根源者,一切众生皆为无明之所覆盖,爱结所使,缠系其颈,生死长途,流转无穷,过去亿苦无能知者,譬如恒河流入四海。我今问汝:汝处生死,所出血多?为恒河多?”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我处生死,身所出血,多彼恒河四大海水。”

  佛告诸比丘:“善哉!善哉!汝从往世所受象身,为他截鼻、截耳,或时截足,铁钩[邱-丘+(卯/亚)]头,及以斩项,所出之血,无量无边。又受牛、马、骡、驴、骆驼、猪、鸡、犬、豕,种种禽兽,如受鸡形,截其羽翼,及其项足,身所出血,是诸禽兽,各被割截,所出之血,不可计量。”复告诸比丘:“色为是常?是无常乎?”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色是无常。”

  佛复问言:“色若无常,为当是苦?为非苦乎?”

  比丘对曰:“无常故苦。”

  佛复告言:“若无常苦是败坏法,于此法中,贤圣弟子计有我,及我所不?”

  比丘对曰:“不也。世尊!”

  佛复告曰:“受、想、行、识为是常耶?为无常乎?”

  比丘对曰:“斯皆无常。”

  佛复问言:“若是无常,为是苦耶?为非苦耶?”

  比丘对曰:“无常故苦。”

  佛又问言:“若无常苦是败坏法,贤圣弟子宁计是中我、我所不?”

  比丘对曰:“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无常,无常故即无我,若无有我,则无我所,如是知实正慧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若有是色,乃至少时,过去、未来、现在,若内、若外,若近、若远,此尽无我,及以我所,如是称实正见所见。若受、想,若行、若识,若多、若少,若内、若外,若近、若远,过去、未来、现在,都无有我,亦无我所,如实知见。贤圣弟子见是事已,即名多闻。于色厌恶,受、想、行、识亦生厌恶,以厌恶故得离欲,得离欲故,则解脱。得解脱故,则解脱知见。若得解脱知见,即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有。”

  佛说是时,四十波利蛇迦比丘不受后有,心得解脱。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三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当知,生死长远,无有边际,无有能知其根源者。一切众生皆为无明之所覆盖,爱结缠缚,流转生死,无有穷已,过去亿苦无能知者,譬如恒河流注四海。”复告比丘:“生死长远,于昔过去受形已来,忧悲哭泣,所出目泪为多?为恒河多?”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生死长远,目所出泪,逾彼恒河,亦多四海。”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所集目泪,实多四海。诚如汝言,过去来世,父母弃背,伯叔、兄弟、姊妹、儿子、宗亲、眷属,悉皆死丧,及失钱财、象、马、牛、羊,或受鞭杖,或被伤刖,侵毁形体,乃至系闭,如斯众苦,悲恼流泪,不可称计。譬如瀑流,漂众草木,聚沫塞路。爱之聚沫,遮贤圣道,血渧受身,数受地狱、饿鬼、畜生,及余恶趣。”

  佛问比丘:“色为是常?是无常乎?”

  比丘对曰:“色是无常。”

  佛复问言:“色若无常,为当是苦?为非苦耶?”

  比丘对曰:“无常故苦。”

  佛告比丘:“若无常苦是败坏法,于斯法中,贤圣弟子宁计有我,及我所不?”

  比丘对曰:“不也。世尊!”佛又问言:“受、想、行、识为是常耶?是无常乎?”

  比丘对曰:“斯皆无常。”

  佛又问言:“若是无常,为是苦耶?为非苦乎?”

  比丘对曰:“无常故苦。”又问:“若无常苦是败坏法,贤圣弟子宁计是中我、我所不?”

  比丘对曰:“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无常,无常故苦,苦即无我。若无有我,则无我所,如是知实正慧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若有是色,乃至少许,过去、未来、现在,若内、若外,若近、若远,此尽无我,及以我所,如是称实正见所见。若受、想、行、识,若多、若少,若内、若外,若远、若近,过去、未来、现在,都无有我,亦无我所,如实知见,贤圣弟子见是事已,即名多闻,于色解脱,受、想、行、识,亦得解脱,忧悲苦恼一切解脱。”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三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言:“生死长远,无有边际,无有能知其根源者。一切众生皆为无明之所覆盖,爱结缠缚,流转生死,无有穷已,过去亿苦无能知者。”复告比丘:“譬如恒河流注四海,于昔过去生死旷远,饮于母乳比恒河水,何者为多?”

  比丘白佛:“如我解佛所说义者,过去久远所饮母乳,多彼恒河,及四海水。”

  “受形已来,无量无边,或受象、马、驼、驴、牛、羊、鹿等,种种畜兽,所饮母乳,不可称计。譬如瀑流,漂诸草木,合成聚集,妨塞途路。爱之聚沫,亦复如是,能遮圣道。”余如上说。

  (三三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生死长远,无有边际,无有能知其根源者。一切众生皆为无明之所覆盖,爱所缠缚,流转生死,无有穷已,过去亿苦无能知者。假设有人,斩截天下大地草木,悉以为筹,尽此诸筹,欲数过去无量世来所生之母,亦不能尽其边际。假设斩于大地草木,悉皆以为四指之筹,欲算过去所生之父,终不能得知其边际。”复告比丘:“生死长远,边不可得。”余如上说。“汝诸比丘,当作是学,断于生死,断于诸有,更不受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三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生死长远,无有边际,无有能知其根源者。一切众生皆为无明之所覆盖,爱所缠缚,流转生死,无有穷已;过去亿劫恒受众苦,一切无有能得知者。”复告比丘:“假设有人,丸大地土,犹如豆粒,以此豆粒欲数过去所受生母,尽此地土,亦不能得尽其边际。”余如上说。“是故汝等,应作是学,学断后有,勤求方便,断于后有。”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生死长远,无有边际,无有能知其根源者。一切众生皆为无明之所覆盖,爱所缠缚,流转生死,无有穷已,过去亿数所受众苦,一切无有能得知者。”

  佛告比丘:“汝观世间喜乐之众,受上乐者,汝等决定应作是念:‘我从过去以来,受如此乐,数受斯乐,亦皆败失,如是生死长远。’”余如上说。“汝等今者,当作是学,勤修方便,断于后有。”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三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生死长远。”余如上说。“若见众生受极苦毒,忧愁懊恼,当作是念:‘我从昔来无量劫中,亦受如是无量苦恼,生死长远。’”余如上说。“汝等比丘,当作是学,应勤方便,断于后有,莫作起有因缘。”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三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生死长远。”余如上说。“汝等比丘,若见有人,心生惊怖,身毛为竖,当知前身曾作怨害,是故生死长远。”余如上说。“汝等比丘,应作是学,当勤方便,断于后有。”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三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生死长远。”余如上说。“若见众生自然爱乐,起于欲心,心极亲爱,汝等当知,先身之时,必为父母、兄弟、妻子,或作和上、阿阇梨、师长所尊,是故当知,生死长远。”余如上说。“汝等比丘,应作是学,勤修方便,断于后有,莫作生有因缘。”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三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婆罗门,往诣佛所,问讯世尊,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未来当有几佛出世?”

  佛答之言:“未来当有恒河沙诸佛出现于世。”

  时婆罗门闻佛所说,作是念:“我当于未来佛所修梵行,回还不远。”复作是念:“我竟不问过去之世几佛出世?”作是念已,还至佛所,白佛言:“世尊!过去之世几佛出世?”

  佛答之曰:“过去有无量恒河沙诸佛已出于世。”

  时婆罗门复作是念:“过去、未来诸佛出世,我不值遇,今得值佛,云何空过?我当于佛法中出家学道。”即起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慈愍,听我出家,于佛法中,修行梵行。”佛即听许,寻得出家。既出家已,独处闲静,精勤修习,断于生死,得阿罗汉。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毗富罗山足。佛告诸比丘:“若有一人,于一劫中,流转受生,收其白骨,若不毁坏,积以为聚,如毗富罗山。贤圣弟子随时闻,如实知苦圣谛,如实知苦集、知苦灭、知趣苦灭道,如是知见已,断于三结,所谓身见、戒取、疑,名须陀洹,不堕恶趣,决定菩提,趣于涅槃,极至七生七死,得尽苦际。”说是事已,复说偈言:

 “一人一劫中,  流转受生死,
  积骨以为聚,  集之在一处,
  使不毁败坏,  犹如毗富罗。
  若观四真谛,  正智所鉴察,
  说苦因从生,  苦灭八圣道,
  安隐趣涅槃,  流转生死轮,
  任运过七生,  得尽于苦际。”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顶礼而去。

  血泪及母乳  土丸如豆粒
  恐怖及彼爱  恒沙及骨聚

  (三四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生死长远。”亦如上说。尔时,众中有一比丘,从坐而起,整衣服,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劫为久近?”

  佛告比丘:“吾可为汝敷演而说,恐汝不解。”

  比丘白佛:“颇可方喻说不?”

  佛言:“可作方喻。以铁为城,纵横正等,高一由旬,设盛芥子,满中流溢。假设有人百年之中,取一芥子,城中芥子,可得都尽,劫之边际,不可得知。”复告比丘:“劫之长远,其喻如是。如斯长劫,百千亿万,乃至百亿万苦恼,无量无边粗恶痛苦,意所不喜,犹如聚沫,血渧受身,数受地狱、饿鬼、畜生恶趣之中,人中恶趣,是故应断后有,宜勤方便,远离诸有。汝等比丘,当作是学。”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生死长远。”余如上说。于彼众中有一比丘,即从坐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劫为久近?”

  佛告比丘:“可为汝说,汝不能解。”

  比丘白佛:“为可作方喻以不?”

  佛言:“可作方喻。”佛告比丘:“如有硬石,无有孔穴,共同一体,纵广高下,满一由旬。假使有人,以细罗縠衣,或初摩细濡,或以细㲲,百年一拂,令其坏尽,劫犹未尽。是故我说,劫之长远,边际难得。劫之久近,其喻如是。如是长劫,数百、数千、数万、数千亿万众生,于斯长劫之中受大苦恼,粗涩痛苦,意所不喜,如似聚沫,血渧所受,数受地狱、饿鬼、畜生,入于恶趣。是故汝等,当断后有,勤修行道,离于诸有因缘,应作是学。”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众中有一比丘,从坐而起,整衣服,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从昔已来,多少劫过?”

  佛告比丘:“吾可说之,汝不能解。”

  比丘白佛言:“可作方喻说不?”

  佛言:“可作方喻。假设有人,年满百岁,于一日中,晨起、日中及日暮,三时各忆百千劫事,如是日日忆念,满足百年,犹不能得过去劫数边际。劫数长远,亦复如是。众生于是长远劫中,受众苦极粗涩痛苦,心不生喜,数受地狱、饿鬼、畜生,入于恶趣。是故比丘,应断后有,勤修方便,绝离诸有。汝等比丘,应作是学。”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生死长远。”余如上说。“乃至过去亿数之劫不可得知,于此大地,无有不是汝等故身生处死处。”复告比丘:“生死长远,边际难知。汝等比丘,应勤方便,断离诸有。”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生死长远。”乃至如上所说。复告比丘:“此世间中,无有一人不作汝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属,及以和上、阿阇梨、所尊之者,此世间中,无一众生不杀害汝,为汝怨。亦复无有一众生等,不食于汝身肉之者。如是无始生死,余如上说。是故比丘,应勤方便,断离诸有,当作斯学。”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譬如天雨,既至于地,即便生泡,速生速灭,生死之法,速生速灭,亦复如是。无始生死,长远若斯。是故比丘,应勤方便,断离诸有,当作是学。”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死生长远。”如上所说。复告比丘:“天雨密致,如缚扫彗,东西南北,及以四维,间无空处。东方无量世界众生,炽盛安乐,无量世界悉皆碎坏,无量世界众生满中,无量世界悉皆空虚,无有众生在中居止;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生死无始。”余如上说。“是故比丘,当勤方便,断离诸有,应作是学。”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生死长远。”如上所说。乃至无始生死,亦如上说。复告比丘:“譬如掷杖,或根着地,或头着地,或堕不净、秽恶之处,或复堕于清净之处。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为无明所覆,或生天上及在人中,或堕地狱、饿鬼、畜生,或复堕于阿修罗有,以是义故,生死长远。”广说如上。“是故比丘,当断诸有,应如是学。”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譬如五辐车轮,其有力者,旋转速疾。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为无明覆,轮转五道,所谓人、天、地狱、饿鬼,及以畜生,如是无始生死。是故比丘,当断诸有,应作善法。”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五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毗富罗山下。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有住时,不可保信,是坏败法。以是义故,汝诸比丘,于诸行所,应知止足,生厌恶想,离于爱欲,而求解脱。”

  复告比丘:“此毗富罗山,往昔之时,名曰婆耆半阇。尔时,此城名帝弥罗,彼时人民寿四万岁,诸人民等,欲上此山,经于四日,然后乃能至彼山顶。时世有佛,号迦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诸弟子而说法要,初中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比丘当知,尔时,婆耆半阇山相,于今已灭,人民尽死,是佛世尊入涅槃后,人寿转减。以是义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有住时,不可保信,是坏败法。是故比丘,于诸行所,应知止足,生厌恶想,离于爱欲,而求解脱。”

  复告比丘:“乃往昔时,此山名曰朋迦,于时此城名阿毗迦,时,彼世人寿三万岁,此诸众生,若欲上山,经于三日,便得往还。时世有佛世尊,号迦那含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尔时,如来普为大众演说法要,所演说者,初中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具足清净,显发梵行之相。比丘当知,彼佛世尊入涅槃后,人民转减,于时山相,于今已灭,人民死尽。是故比丘,诸行无常,是变易法,不可恃怙,会归磨灭。汝等应当于诸行所,宜知止足,生厌恶想,离于爱欲,而求解脱。”

  佛复告诸比丘:“乃往古昔,此山名曰善边,尔时,国土名曰赤马,于时人民寿二万岁。当尔之时有佛出世,号曰迦叶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广为大众敷演分别诸法秘奥,其所说者初中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比丘当知,善边山名于今已灭,人皆终没,彼佛世尊入般涅槃,人命转减。以是义故,诸行无常,是变易法,无有住时,不可恃怙,会归磨灭。是故宜应于诸行所,生于止足,厌恶之想,离于爱欲,而求解脱。

  “此山今复名毗富罗,而斯国土名摩竭提,是中众生寿命百年,或增或减,此诸众生若欲上山,须臾之顷,即便往还。我释迦文出现于世,十号具足,为众演说无量经典,其所说者,初中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复告比丘:“此山名字并及国人,不久亦当悉皆灭尽,我亦不久当入涅槃。以是义故,诸行无常,是变易法,无有住时不可恃怙,会归磨灭。是故比丘,宜应至心于诸行所,生止足想,厌恶之心,离于爱欲,而求解脱。”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婆耆半阇帝弥罗,  阿毗迦罗朋伽迦,
  善边之山赤马国,  毗富罗山摩竭提,
  诸山悉灭人亦终,  佛入涅槃寿命灭。

  “以是义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城、山、过去  无地方所  众生无不是
  粗雨渧雨、如缚扫彗  掷杖、还转轮
  毗富罗(此下与丹本第二十卷准)

  (三五一)

  尔时,众多比丘在俱萨罗园竹林中夏坐安居。彼园林中,有天神住,天神愁念,而作是言:“今僧自恣,月十五日已复欲去。”

  更有天神即问之言:“汝今何故愁忧如是?”即说偈言:

 “天神汝今者,  何以怀愁忧?
  净戒诸比丘,  今日当自恣,
  得遇如是事,  宜应自欣悦。”

  彼林天神以偈答曰:

 “我亦知彼等,  今日当自恣,
  非是无惭愧,  同诸外道等。
  斯等皆精勤,  具有惭愧者,
  收敛衣钵已,  自恣各散去。
  比丘既散已,  此林空无人,
  更无所闻见,  是故我愁忧。”

  时诸比丘既自恣已,各散出林,还其所止。尔时,天神见其四散,心怀忧惨,即说偈言:

 “诸比丘去已,  但见游居处,
  牟尼诸弟子,  多闻有知见,
  善能具分别,  种种清净说。
  如斯持法人,  今者安所诣?”

  时余天神复说偈言:

 “此诸比丘等,  四散道不同,
  有向摩竭提,  或有诣跋耆,
  亦复有向彼,  毗舍离国者。
  此阿练若处,  集会诸比丘,
  譬如野鸟鹿,  栖止无恒所。
  此诸比丘等,  舍弃于缘务,
  常求空闲处,  静坐得安乐。”

  (三五二)

  有一比丘,从俱萨罗国,诣俱萨罗林,于中止住,昼日睡眠。时彼林中,有天神作是念言:“今此比丘处林而睡,甚非所宜,非沙门法,污辱此林。我于今者,当觉悟之。”作是念已,即往其所,?咳弹指,而说偈言:

 “咄比丘汝起,  无得嗜睡眠,
  如是睡眠者,  竟有何义利?
  身遭极重病,  云何而安眠?
  毒箭中汝心,  求拔云何眠?
  汝既能出家,  舍离众缘务,
  当满本愿求,  勿为睡所覆。
  ?瞢无觉了,  失于昔所愿,
  欲体性无常,  掉动不停住,
  眴息不可保,  凡夫愚惑着。
  汝今已出家,  离于在家缚,
  云何离缚已,  而复乐眠睡?
  若未断爱欲,  其心未解脱,
  未得最上智,  不具斯事者,
  不名为出家。  云何安睡眠,
  欲称出家法?  应当勤精进,
  昼夜不懈惓,  坚固求涅槃。
  所求既未获,  出家为何眠?
  慧识却无明,  尽于诸漏结,
  善调于心行,  获最后边身,
  能具如上事,  乃可安眠睡。”

  (三五三)

  尔时,复有一比丘,亦住于彼俱萨罗林,昼入房坐,起于恶觉,依于贪嗜。时林天神知彼比丘起于恶觉,依于贪嗜。“不能称可出家法式,是不善事,处此林中,起于恶觉。我于今者,当?悟之。”作是念已,即往其所,而说偈言:

 “比丘恶怖欲,  故来处此林,
  形虽坐林间,  心意出林表,
  驰骋逐外尘,  起于恶觉观。
  若灭诸欲着,  然后得解脱,
  既得解脱已,  乃尔知快乐。
  汝应舍不乐,  安心乐此法,
  我今?悟汝,  令汝还得念。
  欲如恶焦山,  煎涸诸善法,
  恶焦无厌足,  难可得小离。
  勿贪于欲乐,  坌污已净心,
  如鸟为尘坌,  奋翮振尘秽。
  比丘亦如是,  禅思去尘劳,
  尘垢来染心,  正念能除舍。
  爱欲即尘垢,  非谓外埃土,
  欲觉及瞋痴,  谓之为尘劳。
  摄心有智者,  尔乃能除去。”

  (三五四)

  尔时,复有一比丘,亦住于彼俱萨罗林,昼入房坐,而于欲所,起清净想。彼林天神知其所念,为觉悟故,即说偈言:

 “汝思欲净想,  欲觉之所吞,
  舍欲不净心,  妄取欲净想。
  比丘汝今者,  处林独闲坐,
  应念佛法僧,  及已所受戒,
  多获欢喜心,  便知苦边际。”

  (三五五)

  尔时,复有一比丘,游俱萨罗国,止一林中,于其日中,盛热之时,心生不乐。时此比丘即说偈言:

 “日中既盛热,  林木甚郁蒸,
  众禽以热故,  各自停不飞,
  布谷厉其声,  我闻生惊惧。”

  彼林天神闻此偈已,即说偈言:

 “日中盛热时,  众鸟皆停住,
  布谷厉声鸣,  汝应生快乐,
  不应生怖惧,  此处当畏谁?”

  (三五六)

  尔时,尊者阿那律游俱萨罗国,止住一林。时阿那律天上本妻,来至此林,礼尊者足,在一面坐,即说偈言:

 “汝昔天上时,  善巧奏琴乐,
  又复能歌舞,  纵意受快乐。
  汝当发心愿,  还向本宫殿,
  处三十三天,  彼天丰诸欲,
  天女恒翼从,  极乐甚可乐。”

  尊者阿那律说偈答曰:

 “天女极为苦,  依止于身见,
  诸乐生天者,  一切无不苦。
  我不受后有,  更不生彼天,
  天女汝当知,  我尽于生死。”

  (三五七)

  尔时,复有一比丘,在俱萨罗国,止一林住,昼夜诵习,精勤修道,得阿罗汉。已得阿罗汉,止不诵习。彼时天神而说偈言:

 “汝常诵法句,  精勤不休废,
  今何故默然,  都无所诵习?”

  比丘说偈答言:

 “我先求法句,  未得离欲结,
  吾今既离欲,  法句义已成。
  我今已知见,  不堕于诸道,
  所其得出要,  何用文字为?
  世间诸所有,  一切闻见事,
  悉皆都舍离,  不受于后有。”

  (三五八)

  尔时,复有一比丘,在俱萨罗国,依止彼林,眼视不明,请医占之。医语之言:“比丘!若能嗅莲华香,眼还得明。”彼比丘即信其言,又语之曰:“我于何处得斯莲花?”医即答言:“汝若欲得莲花香者,当诣莲花池所。”时彼比丘即用其言,至彼池所,端坐嗅香。尔时,天神见其如是,即说偈言:

 “池中所生华,  香气甚馝馥,
  汝都不见主,  云何偷花香?
  而汝于今者,  真实得名盗,
  大仙汝何故,  而盗于彼香?”

  比丘说偈答言:

 “天神汝当知,  莲华生池中,
  我不伤根茎,  亦不偷盗取,
  但远嗅香气。  以何因缘故,
  名为偷香者?  我不受此语。”

  天神复说偈言:

 “池中有香花,  不问其主取,
  檀越不施与,  世人名为盗。
  大仙汝偷香,  一向成盗罪。”

  时有一人来入此池,以镰芟截莲花根叶,重负而去。比丘见已,复说偈言:

 “斯人入池中,  斩拔花根子,
  狼籍而践蹈,  重担而赍归。
  何故不遮彼,  语言汝盗取?”

  天神说偈答言:

 “彼人入池者,  恒作于恶业,
  譬如乳儿母,  而著于黑衣,
  虽有诸唌唾,  都不见污辱。
  汝如白净衣,  易受其点污,
  是故止制汝,  不能遮于彼。
  恶人如衣黑,  造恶不讥呵;
  鲜白上有点,  犹如蝇脚等,
  世人皆共见。  设诸贤智人,
  有少微细过,  其喻亦如是,
  珂贝上黑点,  人皆远见之。
  若断结使者,  诸业皆洁净,
  有如毛发恶,  人见如丘山。”

  比丘复说偈言:

 “天今利益我,  为欲拔济故,
  随所见我处,  数数觉悟我。”

  天神说偈答言:

 “汝不以钱财,  而用市我得,
  又不破他国,  虏掠见擒获。
  损益汝自知,  谁逐汝觉悟?
  汝今应自忖,  诸有损益事。”

  (三五九)

  尔时,尊者十力迦叶在俱萨罗国迁泥窟中。有一猎师名连迦,去尊者不远,施鹿罥摾。尔时,尊者怜愍猎师,为其说法,彼不解法。尊者迦叶指端出光,猎师虽见,亦不厌离如此恶事,但自思念:“鹿来入罥?为不入罥?”

  尔时,迁泥窟神而说偈言:

 “猎师处深山,  少智盲无目,
  非时又所说,  徒自失其言。
  假令汝十指,  一时都出光,
  终不能令彼,  得见于四谛。
  彼都无智故,  造作诸非法,
  不乐及睡眠,  厌离倒净想,
  安住阇利那,  诵习花迦叶。”

  (三六〇)

  尔时,跋耆子游俱萨罗国,住止彼林。时彼国人一切皆作拘蜜提大会,七日七夜。尔时,跋耆子见是事已,心小退坏,即说偈言:

 “我在林树间,  譬如彼弃木,
  我今如弃木,  独处寓空林,
  今日到满月,  谁苦剧于我?”

  尔时,天神知其所念,说偈问言:

 “汝今处空林,  云何似弃木?
  地狱羡忉利,  天慕汝亦然。”

  (三六一)

  尔时,有一比丘在俱萨罗,止住彼林,修持禁戒,已为满足,更不求胜。时彼天神即说偈言:

 “不应以持戒,  多闻及禅定,
  住于空静处,  未尽诸漏结。
  不应作是事,  用智自损减,
  远离凡夫法,  逮得菩提乐。”

  (三六二)

  尔时,俱萨罗国有一比丘,号曰龙与,住止彼林,好乐家法,晨入聚落,日暮乃还。尔时,天神作是念言:“此年少比丘亲近愦闹,朝往暮还。我于今者,为作觉悟。”即说偈言:

 “去时何太早?  回还何逼暮?
  瞻形观相貌,  如似在家者。
  数数常往返,  苦乐同世俗,
  龙与汝当知,  宜应自思量。
  勿贪着居家,  以损清净行,
  汝今慎勿为,  无自在所牵。”

  (三六三)

  尔时,复有众多比丘在俱萨罗国,止住彼林。众多比丘掉动不停,少于惭耻,轻躁佷戾,识念不定,心意惶惶,诸根驰散。尔时,天神作是念:“比丘之法不应如是,斯甚不善。我当为其说觉悟偈。”即说偈言:

 “瞿昙诸弟子,  正命用自活,
  乞食及住时,  常思于无常,
  于彼住坐卧,  亦复思无常。
  已自难将养,  佷戾心驰散,
  譬如世俗人,  食讫皆睡眠,
  弃于自己舍,  亲近着他家。
  如为人所迫,  强逼作沙门,
  无实无信心,  亦不求出家,
  强着僧伽梨,  如老牛驾犁。”

  尔时,诸比丘即答之言:“今者汝欲讥我等耶?”天复说偈答言:

 “我不见种姓,  亦不称名字,
  我今敬礼僧,  讥毁作过者,
  若能住精进,  我今亦礼足。”

  (三六四)

  尔时,憍萨罗国有一比丘,林中止住,与一长者共为亲友。是时长者有一儿妇,年少端正,时,此比丘少共语言,众人皆谤,谓为非法。是时比丘闻是语已,心中懊恼,欲向林中而自刑戮。天神念言:“彼比丘实无过患,于此林中,若自刑害,甚为非理。我当令其使得觉悟。”

  时此天神即便化作彼儿妇形,至比丘所。比丘见已,即向化妇而说偈言:

 “如市在四衢,  甚为宽博处,
  唯有染污语,  三四人众中,
  亲近生诽谤。  汝知是事已,
  宜应速疾去,  勿得此间住。”

  时化天神复说偈言:

 “出家应忍受,  讥毁诽谤言,
  谤语是不实,  不宜生愁恼。
  空声不着己,  但是虚妄语,
  自省无过咎,  不应生恼苦。
  闻谤而恐畏,  云何处深林?
  譬如彼野鹿,  终身行不立,
  能忍诸音声,  善恶上中下,
  有识之佳人,  成就具正行,
  不以他语故,  得名贼牟尼。
  汝今自审己,  既无诸过咎,
  贤圣及诸天,  亦知汝无过。”

  时化天神说是偈已,即于其处隐没不现。彼时比丘昼夜精勤,心不懈息,断除烦恼,得成罗汉。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六